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新奇觀點

    夏侯將軍之所以能被曹操重用之始末,須從以下3幾點分析:

    1.曹操的性格。曹操者人間之奸雄也,能屈能伸會變通。最不喜歡的的人就是自作聰明,例如楊修之輩等。曹操最喜歡的就是中庸之人,五子良將就是最好體現,為什麼呢?這裡的良本人覺得有兩層含義:一,可以文治,會計謀,能分析局勢,不魯莽。二,可以武治,有忠心,敢拼搏,戰場勇武。所以看看五子良將而言,每個人都可以獨當一面。這裡不禁又要分析一下劉備那裡的五虎上將了,個人感覺五虎上將中只有趙雲才可以算是良將,良將是可以攻城的,可以守城的,可以治城的,而虎將攻掠可行,治守不足。所以關羽就是虎將最典型的例子,然趙雲就不一樣,可以分析局勢,有勇有謀。這就好比做生意,良將就好比細水長流的生意,百年老字號,而虎將就是促銷品,火爆一時的流行品。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曹操跟劉備的用人識人方針的不同,這也是為什麼劉蜀最後被曹魏所滅,因為曹操的隊伍裡提倡“良”。

    2.先看夏侯惇的背景——夏侯端在曹操舉兵討伐黃巾軍時,便已跟隨,擔任裨將。初平四年(193年),曹操徵陶謙,留夏侯惇守濮陽。可是張邈、陳宮叛迎呂布,曹操的家眷都在鄄城,夏侯惇率軍隊輕裝前往救援,正好與呂布的軍隊相遇,雙方交戰。呂布軍退回,救下曹操家眷。再看他的性格——夏侯惇好學、專師,雖身在軍旅,但也會親自迎接老師來講學。且為人剛烈,雖然他位高權重,但生性儉樸,一生淡泊,有多餘家財便會分及部下。透過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夏侯惇身上就曹操最看重的忠勇二字,又能在危難時解救自己的家屬,曹操怎麼能不喜歡。更何況並非是屢戰屢敗,其實夏侯惇為曹操辦成許多事!詳見三國志及三國演義!

    3.正是因為夏侯惇下了戰場可以文治,上了戰場可以武治,所以符合曹操的用人政策,更兼他為人低調中庸且忠勇,因此才能被曹操重用而不棄,死後被封為忠候!之前點評有人推薦本人今後答完可以帶點圖更能體現情感,因此本人找了一張能與夏侯惇相匹配的圖,如有不妥還望各位看官指正!

  • 2 # 蘇沉船

    夏侯惇屢戰屢敗,卻不等於他不是曹操的得力戰將。

    《三國志夏侯惇傳》第一段就描述:“太祖初起,惇常為裨將,從征伐。”

    曹操初起通常是指初平元年討伐董卓時期,但夏侯惇是在曹操擔任奮威將軍之前就已追隨曹操。曹操從黃巾之亂時就已經領兵作戰,夏侯惇追隨曹操征戰的時間應當比曹仁、夏侯淵、曹洪都要久。

    如果夏侯惇沒缺席過曹操早年的戰役,那麼他至少參與過滎陽之戰、東郡大破黑山賊、兗州大破黃巾賊、匡亭大破袁術等戰役,直到興平元年曹操討伐陶謙,才沒帶上夏侯惇。曹操早期戰役雖沒明確記載夏侯惇的功勞,但後面三場戰役都是曹操方取勝,夏侯惇如何能沒有功勞?

    《三國志.典韋傳》佐證了夏侯惇數戰有功,典韋后屬夏侯惇,數斬首有功,拜司馬。典韋是在夏侯惇麾下多次立功之後,才轉任曹操的司馬。夏侯惇雖然不是統領大軍的將才,但擔任副將作戰相當可靠。

    要知道夏侯惇不僅參與過曹操早年戰役,曹操徵漢中、徵居巢,皆有夏侯惇隨行征戰。最後讓夏侯惇二次讓都督二十六軍,已相當於將全軍一半兵馬交到夏侯惇手中。曹操生性多疑,五子良將在曹操活著的時候,也只有于禁曾獨領一軍。曹仁、夏侯淵雖是一方都督,也沒拿到過夏侯惇那樣大的權力。

    曹操政權是由軍閥轉為軍政府,權力的核心就是軍隊,曹操軍初步成立的幾位股東有夏侯惇、曹仁、曹洪、衛茲,夏侯淵太窮沒有份。夏侯惇和曹操、曹洪一起在揚州招募精銳部隊,曹仁在泗淮聚集數千少年為曹操效力,這股力量成為後來曹操南征北戰的班底。所以夏侯惇、曹仁、曹洪並不完全能夠視作曹操的臣子看待。

