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意思是說,孟子說:“君子有三大快樂,稱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兄弟平安、沒有怨恨,這是第一大快樂;上不愧對於天,下不愧對於人,這是第二大快樂;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進行教育,這是第三大快樂。 
31
回覆列表
  • 1 # 楊樹林的森林

    父母健在,兄弟平安,這是第一大快樂;上不愧對於天,下不愧對於人,這 是第二大快樂;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進行教育,這是第三大快樂。

  • 2 # 視野vfs

    據《孟子·盡心上》記載,孟子有言:“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這段話裡孟子提到了“君子三樂”:一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這是指家人平安、家庭幸福;二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是指應坦蕩做人、無愧於心;三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指教書育人、傳道授業。家人平安之樂乃“人所深願而不可必得者”,是否可得取決於天意;教書育人之樂乃“聖人之心所願欲者”,但是否可得仍取決於他人;唯有坦蕩為人是“可以自致”之樂,故而當勉力為之、自我督促。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誘惑,可能是權力、可能是財帛、可能是美色、也可能是口腹之慾,正確對待這些誘惑,嚴格剋制約束自己,明確信仰、堅定信念,在前行的途中不被慾望所左右,方能不負初心、坦坦蕩蕩,為官者才會真正愛民為民、執法者才會公正公平。人人為君子,心中坦蕩,則貪腐不存。正所謂:“人能克己,則仰不愧,俯不怍,心廣體胖,其樂可知,有息則餒矣。”

    此外,教書育人之樂在當下也並非教師獨享的樂趣。“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習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經驗體會,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經驗甚至是教訓、傳遞正能量,倘若身邊之人能因此有所啟發、受到影響,也未嘗不是君子之樂。

    此外,教書育人之樂在當下也並非教師獨享的樂趣。“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習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經驗體會,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經驗甚至是教訓、傳遞正能量,倘若身邊之人能因此有所啟發、受到影響,也未嘗不是君子之樂。

  • 3 # 長江源遠流長

    孟子說的三大快樂是:一是父母健在,兄弟平安。二是上不愧對於天,下不愧對於人。三是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進行教育。

  • 4 # 劍鋒園子

    孟子在《萬章上》中有云:“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1、第一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指父母兄弟都健在沒有災禍,而兄弟之間和睦相處。這是君子的第一種快樂,也就是天倫之樂。中國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特別重視人倫親情之樂。家人安康,兄弟和睦,這是每一個家庭成員幸福的根源。中國人歷來把少年喪父母、中年喪妻、老年喪子定為人生的三大不幸,是為至理,從反面佐證了孟子之樂。天倫之樂,非常難得,要好好珍惜。

    2.第二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指抬頭對天不覺得內疚,低頭對人不覺得慚愧,這是第二件快樂的事,這裡說的是個人修養,做人的本分。不做虧心事,坦坦蕩蕩,光明磊落,上對得起天;善待他人,以誠為本,樂於助人,下對得起地這叫“俯仰無愧”,是道德檢驗的心理標準。

    3.第三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指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而教育他們。能夠得到天下的英才並培育他們成為棟樑之才,為國為民效力,這不是快樂嗎?

    家庭平安才能無憂,問心無愧方才安寧,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則國與民幸哉。若能獲此,豈有不樂之理?

  • 5 # 無為讀書

    孟子三樂是指《孟子》一書中提到的君子的三種快樂:包括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作品原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

    註釋譯文

    孟子說:“君子有三件快樂的事,(可是)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沒有病患、怨恨,這是第一件快樂的事情;仰頭對天不覺得內疚,低頭對人不覺得慚愧,這是第二件快樂的事;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並教育他們,這是第三件快樂的事。君子有三件快樂的事,而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作品鑑賞

