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道永存AAA
-
2 # 青年中醫博文
中醫是中國的傳統醫學的統稱,包括少數名族醫學。中醫具有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藥物體系,其具有療效好,副作用小的特點。雖然現在中醫良莠不齊,但是已經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了。中醫的復興,就是中華文明的復興,需要人民的信任和支援。中醫復興,在年輕人,青年強則中醫興。
-
3 # 醫生創業視界
中醫(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於2018年被世界衛生組織納入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髮展。中醫理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漢方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而來。
-
4 # 扎西迪化
中醫,是由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以及中醫理論體系支援下的關於人,時間,地理相互作用下,對人體系統的平衡調節的經驗,臨床治療學說。這門學科是把人當做一個整體系統,與外界的所有系統,進行能力,物質互動左右關係的處理方法的總和。
-
5 # 方覺閒
對於中醫的看法,目前存在著比較正常的看法以及兩種比較著兩種極端看法。先說極端的看法:一類認為中醫就是招搖撞騙毫無用處甚至遺禍不淺,即使有點效果那也是類似於安慰劑的效果;另一類則認為中醫博大精深無所不能。隨著現代醫療科技的發展,第一類的看法人群有逐步擴大的趨勢;而第二類人群因中醫在很多方面不能以科學的方式進行解釋而逐漸式微。
在比較正常的看法裡,認為中醫是有效果的,而且在某些領域甚至比西醫更有效果。如果自己患病了,會根據病症病情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入行學中醫的,基礎理論就是以陰陽五行學說為開端,代入五臟六腑、十二經絡及奇經八脈,醫者遵循其理,得以自圓其說且頗有成效。至於中醫的真正科學原理,很少有人去探究,偶有研究的,也只在專業學術刊物上偶有表述,極少為世人所認知。
首先來講,中醫可以說是經驗主義應用的極致,是數千年傳統經驗的統計,陰陽五行學說等方面的理論是其經驗統計的表述方式,以作為藥劑針砭的行為指導。多數情況下,經驗主義是有用且實用的,實用主義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特點之一。
而現代西醫則主要是從認知角度去指導治療行為。患病的具體原因要先搞清楚個七七八八才開始治療,所以現在基本上只要你一去醫院醫生先給你一通的化驗拍片再說。
所以在大體上可以說中醫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西醫則是知其所以然。當然西醫也有不知其所以然的時候,此時西醫基本就束手無策了。但這時候,可能中醫就可以根據以往的經驗用藥石針砭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沒認清事物本質之前,僅憑經驗統計也是可以指導行動的。在03年的非典和本次的新冠病毒疫情下,中醫雖不能從科學角度明晰病患的根本機理,但仍然在治療實效上大放異彩。
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目前最熱門前沿技術——基於人工神經網路(ANN)/機器學習(ML)的人工智慧(AI),其核心本質正是基於統計和擬合;雖然AI成效顯著並逐漸大行其道,但人們對於它為何能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可以說仍然是茫然的。對於經過大量資料訓練出來的一大堆神經網路節點的連線權值資料,人們對其真實含義一無所知。
中醫,雖然是經驗主義的集合,但簡單來講,其核心本質就是幫助人體調節自身的免疫系統來達到自愈的效果。雖然具體如何達到調節目的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個謎,但這並不妨礙中醫的治療效果。
