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眠牛曳尾w
-
2 # 家和福順85202124
簡單說說吧,人死後第一天魂魄出竅脫離軀體,是最痛苦的,一般需要十六至二十四個小時,也就是八至十二個時辰。
第二天過金雞嶺,就是生前殺過雞的人在此路過會遇到被殺雞的鬼魂,個個綱觜鐵爪,來報前世被殺之悢!
第三天過野狗山,就是此人生前殺死的狗的鬼魂在此等候報前世被殺之仇。滿嘴鋼牙把此人的鬼體撕成碎片。
第四天到豐都城。
第五天上望鄉臺最後再看看自己生前家鄉。
第六天過奈何橋
-
3 # 放屁蟲1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但是那種說法不正確。在我們這是這樣的。一七,二七,五七。為什麼沒三七,四七呢?這是因為要隔三沒(mao拼音)四。所以也就沒有了三七,四七了。六七,七七的說法也根本沒有。
-
4 # 拜託了科學
事實上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響。
道教起源說道教有“三魂七魄”之說。
魂分為三種:天魂、地魂、命魂;
魄分為七:一魄天衝,二魄靈慧,三魄為氣,四魄為力,五魄中樞,六魄為精,七魄為英。
人之初生,以七日為臘,一臘而一魄成,故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
人要死時,七魄先散,然後三魂再離。人死後,魂(陽氣)歸於天,精神與魄(形體)脫離,形體骨肉(陰氣)則歸於地下。魂是陽神,魄是陰神。
而人死則以七日為忌,一忌而一魄散,故人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
四十九日為七個七天,從逝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為一個祭日,稱為“頭七”(又“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又稱“七七”),共計四十九天,也就形成了“燒七”的習俗。
佛教認為,人命終後到未受報輪迴之間,就是中有即中陰身階段,中陰身的壽命極於七日而死,死而復生,未得投生機緣,則遲至七七日,到七七日,罪業審定,方受其報。此間親屬為亡者修追福,則轉劣而為勝雲。
《古婆沙論》五十三曰:“尊者奢摩達多說曰:中有眾生,壽七七日。尊者和須蜜曰:中有眾生,壽命七日,所以者何?彼身累弱故。”
《瑜伽論》曰:“此中有若未得生緣,極七日住;若極七日,未得生緣,死而復生,極七日住;如是展轉,未得生緣,乃至七七日住,自此以後,定得生緣。”
《地藏菩薩本願經》曰:“聖女又問:‘此水何緣而乃湧沸?多諸罪人及以惡獸?’無毒答曰:‘此是閻浮提造惡眾生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當據本業所感地獄。’”
“做七”期間的具體禮儀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
傳說,人死後,三十五天內靈魂不會消失,捨不得離開家,會一直保護著家,直到三十五天那天,看到子孫後代披麻戴孝的來到自己的墳前,才會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屬於這個世界了,才會到另外一個世界。有些地方,“五七”必須由外嫁女回來,這一天的費用完全由外嫁女負擔,如果死者沒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孫女來做。
-
5 # 劉志強81042869
一。三。五期燒紙,是單的日子,二。四期不燒紙是有講究的。二期第一天夜裡三點是死者回到自己的家裡。是真的回家裡的,廚房裡的碗筷子在夜裡會發出聲音的,屋裡的地上有紙的也會發出來聲音。四期是死者回孃家或回自己的爸爸媽媽家裡的,凡是夢到的要及時燒紙請死者放心吧!我孫女才三歲多一點,在二期第一天裡夢到奶奶了,奶奶告訴孫女,跟你爺爺說,今天晚上回家,在夜裡三點回家了,我聽到屋子裡有響聲,我起床拉開燈在屋子裡看看,結果沒有聲音了,第二天的晚上趕緊去燒紙,告訴她,放心吧,
-
6 # 隴西金龍
有的說法是:人死後七七四十九天內,要入陰朝地府,過十殿閆王,由閆王審查其在陽世間的一切善惡。經七七四十九天後,轉世還陽,或昇天,或投胎別處。這四十九天要應七個七個,所以每縫第七天,都要燒紙燒香,延請和尚道士來家中做法事超度亡魂,為應七。四十九日結束,也就是第七個七日,要延請和尚道士來家中做法事超度亡魂,大戶人家大勢超度,為完七,要做道場。其中的五七期間,正過五殿閆王,五殿閆王是所有閆王中最嚴酷的閆王,那一關最難過,所以五七是一個最重要的七。傳說五殿閆王只有女兒,沒有男兒,所以五殿閆王最愛女,五七如由女兒敬香化紙,那一關是最容易過的,所以五七又是以女兒為主的超度七。
-
7 # 渤海陽光
老人故後,後人會祭典,第一個七,男性為六天,女性為七天,目的祭亡靈,祭單不祭雙,分別為1期,3期,5期,在5期前一夜12點前,點燒低引魂走西北大道,喪事告一段落,男為34天,女為35天,五期過後,可以摘孝了,我天津。
-
8 # 帥興容
人死後,燒七,中國的人傳統,人死後,燒了,埋了,燒頭柒,死去人回家取錢吧,還要送火,直到二柒,三柒,四柒,五柒,為重要,要請和尚做法,親人聚一起舉行,配合和尚,為後人吉利,旺財吧!那天有死人房子,車子,用人,紙錢,手機,電視,全燒去,到陰間過得最好吧!從古到今,傳統代代相傳,中國人都很好跟傳統有關,神靈,陰靈保佑,旺國旺家旺強旺壯!!!
