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笑165110256
-
2 # 職場我在行
見過的還真不多,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同學聚會,我請客。上菜時,我點了一份“濃湯象鼻蚌”,酒足飯飽後,一個同學突然冒出來一句:“今天的河蚌湯”味道真不錯。我靠,“濃湯象鼻蚌”一下子跌落神壇,變成了幾塊錢一斤的河蚌,真感覺好沒有面子。還好,有個同學說了句:“62,這是象鼻蚌好不好,這碗菜要幾百塊類”。
現在時間過去好多年了,不過有時候請同學吃飯,還會想起這件蠻好笑的事情。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文科盲,如果算,那我自己也很多時候是個文科盲。有一次溫州朋友請我吃飯,上了一份“清蒸猷蠓”,我說:哇,這麼小的“青蟹”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後來吃了一隻,感覺真不錯,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還真沒有吃到過這麼好吃的海鮮,但感覺價格應該蠻便宜的。過了一些日子,我去溫州一家菜市場買菜,看到有“猷蠓”,也準備買幾隻,結果一問價格,好貴,是邊上大青蟹的一倍,覺得自己真的好土。
-
3 # 使用者當年明月
記得幾年前在一個朋友家看電視,看的是電視劇巜解放海南島》,看著激烈的戰鬥場面,朋友家裡有個30歲左右的女鄰居也在一起看,突然那個女的問了一句:“電視裡打仗的最後哪夥贏了?
我聽了簡直不敢相信有人會問這樣的問題?
但看她一臉認真,是真不知道。
氣的我說:"當然是解放軍共產黨贏了!否則你還能在這坐著看電視,早讓鬼子抽鞭子幹活了!!
這件事一直印象很深,也很可笑,因為不知道怎麼會有這樣的文科盲!
-
4 # 鄉村蠟燭
誰沒有一點瑕疵,文科盲我見過,也包括我自己。
1.我和一個朋友去逛街,看見一個農民在路邊賣菜。朋友隨便問一句:“姨媽,你這白蘿蔔多少錢?”賣菜的大媽回答說:“1塊錢。”朋友立即購買了5斤。我們在返回的路上,他對我說,農民的菜既好吃又便宜。他把“便宜”讀成“變宜”,當時我差點兒笑噴。不是他一個人,我偶爾聽見有人這樣說過。
2.有一次,我聽了一個同事說,十多年前,他去過廣東打工。有一次,他到飯店點菜吃飯,他拿著菜譜仔細地看,當他看到一道菜名叫“龍爪菜”的時候,覺得特別,於是點了這道菜。等到菜上桌的時候,“龍爪菜”上桌了,朋友一看原來是在農村經常吃的蕨菜,上了一回當。這是不是文科盲呢?
3.有的人橫蠻不講道理,是非對錯不分,這個也算是文科盲吧!
要想不要出現文科盲,只有從小認真學習,努力讀書。三人行必有我師。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補齊自己的短板。
-
5 # 農人小寧寧
說一件我親身經歷的事吧。高一的時候,我們還沒分文理科,一個班大概有60多名同學,剛開始按照海拔來分配座次。我和我的同桌都在教室的後排坐著,我兩個都是奇葩。
有一段時間我壓力大,夜晚持續失眠,白天恍恍惚惚,吃藥也不見效果,真擔心會出什麼事,身心焦慮。我的這種症狀也不知道是不是會傳染,我的同桌和我竟然如出一轍。
奇葩的是,我的地理老師拯救了我,只要一聽他的聲音,我就能立即入睡,比吃什麼藥都管用,一堂課45分鐘,我能睡40分鐘,只要課堂一結束,準時醒來。我的同桌則要感謝我們的物理老師,物理課上我給他放哨,他竟比我有過之。
慢慢的我倆都回歸了正常,只是學期末他選擇了文科,我選擇了理科,後來他成了地理學的一名教授,我則消失在了茫茫人海。
我這樣的不知道算不算文科盲。
-
6 # 無事翻書有空說話
我今生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讀過大學中文系。而參加工作後又恰恰是文字工作,先期是創作劇本,創作小說,從事文學創作輔導,當內刋編輯。後來調進機關,一邊做新聞通訊幹事,一邊接待記者採訪。一年後就直接當領導秘書,昏天黑地,長夜白日熬眼磨屁股,洋洋灑灑每年寫了幾十萬字,署上領導的姓名,或者掛了衙門文頭,沒咱什麼事。
認識許多先來後到的大學生,也都是大學中文系。有的就是個空皮囊,文事不通,武備不會,辦事磨嘰,一年半載被開銷上路;有的攤一桌報紙檔案抄抄剪剪對付一篇,領導看了乾瞪眼;有的還是書生意氣,瀟灑生活,仍然忘情在校園內;更有的三年兩載還不弄清上下級和左右隸屬關係,在文稿內牛頭續個馬尾巴,你越著急他越不急。更尷尬的事書記讓你給大學中文系畢業的領導改文章,這活不接不對接了更不對,只好裝病躲倒楣。
說了大半天,不知是教育方式不對還是招生選才有問題。罷罷罷,起床還得做飯去,勤能補拙是良訓,再優秀的大腦,一個懶字害一生!
