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快樂籃球快樂遊戲

    如果我們認可曹操是一代梟雄的話,在三國時代,真正在謀略上擊敗曹操,並讓曹操自己都很佩服的人,就是賈詡了.賈詡可稱三國實力派謀士。這是從兩個方面講 的,第一是他的所謀略之奇之準,頗有些算無遺策的感覺,其所謀影響之巨,無愧於第一謀士之稱;第二是因為他是最典型意義上的權術家,不像諸葛亮身擔丞相之 職,重在治國安邦,也不像周瑜承荷將帥之任,長於領兵作戰。賈詡更無意於成為擁兵自重、稱霸一方的軍閥,他的身份永遠在幕後,他不斷地從某個將軍深厚的帷 幕後閃身而出,表面上是獻計,卻往往收到運籌帷幄的效果。 賈詡給人的感覺是,像一個把謀略本身當作一種美,只追求謀略才華之展示的唯美主義者:只要自己的計謀有用武之地,他並不在乎江山變色,他為李傕、 郭汜出主意,也不是要真心輔佐他們。賈詡之所以在分明看出張繡沒有遠大前途的前提下,仍毅然委身於張繡帳下,僅僅是因為張繡能夠對他言聽計從,能使他的謀 略得以施展。 東漢末年,禮教已無法維繫人心,喊著忠義的人往往是舉著忠義的旗號,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個人在道德失範的同時,又要面對風雨飄搖的亂世。在這個 亂世,個體生命沒有任何保障,軍閥混戰、外族劫掠、強盜橫行、天災不斷,在這樣一個風雲變色的時代,所有的道德都要讓位於生存的需要。而這些矛盾在賈詡的 出生地--武威,又是尤其地尖銳突出。僻處西涼的武威,仁義禮教的道德規範本來就淡薄,與遊牧民族鬥爭與雜處的生活體驗、嚴峻的生存環境的考驗是賈詡不會 去在意那些已經變得虛偽的道德,他的謀略只是關注生存,以他和他周邊的人的生存為第一義,因為沒有精神束縛,他可以縱橫馳騁地展現自己的謀略才華。正是在 這種精神自由中,他的謀略達到了權變的極至。 賈詡是歷史的一顆明星,他以時代所賦予他的性格和才華,在不自覺中摧毀了一個滿目創痍的王朝體制。舊的體制不摧毀,新的個人及個人精神便不可能誕 生。我們是無法簡單地用道德的眼光來評價賈詡這個奇人的。他像一個在亂世中游戲人生的人。他追求權勢,但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他對哪個勢力都沒有真正的感 情,冷眼看待天下的滄桑沉浮;他把施展才華看作一種樂趣,看著事件按照自己所預期的那樣發展;你可以說他無情,但在那個時代,賈詡有理由選擇做一個旁觀者 和唯美主義的權謀遊戲者。 賈詡,身懷奇謀,膽識過人,閱歷繁複,志節深沉。他的品質裡也許有著種種別人難以企及之處,但就客觀效果而論,東漢末年的天下大亂,他難辭其 咎。當年陳壽撰《三國志》時,曾將賈詡與曹操手下最具威望的二荀(荀彧、荀攸)並列立傳,引起了注家裴松之的不滿。此事見仁見智,我覺得若撇開道德威望, 先注重影響世事的深度,則賈詡與二荀並列,並無不當。 雖然賈詡常以漢室忠臣自詡,也確曾有功於皇上,但他顯然更熱衷於放縱自己天賦的謀士才華,而較少計較千秋功名。在各路軍閥此起彼伏的混戰中,在漢獻帝由長安到洛陽的奔命過程中,在東西二京的喋血殺伐中,我們都能看到賈詡的智慧。   董卓死後,司徒王允專權。王司徒只是一個碌碌之輩,而且不知體恤,濫開殺戒之弊,他剛剛上臺就殺掉了當時的文豪蔡邕。但風雨飄搖的漢朝江山畢 竟獲得了短暫的喘息機會。董卓手下部將李傕和郭汜,王允若本著首惡既除,協從不問的態度,則這兩個手上握有兵權的傢伙便會歸化朝廷,如此,因討伐董卓而起 的關東諸雄不知旌麾何指,也可能權且罷兵。中國歷史在步入這一章時,雖然會略嫌平淡,但於國於民,實屬大幸。剛愎無用的司徒王允,對李傕、郭汜下達了追殺 令。只有3000飛熊軍的李傕、郭汜等本來也想認命了,他們決定解散部隊,自己再分頭向大西北逃亡。如果這樣的話則王允雖然極為不明智,卻畢竟沒有種下惡 果,東漢政權暫時還能遷延些時日。 賈詡恰恰在此時脫影而出發表了一下宏論,李傕、郭汜對賈詡素來敬重,便洗耳恭聽。詡曰:“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遲也。”①當年陳勝、吳廣被迫"揭竿而起",所持的理由,正與賈詡此時的想法相同。區別是,無論陳勝、吳廣還是李傕、郭汜,他們都屬當事者,而賈詡則完全 是局外人,換言之,這一番建議,雖然可以救李傕、郭汜性命於一時,對賈詡則沒有絲毫好處。不然,當李、郭二人成功後欲封賈詡為"尚書僕射",他也就不會堅 決推辭了。"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賈詡話說得頗有自知之明。初平三年六月,李傕、郭汜打破長安城池,王允被戮,呂布出逃,屍遍長安。據說,董卓初死之 時,三輔地區百姓尚有數十萬戶,經過李傕、郭汜的放兵劫掠,僅僅兩年間,民已"相食略盡",好一片悽慘。一計可以危邦,片言可以亂國,正賈詡之謂也。他側 身在殺人如麻的強盜身後,貌似藹然文士,一面犯下滔天奇罪,一面又能成功地躲避千夫所指,這份能耐,孰能及之?你看他以一介遊士的身份閃身在某個諸侯說計 道謀,甚至敢讓曹操甘拜下風。 他年輕時雖也曾被人評為"有良、平之奇,初時察孝廉為郎,因疾病辭官,西還至汧,道上遇見氐人(遊牧民族),和同行的數十 人皆為他們所抓,賈詡便騙他們說:“我段公外孫也,汝別埋我,我家必厚贖之。”當時的太尉段熲,因為久為鎮邊大將,所以威震西土,因此他便假稱是段熲外甥 嚇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還與他盟誓後送他回去,其餘的人卻都遇害了。②史稱賈詡此舉是:“權以濟事,鹹此類也”③,這個“權”字,用得頗為妥帖,賈 詡是深不可測的。讓強盜俯首帖耳,單靠智慧肯定於事無補,靠膽量也過於籠統。賈詡身上同樣洋溢著一股霸氣。 誠如伏波將軍馬援所言,"方今之世,不但君擇臣,臣亦擇君"④,作為中國歷史的"後戰國時代",三國士大夫的擇主標準,與天下輻裂的先秦知識分子 本無不同,故荀彧、郭嘉、董昭等謀士紛紛棄袁投曹,關羽義不背主,諸葛兄弟在東吳、蜀漢各事其主,俱忠誠不二。若此乃通例,賈詡便提供了一個例外:他先後 投靠的劉表和張繡,竟然都是自己內心頗為鄙視的。段煨對賈詡表面敬重,內心忌憚,因為賈詡"素知名",在兵士中威望極高,段煨怕賈詡喧賓奪主。賈詡離開段 煨的時機和理由亦很微妙,詡曰:“煨性多疑,有忌詡意,禮雖厚,不可恃,久將為所圖。我去必喜,又望吾結大援於外,必厚吾妻子。繡無謀主,亦願得詡,則家 與身必俱全矣。”⑤結果絲毫不差。至於劉表,賈詡的評價也是既準確又刻薄:"若天下安寧太平,劉表可位列三公,然而方今亂世,他如此不見事變,多疑無決, 便註定是碌碌無為之輩。"賈詡與張繡的關係最好,早在長安時,張繡就有意將賈詡拉攏至帳下,一俟賈詡秘密來投,立刻便對他言聽計從。奇怪的是賈詡之所以投 奔張繡,不僅因為張繡的張臂歡迎,更在於這樣一個判斷:"張繡,一個沒腦袋的主兒。"以賈詡的才華,在分明看出張繡沒有遠大前途的前提下,仍毅然委身於張 繡帳下,明珠投暗,龍游溝壑,這裡面便頗可揣測賈詡的真實用意。他喜歡謀略,他需要一個可以使自己的才華盡情馳騁的疆場。如果謀略是一種美,聯絡到他當年 不可思議地替李傕、郭汜出的餿主意,則賈詡正好被我們理解成這樣一個唯美主義者:只要自己的計謀有用武之地,他並不在乎江山變色。看出這一點,賈詡投靠張 繡而不是曹操、袁紹,便是最為順理成章的事了。曹操手下謀士如雲,其本人又計謀百出,賈詡在那裡註定難呈鶴立雞群之勢;袁紹貌似強大,但這人志大才疏,又 有著一個奇怪而又致命的弱點:只要對自己有利的計謀,他一概不採納;劉表可不去說他了,而好做皇帝夢的袁術,缺少虛懷下士的品德,賈詡註定沒法活得從容。 賈詡與呂布有仇,當時尚力單勢薄的劉備當然更入不了賈詡視野,況且劉備還一直和呂布關係密切。   所有人提到曹操平生所吃之敗仗,都不會不提"宛城戰張繡之時",那也是曹操輸得最為悽慘的一仗,長子曹昂及貼心猛將典韋相繼陣亡,自己所乘的 大宛良馬"絕影",亦中箭而死,可說狼狽至極。毫無疑問,這一仗曹操其實是輸給賈詡的。賈詡後來又贏了曹操一回合,那一仗雖無多少戰略意義,卻極端神奇, 可以讓曹操作為教科書,好好琢磨研習一番——曹軍撤退了,張繡立功心切,急不可待地要領軍追趕。賈詡在一邊連連阻止,張繡不聽。無謀的張繡難免會想:與曹 操交戰,而竟能逼得他退軍,此乃千載難逢之機,此時不乘勝追擊,痛下殺手,更待何時。然而,不聽謀士之言,註定要失敗的,張繡的追兵就被曹操殿後部隊殺得 大敗虧輸,狼狽逃回。繡謂詡曰:“不用公言,果有此敗。”⑥張繡誠懇地向賈詡道歉。詡曰:“今可整兵再往追之。”繡與表俱曰:“今已敗,奈何復追?”詡 曰:“今番追去,必獲大勝;如其不然,請斬吾首。”繡信之。⑦  第二次追擊,張繡大有斬獲,把曹操殺得潰不成軍。不僅曹操對自己的失敗極為納悶,張繡和 劉表也滿腹狐疑的向賈詡請教為什麼得勝之兵失敗,而失敗後再追卻取得勝利。賈詡曰::“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操敵手。操軍雖敗,必有勁將為後殿, 以防追兵;我兵雖銳,不能敵之也:故知必敗。夫操之急於退兵者,必因許都有事;既破我追軍之後,必輕車速回,不復為備;我乘其不備而更追之:故能勝 也。”⑧三國之所以多智,端賴賈詡者流出沒其中。當曹操和袁紹兩大軍事集團紛紛剿除諸侯之後,世界雖然沒有變得安寧,局勢卻已明朗不少。在曹、袁兩隻巨螯的鉗制下,投靠袁紹還是曹操,就成了張繡迫在眉睫之事。投靠袁紹的理由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一則袁強曹弱,一則張繡於曹操有殺子之仇。於 是,當袁紹主動派使者前來招降時,張繡一個沒有遠見的人當然侵向與投靠袁紹。賈詡此時從幕後倏然閃身曰:"替我謝謝袁本初的好意,再轉達這樣一句話:一個 連自家兄弟袁術都不能相容的人,不可能成就大事。張將軍敬謝不敏!"張繡大驚:“方今袁強曹弱;今毀書叱使,袁紹若至,當如之何?”繡曰:“吾先與操有 仇,安得相容?”詡曰:“從操其便有三:夫曹公奉天子明詔,征伐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操雖弱,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曹 公王霸之志,必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願將軍無疑焉。”繡從其言,請劉曄相見。曄盛稱操德,且曰:“丞相若記舊怨,安肯使某來結好將軍乎?” 繡大喜,即同賈詡等赴許都投降。繡見操,拜於階下。操忙扶起,執其手曰:“有小過失,勿記於心。”遂封繡為揚武將軍,封賈詡為執金吾使。"果然,曹操竟好 像完全忘記了當年與張繡結下的深仇,親自率眾出城迎接,給予張繡極高的禮遇。賈詡之所以甘冒奇險,因為他正確的認識了天下的形勢,看透了曹操的內心之所 想,如此高明的戰略決策在三國時代鳳毛麟角,賈詡不愧為三國第一謀士。   至此,賈詡的人生航道進入了另一片相對平靜的海域。雖然作為曹操謀士之一,他仍不時獻計供策,尤其在曹操征伐馬超、韓遂的過程中,賈詡功不可 沒。但總體上看,他淡出江湖的意味正日益明顯。對曹氏父子,賈詡本來還有可能立下奇功:曹操、曹丕先後兩次討伐東吳,都以失敗告終,赤壁之戰更使曹操元氣 大傷。賈詡都曾預睹先機,加以諫阻,只是曹操不識時務,未能採納賈詡的建議,直接導致了軍事失敗,為三足鼎立創造了條件。   賈詡一直韜光養晦,輕易不發一言。晚年的賈詡尤其乖覺無比,他閉門不出,謝絕交遊;為了杜絕他人猜疑,他處理兒女婚嫁之事,也力避攀附名門, 這一點說明了賈文和對於權變的清楚認識,所謂功高鎮主就是這個道理。雖然如此,在曹操立太子的過程中,在曹丕與曹植兄弟爭權的過程中,站在曹丕一邊的賈 詡,仍以自己四兩撥千斤的謀略,起到了重要作用。當時為五官中郎將的曹丕向賈詡請教太子爭寵術時,賈詡曰:"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養,朝夕孜孜,不違 子道,如此而已。"就這麼一番貌似不切實際的大話,竟使得曹丕從此幡然改悟,自我砥礪,終於贏得了曹操的好感。此前曹操也曾特意屏退眾人,向賈詡請教立太 子一事。賈詡面露難色,故意不答。"先生為什麼知而不言?"曹操再問,"不,我只是突然想起了兩個人。""誰?""袁紹和劉表"。賈詡不僅謀略過人,也特 別善於處理他人父子關係。"賈詡貌似漫不經心的回答,對曹魏政權的最終確立,也許竟起到了決定性的促進作用。眾所周知,袁紹、劉表正因為沒有妥善處理好繼 承權問題,死後遂使得兄弟鬩牆。賈詡示曹操以前車之鑑,終於使曹操決下心來,立曹丕為太子。如此含蓄而又鏗鏘的引用論證要比費勁口舌強了不知道多少倍,賈 詡的謀略已經達到了“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境界。 在魏文帝曹丕當政之時,功勞蓋世的賈詡被委以太尉重任。然而賈詡老矣,他只彷彿一個大隱隱於朝的隱士,依舊過著恬淡的生活。世事陰陽,果 報難料,這個邪惡的播種者,謀略的熱衷者,最終是以一副德高望重的神情,安然去世,享年七十七歲。依照當時"人過五十不稱夭"、"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標 準,賈詡真可謂壽比南山。 賈詡作為一個謀士真正做到了以追求完美為己任,他緊隨形勢發展,審時度勢,經權達變,順天行事,選擇明主。在夾縫中求生而遊刃有餘,屈從 於命運的安排而經權達變,直至善終,賈詡在權變與謀略方面的造詣可謂達到了天人合一之境界。需要指出的是,陳壽由於距離三國亂世時代較近,能夠感受和理解 那個時代非道德化的時代精神,對那個時代的英雄主義和唯美主義(兩者在精神內涵上是一致的)能夠以一種讚許肯定的眼光看待。而後來南朝裴松之因感受於他的 時代由於與北方異族政權的對抗而重新興起的道德主義,所以無法認可賈詡的所謂“非道德化”行為,並對荀彧等人作出自己所認為的道德化解釋。而賈詡本人正是由於擺脫了道德的束縛,才獲得了精神自由,併成為三國第一謀士。

