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六子134443005
-
2 # 小主道後宮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戰國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傳三世,共兩帝一王,國祚共十四年。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書上別稱嬴秦,以區分其他國號為秦的政權。
秦國原為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到秦始皇繼位後,於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後攻滅關東六國,完成華夏大一統,後北擊匈奴、南並百越,建立中國空前遼闊的王朝。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與趙高合謀篡改秦法導致秦末農民起義。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秦朝創立帝制及以三公九卿為代表的中央官制,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徹底打破自西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度,強力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又推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統一文化風俗,加強了大一統的凝聚力,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如此強大的秦朝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裡經歷興衰滅亡,那麼秦朝迅速滅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首先我認為第一點是因為嚴刑峻法
長期分裂局面造成的影響,使秦始皇非常關心六國舊地的動靜,擔心六國舊貴族圖謀復辟。為了防止割據的再現,秦始皇把六國富豪和強宗十二萬戶遷到咸陽,另一部分遷到巴蜀、南陽、三川和趙地,使他們脫離鄉土,以便監視。他把繳獲的和沒收的武器加以銷燬,在咸陽鑄成十二個各重千石的銅人。又下令“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儘可能消滅封建貴族依以割據的手段。為了控制廣闊的國土,特別是六國舊境,秦始皇還修建由首都咸陽通到全國各地的馳道,東窮燕齊,南極吳楚。他自己多次順著馳道巡遊郡縣,在很多地方刻石紀功,以示威強。為了加強北方的防務,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又修築由咸陽經過雲陽(今陝西淳化西北),直達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的直道,塹山堙谷千八百里。在西南地區,還修築了今四川宜賓以南至雲南昭通的五尺道,於近旁設官進行統治。
秦統一以後的十幾年中,秦始皇維持了一支龐大的軍隊,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進行了多次的大規模戰爭,完成了巨大的國防建設和土木建築。據估計,當時全國的人口約為一千多萬,而當兵服役的人超過二百萬,佔壯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秦始皇採取趙陀等人的意見遷移關中50萬秦人至嶺南與當地人民族融合,但導致關中空虛,大大動搖了秦的統治基礎。
其次是急政暴虐
秦二世時期,農民生活悲慘,穿牛馬之衣,吃犬彘之食,往往在暴吏酷刑的逼迫下逃亡山林,舉行暴動。這種種情況說明,急政暴虐激化了社會矛盾,秦始皇在完成統一事業的同時,也造成了秦王朝傾覆的條件。所以西漢時的賈山談到秦代“群盜滿山”的情況時說:秦始皇在世時,他的統治已經在崩潰,但是由於皇帝以及開國大臣在鎮壓,沒有人敢於和政府對抗。
走向滅亡
前210年秦二世胡亥即位。他進一步加重對農民的剝削和壓迫,以“稅民深者為明吏”,以“殺人眾者為忠臣”。他令農民增交菽粟芻藁,自備糧食,轉輸至咸陽,供官吏、軍隊以至於狗馬禽獸的需要。他繼續修建阿房宮,繼續發民遠戍。徭役徵發的物件進一步擴大,農民的困苦達於極點,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已經到一觸即發的地步。在農民醞釀反秦的時候,潛伏著的六國舊貴族殘餘勢力也在俟機進行分裂活動。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東郡出現“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刻辭,就是這種分裂活動的徵兆。
