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澳古說歷史

    若朱棣跟康熙在位時間一樣長,一樣會生的話,那恐怕“九子奪嫡”事件將提前上演。當然,永樂朝的奪嫡事件雖沒有康熙朝來得那樣的激烈與曲折,但也不失是一場宮廷大戲。

    朱棣一生育有四子,仁宗朱高熾、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和幼子朱高爔(早夭)。永樂朝的奪嫡事件主要是圍繞仁宗朱高熾、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三人展開,三人各為一黨,都想坐上九五之尊之位,但最有希望繼位的無疑是當時身為太子的朱高熾。

    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且寬厚仁愛,能力更是不俗,朱棣靖難起兵,他鎮守北平時,曾憑藉數萬兵馬抵擋住了建文軍五十萬之眾,而後朱棣北伐蒙古,他以太子身份監國時,也是朝無廢事。因此,文武雙全的朱高熾在當時是深受朝中上下文武百官的擁戴。

    按理說,有著這等地位和聲望的朱高熾,他的太子之位應該是穩如泰山的,但實際上在當時他的地位並不穩,不是因為百官不擁戴他,而是皇帝朱棣著實有些不喜歡他。因朱高熾生性喜靜厭動,如此致使其體態肥胖,每次去朝見朱棣的時候,都需要兩個太監攙扶才能行動,而且就算是有人扶著,他走路也是跌跌撞撞的,因此朱高熾這番體態,自然是讓一生都嗜武的朱棣極為不喜。

    而朱高煦、朱高燧藉著朱棣對於朱高熾的這份不喜,對儲君之位是進行了數次的明爭暗奪。

    先是朱高煦,他是朱棣最寵愛的兒子,他雖文不行,但武卻真的很強。朱棣靖難起兵之時,他就數次拯救朱棣於生死攸關之時,可以這麼說,朱棣靖難之役能夠成功,朱高煦是功不可沒。因此,早年間,朱棣就曾與朱高煦說道:“勉之!世子多疾”,這句話意思很明確就是朱高熾多病,他很有可能會早逝,他死後就是你經常我的位置了。

    因此,正是朱棣對朱高煦有意無意的灌輸著“以後我的位置就是你做”的思想,從而讓他對儲君之位是無比的渴望,並也讓他覺得儲君之位本來就是他的,這般想法也終為他日後所遭受到的悲慘境地埋下了伏筆。而後,朱棣繼位後,也本想立朱高煦為太子的,但是因朝中多數官員都支援仁厚的朱高熾,再加上朱高煦這人雖軍事能力不俗,但完完全全就是一個莽夫,如此實在是沒有擔當國之儲君的能力和資質。因此,朱高煦最終錯失太子之位。

    當然,錯失太子之位的朱高煦並不甘心,他對這個位置還是虎視眈眈的。可朱棣深知讓他去統治大明天下的話,朱姓江山必定會出現動盪,甚至是四分五裂,由此朱棣終其一生也未讓朱高煦的皇帝夢實現。但是,朱高煦雖明知皇位與他已經無緣,可他依然是不願意放棄。而後,朱高熾登基後,朱高煦甚至都預謀舉兵造反,效仿他父親朱棣行靖難之事。

    不過未等朱高煦起兵,朱高熾就暴病而亡,而後太子朱瞻基繼位。就在朱瞻基從南京前往北京登基的途中,為了皇位已經變得是喪心病狂的朱高煦居然想半路截殺自己的這位侄子,不過因行動倉猝,這個計劃並未成功。

    在朱瞻基一朝,朱高煦雖然曾經想刺殺他,可朱瞻基並未因此而清算他,反而是繼續厚待於他,是賞賜不斷。可朱瞻基的仁厚卻並沒有讓朱高煦幡然悔悟,他依舊還是想坐上那個九五至尊之位,最終徹底走火入魔的朱高煦還是反了。當然,朱高煦可沒有他的父親朱棣那樣的幸運,他造反不足半月就宣告失敗。

    再之後,朱高煦被朱瞻基押送入京,最初朱瞻基是不想殺他的,顧念親情,他只是想軟禁朱高煦幾年,讓他好好反省反省。可是,對於朱瞻基的良苦用心,朱高煦卻並不領情,後來,朱瞻基去探視朱高煦時,朱高煦居然故意將他絆倒,然後是大笑不已。這下可好,朱高煦的做法讓朱瞻基大怒不已,於是憤怒的朱瞻基就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他活活的炙死在銅缸內。如此,本來有望做一世安樂王爺的朱高煦,就這樣把自己給活活的折騰而死。

    再是朱高燧,他同朱高煦一樣,對於儲君之位也是十分覬覦。但與朱高煦不一樣的是,他對於皇位的想法還沒有到那種喪心病狂的地步。朱棣在位時,朱高燧雖“與漢王高煦謀奪嫡,時時譖太子”,但是在被朱棣懲戒一番後,他就再也沒有奪嫡的心思了,是安安心心的做他的安樂藩王。

    因此,沒有奪嫡心思的朱高燧也得以安享晚年,其後雖然朝中有大臣請求朱瞻基對朱高燧動手,但朱瞻基多以“先帝友愛二叔甚。漢王自絕於天,朕不敢赦。趙王反形未著,朕不忍負先帝也”為由,拒絕去懲罰朱高燧。如此,就在朱瞻基的仁厚對待下,朱高燧得以善終,於宣德六年(1431年)因病而亡,死後得諡號“簡王”,其趙王位也由其子朱瞻塙繼承。

    總得說,如果朱高煦能像朱高燧一樣不去折騰,他的結局也會是善終的,畢竟自永樂後,明朝仁宗、宣宗二帝皆為仁厚之主,朱高煦曾經都想殺他們,仁宣二帝繼位後都依舊善待於他,由此可知,如果朱高煦不那樣的作死,他必定能得到善終。

  • 2 # 江雨燕

    都別搶,我來答。

    事情是這樣的,朱棣時代的皇位之爭其實都產生於朱棣說了一句不該說的話,起初他在靖難之役中曾對作戰勇猛的朱高煦說:勉之!世子多疾。雖然朱棣並沒有明確說將來事成之後要把朱高煦冊封為太子,但是這話暗示的意思非常的明顯了。

