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人們討論最多的是人工成本。
5
回覆列表
  • 1 # 熊呱呱匯生活

    第二,政府對加工行企業的政策支援在不斷減少,對創新和高科技企業力度增加,政策導向越來越大,富士康就是一個加工型企業的代表

    “3000幹不幹?”

    越南青年:幹,而且我能做12小時

    中國青年:請問有五險一金?包吃包住?有年終獎?其他的我想想再定…

  • 2 # 高原土著

    外企南遷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人工成本較東南亞高

    2,中國對環保要求越來越高,許多國外企業無法達到中國政府的環保要求,無法生產。

    3,房地產價格高企,租金節節攀升,企業用地成本增加。

    4,中國稅負世界第二,16%的增值稅,加上其他費用,交給政府的費用成本佔產品價格的20%以上。

    隨著給外企超國民待遇政策的結束,外企退出中國是大勢所趨了。

  • 3 # 柊行分銷

    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在中國遇上了瓶頸,隨著60、70、80後勞動力的年齡增大,逐步回鄉養老,工廠招工將變得困難。計劃生育後的社會年輕勞動力越來越少,而且90、00後的青年受到相對較好的教育,不再願意從事車間的機器性工作,並對薪資也有較高的要求,從而也提高了用人成本。

    相對於東南亞國家,勞動力相對富足,有如八九十年代中國珠三角經濟帶。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進步,智慧機器人取代車間工人,是很快即將到來的時代。

    還有一個影響成本的重要因素是房地產,工廠、辦公樓的租賃費用越來越高,對創業者本來就緊的資金,也是不小的壓力。

  • 4 # 17看科技

    從我們國家加入WTO以後,很多的外企是逐漸的進入到內地了,以沿海城市為主。也是進一步增加了就業的工作崗位。在初期我們國內的情況是以製造業為主,這也意味著需要大量的人工勞動力。

    所以在那個時候,你會發現外出打工的都是往深圳、廣州、福建這些地方去的。所加工的東西也是剛需的日用品,不會存在什麼積壓庫存的情況。況且我們只是代工、有關其它的不需要我們操心。

    因此在那幾年中,GDP增長的也很快。當然國內的企業也不甘落後,但是在整體感覺上還是外資企業各方面的待遇好點,制度也相對完善。可是到了08年的金融危機以後,這個腳步是放緩了。

    全球的經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對於製造業來說,更是一種衝擊。在後面的幾年中,現實的情況就證明了這一點。另外一方面加上人工成本的上升,以及各方面的原材料、物流這些的漲價。

    很多企業是在苦苦的支撐著,還有就是我們的工人也是慢慢的明白了,打工雖然是必須的,可也沒有必要每天花十多個小時在上面,所追求的不是要買車買房,而是一種自我的實現。

    有些人活了一輩子,哪裡都沒有去過,那你們希望資金活成一個什麼樣的呢?世界那麼大,真的需要去看看。企業開工卻招不到工人,你說出現這樣的情況到底是誰沒有改變呢?

    另外一個也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們國內企業的戰略變化。從之前的加工製造業轉向創新、掌握核心科技的步伐。提起中國製造,讓外國人所想起的是廉價的商品,而現在需要擺脫這頂帽子。

    現在所處的境遇就是在這兩者之間,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科技,並進行自主創新,我們才能立足於世界的頂端。要實現這個跨越,也等於是需要砍掉一些不必要的低端製造業。

    那我們旁邊的寮國、越南、泰國這些地方,完全是符合條件的。它們這些國家沒有製造業的經歷,各方面的成本相對我們國家來說是非常低的,為它們提供就業的機會也會增加。

    照這樣看來,大部分還是人工成本低的因素在裡面。如果是這樣認為的,那你可能只瞭解到一點了。這個其實裡面是有一個規律的,就是製造業都會往不發達地區遷移的,過了十幾年東南亞的情況似乎又會變了。

    製造業的遷移會往非洲那邊遷移的,至於現在為什麼不直接到非洲去,是和當地的基礎交通設施、國情有關的。你們贊同嗎?

