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愛投資官方

    答:在目前整體外界環境不好且生活工作壓力非常大的情況下,重大疾病險還是要考慮購買的,但是重大疾病保險屬於比較複雜的一種險種,所以一定要看清其所保的疾病範圍。另外重疾險不是保疾病種類越多就越好,國家保監會規定,要冠名重疾產品的保險必須包含6種核心重疾,包括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和終末期腎病這6種重疾佔一般人群一輩子能患上重疾的80%-85%。另外還規定另外19種較常見重疾的定義,組成最常見的25種重疾組合且這25種重疾已經佔了一般人群一輩子能患上重疾的95%左右。所以不能只看重所保疾病表面上的數量,需要了解除了上面基礎上你自己還想增加哪些疾病種類,要有針對性的保。

    而且健康保險更適宜買長期險,因為健康保險一般要過體檢這道關,如果是短期險,每次都得體檢就很麻煩,而且很多保險公司規定被保險人到了60歲就不能投保了。可是人老了才是容易生病的時候,最需要健康保障。從這個角度講,不論是重大疾病保險還是醫療保險,最合適的還是終身醫療保險,一次體檢,終身有效,一次投保,受益終生,當然失能收入損失是不適合已經退休的老人的,因為這時因為生病的收入損失是很少的。

    另外最好選擇單純的消費性保險因為有一定投資功能的保險其保額相對純消費類的保險更低,且保險機構出的帶理財性質的保險其收益率都極低非常的不划算。且返還型保險的保費是消費型保險的數十倍。而且保險產品中的預期利率不等於其實際給付利率,保險銷售人員向客戶宣導的4%、5%的收益率只是預期利率,實際很多保單保底利率僅到2%、3%左右,而保監會設定的最高投資回報率是3 %。而這筆錢,如果用其他渠道投資獲益,比如愛投資的產品,要會比保險公司給予的利息高不少。

  • 2 # 港漂小逸微542922724

    重疾險有消費型也有儲蓄型,消費型會比較便宜,但是如果無病無災。這個錢就當做慈善了,儲蓄型重疾險的保費將來可以取出,但是會比消費型的貴。

    個人認為如果不是預算非常緊張,一般建議買儲蓄型的重疾險,在得到保障的同時,也當給自己存錢了。香港保險的重疾險是有分紅的,在未來發生理賠時可以有效對抗通貨膨脹,畢竟現在三十萬的購買力跟三十年後是肯定不一樣的,尤其對於醫療開銷而言。

    至於要不要買,重疾險是一定要買的,畢竟保險姓保,保障才是根本。

  • 3 # 飛刀削麵機

    肯定有必要,給你幾個大資料,中國每年有960萬人死亡,其中,惡性腫瘤250萬,心腦血管重疾300萬,其他重大疾病150萬人,疾病130萬人,意外身故100萬,自殺30萬。可以看出大多數人死於重大疾病。所以購買重疾險是解決了必定會出現的風險,而那些沒有罹患重疾的,是因為還沒有來得及罹患就走掉了,比如自殺和意外。

  • 4 # 觀時變

    這個世界上,只有鉅富的人才不需要重疾險。重大疾病保險,不是醫療險,而是一個健康險,是“工作收入損失險”。保險是保障人創造價值的能力。所以不是因為我們有可能患重疾而購買,而是因為我們有創造價值的能力而應該購買。目前的重疾險條款以及病種是13年前中國保險協會和中國醫師協會共同制定的,這個標準可能會被更改,所以買重疾要趁早。購買重疾險的真正目的是遠離重疾。

    保險的真正的智慧應該包括風險管理職能和經濟補償職能。

    人的一生,一定會得重大疾病,如果沒有得,那是因為別的原因先離開了還沒機會得。

  • 5 # Big顧顧

    重疾險到底是解決什麼問題的?

    當我們談論重疾時,到底是在說什麼呢?

    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重疾險的真正作用,可不僅僅是補充大病醫療費用的,希望大家能正確認識重疾險保額的作用,然後選擇合適的保額。

    醫療費用的補充

    康復期間開銷

    治療和康復期間收入損失

    康復後收入損失

    康復後健康開支

    康復後護理開支

    長期固定開支彌補

    醫療費用的補充

    當我們治療重疾時,除了支付醫療費用外,還會產生大量的關聯開支和額外開支,這是透過社保和商業醫療險所不能報銷的。

    比如腎衰竭,我們找腎源的過程需要花錢,找到腎源需要花錢購買,所以在治療重疾的道路上,並不僅僅是醫療費那麼簡單。

    問題:除了醫療費之外難道沒有其它的開支嗎?想拿到腎源難道僅僅靠等就可以嗎?給家屬“紅包”之類的打點能少嗎?路費能少嗎?而這些開支社保和醫療險能報銷嗎?

    康復費用時間 3-5年(2-5倍的治療費)

    一般情況下,重疾治癒的時間大概兩年左右,但往往需要至少三年的持續不斷的康復治療,康復期間的營養費、關聯開支同樣是個無底洞。

    而康復治療才是真正讓患者戰勝重疾的鍵,相對歐美的高治癒率,很多國人不是倒在重疾的治療期,而是倒在康復期。

    問題:為什麼醫生說五年沒有復發就算癌症治癒?為什麼身邊越來越多的人癌症被治癒了?為什麼癌症終於治好了,但有的人卻又倒下了?蟲草、人參、靈芝這些公認的救命神藥難道不需要花錢嗎?

    治療及康復期間的收入損失

    罹患重疾後,患者即無法正常工作,這種狀態可能要持續五年時間。一般的工薪階層,往往最多隻能領取基本工資,而個體工商戶或者私營企業主的經營活動基本停滯。相應的,這五年收入會大幅縮水。

    問題:收入銳減的情況下,這五年的生活費、治療康復費用從哪裡來?一家人該怎麼活下去?靠積蓄?靠親戚朋友?還是靠賣房?你有想過一套房多久才能賣出去?

    康復後收入損失

    當徹底康復開始工作後,我們會發現自己的事業心一定沒有之前那麼強,工作起來也沒有之前那麼拼,工薪階層的專業知識已被淘汰、業務技能早已荒廢,私營企業主的客戶群基本丟失、商業模式也已發生變化、行業早已洗牌,與其說是復業不如說是重新創業。相應的,康復後的收入損失其實是非常大而且會持續很長的時間。

    問題:沒有五年前的拼勁、沒有五年前的專業、沒有五年前的客戶、沒有五年前的社會生存能力,你覺得未來還能有五年前的收入嗎?重新創業不需要花錢嗎?

    康復後健康開支

    經過五年的系統治療和康復期雖然基本治癒,但身體的整體健康水平大幅下降,患病的可能性就大幅上升,但由於患重疾後無法再購買商業醫療險,後期健康開支幾乎只能依靠收入和積蓄負擔。

    問題:得過一次重疾後,你覺得再生病的可能性說變大了還是變小了?同樣是普通的感冒,一般人可以不用管,但得過重疾的人敢嗎?就算是小病照樣會要命吧?你覺得得過重疾失去醫療險保障的人除了一點可憐的社保之外,除了硬砸錢還有什麼辦法嗎?

