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推己及人
-
2 # 姜塵默
我覺得有很多啊,比如周國平,還有臺灣的林清玄。如果在這個早晨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會選擇,楚漁的《中國人的思維批判》。這本書比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寫得更為透徹和清晰見底。渦陽的風格含蓄而反諷又差了一些韻味。
人民出版社專題為這本書開了三次專題研討會。而且各地還自發組織過多次的研討會)該書第一次正面回答了“李約瑟難題”中關於中國落後的原因是中國混亂僵化的思維模式,為中國人治愚開啟了智慧之門。此書被人民出版社責任編輯薛岸揚稱之為“這可能是中國人最需要的一本書”。注:這本書的閱讀,讀者首先得有相關的知識基礎,尤其是相關的歷史知識,相關的思維學知識,相關的戰略學知識,相關的思想層次。這本書是介於哲學書與普及性讀物之間的書種。
我覺得這本書比醜陋的中國人寫的更好,更具有深刻性。
-
3 # 勉為其難GD
我最喜歡的作家是魯迅,我從他的書中學會了剛強。我最喜歡他的一篇叫《乞求者》的文章。講了作者看到的三個乞求者,他憎恨他們的腔調。“我不佈施,也無佈施心。”這是作者的想法。我很贊同。曾經的我比較同情乞求者,小時候甚至無知的認為作者是討厭的。但現在我明白了,我覺得街上的乞求者們都很不爭氣,為了金錢,失掉自尊,給人磕頭,值得嗎?太沒骨氣了,簡直是丟了祖國的臉面。陳然曾經說過:“死也不能低下高貴的頭”。是的,中國應該是高貴的,而他們的做法就跟當時奴顏婢膝的清政府一樣可恥!我作為中國的人民,應該做一個剛強、有骨氣的中國人!這是我的心得,此外,《故鄉》《朝花夕拾》《吶喊》等書都不錯的。《朝花夕拾》讀起來挺有趣味的。他辛辣的諷刺意味、話中有話的語句也值得我們學習。而他自己的性格:幽默、風趣在周曄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也是清晰可見的。(另外說一句,我說了,我要有骨氣,我是不會低三下四的求你的,嘿嘿!)
-
4 # 徐小胖的吃貨生涯
看過很多書也喜歡很多,沒有一個確切的最喜歡的。昨天還和室友聊起莫言和路遙。那就推薦一下莫言的書吧。
推薦我看我看的第一本莫言的小說。
《紅高粱家族》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紅高粱家族》由《紅高粱》《高粱酒》《高粱殯》《狗道》《奇死》五部組成。
《紅高粱》主要透過“我的奶奶”戴鳳蓮以及“我的爺爺”餘佔鰲兩個人之間的故事,講述發生在山東的生命讚歌。《紅高粱》主線是“爺爺”餘佔鰲率領的武裝壓擊日軍,輔線是“爺爺”餘佔鰲和“我奶奶”戴鳳蓮之間的愛情故事。故事發生的主要地點是高密東北鄉。小說裡的主要人物有的是自發的造反勢力,有的是混亂和無紀律的地方首領。他們沒有救國家和人民群眾的主動意識。他們反抗的原因來源於為自身的生存而抗爭。
整部小說中沒有著墨太多的正面形象,“我爺爺”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是“土匪”又是“抗日英雄”的雙重身份,土匪的野性和英雄的血氣使人物更加豐滿和真實,還原了真實的歷史一幕。在小說中,莫言竭盡全力的對幾乎所有的戰爭場面都進行了精心的雕刻,無論戰爭場面的大小,甚至人與野狗在吞噬屍體時的較量也用了極多的筆觸,展現了一幅幅屍橫遍野、血肉橫飛的血淋淋的畫面。在這些血肉交匯之中,莫言描繪了一片紅如鮮血的紅高粱,整個世界都是血紅的。莫言正是以這種狂歡式的語言、天馬行空式的筆觸,塑造了一個在倫理道德邊緣的紅高粱世界,一種土匪式英雄,他們做盡壞事但也報效國家,他們繾綣相愛、英勇搏殺,充滿著又離經叛道又擁有無限生氣的時代氣息。
《紅高粱》是一部表現高密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頑強生命力和充滿血性與民族精神的經典之作。
-
5 # 虹橋三哥
