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歷史檔案館

    主要是皇帝經濟強大,軍事科技嚴重落後。

    當時的清朝在乾隆的統治下確實很富裕,不少人都將這個時期稱為“乾隆盛世”,所謂盛世,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 經濟實力強大

    那個時期的GDP佔世界比例的30%多,在世界製造業中的份額是當時英國的8倍,俄國的6倍,日本的9倍。

    2.國土面積大

    乾隆時期最大的功績就是統一了新疆,當時中國的疆域達到了1453萬平方公里,是現在國土面積的1.5倍。

    3.人口數量多

    乾隆繼位時的人口是1.4億,到退位時達到了2.9億,乾隆用了54年的時間讓中國的人口翻了一番。

    現在現在清宮劇的熱播,大家都認為清朝是真正的富裕,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乾隆五十八年夏天,也就是公元1793年,英國派出的第一個訪華使團到達了中國,英華人對我們中國充滿了好奇,他們認為中國就像《馬可波羅遊記》裡寫的那樣,中國遍地都是黃金,人人都穿著綾羅綢緞。但一到了中國,他們才發現真實的現象:華人都很消瘦,很多百姓都在英國使團的船上為他們端茶倒水。

    乾隆在位的六十年裡,英國就完成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後英華人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但此時華人吃的是什麼呢?農民通常只能吃粗糧和青菜,遇到饑荒時,更是民不聊生。在西方世界突飛猛進的時候,我們中國還沉溺於以前的功績沾沾自喜,朝政也日趨腐敗,爆發了多達四次農民起義,特別是重用了貪官和珅,腐敗的家產摺合銀兩八到十億兩,相當於清政府十餘年的財政收入。

    乾隆的統治可以說是歷代以來最成功的,但對於乾隆相處的18世紀來說,就又變得失敗了,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厲害,但實際上是一個飢餓的盛世、恐怖的盛世。

    甚至在歐洲已經重視人權的時候,乾隆皇帝還在大興“文字獄”。他以殘酷的手段掃除了一切可能危及到朝廷統治的思想萌芽,在三十餘年的文字獄運動中,案件就有一百三十起。

    image.png

    為鴉片戰爭埋下了伏筆

    鴉片是並不是在道光年間大量流入中國的,而是在乾隆年間。乾隆年間英國的工藝品根本賣不到中國,只能用白銀來購買中國的東西,這時候英國就動起了歪腦筋,他們在印度種植鴉片,然後再賣到中國,到乾隆晚年,中國上流社會已經普遍流行吸食鴉片了。

    當清朝皇帝還在沾沾自喜時,外面的大國已經準備好用武器開啟中國的大門了。

  • 2 # 小李講史

    稱為盛世的表現有四個指標,我們分別來看一下。

    一、經濟高度繁榮

    乾隆時期的經濟已達到清朝的鼎盛時期,它的GDP佔當時世界的32%,居世界首位。這取決於中國封建自給自足的經濟,盛世滋丁,永不加賦和攤丁入畝的人口和土地政策,大大地減少了百姓的負擔,國家財政收入增加,全華人口也不斷增加,百姓生活水平也在不斷上升。

    二、政治清明

    乾隆皇帝執政前期,以乾隆十三年為界,執政以寬仁為主,吏治相當清明,政局比較穩定,清朝呈現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但是封建主義中央集權達到了頂峰。

    三、文化上抑制思想

    這個是康乾盛世和別的盛世不同的地方,乾隆時期的以文字獲罪的大大高於康熙雍正時期。

    四、閉關鎖國的政策

    閉關鎖國政策導致清朝逐漸的和世界脫軌,慢慢地被世界所淘汰。最終導致鴉片戰爭的發生。

    綜上,康乾盛世只不過是中國古代史上的迴光返照,他盛世之下,更多地隱藏著危機。

  • 3 # 論史君

    一直以來,人們對“乾隆盛世”的看法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乾隆中前期,他所統治下的帝國與之前的歷朝歷代相比,的確可以稱得上盛世。尤其是當乾隆朝解決了歷朝歷代都頭疼的新疆問題時,統一新疆後,清王朝的統治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峰。這一功績,懸絕於歷代的治績之上。那麼,以乾隆統一新疆為標誌,乾隆盛世都有哪些表現?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乾隆朝所養育的人口達到了空前的數目

    在中國歷史的數百位帝王之中,要論減免稅負最多的皇帝,非乾隆莫屬。歷史上,乾隆即位之後,所做的第一個決定就是在全國範圍內免除了大多數老百姓拖欠了十年以上的農業稅。即位二十天之後,他又宣佈,免除了雍正十二年以前所有未交的農業稅。而且在此後六十多年的漫長統治生涯中,乾隆又多次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農民的農業稅。

    乾隆的這一措施,使得清王朝眾多的貧困人口,擺脫了多年沉重的稅負。這在以農業為主要財政收入的古代社會,是極具有進步意義的。因此,當稅收負擔減輕之後,老百姓的生產積極性大增,而乾隆又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推廣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使得糧食產量大增。據統計,乾隆晚期的糧食產量,一度達到2088億斤,遠超歷史上其他朝代。

    正是依靠農業生產的大規模增長,乾隆朝的人口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在經歷了康熙、雍正兩個承平時代之後,再加上乾隆即位後的勵精圖治,到乾隆六年(1741年),中國的人口數量已經達到了一億四千三百四十億萬左右,到中後期,由於經濟繁榮,農業發展,乾隆朝人口繼續增至兩億九千九百九十六萬人左右。

    因此,終乾隆一朝,其以10億畝左右的耕地養活了30%左右的人口,而且能長期保持國家安定和社會穩定,這在生產力底下的傳統社會,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而在中國歷史上,人口超過一億的時代僅有南宋紹興年間。在以農業作為決定國家命脈支柱產業的古代,將人口數量視為國家繁榮興旺的標誌,乾隆年間的人口爆炸式增長,的確可以作為盛世的重要表現之一。

    二、國家經濟總量巨大,財力雄厚

    關於乾隆朝的經濟實力,在《大國的興衰》裡面有一段很明確的記載:

    當時中國的gdp佔世界總數的三分之一,超過美國在今天世界上的地位。中國在世界製造業中所佔的份額,是英國的八倍,俄國的六倍,日本的九倍,比剛剛建國的美國更不知要多多少倍。

    是的,由於悠久的發展歷史,所以直到工業革命以前,中國的基本上一直是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在乾隆朝更是如此。

    在經濟上,經過康熙和雍正兩代的發展創新,如攤丁入畝、養廉銀等制度,再加上雍正在位13年以來的勵精圖治,到乾隆剛即位時,清朝的國庫存銀達6000萬兩之多。至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增長至7000萬兩,此後一直維持在7000萬兩以上,居高不下;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達到7800萬兩,最高時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存銀達到乾隆朝最高峰8000萬兩。

    如此龐大的財政儲備,就當時的世界經濟體系而言,清朝稱第二,其它世界各國沒人敢稱第一。一直到乾隆去世之前,中國都是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

    因此,乾隆朝的財政收入達到歷史最高峰,是“乾隆盛世”的標誌之一,而這也是乾隆經常大規模減免來百姓稅負的底氣所在。

    三、統一新疆,使乾隆盛世達到了頂峰

    一直以來,西域(新疆)問題是歷朝歷代比較頭疼的問題之一,從漢武帝將西域納入中原王朝統治之後,一直到清乾隆前期,西域一直與中原王朝分分合合(更多的是分離)。當一個朝代強盛時,西域地區便安分守己,而當一個朝代軟弱時,西域地區必然滋生騷亂,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數千年。到清康熙、雍正兩朝時,以當時強大的國力,都未能將西域問題解決。

    直到乾隆朝,從乾隆十八年(1753年)開始,乾隆便致力於掃平西域。由於國家實力的強大,僅僅過了6年,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便解決了數千年了無數朝代都未能解決的問題,實現了西域前所未有的穩定。

