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本哥48

    洪晝比較聰明,知道自己在雍正皇帝心中的位置,更知道自己無緣皇位,論辦事能力不如洪利,論陰險狡詐不如洪時,他沒有和兩個哥哥爭皇位的資本,索性不如做個逍遙王爺,但是又擔心遭兩個哥哥和父皇的猜忌,所以故意做出一些荒唐事,以表明自己的真實想法,另外也是告訴兩個哥哥他沒有爭皇位的心,同時也是做山觀虎鬥,無論洪時和洪利誰贏他都是既得利益者,令外在洪時的背後是以八王為首的皇族王爺的勢力,洪利被後是張廷玉為首的相權勢力,而洪晝沒有任何勢力可以依靠。他能所依靠的勢力在後宮和建立在雍正喜歡他的前提下,但這種依靠是最不牢靠的,與其夾在兩股強大的勢力中間,看不到勝算,不如壓根不參與爭鬥,在這兩派沒有分出勝負的時候,誰的勢力都不參與,不得罪,跳身事外,當有一方佔絕對優勢,取得最後勝利之前果斷出手,保住自己的那一部分利益不受損失就夠了。他的真實想法,可以騙過兩個哥哥,但騙不過雍正,這一點洪時是清楚的,他害怕雍正怪罪,又不敢賣乖,所以在雍正面前這麼說,把內心的恐懼暴露給雍正,讓雍正放心,打消雍正的顧慮。

  • 2 # 精彩影視片段放映機

    弘晝害怕了,從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來看,他的一生註定只能做一個王爺!因為他知道雍正的皇位註定是留給弘曆的!從康熙時代起,弘曆的種種表現都是他們這一代皇子中的楷模!尤其是經歷了九子奪嫡事件,他也清楚的看到了雍正是如何對待年羹堯,對待隆科多,對待老八,老九,老十的!深知這個父親是心狠手辣的,所以他對皇位早已心死,現在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怎樣明哲保身!當他受到弘時和老八陷害,讓豐臺大營失去控制時,他想了很多,他面對的是爭奪皇位之站,怎樣他才能自保,當他意識到弘時和老八這樣逼宮根本威脅不到雍正的皇位時,他立刻把這件事告訴給老十三,其實老十三去不去豐臺大營接管兵權結果都是一樣,只不過老十三來了能夠把損傷降到最低!然而雍正看到的事情,經歷的事情,他不希望發生在弘曆身上,所以弘時有錯,但是錯不至死,雍正為了大清江山活生生的把自己的親兒子給殺死了!這也足夠說明雍正的心狠啊!弘晝雖然沒有親眼看見弘時的屍首,但是他心裡明鏡的,這是為弘曆登基掃清障礙,此時的弘晝能不害怕麼,因為能夠威脅到弘曆的只剩下他了,於是他主動跟雍正認慫,把自己貶的百無一用,這樣或許能夠逃得一死!確實雍正也對待弘晝也的確心軟了,最終放過弘晝一命,不得不說如果弘晝表現的特別突出,對雍正特別上心,那麼他也難逃一死,說明弘晝選擇一個最聰明的做法!

  • 3 # 青年史學家

    不得不說,弘晝這才是大智慧,有點像是雍正當年九子奪嫡,韜光養晦的做法!

    可以這麼說,弘晝必須這麼做,必須得表現出謙虛和謹慎,只要有一絲驕縱就很有可能引來殺身之禍!

    雖然弘晝在八爺逼宮事件中表現很好,但是弘晝也一定程度上助力了逼宮事件,也是有罪的

    八爺為了逼宮順利,特地去更換京城周圍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防務,但是京城安全都聽命於皇帝一人,其他人無權更換將領,於是八爺派弘時假傳聖旨,弘時還把弘晝也一起帶了過去,哄騙弘晝附和弘時,那些將領一看兩位皇子異口同聲,自然深信不疑,所以弘晝在弘時假傳聖旨這件事情中算是從犯!所以雖然弘晝及時通知了十三爺阻止了逼宮事件,但是實際上弘晝也是有罪的,因此,雖然雍正表揚了他,但是他可不敢沾沾自喜!

    弘曆已經被內定為接班人,這時候弘晝只能避其鋒芒

    弘曆將成為太子,這是大清朝眾人皆知的事情,也是眾望所歸,但是弘時偏偏不安分想要爭奪皇位,所以弘時最後的下場很慘!弘晝雖然資質平庸,但是官場之道他還是懂的,他的存在就是襯托弘曆,不要出風頭,不然弘曆即位後或許會大開殺戒滅了弘晝!

  • 4 # 達摩說

    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保弘晝一世平安!

    第一,弘晝並不是無罪的。

    雖然八爺逼宮時,弘晝及時將訊息透露給了十三爺,讓雍正躲過了一場大難,但八爺胤禩最初到豐臺大營奪兵權時,是弘時和弘晝兩人跟著去的,並且弘晝當時沒敢反駁,默認了老八炮製出的所謂“整頓旗營兵務”的假聖旨。說到底,在八王議政的陰謀中,弘晝有意無意間充當了幫兇,雍正完全可以把他當做從犯進行處理。另外,在抄家事件中,弘晝為了避禍,鬧了一場活出喪,這是抗旨不遵,屬於重罪。所以,即便弘晝在處理八爺逼宮事件中有功,但仍要小心謹慎,不敢驕縱邀功。

    第二,弘晝必須要向雍正示弱。

    眾所周知,弘曆是康熙和雍正早早就欽定下來的接班人。而且雍正在位期間,由於九子奪嫡給他帶來的陰影,他對弘曆更是多方保護,生怕有誰在自己死後阻止弘曆繼位,甚至是篡奪皇位。所以,對弘時和弘晝兩個兒子,雍正其實是心存疑慮的。而此次八爺逼宮,正好給了雍正一個觀察的機會。事實證明,弘時確有奪嫡之心,而且已經跳出來了,雍正也決定對其加以防範。但對於弘晝,他在八王議政中究竟充當什麼角色?他鬧出活出喪,究竟是在韜光養晦呢,還是確無爭位之心,只是為了避禍和避嫌?雍正仍舊拿不準他的態度,所以還需不斷試探。這時,弘晝如不主動示弱,用以表達自己毫無爭位之心,以雍正的性格,難保不會對他也痛下殺手,斬草除根。

    畢竟,無論怎樣沖淡舊日記憶,九子奪嫡的陰影在雍正的心中都是永遠無法抹去的了。

  • 5 # 步武堂

    其實,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弘晝在八爺黨逼宮中做得並不好,只是當他感到要有問題的時候,選擇了“很有智慧”的方式進行了及時並有效的止損,並事後在雍正面前用“自損”的方式,躲過了一劫。

    這個弘晝,年紀不大,但是卻是真的做到了“大徹大悟”。

    那麼弘晝在八爺黨的逼宮事件當中究竟犯了什麼錯誤呢?

