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華知事
-
2 # 小扇筆記
紅樓夢的茶以作用來分,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用來解渴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茶是華人的飲料,自古有之,茶最基本的作用就是解渴。多少次,寶玉半夜醒來是向丫環要茶,便由晴雯或麝月從茶婆子中倒出溫茶讓寶玉解渴。襲人吃年茶回來後,也是吵著口渴讓寶玉給倒茶。用茶的片斷在紅樓夢中不勝列舉,不單是貴族,就是窮苦人家,茶也是少不得的解渴之物。
晴雯被逐後,寶玉悄悄去看晴雯。晴雯這個姑舅表哥家縱使再破舊,也有一個破茶壺。晴雯道:“阿彌陀佛,你來得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半日,叫半個人也叫不著。”寶玉看時,雖有個黑煤烏嘴的吊子,也不像個茶壺。只得桌上去拿一個碗,未到手內,先聞得油羶之氣。寶玉只得拿了來,先拿些水洗了兩,複用自己的絹子拭了,聞了聞還有些氣味,沒奈何,提起壺來斟了半碗。看時絳紅的也不大像茶。晴雯扶枕道:“快給我喝一口罷,這就是茶了。那裡比得咱們的茶呢。”寶玉聽說,先自己嚐了一嘗,並無茶味,鹹澀不堪,只得遞給晴雯。只見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氣都灌下去了。
二是用來招待賓客。華人最講究禮,茶便是待客之禮。黛玉初到賈府,跟著邢夫人去見舅舅。來到王夫人住處後,本房的丫鬟忙捧上茶來。茶未吃了,只見一個穿紅綾襖青綢掐牙背心的一個丫鬟走來笑道:“太太說:請林姑娘到那邊坐罷。”不管客人渴不渴,茶一定要先奉上。
賈府各房太太小姐本是一家,可是在用茶時卻又分了主賓。第3回黛玉初到賈府,鳳姐相見後,一面說話,一面已擺了茶果上來,鳳姐親為捧茶捧果。第8回寫寶玉到梨香院薛姨媽處,薛姨媽擺了好幾樣細茶果來留他們飲茶。第19回,過年襲人被家人叫回家是吃年茶。第26回,賈芸來大觀園見寶玉,襲人端了茶來,賈芸忙站了起來,笑道:“姐姐怎麼替我倒起茶來?”;第41回,賈母、寶玉等人到翠攏庵,妙玉以各種名茶招待。第26回 瀟湘館春困發幽情 寶黛二人正說話,只見紫鵑進來,寶玉笑道:“紫鵑,把你們的好茶沏碗我喝。”紫鵑道:“我們那裡有好的?要好的只好等襲人來。”黛玉道:“別理他。你先給我舀水去罷。”紫鵑道:“他是客,自然先沏了茶來再舀水去。”說著,倒茶去了。
最為隆重的以茶待客之禮是元妃省親的時候。娘娘歸省賈府,禮儀太監請元妃升座受禮,頓時兩旁奏樂聲起,隨即舉行“茶三獻”隆盛禮儀。茶三獻,賈妃降座,樂止,退入側室更衣,方備省親車駕出園。
三 用來和胃化食。在賈母處吃晚飯,飯畢,有丫鬟用小茶盤捧上茶來。當日林家教女以惜福養身,每飯後必過片時方吃茶,不傷脾胃;今黛玉見了這裡許多規矩,不似家中,也只得隨和些,接了茶。又有人捧過漱盂來,黛玉也漱了口,又盥手畢。然後又捧上茶來,這方是吃的茶。此時,茶又兼具了漱口和解渴的兩種作用。
第63回《壽怡紅開夜宴》,因寶玉生日晚間想大家熱鬧一番。林之孝家的查夜時,寶玉說因吃了面怕停食不敢早睡,林之孝家的便說,“該沏些普洱茶喝。”襲人晴雯二人忙說:“剛沏了一茶缸子女兒茶,已經喝過兩碗了。”晚飯半個小時後,喝一杯熟普洱茶,有助於分解消化系統內的脂肪,既能暖胃又能助消化。
四 用於婚嫁之禮以茶為禮,稱為“茶禮”,又叫“吃茶”。因茶樹移植則不生,種樹必下籽,所以在古代婚俗中,茶便成為堅貞不移和婚後多子的象徵,婚娶聘物必定有茶。
那著名的公案便是鳳姐取笑黛玉那次。第24回寫王熙風送暹羅貢茶給林黛玉。到了25回,大家到怡紅院看望寶玉。遇見林黛玉,王熙鳳就問起日前贈送遣羅國茶。鳳姐道:“不用,我打發人送來。我明日還有一事求你,一同叫人送來罷。”林黛玉聽了笑道:“你們聽聽,這是吃了他們家一點子茶葉,就來使喚起人來了。”風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說這些閒話,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眾人聽了一齊笑了起來。
明人朗瑛在《七修類稿》中有一段這樣的描述:“種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則不復生也,故女子受 聘,謂之吃茶。又聘以茶為禮者,見其從一之義。”大概的意思則是茶樹是不能移植,所以茶葉在婚禮當中代表著“始終如一”的意思,也反映當時人們對於婚姻的 重視。
諸如”交杯茶”、“謝恩茶”、“和合茶”、“認親茶”等風俗在某些地方還有保留,可見茶在中國的婚俗中的位置非常重要。
五 用與喪儀之禮第14回,秦可卿死後,王熙風向寧府僕婦交代的任務,其中之一就有“供茶”一項。喪事,是家門大事,賈家這樣的豪門斷不能在禮數上落人恥笑。這裡供茶,不是給客人倒茶而是喪禮中的一項。
可卿五七後,鳳姐正式哭靈,鳳姐款步入會芳園中登仙閣靈前,一見棺材,那眼淚恰似斷線之珠,滾將下來。院中多少小廝垂手侍立,伺候燒紙。鳳姐吩咐一聲:“供茶燒紙。”只聽一棒鑼鳴,諸樂齊奏,早有人請過一張大圈椅來,放在靈前。鳳姐坐下,放聲大哭,於是裡外上下男女接聲嚎哭。
六 見證生活情趣茶同詩書一樣,是一個人修養生活情趣的表現。在文人身上,茶可不僅僅是杯飲料。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 妙玉這個豪門女兒請的一盞茶可是吃出了文人與茶的境界。
首先是泡茶的水。給賈母泡老君眉用的是舊年蠲的雨水。後來悄悄請寶釵黛玉吃茶,用的是蟠香寺梅花上的雪水。人們在論茶時,總忘不了談水。唐代陸羽在《茶經》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煉乳泉石池漫流者上”。除卻常見的泉水井水,越是珍貴難得,方襯茶之寶貴。
後來有茶器。賈母來到櫳翠庵,妙玉親自捧了一個雕漆填金雲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於賈母。成窯是明成化年間官窯燒製的一種瓷器,以小件和五彩的最為名貴。
悄悄把黛玉寶釵拉至耳房,又見妙玉另拿出兩隻杯來,一個旁邊有一耳,杯上鐫著三個隸字,後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於秘府”一行小字。妙玉斟了遞與寶釵、黛玉,仍將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隻綠玉斗來斟與寶玉。 這三個器物均是古玩珍品,用此器物飲茶自是別有一番味道。
還有茶葉。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心中有數說:“這是老君眉。”老君眉系精選嫩芽製成,香氣高爽,外形如老人的長眉,帶有增壽之意,特別受到老人們的喜愛。所以賈母吃了半盞便讚不絕口。
關於飲茶,妙玉還有一番著名的解讀。妙玉笑話寶玉時說到,“你雖吃的了,也沒這些茶讓你遭塌。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驢了。你吃這一海,更成什麼?”
