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遙lgy
-
2 # 一貳一橙
廖立,荊州武陵臨沅人,深受劉備、諸葛亮賞識,更是諸葛亮譽為能和鳳雛龐統比肩的“荊楚奇才”。
先主入蜀,諸葛亮鎮荊土,孫權遣使通好於亮,因問士人皆誰相經緯者,亮答曰:“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廖立在劉備朝的官職十分高:剛得荊州時被任命為長沙太守、215年割三郡時被任命為巴郡太守、劉備做了漢中王時為侍中。
長沙、江夏、桂陽三郡是荊州和江東的前線交界點,更是孫家的“龍興之地”,孫堅最開始執掌一方的官職就是長沙太守,從政治、經濟、軍事、防禦等方面來看:廖立所守的長沙,比趙雲所守的桂陽意義更為重大。巴郡是荊州入蜀要道,建安六年,劉璋分巴郡為三郡,以永寧郡為巴郡、固陵郡為巴東郡、原巴郡為巴西郡,合稱“三巴地區”,後來諸葛亮率張飛、趙雲入蜀走的就是這個地方,劉璋時期管理巴郡的是嚴顏,而劉備時期的巴郡太守是廖立、巴西太守則是張飛。
侍中的地位更高,已經進入了朝廷的權力中心,諸葛亮《出師表》中的“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郭攸之不說了,費禕、董允都是蜀漢中後期的實際掌權者,而廖立在劉備剛做漢中王時就被任命為侍中,足見其受重用的程度。
在劉備入蜀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接連遇到了軍師龐統戰死和雒縣受阻等不利的情況,可是劉備卻沒有選擇廖立,而是選擇讓諸葛亮率領趙雲、張飛入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安排呢?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一、相比起諸葛亮,廖立資歷較輕,威望不足以震懾張飛、趙雲等元老宿將同樣是青年得志,且又都是文人,在很多元老眼中,諸葛亮和廖立等人都是光憑一張嘴做事的人,本來就很受武將排擠,可諸葛亮在出山後不久就以他那三寸不爛之舌說成了孫劉聯盟。
這件直接挽救了整個劉備集團的大功,已足以讓所有看不起諸葛亮的武將噤聲。所以劉備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都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賦稅的時候,一向高傲的關羽和脾氣暴躁的張飛都沒有什麼意見。
但換成廖立,他在三十歲就做了長沙太守,成為諸葛亮手下最得力的干將之一,鎮守吳荊前線,可是由於遠離戰場,當時孫劉聯盟又十分穩固,廖立在長沙除了聽從諸葛亮安排運輸物資、治理地方民政之外就沒有什麼顯眼的功績了,充其量也只是個政績不錯的地方小官,地位無法和諸葛亮相比。
張飛、趙雲這些可都是從劉備起兵之時就捨命跟隨的元老,隨便一個官職、一件戰功就比廖立要高,如果讓廖立帶他們入蜀的話,趙雲還好說,張飛是絕對不可能聽從廖立的話的;如果不帶張飛、趙雲的話,那劉備集團還有誰能帶兵呢?黃忠、魏延、霍峻都在益州鏖戰,關羽、張飛等又不能保證能聽廖立的,更不能只讓廖立單人匹馬入蜀,來了和沒來還不是一樣;龐統之死和雒縣受阻對劉備的打擊很大,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隨時都有可能被劉璋反吞掉的可能,這時候劉備必須盡全部力量拿下益州,就算把關羽也調來也在所不惜,而廖立的成績多在治理地方,打戰未必是他的強項。廖立在荊楚之地有一些名望,可是這名望卻僅限於荊楚,在蜀地能不能發揮就另當別論了,像龐統還是人稱“得之能安天下”的人物,可是一入蜀就水土不服,最後還不是被張任一箭射死了。
何況當時諸葛亮的官職是軍師中郎將,此官位為劉備首創,雖然職位低但權力高,掌管著三郡軍事和賦稅調動,就連廖立在一定程度上都得聽他的,要是把廖立召入蜀地,那置諸葛亮於何地?這對剛剛才穩定下來的劉備政權來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二、劉備看人很準,他和廖立談過話,知道他的能力並不能成為諸葛亮、龐統一類的謀士人物劉備這人是很喜歡和手下交談的,基本每個投入陣營的人都要和他交談一番,以瞭解他們的能力和以後的事業規劃,這點曹操和孫權都一樣,是主公接納良才的有效手段,像劉備和諸葛亮的《隆中對》、孫權和魯肅的《榻中對》、曹操和郭嘉的《帳中對》等等,都是當時名噪一時的君臣談話。
而劉備之所以敢把龐統提拔為和諸葛亮平等的位置,到後面甚至把他帶入蜀地,讓他建立不朽功績,除了魯肅和諸葛亮的推薦之外,更重要的是劉備親自和龐統談過,知道他的才能不在諸葛亮之下,足以協助自己建立基業,三分天下。
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見與善談,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於諸葛亮,遂於亮併為軍師中郎將。雖然最後龐統還是戰死在雒城之下,可畢竟也是協助了奪取了近三分之一的益州,而且沒有龐統的話,劉備也不能下定決心入蜀和劉璋幹架,所以劉備總算也沒看錯龐統。
至於廖立,他最先開始的職位是荊州從事,這是一個由州牧、刺史等一州之長親自面試錄用的職位,負責協助荊州牧劉備處理各種文書、檔案,甚至可能還有武備、軍事方面的,從廖立後來做了長沙太守、都督一方來看,廖立協助管理荊州武備的可能性很大。由於是劉備的貼身官員,又是劉備親自徵辟的,對待廖立,劉備當然得親自面試考核了。
為什麼劉備敢說“馬謖此人,不堪大用”呢?原因就在於馬謖是劉備親自面試的,他最開始的職位也是荊州從事,在面試途中,劉備以他那鬼才般的看人能力,判斷出了馬謖做謀士足以,卻不能過高重用,比如做先鋒、大將、主帥一類的,所以他才會在臨死前提醒一下把馬謖當成心腹的諸葛亮,讓他不要用過於重用馬謖。
當然劉備沒對其他人說過“廖立此人不堪大用”的話,畢竟這是他親自任命的手下,而且也還沒到臨終安排後事的地步,可是廖立的能力和本事,在劉備心中早就有了一杆秤來評價,他將廖立安排為長沙太守,而不是和諸葛亮、龐統一樣的軍師中郎將。可見劉備對廖立的軍事才能那是沒有什麼信心的,所以他不會把帶兵打仗這樣重要的責任交給廖立,對於這一點,劉備還是很有把握的。
三、廖立的才能有可能是諸葛亮吹出來的,是為了矇騙孫權廖立在《三國志》中的才幹只有一句話,說他能和龐統比肩,而這話是諸葛亮對著江東使臣說的,也就是完全出自於諸葛亮一人的口中,並沒有得到其他任何一個人、一件事的認證,屬於孤例。而諸葛亮為什麼會說這話呢?原因很簡單:諸葛亮會不會把集團的底細告訴孫權呢?
我個人覺得不可能,雖然當時的孫劉聯盟看似穩固,可因利而聚的盟友,很容易就因利而散,尤其是劉備去江東娶孫尚香時,還被孫權嚇得以後不敢再見了。
備還,謂左右曰:“孫車騎長上短下,其難為下,吾不可以再見之。”乃晝夜兼行。何況孫權派使者來找諸葛亮的時間點也很巧妙,是在劉備入蜀不久之後,此前孫權已經有意思要和劉備一起奪取蜀地,甚至周瑜已經帶兵走到巴丘了。
劉備入蜀一事無疑是刺激了孫權,認為劉備此舉很可能有吞併益州之意,所以孫權不早不晚,偏偏在劉備入蜀後立刻派了使者來荊州,還好問不問,開門見山就是問了“士人皆誰相經緯者”(誰能和你一起治理荊州啊!);自周瑜死後,孫權對待荊州的態度有了奇妙的變化,一方面他需要劉備幫他頂住來自曹操荊州軍團的壓力,可一方面孫權又害怕劉備日益坐大,給自己造成很大的麻煩,所以他在把妹妹嫁給劉備之後,又接連在陸口屯兵,還安排了程普為南郡太守。南郡此時正是劉備治所,孫權的小心思可想而知;諸葛亮有著很高的觀察力,在劉備入蜀後,他和關羽共同承擔了荊州的所有事務,對陸口的軍事佈防、調換不可能一概不知,諸葛亮一看就知道孫權野心來了,所以他怎麼可能把自己的底細全盤透露給孫權呢?當然諸葛亮在推薦人物時還順便帶上了龐統,這主要是當時負責孫劉事務的人是魯肅,而龐統既是魯肅最早推薦給劉備,又曾經在周瑜手下做過事,和魯肅是做過一段時間的同事的,所以龐統這塊是騙不了魯肅的,倒不如直接了當和江東使臣說了。要知道劉備入蜀時已經把龐統帶了去,他早已不在荊州,而且龐統以後大機率還是會留在益州的,那諸葛亮幹嘛還說他能幫助自己治理荊州呢?
