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艾葉
-
2 # 羅明健
我從小生活在農村,基本上幹農活也是正常的事情。但是大部分都是協助父母做一些零散的活。在家喂喂豬,放放牛,養養雞什麼的,這個不算事兒。去街上賣了換錢,買米買面也是生活日常。放假的時候自己上山採點草藥,賺點自己零花錢。說來也應該算得上是賺錢的農活吧。搬搬玉米,收收小麥種子也很正常。相信不是每個人的生活體驗都這麼豐富。別人條件好的都是機械化操作,讓我們全部是人工。所以種玉米給鋪地膜,挖土豆煮熟了用來餵豬。
-
3 # 軒媛外傳10123
84年的,還趕上了幾年上地裡幹活的日子,小時候跟爸媽弟弟上地裡,幫爸媽摘過綠豆,那時候小,吃不了啥苦,其實地也不多,但就是摘一會就抬頭看看前面,心想著怎麼還沒到頭,得摘多長時間;再長大一點下地裡掰過玉米棒子,那玉米葉子像鋸齒一樣劃的人臉疼,完了等車的時候爸爸會掰幾根嫩的玉米杆子當甘蔗吃,那時候的感覺是極其幸福的;還有收麥子的時候爸媽教我怎麼捆麥子,小時候下地的時候還是挺多的,但大多數自己沒參與的都忘差不多了,參與幹活的都記憶猶新,說著開始懷念小時候的日子了,呵呵
-
4 # 媽媽愛三寶
八月,稻穀飄香的季節。豐收的腳步不會因為酷暑難當而止步。我們一家也不例外,收玉米是我們每年暑假的必修課,所以八月的我們也註定是忙碌的。
種玉米是很辛苦的,工序繁多,拿育苗來說吧,先要篩土,然後用糞和泥土攪拌均勻,再用手搓成拳頭那麼大像“湯圓”,雖然搓後滿手都夾雜著大糞味兒,可是我們依然樂在其中,還爭相干此活。然後把這些‘‘湯圓’’並排放在已經被平整的長方行地上,“湯圓”的多少要根據自家土地的多少來搓,農戶們估算能力是極強的,經他們估算的一般都不會差太多也不會多太多,這樣就避免了浪費。接著用食指和中指在“湯圓”上戳兩個小坑,把玉米種子放在坑裡,一坑一顆。再用事先準備好的竹片彎曲成拱形,兩頭分別插在兩邊,用薄膜蓋上密封好!育苗就算完成。等這些種子慢慢吐出嫩芽時,揭開薄膜這些葉兒上都有晶瑩的露珠,明亮剔透,如精靈般。等他們長出兩片葉子的時候就可以移栽了。移栽後一般要鋤兩次草,一次是20-30公分之間,還有一次就是玉米苗齊腰的時候,當然鋤草就免不了要施肥。
玉米苗們一米多高的時候就會出花結玉米。剛結出的玉米是由一件件綠衣裳將它們層層包裹,結出的玉米我們叫做玉米棒子,橄欖球狀。有的玉米苗只結一胞玉米棒子大大的,肥肥的;有的玉米苗會結出兩胞像我們家的兩姊妹,相親相愛。一個個玉米棒子就像一個個金髮美女,微風撩起它們的金髮使得它們越發驚豔迷人!有時我還去給它們辮上一個辮子,顯得俏皮可愛!等玉米棒子的綠衣裳變成黃衣裳的時候就是我們掰玉米回家的時候。
收玉米是我最不喜歡幹得活。每次到地裡我們都會把自己精心武裝起來:頭戴帽子,穿長袖衣服,長褲子再背上揹簍,這樣一來可以防止玉米葉子把面板割傷也可以防止太陽把你曬傷,可是這樣就已經揮汗如雨。裝備如此齊全,依然會驚喜連連。驚喜一:洋辣子,這個東東個頭不大但卻是我最懼怕的,它的外衣和玉米葉子的顏色差不多,所以不仔細看你是根本不會發覺的,它的身上長滿刺,要是一不小心被它刺著會讓你的神經立馬緊張,號啕大叫不說還會奇癢難止。驚喜二:蜂子,有的蜂子它們就直接把蜂窩做在了玉米葉上,有的則把巢做在了地坎上的雜草裡或石頭上,總的來說它們的家園還是比較隱蔽的。若一不小驚擾了它們,它們會群起而攻之,這個時候只能雙手抱頭祈求它們尾下留情不要把臉蟄腫就是萬幸!面對馬蜂窩我是勇敢的,我敢直面它們搗毀它們的家園,當然我也不會無故入侵。驚喜三:蛇,我天生怕蛇,即使它不咬人但是看著它從我面前經過我也會不寒而慄。談蛇色變可能也和我的屬相息息相關吧!