紅樓夢的茶經,雖然比不上陸羽的詳實,卻更為鮮活有趣。書中出現有的茶品種繁多,除上文所提的普洱、六安茶、老君眉、暹羅貢茶,還有有楓露茶、女兒茶、龍井茶等。有真實存在的,也有曹公杜撰的。透過紅樓夢關於茶的詳實描寫,我們真切感受到茶在古代如何與生活息息相關。
-
3 # 魏菲娘娘
吃茶去一詞源於禪宗公案,趙州和尚的故事“吃茶去”話說趙州和尚無論是對來到寺院參加法會的人還是對於向他問法的人總是說:“吃茶去”這句禪語使人參悟!而紅樓夢中各種喝茶的方式與講究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了。其中古人認為茶樹不能移植,移過就不能開花結籽。因此用茶作聘禮,表示對美滿姻緣的祝願,也象徵愛情的專一。故舊時女子受聘謂之吃茶。飲茶方式,飲茶藝術,飲茶風俗,在紅樓夢中詮釋了很多的經典,耐人尋味!
-
4 # 換換換
為什麼古人管喝茶作吃茶?
茶最初是藥用,後來為食用,最後才成為飲品。古時人們多以吃茶稱之,現代的人多說喝茶。由吃茶到喝茶,其實是中國喝茶方式的自然演變!
四大名著中,特別在《水滸傳》和《紅樓夢》,出現吃茶的字眼不在少數。其實,古人叫作“吃茶”跟我們現在所說的“喝茶”歸根究底是在於方式的不同。
茶最早是作為藥物和食物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的,而不是飲品,以茶入菜或做羹更是常有之事。
再有就是南方,例如福建地區,他們本地話中似乎是沒有喝茶一說的,只有“吃茶”的說法。據說,南方產茶區當時的人如果將茶葉喝進去是不會吐出來的,而是直接嚼碎吞下去。在一定程度上說,他們是將茶葉當做食物來吃的。
也就是說,茶最初是藥用,後來為食用,最後才成為飲品的。所以,古時人們多以吃茶稱之,現代的人多說喝茶。
-
5 # 會說幾國外語的貓
《紅樓夢》第八回:寶玉吃了半碗茶,忽又想起早起的茶來,便問道:“早起沏一碗楓露茶,我說過,那茶是三四次後出色的,這會子怎麼又沏了這個茶來?”第七十八回:寶玉備了“群花之蕊,楓露之茗”等四樣晴雯所喜之物來祭晴雯。其中就有楓露茶。
“名茶還須好水泡”,《紅樓夢》中的烹茶之水尤為講究,楓露茶的產地如今已不可知,單是這烹茶的水也是蒸制“香露”得來,凡諸花諸葉香者,俱可蒸露,將楓露點入茶湯之中,即成楓露茶。看來,喝一盞楓露茶,還需等到秋日寒露時節,才能得這清晨裡的楓葉露珠。飲茶之道還講究配以杯、壺、盤成套茶具。妙玉櫳翠庵裡的茶具,給賈母獻茶用的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小茶盅”小茶盤裡裝著成窯五彩小蓋盅,這是明代成華年間景德鎮官窯所產的茶具。賈母為何不喝“六安茶”卻要喝“老君眉”呢?
有人解說是因為六安茶很苦,而老君眉比較發甜,一般曾經感受過人間疾苦的人才會比較喜歡喝六安茶。賈母從小養尊處優,自然喝不慣六安茶。
也有人說小說中飲茶前,賈母道:“我們才吃了酒肉”,吃了酒肉之後油膩太重,倘若吟了綠茶容易停食、鬧肚子。老君眉是屬於半發酵的烏龍茶中的一種,比較容易消食,解膩。
-
6 # 轉運中的幸福
謝敬!
茶文化是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它博大精深!它是文人墨客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茶亦怡情!茶亦養性,茶亦雅趣!茶亦閒情意志,說不定品著、品著,一部大作隨茶性而發,說不定曹公以茶代酒,修身養性!就此誕生了鴻篇鉅著!《紅樓夢》!
《紅樓夢》裡的吃茶,就是一種大家風範的,一種文化,會吃茶亦是一種修養!賈府吃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習慣,他們吃完飯就要吃茶,這種吃茶也是在品茶,讓他們上癮的就是這一種茶的精神和精髓!也是他們津津樂道的一種享受!茶能使人亢奮!茶香四溢,時而清淡,時而濃郁!滿府飄香,盡人皆爽!
賈府吃茶是一種文明的表現,他們是一小口、一小口的抿茶,這既顯示出主人的優雅與有品位的生活方式,在吃茶品茶的過程當中,更能體現出他們的閒情雅緻!欲逸飄仙,吃茶就是《紅樓夢》裡一道獨特的飲食文化!吃茶是品出了茶的級別,富貴人家叫吃茶,慢慢的品,慢慢的咽,似蜻蜓點水那般優美!而窮人是喝茶,大口大口的喝,以解渴為止,這就是吃茶與喝茶的區別!
僅個人拙見,與其它史料無關!
(千眼紅樓,萬事休!!你我就在此夢中!!娛樂就好)!
(僅此一例,沒有雷同!勿抄襲)!
-
7 # 日照王三哥手揉茶
我是王三哥手揉茶,我在日照綠茶核心產區。
吃茶,吾謂喝茶也。起於唐,興於宋,延至今。
對於普通老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說明茶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既是自己喝還是朋友交流的良好媒介。
對於文人墨客,琴棋書畫詩酒茶,茶又成為附庸風雅之物。
對於儒釋道者,禪茶一味,品茶論道,參禪悟道,茶是精神昇華之寄託。
對於達官貴人,官茶貢茶,自飲饋贈,茶為清者,皆喜好也。
至今,茶的物質屬性和精神屬性都還非常重要。茶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繼承和發揚光大,讓中國茶文化,得到更多的人認知。
我是王三哥,喝茶儘管說。
日照綠茶露天茶開始上市了,昨天炒的山料,如圖。
-
8 # 紅塵彌勒
茶文化由來已久,並不是到了《紅樓夢》的書裡才講究起了茶文化。
但茶文化確實在《紅樓夢》裡多次反覆出現過,作者也借用這樣的場合與道具對人物和個性進行了進一步的詳細刻畫,確實收到了很好的妙效。
可惜的是,在那個時候,很多人是喝不起茶的,更不知茶葉為何物。能喝得起茶的人,都是有錢有勢的人家。而講究萬般茶藝和茶文化的,則要上升到更高的品級,甚至名門望族,皇親國戚,帝室貴胄。
但也免不了有人窮得破衣爛衫卻非要附庸風雅,弄一些黑黢黢的茶葉末子冒充一把有錢人。
但《紅樓夢》裡面的喝茶,絕對是非常講究的。那裡面最著名的一次喝茶,怕要是在妙玉的攏翠庵了。
妙玉拿出來的茶具,之前聽都沒聽說過,像什麼頒瓟斝、點犀喬一類的稀罕物。那個頒瓟斝上面,竟然還寫著晉王愷珍玩的字樣,居然有蘇大學士在元豐五年題的款,這要是擱到現在,那可是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啊,可是在妙玉的眼裡也不過就是一平常的茶具罷了。就連寶玉這樣的世家公子,也不過是在妙玉眼裡的蠢笨之物如蟠虯醢一般了。
甚至賈母喝過的成窯五彩小蓋鍾,只是因為劉姥姥牛飲一樣喝過一回,就連杯子也不要了,這是何等的奢華,何等的氣魄?真的要趕上和皇上鬥寶的王愷了。足見其奢靡無度,已經到了暴殄天物的程度了。
而那喝的茶水,也很有講究,都是舊年蠲的雨水,茶是大名鼎鼎的六安茶,這還不夠,偏偏黛玉幾個享受的是梅花上的雪攢下來的水。這在貧窮到極致的人家裡,根本都無法想象的那種挑剔、奢華。
這一段描述,曹雪芹給我們展示了名門望族的一種常人無予企及的高貴生活,越加凸現了上層社會的奢靡無度,紙醉金迷。他們不倒黴、他們不帶枷,天理不容,罄竹難書啊!
