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雄風投資

    就在5月4日,五四青年節,聯想這位曾經的青年,被踢出恆生指數。不知道柳傳志和楊元慶,會有什麼想法呢?

    投資是一場旅行,在旅途,遇見您。

    一,聯想為什麼被踢出恆生指數?

    根據香港交易所的制度,每個季度都會針對恆生指數的成份股進行調整,踢出不好的公司,加入好的公司。

    不好的公司,主要是業績表現差,成交量不活躍的公司。好的公司,主要是業績表現好,交易活躍的公司。

    聯想被踢出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現在聯想業績虧損,每股收益是虧損0.16元。

    二,聯想,在最近幾年怎麼了?

    聯想曾經是國內企業圈的大公司,在相關排名之中,從銷售額和利潤排名前三位,當然這是過去。

    最近的十年,聯想的戰略沒有適應世界的變化,沒有把握技術發展的趨勢,逐漸的被淘汰。

    聯想電腦,曾經也是國產品牌的選擇之一,但是,聯想的手機做的一般,被華為、小米等公司全面超越。

    同時,聯想在網際網路好移動網際網路方面,沒有做好佈局,聯想控股的投資在這方面也是做的一般。

    多年之前,聯想收購IBM的相關資產,但是也沒有整合和經營好,與吉利對沃爾沃的收購有天壤的區別。

    毫不客氣的說,聯想已經老了,現在是新零售、新技術、新金融、新能源、新制造的五新時代,聯想在五新之中,只能想了,卻無法做了。

    三,聯想和人生。

    人生之中,曾經的第一臺電腦就是聯想,如今卻成了回憶。聯想的弱勢表現,說明企業發展必須與時俱進,也說明每個人的發展都必須與時俱進,擁抱這個變化的時代,享受變化。

  • 2 # 厚金說

    科技類公司的起落差異很大,並且市場的更新很快,稍不留意就會被後來的實現“趕超”,所以如果不創新不更新,很快將會被市場所“拋棄”。上一次“網際網路泡沫”連沃倫·巴菲特都覺的科技股沒什麼投資性還是傳統行業具有優勢,所以單純的網際網路、科技類公司並沒有大的投資價值,要像蘋果、阿里巴巴、騰訊一樣擁有健康的機制才行,不僅僅存在本公司的高速發展還有對外投資,投資新鮮的事情,投資空白的市場,這樣你才能穩步前進,不被市場所遺忘。這也是經常聽到蘋果投資的哪哪哪,阿里巴巴投資的誰誰誰,騰訊又是大手筆入股了創新類公司,這些刺激眼球的事情背後不僅僅是金錢交易,更重要的是完善這些大企業最未來年份中可能突破的行業,新的增長點。

    而聯想呢?買了IBM的個人電腦業務,還拖累了增長,完美錯過了大網際網路時代、行動網路的時代,直播、快訊、小影片、單車、共享等等新鮮事物,這些聯想都沒有抓住,曾經的“王者”也變得無比“沒落”。

    沒有年輕的動力與思維,將會被整個時代所拋棄。聯想就是這樣的,做過手機,但沒有成功,還是固步在個人電腦的領域。其實對於聯想來講,缺少的還是創新!沒有新的創新就沒有新的增長點。賣酒的都開始使用區域連動,做電腦的卻沒有新的創新,可悲!

    是什麼導致了聯想現在的這種境地?需要創新,需要新的增長點。未來的大型企業並不是僅僅單純在一個領域突出發展,更重要的是全面,這樣才具有更高的抗風險性。如果沒有這樣的抗風險性當風險來到時,也就沒了“陣營”。並且還需要自身獨特的專營技術,而想想聯想並沒有自己獨特的核心技術用以維持生產,致使現在的窘狀!

    不做模凌兩可的分析,給你最直接的觀點!

  • 3 # 煊初

    看到很多人說聯想不善於發展、不開發核心技術,這就有點搞笑,他本來就是做貿易的,你看到那個商場有核心技術?開什麼花,結什麼果,聯想導致今天的局面不是這個核心技術,而是價值觀的問題,太自以為是,太唯利是圖,柳傳志語錄最明顯的就是賺錢,而且是赤裸裸的,“沒錢賺的事不能幹;有錢賺但是投不起錢的事不能幹;有錢賺也投得起錢但是沒有可靠的人去做,這樣的事也不能幹”總之,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著錢轉。

    同樣的沒有核心技術的戴爾。據說他們的辦公室極其簡單,但他們也有語錄, “顧客體驗:把握它”。這就是大多數的中國公司與外國公司的差別。從而導致產品的直接分化。聯想的任何產品都是向同行學,戴爾的產品都是向客戶學。看聯想的產品,感覺是老一輩用的,而戴爾的產品始終生機勃勃。