  • 5 # 萬里蜀江客

    現在確實出現了大量低端的勞動密集型工廠,從中國的東部沿海搬到東南亞各國的情況。其中接受中國產能轉移最多的地區當屬越南、泰國。非洲的衣索比亞情況也不錯。寮國,柬埔寨,緬甸等國家由於基礎條件太差,能夠接受到中國的產能轉移有限。

    產能向外轉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當然,主要原因是成本的原因。隨著中國的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左右,中國已經是一個妥妥的中等收入國家。僱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沒有幾千塊錢是拿不下來的。像八九十年代那樣五六百塊錢僱一個壯勞力,這個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單純考慮在用工成本方面,中國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已經遠遠超過了東南亞地區,南亞地區以及非洲地區。在製鞋,玩具,香包,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當中,工人工資佔了成本的極大比重,這些企業搬遷到中國以外的地區會更有利潤。這是擋也擋不住的。這本身也不是壞事,中國人總不能老是拿著低工資,出賣勞動力。

    第二個原因是土地成本,據我瞭解,現在珠三角的工業用地成本已經每畝上幾百萬元了。你沒有聽錯,是工業用地。這個價格幾乎超過了中國西部地區的商業用地的拍賣價。以前那種你只要是來投資設廠土地免費供應的局面,或者土地價格先徵後返,恐怕很難再現。土地成本是企業經營成本中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中國的土地價格已經遠遠高於了很多發展中國家。

    第三個原因是環保原因。在任何國家的工業化初期,社會是沒有力量承擔環保成本的,先汙染後治理幾乎是一條通行的路子,但到了工業化中後期,隨著社會財富的增加,以及社會整體對於環境汙染的容忍度降低,環境問題提上日程。18大以來,中央將環境保護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處置了一大批破壞環境的典型案例,現在保護環境已經成了官方到民間的共識和政治正確。一些有汙染的企業要想中在中國進一步生存,必須加大環保投入,增加企業成本。這也是企業外遷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過對於這一條還要增加一句,那就是環境保護的嚴厲程度,並不是人均GDP低的國家就一定低。這還和國家的政治體制有關。大多數國家目前採取多黨競爭制度,環境問題很容易被政黨利用,成為相互攻擊的社會議題。所以有的企業看著某國環保要求低,就跑過去了,結果被在野黨抓住不放,長期無法開工。等在野黨上了臺,他們也要掙政績,又主張企業上馬,而下了臺的政黨又跳出來反對。這些損失算下來,還不如在中國老老實實的上環保裝置,畢竟中國的政策和政治具有穩定性。所以有的企業出去混了兩年又跑回來了。

    除此之外,還有市場的原因。這可以視為第四個原因。這些年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許多國家都出臺了本國工業化的政策和貿易壁壘。產品要想進入該國市場,就必須在該國投資實現生產本地化,美國都是這樣的,就更別提其他國家了。比如中國的手機企業進入印度,就採取了這種辦法。

    透過這些分析,我覺得企業搬離中國並不是天天要塌下來的問題,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中國現在還有更多的優勢,正在進行產業升級和產品換代,中國的經濟正在實現偉大的轉型,這也是我們在血汗工廠的低階階段付出代價的回報,此外,物聯網和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也給勞動密集型劉在中國開闢了新的道路。

    中國具有充足的社會資金,無比廣闊的國內市場,完整的產業體系和產業鏈,世界無與倫比的配套能力,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能源供應,不斷最佳化的投資環境政策,只要不出現方向性和顛覆性的錯誤,中國的產業升級會在五年之內基本過關,十年之內奠定大局。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 6 # 品牌階梯

    工廠外遷考慮多種因素,應綜合分析:

    宏觀政策環境上

    考慮這個國家的社會政治經濟狀況。如果這個國家還處於戰亂、社會還處於很多不穩定、企業的權益得不到保障是吸引不了外資的。近年來東南亞這些國家的在社會穩定和政策開放、市場經濟發展、關稅政策、法律健全上都有長足的進步,吸引著各國企業投資,工廠遷入。

    另外考慮市場

    東南亞國家是一個近7億人口的大市場,在那裡建立工廠可以快速低成本滿足當地的市場需求,而且可以輻射出口到澳大利亞、印度。這是國內企業全球化經營佈局的需要。

    再者就是大家國內成本的提升

    1.國內用工成本提升,前些年沿海製造業往內地轉移,現在內地的用工成本對於一部分企業仍然有壓力。

    2.土地成本,隨著房地產的發展及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土地成本是外籤的又一因素。

    3.國內服務業的發展,大量年輕人就業轉移。近來出現的“年輕人寧願送快遞不願去工廠”,企業出於對當前和未來用工的判斷,進行遷移。

    4此外近年來,對環境的重視,部分企業滿足不了國內環評條件,進行工廠外遷。

  • 7 # 天下會會天下

    先來一波“工資殺”,展示下東南亞各國的最低工資標準。

    各國最低工資標準

    越南約為1138元RMB/月,緬甸約為588元RMB/月,柬埔寨約為1105元RMB/月,孟加拉國約為416元RMB/月。緬甸適齡工作人員非常多,而且非常年輕,平均只有22歲,他們大多從事農業,非常渴望進入製造業。孟加拉國約2/3的人口小於30歲,且英語熟練。

    越南有近4000萬勞動力,柬埔寨也有非常充沛的勞動力。

    產業鏈悄然形成

    現在以越南為龍頭的東南亞紡織產業鏈已經悄悄形成,孟加拉國和越南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產國,世界服裝業七大頂尖面料企業落戶孟加拉國,越南則有100個梭機廠,有大量的針織梭織800萬臺產梭機,越南在紡織行業垂直領域和供應優勢明顯。

    越南已批准11個國家參加的CPTPP,意味著越南的產品可以無關稅進入佔全球GDP45%的多邊市場,將會有更多高中端服裝面料企業進入越南。

    估計歐盟議會將在2019年批准與越南的雙邊自由貿易協議,歐盟佔全球GDP21.8%。

    龍頭企業進入東南亞

    越南出口結構開始呈現出產業升級換檔,主要是因為一些世界級龍頭企業開始進入越南,使越南從低端產業向中端產業大舉邁進。

    三星在全球最大的加工廠就設在越南,2018年就創造了600多億美元的出口額,佔據越南總出口額的1/4,Intel和微軟也來到越南。

    優衣庫,ADIDAS,H&M,Gap在柬埔寨設廠,Nike,Levi,s,HugoBoss,Uniqolo,Puma,JCPenney等世界知名牛仔品牌均在孟加拉國生產,Nike,ADIDAS,Puma,NewBalance等運動鞋在越南生產,2012就在越南開疆拓土的ADIDAS,現在全球產能的44%在越南,份額每年都在提升。

    總結語

    開始很多企業可能是衝著東南亞國家廉價的人工工資,隨著市場慢慢把產業鏈磨合出來了,一些國際龍頭企業開始進入,然後很多配套的產業鏈開始追隨進入,然後良性迴圈不知不覺就形成了。全球能容納低端製造業就業人口僅僅2.5億人,而現在已經擠滿了印度以及東南亞等國家,如果返身去拼低工資已經不現實了,我們需要的是多些像華為的5G這樣能在世界高階科技有一席之地的企業。

  • 8 # 盜德高點

    許多答案都提到了成本問題,但我認為成本可能是個問題,但絕對不是主要問題,甚至不是重要問題。畢竟廣大內陸還有許多低工資、低租金區域。所以人工、租金什麼的不是主因。

    相反,因為只要搬去東南亞的工廠多了,他們哪裡的人工成本一樣會上漲,這幾年越南、柬埔寨的人工工資已經在節節攀升了,大城市的房價租金也已經不低了,中國發生過的成本上升問題這些國家也躲不過,但是企業還是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搬,這說明他們在考慮其他東西。而且搬遷本身就是一項大支出,何況搬去基礎設施落後的越南等國,如果以10年為跨度看,總體來開成本並不低於大陸。

    外企之所以搬走,主要是政策原因,所謂聞音知雅意,近幾年的政策變化,讓他們害怕了。至於有哪些政策變化,這裡不方便說的太細。

    跑了,只能說:若為安全故,錢財皆可拋!