多少年過去了,當我看到這個話題的時候,一定會想起我高二那年讀《豐乳肥臀》時的震撼。那時候莫言還沒得諾獎,連茅獎都沒得,我也從沒聽說有這麼一人——也沒聽說過餘華蘇童賈平凹王朔等等。偶爾一次在語文讀本上看到了一段《紅高粱》節選,讀完驚為天人。為了為我的家族樹碑立傳,我曾經跑回高密東北鄉,進行了大量的調查,調查的重點,就是這場我父親參加過的、在墨水河邊打死鬼子少將的著名戰鬥。我們村裡一個九十二歲的老太太對我說:“東北鄉,人萬千,陣勢列在墨河邊。餘司令,陣前站,一舉手炮聲連環。東洋鬼子魂兒散,紛紛落在地平川。女中魁首戴鳳蓮,花容月貌巧機關,調來鐵耙擺連環,擋住鬼子不能前……”老太婆頭頂禿得像一個陶罐,面孔都朽了,幹手上凸著一條條絲瓜瓤子一樣的筋。她是三九年八月中秋節那場大屠殺的倖存者,那時她因腳上生瘡跑不動,被丈夫塞進地瓜窖子裡藏起來,天湊地巧活了下來。老太婆所唱快板中的戴鳳蓮,就是我奶奶的大號。聽到這裡,我興奮異常。這說明,用鐵耙擋住鬼子汽車退路的計謀竟是我奶奶這個女流想出來的。我奶奶也應該是抗日的先鋒,民族的英雄。提起我的奶奶,老太太話就多了。她的話破碎零亂,像一群隨風遍地滾的樹葉。她說起我奶奶的腳,是全村最小的腳。我們家的燒酒後勁好大。說到膠平公路時,她的話連貫起來:“路修到咱這地盤時哪……高粱齊腰深了……鬼子把能幹活的人都趕去了……打毛子工,都偷懶磨滑……你們家裡那兩頭大黑騾子也給拉去了……鬼子在墨水河上架石橋……羅漢,你們家那個老長工……他和你奶奶不大清白咧,人家都這麼說……呵呀呀,你奶奶年輕時花花事兒多著咧……你爹多能幹,十五歲就殺人,雜種出好漢,十有九個都不善……羅漢去鏟騾子腿……被捉住零刀子剮啦……鬼子糟害人呢,在鍋里拉屎,盆裡撒尿。那年,去挑水,挑上來一個什麼呀,一個人頭呀,扎著大辮子……”劉羅漢大爺是我們家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人物。關於他與我奶奶之間是否有染,現已無法查清,誠然,從心裡說,我不願承認這是事實。道理雖懂,但陶罐頭老太太的話還是讓我感到難堪。我想,既然羅漢大爺對待我父親像對待親孫子一樣,那他就像我的曾祖父一樣;假如這位曾祖父竟與我奶奶有過風流事,豈不是亂倫嗎?這其實是胡想,因為我奶奶並不是羅漢大爺的兒媳而是他的東家,羅漢與我的家族只有經濟上的聯絡而無血緣上的聯絡,他像一個忠實的老家人點綴著我家的歷史而且確鑿無疑地為我們家的歷史增添了光彩。我奶奶是否愛過他,他是否上過我奶奶的炕,都與倫理無關。愛過又怎麼樣?我深信,我奶奶什麼事都敢幹,只要她願意。她老人家不僅僅是抗日英雄,也是個性解放的先驅,婦女自立的典範。我查閱過縣誌,縣誌載:民國二十七年,日軍捉高密、平度、膠縣民夫累計四十萬人次,修築膠平公路。毀稼禾無數。公路兩側村莊中騾馬被劫掠一空。農民劉羅漢,乘夜潛入,用鐵鍬剷傷騾蹄馬腿無數,被捉獲。翌日,日軍在拴馬樁上將劉羅漢剝皮零割示眾。劉面無懼色,罵不絕口,至死方休。確實是這樣,膠平公路修築到我們這裡時,遍野的高粱只長到齊人腰高。長七十里寬六十里的低窪平原上,除了點綴著幾十個村莊,縱橫著兩條河流,曲折著幾十條鄉間土路外,綠浪般招展著的全是高粱。平原北邊的白馬山上,那塊白色的馬狀巨石,在我們村頭上看得清清楚楚。鋤高粱的農民們抬頭見白馬,低頭見黑土,汗滴禾下土,心中好痛苦!風傳著日本人要在平原修路,村裡人早就惶惶不安,焦急地等待著大禍降臨......看到後來我才想起來,這個“我”不是不知道自己奶奶的故事嗎?後來怎麼突然有又變成了第三人稱的視角?而且裡面寫自己長輩的口氣是當時年輕的我從沒有見過的——居然還寫自己奶奶偷情!而且裡面的色彩、畫面感非常之強,有一種發瘋的感覺。後來語文老師又推薦了《豐乳肥臀》,說名字雖然黃色但寫得及其好——比餘華《活著》還要好!後來我還真在書店裡找到了《豐乳肥臀》,買書的時候頗費了些口舌——我爸不願意給我買這麼一本“黃書”,我還得解釋這不是黃書是老師讓買的巴拉巴拉。後來終於買了。至今我還覺得,《豐乳肥臀》是建國至今小說中的扛鼎之作,在我目前看過的建國後的小說中可以排前三。要不是它寫到後面差點寫崩了,我都覺得它快趕上四大名著了。《豐乳肥臀》給我的震撼是之後至今沒有任何一部小說可以比擬的,因為:1、我之前沒有接觸過現代派,不知道寫小說還可以交換視角、交換人稱、反覆插敘、採用意識流等等。在此之後我才開始接觸馬爾克斯、博爾赫斯、餘華、王朔等等。大大顛覆了我對文學的看法——之後也開始對自己原來崇拜的一些人不以為然了2、我之前以為當代作家都是一群庸徒,寫得東西都不疼不癢的,平淡而無趣。看完此書之後才發現現在有如此一人——後來還發現有好幾人。這使我對現在中國文學充滿了希望。3、我以前以為現在審查制度非常嚴苛,批判我黨的東西一律不許出,褻瀆類的話一律不能要。而看此書的時候則不斷驚歎:這也能寫?這也行?我之前看到的許多主流價值觀類的文學,寫起我黨和長輩老是小心翼翼的,跟捧著個玻璃瓶子似的。而另一些不入流的傢伙則只會罵人和褻瀆,彷佛把世界都炸了才好。從這裡,我終於看見偉大和猥瑣並存,高尚與卑微一色。