稍微知道點三國曆史的都知道,諸葛亮最重用的人是蔣琬、馬良、馬謖等人,可這些人諸葛亮一個都沒提,反倒是推出了一個廖立,或許也是因為他身為長沙太守,位置上靠近江東,名聲什麼的孫權早有耳聞,所以廖立這塊諸葛亮也不打算瞞了,就把他也捅了出去。所以廖立的本事很有可能就是諸葛亮吹出來的,他和劉備的意思一樣,都是“不堪大用”的。
總結:廖立此人雖然沒什麼大功,但也沒什麼大過,做個一郡之長,處理處理政事是沒問題的,可要做三軍主帥,那就是拉和尚認親——找錯了人了廖立此人的才幹不弱,做了長沙太守五年也沒出過什麼差錯,是個理政之才,可是說到軍事方面卻是十分不堪。公元215年,呂蒙奇襲三郡的時候,他直接就把長沙丟給了呂蒙,甚至於可能還有帶頭投降的嫌疑。
不但沒跑去關羽處彙報,而是長途跋涉跑到益州和劉備訴苦。雖然劉備沒對他有任何處罰,反而把他安排為巴郡太守,可是廖立怕死、不負責任、不足以獨當一面的缺點也足以證明劉備當初沒讓他帶兵入蜀是正確的。
劉備之所以提拔廖立,無非也是為了安撫荊州派系的勢力,就像重用益州名士許靖一樣,掛個虛職顯得地位高而已,可是廖立卻把這政治手段看成了劉備對自己的肯定,處處以諸葛亮第二自居。在劉備託孤諸葛亮和李嚴後,廖立看到託孤名單上沒有自己的名字,脾氣一下子就炸了,到處反對劉備和諸葛亮的政策方針。
像什麼劉備丟失三郡、關羽丟失荊州、劉封丟失上庸、諸葛亮任用向朗、馬良、馬謖、郭攸之,李嚴任用文恭、王連等等,反正只要是在廖立投入劉備帳下後,任何沒和他商量過而決定的事,廖立都要抨擊,都要反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是對人不對事的片面針對。所以諸葛亮也只能把他貶為平民,流放到少數民族盤踞的汶山郡,最後還死在當地了。
-
3 # 始終先生
“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這是諸葛亮對廖立的評價。能夠得到諸葛亮的盛讚,與龐統齊名,廖立必然是位有大才的人。但廖立卻頂替不了龐統。
一、從特長、職務上來講,廖立不能取代龐統
廖立是荊楚一代的奇才,劉備得荊州後,徵廖立為州從事,並任命為長沙太守。
州從事是個什麼職務呢?這裡要講一下,用通俗一點的話說,相當於現在的省委秘書處的一名秘書,協助處理荊州內部的一切事務。從這一點來講,即可以說廖立是個全才,又可以說廖立的主要才能,在政治上,所以才會是州從事。
而龐統投靠劉備後,被劉備任命為軍師中郎將,與諸葛亮同職。軍師中郎將又是個什麼職務呢?從名字上就挺好理解的,專門掌管軍務的。由此可以看出,龐統的專長,更偏重與軍謀。
所謂術業有專攻,從這兩個人的職務任命上來看,廖立是不能取代龐統的。
二、從時機上講,廖立也沒有頂替龐統的機會
劉備和劉璋徹底翻臉後,遣軍師中郎將諸葛亮,帶領趙雲、張飛等荊州精銳,從荊州入蜀,兩面夾擊劉璋。在這過程中,劉備率軍攻打雒城,龐統戰死。
此時,作為荊州從事的廖立,在諸葛亮已經離荊州的情況下,就沒有機會入蜀頂替龐統了。他最大的作用,就是協助關羽做好荊州的防務與政務,畢竟此時,荊州才是劉備的根基,假設劉備入蜀失敗,荊州未來就會面對三面受敵的緊迫局面。由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劉備和諸葛亮對廖立的能力還是極為認可的,敢於將大後方交與他治理。即便劉備此時要調廖立入蜀,此時諸葛亮已行軍入蜀了,廖立又該如何入蜀呢?是自己一騎獨行還是自己獨統一軍呢?一騎獨行,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再統一軍,荊州的防務得不到保障,這也是問題。
三、此外,假設廖立有頂替龐統的能力,但他有統轄趙雲、張飛的資歷嗎?
廖立是在劉備領荊州牧時加入的劉備集團,他雖有才,但名望畢竟略遜於諸葛亮。赤壁之戰時,諸葛亮作為孫劉聯盟的主要聯絡人,立下了救命之功,並在奪取荊州三郡的時候,計謀奇出。可以說,經過赤壁之戰,諸葛亮在劉備軍中的威望是立下了。而廖立卻在這一階段表現平平,當然,這與廖立勝政治而非軍謀也有主要的關係。
假設劉備要派人從荊州再出一軍,兩面夾擊劉璋,這支軍隊的主力是趙雲、張飛這樣的劉備集團的頂樑柱,那軍師的人選,必定是要一位即通軍謀,又有威信的人,才能讓趙雲、張飛聽話。
所以,即便廖立有與龐統齊名的軍謀能力,在這次調軍行動中,因為資歷的原因,廖立也不是最佳人選。
總結一下,1.廖立資歷不夠。2.廖立主攻方向是政務而非軍務。3.龐統死的時候,荊州空虛,廖立已經身但重任。
所以,從時機到能力,廖立都不是一個可以頂替龐統的合適人員。
-
4 # 春光寧美
廖立你不提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其實很一般,名不符實的名士!廖立!馬謖!楊儀!向寵等都是諸葛亮丞相看好的人物!結果呢?都是不堪重用的人物。……;前看禰衡罵魏曹,後見廖立辱劉朝。有才難釋空驕躁,好比家犬吠嘵嘵!
-
5 # 幻境影射
首先龐統死時是在攻打雒城被流箭射死,並非起於什麼落鳳坡,當時劉備大軍已經節節勝利,大局已定,也不需要在派什麼謀臣,況且我記得當時法正已經投靠了吧。
-
6 # 史研
廖立這個人雖然是非常厲害,但是又怎麼能夠和鳳雛相比呢,雖然它是有一點才能,但是沒有辦法和龐統進行相比,他這個人比龐統還要驕傲,劉備雖然是非常的喜歡他,但是也不能夠去用這種人,他身邊還有像關羽和張飛這樣傲氣的人,肯定是容不下他的存在的。
再加上當時因為龐統的死,劉備是非常的悲哀,已經是非常的痛苦了,怎麼還可能去運用其他人呢?除了這些原因的話,以下的幾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當時劉備已經快速的解決了戰爭,並不需要再派人去攻打了,只需要治理好就行了。當時劉備率領著大軍去攻打西川,本來他是有更好的機會,只要把當時的西川之主給擒住了就行了,但是劉備心慈手軟,因為當時他們都是漢室宗親。
劉備一直都是打著這個稱號進行造謠撞騙的,現在要骨肉相殘的話,劉備肯定是不忍心的,但是這一不忍心就喪失了很好的機會,龐統只能夠選擇他最中間的一個計謀,帶軍去攻打西川,而劉備也只能夠聽從龐統的選擇,畢竟自己只能夠透過這樣子來去收買人心,要是透過殺死別人而得到的,反正就是要進行戰爭。
但是打仗怎麼可能不死人呢,尤其是防痛,當時是騎著一匹白馬,而這個白馬所有人都知道是劉備的,當敵軍看到這一批白馬的時候就知道是劉備來了,所以就射死了白馬上面的人,結果龐統就是替劉備去死的,劉備也感到非常傷心,內心十分的愧疚,怎麼可能會叫其他人來呢?
