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C婭茜
-
2 # 小賤人2
由於世界局勢與美國海軍作戰需求的轉變以及自身昂貴的造價,美國海軍在冷戰結束前進行的最後一個攻擊核潛艇計劃“海狼”級的量產計劃在1992年遭到取消,僅前三艘付諸建造。1991年起美國海軍開始籌劃另一種排水量、價格均比海狼級低的新一代攻擊核潛艇,作為“海狼”級取消後的替代方案。最初此計劃被稱為“百人隊長”級(Centurion Class)攻擊核潛艇,美國海軍希望其成本能壓低至海狼級的2/3。爾後此計劃的產物就是“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未來將是“洛杉磯”級核潛艇的後繼者。
美國海軍在建的最新一級多用途攻擊型核潛艇,它將替換將要退役的“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成為美國海軍21世紀近海作戰的主要力量,同時也保留了遠洋反潛能力。首艇“弗吉尼亞”號(SSN-774)於1998年開工建造,預計2004年建成服役。美國海軍計劃共建30艘。該級艇長114.91米,寬10.36米,吃水10.1米,水下排水量7925噸,水下航速28節,核反應堆一次裝料可使用33年。裝備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和12個“戰斧”巡航導彈垂直髮射管。艇載電子裝置將安裝最先進的C4ISR作戰系統。該級艇能發射美國海軍正在研製的“曼塔”可回收自主式無人潛水器,用於水下偵察、掃雷和反潛;還能快速部署6人“海豹”突擊小組,該小組配倍自己專用的ASDA小型潛艇,其航程為125海里,可以直接與“弗吉尼亞”級潛艇對接。
美國海軍資料稱,造價約22億美元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是美軍第一種專門為應付冷戰後威脅研製的潛艇,具有強大的反潛、反艦、遠端偵察、執行特種作戰以及用新型“戰斧”巡航導彈精確打擊陸上目標的能力。與主要用於在深海大洋等待與敵方戰艦決鬥的“前輩”們相比,採用自動導航控制裝置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近海作戰能力尤其突出。
“弗吉尼亞”號攻擊核潛艇長377英尺,水下排水量7800噸,潛深超過800英尺,水下航速25節,在其全壽期內無需補充核燃料,艇上官兵132人。“弗吉尼亞”級潛艇上共有12個導彈垂直髮射系統。艇上魚雷發射管可發射Mk48 ADCAP重型魚雷以及“魚叉”反艦導彈。“弗吉尼亞”級潛艇內的特種作戰艙還可容納一艘供數十名特種部隊使用的微型潛艇。光纖感測器取代老式潛望鏡將周邊環境影象傳送到指揮艙的電腦螢幕上。因此指揮艙可以從潛望鏡下方位置移到下層甲板更加寬敞的地方。
“弗吉尼亞”級的艦身較“海狼”級小,直徑與“洛杉磯”級核潛艇相若。相較於冷戰思維的“海狼級”是在大洋中有效壓制、獵殺蘇聯任何核潛艇以奪得水下制海權,“弗吉尼亞”級則把焦點放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層出不窮的地區性衝突上,故十分強調多重任務的彈性,包括近岸作戰能力、對地攻擊能力、特種作戰與情報蒐集(除了施放特戰部隊上岸偵察之外,潛艇本身在敵方海域蒐集電子情報的能力也極為重要)等等。而在近岸環境可能遇到的狀況──複雜的水文與海底情況、嚴重的水下背景雜音干擾、敵方布放水雷甚至是面對新一代俄製傳統動力潛艇等等,都與美國海軍以往所熟悉的大洋反潛作戰有極大差異。因此美國海軍在 “弗吉尼亞”級的設計中加入許多以往美國潛艇所無的元素,例如能在噪聲嚴重的淺海有效操作的聲納系統(特別是高頻主動聲納)、水雷偵測/反制裝備以及多種無人遙控載具的操作能力等等,此外還有完善的特戰部隊相關設施,這些都將對現行美國海軍的潛艇運用方式造成巨大的衝擊與改變。
“弗吉尼亞”級仍沿用圓柱形淚滴流線艦體,尺寸雖較類似洛杉磯級,但是由於沿用許多“海狼”級的研發成果,諸多外型特徵如前方具有彎角造型的帆罩、艦首伸縮水平翼、兩側各三個寬孔徑被動陣列聲納(WAA)的聽音陣列、六片式尾翼以及尾端水噴射推進器等,都與海狼級一模一樣,因此從外觀看起來彷彿是“海狼”級的縮小版。
“弗吉尼亞”級的武器籌載量、航速以及潛航深度都不如“海狼”級,但是靜音能力將維持“海狼”級的超高水平。該級艇擁有各項與“海狼”級相同的最新的靜音科技,例如精心設計的輪機/管路設定、艦體外部的消音瓦、降低水流噪訊的艦體外型設計、主機的彈性減震基座以及噴水推進器等等;全艦各處總共設有600個噪音/震動偵測器(海狼級只有26個),隨時監控艦上各處的震動情況情況,發現異常便立刻處理,將整體噪音降到最低;此外,為了降低引爆感應水雷的機率,本級艦也將使用消磁科技。
由於設計較晚,“弗吉尼亞”級得以採用比“海狼”級更先進的科技與裝備。本級艦擁有Chin高頻主動聲納系統,包括兩具分別位於艦首下方與帆罩上的高頻主動聲納,可精確測繪海底與雷區,大幅加強了近岸操作與反水雷能力,這是以往美國潛艇所不具備的。“弗吉尼亞”級擁有先進的桅杆群,包括內含GPS的電子桅杆、可高速自衛星傳送對地武器所需目標資料的高資料交換率桅杆、無線電收發桅杆以及可調整任務的AN/BVS-1光電搜尋/攻擊潛望鏡組等。
AN/BVS-1光電潛望鏡由美國潛望鏡大廠──柯爾摩(Kollmorge)研發,整合有低光度電視攝影機(low light TV,LLTV)、紅外線熱影像儀與雷射標定器,不僅功能遠比傳統光學潛望鏡強大,其影像直接以光纖傳至控制中心的平面顯示器上,不再需要傳統潛望鏡底下的目視鏡,因此控制中心改在第二層甲板,不必如以往需設在帆罩下方。AN/BVS-1的桅杆部分為柯爾摩根與其義大利次承包商──Calzoni合作生產的通用模組化桅杆群(Universal Modular Mast)。
艦橋內有大量大型先進平面顯示器以及大型開放配置圖,提供指揮官充分資訊並幫助其判斷與決策,艦上也以先進的觸控式操控顯示螢作為主要操作介面。此外,該級艇的Eavesdropper收發系統可偵測數海里外連衛星也無法截獲的訊號,可用來進行衛星通訊或武器控制。以上這些系統賦予“弗吉尼亞”級極強的電子訊號/情報收集能力。“弗吉尼亞”級的C3I系統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海洋電子部(Lockheed Martin Naval Electronics)與NE&SS水下系統公司主導研發,將採用數字化的航行操控系統,舵手透過類似電動玩具的雙杆/四按鈕遊戲杆系統來控制潛艇的航行運動。
此外,“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艇體採用了計算機技術支援的模組化設計,各分艙可按照具有不同功能的艙段模組分別建造。該級核潛艇的主機艙採用浮筏減震的整體模組設計,大幅度降低了艇上噪音。另外,“弗吉尼亞”級核潛艇推進裝置使用的動力電纜和閥門、斷路器、泵等,其數量僅分別為“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的50%、40%和30%左右。而且,由於採用了由計算機技術支援的模組化設計技術,因此在21世紀,美國海軍可以根據環境的需要和未來新技術的發展情況,利用先進的模組化技術,在“弗吉尼亞”級新艇建造的過程中或者利用“弗吉尼亞”級在役艇大修的機會可以迅速、便捷地更換具有不同功能的艙段模組,使“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在標準型的基礎上衍生出不同種類的或者具有不同專項用途的核潛艇。
譬如,在標準型“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魚雷艙段中,魚雷發射管的後面是備用魚雷臺架,如果對這一部分的艙段模組稍做改動,即可在備用魚雷臺架的位置上加設一個可容納40名特種部隊人員及其裝備的居住艙。這時,“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便輕易地被改為一艘輸送特種部隊人員的專用核潛艇。