-
6 # 荷聲茹夢
路遙,是我永遠的感動,《平凡的世界》是我走不出來的風景。餘秋雨,我不知自己如何就陶醉在了《文化苦旅》,《千年一嘆》讓我懂得了人生難得的就是精彩依然繼續。陳忠實,《白鹿原》上演義著人性的光輝與無恥,徘徊在陝北風雨裡我也就仰望天空尋求那壯麗史詩……
-
7 # 一隻特立獨行的pigger
我最喜歡讀的書是《哲思》
《哲思》是一本勵志雜誌,封面上有一句話:你不會找到路,除非你敢於迷路,我覺得這句話特別有深意,用大家理解的話來說就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從高中愛上《哲思》開始,現在已經有100多本,好多被我送給同學朋友老師,因為我覺得把最愛的東西分享給別人才是真正的分享!
每一期的《哲思》版面設計都非常漂亮,很容易吸引人的眼球,而且有特別勵志的短句,讓人很容易釋懷!
目錄如下:開卷.塵世走筆、哲思.生活真諦、意林.人生如絮、成功.生存智慧、情感.愛的啟示、智慧.世間永珍
內容從不同的方面揭示了社會是有愛的,親情愛情友情、熟悉的陌生的,一瞬間即是永恆,世界很美,我們要用積極的心態去感受“美”!
願看到此分享的你也愛上哲思!
-
8 # 以原為點
其實喜歡的書的廣度還是很多,現在也說不出個很確定的作家來。
所以按型別說吧。
比較喜歡推理的小說,所以看東野的書簡直就是停不下來
而其他的就是一些比較那些抽象的,感覺,比如看不懂的《海邊的卡夫卡》的型別
一些偏地域類的人民故事也喜歡
-
9 # 貳零貳五
《我的帝王生涯》,最喜歡的作家蘇童。
蘇童,原名童忠貴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駐會專業作家、江蘇省作協副主席 。代表作包括《園藝》、《紅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中篇小說《妻妾成群》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並且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獲提名第6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蜚聲海內外。
2015年8月,獲得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2015年8月16日,蘇童《黃雀記》作品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作為先鋒流派的一位作家,蘇童的作品被廣泛的翻譯成英、法、德、意、日等多國語言。並在國外出版,也受到了國外主流媒體的關注。蘇童作品的英譯版很多,作為應用人數最多的英語,使得蘇童的小說不論是在流傳的廣度上還是影響力上都大大超過了法譯版。比較有名氣的譯者是漢學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ntt)。他曾成功地翻譯過蘇童的小說《米》《我的帝王生涯》《河岸》還有我們熟知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幾年前蘇童的《我的帝王生涯》推出英譯本時,就受到了美國主流媒體的關注,並評論蘇童“其筆法細膩,擅長描寫細節”。
從蘇童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到最新的小說《河岸》,葛浩文教授都對其進行了深刻地理解,翻譯以及再加工。但葛浩文教授的喜歡對文字“點對點”地進行翻譯,幾乎是對文字進行逐行逐句的翻譯,這種翻譯的方式加強了翻譯的精準度,有此細節上描寫甚至超過了蘇童。因此才會給美國主流媒體留下“善於描寫細節”的印象。但同時,英國媒體卻認為葛浩文仔細的翻譯手法份及到了原作原有的筆調與風格,因為這種“點對點”的翻譯手法,使得譯者很難在整體上把握原作的感覺,所以很多讀過中文原作的讀者才會感到“有某種東西迷失在了翻譯中”。、
