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湖佬與小跟班

    歲數大一點的把過年走親戚走成了傳統,就像過年吃餃子一樣,再加上關係淵源,走親戚成了過年的一部分。但是年輕人大多數會覺得這是很形式化的東西,一關係不熟,二他們更習慣新的聯絡方式代替了。三他們更關注自己的需求了。總之,時代不同了,理念也不一樣了。互相理解吧

  • 2 # 夢超說事

    “如今社會,很多年輕人都不喜歡走親戚,尤其是過年時”你怎麼看?

    農村走親戚,以前很是盛行。騎個腳踏車,後座帶個籃子,裡面無疑是餅乾之類的,你來我往,好不熱鬧。可是現在不同了,不知為什麼,走親戚的越來越少了。80後偶爾走,90後不願走,00後壓根不走了。

    估計好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現在真的不願意走親戚了。感覺很尷尬去親戚家,一桌不認識在一起吃飯,感覺很不自在。還有就是和親戚關係也沒那麼親密,在家自己做飯吃也不願意走。現在過年過節就走丈人家,和一個關係好得住的很近的堂哥家,其餘的親戚基本是爸媽他們走走,我們一般不去。

    從傳統上看,走親戚的禮物是收東家送西家。給孩子發壓歲錢,你給我孩子,我給你孩子,家族大了,標準不一樣,易產生誤會或不愉快的矛盾。由於現在工作的環境地域發生了較大差異,相互溝通差距較大,思想上也易產生分歧現象。社會發展快速,生存壓力大,過多的走親戚,減少了一定的休息時間和自我調節生活時間。

    重要的是,有的親戚都走不起,人與人攀比心越來越強,除了個別,大部分親戚朋友都在攀比。過年的時候,見面第一句就是:今年賺了多少錢?什麼工作?結婚了沒有?反正都是一個亂七八糟的問題,回答不回答都不是,讓當今的年輕人很是尷尬。這也是導致一部分年輕人不願走親戚的原因。

    0後更難伺候了,才不會走親戚呢。手裡拿個手機,早跑到一邊玩遊戲去了。

    也有人說,窮在都市沒人理,富在深山有遠親。網友說,說起所謂親人,有些親人還不如外人,你一個人累死累活,他們在後頭吃用都是你的:結果最後還倒打一耙。創業的時候想借他們一分錢,那是難上加難。

    現在時代也變了,以前娶妻嫁人都在附近,新親連著老親戚都很近!現在天南地北的婚姻,五年聚聚得了。現在打電話拜年挺好的,怎麼過年都是自己的事咋樣過行不?非要在家年年老人忙忙碌碌彎腰頭疼不休息吧!

    其實無論近親遠親,無論城市鄉村,一般人春節走親訪友,畢竟一年一次,非常難得!想必多數人都不會計較禮品的多少,但無論80、90後還是00後,無論貧富,最渴望得到的是相互尊重二個字!相互尊重是維繫親戚關係最基本的底線,如果這點也做不到,親戚關係冷淡甚至斷絕了也非常正常!

    窮,不行,富,不行,走個親戚也不行。不知道是發展太快,還是我們親情越來越淡,變得冷漠了呢?

  • 3 # 看破紅塵6412

    現在的年輕人,走親戚非常少。

    原因一個是現在網路這麼發達,他們可以用手機拜年了!另外一個就是年輕人都有他們的交往圈,一般都是朋友、同學……親戚就不太重要了!

    他們和朋友同學有共同的話題,而和親戚只是打個招呼,沒有共同話題!

  • 4 # 阿杰的vlog

    1.情分 小時候大多數親戚都是長輩的血緣關係,隨著自己成家立業,自己也有了血緣關係的親戚,從親遠關係上來說,也會慢慢疏遠,

    2.利益 現在都選擇外出打拼,與親戚的利益關係越來越小,所以不值得自己花費精力去維護。

    3.社交 隨著電子產品的日新月異,我們的交際圈越來越大,每個人都在維護著自己的圈子,所以會慢慢淡忘那些久不走動的親戚。

    3.社會風氣 現在社會到哪談的都是一個錢字,有的親戚發展的好了,聚在一起,家長裡短,慢慢就會攀比起來,混的不好的下次還會去麼?

    4.舒適圈 隨著社會發展,競爭越來越大,難得過年放個長假,當然選擇呆在自己安逸的家裡陪陪家人,畢竟你不管去哪裡,都不可能把它當做自己的家。

    5.過年時間 過年放假十天半個月,路上去掉幾天,年前回家準備年貨過年,年後兩天固定節目,過年時間各種應酬都聚集在一起,哪還有那時間顧得上別的。感覺現在過個年比上班還累。

  • 5 # 農人小陳哥

    呵呵,我也不喜歡走親戚!因為他們總是愛問我的個人問題,問的太多了就煩了,很反感走親戚,你呢?你們遇到我一樣的問題嗎?