“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指揮台圍殼為裝有非穿透型潛望鏡、8根天線和桅杆介面的獨立模組結構。如果將來需要使“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以蒐集情報或者偵察為主的話,可適當改變指揮台圍殼內的天線和桅杆介面內容,使其更加靈活、機動和高效地執行偵察和情報蒐集等方面的任務。早在“弗吉尼亞”級核潛艇處於方案論證階段時,美國海軍便已經在論證利用模組化技術把“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迅速改為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可行性。從目前“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設計情況來看,利用功能性艙段模組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美國海軍曾經打算在21世紀“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逐漸退役的時候,利用模組化技術,以標準型的“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為基礎,將其改換成彈道導彈核潛艇,以便對美國海軍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數量加以補充。與重新設計和建造新型的彈道導彈核潛艇相比,採用增加功能艙段模組使“弗吉尼亞”級核潛艇成為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方法,不僅可以大量節約研製費用,而且還可縮短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建造週期。
從“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的內部設計來說,該級核潛艇首端的聲納系統、指揮控制艙中的作戰指揮系統以及武器裝備等艇上的重要裝置和裝置均採用了功能模組的設計原理。隨著時代和技術的發展,這些艇上的重要裝置全部可以利用換裝模組的方式及時地裝設最新的功能模組,使該級核潛艇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出它所具有的潛能,並且永遠保持與時代高新技術處於同步狀態的先進效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在21世紀既是具有多用途的攻擊型核潛艇,又是在戰略威懾力量和多種專項用途方面具有很大潛力的水下作戰平臺。客觀地說,21世紀美國海軍水下戰場的主力應該是非“弗吉尼亞”莫屬,這也正是該級核潛艇尚處於設計階段便引起各國海軍格外矚目的原因。
具備眾多先進科技的“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將取代“洛杉磯”級核潛艇,成為二十一世紀初美國海軍攻擊核潛艇部隊的主力,而“海狼”級在未來也很可能在效能提升時,將效能水平提升至與“弗吉尼亞”級相當。首艇“弗吉尼亞”號(USS Virginia SSN-774)於1999年1月開工,於2002年完成壓力殼的建造,2003年8月16日下水,在2004年10月成軍;第二艘“得克薩斯”號 (USS Texas SSN-775)則於1999年3月開工,2002年7月安放龍骨,2004年5月26日下水,2005年6月成軍;第三艘“夏威夷”號(USS Hawaii SSN-776)於2001年開工,預計於2007年1月服役;第四艘“北卡羅來納”號(USS North Carolina SSN-777)則預計在2005年下水,2008年6月服役;而第五艘“新漢普郡”號(USS New Hampshire SSN-778)與第六艘“新墨西哥”號(USS New Mexico SSN-779)則預計在2010年服役。
然而,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駐伊美軍費用連續攀升,迫使美軍不得不在2004年底採取近乎是“挖肉補瘡”的應急方案,將刪減預算的刀口對準DD (X)驅逐艦、 “弗吉尼亞”級核潛艇、F/A-22戰鬥機等下一代武器,於是弗吉尼亞級原先的30艘數量繼續大幅下滑,最終很可能只建造10艘。在2004年12月,美國國防部取消了三艘“弗吉尼亞”級的建造預算,原先該級艇每年開工建造兩艘的步調從2009年起將減緩至每年一艘,最後在2012年停產,代之以更新、更便宜的潛艇設計。
-
3 # 望鄉WX
弗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又稱為774級)是美國海軍第一艘同時針對大洋和瀕海兩種功能設計的第七代核潛艇,由NSSN計劃衍生而來,同時也是一種取代冷戰時代海狼級核潛艇的便宜方案。是美國設計者借鑑和使用了很多新技術和新設計(如艇體設計及核反應堆設計)的核潛艇。弗吉尼亞級成軍後預計取代洛杉磯級核潛艇,計劃建造30艘,均由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通用電船公司聯合建造。弗吉尼亞核潛艇最高航速34節、最大潛深488米,首批造價24億美元。在武器配備方面,弗吉尼亞核潛艇在艇首部有12具垂直髮射管,可以發射最新型的UGM-109E戰術戰斧導彈。戰術戰斧選用了威廉姆斯F415-WR-400/402渦扇發動機,彈體採用了大量的複合材料,有效降低了彈體重量,潛射型的最大射程達到了1600公里。為了提高戰術戰斧的突防率,雷聲公司對UGM-109E進行了隱身修型。將彈頭設計成低可截獲形,並放棄了伸縮式進氣道改用隱身效能更好的隱藏式進氣道。尾翼從原本的十字型控制面,改成雷達反射訊號更小的三片式。戰術戰斧的任務準備時間較短,任務規劃時間被降低到4分鐘左右,使戰術戰斧具備了對時間敏感性目標的打擊能力。戰術戰斧的裝備,使弗級潛艇對陸上戰略戰役目標和瀕海港口重要區域的快速打擊能力,都獲得了較大提升。因為戰術戰斧具備對時間敏感性目標進行打擊的能力,所以弗級潛艇也擁有了對艇上特戰隊員上陸作戰,提供應招火力支援的能力。戰術戰斧使弗級潛艇具備了優秀的瀕海戰略戰役打擊能力,是美國維護全球利益應付突發事件的關鍵性武器配備。弗級潛艇還裝備了四具肩部發射的533.4毫米魚,可以發射MK48-ADCAB modl6/7系列線導魚雷,也可布放MK60/67自航水雷,武備總攜帶量為38具。MK48-mdol6型魚雷的制導控制系統,由雷聲公司進行了全面改進,採用了新型微型處理器,擴大了控制系統的資料儲存能力,改善了modl6魚雷的資訊處理和計算能力。同時改進了雷體外型,對雷體動力系統進行了降噪處理,降低了魚雷的自噪聲,提高了魚雷的攻擊隱蔽性,擴大了自導頭的搜尋距離。modl6還採用了捷聯式慣導系統和新的作戰軟體包,經過技術提升後modl6全面提升了MK48魚雷,在高噪音背景下對目標的搜尋和打擊精度。在modl6的基礎上美國海軍又繼續和澳洲合作,進行了mdol7型的研發工作。雷聲公司在modl7上採用了全新研發的CBASS(先進通用寬頻帶聲自導)系統,運用商業成熟電子技術,提高了自導頭對目標資料處理的自適應能力。將自導導引距離提升到了驚人的3658米,在採用新的寬頻處理技術後,modl7型雷可以根據目標特徵資料庫的資訊,自動排比目標連續回波訊號,將真實目標從干擾物和複雜背景噪音中分離出來,保證魚雷對真實目標進行打擊。modl6/7型魚雷的裝備,對於保持美國攻擊核潛艇的傳統作戰優勢,提高在淺海高背景噪音下打擊小型低噪常規潛艇的能力,將起到重要作用。對於弗給潛艇完成瀕海作戰,達到美攻擊核潛艇淺海優勢的目標,是最重要的。
-
4 # 試探人間道
謝邀,弗吉尼亞級潛艇是一種冷戰後的高技術潛艇(Virginia class submarine,又稱為774級)是美國海軍第一艘同時針對大洋和瀕海兩種功能設計的第七代核潛艇,由NSSN計劃衍生而來,也是價格高昂的“海狼級”的一個低成本的替代專案。
“海狼級”攻擊型核潛艇早期設計線圖
在冷戰時期,美國海軍攻擊型核潛艇的基本使命是在大洋深處與蘇聯的核潛艇進行對抗,或者是在全球範圍內對蘇聯核潛艇,特別是對蘇聯的彈道導彈核潛艇進行長期的跟蹤與監視。因此,在那一段歷史時期內,美國海軍攻擊型核潛艇的基本設計思想是把具有水下高速、大深度下潛能力以及安靜性作為攻擊型核潛艇最重要的效能指標。美國海軍的“洛杉磯”級以及“海狼”攻擊型核潛艇是體現美國海軍冷戰時期攻擊型核潛艇設計思想的典型。
弗吉尼亞級三檢視
隨著冷戰對峙局面的消失,美國海軍的攻擊型核潛艇失去了昔日在大洋深處的蘇聯核潛艇對手,因此其主要使命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在新的形勢下,美國海軍賦予攻擊型核潛艇的主要使命是處理地域性戰爭、利用潛射導彈對陸地目標實施攻擊、在沿海從事反潛作戰、對特種部隊進行支援以及擔任航母作戰編隊的直接支援等。因此,冷戰結束之後美國海軍攻擊型核潛艇的設計思想是以多功能、多用途為主。冷戰之後的新型攻擊型核潛艇除了保留冷戰時期原有的安靜性之外,將不再把水下高速和大深度下潛能力作為孜孜追求的基本目標。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海軍開始迅速地修正冷戰時期制定的原“百人隊長”級核潛艇的效能指標。
“百人隊長”?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只找到這一張圖,不一定準確)
在放棄了一些極端的效能之後,弗吉尼亞級取得了效能與成本間的良好平衡,單就一艘潛艇來說,他也許不是出類拔粹的(當然也不會差太遠),他作為一款制式裝備而言,他是出色的。