難怪有詩云:席上一道珍,百姓萬擔糧。
再有,茶文化其實在中國早已出現。甚至還出現了一個歷史上被譽為聖人的茶文化專家,名叫陸羽,是個堪與書聖、文聖、武聖並峙的茶文化代表,也代表了中國茶文化的巔峰時刻。
即便是現在,我們很大一部分人士,也還有喝茶、喝濃茶、喝香茶、喝釅茶的習慣,雖然不能和妙玉她們一樣,兀自享受著奇珍異寶,但也可攀龍附鳳假裝一把高雅,來一段餘音繞樑的小曲兒,沉醉在顛三倒四的溫柔鄉里不能自拔。
喝茶在如今再普通不過,卻代表著高深莫測的遠久的茶文化。
-
9 # TeaC
《紅樓夢》中,有印象的,有好幾處提到吃茶,——具體有多少處,暫時不能確定,也可能有十多處二十多處,也可能不到十處。
或者,我現在猜一下,大概有成段落的講吃茶的,不到十處,而沒有成段落、只是出現了講吃茶的句子或字詞的,可能有十多、二十多處,甚至可能更多。
現在回想一下。
一處,講寶玉下午或傍晚回到自己屋裡,要喝茶,他要早晨特意提前泡好的“楓露茶”,因為這茶要衝泡,喝到三四道水,方能出味道來。可是,屋裡的丫鬟茜雪說,這茶已經被李嬤嬤喝過了。
之前茜雪已經說過,李嬤嬤把寶玉特意留給襲人的一碟子酥酪連吃帶拿的弄光了,說要帶給自己的小孫子吃去。寶玉聽了剛想發作,被襲人息事寧人地勸住了。
此刻茜雪又說這“風露茶”也被李嬤嬤吃過了,寶玉怒從心頭起,喝聲道,“她是你哪門子的奶奶”(茜雪稱她李奶奶,好像是),並順手把這杯李嬤嬤喝過的殘茶朝地下一扔,茶盅落地的同時茶水也濺到茜雪的裙子上了。
這段情節之後,這個叫茜雪的丫鬟就消失了,再也沒有出場過。只有在一個早期的《石頭記》手抄本里,脂硯齋的批語裡又提到一次,說茜雪後來到獄神廟來探望寶玉。
——不用懷疑,這段描述也是意味深長的,需要我們好好地思索去尋找作者的深意。
這是一段講吃茶的。
再一處講吃茶,——這一段場景很典型,經常被人拿出來講,——眾人遊園走到妙玉的櫳翠庵,賈母興致勃勃地領著進去,妙玉拿出一隻價格昂貴的古董杯子,說是成窯的填漆小蓋盅(需要核對,字不一定準確),衝上一杯老君眉,賈母先喝了一口,然後遞給劉姥姥,劉姥姥一口喝光,並說味兒淡了。
妙玉自命清高有潔癖,說再也不要這隻被劉姥姥髒了的杯子了,寶玉看穿她的心思,迎合她說,要不要讓下人打兩桶水過來、把地也洗一洗?
——為什麼寶玉這麼問?因為地也被劉姥姥踏過了呀。
果然這話問到妙玉的心坎裡去了,她很承情地回答說,好、好、很好,不過,打水的小廝不要進院裡來,只把水桶放在門口就好。
這段文字很長,還寫到妙玉特意把寶釵和黛玉二人讓到裡面的屋裡去喝體己茶,然後寶玉不放過地也跟著過去了。——這段情節的安排很有意味。
然後作者很仔細地寫了他們四個人各用什麼樣的茶杯來喝茶☕️,又用了什麼樣的水。非常詳細、具體的寫茶杯和水。
-
10 # 野喬342
謝邀。封建社會大家族茶與食是一個詞語“茶食”。個人理解相當於現在正餐外的“點心”類。香茶佐美食,享受的是“味”,品的是人情世故。《紅樓春夢》裡有個詩社,除賈府正廳貴客級別的“茶食”外,恐怕詩社成員間品茶最多了。因而老氣橫秋的“世故”在一堆年青人裡少些,茗香的“人情味"更濃一些。他們是大觀園中怡情品香的代表。
總之,茶文化是紅樓生活的宿影也是封建社會人際關係的反映。
-
11 # 玄真子桑
賈府吃茶很講究,“吃茶”也被寫得意味深長。
第一次寫到吃茶大概是第3回黛玉初進賈府第一頓飯後,便有小丫頭捧上茶來,黛玉初來乍到學著別人的樣,知道這是漱口茶,然後又有茶來,這方是“吃的茶”。以茶漱口,這是極科學的法子,特別健齒護齒,因為茶能對抗細菌,減少炎症, 防止細菌黏附和生長。先父早年養成茶水漱口習慣,一直堅持,他的齒牙很堅固,83歲謝世時一顆牙齒都不少,超過了國際牙組織提倡的8020目標(80歲有20顆有效牙齒)。有條件者可以用茶水漱口,長期堅持,效果可期。
第二次寫到吃茶也挺有意思。第5回,寧府請賈母、邢王夫人吃酒賞梅,“先茶後酒”,茶先而酒後與今人好像正是反著的,現代人常是吃酒後來杯茶,以為茶有解酒之功效,其實我懷疑解酒的是茶中的水而非茶。倘若茶能解酒,賈府為何置茶於酒先?古人、今人誰更科學,值得探討。
書中還寫了世間未見之茶,便是仙界的“千紅一窟”。此茶也奇、其水也異:茶來自放春巖遣香洞、水為仙花靈葉之宿露。奇異仙茶卻暗示大觀園眾女兒的無一例外的悲劇命運:千紅一哭。
第8回則因為一碗楓露茶,寶玉摔了茶杯、攆了“跑龍套”的茜雪,藉此反應主奴矛值。
25回鳳姐借茶打趣黛玉,“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兒?”說明茶還充當婚約的媒介,此外還表明鳳姐對木石之盟的堅定支援。
以茶待客是賈府的禮數,也是主子們的日常生活必備。無論是鳳姐到寧府作客,還是賈母等人光臨瀟湘館,晚輩必先奉茶,也是主客雙方的尊重,所以王夫人拒絕黛玉敬茶實乃感情的拒絕。主子們吃茶也形成了程式化,像吃飯一樣必不可少,比如第11回,賈蓉叫小丫頭“快倒茶來。嬸子和二叔在上房還未吃茶呢。”該吃未吃就得補上。——這樣的吃茶是賈府的日常。
41回卻有趣。賈母剛吃過茶,卻又帶劉姥姥到櫳翠庵討茶吃,對妙玉說,“把你的好茶拿來,我們吃一杯就去了。”這一回“吃茶不為吃茶”,倒像是透過茶具、茶水向讀者昭示著妙玉非同尋常的身世:給賈母泡茶的水是“舊年蠲的雨水”、給釵黛寶玉們的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這般雅緻的生活品質決非一般女尼所有;再看妙玉的茶具,或是名貴成窯,或是蘇軾鑑賞過的“晉王愷珍玩”等,這豈能是尋常百姓之物?所以這一回與其說喝茶,不如說是鄭重其事暗示妙玉的高貴身份,這與第5回大寫特寫秦可卿臥室擺設有異曲同工之妙。
《紅樓夢》最最特別的藝術特色,便是把日常生活寫得意味深長,飲茶亦如此!