  • 2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想說“毒士”這個稱號,純屬閒人瞎掰,賈詡的多謀,也談不上陰詭毒辣。咱不妨一樁樁來看賈詡乾的那些事。頭一樁是他早年在回家路上遇見氐人,被抓獲之後他便信口開河,說公子我乃是段公的外孫,你們別把我當閒人,我家一定拿錢來贖我。段公便是漢末名將段熲,威震西方,所以氐人就不敢害他,請他吃肉喝酒之後便發下盟誓,好生客氣地送他回去。

    從這件事來看,小賈是謀略了得。可是有人便來誹謗,說這傢伙不地道,能救自己怎麼不把其他人也給救了。瞧這話說得多麼大氣凜然,能救你去救救看?自然後來賈詡跟了董卓,這是個很大的汙點。而且從史料記錄來看,他是董卓女婿牛輔的部下,曾擊敗當時關東最驍勇的孫堅(別跟我扯劉關張,那就是個故事)。

    賈詡的第二次出彩,是在董卓死後,當王允開始清算之際,李傕、郭汜打算各自逃亡,是賈詡勸他們反手一擊,如果說“毒”的話,這一次有點這個意思。但你仔細想想,作為西部集團,他的抉擇其實也沒什麼太出格,畢竟各為其主,當時王允的辦法是要徹底摧毀西部集團,賈詡確實是在對立面之上。自然結果是血雨腥風,但論功行賞之際,賈詡也說得明白,這是保命的計謀而已。所以他不做大官,只當了個尚書,沒多久更辭掉官職。