    他犯的錯誤真的很大,險些讓八爺黨利用他的錯誤把他老爹從皇位上推翻。但是,他也真的是“無心之過”。

    我們看看這個弘晝犯的這個“錯誤”究竟有多大。

    在八爺黨看到雍正推行新政的過程中因為侵害或觸及到包括朝廷官員,文人士紳,滿人貴族的切身利益而搞得上上下下怨聲載道,尤其是遭到了“文人清流”階層的反對和抵制的時候,八爺黨的領袖廉親王允禩,這個雍正的死對頭認為雍正已經“喪盡天下人心”,把這個“皇上四哥”扳倒的機會來了。

    他策劃了一個他認為是“非常完美,天衣無縫”的計劃,目的就是扳倒雍正,取而代之。

    他的計劃由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以整頓旗務為名,招關外四個鐵帽子王進京商議如何整頓旗務,同時勾結這幾個鐵帽子王,在朝堂之上突然發難,提出恢復“八王議政”的祖制,來架空雍正並進一步把雍正趕下臺去。

    第二,拉攏隆科多和皇三子弘時參與其中,輔助他實現逼宮政變的目的。其中,隆科多是負責京城防務的“九門提督”,也是領侍衛內大臣,只要隆科多支援他“逼宮”,京城內部的防務就由他老八說了算了。而對於弘時,廉親王允禩則是用“事後擁立弘時繼位”的誘餌誘騙拉攏弘時出面向雍正建議“招關外鐵帽子王”進京。

    還有更重要的第三點,那就是要拿下“京畿防務”部隊的兵權。也就是京郊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權。

    實現了這三個步驟,八爺黨的逼宮政變基本上就算是十拿幾穩。

    但也就是京畿防務的兵權不太好拿到手裡,這個時候,廉親王胤禩讓弘時出面,帶著弘晝去兩個大營代表皇上傳達“整頓旗務順便整頓旗營兵務”的口諭。

    胤禩則帶著四個鐵帽子王趕在弘時弘晝的前面,率先轉達了一個皇上口諭:讓關外鐵帽子王帶來的人幫著兩大營共管京城的“防務”。

    “兵務”和“防務”儘管一字之差,但卻有本質區別,簡單的講,“兵務”就是管理內務和操練軍隊。而“防務”就是節制和調動軍隊佈署。

    兵務不涉及“兵權”,而防務的實質就是兵權。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防務,或者說兵權由十三爺怡親王允祥親自掌管,沒有他的命令,兩個大營的主官不可能交出“防務權”。

    果然,兩個大營的主官紛紛表示,沒有怡親王的手諭不可能同意由關外鐵帽子王的軍隊“共管防務”。除非有皇上的旨意。

    廉親王允禩倒也胸有成竹:別急,皇上的旨意馬上就到——他事先做了一個心理暗示:等一會來的人就是傳達皇上聖旨的!

    不久,弘時帶著弘晝來到了大營,允禩讓弘時當著大家的面說說,皇上的旨意是怎麼說的。

    弘時說:讓關外的鐵帽子王協助整頓旗營的防務,是皇阿瑪親口給我說的,五阿哥也在場。

    他轉頭問弘晝:你說對吧?弘晝說:沒錯,皇阿瑪就是這麼說的。

    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的防務就這麼被鐵帽子王帶來的人“共管”了。

    允禩達到了目的。

    弘晝就此犯下了“大錯”。

    其實,弘晝還是很快的意識到,他的三哥弘時在傳達皇上旨意的時候,說的意思是和皇上的原意不一樣,在回去的路上,他對弘時說:三哥,皇阿瑪好像說的不是這個意思啊!

    弘時此時開始不認賬:那你剛才為什麼不說?並安慰弘晝:錯了也不要緊,明天再改過來不就行了!

    但弘晝的心中的疑慮並未消除。第二天一早,他在上朝的路上等著十三爺怡親王允祥,並在見到怡親王允祥的時候,告訴他: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防務被關外鐵帽子王帶來的人共管了!

    允祥驚出了一身冷汗,他當即告訴弘時:去告訴皇上,我的毛病又犯了,要去看太醫,朝會就不參加了!

    然後,調轉坐轎匆匆離去。弘晝的疑惑變成了深深地不安。

    允禩的計劃,百密一疏,這個“一疏”就疏在這個“共管防務”上面。

    他的基本要求,是透過“共管”來穩住兩個大營,以達到不能支援京城防務的目的,而在京城之內,就是隆科多的天下了。

    但這個共管,是在怡親王允祥無法親自調動京畿防務的基礎上的才會有效,一旦允祥親自出馬,共同防務就毫無用處,因為京畿的防務,是怡親王允祥親自掌管的。除了皇上就是他。但是,允禩認為允祥病重,加上有皇上口諭,好像不會有什麼意外。

    但是,意外還是來了。在這個意外當中,弘晝的“及時止損”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如果弘晝害怕承擔責任而不做這個補救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事件平息之後,雍正並沒有責怪弘晝,說明還是認可弘晝的“將功補過”的舉動的。

    沒有責怪降罪的意思,並不代表沒有“懷疑”的想法。雍正對弘晝的懷疑集中在一個問題上面,那就是“弘晝究竟是無心之過還是有意幫助”。

    無心之過,雖有過但其行可涼,有心為之,雖無果而其心可誅。這兩點都是雍正要落實的,他希望弘晝是第一種人。

    在雍正下旨讓他的三哥允祉以及三皇子弘時和五皇子弘晝共同去老八允禩府上抄家的時候,弘晝上演了一出“活出喪”的鬧劇,之所以搞這個荒唐的舉動,弘晝給他的三叔和三哥的解釋是:有道長算命,這些天不能外出,會有血光之災,做一個“活出喪”的道場,是為了消除血光之災。

    不得不說,弘晝是徹底看明白了一個道理:哪怕是荒唐,也不能參與任何的“朝廷政務”。這一點,這個五阿哥貫徹的非常徹底,直到乾隆朝,五阿哥弘晝都是一個“荒唐王爺”。

    弘晝導演了這麼一出“活出喪的荒唐劇”,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但總是要給他的皇上老爹解釋清楚的,這一點弘晝很清楚,所以在上演“活出喪”拒絕了“查抄八爺府”的差事之後,這個“荒唐王爺”便到雍正面前謝罪去了。

    這個弘晝的“大智慧”在這一次和雍正的對話中,表現的淋漓盡致,不但讓雍正對這個兒子徹底放心,還讓他的這個老爹從此不再去追究他的所謂的荒唐舉動。

    這是一個和自己的年齡不太相稱的“少年老成”的皇子,在他去面見雍正的時候,沒有忘記透過賄賂來給自己找一個退路:覲見之前拿出銀票告訴雍正的親信太監李德全:如果在裡面過不去了,請李公公找折幫他躲過這一劫。

    在面對他的皇阿瑪雍正時,這個五阿哥弘晝表現出了與年齡不相符的“老道與城府”。

    弘晝和雍正一見面,雍正就開門見山的問他:你的那個道場做完了吧?這個時候把你叫到我這裡來,你不怕有血光之災嗎?

    雍正的這個問話,很隨意,也很有深意:你的那個道場,真的就是為了躲避“血光之災”嗎?

    弘晝的回答, 很乾淨也很真實:兒子是沒有那個心思干預朝政,也實在是沒有那個能耐辦差,所以辦這個道場,只是為了掩人耳目。還請求皇阿瑪治他欺君之罪。

    雍正很滿意這個回答:既然說開了,就不算欺君。

    然後,雍正開始誇獎弘晝:不錯!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明哲保身。

    此時弘晝的回答就是:兒臣是百無一用之人,就是修上十輩子也無法望皇阿瑪的項背。

    弘晝要表達的意思非常清晰:本人水平有限,距離當皇上的標準差得很遠,您老人家就放心吧,我十輩子也趕不上您!

    雍正被捧的比較開心,誇弘晝:朕的三個兒子當中就你最像朕,從來不爭什麼,朕當這個皇帝還是我爹非要我來當才勉為其難的當了。

    雍正這話的意思是:爭是沒用的,只有你爹讓你當,你才能當的上啊……

    弘晝立刻順杆爬:您老人家像太陽,光芒萬丈的,您就是不爭,也無人能與您爭輝。我就是盞小蠟燭,就那點亮,拿什麼爭啊!