  • 9 # 央17套三農人物錢大山

    1、目前存在著一些以低勞動力為主要優勢的勞動密集型工廠轉移到東南亞一帶,主要原因是東南亞一些國家勞動法不健全,工廠主可以不為工人繳納養老保險;

    2、我國對勞動者權利保護越來越法制化,指望不給員工上社保來賺黑心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3、東南亞一些國家勞動力價格比我們相對低廉,這也是不少工廠轉移的原因之一。

    4、東南亞有一些國家長期是美國的盟友,存在關稅優勢,和美國發生貿易戰的可能性比我們要低,這也是一些出口導向型企業轉移到東南亞的原因之一。

  • 10 # 萬事皆空70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產業轉移是經濟發展中的自然現象,製造業因為產業可遷移性,天然上就有追逐價值窪地的特性,人類社會已經經歷好幾輪的產業轉移,中國製造業往東南亞轉移不過是其中之一,

    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製造業的成本之一,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人均gdp接近一萬美元,中國工資水平也處於較高的水平,這自然增加了製造業的生產成本,

    土地成本,

    土地既包括地租,也包括自然資源,隨著中國房地產的發展,中國土地價格也水漲船高,這增加了製造業的租金價格,同時自然資源也過了野蠻開發期,價格上漲,

    稅收,

    東南亞國家稅收水平較低,屬於國窮民富的情況,比如越南等國土地私有,以私企為主,這樣,政府掌握較少的資源,財富分配偏向居民和企業,

    貿易爭端的影響,

    特朗普與主要貿易伙伴重新商談貿易條件,互相加關稅,而東南亞則暫時置身事外,沒有加關稅之憂,這樣企業遷移到東南亞可以迴避高關稅,

    環境保護,

    隨著中國工業化的初步完成,對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加強,環境執法也不斷嚴格,許多高汙染企業生產成本加大,只有轉道成本更低的國家,

  • 11 # 小魚在越南

    外企之所以青睞越南的原因:

    一、人口紅利,帶動消費動力。截至2019年4月1日零時,越南人口達9620萬,在東南亞地區排名第3位,世界排名第15位。

    根據統計,越南人口多達65%低於35歲,年輕旺盛的消費力,造就越南巨大的消費市場,再加上國家經濟正全面起飛,基礎設施投資需求龐大,帶動經濟成長,更進一步提高人民收入而增強其消費能力。

    二、越南開放政策,以及大環境。2019年2季度東南亞GDP增速對比,越南6.71% 一枝獨秀,增速在東南亞6國中最高。並且相關機構預測,未來5-10年內,越南經濟將繼續保持高增長。

    三、越南引進外資的優惠政策。今年,越南繼續審視土地優惠政策,以創造國家財政收入並繼續引進外資。

  • 12 # 節稅專家

    工廠應該建在哪裡,從資本的角度,主要考慮兩個因素:

    一,市場;二,資源。

    那麼,東南亞有什麼優勢資源呢?

