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苗阜1月14日的發文資訊量巨大,對“江湖相聲”進行了狠批,具體內容如圖,你怎麼看這件事。
4
回覆列表
  • 1 # 雨天論娛樂

    苗阜的文章指責江湖相聲價值觀不正,明眼人都應該看得出來就是針對的德雲社。為什麼同樣是相聲演員,同樣的演藝公司(青曲社、德雲社),卻會針鋒相對呢?

    苗阜羨慕嫉妒恨呀,作為一個相聲演員,與郭德綱生在一個時代可能他覺得自己很悲哀。看見德雲社如火如荼的演出,德雲社弟子們大紅大紫,他當然開始眼紅。可是自己卻沒有能力超過他們,那就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吧!

    苗阜也想要大紅呀,前幾年苗阜王聲靠著相聲作品《滿腹經綸》著實的火了一把,電視臺綜藝節目也上了不少。可是這幾年沒有新的作品,怎麼辦呢?劍走偏鋒吧,開始抨擊最火的相聲演員,簡而言之蹭熱度!

    苗阜也要幹工作呀,苗阜如今是曲協的副主席,直接歸姜昆領導。既然姜昆經常的出來“反三俗”,怎麼著苗阜也要在下面搖旗吶喊呀!於是乎就出現了這個新的名詞“江湖相聲”。

    雖然這一次苗阜文章寫的很用心,而且重點放在了三觀不正上,可是批判一樣顯得乏力。

    德雲社的相聲以及相聲演員三觀不正?你說德雲社的相聲俗,可能還貼邊。畢竟郭德綱自己都承認他們的相聲俗,不過大俗方能大雅!可是三觀不正卻無從談起,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相聲怎麼就三觀不正了呢?把年輕人從酒吧拉出來到劇場聽相聲,怎麼就三觀不正了呢?

    有這時間還是多去創作一些好的相聲吧,別在這裡面浪費時間了!

  • 2 # 猛禽950

    相聲不相聲,江湖不江湖本人就沒興趣!

    但既問到我了,就好歹說兩句。

    時代不同了,如果去拿~五六七十年代那種相聲模式,在當今來表演相聲,很簡單,就兩字:餓死!或:不聽!

    與人為善,與人為伴!這是中國儒家學說。

    可是很打臉,就是發明儒家學說的、這個國家的人民、往往就窩裡鬥、甚至於你死我活的鬥!

    如果有這個功夫,你們都多創作出點好的作品……!

    如果有這個功夫,你們去到一線如慰問演出……!

    如果有這個功夫,你們去到邊防線上,去慰問我們可愛的邊防軍人……!

    希望我們中國人,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更希望我們的一些名人明星,做我們普通人的榜樣,能為我們廣大的人民創作出更好、更優的作品來!

  • 3 # 有溫度的娛樂

    苗阜是誰?

    上過天津師範大學嗎?

    查了一下,還有點來頭,算是姜昆這一卦的。

    相聲只是大眾喜聞樂見的曲藝形式,相聲也擔不起傳播正能量的重任,那是國家機器和教育部的事情,我不看輕相聲,你也別把相聲看的太重。

    姜昆的相聲我喜歡,我也沒變得更好,郭德綱的相聲我也喜歡,我也沒變得更壞,相聲對我的影響,也就是呵與不呵之間,別太當回事。

    至於相聲界的門派路線紛爭,也就當一樂子看,孰是孰非?郭德綱說了不算,姜昆說了也不算,苗阜說了更不算,觀眾的門票口碑說了算。老祖宗傳下來這東西不易,摒棄紛爭,取長補短,發揚光大才是正道。

  • 4 # 娛扒府

    楚河兩岸硝煙障,從來暗箭起同行

    觀棋不語真君子,大人何必小雞腸。

    想起了郭德綱的一首打油詩,還真的是應景

    郭德綱新年的第一場演出選擇在了西安,當時就有人說苗先生不出幾日,肯定要罵個地老天荒

    那麼,這就來了

    洋洋灑灑的千字文,可算是道盡了內心的苦悶和彷徨

    先是批德雲社是偽大師的集中地,又是批德雲社說的相聲是江湖相聲,恨不得扒了德雲社演出者的皮,啖其肉。

    接著,又拿《探清水河》說事兒,什麼窯調,垃圾,一股腦的大帽子扣的是心裡那個痛快。

    可以說,把德雲社是痛斥了個體無完膚

    然並卵?