    所以這就為以後朱高煦的蠢蠢欲動埋下了禍端,就像當年李淵千不該萬不該對李世民承諾將來讓他當太子。朱高煦因為得到了父親的承諾,所以打仗非常的勇猛,這頗得朱棣的欣賞,所以最開始朱高熾的太子之位也不是十拿九穩。

    相反,朱棣入主南京以後,對於這個選擇繼承人問題犯了難。他內心主要還是傾向於冊立朱高煦,而不是朱高熾,因為朱高熾身體肥胖,而且還有足疾。這不是尚武的朱棣心中理想的君主,但是他雖然想把朱高煦冊立為太子卻面臨兩個難題。

    一來朱高熾沒有犯下什麼過錯,而且朝中的大臣大多擁戴朱高熾,此外他還是長子;

    二來就是朱高煦這個人不穩重,經常犯一些不必要的錯誤;

    從當時的情形來看,朱高熾確實一度差點和太子之位擦肩而過。幸虧得到楊士奇和解縉的幫助,最後朱棣覺得治理天下還是相對寬仁穩重的朱高熾要好一些,於是朱高熾就這麼成為了太子。但是朱高煦依然沒有放棄爭奪太子的希望,經常在朱棣面前說太子的壞話。

    譬如永樂十二年朱棣北征回京,太子朱高熾迎駕來遲,朱高煦抓住機會立馬在朱棣面前誣陷太子。這讓朱棣非常生氣,於是把許多東宮大臣都投入詔獄。

    明年,帝北征。士奇仍輔太子居守。漢王譖太子益急。帝還,以迎駕緩,盡徵東宮官黃淮等下獄。士奇後至,宥之。召問太子事。士奇頓首言:“太子孝敬如初。凡所稽遲,皆臣等罪。”帝意解。行在諸臣交章劾士奇不當獨宥,遂下錦衣衛獄,尋釋之。”

    此外,由於解縉在幫助朱高熾奪得太子之位中出了大力,所以朱高煦也瘋狂的陷害解縉。永樂八年的時候,朱棣北征,解縉進京沒有見到朱棣,就跑去見了當時正在監國的朱高熾,結果被朱高煦在朱棣面前打小報告說:“解縉私自去見太子稟報事情,這是無人臣禮啊。”

    於是解縉就被抓捕下獄,到了永樂十三年時被凍死在雪地裡。

    總之在朱棣時代朱高煦蹦躂的非常厲害,但是由於他那號殺神老子還在,他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反對太子,往往只是在私底下給太子使絆子。朱棣去世後,對於當時的朱高煦來說應該是一個機會,但是在楊榮的策劃下,當時並沒有對外公佈朱棣的死訊。

    他們一面通知太子,一面護送朱棣的靈柩回京。直到朱高熾繼位以後,朱棣的死訊才被公佈,而這時候朱高煦也不敢輕舉妄動了。而朱高熾對自己這位蠢蠢欲動的弟弟也可謂是寵愛有加,繼位以後對他是要錢給錢,要爵位就給爵位。

    但是朱高熾的退讓反而更加讓朱高煦滋生了不軌之心,整天摩拳擦掌幻想著打進北京城自己當皇帝。但朱高熾當了九個月不到的皇帝就去世了,並沒有給他這個機會,朱瞻基繼位時,朱高煦曾派人打算在半路上截殺前者,但是沒有成功。

    未幾,仁宗崩,宣宗自南京奔喪。高煦謀伏兵邀於路,倉卒不果。

    朱瞻基繼位以後依然繼承了他老子的風格,對朱高煦也是要錢給錢。話說回來這老朱家對自己人那真的是沒話說,真的是老祖宗朱元璋窮日子過慣了,就無限溺愛後代。還是李淵家族不同,出身門閥貴族之家,殺起兄弟兒子來那叫一個爽快。

    朱高煦大概是瞧不起自己這位侄子,終於下定決心謀反。朱瞻基聽說以後,派遣宦官侯泰去勸降朱高煦,結果後者還相當委屈似的對來者說:

    永樂中信讒,削我護衛,徙我樂安。仁宗徒以金帛餌我,我豈能鬱郁居此!汝歸報,急縛奸臣夏原吉等來,徐議我所欲。

    朱瞻基一看沒有辦法,只好來了一個御駕親征。結果仗還沒開始打,這位不可一世的叔叔就被部下威脅要綁了他去送給仁宗皇帝,以將功贖罪。嚇得朱高煦連忙從小路跑出城,投降了自己的侄子。

    朱瞻基也沒有殺他,而是把他囚禁在北京城裡。有一天朱瞻基想起這位叔叔來,就好心去探望他,當朱高煦看來威風凌凌的天子儀仗來到居所時,心裡感到極度的不平衡,於是鬼使神差的使了一隻鬼伸腳把朱瞻基扳倒在地,摔了一個狗吃屎。

    朱瞻基頓時天子一怒,命令拿來一口大缸把朱高煦扣在裡面,外面架上柴火,活生生的把他給悶死了。而朱高熾的那位三弟朱高燧其實蹦躂的沒有朱高煦厲害,朱高燧早年曾經和朱高煦一起聯合起來構陷朱高熾。

    但是後來他脫離朱高煦想要幹一票大的,那就是直接毒死朱棣,然後製造一道假詔讓朱高燧登基。結果這件事被人告發,他的下屬護衛指揮孟賢和欽天監官王射成都被抓出來殺掉,而朱高燧由於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是他指使的,而且加上他極力為自己辯護,這事就這麼過去了。

    帝曰:“豈應有此!”立捕賢,得為偽詔。賢等皆伏誅,陛瑜遼海衛千戶。帝顧高燧曰:“爾為之耶?”高燧大懼,不能言。太子力為之解曰:“此下人所為,高燧必不與知。”自是益斂戢。

    但是朱高燧從此就變得安分守己了許多,再也不跟著朱高煦一起瞎操作了。朱高煦投降朱瞻基以後,當時在回程的途中還有大臣嚮明宣宗建議一併把朱高燧抓到京城裡,但是朱瞻基覺得朱高燧並沒有起來反對他,就沒有這樣做。