上述全屬個人認識,如果有不同意見或者不贊同的,請見諒。
-
3 # 惡趣歷史談
滅亡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最主要亡其暴政。
1. 秦始皇好大喜功,大興土木,役民無度, 造成國力消耗太大,將國家置於了崩潰的邊緣。自秦朝統一之後,又是修長城,又是鋪直道,還要支援幾十萬軍隊北驅匈奴,南擴疆土。還要幾十萬人修墳塋,這些負擔無疑最後都落在人民身上使人民苦不堪言。另一方面,秦朝律法嚴苛,加劇了統治者與人民的矛盾。
2. 世人皆曰秦亡於暴政,所謂秦王無道,天下俱反。其實不然。其一,秦朝的焚書坑儒。其二,秦非無道。秦只以苛律著稱,並加以嚴格的連坐。體現了以法治國,法律無情。秦國的律法是狠,但就是在這樣的律法背景下,秦能從西北的一個西戎諸侯,掃六合,並天下,氣吞山河。誠然此法可能水土不服,到了六國故土,當地百姓不能適應具有秦國的律令。然而更關鍵是秦沒有及時推行對人民的思想控制和毒化,使人民承認秦的正統地位。這是秦被推翻的第二要素。
3 . 秦始皇死後留下的政治真空導致統治階級內部分裂。著名史學家郭沫若認為,胡亥為了篡位害死了秦始皇。秦始皇在巡遊途中復發了癲癇病,頭部受撞,引發結核性腦膜炎,但這種病絕不會在幾天之內就致人死命,而可以維持二三週時間,這段時間足可以回到咸陽。
郭沫若認為,這是胡亥害怕夜長夢多,擔心趙高、李斯發生動搖而下的毒手,很可能是將一根長3寸的鐵釘從秦始皇的右耳釘人腦顱,致其死亡。這事李斯和趙高事先也不知道。
秦始皇一生的敗筆就在他沒有及時立長子扶蘇為太子並且寵信奸臣,特別是信任李斯這小人,便有了沙丘陰謀。導致後來扶蘇和蒙恬將軍被殺害。江山落到胡亥手上,沒幾年太監趙高殺胡亥,立扶蘇之子子嬰為帝,後子嬰殺趙高。這一切的一切導致秦王朝內部的四分五裂,迅速喪失了政治上的優勢和軍事上的優勢。更為嚴重的是當起義烽煙四起之時,遠在北方抗擊匈奴的二十萬秦軍和在百越(今指越南)的三十萬秦軍卻按兵不動,甚至到最後,秦朝靠囚犯來守衛都城咸陽。現在歷史的真相已經清楚了,秦非亡於暴政,也非亡於六國遺民的共同抗秦,而是亡於自己的後院。
-
4 # 使用者6961247675
秦始皇這暴君的心卻日益驕橫頑固。於是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劉邦從武關攻入咸陽,派兵把守函谷關,項羽入咸陽,焚燒宮殿,連燒三月,可惜那豪華的宮殿就變成了一片焦土!滅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滅秦國的是秦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漢元年(公元前206年),韓信背楚投以,隨漢王劉邦來到南鄭(今漢中市漢臺區)。這位曾經乞食漂母、胯下受辱的七尺偉男兒並非懦夫,而是大智大勇的將才。起初劉邦讓韓信當了一名小小的糧官…………治粟都尉,韓信常在丞相蕭何面前談及自已的抱負,蕭何發現韓信實在是天下無雙的軍事奇才,便向劉邦推薦,說韓信是不可多得的軍事奇才,如果劉邦想要和項羽爭奪天下就一定要有這樣的人輔佐才成。後來劉邦採納了蕭何的建議,在漢中設壇拜將,把統帥三軍的大權授予韓信。頗具雄才大略的韓信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策奪取三秦,後又逐鹿中原,打敗項羽和其他的反對勢力,為劉邦奪得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漢五年(公元前201年)五月,劉邦剪滅群雄,平定天下,在洛陽(今河南洛陽)南宮大擺酒宴犒勞開國功臣。慶功宴上,劉邦對韓信大加讚賞,說韓信可以帶領百萬大軍,南征北戰,每戰必勝,沒有韓信不能攻打下來的城池。劉邦還當眾說,自已帶兵不如韓信。劉邦稱帝后,韓信被封為楚王。不久,劉邦接到密告,說韓信接納了項羽的舊部鍾離昧,準備謀反。於是,他採用謀士陳平的計策,假稱自己準備巡遊雲夢澤,要諸候前往陳地相會。韓信知道後,殺了鍾離昧,來到陳地拜見劉邦,劉邦就下令將韓信逮捕,押回洛陽。回到洛陽後,劉邦明白韓信並沒有打算謀反,又想起他過去的戰功,便免了他的死罪,貶為淮陰侯。劉邦這樣對韓後,讓韓信非常不滿,但人在屋簷下,怎能不低頭?他也就無可奈何地接受了。劉邦知道韓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韓信召進宮中閒談,要他評論一下朝中各個將領的才能,韓後一一說了,當然,那些人韓信根本就不放在眼裡。劉邦聽了,便笑著問他:依你看來,像我這樣的能帶多少人馬?陛下能帶十萬。韓信回答。劉邦又問:那你呢?對我來說,當然是越多越好了!韓信自信地回答道。劉邦笑著說:你帶兵多多益善,怎麼會為我所用呢?韓信知道自己說錯了話,忙掩飾道:陛下雖然帶兵不多,但有駕馭將領的能力啊!劉邦見韓信被降為淮陰侯後仍這麼狂妄,覺得留著他會對自已構成威脅。後來,劉邦再次出征討代叛亂,劉邦的妻子呂氏就利用蕭何的計策殺害了韓信。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