    活著就要快樂,這是不容置疑的。誰都希望擁有快樂的人生,即便是以苦為樂苦中作樂,也只是特殊境遇下不得已而為之,是生存智慧,而並非對快樂的疏遠與排斥。

    人人都對快樂孜孜以求,問題在於,每個人心目中的快樂不盡相同。而這,正是許多人許多時候陷於悲觀的重要原因。由於對快樂的標準拿捏不準,甚至背離本真,一些人身在福中不知福,雖浸泡在快樂的海洋裡,卻無法感知到正享有的幸福,每每自尋煩惱。給快樂一個定義,因而絕非小事,有時它甚至決定我們是否幸福一生。

    那麼,怎樣才是快樂的呢?兩千三百多年前的孟子給出的答案是,“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這就是說,父母健在兄弟平安,無愧於天無愧於人,有優秀人才可茲培育,這是人生的三大樂事。

    乍看來,“孟子三樂”實在是有些寒傖。這樣的快樂太容易得到了吧?算是有追求有抱負的人生麼?當走過人世的坎坎坷坷,當閱歷歲月的雨雪風霜,鉛華洗盡,刪繁就簡,我們發現,這些樸素的快樂看似尋常,卻難能可貴,這樣的快樂才是真快樂、大快樂、長久的快樂。放眼周邊,多少人“子欲養而親不待”,給予自己血脈的雙親不幸早早離開人間,從此只能木然地望著牆上的掛像,空留“事有疑難可問誰”的遺憾;多少人手足情深的一奶同胞深受煎熬,由此陰霾籠罩惴惴不安;多少人平日作了虧心事,風吹草動疑厲鬼,活得膽戰心驚誠惶誠恐;多少人學成滿腹經綸,卻終未遇上心有靈犀的衣缽傳人,一肚子學問跟隨自己化作一縷輕煙。置身此境,這樣的人生有快樂可言麼?

    細想來,平凡而質樸的“孟子三樂”的確道出了快樂人生的真諦。家庭平安乃能無憂,問心無愧方才安寧,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則是享受,一個人如能獲此三者,快樂自會如同清泉汩汩流淌,常伴左右。奈何,有的人迷戀於觥籌交錯夜夜笙歌麻將聲聲,卻騰不出時間回家看看,與父母聊聊天,與兄弟談談心;有的人一味追名逐利損人利己,無視頭頂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律;有的人惟恐別人強於自己,受之於人的識見卻不願傳之於人……他們忘記了,孝順父母不能等待,健康與生命千金難買;他們忘記了,人就該活得像一個人,“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心無愧疚才能坦坦蕩蕩;他們忘記了,與他人分享自己掌握的知識和啟悟,既是感恩與回報社會,也是在薪火相傳中對生命長度的延伸、對人生意義的昇華。家庭的寧靜、自身的修為、對社會的回饋,孟子眼中的三大快樂居然是一個立體式的架構,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人生!

    質樸的往往是真摯的,真摯的往往是珍貴的。時光雖久遠,“孟子三樂”卻因其質樸真摯而動人心魄,至今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也許你正擁有這些簡單的快樂,珍愛並享受它們吧,如果錯過了,一切就都晚了。

  • 6 # 睿為法律工作室

    據《孟子 盡心上》記載,孟子有言:"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這段話裡孟子提到了"君子三樂":一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這是指家人平安、家庭幸福;二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是指應坦蕩做人、無愧於心;三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指教書育人、傳道授業。

    據朱熹《孟子集註》所載,朱熹認為,家人平安之樂乃"人所深願而不可必得者",是否可得取決於天意;教書育人之樂乃"聖人之心所願欲者",但是否可得仍取決於他人;唯有坦蕩為人是"可以自致"之樂,故而當勉力為之、自我督促。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誘惑,可能是權力、可能是財帛、可能是美色、也可能是口腹之慾,正確對待這些誘惑,嚴格剋制約束自己,明確信仰、堅定信念,在前行的途中不被慾望所左右,方能不負初心、坦坦蕩蕩,為官者才會真正愛民為民、執法者才會公正公平。