DDX宣傳海報
海試中的DDG-1000首艦“朱姆沃爾特”號,從計劃中的全面取代“阿利.伯克”到如今削減到只建造三艘,美國海軍已經將主要目光轉向了伯克Ⅲ型2016財年中,巴斯鋼鐵廠獲得Flight III型驅逐艦建造合同,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則獲得LPD 28建造合同。
弗吉尼亞級算得上是美國海軍這20年內比較成功的專案:舊的航母計劃面對著預算嚴重超支的總是,DDG乾脆就是個虎頭蛇尾工程,瀕海戰鬥艦最終好像也沒啥合適的使用環境了,A12計劃破產,F-35C也不完全符合心意。生不逢時的A-12?“復仇者”美國海軍先進戰術攻擊機(ATA)計劃
當然這些計劃的失敗很大程度上與美軍“由海向陸”戰略的失誤所致,雖然弗吉尼亞級也受到了這個計劃的影響,但這個影響對弗吉尼亞專案而言不大
“弗吉尼亞”級核潛艇
為了讓大家能有一個更加直觀的感受,接下來咱們來“參觀”一下“弗吉尼亞”級核潛艇SSN775“德克薩斯”(Texas)號,先上基本資料
2006年6月21日美國海軍接收德克薩斯號SSN775核攻擊潛艇
使命任務: 反潛、反艦、護航、佈雷、測繪雷區、情報收集、偵察監視、特種作戰、打擊陸地縱深目標。
艦種: 核動力攻擊潛艇
型號: 北約代號弗吉尼亞級(Virginia class)
弦號: SSN 775
擁有國: 美國
研製單位: 美國通用動力公司電船部和紐波特紐斯造船廠
生產批次: 第一批第二艘 {第一批4艘:弗吉尼亞號(SSN-774)、德克薩斯號 (SSN-775)、夏威夷號(SSN- 776)、北卡羅來納號 (SSN-777)} 。
前型: 海狼級
鋪龍骨: 2002年7月12日
下水: 2005年4月9日
服役時間: 2006年9月9日
技術資料
全長: 114.8米
全寬: 10.4米
吃水: 10.1米
艇體結構: 單層外殼
水上排水量:6950 噸
潛航排水量:7925 噸
潛航深度: 488米到600米(海狼極限600米)
動力: 1具S9G GPWR 自然迴圈壓水反應堆;2臺蒸汽渦輪機40000軸馬力。
燃料: 鈾 反應堆一次裝料使用33年。 潛艇壽命期內無需更換核燃料。
葉軸: 單軸靜音泵射推進
噪聲: 最高95分貝(海洋背景噪音為90分貝)。巡航時聲音更小。
水上極速: 25節 (46公里/小時)
潛航極速: 34節
自持力: 90天
乘員: 134名 (其中軍官14名)
作戰配製:
一,艇艏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1,發射MK-48系列重型魚雷。備彈26枚。
(1) MK-48 ADCAP MOD6重型魚雷,重2噸,40節航速下航程50公里,55節時38公里,潛深 1200 米,戰鬥部裝藥100-150公斤,制導方式為線導加主動和被動聲自導,能在錯過目標 後返回重新搜尋,可以在惡劣海情、淺水區域、冰層下面等所有作戰環境中有效工作,對 水面艦船、核潛艇和常規動力潛艇展開攻擊。
(2) MK-48 CBASS MOD7 (先進通用寬頻帶聲自導)重型魚雷,與澳洲聯合研製,2006年 形成初始作戰能力,是MOD6魚雷的最新版本。長度:19英尺、 直徑:21 英寸、重量: 3520 磅、 射程:超過20英里、自導距離3658米、 推進:活塞發動機噴水推進、 戰 鬥部:650 磅高爆炸藥。淺水抗噪音干擾強、甄別目標突出、命中率高、進一步提高了 在淺海高背景噪音下打擊低噪聲目標的能力 。
2,發射潛射或通用魚叉導彈。魚叉導彈(AGM-84)是美軍目前主要的反艦武器之一,有多種改 進型,射程在95公里至230公里之間。以臺灣劍龍級潛艇海龍、海虎號裝備的ARG-84L魚叉為 例,射程240公里,可對海上艦船、港口設施、陸上戰略和戰役目標進行精確打擊。我們東 南沿海的港口、城市和重要海軍基地,如汕頭、廈門、上海和舟山,都在臺灣潛艇導彈的射 程範圍內,形成了一定威脅。
3,發射潛射戰斧巡航導彈。r> 4,布放MK-67自航水雷、MK-60捕手水雷。工作方式一:雷離開潛艇後自主航行到指定位置待機 攻擊。工作方式二:雷離艇後停留,自動偵聽搜尋,發現目標後自動導向進行攻擊。
5,發射、回收水下無人駕駛遙控裝置。這種水下無人駕駛遙控裝置上裝備有聲學和非聲學感測 器、無線電和影片訊號感測器、目標識別和分類裝置等,它可以在遠離弗吉尼亞核潛艇的海 域完成警戒、偵察、掃雷、反潛戰等方面的任務,大幅度地增強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的 水下探測和偵察能力。AUV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可距離母船120海里,日完成探測50平方里, 測深457米。
6,發射回收遙控無人空中飛行器。無人空中飛行器可以完成對陸地目標的偵察,並可把偵察結 果實時傳輸給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保證潛艇能夠對陸上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7,施放與回收遠端水雷搜尋系統LMRS。包括兩具長度6m的無人水下運載具(UnmannedUnderwaterVehicles,UUV)、一具擁有18m長機械臂的水雷回收/爆破遙控機械人以及相關支援的裝備。
二,12具MK 36 VLS戰斧巡航導彈垂直髮射筒。
根據任務選擇彈體發射核彈頭或常規彈頭,對海上、港口設施和陸地縱深目標進行快速精確打 擊。是美國維護全球利益應付突發事件的關鍵性武器配備。 備彈12枚。
三,乾式甲板輸送艙(DDS)
四, 先進海豹輸送系統 (ASDS) 1, 配備專用ASDA小型潛艇, 航程125海里,可容納9名特種作戰人員和為執行特種任務所需要 的各種裝備,可以與尼亞級潛艇乾式對接。潛艇把特種人員小型潛艇在水下秘密遣送出去之 後,特種作戰人員可執行救援、搜尋、破襲、情報收集以及引導空中打擊等任務,完成任務 之後,特種作戰人員可以利用小型潛艇隱蔽地返回母艇。
五,特種作戰任務艙 1,圍殼後的舯部位置多工艙。可供特戰用艇進行對接工作,也可同時提供9名特戰人員離艇執行任務。特戰人員所需的大多數裝置 如橡皮艇、推進器等都放在密封艙裡。 2,特戰隊員武器裝備儲存倉庫。在圍殼部位設定了武器裝備倉庫,供特戰人員出艙後提取儲備 武器。
六, 特種作戰居住艙。
魚雷艙中心可快速搭建並可容納40名特戰隊員及其裝備的住艙,執行瀕海作戰,部署較大規模的 特種部隊。
七, 水聲對抗系統
AN/WLY-1水下警告/反制系統
AN/BLQ-10電子支援測量持系統
八, BPS-16(V)4 雷達
BPS-16雷達是潛艇水面搜尋和導航雷達(有限的空中預警)
九,BVS-1不穿透式光電桅杆群 ( 桅杆兩組,一組備用)
1,GPS的電子桅杆。用於衛星定位。
2,可高速自衛星傳送對地武器所需目標資料的高資料交換率多頻道衛星通訊桅杆。 能同時以 SHF EHF 頻段通訊。
3,無線電收發桅杆。收發資訊,還可以偵察數海里外連衛星也無法截獲的訊號,可用來衛星通 訊或武器控制。
4,BVS-1光電搜尋/攻擊潛望鏡。一部低光度電視攝影機:一部紅外線熱影像儀;一臺測距儀。 一部攝影機備用。
十,先進的指揮控制系統 NSSNC3I (可能已升級為AN/BYG-1指揮控制系統)
NSSNC3I系統,幾乎綜合了潛艇上所有的電子裝置,構成了一個以光纖區域網連線的全分散式處 理系統。它綜合了3類23個子系統。
NSSNC3I系統與國家級C4ISR(指揮 控制 通訊 計算機 情報 監視和偵察)系統連線。也與聯合海 上指揮情報系統(JMCIS)完全相容 並保證潛艇與其它水面艦艇、潛艇、飛機和地面部隊協同作 戰,能與其它平臺共享實時。
主要功能是情報綜合處理、輔助指揮決策和武器綜合控制。它能接受綜合聲納系統、雷達、潛望 鏡等警戒探測裝置提供的目標休息,導航系統提供的本艇位置、運動要素、姿態等資訊,通訊系 統提供的外部平臺資訊(含目標資訊和指揮命令)。經蹤合處理以圖形和表頁顯示完整的戰術態 勢,向指揮員提供輔助決策建議,控制武器發射和引導或規避和防禦。
十一,聲納系統
1,BQQ-10艏部球型陣。具備主動、被動工作能力,能保障進行警戒、搜尋、跟蹤、識別、攻擊等 多種任務。
2,BQG-5A三元子陣式舷側輕型寬孔徑被動測距聲吶(LWWAA改進)。能在遠距離上獲得精確的距 離引數,擴大遠距離攻擊的聲學優勢。 3,拖曳線列陣聲納。工作頻率在低頻極低頻,探測距離遠,有效擴大潛艇的作戰範圍。並使艇尾 部沒有探測盲區,具有全向警戒能力。
(1)TB-16D粗線陣聲納。陣長100-150米,拖攬總長800米。聲陣直徑82.5-89毫米,工作頻率3 千赫茲以下,最低頻段10-20赫茲極低頻,探測距離180公里。
(2)TB-29A細線陣聲納。TB-29A聲陣長825為。可能升級為TB33光纖細線拖曳線列陣。細線陣 收放沒有粗線陣方便,但探測距離更遠。
4,Chin高頻主動聲納。兩具分別位於艦首下方與帆罩上的高頻主動聲納,用於精確測繪海底地形 與雷區、水下避碰 、隱蔽導航.
