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上的風

    關於外國留學生到中國學習的問題,這個問題要去辯證地去看,在現實施留學生政策中既有好的一方面,也有需要去進一步完善的一方面。

    我們知道現行的留學生政策,已經實行了好多年。其主要目的就是,透過外國留學生到中國各大學來學習,瞭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從最初的單純學習中文,到後來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各個大學之間的規模性的不斷擴大,創一流,創國際性大學的召喚下,外國留學生到中國的留學政策,已經涵蓋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及國防建設,這就不僅僅涉及到學習中華文化,而且還牽扯到學習人文和科學知識的問題。但我們政策並沒有在這個時候跟著及時改變。依然奉行著給外國留學生實行超國民待遇,以經濟補貼以吸引大多數窮國的留學生來華學習教育。

    像山東大學這所著名大學對外國留學生的實行三陪政策,讓民情憤怒就很明顯的說明了這個問題。從山大的留學生收入與支出看,基本平衡,但支出的這部分錢是國家給的,有5000多萬,用於現行的山大四千名留學生中。現在被大家詬病的是,這些外國留學生的絕大部份生源的質量並不怎麼樣,可因為我們也還是發展中國家,在民族自信方面還有不少問題存在,社會的陰暗面和境外強大的反天朝勢力,加上西方主流媒體,對於中國大陸的大篇幅的負面報道,很大層面上我們已經事實上被人妖魔了。這就是現實,不承認不行。這也決定了要正確看待留學生。畢竟想學有所成的佔絕大部分。當然也不排除有一兩個害群之馬。我們去發達國家學習的留學生們不也是一樣嗎?

    這幾年我們發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號召,及其一帶一路方針。其目的就是團結大多數國家和人民。透過吸引發展中國家的年輕人到華學習的方式。從中建立起未來的友誼紐帶來。幾十年前,米國政府和各基金會就是這樣不斷的贊助,北大清華等高精尖機構。從而在華獲得了最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並且成功培養出了唯數不少為米國利益身在大天朝人卻為米國利益吶喊精英隊伍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賠錢買吆喝,同樣也是為了是從精神上,物質上去培養今後對大天朝繼續保持友好的大多數國家的來華學習留學生們來,這也是一種有前途的財富的投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現在跟世界接軌,提倡國民待遇,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給這些留學生們以超國民待遇的享受。可以給他們低息甚至無息貸款。但在遵紀守法方面,這些留學生們應該和大天朝子民享受一樣的待遇。而決不能讓他們高高在上,這也是建設好民族自尊心的問題,政府對這一點特別要注意。同時這也是培養留學生後在今後學成回到各自國家後,養成一種遵紀守法的好習慣,更好地服務於各自的國家。畢竟依法治國是世界發展的總體趨勢。也是人類社會走向全面文明的根本體現。一個好的習慣養不成,並由此形成一個壞習慣,就有可能給社會帶來災難。最終受害的還是這個國家和人民。

  • 2 # 志願填報找勳哥
    一、來華留學生人數激增!

    2019年4月12日,教育部發布來華留學統計人數。

    人數的激增,與政策層面上的導向是有關聯的。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出爐,為中國高校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建成一批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學校,若干所大學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學水平,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為了落實這份《綱要》,教育部在隨後印發的《留學中國計劃》中明確指出:“到2020年,全年在內地高校及中小學校就讀的外國留學人員達到50萬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學歷教育的留學生達到15萬人。”

    如果按照《留學中國計劃》制訂的工作進度推算,學歷留學生數量的年增長率應保持在4.66%。

    在政策推出之後,雲南省隨之做出計劃安排:

    雲南省教育廳在2010年表示,“雲南將加大留學生的招生及培養力度,爭取到2014年來滇留學生人數到3萬人,2020年達10萬人”。也就是說,雲南省內的外國留學生規模將在六年內將增長兩倍多。

    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培養國際留學生教育,是中國軟實力的一個重要來源。

    為世界培養了諸多人才的同時,也將中國的價值觀透過這些精英廣泛傳播。我們資助的畢業生承擔起領導角色之後,他們會懷著對中國的感情和價值觀的讚賞而成為中國觀念的推崇者和力行者,從而促使其母國發生我們國家所希望的改變,達到我國外交政策中戰略目標,是國家長遠利益投資!

