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瘋人院裡瘋言瘋語
-
2 # 近代如夢令
《白鹿原》電影劇照
小說的主線是白鹿原上兩大家族:白家和鹿家哪家過得更好,聲望更大。兩大家族祖上是一家,後分了兩支。起初兩家都很窮,白家祖上靠勤儉持家漸漸富有,因此家風較嚴,具有傳統中國封建家庭“耕讀世家”的特點;鹿家祖上忍辱負重,學得一手好廚藝,成為天下第一勺致富,家風較松,有時顯得很不厚道。《白鹿原》一直從清末寫到建國之後,在這樣宏大的背景下寫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寫國共之爭,無形中也揭露了中國人的劣根性“窩裡鬥”。
它向我們展示了歷史民族的鴻篇鉅作,思想內容是厚重的,是值得深思的,每一個環節或者結局都值得深深得推敲。
雖然作為一個普通的讀者,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到國人的劣根性之類,家族的鬥爭確實很明顯,謀篇佈局格局不小。。但大多數時候給人感覺書中對於性的描寫還是比較大膽的,簡直是性啟蒙的存在。
總之是一部非常偉大的著作,人物命運的百回千轉,社會歷史的演進恢宏巨大,傳統文化的興衰則是全書的精神主體,以至人、社會歷史、文化精神三者之間相互激盪,相互作用,共同推進了作品的時空,在我們眼前鋪開了一軸恢宏的、動態的、極富縱深感的關於我們民族靈魂的現實主義的畫卷。
-
3 # 讀書旅行遇見
如果你喜歡文字,熱愛文學,一定要讀讀《白鹿原》,讀白鹿原已近二十年了,當時是在初三,讀的時候,感覺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太震憾,當時還是禁書,有幸能夠讀到,讀完之後連連對自己說此書一定會獲大獎·若干年後《白鹿原(刪節本)》獲茅盾文學獎,已是刪節本了。此書對我文學素養產生了一定影響。
-
4 # 號角聯營
我喜歡鄉土文學,有幸是陝西人,生長在白鹿原下,看了白鹿原真真切切看到了自己周圍的一草一木,感受到了父輩們的辛勞和勤奮,他們的苦難,他們的榮辱在這本書裡都能得到映照,大時代環境下,早已經物是人非,但是白鹿原人的純良樸實依舊。每每再讀,都會想起爺爺講給我們的,交農,南山土匪,牛才子都都恍如昨日,正視過去,才能展望未來。最後推薦:賈平凹,肖雲儒,高建群,路遙,葉廣芩等陝作協作家,閱讀請支援正版,這也是對他們的尊重。
-
5 # 大寶尬聊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陳忠實同志,因病搶救無效,於2016年4月29日7時45分逝世,享年74歲。
陳忠實曾說,他的《白鹿原》“不會是悄無聲息的,因為作家自己最清楚他弄了一部什麼樣的作品。”確實,這部作品出世以來一直頗受好評,它展示了關中平原乃至老中國的家族制度的興衰。
一、有關“諾貝爾文學獎”的歸屬
《白鹿原》在部分每章情節的最激烈處,是讓人揪心的,然而常常卻是在高潮處戛然而止,新章節的開啟意味著重歸平淡。當然,作者應是有意這樣寫,造就“預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的效果,然而這種人為處理的痕跡似乎過重,不可避免的將情節掐成了一節一節的,破壞了連貫性。
這裡科普一下,茅盾文學獎是頒發給作品的,而諾貝爾文學獎是頒發給作家的。作家對世界文壇的影響力是諾獎的最要評價指標。所以《白鹿原》是優秀的作品,也是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但綜合考評作家的作品數量、影響力、創新性,比起莫言,陳忠實是遠遠夠不上諾獎的獲獎資格。
二、關於伏筆
寫小說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對情節整體佈局謀篇的設計和把握。小說中不應有沒用的情節,三十年前不經意拉下的一泡屎,三十年後是要長成參天大樹的;三十年後成為參天大樹,必然是因為三十年前那誰誰誰不經意間拉了一泡屎!這樣也便構成了小說的戲劇性,使後面情節的發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顯得突兀。
感覺陳忠實企圖將《白鹿原》寫成《紅樓夢》那樣的人物數量眾多,關係扁平化的社交結構,可惜寫作功力的不足,情節結構缺乏頂層設計,使大量次要人物淪為醬油,也是無奈的事實,但是這也絲毫不會掩蓋白嘉軒、鹿子霖、黑娃、田小娥、鹿三、白孝文、白靈等幾個主要人物的光輝,力透紙背的刻畫,使他們成為文壇永遠難忘的經典形象。
三、時局對小說情節的影響
在《白鹿原》和《生死疲勞》中,情節的時間跨度都接近了五十年。以1950年為分界線,這兩部小說正好完全覆蓋了整個二十世紀。二十世紀的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戊戌變法(1898年,可約算作二十世紀)、辛亥革命、軍閥混戰、國共合作、圍剿與反圍剿、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四清反右、大鍊鋼鐵、組建人民公社、文革、改革開放等,無不是極好的寫作題材。在這兩部作品中有較大篇幅的描寫。
白鹿村或高密東北鄉這個充滿戲劇性衝突的小舞臺,將理所當然的被中國這個大舞臺所影響,而從小舞臺上走出的優秀的人,也同樣能成為全中國這個大舞臺上的弄潮兒。我們總是能看到,當一個重大的政治、歷史事件的發生,不可避免的對主角們的生活習慣、社交圈子、經濟情況、健康狀況造成影響,伴隨著得勢者失勢、貧苦者發跡、重要人物的死亡、興旺的家族變得衰敗破落,使我們不自覺的想到“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俗語,讓我們明確的感到,一個個舊的時代在離我們遠去,又一個個新的時代逐漸來臨,適者生存,不適者將被無情的淘汰。
四、《白鹿原》的優點
《白鹿原》中對自然環境、氣候、景物、三秦地區的民風、農人勞作習慣細節的描寫,是其他作品比不上的。關中平原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淳樸民風,充滿秦腔味兒的發音幾乎躍然眼前,而春天明亮陽光照耀下的一望無際的麥花,秋天一層層湧動的麥浪(以及點綴其中的大汗淋漓的收麥客),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畫面讓人難以忘懷,看了這些描寫,你也會對那片古老、豐饒的土地心生嚮往呢!