    雍正此時已經心裡有數,這個兒子有自知之明,基本可以放心。但他還是要把有些事搞踏實。

    他拿了曾靜汙衊他為“暴君”和“昏君”的摺子,讓弘晝看看,意思是:你看如何處置啊?

    弘晝把摺子退了回去:這狂犬吠日的東西,我不看 ,也不信。您老人家也別當回事。

    意思很明白:這樣的朝廷政務,我不參與。

    在雍正給他講了一通為什麼要“在乎”的道理的時候,這個弘晝再次表示謙虛:兒臣愚鈍,想不到這麼多,這麼深。

    接下來,最關鍵的問題來了,對弘晝來講也是最大的考驗。

    雍正很溫和的問:在豐臺大營的幾個旗主王爺面前,你是怎麼“誤傳聖旨”的?

    雍正沒有以“假傳聖旨”來定義弘晝的錯誤,用“誤傳聖旨”的描述,說明,雍正對弘晝在逼宮事件當中的作用,已經基本傾向於“無心之過”了。

    然後,雍正問了一個關鍵的問題:當時弘時是怎麼說的?

    這個問題,很關鍵,也很要命。弘晝如果回答的不好,會把自己重新捲進逼宮事件當中。

    聰明的弘晝,選擇了繼續糊塗:一陣猶豫之後,說了句:好像也沒說什麼……。

    雍正心裡就非常清楚了:這個弘時肯定是說了什麼,並且是很不該說的話,不然,弘晝是沒有必要替他隱瞞的!弘時參與逼宮的嫌疑陡然增大了……

    雍正也沒有繼續追問:不想說就算了。但他的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這個弘晝,真是把一切看得很透徹:不參與爭奪太子之位,不問朝政,在皇上老爹面前只做兒子,不做皇子。

    這個資訊他向雍正傳達的非常清楚也非常有效。

    於是,他就可以放心的當一個“荒唐王爺”。因為,他只是皇帝的兒子,可以享受榮華富貴,絕不染指權力和朝政。

    荒唐王爺其實也是個“聰明王爺”。

  • 6 # 楊角風發作

    不要被弘晝的表面現象所矇蔽哦,他其實是想扮豬吃大象!

    他之所以說“兒臣百無一用”,目的就是打消雍正帝的猜忌,從而實現彎道超車,具體分析如下:

    一、

    弘晝的實力如何?

    前面幾期我們也講過,弘曆是康熙老爺子相中的繼承人,從那次熱河狩獵開始,就自帶主角光環,也是雍正帝傳位的第一人選。

    弘時,康熙帝帶著皇子皇孫在熱河狩獵時,他也一同前往的,只不過在鄔思道講到關於要不要狩獵時,一泡尿憋走了弘時,從那時起他就跟皇位錯過了,且越行越遠。

    弘晝,從小就是年秋月抱著長大的,給人的感覺是娘不親爹不愛(當然爹孃肯定會愛的)。小時候的弘時有一次生病,也是四福晉不離身,老八胤禩等叔叔們全程陪伴。弘曆更了不起了,不僅深受老四胤禛喜愛,末了還被康熙帝帶到身邊親自培養。唯獨弘晝,小時候也僅在年秋月抱著他給鄔思道送護膝時出現過。

    在康熙帝帶領眾皇子皇孫熱河狩獵時,也因為弘晝年齡沒有達到十歲,而沒有機會同行。

    等到了雍正帝即位以後,這三個皇子自然處於了競爭關係:

    當然,對於弘時和弘晝來講,這個皇位離自己有點遠,不管是自身能力,還是朝中的威信,還是雍正帝的眼中,弘曆都是遙遙領先的。弘曆背後支持者就是雍正帝,還有科舉後上來的那一群人中的一部分,比如劉墨林,再有就是張廷玉等朝廷元老。弘時則由老八胤禩一夥支援,背後還有隆科多等一批大臣。唯獨弘晝,單槍匹馬一個人,所以他的奪嫡希望最渺茫。

    那麼弘時和弘晝就沒有對皇位的幻想嗎?

    不用說,弘時已經用實際行動告訴了大家,他還是費盡心機想要爭奪皇位的。

    那麼弘晝,有沒有奪位的心思呢?

    二、

    犯了錯的弘晝(一):

    雍正一朝,弘晝可以說是事事小心,也算是得到了鄔思道真傳中的自保策略,凡事都不露頭,自己安穩的做自己的阿哥。

    我們遍觀整部劇,雍正帝不在京城時,弘曆監國,朝廷有需要了還去安撫罷考的考生,很多時候還和劉墨林一起做了很多事情。弘時也沒有閒著,又籠絡張廷璐,又參與老八胤禩,又暗殺弘曆等,也是想透過另一條路,達到登位的目的。

    唯獨弘晝,感覺無所事事,遇見太監李德全還得塞張銀票,求公公指點一二,謹小慎微,小心翼翼的做事,即使這樣,他還是出錯了:

    雍正帝推行新政以後,雖然也經歷了太多坎坎坷坷,但總算是堅持下來了,除了旗務沒有整頓以外,民間已經形勢一片大好,國庫也慢慢充盈起來,西北戰亂也逐漸平息。此時的雍正帝繼續著手向下一個目標進軍了,那就是整頓旗務。

    整頓旗務之前,他是點名讓弘時配合老八胤禩一起的,並且把弘曆派到了南方李衛處避避,目的也很明顯,就在他跟老十三胤祥的對話中:

    “要是膿包,遲早得擠了他!”

    老八胤禩發動八王議政逼宮的關鍵在於控制京郊兩大營的兵權,而要想控制這兩個大營的兵權需要兩樣東西中的任一件,一個是雍正帝的聖旨,一個是老十三胤祥的手令。

    老八胤禩一夥選擇的前者,這就需要弘時和弘晝的配合了,而弘晝無意中就當了這個推動者……

    三、

    犯了錯的弘晝(二):

    老八胤禩一夥到達豐臺大營和西山大營以後,兩個大營的提督提出來,必須有皇帝的聖旨,或者是怡親王的手諭才能同意兩大營共管。

    於是弘時和弘晝過來傳了雍正帝的聖旨,弘時先說的話:

    “讓四位旗主王爺進京整頓旗營兵務,是皇上的旨意,五弟你也聽到了是嗎?”

    弘晝點頭:

    “沒錯,這句話是皇阿瑪親口說的。”

    不過回去的路上弘晝就發現了不對勁,並向弘時提出了疑問,只是弘時一句明天再改過來就是了,就忽悠了過去。

    等到第二天上朝的路上,弘晝越想越不對勁,於是把情況也告訴了老十三胤祥……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弘晝也在大殿上被雍正帝打了一巴掌,之所以被打一巴掌,全是因為弘時這小子實在不地道,本來是他在誤導弘晝。弘晝被雍正帝冤枉時,也是喊了一聲三哥,希望他給自己作證,結果弘時話一出就成了弘晝的錯了:

    “五弟也就是誤說了一句,是聽皇阿瑪親口說的……”

    這時候的弘晝突然就明白了,弘時是在利用自己!

    四、

    弘晝的奪嫡之路(一):

    這時候的弘晝算是徹底明白了,這時候的弘晝必須向雍正帝表明,自己絕對是無心之舉,不然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於是,就有了弘晝“活出喪”的鬧劇,緊接著又跟雍正帝有了一場處處帶有陷阱的對話,雍正帝先問他你那個道場真的能躲避血光之災嗎?

