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燕銜泥
-
2 # 茶胖子
對也不對,憂傷有時候是能激發潛能,能寫出很多名句,但也不是所有的憂傷都能寫出好東西,世上人類千千萬萬,能寫出好詩好詞好句的有幾個。
還有人的詩詞是以憂傷為主旋律,但這不代表作者就是一個憂傷的人,有的時候只是看到憂傷,有感而發而已。
其實很多高手在民間,只是高手低調,也就那麼一說,沒有記錄,沒有人在意,所以就沒有流傳下來,詩詞都來自生活,生活形形色色,詩詞亦然。
-
3 # 孤詩大人
我覺得這句話是不對的。
(下圖為殺妻的顧城)
(這裡我有些標籤化,但是你品品)
單論憂傷產生的話,我覺得憂傷產生很多種人,憂傷產生病人,憂傷產生罪人,憂傷產生善良的人,憂傷產生詩意的人……
所以提取“憂傷產生詩人”這個規律性言辭的話,顯然是不太合理,且有些斷章取義的。
憂傷是一種情緒——而,人產生情緒,情緒不產生人。
如果硬要說憂傷可以產生詩人的話,那也應該是有過程和產生比率的。並且,在思考過程不完善或者產生比率沒有達到百分之百的情況下,憂傷產生不了詩人。
無論是詩人還是作家,都是文字工作者,一個文盲,再憂傷也成為不了詩人,他咿咿呀呀,沒有語言之下,也沒有思想產生。
有人反駁了,詩人也不一定是語言的詩人呀!他不會使用文字,並不代表他沒有詩意,沒有詩人的核心呀!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是憂傷讓他變成詩人的嗎?我不置可否。
而且,其實很功利的一點兒是,你有了讀者,你就算是作家,你就算是詩人,否則,你不算是。詩人,還是很社會性的一種言辭。
如果真要說有一種情緒可以產生詩人的話——我覺得那種情緒是愛。
對大自然和宇宙殷切地摯愛,使得他很有創作的渴望與溫柔。(比如泰戈爾,褒義)
對一種特殊的病態的畸形的噬愛,使得他他的詩是來自靈魂的慾望和快感。(比如說蕭開愚,我在這裡為貶義)
……
無愛(也可以諧音為物哀)無以成詩,但愛又不全是褒義
-
4 # 無心隨墨
憂傷產生詩人這句話,我是不認同的。憂傷只是一種人人都會擁有的情緒,這種情緒本身並不產生詩歌,也不會產生詩人。
詩人的產生除了靠感情的催動,還需要靠自我對文字的敏感,不然憂傷產生的只是,“煩啊”“痛苦”啊之類的直接抒發,那不是是,人人都會有,而詩人要有能力把情感轉換成形象感人的詞句,這就不是一般人能具備的能力。
所以說,憂傷人人都有,詩人的情感並不比大多數人奇異多少,只是詩人對詩歌這種體彩熟悉,也善於把情感轉化正合適的語言去表述罷了。
-
5 # 心如蓮花173349538
說憂傷產生詩人,還不如說憂傷使詩人產生靈感。因為人是需要具備潛質才能被啟用思維和靈魂,憂傷不能塑造人的思維和靈魂。只有當一個人有了詩人的才智時,憂傷產生靈感,讓詩人的潛質得以發揮,這樣便產生詩人了。看看以下的詩人,他們悲傷過後寫出了留芳後世的好詩。
1、唐·陳陶《隴西行四首·其二》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2、元· 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3、唐 ·孟郊《聞夜啼贈劉正元》
寄泣須寄黃河泉,此中怨聲流徹天。愁人獨有夜燈見,一紙鄉書淚滴穿。
4、南宋·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5、宋· 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
6 # 華生177172646
憂傷產生詩人,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
人在受到某些刺激時會產生激烈的衝動和感悟,此時的他或她如果平時喜歡文字的,會訴諸筆端記錄下此時此刻的心境,往往這樣一種時刻寫下的詩詞最真實最感人。
所以常人道:悲憤出詩人有一定的理由。
-
7 # 墨三瘋
史鐵生寫地壇的那個。
余光中寫鄉愁的那個。
顧城寫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的那個。
海子寫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那個。
李清照,寫悲悲切切悽悽慘慘慼戚的那個。
哪個詩人不悲情,哪個詩人不感傷。
詩人從來不想做詩人,他們只是想把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經歷告訴別人罷了。
所以,有那麼一句話,文以載道,詩以傳情,沒有感情寫不出好東西。
而憂傷,只是感情裡的一種而已,不能說憂傷能造就詩人,它也可以造就憂鬱症。
-
8 # 政燚
憂傷產生詩人,你覺得這話對嗎?
