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牆蹲在牆角下
-
2 # 老典典看世界
《
老男孩》南韓電影,15年的復仇,將人性放大,
《老男孩》是南韓導演樸贊鬱2003年的一部電影作品,其詭異的鏡頭處理,以及緊湊的故事情節,引人深思的內容無疑讓這部電影成為一部神片, 接下來就讓我帶大家走進這部瘋狂的電影中吧。因為男主的告密,他被人囚禁了15年,出來就是找人報仇,但是呢事情沒他想的那麼簡單,他碰上了仇人,碰上了自己的女兒,還和自己的女兒發生了不可描述的關係,愛情親情,分辨不出來,尤其是電影最後的那一段更讓人揪心美道被李有真從小養大,15年對復仇的澆灌,成就了李這個惡魔,大秀呢?短短的幾分鐘知道了自己的女兒,知道了與自己女兒的不可描述,在這裡愛與恨的交織。救贖與被救贖,在最的幾分鐘裡,暴力,黑色美化,血腥,懺悔,懊惱,愛情,親情,像火山一樣的爆發出來,這個雙向的亂倫復仇故事就這樣完了?沒有,大秀祈求囚禁自己15年的人,不要讓美道知道這事,甚至截下自己的舌頭贖罪,在李的臉上卻是一種病態,詭異的笑容,血液流淌的美感、暴力的乖張狂放、黑色的憂鬱沉浸,在這一刻人或許已經不是所謂的“人”了,最後的最後李在電梯裡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大秀又找到了不知道大秀身份的美道,美道抱住了大秀,大秀的臉上擠出了笑容,那種笑是一個人失去生命意義的人表現出來的,從笑到哭,這扭曲的親情,愛情,如果說人生如戲的話,大秀和美道的結局的確男默女淚,影片結束時,吳大秀的女兒在雪地上說:“大叔,我愛你!”,兩人相擁在雪地裡,沉默是無聲的表達,不會再有人知道這兩人是父女關係,因為這個名詞在他們的人生中,已經毫無意義,被囚禁15年的大秀找到了家庭,找到了自己的女兒,但卻是如此的狗血。 -
3 # 冷知識日報君
人性電影強勢推薦:
第三名「隔絕」將人性的發揮的淋漓盡致。
第一名「hello樹先生」這部王寶強的的神作,王寶強用這部作品證明了他的演技。裡面那種人性的場景,是最深刻,最記憶猶新滴!
-
4 # M青夗
《熔爐》
看完《熔爐》,給我的感覺就是震撼。
我已經沒有任何詞彙去形容《熔爐》所帶給我心靈上的洗滌,讓我看到人性的善惡。整部電影沒有任何拖沓,每個場景,每句臺詞,每個演員都是如此的恰到好處,我是在感動於憤怒中看完的,眼淚為了那些孩子,為了還存正義的人們而流。就如事件發生的地方--霧津,就好像真如名字一樣,那裡的人們的良心被霧籠罩了,老師、警察、檢察官、律師、醫生,門衛.......只看到權利與金錢,變態得如同渣滓,僅有的皮囊也包裹著蛆蟲的惡臭,噁心至極。可憐的孩子們,是怎樣度過每一個黑暗的日子,新一天的來臨對於他們來說不是希望,而是絕望,如此幼小的心靈得到的羞辱,是他們永遠也抹滅不去的吧,社會就是如此,有太多的無奈與無賴,金錢就是通行證,看到了所有官員推卸責任的嘴臉,案件在他們心中只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我觀看時甚至跳出思維,恨不得跳上去,給那些人渣無數個響亮的耳光,所有的惡毒之詞都不足以形容這些人渣的罪惡。
世界裡有好人,也有壞人,但是,總會有人會珍惜你,就像徐宥真說的:“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人活在這個世界裡,又有幾個做到堅持自我,不被世界而改變呢,終於明白為什麼影片取名為《熔爐》也如徐宥真說的一樣;冬天冷了,是為了讓我們懂得,周圍人的溫暖是多麼的珍惜;,影片正是想表達,讓那些冷漠的旁觀者們,多拿出一些溫暖,像一個爐一樣去熔化那些冷漠,不做冷眼旁觀者,那麼世界就不會那麼冷了。我在電影中看到了生活,看到了人性。
-
5 # 辣媽追劇
推薦這部《爆裂鼓手》,對這種具有非傳統意義價值觀的電影,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解,但是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一個非常勁爆的電影。
不知會否突破你的底線?!
勁爆來自三個方面——
第一,非常精彩的音樂節奏這首先是一部音樂電影,音樂與劇情配合渾然天成,剪輯踩著扣人心絃音樂節奏,推進如行雲流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第二,另類方式突破極限本片將音樂技巧在極限上的突破搞得非常殘酷,邁爾斯·特勒所飾演的男主安德魯,無論是精神上、肉體上甚至人格上,都飽受摧殘,然後從他虐到自虐,呈現了普通人無法想象的癲狂狀態。
第三,從頭到尾的爆粗吊炸天第一次在一部片裡看到如此滔滔不絕的爆粗,而且一句比一句下流惡毒,竊以為,即使是韋小寶活過來,恐怕也只能說“對他的敬仰猶如滔滔江水,延綿不絕”了。
高大上的企圖暫時丟開,看看一個號稱音樂導師的人,登峰造極的開罵人生。
魔鬼導師弗萊徹本片中的第一句粗口,拉開了爆粗序幕。
安德魯的第一堂課,看著一個學生被罵著攆出了樂團,而那個錯誤並不是他犯的。
很快,矛頭對準了安德魯。
分明故意對第一次上課的安德魯來了個下馬威,不但打了好幾個耳光,還附送侮辱人格的咒罵。
對出現在教室裡的閒暇人等,弗萊徹也是隨口開罵。
一次針對3名鼓手的摧殘來了。
從晚上9點一直到凌晨1點57分,3人輪流上架打鼓並被羞辱,樂團其他成員則坐在一旁,等著這場酷刑結束後才能開始正式練習。
在一次比賽前,安德魯因為事故稍微來遲,弗萊徹罵著取消他核心鼓手的位置,一向戰戰兢兢的安德魯竟然敢於叫罵著抗爭。
由此可見,弗萊徹對安德魯的影響,已遠不止於音樂。
受傷讓安德魯將表演搞砸了,性情大變的他,居然叫罵著撲向弗萊徹。
被拖走時,給了鼓上留下的斑斑血跡一個特寫,意味深長。
接下來的鬥爭,不再限於直白的辱罵,而是升級為更殘酷的毀滅戰。
這也是本劇最精彩的部分,此處不劇透,為有興趣的朋友留點懸念。
最終,影片在鼓點的高潮聲中戛然而止。
雖然,似乎從舞臺表演來看,安德魯的演奏突破了極限,兩人實現了相互成就,但,曾經的傷害,真的能夠被忘卻麼?
