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不吃貓的魚1128

    排除戰亂與天災的和平年代,影響古人壽命的就是疾病與醫療水平,還有營養水平。

    人類開始農業定居之後,人畜禽雜居,不同病毒交叉感染,產生出新的烈性的病毒,流感病毒就是典型代表。此外人類和飼養的動物有一些共患病,在自然狀態下人類和那些動物接觸時間沒那麼長,飼養改變了這種狀況,使得人類更易於感染那些疾病。

    農業社會的人們聚居在一起不遷徙,垃圾和排洩物就在居住地附近堆積,細菌滋生,寄生蟲氾濫,汙染水源和空氣。在加上古人對傳染病和寄生蟲的病因不明確,使得他們沒有采取合適的措施去避免自己感染,所以這些病症可能常年困擾著他們。大流行病,流感,腺鼠疫,天花,每次流行都會死不少人。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千年女屍,解剖結果顯示,死者生前患有冠心病、多發性膽石症、全身性動脈粥樣硬化症,右上肺有結核病灶,在直腸和肝臟內有鞭蟲卵、蟯蟲卵和血吸蟲卵。這還是貴族,普通民眾也不會好到哪去。耶穌誕生的那個年代,中東地區,孕婦第一次生產死亡的機率在25%左右,新生兒長到成年的機率為50%,當時人們的生活可沒那麼浪漫。

    人類開始種植業之後,食物結構發生變化,穀物類蔬菜類居多,肉類變少,這跟人類幾百年來進化過程中的食物結構大不相同,營養變得的不均衡,兒童容易發育不良。穀物類的食物增多,齲齒病發病率也高,更加影響了營養的攝入。

    醫療水平也有限,世界各國都有傳統醫學,但這些傳統醫學偏重經驗,理論並不強力,有些解釋的通,有些就比較玄。再加上資訊不發達,庸醫輩出(張仲景李時珍寫書不是沒事閒的,他們就是看庸醫太多草菅人命才寫書指導的),所以治療難保證。

    順便吐槽一下,純天然無汙染的食物固然不錯,但是工業社會生產的食物,也沒有你想象的那麼不健康。

    天然條件下生長的動植物,根本無法營養均衡,各種營養元素攝入不一定都充足,這就形成了短板效應,有針對性的對植物補充氮磷鉀等元素(化肥),植物自然長得快又高產;對飼養的動物提供營養全面的飼料,動物自然生長快。在加上育種人員的努力,選育生長迅速高產的品種,我們今天吃到的食物跟以前的食物有區別就不足為奇了。

    防腐劑,新增劑經常讓我們跟不健康聯絡在一起,其實這些東西也沒那些過敏的人想象的那麼可怕。

    農藥現在偏向可降解,並且採收之前有停藥期,動物激素根本不允許使用,工業汙染,黑心商人也有人去治理。我不否認農藥殘留,動物激素,重金屬汙染,黑心商人制假這些問題都一定範圍存在,但是沒有那些嚇唬人的流言說的那麼可怕。

    大多數人很少願意用自己學過的知識來分析各種資訊,看到慫人聽聞的訊息不自主的就要傳播而不去分析或者證實。

  • 2 # 謝廣廣廣廣廣廣廣廣謝

    古人的壽命不長:一亇是醫療技術不發達,藥品很少也就是說缺醫少藥,有病是拖好的,小孩老人抵抗力弱死亡的多!二是防控—無知識二無措拖三無預防針,總的來說國力不強科技落後,現在人均壽命76比解放前高出一半…

  • 3 # 大林W

    古代由於科技的落後,醫療水平也滿足不人們的需求。一旦有自然災害的降臨,更是無法低抗。再一點就是古代對保護生態平衡基本談不上,生活溫保對於百姓來講,豐年能填飽肚就不錯了,天災人禍時有發生。總總因素導致古代人相對比現代人壽短。