    人人為君子,心中坦蕩,則貪腐不存。正所謂:"人能克己,則仰不愧,俯不怍,心廣體胖,其樂可知,有息則餒矣。"此外,教書育人之樂在當下也並非教師獨享的樂趣。"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習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經驗體會,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經驗甚至是教訓、傳遞正能量,倘若身邊之人能因此有所啟發、受到影響,也未嘗不是君子之樂。

    另外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孟子在提出"君子三樂"的同時,還明確指出了不能稱為"君子之樂"的一點,即權力地位,這並不是一位君子獲得滿足感的必要條件。在當代語境看來,孟子此言也是在告誡諸位君子不要迷失本心、迷失在權力裡,成為被權力左右的奴隸。對得起家人、對得起對自己懷有期待的人,不輕易被路邊的風景動搖信念,不愧不怍、積極傳遞正能量,方是君子本色。

  • 7 # 遊者161

    我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所謂孟子說“三樂”是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 原文的意思是:孟子說:“君子有三大快樂,稱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 兄弟平安、沒有怨恨,這是第一大快樂;上不愧對於天,下不愧對於人,這是第二大快樂;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進行教育,這是第三大快樂。 君子有三大快樂,稱王天下不在其中。” 我覺得家庭和諧,身體健康,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這樣的一生是充足而快樂的。

  • 8 # 分享時代峰哥

    大家好,現在由我來說說孟子三樂

    一、父母俱存,兄弟無故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是指父母兄弟都健在沒有災患,而且兄弟之間也沒有怨恨。

    這是君子的第一種快樂,也就是天倫之樂。中國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特別重視人倫親情之樂。家人安康,兄弟和睦,這是每一個家庭成員幸福的根源。

    父母健康長壽,是每個做子女最大的心願。我們成長路上的每一個腳步,都是父母幾十年含辛茹苦的付出。從嗷嗷待哺到呀呀學語,從蹣跚學步到背起書包,父母在我們身上耗盡了心血。在成長的路上,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愛,語重心長的教誨,只為我們能長大成人,能過上自己幸福的生活。

    我們長大了,有能力照顧父母了。當然是希望父母俱在,平安健康。我們能好好地孝敬他們,讓他們安享晚年。

    兄弟和睦也是家庭幸福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個家庭兄弟相親相愛、互幫互助,也是做父母最願意看到的。哪個子女不是父母心頭上的肉,如果兄弟之間因為一些瑣事而暗淡了之間的情誼,父母是最傷心的。

    從這可以看出父母兄弟都健在而沒有災患,兄弟之間沒有間隙,真的是君子第一大樂事。因為有多少人想盡孝,而父母已不在。有多少兄弟之間為一些瑣事而打大出手,從此親人變成了路人。

    所以天倫之樂,非常難得,要好好珍惜。

    二、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是指仰頭對天不覺得內疚,低頭對人不覺得慚愧,這是第二件快樂的事,也就是成德之樂。

    這是成就自己的德行,是做人的本分。因為處於紛繁的社會之中,人心很容易被一些不美好的事物所左右。多少人被一些小利蒙了眼睛,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多少人為了點私心,傷了親人,壞了友情。多少人做了虧心事,因而每天 擔驚受怕,戰戰兢兢。

    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唯有德才能成就一個人。一個人的道德感越強,他就越容易生起愧疚感 。因為他會時時地反觀自己的言行,時時 反省自己對家庭、朋友、社會的未盡力的地方。孟子所說的俯仰無愧,確實是為我們確立了道德檢驗的心理標準。

    一個人能俯仰無愧,光明磊落,心胸坦蕩蕩,確實是人生第二件大樂事。

    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指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而教育他們,這是君子的第三種快樂,即師友之樂。

    師友之樂,是文化命脈的繼承。每一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天資聰明,積極好學,以後能成為國家的棟樑,這是他們最大的快樂。學生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也是他們最大的欣慰。