    而這位朱高燧也就老老實實當他的藩王,也算是善終了吧。所以說“不作不會死”是自古以來的真理。

    關注【圍爐談史】,每天閱讀深度歷史內容喲~

  • 3 # AL世界觀

    中國歷史上被稱為仁宗的沒幾個,而朱高熾在位還沒到一年,卻獲得了仁宗廟號,後世對他的評價也是很高,要說其仁愛之心在對他兩個弟弟身上也是得到了很大的體現,而他的兩個弟弟結局卻是大為不同,一個是屢教不改自己作死,還有一個是得太子之恩後收斂感恩,得到了善終。

    明太祖朱元璋有好多個兒子,朱棣雖然很多方面象他的父親,生育能力卻差多了,朱棣有四個兒子,最小的兒子早夭了,活在世上的三個兒子還為了皇位搞得兄弟鬩牆,朱高熾的二弟朱高煦和三弟朱高燧都對太子之位有覬覦之心,兩人經常聯合起來構陷太子朱高熾,害的朱高熾屢被朱棣責罵,不過等到兩個弟弟犯事被朱棣責罰時,都是朱高熾為之求情,才得以保全,現在就來說說朱高煦和朱高燧的結局。

    朱高煦的結局

    朱高煦一直有謀反的心理,這個跟朱棣有很大關係,朱棣因為四子早夭,所以說只有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還都是徐皇后所生,也就是說都是嫡子,按理說同母兄弟的感情應該是很好的,只不過生在帝王家就不是這樣了,象唐初李世民殺的兩兄弟也都是一母同胞,結局卻是都被滅門了,最是無情帝王家不是沒有道理。

    朱棣是靠造反奪了侄子的皇位,這也算是給兒子作了表率,潛意識裡也就有了謀反的火苗,而朱棣的態度也更是讓朱高煦一直把皇位掛在心上,太子朱高熾喜靜厭動,是個大胖子,加上有腿疾,走路都要兩個人扶著,因此崇尚武力的朱棣很不喜歡他,而朱高煦則是跟朱棣很象,特別是在“”靖難之役”中表現不俗,多次出生入死衝鋒陷陣,救朱棣於危難之際,在東昌之戰時,燕軍大敗,朱棣身陷重圍,幾乎喪命,這時候朱高煦冒死殺入陣中,將朱棣救出,燕王被救出後高興的撫著二兒子的背說了一句:“”好好努力,世子的身體不好。”

    這也就變相告訴朱高煦,自己有易儲的想法,朱高煦得到父親暗示後,這心裡就一直裝著謀取儲位的念頭,朱棣在奪了侄子帝位後,在立太子之位時猶豫不決,不過朱高熾深得文臣們擁戴,而且他的世子之位是明太祖朱元璋親自指定的,還有一點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深得朱棣的喜愛,這些因素加起來,朱棣最終還是選了嫡長子朱高熾為太子。

    朱高煦見老爸將皇太子之位給了哥哥,這心裡很是不服氣,在被封為漢王就藩雲南後,找各種藉口不去封地,賴在京城搞事情,多次在朱棣面前說大哥的壞話,進饞言害死支援朱高熾的文臣解縉,朱高煦這人生性兇悍,在京城期間多行不法之事,還私養武士圖謀不軌,徐皇后勸朱棣早點讓朱高煦去封地,可以給他換個封地讓他沒有藉口,結果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還是賴著不走,這下朱棣火了,又查出朱高煦幹了不少壞事,就準備把他廢為庶人。

    這時候朱高熾跑出來為二弟求情,朱棣才免了對朱高煦的責罰,又將他封地改到樂安,讓他即日起程,朱高煦對大哥卻是一點感恩之心都沒有,時刻策劃要謀反,朱高熾知道朱高煦的心理,屢次寫信勸誡朱高煦不要搞事情,朱高煦都沒放到心上,等到朱棣病死,朱高熾登基後,沒有找跟自己作對了二十年的兩個弟弟麻煩,而是給兩個弟弟各加祿米二萬石,賞賜寶物數以萬計。

    朱高煦對此還是不滿足,朱高熾即位九個月後病死,朱高煦在朱瞻基回京路上設伏想要謀殺他,只不過沒有成功,朱瞻基登基後依然對兩位叔叔給予優待,只是朱高煦覺得這個侄子好欺負,就想學他老爸朱棣,在宣德元年起兵造反,結果是朱高煦不是朱棣,朱瞻基也不是朱允炆,朱瞻基御駕親征,很快就平定了叛亂,將朱高煦抓回京城。

    朱瞻基本來沒想殺二叔,只不過朱高煦成為階下囚還是滿心不服,在朱瞻基去看他的時候,故意使壞用腳將朱瞻基絆倒,朱瞻基就命人弄了個三百斤重的銅缸把朱高煦扣住,以此懲罰他的不敬之罪,沒想到朱高煦還是不服,把大缸頂了起來,繼續挑釁皇帝,朱瞻基徹底火了,命人拿重物壓住大缸,在大缸周圍點上火,就這樣朱高煦被活活烤死了,他的幾個兒子也跟著賠了命。

    朱高燧的結局

    朱高燧沒什麼戰功,只不過他長的象徐皇后,因此深得朱棣的寵愛,朱高燧在永樂二年被封為趙王,藩地是彰德,不過朱高燧受封趙王后,卻是奉命駐守北平,當地的政務軍務,官員們要先報趙王,審定後再按令行事,朱高燧就是當地最高權威,當時朱棣出征漠北時,會駐守北平,而朱棣回師後,北平都是朱高燧在管,這讓朱高燧心理也漸漸有了不軌的想法。

    朱高燧因為受朱棣的寵愛,現在又在管理朱棣的起家之地,這地方的地位可以說僅次於南京城,朱高燧因此恃寵而驕,多行不法,對大哥朱高熾也不放在眼裡,跟二哥朱高煦經常聯合起來搞大哥,幾次使太子朱高熾陷入危險之地,在後來二哥被朱棣嫌棄,朱高燧的心更活絡了,謀反之心終於在永樂二十一年爆發,想趁著朱棣生病,和宦官勾結用毒謀害朱棣,然後再矯詔改立太子,不過此陰謀被人告發,在陰謀敗露後朱高燧被抓,朱棣氣得想要殺了這個兒子。