    賈詡的第二次出彩,是在張繡時代。這裡便看出他的判斷形勢與具體應對之能,張繡在宛城,賈詡勸他結好劉表,因為劉表是當時的一大強援。曹操幾度南下,都敗在張、劉聯軍手裡,而為張劉主謀的,就是賈詡。

    但當官渡前夕袁紹拉攏張繡之際,賈詡又作出新的判斷:袁大頭不能容人,你必須投奔曹操——而結果,便是曹操放棄前嫌,與張繡結成親家,而賈詡也成為曹營的一大智囊。

    賈詡的第三次出彩,是在赤壁前夕。曹操南下攻佔荊州之後,賈詡曾勸他先緩一緩進攻江東,但曹操不聽,結果是大敗。

    賈詡的第四次出彩,是在西方曹操與韓遂、馬超的對壘之中,提出離間計,一舉將關西同盟打垮(提出離間這種計謀的人,一般都不會給大眾啥好印象,賈詡再增惡名)。賈詡的第五次出彩,是在曹操為選擇曹丕還是曹植做繼承人之際,他說的一句話,可謂決定了曹阿瞞的決策,那便是:“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

    賈詡的第六次出彩,是在曹丕繼位後考慮國策,問賈詡是先打吳好還是先打蜀漢好,賈詡的回答是哪個都不該打,你的首要任務是把魏國治理好,搞好了自然就能滅吳吞蜀。曹丕不聽,結果他就啥事也沒整成。

    整體來看,賈詡的謀略,確實是整個三國時期的上乘水準,你說諸葛亮比他強多少,呵呵,也只能呵呵了。

  • 3 # 資治通見

    算無遺策:三國一代毒士賈詡的生平事蹟

    三國謀略之士多如牛毛,其中的佼佼者更是不少,但最後能得到善終的似乎不多!其中就有這麼一位人稱“毒士”的賈詡賈文和,他不僅能亂世中發揮自己的才華,晚年還得到了善終,下面就讓小編一起帶你去看看他的事例吧!

    早年經歷

    賈詡年少時並不出名,只有當時名士閻忠認為他與眾不同,說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賈詡早年被察孝廉為郎,因病辭官,向西返回家鄉到達汧地,路上遇見叛亂的氐人,和同行的數十人一起被氐人抓獲。賈詡說:“我是段公的外孫,你們別傷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來贖。”當時太尉段熲,因為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所以賈詡便假稱是段熲的外孫來嚇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還與他盟誓後送他回去,而其餘的人卻都遇害了。賈詡擁有如此隨機應變處理事情的才能,像這樣的事情很多。

    效力涼州

     公元189年(永漢元年)九月,董卓廢少帝劉辯,立獻帝劉協。十一月,董卓自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

      劍履上殿。賈詡在此時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後升討虜校尉。時董卓之婿中郎將牛輔屯兵於陝,賈詡便在牛輔軍中輔軍。不久,牛輔遣李傕、郭汜、賈詡等出兵攻打關東聯軍,先向孫堅,在梁東大破其軍。孫堅率千騎潰圍而去。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董卓被殺,牛輔亦已死去,王允清算董卓餘黨。當時李傕、郭汜等人心懷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賈詡出面阻止了他們,說:“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著打算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閣下拋棄屬眾獨行,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如果能夠幸運地成功,尊奉國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遲。”此計為眾人採納。

     於是李傕等散發“王允欲洗盪此方之人”的流言,聯絡涼州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及至長安城下,已聚合十餘萬之眾。李傕與樊稠、李蒙等圍攻長安城,因城防堅固攻而不克。後由城內叛變士兵引導涼州軍入城,與守將呂布展開巷戰,呂布兵敗,僅率百餘騎出逃。李傕等縱兵擄掠,吏民死者萬餘人,屍積滿道。太常種佛、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等被殺。李傕等擁兵至南宮掖門,威逼獻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為中郎將。李傕又殺司棣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時間,京城腥風血雨,朝野大亂。

      後賈詡為左馮翊。李傕等以賈詡之功欲封其為侯,賈詡說:“這是保命的計謀,哪有什麼功勞?”堅決不受。李傕等又讓賈詡為尚書僕射,賈詡說:“尚書僕射是百官的師長,是天下的榜樣,我賈詡一向沒有什麼名望,難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貪享虛榮,對國家又有什麼好處?”於是改拜賈詡為尚書,掌管選拔人才,在人事方面多有貢獻,李傕等人親近賈詡但同時也很忌憚他。

      不久賈詡之母去世,賈詡辭掉官職,被拜為光祿大夫。公元195年( 興平二年),李傕、郭汜、樊稠起兵襲佔長安,共同把持中央朝權後,三人互相猜忌,爭權奪利,多次打鬥起來。賈詡每次都以大體責之,所以三人雖心中不和,但表面上還過得去。於是三分長安城,各守其界。同年春,李傕使騎都尉胡封刺死樊稠,李、郭之間矛盾日益激化,開始交兵。李傕請賈詡為宣義將軍,以助自己。幫助漢獻帝出逃、保護大臣,賈詡多有出力。後二人罷兵,賈詡便上還印綬。

      當時將軍段煨與賈詡同郡,屯駐華陰,賈詡去投靠段煨。賈詡向來知名,為段煨軍所敬服,段煨心裡怕賈詡奪其兵權,但在表面上對賈詡十分禮遇。賈詡看出後,心不自安。南陽張繡與賈詡暗中有來往,張繡便派人去迎接賈詡。賈詡臨行時,有人問賈詡:“段煨待你這麼好,你為何還要離去?”賈詡說:“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雖然優厚,卻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會被他所害,而我離開他一定很高興,又指望我連結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而張繡缺乏謀士,也很願意得到我,這樣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夠得到保全。”賈詡到達張繡處,張繡果然大喜,率子孫前來迎接。而段煨知道賈詡離去,也果然善待其家人。

    獻計張繡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在賈詡的說服下,張繡屯兵宛城與荊州牧劉表聯合。從此,二人便成為曹操的心腹之患。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三月,曹操南征張繡,包圍張繡據守的穰城。

      不久,曹操聞袁紹欲趁虛襲取許都,便立即從穰城撤退。張繡率兵尾隨追擊,劉表也派荊州軍佔據安眾,切斷曹軍退路,企圖與張繡夾擊曹軍,曹操出奇兵大敗張、劉聯軍。曹軍獲勝後,速行北撤。張繡親自率兵追擊,賈詡勸阻說:“不可追,追必敗。”張繡不聽,強行追擊,被曹操親自斷後擊敗。賈詡這時又對張繡說:“趕快再追,一定會獲勝。”張繡說:“不聽你的建議才落到這種地步,現在已經敗了,為何要再追?”賈詡說:“形勢已經起了變化,趕快去追準能獲利。”張繡聽從賈詡建議,收集散兵,再行追擊,竟將曹操後衛部隊擊潰。

     得勝後,張繡問賈詡請教是怎麼回事,賈詡解釋說:“這個(道理)很容易明白罷了。將軍雖然擅長用兵,但絕非曹公敵手。曹軍雖然剛撤,但曹公必然親自殿後,我們的追兵雖精,但將領比不過他們,他們計程車兵還很有士氣,所以我知道將軍你必敗。曹操之所以還未盡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後方出了事,所以擊破將軍的追兵後,一定會全力撤退,留別人斷後,他留的將領雖厲害,卻比不上將軍,所以我知道將軍用敗兵也能取勝。”張繡大為佩服。

    勸張歸曹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紹遣人招降張繡,並與賈詡結好。張繡準備同意,賈詡卻當著張繡的面回絕了袁紹的來使,準確地指出袁紹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點優勢: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名正言順;曹操兵力較弱,更願意拉攏盟友;曹操志向遠大,一定能夠不計前嫌。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率眾歸順曹操。曹操聞訊後大喜,親自接見賈詡,執其手說:“使我的信譽揚於天下的人,是你啊!”曹操拜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由於當時冀州為袁紹所佔,賈詡便留參司空軍事,同時拜張繡為揚武將軍,並讓其子曹均娶張繡之女為妻。

    輔佐曹操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曹軍軍糧用盡,曹操問計於賈詡,賈詡說:“您在精明、勇敢、用人、決斷四個方面都勝過袁紹,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過取勝,是想顧及周全啊,抓住機會,便能很快取勝。”曹操稱善,後來抓住機會偷襲烏巢,一舉戰勝袁紹。河北平定後,曹操領冀州牧,改任賈詡為太中大夫。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佔領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賈詡勸阻,說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曹操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