    直到晚年曹操仍視夏侯惇如同僚,認其為友臣。曹操任命夏侯惇為伏波將軍時,受權可簡單從事,不用拘於制度。夏侯惇隨曹操征討孫權時,得賜予能歌善舞的樂伎藝伎。夏侯惇晚年隨曹操征討,跟曹操同車而行,不經通傳,自由進入曹操的臥室。這樣的權力就連曹仁、曹洪都沒有。

    《三國志》引注《魏書》記載:時諸將皆受魏官號,惇獨漢官,乃上疏自陳不當不臣之禮。太祖曰:“吾聞太上師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貴德之人也,區區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請,乃拜為前將軍。

    曹操稱魏公,建立魏國。他麾下的官員大多轉任魏官,但曹操期望夏侯惇擔任漢官,跟自己同為漢臣。當時另一位漢朝重臣是荀彧,荀彧終身擔任漢官,沒做過魏官。夏侯惇的態度是一定要做魏官,曹操不把夏侯惇當臣子,夏侯惇卻一定要奉曹操為君主。夏侯惇的做法和荀彧形成鮮明的對比,恰好表達了對曹操的絕對忠誠。

    任人為親一個好處是對其人知根知底,牽扯到權力、利益更是需要一位最信得過的人,而不是一位最有才能的人。曹操勢力最重要的兩個人物分別是荀彧和夏侯惇,而曹操和荀彧在晚年不免發生政見不合的事情,夏侯惇卻由始至終是曹操的擁護者,相對曹操個人感情來講夏侯惇就比荀彧重要得多了。

  • 3 # 涼粥牧

    夏侯惇能當大將軍原因很簡單:他和曹家關係好。

    “大將軍”是帝國的最高軍事統帥。東漢時期,皇帝年幼,多由外戚擔任大將軍輔政,如竇憲、鄧鷙、梁冀、何進等人。

    曹操將漢獻帝迎接至許都後,也曾想以“大將軍”的身份總攬朝政,並將割據河北的袁紹封為太尉。

    太尉作為三公之一地位低於大將軍,此舉自然遭到了袁紹的強烈反對,實力強大且出身名門的袁紹不願屈居曹操之下。

    迫於形勢,曹操不得不將大將軍之位讓於袁紹,自己以司空、錄尚書事兼司隸校尉的身份總攬朝政。

    由此可見,大將軍絕非一般職位,乃是人人夢寐以求的雄職。在那個時代想要擔任大將軍,要麼與皇家關係親密,如竇憲、鄧鷙等人;要麼實力強大到讓當權者忌憚,如袁紹。

    那麼夏侯惇屬於那種?很明顯他屬於前者。

    第一夏侯惇的家族與曹操的家族關係密切。

    有一種知之者甚廣的說法是:曹操之父曹嵩本姓夏侯,被送給曹騰做養子之後才改姓“曹”,夏侯惇、夏侯淵與曹操是本家兄弟。

    這種說法是真是假,千百年來莫衷一是,陳壽的《三國志·魏志·諸夏侯曹傳》將夏侯惇、夏侯淵排在曹仁、曹洪前面,這種諱莫如深的安排似乎在暗示著什麼。

    無論夏侯惇與曹操是不是本家兄弟,他們兩家關係密切是毋庸置疑的,絕對不亞於東漢皇室和那些外戚的關係。

    第二,夏侯惇對曹操忠心耿耿,深受曹操信任。

    早在陳留起兵時,夏侯惇就追隨曹操,為其鞍前馬後征戰沙場。夏侯惇對曹操忠心耿耿,曹操對他也十分信任。曹操東征陶謙時留夏侯惇守濮陽就是個很好的證明,多疑的曹操只有將大本營交給夏侯惇才是放心的。

    東漢末年隨著曹操的勢力越來越大,夏侯惇也是水漲船高,一路平步青雲。讀過《三國志·夏侯惇傳》的可以發現:夏侯惇在被授予武職的同時還兼任地方長官。

    比如:夏侯惇做折衝校尉時兼任東郡太守,做建武將軍時兼任陳留、濟陰兩郡太守,做伏波將軍時領河南尹。

    這樣特殊的任命在曹營中並不多見。可見,曹操對夏侯惇的充分信任。

    第三:夏侯惇與曹操私交頗厚,關係親密。

    深受曹操信任的夏侯惇,於曹操的私人關係肯定是別人不能比的。

    曹操駐軍在摩坡時,經常召見夏侯惇,他倆同吃同住同坐一輛車。這是什麼概念呢?打個比方,在蜀國只有關羽、張飛能夠和劉備這樣。

    當時,曹操已經被封為魏王,許多將領都入了曹魏的編制,漢朝的公務員已經沒多少稀罕了,只有夏侯惇仍在漢朝的舊體制內混飯吃。對此,夏侯惇深以為恥,向曹操索要魏國的公務員編制。