    最重要的是人力資源(價格優勢)。

    因此,從中國搬到東南亞的企業,主要是勞動力密集型、附加值較低的企業。

    目前越南已經成為製鞋基地,耐克在越南的生產份額從2005年的25%上升到2012年的41%;

    此外,越南的紡織業發展迅速。根據越南工商部發布之資料,2019年1-5月紡織成衣業出口額達94.3億美元,較(2018年同期成長9.8%。其中成衣成長8.8%,天然纖維之布料成長3.9%,人纖布料成長19.5%,以及休閒衣成長8.7%。該部預估2019年全年之紡織成衣出口額可達400億美元,較上年成長14-15%。

    孟加拉國(南亞國家)成為製衣基地,成為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針織品出口國;

    柬埔寨為紡織基地,成衣及紡織品佔該國全部出口產品的比重達80%。

    中國也正是依靠勞動力成本優勢,從日本、韓國(山東省比較典型)、中國臺灣(崑山最為明顯)、中國香港承接了大量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當時主要建立在沿海地區。

    隨著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勞動力成本必然升高。在這種情況下,勞動力密集型開始轉移。

    實際上,紡織等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早在十年之前就在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2006年上海三毛將整體搬遷重慶;

    2006年山東如意集團投資40億,在萬州建立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紡織基地;

    雅戈爾投資投資1億元,在重慶茶園工業園區建立西服生產廠;

    東部紡織企業還將工廠遷往江西、安徽,甚至新疆。

    然而,到現在,中西部地區的勞動成本也在大幅上升。

    早在2013年,我國東部、中部與西部地區的民工平均月工資就僅相差僅5%-6%(東部2693元,中部2534,西部2551元)了。

    這主要是因為,身處同一個國家,如果我國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東西部工資相差太大的話,西部人民可以前往東部打工(這形成了龐大的流動農民工群體)。

    這裡有一個數據,2012年越南人均工資摺合人民幣大約1300元,而越南2013年開始執行的最低工資標準最高才720元人民幣。中國的工資水平至少是越南的2倍以上。相比印尼、孟加拉國、印度、緬甸等國家,中國的工資水平更是高出3倍以上。

    從人口結構上來說,東南亞的優勢就更明顯了。我國已經是老齡化國家,而東南亞的人口結構則很低。

    上圖是中國的人口結構,老齡化嚴重。

    這是菲律賓的人口結構,非常年輕。

    受網際網路的衝擊,中國的年輕人,也越來越不願意去工廠工作。

    同時,東南亞國家普遍靠海,交通比我國人力成本較低的中西部要便利。

    土地成本和稅收優惠,也是東南亞國家的優勢。

    東南亞國家的土地成本更低,而且是私有制,不存在年限問題。

    東南亞國家為了引進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這稅收方面也有大幅度的優惠。

    比如,華孚時尚宣佈在越南隆安省斥資25億元建設年產能50萬錠新型紗線專案,這是公司規劃中的100萬錠新型紗線專案的第一期。

    公開資料顯示,華孚越南享受企業收入稅減免優惠,自開始盈利第一年起頭四年免徵企業所得稅及後續九年減50%徵收企業所得稅,同時,越南並無增值稅。

    另一方面來說,東南亞也是巨大的市場。東南亞總人口6.25億,其中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企業消費能力也不差。

    因此,越來越多的工廠搬到寮國、越南、泰國,主要是受人工成本高、土地成本、稅收優惠政策等影響。

  • 13 # 味哎兒

    很明顯嘛!企業招工難嘛。

    80前的人掙錢就可以,80後的人講年薪多少,90後的人要幾年買車,20年後的人要幾險幾金幾年可買房,體力活不做的。

    企業咋辦,遷至容易招工處辦唄。換誰當老闆都這樣。

    所遷處仍是掙錢總比閒著不掙錢強的地方。

    成本僅是之一,拒加班又之一,最低工資標準漸高又之一,環保不可避又之一,傷亡賠的越來越高又之一,幾險幾金又之一,節假日增添又之一,工資物價年年漲又之一,關鍵是啥都滿足後,年青人幹不長久,半年一年就跳糟了,熟練工總呆不住。