    1759年12月23日上午,乾隆收到了一份萬里之外送來的捷報。信中說道:“天山南北所有的叛亂都已經徹底平定。”當讀到這份捷報時,四十九歲的乾隆悲喜交加,這塊歷經數千年未能解決的土地,終於在他手裡有了圓滿的結局。

    此刻,天山南北以及巴爾喀什湖一帶盡數納入大清版圖,中國的疆域達到極盛,北起薩彥嶺、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南至南海諸島,西起巴爾喀什湖、帕米爾高原,東至庫頁島,領土面積達1453多萬平方公里。

    統一新疆後,此時的清王朝在國際上的地位攀升,《清高宗實錄》中記載:

    環顧四周,近郊諸邦,皆為屬國,通譯四方,舉踵來王……以亙古不通中國之地,悉為我大清臣僕,稽之往牒,實為未有之盛事。

    乾隆時期,中國才真正對版圖內的所有土地都做到了真正強有力的控制與管理,使邊疆地區和一些少數民族真正成為了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以統一新疆為標誌,乾隆盛世達到了歷史的高峰。

    總結

    對於乾隆盛世,歷來是褒貶不一的,但我認為,至少在人口和領土方面,乾隆的功績是不可被忽視的。一直以來,眾多的人口和廣袤的領土面積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強大與否的標誌,而乾隆朝的人口爆炸式增長遺留下來的土地面積,則奠定了中國大國的基礎!

  • 4 # 小編虎哥

    乾隆盛世是一個飢餓的盛世,恐怖的盛世,僵化的盛世,是基於少數統治者利益最大化而設計出來的盛世。乾隆時代的華人,是“做穩了的奴隸”,只許有胃腸,不許有頭腦。

    公元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國派出的第一個訪華使團到達中國。

    英華人對這個神秘的國度充滿好奇。他們相信,中國就像《馬可・波羅遊記》中所寫的那樣,黃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綾羅綢緞。

    英華人訪華

    然而,一登上中國的土地,他們馬上發現了觸目驚心的貧困。

    清王朝僱用了許多老百姓來到英使團的船上,為英華人端茶倒水,掃地做飯。

    英華人注意到這些人“都如此消瘦”。

    在普通華人中間,人們很難找到類似英國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國農夫喜氣洋洋的臉。

    這些普通華人 “每次接到我們的殘羹剩飯,都要千恩萬謝。對我們用過的茶葉,他們總是貪婪地爭搶,然後煮水泡著喝”。

    毫無疑問,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確實,乾隆統治下的中國,縱向比,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中人口最多、國力最盛的時期;

    橫向比,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盛世,毫不為過。但是,何以我們五千年文化結出的盛世在英華人眼中居然如此黯淡?

    原因是,乾隆時代的普通華人與英華人生活水平差距實在太大了。

    乾隆皇帝

    14世紀,歐洲人並不比華人富裕多少。他們的食物中肉食比重並不算高,一大塊麵包加一碗濃湯就已經讓辛苦了一天的英國農夫心滿意足。

    但是隨著經濟的質變,歐洲人與華人生活水平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大。

    18世紀工業革命前期,英國漢普郡農場的一個普通僱工,一日三餐的食譜如下:早餐是牛奶、麵包和前一天剩下的鹹豬肉;午飯是麵包、乳酪、少量的啤酒和醃豬肉;晚飯是麵包和乳酪。星期天,甚至可以吃上鮮豬肉。

    工業革命後,英華人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1808年英國普通農民家庭的消費清單上還要加上兩三加侖脫脂牛奶,1磅乳酪,17品脫淡啤酒,黃油和糖各半磅,還有1英兩茶。

    英國工業革命

    乾隆年間的華人吃的是什麼呢?

    幾千年來,中國農民的主要食物是粗糧和青菜,肉蛋奶都少得可憐。

    通常情況下,在春荒之際,人們都要採摘野菜才能度日。乾隆時代,民眾吃糠咽菜的記載比比皆是。

    據《十八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農業卷》介紹,普通英國農戶一年消費後,可剩餘11鎊,約合33~44兩白銀。

    而一箇中等中國農戶一年全部收入不過32兩,而年支出為35兩,也就是說,辛苦一年,還要負債3兩,才能過活,根本沒有生產剩餘。

    所以一旦遇到饑荒,普通人家會立刻破產,賣兒賣女十分普遍。

    乾隆盛世的貧困,不僅僅體現在物質上,更主要的是體現在精神上。

    到達浙江沿海後,因為不熟悉中國航線,英華人請求當地總兵幫他們找一個Navigator。總兵痛快地應答了,而英華人卻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

    總兵強迫百姓引路

    總兵的辦法是派出士兵,把所有從海路去過天津的百姓都找來。

    使團成員巴羅說:“他們派出的兵丁很快就帶回了一群人。他們是我平生所見神情最悲慘的傢伙了,一個個雙膝跪地,接受詢問。他們徒勞地哀告道,離家遠行會壞了他們的生意,給妻子兒女和家庭帶來痛苦,總兵不為所動,命令他們一小時後準備妥當。”

    華人司空見慣的一幕讓英華人不寒而慄,在歐洲這是不可想象的。

    英華人說:“總兵的專斷反映了該朝廷的法制或給予百姓的保護都不怎麼美妙。迫使一個誠實而勤勞的公民、一個事業有成的商人拋家離子,從事於己有害無益的勞役,是不公正和暴虐的行為。”

    清朝官兵對百姓施暴

    這僅僅是英華人一連串吃驚的開始,比這更讓他們震驚的事還在後面。

    在船隻行使於內河時,英華人注意到,官員們強迫大批百姓來拉縴,拉一天 “約有六便士的工資”,但是不給回家的路費。

    這顯然是不合算的,許多百姓並不想要這份工資,拉到一半往往連夜逃跑。

    而為了找到替手,官員們派手下的兵丁去附近的村莊,出其不意地把一些村民從床上拉出來加入民夫隊。

    兵丁鞭打試圖逃跑,或以年老體弱為由要求免役的民夫。看到他們當中一些人的悲慘狀況,真令人痛苦。

    他們明顯地缺衣少食,瘦弱不堪。他們總是被兵丁或什麼小官吏的隨從監督著,其手中的長鞭會毫不猶豫地抽向他們的身子,彷彿他們就是一隊馬匹似的。

    乾隆盛世的秩序原來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而同時代的歐洲,人權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一個人不管地位多高,都不能任意將另一個人置於腳下。

    在歐洲,人權已深入人心

    1747年,也就是乾隆十二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建了一座夏宮,叫無憂宮。沒想到這個無憂宮卻給他帶來了麻煩。

    原來他的這個王宮選在了一個平民百姓的風磨邊上。在修建期間,磨坊主向法院起訴國王,說新建的王宮擋了風,不利於風磨轉動。最後國王不得不屈膝讓步,同意對磨坊主賠償。

    這個故事有助於我們理解英華人何以對乾隆年間華人的人權狀況如此吃驚。

    乾隆皇帝對世界大勢的變化沒有絲毫察覺。

    他視民間社會的活力和自發精神為大清江山永固的最大敵人,積六十餘年努力,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縝密、最完善、最牢固的專制統治,把民眾關進了更嚴密的專制統治的籠子裡。