-
6 # 相忘江湖26
小說從文學的角度來理解,還不錯,僅此而已。從作品的混亂的主體思想,到近乎媚俗的情節側重,都體現了一個有才華的人因為文化的缺失和生活的壓力而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尊重作者的付出,但絕無法苟同脫離了本質的文學。
-
7 # 觀魚惜朝
白鹿原是一部少有的佳作。開篇白嘉軒的七個女人,抓人眼球。當時文藝的風範,缺少點男女之事估摸著是缺少人看的。七個女人成功吸引了一幫子思想不純的人對書矚目。
隨著情節推進,黑娃割麥走進了郭舉人的小房田小娥屋裡,品嚐了四香之最噬魂的香。從此,又一個男女之事開始抓人的眼珠。老少不正經的都莫走開。
全書僅肉嗎?全然不是。肉是山鄉離不開的話題,山野村夫談資最盛必是肉。而陳先生沒有少寫肉——當然在他的筆下鬧洞房摸雀兒什麼的估計都成了民俗文化。書中的肉,缺少了就缺少了百千年來留在黃土上的風流。除了肉,還有根植於忠實先生內心的傳統文化。肉抓眼球,什麼東西才是永恆?是入骨數千年的黃土文化。
黃土文化就是仁義二字。幾千年的統制,黃土文明產生的思想建設沒有變過,孔孟之道至老蔣的仁義禮智信禮義廉恥,沒有變。再往後走,也許過了三十歲的人才會感悟到,還是不會變。文化總結來總結去,逃不走。白鹿原看完看水滸,宋江不被招安是沒有出路的。文化無處生他。後來的思想進入中國沒有中國化也是不行的。當黑娃打折白嘉軒的脊樑時,彷彿革命成功了,舊制完蛋了,然而白孝文卻出人意料地當起了縣長。可能是仁義的輪迴,亦可能是仁義的淪喪。可能是浪子回頭,亦可能是吃人之仁義。
再看種姓之鬥。大村子的種姓之斗大為平常。選舉時拉幫拉票,辦事時互相拆臺,大事到來時要看利己利他,但誰先抓住大道誰就會贏,誰要贏了就希望另外一家永不翻身。這是黃土原上千百年來的劇本。白鹿兩家何嘗不是?白家窮卻能高人一頭,那是因為義僕鹿三——姓鹿的一直養在姓白的屋簷下。更何況白老爺的祠堂,那血淋淋的鞭是抓在姓白的手上。
看風水和相術。自明以來,有戶口登記叫陰陽戶的,白鹿原上的朱先生就是。他的一枝筆,一張嘴正在做此事的。白嘉軒的硬腰桿,鹿子霖的大眼睛,從一出場就知道了他們的性格,智慧和財富。
忠實先生深耕於黃土文化,他當了教授也躲不開,逃不掉。他沒有學賈平凹先生寫一本農婦進城,知識分子進城式的廢都,而是埋頭將鄉土賦予他的本真嘔心瀝血而著。書寫的好,精到。他寫完書後掩卷而泣,書成,以慰平生。
有人說人物打醬酒,水滸傳的108將還有好多湊數英雄,在一本著作中不可能天衣無縫,但表達意味,完善情節的作用發揮到了,打打醬酒也無妨事。再說,咱們也只是時代之匆匆過客,十數億人中打醬酒的,小說之中,來幾個醬酒先生,也正是我們的現實。
-
8 # 冷靜觀事
《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是上世九十年代中國文學史上兩部最偉大的、史詩般的文學鉅製,作品對人性、政治、歷史以及陝西黃土塬上特有的風土人情……的描寫生動厚實,讀來令人心潮澎湃,感慨萬千,之後,少有長篇文學作品能達到兩部作品的高度,它不論在寫實性還是文學藝術性方面,把當代中國文學的水平提升到一個令人仰望的高度。將來,無論何人暑述當代中國文學史,上述兩部作品及其作者陳忠實先生和路遙先生都是難以迴避的高山。
-
9 # 辛卡丶皇權踐行者
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是陝北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白鹿原在背景上更宏大,白鹿兩家的當家白嘉軒和鹿子霖性格鮮明,各有優缺點,以白鹿兩家為背景講述了陝北平原的歷史變遷。平凡的世界則更具代入感,主人公孫少平孫少安的樸實厚重堅韌,打動很多讀者。平凡的世界對於細節刻畫更加濃重。中國文學作品中陝軍就是一罈老酒,性烈又回味無窮
-
10 # 手機使用者4714895180
《白鹿原》就是中國的百年孤獨。以白鹿原為背景,以磅礴大氣的近代百年曆史為原型,細膩而深刻人物刻畫,展現中國文化以及它推動中國社會的變動歷程。是好幾十年難得的好小說。中國人應該都能從小說的人物中,找到自己的一些影子。
-
11 # 珍視映畫
《白鹿原》人物眾多,情節複雜。作者始終以人物的命運為中心,透過人物性格的發展來安排情節。
