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羽仙氣
-
2 # 被風吹走的葉子
我覺得這句話挺對。
上學的時候,大家都還是一群自身有點純的小白。同學的交往大多也是比較單純。也許你因為籃球,漫畫就會成為朋友。
畢業後,社會給同學們都塗上了各種各樣的顏色。各種色彩在一起,那也還是各種色彩。
學校裡,大家都是有相同的大目標的,可是畢業後,你還有嗎?有人為了生活還在拼,有人已經是成功人士,有的還在混生活。呵呵。
上學的時候,同學們可能會因為一個活動,所有的人都想辦法出力。畢業後,也許同學的事,你只是聽了也就最多“嗯”一聲吧。
上學的時候,大家是在同一個生活圈子裡的,經歷也是類似的。畢業後,分到了各行各業,生活迥異,經歷也完全不同了。可能都沒什麼共同語言了。
最後,我認為同學由於各種各樣原因都是離你漸行漸遠的,如果在生活中再沒什麼交集,那麼他們只不過是一群熟悉的陌生人罷了。如果有要好的,那是你的福氣,如果沒有,也沒什麼。
哎,老了。
-
3 # 武二郎才女貌
這個說法很有道理!
為什麼有些人這麼熱衷於同學聚會?我的看法有這麼幾點:
1、有些人在同學圈子裡屬於混的比較好的,也有可能是自以為混的比較好的,但在生活圈子裡又不是很出眾,所以他(她)就會想透過同學聚會,找回眾星捧月的感覺。
2、有些人獨自在外拼搏,匆匆數十年,在嚐盡人間酸甜苦辣、看盡職場爾虞我詐後,會突然懷念學生時代的美好,就會有同學聚會的衝動。
3、有些人純屬是感情生活出了問題,對當前婚姻生活不滿意,在現實生活中又找不到感情的宣洩處,如果在學生時代和某人有過感情糾葛,或者有暗戀的物件,就會想透過同學聚會,找回當年的感覺。
4、有些人熱衷同學聚會,目的很明確,也很功利,就是想在聚會中找到能幫助到自己的同學,為己所用。
而在現實的同學聚會中,當同學聚會的新鮮勁過去後,能聚成團的依然還是以前耍得好的同學,以前活潑好動的同學依然是聚會中的主角,以前默默無聞的大機率還是默默無聞。而多數人在喧囂散盡後,都會馬上回到現實的生活中,繼續著油鹽醬醋茶的平凡生活,同學時代只能是個回憶,能維繫幾個關係好的同學已是生活的饋贈。
-
4 # 妞妞美食館
感情這個東西很難說的。每個人也不一樣,適合自己,能讓自己開心我認為才是最重要的。一個班那麼多人男男女女,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有的特點,不可能你誰都能合得來,有幾個自己特別要好的也挺正常,雖然我挺羨慕那些不管在什麼地方什麼場合都能聊得來的人,但還是更喜歡自己與別人相處的方式。只有這樣的自己,才會開心。所以每個人都不一樣,希望你們都能找到適合自己與別人的相處方式,開開心心的生活!
-
5 # 春風十里柔情長
你說的很對!
同學聚會,青春的追憶青春總是難忘的,不管走多遠,我們都會懷念那段純真年代。在那個無憂無慮的年代,我們有緣相聚,一起學習,共同追夢,沒人在乎你是否有錢,大家只是單純的意氣相投而走到一起。一起回憶上課的點點滴滴,一起回憶夜晚宿舍的暢談,一起回憶曾經追過的女生,還有把女老師氣哭的場景,一切都是那麼美好,那麼歷歷在目,那麼記憶猶新。這也許就是同學聚會的初衷吧,不管多少年過去了,大家聚到一起,彷彿又回到了那個明媚的春天。
慢慢變味的情感同學聚會,剛畢業的那幾年可能大家還能坐到一起,侃侃大山,聊聊當下,想想未來。短短的幾年可能有不同的變化,但是變化並不大,大家還能敞開心扉的胡吃海喝一番。但是隨著時間加長,同學們都幹著不同行業的工作,又得混得好,又的混的差,混得好的開始炫耀,混的差的開始自卑,大家在飯桌上會開始拍馬屁,開始吹捧,或者開始奚落,不知不覺的味道就變了,慢慢的就開始有人不參加了,總覺得自己混的不好去了丟人,可能同學們不在乎這些,但是哪個人不要強?