感謝題主提問[祈禱]我覺得這話頗有道理。我們想想什麼樣的才算詩人?是才華橫溢?是學富五車?其實,詩是一種藝術的呈現,一種生活的濃縮,一種情感的表達!這些都需要對生活、對生命有很深的感悟,才會寫出優質的詩詞!而憂傷是催化這種生命體驗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我們看看從古至今的偉大詩人,大多經歷過艱難困苦的絕境、感情的失落或者官場生活的不如意以後,對人生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然後才創作出絕佳的絕品!如屈原的《離騷》,在他經歷過國家破碎的傷感後,向蒼天一連發問一百七十多個問題,句句表達內心的悲愴心情!
再如杜甫的《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句句表達物是人非、國破城荒的悲涼。所以,偉大的詩人大多都是經歷了生活的不如意以後,才產生偉大的作品!憂傷的確能產生詩人![微笑]
-
9 # 古十弓
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如果要修改一下,這句話應該這麼說憂傷是創造詩人的重要條件。”!為什麼呢?這要從詩歌的的風格說起,首先詩歌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再到現在的現代詩,有豪放、有浪漫、又婉約、有憂傷,自古至今,憂傷和愛情一樣,都是一個千古永恆的主題,湧現出大量的優秀詩人和作品。從“寤寐思服,輾轉反側”思念之憂傷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別離之憂傷,再到“紅酥手,黃藤酒”的情之憂傷,再到《雨巷》淡淡的憂傷,再到《讚美》那痛苦的憂傷,憂傷貫穿了詩歌的發展。
所以說憂傷創造了很多優秀的詩人,就下了許多的名篇,每每讀起來或是一聲嘆息,或是憂國憂民,或是望洋興嘆,或是掩面而泣……
有憂傷才有反思,有反思才有進步,有進步才有動力,有動力就有了時代前進的步伐。所以有人認為,詩詞的憂傷是無病呻吟,其實不是,正是多年來詩人的創作,詩人的大智慧,詩人的奔走呼號,驚醒了多少渾渾噩噩的人們,自發的走到時代創新的前列。
這就是是人的力量,是時代最清醒的人,他們的清醒,恰恰來自於那份憂傷!
所以,憂傷是創造詩人的條件,詩人的成功也離不開憂傷,這兩者相輔相成,是詩詞發展的兩個輪子,讓這個世界有了豐富多彩的詩歌,有了各有風采的詩人!