摺疊情節構建小說的前五章寫了白鹿原社會群體的常態,從娶妻生子、土地種植一直寫到翻修宗祠和興辦學堂,整個白鹿原被納入舊生活的常規,"洋溢著一種友好和諧歡樂的氣氛"。從第六章開始,作家就著手設定境遇了。第一個境遇是改朝換代。白嘉軒說:"沒有皇帝了,往後的日子咋過呢?"朱先生為這位群體領袖(族長)擬定了一份《鄉約》,似乎有了群體規範就可以保證穩態。然而,這《鄉約》卻約不住外部社會,於是便爆發了"交農事件"。"交農"雖說是群體對外界社會的抗爭,但這事件中每個人都為自己今後的命運埋下了種因。事件過後,初級群體在內部蘊蓄著,主要是新的一代在新的形勢下成長,兆鵬、兆海、孝文、黑娃、白靈都在與外部社會接觸中進一步社會化。從第十一章開始,作家設定了第二個境遇:白腿烏鴉兵圍城。在圍城事件中,白鹿原社會群體儘管仍作為一體來同外界社會抗爭,然而,已經從個人的不同鬥爭方式上預示了群體的分化。接著是第三個境遇:農民運動及國共分裂。至此,群體已分化出三種勢力:國民黨、共產黨與土匪。白嘉軒作為族長儘管還在不遺餘力地恢復群體的穩定,但已經迴天乏力了。接著是第四個境遇:年饉與瘟疫。從第十八章到第二十八章是小說最出色的十章,大自然的參與加劇了社會的變動,已經完全成熟了的年輕一代以各自的方式投入行動,群體中每一個人,包括此前被置於後景上的婦女都在災難的漩渦中打轉浮沉。自然災害過後一片死寂,群體的創作還沒來得及恢復就又被捲入社會災難的漩渦。第五個境遇是抗日戰爭。大概由於西部未曾淪陷,作家才沒有對此展開描寫,只是用反諷手法寫了朱先生投軍與兆海之死。第六個境遇是解放戰爭。這最後的五章寫得也很動人,尤其是賣壯丁與策反保安團,寫得有聲有色。決定整個民族命運的大決戰自然也決定了白鹿原社會群體的命運,每個人物都走向自己的歸宿。不難看出,結局中籠罩著悲劇氣氛,我認為作家這樣寫是非常聰明的。朱先生的死,黑娃的死,鹿子霖的瘋,白嘉軒的殘,以及鹿兆鵬的下落不明,共奏出一曲輓歌,似在挽悼舊的白鹿原的終結。
摺疊藝術成就《白鹿原》是一部現實主義鉅著。但它的現實主義又不同於以前的革命現實主義。革命現實主義,強調政治觀念,要求比生活更為集中、更為突出地反映所謂"生活本質",在人物塑造上有型別化和兩極化傾向。這樣往往偏離生活的常態,從而陷入政治圖解式的敘述。而《白鹿原》力圖展示生活原生態,揭示出紛繁社會中的文化屬性與文化規律,它透過設定大量看似偶然的事件,把具體的人物命運和宏大的歷史程序連結起來,從而使歷史呈現出某種渾沌的狀態,具有了生命的靈氣。
在具體的創作中,陳忠實大量借鑑了潛意識、非理性、魔幻、死亡意識、性本能等現代主義手法,從而使情節愈顯曲折,突出了人物命運的不可臆測。尤其是魔幻手法,在中國傳統農村的直觀思維中也可以找到根源,農村中那種融主觀和客觀、生與死於一體的原始宗教的二元論世界觀,恰恰是魔幻思想的溫床。陳忠實正是透過這種魔幻描寫,模糊了生者與死者、冥界與人間的界壁,在人與鬼的衝突中來展示人性深處的東西,揭示人性的悲劇、人生的苦難。同時,這種手法還給所敘述的歷史帶來一種不可預知的神秘性,給讀者以心靈上的震撼:彷彿冥冥中有一隻巨大的手掌握著人物的命運和歷史的發展。
但是,《白鹿原》的現實主義又不同於曾流行一時的"新寫實主義"。"新寫實主義"強調"零度寫作","純粹客觀地對生活本態進行還原",展現現實的"原生態",將"原色原汁原味"和盤托出,達到了"毛茸茸"的程度(見王幹《近期小說的後現實主義傾向》)。《白鹿原》雖然沒去圖解歷史,注重原生態的生活和細節真實,但它並不是純粹客觀地還原生活,而是力圖透過各種勢力在原上的衝突和發展,揭示出傳統文化的命運走向。陳忠實也並沒有堅持"零度情感",而是以悲天憫人的情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做了深刻的思考。
摺疊編輯本段社會評價
摺疊正面評價白燁:"《白鹿原》本身就是幾乎總括了新時期中國文學全部思考、全部收穫的史詩性作品。"
孟繁華:"讀完這部"雄奇史詩"之後,獲得的第一印象就是做了一次偽"歷史之旅",左邊的"正劇"隨處都在演戲,右邊的"秘史"佈滿了消費性的奇觀,這些戲劇與奇觀你可看可不看,隨心所欲,在久遠的"隱秘歲月"裡你意外地獲得了消閒之感,早有戒備的莊重與沉重可以得到消除,因為你完全可以不必認真對待這一切。"
雷達:"我從未象讀《白鹿原》這樣強烈地體驗到,靜與動、穩與亂、空間與時間這些截然對立的因素被渾然地扭結在一起所形成的巨大而奇異的魅力。"
遊宇明:"《白鹿原》正是"土洋結合家野合壁"的產物,它有傳統現實主義的技巧,有黑色幽默的,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它對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大膽借鑑。"