<end>
更多精彩關注毒劇一格
-
6 # 神的電視機
心理學界認為,一個人的性格成因:
原生家庭與童年經歷佔據很大程度的先決影響
前者耳濡目染難以規避,
後者階段特殊易留陰影。
然而,有時候人們總是低估不幸,
甚至曾受傷害的當事者也自我催眠般選擇遺忘,
直至某天發生的某件事徹底觸發揭開這隱藏已久的內心傷疤。
老編今晚介紹的影片便是一則這樣的故事
傑羅德遊戲
Gerald"s Game
事件的人物與起因是一對老夫少妻駕車到隱蔽的別墅內度假
丈夫臨行前精心準備SM手銬道具,試圖透過假期與性愛煥活婚姻
抵達別墅後,善良的妻子取出生牛肉餵食路遇的野狗(重要鋪墊)
丈夫則忙於服用壯陽藥,拉著妻子直奔主題大玩羞恥play
而從丈夫拒絕妻子建議以布條取代冰冷手銬的情節可見,婚姻中妻子的弱勢。
控制慾極強的丈夫,角色扮演“老爹”實施強暴體驗,引得妻子強烈反抗。
性起的丈夫不顧妻子意願強來,二人發生言語肢體衝突。
有心臟問題的丈夫,在過量壯陽藥的作用下,猝死在床。
掙脫無效的妻子,眼睜睜看著丈夫的屍體被之前好心餵養的入室野狗啃咬。
慘烈的一幕,觸發妻子臆想與丈夫魂魄對話
當然這是本片的表現形式,對映強勢丈夫對其荼毒之深
而死後人格交流,亦是挖掘真相打撈自我的過程
分裂出的丈夫人格,依舊是其生前那副德行,不斷打擊妻子勸其放棄求生。
與此同時,女主亦分裂出一個超我人格,生猛掰斷床柱掙脫手銬。
兩種人格之間不可避免的爆發博弈。
丈夫的屍體不再新鮮,野狗在等待著妻子虛弱,發動攻擊。
在恐懼,飢餓,身心意志極為脆弱之際,妻子小心隱藏的童年遭遇,得以披露。
此時的黑暗無助,就如同當年她父親藉著看日食的契機,引誘她坐其腿部上手淫猥褻。
而當時害怕極了的她,僵直身體一動不敢動,處境無異於與此時被銬在床上動彈不得。
片中這種遙相呼應的互文意象堪稱完美。
超我人格分析出妻子本尊,恰是因童年遭父親猥褻的扭曲經歷,不自知的產生戀父情結
直接影響到擇偶觀,繼而與年長丈夫結婚。
然而,事後父親透過巧言令色哄騙她絕不外傳猥褻事實,
因此她在成長中逐漸形成保持沉默的性格。
當成年走入婚姻後,丈夫的強勢令她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但外界看似幸福的婚姻只是假象
丈夫出軌召妓,處處貶低她
婚姻全靠她逆來順受的性格忍耐維持。
正是這場生死考驗的絕境,令她敢於正視自己的傷疤,思考人生的意義,體悟出:
父親給她人生戴上的手銬是沉默
丈夫給她人生戴上的手銬是舒適
兩者本質上都是在打擊物化女性,保持沉默無所追求聽從安排才是正道。
頓悟的一刻她已粉碎這兩副伴隨她前半生的無形手銬
而她更要掙脫此時銬住自己身體的真實手銬
這關乎到求生亦是重生
她劃破手腕,流血潤滑,剝皮脫腕,最終獲得自救。
片中在她被困期間,特意設定一名專門潛入豪宅的殺人魔到訪,然而對方在目睹其慘狀後,悄無聲息的選擇離開。
而她以為這個殺人魔才是自己幻想出的人。
大量意象物品的暗喻,交錯分裂人格與真實殺人魔,亦體現出敘事上的虛實結合風格。
以羞恥性愛遊戲切入,新奇敘事手法呈現,
意象深刻主題探討,都使得本片較為與眾不同
當然,這種文字的豐富性與引人入勝的劇情,得益於懸疑恐怖大師同名原著的強大支撐。
願每個人都能在Sunny下活出自我。
-
7 # 木易電影
我想推薦一部可能比較冷門,但卻很高分的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
在電影《刺蝟的優雅》裡,女主人公荷妮是一棟公寓裡的門房。住在公寓裡的人很少正眼看她。因為在他們眼中,這個有點胖、有點古怪的女門房,“只是一位女門房而已”。
荷妮並不在乎其他人怎麼看她,反倒更願意讓自己看上去樸素而古怪,有意與他人世界隔絕開來。她在自己打造的小屋裡,每天看書、喝茶、吃黑巧克力,享受著簡單卻優雅的生活。在她眼裡,“他人的生活毫無意義。”
觀眾第一次看到荷妮時,也會覺得她太古怪、太自卑甚至太醜陋。但其實,無論是住客和觀眾看待荷妮,還是荷妮看待他人,都帶著某種偏見。而這種偏見的產生,主要就是源於一種“不瞭解”:住客和觀眾對荷妮的不瞭解,以及荷妮對他人世界的不瞭解。
正是這樣的“不瞭解”,催生了大多數的認知偏見。
這些偏見多半源於個人經驗、知識、資訊源的不夠全面,以及對人、事、物缺乏足夠的瞭解。這類偏見者往往特別相信自我,抱持著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思維和認知,而不願做任何新的思考、新的改變。這類毫無思考成分的偏見,是一種愚蠢的自我感覺良好。它容易令人反感,也容易影響自身的判斷。
這是人性裡的一種弱點,它很普遍,也比較多樣,因為每個人的偏見雖說有不少是類似的,但終歸還是有很不一樣的。
《刺蝟的優雅》雖說並沒有將這一點集中探討,卻很大程度上能給觀眾帶來這樣的認知與感受。
它揭露了偏見的不足,卻也展現了偏見有益的一面。
影片裡的荷妮,她之所以會成為全片最有亮點的角色,恰恰因為她有屬於自己的閱讀,有自己獨立的思考,也就有了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倘若她一開始就像大多數人做的那樣,樸素地擁抱身邊的世界,那她可能真的只是一介普通的門房,而不會是“優雅的刺蝟”。
-
8 # 巴塞電影
《發條橙》
斯坦利·庫布里克執導的犯罪題材電影,改編自英國小說家安東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說。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這個名字是英華人用來形容怪玩意兒的詞語,Clockwork是機械,Orange可翻譯為甘甜多汁暗指“人”,兩廂矛盾體結合,怪誕和充滿悖論的名字奠定了這部電影的基調。
阿歷克斯是一個暴力血腥的問題少年,每天以製造混亂和別人的痛苦為快樂。在一次殺人和背叛中,他被抓進了監獄,為了儘早出獄,自願成為了監獄最新的“厭惡治療”實驗的試驗品,而且實驗生效了,阿歷克斯改過自新變成了一隻無害的小綿羊,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好人”。