十二,瀕海作戰操控系統
自動化電傳操縱系統,可以對水下深度和艇體運動加速度,做出連續的計算判斷,並在計算機 自控下做出自動補償,潛艇的操縱品質獲得了提升,機動性優勢極為明顯。對於在深度較淺、 機動空間有限、洋流影響複雜的淺海海域,保持艇體位置穩定,進行頻海作戰提供了有力保 障。尤其是為艇上特戰人員,出艙提取儲備武器操縱特戰用艇,提供了良好的穩定環境。 十三,消磁系統。
隨時進行補充消磁,減少磁通量,減弱磁場,防止在淺水海域活動遭到敵人水雷的襲擊。 十四, 降躁技術:
新材料整體澆注消聲瓦, 倒角, 迴路處理, 低躁爐, 整體式艙閥減震, 前置定子式 泵噴推進器, 減少系統泵、閥等.
十五, 15個來襲魚雷干擾發射裝置(14個裝於艇外,1個裝於艇內 可再裝填)
下面上圖,多圖預警
弗吉尼亞級潛艇是一種冷戰後的高技術潛艇。
潛艇有400英尺長,首艇SSN-774 “弗吉尼亞”號於2004年10月服役。
潛艇的設計上不僅重視深海作戰能力,也重視淺海作戰能力。
首先是尾部的推進系統。弗吉尼亞級採用泵噴推進,而不是傳統的推進器。
泵噴推進能減少腐蝕,提高機動能力,以及隱身效能
靠近艇艉的動力艙裡,主要的是SG9核動力反應堆,能驅動潛艇在水下以超過32mph的航速持續航行。
再往前走,潛艇中部,是一個水密艙。
水密艙供海豹隊員在水下出入潛艇
潛艇的每個水密艙能夠一次容納9名全副武裝的海豹隊員。
從動力艙往前的主過道穿過艇員居住區,這裡比較安靜和昏暗,適合休息。
這裡是廚房,可口的食物能緩解艇員在水下幾個月的壓力和不適。
艇上可以24小時提供可口的食物,這是潛艇兵士氣的重要保證。
再往前走,這裡是指揮中心,操縱整個潛艇的地方。
指揮中心並不在指揮塔的正下方,因為它使用了光電潛望鏡。
由於採用了光電潛望鏡和影象合成技術,在指揮中心的螢幕上能同時看到潛艇周圍的大範圍影像,先前有兩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傳統的光學潛望鏡。第一,潛望井佔據了整個潛艇的高度,它的尺寸限制了瞭望塔的安放位置以及潛艇內部船艙的佈置。第二個問題是潛望鏡每次只能容納一個人使用。美國海軍新開發出AN/BVS-1型光電桅杆來解決這兩個問題。於2004年進行初次試驗的弗吉尼亞級攻擊潛艇成為第一艘裝備光電桅杆的潛艇。根據美國海軍的相關檔案,光電桅杆提供了傳統光學潛望鏡所具有的成像、導航、電子戰和通訊的功能。每艘弗吉尼亞級潛艇都將擁有兩個光電桅杆,它們並不延伸到潛艇內部。桅杆能像伸縮著的汽車天線一樣探出。
測試中的光電桅杆
電子成像裝置將代替舊式光學潛望鏡的稜鏡和透鏡。整個系統的核心是能夠在水中伸出的感測裝置。這隻複合的電光感測器位於桅杆的旋轉頂端。桅杆裝備了三臺照相機,包括一臺彩色照相機、一臺高解析度黑白照相機和一臺紅外照相機來為潛艇提供成像功能。另外,它在一個抗壓並且淬過火的獨立殼體內安放了一臺緊急任務控制相機,還使用一臺護眼鐳射測距儀來確定目標的精確範圍並幫助導航。
AN/BVS-1型光電桅杆的組成元件
容納桅杆的潛望井將被完全佈置到瞭望塔中。潛望井變小意味著在確定控制室的建造位置時有更多的自由。而在使用傳統潛望鏡的潛艇中,控制室不得不設定在狹窄的上層甲板上。而在新型弗吉尼亞級潛艇中,控制室將被設定在更寬的第二層甲板上,並擁有更開放的佈局。光電桅杆獲得的影象透過光纖送到兩個工作站和一個指揮官控制檯。從任意工作站都可以用控制桿來操縱這兩個光電桅杆。每個工作站配備有兩臺平板顯示器、一塊標準鍵盤和一臺追蹤球介面裝置。拍攝到的影象同時儲存到錄影帶和CD-ROM中。
光電桅杆是加入到美國電子戰武器庫的最新裝備。這種新技術將使弗吉尼亞級潛艇成為海軍艦隊中最先進最自動化的潛艇。
弗吉尼亞級潛艇取消了原有的舵手,姿態控制員,值班軍士,下潛控制官等職位,而整合為現在的雙人控制站控制,自動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潛艇裝備的巨型球形聲納基陣能夠掃描360度的範圍
弗吉尼亞級潛艇的指揮中心跟其他潛艇相比,顯得非常寬敞。
弗吉尼亞級潛艇有134人的編制
儘管計算機導航系統高度自動化,能夠完成所有的工作,但手工作業標圖能力還是必須保留的。
指揮中心下方是魚雷艙,這裡也同時是臨時搭乘的特種部隊的艙室
潛艇裝有12枚垂直髮射的戰斧巡航導彈,和38枚魚雷。
這名軍官正在模擬往魚雷發射管注水,做發射準備。
潛艇能夠搭載海豹隊員輸送潛艇,這個小潛艇把海豹隊員送到任務區域。
魚雷發射艙的前方,是巨大的聲納艙。
“弗吉尼亞“級潛艇採用了分批升級的形式,隱身效能、監視能力和特種作戰能力逐漸增強。該級潛艇排水量為7800噸,長114.9米(377英尺),寬10.36米(34英尺),潛深超過240米,水下航速25節以上。潛艇裝備的反應堆裝置在艦船設計的壽期內不需換料,降低了壽期成本,提高了在航率。該級潛艇為通用電力電船公司與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合作建造,潛艇的交付是在康涅狄格州的電船公司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Newport News Shipbuilding and Drydock Company,NNS&DD),或簡稱為紐波特紐斯造船廠(Newport News Shipbuilding,NNS),是美國規模最大的私人造船廠,位於弗吉尼亞州的紐波特紐斯,鄰近漢普頓錨地。目前公司由諾斯洛普·格魯門持有,故船廠又名諾斯洛普·格魯門造船廠(Northrop Grumman Shipbuilding Newport News)。紐波特紐斯造船廠是目前美國唯一可建造超級航空母艦的造船廠,並與鄰近的美國海軍諾福克海軍基地有緊密合作,圖為造船廠的巨型懸臂正在裝設里根號的艦島
此外,這些潛艇還具有使用高精度“戰斧”巡航導彈攻擊岸上目標的能力以及能對陸地區域、近海或海軍部隊長期進行秘密監視。可執行的其他任務包括反潛和反艦戰;布放水雷和繪製雷區圖。還可用於特種部隊投送和支援。
“弗吉尼亞”核潛艇,注意指揮圍殼前部的“戰斧”巡航導彈垂直髮射裝置
截至目前,美海軍已建成、正在建造或者已授出建造合同的“弗吉尼亞”級潛艇共28艘,2016年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HII)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為第16艘該級潛艇“印第安納”號(SSN 789)鋪設龍骨,將於2017年交付。
2017年4月29日,紐波特紐斯造船廠(NNS)為第16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印第安納”號(SSN789)舉行洗禮儀式。
“印第安納”號(SSN789)也是“弗吉尼亞”級BlockIII型的第6艘。
艇首覆蓋著弓旗的“印第安納”號。
儀式現場來賓合影:中間的女士為“印第安納”號(SSN789)保薦人丹妮。保薦人丹妮的左手是紐波特紐斯造船廠(NNS)Quattroporte馬爾赫林、右手是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HII)CEO彼得斯。
美軍最新的乾式海豹部隊投送裝置ASDS(內部是封閉的,完全是個袖珍潛艇,海豹部隊不需要穿潛水服就可以完成全程的運輸過程)
俄亥俄揹負的ASDS ,需要加裝專門的對接裝置
ASDS與現有的溼式潛艇的對比
從上圖可以看出“弗吉尼亞”的資訊化與自動化程度非常高,沒有舵手,姿態控制員,值班軍士,下潛控制官等職位,只用兩個人就做完了所有這些工作。全艦大量使用視覺化操作,極大的提高了操控效率以及全艦從上至下命令執行的速度及準確度。
總體來說,弗吉尼亞代表了現今最先進的潛艇設計理念,也就是注重潛艇在常規戰爭中執行多重任務的能力,一開始的設計理念就是由海到陸,所以加強了在淺海區域的作戰能力。改進聲吶更加適應複雜海況的淺海,增加了蛙人專門的艙室以及下一代蛙人投送器的使用。增加巡航導彈的發射艙(不排除可以發射發射無人機)能力,一開始設計就考慮到了無人潛艇的使用,即使與其他眾多國家的同級產品(如俄羅斯“亞森”級)對比也是不落人後與非常先進的,仍然是世界各國先進核潛艇發展必須追趕的目標俄羅斯“亞森”級攻擊核潛艇,亞森級在西方軍事界稱為“世界最先進攻擊核潛艇”網友設想的中國095攻擊型核潛艇,“弗吉尼亞”級同樣也是中國095追趕的目標(我曾經回答過關於095的問題,有興趣的可以去找一下,大家一起討論)2014年9月1日,美國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新港船廠內,第11艘先進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SSN-785約翰-沃納號已經拖出船塢,等待9月6日正式下水