-
12 # 閫外男
《紅樓夢》中提及的茶事有262處,出現“茶”字有456次,真的是一本紅樓夢滿紙是茶香。我大概說說我理解的《紅樓夢》茶文化。1.《紅樓夢》裡的茶①茶名
在《紅樓夢》的描寫中不但有楓露茶、女兒茶這樣別具天然風味的茶,還有六安茶、老君眉這樣的名茶,甚至還有曹雪芹杜撰的“千紅一窟”茶。
大部分都是《紅樓夢》裡眾人生活的真實寫照,像寶玉說的“那茶是三四次後出色的”楓露茶;也有說明茶養生健康的作用的,像林之孝家的關照給寶玉喝普洱茶消食。
這裡著重說一下作者杜撰的“千紅一窟”。
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來。寶玉自覺清香異味,純美非常,因又問何名。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靈葉上所帶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紅一窟’。”【甲戌側批:隱“哭”字。】寶玉聽了,點頭稱賞。”
寶玉喝了“千紅一窟(哭)”的茶,又飲了“萬豔同杯(悲)”的酒,是曹雪芹慣用的“諧音寓意”的手法,用這兩個名字映射了封建社會中女性群體的生存現狀, 也對大觀園中女性的命運進行了隱喻。
②茶具《紅樓夢》中的置物架子那都是文物寶貝,作為當時的生活必需品的茶具自然也是十分珍貴,典型的有妙玉的雕漆填金海棠式雲龍獻壽茶盤,和賈母的小洋漆茶盤、舊窯茶杯並十錦小茶盅,《紅樓夢》中各人所用的茶具不但反映了主人的品味和地位,也側面映射了人物關係。
像賈母帶領眾人到櫳翠庵裡品茶,妙玉給賈母用的是成窯五彩小蓋鍾,其餘人用的都是官窯脫胎填白蓋碗,這就反映了賈母的地位。而妙玉私下裡給寶釵和黛玉喝茶用的杯子是瓠爬學和點犀,這反映了人物之間關係的親疏。③飲茶《紅樓夢》裡的世家大族,對於如何飲茶非常講究。
像妙玉用陳年雪水為寶玉和黛玉沖泡“體己茶”, 用陳年雨水為賈母沖泡了“老君眉”。
他們將煮茶、飲茶當作了一種雅事,就是平常的飯後茶(都不是品茶),也是規矩十足,像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喝的第一道茶是漱口茶,第二道茶才是飲用茶。這就體現了當時貴族之家對茶的講究,也體現出了他們生活的奢侈。
再著重說一下茜雪因為楓露茶被攆的事。
寶玉問茜雪道:“早起沏了一碗楓露茶,我說過,那茶是三四次後才出色的,這會子怎麼又沏了這個來?”茜雪道:“我原是留著的,那會子李奶奶來了,他要嚐嚐,就給他吃了。”
楓露茶被李奶媽喝了成了賈寶玉與李奶媽的爆發點(儘管最後李奶媽沒被攆,被攆的反倒是茜雪),寶玉對茶的講究可見一斑。
2.我們再看個具體的例子。就是妙玉的兩次請喝茶。
第一次就是前面說的賈母帶領眾人到櫳翠庵裡品茶,正值賈府蒸蒸日上,眾人得意之時,妙玉在茶具裡小露不凡身世的同時,也表現出一位茶道高人的茶禮儀修養(為賈母準備的老君眉和舊年蠲的雨水)。同時她也冷笑林黛玉是個俗人,冷笑自己的綠玉斗賈府上下也找不出一個,這個一般都認為是妙玉對賈府張狂的提醒和擔憂。第二次請林黛玉、史湘雲喝茶的時候,賈府已經是將臨大禍之際,人人悽惶。而她在喝茶之際,借詩句給了林、史希望。“只是方才我聽見這一首中,有幾句雖好,只是過於頹敗悽楚。此亦關人之氣數而有,所以我出來止住。連聲說好詩,但是其中有幾句過於頹敗悽楚。關係到人之氣數而有,所以我出來止住。”
這兩次喝茶,既對比表現出賈府繁盛與衰落的情形,更巧妙透過妙玉不同時期的反常表現,展示出她的不凡身世和超高的洞察力。
3.結論要知道在清代廢除一切茶葉禁令,允許自由種植茶葉和宮廷皇族嗜茶如命的情況下,清代茶文化舉國盛行,中國茶道在“康乾盛世”裡再一次輝煌。
而活在那個年代的曹雪芹巧妙地透過茶文化的一系列描繪,真實地描述出了人物的日常生活,讓《紅樓夢》中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和傳神,在《紅樓夢》裡也能夠窺見當時的茶文化盛景。同時曹雪芹筆下的茶文化,不但圍繞和暗示了賈府盛衰的主線,也體現了封建社會尊卑有別的倫理綱常和世家貴族的奢靡生活。
-
13 # 東籬ZWH
中國飲茶歷史源遠流長,是中華傳統文化之一。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用了許多筆墨對茶文化進行了詳盡描寫,將茶的知識、茶的功用、茶的情趣、茶的習俗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全方位展示。《紅樓夢》中的賈府是“鐘鳴鼎食”、“詩禮簪纓”之家。對飲茶是很講究的,烹茶、飲茶的用具的珍貴和茶葉的種類無不顯示出名門望族的身份地位。書中多處提到的茶名就有好幾種,如賈母不喜歡的“六安茶”、妙玉特備的“老君眉”、暹羅國進貢的“暹羅茶”、怡紅院常備的“普洱茶”、茜雪端上的“楓露茶”、黛玉房中的“龍井茶”。“吃茶”講究的是色、香、味、器、禮,而色、香、味卻要由水來體現,因此、人們對烹茶的用水尤為講究,《紅樓夢》中幾次寫到烹茶用的水 ,有“舊年的雨水”、收集的“雪水”、“梅花上的雪”。烹茶之水,被喻為雅趣。
賈府的人喜歡飲茶,從飲茶之中體驗一種審美情趣,“美食配美器”茶道亦是如此,除去色、香、味外,品茶之雅趣還在於“器”,茶具的精美,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欣賞價值。《紅樓夢》中出現的茶具體現了富貴之家的豪華氣派,精美的茶具在賈府隨處可見,賈母的花廳上,擺放舊窯十錦小茶杯,王夫人室內也是茗碗瓶茶具備,寶玉用的是九曲十節蟠扎整雕竹根大盞,黛玉和寶釵用的則是“古玩點犀”的茶具,這些茶具無不凝聚深厚的文化底蘊。人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在櫳翠庵吃茶賈母用的官窯脫胎填白蓋碗,黛玉和寶釵用的也都是稀世珍品,妙玉把自己用的綠玉斗斟與寶玉,並自誇“不是我說狂話,只怕你們家裡也未必找的出來這麼一俗器來呢。”在向讀者展示這些茶具精緻的同時,也使故事中人物躍然紙上,形象生動。
文化底蘊厚重的茶俗,在《紅樓夢》中得到全面展示。例如“以茶祭祀”、“以茶待客”、“以茶代酒”、“以茶贈友”、“以茶論婚”等習俗都有所描寫。
《紅樓夢》中的茶文化豐富多彩,絢麗多姿,顯示了曹雪芹對茶文化的瞭解和匠心獨運的情節構思,使讀者在閱讀小說的同時,感受到生動有趣的茶文化知識,僅此一點,曹雪芹不愧為一代文學巨匠
-
14 # 沐曦9279671867
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和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禮儀密切相關,內涵豐富。中國是茶的故鄉,各國茶文化的搖籃。飲茶相傳始於神農,真正有歷史記載的還應該從西漢算起,王褒《童約》中“烹茶盡具”、武陽買茶的記載,證明了飲茶的風俗和茶葉的買賣。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以茶養謙”已成風氣,如東晉太守陸納客來只茶敬,就是最好的例證。
到了唐朝興盛起來,唐人陸羽被譽為“茶仙”、“茶聖”,祀為“茶神”,著有《茶經》,系統的總結了唐朝及以前的茶葉生產、飲用的經驗、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精神享受、和道德規範。並且講究茶具和煮茶藝術,可以說中國的茶道、茶藝從此產生。到了宋朝,飲茶更加普及,建州龍團鳳餅作為貢品花樣很多。宋徽宗著有《大觀茶論》,跟隨其後的文人雅士也紛紛寫詩詞與書畫,茶文化得以形成和發展。同時“點茶”技藝進一步規範。到了明清時期,散茶迅速發展,茶葉種類增多,從點茶發展成泡茶,泡茶用具越來越講究,茶館林立,茶館文化教育得到發揚光大。有詩云“千挑萬選白雲間,銅鍋焙炒柴火煎。泥壺醇香增詩趣”。
茶葉有這麼多好處,即養生又有雅趣,做為鐘鳴鼎食,詩禮簪纓之家更少不了茶。《紅樓夢》中對茶著墨頗多,進行了細緻形象的描寫。以致有人說:“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書中提到茶有260餘處,詠茶詩詞10餘首,名茶種類多。
《一》六安茶、老君眉。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
普洱茶、女兒茶。林之孝家的又向襲人等笑說:“該沏些普洱茶喝。”襲人晴雯二人忙笑說“熬了一吊子女兒茶,已經吃過兩碗了。”
龍井茶,黛玉微微一笑,因叫紫娟“把我龍井茶給二爺沏一碗,二爺如今唸書了,比不得裡頭”
楓露茶、暹羅茶,“這楓露茶也確實不平凡,一般茶泡了三四道,早已味同嚼蠟,這茶才剛剛出色出味”。暹羅茶是外國進貢的,很珍貴。曹雪芹還藝術杜撰了一種仙人茶,叫“千紅一窟”,是寶玉夢遊太虛幻境,警幻仙子以仙花靈葉上所帶宿露而烹。
《二》品茗茶具講究。
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而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又見妙玉又拿出兩隻杯來,是前人“晉王凱珍玩”,又有蘇東坡的一行小字“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於秘府”。綠玉斗給了寶玉了。遂又尋出一隻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翻虯整雕竹根的一個大盞出來。。。可見茶具之精美、罕見與貴重。
《三》對泡茶水的講究。
妙玉對林黛玉的問題毫不客氣的冷笑到:“你這麼個人,竟是個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統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捨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冬天用新雪“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夏天時“琥珀杯傾荷露香,玻利檻納柳風涼”,烹茶之水真講究之至。
另外除了以上幾種,對茶的煎泡方法也各有不同,並茶食也很高檔。茶不光是重要的農產品,它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茶文化,和養生、宗教、民俗、贈友和作祭等都有關聯,所以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對茶做了全面細緻的描寫,豐富了書的內涵,充分顯示了中國茶文化的深厚根基和意境深遠。
-
15 # 雲上無塵
紅樓夢中的茶文化,就是中國茶文化的縮影。
曹雪芹先生更是中國茶文化的國學藝術大師。
他給我們描繪了迄今為止最美好的“天仙飲茶圖”!