    弘晝心想,當然啦,如果不辦那個道場,就得去查封老八胤禩的家,那時候真扯不清了,當然有血光之災啊。

    當然,他在雍正帝面前還不敢胡說,只能說,自己辦“活出喪”就是掩人耳目的,自己實在能力不行,勝任不了朝政大事。

    當問到弘時到底對他說了什麼時,弘晝心理鬥爭其實是非常激烈的:

    假如他供出了弘時,那麼當初在朝堂上為什麼不說?現在又這樣說,會不會是誣陷弘時呢?即使不是誣陷,也難免落下一個落井下石坑害自己親兄弟的名聲,這是雍正帝不想看到的。

    如果他說弘時沒有說什麼,那也構成了包庇罪,也會導致雍正帝懷疑弘晝是不是跟老八胤禩一夥的,當初的假傳聖旨,是不是本就是故意這樣傳的,這樣的話弘晝也是罪責難逃。

    能全身而退的回答只有一個:

    “兒臣記不得三哥說過什麼話了!”

    這句話就是假的,老八胤禩後來也說過,弘晝最靈透,讀書的時候最不用功,可是哪一次背書不是倒背如流,由此可講,弘晝的記憶力有多強,怎麼可能會忘記這麼重要的一句話呢?

    而弘晝的這一句話,解了雍正帝的三個疑問:

    一是弘晝本性善良,不願意手足相殘;二是這次八王議政逼宮,弘晝確實不是參與者,他是無辜的;三是弘晝對皇位沒有想法,也不想爭奪皇位。

    五、

    弘晝的奪嫡之路(二):

    經歷了這場暗藏殺機的對話之後,弘晝算是全身而退了,可是大家沒有想到的是,這也是他的奪嫡策略。

    不可否認的是,不管弘晝是否有奪嫡的想法,他的所作所為都是一個經驗老到的智者。一個智者,不可能意識不到豐臺大營和西山大營的重要性。

    如果意識不到的話,他也不會在弘時面前質疑和彙報老十三胤祥了。

    他在弘時面前質疑時,其實他是在做一次確認,就是要確認弘時是否跟老八胤禩搞到一起了,顯然弘時的回答告知了弘晝答案。

    弘晝敏銳地意識到,自己韜光養晦了這麼多年,終於等到了奪嫡的希望。

    等到大殿上弘時直接把自己供出來以後,弘晝更加確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弘時可以對自己這麼狠,那麼對弘曆也不可能好到哪裡去。

    此時弘時對自己落井下石,那麼下一步自然就是對弘曆下手。

    從弘晝確認弘時在幫老八胤禩那一刻起,他就知道弘時已經跟皇位拜拜了,那麼下一步就是弘曆了。

    而弘晝不供出弘時,就是等弘時把弘曆幹掉後,讓雍正帝親自幹掉弘時,等那個時候,三個皇子只剩下了自己,那麼皇位也就非自己莫屬了。

    而且他這種做法毫無破綻,不會有任何人質疑弘晝,而且自己也沒有做傷天害理之事。

    更重要的是,這個策略屬於旱澇保收的策略,不管成功與失敗,對自己沒有壞處,大不了還是跟以前一樣,做個“荒唐”王爺,而萬一自己的預測實現了,那麼皇位也就到手了。

    所以不要小看了弘晝的這出“活出喪”,這就是他扮豬吃大象的策略,而且就差一點點就成功了……

  • 7 # 歷史簡單說

    題主有一句話說錯了,那就是《雍正王朝》裡面八爺逼宮的事情上做得很好,八爺他們要成功,有四個事情很重要,第一,拉攏到弘時,第二,成功說服八旗王,反對雍正,第三,拉攏到隆科多,第四,拿下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

    前三個事情,八爺他們都完成了,但是如果他們沒有完全第四件事情,那就是白搭,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的兵力是步軍統領衙門的好幾倍,也就是說第四件事情才是關鍵。

    本來,八爺他們是拿不下這兩個大營的,因為這兩個大營的提督明確說了,必須要有雍正的聖旨,或者十三爺的手令,也就是說,他們只聽命於雍正和十三爺,而八爺有聖旨或者手令嗎,都沒有。

    那八旗王來了有用嗎?這兩個提督還是拒絕了,八旗王也不頂事,這時候弘時和弘晝就出面了,弘時就問弘晝,皇上是不是有請八旗王出來整理旗務,弘晝就回來有,確實有這麼一回事。

    這裡面就出現了一個理解上的誤會,兩個提督以為整理旗務是包括所有的事情,包括大營的防務、調兵,而弘晝以為沒有,而且這個誤會,是弘晝回去的路上才突然意識到的。

    接下來,就是弘晝趕緊出來採取補救措施了,他雖然不知道弘時和八爺他們究竟要做什麼,但是他們掌握了這兩個大營,肯定不是好事,所以就趕緊去通知了十三爺,十三爺一聽就立馬明白是怎麼回來了。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弘晝肯定了弘時的話,那麼兩個提督是不會輕信八爺的話,那麼八爺他們是掌控不了兩個大營的,弘晝只是在將功補過而已。

    弘晝說自己百無一用,明顯是過謙了,八爺曾經對弘時說過,弘晝是最聰明的,每次背書都背得最快,這個說明記憶力好,很聰明。但他並不會聰明反而聰明誤,雖然雍正是不公開立儲,但是他知道,寶親王弘曆是唯一的儲君。

    他知道自己爭不過,他也不想去爭,還得向雍正表明心跡,自己無心這個儲君的位置,這個正是他聰明的地方,有些事情,不僅不要去想,而且還得告訴別人自己真的沒去惦記。

  • 8 # 秋媚讀史

    在領導面前說自己百無一用的人,往往就是為了打消領導的疑慮,以求自保。

    《雍正王朝》中,弘晝表面是一位“荒唐王爺”,實際上智慧過人。他的百無一用,不僅是說給雍正聽,也是說給他的兄弟們聽的。

    弘晝見雍正的背景

    八爺黨的“八王議政”鬧劇剛剛結束,十三爺駕鶴西去,雍正準備著手清算八爺黨,命弘晝、弘時和胤祉一起去抄家。

    弘晝為了遠離鬥爭,在家表演“活出喪”。當胤祉和弘時去抄家的時候,弘晝被雍正召見進宮。

    弘晝沒有去抄家就是抗旨,所以必須給雍正一個合理的解釋。進門前,弘晝還特地塞了一張銀票給李德全,就怕自己卡殼,到時好有個人圓場。

    應付雍正的考驗

    雍正召見弘晝,一是為了試探他是否有奪嫡之心,二是為了打聽八王議政的事。

    一見面,雍正就說:

    “阿瑪在這個時候召見你,不會讓你染上血光之災吧?”

