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不順眼就說說
-
2 # 木西西
小的時候沒有好好管,這麼大了,打是不會管用的,只會讓孩子越來越頑劣,越來越抵抗,越來越暴力。還是要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愛,逐步引導。
-
3 # 猜不到套路
打罵對於教育孩子,確實是見效最快的一種方式,但是也是副作用最大的方式。
第一,打罵的家庭,親子關係很差。父母埋怨孩子不聽話,難管教,孩子也會質問自己為何生在這樣一個缺乏溫暖的家庭。
第二,這樣的教育方式會延續到下一代。一般小時候被父母打罵管教的,對待自己的孩子會傾向於用相同的方法。
第三,體罰易使孩子形成暴力之上的心理意識。濫用體罰會使孩子學習錯誤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打孩子絕對不是什麼好的教育方法,只會是對孩子的一種個性壓抑,尤其是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弱者要服從於強者,暴力可以解決問題,這是很糟糕的。孩子往往會從父母那裡學會了“以暴制暴”,學會了“打人經驗”,染上了暴力行為。
第四,體罰易使孩子在問題認識上感到很迷茫。美國一個專家小組分析調查了過去60年有關“打屁股”的案例,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童年經常挨“屁板”的人們更容易滋生侵略性、反社會的行為,更容易虐待配偶和孩子。無論是打還是使用別的方式處理或懲罰孩子的過失的意義,不是針對事件的結果,關鍵的是針對事件發生的原因和態度。批評、懲罰的根本目的與重點是讓孩子思考事件的本身,而不是如何避免、減輕懲罰。
第五, 體罰有時反而讓孩子無法吸取教訓。當孩子對可能被懲罰的方式、輕重等考慮的越多,就越不關心事件本身的問題,從事件本身吸取的教訓和經驗越少!因為打罵只會使孩子不再在你的面前表現你不喜歡的行為,並非真的改正了,而躲到你背後,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繼續淘氣,繼續使壞;打罵只是讓他學會了逃避,而沒有學會什麼是該,什麼是不該的是非善惡。
教育孩子,個人而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則,經常溝通,當然適度體罰在一定條件下也是可以接受的。但作為下下策是最好的選擇。
-
4 # 影零亂
我認為,教育孩子要恩威並施,一味地寵溺或一味地大罵都是不可取的。
在孩子做了令人滿意的事情時,不要吝嗇對他的表揚,父母對孩子好的行為的讚賞會讓他感到滿足,從而使孩子更喜歡做好事。
在孩子做了錯事時,要及時教育,但方法不能太過火,嚴肅卻耐心地和孩子談心,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加強引導。切忌打罵孩子,因為那樣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一錯再錯。
-
5 # 盲心人
中國人講棍棒底下出孝子,對於孩子的體罰也都是理解的,個人認為孩子在一定的年齡段敲打敲打是對孩子有好處的。
不過孩子到一定的年齡段會有自尊,會要“面子”這時候體罰就不太合適了。更別說想這位家長一樣脫衣遊街。
童年真的非常重要,其它的人生階段可以是一種階段,但是童年是一個人生命的地基。人很多的個性,無意識心理都是在童年之中下意識地養成的。就像電腦裡的提前被編寫好的程式一樣,童年經歷裡,很多這樣的程式就在悄然之間已經被編寫好了,不管你是意識到或者沒有意識到。他會對你以後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
從法律層面來講這已經觸犯了人權,侵犯了個人的自尊,以及身心健康。這已經是一種違法行為而不是單純的孩子教育問題。
-
6 # 木子情話
雖然中國一直認為棍棒下出孝子,但孩子犯錯家長不能一味的使用武力方式,而是首先與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原因,千萬不能一時憤怒而對孩子拳打腳踢,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叛逆,使孩子越走越遠。
首先了解原因:孩子偷錢為了什麼?上網玩遊戲,買零食吃,買喜歡的文具、玩具,買想看的書,給同學送生日禮物,跟同學出去玩等等,當這些需要不能以正當方式從家長那裡要到錢時,只好“私拿”。家長應控制過激反應情緒,冷靜分析一下孩子為什麼要偷錢,分析出真正原因才有利於解決因其他壞習慣和不良行為而產生的偷錢後果。
其次:家長該怎麼做?做好理財榜樣。有的孩子偷拿家裡的錢是發現家長對自己的錢沒有清楚概念,以為自己拿了家長也不知道,讓孩子鑽了空子。專家認為,家長有必要當著孩子的面對家庭收入支出,做比較詳細的記錄。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理財習慣,另一方面,讓孩子知道自家的經濟情況,培養合理用錢意識。還有,應該給孩子適度的零花錢。給零花錢多少要從實際出發,看家庭經濟條件和孩子實際需要,而且要指導孩子怎樣花錢。