    相聲原本就是撂地的買賣,憑著手藝百十年來吃飯,怎麼到了今天倒不是江湖相聲了?

    吃了幾天黃粱,罵起自己的祖宗了?

    著實可笑!

    再說《探清水河》,苗先生是不是酒喝多了斷片了?津門某教授的言論早就死了幾個月了,又翻出來嚼一通?也不嫌膩歪?

    摘把乾淨的《探清水河》也是命運多舛,剛走了津門教授,又迎來了苗先生,可又怎樣?火著呢,都開成演唱會了

    要不,苗先生也去吼兩嗓子,公鴨嗓也是個特點不是!

    最後,要說誰是垃圾

    來看看這些個殿堂之上的相聲從業者的嘴臉

  • 5 # 小路118

    同行業之間的互相貶低,是最令人痛心的事情。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而用惡毒的語言公開的攻擊同行的行為,是下流無恥的行為,不是羨慕嫉妒恨,就是別有用心的向別人獻媚,阿諛逢迎,無論被攻擊的對方有多大的不是,但凡有一點兒腦子,也不能這樣髮長文攻擊,把這些時間和智慧用在創作好的作品來用事實證明自己是高大上,那才是真本事!

  • 6 # 琅琊客

    很簡單,苗阜是要往體制裡混的,他必須給自己臉上貼金,要不對不起他那些頭銜;郭德綱完全市場化,是完全要聽民意迎民心的。苗阜講究根正苗紅,老郭就是看天吃飯。但是話又說回來,兩者出於一個祖師爺,你說老郭不行,他就不行了嗎?市場決定一切,相聲可以說是一門老手藝老藝術,老郭對不對行不行幾十年之後再說,歷史自有公評,起碼現在有人願意買票去聽郭德綱也不願意免費聽某些人胡嗶嗶,對吧?!苗阜非要把自己當一個衛道者,好好說相聲不行嗎……

  • 7 # 失去的那個她

    我是聽著馬季、馮鞏、姜昆等老藝術家的相聲長大的,慢慢的馬季老師老了退居二線了,馮鞏演小品了,姜昆開始玩網路相聲但最後不了了之了,姜昆,馮鞏這也是在探索,也是為了相聲好,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效果不大。就像侯耀文與黃宏演的小品中說的相聲幹不過小品,那時候一年中也就在春晚上看一段相聲。曾經有人問馬季老師,相聲真的完了嗎,馬季沉思良久說:"不是還有郭德綱嗎’。這就是老藝術家的眼光。曲協正在為振興相聲不停開會的時候,一個民間團體也在替祖師爺傳道為己任努力著,這個團體就是以郭德綱為首的德雲社,馬季看到了郭德綱走的是正道,而曲協為什麼成了瞎子,像這樣的團體,曲協應該保護,表揚,並且號召大家來學習,青曲社本來也有好的發展,雖然比不上德雲社但你可以去學,人家不教你可以偷學。現在到好,羨慕嫉妒都沒有了,只剩下恨了。郭德綱曾說過:‘我也希望有比德雲社說的好的,我們都拿著本去看人家怎麼說,把本事學過來’。這就是問題所在,難怪德雲社這麼火。走 聽相聲去...

  • 8 # 難得胡塗2107

    技不如人,生不逢時,認命吧!你這樣胡說八道只能讓人更討厭你,你說的相聲就好啊?不也是拿一些名著開涮嗎!別人行就眼紅,什麼心理呀。上得了大雅之堂歌劇和京劇好,真正喜歡的又有幾位?甭管流行音樂也好,相聲也罷,都得去迎合大部分觀眾的觀賞品味。現在經濟社會了,有了觀眾才有效益,沒有觀眾你涗的再好也是白搭。別太拿自已當棵蔥,誰拿你蘸醬吃啊!相聲界講究的是百花齊放,百鳥爭鳴,互相借鑑,取長補短。這是相聲界不成文的規矩,你倒好,批評這個,批判那個的,誰也不如你似的。心胸狹窄,恨人有笑人無的玩意兒,最看不起這種人!垃圾類的人!