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第12艘“約翰•華納”號(SSN 785)
弗吉尼亞核潛艇目前確定要造7個批次,專案也非常穩定,價效比非常高,成本穩定,處於“下餃子”的狀態中
話說到現在也差不多了,最後我還想說幾句題外話,現在國內有些人認為美國在衰落,已經到了“重新塑造世界秩序”的時機,中國現在太過“軟弱”了,這種看法實際上是一個十分危險與錯誤的觀點。中國現在還沒有挑戰美國的資本,必須慎之又慎。忘戰必危,但好戰必亡,擴張性的地緣政治是危險的,新的邊界會產生新的敵人,而且會在周邊樹敵過多;很多強大國家在追求地緣絕對安全的過程中滅亡了,去翻翻20世紀前40年代的歷史,你就知道沒有國家會在擴張中變得更安全。軍事冒險以及總體戰概念,只是盲目的賭博,與當今的世界局勢格格不入,所有的衝突都必須給政治留下回旋的餘地;而且這樣的軍事傳統已經導致德國連輸了兩次戰爭。美國之所以能夠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從英國手中接過世界霸權就是在最合適的時候出手摘取勝利果實,世界大國不是“打”出來的,是“熬”出來的。美國從1783年-1945年近160多年的時間本土基本沒有經歷過嚴重的戰爭破壞都在發展,雖然有短時衝突和戰爭,但是其主要精力仍然是放在發展經濟,增強實力上。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貿然開戰,中國崛起的勢頭將被阻斷,以前的努力付之東流,這個機遇是華人等待170年才獲得的。這一直是美國佬最想做而沒有做到的,持這種觀點的人就是最大的幫兇。崛起的道路是艱難的,不僅需要實力也要需要戰略和智慧。美國如此,中國也亦如此,沒有例外。
飛速發展中的中國海軍
當然,對於另外一部分“投降派”對美國畏之如虎的態度我也是不敢苟同的。悶聲發大財,不斷強化自身實力積蓄力量才是絕對的正道。近些年來,國際上有一個十分普及的觀點,即到了2020年中國海軍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海軍力量,不管這種說法是出於“驕兵之計”或者是其他任何理由。即使果真如同這種說法一樣到了2020年中國海軍成為了“世界第二”海軍力量,接下來也是時間十分漫長的與世界第一的“對話”,如同冷戰時期的美國與紅海軍
中國海軍“遼寧”號航母戰鬥群
於4月26日順利出塢下水的中國產001A航母已在緊張進行下一步的舾裝工程,相信年內就能看到她升火試航最後借用周總理的話來做一個總結:
中國不會主動挑起對美國的戰爭。中國沒有派兵去夏威夷,是美國侵佔了中國領土臺灣省。儘管這樣,中國仍然努力透過談判要求美國從臺灣省和臺灣海峽地區撤走它的一切武裝力量,並且已經先後在日內瓦和華沙同美國就這個絕不能讓步的原則問題談了十多年。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華人說話是算數的。那就是,如果亞洲、非洲或世界上任何國家遭到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政府和華人民是一定要給以支援和援助的。如果由於這種正義行動引起美國侵犯中國,我們將毫不猶豫地奮起抵抗,戰鬥到底。
中國是做了準備的。如果美國把戰爭強加於中國,不論它來多少人,用什麼武器,包括核子武器在內,可以肯定地說,它將進得來,出不去。既然一千四百萬越南南方人民對付得了二十幾萬美軍,那麼六億五千萬華人民也肯定對付得了一千萬美軍。美國侵略者不管來多少,必將被消滅在中國。
戰爭打起來,就沒有界限。美國有些軍事家想依靠海空優勢轟炸中國,而不打地面戰爭。這是一廂情願。戰爭既然以空戰或海戰開始,那麼,戰爭如何繼續進行,就由不得美國一方作主了。你能從空中來,難道我們不能從陸上去嗎?因此,我們說,戰爭一旦打起來,就再沒有什麼界限。
華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侵略戰爭否則,這就是我們的正義。最後,祝世界和平
-
5 # 迷彩派軍事
弗吉尼亞級核潛艇(英文:Virginia-class SSN)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核動力快速攻擊潛艇(Nuclear-powered fast attack submarines),從美國攻擊核潛艇發展時間和級別來看,它是第七代攻擊型核潛艇;但從該級艇發展研製的技術特徵和用途來看,它應該屬於第四代攻擊核潛艇。
本級艇是冷戰結束後,美國以多功能和多用途為主要任務研製的一級攻擊型核潛艇,主要用以替換大量在役的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逐漸成為21世紀近海作戰的主要力量,同時也保留了遠洋反潛能力,美國海軍史上首次使用了很多俄羅斯技術和設計(如艇體設計及核反應堆設計)的核潛艇。本級艇計劃建造30艘,均由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通用電船公司聯合建造。
弗吉尼亞級放棄了美國核潛艇在冷戰期間單純追求大潛深、高航速,強調遠洋作戰能力的設計思想,轉而注重美國海軍戰略轉型後,所需的頻海作戰和淺海多工能力。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在艇首部有12具垂直髮射管,可以發射最新型的UGM-109E戰術戰斧導彈。該級艇裝備了四具肩部發射的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MK48-ADCAB modl6/7系列線導魚雷,也可布放MK60/67自航水雷,武備總攜帶量為38具。
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在圍殼後的舯部位置,設定了一個多工艙,可供特戰用艇進行對接工作。也可以同時提供9名特戰人員離艇執行任務,洛杉磯和海狼的設閘室一般只能提供兩人同時離艇。在低溫海域中先期出艙人員在等待其餘隊員時,受到長時低溫海水的影響,不易維持特戰人員體力。同時,過長的離艇時間也對潛艇隱蔽和特戰人員的部署效率不利。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多工艙能夠攜帶SDV(海豹突擊隊運載器)和將來的ASDS(先進海豹突擊運輸艇),還提供了乾式對接能力,這對於特戰人員保持體力,提高作戰能力是很有幫助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還在圍殼部位設定了武器裝備倉庫,利用圍殼上的空間為特戰隊員的提供裝備貯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在魚雷發射艙中部還規劃了一個模組化的可佈置空間,幾名艇員即可快速搭建一個供40名特戰隊員使用的居住區。為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執行瀕海作戰,部署較大規模的特種部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
6 # 兵工科技
圖注:美國海軍弗吉尼亞級首艦“弗吉尼亞”號(SSN-774)核攻擊潛艇
“弗吉尼亞”級是美國海軍現役攻擊型核潛艇,首艇“弗吉尼亞”號(SSN-774)於2004年服役,目前已有8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入役,另有6艘正在海試或建造中。美國海軍計劃至2030年共建造30艘該級潛艇。
根據計劃,“弗吉尼亞”級共分為3個“專案階段”,不同“專案階段”的艇在關鍵系統上有較大設計更改,按照最新專案階段的生產計劃,“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將增加長度,以攜帶更多巡航導彈,即在原型艇基礎上,在中段加裝長28.65米的導彈發射艙段,使艇長由原來的114.91米增加至143.56米,線型更加拉長,水下排水量增加至9000噸以上。