    這時候又是大哥朱高熾為弟弟說好話,說這些都是下人所為,朱高燧並不知情,或許是朱棣子嗣太少,因此饒了朱高燧,而朱高燧在這件事情之後,心膽俱喪,再也不敢有什麼不臣之心,在哥哥朱高熾即位後,看到大哥對自己既往不咎,待遇不降反升,可以說是喜出望外,明仁宗即位後,朱高燧正式就藩彰德,在仁宗過世、太子朱瞻基繼位後,朱高燧立馬上表,表示對侄子的臣服。

    正是朱高燧的識趣,讓他保全了自己,而王位也得以一直傳承,直至明末,宣德六年(1431年),朱高燧因病去世,享年49歲。

  • 4 # 望風瑟瑟

    結局很明確,漢王朱高煦最後變成了“瓦罐燜雞”,男丁被斬,女子入宮為奴,而趙王朱高燧雖然也曾有不軌之意,但後來識時務,最後落的個善終。

    兩個圖謀不軌的王爺

    按道理來說,像朱高熾這種長子,有能力且有軍功,對於朱棣來說,應該是守江山的不二人選。但朱棣這個人個性鮮明,看著肥胖的朱高熾與另兩個一表人才的的兒子一比,總覺得不是個事,於是總有事沒事的給二兒子一些暗示,比如“勉之,世子多疾”之類的話,直到靖難成功後,為了保證國本,穩定人心,不得不把朱高熾立為太子。

    然而,就算被封藩,朱高熾這兩個活寶弟弟並沒有放棄對大位的覬覦,經常上竄下跳,越禮不軌。解縉實在看不下去,就上了一封駁斥朱高煦的奏書,就被其記恨,沒多久就以“無人臣禮”被下獄,後來被“醉殺”,作為太子,則只能眼巴巴看著解縉遇害,而沒有任何辦法。

    幸而,小丑什麼時候都是小丑,再蹦噠也撐成不了英雄。

    我們先來看漢王朱高煦。永樂十四年,按捺不住慾望的朱高煦“私造兵器,陰養死士,招納亡命”,篡位奪權的野心已昭然若揭。不過他的行為很快被朱棣發現,憤怒的朱棣將他的封地改為樂安州,勒令他立即就藩,方便朝廷就近監視。

    雖然遠離了京城,朱高煦並不甘心失敗,仁宗駕崩後他第一時間派出殺手企圖半路截殺回京即位的朱瞻基,幸而謀劃不周,以失敗告終。既然沒殺了繼承人,那就直接學他老子,起兵造反唄。

    於是宣德元年七月,朱高煦聽說京師地震,以“天人感應”之說判斷出國家要有重大變化,覺得正是起兵好時候,於是派出親信枚青入京聯絡張輔企圖謀反。朱瞻基得知後,為了避免重蹈建文朝李景隆的覆轍,決定御駕親征。

    令人尷尬的是,當朱高煦的部下嚷嚷的要與漢王共存亡的時候,漢王殿下已經從小路出去投降了宣宗皇帝,真是啼笑皆非!鑑於沒有發生大的人員傷亡,沒有引起社會動盪,朱瞻基還是選擇原諒了他這個二叔,僅僅把他關起來而已。不過很顯然朱高煦並沒有領情,後來還狠狠的演了一出大戲。

    再來看看趙王朱高燧。與漢王一樣,儘管他奪嫡是沒什麼機會,但他也擁有著一個帝王夢。他在朱棣面前不僅抹黑朱高熾,更是打壓朱高煦,並開始與內官黃儼開始內外勾結。

    永樂二十一年,朱高燧王府護衛勾結欽天監官員等,密謀毒死朱棣,並偽造詔書,企圖廢除朱高熾儲君之位。結果被朱棣得知,很快被一網打盡。事發後,由於朱高熾的極力說情,朱高燧總算死裡逃生,在此後老實了不少,再不敢覬覦皇位。

    漢王、趙王最後結局。

    朱高煦結局

    接下來就要談到漢王朱高煦的結局了,本來朱瞻基念在叔侄情深,也沒有追究朱高煦的造反之罪,只把他關在逍遙城內好吃好喝的供著。

    有一天朱瞻基想起這個被關了好久的二叔,遂去逍遙城看望朱高煦。談了沒多久,也不知道朱高煦什麼心理,突然伸腳將皇帝絆倒。朱瞻基終於出離憤怒了,他讓人用一口三百斤的銅缸將朱高煦扣在裡面,想教訓他一番。哪知這廝臂力大的驚人,頂著這口三百斤的銅缸到處跑,宣宗皇帝一氣之下,讓人將其按在其中,四周點上柴火,不久之後銅融骨消,銅缸與朱高煦再也難分彼此。

    朱高煦死後,幾個兒子也分別被斬,女人充入宮內為奴,傳說朱祁鈺的母親就是原來朱高煦的小妾。

    朱高燧結局

    經過謀反事件後,朱高燧收斂了許多,雖然在朱高煦謀反時曾有所牽連,但宣宗皇帝還是放了他一馬,朱高燧也主動獻出了兩衛護衛。

    先帝尤愛二叔甚。漢王自絕於天,朕不敢赦。趙王反形未著,朕不忍負先帝也。

    就這樣,趙王朱高燧到宣德六年善終,死後被賜為“簡王”,其後代襲爵至南明小朝廷,絕對算得上善終了。

    結語:縱觀整個明朝,宣宗皇帝對藩王的態度絕對算得上是最好的一位。可惜朱高煦既沒能力也沒實力,最後落了個“瓦罐燜雞”的下場。對此能只用一句話總結:他不遺餘力的作死!