更何況當時所有人都非常傷心,當劉備看到龐統已經死的時候,已經是徹底的結束了戰爭,後面的可以說是順風順水,不需要其他人了,更重要的是其他人他也不相信,沒有人能夠和龐統相比。
第二,就算劉備需要人才的話,也會去叫諸葛亮,而不是叫其他人。在劉備心目中只有幾個厲害的人物才能夠得到他心,第1個就是到曹操那裡去的徐庶,第2個就是諸葛亮,第3個就是龐統,這三個人才是劉備心目中最重要的人物。(這裡是指帶兵打仗的謀士,而不是武將)
劉備沒有辦法,他自己只能夠成為真正的同理,而不具有很多才能在戰爭結束之後是取了諸葛亮來幫忙治理這個國地方。在諸葛亮的幫助下,才能夠讓他在這個地方立足,要是換做其他人的話,根本是沒有這麼的才能,尤其是廖立是一個非常驕傲的人,雖說在當地是非常有名氣,但是誰又能夠見到他真的才能呢。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劉備依靠的人都是經過他們的眼光的,劉備的眼光是非常很辣,像蜀國武將,還有那些厲害的謀士,都是劉備精心挑選出來的,沒有看走眼,很多人說劉備並不怎麼厲害,但是能夠挑選出人才就是劉備最厲害的1點了,也就是劉備成為真正大老闆最重要的一步。
-
7 # 戰史解碼
主流看法是認為諸葛亮在龐統死後,為了替代龐統的作用才入川,而廖立則名過其實,不堪大任。乍一看這確實有道理,但細想之後卻很容易發現其中的問題。不妨從一個新角度出發,去看待龐統與廖立。諸葛亮將廖立與龐統並稱,盛讚二人為楚地良才。龐統的才華自然不必說,“鳳雛”名副其實。那麼廖立值得諸葛亮這麼誇獎麼?起碼在劉備眼裡,廖立是配得上的。
(廖立)
東漢社會中計程車人、官僚尚虛名、不務實,一些極富盛名的名士的政治才能十分低下。在漢末大亂以後,社會急需要得到治理,各個軍閥求賢若渴,務實之風盛行。而原先空有名號的所謂“名士”,則往往會被軍閥敬而遠之,甚至是厭惡與嫌棄。
名士許靖在被劉備圍城後欲越城而降,劉備十分厭惡這種行為,甚至不打算加以任用。在法正的勸諫下,劉備才決定重待許靖。在荊州極富盛名的龐統,起初被劉備委任為耒陽縣令,可龐統卻不理縣務,劉備誤以為龐統也是虛偽造作、空負盛名的人,生氣之下免除了龐統的官職。後來劉備與龐統在交談間,他才認識到龐統有很強的軍事謀謨及政治才能,這才開始親待龐統。由此來看,劉備本人是一位厭惡虛偽、非常務實的君主。
(劉備劇照)
廖立在荊州同樣聲名顯赫,可劉備卻不排斥廖立。反而廖立在不到三十歲時,便被劉備委任為長沙太守,漢魏時期很少見三十歲以下便做太守計程車人。劉備在當時總共也沒幾個郡的地盤,長沙郡地處長江樞紐、人口繁盛,是荊州最重要的郡之一,令廖立為長沙太守,足可見劉備對他的欣賞。日後呂蒙偷襲長沙郡,缺少軍隊的廖立無奈棄郡而逃,即便如此劉備依然重用廖立,使廖立擔任巴郡太守。巴郡同樣也是益州諸郡中人口最多、最重要的郡。
劉備稱王稱帝后,又令廖立擔任自己的侍中。因那個時代局勢緊張,君主每日要處理的事情繁多,所以需要依靠侍中的建言來輔助自己處理國事。侍中的話語權得到擴大,各國選用的侍中也大多是擅於政軍之事的賢能之士,比如魏之劉曄等等。由此來看,廖立確實是才華橫溢,並非名過其實,所以才會長期得到劉備的欣賞與重視。
解讀完廖立的才能,我們再回歸到龐統死後劉備為什麼不令廖立入益州作戰、充代龐統的問題上。答案是沒必要。
首先說說諸葛亮為什麼會入益州作戰。這其實是早在劉備在戰爭之初便計劃好的,劉備在益州腹地起兵,與諸葛亮所率的荊州之軍裡應外合,奪下益州。諸葛亮率領張飛等將軍平定益州諸多郡縣後,與劉備會師合圍雒城。而龐統則是在領兵進攻雒城時不幸中箭身亡。所以說,諸葛亮入益早在龐統陣亡之前,諸葛亮並非是為替代龐統的作用才會入益州作戰。
(龐統)
為什麼說劉備沒必要令廖立入益替代龐統呢?這就要從分析龐統所任官職與其職能出發去解答了。龐統在劉備麾下任軍師中郎將,當時的龐統既領兵作戰,又會在面臨戰爭時為劉備出謀劃策。但是歷史現實與《三國演義》不同,小說裡足智多謀的軍師可以左右戰局,作用獨一無二,歷史現實中並非如此。在戰亂時期,實際上最不缺乏的就是軍事方面的人才。加上益州的戰爭局勢已經明朗,實際上已經不急需龐統這類精於軍政謀謨的人才了。
龐統雖然才高於世、謀略深遠,但他的崗位並沒有多強的獨特性,軍中隨時可以有人充代他的作用。他死後,他的軍隊可以立即交由其他富有軍事經驗的將軍率領,也可以有其他隨軍才士為劉備出謀劃策。比如同樣是擅長謀謨的法正,此刻早已效力劉備多時。打個比方,就好比開車,龐統對於劉備來說就是跑車,但即使沒有跑車,SUV對於當時的劉備來說也是一樣可以開的。劉備則完全沒有必要再從長沙大老遠調來另一輛“跑車”廖立。
-
8 # 豹眼看歷史
這是一個好問題,廖立也算是漢末三國時期蜀漢很重要的人物,由於其自身的原因,羅貫中出於小說效果的需要,無法在演義中給他安排更多出場的機會,因此,廖立並不為許多讀者瞭解。
對於喜歡三國的友友,反而更應該瞭解一下廖立的故事,這對於瞭解整個蜀漢集團的狀況,很有幫助。
蜀漢廖立既有名也有才,無論劉備,還是諸葛亮,對於廖立的才能還是比較認可的,但都沒有重用他。因而,在廖立一生中,也就沒有高光時刻。
究其原因,除了廖立本人恃才孤傲,喜歡針砭時政、重臣以外,更主要是與劉備、諸葛亮的軍事戰略相左。也就是說,廖立不僅情商不高,而且與主政者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基於這些原因,廖立不可能得到重用,更不會替代龐統輔佐劉備。
在豹眼看來,也或許是劉備犯下了一個大錯,沒有充分認識廖立的價值。
01
《三國志》有廖立的傳記,但從中看出,他無法與諸葛亮、龐統相提並論。
陳壽做傳記遵循著一般史書的規則,從人物傳記的順序及所佔用的篇幅,可以看出,每個傳記人物在陳壽心中的份量。
《諸葛亮傳》在前,僅次於先後主及二主妃子傳,之後是龐統法正傳,廖立不僅是與劉彭廖李劉魏楊等人合傳,而且比較靠後。
作為傳記人物,不僅僅是看名聲,更主要的是看成就。廖立沒有突出的作為,也就不可能在陳壽的筆下有太多的記述。
據《三國志·廖立傳》記載:
廖立字公淵,武陵臨沅人。先主領荊州牧,闢為從事,年未三十,擢為長沙太守。廖立是武陵臨沅人,在劉備自領荊州牧後,徵辟為從事。年紀不滿三十歲,就被提拔為長沙太守。
這個年齡在當時也算不得非常突出,但作為太守一級的地方大員,還是說明其能力的。相同時期,關羽出任襄陽太守、張飛出任宜都太守、趙雲出任桂陽太守,廖立能夠與關羽、張飛、趙雲同時出任太守,可見劉備對於他的器重。
長沙郡是荊州南三郡之首,其重要性要在趙雲的桂陽太守之上。
應該說廖立的開局不錯,他理該有更大的發揮才是,但一把好牌被他打得稀巴爛。
這與廖立的個性及與劉備、諸葛亮的軍事戰略相左有關。
02
主動放棄長沙防守,自此失去了劉備的信任。
建安二十年,權遣呂蒙奄襲南三郡,立脫身走,自歸先主。先主素識待之,不深責也,以為巴郡太守。建安十八年(213年),劉備命諸葛亮、張飛、趙雲入蜀,廖立繼續鎮守長沙。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派遣呂蒙襲擊荊州南三郡,廖立不戰而逃,跑回劉備身邊。劉備一向賞識他的才能,沒有深加責備,仍然任命其為巴郡太守。
這種事,劉備嘴上不說,那是人家劉備會做人,但心裡肯定不爽。委任你出鎮地方,作為一郡之首腦,好吃好喝地伺候著,敵人一來你就腳底抹油,這哪行哦?
一般情況下,這是殺無赦的。但劉備剛剛得到益州,一方面需要人才,另方面也需要籠絡人心。雖然棄掉了長沙,好在千里迢迢又回來了,沒有投靠孫權。相比當時的零陵、桂陽太守的投降,廖立還是好一點的。
如果劉備對其處罰,就會對其他駐守的將領、官員釋放一個訊號,丟掉城池是沒有好果子吃的。如此一來,一旦抵抗不了敵人的進攻,就會選擇投降。
劉備不殺廖立,更多是梟雄的權謀,而並非是對其多麼器重。
經此一陣,劉備咋會再倚重廖立呢?