白天把 玉米掰回家,晚上吃過晚飯一家人就圍著玉米堆一邊剝玉米,一邊暢談,時而講的跌宕起伏,引人深思;時而講的幽默風趣,笑聲不斷。儘管已經疲憊不堪但好像每個人絲毫沒有睡意直至把白天的堆成的“小山”夷為“平地"才肯罷休。全家人瞅著金燦燦的玉米棒子自然是滿心歡喜的。
八月的下雨天也不是悠閒的。兒時還沒有專門的玉米分離機,也許不是沒有而是沒聽說過而已,我們家的玉米都是人工分離的。有些玉米是很不好分離的,玉米粒就像是淘氣的小孩緊緊的抱住它的母體,任你再使勁也是無動於衷。如果是遇上這樣的玉米棒子,弄不了幾個你的手就會變得紅腫無力了。於是父母想出這樣的法子:用與方桌配套的長凳子放倒在地,凳面靠牆,把父母平時穿的軍用膠鞋死死地固定在凳腳上(鞋底朝上),再拿著玉米棒子在軍用膠鞋鞋底的釘上一搓,誒!巧啦,玉米粒溫順地爭先恐後的掉落在地。以後我們家都用這種法子,有時還和弟弟比賽誰弄得多,幹勁十足。想偷懶的時候,父母還用一個玉米棒子1角錢來刺激我們,我們也就心甘情願的幹起來。分離後就是晾曬了,晾曬也有講究,如果晾曬的不好把它們存起來是容易發黴的,所以一定要等到玉米粒晾曬乾透才能裝倉。
兒時的記憶有些模糊,有時候不免後悔兒時留下的見證太少,可是如果真的留下太多那就不是天真無邪的童年而是多愁的、憂慮的了!
-
5 # 心臟健康守護者
從小到大,都是在河北的農村長大的,我們這邊是平原,一年地裡種植兩季農作物,秋天播種下麥子,記著還小的時候,家裡比較窮,再加上科技也不發達,我們都是找一頭牛,或是用家裡養的驢,套上犁,爸爸在後面捉著犁,將所有的地都翻一遍,然後再用擦子擦平整了,在用犁耕出一條溝,媽媽和姐姐每個挎著一個水桶,一個人在前面撒麥子種,一個人在後面撒化肥,我通常是在前面牽著牛韁繩,或是驢韁繩,一家人就這樣種上了麥子。一天下來,渾身累得像散了架子一樣,晚上洗洗腳,美美地睡一覺,第二天起來繼續。那時候學校放假半個月的時間,每天都是農活,雖然不輕鬆,但一家人在一起,地裡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
種上麥子,要壓凍水,給還沒出來,或是剛出來的麥子澆一次水,他們喝飽了,就開始冬眠了,如年景好,下了大學,地裡的蟲子都被凍死了,第二年肯定是個豐收年。
開春後,小麥甦醒了,就需要及時補充水分了。春雨貴如油,雨水不多,就要及時澆地了。在水井裡下水泵、管子,柴油機等都要上場,有時候弄不好,一整天都上不來水,晚上還需要在地裡住一晚上,第二天找問題,再鼓搗。看到一股清水從管子裡冒出來,所有人都歡呼起來!