漸漸無聊的話題我們一直在成長,也一直在成熟。年齡越來越大,工作越來越忙,為了同學情感就是抽時間去參加同學聚會,但是慢慢的關於青春的回憶少了,更多的是一種相互比較。你做什麼工作?一個月掙多少錢?結婚了沒?買房了沒?你開什麼車?等等。。。以前我們總覺得自己是天子驕子,憤世嫉俗。可是不知不覺的我們也開始落入俗套,開始人情世故,會越來越覺得同學聚會沒意思了。
固定的圈子,朋友還是那幾個雖然大家都是同學,可是時間長了,你甚至都忘了對方的名字,每次參加同學聚會一定會打電話聯絡那幾個關係好的,問問他們去不去?如果都去了的話,也絕對還是跟自己能說得來的或者關係近點的坐在一起,混的成功的你進不了圈子,混的差的你還不屑一顧,只能是幾個差不多的一起,看大家的表演,聽大家的輝煌,也許這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吧,我們一直明白這個道理,卻始終又不太明白。
青春永不散場同學聚會,本來就是一個大家放下現在,放下所有身份,以同學名義參加的一個活動。不管有意無意總有一些人會破壞他的意義,這些都不要理會,要麼不去,要麼就大大方方的參加。同學一起把酒言歡,一起回憶昨天,放下包袱,放下負擔,縱情高歌。也許真的是無法回到從前了,但是我們參加同學聚會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去交朋友吧。是有幾個朋友就夠了,但是同學總歸比陌生人更好點吧。青春永不散場,青春也終將散場!
-
6 # 偏執的醬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話說同學間的情誼也很貼切啊。
在一起寒窗苦讀,互相扶持的日子是開心的,無論當時在一起多麼好,隨著時間的流逝,情誼在深也會慢慢變淡。
時間是個好東西也是毒藥,所以說,同學再怎麼聚會,也回不到從前是因為情意變了。
同學之間的感情是初感友情的開始從小開始培養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大家小時候一起上學,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在眼前,不會偽裝,情緒單一。現在想想,曾經上小學的自己,天真無邪,很可愛。
上學時的感情很真摯,也是培養友情的開始。大家無話不談,無話不說,覺得這個人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很多友情都是從同學開始,包括現在上班後,最親的,最信任的還是曾經的同學現在的朋友。
過了許多年,身邊留下的同學才是真朋友同學間的情意總會因為很多因素變淡,比如班級分開重組,轉學,升學等等很多因素,把很多關係很好的同學被拆散了。
有的一直保持聯絡,有的漸漸地就不再聯絡。但是一直相伴到現在的同學,你們的情誼已經超越了友情,上升到親情,你的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人。一句話,一個電話只要他能幫忙一定幫。
都說朋友不用太多,有幾個真心的就好。確實,我們都習慣了在人前偽裝,自己能夠在信任的朋友面前做自己,也是一件好事。
這麼多同學,總有談得來,談不來的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同學們在怎麼聚會也回不到從前。
大家各自闖蕩了這麼多年,心境都有很多變化,自我保護意識很強。大家這麼多年沒見,有混的好的,臉上有光,也有混的一般的。
同學聚會說的聊的都很表面,警惕性都很高,不會輕易相信別人。除非這幾年一直保持聯絡或者從內心深處決定相信的人才會敞開心扉。
-
7 # 汙阿旺
出入社會,同學聚會一共參加了三次,分別有各個階段的同學聚會,參加最多的是高中同學,在飯局上聊得來的,也一直是高中時期關係最要好的那幾個。我們在一起聚會其實也是一直在找自己高中那時候青澀懵懂的歲月!但是無論怎麼樣去尋覓,確實已經找不到那時候的純真感覺了。
現在的同學聚會,大多是攀比,攀比工作,攀比收入,攀比孩子!能真正作坐下來談一下過去那段時光發生的喜怒哀樂的也有,但往往都是高中關係就好,畢業參加工作也一直保持這種關係的。我就是這樣,參加三次同學會以後,我就不去參加了。本來我個人就內向,再加上本以為大家坐在一起會共同回憶過去那不斷時間發生的美好事件,可都成了攀比和應酬!根本沒有那種學生時代的感覺。
到後來索性就不去參加了,都是我們五六個一直有聯絡,關係非常好的幾個單獨聚聚,有男有女!那才叫高興,談話沒有避諱,喝酒也隨意,主要是大家彼此都產生了共鳴,激起了我們幾個共同的回憶!當時你喜歡誰,誰又喜歡你,當時要不是我幫你打架,你早就被誰誰誰打慘了什麼什麼的,這才是該有的感覺!生活中也是,不管你有什麼難處哪怕長時間不聯絡,只有一個電話,都是儘可量的幫你解決!我覺得有幾個關係好的就行確實是這樣子的!
