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onfly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回答三點:

    1、華為是偉大的中國企業。至於是“最”,還是“之一”,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2、網上魚龍混雜,抱著各種目的和心思的人,大有人在。但不管你是敬佩華為還是摸黑華為,都絲毫不能影響華為的偉大。華為這種領導統一、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模式,是毛思想的很好的現實體現。華為的企業模式將成為全世界企業治理模式的典範,不論在社會主義陣營還是在資本主義陣營。哪怕有一天華為倒了,她也將是一座豐碑。

    3、至於ARM問題,我已經講了很多次。ARM就是個指令架構。就像全世界人民都用阿拉伯數字0、1、2、…、9進行計算是一個道理。有人算得出來,有人算不出來。你用阿拉伯數字,沒人收你錢。你用ARM指令架構,有人要收你錢。就這麼個簡單的道理。

  • 2 # 紫水晶9795

    手機與PC電腦很大的不同在於手機剛性地追求小巧與便攜,這樣就要求手機必需足夠的小。所以,手機的晶片是把各種各樣的晶片組合在一起,叫SoC。SoC,System on Chip,即片上系統。它是資訊系統核心的晶片的整合,是將系統關鍵部件整合在一塊晶片上。以高通SoC為例,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器,俗稱顯示卡),Modem(通訊模組,俗稱基帶,通訊用),ISP(Image Signal Processing,影象處理,照相用),DSP(數字訊號處理,音訊及影象使用)等等等等。有人把中央處理器(CPU)是比喻為大腦,把SoC比喻為大腦、心臟、眼睛和手的系統,我覺得這個比喻有點不恰當。我覺得可以把SoC比喻為大腦,而CPU、GPU、Modem、ISP、DSP都是大腦中的各個區域分別分配解決各個問題,但這個比喻也似乎不準。你可以把SoC理解成一個家族,家裡有老大CPU、老二GPU、老三Modem、老四ISP、老五DSP等兄弟,但這幾兄弟不分開是連體,反正,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蘋果的A系統,高通的驍龍,華為的麒麟,聯發科的Helio,三星的Exynos,都是SoC,都不是CPU。而CPU是屬於SoC的一部分!不同於PC,在手機中,沒有獨立的CPU,僅有獨立的SoC。大家看到很多手機處理器,黑黑一塊,那就是SoC,無論是誰,都不可能在手機上見過CPU。

    蘋果A系統,CPU購買ARM的指令集,可以理解為CPU自主程度最高;GPU,原採用英國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公司的,現已自研,順便說下,MIPS架構原來就是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公司的,傳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公司已被中資收購);ISP也是蘋果自研的。似乎一切都是那麼美好,然而,蘋果沒有基帶,是從高通購買的。前段時間蘋果高通為基帶打官司,現在已和解。

    高通驍龍,CPU是魔改ARM架構,可以理解為CPU自主程度比蘋果低比三星華為高;GPU自研,來源於ATI,AMD在收購ATI顯示卡之後,把移動裝置用GPU部門的技術賣給了高通,高通獲得了ATI/AMD的移動GPU技術之後自制了GPU,總而言之很牛逼那種;ISP是自研的;基帶也是自研,也是很牛逼的存在。

    三星Exynos,CPU是採用的是自研架構+A75+A55的組合,自研大核部分架構,而小核套用ARM公版A53/A55架構,自主程度低於蘋果高通,高於華為;GPU,三星一直在自研,但到目前還是沒看見,先認為是採購;ISP,麥兜爆料是外掛富士ISP,不去證實,也沒有興趣去證實,有興趣的朋友請自己去查下;基帶也是自研。

    回到正主華為海思麒麟SoC。麒麟SoC中的 CPU購至ARM公版架構,比蘋果高通三星的自主程度都低;GPU原也是購買ARM,但傳今年8月31即將釋出的華為Mate30搭乘麒麟晶片980將會首發華為自主研發的GPU,效能將會是高通Andreo630的1.5倍!首先祝福,另外只能耐心等待3個月後的揭曉。ISP自研,據傳為華為影象專家的麥兜懟科技大V時說“所有的圖片都是ISP P出來的”,就是指這個ISP。在數碼相機一般稱DSP,佳能的型號是GIDIC影像處理器。華為基帶自研,叫巴龍,華為和高通的5G基帶是比較出名的,原傳說要賣給蘋果,但隨著蘋果高通和解而告吹,不過,這本來就是“路邊社”的訊息;華為是首創將人工智慧NPU晶片集合到SoC,這個華為與寒武紀合作的,不知沸沸揚揚的″P月門",是不是就是這個NPU在工作?不管怎樣,寒武紀也是中國企業,我們也把它算國產吧!

