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帥出馬
-
2 # 王老先僧
近代歷史還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就是自民國成立後,國民黨政府時期出了一紙規定,要求廢古代的陰曆改用現代社會通用的陽曆,每年陰曆節日放假的習俗也一蓋禁止。也就是說要把中國陰曆上的節日改到陽曆過。春節陰曆正月初一,改到陽曆一月一日。大年初一取消放假,各地區商店開門營業,該上班上班。那些遵循舊曆大年初一過年閉店放假的店主人,還會被有關部門罰款。但這樣的硬性規定也只持續了三四年,便被國民和國會議員以拋棄中國傳統文化的理由駁回。
如此說來,縱然中國人過春節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持續了數千年,但它也沒躲過時代變遷的命運,曾經也消失過那麼幾年。
這便是文明更迭帶來的矛盾衝突——舊時代的傳統文化是否不應該適用於新時代?
顯而易見,民國時期,包括之後發生的事情已經給了一個圓滿的答案。傳統文化應該保持,陽曆是時代必然,但陰曆也得用。所以,現在我們雖工作記事、國家紀年通用陽曆,但年節照過,陰曆照用。某些“不法分子”一年還過陰曆、陽曆兩次生日。春節放炮如是。而傳統民俗和時代進步並存的現象,更加證明了所謂的時代進步不是什麼新東西出現後,替代所有的舊東西。就如民國時期廢舊曆的例子,民國政府用新舊交替的理由摒棄一切傳統民俗,受到大眾輿論的譴責,最終不了了之。造成這樣窘境的原因,不外乎民國政府只考慮到時代,而沒有考慮到,新時代的建立往往是傳承於舊時代的。沒有秦皇漢武,哪來的民國?並且組成新時代的人,同樣源於上一代人的傳承。一代代的傳承構成了一個種群的民族性。所以中國人才有中國人的文化,西方人才有西方人的文化。
當然了,對於傳承,也不可以說所有的傳統文化都應該保留下來。就如春節燃放爆竹,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但,要知道我國曆史上的民俗文化並不是一味遵循古制,沒有一點改變。比如:春秋以前,中國人會用活人殉葬的方式紀念亡人。但春秋以後,到了戰國時期,活人殉葬的傳統便日漸被人俑取代。還有我國的婚配文化,之前多采用盲婚的傳統。民主社會後,也日漸消失。古人守孝三年,現在定期舉行三次週年紀念即可。因此,自古的文化傳承一直都在緊跟時代變革。有些實在不適應時代消亡了,有些則變了一種方式。煙花爆竹帶來的環境問題,也隨著科技的進步,得到改良。節日慶祝炮照放,但必須用環保燃料。比如:我國2008年的奧運會開幕式,所用的便是環保燃料。
發展帶來的問題必然需要用發展來解決,倘若有種文化堅持墨守成規,不適應時代,那麼消亡也是必然。假如煙花爆竹帶來的汙染用科技無法解決。那麼少放炮、不放炮,禁止放炮,未嘗不是件好事。
-
3 # 66華99
我不知道煙花爆竹和文化文明是什麼關係。我是農民,我一直都不喜歡煙花爆竹。春節期間,我從不燃放煙花,我都是為了完成任務按規矩燃放了幾掛小鞭炮。年夜飯,燃放一掛小鞭炮,大年三十晚上十二點,辭舊迎新,燃放一掛小鞭炮,大年初一早晨,喜迎新年,燃放一掛小鞭炮。今年正月十五元霄節,我準備燃放一掛小鞭炮,一看房前餘坪停著車,為了安全,我就不燃放鞭炮了。我們這裡,農曆每月初一和十五,家家戶戶都會燒香敬天敬地敬神明,我只上三柱香,我不打爆竹。我鄰居上香時,每次都打爆竹,他家打的大爆竹特別響,早晨我正在上網,冷不丁一聲巨響,每次都把我嚇一大跳。但這是我們這裡的規矩,所以我也不會說什麼。我兄弟喬遷新居時,燃放煙花,煙花竄上半封閉的三樓爆炸,引燃了一把掃把,幸好及時撲滅,才沒有引發火災。我燃放鞭炮,都是把鞭炮放在房前餘坪裡,用一尺多長的線香點火,很安全。我從不燃放煙花,不是捨不得花錢,我覺得煙花不安全,我對煙花也沒興趣。