  • 9 # 治江心語

    為什麼同樣一件事情,會有兩種不同的認知。

    把惡俗低俗當高雅,把不修邊幅當真性情,有多少人已經到了美醜不分、善惡不辯的思想境界了,還以為自己是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急先鋒!

    你們這種認知,是被什麼洗腦了!

    舉個例子:有錢好不好?當然好。那麼,“笑貧不笑娼”是怎麼回事?

  • 10 # LUCKYdiss

    江湖又有什麼不好呢?江湖也有江湖俠義,兒女情長。江湖也有慷慨悲壯,捨生取義。或許我們對江湖的定義不同吧。

    一萬個人眼裡有一萬個哈姆雷特。所以我看過老郭的濟公傳,我佩服濟公活佛懲惡揚善,弘揚正義,苗先生眼裡的濟公和尚不修邊幅褻瀆佛法。我聽到的聊齋是勸人向善,諷刺醜惡,苗先生認為的卻是妖魔逞強,美女誘惑。個人的世界觀不同,對事物的認知有區別,如此也可理解你吧。

    業精於勤荒於嬉,苗先生多安心鑽研業務吧,其實大家最早只是不認同你的藝術,而現在絕大部分人是唾棄你的靈魂。

  • 11 # 蓮花物語

    沒那麼多事,就是羨慕嫉妒恨,大家一個圈,講的東西差不了太多,你們這掐架,你們是不指望相聲好了,你們可不能跟娛樂圈比,那是一浪又一浪,你們這,可能真的就死沙灘上了,你只有更加努力,尋找方法,罵街沒用的。等有一天你強大了,也一樣會有像你一樣的人出來說你是江湖相聲。你要為了成為江湖相聲而努力,那可能就是相聲的頂峰,就跟二人轉一樣,那要是開個純粹的,還能登上大雅之堂嗎?都那麼回事,別往心裡去,認真你就輸了!

  • 12 # 閒得轉悠

    誰給你的勇氣?你又能代表誰?

    什麼叫“江湖相聲”?又有哪一個相聲演員不是在行走江湖,相聲演員要經過多少年的積累和沉澱,才會被觀眾、聽眾所喜愛,優秀的相聲作品得大家喜歡聽,能夠給大家帶來歡樂才能稱之為好的作品,你的作品再有內涵和韻味,整得跟作報告似的誰會聽。

    主流和非主流

    苗帶領十幾人整日走穴,並稱之為自己主流相聲,估計上座率不敵德雲社的1/3,這難道就是主流,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

    德雲社近些年風生水起,家喻戶曉,其中嶽雲鵬、張雲雷、郭麒麟、張鶴倫、燒餅、孟鶴堂、張九齡等人,再加上組合商演的三寶系列、師徒父子系列等等,每年商演數量幾百場,特別是東方衛視歡樂喜劇人,讓德雲社更上一層樓,難道這就是你們所謂的“非主流”

  • 13 # 我就是個碼字的

    這件事要從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苗阜痛斥江湖相聲的出發點。筆者認為目的當然不是純淨的,中間有一些商業考量,甚至有一些政治考量。

    第二,苗阜這種方式合適嗎?筆者認為不太合適,畢竟你不是中立者,你是利益相關者,你以這種發微博的方式痛斥同行,至少顯得不那麼光明正大。

    第三,苗阜說的有道理嗎?

    這是關鍵!他說的有道理!

    有些相聲團體確實如他所說,說的相聲價值觀不正。比如曾經有人和女觀眾開玩笑:“你看她笑的有多甜,那是因為我有糖尿病。”這不是價值觀的問題了,這在國外是要被控告性騷擾的!

