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年輪讀書
-
2 # 聽書讀書共分享
隸不學曹,楷不練歐
隸書中的《曹全碑》,可以說是很多書友在初學時首選的一種書體,主要是《曹全碑》易入門,而且《曹全碑》“柔美精巧”,氣韻秀麗,平和簡靜,內剛外柔,以字取形,橫扁取勢,在漢碑中獨樹一幟。但正是因為它太美,缺少了漢碑的質樸古拙,加之容易使初學者將字一味壓扁,寫得滑熟而無骨、嫵媚而流俗。而《乙瑛碑》、《史晨碑》二碑初學雖難,但相對《曹全碑》更富有變化、個性,可謂古樸渾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尤其很多筆畫的後半段,採取筆桿倒向左側的逆向行筆。這極大助於指引學習者日後對其他碑帖賞析、辨識方向。
楷書四大家中以歐為最早,也更有魏晉風度。歐體楷書以造險稱絕書壇。其險絕之處,多隱於重心變化中,人們都知道歐體字險卻很少有人知道險在哪和為什麼險,多數人只能學到平正的歐體,學不到險絕的歐味。與其花費數年數十年的純功,只得到平正的歐,還不如直接從平正的書學開始,入門更易,收效更快。
-
3 # 紫軒之戀zxzl
提問:問什麼有人說:“隸不練曹、楷不練歐”?
這個真不知道為啥!但從字面上理解應該是:隸書、草書、楷書、歐體四種書法。
例如:隸書字型通常比較正規,約束力很強;草書就沒有固定模板,它不受限制,奔放切自如,隨意性發揮,已達到暢快淋漓的境界……
總而言之:它們都在藝術形式上各自存在差異,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變化;各自都有主張,立場十分明確;它們不跨界,不越出,始終在自己的領域管轄範圍內行事;它們知進退,懂取捨;從不客觀,從不強求!
以上是本人的正面理解回答,不知是否對正題意,還望支援領教!
-
4 # Ethan710114
《曹全碑》柔美,優雅。初學書法很容易上手,易入不易出。寫多了後續寫其他隸書都有《曹全碑》的影子。
歐字,法度嚴謹,真不容易練好,形似後卻易失去其精氣神。
所以,我的理解是,不要過多練習,可再這些書體中選擇很多貼嘗試,以求其變
-
5 # 石家莊一級天
二碑是真好!不練豈不可惜?然而,都看好的話,都會去學!人眾,高手如雲,不能斷時間學習而勝出,故有“隸不練曹,楷不練歐”。也應證了二田書法之成就。
-
6 # 朱友振
隸不練曹,楷不練歐,那隻能練他的嘍。請不要聽他懵,這是誤導。書法界的誤導、誤傳、誤教、誤解多的是,不要被他們這些人誤了。
-
7 # 靜中樂
曹全,體勢扁平,隸書的結構特徵明顯,如蠶頭雁尾、一波三折。對於初學者,雖然容易掌握,但易流俗,而寫字最忌俗。
歐體,體勢挺拔而險絕,對於初學者,掌握其結體較難,非數年難達其唐奧,長此以往,習書便缺少了樂趣,加之法度森嚴,久之,易將字寫死,待習行草諸書體,容易落入法度之窠臼,難以自拔,故行草書亦無靈動之氣耳!
