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張家公子名無忌

    最近很火的電視連續劇《慶餘年》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在這個電視劇裡,論及七言律詩,推崇詩聖杜甫的《登高》為七律之冠,千古第一。其實我覺得,杜甫的這首《登高》雖然極好,但是稱為“千古第一”怕也未必,至少我覺得有三首七律可以與之一戰,爭奪一下這個“千古第一”的名頭。

    首先我們先賞析下被推為千古第一的杜甫寫的這首《登高》,全詩是這樣的:

    登高

    [唐]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是年邁多病的杜甫登上高臺觀景,觸景生情而寫下的一篇詩文,全詩最大的特色是對仗工整,八句兩兩對仗,典型的老杜風格。其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一聯更為人稱道,但尾聯未免有些氣不足之感,稍微有點遺憾,整體來說,杜甫的這首詩可謂歷代七律的翹楚之作,但若推為千古第一,未免過了,我覺得有三首七律至少不比杜甫的《登高》差。

    第一首是讓詩仙李白為之折服的《黃鶴樓》,這首詩是個不太著名的詩人崔顥所寫,相傳李白登上黃鶴樓本想題詩,但抬頭一看,崔顥的一首《黃鶴樓》題在上面,頓為折服,李白覺得自己寫不出比崔顥這首更好的作品,乾脆就扔筆不寫了。很多古人推崇崔顥的這首《黃鶴樓》為律詩之冠。我們看看這首詩:

    黃鶴樓

    [唐]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是弔古思鄉之作。詩人登臨黃鶴樓,即景生情,詩興大發,全詩脫口而出,一氣呵成,不愧為佳作中的佳作,讓詩仙都為之折服。

    第二首是沈佺期的《獨不見》,沈佺期名氣雖然和李白、杜甫相差甚遠,但也是盛唐前的一大詩人,他的這首《獨不見》全詩如下:

    獨不見

    [唐] 沈佺期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知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沈佺期的這首詩借用了樂府古題《獨不見》,但它卻不是一首樂府詩,而是一首標標準準的七律,這首詩的主人公是一位居住在長安城裡富貴堂皇大宅子裡的少婦,她“思而不得見”的是去邊關遼陽打仗而十年沒有回過家的的丈夫。詩人以纏綿細膩委婉的筆調,描寫了這位少婦在落葉蕭蕭、寒砧處處的秋夜,身居富麗華屋之中,而心卻馳騁萬里之外,想念丈夫,輾轉反側,夜不能眠的的孤獨愁苦情景。 這首詩雖然取材於閨閣,但意境卻非常寬遠,氣勢非凡,經常也被古人評為七律第一!

    第三首是大唐情聖李商隱的七律《錦瑟》,這首詩大家都很熟悉,一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不知扣動了多少人的心絃。

    錦瑟

    [唐]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詩是李商隱晚年寫的一首回憶之作,全詩雖然朦朧難解,自宋朝以來,各路大家揣測紛紛,莫衷一是,卻歷來為人傳誦,是七律中數一數二的名篇。

    這三首七律,比起杜甫的那首《登高》,可以說也毫不遜色,所以說《登高》是七律千古第一,未免太小瞧其他詩人了吧。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不可否認杜甫的偉大,也不可否認《登高》乃七律中的頂級佳作,但說它千古第一,實則過矣!

  • 2 # 楓葉12859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泠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我認為這首好。

    七律李商隱的《錦瑟》我認為很好。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憶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己惘然。

  • 3 # 麟開祥趾

    自古以來,唐詩中公認的第一流的七律有:崔顥的《黃鶴樓》,杜甫的《登高》、《秋興八首》、《蜀相》,李商隱的《錦瑟》、《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

    而七律第一,幾無爭議的是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高》的首聯是句內對舉,“風急”對“天高”,“渚清”對“沙白”,聯間“猿嘯”與”鳥飛”倒是對仗,但整體又不對仗,因為“哀”與“來”都是平聲,且已入韻。這種句式工整中又富於變化,顯示出杜甫出神入化的格律運用手段。

    頷聯和頸聯都是標準的對仗,頸聯的詞性對仗稍寬一點,但這在格律詩中是完全允許的。

    尾聯並不對仗,但“艱難”與“潦倒”相對,讓句式看起來十分工整,所以才會有人讓為此詩八句皆對。

    對格律的精確要求,往往會限制詩意的發揮,但杜甫這首《登高》,你看不到一點刻意的地方,讀起來句意渾成,詩意申暢通,還在其中探索了更為複雜的對仗技巧。初讀《登高》,彷彿八句皆對,細讀則首尾未嘗有對,全詩“無意於對”,仔細玩味,則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詩藪》)。所以詩,杜甫將詩中的格律探索到了極致,他將格律詩這種體裁推到了古詩藝術的顛峰。