當然,這事發生在龐統已死、劉備取得益州之後。
當時,劉備決定徵調諸葛亮等人入蜀,廖立也就沒有必要非入蜀不可。況且諸葛亮、張飛、趙雲入蜀後,協助關羽鎮守荊州也是相當重要的任務。既然廖立是個大才,那就駐守荊州,擔當此大任吧。
因此,劉備沒有在龐統死後徵召廖立替代,一方面是廖立不可能取代諸葛亮,另方面劉備並不想放棄荊州,留下廖立也算是重用。
廖立逃歸劉備之後,被任命為巴郡太守,這是後來張飛幹過的活。此時,劉備還是非常器重他的。
廖立為了給自己棄守長沙是否找了個藉口,不得而知。但從諸葛亮主政時期,廖立的一些言論,可以窺知一二。
03
諸葛亮主政,廖立的個性及軍事戰略暴露無遺,徹底失去了在蜀漢立足的基礎。
廖立自以為本事不小,按照他的本意,應該給諸葛亮做個副手才是。但劉備、諸葛亮卻安排他做閒職,還在李嚴等人之下。為此,廖立經常表現出不滿的情緒,怏怏不得志的樣子。
劉備病逝後,諸葛亮為丞相。丞相掾李卲、蔣琬到來,得知諸葛亮要遠征南中平定叛亂,廖立就與他們說:
昔先帝不取漢中,走與吳人爭南三郡,卒以三郡與吳人,徒勞役更士,無益而還。既亡漢中,使夏侯淵、張邰深入於巴,幾喪一州。後至漢中使關侯身死無孑遺,上庸覆敗,徒失一方。廖立認為劉備得到益州之後,不趁機奪取漢中,卻跑回荊州跟吳人爭奪荊州南三郡。最終也沒有保住,湘水劃界,把荊州江夏、長沙、桂陽三郡白白給了孫權,來回折騰,勞民傷財,徒令軍士奔波,無益而還。
退回益州後,漢中丟失,使得夏侯淵、張郃深入巴郡,全州幾乎喪失。
後來得到了漢中,卻讓關羽戰死,全軍覆沒,又丟失了上庸,白白的丟掉了大片土地。
從廖立自己的嘴裡說出,起碼說明了幾個意思。
第一,廖立的核心意思是,不應該援救荊州,直接放棄最好。
這就是他主動棄守長沙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他為棄守長沙做藉口,另方面說明了他與劉備、諸葛亮戰略意圖相左。
第二,龐統、法正都曾經主張放棄荊州,全力開拓西涼、雍州,經營關中。廖立與他們的看法相同,這或許也是題主詢問為何不用廖立替代龐統的原因吧。
第三,都把劉備看作是會識人、用人,但在廖立這件事上,就看出劉備識人、用人的失誤,或者說不足之處。
既然廖立認為荊州不重要,最好是主動放棄,為何還要把廖立留在荊州呢?孫權大軍壓境,他不跑才怪呢?他認為不重要,也就不會死命防守,這是劉備沒想到的事。
沒有史料說明,廖立這個思想是否與劉備有過直接地溝通。但從廖立的個性看來,他不會有話不說。也或許是劉備認為廖立說得有些道理,才沒有追究他的責任,為此把他任命為巴郡太守。
從廖立的這段言談中,也可以推測,夏侯淵、張郃攻佔巴郡時,也恰恰是廖立為巴郡太守這個時段。
他又把丟失巴郡的責任,推到了劉備身上,是劉備不該去馳援荊州,以至於丟掉了巴郡。
恃才傲物,這是三國時期有些本事的人,一般的通病,但對劉備說三道四、指手畫腳,豈不是作死的節奏。
廖立對李卲、蔣琬發完牢騷,二人立馬就向諸葛亮彙報了。諸葛亮就給劉禪上了一道表,歷數廖立這些罪狀,把他貶為平民,流放到汶山郡,直至死亡。
當初,劉備入蜀,諸葛亮鎮守荊州。孫權派遣使者通好於諸葛亮,詢問蜀中士人中誰能與諸葛亮一起處理政事。諸葛亮說:
"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從這裡看出,諸葛亮把廖立與龐統相提並論,認為是荊州地面上傑出的人才,是能夠輔佐成就大業的人。
諸葛亮能夠如此高看廖立,也並非有特殊的目的。當時,龐統還在,諸葛亮也沒有入川,並不存在高抬廖立,以震懾孫吳的意思,恐怕只是就事論事。
從廖立傳記中看,廖立的言行及對蜀漢戰略的思考,是在諸葛亮主政時期。但他的個性及戰略思想不可能在劉備時期沒有流露出來。
廖立可以說是與諸葛亮、龐統、法正等人一樣,是具有戰略思想的人才。但由於廖立與劉備大為欣賞的《隆中對》戰略,相距甚遠,致使廖立不能在蜀漢集團進入核心團隊。
同時,廖立個性孤傲,情商不高,與同事們相處不融洽,也就很難立足。
回到題主的問題,劉備如果徵召廖立入蜀代替龐統,的確是很不錯的決策。但善於識人用人的劉備,卻在廖立身上看走了眼,沒有正確的使用他。
只能說這是劉備犯下的一個大錯,但與廖立具有相同戰略的龐統、法正卻混得不錯,留下了更大的名聲,這就說明,還是廖立本身出現了問題,不能全怪劉備、諸葛亮。
-
9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廖立,知名度不高,但曾被認為是可以和龐統相提並論的奇才。
劉備也非常賞識他。他在不滿30歲時就被任命為長沙太守。要知道:當時,劉備總共也沒幾座城呀!
不過,您不必驚訝為什麼劉備、諸葛亮打仗不帶他玩。因為:他已經充分證明了自己沒有任何軍事才能,品性更是低劣,不可能頂替龐統。
荊楚奇才劉備入川時,諸葛亮在荊州。孫權派遣使者來交往時,順便關心了一下:現在有沒有人可以和你一起治政的呀?
諸葛亮答:“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
諸葛亮的這句話,就是廖立與龐統齊名的由來。
劉備對廖立的重用,也可看出廖立在治政上確有過人之處。
劉備在荊州時,總共也就巴掌大的地方,就把長沙太守之職給了年不滿三十的廖立。
廖立丟了長沙後,劉備沒有過分責備,讓他作了巴郡太守。這個職位跟旁邊的巴西太守張飛差不多。
劉備做了漢中王,有以他作侍中。侍中,在漢末三國時期可是很大的官!對門的曹魏,司馬懿、曹爽,都是加銜侍中,才得以輔政。
所以,單純從治政才能來說,廖立是得到了劉備、諸葛亮高度認可的。
可是,他的軍事才能嘛···
我們聊一聊他怎麼丟的長沙吧。
丟長沙,顯示其軍事才能極弱215年,呂蒙襲取南三郡,廖立逃走。
呂蒙也不是一般人,更兼敵眾我寡,搞不過他不算丟人。
問題是廖立丟長沙的姿勢:“蒙移書二郡,望風歸順”。
呂蒙寫封信過來,長沙就降了,然後···廖立就逃了。
是不是因為荊州軍隊都在南郡,所以廖立不能抵抗呢?
並不是。
零陵,在收到信後沒有投降。
呂蒙在剛接收長沙,快到零陵時,劉備就已經到了公安,派遣關羽爭奪南三郡!
如此,孫權下令呂蒙暫不取零陵,立刻與魯肅一起抗擊關羽。
後來,呂蒙以一波心理戰忽悠零陵太守郝普,“詐取零陵”。
零陵太守出城投降,得知劉備已到公安,關羽在益陽時,懊惱不已。
孫權下令暫不取零陵,郝普被騙後的懊惱不已,恰恰說明:在當時的形勢下,如果南三郡堅決抵抗,是有可能保住的!
當時,荊州軍多在南郡,但長沙並非沒有自守之力。
我們看一下,在類似情況下,真正有軍事才能的人是怎麼作的!
當初,呂布襲取兗州時,曹操大軍在徐州。荀彧、程昱動員“吏民”,守住了三城,為曹操捲土重來打下了基礎。
而長沙的城防,本可以支援廖立堅守。
劉表時期,張羨在南三郡造反。劉表圍攻長沙,連年不能克,直到張羨去世,劉表才打下長沙!
所以,廖立在此戰中的表現,不但與荀彧、程昱不可同日而語,連基本的勇氣、擔當都沒有!
如此人物,何以為將?
品性不合格要頂替龐統,除了才能,還得有一定的品性。
廖立的品性是完全不合格的。
後主即位後,廖立的職位在李嚴等人之下。他自認為自己的才能、名望僅次於諸葛亮,所以悶悶不樂。
且不說廖立才能如何,當時,蜀漢集團的職務安排要照顧各個派別的利益。
諸葛亮已經是荊州派的代表人物了,廖立怎麼可能還排在李嚴之上呢?
廖立這點看不開,顯示其器量狹窄。
如此廖立,如何頂替龐統,跟劉備一起從全域性考慮問題呢?
而廖立後來說的話,更是暴露出品性之低劣。
他說:“劉備不行!不去打漢中,去爭奪南三郡,結果白跑一趟吧!曹操拿下漢中,我們幾乎失去一州之地···關羽不行···向寵不行···”
這活脫脫就是一個噴子呀!
單純從戰略角度看,廖立說的貌似有些道理。
但是,劉備爭奪南三郡時,他是長沙太守;劉備幾喪一州之地時,他是“幾喪之地”巴郡的太守,這些事情,他都是當事人,而且,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如此不知自省,苛責於人,這樣的品性,何以御眾?
大膽猜想:如果是他帶張飛、趙雲入川。就他這個品性,可能在遇到敵人前,就被張飛暴力打死了!
總的來說,說廖立與龐統並立為“荊楚奇才”,主要指的是治政方面。
但是,他的軍事才能、個人品性都不足。他與龐統、諸葛亮,還真不是一個量級的人物。
對於廖立,劉備既重用其治政之能,又不授以兵事,更不讓他頂替龐統,足見先主看人眼光之毒辣!