-
10 # 大鯊魚資訊
詩人也是人啊,官場失意,情場失意,思鄉等等都是啊
1、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黃鶴樓》
譯: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2、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譯:總有奸臣當道猶如浮雲遮日,長安望不見心中鬱悶長懷愁。
4、
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一》
譯:秋浦水像秋一樣的長,景色蕭條令我心愁。
5、
十里紅樓依綠水,當年多少風流。
高樓重上使人愁。
——秦觀《臨江仙·十里紅樓依綠水》
譯:十里的青樓依傍著綠水,當年在這裡有無數風流韻事,現在重新上這高樓卻讓人無限傷感。
6、
鄉國不知何處是,雲山漫漫使人愁。
——張祜《胡渭州》
譯:看不見家鄉在哪裡,山上雲霧迷漫遮住望眼,令人無限憂愁。
7、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
——辛棄疾《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譯:據說月亮是經海底運轉,這其中的奧秘無處尋探,只能讓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煩。
8、
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李賀《開愁歌》
譯:我年當二十仕途坎坷不得意,心中愁苦頹喪如衰枯的秋蘭。
-
11 # 北社野老
這話不一定對,唐朝的詩作大家大都在安史之亂以前,宋朝歷經了遼,金,元的多次戰亂,按憂傷出詩人的說法應該擁有大量的詩文大家,但人們卻說宋詩咪同嚼蠟。
-
12 # 東方傑士
有道理。歷史上的李白、杜甫、辛棄疾、陸游、李清照、蘇軾等大詩人都是在悲苦、彷徨、顛沛流離中才煥發出許多絕唱與精彩的詩篇。所以,憂傷並不全是壞事,可以激發人的鬥志,從而迸發火花,放出燦爛的光彩。
-
13 # 山河相依
憂傷出詩人,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憂傷出詩人,憤怒出詩人,喜怒哀樂驚恐懼哪一種情緒過度了都可以寫出詩來。豪放,抒情,浪漫,可以寫出理想的詩來。哀傷,憂傷,悲痛可以寫出憂傷的詩。詩人的情感和社會生產生活相結合,就能創作出時代的詩歌,大眾的詩歌,社會的詩歌。一管之見,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
14 # 靜心悟本2020
«虞書»曰:“詩言志,歌詠言。” 憂傷是一種情感,包含在“志”中,憂傷不能產生詩人,但詩人可能因憂傷而寫詩。
悠悠歲月,因憂傷而寫詩的詩人不勝列舉。如,“詩聖”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詩篇一開頭描寫了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淪陷,城池也在戰火中殘破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瀰漫,煙柳明媚,遊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蕩然無存了。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悽然。詩人寫今日景物,實為抒發人去物非的歷史感,將感情寄寓於物,藉助景物反託情感,為全詩創造了一片荒涼悽慘的氣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中 “感時”、“恨別”都濃聚著杜甫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憂愁。
再如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上闋是寫蘇軾對亡妻的思念,但他卻描寫自己的變化,妻子很難認出自己。蘇軾這是把現實中對亡妻的思念和自己遭遇的悲痛相結合,既寫出了千里孤墳的淒涼,也寫出了蘇軾生活的艱辛。這首詞字字讓人落淚,表達了蘇軾對亡妻的深深思念,也讓無數人為之動情。
-
15 # 塵世曉書僮
我認為這句是有道理,一個人如果生活過於安穩,那麼就不會有冒險精神,另外對於事物的看法,也可能會被矇蔽,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部分的詩人,他們都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食不果腹,經常是處於悲痛之中,正是由於他們對於生活有著刻骨銘心的感受,自然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更加的深刻。
舉一例子,以盛唐詩人杜甫來說,如果他一直過著很安穩的生活,一帆風順,我相信他不可能會有悲天憫人的情懷,也不可能寫出那些感人肺腑的優美名篇;生活有的時候是一面鏡子,它時刻會提醒我們。而杜甫正是一直過著悲痛的生活,始終是鬱郁不得志,生活也是沒有著落,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那自然就更貼近生活,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從他的作品中就能夠引起共鳴。