-
7 # 手機使用者寒山月
我聽過一個“造反派”頭頭在批《水滸》的發言中說:宋江不旦是投降派還是還是壞分子!他被朝庭招安後就去打萬獵(方臘)!他不幹正事,竟天天去打獵玩!
-
8 # 健樂瑞
70年代前的農村人文化水平確實不高,很多都是夜校認了些字。我小時候就常聽一些這樣的笑話,如果現在拿來恥笑就不該了,那時國家剛剛走出一窮二迫。前進路都是摸著走,兩大帝國的封鎖,國內(臺灣)敵人破壞,人民生活在困難中前進。
我們的人民愛黨愛國,對領袖有樸素的感情,在茶餘飯後的議論中,都能自覺地擁護領袖,雖然有些事不懂卻有樸素的情感,如(林彪真不是東西,偷了毛主席三隻雞,去見赤魯嘵夫,摔死了好。)
-
9 # 禾子水淼
講起笑話。我那村子裡也還真有些這樣的故事。那是文化大革命正如火如荼的時期,一位劉姓貧協主席在村(大隊)部看“南征北戰”的電影。電影裡的戰鬥打得十分激烈的時候,不知什麼原因突然停電了。劉看得正酣,見突然停電,便著急得大聲嚷起來:“快!快點燃蠟燭看”。他的嚷聲把場子裡看電影的人們全都逗得大笑起來。
那年月,這樣的笑話實在是
太多了!什麼”收音機裡怎麼裝得下那麼多小人”,什麼“敬祝副主席篩糠”等等。
-
10 # 居家活佛
你見過什麼樣的文科盲?
分不清新中國、新社會和舊中國、舊社會的界限。
念中學時,學校請了一位在舊社會苦大仇深的老大娘講“憶苦思甜”課。她的口才不錯。從討飯、放牛、做童養媳,一路娓娓道來。當講到“三年困難時期”(“公共食堂”)吃糠粑、吃樹皮、吃草根、吃黃土,餓死了不少人時,抑制不住內心的痛苦,聲淚俱下,大聲痛哭。引得師生們鬨堂大笑。
此時校長很尷尬。說:老大娘,您辛苦了。您先下去休息一會兒,調整一下情緒,然後再來講(讓她體面地下臺階)。
此事在學校一屆一屆地傳了下來。不僅鬧了大笑話,而且造成了極其負面的影響。
沒有文化、不懂歷史害死人。
-
11 # 一個退休的傻老頭
記得是在零幾年,第一次國家對離退休人員提高退休標準10%吧。一早電視裡就播了。
那天早晨,我上山晨練後往回走,碰到一個老頭,七十歲左右的樣子,一邊走一邊罵。他說,你說共產黨辦的叫什麼事?10%漲?給誰漲,不給誰漲?這麼漲法,老百姓還不鬧翻天?!