  • 6 # 柳絮飄香

    社會的發展使人的觀念發生了改變,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喜歡上網,沉迷於虛擬世界,對現實好像越來越不太關注,對人也越來越冷漠無情。這種現象需要趕快改變!

  • 7 # 豆腐阿姨3

    謝邀,現在很多年輕人確實不願意走親戚,親戚到一起經常議論的話題無非是誰家的孩子怎麼怎麼的好,誰家掙了多少錢,誰家的孩子不孝順,誰家的媳婦怎麼樣……總之都是一些家常裡短,還有一些繁文縟節,年輕人根本就不感興趣,我兒子小的時候過年帶他走親戚,他興高采烈,自從長大以後過年讓他隨我們一道走親戚,總是要磨破嘴皮子他才答應,一幅極不情願的樣子。

  • 8 # 網管小賈

    以前社會,人人皆知抱團取暖。

    現今社會,人人只知獨立個性。

    西方思維方式進入中國後,導致以個體為獨立單位的“分”的現象越來越多。

    他們美其名曰“獨立”,孩子18歲就要離開原有家庭獨立生活。

    看似高大上,請問還有什麼人情味嗎?

    那只是西方人一味的自我和不想付出的體現罷了。

    在中國,沒有父母一生的養育幫助,沒有親戚的幫襯,一個人是很難走得更遠的。

    分得一個個小家庭好,還是一個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更熱鬧更有人情味呢?

  • 9 # 我是黑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現在的社會越來越多年輕人都不願走親戚了,親戚之間的親情觀念逐漸淡化,甚至有的年輕人見到親戚都快認不出來了。我歸納了以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一. 壓力大,沒有時間。由於年輕人有的上學,忙於學習,沒有精力去走親戚。有的走上了工作崗位,整體為了生活而忙碌,好容易休息一天,就想在家躺著休息休息,也就不願再去走親戚了。

    二. 年輕人不願與老年人交流。很多年輕人在迫於無奈必須走親戚時,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心裡就像長草似的,總想著趕緊吃飯,吃過就走。面對親戚時,總覺得和他們沒有共同語言,說幾句就沒話了。還有的年輕人邊聊天邊玩手機,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親情觀念淡薄。

    三. 走親戚要花錢。現如今,走親戚如果不買些東西,總覺得心裡過意不去,買多了,沒錢。買少了,過意不去。有時為了省錢,也就不願走親戚了。

    四.喜歡攀比。如果大家同時去某一親戚家,有錢的開著豪車去顯得有面子,沒什麼錢的騎著電瓶車去,心裡總會覺得有些不舒服。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總覺得人與人之間少了些什麼。我覺得無論多忙,都應該抽點時間去走走親戚,加深一下親戚之間的情感,否則時間長了,大家之間的親情就淡化了,還叫什麼親戚呢?不要小看親戚的作用,真要遇到事了,親戚們一起幫你一把,你就能度過難關。當然,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很多年輕人還是喜歡走親戚的。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我們應該互相體諒。

  • 10 # 彩虹的微笑1114

    你好,因為走親戚要用錢,加上很多年青的人都不在家,出去的出去,家裡剩下的老人和小孩在家,只有節日的人才回來,所以不想去了。

  • 11 # 笨笨潮爺1

    很多年輕人都不喜歡走親戚,尤其是過年,你怎麼看?

    這個現象說的是事實。的確,年輕人都怕走親訪友了。不少中老年人仍然在走親訪友,同時還要求子女到親友家多走走,以加強聯絡增加感情。可以說有些年輕人走親友,拜年是他們家長輩逼的。

    我們這裡以前過春節,農曆正月初一是不出門的,也不會在別人家吃飯喝酒的。初三開始,出門拜年,所以預計到某家去,事先得打個招呼,不然到了人家,那家主人也出門拜年了。

    年輕人到丈母孃家拜年,一般在初四。通常夫婦倆一道,帶上小孩,拎著大包小包,一看就是去拜年走親訪友的。禮品通常是菸酒,買一箱水果,一箱奶,好像就是這幾樣,大眾化。只是菸酒的檔次有差別。

    這個年輕人春節到丈母孃家拜年,是必不可少的。即便平時也會去,這個是己經形成慣例了。女方是獨生女的,小倆口還在女方家過年,臘月底就去了。我對這些無所謂,小媳婦是獨生女,小兒子每年臘月底來我這兒送節。單位一放假,開車就去了丈母孃家,到正月初几上班前回,兒子媳婦孫子到我這兒拜個年,吃一頓飯。然後各自上班了。

    拿我家子女來說,他們除了去丈母孃家,其餘的親戚的確去得少。平時也很少去,除了親友家辦大事,不去不行。好像見到周圍,鄰居,不少人都是這樣的。而丈母孃家,一年必須去幾次的。都是上班族,平時也難得休息,遇上雙休日,節假日,家裡的衛生都徹底搞一次,七事八事,也的確沒有時間。