    聯想輸的不虧,被淘汰是遲早的是,你把顧客當工具,顧客也不會拿你當回事。

  • 4 # 天天追狗

    提這個問題 足見 你就不瞭解恆生指數 就更別提聯想 PC行業了 一個行業不懂 天天聽媒體忽悠的 你能有什麼思想 呵呵 回家先研究研究IBM 為什麼出讓PC業 為什麼那麼多年沒人買 原來著名的康柏公司哪裡去了 再來噴

  • 5 # GRIDMAN

    說到底,就是接班人選錯了導致了今天的境地。

    企業運營還是看掌門人,掌門人看對了方向,企業就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一條道走到黑,那隻能是死衚衕。

    聯想現在有兩個上市公司,一個是聯想控股,一個是聯想集團,都在香港上市。

    這次加入恆生指數的石藥集團也是被聯想控股旗下弘毅投資投資過的企業。

    聯想控股是柳傳志自己在搞,2001年成立的聯想控股已經比聯想集團市值還高了,可以說發展的還不錯。

    但是楊元慶率領的聯想集團則一直在走下坡路。

    2004年,聯想集團收購IBM的PC業務,柳傳志辭去董事長職務,交棒楊元慶。結果2008年經濟危機,2008至2009財年,聯想鉅虧2億多美元,楊元慶搞不定,柳傳志又於2009年復出擔任聯想集團董事長。復出僅僅兩個月,聯想集團就成功扭虧了。之後,2011年柳傳志又再次退出。

    2014年,聯想集團收購IBM的低端伺服器業務,還收購了摩托羅拉手機。

    聯想手機業務為何一直虧損?其實還和聯想集團對手機的方向誤判有關。

    一開始聯想手機依靠運營商定製,形成了“中華酷聯”的良好形勢。然後網際網路智慧手機時代到來,中華酷聯就一個華為轉型快,現在銷量躋身世界第二。而其他三家則半死不活,聯想手機品牌都沒了。

    後來聯想收購摩托羅拉,可是直到現在摩托羅拉還在堅持模組化手機這種非主流路線,還定位高階,賣得挺貴,甚至都要把聯想的ZUK手機品牌放棄了。

    聯想發展這麼多年,可以看到,其實就是個方向問題,楊元慶能力不夠,帶領的聯想集團也是死氣沉沉的感覺,聯想真的老了。

  • 6 # 丨諸葛亮濺

    投資也要看公司決策人的秉性,比如格力空調董明珠等等。。,在股市都給投資人帶來了豐厚回報,就算有些很有名氣的公司,老闆不行就是坑!大A股票還有個特點就是業績不太好的股票越強勁。

  • 7 # 人在江湖55207

    就個人觀點:柳傳志在運營方面,市場預測,把控能力是楊元慶的幾倍,楊元慶做事流於形式和做表面文章,讓他做一個單純的生產方面執行總裁還可以,如果把銷售,研發,整體運營加一起,感覺有點力不從心。

  • 8 # 無所謂213478592

    不思進取,不求突破,不想創新,聯想的三不政策,最終被踢出桓生指數。當今世界科技日新月異,不進則退,吃老本長不了,被淘汰那是早晚的事。聯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第一批科技企業的旗幟,曾經是國人的較傲,也是國人的希望,論落到現在這種地步,心中深感悲切。雄起!讓聯想重新浮想聯篇!

  • 9 # 股往金來520

    聯想走到今天這種境地就一個原因:柳傳志把聯想當自己的私有物品了,他想把聯想一直控制在自己手心裡。這就是為什麼當年倪光南想搞研發,柳傳志不支援的根本原因,因為若他支援倪光南搞研發,那他最終將會失去對聯想的控制。之所以選擇楊元慶接班,就一個原因,那就是楊元慶聽話,好控制。一個只有私心的人,聯想的結局早就定了。

  • 10 # 幽子與柚子

    造成現在狀況的原因相對還是比較多的,最開始的起因應該是4月16日中興通訊遭遇美方制裁,對中興來說,可以說是近乎滅頂之災,由這開始,引發了一系列的中國科技企業的風險外溢。一些不看好聯想的,並且引發了做空者的騷動…… 被剔除恆生指數,也並不能代表所有,看一下最近聯想的成績:新的季財報顯示,受到PC及智慧裝置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及資料中心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7%所推動,18財年第三季收入為129.39億美元,同比增長6%,創下了過去三年來單季新高並直逼歷史最好水平,稅前利潤達到了1.5億美元,同比大增48%,環比大漲329%。 所以被剔除恆生指數並不能代表所有,聯想之前對自身目標並不夠明明確,核心技術也不夠……現在聯想也明白過來了,知道重視核心技術,開始做轉型了,之前看聯想公佈的資訊,說要要堅持“一個聯想,兩大轉型,三波戰略,四場戰役,五個小目標”,聯想也算是找到了新的增長點,之後的成績如何,還要看聯想能不能把握住機會。