割麥子也是一個苦差事。那時候用鐮刀,將幾畝地一點點割下來,然後再綁成一捆捆的,再用小車或是拖拉機等運到提前碾壓好的“場上”,脫粒機這個時候就是功臣了,好不容易輪到自己家使用,不管黑夜還是白天,都要大幹一場。突突突,拖拉機的聲音,還有脫粒機的響聲,大家都忙著,顧不上說一句話,麥粒飛揚、麥秸散落,每個人頭上都是塵土、碎屑。
點玉米相對就輕鬆一些了,前面的人用斧頭或是其他工具刨出一個坑,後面一個人放玉米種子,另一個人放肥料,同時也要用腳將坑填平了。兩條腿直愣愣的,感覺都不是自己的了。
玉米成長的過程中,恰逢暑假,家家戶戶都盼著下雨,並且是下大雨,這個時候就全家出動,每個人披一塊塑膠布,裝上肥料,用腳踏車推著趕快到地裡,趁著下大雨,將肥料灑在每一顆玉米秸稈的旁邊。在青紗帳裡幹活,臉上、胳膊上都會留下痕跡。大姐每年都對玉米過敏,身上都會起很多疙瘩,也不去管,該幹也是幹。
總算等到玉米成熟了,刨玉米,我沒怎麼幹過,需要很大的力氣才行,用鋤頭將玉米整個秸稈連根刨倒了,整齊地放好。我一般是坐在玉米秸上,將玉米一個個掰下來,然後扔成一個個的玉米堆。
收玉米、除草、種小麥、澆地、收花生、手紅薯、摘棉花、打藥……這些活都幹過。後來上高中了,很少回家,地裡的活也逐漸機械化了,到現在根本就不用怎麼人工了,一年下來也幹不了幾次活。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但是父母每每見到我們浪費糧食,也是心疼不已,他們從苦日子中一點點過來的,知道顆粒歸倉的難處,更何況,我的爺爺奶奶就是在60年的大饑荒中雙雙被餓死的,年幼的父親也差點沒了命。
-
6 # 農村的事秦攀
從小生活在農村,基本上幹農活也是正常的事情。但是大部分都是協助父母做一些零散的活。在家喂喂豬,放放牛,養養雞什麼的,這個不算事兒。去街上賣了換錢,買米買面也是生活日常。賺點自己零花錢。說來也應該算得上是賺錢的農活吧。搬搬玉米,收收小麥種子也很正常。相信不是每個人的生活體驗都這麼豐富。
-
7 # 鄉村老農有話說
拖拉機耕田,旱田和水田都耕過。插秧,稻田除草,稻田施肥,稻田治蟲,稻田拔稗子,稻子人工收割,稻子人工脫粒。小麥人工播種,冬天小麥施肥,小麥人工收割,小麥人工脫粒, 打場曬穀後肩挑背扛回家,一年四季蔬菜的種植方法,農用動力電的操作。開山修路,人工挑水褲,挖挑河流。 坐船下河捕魚足蝦,用夾子夾塘泥,在麥苗發青前,把塘泥挑到麥田裡,給小麥增肥,鏟田埂上的野生草做草塘泥,家禽雞鵝鴨的養殖,家畜豬牛羊兔的養殖,果樹的種植,西子樹栽種,葡萄栽種,桃樹的栽種,桑樹種植,養蠶,編草繩,編草包,編織草鞋等,水車人工踩水到田子,再到電力抽水機,只要是農活全部都幹過。
-
8 # 蜀鄉農村英姐
小時候幹過的農活也挺多的,那時因為我媽媽身體不好,我都會幫助幹很多農活比如扯草餵豬、餵鵝、餵鴨,去田裡除草,拿鐮刀割水稻。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年臘月二十八了媽媽突然生病去住院了,天還下著雪我一個人在家要去割好大一堆菜(賣不完的抱兒菜)來砍細餵鵝,手冷痛了又用嘴來吹熱和又砍。