我聽了後,又好氣又好笑。他是理解錯了百分之十的意思。因為我和他在每天晨練時見過面,有點兒印象。所以我就跟他解釋說,老師傅,你理解錯了!10%漲的意思不是你想的一百人裡有十個人漲,九十人不漲。檔案裡是說按照工資額的10%。比如你如果現在是每月開1000元,提高後就會增加100元,漲到1100元。但是,這只是個平均數,你漲的也可能比這多,也可能少,就看怎麼規定了。
老頭聽後,一摸後腦勺,樂了。說,是這麼回事!就上山去了。再也沒有聽到他的罵聲了。
-
12 # 紅色浪漫法務
那個年代一般人文化程度比較低或不識字。所以文革時期是有類似的笑話。我看過一個批捕會,女貧協主任五十來歲講話是這樣說的,今天開這個大會,主要是批判幫助這兩個流氓阿飛同志。
-
13 # 鳥語報平安
文革中,批鬥一壞分子,批鬥完了,有人喊口號:壞分子某某滾下臺去!那人便順從地從近兩米高的舞臺上滾了下去……然後,民兵只好把他抬往衛生院療傷,因為,摔得頭破血流,鼻青臉腫,暈了過去。
-
14 # 沙洲孤鴻24331826
文化大革命中,提的口號是每縣要出一個郭沫若(詩人)強令要求每個人都得作詩。一老農實在不會做,就以火葬場為題吟詩:
“縣裡建起火葬場,全縣人民喜洋洋,廣大幹部帶頭燒,貧下中農緊跟上”
總路線,大躍進時,每天晚上開生產總結會,縣長要求每人彙報一天的工作,並表態今後的打算。有一干部總是蹲在角落裡連續一個月未表態。縣長不滿,認為此人消極怠工,強令他表態。那幹部站起來說:“我們要調動全場職工積極性,以生產為中心,今年計劃燒一千,明年計劃燒兩千,後年爭取再翻番,燒上四千”。沒等他說完,縣委書記立即制止道:“你不要說了,也不要燒了”,原來這位幹部是火葬場場長。
-
15 # 螢火花
文革時期居委會開批判會,批判蘇聯修正主義,發言說:先出了個赫魯曉夫,現又出了個“破夜壺”(勃列日涅夫)
-
16 # 書香劍氣秋實
好象是七八十年代吧,在一個大隊的群眾大會上,一發言者滔滔不絕:面對美帝國主義和蘇聯修正主義的挑釁,我們要提高警惕,保衛祖國。按理說,這句話沒毛病,但毛病就出在發言者識字淺薄,不認識的字就象形讀音,鬧出了笑話。
挑釁(音欣)的釁字,他不認識,讀成了挑畔,下面聽講者立即竊竊私語起來了,一位主持人摸樣的人一看,立即站起控制會場秩序:大家不要喧譁,剛才這位同志可能把字音讀錯了,不是挑畔,是挑血吧。
這一解釋,私語變成了起鬨,立即引起一片笑聲――鬨堂大笑。
…………
幾十年過去了,這個笑話一直在流傳,熱度未減,人們還時不時的當作口頭禪:你千萬別挑血,我的忍耐是有限的……
-
17 # 使用者周本超
五幾年全國開展掃盲運動,對於這項既利國又利民的系統工程,老百既稱讚又高興,非常擁護,特別是一些年青的群眾學習熱情非常高。他們白天參加集體勞動,晚上提著馬燈,自覺到夜校學文化。他們做夢也沒想到,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目不識丁的勞苦大眾,解放後在毛主席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也能拿起書本,學習文化。
說實話,我的父親就是在那時學到了一點文化,也是他自身的聰明,讀寫記能力非常強,後來被擔任大隊信用站會計,兼大隊出納,這一干就是幾十年,直到改革開放後,八幾年撤消大隊信用站為止。
上面只是一段插曲,旨在說明全國掃盲的重要性,但在學習文化這一塊,也確實也有一些年齡大的,或是頭腦笨的這些人,學習熱情不高,認識不足,認為認兩個字不能當飯吃,有學知識的工夫,還不如養點精神,把地裡的莊稼侍弄好。也有我爺爺這類人,頭腦也聰明(爺爺過去在我們當地是有名的裁縫,直到離世前一年,七十多了還戴著老光鏡,用過去的灰線包裁剪衣服,把布條摺疊起來編紐扣),只是年齡老了,認為學習文化沒必要,也就沒把它當回事,但上面領導可不這麼認為,掃盲是國家的大事,就是要讓幾億人都能識字,最起碼能認得自己的名字。為了完成這一使命,各級領導也是卯足了勁,為了不落下一個群眾,工作做的也是非常仔細和認真。