蘇童的法文版作品發文的譯本比較多,其影響也較大,作為一個在法國頗具影響的中國當代作家之一,蘇童的很多作品都被廣大的法國讀者所接受。儘管如此,在法譯本的蘇童作品中仍舊出現了許多的問題,最主要的就是作品在“忠實性”上有所欠缺。就拿《妻妾成群》來舉例吧。這部作品是蘇童最早的法語版作品,在張藝謀電影的幫助下很快被法國主流閱讀群體所接受,這部作品也使得蘇童很快能夠從眾多的中國當代作家中脫穎而出,引起了出版界和大眾讀者的關注。然後,《紅粉》的出現則進一步強化了蘇童的女性群體化風格,使讀者感到他不僅善於宏觀把握在大的歷史背景下的人物的命運,也善於用細膩敏感的筆觸刻畫女性微妙的心理變化。這兩部最早出現的法譯本作品,基本上奠定了蘇童在法國文壇的形象。這兩部作品雖然出版社和譯者都不同,但卻擁有共同的缺陷,就是我們上述提到的缺少“忠實性”。這種缺少的“忠實性”主要表現為四點。第一,語義理解上的錯誤,比如《妻妾成群》中的“圖吉利”被譯為“喜歡穿戴貴重的東西”這種語義理解上的錯誤雖不頻繁。但卻也會給讀者帶來很多的誤導。不僅如此一些語義較為簡單的句子也往往不能被準確理解。第二,譯者在人物的對話上出現了斷句的錯誤。由於蘇童的作品在行文中往往沒有明顯的人物對話的標點符號。所以使得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通常會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意思進行闡釋,使得人物在對話上與原作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如果說以上兩點是譯者對原作的無意識的偏離,那麼在《紅粉》與《妻妾成群》中還有對其原作有意識的偏離。《紅粉》中的妓女小萼在勞動營中的編號稱呼為“八號”,卻被譯者翻譯為“沒用的東西”。《紅粉》中的故事發生在解放前,也許正是因為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背景下,才使得譯者根據這一時期的狀況闡述了自己主觀的理解。除此之外,在《妻妾成群》中,同樣是出於自己主觀的理解,譯者把原文的“姦夫淫婦從來沒有好下場”。翻譯為“淫婦從來都是難逃死罪”。譯者站在當時中國正出於封建社會時期,女性地位低下這一立場,悄悄地將“姦夫”兩字省略,而將眾人的焦點放在了“淫婦”上。第四點是很多譯本都可能出現的問題。就是把原本非常具有作者風格的句子或對話翻譯的平淡無奇,絲毫看不出哪裡貼著作者的標籤。比如《妻妾成群》中梅珊罵卓雲的句子。在譯者的翻譯之後變成了最老套的潑婦罵街,讓人很難再從中找出蘇童的影子了。
-
10 # 文史鐸聲有心
我最近最喜歡讀的書是育兒書。
因為我的寶寶二月份就要出生了。
在書中,我能大致瞭解這個未出世小生命的一些特點,能逐漸調整自己迎接新生命的心態。
同時我也知道,盡信書不如無書,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我應該結合他的自己的個性伴隨他成長。
所以,我最喜歡的作家應該是我未出世的孩子,希望他能寫出屬於他自己的生命之書,無論是平凡的世界也好,還是環遊世界80天也好,哪怕僅僅是小學生日誌,只要他去經歷,去感受,就很令人欣慰了。
-
11 # 邊城倦客
《人性的弱點》應該是我最喜歡讀的書,戴爾.卡耐基著。最初接觸這本書還是在學校讀書時,前後翻了不下四五遍,後來這本書跟著我參加工作遠走他鄉。
一路走來,看過一些的書,也陸續喜歡過一些作家,包括路遙、錢忠書、王朔、林語堂等,但能讓我記憶猶深的恐怕是古龍了。古龍的小說看過很多,像陸小鳳傳奇系列、楚留香傳奇、絕代雙嬌、名劍風流、天涯明月刀、蕭十一郎等,古龍的小說基本上伴隨我度過整個高中時代。
-
12 # 沉沉雨霧
斯人已逝,華章難尋。我個人覺得《早春二月》寫的很好,作者是左聯五烈士之一,不知道我是否記憶有誤,好像是筆名柔石。上學時葉聖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其敘述貼切真實讓人感覺彷彿自己身臨其中,我個人難以忘懷,私下裡認為是成功的,最起碼打動了我。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匆匆》都是難得的佳作,當時讀來隱約有淚珠滑落。另外錢鍾書先生的《圍城》,其中精彩的語句讓人唏噓不已,它至今確實存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之中。我有時在想,是不是個人的真實想法不能輕言,因為現實中的要求或束縛太多,做人如此,在一定意義可能就是所謂的成熟即老於世故吧!