  • 11 # 愛多19

    就是一直在遮掩才導致的,別說教父厲害,也許徒有其名而已,,,,,PC業務份額會萎縮,IBM也許早看到了才賣給聯想!!!找個楊元慶,這種成績好意思拿一個億的年薪就說明這人沒有企業家精神!!!!!還是眼光有問題

  • 12 # 珍愛君

    聯想的今天,是註定的,註定聯想將失去昔日的輝煌,走向一條不歸路。

    這其實不是聯想的失敗,這是走買辦路線的整體失敗。意味著“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買辦路線已經徹底破產。

    如果沒有對比的話,是看不出誰更有優越性的。但當年的聯想可謂是如日中天,今天的華為當年還趕不上聯想的零頭,今天再來對比一下,聯想已經在下坡路上翻滾了很久了,而華為一直在攀登高峰。

    聯想今天的失敗,與柳傳志的堅定的走“貿工技”路線是分不開的,天真的以為只要有市場就行了,就可以高枕無憂,這是極其幼稚的行為。

    掌握不了核心技術,就只能到處被人卡。而且在經濟環境不好的大環境下,佔有市場而沒有核心技術的聯想,在整個分工鏈條上,自然是分配的最少的。

    而最近幾年,聯想並沒有什麼有亮點的產品推出來,而之前買買買,買回來的電腦品牌也好,手機也好,不過是花大價錢給國外的資本續命。

    聯想這種不想付出,只幻想著買買買就有了核心技術的想法,或者說壓根就不想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的企業,被淘汰掉是歷史的選擇。

    特朗普開打的貿易戰,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如果不是美國製裁中興,還有很多人生活在“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迷夢裡。

    而美國製裁中興,也徹底暴露出聯想的買辦本質。可惜的是,柳傳志幾十年來打造的企業家教父光環,也隨著貿易戰煙消雲散了。

    成也柳傳志,敗也柳傳志。正是柳傳志思想的侷限性,造成了今天的聯想,一點都沒有聯想。

  • 13 # 劉曉博說樓市

    首先,我們得知道聯想現在所處的境地是怎樣。

    聯想這品牌估計大家都挺熟悉,無論是知名度還是市值,亦或者在科技行業以前的排位情況(聯想以前很長一段時間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排在第二,僅次於三星)。現在的聯想呢?一方面被踢出了恆生指數,另一方面,聯想股價從2013年3月納入恆指以來已經下跌了56%,聯想在港股的市值也僅700億元港幣,表明投資人對其未來市場前景和價值的認可並不高。

    那麼,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現在的聯想這般境地呢?

    在聊聯想的落寞時,我們不妨拿近幾年無論是業績還是股價都高歌猛進的華為來做一下對比,大家或許就能夠更清晰明瞭的看清楚聯想為啥會淪落到這般田地:

    有分析認為,聯想與華為差距的關鍵是二者的核心研發能力。聯想10年來的研發投入累計44.05億美元,不及華為去年一年的研發支出(90.47美元,佔其銷售收入的15%)。

    聯想雖然品類繁多,然而品牌定位卻不清晰,相比而言,華為則有著清晰的產品定位和定價策略(華為、榮耀)。以聯想整合失敗的Moto為例,有昂貴到5000元的moto x,也有賤賣到幾百元的moto g,更有取了中文名字卻讓人笑掉大牙的moto x(中文名"極"),被調侃為"x(差)極了"。其二,聯想盲目跟風網際網路和電商化運營,打爛了原有線下渠道,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其三,聯想收購IBM和摩托羅拉,是想幫助自己開啟歐美市場的大門,結果並未達成初心,卻搞砸了IBM原有的好名聲。而對於讓聯想後來痛心疾首的摩托羅拉手機業務,其失敗的整合更是導致聯想如今鉅虧的主因之一。

    上面講到聯想跟風電商化運營和聯想收購IBM和摩托羅拉,其實都可以歸結為聯想戰略佈局的失誤,總得來看,聯想戰略佈局的失誤,在筆者看來,起碼有四點的戰略失誤:

