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鬥大黃蜂

    如果劉備一統了天下,我覺得他也會像劉邦,朱元璋一樣開始殺功臣,因為古代帝王家一般都會把權利的集中話,所以我認為會殺

  • 2 # 食品企業管理

    英雄常有,而劉備不常有,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就可以看出劉備是大智如愚、大巧若拙的一代梟雄,生性善良、愛民如子、待人寬厚,俠肝義膽。他不需要更多好的詞彙來形容他,與他而言,他本身就是一個奇蹟罷了。

    桃園之義被後人傳頌千古,我們常說物以類聚,張飛和關羽是那種忠肝義膽的人,而作為他們大哥的劉備又能差到哪裡去那。桃園之後,三人都有和天下英雄一較高下的想法,於是就相約投入了這片亂世之中,想用自己的努力和天賦,在這亂世之中求得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

    如果劉備統一了天下,他還是以仁義治國,懂得與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們分享勝利的果實,不像劉邦、朱元璋那樣只能同甘苦不能同富貴的君王!

  • 3 # 小冉歷史站臺

    我想可能是會的。

    劉備是亂世的梟雄,他並不像電視劇拍的那樣。劉備公元161年-223年,字玄德,涿郡涿縣人今河北涿州人。劉備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拜盧植為師傅,後來參加鎮壓黃巾起義,透過不斷的努力劉備在赤壁之戰後拿下荊州、益州等土地建立了蜀漢政權。劉備在他創業的時候是能看出來他的心智的,我們要從《三國志》等這樣的正史去研究他。

    首先正史中的劉備和演義中的劉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對妻子的態度就是很重要的方面。在很多時候劉備處於危機的時候,多次拋棄自己的妻子獨自逃亡。在正史上都有記載,尤其是在和呂布爭奪徐州的時候和曹操爭奪徐州的時候。劉備在新野逃亡的路上一旦災難來臨就拋下妻子,自己帶著他認為最有用的人逃跑。

    還有就是劉備吃劉安的妻子,在《三國志先主傳》中有明確記載,劉備在和呂布爭奪徐州失敗後,劉備率軍攻打廣陵腹背受敵軍糧斷絕,吏士大小自相啖食,這中間當然包括劉備。

    當劉備吃了肉之後問劉安這是什麼肉,劉備明知道是人肉還敢理直氣壯的吃。還有就是劉備對於人肉的滋味是比較瞭解的,所以在吃到劉安妻子的時候才會有此一問。可怕的就是明明知道碗中的是人肉,還敢大口大口的吃。

    還有在劉備攻下四川之後,劉巴出了一個餿主意直百錢,在《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十九年》中有記載。什麼是直百錢呢,就是直百錢一錢值百也。劉備規定值100錢相當於劉備製造一枚直百五銖,這樣劉備就攫取了99枚五銖錢的利潤,而劉備的成本只有一枚五銖錢而已。劉備的這種行為就是貨幣掠奪人民的財富,讓自己某利益損害人民的利益。

    在正史中還記載了一些劉備不好的一面,畢竟每個人都有缺點。但是不論怎樣劉備吃人肉的這件事還是很難讓人接受的,畢竟他違背了道德倫理。還有就是有劉邦開國殺功臣的慣例,我想劉備他說是劉邦的後人,從主觀上說會不會也效仿呢。我想這也是我的個人意見,畢竟劉備所考慮的主要還是國家的穩定。從各方面看,劉備在統一天下後很可能效仿劉邦殺功臣的。

  • 4 # 酒徒影視

    瞭解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劉備跟他的祖先劉邦,其實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論出身劉邦是出自於農家,但劉備則以織蓆為生,到最後劉邦統一了天下,還建立了大漢王朝,然而劉備卻一生沒有走出蜀地,如果劉備能統一天下,那麼會像劉邦一樣,殺盡有功之臣嗎?

    在歷史中,劉邦其實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小人,不過也是一名狠角色,就在他登上大位後,便把跟他一起在征戰的韓信、彭越還有其他三族,都被殺害,那時候可謂是非常殘忍,就連他的發小盧綰,也因為別人的挑撥離間,最終死於他鄉,然而這些人可謂是幫劉邦得天下的忠臣,但也是劉邦最忌憚的存在,如果劉備也跟劉邦一樣得天下,那麼他肯定不會這樣做,因為劉備跟劉邦雖然很相似,但是他們的本性卻不一樣。