-
8 # 青秀河山
這個說法後一句我基本認同。因為人的一生有幾個真心相互幫助,患難與共的知心朋友,能在對方需要幫助的時侯出現,給他心靈上的安慰,或者給予人力物力上的幫助,這起到很大的穩定人心的作用。
當然朋友多多善益。可生活中真正能夠在漫長生活實踐中,不離不棄始終如一幾十年的肯定不會很多。有的中途會這樣那樣的原因離開。有的人一生只有三、五個朋友,有的人一輩子甚至只有一兩個知心朋友。所以數量多不如精,真心相對才行。
“同學再怎麼聚會也回不到從前了”。我認為造成這個原因可能是因為,畢業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在一起相互交心。隨著每個人職業、職位的變化,比如十年後猛一下子聚到一起,怱忙之中相互碰杯虛寒,奉承,心照不宣。每個人與人之間也不是那麼瞭解,有的職業上就覺得有一定的優越感,有的走上了領導崗位,有的還是基層工人,甚至是農民,這就產生了一定距離感。自信的人更加自信,甚至是高傲。當然這只是少數一些人。自卑的人更加自卑不自信。他們甚至自己放棄接近同學的機會。
以上這些都是經驗之談。
我想如果同學之間經常走動,真誠、深入的交流感情。真心實意的相互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我想是完全可以回到以前的友情中去。你覺得呢?
-
9 # 忠也者
大家好,我是a忠!
同學再怎麼聚會,也不會回到從前,有幾個關係好的就行,
對於這個問題,可以 從以下幾點分析:
一,同學會,同學會,就是大家一起上過學,也許一起逃過課,或者大家一起為學業努力過。但是一個班裡有那麼多人,總有那麼幾個才是你真正的好同學,好朋友,有些可以幾年同學下來你都沒和他們講過幾句話的,畢業後更不用說聯絡不聯絡的事了。對於那些交際能力不怎麼好的同學來說開同學會簡直就是受罪!
二,其實不管大家關係怎麼樣,畢竟同學一場都是緣份!舉辦同學會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感情,有事大家幫忙!
三,我覺得同學如果有個別能力突出的話,見意弄個小基金之類的,如果哪個同學有什麼事的話,可以申請用!
最後祝大家同學友誼常在,有事沒事多多聯絡,祝大家身體健康,生活美滿!
-
10 # 戶外小袁
我覺得這樣子也沒什麼不好,畢竟大家都有自己的圈子。因為人是會變的,有幾個關係好的朋友,就可以了,不要刻意去巴結某個人,因為不要活的太累了。僅是我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11 # 德村情感
首先,我覺得這句話講得很現實,很實在
1、時光在流逝,時代在發展,想要回到從前是肯定不可能的。
2、歲月讓人成熟、催人老,大家都不再年輕和單純:觀察更全面,思考更仔細,思想更成熟,再也不是同學時期那種粗線條的思想和基本一致的生活情景;
3、同學們畢業後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立場和價值觀,形成了不同的圈子、不同的階層,學生時代共同的話題逐步減少,心裡的距離也越拉越大;。。。
其次,這句話實際上告訴了我們對待問題的正確方法:就是面對現實,適應形勢
我們不能要求各位同學,在經歷了10年、20年之後,還能繼續保持少年時的純真,因為我們都已長大,本來就不再單純;
我們也不能要求各位同學,在經歷了多少年之後,心中仍然一心裝滿著同學時代相互間的那種兄妹情誼,因為大家都各有各的生活重擔壓在肩上,以及操不完心的柴米油鹽,“大家都很忙!”