就在阿歷克斯出獄之後,所有以前他欺負過或者出賣過他的兄弟反過來對他這個“善良無還手之力的公民”痛下毒手,用各種手法折磨他,再也無法忍受的阿歷克斯這次選擇了自殺。
幸運的是,他雖然身負重傷,卻撿回了一條命,只不過這一次他又找回了那個邪惡的自己。
孩子本是最純潔真摯的人群,但一旦他們露出獠牙亮出自己的陰暗面,就連最勇敢的人也會不寒而慄:《狩獵》《伊甸湖》《惡意》《美國田園下的罪惡》
有時候一個封閉的空間將變成一個天然的人性實驗室,使得對人性的拷問無所遁形:《心方慌》《完美陌生人》《罪惡之家》《電話亭》《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熔爐》《狗鎮》《隔絕》
人性是矛盾的,在最黑暗的環境下熠熠生輝的人性之光也不能忽視:《辛德勒的名單》《七號房的禮物》《拯救大兵瑞恩》
-
9 # 地球先生66
關於人性的電影,每個人看了之後的理解都不一樣。《女人四十》這是一部很經典的電影,反應了人性和女性到四十歲的艱辛,影評8.8。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四十歲的女人,她在劇中叫孫太和大嫂。孫太在劇中要照顧老公、兒子的人生大事、痴呆的公公和婆婆同時她也是一位職業女性。這樣的生活重壓讓她很累。特別是當唯一能體會她苦楚的婆婆去世的時候,公公的病又嚴重了。
她無法把家庭和工作同時兼顧時,她的老公讓他辭職,這時大男子主義和女人就應該以家庭為主的人性就出來。 在劇中孫太的公公痴呆嚴重時,他唯一的女兒嫌棄他、他二兒子兒媳不照看他,他大兒子也表現出了人性的懦弱。這足以顯示出人性的自私和罪惡。他當這一切重擔落在大嫂身上時,她義無反顧的照顧公公無論受多少罪。她和公公關係本來不好,在她的努力下逐漸緩和。 最後她的公公給他說了他人生的最後一句話:“你知道人生是怎麼回事?人生是很過癮的”。 -
10 # 羋十四
這裡說一個導演
鄧肯瓊斯
很多人聽說過他都是因為他執導的暴雪經典ip改編的《魔獸》
但在魔獸之前他的兩部作品,都很有亮點。
(PS:他爹叫大衛·鮑伊)
《月球》主演是一位文藝怪咖:山姆·洛克威爾。
最開始接觸到本片是因為它的噱頭:
長達97分鐘的本片,自始至終都只有男主角一個演員。
這是一部講述孤獨的電影。
但它孤獨地不純粹,它孤獨地五味雜陳。
借用一條豆瓣短評:
“真正的孤獨是別人根本不知道你的存在, 而你一直以為你在他們之中。”
人性,也是五味裡,最苦澀的一味。
我們不知道為什麼男主角會有這樣的遭遇,我們開始拷問自己的人性,我們能不能接受這樣的事情存在?
全片最有人情味的一幕,出自月球基地的AI
諷不諷刺?
原始碼鄧肯瓊斯的第二部作品。
雖然演員比月球更多,本片還是沿襲了低成本科幻,同樣的,沿襲了月球的口碑。
本片講述的是美軍上尉被一次一次送回一輛爆炸的火車上,他要在短短的八分鐘裡找到爆炸案的罪魁禍首,於是一次一次地迴圈。
最讓人揪心的地方在於,本片引入了平行世界的概念。
同樣令人揪心的,還有男主角個人的命運。
到了這一步,就和月球有一點異曲同工的意思。
人是活生生的生命,而不是冰冷的程式。
-
11 # 每天分享老電影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影片講述了二戰時,13歲少年雷納多迷上了當地一個比他大很多的少婦瑪琳娜,她丈夫上了前線,而她的美貌招來當地婦女的妒忌和排斥。少年幻想著跟這個大姐姐重演電影裡的浪漫片斷。觀感
(1)美是原罪。對美得不可方物的事物,人們往往只能遠觀而不敢褻玩。再偏激一點,就要將其破壞毀滅。
(2)好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
(3)經濟不獨立則人格不獨立.
(4)一個人美不可怕,可怕的是她只有美卻沒有腦子。
-
12 # 肥宅居假日記
寄生蟲
階級的味道,是洗不掉的。
看完這部電影,這是我內心最深刻也最直接的想法。
電影裡的男主一家,透過巧妙的演技,從一開始潮溼陰暗的地下室,成功混進了衣香鬢影的社長家。成為了資本的寄生蟲。
他們接觸的人,事,物都與之前不可同日而語。煮泡麵都要加和牛的高收入階層,看起來溫文爾雅,夫人的待人接物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天真的。
下雨天便會被汙水淹沒容身之所的寄生蟲家庭,妹妹有著出色的天賦,但是卻沒有施展的空間。明明還只是個孩子,天真卻已經成了奢侈品。
影片中有許多場景極具衝擊性,看起來優雅嚴肅的老管家,原來也只是這個家庭的原始寄生蟲,地下室裡每天對養活自己的社長磕頭致謝,形容可怖的男人。風度翩翩的社長和夫人,在做愛的時候,卻幻想著不知來路的髒內褲和購買毒品。像蟲子一樣躲藏在桌子下面,聽著別的男人意淫自己女兒內褲的父親。離開宿主後,貌似瘋顛和之前雲泥之別的管家太太。
社會的架構,複雜的人性,在奉導的鏡頭下無可遁形。電影裡多次提到的味道,社長懷疑的眼神,父親下意識聞自己身上味道的動作,捕風捉影又昭然若揭的讓現實纖毫畢現。
洗不掉的從來都不是味道,是階級。
-
13 # 娛樂中心驛站
在現在的影視圈中,幾乎每段時間都會誕生一部新的電影,它們又分為各式各樣的型別,有喜劇,有都市劇,有懸疑劇等等,也有很多揭露現實的電影,本期文章我們就來說一下,揭露現實和人性的6部電影,每一部都是經典良心好劇,
《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是根據郭敬明的小說改編的,是一部反對校園欺凌的電影,從觀影感受來說,它可能不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但是從電影所表達的思想來看,這是一部能夠讓無數人反思的電影,就像電影海報中的一句話:沒有旁觀者,都是施暴者!