    第一個論對有功之臣的態度,劉邦在成天下之後,發現了蕭何非常能讓人民服從,項羽非常忌憚他,最終嚇得蕭何自毀名聲,劉邦也為了自己能夠穩定地位,連昔日的重臣都不願意放過,看得出來劉邦真的是一個薄情寡義之人,然而劉備卻不一樣,他不僅非常重用自己的重臣,還讓關羽全權打理荊州事務,就連臨終之前,也非常信任諸葛亮跟李嚴來幫助他的兒子,還對諸葛亮說,如果他兒子能輔便輔,不能便君可自取,所以說劉備跟劉邦卻不一樣的人。

    第二個就是關於屠城,雖然在那時候的亂世戰爭中,屠城是一個非常不明確的做法,但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以前下雨也一樣屠城過,也有很多古代名人也一樣,就連自己的兄弟也不會放過,但是劉邦卻不一樣,因為他自己的下屬曾經屠城過八次,而且還有四次是自己下令的,然而劉備卻不會這樣,不管自己或者下屬,連屠城這個想法也沒有,所以說劉備比起劉邦還是要仁慈了很多。

    覺得劉備就是跟劉邦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他們兩個人的本質卻不同,劉邦偏向鐵血無情,反觀劉備更像是一名真正的仁君,所以說人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利益來傷害了自己曾經的夥伴,就算沒了他們那麼你的位置也還是一樣不保,倒不如讓他們真正的為你服從,這樣到頭來就不會變成孤家寡人

  • 5 # 笑看歷史長河

    他不會殺功臣

    第一、從理論上來看,就算劉備統一了天下,還是會面臨外患,那就是士族。

    早在東漢時期,士族的力量在逐步增強,雖然到了三國時期以為是劉備,曹操,孫權三分天下,但是實際上他們的力量都被士族所牽制著。

    而曹操和孫權基本都是靠士族起家的,由此可見當然計程車族是多麼的強大!

    而劉備本來就不被士族待見,所以就算劉備統一了天下也不會殺功臣的,主要是為了制衡。

    第二、從性格來看劉備對朋友都是真心的,就像關羽張飛趙雲等人,也正因為如此才會有這樣多的很願意追隨他。很顯然劉備就是一個值得交心的人,所以他才會有這麼多的忠臣干將,試問這麼一個值得交心的人怎麼可能殺功臣呢?

  • 6 # 名角貝兒

    這是肯定的,縱觀歷史歷朝歷代,哪一位帝王登上權利巔峰不是靠累累白骨堆積而成。至高無上的權利對人的誘惑力太大。俯瞰世界為我獨尊。生殺予奪的權利,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後宮佳麗三千。哪怕是父子兄弟姐妹,在皇權面前也會失去理智,化身洪水猛獸。即使是歷史上堯舜禹時代,所謂的禪讓制背後也是經歷薰風血雨。貞觀之治大唐盛世,也是靠玄武門之變搶奪而來。人都是自私的,好不容易搶奪來的東西,當然不會與人分享,也害怕別人來搶奪。對於劉備或者朱元璋這樣的人來說,從一無所有白手起家奮鬥一生得來的江山,自然怕也別人奪走。為了子孫後代為了防患以未來,自然要對功高震主的大臣、將軍一一清除誅殺。

  • 7 # 井蛙語海

    帝王的生活不是百姓能體會到的,帝王的想法也不是普通百姓所能理解的,當然帝王的責任和壓力也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承受的。

    歷史上的開國功臣如果不能急流勇退,很少會有好的下場,而開國皇帝大多在建國之後會對功臣進行打壓甚至殺害,比如劉邦和朱元璋便是如此。

    先分析為什麼開國皇帝大都會殺功臣

    首先是開國功臣阻礙了國家改革的步伐

    劉邦和朱元璋都是開國的皇帝,開國的皇帝承襲前朝的遺產,接過一個滿目瘡痍的統一國家,建國之初,百廢待興,總結古人的治國經驗,前朝滅亡的教訓歷歷在目,建國之初一般都要銳意改革,革除前朝的弊端,以免重蹈覆轍。而銳意的改革從來都不會是一帆風順,所得利益階層的阻撓是最大的改革阻力,一起打天下的既得利益者在建國之後大多懈怠,安於享樂,是國家推行改革最大的阻力。只有掃除了阻力才能實行改革,這些功臣大多是武將,自恃勞苦功高,又不能站在國家的利益層面去統籌全域性,所以很容易成為被清除的物件。

    其次是權臣威脅皇帝的中央集權

    很多開國元勳武將出身,在戰爭的鍛鍊下能力出眾,有治國的才幹。有些自恃功高,在有些政策上和皇帝兩條心,皇帝對於這些人不得不防,即使沒有謀反的心,但有謀反的能力,加上皇帝的猜忌就很容易被清洗,特別是老皇帝臨近生命的盡頭,為了自己的子孫的江山穩固而實行大清洗。