    但是,中國許多省份和高校在奮力擴大留學生的招生規模,開發更多留學專案的同時,如何加強管理,確保來華留學生的質量,應當成為我國來華留學生教育政策重點考慮的內容。

    二、國家目前來華留學生政策分析

    (一)獎學金制度

    從教育部直屬網站,中國留學網上,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己基本建立起以中國政府獎學金專案為引導,中央政府專項獎學金、地方政府獎學金、孔子學院獎學金、高等院校獎學金、企業獎學金等各類專項獎學金為輔的多層次、多類別的來華國際學生獎學金資助體系。

    我國教育部官網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政府獎學金生49,022人,佔來華生總數的11%;自費生393,751人,佔來華生總數的88.93%,2018年中國政府獎學金生63,041人,佔來華生總數的12.81%;其他留學生429,144人,佔來華生總數的87.19%。從獎金比例來看,絕大多數來華留學生拿到國家獎學金的比例並不高。

    在教育部2019年預算檔案“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表”科目編碼為2050602的“來華留學教育”一項,2018年執行數為39.8億元人民幣。

    但加上地方政府獎學金、孔子學院獎學金、高等院校獎學金、企業獎學金等各類專項獎學金,拿到獎學金的人數有多少呢?請原諒我無法拿到所有的資料,我只能用北京市的資料來做一個簡單分析。

    1、地方政府獎學金比例

    2018年留學生總人數為492185人,北京市來華留學生人數,80,786人。人數佔比16%,為全國第一。因此下面的統計還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下面只計算地方政府獎學金、孔子學院獎學金、高等院校獎學金、企業獎學金)

    2019年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年度部門預算報表中的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專案支出表,為外國留學生提供的獎學金共有兩項,一項叫做“北京市外國留學生獎學金”,另一項叫做“北京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專項獎學金”,對應的兩筆支出分別為4000萬元和1675萬元,共計5675萬元。

    如果按北京市來華留學生人數佔比16%計,北京市來華留學生國家獎學金總額應為6.3億元左右,從這個角度來看,地方獎學金為5675萬元,這個數額,僅為國家獎學金的零頭。

    這個獎學金的比例,遠遠小於國家獎學金的比例!

    2、孔子學院獎學金、高等院校獎學金、企業獎學金

    目前為止沒有找到孔子學院獎學金的資料,只以北京大學的為例進行分析

    2018年2人。

    目前為止,也沒有機構對所有高等院校獎學金的資料進行彙總統計,所以下面以北京大學的獎學金比例來進行分析。

    北京大學2018年一共有50名來華留學生拿到獎學金,為北大留學生總量的2%略多。

    目前為止,也沒有完整資料來計算企業獎學金

    下面只以北京大學為例,計算企業獎學金比例。

    從以上資料統計,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

    (1)留學生中獎學金覆蓋率幾乎一定低於20%

    因為地方政府獎學金、高校獎學金、企業獎學金的獲獎比例和金額,遠遠小於國家獎學金比例。這個道理大家仔細想想就會明白,國家獎,肯定是佔大頭。

    (2)大多數留學生能拿6-10萬,是謠言!

    不喜莫噴,用資料來說話!

    我們不僅要關注獎學金髮多少錢,更要關注總人數佔比!

    (二)招生准入制度

    2017年開始,清華大學錄取本科留學生開始實行“申請 稽核”的方式,也就是說,外籍學生若想報考清華大學,只須“報”,不用“考”了。這種做法在當時就引發了輿論熱議,被質疑為轉為留學生降低錄取標準。

    上圖是北大免試的招生要求,從這個要求來看,相對於中國學生來說,是非常低的。

    上圖為清華大學的招生簡章。

    上圖為山東大學的留學生本科招生簡章。

    從三所大學的招生簡章來看,國外留學生就讀中國名校,均採取,申請-複核制度。沒有太多的硬性規定。

    這也是很多中國學生為之不平的地方。

    其實,在1977年,我國招收國外留學生,就嘗試著進行入學考試,統一錄取標準!