    曹操卻認為:夏侯惇與他同為漢朝臣子,是同事,是朋友。如果入了魏國的編就是臣子了,不願意答應。

    由此可見曹操和夏侯惇的感情早就超越了君臣、主僕的範疇。

    夏侯家與曹家關係密切,夏侯惇對曹操忠心耿耿深受信任,再加上私人關係好足以證明了夏侯惇具備了當大將軍的條件,只要曹家給得起。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即位,夏侯惇被封為大將軍。曹魏的大將軍不比兩漢:吳蜀一時難以吞併,國家需要休養生息,不再需要衛青霍去病那樣的赫赫武功;皇帝曹丕正直盛年,權力牢牢握在手中,不再需要外戚輔政。

    夏侯惇這個大將軍只剩下地位尊貴了,算是曹家對他三十年鞍前馬後的一種補償吧。

  • 4 # 季我努學社

    關於《三國演義》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或有所瞭解,它是以亂世三國時期群雄逐鹿中原為故事背景,雖然其內容演義色彩濃厚,但也為我們塑造了諸多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今天我們來看看三國時期曹氏集團中的重要人物--夏侯惇的其人其事。

    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人,曹魏元勳人物,在曹氏集團中的地位顯赫。曹操最初起兵時夏侯惇就追隨於他四處征戰,成為曹氏旗下的一員大將。歷史上夏侯惇與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相比,似是沒有特別顯眼的戰績和功勳,但是卻能得到曹操的優待,官運亨通,在曹氏集團中地位顯赫。夏侯惇之所以能得到曹操的重用,與其家族、個人能力有著密切關係。

    曹操

    首先夏侯惇出生顯赫。他是西漢太僕夏侯嬰之後,夏侯淵的族兄。夏侯淵與曹操是連襟,因此夏侯惇追隨曹操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雖然曹操特別注重招攬人才,但是他的起家和發展卻離不開家族的支援,夏侯家族的力量也是曹操最為倚重的,因此曹操重用夏侯惇也是有理可循的。

    其次夏侯惇文武兼重是個人才。他在與呂布對戰中便展現出剛烈勇猛的一面,保住了兗州但被射傷一隻眼睛。在拿下徐州之後,夏侯惇被封為高安鄉侯,他還曾主持斷水建湖,帶領軍士種植糧食,幫百姓度過蝗蟲之災,文治才能極其出色,後更是主理一方政務。夏侯惇為人極為清檢,史書中記載:“惇雖在軍旅,親迎師授業。性清儉,有餘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於官,不治產業。”1如此可見夏侯惇人品才學也屬上乘。

    夏侯惇

    最後夏侯惇位居高位卻忠誠忠心。夏侯惇對曹操可謂是忠心不二,他主動上書要求曹操將他封為魏官,《魏書》中記載:時諸將皆受魏官號,惇獨漢官,乃上疏自陳不當不臣之禮。太祖曰:“吾聞太上師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貴德之人也,區區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請,乃拜為前將軍。2這表明夏侯惇對曹魏的忠心。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而夏侯惇在其被封為大將軍之後不久便也追隨曹操而去了。曹丕曾道:“昔先王之禮,於功臣存則顯其爵祿,沒則祭於大蒸,故漢氏功臣,祀於廟庭。大魏元功之臣功勳優著,終始休明者,其皆依禮祀之。” 3,夏侯惇死後得以配享太祖廟庭,也是享盡哀榮。

    夏侯惇(影視劇照)

    參考文獻:

    1.《三國志·魏書九》

    2.《魏書》

    3.《三國志·魏書九》

  • 5 # 上善若空氣

    筆者認為曹操器重夏侯惇有以下幾點主要原因:

    1.夏侯惇和曹操本是一個姓,一族人,有血緣關係。

    2.夏侯惇從曹操起兵開始就一直對曹操忠心耿耿,值得曹操信賴。

    3.夏侯惇能力性格與曹操相似,能文能武,豁達幹練,無幾人能出其右,因此討曹操喜歡。

    綜上幾點,奠定了夏侯惇在曹操的左膀右臂的地位。

  • 6 # 曉夢迷蝶天蒼凌

    當做生意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就要融資、入股將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夏侯惇就是曹操在自己事業初期最大的合夥物件之一。用大白話說夏侯惇就是曹氏股份集團董事局董事之一、是曹氏集團的主要締造者。