    康復後護理開支

    部分重疾,如癱瘓、偏癱、帕金森氏綜合症、腦中風後遺症、老年痴呆症等,可能需要終身康復治療,或者終身專業護理,其開支巨大,且常年投入,給家庭帶來的經濟壓力也不可小覷。

    長期固定開支彌補

    每個家庭都會有一些長期固定開支,如,住房按揭、子女教育、老人贍養、期繳保險等,如果因為罹患重疾後收入水平大幅下降,可能會導致這些長期固定開支無法繼續負擔。

    其中:住房按揭,特別是剛需房未來的續供能力直接關係到家庭的基本生存質量;

    子女教育,特別是計劃孩子出國留學的,其本科3年、碩士2年開支也非常驚人,如果剛剛開始出國留學之路卻因為經濟原因停止學業,還不如當初就在國內上大學;

    老人贍養:子女罹患重疾後,家裡老人往往身心受到雙重巨大的打擊,正常的生活規律被瞬間打亂,健康狀況會急劇下降,甚至出現兩代人同時住院的情況,其健康、護理類開支也會加大;

    期繳保險,包括家庭成員的基本保障、養老等,正常情況下在家庭支出中都佔有較大的比例,一般都是長期繳費,如果因為經濟原因無力續繳,將使原先的保障體系崩塌,讓家庭面臨“裸奔”的風險,一旦再次發生風險損失,將無應對能力,從而徹底“因病返貧”使幾代人難以翻身。

  • 6 # 使用者16028571628

    如果你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生病,如果你能保證銀行裡存著一筆治病救命的專款,如果你能保證生病了,有親戚或朋友會無償的為你提供醫療費,滿足這三個條件,你就不用買重疾險。否則,必須買,且要早買,早買早有保障,早買年齡小保費低。

  • 7 # 保險思維

    大部分客戶購買保險,主要為了保障疾病,希望生病可以得到賠償,那到底買重疾險是否能夠滿足需求,或者說是否值得,該怎麼就設計保險方案?買重大疾病保險還是醫療險?我們來聊一聊:

    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其實很專業的問題:

    筆者的建議是:健康保障規劃要以重疾險作為基礎,醫療險搭配組合。

    疾病保險:以疾病的發生為理賠條件的產品,通常為給付型,即確診即賠錢。

    醫療保險:以醫療費用產生為理賠條件的產品,通常為補償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報銷型。

    重大疾病保險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收入損失的補償,而治療期間的醫療費並不是重疾險解決的主要問題,而應利用醫療險來補充醫療費用的報銷。

    因為一個人一旦身患重疾,他就不能繼續工作,甚至痊癒後也不敢再繼續承受高壓工作,而是選擇輕鬆的工作,甚至不工作。

    以腫瘤為例:醫學上統計治癒率,一般會使用“五年生存率”這個指標——指腫瘤經過各種綜合治療後,存活五年以上的比例。

    注:腫瘤經過治療後,有一部分可能出現轉移和復發,其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因腫瘤進入晚期而去世。轉移和復發大多發生在根治術後3年之內,約佔80%,少部分發生在根治後5年之內,約佔10%,因此,腫瘤根治手術後如果5年內不復發,再次復發的機率就很小了,故常用“五年生存率”表示各種癌症的療效。

    因此患病後的5年內患者一定不惜一切代價鞏固治療,百分百地配合醫生定期檢查,防止復發,即使有轉移和復發也能及早治療。

    那麼問題來了,這5年內的花銷誰來承擔?中斷的收入誰來補充?

    重大疾病保險就是解決這方面問題的,它是給付型產品,即提前設定保額,確診後直接賠付,保額一般設定為年收入的5倍,以保障治療及恢復的5年內年收入不受損失。

    而為何要搭配醫療險呢?

    重疾險主要補償收入的損失,醫療險主要報銷治療期間的費用,如果把重疾險的保額繼續提高,除了涵蓋5年的收入損失,還囊括醫療費用也是可以的,但這樣設計並非最佳,因為有這樣一個因素:

    重大疾病保險基本都保障60種以上的疾病,其中有幾種疾病確診是需要時間的,如終末期腎病、癱瘓等,疾病定義如下圖:

    因此,在確診之前的醫療費用,完全可以提前用醫療險報銷,而搭配醫療險更為重要的原因是重疾險不是萬能的,並非所有的常見疾病都是可以由重疾險理賠的,以腫瘤為例:

    重疾險或者防癌險對於腫瘤更多的是保障惡性病變,如惡性腫瘤、原位癌等,一般的早期良性腫瘤切除是不保障的(除了良性腦腫瘤),下面是對於惡性腫瘤和極早期惡性病變的保障定義:

    因此除了疾病列表涵蓋的極個別良性腫瘤(良性腦腫瘤和腦垂體瘤外),大部分良性腫瘤都不在保障範圍當中,所以需要醫療險補充,如果附加了住院醫療保險,只要住院產生合理的醫療費用,就可以得到相應的理賠。

    很多人提到過重疾險“保死不保病”,是不是這樣呢?

    這也成了大眾普遍的認識,但從專業角度來看,這種說法不客觀,也不正確,有些值得解釋的地方:

    1、疾病定義從隨意到規範:

    在2007年以前,重大疾病保險的病種定義都是保險公司自行設定,比如同樣是保障“惡性腫瘤”,不同保險公司的理賠條件是不同的,理賠時也產生了很多糾紛,有的公司會定的嚴重一些,看起來確實快死了才能賠付,阻礙了市場健康發展。為了解決和規範這一現象,2007年8月1日,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聯合制定的我國首部《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明確要求保險行業使用統一的重疾定義,規定了25類中國人最為高發的重大疾病,疾病定義都要一致,也就是理賠的標準不能有差異,因此大大減少了理賠糾紛,也改善了把疾病自行定義嚴重的現象,統一理賠標準功不可沒,並讓理賠也合理了很多。

    補充資訊:

    必保疾病包括6種: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或稱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終末期腎病(或稱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可選疾病包括19種:多個肢體缺失、急性或亞急性重症肝炎、良性腦腫瘤、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償期、腦炎後遺症或腦膜炎後遺症、深度昏迷、雙耳失聰、雙目失明、癱瘓、心臟瓣膜手術、嚴重阿爾茨海默病、嚴重腦損傷、嚴重帕金森病、嚴重Ⅲ度燒傷、嚴重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嚴重運動神經元病、語言能力喪失、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主動脈手術。以上25種疾病的疾病定義必須按照官方標準,如果再增加這25種疾病之外的病種,可以自行定義。

    2、輕症的保障加強了重疾險的保障範圍:

    一般重大疾病保險都不是保障所有的病,比如保障50種重疾、60種重疾等等,那麼我們買完了重大疾病保險,患的疾病不在這幾十種疾病當中怎麼辦?或者患病沒有嚴重到重疾的標準怎麼辦?

    (1)選擇有輕症保障的產品,如原位癌:原位癌屬於重大疾病的責任免除:重大疾病的第一類是惡性腫瘤,保險條款如下:

    而含有輕症的產品基本都會有原位癌的保障,保險條款如下:

    (2)沒有疾病限制,只要住院(門診)就可以提供醫療費用報銷

    (3)合理且必要的費用都會予以報銷(中、高階醫療)

    總結一下:重疾的理賠日益規範、合理,輕症的增加擴大了理賠範圍,讓理賠的疾病不用嚴重到危急生命,當然僅憑重疾險一種產品,肯定保障範圍有限,需要附加醫療險等,做一個全面的保障計劃是很有必要的,讓生活更加安心,理賠更加順暢。

  • 8 # 馨寶媽媽nikki曹薪顏

    很多重疾險都是很嚴重的地步,快死了才賠,保死不保生,而且尤其國內保險,免責條款太多,我覺得如果有錢可以考慮買點意外險和壽險,這樣死了家人還能拿到一筆錢好好生活,尤其家裡上有老下有小的,真的重疾快死了也別治了,治了也是死,還增加家庭負擔。

  • 9 # 北斗一下

    當然,非常有必要!