那時不象現在,教書的都是過去老教書匠,教的是《三字經》,《百家姓》,另外還有一些《算學》之類的,又不考試,基於這種情況,怎樣才能知道群眾的學習情況呢!於是,上級領異就想出了多種辦法,比如說在路上設卡,寫上幾個字,讓過往的群眾認,行人若能認出方可放行,否則不能通行,並且是,不管你認識也好,不認識也吧,對你的住址和姓名都要登記,這樣就可以知道各村社的基本情況,好的村社表揚,差的村社批評,這是自然。
一日,我爺爺上街買鍋蓋回家,半道上就被一群檢查的人攔著了,他們寫了兩個字要我爺爺認,我爺爺一看,甚是尷尬,那裡認得出來,忙滿臉陪笑道:同志,你看我們都過界……,(我們當地稱過了六十歲為活過界了。六十歲為一個花甲,己算一輩子過完了,以後就是賺的),爺爺的話還沒說完,這群人就樂了,他們打斷了爺爺的話:哎呀!老爺子真行啊!既然連“鍋蓋”兩個字都認出來了,不簡單,不簡單。
其實我爺爺那裡認得,他只是想說:我們都是過界的人了,那裡認得。無非是想讓他們通融一下,早點回家,沒想到一個“過界”正好撞上了“鍋蓋”。為此我們當地的掃盲學習還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和表揚。
再後來,我們當地就有一句歇後語:麻四爺認字——鍋蓋(過界)。
只到如今,我爺爺己經作古半個世紀了,一些年齡較長的看到我,還要提起我爺爺當年認字的事,特別是由爺爺認字興起的一句歇後語,這個故事不知在我們當地還會相傳多久。這也是沒文化鬧出的笑話。
-
18 # 傻老頭724
大家講笑話,我也講一個。
文革時,一開批鬥會,必將領袖詩詞語錄寫在大字報的頂頭。一天開大會,只見一穿軍裝的人站在臺上,大聲頌讀,宜將剩勇追窮冠(應是寇),正發愁他下句如何押住韻腳,沒想到一句,不可沽名學霸三(應是王),如雷蓋頂,勝利透過。
-
19 # 退休人翁
文革中廣州軍區有一幅很有名的宣傳畫叫《井崗山會師》,畫中是毛主席揮手林元帥一副緊跟的樣子。其實畫的就是毛林會師。有一次朱德元帥去廣州。聽說有一幅巜井崗山會師》的畫就去參觀。看到畫中的林彪就說這幅畫,畫的不對。下面的人就問那不對。朱德元帥就是畫中的人太廋了,我那時也沒有那麼廋。一時間沒人敢說話。
-
20 # 存者
有一個靠造反起家當了廠長的文盲, 林彪913事情發生以後,上級領導派人到各廠展開批鬥林彪的大會,這一個領導有點語病,講完一句話都說一句於是乎,今天帶頭呼口號的正是這個文盲廠長 ,領導開始講話:同志們,林彪是一個大壞蛋,廠長:打倒林彪,領導:他的陰謀暴露以後(於是乎)就猖狂潛逃,廠長:打倒於是乎,領導:廠長於是乎不是一個人,廠長:於是乎不是一個人啊!那就是一個集團,打倒於是乎反革命集團!領導:嗯、今天的會讓於是乎破壞了,廠長:保護好會場,丕準於是乎搞破壞[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回覆列表
文科盲是指對某種事物不能主觀辨認的人。這種人,既沒有自己的原則,又不能認識事情的是非好壞,更沒有思想意識,說話講東說西,胡言亂語,言語自相矛盾。這種人,有的是先天痴呆,有的是文盲,還有的是因病導至意認模糊,東扯葫蘆,西扯瓢,分辨不清事物的好壞真假。我曾經就遇見過這樣的文科盲,別人叫他去取這樣東西,可他卻取那樣東西,拿的東西不對號。同時,還自以為是,認為自己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