    如果劉備一統了天下,相信劉備也會這麼做的,當國家利益和家族利益高於一切時,其他的利益都要靠邊站。

  • 8 # 詫寂說史

    劉備如果統一天下會不會弒殺功臣,這是一個讓人想起比較傷感的話題。如果真的按照劉備當時的情況進行分析,很大可能會對功臣進行屠殺。

    自古以來,跟隨開國皇帝打下江山的文臣武將大多數都會落得悽慘的下場,為何帝王在打天下的時候可以以兄弟相稱,一旦取得天下便開始進行屠戮行動呢?具體原因我們分析如下:

    一、“狡兔死,走狗烹”,眾文武已無太多使用價值“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史記·越世家》

    范蠡和文種幫助勾踐滅吳,最終復國成功後,范蠡告別文種時,曾給文種送來一封信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意思是說,我們已經幫助勾踐完成復國大業,在眼下這種時候,他已經不需要再依賴我們了。如果留下我們,只是會讓他不放心,早晚會殺掉我們。

    最終,范蠡遠去,逃過一劫。文種留下,結果被勾踐賜死。曾經的患難兄弟,最終落得如此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二、開國功臣威脅皇權統治,所以必須提前剷除威脅

    能夠從亂世之中走出來的人,一有膽略二有能力,這麼多的能人聚集在一起,萬一有人有反叛的想法,又如何應付呢?

    所以歷代開國皇帝會採取兩種做法,其一是直接殺掉,其二是廢除權力。

    被譽為“兵仙”的韓信,在劉邦建國後,先從楚王降為韓王,又從韓王貶為淮陰侯,最後直接被呂后誅殺於長樂宮中。

    韓信之死源於能力強,有威信,有反叛成功的前提條件,對於這樣有威脅的人,劉邦不會讓他繼續活在這個世上,增加自己的危機。

    三、維護後代統治,繼而屠殺功臣

    往往開國功臣都依靠著跟皇帝一起打江山的交情,恃寵而驕,居功自傲。常常不服從律法管理,依靠著軍功目中無人,欺凌百姓和普通官員。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皇帝本人才能制服住對方,可一旦自己哪一天離去,後繼位的兒孫又有什麼本事去管得住這些驕兵悍將呢?

    朱元璋在統治後期,大肆屠戮功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想讓自己的兒子順利繼位,殺掉大量將領後,就留下耿炳文這位擅長防守但不會進攻的名將,用來守衛大明王朝。

    家天下的理念在君王的心中無比重要,希望自己的後代可以生生世世掌握著最高權力,而一切有影響後代威脅的因素,都必須要即刻剷除。所以,屠戮那些開國功臣也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透過以上三點進行分析,讓我們來看一下,劉備是否符合以上幾點要素?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首先我們可以看一下,劉備和他先祖劉邦性格非常類似,都是以仁義寬厚為名。知人善任,善於用人。劉邦有蕭何、張良、韓信,劉備有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

    我們可以從馬超投奔劉備後,劉備對馬超的態度上進行分析。馬超人稱“天威將軍”,又是西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相當有實力和勢力。但是投奔劉備後,除了第一次收取益州後,後面的大小陣仗都沒有馬超的出現。

    這對於年富力強的馬超來說,不得不說一種遺憾。這種異常的表現只能說是劉備故意而為之,利用馬超的威名取得益州後,便再也不用。這種舉動既透露出對馬超的不信任,也反應了馬超功已成便不再用的心思。

    所以以此來分析,如果劉備奪取天下後。對於這些文臣武將,至少會棄之不用,像馬超一樣高高掛起,而不給實權。如果有不認同者,下場很可能是殺戮。

    二、開國功臣威脅劉備皇權,必須殺之

    說到威脅皇權,就不得不談關羽。關羽是劉備集團的二號人物,據三國志記載,關羽在劉備集團後期,是單獨負責劉備集團最精銳的荊州軍。

    當劉備在漢中取得大捷之後,關羽在沒有劉備任何通知的情況下,直接北上進攻樊城。按理來說,像這麼大的軍事行動,歷史上沒有任何記錄,這是極其不正常的,唯一的解釋就是關羽自己發動的。

    那麼為什麼關羽會自己發動這麼大的軍事行動呢?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關羽眼見劉備在漢中取得勝利,文臣武將都有封賞,但自己一直鎮守荊州無法獲得軍功。所以,關羽就擅自率領荊州軍北上,以求獲取更大功勞,最後呂蒙趁關羽和曹魏激戰,趁機奪取荊州,並殺死關羽。