《Holle!樹先生》:這部電影是由王寶強主演的,雖然電影定義是一部喜劇,但是它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卻很沉重,很多看過的人,都表示看不懂這部電影,但是仔細看過之後,能夠看出很多可笑而可悲的意境,除此之外,王寶強在劇中抽菸的片段,還被選入了北電的教材之中!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看過吧,也不用過多的介紹了,作為王傳君的翻身之作,電影的網路評分高達9.0,票房也高達31億,李克強總理還專門為了這部電影做出批示,要求要求有關部門加快落實抗癌藥降價保供等相關措施,影響力非常之大!
《親愛的》:這部電影由趙薇和黃渤主演,主要講述孩子的過程,所描述的思想比較複雜,一兩句話也說不清楚,各位小夥伴可以自己去看一下,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這部電影,絕對是中國很多地方的真實人性寫照,也是最觸動我的電影鏡頭!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這是一部義大利的電影,描述的是二戰時期的一部電影,主角的丈夫上了前線,而女主的美貌,令所有的男人著迷,也令所有的女人妒忌,那種以道德的名義所進行的嫉妒與毀滅,正如影片中律師辯護時說的一句話:她的罪就在於她太美了。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是由摩根弗里曼主演的,網路上的評分高達9.5分,不同的人看這部電影,可能都有不同的感受,我能感受出來的就是:才華、毅力兩樣,是任何人在任何境況下得到自由的最佳通途,這部電影也被網友評為:人生中必看電影之一!
像這一類揭露人性的電影,國外的做得比較好,因為國內對於電影的稽核,是非常嚴格的,就像《悲傷逆流成河》一樣,如果完全按照原著進行導演的話,口碑不會這麼差,較比國內電影來看,南韓、日本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各位小夥伴有興趣可以去看一下!
-
14 # 愛喝可樂的閃電豬
對於人性電影,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難談的話題,“盲從是動物的本能,也是人類的認知盲點。”,我們沒有上帝視角,也沒有多元思維。
第一部《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講的是人類歷史上最美好與最罪惡的。整部電影在大的宏觀上整齊而又具有華麗的氣場。
一個女人的美麗,在女主瑪蓮娜丈夫活著的時候,在男人們看來,是女神,是渴望不可及的尤物,在女人們看來,是嫉妒,是羨慕。在小孩看來是一生的追求。而在女主瑪蓮娜丈夫死後,一個女人的美麗,在男人看來,是笑話,是可以隨意踐踏的下流,在女人看來,是骯髒,是原罪。同樣,女主老公,戰爭前是英雄,戰爭後,是無用的廢人。電影藉由這個美麗的外核,揭露最現實的人性,以此警醒世人:不要被嫉妒矇蔽了雙眼,不要被慾望控制了靈魂,更不要像西西里小鎮的那些男女老少一樣,踐踏玷汙了純潔高貴的美。這應該是電影受讚的最重要原因。
而同樣的,在戰爭中,每個底層人民都是受害者,每個人都是戰爭的遺棄者,最底層的人卻展示了最為真實的人性,把戰爭的傷痛發洩在比自己的更弱小的人身上,對他們嗤之以鼻,遂意踐踏,而不是團結,共同去面對戰爭。
導演將“人性美麗的外衣破開,展示血淋淋的人性”給觀眾看,讓人們自己去反思。
這部電影,首先是戰爭之下的人性,然後是整個社會的人性,再就是,人與人碰撞出來的人性,最後是自身矛盾的人性。而其中人性一直在變化,在戰爭前後變化,女主丈夫生死之間變化,女主墮落與堅持之間變化,女主離去和返回之間的變化。
-
15 # 高宏曲的娛樂資訊
為什麼安迪挖通了隧道,八年後才開始越獄?
01
得救之道,盡在其中
在最終決定越獄之前,安迪與瑞德之間有一段對話。關於自己的“罪名”,安迪說:
“我太太說我是個很難理解的人,像一本合起來的書,整天這樣抱怨。她很漂亮,老天,我是多麼愛她啊,只是不知道如何表達……”
我倒是可以想像,一個花了二十年時間策劃獨自越獄的人,如果真的天天生活在你的枕邊,還真是一件有點可怕的事。
關了二十年,他也有了反思,安迪對自己的“罪名”有了新的認識:
“……對,是我殺了她,雖然不是我開的槍,但是我害她離我而去,她就是因我而死的。”
這段話很重要卻很容易被忽略,因為它有關本片的主題“救贖”,而“救贖”是一個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詞彙(就像東方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外華人也不明白),宗教色彩很強,很容易被我們誤解。以前有個朋友向我推薦此片時說:“你看過《拯救肖申克》這片子嗎?太好看了,那個叫肖申克的人,真是太牛了。”
可以說,原著作者斯蒂芬·金的大部分小說都有很強宗教因素。影片又加強了這一特徵,加了一段書裡沒有的內容——典獄長第一次查房,在安迪的房間發現了一本聖經,他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得救之道,盡在其中”。
這是一句雙關的話,既是講安迪越獄的小錘子藏在其中,更在講整個影片都在講人生的“得救之道”。
東方文化下的我們,想要理解這部電影,必須理解“救贖”這兩個字。
02
救贖的三層意思
救贖,指用行動抵消、彌補罪過,使其脫離災難或危險。所以救贖有三個基本要素:有罪——付出代價——解脫。
救贖的第一層本意,結合電影,相當於我們的“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這當然是反諷。
在影片的開頭,安迪對瑞德說自己是被冤枉的,瑞德不無諷刺地說:“肖申克”這個地方,除了我之外,都是無罪的。
這裡的“有罪”,是世俗意義上的犯罪。
而安迪後來說的那些懺悔:“對,是我殺了她,槍不是我開的,但我害她離我遠去,是我的脾氣害死了她”,“沒錯,是別人乾的,卻由我受罰”。
這裡的“有罪”,是宗教意義上的“原罪”——傲慢、嫉妒和暴怒。
在基督教義中有一點很特殊,因為人類始祖亞當夏娃的背叛,人生下來就有七種“原罪”:暴食、貪婪、懶惰、淫慾、傲慢、嫉妒和暴怒,這是人類一切罪惡和災難的根源,而人生就是一個“救贖”的過程。
所以“救贖”的第二層意義,是宗教上的,指為陷入罪孽的靈魂,支付代價,給予其真正的解脫和光明,使其靈魂得以淨化。
監獄表面上是為你犯下的罪而受罰,實際上,你也在擺脫你的“原罪”。
安迪表面上看是蒙寃入獄,但此片的宗教意義下,監獄卻是人生“救贖”的最形象化的體現。
入獄後,安迪靠著之前當銀行家的經驗,幫獄卒和典獄長逃稅和洗錢。這事兒,他之前肯定沒少幹過,不過之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是“原罪”,之後是為了“給我的同事每人三瓶啤酒,因為戶外幹活有了啤酒,才像正常的工作”,是為了維護人的尊嚴,這就是一種“救贖”。
典獄長為了方便安迪為自己洗錢,把他安排到圖書館,安迪卻利用這個機會擴大圖書館的規模,幫助那些罪輕的人掌握一技之長,出獄後更容易獲得新生活,這也是一種“救贖”。
典獄長利用安迪為自己洗錢,這是私慾的“原罪”,他為之付出的代價是:安迪利用他的信任越獄,並反過來告發,使他的下半生在監獄中度過,讓典獄長也為自己的“罪”與“原罪”進行“救贖”。
不過,“救贖”還有第三層意思,是心理學和哲學層面的。
03
人性的另一種“原罪”
需要救贖的不僅僅是安迪和監獄長,還有肖申克所有的人。
肖申克所有的人都是因為犯罪,到這兒尋求救贖,但監獄的這個特殊環境,卻激發了人性的另一種“原罪”——對人生麻木,失去人生的意義。
瑞德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
大家都記得那個經典情節,在監獄裡過了一輩子的囚犯被釋放後,因為無法適應外部世界而自殺。
這就是心理學和哲學上的“救贖”,我們是自由的,但卻被囚禁地自身的牢籠中,被巨大的未知恐懼所包圍,只能有限的世界裡尋找短暫且易逝的快樂去麻木自己的靈魂。
安迪是如何擺脫麻木感,實現這種哲學意義上的“救贖”的呢?