  • 5 # 鐵馬冰河wu

    【明仁宗朱高熾】

    前言

    翻閱《明史》,常有“仁宣之治”的說辭。這個“仁”就是指明仁宗朱高熾。他在位僅只有短短10個月,卻以為人仁慈寬厚,愛護臣下,體恤黎庶,善於柔性治國而贏得了在歷史上的地位,被後世史家譽為西周之成、康(指周成王姬誦、周康王姬釗)、漢之文、景(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

    太子之位,幾遭瀕危

    史載,明成祖朱棣共有四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其中第四子朱高爔早夭,未封。朱高熾是成祖朱棣的長子。洪武二十八年被明太祖朱元璋封為世子,“靖難之役”後的永樂二年(1404年)被朱棣立為太子,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即位登基。從當太子到做皇帝的20年間,朱高熾屢瀕危境,儲君之位幾遭廢黜。

    “靖難”初期,燕王朱棣率燕軍北征。長子朱高熾奉父命留守北平。彼時建文帝朱允炆派李景隆率50萬明軍圍攻北平,朱高熾指揮將士拼死抵抗,頂住了50萬大軍的兇猛圍攻,不僅為燕王保住了北平這一根據地,也為吸引住明軍主力併為下一步兼併永寧朵顏三衛精兵創造了條件。

    朱高熾雖然在保衛北平的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但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身體肥碩,不能騎射,還有足疾,行動不便,走路都要宦官攙扶,更別說騎馬打仗了。據說他日常行走時常常摔跤。因為肥胖加腿腳不利索,他在後來燕軍南攻時無法隨徵,也很少有機會立戰功,而他的胞弟朱高煦、朱高燧跟隨朱棣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尤其是老二朱高煦,騎射皆精 ,勇武過人,能征善戰,深得朱棣寵愛。

    隨著戰局的發展,燕軍由弱變強,明王朝的天枰逐漸傾向了起兵奪權的燕王朱棣。

    【朱高煦】

    朱高煦自恃勞苦功高,遂開始覬覦世子的尊位。高煦的這種強烈願望被建文帝謀臣方孝孺獲知,他當即向建文帝獻計,請朱允炆親自寫信給燕王世子朱高熾,讓他歸依朝廷,並暗中許諾封他為燕王,由此引起燕軍內訌。建文帝深以為然,依計而行,派錦衣衛千戶張安馳往北平送信。朱高熾接信後大吃一驚,並未馬上拆封,他深知自己的險惡處境,也猜到了建文帝來信的目的。他深知箇中利害,遂當機立斷,立即派人將沒有拆封的信和送信人張安一道星夜送往正在前線指揮作戰的朱棣。

    然而,朱高熾沒有料到,身邊的親隨宦官黃嚴早就暗中投靠了弟弟高煦,他得知建文帝來信之事後,搶先一步派人馳報朱棣,說世子與朝廷暗中串通一氣,準備謀反。朱棣將信將疑,便和高煦商量。高煦乘機進讒,說高熾早就急不可耐,想盡快篡位當燕王。朱棣大怒,決定下令逮捕世子。正在此時,朱高熾派來的人氣喘吁吁地趕到了。朱棣看信後心中釋然,又仔細詢問了張安,得知高熾並無二心,慶幸剛才的命令還沒有發出,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一場殺身之禍總算有驚無險地躲過去了,然而風波並未平息,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史載,建文四年(1402),朱棣率燕軍攻入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在一場驚天大火中不知所終,生死成謎,朱棣昂首登上了皇位。是為明成祖,亦稱永樂大帝。按常理,在帝位穩固後,應儘快確立太子,因為歷代封建王朝均視太子為“國本”。但一向陰鷙戾狠、果敢決絕的朱棣卻猶豫再三,舉棋不定,一拖再拖,長時間未做決斷。按封建禮法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朱高熾是嫡長子,做太子名正言順,但次子朱高煦在“靖難之役”中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勇猛善戰,還多次在戰況不利時從亂軍中救出自己,加上他相貌不凡,雄姿英發,長的很像自己,這使得朱棣不由對他有所偏愛。當初在艱苦征戰時,朱棣就曾有所暗示的對他說:“世子多病,你多努力”。所以,在立太子一事上,朱棣取捨兩難:欲舍高熾而不忍,欲立高煦又擔心違背祖制,遭文武大臣們反對 。朱棣陷入了左右兩難的境地,大臣們幾次建議早立太子,他均未置可否。

    大臣們在立儲一事上也分為兩派,有力挺高熾的,也有支援高煦的。

    一日,朱棣就立太子一事諮詢翰林大學士解縉的意見,解縉撇開朱高熾不談,反而誇讚起高熾之子朱瞻基來。原來,高熾的長子瞻基長的十分英俊,又聰慧過人,深得朱棣寵溺,從小就讓他跟在身邊,時時加以教化,並經常稱讚他將來一定是個盛世天子。解縉一提到成祖的“好聖孫”,立刻便打動了他,他暗暗點頭,心中已經拿定了主意。後來,他又詢問了兵部尚書金忠、大學士尹昌隆、黃淮等人,這些人與解縉的意見完全一樣。朱棣的心秤便逐漸傾斜到世子朱高熾身上。

    不久,成祖朱棣終於做出抉擇,於永樂二年(1404)四月下詔宣佈立朱高熾為太子。同時封愛子朱高煦為漢王,封國雲南。朱高燧為趙王,封國彰德(今河南安陽)。

    永樂九年成祖(1411)又立十四歲的朱瞻基為皇太孫,表明了要將皇位傳給愛孫的意向。

    朱高熾被確立為太子,表面看起來似乎確立了不可動搖的地位,但更大、更兇險的風浪也隨之襲來。

    朱高煦、朱高燧的最終下場

    朱高煦的太子夢被擊碎後,心中憤懣不平,又被封到荒僻渺遠的雲南,更加失望、不滿,他一方面構陷、迫害擁戴太子的大臣,解縉不久就被害死,另一方面找機會不擇手段陷害太子朱高熾。

    經過詳細瞭解,朱棣察覺到性格仁厚的太子並無太大過錯。相反,倒是以前鍾愛的高煦逐漸引起了他的反感,因為他太戾狠跋扈了。高煦嫌雲南太遠不肯去,後改封青州(今山東),但他仍賴在京中不去封國。朱棣再三催促,他仍不就封,還趁成祖北征殘元之機,私自招募衛士3000人,縱容他們四處劫掠,殺戮士民,肢解無辜百姓拋擲江中。據《明史》記載,他還私下僭用只有皇帝才能享用的乘輿器物。

    朱棣北征班師後終於認清了高煦,在將其狠狠訓斥一頓後,軟禁於西華門內,準備將他貶為庶人。事情發生後,滿朝文武沒一個站出來替高煦說情。反而是受盡了高煦明槍暗箭攻擊的高熾不是落井下石,而是到父皇那兒極力諫阻,涕泣力救,終於說服了成祖,將高煦釋放,還保住了他的王位。永樂十五年(1417)三月,朱棣將朱高煦徙封於樂安州(山東廣饒),並限期離京赴封地。