-
8 # 安東佚夫
首先,“有人說”,就是說這不是大家的說法,或者不是權威的說法。
其次,作為一個學生,書法愛好者,我希望這個問題,不是想肯定,提倡什麼,也不是要否定褒貶什麼;還希望透過這個問題的討論,能讓我們這些學習的人得到指點,明確方向,增長知識,儘快進步;更希望討論有助於書法藝術的提高、發展,讓更多人熱愛書法,敬業書法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
9 # 馮凱8709
有的書家善藏,有的書家外露,有的書家求奇。個人認為外貌風格明顯的字較為好模仿,原因是容易抓住資訊點。坦胸露乳,紋龍畫虎的壯漢比衣冠整潔的謙謙君子更容易被看破,後者需要交往一段時間,慢慢了解,才可以一步步了知其內涵。曹全和歐體猶如後者,表象上容易給人留下穩正端莊的印象,將內心世界的豐富都深深的藏起來,歐體在點畫的起收筆動作較小,但並不一定動作缺失,可能歐公是位既大膽又謹慎的人吧,動作精微到不容易被發現,有一個雅化的過程,筆畫的情調變化,雖然豐富,但卻很是溫合,後人在臨習時容易丟失一些東西,有時抓住形,抓不住勢,不理解其思想,也就出不了神。我自已在臨習歐體的時候,關注以下幾點。一,先觀察一個字的四角,摸清四至,容易發現外形的特點。二,重點觀察字內部點畫的俯仰向背,聚散開合,這樣可以發現一個字活在哪裡,穩在哪裡。三,看字內空間的佈局,容易體會字內部的張力感,壓力感,可體會出字裡情緒化的部分。四,注意點畫軌跡的變化,尋找筆毫的壓抑感和反彈感,感受其心理狀態。五,點畫傾角及區域性中心線的扭動和變化,從變化尋找書家的構字思維。努力瞭解了筆勢,字勢,手勢,沉下心與書家對話了,想辦法與其相知,臨他的字才會出神。也只有這樣,才知道,不習歐和曹這句話是不全面的。
-
10 # 使用者5491315383
一看說這話的就不是真正懂書法的,正說反了。隸必懂曹,楷必習歐;精修百貼,取其精華;學為我用,得其妙法;繼承創新,發揚光大。
-
11 # 亦涵9966
大凡懂一點書法的人都不會說出這樣的話!大凡懂一丁兒點書法的人,就不會提出“隸不練曹(全碑),楷不練歐(楷)”之類的話!
-
12 # 乘鳳起
曹全碑俗稱漢隸,時代久遠,當時筆畫較為簡單,沒有現行隸書柔和優美,練漢隸難長進。歐體雖秀美,但在當時其楷書筆法也不是十分完全,並且還受到了隸書的影響,所以也屬於當今放棄字型。楷書當學柳趙,凡攻精柳趙楷書者無不有完全的感覺,只是很難達到矣!
-
13 # 老馬230317996
曹全是隸字中書寫舒服流
-
14 # 素里布衣楊半
“隸不練曹,楷不練歐,”誰的觀點?純屬瞎謅。
我想說持此觀點的人,主要的目的還是譁眾取寵搏眼球,
也不用交稅不用負任何責任,書法的一些基本規則,
基本的常識,就成了個別做事沒有底線人的墊腳石了。
他們可以任意的顛倒一些書法理論,有許多規則是老祖宗
幾千年留下來的寶貴經驗和實踐真知,一直延續至今,而
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竟成為被少數人蹂躪的物件,而這個
“隸不練曹,楷不練歐”更是荒謬到頂了。
隸書是最早形成書法的一種字型,作為【曹全碑】、【史晨碑】、
【張遷碑】、【乙瑛碑】等為數不多的漢代隸書字帖是
今人學習古漢隸極為寶貴的資料,這裡必須要指出的是
【曹全碑】是在這所有的漢碑中最應該首選的學習物件,
因為在所有的漢代隸書碑帖資料中,唯獨【曹全碑】是
目前字口最為清晰,且貼中保留文字字數最多的版本,
它不是之一,是唯一,【曹全碑】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就
成為了初級入門的書法愛好者的最佳選擇,其他漢碑隸書
字形的變形失真,模糊不清的缺陷天生就註定了不適宜