    公元200年官渡大戰爆發、曹操任命夏侯惇為河南尹,並佈置了防備關中諸侯鞏固許昌側翼的任務,夏侯惇完美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為官渡大戰的勝利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夏侯惇的功勞並不亞於留守許昌做後勤保障的荀彧。

    也就是說夏侯惇之所以能當大將軍靠的並不是軍功而是政績,曹操從兗州起兵夏侯惇就一直是曹操在政務工作上的左膀右臂,尤其是與軍事相關的政務。簡單來說就是軍政、曹操打仗賴以生存的根本軍政,屯田制。前面我們提到的英勇救出被綁架的夏侯惇的那位韓浩就是屯田制的主要執行人,也是夏侯惇的部下。夏侯惇在率兵駐守的同時領兵斷水築陂塘並且親自背土做堰,陂塘技術是在東漢時期改良的新型農業技術,農田灌溉率非常高,凡是夏侯惇駐守過的地方他都修築了陂塘,陂塘修築之後夏侯惇鼓勵百姓做好農業生產,使當地百姓一直受益。(基本上曹操的主要軍事區域夏侯惇大將軍都鎮守過)

    俗話說的好打仗就是就是打經濟,在古代最直接的經濟籌碼未必是錢,而是糧食。因為夏侯惇、韓浩等人的努力使得曹操集團的糧草的囤積量一直笑傲漢末群雄,這才是曹操能夠統一華北的根本原因之一。劉邦曾經說過他得天下的第一功臣不是韓信、不是張良而是蕭何。夏侯惇在魏國就類似於漢之蕭何、蜀之諸葛亮。這個大將軍是當得的。有人會說搞後勤工作可能夏侯惇比荀彧差很多吧,不錯荀彧確實厲害,但是大家有一點別忘了,荀彧是漢臣。夏侯惇是如假包換的魏臣。這裡有個夏侯惇不受漢職的典故,夏侯惇忠心於魏武帝,當時各將領都是授予的魏的官號,只有夏侯惇仍然拜受漢朝的官職,便上書希望魏武帝封他為魏官,表明他是忠於魏的。但魏武帝卻認為夏侯惇與他同為漢朝官員,屬於漢朝同僚,夏侯惇如何能屈就魏的官號,然而夏侯惇依然強烈的請求,最終魏武帝只能答應其請求封他為魏前將軍。公元233年、魏青龍元年夏侯惇因功配享曹氏宗廟,這是曹魏集團對夏侯惇最大的肯定。

    夏侯惇是魏國的蕭何諸葛亮曹操如何不器重他?

  • 7 # 中孚鑑

    夏侯惇,字元讓,他是三國曹魏的名將,是西漢夏侯嬰之後,曾做過建武將軍、大將軍、封高安侯。夏侯惇去世後,追諡號忠侯。他是曹魏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在曹操賬下有諸曹、夏侯兩個重要家族,夏侯惇和曹仁則是代表人物。夏侯惇亦深受曹操的器重。

    那夏侯惇為什麼深受曹操的器重呢?

    夏侯惇英勇善戰,在曹操討伐黃巾軍時,夏侯惇已經追隨了曹操。可謂是很早就追隨曹操之人。後董卓亂政,夏侯惇亦受到曹操的信用,跟著曹操在揚州招兵。

    後來夏侯惇常常是為曹操鎮守後方,讓曹操征討別人時沒有後顧之憂,因為曹操後方在夏侯惇的治理下,讓曹操有一個穩固牢靠的後方,這一點其功勞是很大的。

    同時夏侯惇對曹操非常的忠心,當時曹操賬下將領都封的是魏的官號,但只夏侯惇還是漢朝的官號。這並不是說曹操猜忌夏侯惇,反而說明曹操對夏侯惇更敬重。

    因為當時曹操雖然位高權重、掌握大權,但他名義上還是漢朝的官員,而夏侯惇在曹操心裡,是跟他一樣的,都是漢朝的官,他們是同事、同僚的關係。因為夏侯惇在曹操心裡地位重,所以就不肯讓夏侯惇屈就魏官號。