    以上只是分析而已,不一定全面,不足之義敬請高人彌補。再見。

  • 4 # 滿山紅遍

    第一、嬰兒夭折率高

    我國法律規定,男子滿22週歲、女子滿20週歲才可以結婚,古代可不一樣。古代統治者們為了鼓勵生育,結婚年齡都非常低。拿漢朝舉例,女子最低結婚年齡為15歲,如果15歲還不結婚,就要受到制裁。對於這個年齡的女孩子來說,發育還不完全,生孩子是非常危險的事情。當時的醫療技術也不發達,能生下一個健康的孩子完全聽天由命。所以嬰兒難產的機率非常高,很多時候孕婦的命都保不住。

    第二、生活水平低

    就算是孩子能平安生下來,養大成人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在大多數家庭,人們首先要解決吃飽飯的問題,根本不可能考慮什麼東西健康營養。同時還不敢生病,生病沒錢治,有錢也不一定能治好,一場大病過後身體機能已經大不如前,壽命自然不會高。

    第三、戰爭

    戰爭是自古以來人口降低最直接的一個原因,在戰爭來臨之際,符合年齡的男人要應徵入伍,在戰場上九死一生。一場戰爭下來,成千上萬的人失去了生命。他們能做的,就是祈禱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了。

  • 5 # 歷史皇朝

    當時的社會時期,我們也知道古代人的衣食住行都非常艱苦以至於人的身體健康沒有保障,而在當時每一家的兄弟姐妹們大多都有五六個甚至更多,再者就是衛生問題,古代所住的大多都是土房子,甚至草房,嚴重影響人的各個器官。最重要的就是營養不良,當時所吃的飯大多都是以粗糧為主,沒有什麼營養含量,並且加上旱災澇災等自然災害,使得糧食產量下降,從而沒有食物,這都是導致人活不久的重要原因。

    所以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更要注意身體健康。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現在的衣食住行有了很大的變化,而現在長壽的老人最注重的就是營養方面,一般長壽者都是很能吃的,對於這樣的現象,想必很多人都知道這樣的長壽者。

    還有一點就是人的身心,有好的品性,身體自然也會健康。

  • 6 # 蘑菇雅說

    這是個有趣而且值得探討的問題,在今天,人們活到6,70歲已經不再是什麼難事了,但是在古達,人們的平均壽命實際上是並沒有如今那麼高,很多人不過4,50歲而亡,那麼,為什麼古代人的壽命沒有如今那麼長呢?

    醫療科學技術的差距

    時代在發展,科學技術也同樣在發展,很多在以前被看作是難以治療的“絕症”,在今天都可以透過現代醫療治理。因此,人們遇到致命性的疾病機率便降低了。舉個例子:天花,作為一種超強的烈性傳染病,與人類鬥爭了幾千年,每次天花出現都將給那個地區造成極大的人員、經濟損失。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在1980年,人們便宣佈徹底戰勝了天花。這便是醫療的發展使得現代人擁有了更長的壽命。

    國家安定社會繁榮

    戰亂,對一個國家和人民來說都是毀滅性的,大量的勞動力被送上戰場,無數的家庭流離失所。如今我們感到我們的壽命比古人有所延長,其實也是得以於目前的國家安定,人們不用為了生存而擔驚受怕,也沒有太多因戰爭而死亡的人口,所以才會覺得比古人壽命更長。

  • 7 # 御前帶刀侍衛

    1、夭折率高,在古代,大多數人都是在16歲或17歲左右就結婚了,而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大多都不滿20歲,所以孩子夭折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不少孩子即使長大成人,身體也非常薄弱。

    2、醫療條件差,古代的醫療衛生不如現在發達,很多疾病都是治療不了的,而且一旦發生瘟疫或者是其他疾病更是無能為力的,一場瘟疫就會造成上千人的死亡。

    3、戰爭多,古代戰爭多且頻繁,大多數男丁都被抓去從軍,戰死沙場的年輕士兵太多了,兵力不足時甚至老弱婦孺一樣被充軍。

    4、營養不良,古人生活條件差,一個家庭孩子多,但是家庭條件不好,孩子的營養跟不上甚至是捱餓。

    5、近親結婚,古代人很多都是近親結婚,而近親結婚對下一代的身體會造成各種可能性的疾病。

    擴充套件資料:

    在古代,大多數人普遍都是比較短命的,即使最長壽的也不過六七十歲,在歷史上,不同的時期人類的壽命也是不一樣的。

    戰亂年代能活下來的幾乎少之又少,人均壽命自然更低,而和平時期甚至像是康熙盛世等時代,百姓生活水平高了,自然人均壽命也長。

    在古代影響壽命的因素有很多,首先來講就是經濟狀況,據研究,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人均壽命的有很大的影響,經濟發達的朝代人均壽命高,反之則亦然

  • 8 # 洛書評談

    現代一些網文所言的,中國古代平均壽命低,一概指為三十歲,這是不設前提條件的一種不嚴謹的說法,完全枉顧其他影響因素

    醫療水平差。很多我們現在完全可以治癒的疾病在古人眼裡是不治之症,比如天花、瘟疫、肺癆等等,甚至普通的高燒感冒都能要了一個人的命。

    糧食少,餓死者眾多。當然這隻限於平民百姓,大家都知道,紅薯、玉米、馬鈴薯等容易種活的糧食幾乎都是明朝晚期才從美洲大陸傳到中國的,此前中國人是經常吃不飽飯的,更別提天災人禍的時候了。

    戰爭不斷。透過史料分析,中國在太平盛世,如盛唐某時期,平均年齡達到60歲以上,嬰兒成活率也比較高。但其他朝代的人就沒這麼幸運了。

    根據尹灣漢墓簡牘中《集簿》記載:

    第十五行:男子七十萬六千六十四人,女子六十八萬八千一百三十二人,女子多前七千九百二十六。

    第十六行:年八十以上三萬三千八百七十一人,六歲以下二十六萬兩千八十八......

    第十七行:年九十以上萬一千六百七十人.........

    根據此資料得出:漢代該地區八十歲以上老人佔比3.26%。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八十歲以上老人佔比1.57%。該地區九十歲以上老人佔比0.84%,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九十歲以上老人佔比0.15%。該地區新生兒出生每年增加約3.2%。

    由此資料可以看出,漢代人的平均壽命比現代人還高。

    其實古人壽命並不短,只要沒有戰亂,超過60歲的人口比例為10%,和有醫療條件的工業化社會差不多。看看《全球通史》這本書就知道了。一百多年前之所以人均壽命低,是因為戰亂。現在人均壽命提高,不是因為工業化,而是因為和平。那些考證出來古人評價壽命只有20-30歲的,只是一家之言。還有的專家甚至得出古人平均壽命只有10歲這種荒誕結論。古人壽命並不低。

  • 9 # 春天的小小菠菜

    感謝提問者的問題,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覺是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人的生存水平或者說生存能力,同對應時代的社會生產力密不可分。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決定了古代人不可能享受到現代人所擁有的物質條件,醫療條件以及精神享受。例如,在現在很多已經看起來比較平常,能夠完全治癒的疾病如瘧疾,天花等,在古代就是致命疾病,而且一旦發生傳染,有可能就是滅頂之災,甚至有可能屠城。歐洲中世紀的黑死病,使整個歐洲死亡7500萬人,幾乎踏平整個歐洲大陸。而且現在人在飲食上講究葷素搭配,合理膳食,還有無數的精神食糧來使自己的內心得以無比豐富,這些都是古人不可想象和觸及的。

    其次,人類的進化,演變過程,也是一部同自然界,同未知世界探索,發現的過程。古人由於認知有限,對於很多現象還沒有充分掌握瞭解,並沒有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雷電風雨,火山泥石流,大規模的饑荒等等不可抗拒自然力,肆虐一次,就會造成大面積的人員傷亡。

  • 10 # 大魚樓閣

    分享一點個人想法,古代人的平均壽命普遍較短,主要是因為在古代缺少醫療手段,醫療人員不多,藥品儲備也不足,很多疾病都來不及及時救治。普通老百姓都揹負很重徭役和勞役從事很重的體力勞動,很多人都是因為過度勞累致死。

    第二科技不發達生產力低下,大多數時候都是看天吃飯,遇到個天災的時候根本就吃不飽飯,只能等死。

    第三是戰亂在古代經常有連年的戰亂,戰爭中老百姓是最終受害者,一場戰爭死幾萬人都是常有的事。

    所以大家都珍惜現在的和平年代餓了有飯吃病了有醫治。

  • 11 # 圍棋小先生

    首先,20世紀之前嬰兒死亡率就很高基本在千分之250。並且重男輕女,更甚者是直接殺害嬰兒。並且物質極其匱乏,醫療條件不好。

    其次,遇到天災人禍和受飢餓威脅,女孩子任其餓死或者拋棄,還有易子而食,讓人不寒而慄!