    野心勃勃的朱高煦已無能量與高熾爭位了,但高熾的另一個弟弟高燧仍在威脅著他。趙王朱高燧也在暗中覬覦著太子位。高熾的儲位雖然在朱棣的心中穩固了,但高燧及其追隨者仍不甘心。高燧想方設法誣陷太子,但因朱高熾在皇位爭奪戰中屢遇驚濤駭浪,更加小心翼翼,均未得逞。永樂二十一年(1423)五月,朱棣有病不能臨朝,將軍政大事均託付太子處理。依附高燧的宦官黃儼屢遭太子裁抑,心懷不滿,於是到處散佈流言,說如今皇上最鍾愛的人是趙王高燧。與此同時,他秘密勾結了一批官員欲偽造遺詔,再矯詔天下,擁立高燧為帝。後有人告密,朱棣派兵將這些人一網打盡,還搜出了偽造的遺詔。朱棣手持假詔,瞪眼怒問朱高燧:“這是你乾的嗎”?高燧唬得渾身顫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還是寬仁的朱高熾,再次為高燧解脫,說這都是下人揹著弟弟乾的,高燧不知情,更不會參與這個陰謀。朱棣這才放他一馬,不予深究。高燧從而得以保全。

    永樂二十二年(1424)七月,朱棣在最後一次北征大漠還京途中病逝於榆木川。風雨如晦20年,歷盡艱辛的朱高熾終於登上了皇位。

    高熾只在位不到10個月,便於洪熙元年五月病逝,由其子朱瞻基繼位,是為明宣宗。宣宗朱瞻基即位後,在樂安州的漢王朱高煦異常不滿,整日抑鬱寡歡,圖謀篡奪皇位。他曾多次謀刺宣宗,皆不成。宣德元年(1426)八月初一,朱高煦乘京師地震之機,在樂安州舉兵造反。明宣宗朱瞻基親率大軍討伐,很快擊潰叛軍,俘虜朱高煦,並將其押解回京,貶為庶民,囚禁於逍遙城內,在生活上予以優待。

    宣德四年(1429),宣宗朱瞻基好意去看望叔叔朱高煦,高煦卻乘其不備,用腳使袢子將宣宗勾倒在地。一向好脾氣的宣宗因之惱羞成怒,當即命力士抬來一個重300多斤的大銅缸,將高煦扣進缸中。高煦蠻勇過人,奮力將缸頂起。宣宗命人將缸壓住,用木炭將銅缸埋住,再點火將高煦活活燒死了。

    漢王朱高煦被宣宗活烹,被封趙王的朱高燧嚇破了膽,遂主動交出護衛兵力,更加謹慎小心,不敢越雷池一步。後來,朱高燧得以善終。至此,宣宗朱瞻基的皇位已無可動搖了。

    【發文不易 嚴禁搬運】

    【插圖源自網路】

  • 6 # 徐徐風來

    建文四年(1402年)6月,朱棣終於將惠帝趕下臺,自己做了皇上,年號永樂,即明成祖。朱棣有三個兒子,長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都是徐氏所生。

    朱棣對立太子的事情卻一再拖延。按立嫡長子的傳統,朱高熾既是嫡子又是長子;按照人品才能,朱高熾品行端方,沉穩睿智,且在靖難期間保衛北京城立下大功,的確是太子的不二人選。可朱棣還是更喜歡衝鋒陷陣的次子朱高煦,朱棣在靖難期間還曾暗示次子朱高煦:“世子多病,你多努力!”這就意味著他想立朱高煦為太子。朱棣既不想違背祖制,又不捨心愛的次子,就這樣猶豫了好幾年。

    直到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才勉強立朱高熾為太子。朱棣做出這個決定,除了大臣們的強烈要求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的兒子朱瞻基。朱瞻基相貌英俊,聰慧過人,小小年紀就卓爾不群,深得朱棣的寵愛。所以朱棣也希望這個孫子以後能光大祖宗基業。

    朱棣冊立了太子後,就封次子為漢王,封地在雲南;三子為趙王,封地在彰德。朱高煦沒有當上太子,很不甘心,他就藉口雲南太遠,不肯去。後來又改封青州,他還是賴在京城不肯走。大臣解縉就向朱棣進言,指出漢王朱高煦有爭儲之心。朱棣不願相信,認為這是在離間他們父子親情,朱高煦也乘機誣陷解縉。結果解縉被貶官,後來在獄中被錦衣衛殺害了。此後朱高煦就肆無忌憚地尋找機會陷害太子朱高熾,而朱棣也聽信了他的讒言,將輔佐太子的人定罪入獄。可他後來查實,太子朱高熾根本沒有什麼過錯。朱棣這才認清了次子朱高煦的野心,朱棣盛怒之下,將朱高煦囚禁在西華門,打算廢為庶人。可太子朱高熾宅心仁厚,對這位多次陷害自己的同胞兄弟還很有感情,就去懇請朱棣寬大處理。朱棣最後還是被太子打動了,就保留了朱高煦的王位,於永樂十五年(1417年),將其徒封到樂安州(今山東yao繞縣,並責令馬上起程。

    朱高煦被打發走後,朱高熾的太子之位還是不安穩。他的另外一個弟弟朱高燧同樣很有野心,時刻覬覦著太子之位。在永樂十六年(1418年),朱棣兩次患病不能理政,有太子朱高熾監國。朱高燧就乘機買通了不少宦官大臣,編造謠言,誣陷太子。幸好朱棣吸取了以前的教訓,先徹底清查在定論。結果查清是朱高燧主使,朱棣非常憤怒,打算嚴懲這個朱高燧。還是仁義的太子朱高熾出面說情,最後朱高燧才能保住性命。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病終,當了20年太子朱高熾終於即位稱帝,即明仁宗。

  • 7 # 剛子聊歷史

    朱高煦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他的一生也很簡單,那就是想學學他的父皇:搶皇位。作為明朝歷史上知名度頗高的藩王,他之所以名聲在外,不光是因為早期他曾隨朱棣南征北戰,在“靖難之役”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而是他最後的死法“獨一無二”,頗像今天的一道名菜:瓦罐雞。