    但是夏侯惇為了表明他對曹操的忠心,於是強烈請求授予魏官,最終曹操答應了夏侯惇,封他為魏前將軍。

    因為夏侯惇對曹操很忠心,又是較早就開始追隨曹操的,同時夏侯惇能力又強,在曹操心中夏侯惇就是他最為得力、最為信任的助手之一。夏侯惇也為曹魏政權的建立做出很多貢獻,所以夏侯惇會受到曹操的器重。

  • 8 # 研史社

    夏侯惇身為曹操宗親自然會受重用些,又加上東漢末年還是以士族政治為主。夏侯惇自身又有才能深得曹操重用。

    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人。夏侯惇在譙郡有名望是位名人,再加上是最早追隨曹操起兵。所以自然在曹魏集團佔有重要地位。除了這些也與夏侯惇作戰英勇有極大關係,夏侯惇在與呂布的戰爭中被流矢傷了左眼。不光是戰鬥英勇而且能當大任多次鎮守重要戰略要地,在曹操當奮武將軍時夏侯惇就鎮守白馬,在曹操徵陶謙的時候又鎮守濮陽,之後當河南尹鎮守曹魏的根本之地。

    夏侯惇不光只有英勇的一面還有柔情的一面,夏侯惇尊師,儉樸,愛民又懂水利農作。夏侯惇十四歲的時候因為有人侮辱了他的老師,夏侯惇就殺了侮辱他老師的人。之後夏侯惇雖然常年在軍中但也不忘學習,親自去請老師到軍中請教。

    夏侯惇為官清廉家無餘財,有錢財寶物都分給將士們,不為自己置產業。

    夏侯惇在鎮守陳留等地時趕上大旱,於是夏侯惇截斷太壽水形成一個陂。夏侯惇還親自背土,率領將士種稻子,老百姓都獲得了好處。所以夏侯惇在曹魏地位也很重要。

  • 9 # 笑看人生說隋朝

    夏侯惇能深受曹操器重,有多方面的原因。夏侯惇,字元讓,是沛國譙縣人,夏侯嬰之後。他十四歲的時候,跟老師學習,有人侮辱了他的老師,夏侯惇就把那個侮辱他老師的那個人殺掉了,也因此而聞名。曹操剛剛起兵時,他就常常作為偏將跟隨曹操征戰四方。曹操代理奮武將軍,任用他做司馬,另外帶兵駐紮在白馬。曹操討伐陶謙,讓夏侯惇留下防守守衛濮陽。曹操自徐州回來,夏侯惇跟著去討伐呂布,被流矢射中,左眼受傷。當時天氣乾旱,蝗蟲肆虐,夏侯惇就把太壽河截斷,建造水庫,他親自背土,率士兵勸大家種稻子,百姓靠這些從而得到利益。夏侯惇又改兼職擔任河南尹。曹操平定河北的時候,他擔任大將軍後拒。鄴城被攻下後,夏侯惇升遷伏波將軍,擔任河南尹和以往一樣,同意他根據情形隨便處理政務,不需要受法令制度的拘束。建安十二年,計算他前後的功勞,增加其封邑一千八百戶。建安二十一年,他隨曹操討伐孫權回來,派遣他統領二十六軍軍隊,留守駐紮居巢,曹操賞賜給他樂隊舞伎和有名的歌女。曹操極看重和親近夏侯惇,常常召見他,和自己共同乘坐一輛車,而且可以進出自己的臥室,當時沒人能與之相比。夏侯惇被任命做了前將軍,都督統領各軍隊回到壽春,之後又轉到召陵駐紮。曹丕就任魏王的時候,用夏侯惇做大將軍,幾個月以後,夏侯惇去世。

    夏侯惇很尊敬老師,親自去接,聽他們講授課程。他為人清廉節儉,有多餘的錢財就把它施捨給別人。

  • 10 # 歷史講解員

    夏侯惇為什麼會和曹操的關係這麼好?

    首先要從出身上來說,宋人裴松之註解的《三國志》中,引用了《曹滿傳》中的一些註釋。其中便提到,曹操本姓夏侯 ,後來被曹嵩收養,改為曹姓。

    夏侯惇,自元讓。是西漢開國將夏侯嬰的後人。他在官渡時任河南尹,高幹叛亂夏侯惇領援軍平定,曹操征討張魯夏侯惇隨軍出征,曹操南征孫權後留夏侯惇督二十六軍防備孫權。樊城告急,曹操諸軍摩坡時又召夏侯惇赴摩坡。樊城之危得解,又赴壽春,防備孫權。