    如果一旦劉備統一天下,面對這麼一位可以不經過自己同意,擅自發動大的軍事行動的關羽,那麼對於劉備來說,肯定會把這位曾經的兄弟殺死。因為沒有一位帝王,可以忍受有這麼大權力的武將,尤其是這位武將在軍中極有威信,又是漢獻帝親封的漢壽亭侯,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會斷然殺之。

    三、為了阿斗繼位,劉備會斷然除掉功臣

    劉備為了阿斗,在統一天下後,會斷然除掉一切危害掉親兒子劉禪繼位的威脅因素。

    我們從劉備白帝城託孤來進行分析,劉備在臨終前,分別召集李嚴和諸葛亮,讓他們兩個人分別負責軍事和內政,而不是單獨交給諸葛亮,劉備帝王心術在此可見一斑。

    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後,火速提拔僅為輔漢將軍的李嚴升任尚書令,最後官至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這明顯是為自己的兒子交代後事,希望這位東洲集團的老大可以借用東州派的勢力來平衡諸葛亮。

    劉備所做的這一切,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兒子可以穩定坐上帝位,並安排人員平衡諸葛亮的權力。所以,當劉備奪取天下後,天下已經沒有對手,也不再會安排這樣託孤的情況出現,只會除掉劉禪身邊的這些能人。為了阿斗,劉備必然會露出自己兇殘果斷的一面。

    結論程昱: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三國志》 孫勝、賈詡:劉備雄才。——《三國志》

    劉備被同時代的人稱為雄才,亂世雄才者,也必然是權謀家。所以,我們應該從一個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中去推測劉備的行為。

    結合以上三點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果劉備統一天下,那麼很大可能會對這些功臣進行殺戮。

  • 9 # 90後笑看乾坤

    要問三國時期,誰是最講義氣的人,估計很多人都會說是“武聖”關羽,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兄弟情義也一直被人們羨慕、稱讚。大家都知道因為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所殺,好兄弟劉備、張飛為了替他報仇,一個在準備伐吳的過程中被部將範疆、張達所殺,劉備因為不聽勸阻發動夷陵之戰,大敗而病逝白帝城,三人也算是踐行了當年桃園結義時的“不求同年同月死,但願同年同月死”的誓言。

    劉、關、張三人的情義故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一直有“寧要桃園三結義,不要瓦崗一爐香”的說法,尤其是關羽更是成為了中國忠義形象的化身,其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誅顏良斬文丑,華容道義釋曹操等故事都在民間廣為流傳。似乎劉備、關羽應該是一對情投意合的“鐵哥們兒”,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劉備完成統一大業後,二人的關係又會怎樣呢?為什麼有人會認為關羽會成為劉備第一個要斬殺的功臣呢?

    第一、劉備會殺功臣嗎?

    劉備在《三國演義》中一直是以仁義著稱,是一個仁君的形象,那麼如果劉備打敗了曹操、孫權,完成了統一大業,漢昭烈帝會殺功臣嗎?如果按照其仁義的形象來說,可能性很低,如果這樣自然也就不存在殺誰的問題,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自然也是否定的。

      首先,從歷史上來看,“飛鳥盡,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幾乎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規律,劉備自然也很難免俗。劉備會殺功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繼承人的無能和平庸,這就像明太祖朱元璋對太子朱標說過的,和自己打江山的這些將領、重臣都是太子統治要面臨的刺,他必須在有生之年為朱標撥了,而劉備面對阿斗這樣一個平庸的太子,從家族常用的利益來看也就不得不斬殺功臣。

    除了有利益驅動外,劉備的性格也是一個關鍵,很多人會說劉備仁義,甚至經常哭哭啼啼,是一個骨子裡有點軟弱的人,自然是不會殺功臣的,但是大家看看他在白門樓對呂布的態度就會顛覆這一看法。呂布雖然奪了劉備的徐州,但是的確“轅門射戟”救過劉備,但是劉備卻在呂布要活命的時候上演了“落井下石”“借刀殺人”的把戲,借曹操之手殺了呂布這個潛在對手。所以,劉備的仁義只是他行走江湖的手段而已,在面對自己的利益時,他是一個果斷利落的狠角色。

    第二、為什麼是關羽?