仙人,仙境,仙器,仙水,仙藝,仙茶。
仙人者,紅樓三玉一釵,寶玉,妙玉,黛玉,和寶釵。
仙境者,大觀園離群獨處,飄飄出塵的仙子修煉處,翠攏庵妙玉居室。
寶釵坐牙床,黛玉禮蒲團,妙玉扇爐,寶玉旁觀。
仙器者,成窯五彩泥金小蓋鍾已被拋棄!(現在至少要拍3000萬以上啊!)綠玉斗是俗器!晉朝王愷和宋蘇軾珍藏把玩的”分瓜爮斝”;似缽而小,刻垂珠篆字的‘’點犀䀉‘’;九曲十八環一百二十節蟠虯整雕湘妃根海。有見過的?
仙水者,美人素手親自收集五年前蟠香寺梅花上的雪儲水一甕埋在土中儲藏,只得一甕,自己總捨不得吃。
仙藝者,妙玉仙子親自風爐扇火看水烹茶!每個環節親力親為。
仙茶者,寶玉細細的吃了,果覺輕清無比,讚賞不已。怡紅公子的態度,足以說明一切!
中國茶道的精髓,無過於此。
中國作為文明古國,茶文化隨絲綢之路遠播中亞歐洲,繼而世界各地。
茶韻飄香中,始終瀰漫中華文明的氣息。茶香的氤氳,也並不是中國茶文化的全部,沒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體味不出茶文化的醇厚。
曹先生是個大家,各種與茶有關的茶名,茶具,禮儀風俗,詩詞典故,信手拈來,隨文而出,行雲流水,自然貼切。
一個信手的“楓露茶”,溼了茜雪的裙子,卻也打翻了考據的罈子。這麼好的名字,這麼大的商機,爭論了一百多年,誰家佔了鰲頭?以中國茶文化的精深,根據曹先生的點漏介紹,“這茶是要三四次才出色的”,首先擯棄綠茶,轉向白茶和老茶頭覓尋,也不管是不是“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楓葉寓意。
據說最近似的是以楓露果伴新下白茶同儲,久而彌香,可得書中效果。
賈母的半盞‘’老君眉‘’,倒是使得福建武夷山的名叢和湖南洞庭君山的白毫銀針都得益不淺。不過一個紅,一個綠,哪一個才是曹先生所指的呢?
一個茶道藝術大師的描繪,就把中國的茶文化剝出了最精華的果肉!
-
16 # 相魄
關於紅樓夢裡對於茶葉的描述基本上圍繞著茶葉,茶具還有如何烹製茶葉為主。
1.
對於茶葉紅樓裡處處可見,老夫人喜歡老君眉,其他人有喜歡普洱的,有喜歡綠茶的,也有喜歡紅茶的,但是每一款茶都是平常百姓難以企及的,基本上他們喝的全是貢茶,那時候的紅樓裡,賈府是負責買辦的,給皇宮買辦的,基本上都是好東西,是皇宮內院才能享受的,再加上寶玉的姐姐是貴妃,偶爾賞賜一些茶葉,那都是金貴的很啊。
2.
再加上我們看紅樓裡,對於器皿的描寫,極具奢華,不是襄玉就是鎏金,或者有珍珠瑪瑙點綴,玉成窯的壺,景德鎮的杯子,當然了都是成套的,我是單獨來說的,還有紫砂壺,那個不是工藝美術品,放到當下沒個千八百萬的都買不著,我們的曹老師對於茶具的描繪也極具細緻,用詞也很奢華,讓人能感覺到大觀園裡的奢華程度。這也反應出當時社會貧富差距懸殊,富人富死,窮人窮死,這幾本上就是達官貴族的日常生活。
3.
泡茶的藝術更是被曹老爺子描繪的入木三分,從書裡可以看出,曹老爺子很喜歡喝茶,對茶的研究也很深入,要不然怎麼能張嘴就來茶葉的泡法,書本上介紹了煮茶或者說烹茶,也可以是熬茶,書本里對於火候的掌握,扇風的力度,都有刻畫,把茶葉煎到什麼程度就能喝,都有描繪,對於喝綠茶,茶壺裡放多少茶,用什麼壺,泡多長時間,怎麼一個投茶法,也有說明,看紅樓也能學到好多的茶葉文化知識,並且還是很深入的瞭解那種。
4.