  • 11 # 最美的露兒

    提起夏侯惇大家會想到他是以為獨眼將軍,性格剛烈勇猛,但戰績和曹魏名將相比卻是平平無奇,他很早就跟隨曹操起兵,先後參與討伐董卓,剿滅黃巾以及征討呂布等重要戰役。雖然他的軍功很少,但在曹操心目中的他地位卻沒有降低,曹操對待夏侯淳非常賞識,經常與其一起出席重要會議,而且還同車出行。他究竟有什麼優點能讓曹操如此重用他呢?首先來說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的忠心無人可及,曹操手下並不缺乏能征善戰的猛將,對於曹操而言一個武將的人品比能力更加重要,關於夏侯淳對曹操的忠誠,我們可以從兩件事情側面看出來,第一件事就是曹操被封魏王時,漢獻帝下令對他的手下加官進爵,夏侯淳拒絕了朝廷的任命,並明確表示只做魏官而不做漢官,第二件事就是夏侯淳的諡號為忠。第二點就是夏侯淳的能力很強,他負傷後退居二線,負責管理曹魏大後方,,為比曹操每次外出征戰,都由夏侯淳坐鎮後方,保證了曹魏的大本營的穩定,也為曹操解決了後顧之憂。第三點就是夏侯淳品德高尚,他雖投身軍旅但是勤學好問,經常向一些名士請教,而且為官清廉公正無私,對於士兵非常體恤,因此得到很多人的敬重。第四就是夏侯淳最早跟隨曹操,兩人關係親密,在數十年的征戰過程中夏侯淳勞苦功高,同時曹操和夏侯淳兩家還是姻親,關係更加密切。

    綜上所述,夏侯淳雖然過早離開戰場,軍功很少,但是對於曹魏的建立和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曹操對其十分器重。

  • 12 # 歷史之大觀

    一,夏侯惇是曹操起事時最早追隨曹操的將領,厚待夏侯惇也是曹操要告訴世人追隨我的人,我不會虧待你們的。都來投奔我吧。

    二,夏侯惇雖有功有過,但是我曹操都不會拋棄他,我可以接受你們的失敗,在我這幹,沒有後顧之憂的。不用擔心失敗。

    三,曹操生性多疑,而夏侯惇追隨曹操多年,曹操認為他是忠於自己的,可靠的,所以願意把大權交付夏侯惇手裡,曹操自己也放心。

  • 13 # 觀史臺

    一、夏侯惇和曹操為老鄉,時刻相隨左右,又加上夏侯惇妻子是曹操妻子的妹妹,有血緣紐帶。曹操有意要培養忠於自己的嫡系將領,因此夏侯惇是一個很好的人選。

    二、史書記載夏侯惇清儉,樂於助人,自己不經營任何產業,而且還好學,時常親自迎接師父,並且對曹操十分忠心。這些優點深得曹操的喜愛。

    三、夏侯惇能夠穩固後方,在管理地方上有一手。正是因為夏侯惇能穩固後方,為前線提供軍糧,有很好的治民之才,因此曹操才能夠屢次提拔他。

    因此,夏侯惇能夠成為曹操的大將並非沒有道理的,這是環境和個人能力所形成的。

  • 14 # 海泉2773

    老豬覺得夏侯惇,

    1方面是曹操親屬,他本人有一定能力帶兵!每每戰是都是躍馬在前!不畏生死!

    2此人忠心不二!跟隨曹操衝鋒陷陣!

    3夏侯惇有根深蒂固基礎!也是當能當上大將的原因!

    所以曹操很看好夏侯惇。

  • 15 # ww3721王建文

    夏侯惇是夏候嬰的後代,有著夏侯嬰血液中流趟一股天生的天不怕,地不怕的敢做敢為作事不顧一切永往直前風格。

    在青年學武從師時,因為有人辱罵師傅,天大膽夏候惇就突然出手殺了人家。亡命天涯。在曹操散盡家財要組成義兵,以勇氣聞名於鄉里夏侯惇率領大幫同夥回來參加,成為曹操的幫手。帶領夏候家族子弟都加入義兵。首先號召天下英雄 ,組成抗擊董卓的私家軍隊。是曹操最早起兵立業一班子兄弟的大首領。並以家財為曹操鎮守後方,從歷任關東聯軍折衝校尉,濟陰太守,武衛將軍,到第一大將軍。高安鄉候。死後追忠侯。

    獨目將軍夏侯惇是曹操徵徐州報父仇血洗山東時,陳宮迎呂布入兗州叛亂,當時萬分火急,曹操家屬都在鄄城,夏侯惇急速領軍從濮陽往鄄城保護曹操家屬,沒有落入呂布手中。為曹操不受呂布挾持創造條件。