-
4 # 老劉143142965
先談文明:難道不放鞭炮就是文明,放鞭炮
就不文明。
春節放鞭炮這可是:我們祖宗傳下來的,我們文明的接傳到今天。從不存在文明不文明
之說。
為什麼現在把放鞭炮提到這麼高認識?不就是因為“空氣汙染”
-
5 # 吉利Z
講問題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能為了一時的需要而勉強人們說一些某些人愛聽的假話虛話空話,記得有一年春節剛開始禁放,電視臺去採訪某學校的學生,實際上是都安排好的,學生們說禁放好,保護環境不汙染還節約又不危險。幾年後解禁了,採訪的還是這幫學生,又說放炮好,否則就沒有年味了。這都是幹什麼的?要我說:隨便!
-
6 # 正在修道成仙
春節都禁止放煙花爆竹,那就全國所有的都不能生產,燃放煙花爆竹,包括國慶,閱兵,國家重大活動,重大節日,明星婚禮,外事活動等都不能放。
-
7 # 手機使用者51921728245
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快被一些磚家學術沒了,一個城市的汽車比全國炮竹汙染都利害,怎不關停啊?,小商小販不讓上亍賣,弄得房租物價都上天了,沒事多關心關心普通百姓和下崗職工的生活問題,拜託。
-
8 # 橫塘淑影
我贊成全國禁放煙花爆竹。
每年過年,被煙花爆竹炸傷眼、手、腳的有多少人?落下終生殘疾的有多少人?這背後又浪費了多少醫療資源?
因過年燃放煙花爆竹引起的火災造成了多少財產損失?又浪費了多少消防資源?
煙花爆竹不僅會造成空氣汙染,還有噪音汙染和環境汙染。
大年初一早晨五點,你一掛鞭炮有“年味兒”了,多少人被你從夢中驚醒?心臟不好的直接吃藥去了。你們考慮過討厭這玩意兒的人的感受嗎?
從大年三十到初一早上,大街小巷都在放炮放花,可你們打掃過嗎?!環衛工人招誰惹誰了?!這不給人找事嗎?
再說製造這些煙花爆竹的一些小作坊,根本沒有嚴格的安全生產條件,遠了不說,就我所在的天津市邊上的靜海縣,前幾年每年總有一兩起爆炸事故,都是群死群傷的滅門慘案啊!
為了所謂的傳統文化,所謂的“年味兒”,我們付出代價是不是太大了點?這年味兒的營造條件裡有殘肢、血腥、乃至生命。這些不幸沒攤在你身上,你會來一句“有年味兒”。等攤在你身上時你就會覺得年年都沒味兒了。
-
9 # 齊天大聖69333
過節放鞭炮,農村燒柴做飯,幾千年了沒有大問題,到了現代社會成了汙染源頭,誰信?汽車,燒煤燒氣等現代生活造成汙染是源頭。不信,停下愛車,不用氣,不用煤,檢測看看汙染嚴重嗎?
-
10 # 使用者連新清
環境汙染是指廢渣,廢氣,廢水的三廢汙染,例如:鉛苯汞鉻,粉塵等對人體產生有害的物質。主要引起鉛中毒苯中毒。矽塵引起的矽肺。現在的磚家叫獸,可以歸納以下幾點:第一,專業理論水平不夠,其本不懂什麼是化學物質,疾病是什麼引起的。
第二,理論脫離實際,誤導大眾對專業知識不懂,愚弄民心。第三,和人民唱對臺戲,一年一度的國慶,春節,人民喜氣洋洋,他們提出反對。綜合上述,這些人應該徹底清除,否則禍國殃民!