“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將在加裝艙段內建有4個大型發射管,每個發射管可以容納7枚“戰斧”對地攻擊導彈,使得“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在原有12枚垂髮“戰斧”巡航導彈基礎上增加至40枚,再加上原有的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Mk48ADCAP重型魚雷、“魚叉”反艦導彈26枚,單艘核潛艇武器數量達66枚,比之前的攻擊型核潛艇之王“海狼”級多出16枚;比英國最新型“機敏”級核潛艇攜帶武器多28枚;比俄羅斯最新型“亞森”級核潛艇攜帶武器多20多枚。由此可見,新型“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稱為世界級多用途攻擊型核潛艇之王當之無愧。
實際上,加裝艙段內建的4個大型發射管也可以作為通用發射器來使用,可以用來發射“大直徑無人水下潛航器”、無人駕駛飛行器,這些新裝備都將大大提高核潛艇的遠端反潛探測和預警能力,還能快速部署6人“海豹”突擊小組等等。由此可見,“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反潛及多種作戰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強化。
-
7 # 蠶業視窗
“弗吉尼亞”級是美國海軍現役攻擊型核潛艇,首艇“弗吉尼亞”號(SSN-774)於2004年服役,目前已有8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入役,另有6艘正在海試或建造中。美國海軍計劃至2030年共建造30艘該級潛艇。
根據計劃,“弗吉尼亞”級共分為3個“專案階段”,不同“專案階段”的艇在關鍵系統上有較大設計更改,按照最新專案階段的生產計劃,“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將增加長度,以攜帶更多巡航導彈,即在原型艇基礎上,在中段加裝長28.65米的導彈發射艙段,使艇長由原來的114.91米增加至143.56米,線型更加拉長,水下排水量增加至9000噸以上。
“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將在加裝艙段內建有4個大型發射管,每個發射管可以容納7枚“戰斧”對地攻擊導彈,使得“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在原有12枚垂髮“戰斧”巡航導彈基礎上增加至40枚,再加上原有的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Mk48ADCAP重型魚雷、“魚叉”反艦導彈26枚,單艘核潛艇武器數量達66枚,比之前的攻擊型核潛艇之王“海狼”級多出16枚;比英國最新型“機敏”級核潛艇攜帶武器多28枚;比俄羅斯最新型“亞森”級核潛艇攜帶武器多20多枚。由此可見,新型“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稱為世界級多用途攻擊型核潛艇之王當之無愧。
實際上,加裝艙段內建的4個大型發射管也可以作為通用發射器來使用,可以用來發射“大直徑無人水下潛航器”、無人駕駛飛行器,這些新裝備都將大大提高核潛艇的遠端反潛探測和預警能力,還能快速部署6人“海豹”突擊小組等等。由此可見,“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反潛及多種作戰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強化。
-
8 # 劉偉liu
美國海軍未來的“弗吉尼亞”代表了現今最先進的潛艇設計理念,也就是注重潛艇在常規戰爭中執行多重任務的能力,一開始的設計理念就是由海到陸,所以加強了在淺海區域的作戰能力。
比如改進聲吶更加適應複雜海況的淺海,增加了蛙人專門的艙室以及下一代蛙人投送器的使用。增加巡航導彈的發射艙(不排除可以發射發射無人機)能力,一開始設計就考慮到了無人潛艇的使用。弗吉尼亞級的艇身更加細長,但其水下最高航速(節)反而較前者有所不如(海狼級的水下最大航速是節)。這並非設計的缺陷,而是美海軍本身不再追求這樣高的水下航速。在武備上,比起海狼級(具發射管)來弗吉尼亞級的魚雷配置的口徑和數目也都倒退回了洛杉磯級的水平(具發射管)。但是在弗吉尼亞級身上,還佈置了具可以裝載戰斧巡航導彈的垂直髮射裝置,從而使得它在對地攻擊方面同樣有著不俗的能力水下最高航速28節,最大潛深240米。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變化,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能夠和美國在大洋一決勝負的對手——蘇聯,這時候已然不在了。不再專注於在水下搏殺的美國潛艇部隊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它的任務上。除去為了迎合“由海到陸”戰略而具備的強大陸攻能力之外,一些弗吉尼亞級還可以透過在艇身之外搭載特殊的載具而具備在近海區域投送部隊執行秘密任務的能力,這使得它的應用範圍變得更加廣泛,堪稱美海軍的水下多面手。美國海軍資料稱,造價約22億美元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是美軍第一種專門為應付冷戰後威脅研製的潛艇,具有強大的反潛、反艦、遠端偵察、執行特種作戰以及用新型“戰斧”巡航導彈精確打擊陸上目標的能力。與主要用於在深海大洋等待與敵方戰艦決鬥的“前輩”們相比,採用自動導航控制裝置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近海作戰能力尤其突出。
“弗吉尼亞”級仍沿用圓柱形淚滴流線艦體,尺寸雖較類似洛杉磯級,但是由於沿用許多“海狼”級的研發成果,諸多外型特徵如前方具有彎角造型的帆罩、艦首伸縮水平翼、兩側各三個寬孔徑被動陣列聲納(WAA)的聽音陣列、六片式尾翼以及尾端水噴射推進器等,都與海狼級一模一樣,因此從外觀看起來彷彿是“海狼”級的縮小版。
“弗吉尼亞”級的武器籌載量、航速以及潛航深度都不如“海狼”級,但是靜音能力將維持“海狼”級的超高水平。該級艇擁有各項與“海狼”級相同的最新的靜音科技,例如精心設計的輪機/管路設定、艦體外部的消音瓦、降低水流噪訊的艦體外型設計、主機的彈性減震基座以及噴水推進器等等;全艦各處總共設有600個噪音/震動偵測器(海狼級只有26個),隨時監控艦上各處的震動情況情況,發現異常便立刻處理,將整體噪音降到最低;此外,為了降低引爆感應水雷的機率,本級艦也將使用消磁科技。
由於設計較晚,“弗吉尼亞”級得以採用比“海狼”級更先進的科技與裝備。本級艦擁有Chin高頻主動聲納系統,包括兩具分別位於艦首下方與帆罩上的高頻主動聲納,可精確測繪海底與雷區,大幅加強了近岸操作與反水雷能力,這是以往美國潛艇所不具備的。“弗吉尼亞”級擁有先進的桅杆群,包括內含GPS的電子桅杆、可高速自衛星傳送對地武器所需目標資料的高資料交換率桅杆、無線電收發桅杆以及可調整任務的AN/BVS-1光電搜尋/攻擊潛望鏡組等。
-
9 # 魂舞大漠
“弗吉尼亞”分三個批次,自從2004年開始入役,已經建造了20艘,仍在持續建造中。若問它的效能,當然先進,不然不會造這麼多,每一艘接近30億美元。先進歸先進,要給它找一個位置的話,極不容易。在其海軍內,被定性為最廉價的,也是最實用的核潛艇。太貴變得造不起,如“海狼”,當年的價格到了60億。下潛深度300米,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能符合海軍需要就是好的。
過去只可以垂直髮射12枚“戰斧”,火力強度看似有點低,改進一下就是,現在可以發射40枚,加上可以發射的533毫米魚雷,以及“魚叉”反艦導彈,發射的各類武器數量達到了66枚,火力效能有了很大提升。水下最大排水量7800噸,中規中矩,但能在有限的空間,賦予其更多的任務能力,比如可以釋放自主潛航器,可以輸送蛙人等等。
未來批次的“弗吉尼亞”,可以發射水下兩棲無人機等,也不是想像。總之按照規劃,可以有更多的冗餘設計,各種任務模組,似可被無限載入。艇體越來越成熟,技術水平也變變得越來越高,正是海軍持續追加訂單的主要原因。
若論單艇能力,它與俄羅斯855M“亞森”級,在火力,靜音,探測,自持力,下潛深度等效能方面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就以價格而論,“亞森”不過16億美元,即便如此,俄羅斯建造速度依然不高。“弗吉尼亞”造得多,一造再造,按原訂單,要在48艘以上,也許這就是國力使然吧。
-
10 # 早晨的太陽122
探討一下。
任何武器都是“優質”零件的組合,也是新技術的實驗、檢驗的平臺、考察的平臺。