    1977年推出新規,來華留學生須透過入學考試,但因透過者極少又不得不降低標準!

    鑑於來華留學生素質較差,中國政府嘗試在非洲進行入學考試,效果很差鑑於以往接收的外國留學生文化知識非常差,“有的甚至不會小數運算”,1977年12月,中國推出新規,首次要求今後來華留學生必須出示高中畢業證和成績單;學習理、工、醫科的留學生,更要在入學前接受基礎知識考核。1979年,確定接收留學生要遵循“堅持標準,擇優錄取,創造條件,逐步增加”的方針,對無法透過招生考試的留學生,一概不予錄取。1979年,中國第一次在非洲國家實行留學生入學考試,要求數學、物理和化學三門成績總分達到180分即可,但竟無一人透過考試,最後只好大幅降低標準,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錄取了25名留學生。1984年,由於駐非洲使館反饋說,“從中國畢業回國的留學生,絕大多數對我友好,感情深厚;甚至有的在中國學習期間受過處分而中途回國的人,對我仍表現友好”,又大幅增加了非洲國家的來華留學生名額。⑤放寬入學標準帶來的結果並不好。1988年,河海大學的一名非洲留學生因擅自帶社會人員進校,和門衛發生衝突,將門衛鼻樑打致粉碎性骨折。由於這個留學生此前已經受過幾次處分,學校希望將其開除。但在有關使館人員說情之下,後來允許這個學生完成學業。1990年,一名就讀於同濟大學的非洲留學生因4門考試補考不及格,被要求退學,他心生不滿,竟將留學生辦公室主任打致重傷。

    在國際留學生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為了文化輸出,很多國家根據自身國情不同,對國外留學生較本國留學生更為優待。這種優待,本國民眾也會不滿意!

    比如日本

    日本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費負擔很重,然而國家卻要為接收外國留學生付出大量的財力物力,引起部分日本家長的不滿。如日本民主黨的谷同鬱子參議院議員指出:“對留學生施以豐厚的援助,不可避免地會對日本本土學生產生政策上的冷遇。以谷同鬱子為代表的日本民眾認為,在日本大學的預算和工作人員不斷減少的狀況下,要花3倍以上的勞力和時間來開展留學生接收工作,這對日本本土學生來說犧牲太大。此外,因日本接收的留學生中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比重很大,部分日本民眾提出30多年前還有必要對中國的大學教育進行支援,如今的中國GDP已趕超日本,自身的大學教育水準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日本政府是否還有必要對中國學生進行援助。

    日本社會之前也為開放留學生政策,買過單!

    日本在接收留學生的初期階段更為關注留學生的數量而忽略了質量。1983年提出的“留學生10萬人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整個日本社會來說都是一個嚴重的警告。在當時政府一味追求擴大接收留學生規模的情況下,日本不可避免地忽略了赴日留學生的質量,從而導致了90年代日本社會大量的留學生犯罪事件,社會治安嚴重惡化。此後,日本政府深刻反省入境管理局牢牢把關。三、為什麼各大高校搶著要招外國留學生?

    1、留學專案是賺錢的,不是賠錢的!

    留學專案是賺錢的,不是賠錢的!至少對於學校來說,利益巨大!

    先帖一張很早的學費單

    下圖為北京大學2019年的學費標準

    大家算算,只有20%的學生能拿到獎,如果招100個自費留學生,是多少錢?

    大家算算,下面的學校,如果以80%的自費生數量計算,是多少錢?

    無論怎麼算,學校都是賺!

    2、對提升學校排名,有好處!

    目前,國外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學排行榜,一份由QS諮詢公司與《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合作推出,一份由《泰晤士高等教育》(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製作。兩份排行榜的依據是各國高等學府的多項資料,比如教學、科研、成果轉化、聲譽評價等。將這些指標標準化,再賦予一定權重,分析人員就可以計算出每所大學的分值和名次。需要注意的是,QS和泰晤士的計算公式都包含一項指標,即國際學生相對於本國學生的比例。前者賦予它5%的權重,後者則賦予2.5%。因此在這兩個榜單上,一所大學留學生的比例越高,評分也就越高,而與生源質量無關。

    一方面有錢賺,一方面又能提升大學排名,國內大學當然喜歡!