    由於宣宗朱瞻基的震怒,這位昔日的“靖難”猛將,當今的皇叔,就這麼被壓在300斤重的銅缸底下,堆滿柴火後被活活燒死,屍骨無存。

    靖難之役中,不光展現了朱棣的雄才大略,朱高煦也出盡了風頭。

    1399年,朱棣起兵靖難,雖然經歷多次磨難,但因為朱允炆的瞎指揮,多方有利條件都倒向了朱棣,最終以一方藩王之力扳倒了有絕對優勢的朱允炆。

    如要論功行賞首當其衝該是軍師姚廣孝,如若不是這個和尚的運籌帷幄,恐怕朱棣真坐不了皇位。再就是手下的猛將,衝鋒陷陣立下了不少功勞,這其中就有自己的二兒子朱高煦。

    朱高煦外表俊朗,況且能征善戰,靖難中有多次救駕的功勞,因此朱棣十分喜歡他。相比之下大兒子朱高熾就有點不盡人意了,不僅身材肥胖常年多病,還有點瘸,路走多了都要人攙扶著。

    可以說朱高煦對靖難的勝利有一半功勞,不僅作戰勇猛,極大的鼓舞了士氣。還多次救朱棣於危難之中,若沒有他,恐怕朱棣早就兵敗身亡了。

    比如在浦子口一戰中,朱棣被擊敗,都想著要議和了。就在這關鍵時刻,朱高煦率領生力軍朵顏三衛前來助陣,朱棣一高興就說錯了話:“再晚一步老爸就死了,你哥身體不好,你好好努力"這句話頗具內涵,在朱高煦認為,老爸將來要傳位給他了,自然跟打了雞血一樣,玩命的往上衝。

    成祖的食言讓朱高煦很窩火。怎麼辦?聯合三弟一起扳倒大哥吧。

    1401年,朱棣靖難成功,順利登上皇位,但此時他卻忘了當年對二兒子說的話。封長子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煦只得了個漢王的封號。對父皇的食言,朱高煦很窩火,自己拼了命的衝鋒陷陣,最終還是要在大哥手底下裝順民,這哪能甘心呢?

    他先是仗著成祖的寵愛,屢次拒絕就藩。接著就開始和三弟趙王朱高燧想法設法的陷害太子了,朱高熾的老師丘福剛好是三弟朱高燧的親信,這也為他陷害太子提供了便利。

    從永樂8年起,朱棣連續五次御駕親征蒙古,每一次都讓朱高熾坐鎮南京監國,這樣更把常年受到成祖猜忌的朱高熾,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在朱高煦的陷害下,太子朱高熾身邊的親近大臣不斷的有人遭罪。先是大學士解縉,因被誣陷“擅與太子謀,恐不軌”被處死。接著在永樂十二年(1414年),成祖親征蒙古大勝歸來,隨行的朱高煦又趁著成祖高興誣陷太子。回到南京後,僅僅是因為監國的太子迎駕慢了點,就引來朱棣的大發雷霆,甚至動了廢太子的念頭。危急時刻,太子身邊的幾個大臣主動承擔了罪責,紛紛被下了大獄。

    父皇的反不敢造,哥哥的反沒來得及造,輪到侄子做皇帝了一定要博一把!

    大哥朱高熾當了10個月皇帝就死了,上位的是年輕的侄子朱瞻基。朱高煦根本沒把侄子放在眼裡,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煦藉著向宣宗朱瞻基進獻元宵燈籠的機會,開始刺探朝廷虛實。

    八月,朱高煦以為時機成熟,效仿朱棣正式起兵舉事,不想侄子朱瞻基速度太快,一轉眼打到了自己的城下,慌亂中軍心大亂紛紛出城投降,到最後朱高煦才發現自己居然成了孤家寡人,只好出城受縛。

    好好的“逍遙王”不做非要作死,最終如願成了“瓦罐悶雞”

    按說謀反是要誅九族的,但由於明宣宗朱瞻基剛剛繼位,根基未穩,所以他並沒有殺掉二叔朱高煦,只是將他軟禁在北京的逍遙城裡,除了限制他的自由外,其他一切供給都十分豐富,還時常賞賜一些東西。

    按說朱高煦也該滿足了,可他就是要作死。

    有一天朱瞻基突然興起,到逍遙城來看望朱高煦。朱高煦一見到皇帝,心中的不平之意再次升起,竟然趁著皇帝走過身邊的機會,伸出一隻腳去,把皇帝絆了一個大跟頭。宣宗驚魂未定,惱羞成怒。命人將二叔朱高煦罩在一口300斤重的銅缸下,四周圍起柴火,將朱高煦活活燒死了,連帶著處死了朱高煦的幾個兒子。

    一代猛將朱高煦,就這麼死了,既沒有戰死沙場的壯烈,也沒有寧死不屈的光輝形象,最後竟然以這種結局收場,還順道害死了自己的兒子,可以說很是悽慘。

    頗有成祖遺風的朱高煦,為什麼奪位失敗了?

    朱高煦在戰場的表現勇猛果敢,很像年輕的燕王朱棣,這也是早年朱棣喜歡他的原因,但朱高煦太狂悖了,不懂得收斂。

    成祖後期,朱高煦常常以李世民自詡,永樂十三年(1415),朱高煦還秘密建立了一支效忠自己的親兵隊,這讓朱棣對他的態度逐漸由喜愛變成厭惡。

    正式起兵後又過分的自信,明宣宗御駕親征都快打到城下了,他還在城裡幻想著皇帝美夢。

    總結來說朱高煦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要知道成祖在“靖難”早期,為了保命,還裝瘋賣傻了好幾個月。可是朱高煦從一開始就表現得十分張揚,是個人都知道他想搶皇位。成祖的“靖難之役”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跟建文帝的瞎指揮有關係,可朱高煦面對的是聖明果敢的明宣宗,豈有不敗的道理?

  • 8 # 不書公子

    明仁宗朱高熾登基後,並沒有懲罰一直處心積慮要搶走他的皇位的兩位弟弟,相反,他對朱高煦和朱高燧二人非常仁義!