    一、沒有實現從PC向移動終端的轉型

    這個就不用更多說了,現在回過頭去看的話,聯想跟風電商化運營和聯想收購IBM和摩托羅拉,就是從PC短轉型到移動端失敗。

    二、沒有實現從製造業向服務的轉型

    聯想雖然在PC製造產業上仍然是霸主地位,但畢竟是過氣產業。很多昔日的王者都選擇退出市場進行產業升級,比如Thinkpad就是IBM退出後轉給聯想的,而IBM專業做更有前途的軟體和服務去了。雖然現在IBM也在新時期遇到了一些挑戰,但不可否認當時其轉型是非常成功的。

    三、沒有實現從工業品牌向消費品牌的轉型

    這一點可以參考第一點,PC端的本質還是工業品牌,也就是說,聯想沒有把在PC業務上的成功經驗,直接複製應用到了手機業務上來。

    四、沒有實現從營銷到技術驅動的轉型

    這一點從華為跟聯想的研發差距就可以很好的驗證這一點

    (-8東南偏北)

  • 14 # 幸福58546085

    一天到晚自居商界大佬,一天到晚參加論壇,一天到晚忘乎所以,一天到晚在媒體拋頭露面,作為企業之首不是潛心發展企業,只是站在功勞簿上裝大佬!你跟任正非差的太多了!你看他在媒體拋頭露面嗎?

  • 15 # 青春不再121318

    聯想賣了幾十年電腦,一直不重視自主研發,一臺電腦除了外殼和內建的幾個軟體是自己,其餘核心部件沒有一樣是自己的,這麼不思進取的企業活該被踢出局,聯想把賣電腦賺的錢不僅沒有投入到研發,反而投入到了賺快錢的房地產行業,並且聯想虧損的時候CEO還拿年薪幾億元,創始人柳傳志還自詡自己是企業家。一個沒有自主創新的企業是沒有未來的,特別是中美貿易戰暴露出的問題,美國要是不賣給中國晶片,聯想就得關門大吉,十年的研發經費都不到華為一年的一半,這不能叫科技公司,應該叫貿易公司

  • 16 # 努力的Bigtree

    說了這麼多,都說了一些表面原因。造成這些表面原因的原因是哪些?

    四個字:領導問題。現實生活中很多公司老闆都會把公司虧損公司不賺錢的黑鍋甩給員工,但實際上決定一個公司戰略方向的只有老闆。員工再怎麼努力方向錯了也白搭。

  • 17 # 書劍漂零

    現在的企業不可能長盛不衰,曾經世界第一過,就足夠了。

    說聯想不重視技術,好像聯想重視技術,聯想就能長盛不衰一樣,多少技術力量強大的企業over了。

    做生意,需要不停的選擇,在路線選擇上,就是一場賭博,賭對了方向,就能更強大一些,賭輸了,說不好就over了,當然聯想還沒over

  • 18 # 7奈米

    張瑞敏說了,只有時代的企業家,沒有成功的企業呀,聯想是,那個時代的90年代的企業,他怎麼可能在現在這個時代再稱王稱霸呢,所以,他沒有蛻變,沒有升級成現代企業,它就必然要被淘汰,或者說靠邊站,這是正常的,因為這是他們的選擇或者說他們沒有看到,新時代的企業,新時代需要什麼樣的企業,而朝這個方向努力,因此他落後了。

  • 19 # 風185700176

    從大處著眼,聯想輸在戰略上。企業如人,比如你失眠,宏觀上看是睡不著,微觀上可能是內分泌出了問題。聯想表面上看是各種戰略上的失誤,錯過,失去;內在上還是輸在了內在的細節上。

    聯想有一句話叫做:一個聲音。這句話的正解就是大家思想一致目標一致的去做同一件事情。如果目標正確,所有資源形成合力去完成一件事情,結果自然是成功。一個聲音的另一面是不許有反對聲音,目標錯了也不許反對,你敢反對就會遭到淘汰。如果你在聯想待過,你會發現一個現象,上司發個自嗨帖朋友圈裡就各種點贊和轉發,頃刻間就成了群嗨,如果你不跟貼可能會被善意的提醒保持隊形。自嗨的聯想,一言堂的聯想,該醒了。聽一聽不同的聲音又如何?

  • 20 # 至尊乎

    看見聯想倆字就來氣,聯想筆記本垃圾的很!剛買了13個月的X260主機板竟然壞了。壞了就壞了吧,去售後維修點,差不多等了一個月。聯想客服經理,也很垃圾。說了都是淚。祝聯想早點倒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今社會,很多年輕人都不喜歡走親戚,尤其是過年時”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