    四、勳哥觀點

    1、從國家戰略上來看,大力招收來華留學生,方向肯定是對的。

    外國人的錢,肯定是要賺的。

    但我們可以適當分級,高水平大學提高入學門檻。低水平大學,門檻低點沒有關係。畢竟美國人也是這麼幹的,中國一年不也有很多人到一些不知名的美國大學留學嗎?

    2、加強來華留學生的管理力度。

    人家老美,也是這樣乾的,開除幾個,遣返幾個,不也顯示我們國家對留學生管理,是認真的,負責任的嗎?

    對於違規招生、管理不善的大學,也要毫不手軟,處理一個,挽救更多。

    3、對於來華留學生制度,要辯證地看,不能一棒子打死。

    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對外政策,文化也要為政治服務,哪個國家都一樣。你不在非洲投入,非洲哪會有你的風光!

    參考文獻:

    1、https://www.eol.cn/liu_xue_kuai_xun_3291/20110223/t20110223_580128.shtml

    2、http://www.beijing.gov.cn/zfxxgk/110003/bmys32/2019-02/27/content_c82d4a05747a41e5a02f059ec84e9eba.shtml

    3、2018年北京大學外國留學生獎學金年度評審結果公示,http://www.isd.pku.edu.cn/info/1296/5159.htm

    4、中國教育部2018年財政預算http://www.moe.gov.cn/srcsite/A05/s7499/201904/t20190402_376479.html

    5、北京大學2017年國家開發銀行優秀留學生獎勵金獲獎名單公佈http://www.isd.pku.edu.cn/info/1296/5113.htm

    6、http://www.isd.pku.edu.cn/index/jxj/jxjxx/gltz.htm

    7、https://view.news.qq.com/a/20170220/021291.htm

  • 3 # 往事隨風人皆醉

    這個問題很容易解答,首先要明確當前各大高校的排名主要就是看頂級論文,你不能總是借用你學校歷史悠久的名義活在歷史中,而能為大學帶來聲譽的就是那些能“下蛋”的博士,一個大學選擇一個博士是要冒風險的,這隻雞買回來什麼時候能下蛋鬼才知道,所以買回來的雞要精細挑選,都是博士,那麼海龜,名校就高階點,博士的論文以前結構都是跟著老師走的,自己能否找到方向這都難說。最後還是“國外的和尚會念經的理論吧!”起碼全國的思維都這樣,國內的教授要是沒出國留學兩年你都沒有辦法晉級,全都是這垃圾思維鬧的!

  • 4 # 山西高考志願張雅麗

    這個問題可能有大家說的存在經濟利益的問題,但是我想從另一個方面聊聊個人觀點。中國留學生的數量是越來越多,中國的學生也越來越多的走出去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實力。從國家教育角度說,中國強大了,中國的語言、文字、中醫、藝術國粹、中國路、中國橋、中國“芯”都出現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會說漢語,把在中國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帶回去發展自己的國家;這些也都說明了中國強大了,彰顯大國風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不僅僅是在經濟利益上,還有文化、文明、技術、語言的互通,推動人類的進步。就像少年說宣言: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鬱郁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作為中國的大學有包容永珍、相互學習借鑑的態度是可喜的,努力提高辦學實力與水平,促進中國教育事業更好的發展,造福我國之少年。

  • 5 # 夾竹桃神

    用虛假的“湊人數”換來的“一流”“雙一流”恐怕只有咱們自己信吧~尤其是老\百姓……至於世界的國門外面都在嘲笑不已~~~所以“文化傳播”恐怕都成笑柄了?