初學者的臨習物件,而【曹全碑】結字舒朗,間架俊逸,
它散發出的迷人氣息特別適合入門者的選擇,作為起步,
沒有任何漢隸字帖可以取代【曹全碑】,不首選【曹全碑】
就使你的漢隸學習失去了最佳的選擇,給自己今後的
學習增加了難度,所以這種“隸不學曹”的觀點有很大的
錯誤誘導性,會給漢隸初學者的學習理念帶來混亂的導向,
漢隸的學習絕不會僅僅在一兩個字帖上的學習,即便你不
喜歡【曹全碑】的風格,也有大把的機會再接觸其他的
漢隸字帖,而初期學習【曹全碑】的經歷只能給你的未來
學習帶來益處,不會有絲毫的不利影響。把“隸不學曹”
作為一個觀點提出了,對隸書初學者只能帶來負面效應,
使得書法學習難上加難,對此應當予以糾正。
至於說“楷不學歐”這個話題就有些複雜,我的觀點是初期
學習楷書的選擇比較多,歐楷難度比較大,若作為初期的臨習
範本會逼退人們學習書法的熱情,但是歐楷絕對不是不可以
學,“楷不學歐”的觀點過於絕對偏激,對真正的書法愛好者
來說,不細緻的研究一下歐楷將是一個巨大的損失與缺憾。
附圖照片:明代書法家米萬鍾【石樑瀑布詩】臨摹作品
選自楊半撰書【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明代卷)
-
15 # 天涯浪子43457528
有些人就把美的說成醜的,把優秀的說成糟粕!書法藝術的魅力就在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自己喜好的字型,有人喜歡歐體、有人喜歡趙體、有人喜歡顏體、柳體都無可厚非,說歐楷像印刷體,但是在沒有印表機之前能寫成印刷體是受到多少人所崇拜的,再說不管什麼楷書、行書、草出現在都可以用印表機刷出,但能寫成印刷體的有幾個!
-
16 # 三悟軒
個人認為這純粹是藉口!是畏難和不敢像苦行僧般投入,而給自己找的藉口,甚至以此來誤導書法學習者。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是東漢時期重要的碑刻,1956年移入陝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館儲存。曹全碑是漢代成熟隸書的代表作品,其以秀逸多姿和結體勻整的風格著稱於世,為歷代書家推崇備至。
歐陽詢楷書是唐楷的代表性書體。他的書法集眾家之之所長,不僅融入了漢隸的一些特點,也汲取了晉代楷書的精髓。歐陽詢的書法相對來講是非常嚴謹工整的,他的字型中宮收緊、筆力剛健,以險絕見長。代表作就是著名的《九成宮醴泉銘》。
無論是曹全碑還是九成宮,二者都具有結體嚴謹、筆畫變換多端的特點,至於個別人認為二者呆板、館閣的說法,要麼是沒有深入瞭解研讀碑帖,要麼就是人云亦云,大可以一笑而過。
坊間有“九成宮,九人失敗、一人成功”的說法,實際上真正練到清朝姚孟起水平的人也是鳳毛麟角,但書家評論姚孟起最多也僅得歐陽詢十之六七而已,其實是從一個側面來說明了九成宮的難度,大多數練習者都是因為堅持臨帖不夠,求平穩、失險峻,才會逐步形成不耐讀、無韻味的書寫風格。
題主所謂“隸不練曹,楷不練歐”的說法,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一部分書者的畏難心理,個人認為書法學習不僅僅是追求所謂的高古,在難度上也應該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哪怕一輩子死磕一種字型,能有所得也不枉自己對書法的熱愛!
-
17 # 事了微燻拂衣去
隸不練曹,楷不練歐,聽起來似乎不合常理,其實大有深意。這個說法的意思,並不是否定隸書的《曹全碑》,楷書的《九成宮》,恰恰相反,是對它們藝術成就極高的肯定和推崇!
