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羿丞彩色筆
-
2 # 導演馬良
我姓馬,家裡的長輩很多,但大都遺散各地,曾經最早的家譜是有的,但歷經滄桑洗禮早已丟失,後經家族尊長商議在2016年得以重新編纂留給後人謹記,家譜的重要性是一個家族的血脈傳承,是表達對祖先的敬意、感恩、不忘本,從古至今前輩人是如何走過了春秋風華,歷經了那些磨難和挫折進而保全了家族的興旺得以延續,無論是流浪、是達官顯貴、是普通百姓,祖先到底是誰,家族是從哪裡起源皆有載錄,我是家族譜中第十二代孫,據祖上流傳教我所知,我們家是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出的,具體考證是有的,族中最長者名叫馬銘福,也就是有記載的第一代祖先,在家譜中名望最高的是我的祖爺爺馬席珍,曾就任咸豐皇帝時的要職——內閣中書,相當於現在總理的職能,後來我拍攝了紀錄片《馬家大院》以敬祖先,片中的內容全部屬實,馬家大院的那個時代算是最輝煌的時代,創辦實業,興辦教育,提倡清廉,憂國憂民,德高望重,在當地有著很大的社會影響,祖先的光輝得以保留和記載,會直接影響下一代人的行為與處事,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沒有祖先的叮嚀後人容易犯錯誤入歧途,對祖先的敬重就從家譜開始,中華傳統不能丟!
-
3 # 煩想君
我們家譜還完好的儲存著,共十二卷,據載我們澄清堂範氏一脈乃東漢清詔使範滂後裔,家譜創修於明嘉靖三十四年,歷經南明弘光乙酉年,清康熙四十八年,雍正八年,乾隆五十四年,道光二十二年,咸豐八年,光緒二十四年,民國八年,民國三十五年共十次續修得以延傳至今,撫卷拜讀感慨良多,感覺先人一輩輩生活真不容易呀!
-
4 # 鄧工280
說起家譜,我不但感到自豪,但更多的是感到震驚。自從1369年(明洪武二年),我們五兄弟從雷州(祖上為徐聞知府)遷入海南,後五弟(信公)照原返回雷州照顧祖業,餘四兄弟在海南。大兄弟(仁公)定居瓊山縣,二兄弟(義公)定居文昌縣,三兄弟(禮公,時任定安教諭,是本人遷瓊祖先)定居定安。四兄弟(智公,時任澄邁縣教諭)定居澄邁縣。其它四兄弟的家譜,本人不堪瞭解,但我們禮公的家譜都是合族一起修繕的,約25——30年一小修,25——30年一大修,男人女人及出嫁女都一起修,從不間斷。從遷瓊到現在650年,定安鄧氏人口約7000多人,我們村就有3000多人。建國後,79年小修一次,2012年進行大修。
在2012年的大修中,詳細地記載著鄧氏姓氏的起源及發展分佈盛況,條理清楚,脈絡分明,記錄詳盡,我認為這是一次最成功的修譜。
之所以說它成功,是因為從譜中看到,我們的始祖鄧氏一世是殷商武丁黃帝的叔父季曼公封於鄧地,以曼為姓,後十九世祖吾離公立鄧國(約680左右年),至戰國時期被楚國所滅,為了紀念先祖,則以鄧為姓(曼公上至27代,是軒轅黃帝胞弟所傳。當時已姓鄧,名伯溫,曾已黃兄聯合炎帝一起打敗蚩尤。這段歷史還有待於考古學家再次證實)。47世祖鄧禹公幫助漢光武帝恢復漢室有功,被封太子太傅,28靈臺第一名功臣。我本支系是鄧禹公第六子鄧訓公所傳。遷瓊定居剛好101代,到我本人是118代。譜中還記載著歷朝歷代名人的譜序。記得最早的譜序為漢朝王羲之(漢朝大臣)所作。譜中還記錄著3600多年來,鄧氏傳下來的族訓,族規等族宗親做人的道德準則。飲水思源,我們村3000多鄧氏宗親,每年正月十七都在祖祠裡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以紀念先祖的養育之恩。
以上鄧氏族譜能如此完整傳承,曾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鼎力相助,藉此平臺,特向曾經幫助過我們修繕鄧氏族譜的各位專家、學者,國家有關工作人員,致以衷心的感謝,並祝您們生活快樂,工作愉快,吉祥安康!