-
13 # 努哈哈ya
作為一名文學系的學生,從小看過太多的書,國內的國外的,但是最喜歡的還是這幾本:《穆斯林的葬禮》《追風箏的人》《我的父親是恐怖分子》《散失的母親》。可能前兩個大家都很熟悉,後面的還有點陌生。那我就重點說說對後兩本我喜歡的理由。
我個人是喜歡錯綜複雜的故事情節,還要有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感覺,最重要的是能從中感受到一些對人性的思考,看完之後依然可以沉醉其中並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的文章。而這幾本書都是這樣的,都是以宗教或民族作為暗線來講故事,雖然故事設定的有理有據,發生的很自然,但其實是跟宗教名族這條暗線離不開的。就拿帕提古麗的這本《散失的母親》來說,她的書就是那種既跟主流文化沾邊,又跟民族宗教有關的書。
我覺得帕蒂古麗的文字簡單易懂富有幽默性,但是笑玩之後會引人深思。就像有一篇用大量的文字來描寫“石頭人”司馬義的,就說司馬義有一塊很大的吸鐵石,出門時就用草繩拴著,一路走去,將地面的鐵傢伙都全都拎起來。玉努斯家拖拉機的螺絲,木那瓦爾腳踏車的鋼蛋,烏拉別克馬蹄上的半個鐵掌子等等,以至於後來村裡人只要一見司馬義出來“掃路”,都趕緊把自家的鐵製品都都收起來。最讓人苦笑不得的是司馬義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物件,代替所謂的“老婆”,解決男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那個軟塌塌地垂在鬆垮垮褲襠裡油光光的木頭圈”,竟是因為他不願討老婆,因為“多個女人多雙筷子,還要給他買個衣服穿!”這種理由會讓人膛目結舌,讀完之後可能會捧腹大笑,可仔細想來總會溼了眼眶。他真的是因為吝嗇而不娶老婆嗎?吝嗇的起因常常是因為貧窮,那個年代的人們實在是窮怕了。
最讓我感同身受的是那篇“被語言爭奪的舌頭”,作者說到巴哈迪爾來他江南的家時,她滿懷善意的讓巴哈迪爾在使用另一種語言時,也能有一種像他的維吾爾語那樣有純正的味道。巴哈迪爾卻憂心忡忡地看著她,彷彿是她的舌頭病了,而不是自己的方式有問題。“他用一口毫無瑕疵的母語,將我維漢‘混合型’的句子潰不成軍。在為自己純碎的母語驕傲和陶醉時,他或許還不能想到,他這一口的漂亮的母語,在我所身處的環境裡,除了我,沒有第二個人能聽懂。”
作為一個民考漢我也常常為此感到苦惱,我母語還是挺好的,只是某些俗語呀,歇後語呀等理解還是有點困難,有些長的維語單詞說起來也有點難,於是很多親戚就各種說我爸,“讓你當初讓他維語學校,你非要讓她讀什麼漢校,現在好了吧,他連母語都說不利索,你丟不丟人。”每次我爸都是低著頭不說話,不知道他是不是在懺悔他的“罪行”。但是我不後悔,我覺得只有學了一個國家的主體語言,才能有更多的出路,出路對於一個人是何等的重要,幾乎是存亡攸關的大事情。
因為這本我用較大的篇幅去說了,我就簡單的說說第二個吧。喜歡看TED的朋友應該聽過這段演講,題目就是“我的父親是恐怖分子,但我選擇了和平”,這本書就是把這段演講用文字的方式表述了出來。這是一本關於選擇的書,感興趣的夥伴可以去看看。
說起喜歡的作家,我喜歡張愛玲、丁玲、路遙、豁達、莫言、帕提古麗,還有最喜歡村上春樹。
其中部分片段摘自我的知乎回答。
-
14 # Chic服飾搭配
我最喜歡讀的書是《龍族》,很多人推薦名著,我也挺喜歡看的,但看的時候是一種學習的態度,想要從裡面汲取一些東西,但《龍族》我看的特別過癮,我的千姿百態都在這本書前展現,最真實的我,我會融入到書中的世界裡。主人公路明非平常也就是普通人的縮影,書中小人物的刻畫也是很認真的構架,打動我的不是那些大場面的打鬥場景,而是平靜中的小波瀾與小人物的感情,吸引著我,從初中開始接觸一直到了大學,路明非在一步步長大,我也在努力的成長。江南填坑太慢……
最喜歡作家魯迅,從接觸課本到現在,也讓我在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那就是魯迅,對他又愛又恨,喜歡他的語言,喜歡他的真實,更重要的是他思想的高度。他為什麼是中國語文課本里的常客,他的文字可以模仿,但他的思想無法模仿,我覺得這很了不起。