一個國家強大與否,看的是理念、追求、實力是否得當。武器不是萬能的。中華應對“對手”的“法道”“無限多”。越是“正義”,方法“越多”。“得道”“天助”,是必然。
美國水面艦艇也只是正常“代謝”。也有換代、升級的意圖。更主要的是原來的都用“老”了。加一些新工藝、新技術、新武器。電磁彈射、F35B、鐳射、電磁炮、反隱形雷達、高超音速武器、無人機等是必備的。
當今武器已到極限:高速、大殺傷力、隱形、電子戰、多變軌、突擊性強、太空化、生化武器、氣象武器等。再跨代不可能。
美國武器的用途已發生了“變異”。已經成為美國“GDP”的“增值”“工具”。美國的軍事單位已成為“經濟”“特區”了。可見,這條“流水線”多麼的“重要”啊。
謹參與。
-
11 # 科羅廖夫
據美國海軍12月26日官方訊息,時隔78年美國再次將海軍艦船使用“亞利桑那”和“俄克拉荷馬”的名稱,以此紀念在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中為國捐軀的1500名海軍士兵。
美國海軍代理部長托馬斯•穆迪表示,希望這兩個州的居民,能夠和美國海軍一同慶祝兩艘新核潛艇的命名儀式,併為當年在珍珠港中付出生命的海軍官兵悼念。二戰中期,日本海軍對位於太平洋中部的美國夏威夷海軍基地發動了一場突襲作戰,這也是美國首次遭受如此大規模的外敵主動攻擊,珍珠港事件不僅成為了美國情報部門的一大挫敗和失職,也成為了美國軍方引以為鑑的一次寶貴教訓。
其中,在珍珠港中兩艘美國海軍戰艦——“亞利桑那”號和“俄克拉荷馬”號戰列艦遭受日軍飛機重創,“亞利桑那”號由於前部炮塔彈藥庫發生猛烈爆炸,最終沉沒在港內;而“俄克拉荷馬”號則因為遭受密集火力攻擊最後傾覆翻沉。雖然這兩艘戰列艦最後都被撈起,但由於在幹船塢內經過檢查發現受損過於嚴重,所以美國海軍軍方放棄了對其進行修復。戰後,這兩艘戰列艦被可以保留,並改造為海軍博物館,作為公民教育和國家記憶的珍貴記憶而存在。
這兩艘新的核潛艇屬於美國新式“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兩艘,作為替代冷戰時期“海狼”級潛艇的低成本替代方案,“弗吉尼亞”級是美國海軍第一款能夠同時針對深海大洋和近海兩種功能設計的核潛艇。由於造價低廉(上世紀90年代一艘“海狼”成本是30億美元,而如今在建的“弗吉尼亞”也僅20億美元一艘),所以美國海軍至少已經向紐波特紐斯和通用電力電船兩家造船廠簽下了總計30艘的大訂單。
“弗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級核潛艇採用通用電力的S9G壓水式核子反應爐,並推動一臺4萬馬力的蒸汽渦輪機,葉軸則採用單軸靜音泵式推進器,預計潛行極速可以達到35節。“弗吉尼亞”可以執行為期2個月的無需上浮補給的任務,極限自持力最長可達70天。
這次命名的兩艘“弗吉尼亞”號核潛艇,是該級潛艇的最新第五批次,擁有12座艦載垂直髮射系統(VLS),可搭載最多28枚“戰斧”巡航導彈和Mk 48型魚雷。而新的建造合約中也提到,第五批次的“弗吉尼亞”在未來將會改進,以獲得搭載最多40枚“戰斧”,大幅強化其攻擊能力。
目前,在珍珠港事件的“亞利桑那”號戰列艦沉沒事件中,仍然有3名老兵在世,他們最小的年齡已經97歲,對於新潛艇使用二戰時期的戰艦命名一事,這3名老兵都感到十分欣慰,認為這是對逝去夥伴最佳的紀念方式。
-
12 # 狼煙火燎
12月2日,美國海軍新購一批全新的工9艘“弗吉尼亞” 級攻擊型核潛艇,合同總價達222億美元。雖然名字仍然沿用“弗吉尼亞” 級,但其實升級幅度非常大,尺寸增長從以前的長度114.9米增長至140.2米,噸位也從7800噸增加到10200噸,甚至可以說這是全新的一級攻擊核潛艇,目前被命名為“弗吉尼亞” 級Bolck V型,比之老型號,新潛艇都有哪些升級呢?
第一 巡航導彈攻擊數量增加
美國新的“弗吉尼亞” 級增加了約25米長度,這一段長度內主要增加了一個弗吉尼亞載荷模組”(VPM),可搭載更多“戰斧”巡航導彈。之前老型號的僅能搭載12枚“戰斧”巡航導彈,新型號將戰斧巡航導彈的數量增加到40枚,以彌補那4艘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退役後的火力空缺!
第二 自持能力加強
新的“弗吉尼亞” 級攻擊型核潛艇能夠在誰和氧氣的供應方面實現自給自足,這樣在水面下的可以持續巡航數月,隱蔽性大大增強,自持力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第三 換裝新的聲納裝置
其他方面應該沒有太大的變化,無非就是一些電子裝置的升級,在武器上除了搭載40枚戰斧巡航導彈外,新的“弗吉尼亞級”Bolck V型應該和I~ IV型一樣,都裝備4具533毫米魚雷管,搭載25枚Mk 48重型魚雷。
目前美國暫時只訂購了9艘“弗吉尼亞” 級Bolck V型,如果後續還需要增購,那麼從第10艘開始單價將降低至20億美元,這一批潛艇計劃將在2025年至2029年間完工並交付美海軍,用以取代老舊的“洛杉磯”級和4艘俄羅斯級巡航導彈核潛艇!
-
13 # 加特林快評
弗吉尼亞級是目前美軍最先進的攻擊核潛艇。
隨著美國海軍實行“由海洋到陸地的前沿部署”戰略後,冷戰時期的“海狼級”核潛艇,在新形勢下已顯得過於龐大和昂貴。於是美國海軍第一艘同時根據大洋和近海兩種功能設計的“弗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則成了取代“洛杉磯級”潛艇的方案。
雖然理論上海浪級更為先進,但是經過多年發展,弗吉尼亞級在資訊化、導彈武器上的改進,使其在實際作戰中很可能超越了海狼級。而且它繼承了海狼級大量技術特點,使其戰鬥力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弗吉尼亞級”核潛艇水下排水量為7,800噸。其動力系統為S9G壓水核子動力爐,以及兩具4萬馬力的蒸氣渦輪。“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潛行極速為30節,但海試時曾達到34節的速度。
“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排水量小、較經濟實惠、效能好、用途廣泛,是一艘適合在近海區作戰的多用途攻擊型核潛艇。
首艘“弗吉尼亞級”潛艇“弗吉尼亞號”,已於2004年10月24日竣工並開始服役。
該核潛艇擁有尖端的靜音技術,以及額外的“靜音” 船體塗層材料,使其成為首屈一指的核潛艇。
此外,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最新改型,獲得了核打擊能力,成為了僅次於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之外最強大的潛艇。
作為一種技術外掛,USS South Dakota潛艇的改進最終將被整合到弗吉尼亞級潛艇,以及現在正在研製的哥倫比亞級下一代核潛艇上。
坦門還提到“核態勢評估”中提出研製低當量、用於核潛艇發射的核彈道導彈,他表示,這種導彈將整合到哥倫比亞級彈道導彈潛艇中。
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塞爾瓦(Paul Selva)將軍在最近的五角大樓簡報會上表示,擁有核能力的海上發射巡航導彈,以及在現有潛艇發射的彈道導彈基礎上,提供低當量核道導彈選項,將增強海軍威懾力,確保任何情況下,對手都無法透過有限核升級來獲得優勢,或發動其他戰略襲擊。”
-
14 # 浩漢防務論壇
美國的攻擊潛艇旨在尋找和摧毀敵方潛艇和水面艦艇;用戰斧巡航導彈和特種作戰部隊( SOF )向岸上投射動力;執行情報、監視和偵察任務;支援戰鬥群作戰;並從事地雷戰爭。國外柴油-電力/空氣獨立推進潛艇的數量逐年增加,美國潛艇部隊依靠其技術優勢以及核能提供的速度、耐力、機動性、隱身性和有效載荷,在海底戰場上保持其優勢。海軍有三個等級的SSNs在服役。洛杉磯( SSN 688 )級潛艇是潛艇部隊的骨幹力量,目前已有40艘投入使用。 30艘洛杉磯級SSNs裝備有12個垂直髮射系統管,用於發射戰斧巡航導彈。海軍還有三艘海洋級潛艇。1997年7月19日,美國海軍海洋號( SSN 21 )開始服役,它異常安靜、快速、裝備精良,並配備了先進的感測器。雖然缺乏垂直髮射系統,海狼級有8個魚雷管,可以容納多達50個武器在其魚雷室。該級的第三艘船,吉米卡特號( SSN 23 ),有一個100英尺長的船體延伸稱為多工平臺。本船體部分提供了額外的有效載荷,以適應用於進行分類研究和開發的先進技術以及增強的作戰能力。