最後建議:尊重孩子,正確引導改變孩子拿家裡錢的行為,出發點首先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切不可一下子把孩子看扁了,而且切忌不要當著外人的面來處理這件事,更不要把孩子曾經偷錢的事情掛在嘴邊,時不時“揭孩子的短”,隨意懲治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
7 # 少年長相思
首先就我看來,這種暴力教育的方法是不可行的。
①孩子還小,這種暴力行為會給他留下一定的心理陰影。孩子的行為是不對,但是家長這種以暴制暴的方法明顯沒什麼效果,讓孩子理直氣壯的說“不丟人”。反而可能會當孩子長大,面對自己的孩子犯錯時,也會效仿父親此刻的做法。
②孩子處於叛逆期,這樣的處理方式反而會適得其反。大家都知道皮球,拍的越重反彈的越高。一味的打罵只會讓孩子煩躁反彈。
古人說因材施教,做事我們都講個恩威並施。事實證明打一巴掌給顆糖吃,總比打了巴掌就不理的方法有用多了。
教育可以用語重心長的耐心勸解,可以用親情去喚醒孩子心底那個脆弱敏感的情感。人性本善,這個事實我們不可忽視。
-
8 # 黃金白銀那些事
教育,本應該就是教人為善,善待他人。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卻用了最不好的方式來教育後代。個人覺得打罵是教育並不是很好的方式,甚至是不應該提倡的。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可我覺得這句話需要好好的琢磨一下。
所謂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也就是靠打來體現作為父母的地位,在孩子心中形成一種恐懼,從而不敢違抗父母的意願。這種靠著武力形成的壓迫感,的確可以培養一個對你唯命是從的人,但是同時也剝奪了他那顆勇敢的心,所謂的孝子,也就是那個對父母唯唯諾諾的人,因為在他心中,一直覺得,父母很可怕。教育,本來就是一種從思想上去傳授孩子們為人之道,現在人們卻依賴著棍棒,依賴著武力,用肉體上的痛苦,來達到一種行為上的改變,可謂是治標不治本。該如何教育,這個也沒有明確的說法。但是,明星黃磊的教育,是真的不錯,在多多以及多妹身上,就可以看到一個家庭的教育的成功。家庭教育,是孩子最開始就接觸的,我想說,從一個人的身上,看到的是一個家庭,希望大家能夠重視好家庭教育,用合適方式培養出最好的人! -
9 # 扒啦影視小魔仙
父母家暴孩子的原因
以下歸納總結了父母打罵教育孩子的幾方面原因:
1、傳統教養觀念
不可否認,傳統的教養觀念對我們仍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為在傳統觀念中,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就是上對下,並沒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處的概念。傳統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輩的相處上,但在親子關係中卻十分欠缺。
2、自我情緒管理不佳
如果家長的心智不夠成熟,那麼對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壓力與包袱。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有些家長就容易把怨氣發洩到孩子身上。當家長對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無法滿足時,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來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現不能令家長滿意,那麼家長多半會打罵上前。
3、熟悉的成長經驗
由於沒有及時接受新知識,或是經驗不足,所以有些家長就直接就套用原來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順父母的意,就會受到這樣的打罵處罰。因此,當他無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來做事或生活時,也就喜歡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4、尋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長懶得思考其他的方法來管教孩子,認為打罵教育最方便,見效也最快。因此,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處罰孩子。
對孩子的影響一、生理上的創傷
大人的力量是遠遠高於小孩的承受能力的。
要知道,孩子的小身體是非常嬌嫩的,又怎能夠經得起成人的掌心和拳頭?