    經過分析,我們知道劉備從內外因來看都是可能殺功臣的,但是蜀漢的功臣那麼多,為什麼關羽會首當其衝呢?關羽不是和劉備關係情同手足嗎?這就不得不說,關羽在很多方面是犯了皇帝大忌的。

    首先,關羽干涉劉備家事,大家都知道在封建時代,皇帝的家事就是國事,而大臣捲進帝王的家事,毫無疑問都是必死無疑的。關羽在劉備打算收寇封(後來的劉封)為義子時,就直接站出來反對,而且還固執地堅持自己的看法。這雖然在當時看來是一件小事,但是卻說明關羽真的把自己當作了劉備的兄弟,干涉了老大的家事,按照這種苗頭,手握重兵的關羽後來一定會捲入劉備的“立儲”問題,而這是任何一個帝王都無法容忍的,所以關羽被殺也就在預料之中。

    其次,關羽的地位和威望,也很容易被劉備猜忌。如果劉備能夠完成統一大業,那一定是關羽取得襄樊大戰勝利之後的事。試想,關羽在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時就已經威震華夏,如果關羽一鼓作氣拿下襄樊,那麼,關羽在蜀漢政權中的威望將會達到和劉備一樣的高度,甚至超過劉備,那麼對於劉備而言,關羽就是“功高震主”了。出現這種情況,二人之間的矛盾自然就會越積越深,後來大唐的李世民、李建成親兄弟尚且兵戎相機,更何況劉備和關羽。

    最後,關羽的性格也決定了二人之間很難“共富貴”。關羽性格中最大的缺點就是高傲、目中無人,甚至很多人認為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就是自作主張的結果,劉備和諸葛亮根本就沒有向其下達果命令。所以就算關羽不死,這一條就讓劉備無法容忍,正是因為這樣,有人認為關羽其實是被劉備害死的。另外,關羽在單刀赴會、水淹七軍之後就已經很膨脹了,如果要是他再取得襄樊大戰的勝利,甚至幫助劉備完成了統一大業,以關羽的性格還不得把尾巴翹到天上去,再加上自恃和劉備關係密切,自然就不會把劉備放眼中,其結果自然可想而知,或許同時期許攸的下場就是他的下場。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劉備有幸統一天下,建立大一統的王朝,那麼很有可能還是會殺功臣的,而第一個被殺的很有可能就是“武聖”關羽,這個結果是不是很讓大家意外?但是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 10 # 紫龍表哥

    如果劉備統一了天下,那就牛逼了,肯定不會殺功臣。按我推斷。

    劉備說,曹操你給朕端水洗腳,洗完給我喝了

    孫權你給朕洗衣做飯,還有涮馬桶

    司馬懿你給朕擦屁股吧!

  • 11 # 青山私塾

    不會,假皇叔此人擅於借刀殺人,借曹操之殺呂布就是例子假皇叔會利用身邊每一個人替他幹黑活,諸葛亮就是典型的專門替假皇叔幹黑活的。

    假皇叔手中的參謀本部與諸葛亮當時職位軍師祭酒,這個職位的人不下三十幾位,當時的參謀就是當各地有名學子就可以,第二呢像假皇叔更看中這些名人背後計程車族豪門勢力結交下來好借糧借錢。當然諸葛亮也不例外,屬於當地仕家大族盤根錯節很有勢力。這些名人喜好互相介紹兩頭買好。

    26歲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諸葛亮談的是治國理想,追求的是人生報負,而在當時48歲的假皇叔看來只是風芒畢露,原則上以我看來假皇叔主政時期,諸葛亮更像一個軍法處長,專門扮黑臉幹黑活因為其風芒畢露個性銳力無力不怕得罪人。

    假皇叔想借地盤,借了風芒畢露濤葛亮的隆中對,想耍帳賴不還,讓諸葛亮到江東去舌戰群儒耍賴皮。

    想敲打忘記君臣之禮的關羽張飛,也是借諸葛亮之手,

    總之,諸葛亮是名門仕族的人,講究事事體面,而假皇叔可不管三七二十一,能老虎就老虎,不行就跑,能帶出幾個殘兵遊勇也能在找個菜市場橫行霸道起碼不用再編草鞋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有便宜不佔王xx,

    理想在每個時代卻被現實玩的團團轉,願假皇叔每次傾盆如雨的淚水沖刷到他每次險惡的用心

  • 12 # 北派說書人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歷史,歷史上殺功臣的皇帝殺的最出名的,就有兩個,那就是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此二人有共同特點,那就是從基層幹起來的,身邊的勳貴人員皆是和自己一路摸爬滾打出來的,所以這些人哪怕是見劉邦和朱元璋當了皇帝,心中的哪些敬畏卻很少,可以說絲毫沒有,這些可是很受帝王所忌諱的,而且往往這些勳貴集團手中都有兵權或者勢力,又或者黨羽,不殺不行,我們再看看諸如唐朝、宋朝、這些國家,皇帝皆為前朝的權貴,手下有自己的黨羽,這些黨羽從一開始都是他們的屬下,沒有不服一說的,所以好管理,那麼這個問題就好回答了。