調節有兩層含義,一是激發,一是壓制。比如對於本次新型冠狀病毒導致肺炎的症狀而言,首要就是壓制人體免疫系統,使其不要過度反應導致充血水腫以致呼吸困難。只要免疫系統不過度反應把人搞得窒息而亡,在人體強大的免疫細胞軍團面前,那點病毒是翻不了天的。在本次疫情中,中藥治療效果非常顯著,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藥物成分對免疫系統的壓制功能。
以本次新冠疫情中證實很有效果的連花清瘟膠囊為例,它的中藥功能傳統解讀為解毒清瘟、宣肺洩熱、退熱消炎。但實質上,裡面的甘草所含有的甘草酸已被證實具有糖皮質激素樣藥理作用(且無嚴重副作用),而大家都知道,激素的主要作用就是抑制免疫系統。在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前期輕症狀態,及時服用類似的中藥,效果極其顯著,基本可以避免發展為重症,絕大多數都可以不去醫院而完全康復(當然,考慮到病人家屬防護意識不強可能被交叉感染,送去臨時的方艙醫院是比較好的處理措施)。直接使用西藥的激素類藥物,也可以避免發展為重症,但副作用及後遺症要強一些(在本次疫情中,關於西藥激素的使用,協和醫院的專家們曾經專門開會進行過激烈的討論,本人還是傾向於早用而不是等到呼吸困難雙肺全白——而且早用就可以少用)。
各種不同的中藥,刺激或調動不同部位(臟器)及類別的免疫細胞,因而中藥種類繁多,性狀不一。為了記憶歸類及對症下藥,於是有了藥的五味、功效及人體執行陰陽五行之說。
除了透過藥物的化學作用來調節免疫系統之外,針灸則透過刺激特定的底層神經系統來調節免疫系統,效果是一樣的。高明的中醫,基本可以不用開藥,全憑一根銀針,而且效果更佳更快。區別是,每一針需要一個醫生來扎,而一個醫生只開一個方子就可以救很多人(病症基本相同的情況下)。
沒有什麼人類高明的手段是科學解釋不了的,如果暫時還不能解釋,那是我們的認知水平還不足。
那些刻意宣揚中醫神秘感的人,要麼別有用心以謀取私利,要麼為自豪感所矇蔽而失去判斷力。
而那些黑化中醫的,基本上是認知能力的問題,說他們是被敵對勢力收買了來攻擊中國傳統文化和經驗,這種可能性非常小。
-
6 # 依山看海
中醫在前幾十年中丶讓一幫無知害殘了,向中醫要專科文憑丶好像中醫千年以來是它們大學培養岀來的,然後再按西醫要求辦行醫證,讓中醫符合西醫的要求才准許行醫。讓好多好中醫都幾乎失傳了。
-
7 # 中醫的淺淺的學者
中醫是一門科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是一個大型的知識海洋,遼闊無邊。是一個好玩的學科,只有想不到的,因為他給你設定艱辛力度;不過也許別人的一句話,或者從網上搜索的前輩一段文字,茅塞頓開。學習沒有滿,只有淺,因為不論國醫大師,還是資深學者;不管是我這樣的學生,還是通古博今之主;沒有誰會告訴你:她或他對於中醫她或他把中醫學完了,都懂了?有敢這樣說的嗎?
-
8 # 中醫高膏老師
中醫,是保護我們幾百年幾千年的中華魁寶!中醫從來不要求對身體開刀,從身上推拿、拔罐、艾灸等治療,並且將病狀斬草除根!希望下一代學好中醫,為今後的祖國做出巨大貢獻!
-
9 # 中醫心學文化
《言醫序》“學不慣今古,識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寧可耕田織布取衣食兒,斷不可做醫以誤事。故醫乃神聖之業”。才能如神仙一樣神通廣大,心如佛一樣慈悲大愛,才可以為中醫。
中醫,中為正,為德。醫本是“毉”。從巫來,為通天地,通鬼神者,古代巫毉都是輔佐帝王的良相,可醫天,醫國。故有“黃帝臣巫彭做醫,才有巫氏之始”的說法。中醫者乃是有慈悲大愛,有德有道的天人合一之人。為真人。
中醫“望”而知之者為之神,“聞”而知之為之聖。望能見多維空間,平行宇宙裡的發生。聞能聽到鬼神的聲音,感知多維空間意識靈魂的心聲。
《毛澤東早期文稿》“聖人即得大本者也,可視無形,可聽無聲”。
《道德經》:“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所以中醫大夫通天地,通鬼神。是真正天人合一者,是神,道,聖,佛,神仙。是宇宙最高的頻率的能量。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古今中外都在講,世界的未來在中國,而人類的出路在中國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寶庫。開啟中國傳統文化寶庫的金鑰匙是中醫。