就是越獄。
電影因為敘事節奏的問題,對越獄的很多細節忽略過去,以至於很多人質疑電影有BUG,比如說:
為什麼安迪幾十年都關在同一間牢房裡,沒有遭遇過一次查房?
為什麼沒有人跟他同住?
一個小錘子就能把監獄的鋼筋混凝土牆挖通?
這些問題在原著小說中有明確的回答,還有更多的細節,讀完才讓你明白為什麼越獄才是一次真正的“救贖”。
04
偉大的救贖
首先要梳理一下全片的時間線:
1948年,安迪入獄;
1950年,進入圖書館,幫助典獄長洗錢;
1963年,發現了真兇,要求翻案,被典獄長拒絕;
1967年,挖通了逃生通路,併發生了本文開頭的對話;
但直到1975年,他才逃出生天——這正是最大的問題,為什麼他要等上八年?
一切都要回到安迪入獄的第一夜,影片中有一個賭局,大家都下注,這個文靜的男人會第一個受不了這個鬼地方。
可事實上,這位愛好地質學的銀行家在第一個晚上就找到了可以令自己專注而忘掉痛苦的事情——研究監獄的牆。
肖申克監獄建於三十年代,當時的混凝土技術還不過關,經過這麼多年風雨,安迪研究了一下,意識到這個牆也許是可以挖通的。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安迪打算越獄,他根本不知道牆壁那邊是什麼,他只是想找點事情,對抗此刻的恐懼。
但接下來,“三姐妹”的頻頻騷擾,讓他開始考慮這個計劃的可能性,並搞到了小錘子和那張性感明星的海報。
隨著他對肖申克監獄的熟悉,他發現,從那堵牆往某個方向開挖,可以通向汙水管道,透過汙水排放系統又可以直接通向郊外,一個越獄計劃漸漸在他腦海中清晰起來。
但這個大膽的計劃在很長時間內,只是一個“備胎”,他真正的希望還是找到真兇,直到典獄長親手扼殺了這個希望,直到1967年某個夜晚,他突然挖通了那個通道。
但安迪與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於,越接近希望,他反而越冷靜了。
這個越獄方案一旦實施,就必須在十幾個小時內完成,完全沒有任何退路,可通道只是隨便挖的,通行速度很慢,而且萬一汙水管的盡頭是一排鐵柵欄呢?他又怎麼躲避追捕呢?
正是因為謹慎,安迪在挖通了通道後又繼續工作了八年,去確認汙水管通向的地方,並把洞挖的更寬一些,清除障礙物,以爭取更快的逃跑速度。
但等待又意味著更大的風險,萬一某個力求表現的新警衛掀開海報,發現這個偉大的工程,或者突然住進一個新室友、被調到其他監獄、甚至獲得假釋,怎麼辦?
正如很多質疑說的,這個計劃不被發現,其實是一個幸運。安迪也深知這一點,所以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在維護自己在監獄裡的特殊地位,為了爭取獨居一個監室,為了不被警衛查房,而做了大量努力。
沒有什麼事情是萬無一失的,這個計劃並不是電影的BUG,而是現實生活中,當你要做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時,你必須承受的風險。
這才是救贖主題最深層次的東西,整個30多年,安迪一直在對抗自己內心深處那些被這個危險環境激發出來的消極的東西:
一開始是要對抗恐懼,他需要做一些能讓自己忘記這個危險處境的事;
接著是要對抗“甘心接受現實的沉淪”,他開始更大的雙重冒險,白天洗錢,晚上越獄;
最後他要對抗的是內心深處的恐懼,那些恐懼來自於他無法控制的風險。他唯一的辦法是謹慎些,更謹慎一些。
05
自由的枷鎖
電影中最經典的一段旁白,來自原著小說:
我曾經試圖描述過,逐漸為監獄體制所制約是什麼樣的情況。起先,你無法忍受被四面牆困住的感覺,然後你逐漸可以忍受這種生活,進而接受這種生活……接下來,當你的身心都逐漸調整適應後,你甚至開始喜歡這種生活了。什麼時候可以吃飯,什麼時候可以寫信,什麼時候可以抽菸,全都規定得好好的。
在這段話中,如果你只看到了體制對人的束縛,那就只看到很表面的東西。這種感覺你應該似曾相識:當我們離開“逼你學”的高中,進入“自由學習”的大學,我們是不是一下子不知道怎麼學習了?
我們離開制度森嚴、流程有序的工作8小時,我們是不是有一種無力安排自己的生活的感覺?
是否因為害怕自由,才讓我們甘願把自己變得忙碌呢?