    劉備雖自稱是皇族之人,還被尊稱為劉皇叔,但是他不是皇族人還是兩碼事,縱然是,但是也不過是落魄的賣草鞋的。

    這樣說很明白,劉備的一統天下後,定然和自己的祖上劉邦一樣,會殺功臣,細數當時劉備圈子裡的那些人,各個勢力的太過雜亂,若不是諸葛亮管理的好,估計麻煩早已凸顯了。

    和曹操孫權不同,劉備天生弱勢

    曹操從一開始,就跟董卓學會了,挾天子以令諸侯,接著接自己曹家之勢,包括夏侯氏,皆為自己人,掌握著軍政大權。

    再看曹操,當初孫堅孫策已經將江東經營的很不錯了,到處是自己的勢力,比一比就可以看出,劉備的弱勢,所以劉備殺功臣,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的。

  • 13 # 塰鬥

    劉備如果得了天下百分百會殺功臣,最多是殺多殺少的問題。 飛鳥盡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這幾乎是所有開國君王們,在開國後千古不變的第二個專案,第一個專案是封賞功臣。其實和養豬是一個流程,養肥再殺。

    像漢光武帝劉秀和宋太祖趙匡胤這種仁君, 絕對屬於異類。 劉備殺功臣原因非常簡單,理由也很充分,因為他有個傻兒子劉禪, 而且是唯一的兒子。如果劉備不在自己嚥氣前把那些開國功臣都清洗掉 ,一旦有人在他死後造反, 他的傻兒子劉禪是絕無招架之力。他一手打下來的江山會像秦朝那樣,二世而亡 。

  • 14 # 一別成久違

    如果劉備統一天下稱帝,會不會誅殺功臣!不如換個角度,劉備稱帝哪些功臣必死!

    1,魏延

    魏延投誠的時候,諸葛就說了有反骨,讓劉備拖出去斬首,此等後患賣主求榮之人,就算北伐有功,為了基業也會斬了此人!

    2,馬超

    此人雖五虎上將,但其成長曆程,一直在爾虞我詐中,心狠手辣,父親為質,仍然堅持與曹開戰,與韓遂離間,西涼也多嗜血彪悍。此人志向也遠大,忠誠也不夠。劉備殺之除患。

    3,諸葛亮

    蜀國軍權都在他一人,古代認虎符二不認主,國家根本在財在兵在民,尤其是兵,軍隊的控制權,並且諸葛有大才,若為基業,此人為大患,並且諸葛聲望太高,自己兒子又多孱弱,自己歸天以後,難道天下要姓諸葛嗎?劉必會殺諸葛!

  • 15 # 一壺清茗品春秋

    如果透過劉邦、朱元璋看劉備,確實很有可能誅殺功臣。劉備與兩人確實有很多的相似點。

    比如,他們三人的出身相似,都是出身最底層。劉邦是一個亭長,朱元璋是個和尚,劉備是個織蓆販履之徒。低位卑微,表明他們起兵之初,沒有很深的背景,依靠的文臣武將既是上下級關係,也是合夥人。像西漢之初劉邦封韓信為齊王時,對於未稱帝的劉邦,是平級的關係。三國時關羽守荊州也是超然與蜀漢眾臣之外,再加蜀地道路崎嶇,交通不變,很容易成為獨霸一方的勢力,這些人都是跟隨君主們一塊摸排滾打出來的,在他們眼中皇帝之位並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及,造反的慾望在他們心裡,不再是難以逾越的鴻溝,而只是一念之間,再加上手中有實力,個人有才能,即使本人沒有造反想法,還有手下人鼓動,就像蒯通曾勸說韓信自立,這些人自然容易引起猜疑,讓君主們殺之而後快。

    比如,三個人的兒子孱弱或昏庸。在劉邦、朱元璋這樣強勢父親的陰影下,漢惠帝也好,朱標、朱允文也好性格懦弱,為了確保皇權鞏固,劉邦和朱元璋不得不把那些難以駕馭的大臣除去,好讓兒子或孫子順利繼位。劉邦只是把幾位異姓王剷除殆盡 朱元璋就更徹底,把功臣勳貴大肆屠殺,把一個沒有牙的大明交給了朱允文,直接導致靖難之役無人可用。而劉備的兒子劉禪論才能,比漢惠帝朱標還有很大差距,如果劉備統一天下後,面對扶不起的阿斗,面臨的形勢比劉邦、朱元璋更緊迫。