    第三,孕婦產婦沒有注意衛生的意識,和一些迷信活動,離世的也不少。

    第四,因為,食物不足,營養不良,一些老人人在疾病和衰老之間,疾病先到。

    第五,古代傳染病,因為沒有科學的方法,常常造成驚人的死亡率。一場瘟疫讓建安七子中死了四個,多麼悲哀!

    最後,古代一些國家工程,例如修水壩,挖河渠,官員不顧壯丁身體勞累,毆打壯丁比比皆是。真的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12 # 本昌談歷史

    你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我們所說的古代人壽命短是指的平均壽命。古代人平均壽命短是不爭的事實,主要原因是占人口絕大多數的百姓生活條件丶醫療條件都不好,夭折和死於疾病的太多造成的。

    但是,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長壽的人並不少,翻開歷史中的長壽老人數不勝數。比如,伏羲194歲;炎帝155歲;黃帝110歲;堯帝136歲;舜帝117歲;姜太公139歲;孔子的七二賢之一高柴129歲。我們還發現古代名醫都普通長壽,如:扁鵲104歲;華佗被殺時己百歲;唐朝孫思邈142歲;明朝名醫楊濟時99歲。

    伏羲194歲

    黃帝110歲

  • 13 # 洛陽熱心市民

    醫療衛生和營養飲食差距

    古時生產力低,人們飲食尚不能顧及溫飽,時常捱餓,造成古人長期營養不均衡。

    醫療衛生條件不高,早婚早孕使嬰兒更容易夭折。嬰兒死亡率高是人均壽命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遇到瘟疫時,因為醫療條件不成熟,造成人口大面積死亡。同時交通不便,遇到急病醫生還沒請到,人就不行了。

    戰爭

    戰爭是人口壽命降低的重要因素。符合年齡的青壯年在沙場上九死一生,使平均壽命急劇降低。以現代的敘利亞為例,長期的戰爭使敘利亞人均壽命從70歲降到了55歲。可想戰爭對平均壽命影響非常巨大。

  • 14 # 五角叢書

    提高人均壽命最重要的兩大因素是營養與衛生。4000多年來中國人常說民以食為天,並且衛生安全也是重要的因素,看來抽水馬桶和自來水是偉大的發明。現在的非洲因為喝不上乾淨的水和衛生環境差是導致傳染病流行主要原因。

  • 15 # 3D地理視覺

    亞伯拉罕、摩西等人活了五百歲以上,在中國商周史記載,彭祖八百歲。而梁武帝被侯景幽禁害死時已八十六歲,身體還很健康。

    達摩活了百五十歲,西藏蓮花生活了一百六十多歲,近代虛雲老和尚一百二十歲。如果說古人平均壽命很低,有沒有依據?