    聯發科的Helio和中國展訊屬於中低端SoC,小米的澎湃還沒有研製成功,這裡就先不說了。

    好了,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大家對手機移動處理器有了一個大致基本的瞭解了吧。就我個人來看,我認為自研程度最高的,第一應該是高通驍龍,第二,蘋果應該強於華為,但基帶這個分量是多少,真不好說,反正大名鼎鼎的桌上型電腦霸主Intel已經宣佈放棄5G基帶研發舉手投降,出於蘋果的名氣,還是讓蘋果在前面吧。第三我認為是華為,儘管CPU上自研落後於三星,但在GPU這個除CPU分量最重的重頭戲,三星也許落下一程,這個在3個月後就見分曉。5G基帶華為、高通是兩霸,我認為三星落後於華為,但這是我瞎猜的,主要是根據5G專利來推斷。三星ISP沒有看到很確切地報道,可能是我太懶,不太關注IT新聞,但未必是空穴來風。NPC華為最領先,否則“P月門”就不一定是華為的啦。第四,三星Exynos。至於蘋果、高通、華為、三星手機處理器的效能,請大家看排名吧,我也沒條件測試,就不在這發表意見了。但

    所以,談論“華為處理器是購買圖紙” 時,準確地表達是:“華為麒麟晶片中的CPU,是購買全部圖紙,華為負責對CPU的圖紙進行最佳化。”這樣表達就更準確。

    另補充:全世界有三家企業賣SoC成品,最著名是高通驍龍,聯發科在中低端也出名,中國展訊在低端機也有人用,似乎全世界還沒有一家晶片公司賣全套SoC圖紙,ARM至少還缺基帶,ⅠSP也不出名。ARM賣CPU、GPU圖紙,但不包能整合SoC。如果SoC象裝PC電腦這麼簡單,小米澎湃也不至於到現在還沒有研發成功,而且小米澎湃還並不是一旁二白零基礎起步,還是收購了一家晶片公司起步的。

  • 3 # 理性的現實主義者

    這麼說呢其實這沒錯,畢竟構架確實從arm買的,不僅華為,全球幾乎所有的晶片構架都是從arm買的,所以這麼說是沒毛病的,但是聽起來卻有點不舒服。就像如果有人說我之所以能長這麼大,其實和我父母也沒啥太大的關係,沒必要太感激他們,他們只不過給我提供了精子和卵子而已,你能說他說的不對嗎?事實確實是如此。可現實是所有人都由自己父母提供的精子和卵子構成,但是有的人長大後是總統鉅富,有的人是普通老百姓,有的長一半夭折了。

    大概舉這麼個例子說明一下,不想用很多專業名詞解釋,我本身對這些不是很瞭解。不光是手機,就很多產品,都很難實現完全自主化的,就我們自己生活中也是如此,大家都做著自己最擅長的事,將利益效率最大化。企業也是如此,有的不會的我們可以透過可接受的成本去學習,從而得到高收益,這是可行的,但是有的東西需要透過高成本的學習才會學有所成,而且收益很低,所以沒必要,還有的東西教材都在人家手機,別人不給你教材就沒法學,如果有這個能力編寫自己的教材,那就自己做,如果沒能力或者編出來的教材沒人家的好,那就用人家的,這就需要根據自身的個人能力去衡量了。

  • 4 # 程式設計師互動之家

    現在華為因為受到超級大國的打壓成為了大眾的熱點,現在民眾關心華為的一舉一動,華為公司釋出了一個公告說要招收一批20-30個天才少年,明年還要從世界範圍內召集200到300名天才少年,這些天才少年就是為了盤活我們的隊伍,公司在未來會有更加強大的生命力爆發出來。以前這種訊息基本上只有業內人士才知道或者瞭解,現在華為釋出一個公告很快就被媒體爭先報道對於華為來講不知道算是好事還是壞事。