-
9 # 嘿嘿92628881
我想說的是,很多人其實只是把那當作個儀式和精神寄託,試問有幾人真正相信輪迴?往往都是面對慾望時,哪管輪迴與信仰,幾乎都默唸“信則有不信則無”以自我安慰;每遇困苦與恐懼時,才想起輪迴與報應。
君以為不信則無就真的無嗎?笑。
-
10 # 善行天下者
我自己認為,每一七是活著的我們對亡者的懷念,亡者和我們一起生活過,他們的突然離開,我們藉著每一七去追念,希望他們得到永遠的幸福。至於吃的這些根本沒必要,活著不給飯,死了他能吃到嗎?讓我們為先我們而去的亡者祈福!
-
11 # 文二郎
燒七,是中國漢族喪葬文化中的重要內容。“燒七”就是從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為一個祭日,稱為“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計49天。民間傳說人有三魂七魄,死後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盡,七滿魄盡,所以要過“七期”和三週年。也有些地方燒七之時,不過六七和七七,至五七為止。
-
12 # 牛牛90780036
一個地方一樣,北京只有一七,三七,五七。一七圓墳墳頭無燒紙,三七燒傘,閨女買,五七燒船兒子買,船分5尺,7尺,9尺三種,兒子多用9尺,兒子少用5尺價錢不同,第二年墳頭壓紙,現在火化也沒這講究了,但是北京各區也不同。
-
13 # 坦誠依舊
我們這死後三日入土,入土後過三天。從死日算起每七天為一七,共燒五個七。五七三十五,兒女來救苦,(五七那要早,必帶一隻貢雞,往墳頭上一拋,相傳判官I只喜歡吃雞,也就不審了),五七過後就是百天,全家都去墳頭祭奠,。再就是一週年,二週年,三週年之後,女兒就不能再去燒紙了,因為,我們哪說,三年後女兒燒紙對孃家人不利,所以我們那女兒只燒三週年!
-
14 # 鄉月文化
這個問題的回答不得不提佛教中關於地獄的描述。佛教地藏(地藏王菩薩)信仰中,地獄的構造格外複雜,除了奈何橋和孟婆湯還有各類刑罰。在地獄有“地獄十王”,一殿秦廣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五官王,五殿閻羅王,六殿卞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平正王,九殿都市王,十殿轉輪王。我們常說的“七七”,分別對應一殿秦廣王至七殿泰山王,死後百日、一年和三年則分別對應八殿、九殿和十殿各王。分階段審查往生者的罪孽,因此“七七之內還魂託夢”和“孝親有守孝三年的傳統”,所以親人亡故後就要按照時間節點燒紙和祭奠的習俗了。
-
15 # 水之清韻1
江蘇的燒七風俗是每逢七就供飯菜,燒化紙錢,講究的人家逢七請和尚或道士唸經操度,逢六七要大辦,叫做六七,泰州一帶叫做六輿,這天是祭奠活動的高潮,除需找僧道放焰口做道場之外,還要扎紙房子焚化,大宴親朋,一般人家選擇在這一天將棺材(現在是骨灰盒)下葬,然後宴請賓客。
-
16 # 區別待
這個問題只能這麼理解。每個人在世時,都做了些違心的事,佛法講因果報應,所以有十八層煉獄之說。為打通關節,少受痛苦,在轉世之前,都需要錢來打點。陰冥世界,同陽間一樣,有錢就能鬼推磨,在每一層地獄審判之前,需要陽間親人不間斷地燒錢送錢,直到投胎結束。
-
17 # 農場主小江
每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做法也不一樣,我們這裡是,要做10個七,和百天,如果家裡還有一個健在的老人,要留一兩個七不做,如果做七的日子剛好趕上農曆的七八,叫犯七犯八,要頭天下午,太陽
-
18 # 社關
首先這種習俗源於封建社會,有迷信色彩,不科學。如今人們延續這種習俗,是短∽期內很難從失去親人的悲痛中解脫,為緬懷親人而燒紙。按迷信說法,人剛死後靈魂到陰間所見所遇皆為歷鬼,這些歷鬼因陌生而處處刁難靈魂,所以活人每七燒紙免去靈魂的七七四十九災。
-
19 # 老黑130387051
嗨嗨,那都是過去的傳說,人死了,啥也不知道,是活人的個道何,活的人的個體面,人死如燈滅,活著好好孝順,死了不後悔,都是瞎遮藤,不過給人祖留後!給現代的人,傳承孝道,尊老愛幼,孝之道。
-
20 # 和風細語言
我們這裡老人燒七還蠻有講究的!
從老人死開始每七天家人都要祭奠死去的親人,一直至七七,其中六七最為隆重,家人或親戚請來和尚誦經唸佛、超度亡靈,有女兒的必買豬頭、公雞、鰱魚供奉死者。
特別值得一提是,在老人死後立即請來陰陽先生,陰陽先生會在披麻帶孝的孝衣上安置紮上七道細麻繩的結巴,大概的意思是,老人死後還有七道心結未除,每一七要燒去老人的一個心結,直至七七全部燒完,這樣老人在世的全部已餘,走得也了無牽掛了。
這就是燒七的由來,實際上是燒去老人的心結,由於七、結語音相近,以訛傳訛,實際上是燒結!
回覆列表
三七五七是民間常見的祭奠習俗。其大致內容是:人死後,親屬每七天設齋會奠祭(或稱追薦)一次,前後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民間俗信對此尚有種種講究,如第一個“七”稱頭七,例由兒子為亡父(母)設木主焚紙錢,延請和尚誦經;二七則請道士還受生經;三七、四七俗稱“散七”,可由外甥、侄輩來做;五七倍受重視,另有“回煞”儀式;六七由女兒備酒飯,無女則由侄女;七七稱“斷七”,由喪家供奉酒菜祭奠,並誦經除靈等。事實上,做七習俗並不是儒家所倡導的傳統喪葬禮俗的內容。有關做七習俗的來源及其信仰內涵等問題,至今聚論紛紜,尚無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