-
10 # 同林罔事
中醫是巫術。
我母親家祖傳中醫,她的祖輩把所謂的“醫術”傳給了她,她從醫多年,去世前還拿著衛生部門每年發放的“赤腳醫生”津貼。
她最後間接死於中醫,因為她在去世前4年,每年幾次都要去煙臺毓璜頂醫院中醫科看中醫,每次都是兩三千的中藥治療她的“乾燥症”,卻直到臨近離開也沒有治好。 她最後一次去毓璜頂醫院看中醫是離去前的8天,咳嗽的厲害,卻被中醫認為是風寒,也沒有安排檢查——
當她開始吃那每次30天需要近3000元的粉成粉末的中藥的時候,仍然咳嗽的厲害,我要拉她去看西醫,她仍然不去,自己給自己開了副中藥,卻仍然無效。 無奈讓我帶去西醫院檢查,CT後是肺癌——氣管已經被腫瘤壓癟——當晚,因心梗猝死。
中醫,是間接殺了我母親的巫術,我永遠的怨恨這種巫術。
-
11 # 中醫張錦彬
中醫學問博大精深,它不僅涉及到醫,也涉及到天文、地理、軍事、政治等領域。意思是說中醫的理論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中國。古人說“醫乃仁術,豈小補哉?”, “仁”是個廣義的概念,不僅是濟世濟國,還有優秀和全面的意義,不單單是為了看病。在明朝有一個著名的醫學家叫張景嶽,他說中醫 “上極天文,下窮地紀,中悉人事,大而陰陽變化,小而草木昆蟲,音律象數之肇端,藏府經絡之曲折,靡不縷指而臚列焉。”意思就是說中醫是個大的文化,不僅僅是一門技術。
-
12 # 醫術研習
1、華夏5000年文化的組成
2、中華傲世的根。(300次疫情貢獻了卓越的成就,近期的青蒿素,新冠)
3、醫德,治未病,物美價廉。
4、疑難雜症剋星。
-
13 # 中域中醫小百科
“中醫(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一般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
-
14 # 中域醫考
首先是,中醫即中醫學,就是中國醫學。
為什麼叫中醫呢?就是因為中醫誕生在中國,中醫經過祖國人民世世代代的不斷傳承,提取精華,剔除糟粕,形成的偉大醫學。在清朝以前,這門醫學不叫中醫,只是到清朝中晚期,隨著八國聯軍的侵入,西醫進入中國,人們為了把祖國醫學和西醫區別開來,就把祖國醫學的醫前加個中國的中字,中醫就叫開了,中醫就是中國醫學,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瑰寶。
其次說中醫的中的意思
一,中醫的中字代表中國,即中國醫學
二,中醫的中字代表人,即,上有天,下有地,人居中。
三,中醫的中字代表平和,平衡,中醫醫人的最終目的是讓人體陰陽平衡。
四,中醫的中字是代表醫學是研究以五臟六腑為中心,身體各個器官,以及相互作用的關係和疾病研究。
中醫依據天干地支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基礎來治病救人!其理論來自於易經,有易醫同源,易醫一家之說!讀過《黃帝內經》的人,都知道它用了很多篇幅寫到了天人合一的現象,如肝病死於庚辛,是因為金克木的原因,是因為大自然木蕭於秋的現象。書中還寫到了丙辛之歲,水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
易經十天干中的五陰乾有癸水生乙木,乙木生丁火,丁火生己土,己土生辛金,辛金生癸水之說。中醫根據五陰乾相生的關係,將其引用應對到人體五臟是:腎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腎水。易經天干地支陰陽五行引用應對到人命八字中,講究干支五行陰陽要平衡,五行要均衡,要保持中和狀態,才有利益人命;五行太過不及都不利命!如八字干支五行火多火太過的人,要用水來降火,使之平衡,處於中和狀態,達到水火溉濟之象!中醫治療人體火氣太旺的病人,也是經過辨證後用涼寒的中藥或涼寒的食物來降火,使水火處於平衡,保持中和狀態,達到人體內部水火溉濟之象!八字五行太過不利命,人體五行五臟太過也不利於身體健康!
所以中醫效仿易經中的干支陰陽五行相生相剋來治病救人,使病人陰陽達到平衡狀態,五行五臟處於中和的狀態,身體才會健康,人才會長生長壽!