所以,有幾個關係比較好的同學,能夠常聯絡、多聊聊,一起回憶回憶學生時代那個共同的、難忘的美好時光,足夠了!。。。
最後,不要告訴我說,你一個關心好的同學也沒有!如果真是這樣,請先抽空自我反省反省吧……
……
-
12 # 初聞你名
觀點很正確,同學再多不如有一個交心的,朋友不在多而在於肝膽相照,與其有千百個酒肉朋友,不如有一個知己。
你可以廣交朋友,也不妨對朋友用心善待,但絕不可以苛求朋友給你同樣的回報。善待朋友是一件純粹的快樂的事,其意義也在此。如果苛求回報,快樂就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時隱伏。古人說過:人生但得一知己,足矣。朋友不在於多,而在於知心,與其有千百個酒肉朋友,不如有一個知己。
俗話說:“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人生最重要的是友誼。”愛默生說過:友誼是人生的調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藥。的確,友誼能增進快樂、減輕痛苦,因為它能倍增我們的喜悅、分擔我們的煩憂。多一個真正的朋友,就多一塊陶冶情操的礪石、多一份戰勝困難的力量、多一個銳意進取的同伴。
-
13 # 瀚海666
是這個道理。我們畢業時,班裡56個同學。畢業八年後,組織了一次聚會,參加者共20來個,可能是因為當時能通知到的就這麼多人吧。當時大家感覺真的很好,玩兒的很開心,一起吃飯唱歌敘舊,唯一的感覺就是時間過的太快了,一天的時間匆忙而過。我們約定畢業10年再次相聚,並且儘量通知到每一位同學。
10年聚會,我們選擇的是一個旅遊景點,提前定好了酒店,為期兩天。到場的有40多個人,人數增加了,但第一次相聚時那種感覺卻沒有了。談得來的還是那麼幾個,和上學時候差不多。結束後都留了聯絡方式,可經常聯絡的還是那麼幾個人。
畢竟都已成家立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家庭,人太多,組織一次也太麻煩,有些人在上學的時候就不怎麼親密,不可能因為幾次聚會就變成了莫逆之交。關係好的,聯絡自然多,見面的頻率也高,共同話題也就多了。不必計較什麼,即使親兄弟之間,還有關係好壞之分,更別說同學了。
-
14 # 芬丫頭在海島
同學聚會在我看來就像一個任務,每年的同學聚會都是班長組織的,一般都是10年一約,不是說不願意去聚會,只是畢業那麼多年了,很多都沒怎麼見,一般關係不錯的同學基本已經都在經常聯絡經常聚,那些有的不熟的連微信 QQ 電話都沒有,見面也不知道聊什麼,反正會很尷尬就對了!
同學裡總會有一些混得不錯,在會上聊得眉飛色舞的,誇大其詞的,炫富的,也有混得差的,乾脆就不去的,再就是過平常日子的,實在是有時候沒有很融洽的氣氛,同樣的起點,不一樣的結局,難免大家心裡還是各有想法的,但是還是會有真正的朋友,閨蜜,可以坐下來開心的聊天,噓寒問暖,還有些是回來找初戀,找物件的!
畢竟關係一個東西回不到從前,有幾個朋友就夠了,真心足已!
-
15 # 嘟嘟媽媽要讀書TT
時間,世間一切的見證者,看似什麼都沒變,日、月、山川……但一切又都變了。
新型肺炎來了,鍾南山攜醫護人員同死神搶人,明星在疫情期間歡度假期,科比意外離世了……這本該是舉國同慶的新年呀,卻充斥著無盡的悲傷與諷刺。
許久不見的同學,看似是原來的同學,卻不一定是原來的同學了,變的不是同學,是同學與同學之間的差異。
既然時間已經改變了很多東西,我們就坦然接受這樣的安排。
談的來,多談談,訴訴生活的瑣事,懷念一下曾經的自己。
談不來,就讓他隨著你青春的記憶成為一種遺憾,遺憾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啊。
就讓我們得生活在這希望與遺憾中交替前行吧,這本就是生活本來的樣子。
-
16 # 瑾瑜兮
說的很有道理。
我們說,人越長大,就越孤單。就是這麼來的。
身邊一群人,並不代表你身邊的人都因為你的人緣好。
現在的同學聚會,早已沒了以前那麼純粹了。
倒不是因為聚會就攀比啊炫富啊什麼,僅僅是因為,分開那麼久,就意味著互相脫離了各自的生活圈,就是沒了交集。
再見面聚會,僅僅是因為之前很熟。現在也很熟,但是在以前的很熟上炒著冷飯。
每個人的身邊,總是有那麼幾個一直保持聯絡很要好的朋友和同學。
人越長大,隨著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家庭的壓力。。。都會讓人改變不少。
社會閱歷多了,你會覺得,好朋友也就那麼幾個。
-
17 # 子遇4636
非常同意這個觀點,也可謂是感同身受。我是70後,讀書的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我小學念過兩個學校,初中念過三個學校。所以同學們很容易走散,即使是大學畢業至今,也有26年了,所以許多同學再見面時,少則十餘年,多則數十年。這麼多年裡,大家走過懵懂少年、蓬勃青年,走到沉穩中年,期間見過的人,經歷的事,各不相同。歲月洗禮,人世滄桑,取得的成就各不相同,人生的追求也千差萬別。說得更透徹些,即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同學與同學之間的聯絡,也會因此摻雜不同的心思,所以原來的同學關係,如何回得去?又何必回去?
-
18 # 河南小馬哥1
大家好,我是河南小馬哥,關於同學們再怎麼聚會,也回不到從前,有幾個關係好的聚在一起就行了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我是深有感觸,正好借這題主這個話題說一下我個人的感受!