當然了曹老爺子,也會杜撰一些茶葉名字,只是為了要一個好聽的茶葉名字,來彰顯茶葉的稀少和珍貴,也從側面反映出賈府是真的有權有勢啊紅樓夢裡面的茶葉文化,可以看成一幅達官貴人的生活圖景,也能從中看到我們對於茶葉文化的發展還有傳承,畢竟曹老爺子寫書是為了心中的炙熱,他把胸中的墨水通通的倒在了紙張上,這也是他畢生所知所想,處處可見我們的傳統文化,茶葉文化是一種雅緻的文化,能夠跟書本集合在一起。畢竟茶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有了茶才有了跟生活比較接近的人物,這樣人物好像有了靈魂一般。這就是作為生活必需品的作用。
總結:紅樓夢裡面的茶葉文化基本上就是當時社會茶葉文化的一個縮影,有可能有些出入但大體上還是靠譜的
-
17 # 閒雲一片之每文
《紅樓夢》雖然是一部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但寫飲食的筆墨也不少,有學者說佔將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吃茶”更是顯而易見。
第三回說,林黛玉初進賈府,一陣寒暄坐下後,丫環馬上送上茶來。去見舅舅,舅家的丫環忙捧上茶。在賈母處吃過飯,先用茶水漱口,然後又接過吃的茶。
第七回說,賈寶玉見秦鍾,丫環捧上茶果吃茶。他們倆光吃茶,不吃果子。
第八回說,到薛姨媽那裡,姨媽命人沏上滾滾的茶來。又擺上幾樣細巧茶食。寶玉在薛姨媽那裡喝酒回家後,吃了半碗茶,又想起早上沏了一碗楓露茶,聽說被李嬤嬤嘗喝了, 氣的摔了手中的茶杯。
第四十一回說,妙玉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又問是什麼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吃了半盞,便笑著遞與劉姥姥說:“你嚐嚐這個茶。
第五十四回說,元宵節眾人在大觀園玩樂至深夜。賈母餓了。又不想喝粥,於是吃了杏仁茶。
第六十三回說,寶玉過生日,襲人晴雯她們想晚上給寶玉祝壽,查夜的大娘讓他早點兒睡。寶玉說今兒因吃了麵食怕停住食,大娘讓襲人沏些普洱茶給寶玉吃。
“吃茶”,是賈府的飲食習慣,他們深諳飲茶的益處,飯後必飲茶,用來健脾胃,消食化積。
在《紅樓夢》裡,賈府有專門的茶房和管理人員,茶具考究樣式多種,所備的茶葉品種也不少,書中提到的有楓露茶、六安茶、老君眉、女兒茶(普洱茶的一種)、杏仁茶、暹羅貢茶等。沏不同的茶,用不同的水,不同的方法。
《紅樓夢》在“吃茶”過程中,創作吟誦了不少茶詩茶聯。如“烹茶水漸沸,煮酒葉難燒”,“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倦繡佳人幽夢長,金籠鸚鵡喚茶湯。”
以上都體現了“茶文化”的特徵。
-
18 # 伴讀紅樓夢
《紅樓夢》中對茶事的描寫頗多,對茶文化有很多具體的描述和反映。涉及茶的知識、茶的情趣、茶的習俗等諸多方面。與茶有關的茶名,茶具,禮儀風俗,詩詞典故,信手拈來,隨文而出,自然貼切。但是《紅樓夢》絕不是為寫茶而寫茶,也不是宣揚茶文化。下面就來聊一聊紅樓夢裡的茶事。聊一聊書中寫茶事與《紅樓夢》主題的關聯。算是答題吧.
一、 見證繁華富貴
《紅樓夢》中把茶與繁華富貴熔為一爐。老夫人喜歡老君眉,其他人有喜歡普洱的,有喜歡綠茶的,也有喜歡紅茶的,但是每一款茶都是平常百姓難以企及的,他們經常喝的幾乎全是貢茶。 一個個好聽的茶葉名字,彰顯著茶葉的稀少和珍貴,也從側面反映出賈府的繁榮富貴。
《紅樓夢》中對於茶具器皿的描寫,極具奢華,不是襄玉就是鎏金,或者有珍珠瑪瑙點綴,玉成窯的壺,景德鎮的杯,而且多是成套的,還有紫砂壺,件件都是工藝美術品,放到當下沒個千八百萬的都買不下來,讓人能感覺到賈府的奢華程度。
賈府是“鐘鳴鼎食”、“詩禮簪纓”之家。對飲茶是很講究的,從烹茶、飲茶的用具的珍貴和茶葉的稀有無不顯示出名門望族的身份地位。如賈母不喜歡的“六安茶”、妙玉特備“老君眉”、暹羅國進貢的“暹羅茶”、怡紅院常備的“普洱茶”、茜雪端上的“楓露茶”、黛玉房中的“龍井茶”。
他們將煮茶、飲茶當作了一種雅事,就是平常的飯後茶,也是規矩十足,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喝的第一道茶是漱口茶,第二道才是飲用茶。體現著貴族對茶的講究,生活的奢侈。
賈母帶領眾人到櫳翠庵品茶,正值賈府蒸蒸日上,眾人得意之時,妙玉冷笑林黛玉是個俗人,冷笑賈府上下也找不出自己的綠玉斗,被普遍認為是妙玉對賈府張狂的提醒和擔憂。
賈府吃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習慣,更讓他們上癮的是這茶的精神。是他們津津樂道的一種享受。茶能使人亢奮。茶香四溢,時而清淡,時而濃郁。茶香滿府,盡人皆爽。
二、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形象
在王夫人的正室裡,茗碗瓶茶俱備;在賈母的花廳上,擺設著洋漆茶盤,裡面放著萬蜜十節小茶杯;就連寶玉等平時猜謎的獎品,也是雅緻的茶籠;寶釵、黛玉平時用的是犀角橫斷面中心有白點的點犀茶盤,精巧雅緻,名貴珍玩,叫人羨慕。
在賈府這樣大戶人家喝茶最講究名氣。不同的身份喝不同的茶,是尊卑有別的。如賈母必須喝“老君眉”,才算不失身份;寶玉是一位花花公子,浪蕩不羈,經常想入非非,他喝“神仙茶”才最恰當。而黛玉多愁善感好思索,必須喝“龍井茶”,方顯示她的天生麗質;至於林之孝和襲人等眾多的傭人,就只能喝一般不起眼的“凡人茶”了。
作者巧妙地透過茶文化的描繪,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真實地寫出人物的日常生活,讓人物形象豐滿而傳神。作者筆下的茶文化,不但圍繞和暗示了賈府盛衰的主題,同時表現封建社會尊卑有別的倫理綱常和世家貴族的典型生活場景。
妙玉對林黛玉的問題毫不客氣的冷笑到:“你這麼個人,竟是個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冬天用新雪“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夏天時“琥珀杯傾荷露香,玻利檻納柳風涼”,烹茶之水講究之至。這那裡是在講茶道,茶,分明成了賈寶玉住進大觀園時對雅緻生活的愜意心情的寫照。
第41回賈母剛吃過茶,又帶劉姥姥到櫳翠庵討茶吃,對妙玉說,“把你的好茶拿來,我們吃一杯就去了。”顯然這“吃茶不為吃茶”,倒像是透過茶具、茶水向讀者昭示著妙玉非同尋常的身世:給賈母泡茶的水是“舊年蠲的雨水”、給釵黛寶玉們的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這般雅緻的生活品質決非一般女尼所有;再看妙玉的茶具,或是名貴成窯,或是蘇軾鑑賞過的“晉王愷珍玩”等,這豈是尋常百姓之物?這一回與其說喝茶,不如說是展示示妙玉的高貴身份,就其塑造人物性格和形象來說與大寫特寫秦可卿臥室擺設簡直異曲同工。
三、展示主人公的生活情趣
《紅樓夢》中描寫茶多而精緻,在雪地煮茶、梅邊品茗,小說活動中襯托出主人的雅潔高致,人物形象獲得昇華。