鄭萬鵬:"《白鹿原》在深層意義上重構了民族精神。它繼《四世同堂》給民族主義以最高褒揚。《白鹿原》問世使民族文學在更高意義上崛起。"
摺疊負面評價宋劍華:"《白鹿原》是一部缺乏創新精神的平庸之作,它之所以能夠在體制內獲得國家所頒發的最高獎項,恰恰反映出了20世紀中國文學走向沉淪的衰敗之相。用叔本華評價"庸作"的尺度來說,就是"牽強附會、極不自然、謬誤百出,字裡行間永遠滲透著一種誇張造作的氣息"。"
張頤武:"古典或是寫實和講話式的象徵之間也存在著拼湊的無奈。"
李慧雲:"作者過於深情地描繪了封建帝制覆亡前後小農田園經濟的這一抹夕陽餘暉、古老村族的最後的寧靜,這實質上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
朱偉:"一大堆材料艱苦拼接而成的那麼一個"對一個歷史時期社會風貌全面反映"的史詩框架,這個框架裝滿了人物和故事,但並沒有用鮮血打上的印記,在我看來,它是空洞的一個軀殼。"
傅迪:"一部反映中華民族近現代史的文學作品,從中只看到傳統的宗法文化的作用,卻幾乎看不到五四運動以來新文化的影響,這不能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真實。"
-
12 # 柳育龍
《白鹿原》以白嘉軒為敘事核心,白鹿兩家矛盾糾葛組織情節,以反映白嘉軒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倫理道德,在時代變遷與政治運動中的堅守與頹敗為敘事線索,講述了白鹿原村裡兩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間的故事。白家人沿襲村子裡的族長,主人公白嘉軒一生娶過七個妻子,最後一個陪他終生,並育有三兒一女(白孝文、白孝武、白孝義、白靈)。鹿三是白家的長工,黑娃是他的長子。鹿家以鹿子霖為代表,他有兩個兒子(鹿兆鵬、鹿兆海)。
小說主要講述了他們的下一代白孝文、鹿兆海、黑娃這一代人的生活:白家後代中規中矩,黑娃卻從小就顯現出不安分。長大後,白孝文繼任族長,黑娃在外做長工,認識了東家的小老婆田小娥,他將她帶回村後,受到村人的排斥。黑娃離開村子後投奔革命軍,又成為土匪。在此期間鹿子霖、白孝文等都吸上了鴉片,將家敗光,去異鄉謀生。鹿三以兒媳田小娥為恥,最終殺了她,因終日被田小娥死時的情形折磨而死去。白孝文則在外重新振作,終有一番作為,白靈加入了共產黨。一個家庭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代代爭鬥不已。
評價:一、正面
中國文化與文學研究所所長孟繁華:“讀完這部‘雄奇史詩’之後,獲得的第一印象就是做了一次偽‘歷史之旅’,左邊的‘正劇’隨處都在演戲,右邊的‘秘史’佈滿了消費性的奇觀,這些戲劇與奇觀你可看可不看,隨心所欲,在久遠的‘隱秘歲月’裡你意外地獲得了消閒之感,早有戒備的莊重與沉重可以得到消除,因為你完全可以不必認真對待這一切。”
當代作家雷達:“我從未象讀《白鹿原》這樣強烈地體驗到,靜與動、穩與亂、空間與時間這些截然對立的因素被渾然地扭結在一起所形成的巨大而奇異的魅力。”
散文家遊宇明:“《白鹿原》正是‘土洋結合家野合壁’的產物,它有傳統現實主義的技巧,有黑色幽默的,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它對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大膽借鑑。”
學者鄭萬鵬:“《白鹿原》在深層意義上重構了民族精神。它繼《四世同堂》給民族主義以最高褒揚。《白鹿原》問世使民族文學在更高意義上崛起。”
二、負面:
暨南大學教授宋劍華:“《白鹿原》是一部缺乏創新精神的平庸之作,它之所以能夠在體制內獲得國家所頒發的最高獎項,恰恰反映出了20世紀中國文學走向沉淪的衰敗之相。用叔本華評價‘庸作’的尺度來說,就是‘牽強附會、極不自然、謬誤百出,字裡行間永遠滲透著一種誇張造作的氣息’。”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古典或是寫實和講話式的象徵之間也存在著拼湊的無奈。”
中山大學教授李慧雲:“作者過於深情地描繪了封建帝制覆亡前後小農田園經濟的這一抹夕陽餘暉、古老村族的最後的寧靜,這實質上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