    清朝官員奢靡生活

    大清社會各個層面都處於他的強力控制之下:他透過胡蘿蔔加大棒的手段,杜絕了皇族、外戚干政的可能,使他們只能老老實實安享俸祿,不敢亂說亂動一下。

    他以高明的權術和超常的政治恐怖把大臣們牢牢控制在自己的股掌之間,以確保君主的意志在任何時候、任何領域都暢通無阻。

    對敢於反抗的“刁民”,他的態度是一味鎮壓。老百姓無論被貪官汙吏如何壓榨剝削,走投無路,也只能聽天由命。

    對於群眾聚眾抗議,維護自己的權利,他總是視如大敵,一再強調要“嚴加處置”,甚至“不分首從,即行正法”。

    清朝文字獄

    對於知識分子,他更如臨大敵。

    他以超級恐怖為手段,掃除一切可能危及統治的思想萌芽。乾隆年間僅大的文字獄就出現了一百三十件。

    三十餘年的文字獄運動,如同把整個社會放入一個高壓鍋裡進行滅菌處理,完成了從外到裡的全面清潔,消滅了一切異端思想萌芽。

    因此,乾隆盛世是逆人類文明主流的產物。

    中國曆代統治者都認為,只要讓全體華人都 “做穩了奴隸”,就是最大的德政,不管採取什麼手段。

    橫向對比18世紀世界文明的發展,乾隆時代是一個只有生存權沒有發展權的盛世。

    清朝的專制統治

    乾隆的盛世監獄精心塑造出來的國民,固然是馴服、聽話、忍耐力極強,卻無法挺起腰板,擦亮眼睛,迎接撲面而來的世界大潮。

    英華人一到中國,馬上發現華人遠不是傳說中的那樣,是“全世界最聰明最禮貌的一個民族”。

    他們發現華人普遍缺乏自尊心,自私、冷漠,對公共事務漠不關心。

    清朝百姓真實生活樣貌

    但英華人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接觸過華人,那些人看起來都很正常。

    在菲律賓群島、巴達維亞(今雅加達)、檳榔嶼,中國移民的誠實跟他們的溫順和勤奮一樣出色。在那些地方,他們發明創造的聰敏似乎也跟學習模仿的精確一樣出色。

    然而,生活在自己國家中的華人,卻遠沒有海外華人那樣活潑自然,也缺乏創造力。他們比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更膽小,同時也更冷漠、麻木和殘酷。

    英華人分析說,這是中國統治者精心塑造的結果:“就現政權(滿清)而言,有充足的證據表明,其高壓手段完全馴服了這個民族,並按自己的模式塑造了這個民族的性格。他們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完全由朝廷的意識形態所左右,幾乎完全處在朝廷的控制之下。”

    雖然登峰造極,但乾隆的統治並沒有任何新意。

    唐朝開元盛世

    乾隆盛世不過是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大總結和大重複。不幸的是,這個盛世出現在不應該出現的時候。

    面對幾千年未有之世界大變局,如果中國的專制統治不那麼密不透風,中國社會不那麼鐵板一塊,西方湧來的文明新潮才有可能自然地浸潤這片古老的土地。

    可惜,中國恰逢了一個執政能力空前提高的“盛世”。

    以乾隆為代表的專制精神造成的中華民族精神上的孱弱、保守、僵化,不但是鴉片戰爭中中國失敗的原因,更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現代化路上走得如此跌跌撞撞、艱難曲折的原因之一。

  • 5 # 西風悍馬

      1. 經濟實力強大那個時期的GDP佔世界比例的30%多,在世界製造業中的份額是當時英國的8倍,俄國的6倍,日本的9倍。

    2.軍事實力強大

    乾隆時期最大的功績就是統一了新疆,當時中國的疆域達到了1453萬平方公里,是現在國土面積的1.5倍。

    3.人口數量多

    乾隆繼位時的人口是1.4億,到退位時達到了2.9億,乾隆用了54年的時間讓中國的人口翻了一番。現在現在清宮劇的熱播,大家都認為清朝是真正的富裕,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乾隆五十八年夏天,也就是公元1793年,英國派出的第一個訪華使團到達了中國,英華人對我們中國充滿了好奇,他們認為中國就像《馬可波羅遊記》裡寫的那樣,中國遍地都是黃金,人人都穿著綾羅綢緞。但一到了中國,他們才發現真實的現象:華人都很消瘦,很多百姓都在英國使團的船上為他們端茶倒水。

    乾隆在位的六十年裡,英國就完成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後英華人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但此時華人吃的是什麼呢?農民通常只能吃粗糧和青菜,遇到饑荒時,更是民不聊生。在西方世界突飛猛進的時候,我們中國還沉溺於以前的功績沾沾自喜,朝政也日趨腐敗,爆發了多達四次農民起義,特別是重用了貪官和珅,腐敗的家產摺合銀兩八到十億兩,相當於清政府十餘年的財政收入。

    乾隆的統治可以說是歷代以來最成功的,但對於乾隆相處的18世紀來說,就又變得失敗了,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厲害,但實際上是一個飢餓的盛世、恐怖的盛世。

    甚至在歐洲已經重視人權的時候,乾隆皇帝還在大興“文字獄”。他以殘酷的手段掃除了一切可能危及到朝廷統治的思想萌芽,在三十餘年的文字獄運動中,案件就有一百三十起。為鴉片戰爭埋下了伏筆

    鴉片是並不是在道光年間大量流入中國的,而是在乾隆年間。乾隆年間英國的工藝品根本賣不到中國,只能用白銀來購買中國的東西,這時候英國就動起了歪腦筋,他們在印度種植鴉片,然後再賣到中國,到乾隆晚年,中國上流社會已經普遍流行吸食鴉片了。當清朝皇帝還在沾沾自喜時,外面的大國已經準備好用武器開啟中國的大門了。

  • 6 # 菠蘿好餓

    1. 經濟實力強大

      那個時期的GDP佔世界比例的30%多,在世界製造業中的份額是當時英國的8倍,俄國的6倍,日本的9倍。

      2.軍事實力強大

      乾隆時期最大的功績就是統一了新疆,當時中國的疆域達到了1453萬平方公里,是現在國土面積的1.5倍。

      3.人口數量多

      乾隆繼位時的人口是1.4億,到退位時達到了2.9億,乾隆用了54年的時間讓中國的人口翻了一番。

      現在現在清宮劇的熱播,大家都認為清朝是真正的富裕,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乾隆五十八年夏天,也就是公元1793年,英國派出的第一個訪華使團到達了中國,英華人對我們中國充滿了好奇,他們認為中國就像《馬可波羅遊記》裡寫的那樣,中國遍地都是黃金,人人都穿著綾羅綢緞。但一到了中國,他們才發現真實的現象:華人都很消瘦,很多百姓都在英國使團的船上為他們端茶倒水。

      乾隆在位的六十年裡,英國就完成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後英華人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但此時華人吃的是什麼呢?農民通常只能吃粗糧和青菜,遇到饑荒時,更是民不聊生。在西方世界突飛猛進的時候,我們中國還沉溺於以前的功績沾沾自喜,朝政也日趨腐敗,爆發了多達四次農民起義,特別是重用了貪官和珅,腐敗的家產摺合銀兩八到十億兩,相當於清政府十餘年的財政收入。

      乾隆的統治可以說是歷代以來最成功的,但對於乾隆相處的18世紀來說,就又變得失敗了,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厲害,但實際上是一個飢餓的盛世、恐怖的盛世。

      甚至在歐洲已經重視人權的時候,乾隆皇帝還在大興“文字獄”。他以殘酷的手段掃除了一切可能危及到朝廷統治的思想萌芽,在三十餘年的文字獄運動中,案件就有一百三十起。

      為鴉片戰爭埋下了伏筆

      鴉片是並不是在道光年間大量流入中國的,而是在乾隆年間。乾隆年間英國的工藝品根本賣不到中國,只能用白銀來購買中國的東西,這時候英國就動起了歪腦筋,他們在印度種植鴉片,然後再賣到中國,到乾隆晚年,中國上流社會已經普遍流行吸食鴉片了。

      當清朝皇帝還在沾沾自喜時,外面的大國已經準備好用武器開啟中國的大門了。

  • 7 # 白龍赤子

    乾隆盛世是康乾盛世的重要組成部分,康乾盛世也是中國封建社會中最後一個盛世。這一時期,國家的發展經過晚明的頹廢、清初戰亂後重新走上了正軌,尤其在經濟實力上達到了盛世的規模。本文將對題主所提的乾隆盛世做較為詳細的介紹:

    乾隆時期的世界,正處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原始積累階段。這一時期的西方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革命的勝利、英國工業革命的成功都在這一時期,西方從此走上了一條飛速發展的道路,這是令我們感到遺憾的。