紀伯倫說,自由是人類枷鎖中最粗的一條。
肖申克監獄裡所有的犯人和現代社會的人一樣,他們追求的自由是一種自由的幻覺,是牢籠中一時的喘息。
安迪所追求的自由,才是痛苦的自我反省、漫長的自我救贖後,體會到的真正的自由,又有他的自律、耐心、智慧做保證。
這才是《肖申克的救贖》中,真正的救贖。
-
16 # 馮富貴兒
殺生
《殺生》改編自陳鐵軍的中篇小說《兒戲殺人》,是由管虎執導,黃渤、任達華、蘇有朋、余男等聯袂主演的荒誕懸疑喜劇。該片劇情主打荒誕懸疑與黑色喜劇元素,同時黃渤與余男的情感線在極致瘋狂中蘊含深情。該片講述了一群人如何聯手殺死了一個“不合規矩”之人的故事,折射了各種烏合之眾性的民族集體心理和潛藏的人性心思及人性複雜面目,甚是耐人尋味。“牛結實用自己的開膛破肚成全兒子完好無損的笑著走出長壽鎮,血淋淋的事實真正要揭示的是,理性的反義詞不完全是感性,癲狂的對立面也不絕對是束縛,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管虎導演堪稱嘔心瀝血的電影作品《殺生》在2012年初映時,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殺生》後來被我們定義為荒誕懸疑喜劇片,但當時我覺得自己只暫時摸透了“懸疑喜劇”的大致套路,對前面的大定義“荒誕”還是一頭霧水地狀態,面對這種黑色幽默的情調在近些年的不斷走紅,我又接觸了像《無人區》、《追兇者也》等等此類的片子,不禁不斷地詢問自己對這種荒誕世界的描述究竟是喜是悲呢?因此,對電影《殺生》的評析角度我更想用“在理性的世界裡徹底癲狂”來做一個大致的總結,看完此片,自我感覺牛結實的死不應該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透過這種無辜生命的隕落,導演真正的提問是:“牛結實背後代表的觀念究竟是什麼”?而在真正先查明這個問題的原因之後,對究竟是“誰”害死了牛結實,我們才能有更深刻的認知和更完整的把握。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必定是這個中國西南大山當中的小村子,把故事的發生地侷限在這樣一個狹窄可謂人言生畏的地方,可見導演的匠心,這樣安排的妙處就在於自然匯出了在這個鎮子上,村民都堅決守護的“長壽”秘密,長壽無論在何時都是這裡人們的驕傲和互相攀比的物件,但是我們首先應該對此作出反思,雖說是清代朝廷給這個偏遠落魄小鎮的所謂頭銜與榮耀,但是時移事異,究竟這裡的人們這種依然勤勤懇懇的刻板保留,能不能被作為一種搶先的舉動呢?或者可以說還該不該被弘揚呢?看過此片的我們都知道,導演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明確否定的,從片子的各個主要情節中我們都可獲悉,無論是牛結實與老祖的互動,牛結實仗義援救馬寡婦,甚或牛結實所謂的一系列瘋狂舉動,其實都不癲,只是對人性束縛本身的釋放罷了。現實中,我們常說規矩都是人定的,規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因此我們需要理論結合實際,但應用到現實,很多時候卻都不是那麼回事兒,特別在村民們和老祖的關係中體現的更為明顯。為了重新整理長壽村的長壽記錄,所有的村民都可以眾志成城,黑心的封鎖老祖最後的彌留時光,為了所謂全族的榮耀,連老祖最後想要喝點酒的正當權利都被硬生生的剝奪,不要說這些人心狠,我覺得他們早已失去了對他人人性的尊重,幸虧我們的“癲狂者”牛結實的及時出現,讓這位老者安心長眠,同時也使我們感到慰藉,在這個冰冷、機械、利益的冷漠氛圍統治下,還是有正常人未被傳染,這種人性的溫暖才真正值得被弘揚,導演明確的價值判斷告訴我們,牛結實不是離經叛道,他才是真正的大義凜然,不是漠視規矩的規範性、合理性、威言性,而是用實際行動訴說事物的兩面性,規矩的另一面也許是對人性的摧殘與折磨。在與馬寡婦的關係中,我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封建宗法禮教的至高無上性對這裡村民的精神腐蝕,直至他們自己的人性已經變為獸性,他們還似蒙在谷中,渾渾沒有察覺。他們也要無辜的馬寡婦當陪葬,甚至任何村裡人都不會提出異議,也不知道他們究竟是否明白這種行為本身的錯誤性,因為村民思想已經是處在無望之海的井底深蛙,因此,我們的救世主牛結實此時又及時出面挽救了危局,只有他“瘋癲”的站出來救了馬寡婦的性命,這件事已經足以全部激發村民心中對他的怒火,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竟被一個瘋子這樣愚蠢的行為而給自己臉上蒙羞,更何況之後牛結實還順理成章的霸佔了這個在村子大多數男性眼中都風姿綽綽,性感迷人的馬寡婦,但他們的心靈才更加險惡,他們的心只被一己私慾填滿,沒有人會關心這個悲涼女人現實的悲慘處境,只有牛結實善良Sunny的本心自然推動他站出來拉這個女人一把。但之後他們就更名正言順的是所有人口中搬弄是非的物件,當村民與牛結實的矛盾已經快被激化到頂點的時候,自然,這時小兵們私下又一合計,最好的辦法就是“處死牛結實!”然而怎麼合理妥當的剷除這個大禍害,大麻煩,其實是個並沒有實際犯法的正常人呢?很簡單,村民們告訴我們“用思想軟磨硬泡”,思想必須透過實際行動發揮作用,於是我們看到村民們突然一反常態,對牛結實微笑示好,甚至邀其去參加婚禮,其實牛結實心裡透若明鏡,最後也是他自己選擇了結自己的生命,他自願被放逐根本不是因為真正服了村民所謂“規矩”的法,而是他受夠了這些人虛假諂媚的嘴臉,他覺得他們已經沒救了,因此如果能用自己的死亡換來兒子的新生,他覺得這筆買賣也值了,因此我們才能看到村子外面快活的奄奄一息的牛結實,正常人最後的妥協無奈成就村民在自己固步自封的“理性”與“長壽”圈子裡癲狂至死文章最後,跳出《殺生》的影片本身,我不由得想談幾句在現實中有些在我們眼中“古樸民俗”村子的改造問題,藉著長壽鎮必須拔得頭籌的長壽由頭,現實中在一些學者造訪一些民俗特色村時,因為我們外界宣傳的刻板印象,他們也必須身著民族服飾並用傳統的歌舞表演歡迎來迎合我們外人的期待,其實他們平時的實際生活並不會每天都像迎賓等級式的穿戴這麼隆重,但這樣的媒體形象的傳播範圍與影響之遠與深,也讓這種本身應該避免的誤解越結越深,甚至還有一些原先因特色生活方式聚整合的小鎮,現如今當地人已經受限於這種生活方式,但我們還一味追求某種文化遺產的保護,而渴望從外界施壓,希望他們繼續維持原先狀況以供我們研究的需要,上述兩種情況歸根結底都是我們這些所謂外來的“專家”擾亂了當地原本的生活模式,我覺得這種行為要被及時避免,難道我們沒有看到因為牛結實的催情藥整個鎮子萌發的Sunny與希望的Phantom嗎?希望現實中,這種“長壽”的魔咒遠離我們每一個人,在“理想”的世界中,我們才擁有完善的人性與可控的瘋狂。 -