-
9 # 剛上線
我是80後,從小身在海島農村,。由於我們是海島農村可種的地有限,小時候我記得我們這裡每家分到的地自由一畝幾分這樣吧!我聽說很多地方每家分到的地都幾十畝,不知道真假。。。撤遠了,迴歸正題小時候種過什麼,我自己是沒種過,但印象中幫家裡插秧玩過,哈哈
-
10 # 鄉村冬至
小的時候乾的農活多了。上學一年放4次假。
麥忙假半個月。那時候還沒有聯合收割機,放假麥忙假上地跟著爸媽割麥、拉麥、翻場、揚場、曬麥。最怕的就是去交公糧,在太陽下排隊排了半天到跟前了說麥子不幹。還要拉回去重新曬。
暑假一個月。那時候我家鄉種棉花和菸葉。一到放暑假就去地裡幫爸媽打菸葉。打一天菸葉手上粘的綠色的顏色洗都洗不掉。
秋忙假半個月。幫爸媽摘棉花、拔棉花棵。我記得上5年級的時候。一天感覺跟著爸媽幹活不得勁。晚上和同村幾個發小商量著合夥拔棉花棵。拔到誰家請每人吃一包老北京泡麵就行。比賽誰拔的快一個人一壟。那幹著真得勁,看誰先拔到頭。用了不到5天把我們幾家的都拔完了。
寒假最好不用幹活。
我小的時候不向現在的小孩,作業多的要死。那時候基本就沒有什麼作業,就兩門語文數學暑假作業。做完就要跟著爸媽上地幹活。
-
11 # 閆肖潮
在山西運城這邊,我們小時候經常跟著大人去地裡拾麥穗,因為以前種小麥比較多,還去打麥場裝糧食,堆麥秸。慢慢的有些老農糧食夠吃,就想著種點可以變現錢,經濟效益高的作物,比如棉花。棉花細活比較多:播種、蓋膜、放苗、補苗、掐尖、打藥、到最後等棉花疙瘩開了就可以摘棉花,回來剝棉花。真是滿滿的回憶。等經濟發展越來越好的時候,種蘋果的效益比棉花還好,還有地方扶持,開始形成一大片蘋果樹。果樹管理活也多:疏花疏果,打藥套袋,打理枝條,成熟採摘之類的。
-
12 # 夕顏藍天
我是女生90後,廣東的,
小時候幹過的農活有很多,
如:收割稻穀,曬稻草,曬稻穀,插水稻苗,曬黃瓜乾和 蘿蔔乾,割草喂牛餵豬,幫忙餵雞鴨,餵豬食,放牛,上山撿柴,種花生,種豆子,摘花生等等,,,,
小時候家裡要建房子,幹活可多了,
水稻田裡沒水也要幫(付)水,從河裡,塘裡(付)水到田裡,
-
13 # 生產隊長老楊
問:你小時候都幹過什麼農活?
農村有句俗語,說是"小子不吃十年閒飯″,我們六十多歲的這輩人都知道,也都經歷過,從六七歲就能替大人們幹力所能及的活了。
上了學以後,春夏季放學回家放下書包就要背上筐子拿著鐮刀到地裡給豬去打豬菜,回來後要把野菜剁碎餵豬。到秋天,放學後放下書包要去拾柴禾,拾很多柴禾留到冬天春天做飯取暖用。到冬天放學後還要背起糞筐拿著杈子去拾糞,攢多了糞來年在自留地裡種地用。
我們農村小時候上學不是放暑假和寒假兩次假,要放三次假,那就是麥假,秋假和年假,放麥假是二十天,秋假是一個多月,年假一個月。
放麥假時最初幾天就是下地去幫父親拔麥子,農村那叫"拉小套″,拔麥子是累活,我拔點兒父親就可以少乾點兒。等麥子都上場後每天要下地去給生產隊裡拾麥穗,小學生給隊裡勞動是不記工分的,到開學時隊裡贈送給我們兩隻鉛筆和兩個作業本子,有時也給每人買個那時印有小九九的薄鐵鉛筆盒。
放秋假時給隊裡去幹的活就是去撿黃豆粒,再就是去地邊打草,交給隊裡飼養員喂牲口。