    一首詩並不能因為格律,就能成為偉大的作品,詩中的氣象、情感、意境,才是一首詩的核心。

    《登高》的開頭,便落筆不凡。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秋天的高空廣闊無垠,勁急的秋風中,夾雜著哀轉久絕的猿鳴,意境蒼茫蕭索。接著,詩人的視線從高空轉向江水沙洲,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鳥兒在秋風中低迴盤旋,與上句的意境進行對比,形成復調。

    在首聯中,杜甫描繪了一幅極富層次的秋景圖,這情景裡有聲音,有顏色,空間上有高遠,有低矮,聲調上有高亢,有低迴,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工整句式,句內的對舉,聯內若有若無的對仗,讀起來奮亢的悲慨與低迴的嗚咽高低音混響,形成奇妙莫名的境界。

    頷聯承接上末句的低迴之勢,從廣度展開。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遠近諸山,盡是無邊的秋木,無邊的木葉蕭蕭落下,眼前的長江,從無盡的天邊,滾滾而來。“無邊”、“不盡”,賦予了秋景無窮無盡的時空感,“蕭蕭”、“滾滾”,使人如聞木葉窸窣之聲,如見長江洶湧之狀。在這廣大蒼茫的時空中,個人是渺小的,無形中傳達出了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慨。

    這兩句詩,有著百川灌海的磅礴氣勢,杜甫透過沉鬱悲涼的對句,展示出他出神入化的筆力,前人盛讚此句已經到了”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

    前兩聯寫景,後兩聯寫情。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這一聯反挑前面兩聯,點出詩題。沉鬱悲涼的情感,使前二年蒼茫蕭索的意境有了落腳點。

    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中說:“杜陵詩云:"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萬里,地之遠也;悲秋,時之慘悽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這裡杜甫層層渲染自己淒涼的情景,讀來無限深沉悲涼。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無限感慨,抒之不盡,言之不絕,只嘆人生艱難,白髮滿頭,自己卻因病廢酒,連借酒澆愁也是不能了。

    前三聯飛揚震動,最後卻軟冷收場,如同一首震撼人心的樂曲,並不是戛然而止,由音調由強變弱,漸漸消隱。此亦老杜獨特的結法。

    杜甫此詩,在高渾博大的氣象中,抒發其沉鬱悲涼的情感,詩氣渾灝流轉,形成極為悲慨的藝術境界。明代詩評大咖胡應麟在《詩藪》中評:“(此詩)如海底珊瑚,瘦勁難明,深沉莫測,而力量萬鈞。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後無來學。微說說者,是杜詩,非唐詩耳。然此詩自當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言不虛也。

  • 4 # 1515290260

    我認為杜甫的《蜀相》非常感染人,尤其是感嘆諸葛亮"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的鞠躬盡瘁,和"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死而後已,使人感動,甚至涕溼衫!至少感動了億萬讀者,千百春秋!所以我認為非《蜀相》莫屬!

  • 5 # 古詩緣記

    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的七律不僅立意深刻,而且格律齊整。如果說李白是一個放蕩不羈的天才的話,那麼杜甫就是一個規矩的天才,他的很多詩中反映的就是當時真實的生活和社會情況。杜甫的詩歌成就和他的家庭環境密不可分,其祖父杜審言就是唐代五言律詩的奠基者,杜審言的《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就是一首對仗十分工整的五言律詩。家庭環境的影響,讓杜甫對詩歌十分重視和熱愛,以至於在他給兒子的一首詩中寫到“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杜甫的詩歌成就還和他的胸襟有關,他的詩中提到“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意思就是我不菲薄今人寫的工整的律詩,我也喜歡古人寫出的沒有嚴格格律限制的詩句,只要是清新美好的詩句,都是我模仿的物件。就是杜甫這樣的胸襟讓他能夠吸收古今各方面的詩詞成就,在此基礎上對格律進行拓展和改造,造就了七言律詩之輝煌。

  • 6 # 瞭望人間

    杜甫的七律《登高》,歷來被譽為唐詩七律第一,其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兩句更成為千古佳句,其意境大氣酣暢,渾然天成令讀者景仰。"

  • 7 # 楊岐燈盞

    登高

    [ 唐 ]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8 # Go策略

    杜甫的一首登高所蘊含的意義,深廣令人百讀千回,感慨萬千。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樓。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本人認為杜甫這首七律詩,可稱為唐代之傑作。

  • 9 # 民安國泰8357092596

    杜甫的七律《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全篇對仗,句法交錯而又相接。通篇融情於景,渾然一體,通讀感人至深。

  • 10 # 興安北硯

    此文如說是七律第二

    那個敢言七律第一?