    總體是隻想坐辦公室裡且掙大錢,勞動線上掙小錢誰都不願幹。

  • 14 # 使用者4130476341533

    這些工廠都是工人密集型的低端工廠,真正高科技含量的工廠基本不考慮人工成本,考慮的是人才,只要是需要的高階人才會不惜成本的

  • 15 # 天籟之音36906144

    任何問題的出現不是由一個兩個單純的原因造成的,現在那麼多加工型企業,在東南亞尋找機遇,或建或租,國內人工成本的增加,是一個方面的原因,另一個原因,不能逃避的是稅收,攤派,環保投入這些正在擠壓著利潤。還有一個對外貿企業來說更殘酷的問題:國外客戶要求去中國化。他們不是沒訂單給你,而是不給中國企業訂單,你只要把工廠搬出中國,他們就下單。不然免談!這對那些以外貿加工為主的企業,是致命的打擊!我所熟知的一個臺灣老闆,從去年開始,客人不斷要求搬廠再下單,這一年多來,不斷的往東南亞跑,考察調研。實在是苦不堪言!國外人工是便宜,但生產效率低下,配套設施不全甚至沒有,全部從零開始,供應鏈不全。政局不穩,人員素質低下。各種不利因素的困擾,搞得現在是進退兩難。

  • 16 # 螞蟻也會咬人

    勞動密集型產業是由發達地區向不發達地區遷移,技術密集型產業是由不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遷移,這是經濟發展規律。

    西方發達國家很少有服裝鞋帽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不是因為西方人不穿衣服不戴帽子,而是因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用工人多,隨著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西方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只能向亞洲拉丁美洲等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遷移。

    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大量電子服裝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聚集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但隨著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企業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只能向相對落後的中西部地區遷移,如富士康等,近幾年,中西部地區發展速度快於沿海地區,也是因為產業遷移帶來的紅利。

    隨著中西部地區勞動力成本逐步提高,勞動密集型產業還會向東南亞南亞以及非洲等更落後的地區遷移,事實上,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遷移的過程。

  • 17 # 池魚llloo

    人家用腳投票。90年代外企薪酬比內企高兩三倍,甚至更多。早期外企打工者掘到人生第一桶金,買房買地買股票,各種投資,成了富裕人群。外企為中國帶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培養了一批批專業技術工人,提高了人口素質。中國經濟的騰飛,離不開外資企業的功勞。做人要厚道,不能浮誇自大,更不能過橋抽板。

  • 18 # 索南的財經觀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總體來說,人工成本的確是一家企業必須著重考慮的主原,但不是全部原因。所以,除了人工成本之外,國內的經濟的需求,形式和政策的變化,營商環境的變化等都會對企業有重要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外資(或本土大型)工廠密集區域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外企開始逐漸的進入到內地,以沿海城市為主。尤其中國加入WTO後,外企在國內的生產規模增速加快,進一步增加了就業崗位,逐漸形成了以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為主的產業區域,明顯的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加快了當地的城鎮化程序,同時成就了一些國內的企業。

    在產業區域內的經濟相對高速發展下,區域內部和周邊的工資待遇,生活水平,生活成本等也隨之提升。根據統計資料,長三角、珠三角的核心區域不僅人均GDP基本上和中等發達國家接近,連人均工資也相差不大。

    而與之相比的寮國、越南,柬埔寨(例如2019年1月1日柬埔寨基本工資上調為1250元人民幣(按當天的匯率計),泰國相對工資高一些)等東南亞國家相比。由於種種原因,他們的國家發展速度較慢,經濟不如現在的工廠企業密集型的確,自然在工資成本上有很大的優勢。例如2019年1月1日柬埔寨基本工資上調為1250元人民幣(按當天的匯率計)

    國內的經濟發展需求和政策方向的改變

    俗語說得好: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需求!改革開放初期,為了讓我們中國儘快的富起來,在引入外資外企,發展本土經濟時,被迫做出了一些調整和讓步。一段時間內,進入中國的企業大多數中低端,手工密集型企業,甚至還有一些相對高汙染,低利潤的行業。