總之,中醫是中國醫學,中醫是研究以人為圓心,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自身各個器官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制約與相互之間共存的學說,是中華瑰寶。
-
15 # 古代勸善故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作為神傳文化之一的中醫也是玄妙精微。特別是其治病的神蹟以及名醫的事蹟在正史中都有記載,而這些正是中醫的精華。現代科學的侷限性無法對這些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特別是以無神論的觀點更是難窺中醫的真貌。而正史中的這些記載我們平時很少接觸或聽說,就是有所聞也是在批判的學習中聽到的。下面我們摘取正史中的部分記載,窺其一斑。
一、《史記》中扁鵲的特異功能
這裡記載扁鵲在得到老人長桑君的秘方後可以透視人體,具有了特異功能。其實很多的古代名醫都是有特異功能的,像藥王孫思邈更是一個修道人,被尊稱為孫真人,更有孫真人得龍方等傳說。
二、《史記》中的趙簡子神遊鈞天
《史記》中記載:趙簡子病了,五天不省人事,大夫們都很害怕,於是召來扁鵲。扁鵲進去看病,出來後,董安於問扁鵲病情怎麼樣,扁鵲說:“血脈很正常,為何要大驚小怪!昔日秦穆公也曾經如此,七日以後就醒了。……今主君的病與秦穆公的相同,不出三日必然醒來,醒來必然有話說”……過了兩天半,趙簡子醒了,對各位大夫說:“我到天帝那裡非常快樂,與百神遨遊於鈞天……”
這裡記載了趙簡子神遊的經歷,更顯現了扁鵲診病的神蹟。
三、《後漢書》妙診陰陽
《後漢書》記載:郭玉是廣漢雒人。起初,有老人不知道從何而來,常常垂釣於涪水,因此號稱涪翁。涪翁在人世行走化緣,見有病的人,馬上下針石,則立即生效,於是著《針經》、《診脈法》流傳於世。有弟子叫程高的,尋求多年,涪翁才傳授給他。程高也是隱沒蹤跡不走仕途。郭玉年輕的時候學師於程高,學習方診六微的技藝和陰陽隱側之術。和帝時,郭玉為太醫丞,多有效應。皇帝非常好奇,於是令近臣中手腕柔美的人和女子雜處於帷帳中,使郭玉各診脈一隻手,問有何病。郭玉說:“左面是陽脈右面是陰脈,脈中有男有女,狀若奇異之人。臣正琢磨其原因。”和帝嘆息並稱好。
四、《三國志》記載華佗之五禽戲
《三國志》中記載:廣陵的吳普和彭城的樊阿都跟著華佗學習。華佗對吳普說:“人體需要運動,只是不能過於勞累。人體運動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就像戶樞不朽一樣。因此上古的仙人精通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我有一術,名叫五禽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是去除疾病之用,並利於腿腳,以達到導引之功。身體不舒服,起來作一禽之戲,流汗浸溼衣服後,擦上藥粉,則身體輕便,腹中欲食。”吳普實施以後,年齡九十餘歲的時候,還是耳目聰明,齒牙完整堅固。
此處我們看到中醫和一些修煉導引等是有密切的關係的。
五、《舊唐書》許胤宗論著書
《舊唐書》記載:許胤宗是常州義興人。最初事陳,陳滅亡後入隋,歷任尚藥奉御。武德年初,累授散騎侍郎。此時關中多發骨蒸病,得此病的人必死,相互傳染,諸多醫束手無策。而許胤宗每次治療,沒有不痊癒的。有人對他說:“先生醫術如此神異,為何不著書立說以有益後世?”許胤宗說:“醫術就是‘意’呀,它決定於人的思考,而脈又是極奧妙的,很難識別,只能心意領會,嘴不能說出來。自古以來的名手,與別人不同的,唯一差別就在診脈。先準確切出脈象,然後才能診斷病情,用藥治病。如果診斷準確,只須用一味藥,就能直接攻克他的病,病立刻就能好。不準確辨別脈象,不瞭解病因,憑自己主觀推測進行診斷,多放幾味藥。這好比打獵,不知兔子在哪裡,大批出動人馬,大面積包抄圍剿。希望有人也許偶然能碰上。用這種方法治病,不是太粗疏了嗎?脈的奧妙,是不能用語言表達的,所以不能著書立說。”
這裡的記載說明了中醫的精微,也可以說是中醫的博大精深,超出了常人的層次面。
六、《舊唐書》孫思邈助聖王