    這是雍正在提醒弘晝,你在家裡的言行舉止,我清楚得很,給我乖乖地說實話。所以弘晝馬上就範:

    “皇阿瑪聖明,兒臣那些昏話本是搪塞世人的,兒臣實在是因為辦不好差事,怕到頭來又給皇阿瑪添亂子,才弄出這麼個藉口,請皇阿瑪治兒臣欺君之罪。”

    弘晝避重就輕,承認了不願意抄家,卻沒有說出真實原因。雍正也給了自己一個臺階,說他承認了就不算欺君,但對弘晝的試探還在繼續:

    “看你整天跟那些和尚道士在一起,總比天天跟官員一起要強。小小年紀就知道明哲保身,這一點比你阿瑪都強。”

    雍正說完就端起杯子喝茶,看似輕描淡寫,其實資訊量蠻大的。雍正年輕的時候,也曾潛心修佛,不過是為了隱藏自己的真實目的,以不爭來為自己爭。所以雍正要弄清楚弘晝是為了爭還是為了自保,故意把弘晝說得比自己強,然後觀察弘晝的反應。

    弘晝一聽有點驚慌,好在他也不是等閒之輩,他也察覺到這句話豐富的“內涵”,連忙化解:

    “皇阿瑪,皇阿瑪,兒臣百無一用之人,就算再修上十輩子也望不到皇阿瑪的項背。”

    弘晝說這話的時候,表情是無辜的。

    他的一句百無一用,是在告訴雍正:自己對皇帝那個位置,沒有任何非分之想。一個百無一用的人,不會有任何威脅。跟皇帝傳承相關的事情,不用考慮我。我只想當個富貴王爺,平平安安地過好一生。

    百無一用,也是對弘時和弘曆的宣言,告訴兩位哥哥:我沒有跟你們爭皇帝的意思,你們別拿我當對手。你們不管誰勝出,我都堅決服從。你們的爭鬥,不要拉我下水。

    弘晝一句百無一用,讓自己在雍正面前化險為夷,在兄弟面前平平安安。在朝堂上想自保,這種大智若愚的辦法,比起其他縱橫捭闔的計策更加管用。

  • 9 # 月曉YB

    《雍正王朝》裡面,基本上聰明的人從來就沒有承認過自己聰明,反而是一些自作聰明的人,總是把自己暴露在最危險的境地。

    比如裡面的九爺,弘時、諾敏年羹堯等人。

    實際上人嘛,所謂的聰明,無非就是能夠在複雜的環境當中看清楚形勢,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比如四爺,圖裡琛、李衛等人。當然了,也可以把弘晝算在聰明人的行列裡。因為他知道雍正預留的皇位不是他的,更知道最明哲保身的方法就是遠離權力中心。那樣的話,榮華富貴,錦繡笙簫,都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弘晝是個明白人,他往往能在一句漫不經心的話中,看破事情的本質。從而最快最準的找到破題的關鍵所在。就如同八王逼宮那一幕中,毫不聲張的找到了能解決問題的十三爺,從而平息了一場政變。

    但是他又知道,自己並不是雍正皇帝所默許的接班人。因此,在弘時費盡心機的想整弘曆的時候,他卻在向雍正表明自己百無一用。實際上,他並不是百無一用,是在用語言和行為來告訴雍正和朝中大臣,我對皇位毫無興趣。

    也正因為如此,他才上演了一出活出喪的好戲。實際上,雍正安排弘晝和弘時一起去抄八爺的家,一定目的就是要讓弘晝去制衡弘時。但是,弘晝這麼一釜底抽薪,便輕而易舉的跳出了權力爭鬥的圈子,明哲保身不過如此。

    弘晝不僅表示對皇位毫無想法,甚至連弘時和弘曆的爭鬥都毫無表示。這才是聰明人,畢竟在皇位塵埃落定之前,誰都有可能是皇帝。得罪了弘時,萬一弘時當了皇帝呢?

  • 10 # 煙雲浩淼道

    最是無情帝王家

    封建王朝,皇權至上,多少人為了天下進行戰爭,天下一統又有多少兄弟為了大位反目成仇。能從權力中心,皇權爭鬥中做到拔身而出,逍遙山水,寄情塵世的皇族子嗣,雖然有王朝林立如此之多,卻沒有多少皇子能真正放棄對慾望的追求,尤其是這皇位近在咫尺,而自己又是名正言順的候選人之時。

    我們先來捋下子頭緒,看下故事發生時的背景

    雍正皇帝歷經九子奪嫡,最後康熙臨終才點名皇四子繼位。雖然繼位可是其他皇子並不買賬,尤其是先皇去世,更沒有一個約束在了,他們更能夠為所欲為。當此情景下雍正皇位並不是特別穩固。愛新覺羅弘晝的所有作為便都是在此情景下作為鋪墊發生的。

    八爺逼宮

    說是八爺逼宮,其實是整個清朝的王公貴族對於雍正的不滿,所有八旗旗主,在以八爺黨為首的權利集團攛掇下,重試努爾哈赤時期的八旗議事,妄圖透過整個朝堂給予雍正壓力,如果不能透過議事的形式讓雍正下臺,下一步就是兵變了。

    弘晝此時,正好碰到急於上殿的十三爺,便說,十三叔,侄兒有句話不知道該不該說,這其實已經放出訊號,我有事情要告訴你,可是我不知道處理,但是我知道你肯定能處理。 十三爺,就是從弘晝這裡得知,北京城銳健營防務,和豐臺大營已經被八大旗主和八阿哥集團齊抓共管了。 十三這才趕忙趕到豐臺大營,奪取了軍權,讓雍正能夠繼續穩坐皇位,這其中,弘晝的此次報信功不可沒。這就顯現出弘晝作為雍正皇子的視野和政治敏銳性。 他能夠從風吹草動和時事變遷上看到今後事態的發展。 自己的親爹位置不穩,做兒子的應該趕緊盡全力保護老爹。孝字當先,弘晝首先知道的是傾巢安有完卵,而不是和弘時一樣,為了爭奪皇位不擇手段,甚至於去聯絡雍正的政敵,老八。此一舉,立判高下。大局觀,特別重要!

    兒臣百無一用之人

    弘晝真是百無一用之人麼?非也。

    “年紀輕輕,就知道明哲保身,你阿瑪在你這個年紀也和你一樣。”雍正說這番話的用意其實在敲打弘晝,包括讓弘晝看那份叛賊辱罵他的摺子,都是在試探弘晝是否有奪嫡之心。

    弘晝的情商和智商應該是遠超他的兩位哥哥的,父輩的兄弟殘殺已經讓他耳濡目染,血脈親情也抵不住權利的誘惑。

    對於世俗和人際關係看的通透,這又何嘗不是天賦不是一個年輕人的幸運。對於父親的多次委任辦差,弘晝一直都是能躲就躲,實在躲不過就來點荒誕不羈的事情,最常用的活出喪,既躲了清閒,又收了銀子,京城權貴哪個敢不來隨禮。

  • 11 # 平安讀歷史

    在雍正王朝中,弘晝在八爺逼宮一事上可謂是做得還算不錯,但是之前他卻犯下了很嚴重的錯誤,給了八爺他們一黨人可乘之機。所以他跟雍正說自己百無一用,同時也是謙遜的說法,表示自己絕對不會跟弘曆爭位。

    但是有了這些人還不夠,因為最關鍵的還是駐紮在京城附近的軍隊,也就是雍正王朝裡屢次出現的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在歷朝歷代政變中,如果掌握不了軍隊的話,所謂的政變也就是一場空而已。例如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剛剛登位的時候就是先掌握了這兩個地方的兵權,最終才使自己的政權穩固下來,所以八爺黨們他們處心積慮的想奪取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軍權。

    但是開始的時候他們想碰這兩個地方的軍權並不成功,因為當時這兩個大營的提督說了,必須有皇上和十三爺的旨意才行。正好這個時候弘時和弘晝來到這個地方,然後已經投靠八爺的弘時就對弘晝說,父皇不是說過要讓八爺負責整頓旗務嗎。弘晝開始沒反應過來,以為只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就說確實有此事。而兩個大營的提督以為,皇上真的讓八爺統管一切,包括兩個大營的軍權,所以就做出了讓步。