    我們先科普一下:

    大疾病保險也稱重疾險,是指由保險公司經辦的以特定重大疾病,如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等為保障專案,當被保險人患有上述疾病時,由保險公司對所花醫療費用給予固定給付的商業保險行為。

    我們都知道購買保險是一種機率性的保障消費行為,並且存在一種僥倖心理,以為自己年輕力壯、大好年華,堅信這麼小的機率絕對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還可以節省一筆開支。

    然而現如今亞健康、職業病、慢性病對於上班一族來書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由此發生的重疾可想而知,當不幸真實的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你面對的不僅僅是自己身體健康受到極大的衝擊,還有對家庭巨大的經濟壓力。

    在網上我們常常看到像是“員工患病,xx公司全員獻愛心,渡過難關”、“女兒升學、父親患病,眾人捐款資助”等類似的新聞事件,他們是幸運的,能過進入大眾視線獲得援助,然而有多少職場人患病後傾家治療?又有多少人因高昂的醫院費用放棄治療?哪怕是平安渡過艱難時期,自己又降低了多少的生活品質呢?

    如果購買了合適的重疾險,保險公司會賠付一大筆的保額,是不是就緩解了家庭的經濟壓力,減輕了家人的負擔呢?

    或許有人說,公司不是都給我們上了社保嗎?還需要買商業保險嗎?

    那在這裡我們就以25萬(院前檢查費+院中治療費)的一場重疾花費為例進行說明。在一場疾病中社保和商業保險分別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我們以最理想的狀態去進行計算(社保報銷是有範圍制約的,現在以25萬都能報銷為例),報銷比例為70%,那麼醫保承擔的部分為17.5萬,個人需要承擔的部分是7.5萬。

    也許你會覺得這七八萬的費用尚且可以承擔。但這是一種理想化的計算方法,彆著急下結論,我們來看一下商業保險在這場疾病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我們以常見的20萬保額的重疾險為例,確定了病情後,保險公司會直接給付20萬元,你可直接用來治療,25萬的費用,你個人需要承擔5萬。 仔細看一下,似乎與社保沒什麼區別。

    但這裡請畫重點,社保報銷與保險給付不衝突,換句話,有了社保和商業保險的你,會獲得多少呢?

    20萬商業保險保額+17.5萬社保報銷=37.5萬

    這個手術你的花費是20萬,兩者之間相差17.5萬

    這17.5萬意味著一場疾病幾乎不會對你的個人財產及生活水平產生影響。

    商業保險就有這些好處?

    提前給付(拿著錢去看病)

    花不了的不用退(給你的就是你的)

    最最重要的一點是,社保報銷與保險給付不衝突,你不必二選一 你可以在享受社保的同時,感受到商業保險的巨大作用。

  • 10 # 萬能的老左

    先亮出我的結論:重疾險是家庭保險中排第一的剛需,要趁早買,年紀越大,保費越貴,它只對年輕人打折。

    下面我的解釋分成三部分

    第一:常識普及--重疾險是什麼鬼;

    第二:解答疑惑--照亮選購中的盲點;

    第三:伸手黨福音--產品大比拼。

    並且申明:本人和文中提到的保險產品均無利益關係。

    第一:常識普及--重疾險是什麼鬼?

    重疾險,全稱重大疾病保險,是對一些常見的重大疾病提供保障,一旦你確診患了保險合同中規定的那些重疾,保險公司就會賠付你一筆錢,注意,是賠付,不是報銷。賠付是確診後一次性給你一筆錢,而報銷是治病後按醫療費用單報銷。

    這些疾病主要包括6種: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和終末期腎病。

    人一輩子得重疾的機率是非常高的,並且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在一定年齡之後,甚至達到90%以上。

    如今,哪怕是大都市中光鮮的新中產,還是小城鎮的小康家庭,在重疾面前都脆弱的不堪一擊。重疾不一定會致死,有的重疾治癒率能達80%以上,但患上重疾大機率讓普通家庭致貧。

    重疾險產品,這個1983年由一位南非心臟病醫生創立的險種,正是為了幫普通家庭避免這樣的人生悲劇。

    重疾險的要義,不在於賠償患上重疾後的醫療費用(那是醫療險的意義),而是幫你減輕因患重疾、長期養病導致的家庭財務困難,避免你因重疾而一夜返貧。

    第二:解答疑惑--照亮選購中的盲點

    1、大公司的產品更安全?

    如果你是擔心公司倒閉、保險失效的話,大可不必。事實上我國對保險公司的准入要求非常高,監管很嚴格,“小公司”的重疾險也是可以放心購買的。

    重疾險屬於人壽保險,按照我國現行法律,如果我們購買重疾險的保險公司倒閉了,保監會指定其他保險公司託管它的所有保險業務。我們繼續交保費,保單依然有效,保障依然在。

    2、小公司理賠難?

    理賠是保險公司的主要日常業務之一,理賠支出成本在產品設計時已計算在內,沒有哪家保險公司是以不賠付作為營業目標的。

    在理賠的難易問題上,公司規模其實並不是決定因素。大型保險公司也會有因理賠數量多,理賠效率低的,因此,沒有必要為了保險公司規模多花冤枉錢,只根據產品價效比購買就好。

    3、什麼都保的複合險種是不是價效比更好?

    複合型保險產品往往是保險公司套路最深的部分。把重疾險和壽險、意外險等多種產品打包起來,價格經常比分開單獨購買還高。

    更重要的是,這類組合而成的產品往往給大家造成保障全面的錯覺,其實各項保障可能都不足以覆蓋對應的風險。

    4、短期重疾險更便宜?

    許多一年期重疾險產品,看起來好像每年只要幾百塊,比同樣保額的長期重疾險年繳費要低很多。不過這裡要留意一個坑。

    重疾保險的保費,很自然年紀越輕保費越低。短期重疾險的保費會隨年紀遞增,長期重疾險的年繳費則是多年的均值。

    這裡要注意的一點是:目前市面上的一年期重疾險,基本都不保證續保。也就是說,如果年紀大了或身體狀況變差,有可能被保險公司拒保,此時再想買長期重疾險可能就來不及了。

    所以家庭財務狀況寬鬆的話,還是建議大家一次到位,買能夠保障到老的長期產品。

    5、終身型重疾太貴,價效比低?

    重疾險有定期型和終身型兩種,定期型重疾險往往只保障到70或80歲,終身型保一生,但價格更高。

    可能會有人覺得到幾十年後現在的保額已經不值錢,不如省下保費用來做投資,到老了用投資賺來的錢做保障。

    就不在這裡做具體計算了,簡單說結論:還是要看家庭的預算情況,預算有限的當然買定期;如果財力不成問題,買終身險也可以。

    6、返還型重疾險更划算?

    不划算。推薦大家買消費型重疾險,也就是到期沒得病不返還保費的保險。

    為什麼不推薦購買到期返還保費的返還型重疾險呢?這類保險其實是相當於在消費型保險的保費基礎上,讓你多交一份錢給保險公司打理投資。

    但保險公司投資的回報率是很低的,不比銀行理財高,還不如自己直接拿去投。

    7、重疾保障種類越多越划算?

    保監會公佈的我國重大疾病發病率資料顯示,絕大部分的重大疾病都集中在6種重疾中,分別是: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和終末期腎病。

    重疾數量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重疾險產品宣傳的噱頭,但其實更多是錦上添花的作用,對個人來說最好還是根據家庭預算來購買,重疾保障數量並非越多越划算。

    8、附加輕症要注意些什麼?

    很多重疾險產品還增加了常見輕症疾病的保障。有輕症保障當然更全面,但是大家要關注兩點:在價格和保障相近的情況下,優先選擇有輕症豁免、且不佔用重疾保額的產品。

    如果輕症賠付額不佔用重疾保額,那麼在輕症治癒之後,如果診斷出重疾,仍可獲得全額賠付。

    輕症豁免條款是個好東西,是指如果被保險人確診輕症,除了能獲得輕症賠付外,以後的保費也不用再繳,而保險合同仍然有效,即以後如再確診罹患重疾,仍可獲得賠付。

    9、填寫《健康告知書》時所有病都得告知?