二、心理上的創傷
幼兒的神經系統十分脆弱,粗暴的態度及打罵恐嚇,都會使他的精神高度緊張、恐懼,甚至引發心裡障礙。
1、軀體不適:有的孩子精神上受了刺激表現為軀體的不適。
2、遺棄感:一些父母在打罵恐嚇孩子之時,常使用“不要你了,扔了算了!”等語言,別小看這不經意的氣話,卻可能給孩子心靈上留下較深的創傷。
3、恐懼感
4、自暴自棄
5、逆反心理強
家法伺候孩子真的能起到教育作用嗎不管是什麼程度的打和罵(輕微的、溫和的,偶爾的、經常性的)都會誤導孩子,讓孩子產生誤解。如果這就是家長對待他的方式,他將會用不好的行為來引起家長的注意。
另外,其實家長自己也不知道,對於糾正壞習慣,打孩子究竟能不能起作用。作為一種懲罰方式,打孩子只能將錯誤行為變成“地下行為”:孩子在父母面前裝作很聽話,再背後行事。因此,打孩子不會產生任何積極的效果。
不打罵孩子該如何教育孩子不打不罵的10大管教妙法
1、多多瞭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瞭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
2、吸收教育
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建議爸爸媽媽們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4、真正放下身段
專家建議,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透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商
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10、真誠對待孩子
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
10 # 小趣看劇
從小到大,我爸從來沒有打過我,可能因為我是女孩,所以老爸捨不得下手。但聽老爸說,他和我的三個姑姑小時候經常捱打,奶奶是個急脾氣,所以經常發火,動手打他們。老一輩的總是信奉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
如今的家長們觀念有所改變,覺得教育孩子不能只靠打。媽媽就經常跟我說打是最無用的教育方法,要讓孩子明白一些道理,只靠訓斥和打罵是沒用的。得身先士卒,給孩子做好榜樣。有的孩子你越打,他越逆反,越不聽你的。棍棒教育只能摧殘孩子,對孩子心理產生陰影,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但這並不代表孩子犯錯了就縱容他,也要處罰,只是要有方式方法,因材施教,不要讓孩子長大了怨恨你。
有一個原則必須遵守:罰必有法,罰不可辱,法必周知,法必有理。可以打打孩子,但是必須是你已經制定了某個規則,並且這個規則孩子是知道的和認可的。有的父親經常無厘頭拿孩子撒氣,偽裝的還好,客人來的時候笑語盈盈,客人一走立刻暴揍一頓,理由變化不停千奇百怪。這樣只會毀掉孩子對世界的認知:不知道做錯了什麼,不知道為什麼被罰。我保證:這種父親必然吃他的自己種的苦果,也毀掉自己孩子的一生。罰必有法:懲罰孩子必然是依據某些不更改的原則;
法必有理:這些原則必須是符合社會規範和兒童成長的——如不可偷盜、不可罵人等;但不應該是不可控制的(孩子還小無法做到)或者主觀的和很難量化的(如說話太吵)
罰不可辱:懲罰和人格侮辱區分開,不能一邊刑罰一邊辱罵對方人格,我覺的用雞毛撣子無感情的打幾下,比辱罵一個小時強上萬倍。小孩小時候偶像和學習物件都是自己父母,父母自信尊重他人,孩子也學壞不到哪裡去;相反,你自己就暴躁、不知道自己幹什麼、情緒化用事,你就會發現你孩子和你一樣暴躁不可控,因為你的行為舉止都會對你的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
11 # HR小樹洞
孩子到了青春期都會有一些叛逆的。對於孩子的教育並不是棍棒下面一定能出優秀的孩子。一味的棍棒教育會帶來相反的結果。
孩子出現逆反時給人的感覺是火氣很大,好像身體裡充滿了股股怨氣,隨時可能噴發出來。所以,家長要及時調整自己,適應孩子的變化,才能做到與孩子一同成長。
當發現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的確發生問題時,最好的方法是及時尋求醫生和專業人士的幫助,千萬不能聽之任之。