朱偉:“一大堆材料艱苦拼接而成的那麼一個‘對一個歷史時期社會風貌全面反映’的史詩框架,這個框架裝滿了人物和故事,但並沒有用鮮血打上的印記,在我看來,它是空洞的一個軀殼。”
傅迪:“一部反映中華民族近現代史的文學作品,從中只看到傳統的宗法文化的作用,卻幾乎看不到五四運動以來新文化的影響,這不能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真實。”
-
13 # 一虎守一方土一
誠意毋庸置疑,從能夠把陳忠實先生的照片放到片頭就能夠看出來是尊重這部作品的,至於劇情有刪改只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畢竟原著第一章的內容確實不適合影像化。何冰的鹿子霖還是太正氣,我心中最適合的是郭達與吳剛兩位,張嘉譯目前看還好。沒用方言真是太彆扭,當然瑕不掩瑜了,能夠看到應該珍惜。
5月10號也就是今天晚上就復播了,可以透過安徽衛視、江蘇衛視看,也可以在樂視超級電視、樂視影片上看。
====================================================================
首先,必須要強調這真的是一部良心鉅作,最可惜的地方是過審的節奏太慢,陳忠實老先生沒有辦法再親自觀看到這部《白鹿原》了。但老先生在生前說過:“這部劇版權給你了就是給你了,不論要幾時才能過審,那我也等,不會再給別人。”陳老先生的仁義之舉彷彿讓我看到了白鹿原上立起的那塊仁義碑。
就是這樣一部歷時數年的電視劇,輾轉了近八個城市進行拍攝,為的就是最大化的忠於原著,最真實的還原《白鹿原》中的情況,除了堪景以外,演員們的服化道具也做得盡力的完善,大家看劇的時候會有非常強烈的感覺的,在這裡我就只說一個我看劇時看到的細節吧:原上裹腳的女人,腳上不僅僅是裹上了裹腳布而已,儘管說腳的長度沒有辦法弄成三寸,但形狀是努力的裹了出來的。當然,除了這樣的細節,劇中的細節情況大家沒事的時候也可以找找看,會有驚喜的。看劇的時候還有一個很大的感觸,就是演員們真的良心演技,就連劇中的任意一個配角,都能看到他身上爆發的演技,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劇中二豆的扮演者了。因為主角們的演技是著實分秒都線上的,但我沒想到原上這麼一個傻子二豆,從頭到尾都吸引著我的注意,我個人認為傻子是最難演繹的,但沒想到二豆這個角色竟然演繹的,至少我覺得挺完美的。
張嘉譯對於《白鹿原》的每一個角色都有精心的挑選,當然,他在劇中的表現真的就給我一種族長的踏實感,連走路的樣子我都覺得沒錯,這就是一個陝西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不論大小演員,割麥子、鋤地、紡織、作面、做農活等都充分的呈現在劇中,生活常態體現的非常自然,風土人情的感覺體現的淋漓盡致,最重要的是我看完全劇之後真的非常想吃這陝西的面……看他們吃起來的感覺真的是。。。太香了。。。。
其實前面這兩段呢,都是廢話,因為每一個職業的演員都應該努力的把角色詮釋到最好,(這裡偷偷說一句,花痴的我覺得鹿兆海在劇中是真的帥啊嘿嘿嘿。)聊點正兒八經的吧。
因為我看到的片子到播出時候的片子,肯定是有些許出入和調整的,我就說說我看完的感受吧。首先聊聊配樂,片中用到的配樂多是經典音樂,夜宴、英雄、秦腔、《太陽照常升起》配樂等等,大家一聽都會覺得非常熟悉,而且也能夠很好的渲染當時的氛圍,片中用到的配樂很多,很廣,就我個人而言,也許是電影看得多了,個別的音樂一起我反倒是有些跳戲,儘管非常貼合當時的劇情,但這些音樂實在太熟悉了,我會先想到《英雄》、《夜宴》等影片,除了《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這經典的秦腔,我個人認為這劇中的配樂,稍許缺少了一些《白鹿原》的感覺。對比其它劇,說到《紅高粱》,我們能夠想到《九兒》,但《白鹿原》,我可能要畫一個問號?當然,片頭曲挺好的,純音樂,沒有用詞,給人感覺很舒服,也能體現整個劇的感情的格調。但配樂這個東西,各有感受,意見也不一,當然,最重要的是也許劇組有新的《白鹿原》音樂,在播出時會放上去,我也期待一下。