    曹操從徐州回來,又積極參加征討呂布行為領軍收復陳留,濟陰,成為將軍封高安鄉侯。在荀彧提出固根本時,面對三年天氣大旱,蝗蟲遮天,夏候惇提出截斷太壽水,築陂塘,灌溉農田,使黃巾起義百萬流民屯田產糧。使因為當時天氣惡烈,本來十分強大的袁術勢力,因為缺糧短草,因為天災人禍,軍事勢力迅猛雪化冰消而土崩瓦解。而曹操卻在夏侯惇在南方屯田下,民心安定。打勝滅呂布,驅劉備勝袁紹官渡之戰。在曹操再徵孫權的江東後 ,使夏候惇留守巢城,領軍二十六支的為前軍將軍。

    曹丕封王成帝后,又成大將軍。病死後封忠候。夏候惇是曹操的左膀右臂,有七子二孫皆封關內候,特別夏侯楙是曹操女兒清河公主女婿。為尚書,安西將軍,鎮東將軍並假節。

    特別指出是陳宮叛亂,夏候惇守濮陽,令軍解救鄄城曹操老小,夏候惇在濮陽,守輜重部隊被呂布派遣將領詐降,成功綁架了夏侯惇,夏侯惇的部將韓浩發現,夏侯惇不怕死,聲稱按照國法辦,將不必考虛人質安全,使韓浩做出了堅決打擊襲擊劫持人質的姿態。劫持人質害怕,放棄了人質請求投降。曹操聽說夏侯惇如此, 於是將攻擊劫持人質者,不用顧忌人質,定為法令。使以後就沒再發生劫持人質事件。也被歷代封建社會紛紛效仿。

    夏候惇不善統軍,但做戰英勇非常。在解救劉備的豫州之圍時失敗,還被曹傷射瞎了一隻眼睛,以後就成為後勤保障之將。但曹操還是封夏侯惇為伏波將軍, 有便宜行事,不拘科制的權力,他幹得也非常出色。曹操成魏王他也成為大將軍,是一紅到底的曹操的忠誠戰士。

    夏侯惇和陳宮是最早從曹操草創私家軍隊的最早領軍人員,一生忠誠為曹操無私忘我,為曹操不怕生和死的勇士。他智不如荀彧郭嘉,勇不似曹仁張遼,藝不如張郃許褚。正如XXX的一起創立口口口的XX總司令,有堅定革命的信念,廣泛群眾基礎,是廣大將土愛戴的大將軍,是不愧得曹軍的締造者。是沒有功勞有苦勞,沒有苦勞有人老的戰將。是曹丕代表以新一代將領難以難懷的前輩,在給予大將軍 ,是榮耀,是榮譽,他是得之不愧的。是國家對創業者永恆褒獎。

  • 16 # 粵晚速遞

    吞目就知道夏侯惇是一個剛烈之人!自己能吧自己的眼睛吃掉當今世界能有幾人?將是好將,但不是帥才。三國爾虞我詐的時代,夏侯惇身為一個武將,沒有戰死沙場說明戰力很高!

  • 17 # cqf222

    曹操本姓夏侯,後來過繼給了曹家,所以其實是一脈的分支。 曹操的父親曹嵩在過繼給曹騰之前,原是夏侯氏的後人。

  • 18 # 伊耆角木

    別再扯什麼曹操本姓夏侯了,這純粹是吳人的詆譭,有很多證據證明根本不是。真正的原因是曹操起兵時,夏侯氏是他最強大的支援力量,而夏侯一家又以夏侯氏為首,所以他是曹操嫡系中的嫡系,並且夏侯惇的勇猛和忠誠,也足以為眾將表率。

    先多囉嗦下所謂“曹操本姓夏侯”不可信的道理。這個說法並未出現於陳壽的正史《三國志》原文,而是三國時吳人所編《曹瞞傳》首創,因為曹操的父親曹嵩是祖父曹騰(宦官)的養子,就說他出自夏侯氏,在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記了一筆。《曹瞞傳》本來就是東吳的一本政治宣傳材料,專門用來詆譭曹操。此書通篇怪力亂神,毫無可信度。實際上,雖然陳壽沒有寫曹嵩的生父是誰,但是按照正常邏輯,有同宗的一定會過繼同宗的孩子,曹騰有三個哥哥,曹家又是大族,人丁興旺,沒有理由過繼外姓人。更確鑿的證據是古代講究同族不婚,而曹家和夏侯家一直通婚,夏侯惇的兒子夏侯楙娶了曹操的女兒清河公主;夏侯淵的兒子夏侯衡娶了曹操弟弟的女兒;夏侯尚娶了曹真的妹妹。如果曹操真的出自夏侯氏,這簡直都是亂倫,所以,根本不可信。