    乾隆自稱為“十全老人”,至於他算不算“十全”又是另一說了,但是在清代的歷史上乾隆是繞不過去的人物。1735年,雍正由於常年勞累而倒下了,贏得了史家的好評。當雍正死後,託孤大臣從“正大光明”的牌匾後拿出了皇位繼承人的單子,上面寫的是愛新覺羅氏•弘曆,從此,乾隆成為清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盛世表現:

    人口膨脹

    乾隆朝的人口,達到了中國封建時代的高峰。據有關資料統計,這一時期中國的國內人口接近三億,這在封建社會是相當龐大的。要知道西漢全盛時期的人口也才六千萬左右,唐王朝全盛的開元年間也是六千萬上下。乾隆時期人口出現瞭如此龐大的基數,可見其生產力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編纂《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是對中國古典書籍的一次空前整理,這是人類歷史上的壯舉。這裡的古典書籍是指古代全部保留下來的,是全部!在現代資訊如此發達的時代,要建立一個數據庫也得好幾年的時間,可想而知在古代社會是多麼困難!在該書編纂的過程中,乾隆進行了多次的實地考察,正是他的努力,才完成了這一世界文化史上的大事。

    疆域的擴大

    在乾隆在位時期,處理了一系列有關拓展疆域的大事,其中包括兩次平定大小金川、兩次平淮戰役、平定臺灣林爽文、平定緬甸、平定回部、安南之役和兩次廊爾喀戰役。雖然有的失敗了,但是乾隆將康熙打下來的天下又重新鞏固了一遍,有其重要意義。現在中國擁有廣袤的領土,和乾隆的努力有一定的關係。

    古典文學的巔峰

    乾隆十九年(1754),中國封建時代最偉大的作品《紅樓夢》問世了,該書的偉大之處可以從它經久不衰的影響力中看出。民國時期,經過胡適、俞平伯等大師的努力,關於《紅樓夢》的研究,形成了一門專門的“紅學”,一直延續至今。正如作者曹雪芹指出的那樣:“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可見此書的作者本身也是用生命來書寫的,具有史詩般的品格。

    結語

    乾隆朝的中國,比起同時期的西方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但是,作為有五千年曆史的中國來說,想走上現代化的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這不能怪此時的統治者乾隆。在他實際統治中國的半個多世紀中,清代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包括人口、文化和疆域等,為後人所稱道。

  • 8 # 家是最小國

    1. 經濟實力強大

    那個時期的GDP佔世界比例的30%多,在世界製造業中的份額是當時英國的8倍,俄國的6倍,日本的9倍。

    2.軍事實力強大

    乾隆時期最大的功績就是統一了新疆,當時中國的疆域達到了1453萬平方公里,是現在國土面積的1.5倍。

    3.人口數量多

    乾隆繼位時的人口是1.4億,到退位時達到了2.9億,乾隆用了54年的時間讓中國的人口翻了一番。

    農業生產力發展迅速,政治較清明,經濟發展快,故史稱乾隆盛世。

  • 9 # 宋韻千年

    當時的清朝在乾隆的統治下確實很富裕,不少人都將這個時期稱為“乾隆盛世”,所謂盛世,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 經濟實力強大

      那個時期的GDP佔世界比例的30%多,在世界製造業中的份額是當時英國的8倍,俄國的6倍,日本的9倍。

      2.軍事實力強大

      乾隆時期最大的功績就是統一了新疆,當時中國的疆域達到了1453萬平方公里,是現在國土面積的1.5倍。

      3.人口數量多

      乾隆繼位時的人口是1.4億,到退位時達到了2.9億,乾隆用了54年的時間讓中國的人口翻了一番。

  • 10 # mhw8619

    依我看,乾隆盛世的表現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乾隆在位期間政治上“寬嚴相濟”整肅吏治,優待士人。經濟上獎勵墾荒,興修水利。曾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負擔,重農抑商,使得清廷國庫日漸充實,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故此後世將乾隆皇帝年代稱為盛世。

    二是乾隆帝執政時期,平定準葛爾,大小和卓,臺灣林爽文等等,使疆域擴大了,相當於現如今的1·5倍,邊疆鞏固,也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

    三是文化方面,乾隆本人儒雅風流,一生作詩達4萬餘首。他重視文物典籍的收藏與整理,組織編纂了《四庫全書》,為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同時代還湧現了曹雪芹,吳敬梓等著名文學藝術家。其中曹雪芹的《紅樓夢》把中國古典文學推向最高峰。

    乾隆在位六十年,國家統一,民族融合,社會安定,經濟文化繁榮。雖不能與同時代進入資產階級工業革命的西方世界相比,但在中國歷史上稱為盛世還是可以的!

  • 11 # 小島知風

    說起乾隆盛世,後世很多人都會嗤之以鼻,很多人不太認可乾隆盛世,認為乾隆盛世更多是被吹捧出來,其實實際來說把乾隆盛世定義為盛世還算是可以的,乾隆盛世是建立在康熙、雍正兩代人基礎上的盛世,也被後世稱為康乾盛世,是中國封建王朝統治最後一個盛世。

    下面來說一說乾隆盛世主要有哪些表現,為什麼說它可以定義為盛世。

    經濟實力強盛

    乾隆時期雖然未達到中國歷史上經濟頂峰,但是卻也遙遙領先世界其他國家。在乾隆初期和中期中國的GDP佔全世界的30%左右。

    當時中國製造業的份額是英國的8倍,俄羅斯的6倍,日本的9倍還多。

    所以從這些來看中國當時經濟還算是領先於世界。

    軍事實力非常強盛

    乾隆帝晚年自號十全武功,他統治時期武功確實很強盛,武功的強盛也顯示出了強大的軍事實力。

    乾隆帝在其爺爺康熙帝的基礎上,再進行了開疆拓土,乾隆帝對中國版圖和歷史貢獻最大的地方就在於他統一了新疆,維護了中國版圖的統一。

    我們現代中國的963.406萬平方公里領土面積主要是繼承自乾隆帝時期的版圖,而乾隆帝執政時期中國領土面積達到了1453萬平方公里,是我們現代中國領土面積的1.5倍左右。

    對中國版圖領土面積貢獻最大的就屬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他們三代人積極開疆拓土,對維護中國版圖統一還是做出了巨大貢獻。

    人口數量繁多

    要知道在中國古代封建統治時期主要看的就是人口數量,人口就是一個國家的財富,乾隆繼位之初當時的華人口是1.4億左右,到乾隆退位之時,華人口已經達到了2.9億左右。

    乾隆帝用了50多年時間將華人口順利地翻了一番,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當時GDP會遙遙領先於世界,因為人口就是財富。

    乾隆盛世真的是很富有嗎?

    上面說完了乾隆盛世的主要表現,但是真的認為這就是盛世嗎?盛世看你如何定義,如果你以全民小康去定義盛世的話,那麼乾隆盛世恐怕還真不夠。

    在乾隆執政後期,英國已經開展了工業革命,英國經濟在當時蒸蒸日上,迅速鵬飛,而中國依舊閉關鎖國,還處於農耕國家。

    在乾隆八十歲大壽時,英國曾派遣馬戛爾尼為使臣訪華,為乾隆帝祝壽,其實主要目的是英國希望乾隆帝答應開放通商口岸,向中國傾銷商品互通商務。

    而自認為十全武功的乾隆帝面對新興的科技強國英國派來的使臣很是傲慢無禮,他認為天朝上國無所不有無所不能,所以拒絕了馬戛爾尼一行人的要求。

    乾隆帝的自大和傲慢使中國錯過了與世界接軌,與科技接軌。暫且不討論乾隆帝拒絕英國使團是對是錯問題,再說回馬戛爾尼,他在中國考察一番回國後,曾經將在中國遊歷寫成了文字,根據他的記載,他在中國所見底層百姓穿的是很破舊的衣服,吃的也不是很好,當然這其中存在馬戛爾尼因在中國受到不公平待遇,刻意貶低當時的華人。

    但是整體來說馬戛爾尼也說明了當時乾隆統治時期的中國經濟總量看似強盛,實則老百姓的生活並不是很富裕。

    其實通過歷史記載也可看出乾隆統治時期華人均經濟水平並不是很高,因為尤其是乾隆統治後期,清政府吏治日益腐敗,大貪官和珅橫行朝野,而且在乾隆統治後期爆發了四次農民起義,所以可以想見乾隆帝統治時期華人均經濟水平能是什麼樣。