5 # 江湖再見不送
秦始皇從公元前230年開始發動滅六國的戰爭,到公元前221年終於統一全國,然而,在公元前207年就被項羽劉邦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給推翻,歷時僅僅十五年,不可不謂短暫。
我們來分析一下秦朝為何快速滅亡。
第一點:秦朝統一了中國,然而建國後治理國家的政策仍然是戰時政策,並且法律之嚴酷比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民風彪悍的秦人是可以承受的,然而對於六國之人,卻不是如此。人民動輒得咎,一不小心就觸犯了秦朝的法律,敢怒而不敢言。有一個情形可以反映當時刑罰之嚴酷,那就是集市上賣柺杖的比賣鞋子的生意還要火。
第二點,就是秦朝的徭役兵役特別繁重。當時全華人口約有2000萬,男性1000萬,出去老弱病殘,500萬人口中400萬人都在服徭役和兵役,北方修長城,南方築靈渠,還有修國道,驪山陵和阿房宮,而且所有的專案同時進行,如此繁重的徭役,老百姓當然吃不消。
第三點,秦朝的賦稅超級沉重。農民要把收入的三分之二上交給國家。而在之後的漢朝,漢高祖時稅賦為十五稅一,漢文帝漢景帝時更是把稅賦降到了三十稅一。相比之下秦朝百姓的賦稅之沉重幾乎是空前絕後的。
第四點,就是秦二世的殘暴和腐敗統治。秦始皇死後,秦二世殘暴荒淫,不理朝政,宦官趙高獨霸朝政,指鹿為馬,陳勝吳廣起義了之後,趙高還矇騙胡亥。
第五點,中國是第一次大一統,秦朝雖然得到統一,但是老百姓並沒有心服,這可以看做統一的一個反彈,短暫的楚漢之爭後,全國又歸於統一,秦朝也可以說是給漢朝做了嫁衣裳。
第六點,徹底的郡縣制的實行,導致地方上沒有軍隊,使得農民起義以後,秦朝沒有組織起有效的抵抗,這才快速滅亡。後來漢高祖吸取教訓,實行了郡國並行制。雖然分封制也有其弊端,但是缺乏武裝的配套的郡縣制,一旦地方起義,很容易亡國。
-
6 # 舌尖的創想
秦朝是由戰國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創立帝制及以三公九卿為代表的中央官制,強力維護了中國的統一,推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統一文化風俗,加強了大一統的凝聚力,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強秦滅亡的主要原因:
嚴刑峻法,長期分裂局面造成的影響,使其擔心六國舊地的動靜,擔心圖謀復辟。大規模的服兵役,據估計,當時全華人口約為一千多萬,服兵役的就超過二百萬,佔壯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農民生活悲慘,穿牛馬之衣,吃彘之食,往往在暴吏酷刑的逼迫下逃亡山林,舉行暴動。胡亥繼位後,進一步加重對農民的剝削和壓迫,反秦的浪潮不斷地衝擊秦的統治。
-
7 # 沫冥
秦朝自公元前221年滅六國,統一中國,嬴政自稱為‘皇帝’,史稱‘秦始皇’,歷經15年,最終被項羽劉邦聯合打敗,秦王朝自此覆滅。我就得它能夠這麼快就覆滅的原因有:
第一,秦朝不得民心,不得民心的原因有兩方面,1.秦王暴政,苛捐雜稅,勞役沉重,百姓深受其痛苦,2.秦滅六國,其六國子民尚有愛國之心,不願屈服,一心想要報仇雪恨。
第二,秦始皇的繼承者不該是胡亥,胡亥年紀尚輕,且大部分的主意都是趙高出的,而且胡亥此人心胸狹窄,比秦始皇還要暴虐,他繼位之後,做事狠辣,比他父皇有過之而無不及。
-
8 # 燃燒的島群
高層想集中力量辦大事,低層民眾只想過安生日子,中層貴族們利用了底層的不滿共同對付高層。另外郡縣制太超前,食秦祿的地方官在關鍵時候都自保了,沒有去救中央。所以漢朝部分恢復了分封制。
-
9 # 森蟻聊史
簡單的說,我覺得秦國快速滅亡的原因有三個。
第一、周王朝統治下的各國是經歷過800年的割據政權。秦國能以一舉之力,將其統一,建立起全新的統治制度,短時間是會激起很深的社會矛盾,畢竟是奴隸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轉變的過程。
第二、春秋後期,學術爭鳴,各門各派,愈演愈烈,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的各國都有自己所尊崇的學術,所以思想上的不統一。秦國統一後,為了鞏固統一,進行了思想上的一統,這也極大的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
第三、秦國統治後期,暴政賦稅,勞民傷財,反而使這種社會矛盾沒有得到很好的緩和,以至於後來叛亂屢有發生,形成了大規模的起義,從而動搖了秦王朝的統治。
-
10 # 傑哥很淡定
秦國就贏家一個地主,六國中每個國家都有很多地主,秦國統一天下依然想做全天下唯一一個地主,所以其他地主統統的不樂意了。
那些說秦始皇暴政導致滅亡的都太膚淺了,且不說始皇帝的政策是否暴政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爭議,就算是又怎麼樣呢?