    孟子所說的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使他們或德行,或言語,或政事,或文學,都能根據自己的自身氣質而有所成就。就是說每個人都能把自己身上的優點盡最大能力地發揮出來,這樣文化命脈就得以傳承,社會才會進步。

    平凡而質樸的“孟子三樂”的確道出了快樂人生的真諦。家庭平安才能無憂,問心無愧方才安寧,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則是傳承。一個人如能獲此三者,快樂自然源於心底,散之周身。

    質樸而珍貴,時光雖久遠,但“孟子三樂”卻因其質樸真摯而動人心魄,至今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 9 # 玄生道

    孟子三樂,一樂,父母在,兄弟在。可行孝道,修習人性光芒。孟子首重孝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二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人。仰看天,天行健,無愧乾德。內省自身,沒有一點有愧於人,浩然之氣充沛。

    三樂,得天下英才教之。

    這三樂既是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註解,也是,孟子修身的寫照,從孝道悟天地道,從無愧天,無愧人,生浩然正氣,從天下英才教之,弘儒學教化之責。

    雖然無王天下之業可為,但也儒學之志不丟,為天地立心,為往聖繼絕學。修身齊家不是擔當本色。。

  • 10 # 海海文化閒談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這是孟子對於人生快樂的三種解釋。我非常認同這種說法。

    第一重快樂: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父母健在,兄弟姐妹也平平安安,家庭和睦幸福美滿。這是一個人能夠感到快樂的基礎和前提。

    家庭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家庭是我們誕生的源頭,也是我們情感寄託的港灣。一個人即使有成功的事業,和鉅額的財富,如果沒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也很難稱得上是一個幸福快樂的人。

    第二重快樂:無愧於心、內心自在。

    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一個人只有做到內心上無愧於天地,才能獲得心靈上真正的寧靜與自在。

    真正的快樂是內心的平靜和心靈上的滿足。如果一個人心中有鬼,做了虧心事,整天寢食難安,心神不寧,很難說他是一個幸福快樂的人。

    第三重快樂:教化育人、實現理想。

    這裡所說的教化育人,並不是我們狹義上說的從事教育事業,做一名教師。而是自己的言行舉止已經達到了卓越的水平,能夠對別人給予啟迪,起到教育意義。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一個人的最高需求是精神需求。追求卓越,追求進步,能夠實現理想是一個人能夠達到的最高精神需求。如果說前兩重的快樂是最基礎的快樂,那麼一個人得志時的快樂,應該是一個人最頂級的快樂。

    綜上所說,我非常認同孟子所說的人生三大樂趣。

  • 11 # 波斯戰士

    孟子在《盡心上》篇裡說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這三樂各有所指。一樂關於家庭,二樂關於做人,三樂關於教育。

    一個人如果能夠同擁有這三樂,那麼意味著他(她)將同時享有家庭天倫,道德修養,傳道授業三層境界的幸福。這是孟子對人生幸福的思考和理解,道出了人生的真諦,表達了儒家所推崇的“齊家,修身,治平”理想,散發著中國古典人文主義的光輝,對於今天的我們依然有著深刻的啟迪意義。

  • 12 # 情感品讀社

    快樂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滿足,我們很多人追求它而不得,但有的人卻可以很輕易的就感到快樂。區別在於你對什麼感興趣,比如讀書可以使人快樂、比如音樂可以使人快樂、比如電影可以使人快樂。

    每個人的快樂大抵都差不多,但每個人的苦難卻不盡相同。

    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

    這句話很好理解,意思就是父母身體健康且都健在,兄弟姐妹也都很平安,沒有什麼變故。

    三樂中為什麼這一句要放在首位?