    華為在晶片領域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晶片的架構主要基於arm8,華為現在拿到了arm8的永久授權,初始的圖紙就是從arm公司拿到的,華為在基礎圖紙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最佳化,開始階段是最佳化和修改,在熟悉到一定程度之後就開始了創新性的研發,所以單純只認為華為公司就是負責最佳化有點太小瞧華為公司了,華為整體的規模以及達到18萬員工,只是研發人員就有8萬左右,在這種強大的技術實力基礎上開發晶片肯定不單單的最佳化這麼簡單的事情。

    華為在晶片設計上已經進入食物鏈的頂端,現在手機晶片,5G晶片以及大型伺服器晶片都屬於自主研發技術了,任正非老爺子談話中就可以看出華為公司已經不僅僅是滿足於做一個產品或者突破一項技術這麼簡單的事情了,已經在對人類文明做多少貢獻上去了,華為主要在技術應用上做的比較出色,真正的技術積澱還在先前很多科學家做出來的,一家精神層面上升到這種層次的公司對於晶片只是負責最佳化肯定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現在真正意義上的電信巨頭,也就剩下三家華為,愛立信,諾基亞另外兩家和華為公司差距已經非常巨大,華為在5G領域已經提交了5萬多個專利,而且能夠提供全套的5G解決方案,如果不是超級大國的封鎖,找這種趨勢發展下去華為引領5G市場已經是時間上的問題了,到目前為主華為已經簽署了50個訂單,全球三分之二的5G基站是透過華為來提供,大約15萬個基站,市場最能體現技術實力,只能講現在的華為公司已經不是當年的小公司了。

  • 5 # 肇俊武

    覺得,回答該問,核心是華為要不要連晶片架構都國產化。

    據說,ARM的設計包含“美國原產技術”。

    已知,ARM"只負責″晶片架構設計,不設計和生產晶片,架構是全球大多數移動裝置處理器的基礎,對晶片元件及執行起支撐作用。

    已知,麒麟晶片確實是國產的,即依靠自主研發而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有的朋友還肯定地說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其依據,是核心部件由自主研發,比如影象處理器、中央處理器、基帶等,又已知,華為95%晶片設計使用著所購買的ARM的架構授權,總之華為是晶片已自主,而架構不自主,真的是"只負責最佳化″,沒有建立新的自主性晶片頂層框架,還已經知道,華為自主設計的晶片由別人代工。

    早知,1個企業,無論是否全球化,不宜什麼都自己搞,在別人的基礎上最佳化也是一條正道,中外很多或大多數企業,包括世界頂級企業,如三星、蘋果,都走了這條道,也成了頂級,華為在只負責架構最佳化的同時,晶片設計水平差不多趕上了高通驍龍,而在5G整體上則超過了高通。

    華為在晶片設計上用自主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特別是在5G上超過高通後,美國政府視為嚴重威脅,便打擊華為,還曾經脅迫盟國、友邦來合圍。

    於是,晶片架構也曾經出現會被禁用的訊息,也就是由於不自主而有受制於人的危險。

    國際公用架構的原始公版、升級公版,華為有被禁買、禁用的可能。

    華為的晶片生產製造,也令人有同樣的擔心。

    所以,華為要不要什麼都自己搞這個核心問題產生了,似乎成了唯一的道路,猶如只有華山路一條,儼然華為必須單單反那條不宜什麼技術都自主研發的正道而行之。

    豈止是華為,已經擁有國際領先技術的中國科技企業都可能被打擊、被合圍。

    事實上,又豈止已經擁有國際領先技術的中國科技企業被斷供。

    能賣就買,就先用著,買不著之後再自主研發,肯定不是正道,因為公認的道理和事實是關鍵核心技術求不來、買不來。

    那麼,到底,要不要什麼都自己搞?!或者,要不要什麼都得有備胎?!