等放年假時,我們小學生乾的活是經常去給烈軍屬,五保戶掃院子,還給他們去擔水,我們擔水都是半桶。
幹這些活,隊裡會發獎狀給學校的,學校也給我們鼓勵,給我們帶紅領巾,我胳膊上還弄了個兩道槓。
在不放假的日子裡,我們放學後除去打豬菜,拾柴禾,拾糞之外,就是給五保戶擔水。
這就是我十二歲之前幹過的農活。小時候雖很清苦,但也很快活,很懷念小的生活,但回不去了。
-
14 # 錦壘
我是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娃 小時候家裡窮 幾乎每家小孩六七歲就要幫著家裡幹農活 那時候也沒有機械化 我們那裡主要種小麥玉米花生棉花 可都是苦力活啊 從播種理苗拔草收割都是人工的 現在工作在外很少懷念那時候的日子 現在我就一件一件說說吧
播種
種玉米花生還有棉花的時候是點播 就是把種子放到一個口袋裡繫到腰間 哪種口袋是自制的 和圍裙差不多 兩面的形成一個口袋 手裡拿著一把小鏟子 在麥壟裡穿行 一個手用小鏟子 一個手攥著種子 隔一段距離挖個坑放幾粒種子 就這樣一直把整塊地都種完 我們那裡是平原 土地比較平整 一般每個人有二畝的責任田 一家一般四五個人 差不多10畝來地吧 幹這個活不過就會腰痠的不行 胳膊和手也會振的很麻 但是勞動人民是偉大的 再多的地也是一鏟子一鏟子的播種完 我記得後來我爸爸自己發明了一個簡易的播種機 是用腳踏車前半部分改造的 有個輪子 把種子放在車的鬥裡面 一根管子連著尖的箭頭鏟 裡面好像還有個什麼機關 控制播種距離和種子個數的 前面一個人拉著 後面一個人推著就可以了 這個東西效率很高 所以我家用過一次後有好多借用的 還有我讓我爸爸幫著改造的 現在這個東西應該還放著 下次回家拍個照片回來
-
15 # 鄉村小阿偉
休息時間回家幫忙挖紅薯、扯花生、打豬草……
這些畫面無意勾起了兒時的回憶,
放學後也曾幫家裡幹過不少農活。
接下來,
一起看看兒時幹過的農活有哪些吧?
☟☟☟
割穀子
水稻成熟時,在農村長大的娃,週末幫家裡割穀子是必不可少的功課。
打穀子
記得那時候的打穀機有坐上去踩動的,也有單腳踩踏的,還有在田裡直接靠雙手臂力打穀子的。一臺打穀機,一家人在烈日下,就這麼風風火火忙開了,一般到日落西山才能忙完,那時已是又累又餓但卻很快樂。
搖風簸
你小時候沒事時,肯定搖過風簸吧?但真正讓你幹活的時候,搖風簸分離稻穀和空稻穀的時候,你的手痠得麻木了就會很不耐煩吧?
曬穀子
當打完穀子後,穀子要翻來覆去地曬。小時候我們喜歡光著腳丫踩在穀子上,來回踢來踢去,勝似做一次足底按摩,那個時候曬得一身黝黑。
栽秧
田裡的泥土翻兩到三遍,將秧苗從育苗田裡拔出來捆成小捆,挑到水田邊,將那一小捆一小捆的秧苗均勻地拋入水田,再下田開始栽秧。父母也許會不讓你下田,但小時候就喜歡玩水,非得和大人們一起栽秧。這活繁瑣又累人,而且很考驗腰功啊~
扯花生
扯花生幾乎是每個農村孩子的絕活,花生大家都愛吃,生吃、煮著吃、炒著吃……扯花生的時候,心裡也是樂滋滋的。
挖紅薯
小時候力氣比較小,拿不動大鋤頭,就用小鋤頭從旁邊紅苕藤根部慢慢地鬆土,然後拉著藤蔓把紅苕拔起來。回到家裡,將紅苕放進灶裡烤著吃,那叫一個香啊!