    弘晝後來覺得不大對勁,所以在碰到十三爺的時候就向十三爺說了這件事。而十三爺長期負責軍務,一聽就明白是怎麼回事,所以立刻就到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去把八爺他們安插的人給抓了起來,這樣八爺他們處心積慮所進行的逼宮一事,最終只能以失敗而告終。後來,八爺他們都被抓了起來,弘時也因為和弘曆搶奪儲位,最終被雍正賜死。

    弘晝經過這個事情之後,就向雍正說自己百無一用,因為在這件事情上他確實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讓八爺一黨人有機可乘。好在他及時發現問題,並且向十三爺報告,解決了問題,讓事情不至於惡化。同時他說這句話也是表明了自己的心跡,只想做一個太平王爺,而不想爭奪儲位,這樣就能讓雍正和弘曆放下心來。

  • 12 # 路易斯妙妙

    弘晝這娃腦子開闊,知道雍正已經定下接班人了就急流勇退,不象弘時那樣一直想逆天改命,結果被淹沒在電視劇中了。弘晝搞活出喪什麼的,都是表現出他的大智慧,想要虎口逃生必須活出不一樣的精彩。

  • 13 # 剪輯小建建

    其實我個人認為弘晝這樣做其實對於他來說已經將自己置於死地了,而置他於死地的不是八爺而是雍正。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弘晝是一個非常聰明的王爺。他知道由於康熙十分喜歡乾隆,且自己的父親也對乾隆寄予厚望。因此這個皇位是乾隆的無疑。加上雍正已經厭倦了康熙朝的九子奪嫡,並且親身感受到了為了奪嫡,皇子甚至能夠出賣國家利益。因此為了杜絕這樣的事情,他非常忌諱有人能威脅到乾隆的皇位。因此,弘晝雖有大才,但一直裝的很好。不停地把自己王朱厚照那樣玩世不恭的形象上裝。

    但八王篡位的事情突然發生,威脅到了國家政權。弘晝在暗處不停地觀察者八王的部署,發現了其中的嚴重性。那麼,是接著裝,繼續明哲保身,還是鋌而走險的給雍正通風報信?

    如果繼續裝,那麼雍正、十三爺、乾隆以及所有雍正系的人都要性命不保,自己也會受到牽連。畢竟為巢之下,焉有完卵?

    但是如果不繼續裝,告訴雍正。那麼它之前給自己塑造的頑劣形象將會打破。這回讓雍正引起對自己的懷疑,畢竟雍正說了,弘晝是最像自己的孩子。而雍正自己正是採用鄔思道不爭是爭的方針,扮豬吃老虎,得到了皇位。那麼乾隆身邊如果有一個這樣的人,雍正絕對會警惕的。這樣下半輩子或許也會凶多吉少。

    但是親情觀念這時候佔據了上風,弘晝還是決定鋌而走險。那麼怎麼報告給雍正這就是一個關鍵的問題了,既然要暴露,不能太徹底,還是需要一個好的方法。於是他想到了十三爺。

    弘晝還是聰明的,他沒有明說八王要造反,而是拉拉家長後,帶有一種疑問句的形式問了一下十三爺,說各我聽說啦,各個部隊的頭頭都換啦,還換了駐地啦,這是怎麼回事啊?

    聰明的十三爺一聽,就知道,這是這個侄子在向自己報信。於是便有了電視劇上的一幕,十三爺直接去了軍營。接著,很順利的擺平了這一次陰謀。

    不過,弘晝還是暴露了,雍正自己也沒想到,平時玩世不恭還經常給自己辦各種喪事的傻子,居然還有如此眼光!莫非,他是想學自己?!

    於是,一般不怎麼受待見的弘晝,破天荒的被雍正單獨叫進了宮。

    弘晝自己也明白,這是暴露了。但是他確實無心爭奪皇位。可光自己知道怎麼行,也要讓雍正知道。

    所以,在父子倆見面寒暄後,雍正開始了試探:

    顯示讓他看各種摺子,然後又猛誇他如何如何。

    弘晝反正就是一點,摺子老子不看,誇我,我就說我自己百無一用。然後天真爛漫並帶著無辜的看著雍正。

    雍正不得已說:你是最像我的兒子。

    弘晝趕緊說,自己是螢火之光,比不上天空之皓月。

    雍正一看,這兒子已經擺明了立場了,也就放心了下來。

    最終,弘晝躲過了一劫。而弘時就沒這麼聰明瞭。

  • 14 # 查無此人30842114

    莊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其中心思想就是百無一用方可保全自身: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 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 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東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 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 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 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 15 # 雍親王府

    《雍正王朝》中的弘晝,可謂是將荒誕不羈與“自嘲自黑”演繹到了極致。

    這其中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弘晝為了逃避與他的兄長弘時以及伯父胤祉一同去抄家辦差,所上演的那場“活出喪”的鬧劇,而他為此還不惜編出了“血光之災”的理由,就此將自己從整個事件中抽身出來。

    除此之外,在這之後雍正與弘晝的一番對話中,弘晝可謂是再一次的“故技重施”,反覆的“自嘲”與“自黑”,甚至還在說出了“兒臣百無一用”如此的自我徹底否定的言語。

    只不過,弘晝並不是真的在否定自己,他這樣做無非就是在“示弱”,就是想讓雍正徹底打消對他的懷疑的同時,也要表明自己對於皇位沒有覬覦之心,以好讓雍正對其是徹底的放心。而從最終的結果來看,弘晝也得到了他想要的結果。

    上演“活出喪”鬧劇,弘晝已然開始了他的“示弱”之路。

    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人,對內拉攏隆科多,對外又獲得了四位關外“鐵帽子王”的支援,進而發動了一場針對於雍正的“逼宮行動”,意在用武裝奪權的方式,迫使雍正退位。儘管有十三阿哥胤祥在最後關頭力挽狂瀾,幫助雍正化解了這次危機,胤禩等人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是雍正心中的憤恨之情,是依舊難以平息。

    這不僅僅是他對於八阿哥胤禩等人如此喪心病狂行事的極度不滿,同時,對於他的兩個兒子,弘時和弘晝,也是極度的失望與氣憤。

    在此之前,雍正安排自己的這兩個兒子,以勞軍和學習的名義去了趟豐臺大營,結果軍權就讓別人掌控了,這必然是令雍正百思不得其解。於是,這個時候的雍正非常需要,同時也是更加想要知道,弘時和弘晝,是真的因為能力有限被八阿哥胤禩等人忽悠了才丟掉豐臺的控制權,還是已經另有所圖、進而參與了八爺黨的行動,並且與八阿哥等人達成了利益交換。特別是經由十三阿哥胤祥臨終前的提點與暗示,這更增加了雍正對於這兩個兒子的猜忌之心。

    於是,雍正安排他的兄長三阿哥胤祉以及弘時、弘晝,共同前往胤禩等人的府上,進行抄家,實際上,這已經是雍正的一次試探,他就是要透過三人的表現,發現其中的端倪,以便自己能夠有所準備。

    然而,不同於胤祉與弘時接旨後,隨即前往抄家辦差,弘晝則是玩兒了一出“活出喪”的鬧劇,甚至還用“血光之災”為說辭,直接拒絕了隨同前往。

    而實際上,對弘時說“血光之災”,本就是對弘時的一份極度的埋怨。

    弘晝非常清楚,在豐臺大營的時候,自己可以說是一步一步的被自己的三哥弘時帶到了了其早已設計好的陷阱之中,這才讓自己背上了“假傳聖旨”的黑鍋,而真正挖坑的弘時卻安然無恙。其實,從豐臺大營回來的路上,弘晝就已經明白了事態的嚴重性,於是幡然醒悟的他找到十三爺胤祥說明了實情,這才有了十三爺力挽狂瀾,勤王護駕,讓“八爺黨”的逼宮的陰謀沒有得逞。