    乾隆盛世可以稱為是盛世,但是它強盛不在於百姓生活小康,而在於整體,以小康論盛世的話它差遠了,乾隆盛世相比於北宋宋仁宗趙禎的仁宗盛治,在經濟方面可差遠了。

    雖然乾隆盛世可以稱為是盛世,但是相比處於18世紀同時期世界其他主要國家,乾隆帝的統治就變得非常失敗了,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厲害,但實際上是一個飢餓的盛世、恐怖的盛世。

    寫在最後

    可以說乾隆盛世將大清王朝推向頂峰,但是成也乾隆帝敗也乾隆帝,他的自傲自大以及閉關鎖國為清朝衰敗埋下了伏筆。

    當歐洲人開始重視人權重視科技實行資本主義化的時候,乾隆帝在做什麼?他在大興文字獄,他用殘酷的手段掃除了一切可以威脅到封建統治的萌芽,這其中也包括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

    乾隆統治之所以被稱為盛世,主要在於他的武功以及超長的待機時間, 乾隆盛世其實更多在於乾隆帝執政時間非常長,在這段時間內中國社會和政治局勢相對穩定,所以被稱為盛世。

    當乾隆還在為自己的十全武功沾沾自喜時,他不知道馬戛爾尼回國後就向英國當時漢諾威王朝國王喬治三世遞交了建議書,馬戛爾尼向喬治三世闡述了中國統治階層的傲慢和自大,並且他認為中國故步自封已經逐漸落後,未來即可對中國開戰,屆時中國將毫無還手之力。

    也確實如此,1790年乾隆過了80大壽,1840年英國就開始入侵中國,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乾隆帝的孫子道光帝生性節儉,結果省下的錢全部賠給了英華人。

    最終乾隆帝自大傲慢的後果由他的孫子道光帝來買單,乾隆盛世是不假,可是乾隆帝也揭開了中國近代史屈辱的序幕,可謂成也乾隆,敗也乾隆。

  • 12 # 壹都歷史

    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盛世局面——康乾盛世。其實是三位皇帝,即康熙,雍正,乾隆。這有點像唐初,太宗貞觀之治,武曌貞觀遺風,玄宗開元盛世,卻又安史之亂。乾隆也是導致大清走向衰敗的罪魁禍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其當政前期做的確實不錯。

    經過康熙,雍正兩朝的經營,此時的清帝國已經是非常之繁榮,但也留下了一些弊端。康熙晚期,吏治敗壞;雍正賜死重臣年羹堯、幽禁大臣隆科多,朝廷局面極其緊張。

    文治

    乾隆帝即位後首先緩和雍正時期造成的政治緊張氣氛。乾隆一改之前兩朝風氣,說自己“ 賦性寬緩”,但又說不能寬大無邊,要濟之以嚴。晚年的詩句中也說“ 政實宜寬弗宜猛”但在絕大多數場合,總是寬嚴並提。為了緩和緊張的政治氣氛,調節矛盾,改善各方面的關係,還對雍正的政策做了較大的改變和調整。重新收攏人心。

    乾隆重視吏治,第一他重視官吏的選拔,他強調官吏應該年富力強,五十五歲以上的官吏要詳細甄別,六十五歲以上的官員要帶領引見,能否繼任他要親自定奪。第二,禁止向皇帝進獻,在初中期他禁止各省大員向皇帝進獻方物、土產。第三,注重考績,為了整頓吏治,乾隆嚴格運用“京察”、“大計”考核官吏,過去那些不用考核的藩臬,也要考績。他還要京官以密摺報告屬吏是否賢良。第四,注意解決官員及其家屬的生活費問題,給京官加薪,給外官發放養廉銀,使官員安心職守。第五,處置貪官。乾隆二十年開始到四十年代,處死了十餘名職位很高的鉅貪,如雲貴總督恆文、山東巡撫國泰、陝甘總督勒爾謹、浙江巡撫王亶望都被賜死、正法。(這是指初中期的情形)。

    乾隆帝繼承康熙、雍正兩朝的政策,比較重視農業生產。他相信“民為邦本,食為民天”,“務本足國,首重農桑”,他要求北方向南方學習耕種技術。他令地方官注意植樹造林保持水土。同時鼓勵開荒,擴大種植面積。雍正二年,全國可耕面積683萬餘頃,乾隆三十一年擴大到741萬餘頃。

    而且由於興修了農田水利,並且採取了精耕細作,單位面積的產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南方的水稻產地,一般畝產二三石,多者達到畝產五六石,甚至七八石。

    還重視發展商業並給予寬鬆政策。規定商人到歉收的地方銷售糧食,可以免關榷米稅,允許百姓販運少量食鹽(這在雍正朝是不允許的)。金融機構(經營匯兌和存款、信貸的票號)在乾隆朝也開始出現。由於生產的發展,國家財政收入從乾隆二十八年開始逐年提高。原來每年財政收入是三四千萬兩,二十八年就達到47063610兩,四十二年達到最高點81824044兩。後來降低一些,但也達到六七千萬兩。

    全國各地區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較大幅度的發展,耕地面積擴大,人口激增,國庫充實,整個社會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全華人口也從乾隆初年的一億四千多萬人增加到乾隆六十年的近三億人;國庫存銀則長期保持在六、七千萬兩之間,幾乎相當於全國每年賦稅總收入的兩倍,整個社會經濟呈現了空前繁榮的新局面。

    同時還親自倡導並編成了大型文獻叢書《四庫全書》。

    武功

    乾隆稱自己為“十全老人”,還有一本《御製十全記》,就是因為他的“十全武功”。

    兩平金川

    乾隆十二年,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公開叛亂,乾隆3次派兵進攻大金川,用了兩年時間未將其打敗,後來莎羅奔主動請降。乾隆中期,大金川土司再次叛亂,不斷侵擾進犯鄰近土司。乾隆三十一年起,乾隆又是3次派兵才最終平定大小金川。

    經過大小金川之役,此後清朝在這一地區廢除土司制,改置州縣。鞏固和發展了西南地區自雍正以來“改土歸流”的成果,加強了邊疆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兩平準部

    乾隆十年,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策零病逝,準部統治集團內部為爭奪政權而內訌,大貴族阿睦爾撒納爭權失敗,歸附清朝。

    乾隆二十年二月,乾隆帝利用這一機會,在阿睦爾撒納領軍下出兵伊犁,五月佔領伊犁,平定達瓦齊勢力。隨後清廷晉封阿睦爾撒納為雙親王,釋放被準部扣押作為人質的南疆回教領袖大小和卓。八月,阿睦爾撒納不滿清政府的處理結果,發動叛亂,並擊潰清軍留守部隊。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派蒙古人成兗札布、滿族人兆惠領兵進攻,恰逢準噶爾遭受天花瘟疫,死者無數。阿睦爾撒納戰敗,逃往沙俄後亦染天花病死,沙俄將其屍體交給清朝。至此,清軍完全控制了天山南北兩路。

    平回部

    被清軍解救的小和卓也參加了阿睦爾撒納的叛亂,兵敗後投奔統治新疆西部回族人的兄長大和卓。

    乾隆二十二年,在小和卓的慫恿下,二人又發動叛亂,試圖脫離清朝的控制。但二人的統治卻很兇暴,不得人心。

    乾隆二十四年,在南疆人民的支援下,兆惠率清軍打敗了叛軍。大小和卓逃奔巴達克山(今阿富汗東部)。清軍派人與當地部族交涉,巴達克山部族首領執殺大小和卓,把屍首送交清朝。此役後清王朝統一了西域,命名為“新疆”。從此,新疆完全歸入清朝版圖。