    在投保重疾險時,保險公司會讓投保人填寫一份《健康告知書》,對投保人身體狀況進行詢問。如果隱瞞疾病,那麼將來可能被保險公司拒絕理賠。

    其實我們並不需要把所有的既往病史都回憶出來告知保險公司。《健康告知書》上沒有詢問到的部分,我們沒有義務一定要告知。

    第三:伸手黨福音—產品大比拼。

    伸手黨的福音來了!

    從市面上常見的幾十種重疾險產品中,在強調保障性的前提下,我們篩選了下面4款價效比高的進行比較。

    我們以30歲的成年男性,保額30萬舉例,根據保額、保障責任、保費等幾個指標來測評,列出下表:

    解釋下大家可能會有疑問的點

    1. 表格中保額是相同的,保費簡單明瞭。弘康的最便宜,華夏的最貴,但都各有其道理。

    保額越高、保障範圍越高,自然保費也就越貴。因此,挑保險產品自然不能只看保額或者只看到保費的高低來決定。

    2.保障責任範圍,主要看疾病保障和壽險保障。

    疾病保障又分為重疾保障和輕症保障。

    重疾保障40-50種左右都是比較好的產品,這幾款產品重疾覆蓋都已經足夠。

    輕症保障是對重疾保障的補充,比如輕微腦中風和極早期惡性腫瘤,達不到重疾的程度,但花費也不低。

    華夏和安邦兩款既有重疾保障又包含輕症保障,不過安邦的輕症保障可以自由選擇。華夏保33種輕症,賠付20%保額,最多可賠付5次;而安邦保障10種輕症,只賠付一次。兩者都有得了輕症以後豁免後期保費的規定,這一點還是比較人性化的。

    壽險保障的意思就是,患了重病會賠保額,身故以後也會賠保額。這四款產品中只有華夏這款有壽險責任。

    3.關於身故保障。

    陽光和安邦的產品身故也可以領一筆錢,不過是退保費。而弘康作為單一責任的重疾險,只在得重病的時候保險公司才會賠錢,沒得重病就去世,是拿不到錢的。

    每款保險產品往往適合不同的人群,就像可樂和果汁一樣。重要的是選擇適合自己家庭條件和避險偏好的那款。

    最後,是對於選擇困難症的個人建議:

    1. 如果你剛入職場,不妨先購買一個純保障重疾、價格低的產品圖個安心,比如弘康的30萬保額,等到手裡資金寬裕,再補充保障;

    2. 如果你既想要價效比、還想要夠高的保額,陽光關愛e生這款很適合;

    3. 如果你還想增加輕症保障,安邦和諧健康價效比不錯;

    4. 當然如果你資金充足,想要更全面的保障,甚至包括身故全殘,那麼可以選擇華夏健康人生。

    再提醒大家一句,有種重疾險非常便宜,比如眾安保險的尊享e生重疾險,像30歲男性買30萬保額的,只要500多塊。這種看起來價效比超高的保險,其實少了重疾險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保證續保”條款。如果沒有這條保證,那麼你的續保就是有條件的,在你身體出現問題後,保險公司可以拒絕續保。那這個保險就白買了……

    最後,再重複一遍最重要的結論:重疾險是家庭保險中排第一的剛需,要趁早買,年紀越大,保費越貴,它只對年輕人打折。

  • 11 # 陽光保險隨e保

    重疾險有必要購買,並且是每個家庭成員的剛需保險產品,為什麼呢?

    首先,重疾險所保障的重大疾病是指危及患者生命,需要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疾病。如惡性腫瘤、慢性腎衰竭、癱瘓、重大器官移植術等。據目前的統計資料重大疾病的醫療開銷通常在10萬元—30萬元之間,術後一般要恢復6個月—5年的時間,期間的營養費、護理費都是不小的負擔。因此重大疾病風險屬於重大風險,一旦發生我們可能無力承擔,或者可以承擔但是會給家庭造成巨大的經濟創傷。

    其次,重疾險和醫療險最大的區別就是醫療險需要先墊付醫療費治療,後憑治療單據報銷,而重疾險是確診符合保險合同約定的重疾定義的疾病,就可以獲得保險公司給付的重疾保險金,賠付的金額與治療的實際花費無關。例如:購買了一份保額為50萬元的重大疾病保險,在保險期間內患重大疾病,實際治療花費20萬元。保險公司會按照50萬元進行賠付,剩餘的30萬元可用於後續的康復,或彌補因患病無法工作造成的收入損失。

    所以重疾險具有醫療險無法替代的作用,一是某些符合保險合同定義的重大疾病在確診後即可獲得賠付,所獲得的保險金可用於治療,能夠有效的緩解治療壓力;二是重疾險具有收入損失補償的功能。

    正是由於以上的原因,重疾險非常有必要購買。如果比較看重保險的價效比,建議可以考慮購買網際網路重大疾病保險,定價不含中間渠道費用,保費更加便宜。

  • 12 # 多保魚講財經保險

    你好,如果按是否必要購買,肯定是最好配置上的

    在我國一場大病可能會奪走一個家庭幾十年的儲蓄,甚至都不夠,新聞也經常播報,為集齊治病的錢而出現各種籌集辦法,我們誰都不希望自己落入那個囧境

    重疾險從保障時間上可分為短期、長期和終身

    如果預算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先購買短期產品作為過渡,可能會遇到續保問題,所以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建議是長期或者終身型的

    購買保險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保魚君在文章裡也經常會分析到

    每個人對保障的需求不同,所購置的保險也不同

    好的保障是根據自己的需求對保險進行合理的配置

  • 13 # 大貓財經

    01我們為什麼需要重疾險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升,大家會發現,或許重大疾病不一定要命,但一定要錢!

    患了大病之後,面臨的現實是:花錢不斷,收入中斷。

    看病要錢,護理費、康復費、營養費……還要錢。而且,可能這個過程要好幾年。

    再看看收入。《勞動法》第19條規定:只要不是因工負傷,患病超過兩年,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就可解僱。除了患者本人的收入減少甚至中斷,因為要照顧他,家人的工作也會受到影響,相應的收入也可能降低。

    這種情況下怎麼辦?

    醫保是個好東西,一般來說可以報銷40%-60%的醫療費用。但很可惜,醫保的特徵是“全覆蓋,低水平”。社保目錄、封頂線、報銷比例,決定了社保僅僅是解決普通人最基本的問題。看個數據,在中國允許銷售的藥品是19萬多種,醫保目錄內藥品是2千多種。很多治療癌症的特效藥都不在醫保範圍內。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選擇花老本兒、借錢、眾籌,以及不治了。

    或許,透過各種手段,看病的問題可以解決,命可以保住,但他們在財務上卻“死”了。在考慮自己活下去的同時,是不是也要考慮家庭未來的經濟生命呢?