    所謂“吃一塹長一智”,經歷了此事之後的弘時明白了一個非常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今後斷然不會再同弘時一同辦差了。

    畢竟,弘晝非常擔心弘時會又挖了一個什麼“坑”等著自己,要是不小心把自己搭進去,那就得不償失了,到時候真的有可能又一次替弘時背下所有的“黑鍋”,讓自己身敗名裂,那麼“血光之災”可就要真的應驗了。

    與此同時,弘晝也看出了雍正的想法與意圖。

    儘管在此之前,弘晝已經在朝堂上提醒十三爺前去豐臺大營重新奪取兵權,又在朝堂之上極力闡明自己的過錯,但是這終究還是不能洗脫雍正對於弘晝的懷疑,一旦弘晝被確定與此事有關,那麼雍正不管是為了自己皇位的安穩,還是為了之後弘曆皇位的穩定,都會對弘晝進行嚴懲。

    所以弘晝用“活出喪”方式,無疑是在向雍正表明,一來自己沒有與八阿哥等人串通,故而不害怕雍正對於胤禩及其府上的徹查,二來也自己沒有任何對於皇位的覬覦之心。弘晝希望的是藉此讓雍正放心,使得自己能夠躲過雍正有可能給予他的“血光之災”。

    弘晝用一再的“自我否定”與“自黑”,終使得雍正對其放心。

    就在弘晝“活出喪”之後,雍正將弘晝召喚到了自己的身邊,看似溫柔細語的詢問,但是在雍正的每句話之中,都暗藏著“殺機”,只不過,雍正的“殺招”,都被弘晝非常巧妙的進行了化解。

    雍正:“道場做完了?阿瑪這個時候把你叫出來,不會讓你有血光之災吧?”弘晝:“皇阿瑪聖明!兒臣那些昏話是用來搪塞世人的,兒臣,兒臣,實在是因為辦不好差事,怕到頭來又給皇阿瑪添亂,才弄出這個藉口,請皇阿瑪治兒臣欺君之罪。”雍正:“你自己說出來了,就不算欺君之罪,你這樣做,阿瑪也能理解,你整天和那些和尚道士攪合在一起,總比和那些朝廷官員攪合在一起要好啊,小小年紀就知道明哲保身,這一點比你阿瑪都強啊。”弘晝:“皇阿瑪,皇阿瑪,兒臣一百無一用之人,就算再修上十輩子,也望不到皇阿瑪的項背啊!”

    實際上,這是雍正再用自己在“九子奪嫡”中的表現,來暗指弘晝。

    “九子奪嫡”中,雍正就是本著“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心態,一心想要做一個“孤臣”,不去結交,不去結黨,進而贏得了康熙皇帝的信任,最終也在康熙皇帝去世後能夠繼承大統。雍正這樣問,無疑是在質疑弘晝是不是也在向自己學習,用這樣的方式來參與到奪位大戰之中,博得皇帝的信任與喜愛。

    弘晝則是用“百無一用之人”來形容自己,這既是從反面誇耀了雍正,同時也是在表明自己只是單純的明哲保身,再無其他想法。

    雍正:“你犯不著如此自抑,其實在你們三個兄弟當中,也只有你真正的有點像朕,朕在這個年齡也和你一樣,潛心佛法,從來都不故意捲到爭鬥當中去,後來是你皇爺爺一片苦心,硬是要把祖宗的江山社稷交給朕,朕這也才勉為其難啊。”弘晝:“皇阿瑪這樣說,皇阿瑪這樣說,兒臣就更羞愧無地。皇阿瑪本就是天上的太陽,雖無意與其爭輝,但光芒自然普照萬物。兒臣本是螢蟲之光,拿什麼去爭啊。”

    雍正的意思是在說自己本不想得到皇位,但是既然是康熙皇帝的重託所在,必然要全力以赴。而他想知道的是,如果弘晝也同他“一樣”,非常“意外”的得到了皇位,會有怎樣的想法。

    而弘時則是把自己比作“螢蟲之光”,無法與雍正這樣的“太陽”作比較,襯托有著有著帝王才能,而自己卻庸碌無為,因而不敢對皇位有痴心妄想。

    雍正:“你把阿瑪捧得如此之高,可是世人卻不這麼看,今天報來 的奏摺,說有個叫曾靜的湖南人,派他的弟子道他那去策反,給朕列了十大罪狀,把朕說成是古往今來,最大的暴君,最大的昏君,你看看吧。”弘晝:“這些狂犬吠日的話,兒臣不屑一看,請皇阿瑪也不要理睬。”雍正:“你不看也好,可是朕不能不理睬啊,心底齷齪的小人,憎恨朕的新政,就到處造謠,如果全天下的百姓都信以為真,那麼朕的新政就沒有辦法推行,祖宗的江山社稷就可能不穩啊。”弘晝:“是,兒臣想不到這一點,人心險惡防不勝防。”

    雍正故意在弘晝面前談論政事,並且要弘晝發表自己的看法,目的就是在於看看弘晝平日裡是否對政務進行關心,是真的毫無興趣,還是在私下暗自努力的瞭解,進而可以看出弘晝是否對於奪位以及之後的施政有所準備。

    至於弘晝,則是表現的漫不關心,以表明自己平日裡確實是“不務正業”的同時,更加要彰顯的是自己在政治能力上的欠缺。

    雍正:“來,坐下,你給朕說實話,你是怎麼誤傳聖旨的?”弘晝:“回皇阿瑪,八叔問我皇阿瑪有沒有叫幾個旗主王爺,參與整頓旗務的旨意,兒臣回答說有這個旨意,沒想到”雍正:“那麼弘時是怎麼說的?”弘晝:“三哥,三哥,兒臣也不記得三哥說了什麼話了,好像沒說什麼。”

    雍正這樣問可謂是一語雙關,既要考量弘晝在豐臺大營兵權丟失的過程中的表現,同時也透過弘晝看看弘時。除此之外,雍正這也是在觀察弘晝是否會推卸責任,也要看看他在如此緊張的情形下,為了自保會不會構陷自己的兄弟。

    而弘晝的回答則是將所有責任都歸咎於自己的不成熟,至於弘時的功過是非,則是隻字不提。

    雍正一連串的提問,而弘晝則是見招拆招,進而也讓雍正對其有了一份全新的評價。

    其一,弘晝自己的這份荒誕不羈與無所事事,都是“本色”出演,並不是像雍正所想的那樣,是在學習雍正的那份“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策略,因為他壓根沒有想過去爭奪皇位。

    其二,弘晝用極為徹底的自我否定,意在向雍正證明,他自己不具備任何的政治能力,同時也沒有爭權奪勢的心思。

    其三,對於兄弟,弘晝並不存在著“構陷”之心,還是非常念及手足之情的。

    而也正是弘晝如此謙卑示弱般的“自黑”與“自我否定”,讓雍正最終放心了下來,不僅是讓自己不再顧忌弘晝,同時也是替弘曆的未來感到了安心。

  • 16 # 韋氏小寶

    帝王,之後,主動示弱的往往活的更長久,當不了君主就當個王爺,政治上的事一點也不摻合,好好享受財富、美女……這才是明白人,但是往往看不透,都想掙一掙,最後能落個全屍的都算造化……

  • 17 # 哈哈龍月

    “逼宮”是家的 “兒臣百無一用”是真的 目的很間單 如果他聽八爺的話 那麼他的下場就和弘時一樣 第二個呢 兒臣決無爭權之心 所以雍正聽到了 這句話 就放了他 之後就也沒有對這個兒子起殺心 而把全部心思放在“乾隆”身上了