-
11 # 留研
1、秦始皇征服六國,建立了大秦王朝(公元前221年一一公元前206年),是中國歷史的第一個封建王朝,其最大的“豐功偉業”在於實現了“中國的統一”! 2、而導致秦朝其迅速滅亡的原因是秦王朝統治集團憑藉其手中權力,根本不顧百姓死活的“暴政”行為!如秦始皇強制百姓修築萬里長城而引發的傳奇“孟江女哭倒長城”悽慘故事,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等等極端行為,“物極必反”,壓迫愈太,反抗愈深。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燃遍中國,而最終導致了秦朝的快速滅亡。
-
12 # 妙妙爺爺2
主要是昏君誤國,就這一條。現代有蘇聯,蘇聯不強大嗎?怎麼幾天就沒了?就是最高領導層出了問題。群星不拱月,野心家操縱政權。這是一個極大的教訓。
-
13 # 譚剛
秦能滅六國靠的是制度而不是秦軍的戰力無雙 秦統一後商鞅變法的制度崩潰了 制度是軍功爵位制度 秦人之所以拼命打仗 是為了掙軍功爵位 改善生活 統一六國後秦人本質上稱為統治地位 不用玩命也能改善生活 誰還玩命 南下軍團行軍緩慢就是例子 老子在關中有地有女人 不願走啊 另外一個原因是爵位制度的崩潰 秦朝統一六國後軍隊規模變大 按秦法規定立功受爵 秦統一時間尚短 且經濟還未復甦 百萬軍隊的軍功爵位受賞如何兌現 以當時的國力只能分先後 論排名 不受賞的人怎能不有怨氣 有怨氣又怎能玩命 秦軍只是強大 不是無敵 這種強大建立在制度和軍事統帥正確決策上 一旦制度崩潰 將領還能補救一下 將領不再是戰神集的 秦軍也和普通軍隊沒區別
-
14 # 文史宴
秦朝快速滅亡的原因有幾點:
一、殘暴的秦政不能為新統治的六國地區所接受
秦國從春秋時代以來就沾染戎風,崇尚暴力,秦國的君權遠勝於中原諸國,秦君的陵墓比中原君主的陵墓雄偉得多。
到秦獻公時代,任用墨者,移植鉅子制度,在秦國基層建立了類似黑社會的組織形態,強化了君主對臣民的控制和支配。
到秦孝公時代,引進商鞅,用法家之制,從秦國從基層的小黑社會建成國家層面的大黑社會,嚴刑峻法和嚴密控制,使秦國對民力的榨取能夠達到最大化,在這一點上遠勝於關東六國,然後從國家掠取的資源拿出一部分作為軍功的從重獎賞,則加強了民間的尚武之風。
但是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雖然對秦民施暴政,對於六國投附之民則沒有把秦政強加到他們頭上,只要他們肯交稅、服役即可,所以六國之民頗有投附秦國的。
但是從秦昭王后期開始,秦國統一的局勢已經日益明瞭,秦國開始對秦華人之外的六國投附之民強加暴酷的秦政,造成了秦昭王晚年六國對秦政的反彈。
秦始皇雖然消滅六國,但六國的不滿並未消亡,秦國當時的統治水平也做不到深入每一個角落,陳郡和東海郡都成了反秦義士集結的大本營。天下不是不想亂,只是沒逮到機會,等到陳勝吳廣帶頭,就大亂了。
二、秦制從根本上是戰時機制,統一後沒有像和平機制轉型。
秦國制度的執行原理是要不斷擴張,來激勵華人耕戰,這在戰時很好用,但六國統一後,秦國依然依賴這套機制,於是只能向邊荒地區擴張,而邊荒地區的補給負擔遠勝於中原地區,所以民間負擔越來越重,人民很快就民不堪命,民心思亂。
這一點跟羅馬帝國有些類似。擴張機制在擴張結束後未能即時轉軌,導致機制失靈。
三、秦二世、趙高倒行逆施,給天下大亂提供了機會。
雖然民心思亂,雖然六國矢志復仇,但如果秦國中央沒亂,沒給民間機會,那麼至少還能支援一段時間。