憂傷並不是一件壞事,偶爾傷感,一個人單獨生活一段時間,這樣才能夠真正沉澱下來,對於生活也會有全新的認識,所以安穩的生活每個人都在追求,但是對於詩人來說,安穩的生活並不一定是好事,要是一直很平穩,沒有受過磨難,那即使是再華麗的詩句,也會顯得空洞無物。一個人還是要去受一些苦,只有吃過了苦之後,才會明白生活的真諦。
我少年時代家境很富有,但是後來父親的生意失敗了,我才慢慢地體會到了什麼是人情冷暖,知道了生活的不易,以前花著父親的錢,覺得那根本就不是錢,但是現在我要自己去掙錢,知道了錢來得不容易,也不願意去大手大腳地花錢,這也正是在生活中,我感受到了憂傷。當然我只是想要說明一個問題,一個人就是要去受苦,更何況是詩人,要是他沒有生活經歷,如果處於安穩的生活中,過著那種理想式的生活,這樣的詩人是不可能創作出來好的作品,自然也不可能成為詩人。
一個真正的詩人,他一定是受盡了無數的苦難,吃盡了苦頭,只有這樣才會有刻骨銘心的感受,創作出來的作品才會有直擊人心的力量。要是不願意吃苦,也沒有吃過苦,不懂得什麼是悲傷,也不會憂傷,這樣的詩人,只能說他是花架子,即使是寫出了再美的文字,那終究是曇花一現,無論是古代的詩人,還是當代的詩人,大部分都受盡的苦難,梅自苦寒來,一個人只有經歷了無數的苦難,真正處於悲痛之中,才能夠寫出真正感動人的作品。
詩人的憂傷其實是來自他對於生活的真切的感知,要是不懂憂傷,也沒有吃過苦,這樣的詩人是不可能成功,也不可能寫出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所以我是比較贊成憂傷產生詩人,這一句話是有準確地概括了詩人的成長經歷,還有他對於世界的看法。
-
16 # 三月季風
其實我從少年時就寫詩,直到現在已是中年,但我尚有三分自知之明,自己寫的詩只是一個個人愛好,和眾多詩壇翹楚無法比擬。從我自身的寫作過程來看,憂傷與悲憤情緒的確對詩歌的創作與意境有很大的影響,這樣的情緒在詩歌裡也的確可以體現出來,內心平和安寧時創作的詩歌大多迥異於情緒低落或激揚時的創作。悲憤出詩人嘛,不論是唐詩宋詞還是近代詩現代詩,膾炙人口的名篇大多情緒相對極化,比如杜甫的詩,對時事與家國的悲憤之情讓人心生同感。當然,每個詩人的性格決定了自己的風格與語言特色。
-
17 # 水紅色的少年
文化總是潛移默化的,藝術源於生活 但高於生活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生活方式 從而就會有不同的情感表達 環境是影響人的重要因素之一
-
18 # 木易一心
我有百分之九十九的贊同該觀點。
外國的不講,就我國千多年來,著名的詩人大抵是官場失意,情場失意,思鄉,憂國憂民等,才有留傳千古的詩文,讓人產生共鳴。官場: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思鄉:崔顥《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情場:秦觀《臨江仙-十里紅樓依綠水》~十里紅樓依綠水,當年多少風流。高樓重上使人愁。憂國憂民: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還可列舉出不計其數,等等。均出自於詩人在憂國憂民、思鄉、官場不得意、情場失意的狀態下,寫出來的名詩名句。
-
19 # 劉敦傑
«虞書»曰:“詩言志,歌詠言。” 憂傷是一種情感,包含在“志”中,憂傷不能產生詩人,但詩人可能因憂傷而寫詩。
悠悠歲月,因憂傷而寫詩的詩人不勝列舉。如,“詩聖”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詩篇一開頭描寫了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淪陷,城池也在戰火中殘破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瀰漫,煙柳明媚,遊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蕩然無存了。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悽然。詩人寫今日景物,實為抒發人去物非的歷史感,將感情寄寓於物,藉助景物反託情感,為全詩創造了一片荒涼悽慘的氣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中 “感時”、“恨別”都濃聚著杜甫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憂愁。
再如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上闋是寫蘇軾對亡妻的思念,但他卻描寫自己的變化,妻子很難認出自己。蘇軾這是把現實中對亡妻的思念和自己遭遇的悲痛相結合,既寫出了千里孤墳的淒涼,也寫出了蘇軾生活的艱辛。這首詞字字讓人落淚,表達了蘇軾對亡妻的深深思念,也讓無數人為之動情。
-
20 # 北風問道
憂傷產生的是不是抑鬱症呢?詩人就是詩人...是人就會有憂傷.....
我覺得這句話不對...應該是詩人產生憂傷的情緒...抒發的詩人情懷的作品...作品裡面帶著憂傷的味道.....長時間憂傷下去產生的不是詩人...非常有可能是抑鬱症、要小心了、詩人不是這麼產生的....觀念錯誤.......
回覆列表
有一定道理嘍。“詩必窮而後工”。你想想這人們要是都窮得叮噹響了還不憂傷麼?難道還會跟彩票兒中了500萬似的那麼高興啊?![笑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