海軍繼續建造下一代攻擊潛艇,弗吉尼亞( SSN 774 )級。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3艘弗吉尼亞潛艇投入使用,他們將在退役時替換洛杉磯級潛艇。弗吉尼亞級有幾項創新,大大提高了它的作戰能力,重點是沿海作戰。弗吉尼亞級SSNs有一個電傳操縱船舶控制系統,提供改進的淺水船舶操縱。此外,透過廣泛使用模組化結構、開放式體系結構和商用現成元件,Virginia class旨在透過快速引入新系統和有效載荷,在整個使用壽命中保持最新的實踐狀態。
回覆列表
弗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艇(Virginia class submarine,又稱為774級)是美國海軍第一艘同時針對大洋和瀕海兩種功能設計的第七代核潛艇,由NSSN計劃衍生而來,同時也是一種取代冷戰時代海狼級核潛艇的便宜方案。是美國海軍史上首次使用了很多俄羅斯技術和設計(如艇體設計及核反應堆設計)的核潛艇。弗吉尼亞級成軍後預計取代洛杉磯級核潛艇,計劃建造30艘,均由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通用電船公司聯合建造。
中文名稱弗吉尼亞級攻擊潛艇核潛艇/774級核潛艇英文名稱Virginia class submarine前型/級海狼級攻擊型核潛艇。研製時間1993年服役時間2004年10月SSN-774 弗吉尼亞號交付。武器配備
SSN774在艇首部有12具垂直髮射管,可以發射最新型的UGM-109E戰術戰斧導彈。戰術戰斧選用了威廉姆斯F415-WR-400/402渦扇發動機,彈體採用了大量的複合材料,有效降低了彈體重量,潛射型的最大射程達到了1600公里。為了提高戰術戰斧的突防率,雷聲公司對UGM-109E進行了隱身修型。將彈頭設計成低可截獲形,並放棄了伸縮式進氣道改用隱身效能更好的隱藏式進氣道。
尾翼從原本的十字型控制面,改成雷達反射訊號更小的三片式。戰術戰斧的任務準備時間較短,任務規劃時間被降低到4分鐘左右,使戰術戰斧具備了對時間敏感性目標的打擊能力。戰術戰斧的裝備,使SSN774對陸上戰略戰役目標和瀕海港口重要區域的快速打擊能力,都獲得了較大提升。因為戰術戰斧具備對時間敏感性目標進行打擊的能力,所以SSN774也擁有了對艇上特戰隊員上陸作戰,提供應招火力支援的能力。戰術戰斧使SSN774具備了優秀的瀕海戰略戰役打擊能力,是美國維護全球利益應付突發事件的關鍵性武器配備。
SSN774裝備了四具肩部發射的533.4毫米魚,可以發射MK48-ADCAB modl6/7系列線導魚雷,也可布放MK60/67自航水雷,武備總攜帶量為38具。MK48-mdol6型魚雷的制導控制系統,由雷聲公司進行了全面改進,採用了新型微型處理器,擴大了控制系統的資料儲存能力,改善了modl6魚雷的資訊處理和計算能力。同時改進了雷體外型,對雷體動力系統進行了降噪處理,降低了魚雷的自噪聲,提高了魚雷的攻擊隱蔽性,擴大了自導頭的搜尋距離。modl6還採用了捷聯式慣導系統和新的作戰軟體包,經過技術提升後modl6全面提升了MK48魚雷,在高噪音背景下對目標的搜尋和打擊精度。在modl6的基礎上美國海軍又繼續和澳洲合作,進行了mdol7型的研發工作。雷聲公司在modl7上採用了全新研發的CBASS(先進通用寬頻帶聲自導)系統,運用商業成熟電子技術,提高了自導頭對目標資料處理的自適應能力。將自導導引距離提升到了驚人的3658米,在採用新的寬頻處理技術後,modl7型雷可以根據目標特徵資料庫的資訊,自動排比目標連續回波訊號,將真實目標從干擾物和複雜背景噪音中分離出來,保證魚雷對真實目標進行打擊。modl6/7型魚雷的裝備,對於保持美國攻擊核潛艇的傳統作戰優勢,提高在淺海高背景噪音下打擊小型低噪常規潛艇的能力,將起到重要作用。對於SSN774完成瀕海作戰,達到美攻擊核潛艇淺海優勢的目標。與部分軍迷朋友認為SSN774為廉價貨的印象相反,SSN774在聲吶系統上的配備比昂貴的海狼更為奢侈。SSN774與海狼一樣配備了兩種拖曳線列陣聲吶,粗線TB-16D和細線的TB-29A,都是在海狼
的TB-1629上改進而來。粗線的TB-16D因為聲陣較短聲陣直徑較粗,所以收放時間更為緊湊拖曳航速更高。細線的TB-29A聲陣長度長聲陣孔徑大,接受頻率低探測範圍大,但細線陣的布放時間較長,聲感測器受流噪的影響較大,拖曳航速要低一些,拖曳機動性也更受侷促。透過兩種特性不同的拖曳線列陣,美國攻擊核潛艇可以獲得更為優秀的戰術作戰能力和更多種的戰術作戰方案。有這樣先進的聲吶還不夠,美國海軍又委託切薩皮克進行了光纖細線拖曳線列陣TB33的研製,與採用傳統壓電陶瓷類水聽器的拖曳線列陣聲納相比,因為光纖水聽器的靈敏度更高、自噪聲更低、體積更小、重量更輕、抗干擾性更強,所以在綜合性能上的提升較大。2006年美國海軍已經訂購了兩套TB33,按照研發時間推算專案已經接近實狀階段,這意味著SSN774的拖曳線列陣聲吶又將迎來一次豪華的升級。SSN774的艏部綜合聲吶同樣採用了大型球艏基陣,BQQ10的球首基陣是在洛杉磯的BQS-13DNA和海狼6米直徑的BQQ6基礎上發展而來,具體效能資料尚無處可查。不過30餘年前BQS-13DAN的資料已經非常驚豔,想來採用了COTS技術,運算能力上有了大幅提高的BQQ10,在效能上將會更進一步。在SSN774的兩側艇體上,分佈著BQG-5A三元子陣式舷側寬孔徑被動測距聲吶。從SSN778開始BQG-5A的換能器,由洛克希特進行了輕型寬孔徑陣LWWAA的改進。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L)曾在一篇關於研究干涉型光纖聲感測器的論文中,提到了在SSN774艇上應用光纖聲感測器的例項。以此判斷針對弗吉尼亞級BQG-5A的LWWAA改進,很有可能和TB33一樣採用了先進的光纖聲感測器。可以確定經過LWWAA專案改進後,弗吉尼亞級舷側測距聲納的效能提升會較為可觀。SSN774在艇艏佈置了用以滿足淺海航行的CHIN聲納,在一些描述CHIN聲納的訊息中,CHIN的功能被描繪的神乎其神,不僅能滿足探雷避碰等傳統功能,還具備了測繪海底地貌進行水下隱蔽導航的新手段。更有甚者認為CHIN高頻聲納極好的淺海探測效能,讓SSN774在不適用被動聲納的淺海區域,獵捕低速靜音的常規潛艇,形成了聲學優勢。當然,這些資訊真實度如何,不是筆者能夠證實的,接受或者鄙夷還是需要讀者自己獨立的思考後做個判斷。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SSN774不僅配置了以往美國核潛艇所沒有的執行淺海任務的CHIN等聲學系統,還花大力氣提高了傳統深海攻擊所需要的拖曳線列陣、舷側陣、球型陣的效能水平。簡單的來說海狼有的774更好,海狼沒有的774都有!SSN774的兩具BVS-1光電桅杆SSN774劃時代的用光電桅杆,取代了傳統的光學、光電潛望鏡。光電桅杆早有在美國核潛艇上裝備的先例,如海狼就裝備了86型光電桅杆,但海狼同時保留了Type8-modl3和Type18型光學潛望鏡。SSN774裝備兩具科爾摩根BVS-1型光電桅杆,一具執行任務時一具作為備份。BVS-1為不穿透式光電桅杆,電纜系統由一個口徑較小的耐壓殼體穿透器,來完成耐壓艇體的內外穿接工作。這可以避免在耐壓艇體上開立連續的大口徑開口,對於保證SSN774的耐壓艇體強度,節省艇體設計、建造成本都有很大好處。採用了BVS-1之後,因為光電桅杆的升降系統僅佈置在圍殼內,指揮艙部位不再限定在固定甲板上,指揮艙內部的操舵部位和指揮台佈置更為自由,指揮艙內部的空間也更為寬裕。更重要的是BVS-1光電桅杆在戰術效能上帶來的巨大優勢,是普通光學潛望鏡和穿透式光電潛望鏡所無法比擬的。光學潛望鏡需要操鏡人員透過口徑很小的目鏡進行目視觀察,在昏暗的指揮艙內用極短的時間(為了保持隱蔽性)進行目力觀察,所獲得資訊數量資訊質量都較差。採用BVS-1型光電桅杆後,可以實現程式設計快速自動操控和觀察。光電桅杆搜尋到的影象,透過光纖傳輸到有兩個23寸平板顯示的CWS顯控臺和指揮工作臺上的CWS上,並共享到指揮艙內一個大達30寸大螢幕顯示器上,實現了指揮艙人員的集體共享,便於指揮人員利用集體智慧進行更合理的戰術安排。獲取的影象也可以用計算機進行反覆分析,不再像普通潛望鏡那樣,需要多次觀察容易暴露。潛望鏡頭部可採用低RCS外型,有利於提高潛望鏡的隱蔽性。在潛望鏡頭部集成了電子影片六分儀、ESM、GPS等天線組建包,可以同時完成多項任務。重要的是,BVS-1所獲取的數字影象可以透過計算機處理,進行目標自動分析,輔助艇上人員進行目標搜尋和性質判別,做出更準確的判斷,這就為SSN774的作戰觀察提供了有力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