17 # 全球影享
最喜歡《春夏秋冬又一春》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一部講述人性和因果輪迴的電影,出自南韓名導金基德之手。
電影的場景是一座山,一片湖,一座廟,這是一個世界,世界有一扇門。電影的主角一個與老和尚住在一起的小和尚。電影劇情以季節刻度分為春、夏、秋、冬、春五個部分,在普遍的解釋裡,春代表人的幼年(無知與罪惡的時期),夏代表少年(慾望與放縱的時期),秋代表中年(愛與恨時期),冬季代表老年(救贖與反思的時期),前面的四季就是人的一生,而最後的春則代表人的輪迴。
小和尚的幼年:人之初,性本善,行有所惡。春:年幼無知的小和尚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在湖邊的他因為貪玩取樂,用麻線捆上石頭分別綁在了一條小魚、一條蛇、一隻青蛙的身上,老和尚發現後用同樣的手段懲戒了他,並迫使小和尚去解開三個小動物身上的繩線,但小魚和蛇都死去了,小和尚這時候傷心的哭了。我認為小和尚傷心地哭泣代表他本性是好的,他並不想殺死小動物,但他年幼無知,導致他的行為是壞的。兩個小生命的死去,讓小和尚在心裡放下了自己也不知道的石頭。
少年的小和尚:慾望霸佔思想,惶惶不可終日。夏:小和尚這時候已經成為一名英俊的年輕和尚,有一天寺廟來了一位年輕姑娘,小和尚與年輕姑娘透過多日接觸產生了情愫,最終纏綿交織。老和尚最終發現了二人的不倫關係,逐走了年輕姑娘,但小和尚日有所思,夜不能寐,他在這個無聊的世界再也待不下去,最終也逃離此地追隨愛情而去。他是一個修行的和尚,沒有守住戒律,走出了破戒的第一步,致慾望氾濫,無法迴歸本心,又放縱慾望,最終被慾望所噬,犯下滔天大罪。
中年小和尚:因愛生恨的他,殺妻伏法既是因果報應,也是自我釋放。秋:曾經逃離寺廟的小和尚又成為了逃跑者,這一次他殺死了出軌的妻子,性情大變的他回到了自己逃離的地方,被痛苦折磨的他無法靜下心來,他想了結自己,這一次老和尚訓誡了他,狠狠地將他揍了一頓,並用貓尾寫下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並讓小和尚跟著刻下來,小和尚幾次努力才讓自己靜下心來,慢慢刻字,這時候他的“果”也來了,警察找到了他,在老和尚請求下,警察讓小和尚刻完字後帶走了他,這時候小和尚十分平靜,他趕走了心魔。在小和尚走後,老和尚在五官貼上“閉”字元,自焚於船上。小和尚從踏破戒律開始到走上殺死坐牢的地步,示意往日的錯誤都需今日來償還,一切都自成因果,老和尚訓誡小和尚是想讓他懂得要為自己的錯誤承受應有的懲罰,而不是選擇逃避。
關於老和尚自焚,我的看法:小和尚的今日就是老和尚的曾經,小和尚得到了應有的“果”,而老和尚自己曾經造過的罪孽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果,他教誨小和尚,卻教誨不了自己,他困在自己的世界裡走不出來。
那貼在五官上的“閉”字元,其實是受到小和尚的影響,在老和尚看來也許小和尚的方式是老和尚自己救贖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封閉六根,自我了結,他希望一切因果都被封於六根裡面,隨著他的生命一同帶走。
老年的小和尚(電影中中年後期年紀):回想往日種種,從心靈救贖自己,反思自己。冬:小和尚刑滿釋放,回到了寺廟,他找到了老和尚留下的《金剛經》,用以參悟,此時他已經放下放下一切,開始潛心修行,並且繼承了老和尚的衣缽。一天,一位女人送來了一名棄嬰,女子在慌忙離開時,從小和尚提水的冰面口掉進了冰封的湖裡,次日才被小和尚發現,小和尚埋葬了女子,收留了棄嬰。小和尚自己也開始自我懲戒與救贖,他綁著石盤從山底爬上山頂,又坐于山頂思空頓悟。這時候的小和尚有了人生百變的經歷,在電影中他殺妻已經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與後果,可是他無法放下當初犯下的“小錯”,所以他仍然在懺悔與救贖,只有這樣他才能使他心安。
又一春意味著輪迴,小和尚身份變了,老和尚身份也變了又一春:棄嬰長成了新的小和尚,跟著如今的老和尚讀書唸經,小和尚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他也一樣玩耍取樂,將石頭塞進青蛙的嘴裡,所做的行為與當初小和尚無異。今天的小和尚亦是曾經的小和尚,而今天的老和尚又是曾經的老和尚,老和尚教誨小和尚亦是救贖與自我救贖。
世間種種,因果迴圈,一切罪惡慾望之因終將得到懲罰救贖之果,因在生,果亦結,因果自有輪迴。 -
18 # 郝劍扯談
《心慌方》又名《異次元殺陣》,它講的是在沒有任何背景介紹前提下,幾個人被困在了一個魔方矩陣裡,上下左右前後都是無窮無盡的,一模一樣的房間。
有的房間會有殺人的機關,有噴射火焰的,有鋼針矩陣,有毒液,有切割鋼絲網等等。逃出這裡難如登天,但也不是不可能。
被困的幾個人裡面,有數學天才,有傻子,有警察,有越獄專家,有結構工程師,有醫生。
數學天才能計算矩陣,傻子能開方數字,警察肌肉發達,越獄專家經驗豐富,結構工程師參與了魔方的設計,醫生能醫療受傷人員,他們之間如果能配合,相互信任,有犧牲自我和團隊的精神,完全可以逃出生天。
可是,因為自私,猜疑,單幹,不相信隊友,還有人性的黑暗,最終只有傻子逃離。
-
19 # 隔壁老王的二哈
揭露人性幾乎是所有電影都會有的主題,只不過會因為在影片中表現力的強或弱而容易被我們察覺或忽略。
“悲劇就是把美撕裂給人看”,撕下美的面具,人性的脆弱暴露無遺 個人認為,悲劇型別(災難,戰爭,倫理,犯罪等)的電影大多數都是以揭露人性為主題的。
我看過不少這類題材的電影,這裡推薦一些印象深刻且風格不同的電影,僅供參考:
1.《1942》一 馮小剛導演,講述了抗戰時期面對饑荒時人性的喪失。
-
20 # 筱明自媒體
《釜山行》這部喪屍病毒型別的電影充分揭露了人性的陰暗面,躲過了恐怖的喪屍,卻躲不過一車廂的人心。
人性的善與惡、內心的慾望,無形之中讓人成為了劊子手!