說演員的話,首先要講的是群演,我個人認為這應該是我見過的群演最棒的劇組了,沒有之二。中間有一段,白嘉軒在祠堂訓話,說該治手的治手,該治嘴的治嘴,當屎盆子拿上來,石頭真的把臉扣進去的那一刻我真的驚呆了……接下來要提的就是“何冰”演繹的鹿子霖,何冰老師原本就是老戲骨一枚,除開對鹿子霖角色的討厭,何冰老師是我在劇中相當喜歡的演員了,具體也就不做描述了,敬請期待,然後還是要提一提李沁,我認為這個角色對於她難度其實是挺大的,但她理解的田小娥恰到好處,有她自己的味道,連吸手指的那段戲我都認為應該是仔細推敲過的,因為咬小拇指看起來真的很性感,還有其他的一些劇情,例如要尿鹿子霖等等,我只能說很優秀,李沁真的都做到了,而且真的詮釋的挺好。
有一段劇情我挺喜歡的,又覺得挺好笑,那就是軋棉花姐(白孝文她媳婦,劇情所致,就這樣叫她吧)與白孝文老是做一些嗯……啊……的事情,而且沉迷於此不能自拔,孝文他奶看不下去了說要在他倆之間打一堵牆,於是每天夜裡在孝文屋門口唱歌導致後來他根本做不了這件事了…… 這個場景真的,太好笑了。。。哈哈哈哈
不說劇情了,哈哈哈大家看過小說的也都知道,說說劇裡讓我覺得另一個有點可惜的地方吧,有些配音明顯是後期貼上去的,貼的有些不倫不類的,小尷尬,雖然我也能夠理解肯定是和稽核有關係,但也算是劇中的一個小瑕疵吧。
電視劇版和小說有些故事也做過相對應的調整,有個別新設人物(小人物),以及個別更改過的劇情,但憑良心說我認為還改的挺好的,讓人物更加立體了,但鹿兆鵬這個人物,我個人認為相比較我看書時候的感覺,是洗白白了的,不覺得他討厭了,暫時先醬。
-
14 # 電影鏡頭讀名著
矛盾文學獎的歷史上,迄今為止,如果說評選最有名的兩部作品,不出意外的話,一定是一部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還有一部是陳忠實的《白鹿原》。當然,如果將這兩部作品擱置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的位置看的,《平凡的世界》遠遠遜色於《白鹿原》。當然,兩位作家都已經去世,將其衡量頗為不公,但是路遙善於寫青春文學,他的作品有著強烈的自傳性和時代侷限性。作家都是受限於自己的成長經歷的,只不過路遙優秀的地方是將自己的經歷融入到了那個時代,但是他的侷限性就是如此,當我們站在時代之外,文學史的角度看,《平凡的世界》講述了一個時代的激情,而《白鹿原》正好相反,無論從哪個時代看,它都是一部優秀的作品,它是一部超越時代的經典小說。
年輕人喜歡《平凡的世界》,年齡漸長之後就會更喜歡《白鹿原》。陳忠實透過兩個家族的明證暗鬥,將現代中國的百年政治史、家族史、國共兩黨鬥爭史一一納入到這部大書中。小說中的人物,白嘉軒讓人敬畏,鹿子霖讓人可憐,朱先生令人敬仰,田小娥讓人惋惜,黑娃之死讓人後怕,鹿兆鵬讓人敬佩,白靈讓人喜愛,鹿三讓人感喟……幾乎每個小人物都有讓人回味之處,這是一個作家筆力深厚之處,從不忽視任何一個小說中的角色,他視他筆下的每個人物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讓人愛恨交織。《白鹿原》幾乎沒有侷限性,他唯一的侷限可能是讓人想到拉美文學那些厚實的作品,我們也能從中找到一些線索和借鑑之處,但是從根子上來說,《白鹿原》只能紮根於中國傳統文學的深淵之處,這本小說的現代技巧與古典意識很好地融合。這大概是任何一箇中國作家夢想達到的一種寫作境界。
讀《白鹿原》有很多種複雜難描的經驗,但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反而不是那些轟轟烈烈的片段,也並非情色描寫,而是黑娃吃冰糖:
他一揚手接住鹿兆鵬扔過來的東西,以為是石子,看也不看就要丟掉。鹿兆鵬喊:“甭撂甭撂!”他看見一塊白生生的東西,完全像沙灘上白色的石子,放在手心涼冰冰的。他間:“啥東西?”鹿兆鵬說:“冰糖。”黑娃捏著冰糖問:“冰糖做啥用?”鹿兆鵬笑說:“吃呀!”隨之伸出舌頭上正在含化的冰糖塊兒。黑娃把冰糖丟進嘴裹,呆呆地站住連動也不敢動了,那是怎樣美妙的一種感覺啊:無可比擬的甜滋滋的味道使他渾身顫抖起來,竟然哇地一聲哭了。鹿兆鵬嚇得扭住黑娃的腮幫子,擔心冰糖可能卡住了喉嚨。黑娃悲哀地扭開臉,忽然跳起來說:“我將來掙下錢,先買狗日的一口袋冰糖。”
隔了幾天鹿兆鵬又把一塊點心小心翼翼地放到黑娃的手心裡說:“水晶餅。比冰糖比平常的點心都好吃。”黑娃瞅著手心裡的圓圓的水晶餅,酥鬆的白得像雪似的皮兒上綴著五個紅色的俏花點兒,手心裡已經落著鬆散的皮屑。他覺得身上又開始顫慄,而且迅速傳導到全身。他咬一咬牙卻把那水晶餅扔到路邊的草叢裡去了。鹿兆鵬驚呆了,水晶餅在他也是稀罕的吃食兒,他省下一個來讓給黑娃,卻遭到如此野蠻的回報。他一把揪住黑娃的衣襟:“黑娃,你狗日的給我揀回來!”黑娃一伸手也揪住兆鵬的領口:“財東娃,你要是每天都能拿一塊水晶餅一塊冰糖來孝敬我,我就給你揀起來吃了。”他隨之突然氣餒了瓦解了:“我再也不吃你的什麼餅兒什麼糖了,免得我夜裡做夢都在吃,醒來流一攤涎水……”鹿兆鵬鬆了手,似乎也顫慄了一下,就把一隻手搭到黑娃肩頭擁著走了。