  • 18 # 逝去即歷史

    《雍正王朝》中的弘晝其實是一個非常沒有存在感的皇子,且不說小的時候沒有幾次鏡頭,即使是在長大後也只是有三次出場的機會。

    第一次:

    老八準備利用雍正實施新政最艱難的時候,尤其是在整頓旗務,激起旗人不滿的關鍵時刻,給雍正來一個火上澆油,聯合關外的旗主王爺一舉推翻雍正的統治。

    老八鼓動了弘時參與到了陰謀當中,並且利用支援弘時的藉口慫恿了隆科多。同時,當關外的王爺來到京城時,老八和弘時策劃了接管豐田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軍權。

    這時就有弘晝隨行,這時的弘晝“似乎”“不小心”幫了弘時的幫,解除了豐臺大營將領的疑心。

    第二次:

    在發生老八在大殿上逼宮事件之前,弘晝不小心說錯了話,被雍正打了一巴掌。另外弘晝似乎感覺到了事情的不同尋常,趕在老十三上殿之前,小心的將一些事情“透露”給了胤祥,將胤祥支開。最後胤祥奪回了豐臺大營的軍事指揮權,成功的挫敗了老八的陰謀,並一舉將“八爺黨”剷除。

    第三次:

    老三和弘時奉旨找弘晝一起去抄老八的家,弘晝以“出門就有血光之災”,整了一出“活出喪”的鬧劇,擺脫了這項差事。

    弘晝被雍正叫到宮裡面,承認了自己的“出門有血光之災”是胡說八道,不想摻和,並且自己“百無一用”。

    以上就是弘晝的長大後的三次出場,雖然弘晝一直小心翼翼,但是就是這三次卻暴露出了弘晝想著“漁翁得利”的心思。

    1、弘晝非常聰明,從小就能看出來

    弘晝其實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這在老八被抄家時和弘時的對話中有提到過,老八說弘晝從小讀書就好,許多東西一學就會,倒背如流。從這一點上就證明了弘晝的聰明。

    這樣聰明的一個人在後面幾次會犯下“口誤”的錯誤,這簡直是對弘晝智商的侮辱,所以只能是弘晝故意為之。

    2、弘晝伺機而動,想要漁翁得利

    弘晝韜光養晦,低調行事,並不代表他不想當皇帝,他只是在等待機會,就像當年的老三一樣,一旦有機會,就會開始行動。

    老八和弘時勾搭到一起,準備發動逼宮事件的時候,弘晝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只有讓弘時和弘曆開始鬥爭,讓他們鬥起來,自己才有機會。

    所以弘晝才會在豐臺大營故意“口誤”,幫助弘時和老八奪取軍權,並且在發動逼宮前透露口風給老十三,還裝的自己什麼都不懂的樣子。

    他這樣做就是讓弘時和弘曆,老八和雍正鬥起來,當他們兩敗俱傷的時候,自己就能漁翁得利了。

    3、事不可為,立刻脫身

    比起當年老三的作為,弘晝表現的非常聰明,在“挑事”的過程中,還不忘了保護自己,擺出一副自己"口誤”,看不懂政治的假象,為自己將來脫身準備好了藉口。

    弘晝發現老八失敗,弘時有可能狗急跳牆後,趕緊的用“活出喪”為幌子,擺脫和老八和弘時的接觸,撇清自己將來的關係。

    這樣如果弘時能夠殺死弘曆,而且事情還敗露了,弘時也會失去繼承皇位的機會,自己是唯一的能夠繼承皇位的皇子。

    如果弘時失敗,也不會追究到自己身上,自己還可以做一個“平安的王爺”。

    另外弘晝在雍正面前表明自己“百無一用”,就是為了向雍正表明自己不會和弘曆爭奪皇位,自己會老老實實的當自己的“閒散王爺”,這才讓試探自己的雍正放下心來。

  • 19 # o眾妙之門

    正所謂時也命也,可惜是雍正的兒子,如果是康熙的兒子就了不得了,就電視上而言,太子胤礽有弘晝一半謹慎小心也不會丟了太子位。

  • 20 # 陽陽新視野

    《雍正王朝》中的弘晝之所以這樣說,最主要還是害怕雍正對其有猜忌,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弘晝並沒有參與奪嫡的心思,不想因此而介入朝廷紛爭。事情起因

    從《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中,弘晝其實是雍正的三個皇子中最大智若愚和非常有靈性的一個。可以說其要是真想參與奪嫡的話,是非常有實力的。

    因為從在八王逼宮前後,尤其是跟弘時去兩個大營代表皇上傳達整頓旗務順便整頓旗營兵務時,本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防務兵權是由十三爺怡親王允祥親自掌管。

    如果沒有他的命令兩個大營的主官是不可能交出當時防務權的。而一開始兩個大營的主官也確實表示沒有怡親王的手諭不能由關外鐵帽子王共管防務。

    然而後面弘時卻帶著弘晝來到了大營,弘時說:讓關外的鐵帽子王協助整頓旗營的防務,是皇阿瑪親口說的,弘晝當時也在場,而當時的弘晝也承認沒錯。隨後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的防務就這麼被鐵帽子王帶來的人共管了。

    然而後面弘晝卻越來越發現不對勁了,甚至已經隱隱猜到這極有可能是弘時與鐵帽子王的陰謀,隨後在與其十三爺見面時,大智若愚且委婉的跟十三爺提起了這件事情,頓時就把十三爺嚇得話都不直了。

    隨後裡面趕回去處理,因為其已經知道,這很明顯就是想要政變的前奏。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弘晝是非常聰明的,因為他早早意識到了問題,而且還能委婉且不顯露聰明才智的跟十三爺提出來,這一點非常厲害。

    而在後面跟雍正談話時,說自己百無一用,很明顯,就是不想參與奪嫡,因為弘晝很明白,一旦其表現出才華橫溢的樣子,那麼雍正就極有可能對其猜忌。

    畢竟雍正已經決定要立弘曆為太子了,所以肯定也要為弘曆鋪路,清除所有威脅。而弘晝也很明白這一點,所以就立馬在雍正面前表現出自己百無一用的一面,這樣就避免了雍正的猜忌。

    弘晝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明白自己不是做皇帝的料,也就收斂自己的鋒芒,避免惹禍上身。

    弘晝本來就不想做皇帝,因為其覺得做皇帝很累,這差事太苦,但即使其不想做,但因為其是皇子,也就決定了其有參與奪嫡的機會跟風險。

    而在雍正已經決定由弘曆繼承皇位的時候,弘晝跟弘時就已經是威脅,所以在雍正一步步詢問試探弘晝時,弘晝就已經明白其皇阿瑪的心思,所以就裝傻充愣起來,一直強調自己百無一用。

    暗示雍正自己並沒有參與奪嫡的心思,也沒有這個能力去跟弘曆去爭,讓其皇阿瑪放寬心。可以說已經說的很委婉了,而雍正的試探也一直沒有試探出什麼來,畢竟弘晝實在太圓滑,都不上鉤,而弘晝也因此得以逃脫雍正的猜忌,避免成為像後來弘時的那般下場。

    結語:

    弘晝之所以在八王逼宮以及後面雍正問話時有這麼大的反差,主要原因還是其不想參與奪嫡,想要以自己百無一用來避免其皇阿瑪的猜忌,避免留下禍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有些大戶夫妻晚上睡覺時,為何丫鬟要守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