    以我之見,親人是什麼,是陪伴我們一生的人,我們從出生就自帶符號,家人不可選,父母不可選。“孝順”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也是各種美德中排在首位的,所以父母健在,絕對是人世第一樂事。這一點,很多人得在父母沒了的時候才能感同身受。

    兄弟姐妹是除了父母之外與我們最親近的人,所謂一奶同胞,從小到大是他們的陪伴。當然很多人都是獨生子女,感受不到這一點,我就是。

    但我依然認為,他們和父母是同等重要的,兄弟姐妹沒有困難,我們之間沒有嫌隙,這是很快樂的事情。

    多少人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多麼令人難過的一句話。多少人為了錢財和兄弟姐妹大打出手,這是多麼悲哀的事情。

    君子有三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這第二樂就是仰頭無愧於天,低頭無愧於人。指人活的正直,心中沒有虧心事。

    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可見一個人如果做了虧心事,不道德的事是快樂不起來的,甚至都沒辦法挺胸抬頭做人。

    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做違心的事,可能因為工作,家庭等等,但我相信,一個坦坦蕩蕩的君子,是最快樂的!

    君子有三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孟子是一代名師,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並且教育他們,這是君子的第三樂事,既師友之樂。

    這裡所說的“天下英才”包括德行、品質、文化、政治、言語各方面,或某方面優秀的人。教育他們,才能使文化得以傳承,讓華夏民族生生不息。這是一個偉大的理念。

    “孟子三樂”質樸又頗有道理,道出了人快樂的真諦,父母平安健康、兄弟無礙和諧、做人問心無愧、使文化得以傳承。這些話閃著智慧的光芒,值得我們每個人一生追求。

  • 13 # 我思WORDS

    孟子所言君子三樂,即所謂家庭平安,心地坦然,教書育人,我思以為此大樂也;而平凡的人,平凡生活更應沉浸在小確幸中,這是流淌在生活中的每個稍縱即逝的美好瞬間,是自身內心的寬容與滿足,更是對人生的感恩和珍惜。

    美好的一天,雖有風,但無霾,三個美好幸福的時刻送給朋友們吧。

    已是初春,但春寒料峭;行走在下班的路上,依然能看見風擺垂柳,夕陽透過隱隱綠意的柳枝,灑在湖上,風吹過,波光粼粼的湖面。

    家中的小寶,雖疫情已近一月未出家門,但小寶見爸爸回家,歡呼雀躍,開心的講著家中與爺爺、奶奶度過的這快樂的一天。

    賢惠的妻,試著跟網上學做涼皮,雖味不足,但家中老少一人一盤,妻洋溢著笑的臉。

    其實,人生的快樂就是有能分享的幸福,有能分享幸福的朋友,這就是快樂和幸福……

    一葉一縷風,

    一月映湖中,

    世間本無事,

    一笑心從容。

  • 14 # 人生如歌i如露

    第一:金榜題名:這個是人生價值觀的一種體現方式。對自己以後有尊嚴的生活最直接的表現。有物質生活的保障才能昇華到精神層次。第二:洞房花燭夜,生命的延續和對人生的希望。第三:妻賢子孝,身體健康,家和萬事興。

  • 15 # 佳思佑考場語文

    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

    夫妻和美,兒女正能量,二樂也。

    恪盡職守,努努力能把工作幹好,三樂也。

  • 16 # 方老夫子

    助人為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

    助人為樂,乃是人生一大快事。所謂“送人玫瑰,手有餘香”,說的就是施者比受者更幸福的做人真諦。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正是因為人人都有一顆火熱溫暖的愛心、一副悲天憫人的柔腸,懂得愛人、懂得給予、懂得賙濟蒼生,人世間才變得如詩如畫,別有一番美麗。

    悠然自適,自得其樂,又是人生一大快事。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若能做到隨心所遇,物我兩忘,就能活得無拘無束、瀟瀟灑灑,清風明月隨我愛,階柳庭花任我賞,活出一份真性情,活出一份真精彩。一個人只要他能夠找準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樂趣所在,他的心靈一定快樂,他的靈魂必定美滿。