  • 6 # 小強Talk

    可以肯定的是,像晶片的圖紙架構這麼重要的東西,是國外企業研發多年的心血結晶,絕不是透過金錢就可以買得到的,因此華為不可能從國外買來圖紙架構;更何況如果當年的華為就有能力能過最佳化國外晶片的圖紙架構,何不自己直接設計呢?買圖紙架構最佳化豈不是多此一舉?

    實際上,華為的晶片研發之路走得異常艱辛。一開始華為也沒有獨立設計晶片的能力,不過英特爾當時已經對外公佈了一些公共的晶片架構供全球的開發者參考使用,這使得華為不需要從頭再來。而華為的晶片研發就從晶片的公用架構開始。

    2009年,華為晶片的開局之年

    2006年前後,中國的山寨機大行其道,聯發科靠中國大陸的山寨機賺的是盆滿缽滿;此時的任正非意識到華為要想徹底擊敗競爭對手(主要是山寨機)就必須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晶片。於是,任正非緊急叫上何庭波等主要相關人員開始研究晶片公用架構,任正非的要求非常明確,即使華為必須要擁有自己的處理器。

    黃天不負有心人,2009年,海思推出了第一款手機應用處理器(AP,Application Processor),命名為K3V1。

    華為晶片研發之路艱辛無比

    K3是登山界對喀喇崑崙山布洛阿特峰(Broad Peak)的別稱,海拔8051米,是世界第十二高峰。K3與他的兄弟峰K2(喬戈裡峰,世界第二高峰)一樣,是世界上公認的攀登死亡率最高的山峰之一。作為手機應用處理器的攀登者,K3V1也沒有幸免,剛一問世,就陣亡了。K3V1採用的是110nm工藝,而當時主流晶片已經採用65nm甚至45nm,足足一代多的效能落差。

    華為第一款晶片不能夠說成功,但能夠流片成功對於初次嘗試自研晶片的企業來說已經難能可貴。其實當時華為的資料卡業務非常火爆,但很快老對手中興也推出了類似產品,而且這時華為突然發現基帶處理器經常斷貨,而中興則完全不受影響。經過核查華為發現原來高通在供貨時一直把中興的優先順序放在華為的前面,這才讓華為明白,要想不受制於人,只有自己研發基帶處理器。

    後來,華為經過兩年多不停歇的攻關和研發,2010年初,華為推出了業界首款支援TD-LTE的基帶處理器,並能同時支援LTE FDD和TD-LTE雙模工作。這款基帶處理器的名稱就叫做巴龍700,這次,需求逼著華為晶片走,終於征服了這座高峰。它打破了高通在基帶處理器領域的壟斷,為華為在手機領域的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令人遺憾的是,巴龍晶片的主要人物在2014年7月26日凌晨,王勁加班回家後感到胸悶難受,隨即陷入昏迷。這位“從不發脾氣”的華為猛將,再沒有醒來,享年42歲。

    2004年,麒麟出世了

    有了處理器和基帶晶片的獨立研發能力,華為開始著手將二者整合到一個晶片上;經過多年的努力,華為終於在2014年6月成功將二者構成片上系統(soc)並率先應用在榮耀6手機上。翻山越嶺以後的華為,把這款晶片命名為麒麟920。

    由此我們知道,華為晶片的成功研發真的不容易;晶片之餘國家是利器,之於企業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核心競爭力。僅從這一點,華為就是一家值得大家尊敬的公司!

  • 7 # 天意人生

    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成立!首先得知道什麼是架構。別人授權的架構根本不是晶片製造的圖紙,只是這一代晶片功能實現的邏輯圖,比如幾個核心,每個核心裡面有什麼邏輯功能等等。要實現這些東西,需要你拿著架構圖去研究怎麼實現,實現的邏輯單元很簡單,就是一個個的與門非門與非門,每個門靠無數個PN節實現,無數個門不同的排列組合實現某個單一的功能比如儲存一個電荷。無數個這樣單一功能的模組又透過不同排列組合實現一個複雜點點的功能比如顯示一個數字1,無數個能顯示數字的組合最終能執行一條條邏輯指令,然後是外圍電路等等不一而足。這些東西是AMR沒有的,因為他不設計晶片不用考慮這些。如果AMR授權就能有晶片圖紙,那麼誰都能做晶片,還要什麼開發人員

  • 8 # 中年70

    不管做什麼事情不要當嘴炮!華為不管怎麼說都在做!哪怕是最佳化也是在做事情!發這個帖子的你在做什麼?曬出來叫別人看看!