    在我看來,最好的選擇是透過商業保險,每年幾千塊錢,就可以把幾十萬的大病風險轉嫁出去。

    非常贊同重疾險創始人巴納德醫生的那句話,他說“我們需要重疾險,不是因為我們會死,而是想好好活著。”

    試想一下,當一個人不幸患上重大疾病,保險公司給他一大筆錢,跟他說“拿去花”、“隨便花”,會是怎樣一種感受。

    醫生只能救一個人的生理生命,而保險卻可以救一個家庭的經濟生命。

    這也是我為什麼在群裡一直推薦大家考慮重疾險搭配百萬醫療險的原因,重疾險是基石和城牆,百萬醫療險是對城牆的加固,二者結合,才能讓我們的防禦堡壘更加牢固。

    有人在群裡問過,是不是買了百萬醫療險就可以不用買重疾險了,我可以很明確的說,No!二者是完全不同的邏輯:

    百萬醫療險價格便宜保額高,但是需要憑醫療發票報銷,費率不保證,一般來說可能3-5年就漲價或者停售;

    而重疾險價格高且保額固定,是達到理賠標準定額給付,至於治療花多少錢和理賠多少錢完全不掛鉤,保障期間所有承諾不變,保費也不會變化。

    二者是非常互補的,最好都買。我十年前買了第一份定期重疾險,百萬醫療險一出現,我就火速的買了,今年又給自己補充了一份終身重疾險。每個人的保障,都是要隨著時間推移、新產品的出現來不斷進行補充的。

    02 選重疾險時應該看重什麼、看輕什麼

    現在的重疾險真是特別豐富。這個福、那個健、還有什麼享的,幾百種產品,擺在那,看得人眼花繚亂。

    現在重疾險和十年前比真的是有很大的變化,保的疾病種類越來越多,重疾+輕症數量最多都達到三位數了;賠付的次數也多了,多次賠付的產品流行起來;附加服務也增加了,比如綠色通道,二次會診。這些功能真的有用嗎?

    今天我就來給大家科普科普,看看選重疾險什麼最關鍵。

    疾病數量

    先來看看大家最關注的,保多少種疾病。是不是重疾險保的疾病種類越多就越好呢?

    我們先來看一個數據:中國人一輩子可能患的重大疾病,有6種佔據絕對的大頭兒,超過80%的患上重大疾病的,得的就是這6種病。如果繼續擴充套件,有25種疾病,發病佔比高達95%-98%了。目前中國內地市場的所有重疾險,都包括這25種疾病,而且對疾病的定義是一模一樣的。因為這是保監會的統一規定。

    所以,不必過度追求重疾險是保25種重大疾病還是保100種重大疾病。疾病種類越是擴充套件,後面的發病機率就越低。

    話又說回來,如果倆重疾險放那兒,價格就差一點點,我肯定選保的疾病多的,1%的機率被自己攤上了,那也是滅頂之災。

    注意我說的前提條件,“價格就差一點點”!所以,選擇的核心關鍵是價效比。要看保險公司在定價時,沒有將高額的利潤藏在這部分擴充套件疾病中。

    輕症

    最開始的重疾險都只保重大疾病,但最近幾年,很多產品都開始將“輕症”納入到重疾險的保障範圍。

    輕症,從疾病定義看,只是程度未達到重疾標準而已。

    比如原位癌,類似0期癌症,一般切除即可,術後一般不需要輔助化療或者靶向治療。但在含輕症的重疾險裡,會加上原位癌。

    一般輕症的治療費用多集中在5萬以下,不過也存在像聽力嚴重受損、心臟瓣膜介入手術這種費用較高的情況,就醫後的恢復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從發病機率來看,輕症發生率大約是重大疾病發生率的30%。隨著體檢技術的提高,我覺得只要大家重視體檢,很多問題都能在早期發現的。所以我的建議,如果預算允許,輕症可以有!

    多次賠付

    得了重疾,賠一次?不夠,再賠一次!還不夠,再賠一次!!

    之前的重疾險都是“一錘子”買賣,得病——賠付——合同結束,如果想再買,抱歉,你身體不好不賣給你了。

    但現在醫療技術水平提高了,很多病只要錢到位都能保住命,甚至很多人預後還能活很久。比如癌症的五年生存率,目前中國的均值是30.9%,美國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為66%。所以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的。

    多次賠付的產品設計思路很好,但賠付機率到底有多大還有待商榷。

    比如某個產品打出了7次賠付的廣告,這種就有些太扯了,這概論,也沒sei了吧。

    我認為,如果多次賠付的重疾險明顯比單次賠付的貴很多,可以不考慮,有這錢還不如把保額買更高點兒。如果價格差不多,建議買。

    另外,也要注意,多次賠付的重疾險,想多次理賠也有一定的門檻:比如一般會將具有關聯性的疾病歸為一組,每組只能賠一次;比如,兩次重疾的確診時間也要有一定的間隔,最短的180天,或者1年,癌症多次賠付都是要5年以上。

    綠色通道

    先說結論,這個服務很好,可以有。

    一般保險公司提供的就醫綠色通道服務,包括健康諮詢、掛專家號、住院協調、陪診服務等。

    現在,優質的資源集中度很高,有名的醫院人滿為患。可以不誇張的說,一號難求、一床難求。尤其是涉及到異地就醫等問題,有綠色通道會方便很多。

    返還功能

    有的重疾險會主打不出事兒多少歲返還多少錢,帶返還功能的重疾險要比不能返還的重疾險貴。羊毛出在羊身上,返還的部分,本金也是來自於你交的保費,保險公司不會做虧本買賣,賺錢是必須的,而且收益率又不高。所以如果不是有特殊的需求,沒必要追求返還。

    03 重疾險到底該怎麼選?

    接下來咱們說說重疾險到底怎麼選。

    選便宜的還是選貴的

    咱們首先說說買重疾險選便宜的還是選貴的。這個問題看起來好像有點傻。但是,卻是實實在在困擾很多人的問題。

    先說說這一年交幾百的重疾險和一年交上萬的重疾險,到底差在什麼地方吧。

    ❶ 保障期限越長保費越貴:

    只保一年的重疾險的價格<能保幾十年的定期重疾險的價格<終身重疾險的價格。

    保障期限肯定越長越好,但也要考慮經濟承受能力,一般來說,保障期限和保額二選一時建議選保額,也可以考慮定期重疾和終身重疾各買一些。

    ❷ 功能越花哨越貴:

    帶理財功能、返還型的重疾險的價格>純保障重疾險的價格

    功能越多、利潤點越多,越是簡單的產品藏的貓膩越少。怎麼分辨?看看重疾險的宣傳裡是否出現了“儲蓄”、“滿期金”、“每年返還”、“返本”、“不出事保費返還”等字眼兒

    ❸ 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貴:

    身故賠保額的重疾險的價格>身故退現金價值或者退保費的重疾險的價格

    所謂的身故賠保額,指的是重疾險帶了壽險功能,因為人必有一死,不死在重疾也可能死在其他原因上。

    對保險公司來說,這筆錢是必然要賠出去的,區別只是賠得早和賠得晚罷了。而只帶純重疾保障的重疾險就不一樣了,得不得重疾,理賠不理賠是有機率的。身故賠保額適合對壽險有需求的投保人。另外,在理賠實務中,也有的保險公司會對前者大方一點,因為區別就是早賠幾年晚賠幾年,而對後者會嚴格一點,因為涉及到盈虧平衡的問題。

    目前一些大公司的產品都是以壽險為主險,重疾險做附加險的形式出現的,這種產品也都可以歸於身故賠保額的重疾險。

    ❹ 得了重疾賠完身故還能賠的貴:

    額外給付型重疾險的價格>提前給付型重疾險的價格

    這兩類保險都包括身故和重疾責任,區別是:提前給付型重疾險,不管身故或重疾哪個先發生就先賠保額,但只賠一次,賠完保單失效;而額外給付型重疾險是得了重疾賠一次,之後身故再賠一次,很明顯由於它有可能賠兩次,所以它的價格要比提前給付型產品要貴。

    說完了重疾險貴和賤的原因,相信大家在選擇的時候就容易衡量了。產品沒有絕對的好和壞,只有適合自己需求的。

    買保到60歲、70歲還是買保終身的?