    離間馬韓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以韓遂、馬超為首的十部聯軍,聚集10餘萬人馬,據守潼關抗曹(參見渭南之戰)。馬超受挫後,提出劃河為界的議和條件,被曹操拒絕。馬超多次前來挑戰,曹操堅守不出,使馬超欲急戰速勝不得。九月,再次提出劃地為界的要求,並送子為人質。賈詡認為可以表面上假意應允,麻痺對方,實際積極準備,伺機殲敵。曹操又問賈詡如何破敵,賈詡說:“離間他們。”曹操採用他的計謀,寫書離間馬超和韓遂,使他們內亂。曹操視時機成熟,主動對關中軍發起進攻,大勝而歸。

    支援曹丕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當時曹操未立太子,曹丕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計於賈詡,賈詡說:“希望將軍修養品德,勤於學習,日夜孜孜不倦,不違背作兒子的道義,這就夠了。”曹丕聽從了他的建議,刻意磨練自己。後來,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曹操大笑,於是於該年立曹丕為太子。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怕曹操猜嫌,於是採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當時天下談論智謀之士時都十分推崇他。

    位列三公

     公元220年(黃初元年),曹丕即位,為報賈詡之恩,封賈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增食邑三百,前後共八百戶。又分食邑二百,封幼子賈訪為列侯。以長子賈穆為駙馬都尉。

    223年(黃初四年)三月,曹丕首徵東吳,以失敗而告終。當初,曹丕便問計於賈詡:“我想統一天下,吳、蜀應先征討哪個?”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無功而反。同年六月甲申日,賈詡去世,終年77歲,諡肅侯,長子賈穆繼嗣。多年後,賈詡與王朗、曹真、辛毗配享魏文帝廟。

  • 4 # 把不滿說出來

    賈詡,謀士的典範。其料事如神,算無遺策,計謀狠毒,明哲保身,對自己可以說完美。只是不能在國人的孔孟仁義中得到認同。

    主要是他過於的為自己著想。最早,他身為漢臣,為李催郭汜出毒計。漢亡,實始於他。後又為己脫身李郭隨張繡。勸繡降曹,獨不為張繡殺曹昂考慮麼?最後為曹為司馬都不肯盡言,保身之意明瞭。是以不為國人認同。

    在三國中名聲不強在情理之中。

  • 5 # 饞嘴肥貓鏟史官

    賈詡賈文和,三國中著名的謀士,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厲害的人物。我個人認為:這個人的智謀水平在當時應該是最高的,沒有之一。單論謀劃,他應在郭嘉和諸葛亮之上!其他謀士則無法與其相較,遠遠不及也。

    他給很多風雲人物出過主意,政治上的,戰略上的,戰術上的,家長裡短的,全部都收效明顯,沒有不應驗的,神奇的是,一,他的計謀從來沒有失策。二,所有的主君都信任他,使他能在任何地方都如魚得水,保全自身。

    分析一下他為什麼能夠獲得如此豐碩的成績,是個很有意思的事情,他所採取的方式現在也值得認真學習和研究。

    做為一個謀士,首先要有足夠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閱歷,還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創造性思維,更要有使主君深信不疑的諫言方式,才能使自己的策略應用實施。

    首先,賈詡的知識廣博度是毋庸置疑的,所出的計謀技術含量是相當的高。

    其次,賈詡的閱歷非常豐富,從董卓之變,李郭交兵,諸侯爭霸,三分天下,直到曹魏篡漢,他跟隨過各種不同的主君,經歷過各種不同的形勢,面對過各種不同的危機,打敗過各種不同的對手,親手造就了各種不同的局面。他的閱歷在三國各謀士中,是最豐富的,沒有之一。他所經歷的危險也是最多的,這使他有足夠多的經驗來應付各種危局。

    仔細分析,賈詡是一個時代的超越者,他是一個真正的職業人,這一點,誰也比不了。無論投奔到何處,只要主君給錢給官給信任,他就毫無保留地為當時的主君效力,出謀劃策,不管這些謀劃是對國家和人民有害有利,只要對主君是有利的。這個原則,他堅持得很好,所以,每個主君都對他毫不懷疑。從這一點來說,他的境遇遠遠好於周瑜,龐統,諸葛亮等,比陳宮,荀彧,審配,張昭更是強百倍。當別的謀士為主君拿出上中下三策以供鄰選的時候,賈詡能夠向主君直接提供最佳選擇。

    賈詡沒有遠大的理想抱負和堅定的政治操守。他所出的計謀從來沒有帶著自我意識和政治觀點,一旦擺脫了觀念的束縛,則他的謀劃必然更加的客觀和實際,也必然減少了風險,這就是他的計謀總能夠奏效的重要原因。

    當然,並不能否認,這個智謀深遠的老人,他也深愛著自己的家人,也善待自己的同僚,也為普普通通的朋友想辦法,解決難題。他從這個紛亂的時代走過,用他深邃而睿智的目光看著豪傑四起,遍地烽煙,輕輕地一笑,漸行漸遠,消失於茫茫的歷史煙雲。

  • 6 # 黃沙頭

    我一直認為賈詡、陳登二人相似,即本人有超群的謀略而又是最會混的人。幾易其主皆受重用且不落罵名。真是不簡單啊!

  • 7 # 歷史來揭示

    一句話總結:賈詡就如同他的字一樣,沒有野心,厭惡爭鬥的人。

    1、盡信書不如無書。《三國志》是晉朝時成書,而賈詡後代在晉朝初期勢力很大,更何況陳壽本人也不是一個將治史看作人生使命那般重要的人,因此對賈詡的諸多事蹟是有美化的,尤其是那些所謂的計策,很可能是事後附會上去的。

    2、關於賈詡的身份,雖然《三國志》說賈詡官拜討虜校尉,但是縱觀所有史料,從來都沒有他帶兵的記錄,帶著李傕、郭汜殺回長安後,論功行賞,賈詡也是尚書或者是光祿大夫,而其他人全部是將軍。尤其是李傕、郭汜寇亂三輔時,董卓手下但凡有點勢力的軍頭都捲進去了,偏偏沒有賈詡的記錄。因此賈詡很有可能只是一個文官,軍略並不是他的專長。至於後漢紀說賈詡和李傕、郭汜擊敗孫堅的事,我後面會解釋。

    先說一下賈詡的出身。據說賈詡曾祖父賈季玉是武威太守,父親賈龔是車騎將軍,居於武威(這個是網上的賈氏族譜說的,我還真沒考證過)。總之賈詡所在的賈家應該位於武威郡姑臧縣的名門望族。這個是確定的,在東漢那個什麼都看出身的地方,如果賈詡真的出身寒門,史書應該會記載一筆的。

    而段熲出事之後,段家後人就遷回老家武威姑臧縣。古代地方都很小,小小一個姑臧縣,段、賈兩家很有可能有來往。因此賈詡即便不是段熲的外孫,很難說兩家沒有其他的姻親關係。所以,賈詡出事的時候可以假裝段熲外孫也不會漏破綻。順帶一提,賈詡後來投奔的段煨極有可能才是真正的段熲後代。這也是後來賈詡投奔段煨,並把家人託付給段煨的緣由。

    在董卓入長安時期,賈詡在董卓的女婿中郎將牛輔手下做事。我之前說過,賈詡可以確定是個文官,本身是沒有任何部曲的。那麼後漢紀說賈詡和李傕、郭汜擊敗孫堅的事怎麼解釋呢?我的解釋是,賈詡在牛輔軍中的地位很有可能要麼是如同法正那樣的謀主,要麼是如同彭羕那樣只是傳諸軍事的傳令官,監軍那樣的角色,傳達牛輔的作戰指示,替郭汜、李傕等校尉向大老闆牛輔彙報工作。我傾向於後一種解釋,否則牛輔錯以為軍中叛亂的時候本可以去找賈詡商量的。

    之後董卓死,呂布打算進一步消滅駐屯在外牛輔,讓李肅拿著詔命去討伐牛輔,結果灰溜溜地被揍回來了。此時牛輔軍氣勢正盛,沒人奈何得了。但很快發生一件蹊蹺的事情,牛輔被身邊的侍衛胡赤兒從軍營裡騙出去殺掉,人頭還落在呂布手裡。史書沒說這是誰的主意,但我強烈懷疑一定是呂布方面出的陰招。這招很是毒辣,一下子牛輔軍就群龍無首了。史書上說,李傕、郭汜要解散軍隊,賈詡同學深明大義用口才把那群人勸了回去。原文如下:

    【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欲解散,間行歸鄉里。詡曰:“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

    從字面上看,好像李傕、郭汜這群傻逼要把軍隊解散,自己一個人喬裝打扮溜回家。但是我對此深表質疑。且不說有哪個軍頭會心甘情願解散軍隊,卸下武裝,去當個通緝犯回家東躲西藏,更何況當時涼州已經亂成一鍋粥了,不帶著軍隊回涼州,分分鐘被亂兵砍死啊。三國亂世,有槍就是草頭王。李傕、郭汜再怎麼傻冒,也不至於連這個道理都不懂,所以李傕、郭汜這幫人所謂解散軍隊的說法很可能只是牛輔死後,大家誰都不服誰(大家都是校尉,憑什麼聽你的),與其吵吵鬧鬧等呂布過來把大家腦袋都剁了,索性大家散夥算了,帶著各自的人馬回老家,各幹各的。