  • 9 # 空空識

    廢話,現有的架構不用難道從零做嗎?!再走個幾十年別人走過的老路,是傻啊還是傻啊!等搞出晶片來,人類都登上泰坦了!

    現在所有的科技都是在已有的基礎上的創新,從頭做起是不可能的。要是抱著從頭做起才算創新的概念,我們得先從發明輪子開始。。。

    購買別人的架構,然後做出自己獨有的產品,這當然是創新,而且這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否則的話,華為做出這樣的東西豈不是全世界都可以做出來了,遍大街都是了——我們知道顯然不是!——即使提供架構的公司也沒有這樣的產品——所以才稱之為世界頂端——所以才被老美嫉恨!

  • 10 # 偏愛鉛筆盒

    華為麒麟晶片,採用的是ARM公版架構重新研發而來,目前高通和蘋果很多產品也都採用ARM指令集自主研發處理器。如果說只是簡單的最佳化就可以,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是簡單的最佳化,能夠出晶片的企業為何如此之少?這不是自相矛盾?因為它涉及到科技勢力,不是隨便拿一家科技公司都可以用。中興通訊這麼多年尚且不行,何況其他?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提供了一個西瓜,有人只能賣西瓜,2塊錢一斤,有人卻把它買來,榨西瓜汁加工,賣10塊一杯,還有人把西瓜買來做水果薩拉,賣40塊一份,這是創新還是簡單的最佳化?

  • 11 # 一休數字化

    這些年華為手機逐漸的發展和壯大,2018年華為手機的全球銷量為2.08億部,成為了全球第三大智慧手機廠商。而根據資料顯示,華為有一半的客戶是在國內的,為什麼華為能夠這樣受到大家的喜愛?主要原因是大家願意支援國產品牌(畢竟豐碑是大眾的口碑累積所得),而在眾多的國產手機中,明顯華為要更加的“國產化”,華為的手機晶片使用的是自研的海思麒麟,那麼問題來了,有人說海思麒麟處理器有很多國外的技術,那麼海思麒麟到底算不算是國產的晶片呢?

    作為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唯一能夠量產並廣泛使用的移動晶片,華為海思麒麟處理器,深受國民的支援與熱愛,尤其是經歷了中興事件之後,國民也深刻的認識到了自主研發晶片的重要性,而這時候華為的麒麟晶片讓很多的國人找到了信仰的支撐。

    但是華為海思麒麟晶片嚴謹的說,並不能算是全部的國產,因為是ARM為華為提供晶片模版,然後華為在上面更改,並且是全部更改,其實ARM提供的僅僅是那個模板,其中架構設計及加工,還有設計各種通訊基帶,都是華為自主設計、研發、生產的!所以說,麒麟晶片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自家生產的,其實就算ARM不提供,華為在別的地方也是可以買到的,也就是說明這個公版核心並不是很重要。麒麟晶片終究是一款國產晶片,我們中國人自己造的晶片!

    那究竟海思麒麟哪些方面是國產的,哪些方面不會國產的呢?海思麒麟採用了ARM公版架構,這項技術可以說是引用了外國的技術。ARM公版架構是什麼?如果把整個手機晶片比作是一棟房子的話,那ARM公版架構就是房子的設計圖紙,華為是在採用公版架構的基礎之上自己在內部進行設計。如此看來海思麒麟不算國產嘍?並不是這樣說,實際上目前所有的手機晶片採用的都是ARM架構,大家都沒能逃脫這個大框架。

    即使是在ARM公版架構之上設計出晶片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華為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佈局晶片產業了,只是最近幾年海思麒麟的效能才開始嶄露頭角,於是海思麒麟晶片被大規模的用在華為旗艦機型之上。目前能夠自行設計並量產晶片的只有小米和華為,而小米也才剛剛一部而已。這裡還想說另外一件事,在高度全球化的的今天,科技產品完全做到國產化已經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了,我們看到蘋果那麼強大的企業依然是從世界各地採購零配件,重要的不是在哪裡生產,而是看誰在市場上更佔有主動權。