1. 理解孩子的感受。不再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對立面,而是學著站在孩子的立場用心去體會他的感受。
2. 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理解不等於不立規矩,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對於那些他始終很抗拒的規定,不要不由分說地“強制執行”,而是找出產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辦法解決。
3. 給情緒找個宣洩口。教育專家認為,很多時候,孩子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許的事情,是為了宣洩不良情緒或不安感。鑑於此,果果再發脾氣的時候打人不要責罵或體罰他。
4. 尋找孩子的良好表現。表揚能間接地讓孩子明白是非,更留心孩子的一些良好表現,及時地提出表揚。
5. 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既然孩子處於逆反期,有些就不再做硬性規定,而是有條件地讓孩子享受民主權利。
6. 不處處約束。不要用你的標準來處處約束他,對他的行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讓孩子自我糾正 利用孩子天真幼稚的一面,讓孩子實行自我約束、自我糾正。
7.多與孩子交流。對逆反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加強與孩子的交流,多擁抱親吻孩子,使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愛意。在孩子做錯了事後,也有必要傾聽孩子的解釋。
8.正確地評價孩子 對孩子的評價。需要注意的:一是準確、具體、有分寸,不要籠統。二是注意一致性,避免前後矛盾,更不可信口亂說。三是多進行正面鼓勵和引導,儘量避免一味得指責和抱怨。
-
12 # 小露子有話說
教育要從小時候開始,小時候沒教育好,等到長大點了,不管打罵都沒用的。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說不了罵不得,跟小時候的家庭環境家庭氛圍也有關係,我見過一個男孩,跟著爸媽去廣東讀書,爸媽成天吵架,有時還會動手打人。試問在這樣的家庭裡,孩子整天生活在吵吵鬧鬧中,孩子的脾氣怎麼會好?怎麼去聽話?那個小孩從小就偷東西,逃課。後面父母管不了了,把他帶到農村了爺爺奶奶管,爺爺奶奶當然是管不了,爺爺說了一兩句居然打起了爺爺,真是沒辦法啊!
所以孩子的教育要從小抓起,營造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氛圍,孩子自然不會那麼的叛逆,有時候孩子是對父母有意見,卻積壓在心裡,越積越多最後變成了這樣。所以作為家長可以偶爾和孩子談談心,瞭解孩子心裡怎麼想。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其次,從小的可以陪孩子看看書,講故事,孩子會去模仿父母的行為,父母要做好表率,引導孩子好的行為。
-
13 # 酷酷的警官先森
“棍棒下出孝子”是中國的老古話,在當今社會這句話已經不管用了,現在的兒童心理成熟較早,越是打罵越叛逆,我身邊就有一個比較好的例子。
我叔叔家的兒子,獨生子,比較嬌生慣養,作為一個男孩子,我認為就應該大大咧咧,在某些方面比較出眾,而他恰恰相反,就連跟家人都不敢說,有一次,在家瀏覽黃色網站,被發現了。而他認為沒有做錯什麼,他爸拿著掃把直接上去就是打,後來離家出走三天,他爸媽認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恰好我放假回家,我便跟他足足做了三個小時思想工作,最後無動於衷,他有想法,只是不明白該怎麼像父母表達,他說越長大越跟父母無法溝通,有時還沒好好聊上幾句,他的父親便會用武力解決,最後初中畢業後,便步入社會,有時跟他聊天,總覺得他對父母存在著一絲絲恨意。