    再比如,某些相聲團體的演員如果只說屎尿屁的相聲,我可以理解你是文化水平不高,想不出更好的段子來。可動不動就和捧哏老婆睡覺這種搞笑方式,實則是你素質不行。相對來說,願意去聽這種段子的人素質也高不到哪裡去。

    對於某些相聲團體屎尿屁倫理哏侮辱女性的段子,筆者始終認為這是文化的倒退,這是相聲的倒退,國家應該站出來像對待權健那樣盪滌這些文化糟粕。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某些相聲團裡也有很多堅持傳統相聲的人,這些人偏偏不被這些團體重視,很少被推到前臺。這說明什麼?這說明確實有那麼一小撮觀眾就愛聽下三濫的笑話。

    悲哀。

    苗阜,呵呵,又一次惹火燒身,縱然你說的再對,可惜你的身份決定了你這麼說不太合適。只能遠遠祝福你和你的家人,因為某些相聲團體粉絲的素質簡直不忍直視。

  • 14 # 大海49154

    應該讓所謂的"曲協"領導們好好學習下毛澤東同志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文學也好、藝術也罷,到底應該為誰服務,怎麼服務。相聲本就是從民間底層產生,慢慢發展起來的娛樂形式,再怎麼經過改造,改良也只能是民間藝術。付與她那麼多的功能怎麼可能辦到!姜昆、苗阜之流有真本事的話另創一種藝術形式,新起個名,為什麼和《本真相聲》叫勁?

    還有,為什麼每種曲藝形式一定要與時俱進?古往今來,有多少種曲藝形式已經消失了?太多了吧!她們都有自身的產生、發展、繁榮、衰落、死亡的規律,為什麼要違反事物的規律呢?京劇三百年,相聲不過百年,還能存在多少歲月,是由姜昆能決定的,還是郭德綱能決定的?恐怕還是由觀眾決定的吧?

    至於現在相聲應該怎麼說?法無禁止即可,只要不違法,怎麼說都可以吧。如果一個相聲就能把中國人民教育好了,那就感謝相聲!如果教育壞了中國人民,那我們人民得“彪…"成啥樣!相聲就是相聲,百年前啥樣,到現在還應是啥樣。只不過包袱換“梗"罷了

  • 15 # 作家客凌溯

    相聲本屬於民間藝術,是一個雅俗共賞的娛樂形式。相聲起源於江湖藝人,也發展與推廣於江湖。

    老相聲也有低俗之處,新相聲也未必高雅。各個娛樂形式的協會,其根本目的都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文化,而對於藝人,則是為了理想和生活。

    娛樂之目的無非都是供人心情愉悅,相聲也是如此,本人不是“郭派”,可郭有一句話本人十分贊同。“相聲如果不可樂,那才是真可樂。”相聲最重要的就是供人開心快樂,人們都喜歡搞笑的相聲,而並非大道理。大道理人人皆懂,可自己感悟,可聽自師長,也可翻閱書籍,何必在相聲中聽漫天道理?

    萬物皆有雅俗,雅俗同在,就像是事物的兩面性,天有白晝,亦有黑夜,缺一不可。最怕心有高低、心術不正,為自身名利而損害他人。只有擺正心態,把身份與心態放正當位置,才能服務於人民。

    願廟堂與江湖相聲親為一家,帶給人民歡心!

  • 16 # q航海王p

    忘了哪一年了,好像是苗老師被聘漢語言博士那一年,偶然的機會聽了一次苗老師的單口,苗老師講風波亭岳飛被害和姦臣万俟卨的事,苗老師說這個大奸臣wan mo qi,萬(wan)是一萬兩萬的萬,俟(mo)是捱打的挨去了提手加個單立人,卨(qi)是個鍋去了金,加一橫一豎,當時就驚著我了,小時候聽劉蘭芳老師的岳飛傳,知道害死岳飛的奸臣叫万俟(moqi)卨(xie),羅汝吉,秦檜,原來還有個wan mo qi,漢語言博士真不是白叫的,在歷史研究等方面都做出了貢獻的,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多人要黑苗老師,你們搜一搜苗老師本色出演的名段《滿腹經綸》,那都是多貼近生活的藝術創作啊。反正我認為黑苗老師的人是不對滴