    例如三星,他的獵戶座晶片就是因為基帶的不完善,所以始終無法大規模的投放與市場,而華為作為全球的通訊巨頭,他完全自主研發了麒麟的通訊基帶,從此之後不必受高通的限制,每年不用向高通繳納鉅額的專利費。而華為海思麒麟晶片能夠大範圍的商用,也是國人對華為的驕傲之處。

    華為對於手機晶片的研發之路,由於頭頂中國自主研發核心科技的光環,也就使得國民對華為的期待更多要求更多。從一開始華為就選擇了最艱難的一條路,去攀登,透過持續投入核心終端晶片的研發,掌握核心技術,構建長期持久的競爭力。

  • 12 # 榕容寅

    事業實事求是的好,老闆買來技術圖紙,目地都是為了本企業的生產生存發展。如果是這樣的!這老闆也真辛苦的,一方面要付給企業技術員的高工資,一方面要為技術員提供技術資料。如果還要對同行聲稱是我們技術員他們做的,這樣的對老闆工作生活不是更累嗎?更是助推技術員的工作懶性嗎?!不就如是的回答為好。老闆他可將輕鬆讓本人的大腦用在市場貿易上,不是更好嗎。草層文盲者我謝謝邀答了,傻語愚思的我見笑了。

  • 13 # 道頓堀

    在這樣一個人只能講好的、只能講“正確”、只能講“正能量”、所有事情只能是“我”對他錯、所有事情永遠“我”是最終的勝利者、“我”永遠都是一副“受害者”的大環境中!

    偶爾有些“質疑”、偶爾出現些“事實真相”、偶爾————的時候

    就像一滴水進了油鍋!

  • 14 # 未泯雙瞳

    華為確實買了ARM的公版架構

    華為買了ARM的公版架構早就不是秘密,但問題是全世界所有的移動晶片設計都是購買ARM的公版架構使用或修改而來的。即便是高通、三星也不例外,無非是大家修改的程度不同。蘋果一直以移動晶片領先業界而聞名,雖然用的不再是ARM的公版架構,但指令集依然是ARM。

    所以華為為什麼不能用呢?既然是全球最發達的晶片架構,買就能用,為什麼不呢?

    封鎖確實對華為有影響

    任何一家公司在ARM處購買的都是版權和使用權,今天美國對華為進行封鎖的時候,ARM也有過響應,當時華為給出的資訊是華為已經獲得了ARMv8的永久授權,也就是當下晶片不受影響,一般在一兩年內也不會受到影響,但ARM的架構和指令集也是會升級的,華為無法獲取到新的授權,而這也確實正中命門。

    華為目前還沒有能力繞過ARM

    華為使用ARM很正常,但繞過ARM目前還做不到,晶片架構這個東西,如果要獨立設計使用難度遠大於研發晶片本身。華為原本既沒有必要也沒有意願去設計晶片架構,隨著美國在對華為封鎖上的鬆口,ARM的授權在短期內也不成問題了。但從長期來看,如果ARM真的封鎖華為,華為在移動裝置領域是真的無計可施。

    與愛國無關,我們必須正視差距

    在晶片設計和製造領域,我們與高通、蘋果、三星的差距遠遠不止看到的這麼點,起步晚、整體環境不佳、和之前習慣的買來用已經成了慣性。想要突破絕非一朝一夕的事,很多人看到新聞盲目的噴人是無法彌補這種差距存在的。

    就目前而言,說華為是在魔改公版架構這句話本身應該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我們希望的是隨著我國人才一代代的湧現,國力一步步的富強,最終徹底擺脫西方國家在科技領域對我們的壓制和限制。

  • 15 # 胡迪商業評論

     很多人認為,國產就必須是100%由自己研發,零部件全部自己供應。別說在今天,就是在自然經濟時代,也有配合與分工。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時代早已過去,醒醒吧。為什麼有市場?有了分工就有了市場。

      波音747、F22“猛禽”是美國國產的兩款飛機,但他們也是在全球進行零部件採購。蘋果手機、寶馬汽車,也是在全球範圍內選擇優質零部件供應商,自己自負責核心技術研發。他們這樣做,麒麟不可以嗎?(波音在全球超過500家供應商,分佈在幾十個國家)