    比如,雖然劉備未對功臣宿將大加殺戮,但是在劉備去世時像關羽、張飛等都已去世,剩下的資歷尚淺。即使這樣,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還是把對劉禪最有威脅的養子劉封給殺死。雖然歷史上劉備以仁義著稱,其實他的先祖劉邦也被人們稱為仁厚長者。但面對皇位的威脅,絲毫不會顧忌自己仁義的形象。

    劉備沒有對功臣們大加殺戮,既有功臣勳貴先他而死,更有當時蜀國新立,夷陵戰敗,外部虎視眈眈,內部叛亂頻發,內憂外患,使得他沒有時間,與不能對內部統治集團進行大清洗。劉備以國勢為重,最終託孤諸葛亮,成就千古君臣佳話,這也是非常難得的

  • 16 # 美劇魔法屋

    是否會殺功臣,還是要看當皇帝的人究竟是怎樣一種性格?先拿劉邦來說,在劉邦還沒有當上皇帝的時候,就表現出殘忍,心狠,不近人情的一面,當時劉邦被項羽追得落荒而逃,為了逃命,他竟然把兒女推下車。還有項羽在綁架了劉邦的父親的時候,劉邦不僅不救,還提出分一杯羹的要求。

    再說朱元璋,我們可以用兩個字來總結,那就是“苦難”。經歷過苦難的人要麼被千錘百煉,變得堅韌、勇敢、節儉、機智等等,要麼變得冷血、奸猾、殘忍。恰巧的是朱元璋都有,正面的性格在他奪取天下的時候被無限放大,因為天下未定,他必須懂得隱忍。但一旦天下安定,乾坤一統,朱元璋就開始釋放他性格中一直被隱藏的負面因素,變得冷血、奸猾、殘忍。

    那麼劉備是這樣的人嗎?非也,劉備是一個非常講仁義的君主,被曹操追殺的時候,他不忍百姓被曹操蹂躪,帶領著百姓上路,足見其愛民之心和仁義之心,也證明了劉備的人品,絕不是那樣一個翻臉不認人的人,還有奪取益州的時候,眾人都勸其殺了劉璋,可劉備最終沒有對其下手。

    除了劉備的因素,還有臣子的因素,如果這個大臣能夠懂得急流勇退,避免跟皇權產生矛盾,那麼這個大臣就會善終。

    所以,我認為,如果劉備真的奪得了天下,不會殺功臣。

  • 17 # 星海一沙鷗

    劉備在創業的前半段,一直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投靠盧植、投靠過公孫瓚,投靠過陶謙,投靠過呂布,投靠過曹操,投靠過袁紹,袁紹敗後沒有辦法又投靠劉表,劉表死後又投靠孫權,最後又投靠劉璋。看盡人間臉色,也在一次次的投靠中磨鍊了劉備的心性。

     

    後來取荊州,佔益州,終於三分天下。在稱帝后幾次出征,是想統一中原,有這個雄心壯志,另外也有這個能力,要不曹操也不會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這是歷史,我們做個假設,假如劉備統一了中原,他會殺功臣嗎?

    個人看來應該不會,投奔了這麼多人,看到了這些人的結局,也知道了哪些事情是不得人心。,另外根據他是有大志向的人,需要很多人才來治理國家。還有另外一點,當時他身邊有諸葛亮這樣的賢臣,為世人所熟知,他的話劉備是聽得進的。所以說他不會像劉邦和朱元璋一樣。

  • 18 # 蜀中梁哥哥

    如果劉備統一了天下,會不會像劉邦、朱元璋一樣殺功臣?我的回答是:會!肯定會!!一定會!!!

    理由如下:

    劉備仁慈,人所共知

    劉備仁慈,人所共知。正因為劉備仁慈,劉備才得以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同時,也因為仁慈,他也只能三分天下,而不能統一天下。能統一天下的,都是像劉邦、朱元璋這種非常之人,使用非常手段。

    劉備如果能統一天下,他也會像劉邦、朱元璋一樣,該殺殺。“無毒不丈夫”,他如果不毒,他如果不殺,他就無法坐穩江山。打江山的時候,需要君臣同心,坐江山需要統一思想,凡有二心的,留著是禍害。

    劉邦、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不是也不殺戮嗎

    劉邦打天下的時候,對待百姓,對待他的將士,很仁慈的。特別是,對待他的將士,像對待哥們一樣。與項羽共侍懷王那段時間,劉邦沒有去救項梁,為了演戲給項羽看,鞭打樊噲,叮囑“打輕點”。

    公元前202年,劉邦統一天下,建立西漢政權。第一要做的事,就是剪除異姓王。當初為了爭奪天下,籠絡人心,劉邦大肆冊封異姓王。天下初定,人心還不穩定,為剷除異己,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了。