    這種問題的答案其實非常顯而易見,肯定是保障越久越好嘛。

    但保險時間越長肯定風險越高成本越大,保費就會變貴。

    有錢的買保障時間長的,沒錢的買保障時間短的。剛畢業的年輕人可以考慮定期的,40來歲有一定經濟基礎的要考慮終身的了。

    如果錢有限,必須在保額和保障期上做選擇題,建議你優先考慮保額。人生責任最重的時期的保障一定要做足。

    也可以考慮折中一下,像我一樣,定期重疾和終身重疾做搭配。

    ▌買多少保額?

    最近跟一個保險公司的董事長聊天,她認為可能會很快攻克癌症。目前癌症的治癒率已經高達69%。醫療手段的進步,給人類帶來了福音,比如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治療效果明顯高於常規放療。然而其治療費用每療程27.8萬元。

    目前25種核心重疾的治療整體費用大致在30萬-50萬左右,但醫療費用是水漲船高的;除了考慮治療費用,也要考慮家庭的“經濟生命”,有建議說重疾保額要做到年收入的3-5倍。我覺得需要考慮的方面很多,從目前看,建議重疾險保額最好能在50萬元人民幣以上。

    如果經濟條件比較寬裕,可以買更高的保額,這樣對患病期間的個人和家庭生活水平也能有一定的補貼,比如患病的父親仍然能資助孩子上各種補習班。保額夠了,可以吃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的抗癌藥物,也能夠承擔最新但昂貴的試驗療法,比如嘗試最新的免疫藥物PD-1治療癌症,或者可以去國外治療。

    有多長繳費期限就選多長繳費期限

    應該一次把保費交了(躉交保費)還是分成10年、20年30年交保費?

    繳費期限選擇越長越好,有二十年繳選20年,有三十年繳選30年。

    舉個栗子:有一份20年保險期間的重疾險,繳費期間有躉交和20年交兩種。20年交的總保費比躉交保費高。

    如果A選擇了躉交,B選擇了20年交。最極端的例子,他倆第一年就出事理賠了,那明顯B划算。

    雖然繳費的總錢數是多了,但期繳的繳費壓力小,保障的槓桿比更大。

    什麼時候買最划算

    保險是越老越貴,越老越難買。多少人現在想起給自己爸媽買保險,結果是要麼買不到,要麼算算太不划算了。爸媽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如果不想給自己的孩子添麻煩,那還是趁早買保險吧。

    網上傳一句馬雲說的話,“今天讓你買保險,不是因為你有錢,而是因為你有資格!”馬雲說沒說,我沒親耳聽見,但理兒是這個理兒。成名要趁早,買保險要趁早,為啥?因為不早點買恐怕你就沒資格買了,比如,針對個人健康情況的“如實告知”你通不過。

    “如實告知”的目的是使保險公司能正確瞭解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由此來判斷是否把保險賣給這個人,或者要不要對他實行點“差別待遇”。

    如果不是全“否”怎麼解決:進入線上或者線下核保流程,也就是保險公司的核保工作人員對你進行評估。

    評估的結果可能是:

    正常投保

    告知的事項對投保的影響不大,保險公司會給出正常投保的結論。

    加費承保

    已有病史增加了以後罹患重疾的風險,需要用比普通人高的費率進行承保,比如別人花100你就得花120。但是,之後出險可以正常理賠。

    除外責任

    某一部位或器官罹患重疾的風險很大,不過其他的臟器還好,這時通常給出除外承保的結果。也就是說除外的器官或部分發生重疾,保險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其他部位的疾病出險是可以正常獲得理賠的。

    延期受理

    目前健康狀況不明,需要一定時間觀察,待明確診斷後才能決定是否承保。

    拒保

    保險公司在核實了提交的資料後發現風險超過了公司的承受範圍,這時就會拒保。

    最近在群裡有不少非標準體的貓友問核保的事情,還有被線下多家公司拒保的問能不能私人定製保險計劃讓她順利買到保險。對被保險公司拒保,我也很遺憾。真是應了那句話:四十歲前人找病,保險求你買;四十歲後病找人,你求著買保險。

    04 重疾險要注意什麼?

    首先,對重大疾病保險要有正確看法。重大疾病保險是保險行業的一個概念,其中的重大疾病定義和醫學對重大疾病的認識是不完全一樣的。不是被保險人患了醫學上的大病後,重疾險就必然賠付。具體什麼算什麼不算,一切都以合同為準。

    另外,要重視健康告知,不要給理賠留隱患。保險公司問你有什麼問題就回答什麼問題,沒問的不用回答。如果存在問題,不能線上直接投保,可以走線上核保通道。

  • 14 # 保險丞相

    曾經有個25歲的女孩子仔細研究了好多重大疾病的資料,得出一個結論:重大疾病一般都是40歲以後的人才得,所以應該40歲以後再買。如果計算的更精確一下,應該是患病前90天買最合適,因為剛一過等待期就用上了,資金運用效率最高。但誰又能夠預測自己一定什麼時候能得病呀?風險也不沒有規律的,是不定時的,是不跟隨你願的。買不買保險,就是兩個核心問題,一是風險是否存在,二是生命與金錢哪個更重要的問題。風險是存在的這個問題沒人能夠否認,但具體到個人許多人都會有僥倖心理。有一種說法,一般來說,罹患了重大疾病險保的疾病,就等於判了死刑,我也不打算治了,等死就行了?先提供以下的一組資料:75%的人在一生中會罹患癌症、心臟病或者腦中風(腦卒中)。約三分之一的人會患癌症,十二分之一的女性會患乳腺癌,50%會存活5年以上。約30%的人會患心臟病,三分之二的心臟病存活者無法完全康復,其中77%會存活5年,58%會存活10年,47%會存活13年(這一資料在不斷提高)。10%的人會患腦中風,70%的中風患者會存活下來,其中31%的人需要別人部分協助才能生活,27%的人需要別人協助才能行走,16%的必須進專門的看護機構。隨著科技的發展,醫療技術也日新月異,重大疾病患者的存活率越來越高,比如心臟的搭橋手術後的存活率,乳腺癌和甲狀腺癌等的治癒率都是比較高。所以你得了重疾並不代表的死亡,不管到那個時候是你自己還是你的家人,都不會放任你不管。我有醫保了,還要自己買商業重疾險麼?重大疾病解決的是收入的損失問題,在國外叫做收入損失險,因為你得病期間沒有收入,但家庭生活還需要支出,比如房貸車貸、孩子教育等,包括你得病後需要營養品的錢。所以重疾險是解決收入損失的問題,不是要你拿這筆錢去治病的。醫保和商業醫療保險是解決你的醫療費用問題。二者的保險功能是不一樣的。得了疾病還有機會買重疾險嗎?重疾險購買是要有健康告知的,等身體發現有疾病後再去購買重疾險,可能就買不了了。這種行為屬於逆選擇,保險公司會很慎重的,不會讓一個發病機率遠大於一個正常人的客戶購買保險,因為這樣對於那些健康體的客戶來說不公平。特別現在高血壓、糖尿病、高血壓、各種結節類疾病,越來越年輕化,所以重疾險要儘早買。

  • 15 # 保羅萬向

    重疾險應不應該買,我的答案是應該,畢竟存在即合理。但只是應該,不是必須。

    重疾是什麼,就是重大疾病,什麼是重大疾病呢?就是嚴重到必須住院,甚至有可能喪失身體機能,導致生命走向終結。所以我得個小感冒發燒的是重疾嗎?當然不是。我胳膊磕了碰了是重疾嗎?當然也不是。那怎麼才算是重疾呢?記住一句話,得了重疾,非死即殘(除癌症)。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當今的重疾險都含有一種責任——身故責任。因此某些保險公司的重疾險捆綁壽險一起賣,並且壽險賠了重疾就賠不了,現在大家再看看,是不是覺得有點坑?那意思是不是就是說壽險沒有用?並不是最好的壽險,有它自己的功能,買了重疾以後壽險當然還是要買。

    大家可能會覺得很難理解,我說壽險跟重疾一起買這種捆綁的公司比較坑,那為什麼買了重疾還要買壽險的?