      不要以為買來零部件之後,進行研發、組合、最佳化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就拿民用客機來說,你日本、韓國可以起全球採購飛機零部件,發動機、艙門、機翼、尾翼、指示燈都是可以在全球買的到的,為什麼卻不能研發出來大飛機呢?能將這些產品整合在一起,並且實現穩定不出問題,這本身就是一項極為複雜的事情,需要雄厚的技術。

      韓國三星電子有手機晶片的研發、製造能力,但也不是100%國產。最基本的一點,晶片製造過程中的EUV光刻機,全球僅有荷蘭裝置商ASML才能生產。難道本國生產不了EUV光刻機,三星就不生產晶片了嗎?當然不會,他會花錢從ASML手中購買。同樣,麒麟為什麼不能從英國ARM手中購買架構授權呢?其實除了華為,其他晶片研發企業同樣會購買ARM架構授權,包括三星、高通和蘋果。

      即使可以買得到ARM架構授權,你也未必能夠研發出手機晶片。全球能夠獨立做晶片研發就是那幾家企業,除了三星、高通、蘋果、華為之外,經濟發達的歐洲、日本有這樣的企業嗎?可見,晶片研發不是一件簡單的是,僅僅買到ARM架構授權只是其中的一小個部分而已。就像你可以買到大飛機的所有零部件,但你能組裝出來嗎?這下高科技產品不像蓋房子,買到了水泥、鋼筋、磚頭就可以把房子搞出來。裡面的最佳化、組合、除錯比擬現象的複雜百倍、千倍。

  • 16 # AndyWongFLY

    嚴格說它並不是純國產。華為自己生產不了,而是臺積電代工的。再者說,華為手機配置稍微好一些的,價格一般都在4000/5000,太貴了,我還是買不起!

  • 17 # 被染紅的海魂衫

    中國在引進蘇27後研製出了殲11,引進蘇30後研製出了殲16,但是所有航電系統和雷達都是國產的,效能還優於前者,你也許會說技術偷的,但我們會改進提升,136艦等共計四艘引進俄羅斯的驅逐艦也將進行升級改裝,用我們自己的導彈,華為也不是簡單的購買,剛才不是說了嗎?他還進行了最佳化,中國人不傻,不要再詆譭自己了。

  • 18 # 小曉扒卦

    相比較一些買來架構還造不出晶片的,華為已經甩了多家科技公司,多少條街了?

    這幾天中美貿易,有一個資訊突然非常火,相比於國外不同國家各有所長的工業實力,中國在全工業領域都有涉獵,中國是世界唯一一個全工業部門的國家。雖然現在實力在外國(這裡不能指一個國家)上還有差距,但是現在的差距已經在縮小,至少已經做到了人無我有,人有我也有,甚至很多已經做到了人有我精。所以很多事情不是表面看著那麼簡單。再就某些技術大牛,喜歡諷刺這個,諷刺那個,要不你寫個指令集,沒準你就可以賣給阿里華為聯科發了。

  • 19 # 馨緣XY

    有些人偏激的認為:“難道買華為就是愛國嗎?”他的意思是國人都被輿論給綁架了。其實恰恰相反,是他們自己想綁架民意。

    用不用華為產品都是個人自己的選擇,但是在美國開動國家機器打壓華為的時候,作為中國人力挺華為本身就是愛國,這跟用不用華為手機本身就是兩個問題。我不知道一些人故意混淆慨唸到底是出於什麼心態?又想達到什麼目的?

  • 20 # markchanpro

    華為現在有自己的晶片,老被別人說用的是ARM的架構,這話讓專業人士聽起來,都能笑掉大牙!而且即便華為在不久的將來有了自己的架構,也會有如下的質疑:

    華為會造晶片了又說光刻機,有了光刻機又說元器件,有了元器件又說原材料,有了原材料又說馮諾依曼,改了原理又說計算機起源

    我尋思著ARM也不是美國公司啊,蘋果、三星、微軟這些也用的是這個呀,這三家也沒有自己的呀。怎麼就偏偏盯上華為了?難道華為非得18般武藝樣樣精通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今的教育存在什麼問題?教育的出路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