    平緬甸

    乾隆三十年,緬甸軍隊開始不斷侵入中國雲南普洱地區進行騷擾。

    乾隆三十二年,明瑞率清軍分兩路出境攻緬。清軍糧食不足。緬軍先主動後撤,在清軍糧盡時大舉反攻。次年二月初,明瑞在後撤途中,被數萬緬軍包圍在象孔,除少數清軍突出重圍,明瑞與諸將士大部陣亡。

    乾隆三十四年二月,乾隆帝任命傅恆為經略,再次大舉徵緬,沿途未遇緬軍主力,卻因熱帶雨林中的瘴氣而損失慘重。此時,緬甸東部新徵服的暹羅(今泰國)暴發起義,緬軍為避免兩線作戰首先提出議和,此時傅恆率出關的3萬多清軍因中瘴氣僅剩1萬3千人,故未等議和開議,清軍即班師回國。

    乾隆80生日時,緬甸國王因擔心清朝與暹羅夾擊,主動派使者祝壽進貢,要求恢復通商和冊封。乾隆即冊封其為緬甸國王,恢復正常貿易。中緬糾紛遂以緬甸納貢投誠,正式成為清朝屬國而完結。

    平林爽文

    乾隆五十一年,臺灣彰化地區天地會頭目林爽文率領千餘人,在距彰化縣20餘里的大里杙叛亂,隊伍迅速發展到3000人,攻破臺灣北部眾多城池,成為臺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叛亂,聲勢很大。這時莊大田在南路響應林爽文,判軍攻下彰化後,林爽文為大盟主。

    清廷先後派提督黃仕簡、任承恩,閩浙總督常青,陝甘總督福康安帶領官軍渡臺平叛。

    乾隆五十二年,福康安到達臺灣,對叛軍進行分化瓦解,以優勢兵力解諸羅之圍,又接連攻下斗六門 、大里杙等軍事要地。不久,莊大田負傷被俘,就地斬首。

    次年正月初五日,林爽文被俘,押往北京後被凌遲處死。

    平安南

    乾隆五十二年,廣南王國(今越南南部)親王阮文惠攻打安南王國(今越南北部),直搗其首都東京(今河內)。安南國王黎維祁逃到廣西,請求清政府幹涉。乾隆帝認為,百餘年來,黎氏王朝朝貢不絕,清朝有“興滅繼絕”的義務。遂派兩廣總督孫士毅率兵1.2萬人。雲南提督烏大經率兵8千人,並集結黎氏王朝殘餘勢力,於1788年出關。

    乾隆五十三年,兩廣總督孫士毅奉命帶兵出鎮南關,用兵安南。清軍師出有名,一路勢如破竹,僅用兵20天攻陷安南都城黎城。黎氏宗族、百姓出迎,阮惠遁還廣南。

    乾隆五十三年,兩廣總督孫士毅宣詔正式冊封黎維祁為安南國王,安南黎朝正式復國。

    乾隆五十四年,軍中置酒張樂慶祝春節,夜裡西山朝阮兵大軍偷襲黎城,清軍退走。西山朝阮惠懼怕清軍再伐,多次向清朝謝罪稱臣,並全盤接受乾隆帝四項乞降請封條件。乾隆帝最終認可阮惠為安南的新君主。

    乾隆五十五年,阮文惠改名阮光平,親自到北京祝賀乾隆帝的八十壽辰,乾隆帝封他為安南國王。

    兩平廓爾喀

    乾隆五十三年,廓爾喀(今尼泊爾)因不明原因攻擊中國西藏。

    乾隆五十七年,福康安率兵反擊廓爾喀,清軍一路追擊,翻越喜馬拉雅山連續作戰,大敗廓軍。清軍深入廓爾喀境內以圖攻陷其首都陽布(加德滿都),但未達目的,反而因驕傲輕敵而勞師損兵。

    廓爾喀再次侵入西藏。清政府命福康安等率兵入藏,敗廓爾喀兵。

    乾隆五十八年,廓爾喀與清朝議和,制訂《欽定藏內善後章程》,規定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地位平等,並制定“金瓶掣籤”制度來認定達賴、班禪的轉世靈童,加強了清政府對西藏的統治。

    清兵凱旋之際,乾隆帝回憶即位後在邊疆地區建立的十大武功,因作《十全記》以紀其事:“十功者,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爾喀降,合為十”。乾隆也因此自稱“十全老人”。

    這十次征戰也是奠定了大清帝國的最大疆域,也是僅次於元朝的疆域。即東北到外興安嶺、庫頁島、鄂霍次克海,西北到巴爾喀什湖、蔥嶺,北到恰克圖(貝加爾湖以南,色愣格河以北),南到南沙群島

    雖然之後迅速走向衰敗,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乾隆盛世確實是輝煌過。這不是一個笑話

  • 13 # 楊biubiu嗶嗶

    乾隆盛世的具體表現無論正史、小說、野史甚至國外相關記錄都有詳盡描述,經濟全球第一、人口全世界第一,軍事上徹底解決新疆問題,這些都足以說明乾隆文治武功的輝煌。

    這些躺在正史中的功過是非,留給專家奮筆疾書去吧。我們翻翻那些被歷史大勢攆在一邊的車道淤泥,試著找找盛世之下的那些荒唐與放蕩。

    盛世之下必然是車水馬龍床暖人閒,天下太平十全老人難免心癢難耐,從此微服私訪恩德廣散四方,這位行走的荷爾蒙實力爆表,大江南北鬧市村野處處生根發芽,於是乎,乾隆爺坐穩了清王朝野史第一男豬腳的寶座。

    他的軼事上到耄耋老者下至孩童幼兒, 出口就成章從來不重樣,電視劇排到爛大街照樣能挖掘出這位盛世皇帝的潛能,這方面堪稱千古一帝。

    文學青年

    盛世之下,看著腳下歷朝未有過的萬里江山,想想天朝上邦的優越,那真是,床第間嬌娘一茬換一茬,朝堂上使臣一波接一波,這景象難免寄豪情與詩歌,這一作就是4萬多首,上到賢臣棟樑下至市井百姓多有涉獵,倘若不是河山一片大好,哪來的閒情雅緻附庸風雅?

    書畫鑑賞

    有人說,新疆一收復,這上好的和田玉跟不要錢似的,乾隆爺這章那可就海了去了,作為文學青年書畫愛好者,評頭論足那是天性,好章配好畫,好畫不怕章,弄得華夏幾千年的好東西全是章外加酸文俗語,那真的是:空白處處處皆是紅,乾隆爺頁頁不留白!

    美女集郵

    這人有點權勢美女環繞太正常了,自古都是,乾隆作為帝王而且是自詡風流文治武功第一的帝王,天子做派由裡往外的溢,這氣度非一般人能受得了,這大概就是海賊王裡面所謂的霸王氣武裝色,器宇不凡的乾隆走哪都自帶光環,無論千金小姐俠女劍客還是青樓才女紅塵怨女,無不拜倒折服,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

    四庫全書

    自古皇帝們對於修書也是情有獨鍾的,這等名垂千古的好事能少的了乾隆大帝嗎?弄一四庫館,集中天下大才廣羅經典,但同時對於有政治問題的圖書肆意焚燬,據說有70萬卷之多,四庫全書可以說是乾隆盛世的大工程,可是同時帶來就是文化的浩劫。請問何為盛世呢?