    如果重疾跟壽險捆綁的話,這算一種保險,就是說重疾賠了壽險就不賠,或者壽險賠了重疾就不賠。但是如果你買了重疾,再買壽險,這就是兩種保險了,重疾賠了壽險也會賠,壽險賠了重疾仍然陪。現在大家應該理解為什麼同樣是重疾險,有的人買的貴,而且是特別貴,有的人買的就比較便宜了吧?

    扯遠了,由於人固有一死,所以終身重疾必然會賠,至於錢是誰拿,這個我們管不到。但是終身重疾,由於這錢肯定拿的到,所以必然很貴,有對於我們這種月入不到30萬(3000塊錢)的人來說,怎麼買?

    這個時候買的就是定期,定期到70歲80歲的,價錢比終身的一年交便宜一半,舉個例子,同樣50萬的保額,終身一年得9000多,定期一年只有4000左右,只不過定期的錢拿不回來罷了。但是一年省4000,30年也省了12萬,幹啥不行?

    另外,大家需要注意一點的是,重疾險並不完全是確診即賠(癌症等六大疾病除外),有些疾病還是需要我們先墊錢,然後再去要賠償。比如冠狀動脈搭橋術,先做了手術以後才能憑藉發票要錢,畢竟你不交錢醫院不給手術,不給手術就沒得發票,沒得發票上哪去要錢?所以大家不要理解錯了,不是說我得了心腦血管疾病,確診了,我就去保險公司要錢,那保險公司沒有一家能活的下去,商業保險的本質還是盈利。

    最後,重疾險是收入補償險,是發生重疾以後沒辦法工作而得到的一種補償,不要覺得只是墊醫療費而已,重疾買了,務必要在花幾百塊錢買個醫療險。

  • 16 # 阿鼎AD

    沒聽說過什麼重疾險。只要你有醫保卡,醫保中心會從你卡里扣80元。我去醫保中心問過,他們說,這是按規定

    扣的大病保險,不需要問你同意不同意。

  • 17 # 大白帶你看保險

    重疾險用處大嗎?

    缺錢,可能會要了你的命!

    不誇張的說

    重疾險就是你用來保命的

    我們一生都在賺錢

    錢要包括家庭的日常生活開支、購房、購車、孩子的教育費、父母的贍養費、自己的養老等費用。但是有沒有給自己留一筆錢作為大病備用金呢?

    但每個家庭的抗風險能力不同,如果積蓄不足以應對突如其來的疾病或意外風險,那麼很可能造成階級滑落,家庭生活水平降低甚至經濟崩潰。。。

    而重疾險的用處就是幫助大家轉移大病高昂支出的風險。

    不至於因病返貧,一輩子的積蓄最後全給了醫院。

    重疾險,保障大病,如癌症、腦中風後遺症、急性心肌梗塞等,

    當達到合同理賠條件,可一次性獲賠幾十萬保額的保險。

    現在的醫療費太高了,生一次大病,有可能虧空積蓄,甚至負債累累

    幾萬能治,幾十萬呢?有希望你治不治?

    重疾險的意義在於,這筆錢可用於治病,

    彌補生病期間自己及家人因照料自己造成的收入損失;

    還可以用於康復期間的費用補充等,甚至可以留給家人改善生活、償債等,靈活度大,隨意支配。

    所以重疾險是有用的。

    怎麼選靠譜的重疾險?

    一次性賠的錢,既能用於治療,剩餘的還能彌補收入損失,用於康復期間的療養,幫你減輕負擔,不必負債累累、妻離子散!

    這是我們買重疾險的理由。

    但你發現沒有業務員給你推薦的重疾險都是比較貴的!

    買重疾險有這幾個坑你不要踩!

    ①買重大疾病保險根據家庭情況選“消費型”不要選“返還型”。

    返還的重疾險本質是保險公司把多收你的錢幾十年後返還給你

    幾十年的錢這錢是不值錢的

    ②銀行櫃檯推銷的保險不要買

    在銀行辦理業務時,銀行工作人員給你推薦的保險不要買,十有八九是一種變異型理財儲蓄保險。

    靠一份保險來養老是不可能的,別信“你養我十年,我養你一輩子”這種鬼話。買保險就是為了買保障,而不是來理財的。

    ④醫療險無法替代重疾險

    醫療險是實報實銷,解決的是主要醫療費用中的開支問題,而治療期間無法工作的收入損失、術後的療養費用、家庭的收入損失等這些醫療險都是不管的,只能透過重疾險來解決。

    兩個搭配起來買

    保障才能最大化

    好了

    關於重疾險的科普就說到這裡了

    上面的回答都是大白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

    可以給大白點個免費的贊

  • 18 # 財貓貓097

    我的觀點是如果你屬於中低收入群體,那麼你直接買一款百萬醫療就可以根本不需要配重疾,因為重疾的本質是解決收入損失的問題,假設你一年只掙3萬到5萬塊錢,那麼因重大疾病導致兩三年不能工作的話,你的損失也是遠遠小於你重大疾病期間醫療費用的損失的,所以一款百萬醫療就解決了你主要90%的問題。

    如果你是中高收入群體,是社會白領是精英階層,年收入過百萬,那麼生一場大病,可能讓你花費30萬到50萬,而因生病導致三年不能工作,你就會直接損失掉300萬的工作收入,這個時候需要配置足額的重疾險來覆蓋你的工作收入損失,因為證據顯示一次性給付的這麼一個先天條件導致了他一旦確診以後就可以一次性從保險公司拿到足額的賠償,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購買重疾險,所以我的觀點很明確,如果你屬於中低收入群體,百萬醫療就夠了,如果你屬於金百臨階層那麼一定要配足符合自己身價的重大疾病險。

  • 19 # 奶爸保

    “不要買重疾險,買我這個分紅險,既有保障,又能分錢,每年我們公司70%的利潤都會分到你們頭上,假如你每年投10萬塊錢進來,投5年,我保證10年後你能拿回至少200萬。”

    曾經聽一個保險銷售人員這麼推銷過自己公司的分紅險,非常可笑,收益是亂吹的就不說了,居然還勸別人別買重疾險,實在是業界的“泥石流”。

    這裡奶爸必須說,重疾險是一定要買的,除非你想看到自己患病時口袋掏不出錢的可憐樣子。

    你去水滴籌上看一看,全是清一色沒買保險的人;

    你去保險公司轉一轉,一大堆等著買保險的人。

    如今不願意買保險的人,要麼不懂保險,要麼還沒嘗過人間疾苦,等到真正患病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沒買保險是多麼錯誤的行為了。

    今天奶爸就給大家講講重疾險以及其他保障型保險的作用與分類,讓大家對保險能有一個清楚的認知。

    一、保險,就是用來抵禦風險的

    保險本身是個很簡單的東西,但很多人就會問,到底什麼是保險,保險到底有什麼用。

    直接看字面,就是人身保障,抵禦風險。

    很簡單的道理,如果生了重病,需要幾十萬治療費用,有多少人能一下子拿的出來?