冰糖給黑娃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美好而又痛苦的嚮往和記憶,他愈來愈明晰,只有實踐了他“掙錢先買一口袋冰糖”的狂言才能解除其痛苦。後來他果然得到了一個大洋鐵桶裝著的雪白晶亮的冰糖,那是他和他的弟兄們打劫一家雜貨鋪時搜到手的。弟兄們用手抓著冰糖往嘴裡填往袋裡裝的時候,他猛然顫慄了一下,喝道:“掏出來,掏出來!把吞到嘴的吐出來!”他解開褲帶掏出生殖器,往那裝滿冰糖的洋鐵桶裡澆了一泡尿。
經歷過饑荒年代,總是吃不飽飯的人都會有類似的經驗,我小時候讀到這部分的時候,才真正意識到文學是這樣地緊扣人心,可以如此真實描慕一個饑饉年代那些底層和卑微的小人物的心理狀態。
-
15 # 望著白果樹
還沒看,不過從停播炒作熱度上看,都抱有極大的盼望。小說中對陝西關中農村民俗風情有著濃濃的描述,人與人的情感更是林漓致盡。是不是電視劇也能達到小說描寫的境界,恐怕就難說了,因此還是看小說最能理解作者的這部巨署的魅力。拍成電視劇根本無法滿足觀眾的口味,再加上觀賞角度的不同,對白鹿原的評價會貶褒不一,這一點我想如果陳老先生還在世的話是不原看到的。因此如何評價白鹿原,最好去讀原署小說,電視劇僅僅是誤樂而於。
-
16 # 養正書法44390535
陳先生的原著看了好多遍,總是不忍釋卷,對於獨特的歷史視角,時代脈搏的準確把握,風土民情民間傳說的入微觀察無不體現了作者的高超水平,堪稱鉅著。電視劇的改編也堪稱完美,刪減剪輯,銜接自然。鹿子霖,嘉軒媽,鹿泰恆,田福賢,二豆都演的不錯!白嘉軒少點男人氣,缺一點關中男人的倔勁,鹿三少點土氣和憨勁,仙草也少點樸實的味道,朱先生貌似該是大智若愚的樣子!總體挺好的,值得期待!
-
17 # 叨叨神嘮劇
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主人公六娶六喪,神秘的序曲預示著不祥。一個家庭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代代爭鬥不已,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話劇;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內戰,白鹿原翻雲覆雨,王旗變幻,家仇國恨,交錯纏結,冤冤相報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陣痛中顫慄。
白鹿原上的蒼涼和遼闊,民風民俗的古樸和厚重,讓人垂涎的陝西美食,原汁原味的“服化道”。電視劇《白鹿原》在熒屏熱播,除了緊湊的劇情和老戲骨酣暢淋漓的飆戲,劇中的關中風情也讓觀眾稱讚。記者採訪了幕後工作人員,他們講述了該劇是如何還原年代感的。
劇版《白鹿原》播出後,許多觀眾都評價說,該劇特別有那個年代的質感。大到天寬地闊的平原,莊嚴肅穆的牌樓;小到粗礪大碗盛著的油潑面,人物的服裝造型。說到服裝,造型指導陳同勳表示,其實把這些有形式感的寫實的東西體現出來是非常難的,“劇中的每一塊麵料,我們都希望做出來能聞出汗水的味道,因為這是體現他們勤勞的一面。包括女性在家做飯的油煙味,油漬,觀眾能感受到她的辛苦。所以,這些面料的處理我們就整整做了兩個月,所有的面料不斷做舊,有的布料做舊之後都沒有辦法拿到裁剪臺上裁剪,一扯就能扯開了。把面料做舊之後,我們甚至還用麵粉或者水泥粉弄上去,噴溼,然後放很長時間。”
據悉,在“服化道”上,劇版《白鹿原》的美術部門提前10個月進入勘景、蒐集道具的階段,不合格的場景佈置就推倒重做,光舊農具、舊紡車都收了好幾車。
面板質感全是靠曬出來的
在劇版《白鹿原》中,主要演員飆戲精彩,群演們的演技也個個到位。據悉,開機前一個月,劇組的演員們就開始在陝西藍田體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織的鄉下生活。其實,不僅要求主演們融入當地生活,這也是對群演的要求。導演劉進說,“劇中有大量上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大場面,比如說開鐮收麥,交農罷工等,我們都是找了當地的群眾來演。我覺得,群演如果只把自己當背景板,那麼這個戲也是要塌的。”