    最搞笑的是,當初對樊噲,叮囑“打輕點”。坐定皇位後,挨個挨個殺,直到閉眼睛前,還安排謀殺一路追隨的樊噲。劉邦還是當初的劉邦,哥們還是那個時候的哥們,但地位變了,思維也就隨之改變。

    同樣,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不也不殺戮嗎?和劉邦一個樣,禮遇他的屬下,生怕哪兒沒有做恰當,傷了弟兄們的心。但當他江山坐穩,“慶功樓”上一把火,昔日戰場上的兄弟,瞬間被大火吞滅。

    總結

    下不得狠心,坐不穩江山,如果劉備統一了天下,肯定會殺功臣!除非,劉備統一天下後,他的大臣們仍然對他忠心耿耿,同時劉備仍然“用人不疑”。兩個條件,缺少一個,都不成立。

  • 19 # 真正鱷魚不哭

    應該會,起碼關張兩位蠻危險。

    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三國志·魏延傳》

    這是不信任張飛的表現。

    《隆中對》定的戰略是: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三國志·諸葛亮傳》

    但在襄樊之戰時,關羽部始終孤軍奮戰,劉備沒有進行任何配合。如果說當時劉備初得漢中,大部分民眾都被曹操遷走,劉備只得空城無力進取,那他就該制止關羽冒險。實際情況卻之聽之任之,可見劉關也有心結。

    劉備得子很晚,他死時六十三歲,後主劉禪才十七歲,不曾隨父征戰,在軍中缺少威信。劉備必然要考慮,自己身後劉禪鎮不鎮得住一票驕兵悍將。

    能征善戰功勳卓著的老兄弟們很可能構成不安定因素。這才是歷代皇帝誅殺功臣的根本原因。而且劉備也不是沒殺過功臣:

    申儀叛封,封破走還成都。……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三國志·劉封傳》

    劉封罪不至死,主要是因為“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史書將主要責任推給諸葛亮,但這也是劉備的想法。

  • 20 # 天香引

    開國帝王,誅殺功臣,在中國歷史上實在太正常不過了。開國皇帝多能文善武,大智大勇,大謀大略,不可能幹過河拆橋、恩將仇報的事,偏偏就把功臣殺了,把橋拆了,還濫殺無辜。皇帝是不講情義的,講情義就不是皇帝了。

    韓信、蕭何此等人物絕非泛泛之輩,創業時忠心耿耿於劉邦,說明劉邦本性不殘暴。自從他當上皇帝,就不再是以前同生共死的劉邦了,他心裡不能只裝著功臣,還有天下的百姓,江山是功臣們打下的,但問題也出在這裡,能打下江山,也能推翻江山,以他們對皇帝的瞭解,更是易如反掌。劉邦是一個造反者,更懂得被造反的威脅,皇帝要當安穩,潛在的威脅不排除,何能安睡。皇帝殺功臣,問題不是出在人身上,是“皇帝”這個位,會使人變殘忍。

    朱元璋與劉邦都是由草莽英雄登上皇位,在創業初期,能夠一呼百應,得到天下眾多賢士的忠心相助,足以說明他們是得人心的,是有信服力的。皇位縱然扭曲人性,但是幾乎每一個開國皇帝都殺功臣,這就不能簡單地認為殺功臣是出於疑心,是害怕別人反他了。一個沒紀律的部隊打了勝仗,總有幾個士兵強姦擄掠,一個開國隊伍打下了江山,總有幾個功臣倚權自重。天下是皇帝的,經歷過改朝換代的開國帝王,更懂得江山社稷安危來自老百姓,老百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功臣轉變到國臣,有些人角色還沒有調整到位,居功自傲者仍在談論江山是他們打下的,享受榮華富貴是理所當然。單單是這些安樂思想,還不足使皇帝大開殺戒,關鍵是在推動新政變革上,功臣成為了最大障礙,他們的既得利益觸動不得,他們分封的地盤碰不得,他們佔據要位不作為,信不得丟不得,功臣對於皇帝完全是雞肋,心裡總是裝著功,而不是裝著百姓,何以安天下?

    皇帝翻臉殺功臣是由“皇帝”的特殊地位決定的,疑心對於至高無上的皇權來說就是殺心,功臣由創業團隊而來,能迅速團結起來連成一片,或對皇權產生威脅,或對改革進行阻撓,皇帝要麼不殺,要殺必大殺、統殺。這點上,誰做皇帝都不會例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商山四皓是什麼奇人,他們四個一出山,為什麼劉邦不敢廢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