    拿不出來的人只有三種辦法,一個是變賣家產,一個是跟親朋好友借錢,一個是用水滴籌這樣的軟體籌錢。

    無論是哪種辦法,都會讓自己處於一個很窘迫的境地。

    但如果是有保險的人,他哪個辦法都不需要,直接讓保險公司給錢就行。

    這,就是保險最大的用處。

    有人說自己被保險坑了,說實話,真不怪保險,它又不能動,是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在挖坑。

    但為什麼自己會被坑?可能很少人會想這個問題。

    除了銷售人員“坑蒙拐騙”外,那些被保險坑的人也有“責任”,因為他們不懂保險,買保險的時候也不先了解清楚,聽銷售人員隨便說說就付款了。

    奶爸這樣說並不是責怪他們,畢竟他們也是受害者,而是想告誡大家,保險很重要,但不能亂買,買之前最好跟專業人士請教,還要看清合同,那樣才能買到適合自己的保險。

    二、到底該買什麼樣的保險

    保險的種類有很多,一不小心就會買錯。

    很多排斥保險的人都有過買錯保險的經歷,大多數人需要的都是保障型保險,但很多人卻買了分紅型保險。

    關於分紅型保險,奶爸就不多解釋,大家只要知道在我們配置齊全足夠的保障型保險前,不需要對分紅型保險有太多想法,不然被坑了只能自己承擔。

    如果真的想買,記住奶爸一句話,無論是收益還是保障,合同上說什麼就是什麼,銷售人員怎麼說都不算。

    奶爸今天主要給大家講的是保障型保險,這才是我們最需要的東西,重疾險也是其中一種。

    所以,重疾險很有必要買,而且除了它,還有三種很有必要配置的保險,分別是“醫療險、意外險、壽險”,它們共稱為“四大基礎保險”。

    記住,初次配置四大基礎保險,要買保障型的,不要買分紅型的!

    1、重疾險

    既然題目問的是重疾險,咱們就先來講講它。

    重疾險作為四大基礎保險中保費最高的一個險種(同個等級下),時常被人們所忽略,但實際上,其重要性並不輸給其他三個險種。

    重疾險的作用是,當我們患上合同規定的重疾時,就能一次性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金,買的險種和投保等級不同,賠償金也不同,比如有賠50萬的,也有賠100萬的。

    有人會說重疾那麼多,合同裡還能全都有?

    當然了,合同裡肯定不可能把全部重疾包含進去,但現在國內的重疾險,即便是經濟適用型的,所包含的疾病也通常在100種以上。

    其中包含了28種中國人的高發疾病,涵蓋了國內90%的發病率,再加上其他的七八十種,不敢說100%,但至少95%以上的疾病情況是可以覆蓋到的。

    如果你硬要說還有5%,那奶爸只能說我也沒辦法。

    而有了重疾險,就能獲得一筆應急資金,至少未來幾年的家庭開銷是能夠維持的。

    至於重疾險的價格,真要說貴的話,其實也不算貴,普通的重疾險,50萬保額,按30歲男性來說,保障終身,繳費30年,每年也就四五千塊錢,普通家庭也能承受。

    2、醫療險

    現在提到醫療險,都是以百萬醫療險為主。

    百萬醫療險就像它的名字一樣,保額均在百萬以上,一年只需要幾百塊錢就能買到。

    百萬醫療險與重疾險是黃金搭檔,雖然重疾險能夠賠付給我們一定的資金,但患上了重疾,基本都需要很高的治療費用,光靠重疾險的賠付金,很難同時兼顧醫療費用與家庭開銷。

    有人會說有社保啊,但我想大家都知道社保是有額度上限的,而且報銷的病種有限,關鍵時刻根本不足以解決問題。

    比如說患了癌症,一年的治療費用50萬,吃藥費用20萬,那社保可能只給你報銷30萬,剩下的錢誰來報銷?

    如果有百萬醫療險的話,扣除了免賠額(一般是1萬)後,剩下的39萬就都能找保險公司報銷了。

    一個30歲的成年人,有社保的情況下,一年保費兩三百塊錢就能搞定,奶爸真的不知道有什麼理由拒接。

    3、意外險

    小到燒傷燙傷,大到車禍去世,意外險都包賠。

    所以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意外險就是為了應對意外風險而產生的。

    很多人覺得自己不會發生意外,但正是因為覺得不會發生,偏偏就有可能發生,才會被稱為意外。

    而也正是因為意外有很多很多,才會有意外險的需求。

    小意外也就算了,要是個大意外,自己的家人該怎麼辦?如果自己還是家庭的支柱,照顧孩子贍養父母的,突然意外離世,誰來照顧他們?他們又如何去賺取足夠的生活費?

    不要說全世界,就是在中國,每天也有數不清的人因為意外受傷甚至死亡。

    所以,每個人都很需要意外險。

    而意外險的價格也很低,跟百萬醫療險一樣,兩三百塊錢就能買到百萬保額,非常划算。

    4、壽險

    壽險很容易理解,以生命為標的物,如果你買了壽險,在保障期內離世,家人(受益人)就能獲得一筆賠償金。

    聽起來這是一個不吉利的險種,但是說實話,就像你沒法預測意外一樣,你同樣也沒法預測自己什麼時候死亡,一個健康硬朗的小夥子突然去世,這種事也不在少數。

    給自己買壽險,並不是在詛咒自己,而是給自己和家庭一個安心的保障:如果我真的突然離開,至少我的家人還能獲得一筆錢,不會馬上陷入窘迫的境地。

    壽險分為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定期壽險價格便宜許多,一個30歲的男性,100萬保額的定期壽險,保障30年,繳費30年,一年也就在1000塊錢左右,基本都能買得起。

    不過現在民眾的平均壽命在逐步提高,30年的保障越來越不足以滿足大眾的需求。

    所以一般最好的做法是,在預算不太充足的時候,先選擇定期壽險給自己一個保障,等到經濟穩定了,再把定期壽險換成終身壽險。

    不過壽險年齡越大,價格差距越大,如果年齡太大的話,不一定能承擔的起保費,所以還是能早換成終身壽險就早點換。

    三、奶爸總結

    相信看完奶爸的總結,你應該已經明白保險的重要性了,那你要做的就不是再問該不該買保險了,而是趕快給自己配置齊全保障型保險。

    不過咱們也確實要考慮經濟問題,雖然配置齊全四大基礎保險一年只要不到一萬塊錢,普通家庭也能接受,但一些年輕人或者家裡債務比較重的人還是有壓力的。

    那這樣我們就可以先配置百萬醫療性、意外險和壽險,這樣壓力會小很多,等到經濟穩定了,再來考慮重疾險。

    不過如果是已經成了家,是家庭支柱的話,還是要儘早考慮配全的,畢竟越拖價格越高,對抵禦風險也不利。

    2、如果想知道自己家庭的風險機率,可以私“風險”,我會幫你做一次附帶風險分析結果的“風險測評”。

  • 20 # 孟小粘

    保險不是剛需!

    買不買保險其實和買不買基金和股票一樣的,是種資產安排而已。目前基金股票人人都買麼?顯然不是這樣的,就算現在微信支付寶把購買的方便程度提高到極致了,也沒幾個人買,為啥?因為不懂!同樣,保險也是如此,因為不懂很多人也不會去碰!這就需要保險的從業人員多多宣傳了,賣保險的比賣股票基金的人多得多,就是因為如此,因為股票一說賺錢大家紛紛不懂也跟風,保險不賺錢但是你和他講保障每個人都不信,人類天生趨利避害,只重眼前,所以我感覺從事保險就是一種積德行善的行為,當然前提要不騙人……

    但是保險和股票債券兩者還是有區別的,不買股票或許下一個牛市我們就只能幹看著大盤一直漲而嘆息少賺了點錢,然後一轉念就會被房價樓市的訊息所吸引……

    但是如果沒有保險,我們在遇到大病時,就會因為沒錢治病因病返貧……

    保險和其他金融工具不一樣,投資它不能讓你發財致富,但是可以讓你的人生不被打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16年,最近和老婆的關係越來越差,她總是嫌我沒本事,混的不如別人好,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