但秦二世即位後,因合法性不足,在趙高的教唆下大殺宗室,壓制朝臣。趙高又指鹿為馬、敗壞朝政,鈍化了秦國國家機器的反應速度,面對天下大亂時反應遲緩,而且趙高還陷害秦軍唯一的希望章邯,導致局面難以收拾。
-
15 # 夜狼文史工作室
秦朝快速滅亡,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累積的一個結果。
皇帝,該怎麼當,始皇贏政沒有教科書。
三皇五帝夏商周,雖然口號上喊著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但以前的天子,不過是一個鬆散的聯盟領袖。
而始皇帝建立的秦帝國,則是一個完全統一、集權的帝國,皇帝能直接決定每個人的命運。
當然,也能決定這個國家的走向。
設立郡縣制、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在國內大搞基礎設施建設(修長城、修阿房宮、修直道)、擊匈奴、平南越、服西夷,贏政每個舉動都在開創著中國歷史的先河。
這些或許需要上百年才能完成的功業,始皇帝僅花了十一年。
始皇帝不知道他的舉措動了多少人的乳酪。
首先六華人不高興,亡國的傷痛還未撫平,秦帝國的改革又一刀刀的往六華人的心頭刻,或許很多年後,這些舉措都是利整個中華民族發展程序的偉大革新,但於當時,作為一個六華人,對此是如何的不適與牴觸,(一如現在的你某天出門,忽然發現你口袋裡的人民幣不能用得用美元了,你掌握了幾十年的漢字作廢得講英語,到市場上稱肉不按公斤按英磅論,那你心底會有一番怎樣的感觸)。
制度的頒佈很容易,但六華人的文化生活習慣又且是一朝之間能全部改變的。
陣痛和掙扎是必不可少的,而秦帝國並沒有給予他們心理適應期。
其次讀書人和始皇帝也結下了樑子,從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到秦帝國獨尊法家,搞文化壟斷和兼併,各門各派當然一肚子意見,皇帝贏政對此不解風情相當粗暴,來了個焚書坑儒,企圖用武力洗腦和封嘴,效果很差,結果也很糟,讀書人們不能提槍,不能下地,但是絕對掌握著一個國家的宣傳和輿論導向,始皇帝選擇放棄讀書人,也選擇放棄了人心。
六國舊貴族也是仇恨秦帝國的中堅勢力,這些舊貴族無時無日期盼著這個龐大的帝國倒臺,回覆他們昨日的榮耀,始皇帝對這群人也非常忌憚,拆除其城郭,爭奪其土地,遷往咸陽和邊疆,嚴加看守,雙方的矛盾沒有因為六國成為歷史的緩解,只是隨著秦帝國一個個高壓政策而日益尖銳。
而最基層的百姓,則更為無法承受大亂之後如果沉重的徭役賦稅,修長城用了四十萬民工,南戌五嶺遣了五十萬人,修阿房、開鑿驪山用了七十萬人,加上修直道等其它基礎設施建設,保守估計,秦帝國每年服徭役人數不少於二百萬,而當時剛平定六國,全國的總人口也僅在一千萬左右,這個比例是相當驚人的。
最後,秦國自己內部的權力接替出現嚴重問題,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於沙丘病逝,宦官出身的中車府令趙高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遺書,逼賢德溫厚的太子扶蘇自殺,扶立昏庸無能的公子胡亥上任,是為秦二世,秦二世上臺後,趙高大權獨攬,在朝延內指鹿為馬,大肆剷除異已,秦國當時第一名將蒙恬蒙毅兄弟被其賜死,皇室眾多王族也遇迫害,秦國的朝政益發混亂和腐朽。