《舊唐書》記載:孫思邈是京兆華原人。……周宣帝時,孫思邈因為王室多變故,隱居太白山。隋文帝輔政,想徵孫思邈為國子博士,孫思邈稱病不起。曾經對親近的人說:“過五十年,當有聖人出,我才協助濟世救人。”等到唐太宗即位,太宗召孫思邈到京師,感嘆他的容貌氣色很年輕,對孫思邈說:“很早就知道有道者誠可尊重,得道之人羨門、廣成子等,豈虛言哉!”太宗想授爵位給孫思邈,孫思邈堅決推辭不受。顯慶四年,唐高宗召見,想拜孫思邈為諫議大夫,又推辭不受。”《舊唐書》又記載:“孫思邈永淳元年去世。遺告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不要殺生。過了一個多月,孫思邈顏貌不改,抬著屍體放入棺材,猶象空衣服一樣,當時的人們很驚奇。孫思邈自己註釋了《老子》、《莊子》,撰寫《千金方》三十卷,流行於當代。又撰寫《福祿論》三卷,《攝生真錄》及《枕中素書》、《會三教論》各一 卷。
這裡的記載就也含有孫思邈尸解的傳說。
七、《宋史》沙門洪蘊
《宋史》記載:沙門僧人洪蘊,本姓藍,是潭州長沙人。父母當初沒有孩子,因此專心念誦佛經,既而有妊娠,於是生了洪蘊。洪蘊年十三,拜見開福寺沙門智巴,請求出家,習學方技之書,後來遊京師,因為醫術高明而知名。宋太祖召見,賜紫方袍,號廣利大師。太平興國中,皇帝詔購醫方,洪蘊錄古方數十以獻。宋真宗在蜀邸,洪蘊曾經以方藥拜見真宗。洪蘊尤其擅長診切,常常多年前預測人的生死,沒有不應驗的。洪蘊湯劑精緻,貴戚大臣有得病的人,多詔遣診療。景德元年洪蘊去世,年六十八。
八、《元史》李杲善醫眼目
《元史》記載:李杲,字明之,是真定人,世代為鄉里富戶。李杲小時候就好醫藥,當時的異人張元素因為醫術高明聞名於河北,李杲捐千金跟隨張元素學醫,過了幾年,盡得張元素之傳。李杲家裡富厚,不需要從醫,把醫學當作一門愛好,人們不敢稱他為醫生。士大夫們或許有礙於李杲資性清高正直,少所降屈,因而不是危急之病,不敢拜請他。李杲學習了傷寒、癰疽,尤其以治眼病為專長。
北京人王善甫,為京兆酒官,因為小便不利,眼睛凸出,腹脹象鼓,膝蓋以上堅硬欲裂,飲食不下,甘淡滲洩之藥都不見效。李杲對眾醫生說:“病又重了。《黃帝內經》有記載:膀胱是津液之府,必氣化才能出來。現在用滲洩之藥劑而病更重的原因,是氣不化。啟玄子說:‘沒有陽則陰無以生,沒有陰則陽無以化。’甘淡滲洩都是陽藥,獨陽無陰,想讓他氣化可能嗎?”第二天,以眾多陰性的藥配方服用,一副藥就痊癒了。……李杲的治病方法多類此。當時之人,都以神醫看待他。他寫的書現在很多流傳於世。
九、《明史》葛幹孫療病奇中
《明史》記載:葛幹孫,字可久,長洲人。父親葛應雷,以醫術高明而聞名。……葛幹孫體貌魁梧碩大,愛好擊刺戰陣法。後來折節讀書,兼通陰陽、律歷、星命之術。屢次參加科舉不中,於是承傳父業。然而不輕易為人治病,偶爾治病,則有奇效,與金華朱丹溪齊名。有一名富家女得病,四肢不能動,目瞪不能吃飯,眾多醫生治療無效。葛幹孫告訴把房中香奩、流蘇之類的都拿走,在地下挖了個坑,將病女放在裡面。過了一段時間,女孩的手腳都能動了,能出聲。葛幹孫投藥一丸,第二天女孩從土坑中出來了。大概是女孩嗜好香氣,脾為香氣所蝕,所以得了這個病。葛幹孫療病奇效竟如此神奇。
十、《明史》周漢卿神針治蠱
《明史》記載:周漢卿是松陽人。醫術兼內外科,針尤其神。……馬氏婦人有妊娠,十四月不生產,又瘦又黑。周漢卿說:“這是中了蠱,不是妊娠。”用針下之,有東西象金魚,而婦人病好了。……長山姓徐的老婦得癲癇,手足顫抖,裸體而走,或歌或笑。周漢卿刺其十指端,出血而病好了。……義烏的陳氏子小腹有硬塊,摸起來象罌。周漢卿說:“這是腸子堵了。”用大針灼燒而刺之,進入三寸,膿隨針迸出有聲,病就好了。諸暨的黃姓年輕人後背彎曲,必須拄柺杖行走。別的醫都是當中風治療,周漢卿曰:“血澀也。”刺兩腳的崑崙穴,頃刻之間就扔掉柺杖。其捷效如此。
上面是正史中關於中醫的部分記載,而在其他的古籍中,這樣的記載更多,如《朝野僉載》記載:“郝公景在泰山採藥,回來時經過集市。有一個能看見鬼的人,奇怪群鬼看見郝公景全都逃離而去。於是這個人向郝公景討來草藥,製成殺鬼丸,有患邪病的人,服用後就好。”這說明中醫確實是超常的,是超越現代科學的神傳文化。
又如《朝野僉載》的另一個記載:“洛州有位讀書人患了應答之病,每次說話,喉嚨中就應答一聲,這位讀書人去問懂醫術的張文仲。張文仲經過一夜的考慮,想出一個辦法:拿《本草》一書讓患者讀。所讀的,喉嚨中全都有應答之聲。讀到它害怕的藥名時就沒有應聲了,於是文仲就把那味藥先抄錄下來,然後配製成丸劑,讓患者服用,應聲當時就止住了。”這也說明產生病的原因確實不止於表面的空間。