我的父母從未打過我,只會對我進行思想教育,以前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後,總以為會暴打一頓,在我記憶中唯一的一次打是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拿著鞭炮去炸鴨子,最後導致8死2傷,我還笑眯眯得跑回家邀功,我爸的火就上來了,進行了思想教育後,拿著電線抽我,每當想到這裡我就覺得我能長這麼大真是萬幸。
打罵孩子是最有效最快的方式,從長計議並不是最有效的方式,好的家庭教育,讓孩子以及父母受益終生。
一個好的家庭教育,便是社會在進步的表現。一個好的教育方式,便會世代延續。
-
14 # 北辰墨殤i
自古以來,教育孩子就是一項重中之重的事情,有曾子殺豬為了以身作則教育孩子需要誠實,也有虎爸虎媽眼裡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無論是慈是嚴,最好的教育始終還是掌好度,在該慈時慈,在該嚴是嚴。不過慈,以免孩子被縱容被溺愛;不過嚴,以免孩子產生消極抵抗的心理。說到底,教育可能是父母需要耗費半生心血的功課,既要合理的誇讚孩子正確的地方,又要苦惱如何讓孩子怎樣的批評才能讓孩子在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的同時又不會受到傷害。雖然我並不是父母,但作為子女,我卻能時時刻刻感受到他們對我的關愛,小時候會對一些危險的事情直接禁止,長大了,他們說的更多了,但更多的是勸誡,是將人生的經驗一一地傳給我,或許我不是最好的女兒,但他們是我最好的父母♡
-
15 # 鍋永紅
家庭環境造成的,在那種環境我們可以去想這兩個人兩種行為背後的背景;誰似乎都沒有錯,因為在對方各自的認知中,這是正常的,可能男孩會自認,羞愧嚴重一點,影片中看到孩子在面對陌生人的圍觀時他在幫父親理衣服,父親也沒什麼過多的話,在那一刻他們是站在同一陣線的,社會最最底層的生活這個畫面中得已極限體現,我覺得驚訝的是孩子的父親還騎摩托車,雖然很久,但是突然就不是那麼難過了,幸不幸福我們說的都是我們的角度和認知,至於他們,他們知道自己該怎麼生活。人性都是醜陋的,小孩子是可以原諒的,父親也在教育,方式錯了,我們提醒他就是了,世界很大,改變很難,就留給時間吧!
-
16 # 左岸繁花
應該是告訴他,為什麼錯了,因為他的錯誤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然後讓孩子選擇應該接受什麼樣的懲罰,教導他下次遇到這樣的情況該如何處理。個人認為,這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
-
17 # 火美星人
不太贊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念。
我們家是農村的,從小到大都是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爺爺的教育思想就是這樣的,所以從小到大捱過的打還是很多的。但是到底有沒有用呢?我不否認剛開始還是比較怕的,但是最後的結果反而是逆反的心理更多一點。沒有教育智慧,一切方法都是枉費。方法具體了才好用,可是越具體的方法適應的範圍越窄。只祈求具體的方法而不追求對教育更深的理解往往徒勞無功,因為家庭教育畢竟比刷盤子更需要靈活運用。缺乏對教育基本的理解,告訴他們如何做也是無用的。
孩子身上的問題往往源自父母頭腦中的問題,父母頭腦中的問題不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也無從談起。不會思考和功利心態是大部分父母的致命傷。所以,我們注重教育方法的探討,更要注意教育智慧的啟蒙。
我覺得這段話說的很對,父母教育孩子也是需要智慧的,不要一昧的只知道打罵孩子,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是不好的。
像我們家,老弟他們小時候捱打已經成家常便飯了,但是打過之後就會忘記我這種教育方法對他們來說是不行的。
但是,應該如何教育我們的孩子?這還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
18 # 扒彩虹的兔子
關於怎樣教育不聽話的孩子,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不聽話。是因為家裡人太過於溺愛,還是因為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合適、不合理?