-
10 # 老蟲
三國時期確實人才輩出,但是也不乏一些狂士的出現。比如擊鼓罵曹的禰衡,比如因雞肋之死的楊修。這些人都是三國時期的人才,但並不是每個人才都對國家有用。像禰衡、楊修這樣,反而成為拖累國家後腿的人。今天所說的廖立也是這種人。
在三國那個年代,本來讀書人就很少,有點學問就能出名。只要你能拜一名師,或者出生於世家,但凡能提出一點和別人不一樣的意見,都可以受到別人的尊敬。
這裡面不乏有以貶低他人,來抬高自己威望的人存在。就像今天蹭熱度的網紅,以及靠罵人出名的那些所謂的作家之類。
這其中禰衡就是最典型的一個,他就是逮誰罵誰,誰出名他罵誰。仗著文化人地位高,別人不敢把他怎麼樣,他就為所欲為。結果,最後被大老粗黃祖幹掉了。
廖立這個人,曾經被譽為是和龐統齊名的人物。但我們要知道,龐統這個他也是狂士。但龐統和那些欺名盜世的偽學問家,還是有區別的,因為龐統真的有本事。
但由於龐統的性格問題,能和他走的比較近,能說上話的人,幾乎都是狂士,廖立就是其中一個。不能因為廖立和龐統走得近,就認為廖立有著和龐統一樣的才能。
廖立這個人沒有多大功績,前期在荊南三郡,擔任郡守一職。後來呂蒙白衣渡江,收復荊南之後,荊南三郡投降,但廖立卻逃回了蜀漢。劉備沒有怪罪他,繼續唯以重任,讓他擔任巴郡太守。
廖立這個人如果真的有本事,他就會像龐統一樣,即使下放到地方,依舊可以脫穎而出。但廖立並沒有多麼出彩的表現,這也就說明,廖立這個人能力著實一般。
但廖立這個人嘴還比較狂,他常常對別人說,其實他的能力不輸於諸葛亮,甚至還在託孤重臣李嚴之上。最後還在蔣琬面前發牢騷,說其他人比他差遠了。
對於這種自信心爆棚,又不知收斂的人,廖立甚至敢出言侮辱先帝劉備。最後諸葛亮給他定的罪名是“誹謗先帝,疵毀眾臣”,這樣的人能不被殺嗎?
劉備這個人向來看人都特別準,如果廖立真的有才幹,那劉備一定會破格提拔他。但廖立這個人確實爛泥扶不上牆,不被重用,也是他能力有限。
三國雖然牛人很多,但吹牛的人更多。像廖立這種,自己吹牛,吹到自己都信的人,實在很可悲。
-
11 # 讀春秋思無忌
軍事不及法正,心胸不及諸葛亮,最後智商也下線了。其實,龐統死後,這位老兄也去了西川,不過並非是請去的,而是跟去的。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廖立與龐統齊名一說廖立與龐統齊名?這種說法是來自於諸葛亮對他們的評價。
孫權這人有個特殊的愛好,就是愛打聽八卦。有一次,孫權派人到荊州來聯絡感情,順便問諸葛亮:“荊州那裡除了你,還有誰和你一同執政啊?”
當時,劉備已經去了益州,諸葛亮掌管荊州大小事務,他聽出了孫權的話外之音,這碧眼兒是藉機來打聽我荊州虛實呢!於是,他不卑不亢地回道:“荊州人才濟濟,龐統、廖立都是青年才俊,他們和我一起治理國家。”
龐統的才能是公認的,廖立能被諸葛亮抬出來回懟孫權,可見其當時在荊州已有一定的名氣。
龐統死後,廖立去了益州劉備擔任荊州牧後,大量起用當地才俊。說起來龐統的升遷並非一帆風順,一開始劉備只讓他做了小小的耒陽縣令,後來經過諸葛亮和魯肅的舉薦,才得到重用。
相較於龐統的坎坷,廖立倒可以說是一帆風順,一眼就被劉備相中,30歲不到便被拜為長沙太守。
不過,劉備進西川時,帶的是龐統,而不是廖立,可見其軍事才能不及龐統。
那麼,廖立又是如何到益州的呢?
劉備攻取益州後,孫權又派人討債,要求立刻歸還南郡。劉備則希望奪取涼州後再歸還,孫權不樂意了,便下令呂蒙去攻取荊州南部的長沙、桂陽、零陵等三郡。
呂蒙便向三郡傳送文書,勸說他們開城投降。有意思的是,長沙、桂陽不戰便降了,當時有點骨氣的只有零陵太守郝普,選擇了堅守不降。
且不管其他兩郡如何,長沙郡與東吳麾下的江夏郡犬牙交錯,也就是荊州南部四郡的前線,它的選擇往往會影響其它幾郡的抉擇。
時任長沙太守的廖立,既沒有與東吳交戰的勇氣,也沒有使人通知關羽來救援。雖然他個人沒有投降,但也好不到那裡去,棄城跑路了。
這便是廖立追隨劉備以來的第一份成績單,帶頭棄城逃跑。當他後來大言不慚地指責關羽丟失荊州的時候,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底氣?
劉備為了保住荊州的戰略城池,親率人馬與關羽會師於益陽,與孫權談判後,雙方劃湘水而治,實際上就是將長沙郡讓於孫權。
這時候廖立又來到了劉備那裡,長沙郡已經一去不返,廖立這個長沙太守該如何處置呢?
劉備非但沒有計較廖立之過失,還將其帶回巴郡,等到張飛趕走了張郃後,便讓廖立做了巴郡太守。漢中之戰後,又調他入成都為侍中。說實話,劉備待他確實不薄。
劉備為何不任命廖立為軍師?公元214年,龐統在進攻雒城時被流箭射死。劉備為何不調廖立進西川呢?
軍事才華不及法正龐統雖死,但劉備當時身邊還有蜀地內線法正做參謀,廖立是軍事能力強於法正,還是比他更瞭解蜀地?
從廖立在荊州長沙的履歷就可以判斷,也許他有治理郡縣的能力,但軍事才能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心胸不及諸葛亮和龐統開闊我們知道,關羽丟失荊州,主要是因為缺了一個好軍師為其謀劃。試想,如果廖立有諸葛亮或龐統的才能,劉備完全可以將其安置在荊州南郡,與關羽共御外敵。
雖然關羽傲慢了些,看不起那些士大夫,但諸葛亮和龐統就有辦法和他和睦共處。
因此,對於這樣的人才,最好的選擇便是讓他獨自管理一郡,但也不能是具有戰略意義的郡縣,如長沙。
沒得到晉升,遂成為鍵盤俠廖立之所以有名,絕不是因為他才華比肩龐統和諸葛亮,而是榮登佞臣傳,與劉封、彭羕等人同列。
當劉禪登基後,廖立本以為自己官職將僅次於諸葛亮,沒想到位於李嚴等人後面。失望之至的他開始悶悶不樂,遇上李邵、蔣琬,竟不知天高地厚地高談闊論,不但抨擊劉備不懂戰略,關羽作戰無方,還特意點名批評向朗、文恭等人佔著茅坑不拉屎。
廖立越說越爽,也不考慮那兩位聽者的感受。前兩位已經過世,你噴就噴吧,後面的兩位是誰任命的?還故意提到向朗信奉馬良兄弟,這不明擺著指責諸葛亮街亭之戰用錯馬謖嗎?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其實,廖立的智商真不咋的,前不久彭羕因在馬超那裡辱罵劉備而被殺。所謂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廖立非但絲毫沒有顧忌,還對著兩個人說領導的壞話,他們不去告發才怪呢?
你想,就好比甲和乙都知道廖立說了壞話,如果甲不告發,乙告發了,那麼甲就是同謀,除非他們都願為其隱瞞,但這對他們有什麼好處呢?這廖立口不遮攔,一旦東窗事發,供出甲乙兩位知情不報,又是同罪。因此,除了告發,李邵、蔣琬他們別無選擇。
要不是諸葛亮手下留情,將其流放汶山郡,否則,就這樣的智商,和別人玩心眼,恐怕早晚被人幹掉。
結語:龐統死後,劉備為何沒起用廖立為軍師?軍事才能不及法正,容人之量不及諸葛亮,即使有幸成為劉備的侍中,還是沒有成為託孤重臣。悲劇的是,後來智商也下線了。
-
12 # 一半秋色
說起龐統,大家都知道,但說起廖立,估計沒幾個人知道。
這一切都要怪羅貫中老爺子,在《三國演義》裡,他沒給廖立安排任何戲份,甚至連廖立的名字都沒出現過,是以很少有人知道他。
其實,廖立在蜀國的地位很高,甚至要高於龐統。
來做個比較。
當劉備佔據了荊州之時,啟用了大量的荊州才俊,龐統、廖立就在其內。
劉備任命龐統為耒陽縣令,而廖立呢?被劉備火箭提拔為長沙太守,當時他還不到三十歲。
廖立能脫穎而出,被劉備一眼相中,必然有其過人之處。
後來,劉備向西攻打益州,孫權派使者進入荊州,表面上是友好交流,實際上是一探虛實。
使者問諸葛亮,荊州除了您,還有哪些人才?