  • 6 # EXCEL學習微課堂

    現如今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多提高,許多高校也紛紛走國際化路線,以促進該校教學質量的提高、科學研究的發展。所以各大高校搶著招收留學生。

    招收外國留學生的原因主要有:促進國家之間文化交流,能來留學的學生都是本國優秀學生,能夠把優秀的文化和思想帶到中國,

    同時把中國的文化傳向世界,促進全球的文化交流,有利於提高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提高科研成果。如果大量的國際優秀人才都能來中國,對於科學研究的貢獻是無法估量的,即便以後回到他們自己國家,也會和中國保持密切聯絡,對中國持尊敬感激之情。

    增加貿易往來。外國留學生經過多年的學習,可以很好的掌握本國語言和文化,在貿易往來中發揮紐帶作用。

    招收留學生的好處很多,所以各大高校積極加入其中,其中留學生的數量也成為評定學校等級的標準之一。

    但是我們現在還處於“求著”他們來留學階段,所以也表現出許多弊端:對他們的要求低,待遇高,天價招收菲律賓留學生就是一個例子。

    同樣的學校,中國學生分數高,學費高,住四人間、六人間。留學生分數低、有補貼、住兩人間、單人間,差別不是一點點的大。

    招收留學生是高校發展的必然,希望在招收的質量上要嚴格把關,同時對國內的高材生也應該提高待遇,讓我們的心裡稍微平衡一點。

  • 7 # 堅果旅行

    為什麼各大高校搶著要外國留學生?

    留學生對於國內的大學而言,非常重要。這不僅是一種指標,也關乎著國際排名的提高。

    眾所周知,國內大學招生的留學生,其生源多為非洲、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的教育水平都落後於中國。因為一方面西方發達國家的生源,根本不會來中國留學。另一方面,招收落後國家的生源,也是一項重要指標。

    其次,對於國外留學生,國內的大學在錄取環節都採取“放寬”政策,很多都是免試錄取,並且還有高額獎學金待遇。基本上招生留學生都是在虧錢,但各大高校卻“樂此不疲”。

    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提高留學生佔比,從而來提高國際排名。因為在各大國際排名中,留學生佔比是很重要的部分。所以,山東大學才會如此“厚待”留學生,因為每年用真金白銀換來的,是國際排名的提高。

    另一方面,在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如火如荼的今天,擁有眾多留學生源,也是建設“世界一流”的重要體現。然而西方發達國家優質生源不願意來,只有從非洲和東南亞引進,這也是一項重要指標。

    所以,留學生對於各大高校非常重要,既滿足了規定的指標,又提高了國際排名,何樂而不為?

  • 8 # 饕餮視聽

    國際影響力評價

    現在很多高校在關注一個“國際影響力”指標,可能這個指標能夠影響大學的國際排名、國內綜合排名,就像SCI論文指標一樣能夠影響學校的綜合排名、綜合實力,所以各大高校都在搶著招錄外國留學生,甚至為了吸引生源採取了高額獎學金這樣的“賠本賺吆喝”的方式。

    賺錢

    外國留學生的總體學費、住宿費還是比較高的,可能部分高校覺得從這些留學生身上收取的費用要比國內學生的要高,所以也就樂意招錄留學生了。

    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們本科生住宿費是每人每年800元,住的是8人間的上下鋪;而學校裡面的留學生宿舍是兩人間的上床下桌,收費兩三千元,留學生的學費上萬了,與三本、民辦高校收費差不多了。

    利益

    可能在創“雙一流”的過程中,一些指標涉及留學生,畢竟這個“雙一流”建立就是涉及建立國際一流高校的,裡面就涉及一些國際化的東西。招錄這麼多的留學生有助於高校“雙一流”建立評比中的指標排名,對高校領導的職業生涯也是有幫助的。

  • 9 # guocax

    我們學校,把三個蹲坑廁所改造成有一個坐便器的廁所。

    關鍵是,這個廁所加了鎖,不給國人用。說是給外國人專用的。哈哈,果然是外國的屁股更值錢。

    最後,我再透露一個小秘密。這個廁所用密碼鎖才能開啟。不過,掃廁所的師傅,從來不用密碼開門打掃。他就把廁所燈關掉了,一個密碼鎖就沒電了,直接就打開了。笑死我了。。。。。。。。