-
15 # 十點讀書
《許三觀賣血記》講的是一個平凡送繭工許三觀的平凡卻苦難的一生。
許三觀就是那個大時代的小人物,然而小人物卻有大格局。
作者餘華在自序中這樣說:
一條通道、一條河流、一條雨後的彩虹、一個延綿不絕的回憶,一首有始無終的民歌,一個人的一生。
許三觀歷經磨難的人生,就猶如盤起來的一捆繩子,被敘述慢慢拉出,拉到路的盡頭。
像是一曲旋律溫和緩慢的民謠,試圖喚起一個人對過去生活的回憶。
許三觀的一生即使再苦,他還有賣血這條拯救自己的退路,生活也還是有希望的。
“血”是他們面對貧窮的底氣,是應對生活磨難的靠山,也是一個社會底層小人物的脊樑。
然而比血更沸騰的,是一個男人的責任。
許三觀有老婆孩子,有七情六慾,他不要命的賣血,不過是想活著,他是了不起的平民英雄。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掙脫世俗的標籤,逆流而上,做自己的蓋世英雄。
被掏空的身體,填補不了被傷害的靈魂
許三觀出生在一個苦難的年代,物質極度睏乏。
然而那個年代的血卻很值錢,賣一次血能掙35元錢,能抵得上田地裡半年的收入。
許三觀在同村阿房和根龍的指引賣了第一次血,他們賣血之後要到勝利飯店點一盤標準套餐: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要溫一溫。
這神聖的儀式感,讓他們忘記了賣血對他們身體的隱形傷害。
血在鄉下人眼裡就是力氣,這力氣就像口袋裡的錢一樣,先是花出去,再去掙回來。
少年不知愁滋味,沒有生活壓力時的許三觀是率直任性的,他看中了已經有男朋友的油條西施許玉蘭。
他用賣血的錢請許玉蘭吃了包子、餛飩、話梅,並且套路準岳父:“以後你的女兒跟了我,生的孩子姓許,既跟了你的姓,又跟了我的姓。”
許玉蘭意識到他並不比何小勇差,許三觀最終抱得美人歸。
許玉蘭雖不是大家閨秀,確也是個持家的女人,她在一個下午吃掉八角三分錢後說:“要是我嫁給你了,我就不會這麼吃了,我嫁給你以後就是吃自己的了,我捨不得,早知道是這樣,我就不吃了。”
那時候,應該是他們最相愛的時候,也是許三觀的人生巔峰。
他們就像普通人的日子一樣,之後他們生了三個兒子,二樂和許玉蘭嘰嘰喳喳的樣子讓人心頭一暖。
然而大兒子一樂卻越來越像許玉蘭的前男友何小勇,他們的暖從這一刻開始慢慢變涼。
許三觀覺得臉丟盡了,他替何小勇養了九年的孩子,自己就當了九年的烏龜。
然而一樂偏偏在這個時候為了保護弟弟,把方鐵匠兒子打傷了需要大筆的醫藥費。
許三觀是矛盾的,最後他一樂的感情還是敵過了他的自尊,他又一次賣血了。
他壓抑的悲傷下,隱著溫柔,藏著擔當。
他憤怒,他不平衡,他用不幹家務來反抗,還不解氣,便睡了之前暗戀的情人來報復許玉蘭的不忠,許三觀終究是善良的,他又賣了一次血,給暗戀情人買了許多補品。
這就是一個小人物最真實的樣子,有憤怒,有糾結,最後還是選擇了善良。
兩個人過日子,氣消了,該怎麼過,還得怎麼過。
有多少人會在生活的疾風苦雨中,忘記了善良的樣子,然而還是有些人始終相信愛,用愛給別人帶來了溫暖。
曾經的盔甲,也會變成今日的軟肋
吵吵鬧鬧中,災荒年就到了,這個時候家庭矛盾在溫飽面前,就顯得那麼的微不足道。
許玉蘭辛辛苦苦攢的兩缸米,在漫漫的饑荒年就是杯水車薪,後來他們就每天喝兩次玉米稀粥,別的時間就全家躺在床上,不說話也不動。
許三觀生日那天,許玉蘭為了給他慶祝生日,把粥做的稠稠的,還加了糖。
苦日子過多了,吃了甜的都想不起來這就是糖。
晚上一家人躺在床上,許三觀藉著自己的生日,用嘴繪聲繪色的給家人各炒了一個菜,三個孩子都點了紅燒肉,許玉蘭點了清燉鯉魚,他給自己做了一個爆炒豬肝。
畫餅雖不能充飢,卻也能滿足對食物的渴望,那一刻他們一定是幸福的,就像苦難的日子裡看到的光。
在孩子們的口水中,許三觀掰著手指頭數著,一家人已經喝了五十七天的玉米粥了,是時候讓家裡人吃上一頓好飯了,許三觀又一次想到了賣血,
拿到錢以後他捨不得自己賣血的錢給一樂買面,便給了一樂五角零花錢,讓他自己去王二胡子的小店買個烤紅薯,然後一家人去勝利飯店吃麵了。
貧困的年代,食物總是用來表達愛的最好方式。
一樂問許三觀,如果他是親兒子,就會帶他去吃麵條嗎?