-
16 # sherryry
中醫一般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髮展。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漢方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越南東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透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透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2018年10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中醫納入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
-
17 # 中域中醫師
中域教育為您解答
中醫概念中醫一般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髮展。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漢方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越南東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中醫文化中醫博大精深,它不僅有一套獨立完整的理論體系,且在這一理論體系指導下的理、法、方、藥更是活靈活現,每一味中藥、每一個方劑、不同的藥物配伍、不同的劑量應用都會產生不同的藥效,其組方之精密,醫理之深奧,正是千年以來智慧的結晶,值得我們每一箇中醫人去傳承、去發展。有人說中醫是溪,它淵遠流長,雖遇險阻仍可絕處逢生而支滿大地。我想說,中醫是海,它承載著華夏幾千年的文明,它集天文、地理、數學、自然、哲學於一體;它胸懷豁達可相容各種優秀外來文明;它堅韌不拔,遇艱險可迎刃而上;它沉著冷靜,享榮譽而不驕不躁。這就是我們的中醫精神,一個有容乃大、不卑不亢、光風霽月的中國魂。
-
18 # 悠閒的西瓜刀
傳說遠古時期,盤古還在沉睡。有個叫扁鵲的路過,看見混沌一片,覺得不好:“我略懂一點中醫皮毛,就用中醫吧。”然後用針刺激盤古,才有了後來的開天闢地。
這略帶一點中醫皮毛的一針在盤古體內也留有一點中醫皮毛的皮毛,待盤古化身天地萬物以後,一直停留在這方天地中,後來女媧攝取了大部分用來造人,還剩一點中醫皮毛+的皮毛。
到後來有了三皇五帝,從殘餘在天地間的中醫皮毛s+中,稍微又領悟了一點皮毛,這就是中醫皮毛s++。
隨著時間流逝,一代不如一代,中醫皮毛s++百不存一,到了漢代,後人僅能領悟到中醫皮毛SS++,有心之人記錄下來,就是《xx內經》,但人類的文字怎麼能記錄中醫,所以某內經僅僅靠著晦澀的文字記錄了中醫皮毛SS++的皮毛。
但後人悟性有限,從中醫皮毛SSS++中,僅能領悟一點皮毛。
到了解放,大量的中醫精華又遭毒手,僅剩皮毛。
所以 不要說中醫,中醫僅僅是皮毛SSS+++PLUS。
這就是 現有中醫後又天,扁鵲還在盤古先。
-
19 # 中醫醫考傳承
中醫是一套系統理論,在這套中醫理論指導下結合的中藥治病運用,中醫養生保健方法。中醫是系統性的,斷章取義的取任何東西都不是中醫。
中域教育,中醫確有專長。
中醫不是拔個罐,刮個痧就妄稱為中醫養生;中醫不是保健品,吹噓某個保健品,吃個保健品就胡稱中醫保健;中醫不是做個沐足,洗個腳就謊稱中醫。這些都只是詐醫,就是詐騙錢財的假中醫,偽中醫。
中醫是什麼?中醫理論的切入點是天地人合一,遵循自然規律,不管是養生還是治病,都是先從遵循自然規律,從個體現象中找出違反自然的不良因素,把它改良皈歸到順應自然之中。
中醫理論切入點之一是天地人宇宙自然是一個整體,即無極。無極生太極,即陰陽、黑白、寒熱。太極生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對應自然的春夏秋冬一年,對應人體的肺肝腎心脾五臟。