    伴隨中國製造業需要轉型升級的需求,以及環保、資源等要求越來越趨於嚴重,以及稅收等方面優惠幅度的降低,這方面的成本也是重要原因。而上述的傳統一些低端製造業,本身利潤已經非常稀薄,所以他們需要去需要寮國、越南,柬埔寨,印度等(泰國相對工資高一些)新興國家尋找更優惠的稅收,更常規的環保要求等機會。

    造成現狀的原因

    第一,長期的以外向型為主的經濟模式,讓中國企業拿到的外幣,按照規定必須進行結匯。這使得我國的外匯儲備世界第一,這也是基礎貨幣超發的重要原因,長期以往講給通脹埋下隱患。

    第二,中國成為“世界加工廠”是消耗了大量國內資源和環境、壓低勞動力工資而獲得,而這種紅利的釋放,伴隨著經濟發展到某一歷史時期,人口增加出現下滑時,逐漸變得也不具備可持續性。

    我們面臨的機遇

    國家適時丟擲了中國製造2025計劃,恰逢其時!

    第一,中國經濟將藉此機會完成結構性轉型。即從出口導向型轉為以內需為主,從而減少中國經濟對海外市場的依賴。

    第二,中國工業在經過40年的迅猛發展之後,將由中低端製造業逐步向高階製造業轉變。從曾經是服裝鞋帽、玩具等廉價商品的全球代工廠→正在努力向新能源汽車、大飛機,晶片技術,高階電子產品等高附加值的製造業轉變。

  • 19 # 使用者105047338372

    其實,內地勞動力還是比較廉價的,應該和東南亞差不了多少,甚至低點。就是東南亞運輸方便費用低市場時效性優勢,細細一想,內地如果開通經濟型專列,就能補上這個短板,何必跑國外去呢?

  • 20 # 洪鐘財經

    是什麼原因導致那麼多工廠從中國大陸地區撤離,轉移到越南寮國等東南亞地區的呢?因素有很多,不可能只有一個。會有哪些因素呢?

    勞動力成本

    這個確實是最主要的因素。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的產業,基本上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包括服裝、紡織、電子等產業。這些產業本來利潤率就非常低,基本上淨利潤率都在5%以下。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升,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成本也在上升,這將極大的壓縮他們的利潤空間。因此他們只能將這些企業轉移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地區。中國大陸地區相比,越南、寮國柬埔寨的勞動力成本只有中國的1/2—1/3乃至更低。

    土地成本

    土地成本是企業的另一項重要支出。那些轉移到東南亞的企業主要是來自於廣東、浙江、江蘇等地。這些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同時土地成本也較高。一畝工業用地動輒好幾百萬,對於那些佔地需要幾十畝上百畝的工廠來說,土地支出成本非常沉重。而那些東南亞國家土地價格非常低廉,甚至為了吸引這些外資企業前期投資,甚至會像中國改革開放之初一樣土地是白送的,象徵性的收取一點土地租金。

    貿易摩擦

    中國與一些經濟大國存在的貿易摩擦,也是造成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轉移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於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生產出來的商品,大部分是出口到美國、歐洲、日本等地區。他們在商品出口時,特別害怕出現貿易摩擦。而近幾年中國和美國、歐洲從發生一些貿易摩擦。這些國家動輒以中國的商品徵收反傾銷稅。本來中國出口到這些地區的商品關稅基本是在10%以下,加上反傾銷稅之後,高達百分之四五十甚至100%。這樣的話,對於那些出口的企業來說,根本就受不了。於是,他們就會轉移到東南亞那些與歐美沒有貿易摩擦的國家。

    以上是我認為的最重要的三個原因,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因素。比如中國這幾年正在進行產業升級,環保壓力非常大。那些想從沿海地區轉移到中西部地區的企業,由於環保不過關,人家未必要。東南亞地區經濟較為落後,對環保的重視也不足,只要能夠帶來投資,帶來就業,人家就會敞開大門歡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取消職稱實行全員競聘,一線教師的春天會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