    君臣鬥

    我們見慣了野史和電視劇裡的和珅、紀曉嵐、劉羅鍋,圍繞這幾個人的爛劇那可是佔據了早期電視的半壁江山,但是別忘了,滿清只有12人配享太廟,而有五個出自乾隆朝,其他的大多是開國功臣。

    有漢人第一人張廷玉,這位是橫跨三朝的元老,阿桂(和珅的死敵),兆惠(統一新疆),傅恆、福康安(據說乾隆私生子),其他的名臣貫穿乾隆執政60餘年間也是層出不窮。

    長壽老人

    關注歷史的都知道一個常識,皇帝大多壽命不長,有些帝王如果活的更久的話可能改變歷史,但是像乾隆這樣折騰的還能活89歲的簡直就是奇蹟。

    不得不佩服乾隆的命運之好簡直令人髮指,有千古一帝康熙這樣的爺爺,有雍正這樣勤政的爸爸,有兆惠傅恆阿桂打天下平叛亂,有兩千年帝王興衰教訓做保障,一生好大喜功卻也屢戰屢勝,簡直人生贏家中的戰鬥機。

    總結乾隆盛世的表現,個人極高的政治智慧,有賢臣輔佐文武兼備,離奇的好命。造就了最後一個王朝最後的瘋狂。

  • 14 # 尼古拉斯憶心

    乾隆的爺爺康熙,自稱歷代皇帝中最懂科學。 據說為了瞭解人體解剖學,他親自解剖過一頭冬眠的熊。 他曾任用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作為自己的天文和數學老師。還向兩名法國傳教士學過幾何、代數等課程。 誰能想象,300多年前,當幾乎所有華人對地球的概念還一無所知的時候,紫禁城深宮內的皇帝已經玩對數機、開平方根。 但對於真正意義上的科技書籍,他不僅不鼓勵翻譯傳播,而且設法禁止,尤其是禁止流向民間。

    早在康熙二十年(1681),南懷仁就做出了蒸汽驅動的玩具。康熙始終將其鎖入宮中,作為自己的玩物。 與康熙大帝同一時期的俄國,出了個彼得大帝。 彼得對科技也很著迷。他刻意隱瞞帝王身份,像個普通人一樣去西歐遊學。 在瑞典,他扮做一名普通遊客,爬到這個國家的制高點,去測繪人家的要塞形勢,為此差點和守軍發生肢體衝突。 在英國,他又搖身一變,成為學者,上門拜訪牛頓,還和數學家弗哈森交上朋友,一起探討學術問題。 最重要的是,他將個人對科技的痴迷,化作了國家的決策和行動。他仿照西歐模式創辦學校,開設數學與海洋學校、炮兵學院等等。

    彼得有句名言:“作為君主,落後於自己的臣屬,會使我感到非常慚愧。” 這句話,康熙爺孫三人聽了都會懵圈——康熙會問“落後”是什麼,雍正會問“臣屬”是什麼,乾隆會問“慚愧”是什麼。 順著康熙的道路,順著彼得的道路,中俄兩國走了兩條平行線。 康熙和彼得大帝,也是同時代人 。

    康熙和他的子孫,都害怕海洋文明。 當英法擴大造船工業,大力開展海外殖民貿易的時候,清廷規定:“如有打造雙桅五百石以上違式船隻出海者,不論官兵民人,俱發邊衛充軍。” 中國本來能製造巨大的帆船,出航遠洋。

    到康雍乾時期,世界各國的航海業突飛猛進,船隻越造越大,中國的船卻越造越小。 康熙的晚年一直擔心東南沿海出現“鄭成功第二”。 他下過一道諭旨,說他南巡的時候,微服私訪蘇州的一些船廠,才知道每年出海貿易的船隻多達上千艘,但回來的僅有十之五六。這可不行,要嚴禁。

    雍正繼位後,曾說當今局勢複雜多變,北有俄,南有歐西各國,西有回人,都可能是影響中國政局的不穩定因素,所以我們的海禁政策“寧嚴毋寬”,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防範辦法。 到乾隆末年,中國的造船和航海技術,還停留在康熙初年的水平。這中間,至少延誤了100多年。

    在這爺孫三人眼裡,造大船等於造反。 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他們採取禁海和遷界政策,不惜犧牲沿海經濟,導致國防戰略上長期“有海無防”。 對待武器,他們同樣戰戰兢兢。 三藩之亂期間,康熙曾指派南懷仁造神威戰炮。仗一打完,戰炮便被棄之如敝屣。

    火器專家戴梓發明了“連珠銃”,從原理來看,絕對是近代機關槍的鼻祖。康熙聽信讒言,以私通日本之罪,將戴梓發配遼東。 同一時期,彼得大帝下令,全國每三個教堂就要貢獻一口鐘出來鑄造大炮。 什麼都可以為武器讓路,包括宗教。 而康熙將很多有遠見的熱兵器成果雪藏,以至於後來斷絕。他的想法很簡單:這些東西可不能讓漢人學去了。

    國衰兵弱,全在這根深蒂固的一念之間。 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當西方的巨型戰艦出現在中國沿海的時候,我們的祖先稱之為“怪物”;當他們挺著長槍大炮跟中國開撕的時候,我們的祖先認為這是“妖術”,於是採用馬桶陣和女人的穢物“驅邪”。 難怪史學家說,康熙爺孫三人統治時期“窒塞民智”。

    乾隆與他的父親、爺爺都在深入研究一個治國大問題:如何讓這個國家的人更好管理? 他們想到的方法是大家都來考科舉,考試範圍圈定了,標準答案也有了。只要你能以孔孟之是非為是非,以孔孟之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完全喪失獨立思考能力,那麼恭喜你,你離中舉當官不遠了。

    這一年,在法國,狄德羅和達朗貝爾主編的《百科全書》第一卷出版。這部書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各種知識,並且介紹工業技術和各種機器、工具。 啟蒙運動在西歐,如火如荼。人權、理性、主權在民等政治思想,開始普及。

    當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人的著作暢銷西歐的時候,中國發行量最大的書叫《大義覺迷錄》,裡面在闢謠論證雍正繼位的合法性;中國最大的圖書工程叫《四庫全書》,以編書的名義,大肆刪改書籍。 乾隆末期,一個英國使團進入中國內地,沿途看到兵丁監督民夫的情景:“(兵丁)手中的長鞭會毫不猶豫地抽向他們的身子,彷彿他們就是一隊馬匹似的。” 英華人表示很吃驚,他們怎麼可以這樣對待自己的同胞?還有沒有人權,有沒有法理了? 就像魯迅說的,有人歷來喜歡炫耀封建專制歷史上的什麼“中興”或“盛世”時代,其實對於老百姓來說,永遠只有兩種可以預期的時代,那就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康雍乾時代有兩個中國:一個是都市繁華,一個是人民困苦 。

    這個英國使團是在1793年,即乾隆五十八年來到中國的。 使團規模龐大,多達700人。文書上說是來給乾隆皇帝祝壽。 在準備禮品的過程中,團長馬戛爾尼煞費苦心,“把我們最新的發明,如蒸汽機、棉紡機、梳理機、織布機介紹給華人,準會讓這個好奇而靈巧的民族高興的”。 除了這些工業革命的成果,他們還帶上了迫擊炮、卡賓槍、連發手槍等先進武器,以及巨型艦艇模型。 他們甚至帶來了一個熱氣球駕駛員,如果皇帝感興趣,可以坐著英國的熱氣球上天。

    這個時候,英國的工業革命已經進行了30來年,珍妮紡織機、瓦特蒸汽機把英國推向世界之巔。 但乾隆皇帝問了一個問題,就把滿朝文武給難倒了。 乾隆問,英吉利國在哪裡? 是啊,義大利、法蘭西還有所耳聞,英吉利是什麼鬼? 最後找到一個傳教士,才算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已經預示著馬戛爾尼的來訪不可能一帆風順。 馬戛爾尼邀請清軍將領福康安,檢閱英國使團衛隊演習新式武器。福康安拒絕說:“看亦可,不看亦可。這火器操作,諒來沒有什麼稀奇。” 一個清軍將領都這麼傲嬌,皇帝就更要表現出一副“什麼世面朕沒見過”的樣子了。 乾隆說,這些地球儀、望遠鏡、銅炮、火炮什麼的,我們祖上就有了。 馬戛爾尼原本帶著“世界最強國家”代表的心態來訪的,那也是有幾分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的心驕氣傲。 馬戛爾尼覲見乾隆時,人家要求他雙膝下跪叩頭,把他的禮品說成“貢品”。