-
5 # 楚邾
此外,按照家譜種類來說,其記載又有不同。多數老譜(即1949年以前所修的族譜)記載姓氏來源,會依據《姓氏韻編》、《姓氏錄》等典籍記載;而新譜(1949年以後所修譜)記載姓氏來源,或者參考老譜的規定,或者從網路上搜集相關資訊,尤以後者可信度較低。
-
6 # gzj6068
我的祖藉是河北省豐潤縣順天府(京師一帶)。
我的《家譜》是祖先古狀元高文舉建立的。據說《家譜》曾顯靈保佑過狀元高文舉。
事情是這樣的。狀元高文舉有一天上朝,忽一陣黑旋風緊跟他而來……狀元高文舉預感有冤案告之,便斬釘截鐵地問“黑旋風”:“你從何來?有何冤事?為什麼找我呢?”話音剛落,“黑旋風”即刻刮回花亭邊的枯水井裡了……
老人家下朝回到家為《家譜》上了香並叩頭拜之,雖然是晚上,但是來到花亭躺在木椅上半睡著……便引出了《夜宿花亭》的千古佳話……
我的祖先狀元高文舉不是位弱書生,依照當時法律,雙手寫梅花字上書皇帝,依法對溫城相父女……進行了懲辦!狀元高文舉與張梅英終於結百年合好!
若干年後,八國聯軍進北京時,祖先帶《家譜》闖關東了……
在萬惡的舊社會,黑暗不僅奪走了年輕大太奶高?氏的生命,而且兩位姑奶很早就嫁人啦。據說《家譜》又顯靈了,太爺高萬恩與太奶高駱氏結婚了。可惜的是,我爺爺高明禮7歲、二爺高明儒5歲時,太爺高萬恩留下小腳太奶高駱氏離開了人間。
太爺臨終時告訴太奶,一定把兩兒子培養好,一定供奉好《家譜》……太奶終於完成了偉大而又神聖的歷史重任……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我們高家人從此當家做了主人……
父親高文陽是土改時參加革命的老幹部,不僅一塵不染,而且“精忠報國”。“文革”把父親批鬥吐血中病,造反派逼母親燒了《家譜》……可母親張鳳英急中生智把祖先板藏釘於碗廚,33年裡我家發生了許多不幸……但最不幸的是:品學兼優的老弟高振盛早亡了!
三妹高鳳勇拜求中學女英語教師卦之……我於1999年五十年大慶後成功取下這一珍貴的歷史文物,經多位大師卦之重新供之……
-
7 # 歲月88804
我知道我們於氏家族從天津靜海獨流搬到天津寧河縣,後又從寧河縣搬到豐南區黒沿子鎮澗河村,可惜的是獨流於氏家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燒燬了,現在天津靜海縣有於氏家族,而且有家譜,是從天津南開大學博物館得來的,我們獨流鎮於氏家譜如何去續?有待考證,其實於氏家族都是從山東文登大水泊搬到天津靜海縣及東北地區的,於氏家族在百家姓中也是旺門,排在百家姓第二十八位,我們已於家族失聯一百多年了,望有和我們類似的能取得聯絡,
-
8 # 老郝15
我家的郝氐家譜共4卷4支老家譜的輩份共20輩從繼字輩至昌字輩現在我們這裡的輩份最小輩份是成字輩是第八輩根據老譜還有十二輩.
-
9 # 郎島
家譜是中華文明姓氏字輩的文華之寶,遂著社會發展城市化的建設,家譜輩份被現代年青人漫漫淡化,這一苗頭漸漸顯出,在不被人們高度重視!這棵中華文明姓氏字輩之星,將會失去它的光輝!漸漸失傳或消失。
-
10 # wwg354
我王姓字輩:正大光輝,萬代祖興,孝廉開宏運,忠良定太平,得勝家道順,功顯國聲清。襄陽市襄州區雙溝堤防所王萬國
-
11 # 花兒朵朵豔920
別提家譜,一提起我就他媽生氣,我是長子長孫,卻在家譜裡沒有我的位置,我見過了新編的家譜,也與編家譜的主編溝透過,我要起訴,他告訴我說家譜不受法律保護,我律師都找好了,只是妻子病了,把這事暫時放下了,我二弟卻當了長子,這都是王八蛋叔叔給弄的,我倆有過節,
-
12 # 亞聖七十四代孫孟繁思
古太史之官,掌司姓氏之辯!秦漢之後,此制不行,於是士大夫家有譜牒,降及六朝,亦越三唐!有宋以來,以盧陵丶眉山二譜為後世者所取法!蓋尊祖者,必敬宗。愛親者必收族!
我孟氏源於軒轅,始祖亞聖孟子,明德昭乎日月,勲業庇及子孫!