許三觀堅定的說,如果是親兒子,我最喜歡你。
一樂的心被深深的刺痛了,他去找親爹,但何小勇也不收留他,他離家出走了,善良的許三觀找了好久,把一樂背了起來。
一樂看到勝利飯店明亮的燈光,小心翼翼地問許三觀:“爹,你是不是要帶我去吃麵條?”許三觀不再罵一樂了,他突然溫和地說道:“是的。”
在人性的弱點赤裸裸的展示之後,那善良的光芒是何等的耀眼。
在愛面前,血緣算什麼?
他們雖沒有血緣關係,卻莫名其妙的投緣,現實雖然冷酷無情,但是人間總還有一點希望與溫暖。
世間的父母也大都如此,刀子嘴豆腐心,一邊罵罵咧咧,一邊掏心掏肺的對孩子好,不計任何回報。
有人陪你顛沛流離,所有付出都甘之如飴
那個夏天之後,世道就變了,每個人都像是一顆小小的水珠,要麼隨波逐流,要麼自生自滅。
許玉蘭被剃了陰陽頭,掛了“妓女”的名字,在廣場上開大會。
人,從來不是非黑即白。
許三觀沒有嫌棄自己的老婆,也沒有怕被牽扯,兒子們不願意給媽媽送飯,他就自己去送,趁沒人的時候,偷偷告訴許玉蘭,飯的下面有肉。
許玉蘭其實是幸運的,腳站腫了,他給她倒熱水燙腳,回來晚了,他怕菜涼了就捂在被窩裡,只要許三觀對她好,她便什麼都不怕了。
生活中總有些無可奈何,但是那瀰漫在人性中的溫暖,就能照亮以後的路。
愛,不是給你一切,而是關鍵時刻,替你遮風擋雨的那個人,始終給你走下去的勇氣。
再後來知識青年就到農村去了,一樂、二樂都走了,只剩下三樂一個人留在了父母的身邊。
幾年後的一天,一樂回來了,他臉色灰黃骨瘦如柴,然而許三觀沒有辦法,卻不敢多留他在家,送走一樂時,一樂在流淚。
為一樂在農村過好點順路賣一次血,為二樂的升遷賣血請客二樂的隊長,他又賣了一次血。
血頭拒絕了許三觀,因為三個月賣一次血已經是人體的極限。
人的身體有極限,偉大的父愛卻沒有極限。
酸甜苦辣是食物的味道,喜怒哀樂才是生活的味道。
面對一地雞毛的生活,很多人可能會大難臨頭各自飛,苦難中那彌足珍貴的陪伴,就是那人性的光芒。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少年
一樂下鄉後得了嚴重的肝炎,不得不送往上海的大醫院,二樂也因為在背一樂回來的路上得了重感冒和支氣管炎
人只有被逼上絕路,才有辦法。
許三觀做了一個瘋狂的決定,他親眼目睹同鄉因賣血而死,還是義無反顧的一路賣血到上海,這個過程太心酸,連續的賣血讓他的身體極度透支,差點把命都搭上了。
許三觀就像風雨中的小船一路飄搖到了上海,很慶幸一樂的病也痊癒了。
風雨中的兄弟情,鮮血中的父子情,哪一種都震撼人心。
許三觀老了,年輕的那些歲月裡,他靠賣血一次次的度過生活的難關,現在連唯利是圖的血頭,都看不上他的血了。
新的血頭說他的血只有油漆匠會要,因為傢俱做好了,上油漆之前要刷一道豬血。
他的一生,是賣血的一生,現在他的血沒人要了,家裡要是再有災禍該怎麼辦?