    英華人與中國通商的希望落空了,而世界留給中國的最後一扇機遇之門,也關上了。 馬戛爾尼後來在書裡寫道: 中國自從“滿洲韃靼佔領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裡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 “滿洲人打仗愛用弓箭,當我告訴他們,歐洲人已放棄弓箭而只用來復槍打仗時,他們愕然不解,認為在賓士的馬上射箭,比站在地上放槍豪邁。” 他在給內閣的報告中說,“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舊不堪的舊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位謹慎的船長,才使它在將近150年期間沒有沉沒……假如來了個無能之輩掌舵,那船上的紀律與安全就都完了。” “只需幾艘三桅戰艦就能摧毀其海岸艦隊。”馬戛爾尼的觀察,在40多年後的鴉片戰爭中得到了證明。 當時,鴉片戰爭已經打了兩年,道光皇帝還在問同一個問題:英吉利國在哪裡? 馬戛爾尼訪華的結果:乾隆不爽,英國更不爽

    18世紀,是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的一個世紀。 對於歐美正在發生的鉅變,紫禁城裡的人要麼看不上,要麼看不到。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英國結束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 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美國宣佈獨立。 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法國大革命爆發。 康雍乾三任皇帝,不用睜眼看世界,因為他們就是世界。 康雍乾統治的134年間,被習慣性稱為“盛世”。但這一叫法是怎麼來的呢? 根據史料記載,這一說法最早是皇帝自己叫出來的。康熙五十二年(1713),當時康熙帝以“恩詔”的形式宣佈,實行“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自稱“盛世”,很不謙虛啊! 真實的情況是,當時的中國,大一統和人口爆炸性增長是偌大帝國僅有的兩件“盛事”。除此之外,中國經濟的成就只有量的增加,而沒有質的提升。 對中國歷史進行縱向比較,確實可以產生“盛世”情結。然而,只要將康雍乾盛世放在世界歷史中進行橫向比較,就會明白“盛世”的真正內涵。 用史學家史景遷的話來說,這個盛世是“鍍金的盛世”。

    當時中國的GDP確實是世界第一,但是,要記住:一切脫離人口數量講經濟總量,都會流於表面。 算人均GDP的話,中國早被英美甩開幾條街,而且越甩越遠。根據測算,1700年,中國的人均GDP大約是英國的1/3,美國的7/10;1820年,約為英國的1/5,美國的1/4;1840年,約為英國的1/6,美國的1/5。 其他在科技、軍事、文化、政治上的差距,更不用說了。雖然同處一個時間,他們是近代國家,而康雍乾盛世則是一個古代國家。

  • 15 # Y路程

    從古至今,大家對“乾隆盛世”的看法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乾隆中前期,他所統治下的帝國與之前的歷朝歷代相比,的確可以稱得上盛世。尤其是當乾隆朝解決了歷朝歷代都頭疼的新疆問題時,統一新疆後,清王朝的統治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峰。這一功績,懸絕於歷代的治績之上。那麼,以乾隆統一新疆為標誌,乾隆盛世都有哪些表現?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統一新疆

    新疆問題,古代稱之為西域,從古至今新疆問題一直都是比較頭疼的從漢武帝將西域納入中原王朝統治之後,一直到清乾隆前期,西域一直與中原王朝分分合合(更多的是分離)。當一個朝代強盛時,西域地區便安分守己,而當一個朝代軟弱時,西域地區必然滋生騷亂,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數千年。到清康熙、雍正兩朝時,以當時強大的國力,都未能將西域問題解決。

    從乾隆十八年(1753年)開始,乾隆便致力於掃平西域。由於國家實力的強大,僅僅過了6年,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便解決了數千年了無數朝代都未能解決的問題,實現了西域前所未有的穩定。

    二、財力提升,國家經濟總量巨大

    經過悠久的發展歷史,所以直到工業革命以前,中國的基本上一直是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在乾隆朝更是如此。

    關於乾隆朝的經濟實力,在《大國的興衰》裡面有一段很明確的記載:

    “當時中國的gdp佔世界總數的三分之一,超過美國在今天世界上的地位。中國在世界製造業中所佔的份額,是英國的八倍,俄國的六倍,日本的九倍,比剛剛建國的美國更不知要多多少倍”

    在經濟上,經過康熙和雍正兩代的發展創新,例如攤丁入畝、養廉銀等制度,再加上雍正在位13年以來的勵精圖治,到乾隆剛即位時,清朝的國庫存銀達6000萬兩之多。至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增長至7000萬兩,此後一直維持在7000萬兩以上,居高不下;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達到7800萬兩,最高時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存銀達到乾隆朝最高峰8000萬兩。

    一直到乾隆去世之前,中國都是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

    如此龐大的財政儲備,就當時的世界經濟體系而言,清朝稱第二,其它世界各國沒人敢稱第一。財政收入達到歷史歷史最高峰,是“乾隆盛世”的標誌之一

    三、乾隆朝所養育的人口達到了空前的數目

    乾隆即位之後,所做的第一個決定就是在全國範圍內免除了大多數老百姓拖欠了十年以上的農業稅。即位二十天之後,他又宣佈,免除了雍正十二年以前所有未交的農業稅。而且在此後六十多年的漫長統治生涯中,乾隆又多次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農民的農業稅。在中國歷史的數百位帝王之中,要論減免稅負最多的皇帝,非乾隆莫屬。

    依靠農業生產的大規模增長,乾隆朝的人口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在經歷了康熙、雍正兩個承平時代之後,再加上乾隆即位後的勵精圖治,到乾隆六年(1741年),中國的人口數量已經達到了一億四千三百四十億萬左右,到中後期,由於經濟繁榮,農業發展,乾隆朝人口繼續增至兩億九千九百九十六萬人左右。

    乾隆的這一措施,使得清王朝眾多的貧困人口,擺脫了多年沉重的稅負。這在以農業為主要財政收入的古代社會,是極具有進步意義的。因此,當稅收負擔減輕之後,老百姓的生產積極性大增,而乾隆又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推廣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使得糧食產量大增。據統計,乾隆晚期的糧食產量,一度達到2088億斤,遠超歷史上其他朝代。

    在以農業作為決定國家命脈支柱產業的古代,將人口數量視為國家繁榮興旺的標誌,乾隆年間的人口爆炸式增長,的確可以作為盛世的重要表現之一。

  • 16 # 田文談歷史
    乾隆盛世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當時清朝的經濟實力比較強大,用如今的術語就是GDP,佔全世界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比日本、英國、法國、俄國等都要強很多倍。

    二、由於乾隆時期的強大軍力,當時的國土面積擴張的非常遼闊,是如今的1.5倍,差不多是如今兩個中國的面積。新疆就是那個時候成為了中國的一部分,也是乾隆執政時期最大的功績。

    三、乾隆時期由於經濟發展的好,百姓生活富裕,人口數量自然得到大量增長,從乾隆在位時的1.4億,到他退位前增長到了2.9億,足足翻了2倍還多,說明乾隆時期的世道還是比較昌盛的,所以才被稱作“乾隆盛世”

    這個“乾隆盛世”,也就是跟中國其它時期比起來,算是比較富強的,如果跟當時的歐洲比起來,除了國土遼闊外,其它方面均已落後。

    那個時候,正當人們沐浴在乾隆盛世的喜悅中時,歐洲的“大不列顛帝國”也就是英國,人家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他們的生活品質已經發生了“質”的飛躍。

    再看看“乾隆盛世”下的中國老百姓,多是吃糠咽菜,面黃肌瘦,一幅幅營養不良的模樣,如果遇到災荒年,老百姓的生活就變得如同牛馬。

    由於乾隆重用了“和珅”,清朝政府逐漸變得腐敗不堪,和珅的家產比清朝國庫十年的收入還多,逼得農民發生了四次起義事件。

    當歐洲國家開始重視人權的時候,乾隆還在大搞“文字獄”運動。

    當時的英華人為了賺取中國的財富,同時也為了損害華人的健康,他們在印度種植了很多“鴉片”,然後再賣到中國來,乾隆時期已有很多達官貴人在吸食鴉片,而乾隆居然未加重視,依然陶醉在他認為的“盛世之中”。

    那時的西方列強,已經看透了當時中國的落後狀態,他們正在等待時機,要用堅船利炮開啟中國的大門,掠奪中國的財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甘油三酯、尿酸、膽固醇高,怎麼調理,吃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