諸葛亮笑道,荊州人才濟濟,除了龐統,還有廖立,都可與我共創大業。
可見,在諸葛亮心裡,廖立算是個人才,至少不亞於龐統。
後來,呂蒙偷襲荊州南部三郡,廖立打不過呂蒙,棄城而逃,逃到了劉備身邊,劉備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給他挪了個地方,繼續做太守,成了巴郡太守。
劉備為何對廖立如此厚愛呢?著實令人捉摸不透!劉備漢中撐王之後,繼續提拔廖立,任命他為侍中。
千萬不要小看侍中這個職務,它就相當於宰相的後備人選,不出意外的話,十有八九會是宰相,如《出師表》提到的郭攸之、費禕、蔣琬都曾幹過侍中,後來他們都成了事實上的宰相。
如果劉備不死,廖立就算幹不上宰相,至少也會成為蜀國的三把手,僅次於諸葛亮。
可是天不遂人願,劉備死了,劉禪繼位,諸葛亮成了丞相,李嚴成了三把手,廖立成了長水校尉,成了邊緣人物,遠離了權力核心。
廖立怏怏不樂,憤憤不平。
幾年之後,蔣琬到長水探望廖立,廖立見蔣琬來了,長吁短嘆,對蔣琬大倒苦水,還說了一番妄議朝政的“大逆不道”之言,大意是劉備不該攻打東吳,死了這麼多人,徒勞無功,等等。
廖立說的是實話,但有些實話不能說,更不能對外人說。
蔣琬回到成都之後,便將廖立所說的話全部告訴了諸葛亮。
諸葛亮趁機打壓廖立,上了一道奏摺,劉禪大怒,把廖立一擼到底,變成了平民。
不久之後,廖立帶著一家老小,到了汶山郡種地去了!
廖立似乎很倒黴,地位一落千丈,從位高權重的太守落地成了種地老漢。
然而,從長遠來看,廖立又是幸運的,因為三十年後,蜀國滅亡,諸葛亮兒子戰死,關羽一家被屠殺……,而廖立的後人毫髮無損。
-
13 # 帝國五千年
廖立有才但是劉備死後自恃才高誹謗朝政,大肆議論朝臣表達自己不滿,最後被流放鬱鬱而終。
楚之良才、深受劉備和諸葛亮器重先主領荊州牧,闢為從事,年未三十,擢為長沙太守。先主入蜀,諸葛亮鎮荊土,孫權遣使通好於亮,因問士人皆誰相經緯者,亮答曰“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三國志.廖立傳》
廖立為荊州人,劉備在赤壁之戰後領荊州牧,封廖立為長沙太守,深受劉備器重。當時劉備不過擁有荊州五郡,廖立作為一方太守可見其才能受到劉備認可。
後來劉備入蜀幫助劉璋抵禦張魯,當時諸葛亮鎮守荊州,孫權派人詢問諸葛亮誰人能與他治理劉備的領地。
諸葛亮將龐統和廖立並立為楚之良才,龐統世人皆知和諸葛亮一起被稱為臥龍鳳雛,龐統投靠劉備後與諸葛亮一起被封為軍師中郎將。後來諸葛亮鎮守荊州,龐統入蜀作戰,而廖立能被諸葛亮與龐統放在一起,很顯然廖立確實很有才華和能力。
劉備待之不薄但卻屢次誹謗朝臣廖立才華確實出眾,但是廖立在建安二十年呂蒙偷襲荊州三郡時果斷放棄長沙逃回劉備身邊。實際上廖立屬於臨陣脫逃丟失了長沙,僅憑這一點劉備完全可以將他治罪,但是劉備反而並未深責後來讓他做了巴郡太守。
然而廖立這種才華之人為何劉備沒有讓他接替龐統的位置,反而是調諸葛亮入蜀呢?其實劉備也有考慮,在劉備的考慮中諸葛亮和龐統一個檔次,廖立在他兩人之下。當時益州久攻不下,劉備肯定第一選擇是講諸葛亮調過來,因為廖立屬於第二檔次。
況且荊州同樣很重要,所以廖立既然是長沙太守完全可以與關羽一起承擔荊州的防務。而諸葛亮本事就屬於內政和後期一把抓的人,此時益州久攻不下就需要做長期準備,諸葛亮是最合適人選,廖立屬於龐統一類的謀士級別,所以劉備做長期打算是不會將廖立調入益州的。
廖立的結局也比較慘,在劉備死後曾自恃在諸葛亮之下,所以屢次議論劉備的功過,而且大肆議論朝臣將向朗,文恭等人比作庸才。後來被諸葛亮貶為平民,流放如今的四川茂縣,諸葛亮死後抑鬱而終。
-
14 # 白齊光
“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這是諸葛亮對廖立的評價。能夠得到諸葛亮的盛讚,與龐統齊名,廖立必然是位有大才的人。但廖立卻頂替不了龐統。
一、從特長、職務上來講,廖立不能取代龐統
廖立是荊楚一代的奇才,劉備得荊州後,徵廖立為州從事,並任命為長沙太守。
州從事是個什麼職務呢?這裡要講一下,用通俗一點的話說,相當於現在的省委秘書處的一名秘書,協助處理荊州內部的一切事務。從這一點來講,即可以說廖立是個全才,又可以說廖立的主要才能,在政治上,所以才會是州從事。
而龐統投靠劉備後,被劉備任命為軍師中郎將,與諸葛亮同職。軍師中郎將又是個什麼職務呢?從名字上就挺好理解的,專門掌管軍務的。由此可以看出,龐統的專長,更偏重與軍謀。
所謂術業有專攻,從這兩個人的職務任命上來看,廖立是不能取代龐統的。
二、從時機上講,廖立也沒有頂替龐統的機會
劉備和劉璋徹底翻臉後,遣軍師中郎將諸葛亮,帶領趙雲、張飛等荊州精銳,從荊州入蜀,兩面夾擊劉璋。在這過程中,劉備率軍攻打雒城,龐統戰死。
此時,作為荊州從事的廖立,在諸葛亮已經離荊州的情況下,就沒有機會入蜀頂替龐統了。他最大的作用,就是協助關羽做好荊州的防務與政務,畢竟此時,荊州才是劉備的根基,假設劉備入蜀失敗,荊州未來就會面對三面受敵的緊迫局面。由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劉備和諸葛亮對廖立的能力還是極為認可的,敢於將大後方交與他治理。即便劉備此時要調廖立入蜀,此時諸葛亮已行軍入蜀了,廖立又該如何入蜀呢?是自己一騎獨行還是自己獨統一軍呢?一騎獨行,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再統一軍,荊州的防務得不到保障,這也是問題。
三、此外,假設廖立有頂替龐統的能力,但他有統轄趙雲、張飛的資歷嗎?
廖立是在劉備領荊州牧時加入的劉備集團,他雖有才,但名望畢竟略遜於諸葛亮。赤壁之戰時,諸葛亮作為孫劉聯盟的主要聯絡人,立下了救命之功,並在奪取荊州三郡的時候,計謀奇出。可以說,經過赤壁之戰,諸葛亮在劉備軍中的威望是立下了。而廖立卻在這一階段表現平平,當然,這與廖立勝政治而非軍謀也有主要的關係。
假設劉備要派人從荊州再出一軍,兩面夾擊劉璋,這支軍隊的主力是趙雲、張飛這樣的劉備集團的頂樑柱,那軍師的人選,必定是要一位即通軍謀,又有威信的人,才能讓趙雲、張飛聽話。
所以,即便廖立有與龐統齊名的軍謀能力,在這次調軍行動中,因為資歷的原因,廖立也不是最佳人選。
總結一下,1.廖立資歷不夠。2.廖立主攻方向是政務而非軍務。3.龐統死的時候,荊州空虛,廖立已經身但重任。
所以,從時機到能力,廖立都不是一個可以頂替龐統的合適人員。
-
15 # 國之利刃—志恆
廖立在史書中出現的次數並不算太多,不過在《三國志》中,諸葛亮曾經評價過這位楚之良才,甚至直接拿他與龐統比肩,這是何等的殊榮呢?廖立在剛剛投奔劉備之後,權位也是十分高的。長沙太守一職,就是廖立在劉備手下第一個官職。
在之前長沙太守是孫堅,孫堅被稱江東猛虎,可見此處的戰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劉備選擇讓廖立鎮此土,一是為收買人心,二是極其重視廖立。要知道在《三國志·廖立傳》中,他在不到30歲就擔任長沙太守,足以能夠證明此人實力極強。
入蜀之戰,是劉備一生中最重要的戰役,透過打敗劉璋真正意義上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地盤,隨後迫不及待的發動漢中之戰與曹操一決雌雄。足以證明劉備對於巴蜀這塊土地視為生命中最重要的,而漢中便是巴蜀的門戶,若是此處在別人手中,況且此處還是在曹操的手中,劉備怎麼可能睡好覺呢?