    慢慢地,親友家走動也日漸稀疏了,這也是事實。我老了,平時也很少出門。只是人來看我,我除非有事去親友家走走。漸漸懶了,親友關係真的也疏了不少。

  • 12 # 廣西妹在蘇中

    是的現在過年走親戚沒有以前熱鬧了,走親戚老是覺得和平常一樣,到親戚家也沒有什麼聊的,就說新年好,聊聊別的或者沒有話說,比如,年齡相差,不是本地人,人家有錢,沒有共同語言,就覺得沒有話題聊。

  • 13 # 人和萬事成

    青年人也好老年人也罷,不願走親戚的原因很多,一種是工作壓力加重沒有時間走親戚,一種是生活提高了誰也不愛走親戚了,—種是親戚之間有—定的層次感所以不愛走親戚,—種是社會發展了人們第一追求的是利益親情觀念淡薄了,一種是過年了走親戚要有所表示等等......

  • 14 # 甜歌情緣

    我感覺可能有以下兩個重要原因:首先,科技改變生活。以前聯絡不方便,一年到頭見不了幾次面,只有趁過年都有時間的時候聚一下。而現在溝通那麼方便,想誰了,一個影片電話就解決了。其次,大家在時間方面的觀念也有所改變。以前娛樂方式比較少,大家空閒時間比較多,親朋好友聚一下是個很不錯的打發時間的方式,現在一個手機就能滿足好多人的全部娛樂,時間還不夠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呲牙]

  • 15 # Wallyhahaha

    現在年輕人不喜歡走親戚的原因是現在年輕人喜歡自由,不喜歡被親戚長輩嘮叨,而且走親戚時的那種假模假樣是現在年輕人所不喜歡的。況且現在年輕人上班都挺辛苦的,房貸車貸壓身,過年走親戚的時候還會有其他開銷。很多時候,親戚並不能夠在工作或者生活上幫襯我們,自然一到了過年,一到了放假,用自己的方式去放鬆,為了應對後面強度更大的工作。

  • 16 # 高墨生活

    “如今社會,很多年輕人都不喜歡走親戚,尤其是過年時,”你怎麼看?

    這是個很普遍的現象,不光年輕人,很多上了年紀的人也不喜歡走親串友。總感覺和她們在一起沒什麼好聊的,說東家長西家短的,真的不習慣,現在的同事聚會也是能不去就不去,這也許和自己的性格有關,不喜歡談論是非,不喜歡勾心鬥角,不喜歡別人高攀低嫌的目光,更看不慣別人的阿諛奉承,所以把自己孤立起來,怕自己受傷,怕別人嫌棄……

    年輕人,特別是該結婚還沒有物件的就更怕走親訪友了,至於其中的原因我想不說你們也是明白的![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 17 # 英姐愛美食

    這個問題是我小時候的一個困擾,那時候我也不喜歡走,不知道去了說什麼,好尷尬的,可是父母非要我們去呀,可是我現在長大了,想法不一樣了,過年了想去大姨,大姑家走走看看,過年了嗎看看他,(她)們嘮嘮家常給他們做點自己拿手的好菜,讓他們也嚐嚐。

  • 18 # 思念的念兒

    小時候會跟著大人去給長輩磕頭拜年,進門就會稱呼長輩然後下跪磕頭,大年初一早上會掙到好多糖和壓歲錢,回來的時候會數數錢,看看哪種糖沒吃過,沒見過,那時候高興。現在經濟條件越來越好了,隨著村裡老一輩的逐漸逝去,子女們也都在外面定居,可能家裡沒長輩了,也不會再回村,所以住的分散了,走親戚有時候也就比較遠了。還有就是現在的年輕人長年在外,回了家如果不是父母引見的話,估計連親戚都會不認識。就是認識的姨姨舅舅,也可能會話題很少,而且在一塊也無非就是談談工作,談談婚姻,互相攀比半天,吃飯回家。最後一點就是年輕人有工作地遠的都是除夕才到家,呆幾天就得上班,走親戚沒意思更願意多陪陪家人父母。

  • 19 # 七十二蓮湖

    主要原因是現在的年輕人好多都是獨生子女,對於親戚之間的感情沒有上一代兄弟姐妹多的家庭那麼深厚,個性也比較獨立,也不願意為一些人情來回走動,再有就是進入社會壓力比較大,還是希望在假期的時候多休息下緩口氣為工作蓄力

  • 20 # 小糖與豆兒

    以前過年過的是人情味兒,現在過年過的是過場,以前交通基本靠走的時候,哪怕要走上一整天,也得去拜年,現在是發個微信,就算拜年了。以前年夜飯提前一天就開始準備上了,做飯的大鍋就沒有停過火,現在呢,去飯店裡一起吃個飯,吃完也就各回各家,年就算過完了。以前過年,早早的就置辦年貨,沒有冰箱,買了拿大盆扣院裡。現在,去趟超市啥沒有?越來越沒有年味兒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年你班上最內向,最不被看好的同學後來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