  • 10 # 郝峰濤

    《高考,均科全才和優科專才,你選擇誰?》

    這有可能是一篇改變中國教育命運的文章。

    一個小問題:A生數學100、語文50;B生數學90、語文90,誰更具潛能?這不是一個分數多少的小問題,而是一個人才觀念的大問題。

    我們的社會、教育和高考一致認定B生為優秀人才,以分數高低論英雄,所以一位小學校長就敢這樣說:“我這裡沒有天才,我只要考試的分數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應試困境!錢學森老人發出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呢?”錢老希望培養出大師級的人才:一個孫子,勝過千萬趙括。

    正是這種落後的人才觀念,是造成中國教育改革停滯的根本原因。

    人才,你在哪裡?A生具有優科(數學)優勢,B生具有均科(均衡)優勢,這兩種不同的優勢,哪一種最具潛能?

    論一:天才優於專才,專才優於全才,全才只能算是個人才。植物有頂端優勢,才成其高;動物也各有特長,故能生存。再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專才(天才是更加卓越的專才),而非全才,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論二:專才(優科)的成功在於他們努力建設自我的專業興趣、專業方向和專業高度,而所謂的全才(均科)其實是被誤導的無興趣、無方向和無高度的三無產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長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專業發展。

    論三:孩子們各有天賦,在發展中就會產生不同的優勢,這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也是專才成長、優科發展的內因外果。而全面均科發展,其實是一種違揹人性發展的人才策略。

    所以,專才(優科)的人才發展觀是優於現代教育中盛興的平均主義全才(均科)觀。天才源於自覺,專才源於興趣,全才源於誤導,平均主義全才(均科)觀是扼殺天賦、迷失興趣的禍首。

    我們要不要打破主副科,打破文理科,打破快慢班,打破填鴨式,打破應試觀?要不要鼓勵學生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要不要給天才、專才(優科)更大的成長空間?

    要!但如何做到呢?

    一,高考是指揮棒,要從“均科固定文理制”向“優科自選建構制”轉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的分數作為參考。如:A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B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

    二,中學和中考可以讓學生自選2-3門優勢學科參加評價,其餘參試科目作為參考,鼓勵學生髮掘自身的興趣、方向和高度。

    三,小學階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逐步建立1-2門優勢學科參加評價,改變填鴨式的主科均衡發展觀。

    我們的育才觀念要從均科全才觀向優科專才觀轉變,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方向和高度,實現人的專業化成長,這是人的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規律。

    荒原開蹊徑,枕草待曉鍾。

    十年心酸夢,只為此文生。

    《中村修二:亞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費時間》

    年輕人應該學習不同的事情。東亞國家現代的普魯士教育體制阻礙了學生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對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害無益。

    要成為好學生,不是像體力勞動者一樣忠實地完成老師的作業,而是要像知識工作者一樣,具有有效性,也就是”做好該做的事情”,好學生一定得做到:要自我決定學習的側重,衡量自己知識的掌握度,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間。這就需要具有極大的主動性和自由度。

    因研發藍光LED而獲得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村修二,批評了日本的專利制度和整個東亞教育體系。他抨擊了日本的教育制度,稱大學入學考試製度非常糟糕,中國和韓國也都如此,所有高中生的教育目標都是考入著名大學。他認為亞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費時間,年輕人應該學習不同的事情。

    中村修二是個非典型的日本科學家:出身普通漁民家庭,考試能力也平平,上了日本三流大學德島大學;他動手能力非常強:上午調儀器,下午做實驗;自學能力非常強:中村對物理學具有深刻的理解,但他完全是靠自學而來的。他讀的德島大學甚至沒有物理系。

    朱元璋也是個非典型的和尚,毛澤東是個非典型的政治家,許多人將教育現象分為:典型與非典型,個案與普案,都是在維護現實教育制度的鄙陋,恐懼教育改革。

  • 11 # 琳妞我的最愛

    隨著我國開放程度的加大,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來到了中國,走進了中國的大學。如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大學、暨南大學、復旦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都在招收國外留學生。

    據統計,近些年來,北京大學減少了國內優質生源的錄取數量,每年招收約二百名“二三流”的韓國本科生,以此提升“國際化”水準。本年度,清華大學對國外本科留學生的錄取,取消了筆試,只通過“申請稽核制”來進行。即,國外學生若想報考清華大學,只要“報”了,過了“稽核”關即可,無需“考”了。

    這些大學招收留學生的行為引起了一定的爭議,引發了人們的思考:為何一些高校,尤其是一些985高校都“熱衷”招收外國留學生呢?