    這個時候真正發慌的是賈詡。我之前說了,賈詡是文官,手上沒兵的。真正【一亭長能束君】的其實是他賈詡。所以一向低調不發話的賈詡急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又是歃血為盟,又是賭咒發誓,才把這群吵吵鬧鬧的傢伙團結起來,併力向西。所以賈詡在事後才會說:“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這絕對不是謙詞,而是事實啊。

    那麼為什麼李傕、郭汜那幫人願意聽賈詡呢?因為賈詡長得帥嗎?當然不可能。唯一合理的解釋是賈詡在牛輔軍中的身份。牛輔剛死,李傕、郭汜這幫軍頭一時半會兒還沒生出自立的念頭,由著慣性,很容易就聽從原本就是替牛輔發號施令的賈詡的話。靠著那幫武人腦子反應慢,賈詡才成功的。等李傕、郭汜醒轉過來了,賈詡就靠邊站了。

    後來三輔亂得一塌糊塗,不但兵連禍結,甚至連吃飯都是問題。這地沒法待了。於是賈詡投奔段煨,原因我在說賈詡身世的時候說過。之後就是很有名的賈詡評價段煨的刻薄話。

    【張繡在南陽,詡陰結繡,繡遣人迎詡。詡將行,或謂詡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詡曰:“煨性多疑,有忌詡意,禮雖厚,不可恃,久將為所圖。我去必喜,又望吾結大援於外,必厚吾妻子。繡無謀主,亦原得詡,則家與身必俱全矣。”】

    這個【或】是誰很值得玩味。首先不是賈詡的友人或者家人,否則應當會註明,尤其是友人,隨著賈詡顛沛流離竟然連個名字也沒留下簡直不可思議。那麼這個【或】結合上文,【繡遣人迎詡】以及下文賈詡的迴應(他看上去彷彿馬上打包就要走)。我猜測很可能是張繡派過來的聯絡人,來試探賈詡的,怕賈詡是段煨派過來的內應。所以賈詡說了那番話,純粹是忽悠對方的。

    但是總要說回段煨,段煨真的是賈詡口中嫉賢妒能的人嗎?賈詡真的有可能侵奪得了段煨的權力嗎?我的意見是,全都是胡說八道。

    段煨是三國曆史中最冤的,陳壽為了黑他,故意把他的所有事情都抹去。幸虧後世有裴松之以及《後漢書》補充,還原了段煨。否則段煨真的屈死了。一句話:段煨就是董卓軍中的異類。

    董卓手下那一堆校尉,中郎將全都打家劫舍,抓著天子給自己加官進爵。段煨作為和牛輔、董越平起平坐的中郎將,方面軍司令,竟然蹲在華陰專心指揮百姓種地,堅持一百年不動搖。哪怕關中打成一鍋粥了,段煨在華陰也沒挪過窩,和劉表簡直一模一樣。這種沒啥野心的人,怎麼會嫉妒賈詡奪他的權呢?

    再看賈詡,一直都是牛輔的人,牛輔的那一幫校尉尚且不聽他的。段煨帶手下出生入死多少年了。賈詡算哪根蔥,能替代得了段煨?賈詡之所以往張繡那裡跑,就是因為張濟原本是牛輔手下的校尉,是老同事,更何況張濟死了,代替他的也是和自己一樣沒什麼威望的張繡,自己不至於落到之前在關中的下場,才過去的。

    段煨純粹是為了幫賈詡避嫌才莫名其妙背了黑鍋。

    說到張繡,其實也是老實巴交的人。在張濟旗下餓死了,往劉表那裡搶糧,結果糧沒搶到,老大掛了。張繡沒辦法,待又待不住(沒飯吃了),打又打不過(老大都死了),只好向劉表投降。我估計當時張繡的心態是這樣:愛咋整咋整吧,哪怕要我死,起碼也給頓飯吃,好歹做個飽死鬼。

    劉表很厚道,啥也沒說,就給張繡送糧食過來了。

    張繡震驚了。

    ——真的不殺我?

    ——不殺。

    ——要不我來負荊請罪?

    ——不用。

    ——要不我送人質給你?

    ——也不用。

    ——我張繡一粗人,除了殺人,啥都不會。劉表大人,您說吧,您看誰不順眼,我去收拾他。

    ——都不用。你老老實實在那裡待著,別來騷擾我就行。我有的是糧食,餓了就來問我要。

    張繡徹底崩潰了。原來投降就有飯吃,那當初打個頭啊?還賠進去叔叔。

    我猜就是有這茬,張繡的膝蓋就是彎的,甭管見誰,直接就給跪了。“爺,給頓飯吃吧。”

    但是這次張繡沒遇到善主。曹操可不是劉表。收了張繡,一看張繡腆著臉、傻乎乎的樣子,就打起了歪腦筋,打算收買張繡的侍衛暗暗把他殺了,把他的部隊並掉。

    關於張繡反叛。史書上說是因為曹操看上張繡的嬸嬸。這在我看來壓根就是胡扯。張繡都能跟殺叔仇人聯合,一個寡婦有什麼好在乎呢?反正死了丈夫總是要改嫁的,自己老大喜歡,不是好事嗎?

    所以這個理由根本不成立。

    最有可能的理由就是張繡傳中【傅子曰:繡有所親胡車兒,勇冠其軍。太祖愛其驍健,手以金與之。繡聞而疑太祖欲因左右刺之,遂反。】這裡我把胡車兒特意加粗顯示。你們沒注意到和殺牛輔的那個胡赤兒差不多嗎?咦,這傢伙殺完牛輔怎麼跑張繡這邊來了?

    不知道是哪位兄臺說的,胡車兒也好,胡赤兒也好,其實都不是人名,指的是主將身邊作為警衛的胡人,因為他們驍勇,又是外族(不會起異心,突然殺主自立,也沒有漢人那樣複雜的人際關係),只要給他們足夠的錢養著他們就成,就和歐洲王室喜歡用外籍僱傭軍做皇家禁衛軍是一個道理。

    這麼一看,曹操手以金與之的做法就很明顯了,擺明了是要收買侍衛暗殺啊。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不知道什麼原因,張繡知道了。原先樂呵樂呵以為有飽飯吃的張繡又一次震驚了。原來人與人之間是有那麼大差距的。

    之後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張繡手起刀落直接幹掉了曹操的長子,侄子。典韋為了保護這個不爭氣的曹操還死掉了。這裡要提一下賈詡,我們快把他忘了。很多人要麼黑他,說是張繡一個人乾的,要麼誇他,說是賈詡出的主意。我倒是覺得,兩邊都太偏頗了。以賈詡在張繡軍中的地位,他不可能不知道張繡的行動,所以不可能置身事外。但是要說賈詡一開始就謀劃這件事,那也太誇張了。畢竟曹操那麼不地道,欺負老實人,把張繡往死裡整,一口飽飯都不給人家,張繡無論如何都是要反的,有賈詡沒賈詡都一樣。但是賈詡還是體現他道義的一面,他沒有向曹操通風報信。如果賈詡真的像某些知乎朋友說的那樣,只是為了自保而賣隊友,那麼這次就是最好的機會。但是賈詡沒有這麼做,他和張繡一條心。

    大家看到,曹操這次做的是很不地道,屬於沒事找事,自己把自己作死了(所以史書才會用各種方法給他隱去,造成史書各種莫名其妙的記述)。這也是為什麼他的髮妻會怨恨曹操害死了曹昂,因為的確是他害死的。不過曹操有一點好,雖然是小人,但是是個真小人,不屑於做偽君子。錯了就是錯了,不但勇於認錯,還當場認錯(我猜測曹操向諸將認錯那段話一定是篡改過的,人家張繡明明把嫂子作為人質送過來了,何來沒要人質一說)。既然曹操承認自己做錯了,那麼他對張繡是有種愧疚的,畢竟人家明明誠心來投,卻要謀害人家。這也是為什麼曹操事後不加害張繡,反而給張繡加官進爵高於一般人的原因。

    這一點還有一個人也看出來了,這就是賈詡。賈詡的厲害之處就在這裡。賈詡之所以勸張繡投降就是看到曹操的深感愧疚,急於補償的心理。但是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投降呢,因為還不到時候。張繡依靠軍事力量在宛城站得住腳,劉表也願意幫忙,的確沒有投降的必要。但是袁紹跑過來聯合就不一樣了。因為這是一個訊號,表明袁紹要動手了。而宛城在許昌近側,對以潁川為根據地曹操來說是個大威脅。袁紹沒動手前,曹操或許出於愧疚,或許出於懈怠的心理未必會出死力。但是一旦袁紹要動手了,那就是生死存亡關頭啊。作為巨大威脅的宛城,曹操一定會趕在袁紹動手之前拼上老命拿下。如果連張繡都幹不掉,那袁紹就不要指望了。所以對張繡來說,再拖就拖不了了,他必須立刻做出決定。所以可以想象一下張繡和賈詡的對話:

    張繡:大哥,你把袁紹使者氣走了,這是鬧哪樣啊?還讓不讓人活了?