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也!國不可一代無史,家豈容一世無譜?脩譜者,謂舉一本同氣之誼,合書一譜,譜編靡遺,如木有本,水有源使人展卷興孝悌之思也。
吾二代祖被漢帝封雲中牧,後又為博士,唐時被尊譽為“亞聖",北宋時孔子四十五代孫孔道輔尋吾四十五代祖——中興祖諱寧於鄒縣鳧村,薦於當朝,拜迪功郎,復修族譜,綿世澤裕後昆矣!
本支始遷祖諱之譜祖,係亞聖孟子五十三代孫,元代明宗初年因遊學蒞臨於範邑,後至仕。於元文宗至順二年(公元一三三一年)仕範邑地。因愛其風俗醇厚,由鄒縣始遷至曹州府範縣城西南二十五裡孟家樓(今濮陽市範縣孟樓)其後人因之相家焉!
吾孟氏族譜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世係傳承,井井不紊矣!
本支族譜曰:《孟子世家流寓曹州府範縣孟家樓續修支譜》。
-
13 # 風之平
家譜,是一種傳承,見過各式各樣的家譜,但最好的還是孔姓和孟姓。這二姓的全國統一,是家譜中的權威。
而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作為世界第一大姓的李姓,家譜多種多樣,有上千種家譜和字輩,真是讓人眼花繚亂。
-
14 # 聖達絨毛
唉,我的家譜沒有了,父親在世時說是在河北清河縣花園村遷到山東的,去了河北二次,那邊的同族也沒有家譜了,對我們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話,唉,很失落!很遺憾!鬱氏家族的根在哪裡?
-
15 # 手機使用者64862270567
我姓郭我們家譜寫著是河南省遷入山西芬陽,在遷入京東三河縣戶耳影村,在遷入獻縣元昌樓村,有遷入後李謝村,家譜就是這樣寫的。
-
16 # 四孟伸
前傳後教!前人不講古後人失宗譜一般一姓人:有強有差,有祠堂:有族長:譜有好多本,能長房或者玄房執長:或者四房每房一本,如一房丟失,另三房有之…如連自己姓氏發脈都不知道?再封建社會就是“奴隸"我們家譜就有規定:坐席,到別人家做事不吃六碗菜…
-
17 # 石鼎文
吾族有源譜!非近編者,木刻宣紙龍鳳邊的!有遷移圖!有族人詞(言贊)←這個是一個字!(約1.5尺X2.5尺的版面),武威郡!曰武威世第!乾隆年間才遷至現居地!吾族另源譜在美國尚有一份收藏!!正所謂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八荒無界,黎民即天下!吾族解放後人口銳減,當問謝馬寅初這個華夏各族之罪人!
-
18 # 使用者6615712574491
我們祖祖輩輩生長在山東菏澤鉅野胡莊,有一個傳說,距今兩千多年,當時鉅野有三戶人家,有一次上洪水,那兩家慌慌張張,匆匆忙忙搬離家園漂泊在外,只我們胡姓人家用聰明的腦瓜,把門板拆了下來,做成船保一性命從此胡姓家族在這裡繁衍後代,人丁興旺。我是105世玉輩
-
19 # 馥潤1
我們曹姓始祖,為周文王之嫡六子,武王之六弟姬振鐸,成王尊其曹叔振鐸,武王封其國為曹國,都定陶,國界為今菏澤及周邊一些地區,後代遂以國為姓,距今三千餘年,家譜脈絡清晰,綿延興盛,其中曹恤,字子循,春秋時期曹國(今山東菏澤)人,曹國宗室之後,曹叔振鐸十八代孫,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少孔子五十歲,生於魯定公九年(前501年),現曹姓子孫已有九十五世生人,本人為八十九氏,菏澤,成武,定陶,曹縣,單縣,河南上蔡縣,曹氏子孫分佈較廣。
-
20 # 追夢128681085
祖譜三十年系一次,一套送入宗祠,另外還有很多套送出給各個地地方本宗長房家保管。我這一支離宗地有三四十里地。是以前清朝未年分家產其中一位到這邊繼承一塊田地遷移過來的,現在已經有近二十戶。最後一次系譜是95年,因為我家屬這一支的長房,所以家裡也分了一套祖譜,一共五十四本,有大概十幾本是記錄本宗在歷史上的一些有名望有地位的。其它的三四十本就是上一次系譜到這一次系譜的三十年中出生的人口的輩份排序等。
回覆列表
家譜很多人都不可能有了,近幾十年來好多家族都沒有這方面的習慣了。不過要找的話肯定找得到。因為現在身份資訊都是國家系統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