-
11 # 於是4299
我贊成開禁燃放煙花爆竹。過年燃放煙花爆竹几千了,我們過春節以經歷了二三十年,那時的春節味那才叫濃。小時候過年時把二角錢的壓歲錢都買了爆竹,放完了只有看著其它小朋友放的份,每到過年到處都是爆竹聲。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說到炸傷人,只聽說和看見被炸著手和眼的,但少之又少。說到危險,那今天的交通事故,意外傷害,食品中毒,無處不在,而然放爆竹以就過年那幾天吧。還有一說對環境有汙染,那是小題大作,燃放爆竹所產生的煙霧很快就被空氣淨化完了,如果非說有影響,那原來的很多國營大廠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質和那些大煙管十年二十年不停地排放煙塵,那不是要死很多人嗎?祖宗傳下來的一些習俗該傳承的還是不能丟。說老實話,我現在只要聽見爆竹聲,就有過年的感覺!
-
12 # 使用者546040175564
燃放煙花爆竹會汙染空氣這點俺問意,既然春節禁放煙花爆竹,那麼每年大量拍攝的戰爭神劇他們使用的硝煙那麼大的數量是不是也更應該禁止呢?!!!
-
13 # 啊建487
所謂磚家又開始愚弄百姓和政府,文化傳承靠百姓,不是吃飽了專門對付百姓和指責政府。管理好化工廠和排汙企業達標是實際,那些煙花不是天天放的一就那麼幾天,請磚家不要做自以為高尚的事。
-
14 # 魁魁來了
我不認為燃放煙花爆竹對社會有很大的危害,有人說汙染環境,汽車尾氣的汙染是他的幾萬倍,怎麼沒人禁止,有人說煙花爆竹對很多人造成了傷害,每年死於車禍的人也是他,不說你也知道,對了還有的火災,有車禍引發的火災多嗎,怎麼沒人禁止汽車。
-
15 # 大唐安西軍騎兵都尉
西方國家和敵對勢力,對中華文明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文明的衝突。
漢奸文人,希望抹除祖先留下的一切印記。
那些磚家叫獸說:英語好,大家都學英語,方便以後移民出國。
他們說: 春節 燃放煙花爆竹,是汙染環境。卻極力推薦 西方的聖誕節、狂歡節。
-
16 # 可遇不可求
燃放煙花爆竹與文明沒有關係,自古以來燃放煙花爆竹是一種民俗,是表達民情的具體表現,有表達慶賀、喜悅、快樂之意。若大家都在同一時段大量集中燃放,會給環境造成一定影響,我們呼吸大量汙染空氣也會造成人體傷害。不防採取定時限制燃放量來控制,不要一刀切禁止,政府在舉重大活動時不還在舉行大型煙花表演嗎?法律法規及行政令應一視同仁共同遵守。
-
17 # cuiliguo009
個人認為是文明的進步,春節燃放煙花爆竹除了浪費錢財嚴重的汙染環境製造傷人事故而外,真可謂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節日需要氣氛,但是非燃放煙花爆竹一項活動而得,能獲得歡樂氣氛的活動五花八門,哪一樣都比燃放煙花爆竹節約、環保。這種東西是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是傳統的東西,在當今如此文明的社會我們應該有所改變有所選擇,最起碼得選擇一種能延續我們生存的一種方式來生活。而不是褒貶不分照步舊搬!