    春江花月夜

    朝代:唐代

    原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 11 # 孤竹國人1

    崔顥的《黃鶴樓》為唐詩七律的第一。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一一嚴羽稱"唐代七律詩,當以此為第一"。

  • 12 # 劍秋954

    《登高》唐,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諸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歌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首詩一直被人們譽為《七律》之冠,盛名千古不衰。此詩寫於公元676年杜甫56歲之時,在夔洲登白帝城由感而發。

  • 13 # 喬維芸

    唐詩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都可以舒心聲,發感慨,把追求和愛好轉移到寫詩!李商隱的《錦瑟》可以稱之為七律第一……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明月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然已惘然!在錦瑟一音一節的中,莊生迷夢,理想轉眼成空;望帝啼鵑,生活華為悲鳴;明珠有淚,泣血而成;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即。四句詩,四個典故,四種意象,每一種都悲辛無限!

  • 14 # 今年頭茶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每個人的人生境遇不同,閱歷不同,感觸不同,就會有不同的三觀和視角!自己喜歡的,才是最好的!

  • 15 # 吾是四五六

    唐詩三百首中《七律》代表作崔顥創作的《黃鶴樓》最具代表性: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 16 # 播玉齋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心目中的第一答案肯定不盡相同。如果非要評個第一,又按照什麼標準呢?我們不妨假設這些作品都是應試詩,按照科舉時代的評判標準或者按現在流行的詩詞大賽的評分機制從格律、遣詞、章法、技巧、意境等幾個方面分別打分。

    因為都是大家的作品,章法、遣詞分肯定相差無幾。崔顥的《黃鶴樓》在格律一項肯定會失不少分。《錦瑟》的主旨歷來爭論紛紜,恐怕也不會得全體評委的高分。其它的作品得分應該不相上下,難分伯仲。

    《登高》因為四聯全對,一定會在技巧上獲得不少加分。所以最後老杜略勝一籌,獲得一等獎!

    哈哈,你不服就去罵評委吧!

  • 17 # 景宜官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似銀河落九天。

  • 18 # 中國畫裡中國話

    怎麼這麼熱衷於第一呢?唐詩三百首,全唐詩,唐詩別裁,估計沒幾個人都讀完了,敢答這題和敢問這問題一樣,都有點過於自負。

  • 19 # 皎月夕子

    我認為唐詩中,作者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可登上榜首七律第一。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

    何處春江無月眀!

    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是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

    訂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

    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想聞,

    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

  • 20 # 翻書君

    不知道樓主所說的“七律第一”是指第一首七律詩,還是七律詩中的第一名,我姑且理解為七律詩中成就最高的。

    既然是律詩,那麼形式是特別重要的,也就是平仄、押韻、對仗、格律等等,都必須工整,毫無差錯。在唐代詩人中,沒有人比杜甫更擅長律詩,所以他的律詩寫得很好。而在他的眾多律詩中,公認寫得最好的,是《登高》。

    一、古風律詩《黃鶴樓》

    有人說崔顥的《黃鶴樓》是七律第一,但我認為也許他們講的第一,是給律詩開了一個頭,所以稱之為“第一”,因為《黃鶴樓》的格律並不工整,我們把這種律詩叫做“古風式律詩”,我們來看。

    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七律的平仄可以構成兩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這兩聯錯綜變化,得到其他格式。

    我們來看《黃鶴樓》的平仄(以現在的讀音來看,有些字在古代是仄聲字,如白雲的“白”):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這首詩的前半首是古風的格調,後半首才是律詩。

    依照七律的平起勢來看,第一句第四字應該是仄聲而用了平聲(乘),第六字應該是平聲而用了仄聲(鶴,古代是入聲字),第三句第四字和第五字應該用平聲而用了仄聲(“去”、“不”),第四句第五字應該是仄聲而用了平聲(空)。

    當然,這所謂“應該”是從後代的眼光來看的,當時律詩既然還沒有定型,根本不存在應不應該的問題。

    二、古今第一七律《登高》

    我們再來看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它的平仄應該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其中“急”、“白”、“落木”、“不”、“作客”、“百”、“獨”、“濁”都是入聲字,是仄聲。

    這是標準的仄起式,非常工整,堪稱後世學習律詩格律的典範。

    再來看押韻:哀(ai)\回(hui)\來(lai)\臺(tai)\杯(bei),押的都是平水韻中的“十灰部”,也就是發的是回(hui)的韻母音,是押韻的。

    除此之外,律詩在格式上還要求對仗,一般頷聯、頸聯對仗,後來降低了難度,只要求頸聯對仗,在《登高》中,八句都是對仗的。

    首聯中“風急”對“天高”、“渚清”對“沙白”,對仗圓融貼合景色,而不是呆板追求對仗。

    從格律、對仗、文法、構思、意象、境界等各方面來看,現在大家明白為什麼要說《登高》是古今七律第一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人們對蘇軾的評價那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