    2003年,教育部於確立了“擴大規模、提高層次、保證質量、規範管理”的留學生工作指導方針,《留學中國計劃》又把這一指導方針調改為“擴大規模,最佳化結構,規範管理,保證質量”。中國文字裡的敘述順序往往暗示著對某件事情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擴大規模”相較於“保證質量”來說是偏重要一些的,而且該計劃強調的“質量”,主要指“來華留學教育質量”,也就是教學質量,而非學生質量。我國高校招收本國學生和國外學生的雙重標準早就有了,近年來差距進一步被拉大了。這也招致了“十年寒窗不如一紙國籍”的怨嘆之聲,不絕於耳!

    從國外學生選擇到中國留學來分析的話,原因可能在於我們提供的獎學金豐厚,可能在於我國的國際地位、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了,也可能在於我們的大學的辦學質量越來越高了。但是隨著大量的國外留學生湧入中國,很多問題也隨之出現了。

    若從我們的大學的出發點來看,還可能有著其它的一些因素。咱可先看一下世界上對名牌大學的排名規則,或許能幫助我們弄懂點什麼。其實,教育部也非常重視國際上大學的排行榜,這些排行榜中“國際學生比率”權重非常大,科研教學相對次要一些。

    首先,世界上比較權威的泰晤士高等教育排行榜中有個指標是國際視野,佔比7.5%,下分3個小指標。其中之一是國際學生比例,比率為2.5%。也就是說,泰晤士大學排行中2.5分,是留學生比例分值。為此,歐美等留學生招生大國的高校自然排名靠前一些。我國的香港的大學能排名那麼高,國際化水平高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其次,軟科“中國最好大學排行榜”中,“學生國家化”佔比為5%,比率相比“泰晤士高等教育排行榜”還高!。在有些指標難得拿下的情況下,透過大量招收留學生爭得一個較好的排名,也不失為 “聰明”之舉。

    透過招收留學生,可以提升一些大學在國內乃至世界的排名,可以影響帶動我國的教育事業,可以區域性的提升我國的國際教育地位。但是,如果只是透過高額的獎學金、優越的生活條件等去吸引國外學生,怎能真正提升我國的的高等教育水準?又怎能真正信服於國外高等院校?又怎能招攬國外的高素質學生?

    當然更可以這樣理解,改革開放,使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教育等各領域不斷邁向全球化。招收外國留學生不僅可以促進我國與其它國家的文化交流,更可以表徵出中國教育資源的優秀;也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搭建起與各個國家在其它方面合作共贏的橋樑。當下的“一帶一路”為主題的相關活動,就是為了國家更大程度的全球化,為了國家獲取更多的發展機遇。外國留學生到來能給我們的文化、思想填注異域的元素,使我們在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汲取更多的營養;使我們的年輕人的思想更加開放,眼界更加廣闊,胸懷更加博大!

    孰是孰非,一家之言,謬誤之處,望請見諒。

  • 12 # 之了老師講會計

    留學生對高校有沒有什麼影響我不知道,但作為曾經在政府工作的人來說,各個高校確實是搶著要留學生,我來說一個我看到的一個現象吧。

    來參加的學生主要分為兩個陣營,其中一個陣營就是全國一流名校的學生過來參觀,這些學生過來參觀都是免費的,包括呃,住宿費都是免費的,他們每天的伙食預算是40塊錢一天。

    其次。還有一個陣營便是邀請留學生過來參觀,然後留學生過來參觀,差別真的太大了,光是伙食費的預算,一天都是200塊錢,整整是我國一流名校高校學生的5倍。所以以前我就特別喜歡陪留學生到處參觀,因為可以跟他們是一樣的伙食享受一樣的待遇,想吃火鍋吃火鍋想吃烤肉,吃烤肉,完全不用擔心經費的問題,只需要擔心怎麼把經費用完就行了,有時候確實非常古老,因為經費實在太多了,慢慢就用不完,只能買各種各樣的禮物贈送給這些留學生,而高校的學生就不同了,他們的經費很少,每天還要絞盡腦汁去想哪裡,既可以容納這麼多人吃飯又可以比較便宜,想來想去確實沒有什麼好的地方帶他們去吃特色的美食,只能帶他們去吃食堂了。