    平均年齡不等於最大年齡,古代嬰兒死亡率極高,生活質量低下,公共衛生和醫療水平低下,再加上戰爭、饑荒、瘟疫等天災人禍,平均年齡不到四十是靠譜。

    要知道幾十年前的民間風俗,六十歲生日就算大壽了,男人一過三十五,女人一過三十就算中年人了,可見古人壽命有多短。

    原始社會人類沒有食物保障,不懂的使用先進工具,很容易被自然災害和動物猛獸害了性命,所以原始社會應該平均沒有40。

    而在戰爭頻繁的年代,好多人年紀輕輕的就戰死沙場,而且因為醫療水平不高嬰兒少年夭折的機率比較高,所以平均年齡40歲也有可能。

    以前沒有預防針,小孩成年之前得過很多道坎,再者醫療不發達,衛生條件也不好,一個小病就能要了命。

  • 16 # 嗨Baby

    造成古代人壽命都不長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 生產力落後,糧食生產效率低,所以古代人普遍都是營養不良。大家現在到廟裡,會發現廟裡那些佛像大多數都是胖乎乎的,這就是反映了古代人的期望,因為在古代老百姓是很羨慕胖子的。一個人胖說明能吃飽飯,這在古代是很值得炫耀的。再加上古代中國災害不斷,生產力落後就導致抵抗災害的能力不強,所以每次災害都會造成區域性或是全國性的饑荒,大面積餓死人。

      2、醫療條件落後,各種寄生蟲和瘟疫橫行,像天花鼠疫這些傳染病不但能大面積縮短老百姓的平均壽命,甚至還能改變歷史。古代的瘟疫能達到什麼程度?比如三國時代,恆帝永壽二年(公元156年)全國戶數是1607萬多戶,人口是5006萬多口。到三國末年(280年),魏蜀吳合計只有戶數149萬多戶人口剩下560萬零200多口(金兆豐《中國通史·食貨篇》)。曹操在赤壁之戰的失敗,據考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軍中瘟疫流行,導致部隊戰鬥力不佳。很多皇帝短命就是死於醫療技術落後。

      3、戰亂頻繁也是導致古代人平均壽命不長的重要原因。明代就有學者考證過,在當今中國版圖範圍內,先秦時期共有戰爭661次(此從周平王東遷算起),平均每年約1.2次;秦漢時期有戰爭682次,平均每年1.6次;魏晉南北朝時戰事最多,共有1677次,平均每年有4.6次;而隋唐五代時期,由於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和五代更迭,戰事亦不少,共1411次,平均每年3.7次;至宋遼金夏,雖然幾個政權分立,但相對穩定,不像魏晉南北朝那般動亂異常,故戰爭只有620次,平均每年約2次;而元明時期,有2次大範圍農民起義,又因明代多邊患,倭寇頻繁入侵,所以戰爭次數亦達1141次,平均每年有3次之多。

      這麼頻繁的戰亂,對於年輕男子的消耗是非常大的,而作為勞動力主體的年輕男子被大量消耗後,土地就會大面積拋荒,然後只要有天災發生,就會引起饑荒,大量人口死去。

      這三個原因就是造成古代人很難活過60歲,平均壽命低的主要原因。為了對抗超高的死亡率,古代的中國人就會大量生育,所以我們的文化裡認為多子多福。孩子多了,不可能個個短命,總有能長大成人壽終正寢的。

      分析完這個問題以後,實在慶幸我們能生存在這個生產力發達,醫療先進,國家穩定的時代,短短几十年我們的平均壽命已經從民國的35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77歲。都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70歲的老人遍地都是。我們現在最大的煩惱是房價太高,營養過剩,這些擔心要是讓以前的皇帝們知道,一定會說你們這些人真矯情。

  • 17 # 自由史話

    為什麼感覺古代人的壽命不長? 見微知著,我們看一下作為古代人民的代表,歷朝歷代皇帝的壽命吧。

    大家從圖上可以看出來,就算是當皇帝也有很多不能享受到齊人之福,早早地殯天離去留下萬里江山,平均壽命也就在四十歲不到,平常人的壽命也就在三十五歲左右。

    他們的壽命時長與時代是很有關係的,比方說越是戰亂的時代,皇帝活的壽命就越短,有的是被人毒殺的,有的是被人推翻的。

    相反的是和平期間,大多數皇帝都是比較長命的,但是也有例外的,比如早早病死的,也有很多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

    除去那些個例之外,(愛嗑藥的,得花柳病的)基本上總結了就是時間離現代越近,壽命就是越長。

    毫無疑問,這就是生產力帶來的好處,原始人的壽命我們根據科學計算,都知道基本在三十歲上下,也就意味他們純粹靠自己的身體來抵禦疾病、飢餓、災荒,瘟疫等一些災難。

    而越靠後,生產力越強,醫學越來越發達,最值得稱讚的就是我們對工具的利用,使得我們戰勝了那些在現在看來都不是事的事。

    就像感冒在古代叫做風寒,這個不是今天吃點板藍根,或者是純粹不吃藥,都能頂過去的,搞不好就要死人的,今天要是有人得了感冒去世了,估計就是個笑話了。
  • 18 # 鐘樓怪人Kve