許三觀像個迷路的孩子,在正午人來人往的大街上一路走一路哭,渾濁的淚水。
只有許玉蘭懂他:“我們現在有的是錢,你想吃什麼,我就給你要什麼。”
許玉蘭帶著許三觀去飯店裡點了“賣血套餐”,說:不夠,再加。
這時,或許只有許玉蘭懂許三觀心裡的苦。
他戰勝了很多的艱難,本該迎來美好的生活,卻敗給了自己。
他一路不惜性命的與命運抗爭,最後才想起來愛自己。
我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和過往的歲月,他們都是這個世界上最卑微卻又最偉大的蓋世英雄。
就像一句話:“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了。”
人活一世,只能在這人世間留下一段溫情美好的時光。
願每個人都能活在當下,好好的活著。
-
16 # 幽他一默415
我看書太雜,《紅》《三》《水》就不用說了,五年級都看了,在童年記憶裡最讓我驚心動魄的一本書是《鹿銜草》當兵時最喜歡的是周濤的散文,張承志的《黑駿馬》陸續又喜歡上了外國的書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納博科夫的《洛麗塔》波特萊爾的《惡之花》薩特的《噁心》傑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三十歲時喜歡唐浩明的《曾國藩》熊召政的《張居正》《書屋》雜誌辦的也很雋永。我家鄉西安的作家如《路遙文集》陳忠實《白鹿塬》賈平凹的《廢都》《古爐》葉廣岑的京韻小說都是及好的。近年年齡大了又愛上了《道德經》《列子》《白話易經》《史記》《聊齋》前幾天在書店買到了海蓮丶漢芙寫的《查令十字街84號》己看了三遍,真是愛不釋手……好了,打字打的手都累了,就到這兒吧!是書吾皆愛。
-
17 # 朗讀者213769775
最喜歡的中國作家莫言,作品《生死疲勞》
最喜歡的外國作家阿根廷胡里奧-科塔薩爾,作品《南方高速》。
-
18 # 文化先鋒
我喜歡讀哲學、歷史、社科、藝術、文學類書籍。也就是說,我的閱讀胃口多元而複雜,但哲學類書籍是我的最愛,這些書讓我懂得思維的樂趣。其實,好的讀者懂得,讀得越多,越無法區別誰是你的“最愛”。每一位大師級的作者,在其專業領域,不但開拓了新領域,還無可替代,獨樹一幟。譬如哲學界的德勒茲和齊澤克,前者的“無器官的軀體”開啟瞭解構二元對立的第三條道路,後者對拉康和黑格爾的解讀,無人能出其右。如何區別那個最“愛”?再譬如文學圈的博爾赫斯和納博科夫,前者發明了一種類似以評論的方式書寫小說的模式,後者的小說繁複細密,更給世界貢獻了一個經典的角色洛麗塔。你又能區別出那個是最好的呢?關於書籍,我是個博愛主義者。——馬小鹽
-
19 # 沃克特爾
羅貫中,《三國演義》,三國真實故事演義的,有歷史真實的一面,人物刻畫的好,情節設定的好,讀起來尤其是前面大部分,很給力,讀起來有興致、來勁。
-
20 # 使用者陽光帥哥
我最喜歡近代歷史上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魯迅先生的書,一代偉人,毛澤東主席的書,魯迅先生是我國近代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牛,魯迅先生用一支生動感人的筆桿子,有力地批駁了近代歷史上的反動人物,與他們作了針鋒相對的筆桿子鬥爭,體現了魯迅先生拳拳的愛國之心,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國家尊嚴,魯迅先生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魯迅先生的文筆精華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永遠流傳四四代代的中華兒女。同時,我更喜歡一代偉人毛澤東主席的讚美詩集,其中,”沁園春、雪,”這篇文章的核心內容,讚美了祖國的萬里江山,風景獨特,心曠神怡,充分體現了一代偉人,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的愛國熱情,毛澤東不但是個大詩人,更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更是一位在世界上享有盛世威望的軍事戰略家,毛澤東主席雖然與我們與世長辭43年了,但是他的豐功偉績,他的不朽功勳,永遠載入歷史的史冊,毛澤東主席永遠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毛澤東思想永放光芒,、、、、、、
回覆列表
1.我也喜歡路遙,上一年看了他的《平凡的世界》,感觸頗深,故事很豐滿,有著質樸的土地情結,很是喜歡。還有路遙的《人生》,中短篇小說,看了估計會哭。。。
2.《穆斯林的葬禮》也很好看,沒看之前,以為是外國的,看了之後才知道是中國的,一個關於玉和情感的故事。
3.魯迅文集,喜歡魯迅的文筆,一句“今天天氣,哈哈哈……”至今仍記憶猶新,幽默但又直率,敢愛敢恨,文筆犀利,深入骨髓,看了真的是有深深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