    人生有限,知足常樂。古語說:“人心不足蛇吞象”。這一句話形象而生動地道出了人的貪心不足。人生的許多煩惱,並不是上天所賜,而是自尋煩惱,不能做到知足常樂。人這一生,因生存而所需的東西極其有限,但心卻永遠也無法滿足,所謂“慾壑難填”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人心一旦被無盡的慾望所俘獲,就全然沒有了人生的趣味。而人一旦超脫於慾望之外,就可以獲得無盡的快樂。

  • 17 # 爽爽的大跟班

    助人為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

    助人為樂,乃是人生一大快事。所謂“送人玫瑰,手有餘香”,說的就是施者比受者更幸福的做人真諦。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正是因為人人都有一顆火熱溫暖的愛心、一副悲天憫人的柔腸,懂得愛人、懂得給予、懂得賙濟蒼生,人世間才變得如詩如畫,別有一番美麗。

    悠然自適,自得其樂,又是人生一大快事。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若能做到隨心所遇,物我兩忘,就能活得無拘無束、瀟瀟灑灑,清風明月隨我愛,階柳庭花任我賞,活出一份真性情,活出一份真精彩。一個人只要他能夠找準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樂趣所在,他的心靈一定快樂,他的靈魂必定美滿。

    人生有限,知足常樂。古語說:“人心不足蛇吞象”。這一句話形象而生動地道出了人的貪心不足。人生的許多煩惱,並不是上天所賜,而是自尋煩惱,不能做到知足常樂。人這一生,因生存而所需的東西極其有限,但心卻永遠也無法滿足,所謂“慾壑難填”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人心一旦被無盡的慾望所俘獲,就全然沒有了人生的趣味。而人一旦超脫於慾望之外,就可以獲得無盡的快樂。

  • 18 # 無兩書房

    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這是家庭層面,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餘生僅剩歸途。無論何時,能圍繞父母的身邊,就是莫大的幸福!兄弟之間平安和睦,同一血脈的手足相互攙扶,這種踏實和底氣任何關係都無法比擬。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二樂也。這是個人修養層面,堅守道德底線,提高自身修養,謹慎修持,敦倫盡分,閒邪存誠,不做暗室虧心之事,不愧對天地,內心坦然安定,自然夢穩心安,怡然自樂。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這是社會責任方面,人生在世必須對社會和他人有所貢獻才能有價值,孟子作為孔門宗師,得天下英才教育之是其快樂所在,我們普通人做好本職工作,敬業奉獻,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也是快樂。

    孟子的“人生三樂”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三樂”中沒有提到功名富貴,由此可知人生的快樂更多的是精神的富足,不關乎財富和地位。生活在當今社會的我們,不必豔羨別人的豪車、別墅和美女,有父母陪伴,有兄弟相幫,不愧對天地和良心,有一份正當的工作,這樣的人生就是幸福和快樂的。

  • 19 # 日月名光

    作為一個普通的人,我覺得人生的三樂為心樂、身樂和情樂。

    1、心樂,對己嚴格,心行一致,此為心滿;對人博大、寬容引導,此為意足。心從天良而滿足,平靜而快樂。

    2、身樂,內在修身養性,肢體康健,外在身體力行,言傳身教,身化於內而不虧體,形於外謙謙風範,神形兼備體康快樂。

    3、情樂,思想健康而情趣端正,不循古於琴棋書畫,順應時代,以新技為基,正道時勢,酣暢心聲,有為而發,大家快樂,我才快樂。

  • 20 # 浦江船長

    人的一生有三樂,你認為是那三樂呢?

    這個答案孟子確實已經講了三樂,當然有道理,但古訓的之乎哉也,不能原封不動照搬,現代人恐怕對三樂有不同理解了,每個人朝望不同,就大多數平民百姓來說,我覺得用北方一句話可以概括,那就是常說的:老婆,孩子,熱坑頭!

    沒有大道理,很實在對吧,提問者恐怕也在偷著樂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蚯蚓如何養殖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