五行相生,五生也相尅,天下萬物都可以按照五行來劃分。只有達到相對平衡,就是最好的狀態,最佳的狀態,最健康的狀態。
人的狀態分陰陽五行,天地宇宙的狀態也分陰陽五行,世間萬物的狀態都分陰陽五行,中藥與食物同樣分陰陽五行,所以在中醫理論裡是藥食同源,藥能治病,日常的食物同樣能治病。對路了一口湯把病治好,不對路時一大缸也治不好病。對症了,牛屎燻也能救人活命,不對症,千年人參也白搭無效。中醫講求的是施治對症,施治不對症的是庸醫,不但治不好病不能保健,還會加重病情殆害好人。對症,羅卜湯也能把病治好,不對症,上好的人參也會把好人補出病。
中醫理論的基礎不外是陰陽五行,五行相生,五行相尅。天地宇宙的五行區分是守恆的,世間萬物的五行區分是守恆的,人體器官的五行區分是固定的,而人狀態的五行是變化的,利用物和自然的五行,來調整人狀態變化的五行,把偏離了天地自然五行的人狀態的五行,重歸和諧平衡。就是保健和治病。
不懂的人,毫無中醫理論知識的人,根本不明所以,不知何謂中醫。其實中醫是從很簡單到很博大,從極顯淺到極高深。它從最簡單為切入點,天地自然宇宙萬物都只是分為陰陽和五行。把天地自然宇宙萬物都一樣一樣的從陰陽五行中明細區分出來,歸類,細分,那就博大精深了。陰陽五行理論,它既是唯物的,也是唯心的,既是科學,也是玄學,既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也有看不見摸不著的,既是實實在在的,也有虛無縹緲的,既是矛盾的,也是統一的。它就是這虛和實的有機結合體。
西醫治這個病也很簡單,診斷就是肺炎,用抗生素消炎就行,把病治好,西醫還能拿出一大堆資料和檢測報告。中醫可以完全唾棄這些資料和檢測報告,用中醫的理論指導把人治好。西醫把病治好,中醫把人治好。不同的是西醫把病治好可能還會復發,中醫把人治好後只要遵循中醫邏輯病是不會復發的。
中醫理論與西醫理論天壤之別,但不矛盾,分道揚鑣而又殊途同歸。都能把病消除。爭論誰科學誰不科學,那是無知小兒之見。
陰陽五行平衡,五行相尅,五行相生,利用五行的相生相尅,調整人的狀態,使人變化中的五行狀態,迴歸到與自然萬物中守恆的五行屬性和五行規律相符相合,平衡;以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這就是中醫理論的核心,所有的中藥藥理,人的病症,病因,都是從這個核心理論生化而成。不是什麼斷章取義的,胡亂隨便拿來一個東西給人做做或者保健品亂吃,以詐醫冒充中醫就能妄稱中醫的。
-
20 # 中域胖胖er
以下是中域教育為您整理 的關於“中醫”的所有內容:
中醫一般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髮展。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漢方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越南東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透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透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以上是關於“健康管理師”的所有內容,如果還有問題私聊我為您解答。
回覆列表
民國初期中醫80萬人,西醫只有幾百人。
1949年中醫50萬人,西醫8萬餘人。
2005年中醫25萬人,西醫150萬人。
2016年中醫(包括中西醫結合醫和民族醫)45萬人,西醫已達550萬人。
而這45萬所謂中醫其中還要刨去這些年來在西醫大範圍影響下而教育出來的不知道多少的偽中醫(中醫大學只有三分之一課程是中醫課程,囫圇吞棗,教的和學的多半都不會中醫傳統診療手段)。真實資料無法計算,情況絕對不容樂觀,全國真正的中醫很大可能性不超過10萬人,有業內人士悲觀估計不超1萬人。對照一下人口數量的增長,1949年人口4.5億,現在人口將近14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