縱觀三國之中,對於廖立只有劉備與諸葛亮誇讚過他,此人並沒有特別出名的戰績,這也就導致了廖立的真正才能如何,也只能從推斷中來得知,此人有才,卻情商是比較低的,因此在成為侍中之後,再也沒有更大的官職,降落在他的身上。
若想解釋清楚,為何龐統死後不用廖立,志恆認為有以下二點原因:
1、廖立之才,不能與龐統比肩龐統被天下人譽為鳳雛,此人的實力是極其強悍的,前有連環計,助孫劉破曹。後有捨命計,助劉備奪取西川。單單是這兩件事情,就足以看出龐統的智謀。
廖立從正史的記載中,只有他的一些官職以及擔任官職的年紀,的確都是非常重要的官職,可這也並不是妨礙是劉備借他的名氣收服人心。
投降劉備的人的確不少,前有廖立、後有黃忠,當然這是指在荊襄之地上。廖立與黃忠一文一武,加上二人的名氣,劉備很多就讓荊襄的子民臣服。
這種手段,古代不少的帝王都是喜歡用的,重用降臣降將,可根據記載我們也能夠看出,廖立是一個十分清高的人,他與劉備、諸葛亮等人根本不是一路人。
在亂世之中,廖立的這種清高,只能讓他有名氣,他不可能有實權。廖立的才華的確是不錯的,可是這種才華到底能不能轉化為戰場上的智謀這是極其難說的,此戰對劉備極其重要,他不敢去嘗試。
廖立的開局並不錯,在劉備的手下,擔任長沙太守之時,這已經是讓劉備的嫡系部隊,不太舒服的一件事情。加上在215年發生的一件事情,廖立在劉備的心中已經是徹底的下降,這也印證了我們之前的猜想,那就是劉備只想借用廖立在荊州之地的名氣。
公元215年,孫權派兵攻打長沙,這位爺直接腳底抹油溜了,回到劉備身邊之後,劉備一肚子的怨氣,可蜀地還為平定,加上廖立還是有一些影響力的,不然他是不可能成為巴郡太守。
足以證明,廖立只不過是名氣大,才氣大,可若真的上了戰場,這位爺的才氣是根本沒有辦法轉化為智謀的!因此劉備才不讓他替代龐統的職位,而是令張飛趙雲火速入蜀。
2、時不我待,派遣張、趙入蜀,取蜀的速度快當時的情況是十分緊急的,張飛、趙雲已經是名震四海的將領,二人的實力頗為強悍。張飛入蜀之後,進攻嚴顏,難道他單單是靠計謀讓嚴顏心悅誠服的嗎?
想都別想,嚴顏在巴蜀也是頗有地位的人,若不是張飛名震四海,嚴顏即使是被抓也不會多說什麼的,要殺便殺,要剮便剮即可!
因此張飛與趙雲入蜀之後,為劉備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不然的話,等到曹操攻下漢中,次取成都,劉備的軍師鳳雛百分之百是白白犧牲,造成的結果便是曹、孫兩家的地盤越來越大,然劉備卻只有荊州四郡,天下基本大定。
曹操定然會想辦法兼併劉備,其次孫權的江東也是不保的,屆時,長江天險為曹、孫兩家共有,江東的發展怎麼可能抵過曹操呢?這顯然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因此劉備此戰只能勝不能敗,若是敗的話,一統河山的人,可能真的就要變成曹操了!
因此只能趕緊令人入蜀去取勝,最佳的人選莫過於張飛與趙雲,關羽這個人是有拖延症的,事態緊急,劉備細數手下大將,也只有此二人了,廖立的話,根本就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劉備一生看人都是非常準,廖立到底有幾斤幾兩,相信劉備也是知道的。故而廖立才沒有被派到入蜀的戰役之中,那麼對此大家有著怎樣的看法呢?
-
16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諸葛亮回答道:龐統和廖立都是楚地的傑出人才,他們和我一起參與治國大業。從諸葛亮的話中,我們可以得知:龐統與廖立其實是諸葛亮眼中齊名的人才。那麼廖立是誰?
劉備、諸葛亮、龐統
需要注意了,廖立和廖化沒有關係,雖然兩人都是三國時期的荊州人,廖化是荊州南郡中盧縣人,今襄陽市南漳縣人,而廖立是荊州武陵郡臨沅人,今湖南省常德市人,劉備拿下荊州南四郡後,自任荊州牧,並徵召廖立為州從事,這個相當於州牧的副官,當時廖立非常年輕,與諸葛亮一樣都不到30歲,之後就被劉備提拔為長沙太守。
從這裡來看,廖立應該也算是當地的名士,能被劉備徵召的,不是荊州當地的豪族,就是荊州當地的名士,不然不可能會被徵召為從事,當時劉備在荊州連同借來的南郡一共才有五個郡,廖立就是其中之一,想想廖立絕對是個人才,至少比後來的廖化要強得多。
廖立
公元215年,劉備拿下益州,孫權向劉備討要長沙郡、桂陽郡和零陵郡,劉備不肯,於是孫權派出魯肅與關羽在益州對峙,同時派出呂蒙率軍攻打荊州南四郡,長沙太守廖立不敢抵抗,棄城直接逃到益州了,劉備不僅沒有責罰廖立,反而任命他為巴郡太守。
棄城逃走劉備居然不責罰,要不然是廖立曾經有功,要不然就是廖立這個人很有才能,劉備捨不得處罰,劉備稱漢中王后,封廖立為侍中,這個官職相當於皇帝的秘書,直接與皇帝對接,位低而權重,由此可見,劉備對廖立可是相當重視的。
劉備這個人用人一向不拘一格,也獨具慧眼,比如提拔魏延就是不拘一格提拔,一下子連升三級,從牙門將一下提拔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再比如劉備一眼就看中了馬謖不能擔當大任,還告知諸葛亮要提防,後來街亭之戰果然印證了劉備的眼光。
劉備
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既然劉備這麼看中廖立,為何當龐統在益州戰死時,為何不讓廖立入川代替龐統,反而把諸葛亮、張飛、趙雲、劉封全部召到益州來幫忙了?讓諸葛亮與關羽配合一起守荊州,不是更好嗎?這樣也不會導致後來的荊州丟失了。
劉備入川時,只帶了一個謀士,就是龐統,當時劉備陣營中,除了諸葛亮之外,謀士就是龐統,法正還在劉璋那裡還沒完全投降過來,而龐統卻在劉備攻打雒城時不幸戰死,劉備有時候運氣也真不好,唯一身邊的軍事謀士,結果還戰死了,而龐統身為參謀人員,怎麼會戰死了呢?曹操身邊那麼多謀士,一個也沒有戰死。
劉備與龐統入川
龐統戰死應該是因為過於貪功冒進了,就算他負責攻城,也不必衝在前面的,指揮官是指揮戰爭的,不是在前線衝鋒陷陣的,而龐統作為劉備的軍師,卻把自己暴露在危險之中,龐統本人要對自己的死負責任。
龐統去世後,劉備面臨一個問題,接下來怎麼辦?
龐統在隨劉備入川時,曾經給劉備分析過蜀漢所面臨的問題和將來的發展戰略,龐統是這麼對劉備說的:
荊州荒蕪殘敗,人員和物資流失殆盡。而且東邊有孫權,北邊有曹操,難以有較大的發展。益州有戶口近百萬人,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如果真能奪取益州,以此為根基,可成就大業。
其實龐統的意思就是要劉備取益州,因為荊州兩面受敵,而且處於四戰之地,只能作為留守之地,而不能有大的發展,想發展就只能拿下益州,但龐統的意思絕對不是不要荊州,只是認為荊州沒有益州重要,另外,從龐統的話中可以看出:龐統認為孫權與曹操同是敵人。這一點比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的戰略更為透徹。
諸葛亮與劉備、龐統
可能劉備受到龐統這個戰略的影響,所以就把鎮守荊州的諸葛亮調到了益州,諸葛亮的特長在於內政、後勤,包括組織機構的搭建,法律法規的健全,地方機構的治理,為前線提供足夠的兵員和糧食等,這些工作都是廖立所不能完全的。
從後來廖立的結局來看,廖立雖然有才能,但是看不出來廖立的才能體現在哪些方面,而且廖立的為人有點問題,喜歡發表牢騷,對很多人不滿,最終也是因為口無遮攔,被諸葛亮上書劉備彈劾廖立,把廖立貶為庶人。
廖立是有才能,但是他代替不了龐統,廖立的性格特點與李嚴也有些類似,喜歡指責別人,甚至不分場合不分主次地指責,連劉備本人也被廖立指責,這樣的人過於主觀,難以團結眾人,所以劉備不願意召廖立入川代替龐統,雖然他與龐統齊名,但實際才能是比不上龐統的。
廖立
另外,劉備召諸葛亮入川也有其他原因,因為這涉及到拿下益州之後的蜀漢政權分佈,劉備受到龐統影響,以益州為最重要的大後方與將來政權的都城,而諸葛亮作為劉備所指定的內政人才,當然要在最重要的大後方留守。而張飛、趙雲、劉封等人入川,當然是軍事方面的原因,劉備需要加強軍事力量,提早拿下益州。
諸葛亮在隆中對沒有說將來的政權定都何處,甚至很有可能是堅持不稱帝,先拿下天下後建立政權的政治主張,類似於朱元璋後來的戰略“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所以不涉及都城的選擇,而龐統則明確告知劉備益州更加重要,而這些戰略層面都是廖立的才能達不到的,所以劉備也不可能召廖立入川代替龐統。