    賈詡:袁紹要動手了。曹操必然傾全力來攻,將軍守得住嗎?

    張繡默然~

    賈詡:你覺得袁紹救得了你嗎?

    張繡默然~之後,抬頭:那咋整啊?劉表又不接受我投降。

    賈詡:降曹吧。

    張繡又震驚了:你瘋了吧,我可是把人家親兒子給剁了唉。你這不是要我送死嗎?

    賈詡:你相信我,曹操他不會的。坑死他兒子的事,我也有份,我跟你一塊去,真要殺了你,我陪你。

    張繡:不過袁紹勢力大,萬一我們加入曹操陣營,結果不是對手怎麼辦?那還不是要死啊?

    賈詡:你沒見我把袁紹使者罵了嗎?要是真有個三長兩短,你把我送出去,就說是我阻攔你聯合袁紹的,你不就安全了嗎?

    當然以上是想象,但是我猜應該和真實差不離。最後賈詡賭注賭對了,曹操抓著賈詡的手說:“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繡從之,率眾歸太祖。太祖見之,喜,執詡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

    之後賈詡在曹操的各種出謀劃策,除了激勵曹操打袁紹那次(畢竟人家把身家性命賭曹操身上,當然不能輸了),其他所有的建議都是不要打,不要打,不要打。赤壁那次,裴松之已經吐槽過了。我就說馬超反叛那一次,史書上說的很好,什麼”偽許之“”離之“。結果渭南大戰的時候,關中十將沒一個降的,要麼戰死,要麼逃跑,一個通敵的都沒有。所以賈詡的這些說辭很可能是事後為了美化給他附會的。很有可能賈詡的意思就是不要打了,一個個慢慢收降嘛,何苦要一口氣把人家幹掉呢?(其實馬超韓遂聯結關中八將起兵,也是曹操逼的)

  • 8 # 我是蛋疼哥

    賈詡是亂世的三國中真正的智慧,感覺直到去世都因為政治的原因沒有發揮他全部的才能,迫於生存的不易,他先從李傕,後附張繡,最後投降曹操。為李傕出的攻擊長安先發制人而反對遣散西涼兵馬避禍,是讓王允重樹漢朝廷威信努力最終失敗的根本原因,困獸猶鬥之下的勝利使西涼跋扈的軍人集團死灰復燃,李傕、郭汜挾治下的漢獻帝忍無可忍之下尋機向賈詡訴苦以求保全之計,賈詡的弱點是無論誰向其請教,他喜歡別人問計求教於他的感覺,也是能獻上立竿見影的好計,致於政治影響、政治後果不在考慮之列,妙計一出,李郭交兵,百姓塗炭,天子波越,輾轉無依,曹操借勤王之機完成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重大戰略佈署,在此其間賈詡看出李傕已成眾矢之的而不自知,不願與此丘八玉石俱焚,不告而別南下投奔張濟,張濟戰死又順理成章替其侄張繡出謀畫策,宛城之戰殺死典韋,曹昂差點活捉曹操是曹操出道以來人力資源上的一次最大損失,也是終曹操一生最大的恥辱,(相當於未來接班人被殺)從此,賈詡的大名肯定讓曹操銘記在心,隨後在和劉表聯合抗曹中敗中取勝的匪夷所思的思路取得的戰果更讓後隊變前隊撤退中被擊敗的曹操頓起愛才之心,賈詡看清形勢力勸勢單力孤的張繡趁曹操急需用人之際投降曹操,認定曹操不會加害張繡以絕賢路,結果不出所料,賈詡也心安理得毫不愧怍的投奔了求賢若渴不計前嫌的曹操,(一切都在其心戰大師的計算之中),之後的賈詡收斂鋒芒不出風頭,以避元老謀臣的嫉妒陷害,生存下去是賈詡貫徹終生的人生目標,只有在曹操茫然於立儲的困境求助於他時,繼續沉默可能招至魏王不滿可能被遷怒殺害之時,他才惜字如金的來了段言簡意賅的:臣在思袁紹,劉表之事。一語點醒夢中人,立長不立幼的決定又幫助他在太子曹丕面前成為功臣,大位即定,賈詡和華歆又協同策劃了逼獻帝禪位的計劃,巧妙的是上竄下跳窮兇極惡表現的是華歆,而賈詡深知這是遺臭萬年的篡位之事,又要助曹丕成事,又要愛惜羽毛,還壽終正寢,波瀾詭譎的時代居然能遊刃有餘的得以善終,賈詡可說是三國時第一謀士。

  • 9 # 西瓜島主

    精通保命之道,善用自身和身邊資源,懂得因勢利導,最後功成身退,不問世事。他可以說是張良的翻版。

    1、精通保命之道。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殺,便遣使詣長安求赦。王允為人剛直,但卻沒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懼,不知所為,準備各自解散,逃回歸鄉里。

      賈詡當時因為是董卓所部的官吏,為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他們,對李傕等人說:“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此計為眾人採納。李傕等以替董卓報仇為名,聯絡西涼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李傕等擁兵至南宮掖門,威逼獻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為中郎將。李傕又殺司棣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時間,京城腥風血雨,朝野大亂。

      可以看出,賈詡的一句話雖然是為自己考慮,然而卻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使東漢再次陷入了混亂狀態。

    2、善用自身和身邊資源,懂得因勢利導。當時將軍段煨與賈詡同郡,屯駐華陰,賈詡便去投告段煨。賈詡向來知名,為段煨軍所望。段煨怕賈詡奪其兵權,所以表面上對賈詡禮遇甚厚。賈詡看出後,心中不能自安。

      南陽張繡與賈詡暗中有來往,張繡便派人去迎接賈詡。賈詡臨行時,有人對賈詡說:“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賈詡說:“煨性多疑,有忌詡意,禮雖厚,不可恃,久將為所圖。我去必喜,又望吾結大援於外,必厚吾妻子。繡無謀主,亦願得詡,則家與身必俱全矣”(《三國志·魏書·賈詡傳》)。賈詡至張繡處,張繡大喜,果然率子孫前來迎接。而段煨知賈詡去,也果然善待其家屬。後來賈詡在張繡這裡,也看到曹操的發展潛力強大,勸說張繡投降,自己也得到發展。

    3、功成身退。 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怕曹操猜嫌。於是採取自保策略,“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為報賈詡之恩,封賈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增食邑三百,前後共八百戶。又分食邑二百,封幼子賈訪為列侯。以長子賈穆為駙馬都尉。

  • 10 # we-且聽風吟

    為數不多的頻繁跳槽不被黑的人吧,因為他跳槽從來不坑老闆,不是那種很惡毒的人。對曹魏陣營最大的貢獻是離間韓遂馬超吧,輔佐了曹魏三代君王。計謀上和荀攸一起被譽為“算無遺策”,三國志記載賈詡是當時人民群眾公認的“天下最聰明的人”。

  • 11 # 納蘭君4

    三國演義裡面對國家社稷黎民百姓危害最大的不是董卓李榷曹操等這些人,甚至也不是那些強盜奸徒,而是賈詡。賈詡此人毫無正義感,但其謀略智商卻是一流的,誠如知識和技術掌握在壞人的手裡,其對社會對人類產生的危險與破壞遠甚於普通的作奸犯科者 。

  • 12 # 青史幾行名姓

    賈詡(147年-223年),字文和,武威郡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涼州系的代表人物,出自西漢賈誼之後,世居武威郡。

    賈詡一生亮眼的功績:

    1、李傕郭汜之亂:為求自保的陰損缺德計謀

    賈誼原為董卓部將,董卓被呂布刺殺後,西涼軍頓時群龍無首,司徒王允清理董卓殘部,李傕郭汜心懷不安,二人準備拋下部將獨自遁逃。賈誼勸說李郭二人:“如果現在獨自逃跑回鄉,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處死,不如組織殘兵反攻長安”!李郭深以為是,沿途收編殘兵,攻破長安後大肆殺戮,威逼獻帝,禍亂朝綱,繼董卓之後的第二次朝野大亂,黎民塗炭。