用茶的生活片斷在紅樓夢中不勝列舉。茶是少不得的解渴之物。茶最基本的作用就是解渴。多少次,寶玉半夜醒來向丫環要茶,便由晴雯或麝月倒來溫茶讓寶玉解渴。襲人吃年茶回來後,也是吵著口渴讓寶玉給倒茶。
據說“名茶還須好水泡”,《紅樓夢》裡用雪水烹茶,被認為是一大雅趣。寶玉《四季即景》詩中竟然有三處寫到茶事。
給賈母泡老君眉用的是舊年蠲的雨水;請寶釵黛玉吃茶,用的是蟠香寺梅花上的雪水。據說除了常見的泉水井水,越是珍貴難得,方襯茶之寶貴。我沒喝過舊年蠲的雨水和蟠香寺梅花上的雪水,不知道那水沏的茶有多麼好。但是我讀出作者寫這些的用意就像詩書一樣能夠表現人的生活情趣。雪本高潔,加上梅花的高潔,烹出來的茶湯,令人雅韻欲流,悠然神往。說不定我要是喝上那麼一杯,也能高潔許多。可是我卻見到賈府那一大群人餷,整天杯不離手,茶不離口,也沒見高潔許多。
四、詮釋人情往來
賈母是賈府中某種精神的象徵,即使出家人妙玉,也對她畢恭畢敬。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我不知道六安茶與老君眉的區別到底有多大,不就品那麼一點嗎?但是我卻讀出了妙玉的“知道”和特意準備的老君眉。對妙玉來說,出家人啊,可謂諷於無形。
林黛玉喝的龍井可稱清露。第八十二回有這樣的描寫,黛玉微微地一笑,因叫紫鵑:“把我的龍井茶給二爺沏一碗。二爺如今唸書了,比不得頭裡。”這裡有趣的是,寶玉唸書了,也可喝這種清茶了,這是尊重讀書人?是,也不是。把它與黛玉前番說寶玉上學是去蟾宮折桂對照來看,簡直不啻打情罵俏。
茶味服從於藝術,讓人們品出味中之味,是作者一大絕招。作者根據小說人物性格發展的需要。諸如“以茶祭祀”、“以茶待客”、“以茶代酒”、“以茶贈友”、“以茶論婚”等習俗在《紅樓夢》中都有所描寫。
櫳翠庵品茶,妙玉給賈母用的是成窯五彩小蓋鍾,其餘人用的都是官窯脫胎填白蓋碗,這就反映了賈母的地位。而妙玉私下裡給寶釵和黛玉喝茶用的杯子是瓠爬學和點犀,這反映了人物之間關係的親疏。
五、虛實並舉,闡釋主題
作者為了表達對女性的深切關懷,控訴社會不把女人當人,唯有寶玉體察她們超眾的才華與悲愴的命運。作者用諧音寓意的手法,對映封建社會中女性群體的生存境地, 也對大觀園中女性的命運進行隱喻。作者藝術地杜撰一種叫做“千紅一窟”的仙茶。讓警幻仙子在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獻給賈寶玉。“千紅一窟”諧音“千紅一哭”,用來招待賈寶玉再合適不過。
在古代婚俗中,茶作為某種象徵,婚娶聘物必定有茶。以茶為禮稱為“茶禮”,又叫“吃茶”。風姐笑道:“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表明鳳姐對寶黛婚姻的堅定支援,而且間接地反映出賈母對寶黛婚配的立場。
妙玉第二次請林黛玉、史湘雲喝茶的時候,賈府已是將臨大禍之際,人人悽惶。她在喝茶之際,借詩句警醒林黛玉、史湘雲。認為詩句亦關人之氣數。雖然連說好詩,但是其中有的詩句過於頹敗悽楚,暗示賈府氣數將盡。試圖希望透過修改翻轉過來。
-
19 # 淡看雲起看紅樓
中國茶文化
要說《紅樓夢》中的茶文化,先要科普一下我們中國茶文化的淵源。
四千七百多年前,神農氏嘗百草,中國就發現了茶。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於宋代,普及於明清,至今方興未艾,現在已經流行於世界各國。
茶與文化相結合,就形成了茶文化。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唐代陸羽所著《茶經》最早提出了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茶常常意味著志遠淡泊,堪為清高自詡的文人雅士代言,故而深受喜愛。
中國茶道異常講究,要茶葉、水、燒水之火、茶具、環境俱佳,方能一品茶之精髓。宋代茶道興盛,精通茶道乃是身份的象徵。2019年熱播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就有不少篇幅講大家閨秀學習點茶。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三不點”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潔,是為一不;景色不好,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養舉止粗魯又為一不,共為三不。碰到這種情況,最好是不作藝術的品飲,以免敗興。
中國茶文化是在沏茶、品茶過程中逐漸形成,其中又有了文人墨客的參與,糅合了佛、儒、道諸派思想,已經成了“禮”的一部分。中國是禮儀之邦,以茶待客是常規禮節。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
茶注重“品”,《紅樓夢》妙玉說: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
《紅樓夢》中的茶文化《紅樓夢》是一部百科全書,包羅永珍,在書中茶文化也多有體現。
吃茶是生活日常,榮寧二府肯定會時時吃茶,處處吃茶。《紅樓夢》的寫作是“一歌二喉,一手兩牘”(戚廖生序),書中對茶的描寫,一方面表現貴族雅緻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也推進故事的發展。
書中具體關於茶的描寫有四次。
第一次,吃茶的規矩。
書中第三回,林黛玉在榮國府吃了第一頓飯。
父親林如海教導林黛玉飯後消化一會再飲茶,這樣才不容易傷脾胃。而榮國府的規矩卻是飯後立即吃茶。黛玉只能入鄉隨俗了。
這一段關於吃茶的細節,旨在表現人物性格。黛玉心細如髮,進入榮國府後處處留心,觀察入微。丫鬟端上茶來,她並不急著吃,而是觀察迎春姊妹的動作。先端來的茶是漱口用的,她“照樣漱了口”。隨後捧來的茶方是吃的。
林如海的養生之道確實是有道理的。飯後立即飲茶,容易稀釋胃液,影響消化,可能會傷及脾胃。
第二次,楓露茶事件。
第八回“探寶釵黛玉半含酸”,寶玉在薛姨媽那裡和寶釵、黛玉吃酒,心滿意恰,喝得微醺回房了。喝茶的時候想起來楓露茶,誰知被奶孃李嬤嬤喝了。寶玉遷怒於人,把丫鬟茜雪給攆出去了。
文中寫楓露茶,是三四次後才出色的。楓露茶是什麼茶?楓露茶"為楓露點茶的簡稱。楓露製法,取香楓之嫩葉,入甑蒸之,滴取其露。清·顧仲《養小錄·諸花露》載: "仿燒酒錫甑、木桶減小樣,制一具,蒸諸香露。凡諸花及諸葉香者,俱可蒸露,入湯代茶,種種益人,入酒增味,調汁制餌,無所不宜……"將楓露點入茶湯中,即成楓露茶。
“寶玉摔茶”這一段小故事的資訊量非常多。首先給我們科普了楓露茶,要衝水三四次才出色。其次是呼應前文,楓為紅色,代表女兒,紅色露珠如血淚,和寶玉夢遊幻境的“千紅一窟”遙映。再者,“逢露”諧音“逢怒”,寶玉對李嬤嬤在梨香院勸阻他飲酒心有怨氣,聽說她喝了他的茶大發雷霆。第四,寶玉還是脫不了一個公子哥的習性。他被稱為“絳洞花王”,卻也有不體貼女兒的時候,茜雪無辜卻被攆走。第五,伏脈千里,脂批透露,後文茜雪會在“獄神廟”出現。
第三次,王熙鳳送的茶葉。
這一段論茶葉,從側面寫林黛玉的羸弱。寶釵嫌味輕,黛玉卻喜歡。甲戌本脂硯齋側批寫:卿愛因味輕也。卿如何擔的起味厚之物耶?