    從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確實高校對留學生的需求是更大的或者是更稀罕的。至於留學生會有什麼影響?我想可能在對外看來這個學校更加國際化,更加有面子吧。

  • 13 # 正能量智演

    這是和政策有關的,國家對於留學生有政策要求。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出爐,為中國高校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要建成一批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學校,若干所大學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學水平,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隨後教育部印發《留學中國計劃》,明確指出:“到2020年,全年在內地高校及中小學校就讀的外國留學人員達到50萬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學歷教育的留學生達到15萬人。”如果按照《留學中國計劃》制訂的工作進度推算,學歷留學生數量的年增長率應保持在4.66%。

  • 14 # 金點子49

    記得那幾年大搞招商引資時,有人為了完成任務,草擬招商引資合同,去街上找個外國流浪漢簽字,就算引進外資了。現在中國一些高校千方百計拿錢拉攏外國人來留學,如出一轍。

  • 15 # 小U的流浪生活

    這個問題我想更多的不是從經濟角度來講,因為國內高校搶留學生的狀況更多的是給對方以補貼。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國人分析多為虛名,或沒骨氣之類的。其實不然。因為能來中國留學的孩子身上普遍有些國內孩子身上沒有的特質。

    1、勇敢和闖勁。

    中國的孩子大多被父母捧著,缺乏獨立性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國外過來的留學生則大多經過西方教育的錘鍊,大多自律和自理能力比較強。

    2、經過國際大學預科的學習的國外留學生跟國內剛參加完高考的孩子明顯不同,他們對大學的專業領域知識有一定的瞭解,有比較強的探索和研究能力。國內剛從書面轉向研究方法的培養,這個過程有些人能適應,而有些人則其實整個大學生涯都是失敗的。而上過2年預科的海外留學生則基本不會出現這類問題。

    3、中國高校本身的發展需要各學科的科研能力的提高。我參與過高校科研歸檔工作近3年,說實話,無論學校撥款多少,國內實驗室建設或學科建設一直磕磕絆絆,不是教授不給力,不是管理體系落後那麼多,而是國內科研效能力強的孩子真的不太多,大多都是以畢業為目的的學生是很難真正參與到科研領域來的,就算學科論文的調查和寫作能力和海外留學生也不是一個水平線上的。國內高校急功近利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當然願意招一些上來就能搭手的學生了,難道慢慢培養你,好不容易培養完了,畢業了,還不在學校裡繼續幹了。。。就像企業培養人一樣,把你培養起來了,你跳槽了,這事誰願意幹呢?

  • 16 # 嗯啊175487900

    教育部定了一箇中國高校排行榜,委託第三方定的。這個榜最重要的指標,就是來華留學生數量。教育部撥款也與留學生掛勾。一個留學生一年給四五十萬人民幣。

  • 17 # 甲丨乙丨丙丨丁

    咱們的大學 這麼作踐自己 自己人擠破頭 外國人來了還發錢 還配女生陪讀 連清華北大都免試 我要是外國人我都看不起這樣的大學 丟人啊 臊的慌

  • 18 # 心伴小天

    在中國大學的思想裡面,有外國留學生就是好大學,別管好與壞,是外國人就行,提高知名度,這是典型的崇洋媚外的賤思想,

  • 19 # 清風溪水

    招收留學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國際聲望。但是,招收留學生最起碼應該參照國際慣來例招收,對留學生的管理也一樣。正常情況下,如果給留學生超越本國學生優惠就是崇洋媚外!

  • 20 # 海西浪花

    都是五花八門的高校排名鬧的。西安交大王樹國校長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高校過分注重排名將會迷失辦學方向。高校應以教書育人,為國家的基礎科學的發展及解決緊迫的科技難題作為終極目標。目標達到了其他的問題也就水到渠成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世界一共有幾種地形?哪些最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