    2、張繡敗曹:奇計,敗軍勝勝軍

    建安二年(197年),賈詡獻計張繡屯兵宛城,聯合荊州劉表抵抗曹操。次年三月曹操南征張繡,此時袁紹乘虛攻打曹操老窩許都,曹操急忙回兵救援,劉表切斷曹操後路,與張繡兩面夾而擊之。但被曹操出奇兵打敗。曹操勝利後迅速撤退,張繡急忙親自領兵追趕,賈詡極力勸阻:“不可追,追必敗!”張繡不聽執意追擊,結果被曹操親自斷後,兵敗而歸。這時賈詡進言:“趕緊追,必勝!”張繡納言,果然擊潰曹操後衛軍,大勝。得勝後張繡不解,賈詡解釋說:“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曹軍突然後撤,必然是事出有因,曹操急忙後撤肯定會親自斷後,將軍您雖然神勇,可是比起曹操來卻不是對手,當曹操打敗將軍後,必然匆忙後退,留下來斷後的將領必然比不過將軍您。

    後來張繡打算投降袁紹,但賈詡極力勸說勸張繡投降曹操,人妻控曹操霸佔張繡嬸嬸惹怒張繡反叛。此役曹操失去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損失慘重。

    3、輔佐曹操:官渡之戰,赤壁之戰。

    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決戰,曹操軍糧即將用盡。一籌莫展之際,賈詡給了曹操一粒定心丸——曹操在明、勇、用人、決機四點完勝袁紹,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得勝,是因為顧慮太過周全,只要抓住適當的機遇,須臾便可搞定這場戰爭。果然,曹操沒過多久便抓住機會奇襲烏巢,一舉擊潰袁紹。賈詡也因功升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這時的曹操官渡大捷,基本統一北方地區。正是志得意滿之時。他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可以與東吳一戰了。文武百官也表示了支援,唯獨賈詡提出了反對的意見。他認為曹操需要養精蓄銳,此時冒然與東吳作戰,是絕不可能獲得成功的。於是賈詡對曹操說了12個字:“賞賜將士,安撫百姓,等待時機”。無奈曹操不聽賈詡之言,執意與孫劉決戰。只可惜赤壁一場大火燒的曹操望風鼠竄,險些命喪江南。

    4、離間馬超韓遂: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命令司隸校尉鍾繇打著征討漢中的旗號進入三輔地區,激起以馬超、韓遂為首的涼州割據勢力的反抗,馬超等人糾集十餘萬人在潼關地區與曹操展開決戰。馬超不得已之下派人前往曹營,打算割讓河西並送去人質給曹操作為條件求和。賈詡認為可以佯裝答應馬超提出的求和條件。曹操一時沒明白賈詡的真實用意,賈詡只是簡簡單單的說了四個字:“離之而已。”曹操立即心領神會。離,就是離間。熟悉涼州政治環境的賈詡非常明白,雖然馬超叛軍人數眾多,戰力強悍,但其內部矛盾重重,採用離間之計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擊敗叛軍。

    5、暗助曹丕:

    曹丕與曹植爭奪世子之位時,曹操曾向賈詡問計,當時賈詡先是避而不答,若有所思,後來在曹操再三詢問下,賈詡則回答他是在思考袁紹與劉表所做的事情,這個意思是要曹操慎重考慮廢長立幼之事,而曹操聽了他的話後,思考了一番,最後選擇了曹丕作為世子。可以說,曹丕能登基稱帝,賈詡的話佔據著很重的分量。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

    賈詡一生坎坷,數易其主,但他權變機警、深諳人性,憑藉自己出色的八核大腦屢出奇謀,算無遺策,於風雲詭譎的三國亂世之中屹立不倒。賈詡眼光深遠,很有謀略,但所獻之計往往損人利己,不考慮百姓的死活,因此他的人品和政治名節卻飽受詬病。 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併為《吳起兵法》校注。晚年位列三公,死後配享文廟得以善終。

  • 13 # 關注岐哥不迷路

    賈詡是一位老謀深算的智者,是一個將計謀玩轉地爐火純青的謀士。賈詡也是一個行事果斷、頗有幾分殘忍的決策者。董卓死後,王允對董卓的殘部李傕、郭汜軍團進行全國通緝,賈詡勸諫他們非但不要逃跑,反而要起兵攻佔長安。因為如果逃跑的話,區區一個亭長就能將他們所有人全部擒獲,而反攻方有一線生機。這樣的一個決策,實際上是引起天下大亂的根源,李傕郭汜聽取了賈詡的意見後,攻取長安並四處為亂,導致了都城民不聊生。雖然賈詡此計被人詬罵,但身處亂世之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要根據局勢果斷地做出決策,才能有生存和發展的機會。賈詡對每個人的心理都能夠準確地把握,洞察時事,善於處理人際關係。他看透了李傕,知道在他手下不能成事,因此選擇離開;看透了楊松,知道他貪財無義,於是想出了利用楊松擊破張魯的計策;也看懂了曹操的多疑詭詐,因此,從來不結黨營私結交權貴,而是低調做人,並在世子之爭中沒有偏向於任何一位公子,而是在曹操主動問起後才委婉地用袁紹、劉表滅亡的案例來告訴曹操不要廢長立幼,既說服了曹操,又讓自己能夠置身於政治鬥爭之外。賈詡是一個懂得感恩、悲天憫人的人。他雖然知道天下大亂、改朝換代的形勢不可挽回,卻仍然尊重漢獻帝,並對他的處境感到同情;他懺悔地回憶起跟隨李傕的時候,說自己得罪了天下人;後來,在張繡落入危難、曹操私會勸降賈詡之時,賈詡說:“張繡對我有收留之恩,無論他處於什麼境遇,我即使自己死了,也不忍心背叛他!”後來賈詡說服了張繡和他一起為曹操效力,賈詡也以性命力保張繡的周全,說明他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賈詡是曹操手下五大謀士之一,其一生波瀾壯闊、跌宕起伏,他的幾個計策決定了整個三國時期的局勢走向。賈詡雖然幾經危難幾乎喪命,但他卻以自己睿智的計謀和卓越的人際交往能力作為武器,多次保全了自己和家族幾百口人性命無憂。在三國時期那樣的亂世中,賈詡在多次逆境中仍然能夠逆襲,最終成為魏國的首席大臣,這與他懂得審時度勢、洞察人心的能力是分不開。無論在任何時代,要想成功,都不應該急功近利,而應該學會像賈詡一樣多動腦思考、抓住事情的主要矛盾;應當顧全大局,用長遠的眼光去看待問題;要學會做人,懂得滿足他人的需求;要學會感恩,才能以德服人。

  • 14 # 歷史的波瀾壯闊

    作為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謀士,賈詡曾經數易其主,人生道路不可謂不坎坷。但是賈詡都能憑藉自己出色才能出謀劃策,屢出奇謀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不但權變機警、料事如神,而且深諳人性、以術濟身,可以說是當時最為出色的謀士之一。

    不過,賈詡的政治名節和個人品行卻飽受爭議。據《三國志賈詡傳》注引《荀勖別傳》載,當孫權聽說曹丕任命賈詡為太尉後,覺得非常可笑,表示出對賈詡的極度蔑視。為何會如何呢?荀勖是這樣對晉武帝司馬炎解釋的:“三公具瞻所歸,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賈詡為三公,孫權笑之。”這說明當時已經有不少人對賈詡的名節和人品都非常鄙視。

    史學家陳壽是如何看待賈詡這位算無遺策的謀士呢?他在賈詡本傳後的點評中是這樣說的:“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將賈詡歸納為擅長使詐術的一類。而到了南北朝時期,裴松之的評價更為直接:“魏氏如詡之儔,其比幸多,詡不程式設計、郭之篇,而與二荀並列;失其類矣。且攸、詡之為人,其猶夜光之與蒸燭乎!其照雖均,質則異焉。今荀、賈之評,共同一稱,尤失區別之宜也。”一句話,裴松之認為賈詡根本就不配與荀彧這類名臣放在一起。

    賈詡是一個很複雜的歷史人物。他智謀超群,算無遺策,漢末群雄誰都不能輕視他,然而卻“謀”有餘而“識”不足,善於謀身而不善體國,其智謀才華不免流於權術詭詐;他“經達權變”,縱橫權術,生榮死哀,子孫昌盛,成為武威賈氏望門的始祖;他輕忽名節,德行有闕,又成為當時與後世訾議的物件。但是,賈詡生活在漢末亂世,不得不仰仗權術以濟身。而他的鄙夷名節,重謀輕德,不僅因為他出身涼州深染胡風所使然,也是漢魏之際儒學衰落、名教廢弛、尚通脫、慕通達社會思潮與風尚變化在他身上的反映。總之,孔雀有毒,不掩文章,是者自是,非者自非,我們不能完全用今天的價值標準去衡量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人。

    參考書籍:《三國志》

  • 15 # 時時樂天天樂

    賈詡是個不簡單的人,長於智略,精於謀劃,善於處世,為人圓滑變通。

    大家都知道他號稱“毒士”,滿腹才謀。涼州系的代表人物,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後官拜大魏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文帝之帝師,死後配享魏文帝廟。

    黃初四年(223年),賈詡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諡曰肅侯,《唐會要》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首,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併為《吳起兵法》校注。