  • 17 # 第一時間的速龍

    苗阜的智商是第一大硬傷;情商是第二大硬傷。

    姜昆已經不行了,仕途的到頭對他這個心胸狹窄的人來說,健康必然受損。

    苗阜顯然看出來這個苗頭,他一方面盼著姜昆早死,一方面提前給自己佈局。畢竟,政權永久大於財力且包含了財力。

    苗阜佈局的方法就是站隊,讓姜昆的後臺老闆看到他完全可以取代姜昆的政治地位。

    就這麼屁大的一個小官兒,如此絞盡心思,可見這個地包天兒的眼界也就是井口那麼大,難怪連想法都地包天兒呢。

  • 18 # 奕博雲天321

    相聲演員有有工資的,有沒工資的,有工資的可以憑一個相聲作品,就可以活,不用靠慮普通民眾,可以大唱讚歌,吟詩作賦,遠離市井。沒工資的,就得靠自己的本事了!他們得把觀眾吸引住,得靠賣票活啊!為了自己的飯碗,為讓更多的觀眾喜愛,滿足更多的聽眾,一些段子必定會更”接近草根,也無傷大雅,聽眾也沒說什麼不是嗎?認為自己不喜歡的,可以不去買票聽嘛!其實有很多影視作品,激情戲份,也不是沒有,非得跟老郭的幾段相聲較勁呢?再說了!誰不吃飯,誰不拉屎!那麼你認為醫院的大夫也不雅嗎?讓相聲發展,就不要禁錮它,相聲要發展,就要自力更生,就不能一條路走!

  • 19 # 登攀者9923

    苗阜的微博文章,是典型的文化大革命期間假大空式大批判公式文章的再現。奇文共欣賞,解析如下:

    第一個公式是含沙射影,指桑罵槐,開帽子工廠。

    一開篇,苗阜借當年氣功,當前傳銷,多年保險講座經常出現滿坑滿谷,最終一地雞毛的結局,直指郭德綱經常在微博曬滿坑滿谷的商演現場,把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類比德雲社,巴不得德雲社立即出現“不忍一睹的一地雞毛",從而排洩自已羨慕嫉妒恨的肝氣。進而又把矛頭指向為德雲社買單的觀眾,怒懟他們是一群“壓力山大"而又莫名其妙的被割了一茬又一茬韭萊式的吃瓜群眾",沒有事非觀念,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幾千萬鋼絲被扣上這頂帽子你說“氣人不"?嚇人不?帽子工廠是文革的特產,苗老闆不是重操祖業,就是有高人指點!

    第二個公式是 拉大旗做虎皮,包住自已嚇唬別人"。

    苗阜為辟邪,不僅抬出侯寶林等幾個前輩大師為自己裝門面,還藉助毛主席的《實踐論》、《矛盾論》為自已的歪理邪說做註釋,胡扯現在相聲市場是"聽相聲的實踐引發了思想上的矛盾"!這種悖論足夠哲學家的研究終老。為什麼呢?苗阜的立論是人們聽相聲是為了開心,卻被一批“引領新新相聲"的“江湖相聲"帶壞了。苗阜本想“江湖相聲"的帽子扣到一批德雲社式的團體頭上,卻沒想到一批郭德綱們承傳的是傳統相聲。而苗阜們支援的才是有理論、有段子,試圖引領時代的新新相聲"公式相聲",為此,精心製作的"江湖相聲"的桂冠自己正好戴。帽子送不出去,卻搬石頭砸了自己腳,氣人不?這樣的理論比毛主席的兩論高深的多,夠不夠哲學家們終生研究?

    第三個公式是羅列"莫須有"罪名,以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的“萬墨其"精神向郭德綱們興師問罪。

    苗阜說郭德綱們“強推屎尿屁,主打騷浪賤"。唱的太平歌詞等小曲是“八大胡同的遺墨豔曲"。無庸質疑,郭德綱的一部分相聲裡有些屎尿屁的哏,但那是在特定語境中諷刺,其內涵足以使人玩味,在他幾百段的相聲裡,並沒佔多大比重,何來強推?人們愛聽郭德綱的相聲,是為了欣賞他過人的學識和機敏的捧逗。如果強推屎尿屁,誰會買單?這分明是莫須有罪名,不僅汙辱了郭德綱們,更貶損了七千萬鋼絲的智商。

    而“騷、浪、賤、萌、怪、壞"等本來就是相聲藝人基本的表演形式,苗阜本人也離不開這幾招,又何罪之有?氣人不?