擀麵、紡線、趕馬車……劇中的演員都特別“接地氣”,甚至是膚色看上去都很接近關中農民的本色。對此,造型指導陳同勳說,“這個戲裡演員必須要付出。最開始我們就達成了共識,在這個戲裡,他們不是演員,他們就是這個角色。比如說要把面板曬黑,他們面板的那種質感不能是畫出來的,一定要是真的曬出來的,他們曬完之後,我們化妝也不是傳統的粉底來化,而是透過各種東西來達到一種塬上自然形成的那種面板質感,這樣才有厚重的味道。”
還原關中風貌搭建白鹿村
劇版《白鹿原》裡的關中風情濃郁而大氣,獨特的民風民俗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談及劇中的民俗,編劇申捷表示,“在編劇的過程中,我研讀有關史料:黨史、宗族史、民國史、縣誌。隨著人物和劇情的發展,又相繼查閱當時當地農民的耕種狀態、婚喪習俗,參議會如何開,學生怎樣求學……不知不覺竟看了上百本資料書籍,這才覺著頭腦充盈起來。”
據悉,劇中的白鹿村是劇組在白鹿原上全新搭的景。美術指導劉路一表示,白鹿原的祠堂和戲臺,在時代變遷中歷經風雨,幾經摧毀又重建,雖然這裡本身就有一個祠堂和戲臺,但遠遠達不到拍攝要求,只能重新搭建。“而《白鹿原》展示的歷史時期比較長,因此祠堂也是從新到舊,被毀掉、重建、再被毀。我們只能用矽膠倒模,把柱子還原成新的,然後再做舊,再翻新。”
-
18 # 卡巴斯基他爸
上千年慢慢磨合的秩序,被突然打破,重建磨合,又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白嘉軒父親的去世,民國官員的到來,政府開始介入鄉村,傳統的鄉紳自治開始瓦解,祖宗祠堂變的不重要了--說明了一個時代的過去,中國人最後對祖宗的敬畏之心也快沒了。鹿子霖說:“修祠堂又不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白嘉軒,對傳統的堅持;鹿子霖,市儈卻能緊跟變革潮流。白嘉軒和鹿子霖沒有什麼明確的好壞之分,白嘉軒孝順父母,鹿子霖也孝順,等等,不過是傳統與變革的碰撞。這個電視如果能成功,關鍵是人物不能過於臉譜化,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
-
19 # 濁酒漁樵1
白鹿原沒有生活,男人竟然穿女人的大襟褂子,不穿男人的對襟褂子/對襟棉襖,端碗吃飯不找點高處蹲卻孤零零蹲在平地上像拉屎,那年月,男人走路大多都倒揹著手鍋著腰,天冷雙手抄袖子,女人裹腳腳後跟遁地…變了味的劇情時代背景看起來素然無味。
-
20 # 很棒的姜楠
看了三集覺得一部偉大的小說被糟蹋了,記得當時看完書就期待著電影版。結果等來了一個PPT的感覺!事實證明只有長篇電視劇能夠演繹出厚重的白鹿原。想看吳掌櫃給白秉德送葬;想看朱先生與方升的對話;想看白嘉軒換地的過程;想看白嘉軒與鹿三的那種兄弟情義。結果呢:仙草是撿來的,朱先生沒有老師,因為是媳婦躺過的,所以才換。鹿三不叫嘉軒叫少東家。我的天啊,我憤怒,無語,無奈,這是為什麼。這是什麼水平的製作團隊,!是什麼原因使他們把劇本改成這樣,種種不合常理的劇情是否在侮辱觀眾的智商……
回覆列表
最近恰好讀完這部書,作者精心刻畫了樸實的關中平原上近乎半個世紀的家族變遷,世事沉浮,以及白鹿兩家幾代人的恩恩怨怨和跌宕起伏,閱讀過程中猶如一幅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從人物的選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精心安排,白嘉軒,孝文孝武,鹿子霖,兆鵬兆海,鹿三,黑娃,亦或是小娥,田福賢等人,每個人的命運都有其性格的烙印,之外作者安排了一個類似於先知的朱先生,我認為朱先生的價值在於點醒了世人也是讀者,告訴了我們什麼是正確的為人道理。在人物方面,我比較信服白嘉軒,一個以不變應萬變的為人之道,儘管世事變遷,白家卻屹立不倒的根源就是在於白家的家訓。這點我覺得值得當今這個浮躁投機的社會認認真真的思考。從小說的情節走向來看,作者想說的應該也是這個,國共兩黨爭雄,其實對於平民百姓而言意義並不大,樸實的中國老百姓一直都以過上好日子為追求的,誰當政並不重要。但遺憾的是在書中的半個世紀,紛紛擾擾,都是在與老百姓過不去。白鹿兩家的後代的走向也在側面抨擊了一些事實。總的說來,我想這部書的確映襯了扉頁上的那句話,“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