石宇是小女孩的父親,在面對快速奔來求救的孕婦和丈夫,選擇狠心關上車廂,不讓他們進入,面對求救的流浪漢選擇視而不見。雖然在故事的大結局,他想到自己的女兒,在選擇成為喪屍之前跳車。歸根結底他對陌生人還是十分的冷漠自私。
同樣沒有善良知心的金常務,雖說末世之下人人自保,但石宇等人明明可以活下去,卻因為被金常務懷疑而被拒之門外,他為了讓更多人相信他,使出渾身解數煽動車廂裡的人,讓車廂裡的人都相信了他的話。他太自私甚至放棄別人生命的舉動實在讓人唾棄,面對逃命而來的高中生,他可以狠心把女孩扔向喪屍讓自己逃命。好不容易逃出生天的人民,卻被這樣一位“理智”的人所拋棄。金常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
人心?善惡?生存?死亡?在面對深深恐懼的時候,我們又會成為那種人?不敢細想,或許那時,我們就是下一個“理智”的人。
回覆列表
1、《七宗罪》
導演:大衛·芬奇
對於這部影片沒什麼好說的,天主教的七宗罪: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和色慾本身就是人性,誰敢說自己沒有觸犯過這七宗罪?這只是人類的原罪罷了。而電影使人們接觸到的就是人性這些最黑暗的地方,儘管它是虛構的,可它的氣息已經進入了現實的思緒和情感之中。
2、《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本是懷著一種輕鬆的心情去欣賞,沒想到看完心情卻很沉重。有些人覺得這是一部政治隱喻片,女主角馬蓮娜的命運正好呼應了墨索里尼政府的興衰,有些人覺得這是一部文藝片,美麗也是一種錯誤,而有些人乾脆把它當做情色片去看。
而我覺得這部電影徹頭徹尾講的都是人性,有人性的醜惡,也有人性的光輝。原本善良的女主角馬蓮娜因為太過美麗而惹來非議,男人們無不想佔有她,女人們都嫉妒她,詆譭她,人性的醜惡在這之中展現無餘。
3、《聖殤》
導演: 金基德
這是一部關乎愛、金錢、倫理、復仇、憐憫、人性的電影,當這些都整合起來的時候卻顯得無比殘酷。母親最後在樓頂上含淚說“江道也是可憐的人。”其實誰不可憐?復仇的人也是如此。古人有云一報還一報,其實誰也解救不了誰,罪孽與死亡是冷冰冰的現實,也是對領悟到愛的人來說無言卻最無情的拷問。
4、《迷霧》
導演: 弗蘭克·德拉邦特
他一向迷戀這樣的套路:主人公被困在某個地方,努力衝出重圍就獲救了。人和人之間的不信任比外來事物更恐怖,這是我喜歡史蒂芬金的地方,他不為純粹的恐怖,他有思考,到處是隱喻,無盡的絕望。
5、《黑暗侵襲》
導演: 尼爾·馬歇爾
影片對人性醜惡的刻畫更讓觀眾難以消受,人的身心要是全部充斥了獸性,那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他們沒有任何人得觸覺 ,你根本不能將其稱之為人,它們只是活著的軀體,只是一具血腥暴力咬食的軀體。
6、《發條橙》
導演: 斯坦利·庫布里克
怪誕卻又奇妙的暴力電影,71年就能拍出這樣的電影,庫布里克到底是有怎樣世界觀的一個人?這世界上沒有純粹的惡,也沒有純粹的善,這個世界充滿暴力卻又要以暴制暴,我們期望自由確又要被種種社會規範束縛。
7、《狗鎮》
導演: 拉斯·馮·提爾
說到描寫人性,這部影片算是空前絕後。我看完這部電影,在螢幕前愣了足足五分鐘,整個人沉浸在絕望之中。
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它將人類的本性赤果果的展現在觀眾面前,並且採用了話劇的表現形式,正好切合了電影壓抑的主題。女主角格蕾絲本性善良,真心的對待狗鎮每個居民,但狗鎮的人並不感恩,他們認為理所應當,她必須要為自己的居住權買單,影片一步一步的展現隨著格蕾絲地位的變化,人們對她的態度發生的變化。當人們掌握了對她的合法傷害權時,格蕾絲徹底變成了奴隸。在這樣可以合法支配別人的情況下,狗鎮原本善良的居民們內心隱藏的邪惡全部都迸發出來。
8、《蝙蝠俠前傳:黑暗騎士》
導演:克里斯蒂夫·諾蘭
提到這部片子,眾網友必脫口而出:小丑。大家對萊傑扮演的小丑似乎已經到了盲目崇拜的地步。而在我看來,小丑這個形象之所以成功,萊傑精湛的演技只是一方面,而更多的在於編劇對於這個人物的設定。小丑犯罪無不是利用人性的弱點進行巧妙的設計。
一開始的搶劫銀行他就是利用罪犯貪婪的心理,使其自相殘殺,最後獨佔所有成果。並且在之後和蝙蝠俠的數次交手中,他也處處搶佔先機,展現了一個高智商罪犯的魅力,因此,就像《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一樣,雖然是反面角色,卻深受觀眾喜愛。然而最後一次交手,小丑卻敗下陣來,因為他心裡的陰暗讓他只看的到人性的陰暗,而看不到人性的善良。
可以說小丑從來都沒有輸給過蝙蝠俠,而是輸給了自己。諾蘭就是在這樣善與惡的人性探討中,給我們展現了一個不一樣的蝙蝠俠,不一樣的美漫英雄,可以說三部曲系列作品是超級英雄電影的一個巔峰。
9、《服從》
導演: 克雷格·卓貝
有限的場景和出場人物,直白緊湊的敘事,對人性缺陷的嘲諷,呈現一部精巧的小格局作品。當一個自稱警察以莫須有的罪名提出無理要求時,主角選擇了服從,而身邊的人為了避免捲入其中紛紛選擇了沉默和退卻,甚至成為幫兇。
電影透過改編髮生在美國的真實案例,將人性的弱點一一呈現,災難面前人們往往會失去冷靜和理智的判斷,而在強權或是威脅之下往往會選擇盲目的服從。而這樣的案件在美國發生的不是一宗兩宗,而是七十宗之多。確實發人深省。
10、《隔絕》
導演: 澤維爾·吉恩斯
密閉空間的格局,開局直接進入主題沒有廢話代入感好。人物個性很鮮明,塑造也很立體。沒有糾結於人物的多樣性,而是將人物的個性與所為推向極端。寓言了人們在末日極端環境下的無助空虛自棄虛偽,當然這裡面還有愛,極度,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