秦帝國的各種矛盾交織。
最後這層窗戶紙的還是兩個叫陳勝和吳廣的農民在大澤鄉捅破,導致了帝國的崩盤。
所有原因中,最致命的夜狼認為是最後一個,如果上臺的是賢德溫厚的太子扶蘇,能夠採取懷柔政策,休養生息,在法家之厲上揉入黃老之術,秦帝國絕不會二世而亡。
-
16 # 王雲川
秦朝快速滅亡最致命的原因是:秦統一六國後,未於民休養生息,各國由於長年累月征戰已經民不聊生,而秦始皇繼續超大規模工程建設,大肆徵調民工,用民過重。比如修萬里長城,修驪山陵墓,修阿房宮等等,同時耗費了不計其數的財力。
其次,對六國殘存貴族勢力清算不徹底或者安撫不夠、粗暴對待各國士族遺民,為其復辟埋下隱患。如七十歲范增投奔項梁項羽叔侄,請出楚懷王后裔作為號召旗幟,利用秦粗暴對待遺民,而懷念曾經楚懷王。傾力輔佐劉邦滅秦的重要謀臣張良,其家族五世相韓,是南韓的Quest族遺民,請大力士在秦始皇東巡時重錘擊殺車隊,“為韓報仇”。
再者,未及立儲君,突發事件動搖帝國根基。“沙丘之變”-秦始皇巡於沙丘暴卒,宦官趙高脅迫左相李斯發動“沙丘之變”,他們合謀篡改了始皇的傳位詔書,廢太子扶蘇,改立胡亥為新帝,為秦二世。胡亥登基後,見不得人的陰謀和突如其來的權力共同催生出強烈的不安全感,隨之而來的是以維護秦帝國穩定為藉口的血腥政治清洗,於是,胡亥的兄弟姐妹一個接一個地成為犧牲品,恐怖的氣息如同濃重的陰霾逐漸擴散到整個秦帝國的每一個角落。咸陽城外反秦浪潮也此起彼伏,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以扶蘇、項燕為名發動大澤鄉起義,農民起義席捲全國,六國也紛紛復辟,秦王朝風雨飄搖,兩年後就滅亡了。
-
17 # 寒鯤
秦朝的滅亡是一系列因素疊合所致的系統性崩盤,在這一系列因素中,高效運轉的純粹的“官僚制+帝制”模式與關東地區的文化衝突是最為致命的速亡原因。
秦政苛急,與關東諸國或重禮、或重商、或散漫的多元民俗民風存在嚴重的文化衝突,秦始皇靠著強大的軍事力量與個人威望一時壓服住了這一潛在的文化衝突,但卻不可能利用嚴峻的秦政秦法去消化排解這種文化衝突。質言之,秦政自商鞅變法以來運行了一個半世紀,已然有了強勁的制度慣性,根本沒法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去相容關東風俗。這就使得秦政在擁有了執行效率的同時,面對著以分封分治製為主軸的周政所不曾面對過的多元地區文化壓力。
我們常說秦統一是史無前例的第一次,並且以此吹捧秦朝的歷史地位,殊不知,這種史無前例的第一次大一統,對於當時的秦王朝而言,更多的影響是負面“關東抵制”,其中,既有關東基層民俗的抵制(陳勝吳廣是代表),又有關東貴族復國勢力的抵制(反秦起義中後期的主導者)。另一種常常用於秦王朝的說法是“暴秦無道”,這個“暴秦無道”實際上就是“史無前例”的另一面,暴與無道,不僅僅是對其為政嚴酷的描述,更是對其不適應關東民情的反應。
前述文化衝突,疊合秦二世對於秦律的加重加嚴、趙高的弄權誤事、南征北戰的兵力分散、勞役過多過重過於頻繁的壓迫等等因素,導致了秦王朝的中央權力在趙高弄權干擾下在作出誤判之時,還過分依賴於“重壓”與“威嚴”的一面,逼反了民眾,也沒法及時組織優勢兵力阻遏張楚勢力的擴大化。而勞役的過多過重,不僅將關東民眾推向了亡國貴族的一方,而且將基層官僚與秦地民眾逐漸逼反,最終使得秦朝的統治基礎蕩然無存,以致速亡。
-
18 # 歷史段老九
秦朝快速滅亡,究其根本,乃政治制度之禍!