個人認為,對孩子的教育要講究“因材施教”。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同樣,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方法也不同。應該根據實際對孩子進行教育。
在我看來,對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交流,要讓孩子知道你是尊重他的。我比較提倡的家長與孩子的關係是類似於朋友的關係,因為這樣孩子能感受得到你對他的尊重,讓他明白你也在聽他說話。這個時候,孩子感覺自己和父母的地位是平等的,更加願意與父母交流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意願。這其實很有道理,就像我們平時有什麼心事更願意和朋友說而不是和父母講。
關於對孩子的教育,中國自古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說法。我其實最反對這樣的教育方式,在我看來,這就是以暴制暴。這一代這樣用暴力壓制下一代使其聽話,那麼,當下一代的下一代不聽話時,面對的,也可能是棍棒。這樣的教育方法,不但在身體上會傷害到孩子,更會在心理上給孩子巨大的傷害,甚至在嚴重的時候,會造成心理疾病。
-
19 # C1554455
首先,先說說我個人的經歷吧。我小時候也被父親家法伺候過,被打的最嚴重的那一次是因為玩電腦太久,我爸再而三地叫我出去幫他做事,我卻一直在敷衍他說,馬上就出來了,結果等了半個多小時我依舊沒有出去,我爸回來催我,我還跟他頂嘴,結果我爸就發脾氣,把電腦給摔了,把我暴打了一頓,被打得遍體鱗傷,當時是很不服氣的。但是現在想想覺得當初真的是自己錯了。 從我這一個角度來看至少家法伺候還是有作用的。但是我個人不希望家法伺候,畢竟捱打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搞不好還會留下童年陰影或讓孩子想不開。孩子不聽話如何教育他,我覺得要分孩子的性格,性格開朗外向的孩子不聽話可以適當的給些懲罰,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孩子就不要家法伺候了,說不定會想不開。只能因人施教,要讓孩子懂得道理,慢慢的跟他溝通,能不家法就不要家法伺候。多給孩子一些正能量,多多地激勵孩子,不要總是批評他。鼓勵比批評更有用。
-
20 # 萌萌噠媽
該教育的應該是孩子爸爸。
“子不教父之過”,從爸爸粗魯的教育方式就可以看出爸爸本身就不是素質高尚的人。孩子只是一面鏡子,完整的反映出了家庭環境的整個家教。
爸爸這樣打罵孩子,孩子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孩子懼怕爸爸的同時也會心生仇恨,失去對家人的信任,而且對爸爸對家長產生強烈的逆反情緒,變得越來越難以管教。孩子為什麼會夜不歸宿,因為孩子無法在家人這裡得到他想要的慰藉,只能去別處尋找溫暖。
爸爸還脫光了孩子的衣服上街示眾,極大的侮辱了孩子的自尊心。可以看出爸爸平時也是這樣對待孩子,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導致了孩子缺乏廉恥心,從而去偷盜。
所以,這個孩子之所以回去偷東西並且夜不歸宿歸根結底是家長的原因。因此該接受懲罰的是爸爸,該改正錯誤的也是爸爸。如果爸爸不改變自己的言行舉止和教育方式,再怎麼打罵孩子,也是無濟於事的。
小明因偷錢且夜不歸宿遭父親抽打,打完後,小明光著身子不穿衣服並稱“不丟人”,父親便將全身赤裸、滿身傷痕的小明拴摩托車上游街。對此,有人說父親太狠毒,也有人說理解教育孩子的苦心……孩子不聽話,究竟該如何教育?
回覆列表
總是打罵責備孩子時間一長,孩子就習以為常了,作為父母不要在外人的跟前教育或是數落自己的孩子,多誇誇孩子。聽聽孩子的意見,不要選著孩子不喜歡的玩具或是別的東西,讓孩子有選擇權。即使孩子學習成績上不去,也不要貶低孩子,他們也是有思想有自尊心的。一句話對孩子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