-
18 # 折一句
我擔心那,以後的學生怎麼理解“爆竹聲中一歲除”的含義?雖然我學習不怎麼滴,但起碼我們有感性認識呀!小時候,煙花沒怎麼見過,放寒假不久,就惦記著什麼時候過年,特別是臨近小年開始,那鞭炮聲就斷斷續續的炸響,年的味道就越來越濃了。這種每年必經的過年序曲,總是給人一種興奮又幸福的感覺。即使成家後,帶著半大小子也是喜歡沉浸在這種感覺中,似乎就是年文化的儀式感吧!可是現在禁放令,突然有走極端的意味。因為,年,過得也太——安,靜,了!根本沒有年的味道,更別說年的意境,年的文化了。而年輕人,甚至一些中小學生,都乘時機謀算著怎麼過情人節了。在他們心中,西方文化完全把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盪滌的所剩無幾。所以,在這裡,我要說,我不懂怎麼治理汙染,也感到了消防的重要性。但專家們該研究一下,禁放,怎麼才能不把文化稍帶禁沒了呀?
-
19 # 語山視野
我的看法很簡單很直接,這就是既不倡導,也不強行禁止。因為春節是重要的傳統節日,燃放煙花爆竹也是傳統文化習俗之一。不倡導好理解,不需要解釋,就是順著民意來,任其自生自滅,假如是優秀的件統文化自然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如果是有的人說的是文化糟粕,那也會被時代淘汰。不禁止,就是不強行禁止,可以規定時間節點,規定地點,適度燃放就好。願放的放,不放的也要理解,反正就是春節這幾天,有什麼大不了的呢?
-
20 # 易k園
燃放鞭炮最大的危害是噪聲汙染,問題是不僅僅只是春節燃不燃放問題。我們一個四線城市,幾乎每天都受到鞭炮的騷擾。一,搬家放鞭炮,二,過生日放鞭炮,三,學生升學放鞭炮,四,婚喪嫁娶放鞭炮,五,春節放鞭炮,六,元宵節放鞭炮,七,二月二放鞭炮,八,端午節放鞭炮,九,中秋節放鞭炮,十,買新車放鞭炮,十一,財神爺生日放鞭炮,十二,生小孩放鞭炮……不僅白天放,夜裡還放,前半夜放,後半夜也放,鬧市區放,住宅區也放。嚴重擾民。對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病患者,焦慮症患者,神經衰弱患者,失眠症患者,夜班人群,各類學生,都是極大的傷害。噪聲越來越大,持續時間越來越長,嚴重的干擾人們休息,導致城市生活質量下降,患病人數增加。建議在城市堅決杜絕燃放鞭炮。
回覆列表
肯定是文明進步,但與傳承文化並不矛盾。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必須要從為什麼要在重大節日燃放煙花爆竹開始談起。
也許大家都注意到了,為什麼要把紙卷火藥製作的爆炸物叫爆竹呢?因為古時候人們在燃燒竹枝的過程中,發現每一個竹節都會有一次爆炸聲,燒一把竹枝就會聽到一陣噼裡啪啦的響聲,非常熱鬧,也非常喜慶,所以,漸漸的就形成了“有喜事就爆竹”的風俗習慣,一般的喜事燒竹枝,如有重大喜事,就燃燒大竹竿,這動靜就更大了,比如現在國家元首到他國訪問,主人為表示熱烈歡迎,就鳴禮炮21響。
後來有了火藥,就把爆竹做成了鞭炮,又發展成煙花之類的東西,但文化內涵是一致的。
祭祀活動是中國古文化的重要內容,燃放爆竹也成了祭祀活動的重要內容,在傳承的過程中,又賦予了它驅邪的內涵,所以,每當重大節日,中國人都喜歡燃放煙花爆竹。
今天,我們有了環保和安全的憂慮,認識到了燃放煙花爆竹給人類生存環境帶來的危害,就開始在大中城市禁鞭,這正是文明進步的標識。
至於文化傳承,可以兩方面看,一是摒棄糟粕是社會發展的規律,比如婦女裹腳也被淘汰了,也沒有什麼不好;二是過節湊熱鬧的東西很多很多,可以傳承其它健康文明的文化習俗,萬一想弄點“喜慶”氣氛,也可以弄點電子鞭炮來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