打豬草
家裡養了豬肯定是要去打豬草的,兒時放學後,小夥伴幾個約一起到田地裡打豬草。那時候,基本都會種紅苕,紅苕藤可以餵豬的,這樣就不用到處找豬草了。
餵豬
很多農家裡都會養點豬,養些雞鴨,有時候少不了父母忙的時候要幫忙餵豬餵雞鴨的。餵過的人都知道,豬圈那叫一個臭啊,豬吃得多拉得也多,常常滿地都是豬shi!
挑水
有些村喝的水都是從井裡打上來的,那時候不像現在都是用自來水了。每天都要把家裡的水缸挑滿,年紀小、身板子也小,挑水其實挺累人的,一路上要歇好幾回,背都是駝著挑回來的。
燒火做飯
以前農村煮飯大多是燒柴火的,飯每天都要吃,所以小時候燒柴火是很正常不過的事情。如今的農村也基本上都用煤氣爐和電磁爐了。
放牛
兒時每逢週末或者放學的時候,要把牛牽到有青草的地方,讓牛吃飽能保證它有力氣耕地。調皮的時候會騎到牛背上,或者把牛牽到有草的地方隨便吃,自己跑河裡洗澡去了,或者抓螃蟹、捉泥鰍。
花草分割線
這麼多場景,
是否也勾起了你兒時的回憶?
我懷念的只是那回不去的童年,
那時候可能會有些累卻無比快樂!
曾記否,小時候你還幹過哪些農活呢?
-
16 # 花落花又開402
我是89年的,農忙季節學校還會放忙假,就是收小麥
-
17 # 吳光峰
在陝北黃土高原上小的時候在幹什麼呢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記得很清楚小的時候我們家裡很貧窮早早就不上學了,那幹啥呢呵呵
-
18 # 冬妹的大山鄉村生活
1.我小時候在家打過豬草,因為家裡豬菜不夠餵豬,每天放學回家都要去打一揹簍豬草,還鬧了一場悲劇,我貪玩把揹簍裡面放上樹棍子,棍子上面放豬草,晚上被老媽狠狠的打了一頓,從那以後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做事都要腳踏實地的去認真對待,2.我割過小麥,我彎腰割累了,就跪土裡割心裡默默地祈求麥子自己割掉,最後極品的我趴著個割,把老媽心疼壞了,那年爸爸出門打工不在家,3.我和哥哥一起打過水稻,哥哥打稻我幫哥哥踩打穀機,踩累了就會邊踩邊在上面打瞌睡,哥哥看見了就會狠狠的踩一腳打穀機踏板,把我彈醒,醒了接著踩,因為爸媽同時都得流感了不能幹活,4,小時候的回憶太多了,沒想到我小時候也能幫家人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現在回憶起來還有種幸福的感覺
-
19 # 閒散的農人
上小學地時候放麥假15天,麥收後我們以班為單位拾麥穗,賣了麥子作為學雜費。那時特有意思,記得一次老師讓我們幾個男生曬麥子,攤好後,閒的沒事幹,有同口學提儀,咱們弄點麥子換點酥瓜去吧,(那l時生產隊菜園裡種酥瓜)幾個一拍即合,結果嘴上解饞了,身上捱揍了。
那時棉花是重要軍需物資,國家人們必須種,必須完成國家徵購任務。可棉鈴蟲又大爆發,於是讓我們小學.生去逮蟲子,逮了放到瓶子裡,因為要換鉛筆的。
秋後天變短了,學校施行大班制,(上午上六節課,下午就休息了)下午不上課我們也不能休息,我們就去拾柴火,拾滿了筐,就開始玩了,烤紅薯,挖個坑,上面壘上坷垃,弄好後點火,等把坷垃烤熱了,把偷來的紅薯丟到火裡,然後用腳踹倒坷垃,這樣用闇火烤熟的紅薯特別甜。
小時候不知道學習,只知道玩,但很快樂。
-
20 # 一隻螞蟻的日常001