    在1960年聯合國第一次統計人口預期壽命,彼時全球人均壽命為52.5歲。時至今日,這個數字已經飆升到了72歲。而在英國這個統計預期壽命歷史源遠流長的國家,增長率更為驚人:1841年,女性平均壽命為42年,男性為40年。到了2016年,女性平均壽命有望達到83歲;而男性則大約是79歲

    1、醫療條件落後

    由於古代通訊不發達,訊息不能夠及時傳達,所以說大部分病人都是由於不能夠及時得到大夫救治而死亡。古代流行的是中醫治療,針對一些疾病是無法治療的。

    2、經濟落後

    古代人推崇工農士商,商人的地位是最低下的,所以古人普遍都是比較貧窮的。而且如果田地受到自然災害,人們就只能等著餓死

  • 19 # 舊人何時歸

    我們都知道古代人的平均壽命是很短的,也許生活在現代的我們難以想象,因為我們周邊年齡超過六七十歲的老人很普遍,超過九十歲高齡的也有很多,但是古代人平均年齡卻只有30歲左右。這是為什麼呢?說一下我個人的想法。

    首先是近親結婚早婚早育,導致嬰兒夭折率過高: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女子結婚是非常早的,15、16就結婚生子,當自己還是個孩子就生孩子,加上近親結婚,嬰兒是不健康的,甚至是不能存活的,孩子的體質更差更容易受傷病侵襲。

    其次是古代醫療條件差,人馬抵禦天災疾病的能力差:在古代不僅是醫療技術是及其低下的,而且醫生少,很多人連最簡單的防護意識都沒有,而且古代也是經常發生諸如地震這些自然災害的。古代國人的大敵天花很多小孩就是死於這個疫病,人們在他面前是束手無策的。一個天花尚且如此,那其他的鼠疫、傳染病這些後果更加嚴重。

    還有是古代生活水平低下,營養不良更容易感染疾病:在古代餓死人不是什麼大事件,就算是沒被餓死,因為貧窮食物缺少該有的養分,體質更差,免疫力低下,更容易生病。

    最後是古代戰亂平凡,很多士兵死於戰場拉低平均壽命:有句話叫一將功成萬骨枯,古代哪一位帝王改朝換代不是踏著森森白骨上位的呢?一場戰爭動輒就死成千上萬的,人。這些都是一二十歲的年輕人,平均壽命又怎麼會高呢?

    雖然對比古代,我們人類確實在進步,但是我們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停止對科技的發展。

  • 20 # 小嶽剪輯

    古代女人壽命短的原因有四個:一是當時的條件所致;二是女性地位不高受不到尊重,生活條件不好;三是女性身體本來比較弱;四是宮廷女性勾心鬥角,心力交瘁,自然活不長。

    其實古代不光是女人壽命短,男人壽命也短。多半是因為打仗,或者是生病,糧食也是一大問題。

    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封建時代,但秦王掃六合歸一統、漢擊匈奴蕩西域,都為歷史創立不朽功勳!但是連年征戰,百姓受苦,人口銳減。一旦打仗受苦的必定是百姓,不單單要為朝廷貢獻人力還有物力,本來就吃不飽穿不暖,戰爭無疑是雪上加霜。

    還記得當初白起因為戰爭屠殺四十萬士兵嗎?在當時震撼人心,本來當時人口就比較少,這四十萬人是什麼概念,可想而知。

    當時年輕的壯勞力都隨軍征戰,家中田園全靠婦孺操持,當時生產力低下,產量不高,遼闊的漢中平原與成都平原也只能艱難維持軍糧供給。當時白起屠殺這四十萬人是為了自己的國家打算,因為沒有多餘的糧食養活這四十萬人,最終的結果雖然殘忍但也無計可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大前鋒的排名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