既然如此,為什麼勸世人不要練呢?很簡單,眾所周知,藝術這東西,是需要天賦的,而且若再論成功,那麼天賦的佔比甚至要在99%以上,也就是說,在100個人裡,至少會有99個無論再怎麼比別人努力十倍百倍,都註定難成大器,因為在藝術領域,天資所限是神仙都沒辦法的事。而作為隸書之蘭亭的《曹全碑》、和唐楷之巔的《九成宮》,其筆法之精微、筆端之才思、包括作者人格之氣象,對於大多數的凡夫俗子來說,都是可望不可及根本無法領會其萬一的。用句俗話說,那些曠世奇才們的鉅作,你們這些俗人,看看就好,妄想邯鄲學步就太自不量力了,唯一的結果只能是窮極一生落個畫虎不成反類犬。就像馬拉多納踢球是藝術,你們卻只是踢了個球。。
唐代的另一位書法家李邕也說過類似一句狠話:似我者俗,學我者死。現在看來,並不無道理。以歐楷為例,歷史上學歐有成就的少之又少,近現代更是幾乎一個都沒有。清代的姚孟起黃自元,也僅是中下之資,除模仿外並無任何高明之處。現代的田氏二兄弟,更是中等都不入流,寫的字不僅外形單一,筆法神韻簡直無一是處,從藝術的審美考察,連一絲一毫的亮點都絕無僅有,筆劃氣息懨懨,半死不活,橫彎豎虛,撇浮捺呆,通篇看去猶如病危之際的一個猥瑣小人……既便如此,仍有大量粉絲匍匐在地極盡崇拜吹噓之能事。由此可見,凡夫俗子們所代表的大眾審美,水平之低有多麼的驚人!
另一方面,田氏兄弟雖資質平平,但至少是從小接受家學,經過了數十年的嚴格訓練的專業寫手,幾乎耗盡一生都在寫著所謂的歐楷,結果不照樣連歐楷的皮毛都沒學到嗎?歐楷之難,由此也可見一斑。至於《曹全碑》,當然也是同樣的道理。
因此,隸不學曹、楷不學歐,其實是無數失敗者、過來人、用無數慘痛教訓換來的一句警言和忠告。用意是給基數巨大的普通愛好者一個警醒,在藝術的世界裡,如果沒有點天份和悟性,那麼千萬別鑽牛角尖,有些東西,並不是你想碰就能碰得了、拼命努力就會有所得的,一介俗人,學什麼都難免市井之氣,但把藝術巔峰的封神之作練成俗不可耐的東西甚至傳播於世,那就不僅是在浪費自己生命,而簡直是在侮辱前賢、流害人間、罪莫大焉了!
試想,真正的天才需要像田氏兄弟那樣悶頭練一輩子嗎?王獻之七八歲開始學寫字,不到二十歲已名動天下。有些東西,真不是隻有努力就可以的。重要的事一定說三遍,天賦,天賦,天賦,因為能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太少了。看到評論裡那些急眼的人了吧,至少這些人都是連最基本的悟性也談不上的,包括所有的田氏門人,我敢斗膽在此斷言,無論什麼名頭、無論自我感覺多麼良好,但無一例外、百分之百、絲毫不帶誇張的說,這些人,都是蠢材中的蠢材,藝術二字,今生與他們不可能有半點緣份。
補充一下:
1、本回答僅是基於“隸不練曹,楷不練歐”這個說法,所作的一個解釋和闡述,本質上來說,所陳述的觀點代表的持這個說法的人,而並不是我本人,所以你們不爽就去找發明這個說法的人,跟我急除了證明你們的弱智之外,毫無用處。
2、人家說“隸不練曹,楷不練歐”,本來是一番良苦用心,讓入門者少走彎路。就因為涉及到了“天賦”問題,碰到了某些蠢材的痛點,未免讓他們惱羞成怒氣急敗壞了點。但你們的叫囂本身毫無意義,因為我是不是凡夫俗子、跟別人這種說法之間,沒有任何關係。但你們是不是蠢材,從你們的留言已經暴露的再清楚不過。
3、再強調一下,這種說法是一種好意,但你們非要理解成“沒有天賦就什麼都不要練”,智商如此,我也沒有辦法。記住,哪怕你真的蠢成了豬,也沒有人可以剝奪你吃飼料的權利。人家說隸不練曹,歐不練楷,只是針對初學者、入門者,但除了曹歐,還有大把的碑帖可以練啊,連站都站不穩,你就想飛,不怕摔死嗎?