    賈詡能在曹魏集團如魚得水,深受曹氏厚愛,可見賈詡的自身能力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賈詡的主要成績一是在董卓死後,獻計於其舊部李傕、郭汜,助其反攻長安。二是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擊敗曹操。

    三是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四是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即魏文帝)成為世子。

    賈詡在溝通交流方面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說辭絕不墨守成規,應變能力強。眼光深遠,很有謀略。

  • 16 # 洋哥說歷史

    賈詡是三國時期一個非常有政治謀略的投機者,他憑藉滿腹心機,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掀起無數驚濤駭浪。他一聲怒喝,讓原本驚慌失措的涼州將領重新振作,把握了洛陽的政局;他的一番分析,令張繡的南陽集團投靠曹操,間接加快了北方的統一。毫不誇張的說,賈詡的才華和謀略直接影響了三國時代早期的政治格局。

    公元192年,國賊董卓被呂布所殺,董氏全族皆被斬首。董卓一死,朝政被司徒王允和呂布的幷州兵把持,追隨董卓的涼州將士惶恐不安。正當涼州軍隊群龍無首之時,賈詡站出來大喝軍隊攻陷長安為董卓報仇,成功則把握朝政以徵天下,失敗在逃不遲。正式如此,才扭轉了涼州軍即將覆滅的危局。在李傕、郭汜攻入長安把持朝政之後要給賈詡加官進爵,而賈詡認為此時政治風雲變幻莫測,必須要給自己留條後路,刻意拉開與李、郭二人的距離,因此拒絕受封。之後李、郭二人為了權勢自相殘殺,把長安變了戰場,賈詡認為兩人難成大事,逃出長安,投奔了軍閥張繡。

    袁紹與曹操對峙官渡的緊要關頭,賈詡再一次盡展才華,做出了誰也無法想象的決策。當時袁紹派使者招攬張繡,張繡也想投靠袁紹,可賈詡堅決認為當歸順曹操。他認為袁紹兵多將廣,他們前去投靠一定不會得到重用,而曹操不同,曹操兵少,此時投靠,必然會受到厚待,而且曹操此人胸懷大志,絕非袁紹可比。於是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投靠了曹操,曹操果然不計前嫌,對張繡加官進爵,並結為兒女親家。而賈詡也同樣受到曹操的厚待,但賈詡自知非曹操舊臣,為了避免受到嫌疑,處處謹慎,儘量不與其他大臣有私下往來,公事處理完畢之後就關門著書。

    賈詡生逢亂世,但靠自己的才智與謀略,一步步化險為夷,擇良木而棲。他並沒用遠大的政治抱負,只想在亂世中求得“家與身俱全”。最後他安穩的渡過了自己的一生,享年77歲。

  • 17 # 看見歷史的你

    首先來簡單瞭解下賈詡這個人,賈詡,字文和,東漢武威人,生於公元147年,卒於公元220年,在漢末亂世當中,不僅保全了家人,而且還是三國著名謀士裡活的最久的,賈詡最終官拜太尉身後配享太廟。

    那麼賈詡為什麼能在亂世活的這麼久呢?他是怎麼保命的呢?

    首先就是太聰明,賈詡早年還鄉,遇見了叛亂的低人(少數民族)被他們給抓獲,賈詡並沒有表現害怕,正定自若,稱自己是當朝太尉段炯的外孫。段炯曾經鎮守邊疆,平定羌人,斬殺四萬,威名赫赫,低人一聽就害怕了,把賈詡就給放了,而跟賈詡同行的人都被殺害了。

    賈詡前後侍奉過很多主公,各個都是梟雄,殺人如麻,但對賈詡視如上賓,賈詡出身涼州,當時他儘管在涼州董卓集團深受重用,當時看到涼州必敗無疑,人家轉頭就去勸張繡降曹,並且歸降後還受到曹操重用,可見此人的睿智。

    他憑著自己的聰明不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家人還無事,三國亂世,梟雄曹操的父親尚且不能避免,可見活命在當今可是個技術活。

  • 18 # 清風萬里扶我上雲霄

    亂世的生存智慧,賈詡深謀遠慮,並腳踏實地,對複雜的變化形勢能一語中的。他心中的朝廷及地位都不必在意,管他天下誰來最後坐,適應才是王道!

  • 19 # 產季青說歷史

    賈詡是三國演義中,是個十分優秀的謀士,戰略眼光很強。先後得到了李傕,張秀,曹操,曹丕的信任。與其他謀士之比較,賈詡一生中獻計最多,準確率最高,幾乎是計計靈驗。如果他稱自己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二謀士的話,任何謀士都不敢稱第一。

  • 20 # 歷史的天空絢麗多彩

    賈詡謀略方面不輸於當時任何頂尖謀士,但他還有一個特點是別人不具備的。

    1:賈詡雖然是個謀士,但面對危險時臨危不亂,隨機應變的能力很強。

    賈詡西行回家路過沂縣,遇到了叛亂的氐族人,把賈詡和他的同伴幾十個人都抓了起來,賈詡並沒有害怕,他對叛亂的人說:

    我段公外孫也,汝別埋我,我家必厚贖之。

    賈詡冒充是太尉段熲的外孫,段熲曾擔任過邊關守將,威震西方,氐族人都害怕段熲,賈詡用段熲恐嚇氐族人,話說得很委婉,他的意思是,你們把我另外關一個地方,我外公段穎知道了肯定會用重金來贖。氐族人聽說是段熲的外孫,傷害了他不是自找倒黴嗎,就和賈詡結拜為兄弟,送他回家了。

    2:賈詡算無遺策,聽他的話都能成功,不聽就會失敗,而且賈詡比同時代的頂尖謀士更加識時務。

    董卓被殺後,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張濟等要解散隊伍,回家避難,賈詡當時在軍中,他對李傕等人說:“長安現在商議要把西涼人都殺光,你們要離開隊伍,一個小亭長就能把你們抓起來,還不如率領將士招兵買馬,進攻長安,成功了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成功在逃跑也不遲。”這幾位聽從了賈詡的建議,果然殺了王允,佔領了長安。

    後來賈詡投奔了張濟的侄子張繡,曹操屢次率軍攻打張繡,有一天曹軍突然退兵了,張繡就要前去追擊,賈詡說:“現在不能追擊,追擊必敗,”張繡不聽,率軍追上曹軍,結果大敗而歸。賈詡見張繡敗回來了,對張繡說:“現在趕緊去追殺曹軍,一定能獲得勝利,”張繡很疑惑,說:“剛才沒有聽你的,去了就打了敗仗,現在怎麼還能追擊呢?”賈詡說:“現在局勢有了變化,趕緊追擊就能取勝,”張繡也服了賈詡了,率軍又追上去,果然把曹軍殺的大敗。

    曹操和袁紹官渡大戰的時候,袁紹和曹操都派人來勸降張繡,賈詡勸張繡投降了曹操,從此賈詡成了曹操的謀士,幫助曹操打敗了袁紹。曹操佔領荊州後,賈詡勸曹操好好治理荊州,安撫百姓,賞賜士兵,使江東臣服,當時的曹操已經有些驕傲了,沒有聽賈詡的話,想趁機剿滅江東,一統天下,結果在赤壁之戰遭遇慘敗。

    曹操和馬超,韓遂渭水南大戰,賈詡建議使用離間計,最終打敗了馬超,韓遂。

    賈詡曾經給李傕,張繡,曹操充當謀士,只要聽從賈詡的計策都能取得成功,不聽都遭到失敗,當時曹操手下荀彧,荀攸在謀略方面也不次於賈詡,但他們不識時務,阻擋曹操升遷之路,被曹操猜忌而死,而賈詡確順應曹操意願,得以善終。

    賈詡老謀深算,分寸掌握的非常好,

    曹操在立世子的問題上猶豫不決,出於對賈詡的信任,屏退左右,徵求賈詡的意見,賈詡半天也沒有回答,曹操著急了,對賈詡說道:“我和你說話呢,為什麼不回答呢?”賈詡說:“我正在思考,所以沒有回答,”曹操說:“思考什麼呢?”賈詡回答:“我在想袁紹,劉表父子。”袁紹和劉表都曾經廢長立幼,導致大亂,曹操聽了馬上明白了,開懷大笑,遂立曹丕為太子。

    立世子是件大事,臣子參與其中,很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賈詡委婉的把支援立曹丕為太子的意見提出來,曹操不僅採納了,還十分高興,相比楊修高調支援曹植當太子要高明多了。

    綜上所述:賈詡確實是一位高明的謀士,他和同時代的荀彧,荀攸,郭嘉在謀略上不相上下,但他隨機應變上比這些人要強,而且賈詡非常識時務,這讓他結局比其他人要好多了,從曹操立世子這件事來說,賈詡表現的比“聰明”的楊修更加老練,時機拿捏的更準確,總體上來說,賈詡就是一隻“老狐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人血糖有點高,請問買哪個牌子和型號的血糖儀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