老九前陣子看了大秦帝國,包括電視劇與小說!歎服秦孝公大刀闊斧,雄心壯心;歎服商鞅敢為天下先,以身變法!歎服二人青山松柏之誼!
更感嘆商鞅與白雪之間悽美婉轉,動人心魄的愛情!
秦國在戰國初期,是最弱小的諸侯國,秦人性烈,好鬥,寧願餓死也要打仗,吃苦菜,喝秦酒!最終秦孝公與商鞅二人以“公為青山,我為松柏”之勢,破除貴族勢力,撼動秦國根基,從內而外塑造了一個新的秦國,奠定了秦國統一六國,建立秦朝的基礎。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嬰,共傳三帝,享國十五年。
不過,這個強大的帝國,僅僅持續了15年。幾百年的拼搏,數代人的韜光養晦,毀於一旦!這是為何?
提到秦朝滅亡的原因,大家都會認為是因為秦始皇的暴政,比如修長城,焚書坑儒等,其實這樣解釋有一定的道理,這也是秦朝滅亡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其最根本的原因應該是政治制度的原因。
秦王嬴政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現在當時飽受戰火摧殘的人民面前,他統一了天下,成了秦始皇。
在他的有生之年,他一直頭罩著救世主的光環。老百姓未必愛他,但是敬畏他,認為他就和有巢氏、燧人氏、大禹一樣,是不可置疑的天子。天選之子的說法在今天已經沒有了市場,但對當時那些生活在神話和天意中的老百姓來說,卻是深信不疑的。
朋友們都知道,中國的西周實行的是封建政治制度,其實這種制度在夏朝以前就開始了,炎帝,黃帝,大禹,以及夏商兩朝帝王子孫的封地在哪裡,史書上都有記載,西周是我們封建制度的頂峰,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們封建制度解體的時期,在周朝各諸侯國中,秦國透過商鞅變法最先廢除了做為封建制度核心的“世卿世祿”制度,而是實行郡縣制度。
秦朝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採用了法家知識分子李斯的建議將郡縣制度推廣到了全國,並且鐵腕回擊了來自儒家知識分子的反對(焚書坑儒),自此中國的封建制社會結束,進入了郡縣制社會。
中國自秦朝以來就成為主權國家,比西方早約兩千年。
封建社會最大的政治特點是國家主權分散,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並不擁有國家主權,真正掌握國家主權的是各地的封建諸侯,當然各封建諸侯也負有勤王的義務,在封建社會里,戰爭一般發生在各諸侯國之間,皇帝並沒有實際權利,因此也沒有人爭奪皇帝的地位,因此實行封建制度的朝代一般存在時間較長。
比如夏朝存在了約400年,商朝存在了約600年,商朝存在了800年,而到了郡縣制社會,國家主權集中到君主一個人手裡,因此皇帝的寶座也就成為人們爭奪的物件,並且皇帝不再大規模的將自己的兒子或同姓宗族分封到各地為王,這樣在皇帝遇到其他人的攻擊時,也就缺少自己的親戚來幫忙,國家很容易滅亡,因此中國自秦朝以來的朝代存在時間都比較短。
因此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結論,實行封建制度越徹底的朝代,存在時間越長,實行郡縣制度越徹底的朝代,存在時間越短,周朝是中國封建制度實行最徹底的朝代,存在了800年,秦朝是中國實行郡縣制度最徹底的朝代,其存在時間只有15年,因此實行郡縣制度過於徹底才是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在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採用革命歷史觀對歷史進行解釋,一般高調讚揚農民起義,而秦末農民起義的直接原因就是秦朝的暴政,這樣在客觀上也就肯定了秦王朝的滅亡是因為暴政。
因此我們一直以來就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因為暴政,但我們在看到秦朝滅亡的表面原因時更應用看到背後的深層次制度因素,因為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老九看來,自古歷史社會發展,必有其規律與趨勢可循。
-
19 # 餘脈Henry
關於秦王朝為何快速滅亡的原因,總結了一下總共有這樣幾點:
第一, 首先是制度上的原因。由於秦始皇做到了統一天下,在此之前從未有任何一位君王,統領過如此龐大的疆域和人民。秦始皇創立了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但卻只是個雛形,雖然有郡縣制作依託,但整體來看還是十分稚嫩和單薄,想透過這樣一種制度將原本支離破碎的疆土維護統一,是很難做到的。
第二, 是秦始皇個人認識的原因。秦始皇依靠馬上打天下,他並無治天下的經驗。他想當然地認為,只需像以前一樣,通過出巡立碑,展示自己的軍隊實力,就可以震懾六華人民。其實這些都是表面文章,沒有多少實際的功效。況且六國新亡,秦始皇的出巡,更像是一場“耀武揚威”的宣告勝利的遊行。這種行為無異於嘲諷和輕蔑六華人民,更加容易激化矛盾。
第三, 是政策的原因。戰爭剛剛結束,秦國就實行嚴刑峻法。雖然現代有很多學者進行了考證,認為當時秦朝的法律規章並不是十分嚴厲,可無論如何,人民剛剛受過戰爭的荼毒,也總是經受不起的。更別說沉重的勞役,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和萬里長城,使得民怨四起。
第四, 是文化上的原因。秦統一六國之後,盡焚六國史書,然後再焚詩書禮樂等人文類書籍,只留下了醫藥,種田等自然科學類的書籍。秦始皇簡單地認為,人民只需要每天好好種地,有口飯吃就足夠了。他完全忽略了人對精神世界的需求,將人簡單化,視作勞動生產的工具。這是很可怕的。當人們滿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以後,自然會對精神世界有所渴望,而秦朝對文化的高度管控,更容易引起人民對於過去生活的懷念和對現世的反思與敵視。
第五, 是眼光的問題。秦始皇最後到死才下口諭立長子扶蘇,這是他個人眼光的問題。他沒想到自己當了皇帝,還敢有人違抗旨意。他常年做著長生不老的美夢,總覺得自己能掌控世界更久一些。他以為他還能壓制住李斯和趙高,這種迷失版的自信徹底毀掉了這位年輕時氣吞六國的英雄,也是他自己徹底葬送了秦朝的命運。
朱笑言
-
20 # 明天會更好142190374
1、趙高:一個攝政的宦官,得到始皇的信任,聚集了大量勢力,後來和李斯篡改聖諭逼死扶蘇立了胡亥為皇使秦王朝歷史大大縮短,即使子嬰繼位了由於朝內外混亂他也無力迴天。
2、李斯:一個右丞相,始皇駕崩後,他聽信了趙高的話一起篡改聖諭使得扶蘇自殺,胡亥繼位。如果李斯能守住忠誠,拒絕篡改,趙高也不會成功,歷史也會被引向另一條路,最終他也不會死得那麼慘還落得罵名。
3、胡亥:著名傀儡皇帝之一,自始皇時就信任趙高後上位,他在位時十分殘暴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而他整天風花雪夜,不思朝政,可以說大秦朝就是毀在他手上的。
所以說秦朝的滅亡是由多人促成的,缺失其中一個都不會使秦朝變成這樣的結局。
回覆列表
秦朝有苛刻的法治和無休止的暴力。史記陳勝世家中記載陳勝吳廣因為延誤了工期,法令失期當斬,陳勝吳廣遂反。但是大雨應該是一個相當有力的免責或減責事由,但是陳勝吳廣卻並不認為有這樣的可能性。中國學者寧漢林就曾指出:秦朝刑律之失,在於不區分情節,只要發生刑律中所規定的後果,一律論處。
秦朝的徭役過於嚴重,並伴有族群間的歧視。就目前對始皇帝陵邊修陵民工瓦當的發掘來看,記載的籍貫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關東地區的郡縣。秦國的統一程序具有殖民征服般的政策,這使得關東人遭受了極大的苦難。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昭襄王二十一年“錯攻魏河內。魏獻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東賜爵,赦罪人遷之”;“二十六年,赦罪人遷之穰。侯厓復相。二十七年,錯攻楚。赦罪人遷之南陽”;三十四年,秦與魏、韓上庸地為一郡,南陽免臣遷居之”;等等等等。秦國關中地區的人只是苦於嚴厲的法律,而並不是苦於徭役,他們的經濟並沒有受非常大的損耗。這也是為什麼在秦末大起義之後,所有的爆發點都在關東,而關中地區始終沒有發出一叮點火花;劉邦進關只是約法三章,就使得民大悅;在楚漢戰爭中,劉邦佔有了關中,糧食極為充足的原因了。
秦二世即位後,他統治的殘暴程度同其父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秦的暴政是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