4、曹全碑和九成宮,確實不適合初學者用來入門,就像幼兒園總是先學123,不可能上來就學線性代數微積分吧。另外它們也並不適合用作普及性的專業課題,窮盡一生去鑽牛角尖研究。就像不是每一個物理研究生都適合去專攻《相對論》,因為他們不是愛因斯坦、也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成為愛因斯坦。
這麼說你明白了吧,其實蠢點沒關係,別這麼敏感和自卑,何況,我只是闡述別人的觀點。怎麼就刺激到脆弱的你了呢?天才也好,凡夫俗子也罷,都有各自的生活,我並沒有褒貶之意,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不挺好嗎?覺得有理就動腦子想想,想不通大不了不聽就是了。
如果鼻歪眼斜的跳出來瞎咧咧,發牢騷,就能改變人生經歷、把一個蠢材變成天才的話,那別提什麼寫寫畫畫的雕蟲小技了,醫院和教育部都早爭著請你們了。。不是嗎?
-
18 # 青溪書畫
“隸不練曹,楷不練歐”的說法,練字這麼長時間了,還頭一回聽說。但沒有嘲笑這句話意思。我是這樣理解的,是說,《曹全碑》是隸書最具成熟的代表作,歐體字是楷書成熟的代表作,學《曹》或學歐,入帖不易,出帖更不易。
從學書的角度來說,隸學《曹》,楷學歐的人,成功的也大有人在。
-
19 # 雷水初六
只有這兩句話,沒有上下文,很容易片面的。
我的理解是這兩個都在歷史上擁有盛名,學的人也最多,但是也流“俗”廣。從傳播上上來講,只有俗才會在最大範圍內傳播,即使是儒家經典都離不開俗化的傳播功勞,陽春白雪只是少數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學曹全碑的容易流入圓滑妍麗,往往需要張遷碑等來補正,歐楷就更不用說了,館閣體就是最好的例子,清朝黃自元(間架結構36法的作者)以歐楷著稱,其時大江南北學塾蒙童的描紅字帖幾乎全是他的字,但後人對其書法成就評價不高,就是因為沒有自我面目,沒有個性。
這兩種書體不是不能學,這句話意思當是學他們容易沾染俗氣。不如從別的碑貼入手較好。
-
20 # 劉鳳禧小篆
全國書展隸書獲獎作品,他們臨過曹全碑等漢隸嗎?他們的作品裡連"蠶頭雁尾″這隸書的基本特徵都沒有,可是能獲獎,評委們把隸書引向哪裡?
回覆列表
咋一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有點暈乎,為什麼會有“隸不練曹,楷不練歐”的說法呢?
隸書也叫“隸字”或者“古書”,是漢字中比較端莊的字型,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而在隸書中比較經典的就是《曹全碑》。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立於漢中平二年(公元185)高272釐米,寬95釐米。明萬曆初合陽縣莘裡村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館,現在西安碑林。內容為王敝記述曹全生平。屬於國家級文物,此碑帖記錄草全生平,儲存較為完整,是漢代隸書的重要代表作品。
現在許多書法班學習隸書都從《曹全碑》入手,更有“隸書不摹曹全碑,耗盡筆墨也枉然”之說,所以我不太明白題目中“隸不練曹”是什麼意思?
而楷書歐體是歐陽詢書,歐陽詢是楷書四大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吸收了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又融合了六朝碑書,採眾家所長,形成自己的字型風格,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字形雖稍長,但分間布白,整齊嚴謹,中宮緊密,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備,八面玲瓏,氣韻生動,恰到好處。點畫配合,結構安排,則是平正中寓峭勁,字型大都向右擴充套件,但重心仍然十分穩固,無欹斜傾側之感,而得寓險於正之趣,也為很多書法班所推崇。他的作品中楷為多,主要有《化度寺邕禪師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九成宮醴泉銘》等。所以我也是不明白為什麼會有“楷不練歐”的說法。
當然 人生百態,各有各的喜好,有人不喜也是有可能的,希望大家都能暢所欲言,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