我是華北平原地帶的人,一般的農活都幹過,我屬於八零後,那時候還是手工生產的時候。用鐮刀割小麥,拉倒專門處理小麥杆的場地。人工生產。人工種植玉米,收玉米,種植蔬菜,以前沒有農藥的時候,在田地裡拔草。好像都幹過……
回覆列表
象我們這一代農村人沒有幹過農活的應該沒有。生產隊裡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村裡老師這與農業不粘邊的,那時也得有個支援農業生產和勤工儉學。
象我們村在我小時候原本是一個試驗場,還有個小小農科所,我們小時候自己村裡的事,可能因帶資料上報等原因,場屬所有的農事摸都不讓我們摸,那試驗田也大人吩咐走都少走。但是並不能說我們就不幹農活。我們村裡的小學卻是要支援附近公社幾乎所有農事,而且任務比當地農村學校還要多,因為六一兒童節要歸到公社裡大小學一起操辦,我們場所有出產的農產品每一分每一粒要上交,沒有能存餘下可供我們孩子六一兒童節的吃兩餐食物上交,每年大人們要交幾千斤柴薪到公社裡,孩子們從三年級開始就有春季的幫摘茶葉,暑假的幫雙搶,深秋的幫撿茶籽,這都要勤工儉學式的每季一個多星期的到各個生產隊裡幫忙,老師把帳記好,到六一前夕就讓那些生產隊裡出糧到公社裡合夥辦六一活動。
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年級時到開荒隊那片小沅三隊摘春茶,那片地很向陽,茶葉地到處都是那紅苞(比草莓更甜的野莓),同學們早去的見著就搶摘,許多裝滿滿的一籃,後來開始摘茶葉的時候發現沒有籃子裝了,大方的分給些同學們吃,小氣的脫下衣服包著放在一邊用草蓋,當上交完所摘的茶葉時,再回頭去取用衣服包著紅苞,那外套被紅苞染色的不行,回家母親怎麼洗也洗不掉了,那時我是沒有幾件衣服輪換的,幾乎天天還是那件衣服,揹著個大印跡,從此以後,那些人被叫成了小氣包,一直在村裡被當成了外號,因為有幾個,被編成小氣包1號,小氣包2號……都五十年過去了,在村裡老人還是那樣叫著,不過下一代人都知怎麼回事,在我們村群裡還有那些小一輩的問起,怎麼我們父母小時候被編了號嗎?都自稱幾號,幾號的,我真不知怎麼說起,因為現在凡有號的都是些大老闆了,只能這樣解釋一下,那時的老師按座位編的號。
雙搶我們支援的是三隊和虎形水庫下的四隊。三隊的田靠著界田,一旦中午休息一會,我們都是躲在那小石拱橋下乘涼,在那裡第一次聽到了河界那邊的老農給我們講岳飛抄界田的故事,那時我們才小學還不知岳飛這人物,但一直記得,前幾年還專門百度了這方面,多是沒有什麼,可能是當地流傳下來的,具體每個人講的故事都不同,但的的確確當時界田這地方有個李椿年名人出現,還有個經田法在歷史上看到過。每年要到三隊去支援三天的雙搶,再到四隊去支援,三隊是故事多,四隊是中餐,晚飯好吃,餐餐大魚,那魚塊兒沒一根刺,在那兩個隊我從三年級的檢稻穗,升級到四年級的割禾,五年級的上打穀機打穀,雖然每年短短几天,但在那學會一切操作,到後來農科所也能拿出一個老把式的樣兒來。
深秋的撿茶仔粒,那是沒有規定在哪裡,多是讓上交多少就行,其實要到公家隊裡那整齊栽著的去檢,那隊裡己經摘得乾乾淨淨的了,反而七天過去後沒辦法交上十斤的籽粒,調皮點的我們都是往那些荒山中去尋找,只要摘得十幾棵也就能上交十斤了,其他時間我們可以去釣魚,玩耍。
這樣每年被輪著,到初中才安安心心的有自己的暑假。以前的暑假還真不知什麼時候老師叫我們去支援那裡,那是沒有定規的,公社裡會命令老師,老師也是沒辦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