-
17 # 韶華傾夢
廖立,與龐統、法正,以及諸葛亮等人一樣,都是具備戰略思想的人才。但可惜的是,廖立為人驕傲自大,又和劉備等人的策略相左,最後導致他無法進入蜀漢的決策層,沒能夠更進一步。
在公元209年,劉備和孫權結為聯盟,併成功的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而後,為了擺脫江東的控制,劉備藉著劉琦的名義,派遣關羽、張飛,以及趙雲等人攻略荊南四郡。
奪取荊南四郡,並在劉琦病逝之後,劉備被推舉為荊州牧。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聽聞了廖立的名聲,而且當時正值用人之際,便以荊州牧的名義徵召廖立為州從事。當時廖立不到三十歲,而能夠作為一州的從事,也算得上開局不錯。
作為劉備身邊的人,升遷的機率必然比其他人要大。所以,廖立才當從事不久,便直接被任命為長沙太守了。長沙東距豫章,南距交州,以及北距荊襄等地都十分近,而且位於湘江之畔,可謂是兵家必爭之地。要知道,江陵在江東的手中,而江東就曾以江陵為跳板,想以此經江陵而向西取蜀川。
所以說,劉備把廖立任命為長沙太守,完全是對他的信任和看重。若是廖立一直為劉備守好長沙的話,還是能夠步入青雲的。但可惜的是,廖立辜負了劉備的期望。
在公元211年,劉備應益州牧劉璋之邀,率軍入蜀協同作戰。僅一年,劉備便和劉璋反目。而後,在軍師龐統的計劃下,劉備率軍攻取涪城和綿竹等蜀地。但因為戰場過於焦灼,在人手不夠的情況下,劉備緊急召諸葛亮、張飛,以及趙雲等人溯江而上。
在這個時候,龐統還未戰死,雒城的攻堅戰還在繼續。而劉備之所以第一時間想的是諸葛亮等人,一是諸葛亮深得劉備的器重。在劉備還在駐守新野的時候,就曾三顧茅廬而請諸葛亮出山,而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的整體戰略佈局都很符合劉備的意願。
再加上,諸葛亮較為全才,無論是士卒操練,還是政治事務,諸葛亮都能夠很好的完成。最關鍵的是,諸葛亮的行事舉動,都和劉備相得益彰。正是因為如此,劉備只要有困難,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諸葛亮。
二是長沙不能失。諸葛亮在荊州,就是總守荊州事務。但是在劉備攻略蜀川的時候,荊州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謹守不失,不給曹操,亦或者是孫權有可趁之機。因此,只要劉備派遣一個大將謹守的話,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所以,劉備就把關羽給留了下來。
當然了,劉備也不可能全部把荊州的人手都徵調入蜀。長沙郡為荊州南部四郡中的重鎮,廖立這個時候就不能輕易調動。但是,在公元214年,龐統率軍攻打雒城的時候,不幸被流矢所傷。在龐統戰死後,劉備更加不可能把諸葛亮調回荊州了。
而到了公元215年,劉備佔據了益州。一直想要把荊州奪回來的江東,趁著劉備整治益州之時,孫權派遣呂蒙率軍攻打南部三郡。在這樣的情況下,廖立想的不是堅守,而是脫身。就這樣,劉備不得不和孫權進行湘水之盟,把荊南一部分郡劃給了江東。
雖然最後劉備沒有重罰廖立,但也把他調到巴郡。當然了,劉備還未完全對廖立失望。只可惜的是,廖立再一次讓劉備失望了。當夏侯淵和張郃攻打巴地的時候,廖立再一次做起了逃兵。
一而再,再而三的丟失城池,廖立不僅沒有自我反思,反而是把過錯冠在了劉備等人身上。廖立認為,先前劉備不取漢中,而是和江東爭奪南三郡,最後不僅白白勞累軍士,還把南三郡也丟了。而且,還使得夏侯淵和張郃等人深入巴地,差點丟失整個州。
從廖立的話語中不難發現,廖立自始至終和劉備,以及諸葛亮等人在隆中對中的戰略是相左的。正是因為意見不同,廖立對待南三郡的態度不同。同時,也正因為如此,廖立最終沒能夠踏進劉備的班子,進入決策圈。
此外,廖立驕傲自大,不思進取。在看到諸葛亮任丞相,李嚴任中都護,而自己只是一個小小的長水校尉時,廖立發起了牢騷,對李嚴等人十分不滿。
最後,廖立被蔣琬彈劾,貶為平民,流放汶山郡。
-
18 # 歷史黔
對於廖立諸葛亮給出了很高的評價,將廖立和龐統放在了同列,而三國有一種說法叫做,得臥龍鳳雛一人可安天下,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指的是龐統,這句話其實是對倆人才能得肯定,而諸葛亮將廖立和龐統放在同列,也就表明廖立的才華和自己一樣。
劉備帶兵入蜀後,留下關羽和諸葛亮鎮守荊州,劉備和孫權此時還沒有交惡,孫權為了鞏固兩家的關係,派使者和諸葛亮進行友好的交往,在交談中順便問了諸葛亮在劉備的軍中還有誰能與他一起治政?諸葛亮說:龐統和廖立,都是楚地的優秀人才,他們能同我一起共興治國大業。
劉備對於廖立的才能也是肯定的,劉備當荊州牧的時候,任命廖立為州從事,也就是劉備身邊的秘書,這個秘書可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當的,首先才能要得到劉備的肯定。
劉備這個人有個特點,就是才能好不好,自己先要面試一番,面試透過才能留在身邊做事,諸葛亮是這樣,龐統也是這樣,當時徐庶推薦諸葛亮給劉備的時候,劉備不以為然,說讓諸葛亮自己過來,後來徐庶說諸葛亮並非普通人才,需要去請才行,所以劉備便三顧茅廬請諸葛亮,請諸葛亮出山後,天天和諸葛亮混在一塊,時間久,劉備才知道諸葛亮的才能果然夠強,也就對諸葛亮親密有加。
龐統投奔劉備,因為是魯肅推薦,所以劉備沒有對其進行面試給了一個從事的職位,但是龐統不作為,被劉備給撤職了,在劉備心裡龐統被劃成了無才之人,覺得是魯肅坑了自己。
後來魯肅聽說這件事以後,寫信給劉備說龐統是個人才,加上諸葛亮也曾提起過龐統,於是劉備重新召見龐統,進行了一次正式的面試,透過交談,劉備才發現龐統確實是一個人才,於是給了和諸葛亮同樣的位置,親密程度亞於諸葛亮。
而且廖立棄守長沙以後,跑到蜀地,劉備不僅沒有怪罪他,還任命其為巴郡太守,足以看出劉備對其才能得一種肯定。
劉備和諸葛亮都肯定他的才能,為何在龐統死後沒有進川頂替龐統。1.才能不夠
雖然說劉備對其才能給予了一定的肯定,但是也並不是說他的才能很強,堪比諸葛亮,只能說他的才能比一般人要好一點。
如果一個人的才能很高,那麼劉備會親密他,給予他不亞於諸葛亮的才能,因為龐統就是這樣的,劉備知道龐統的才能以後,對他的親密程度僅亞於諸葛亮,並且後來給予了龐統和諸葛亮同等的職位,軍師中郎將。
顯然廖立的才能並沒達到這種地步,而且也沒有就在劉備身邊,而是派出去做了長沙太守。
蜀地戰爭形式是比較嚴峻的,後期劉備又把諸葛亮拉到了蜀地,而廖立沒有這樣的才能,頂替龐統的位置,最終吃虧的還是劉備。
2.一個蘿蔔一個坑
劉備入蜀時,廖立擔任的是長沙太守,能夠擔任長沙太守說明劉備對他才能具有一定的肯定。
俗話說一個蘿蔔一個坑,如果調走廖立,就要重新選擇一個人擔任長沙太守,而前方戰事吃緊,劉備壓根就沒有時間去重新挑選新的長沙太守。
而且劉備派廖立守長沙也有自己的想法,長沙和東吳相接,以後和東吳交惡,以廖立的才能,即便打不過也能堅守等到援軍的到來。
回覆列表
或許是《三國演義》的原因,廖立這個人沒有諸葛亮龐統等人出名。歷史上的廖立被諸葛亮欣賞,稱他與龐統都是荊楚之英才。
赤壁之戰之後,劉備領兵取荊州南部四郡,廖立被任用為長沙太守。
廖立的出名,是後來劉備取得益州後,孫權給劉備要荊州,劉備不還。孫權派呂蒙白衣渡江,偷襲了荊州。在攻取長沙時,廖立直接逃跑回了益州。反而被劉備重用。
劉備進川受阻,為何沒有請廖立幫忙呢?
首先,劉備進川本來帶兵不足,是怕劉璋懷疑。攻打雒城是採取了龐統上中下中的中策,龐統被射死。劉備進退兩難,進兵人馬顯然不足,退兵實在不甘心,好不容易進入川內腹地了。
所以,劉備急需要從大本營荊州調遣大隊人馬增援,當然更需要謀士與武將。荊州是劉備的根據地,文有諸葛亮,馬良,馬謖等,武有關羽,張飛,趙雲等。
其次,廖立是長沙太守,一地方官員,儘管有才能,其地位在劉備心目中不能與諸葛亮相比。而且,長沙並沒有太多的兵馬人才,供劉備調走。即使調走廖立,也得補缺一位太守,並且,作戰的人馬還是要從荊州調集。這樣,就有點多此一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