我是97年初中畢業,高中沒上完,所以不存在高中大學等同學聚會,只有初中同學,初中同學第一次聚會,是20年後,也就是2017年,當時是我帶頭組織的,提前安排好酒店,安排好流程,通知所有的同學,班級一共五十多人,聚會當天開了三十多個,大部分同學還是很不錯的,但是一少部分人同學各種理由不來,來的同學當中有幾個又是各種抱怨,又是沒吃好,沒喝好,沒玩好,都把自己當客人了,聚完會差了一千多塊錢都是我墊的,就這還有同學說我為了顯擺,為了在同學們年前炫耀還有的同學說過來是為了給我面子。。。。聚完會回到家,第一件事,我就是退出同學群。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提議同學聚會,也再也沒人牽頭去搞,每年春節前,我會把鄭州的十幾個同學聚一起吃個飯,現在我不搞了,花了錢還得埋怨,現在也就我們四個同學玩得好,每個月總要聚那麼一兩次,每次大家都搶著買單,一起吃吃飯,喝喝酒,吹吹牛逼,互相調凱一下挺好的。
二十年了,大家在這二十年裡,經歷的不一樣,接觸的環境不一樣,造就了大家的現狀,心態都不一樣。大家都變了,再也回不到那個純真無邪的年代了!
-
19 # 工程人楊
畢業以後都會在自己生活的道路奔波奮鬥,我個人覺得沒有必要和每個同學關係都處的很好,要是你能做到了,我感覺你都在為別人而活,常言道一生中有已知己足矣,兩個或更多那都是奢求,就像路遙一生中的有航宇這麼個好朋友足矣了。在現在這都像錢看的世界裡,能有一個在你困難的時候,低谷的時候,缺錢的時候,幫你一把的朋友,你要從內心裡首先要感恩他,更要珍惜這位你一生中的好朋友。同學要比朋友更親切,畢竟是我們一起走過令人難忘的青春的歲月,我感覺能有一兩個關係很鐵的同學,應該最好了。畢竟我們已不再年輕,都已被生活整的酸甜苦辣了。
-
20 # 陳新鑑
同學再怎麼聚會,也不可能回到從前,有幾個關係好的就行,這的確是親身經歷過後看穿了的真言。
的確是這樣,尤其是高中或高中以下年級的同學更是這樣。
高中同學中,有考入大學的,有落榜的,考入大學的同學,他們的領域要相對優越一些,沒有考入大學的同學,除少數創業成功外,其餘的都很平庸。
之所以說人情似紙張張薄,同學也不例外,不信且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同學會上,這句話將現實刻畫得淋漓盡致。
座在一桌的,都是以現在的等級來安排的。是教授級的同學,絕不甘和平庸的同學座在一桌,那怕在讀書時他們曾是同桌。
特別是同學群,混得好的同學就總在群內高談闊論,平庸的同學則永遠是潛水,有時有平庸的同學在群內說了些最正確的話,也得不到大家的認同,什麼叫人微言輕,這就是。
無論聚多少次會,都改變不了這種現象,而且每一次聚會的人數都會越來越少,這就叫現實。
所以上面的觀點是最正確不過的,時過境遷,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無論如何都回不到同學共讀時那段感情中去的,有幾個知心同學就夠了,不要奢望同學就是兄弟,更不要奢望兄弟手足情深。
回覆列表
這個無可厚非,也是必然的情況!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出了學校進了社會,大家各自際遇不同,發展自然不同。人不分貴賤但分層次,層次不一樣了自然就不是一個圈子裡的人了,也就玩不到一塊去了,維持你們關係只剩下一根薄薄的絲帶——曾經你們是同學。
有同學可能會講了,我們大學玩的很好呀,為什麼現在有距離感了?
那是因為在大學,大家家境都差不多,每天大家主要事情就是學習,所以大家都是同一個層次的人,話題也比較多,自然那時是很融洽的。
現在同學聚會愈發變了味道,成了一個炫耀場,你開什麼車啊?你年薪多少啊?你哪高就什麼職位啊?房買哪啦?
如期說同學會,不如說相親會好了,大家同意麼?
擠不進的圈子就不要擠了,圈子不痛,你臉痛!
互動和感情是成正比的,不互動不聯絡,再好的友情也會被時間沖淡。
理論上講,一個人可以透過身邊6個人去認識全世界的人,所以經營好自己身邊的幾個好友足夠,也是最科學的。
關係鏈是遞減的,你和誰都認識,和誰關係都一般,透過他們認識的人,關係也好不到哪裡去。
時間雖然不能換金錢,但是金錢買不來時間,變味的同學會,不去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