    但是確如題主所說,夏侯惇的戰績拿不出手。在打呂布時屢戰屢敗不算,還被當人質劫持了,反攻時又丟了一隻眼睛。博望坡之戰打劉備,中埋伏慘敗,多虧李典帶兵救回。無論是曹操同宗的曹仁,還是外姓的張遼、徐晃、于禁等人,打的勝仗都比夏侯惇拿得出手。但是,曹操對夏侯惇卻是絕對信任,屢加恩賞。比如赤壁之戰後由夏侯惇督二十六軍,委以重任。又與夏侯惇同車而坐,可不通稟隨意進入曹操居室。曹操死後曹丕稱帝,夏侯惇更是被封為武將之首的大將軍。這份榮寵,非常罕見。

    究其原因,一來是夏侯惇是曹操同鄉,並且是最早跟隨曹操起兵,還帶領了夏侯氏全族,屬於嫡系中的嫡系。東漢末年亂世,曹操陳留起兵,夏侯惇、夏侯淵兄弟最早鼎力支援,夏侯一族給予了曹操最需要的幫助。而那個時候,連曹操的同族兄弟曹仁、曹純、曹真等人還在外遊蕩。此後,夏侯氏這份力挺,足夠曹操感激一輩子。

    二來是夏侯惇的勇猛,堪當表率。夏侯惇雖然打的勝仗不多,但是每逢作戰,身先士卒,勇猛無敵。在與呂布一戰中被箭射左目,稱為“盲夏侯”,但仍然每戰勇往直前,但仍然每戰勇往直前,這是曹操需要樹立成標杆,來激勵將士們的。

    三來是夏侯惇對曹操的絕對忠誠。當時曹操為魏公、魏王,群臣都是獲封魏國的官職,而夏侯惇因為地位高,仍是漢朝官職。他堅持要求也受魏官職,漢朝官職高過魏官職,但夏侯惇卻寧可低就,這是出於對曹操的絕對忠心。

  • 19 # 偽裝的觀點

    這個問題在三國裡有回答,雖然說的並不是太正確,但是親戚關係,而且是很近的親戚關係那一定是沒錯了。

    另外,夏侯惇本人英勇善戰,打仗的時候被射中眼睛竟然拔出來生吃下去,可見一斑。

  • 20 # 十字接頭

    三國志,魏書·諸夏侯曹傳,夏侯惇位列第一位。後面才是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

    地位很高。

    該傳沒有明確說夏侯惇戰功多麼大,但有兩件事,很有意思。

    第一次是和呂布對戰,沒有勝敗,但呂布隨後偷襲了他的營地,而且還設計派人投降,把他抓了人質。

    這說明他在戰陣上不輸呂布,但在謀略方面,略有不足,或者是大意,被玩了一次。

    第二次還是和呂布作戰,左眼被射瞎。三國演義上說他把眼睛吃了,不知道真假,估計也就是小說家言,不足信。

    但這次受傷並沒有影響他以後的征戰,說明他是一個非常勇猛的人,武將不畏死的衝鋒,難得。

    那麼為什麼受重用,應該有四個原因:

    第一,老曹家的親戚,曹操原來就是夏侯氏後人,他的父親原姓夏侯,後來過繼給大宦官曹騰為養子,改姓曹。算起來,曹操和夏侯惇應該是堂兄弟關係。打仗親兄弟嘛。

    第二,曹操剛起兵的時候,夏侯就跟著一起,創業元老:太祖初起,惇常為裨將,從征伐。可以說一直陪著曹操打天下,老兄弟了。

    第三,雖然史書上沒有太多的記載他有多大功勞,但打仗也是不要命的,作為武將是合格的。

    第四,夏侯惇雖然武力值不太突出,但從史料裡看,他應該是一個文武全才的將軍。魏書記載:時大旱,蝗蟲起,惇乃斷太壽水作陂,身自負土,率將士勸種稻,民賴其利。什麼意思呢,就是天災之年,能夠及時通水利,然後以身作則,和老百姓一起種田,最後效果還不錯。

    作為一個領導人,手下有這樣的人,自然要用,而且要放心大膽地用。不要忘記一個時代背景:那個時候,手下人今天在你這裡幹,明天可能就跑到別人那裡了,劉備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天天換董事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鍾南山懷疑中醫的四診八綱,這與方舟子的廢醫驗藥主張有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