還體現了寶玉處處想著黛玉,聽黛玉愛吃,他趕緊說:
你果然愛吃,把我這個也拿了去吃罷。
重點還在鳳姐的玩笑話上:
鳳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說這些閒話,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
王熙鳳的玩笑透露出一個重要的資訊:賈母是支援寶黛愛情的,不然精明的鳳姐不會貿然開此玩笑。甲戌本脂硯齋側批寫:二玉事在賈府上下諸人即看書人批書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書中常常每每道及,豈具不然,嘆嘆!庚辰本又批:二玉之配偶在賈府上下諸人即觀者批者作者皆為無疑,故常常有此等點題語。
第四次,妙玉的茶經。
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作者把茶道寫得淋漓盡致。
茶葉講究:賈母不吃六安茶,吃老君眉。六安茶即六安瓜片,是綠茶,性涼,賈母年高之人腸胃服不住,是以不吃六安茶。現在中國生產的老君眉是以《紅樓夢》中的故事命名的,不是書中所寫之茶。結合上下文,書中的老君眉應該屬紅茶類。
茶具講究: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成窯五彩小蓋鍾,官窯脫胎填白蓋碗,斑瓟斝,點犀喬,綠玉斗,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的大海。件件都是世間罕有的珍品。
泡茶的水講究:舊年蠲的雨水,梅花上的雪水,並且是現向風爐上扇滾了。黛玉因沒有品出泡茶的水來,竟被妙玉斥為大俗人。
品茶的意境: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寶玉用的杯具是大海,但也只斟一杯的量。
妙玉是茶道高手,這一段宣揚茶道的同時,也是妙玉的正傳,寫出了她“過潔世同嫌”的性格特點。
結語《紅樓夢》中賈府大多是風雅之人,茶文化處處可見,以上盤點只不過冰山一角耳。
-
20 # 沒聽過你心事
茶是雅物,也是俗物,處在什麼樣的位置,便會沾染什麼樣的氣息。若是進入官場,便沾染了幾分官氣;若是流入尋常百姓家,便多了幾分親和氣;若是行走江湖,便帶著江湖氣;而一旦進入了地位顯赫的賈家,便沾染了其中的幾分貴氣。
據紅學專家統計,在120回本的《紅樓夢》中,如果不算與茶有關的事物,曹雪芹在小說中有273處寫到了茶。這個數字實在令人歎為觀止,相當於每一回要提到兩次之多。其中,茶襯托出了賈府的高貴與風雅,而賈府也帶給茶別具一格的特色與魅力。
《紅樓夢》中的茶品種繁多,有怡紅院裡常備的“普洱茶”、黛玉房中的“龍井茶”、賈母不喜歡吃的“六安茶”、妙玉為老祖宗沏的“老君眉”、茜雪端上的“楓露茶”以及賈府飯後用來漱口的漱口茶等等,種類繁多。
曹雪芹透過書中不同的人物對茶的不同需求,由此也看出他將《紅樓夢》刻畫得極為詳盡,甚至連小小的茶葉都不除了小說中的茶名之外,《紅樓夢》還多處涉及到飲茶器具與沖泡茶葉用水的問題。小說中的茶具極其奢華精緻,例如賈母的花廳上擺著洋漆茶盤,裡面放著舊窯什錦小茶杯;王夫人的房中,茗碗瓶花具備,不愧為正室所用的茶具。
而冰清玉潔的妙玉接待賈母時,捧上的是一個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可見其蕙質蘭心以及獨到的好茶離不開好器,也同樣離不開好水。《紅樓夢》中最愛茶的妙玉,她在眾人煮茶的時候,曾有過這樣一段對話。賈母問她煮水用什麼水,妙玉說是舊年蠲的雨水。
而她單獨請寶釵、黛玉喝茶時,沖泡的水是她五年前住在玄墓蟠龍寺時,收的梅花上的雪,用花甕盛裝,埋在地下,5年後才打開來喝,所以那茶才“輕浮無比”。
雖然古人一直有用雨水、雪水煮茶的事例,但經妙玉之手烹茶,自然別有一番超凡脫俗的味道。以雪烹茶,更襯托出妙玉孤高畫質冷的性情以及逸塵如仙的雅緻美感。
除了好茶、好器與好水之外,《紅樓夢》中的人物名字也獨具特點。說到以茶命名的人物,大家一定會想到賈寶玉身邊的小廝茗煙。這個小廝刁蠻古怪,起初的名字為“茗煙”,後又在第24回改為“焙茗”,直到第39回又改回了“茗這究竟是作者的疏忽還是版本問題,我們不得而知,但這個小廝的名字卻值得我們仔細考慮一番。《紅樓夢》中丫鬟的名字亦有泉(引泉)、花(掃花)、雲(挑雲)、鶴(伴鶴),單憑曹雪芹對茶的喜愛,其中必然不能少了“茶”字,那麼,“茗煙”也就不意外了。
《紅樓夢》可稱得上是一部集歷史、社會、人文、人生的百科全書,單憑曹雪芹在小說中對茶的極盡描寫,就足以證明其審美水平之高與藝術技巧的精湛。品讀紅樓之餘,我們必能在茶香嫋嫋中領略那段抹不去的風流佳話。
回覆列表
茶最開始是用來吃的,後來才有了品茗之說。
吃茶文化
先秦時代,茶葉很不普遍,當時糧食都不怎麼夠吃,還得靠採集一些野生植物來補充。而且由於地域限制,交通不便,基本都是在巴蜀一帶才有茶。而且以吃茶為主,慢慢的從充飢過渡到了藥用,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發現茶葉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也就慢慢由充飢的習慣轉變為煎服。即鮮葉洗淨後,置陶罐中加水煮熟,連湯帶葉服用。這就是秦漢喝茶的前奏了
當時中國茶葉傳到歐洲,一開始就是在藥鋪賣的,而且只能在藥鋪買到,這在一定的側面說明茶葉一開始確實具有藥用的作用。
到了秦漢,開始煮茶。喝茶湯,基本就是當藥。在當時,也慢慢地出現了茶葉的簡單加工技術。鮮葉用木棒搗成餅狀茶團,再曬乾或烘乾以存放,飲用時,先將茶團搗碎放入壺中,注入開水並加上蔥姜和桔子調味。這種混煮成羹的茶飲料在西晉的文獻中又被稱為“茶粥”。這時候基本還是以吃為核心,順帶喝湯。
魏晉南北朝,貴族們吃茶已經成為了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然後,吃茶也開始慢慢的向下傳遞,也就沒那麼具有“貴族獨享”的氣質了。
到了隋唐,餅茶技術的發展,貢茶制度的出現,讓吃茶文化慢慢的過渡為烹茶文化。開始使用專門的烹茶器具。緊接著,陸羽寫了茶經,吃茶的習慣進一步的開始像下層轉移。所謂大唐盛世,太平的時候難免會折騰。烹茶的方式也越來越講究了,甚至形成了一股茶道風。
在南宋都城臨安,終究吃茶者多,喝茶者少,遺風不滅,杭州人至今都要講“去梅家塢吃茶去!”味道就變了。《夢粱錄》裡的臨安,“四時賣奇茶異湯”,冬天賣的七寶擂茶,據說是用花生、芝麻、核桃、姜、杏仁、龍眼、香菜和茶擂碎煮成茶粥單賣,這般吃法,操作起來好比搗年糕,吃者好比吃八寶粥,要緊的是吃,不是喝茶湯了。宋人還喜歡弄些香料,把龍腦珍菜、菊花之類與茶在一道,茶香吃進花香,花香吃進茶香,吃進口裡,吃出了一股香氣,一種味道。
南宋鹹淳年間,日本高僧大應禪師到了餘杭徑山寺,深研佛學之餘,把當時流行的抹茶做法、吃法一併學會,帶回了日本,慢慢發展為“茶道”。看日本人行茶道,便知抹茶是研成細末的,放入茶盞,注入沸水,茶湯濃如豆羹,小筅帚一攪,捲起千堆,待冷卻後,一吃而光。南宋時雖有撮泡茶的套路,但是大家都不買賬。
還有個說法,杭州早年有酒館無茶坊,只不過富人有了聚會宴飲,會招些茶博士來來往往,熱鬧煞也。後來宋室南遷,汴京開茶坊的習俗南漸,茶館在臨安一家接一家地開起來,且在茶湯巷一帶成了氣候,成為茶館一條街。茶館雖然吃茶,但是點心也是重頭,你看今天在杭州坐茶館,無論青藤或門耳,那些各色吃食消閒果兒的消耗,分量不會少於茶湯。南宋的擂茶,現在無處可買,但在保留擂茶習俗的湖南鄉下,待客吃一頓擂茶,是要擺上十數個碟子的,炒米、炒黃豆、炒綠豆、炒包穀……一路吃下去,好比是在吃飯了。
至於文人雅士,騷人墨客說到茶,可吃,可詠,可品,可分,就是不提“可喝”。分茶這一活計,知識分子很喜歡,說白了就是閒來無事,弄把小筅帚筅筅茶湯,由泡沫形狀,茶末遊移,想像出金戈鐵馬,杏花春雨,生離死別,聚散無常。只要胸有點墨,胡思亂想,就能成全分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