    至於太平歌詞等小曲小調,是百多年相聲藝人共同凝集的四門功課之一,是實實在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只不過文化大革命形成的政治因素和後來的演出形式侷限,以至80年代以來的相聲藝人不再傳唱,幾近滅失。由於這些小曲小調淺顯易學,所以舊社會傳唱者頗多,有些青樓歌妓也傳唱並不為過,不能說她們唱過,就把《探清水河》這類直比梁祝,表達封建時代忠貞不渝的愛情的小曲歸類到窯調豔曲吧。苗阜做為文學博士相聲演員太腦殘弱智了吧!《詩經》中的《關睢》等篇章以及將近一半的唐詩宋詞,都是寫歌妓或被歌妓傳唱的,難道也是窯調豔曲?羅織這種無聊的罪狀有意思嗎?類似《探清水河》具有正能量內涵的小曲小調,在陝西很多,也有被歌妓們傳唱過的,後來也經過刪改,成為民歌小調。如果苗阜的家人和自已也唱過這類小調,能算出身娼門嗎?

    第四個公式是老子天下第一,站在自我的道德制高點頤指氣使,大肆汙辱漫罵女性相聲觀眾。

    苗阜在文章中辱罵德雲社的女粉們是"三觀不正,必成妖孽"的"腦殘粉"。對她們以戲謔自嘲的方式說要為xx"生猴子"是“非正常的新人類"。其實女子的組團追星捧星是多年來的時尚潮流。過去只是追歌星影星,狂熱程度超乎想象,為xx生猴子是表達他們對追捧物件的喜歡和敬重,並沒有半點猥瑣心態,是時尚女郎一種狂放的戲謔。如果對這種戲謔都不懂,妄加謾罵,就不配做相聲演員。相聲多少年來,是老爺的專利,而德雲社一批青年才俊把上千萬的女孩導向到相聲領域,為相聲的生存發展創造未來,是多大的功德!而苗阜出於卑劣的心態,為了挑戰郭德綱,卻"要導向明確"地"佔領高地",大言不慚地謾罵汙損眾多女觀眾,妄圖不自量力地教化女觀眾,轉粉到他的名下,真是想瞎了心。

    總而言之,苗阜洋洋數千字的言論,是言之無物,思維錯亂,胡懟亂噴,挑戰上千萬相聲演員和觀眾人格尊嚴的怪論,是最"三俗"的垃圾,應閉門思過。

    在此忠告苗阜們一句:

    要想站在至高點,贏得人們的信任尊重,必須心無旁騖、踏踏實實地提高自已的實力。

    罵街的調門越高,內心越空虛。

    想打敗別人先打贏自已。

    相聲界只能相互扶持,不可相互懟擊,否則,嘴頭痛快的人就是自掘墳墓!!!

    別拿文革大批判的手段來掩飾自已的“三俗",一路走好!!!!

  • 20 # 這使用者不會取名

    越罵老郭越火,老郭有句話說的大有道理:這麼些年不是我多有本事,都是同行們的襯托。

    一邊是扯虎皮拉大旗空喊號子,沒傳承,沒作品,姜昆自己都承認選單子都不會背。用現在話說,當年歌頌相聲以及姜昆等人就是站在時代風口上的豬,恰好娛樂渠道單薄,恰好人民思想純淨,恰好政治宣傳到位,恰好成就那批人可以一招鮮吃遍天,一直吃到現在還不想鬆口。為啥得不到大眾支援?不在乎有沒有新作,說的好不好,只是吃相太難看招人煩!安安靜靜當個老藝術家就挺好。

    另一邊,以德云為代表的小社團異軍突起,他們在發掘遺落的相聲資源,在傳承,在創新,當然有糟粕這是不能否認的,但也沒到大眾不能接受的程度吧?聽郭德綱相聲之前,有誰知道太平歌詞嗎?那些小曲小調更不用說,我們的國粹京劇尚且式微,相聲能有人整理傳承下來這些,並且為大眾所喜好實屬不易。

    現在社會運轉節奏快,人們壓力大,能忙裡偷閒哈哈一樂便是難得,除了逗樂不要指望相聲再有其他功能。傳媒如此發達的時代其他宣傳手段絕對可以比相聲更準確高效的達到宣講目的。

    迴歸本色,彰顯樸實之美,老百姓聽相聲就圖一樂,就這麼簡單,俗也不會讓人出了門就違法犯罪去,雅也不會轉眼就登堂入室。藝術在流浪,小丑在殿堂,自己幾斤幾兩是真的沒點B數嗎?我這是不是也算大俗了一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與異性同事出差開完會,想利用週末兩天遊覽一下當地風光,食宿AA制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