    明成祖朱棣素來對長子朱高熾有點偏見,因為朱高熾長得不好,胖、而且腿不利索,不如次子朱高煦高大威猛——這並不是明成祖個人的偏見,在建文二年的科舉考試中,朱允炆也曾因為第一名王艮相貌不佳,將第二名胡廣點為狀元,王艮變成了榜眼(狗血的是,在北軍攻陷都城南京的前夕,胡廣、王艮、解縉等人相約談話,胡廣、李貫(探花)、解縉等人個個慷慨激昂,相約共同殉國,誓死效忠建文帝,只有王艮沉默不語。結果,胡廣、李貫、解縉等人先後投降朱棣,只有王艮慷慨赴死)。

    朱高煦一表人才,且在“靖難之役”中數次救朱棣於危難,所以深得朱棣喜愛。朱高煦恃寵而驕,在朱棣登基、太子未立時,屢屢以“秦王李世民”自居,搶奪太子之位的野心昭然若揭。

    最終,朱棣採納姚廣孝和解縉等人的建議,立朱高熾為太子。賊心不死的朱高煦屢屢針對朱高熾,惹怒了朱棣,朱高熾念及兄弟之情,多次向父親求情,請求寬恕朱高煦。

    朱高熾登基後,多次對朱高煦進行賞賜,但朱高煦反叛之心,一直未改。

    明仁宗朱高熾只做了十個月的皇帝,就駕崩了,其子朱瞻基繼位,年號“宣德”。做為朱瞻基親叔叔的朱高煦,又得到了侄子的厚待!

    不識時務的朱高煦不僅不感恩戴德,反而恩將仇報,起兵作亂,結果被很快平息!即便如此,朱瞻基仍想留朱高煦一條活命,但不領情的朱高煦卻趁朱瞻基來探望自己時,伸出腳將其絆倒。朱瞻基終於忍無可忍,命人用銅缸將朱高煦扣住,點火將其燒死,並處死了他的幾個兒子!

    相比較朱高煦,朱高燧則識時務的多:

    朱高燧是朱棣的三兒子,朱棣登基後,朱高燧表面上一直與二哥朱高煦聯合,要整垮朱高熾,實則是為自己打算:他慫恿朱高煦出頭,與朱高熾明爭暗鬥,待到兩位兄長兩敗俱傷後,自己上位!朱棣得到訊息後龍顏大怒,狠狠地懲罰了朱高燧,朱高燧才略有收斂!

    明成祖二十一年,朱棣病重,朱高燧的野心死灰復燃,他打算趁明成祖朱棣病危之際,聯合宮中宦官、守衛毒死朱棣,繼而篡改遺詔,廢掉朱高熾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為皇儲。

    事情敗露後,朱棣誅殺了這場陰謀的參與者。朱高燧得朱高熾力保,才免於遭殃。此事過後,朱高燧再不敢興風作浪了。

    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間,都對朱高燧恩寵有加,對其大行賞賜。朱高燧過了幾年舒坦日子後,於宣德六年去世!

  • 9 # 野袍子仙女

    導語:都說最是無情帝王家,誰能抵擋無上權力的誘惑?皇權之下,只有你死我活,沒有什麼父子情,更沒有兄弟情。朱棣這一大家子就是如此。

    朱棣的幾個兒子

    朱棣有四個兒子,其中老大朱高熾、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都是正牌老婆徐皇后所生,小兒子朱高爔(幼殤,未封爵位。)。雖是一母同胞,朱棣這個做父親的卻顯得有點偏心。老大朱高熾從小體弱多病,身體肥大,腿腳還不麻利,不為朱棣所喜愛。老二體格魁梧、性情兇悍,朱棣覺得這孩子身上有他的狼性,對老二格外喜歡。朱棣偏愛老二不是沒有原因的,朱棣靖難起兵時,老大作為長子留守後方,保衛大本營。老二跟隨朱棣外出打仗,行軍危險萬分,朱棣多次面臨絕境,都是老二從閻王手中將他救回的,朱棣能不感動嗎?有時候一感動,就容易喪失理智,朱棣對老二說:“你大哥身體不好,你要加油啊!”打下天下後,有可能就是你當太子啊!

    儘管不為父親所喜愛,朱高熾還是如願以償當上了太子,因為他有一個好兒子朱瞻基。朱瞻基十分聰明,朱棣很是喜歡。雖然當上了太子,可他還是每天生活在朱棣的猜疑和淫威之下,還時常遭到老弟的陷害和嘲笑。朱高熾唯一能夠打的牌就是“仁”字牌,所以無論兩個老弟如何作妖,朱高熾都選擇原諒他們,為他們求情,替他們說好話。日久見人心,朱棣也漸漸看穿了老二老三的囂張跋扈和為非作歹,看到了老大的宅心仁厚。

    朱高煦和朱高燧二人最終的結局如何?

    一、朱高煦的結局

    朱高煦是最想造反的一個,此人好鬥,且好色,品行不端,還亂殺平民,朱元璋十分不喜這個孫子曾經數次和馬皇后抱怨,但朱高煦也有屬於他的優點,打仗很有一套,著名的白河溝之戰,他親率精騎衝鋒陷陣,為朱棣贏得成功立下戰功,而且多次在朱棣危難之計,是在朱高煦的奮勇下才能夠轉敗為勝。朱棣都說過朱高煦很像他,還曾說太子體弱多病,這簡直是說我要立你當太子的意思這更加使朱高煦自負,但是他哥哥對他卻極好,可以說朱高煦已經到了明面上想當皇帝的地步。

    但是他哥朱高熾仍然不記恨他,對他很好,然而朱高煦實在是太作了。先是索取天策衛為他自己的護衛,並且以天策上將李世民和自己相比,在跟隨朱棣的時候多次挑撥離間,陷害太子,造成大才子解縉冤死,黃淮入獄,更加嚴重的是還私自挑選衛士,招募精兵三千人,擊殺兵馬指揮,竊用御用車馬物品,也不知道錦衣衛都在忙什麼,這些作為簡直是告訴別人我要造反是一樣的,朱棣得知後那是氣炸了,巴不得親手血刃了他,剝奪冠服,準備貶為庶人,這時候還是太子出來求情才得以倖免,然而在作死的路上有些人,不死是不會停的,回到封地後,開始密謀造反,此時朝廷的諜報機構還真不是吃白飯的,已經是皇帝的朱高熾知道了後,也不打壓而是寫家書弟弟啊,你老實點,別造反行不行啊,哥哥求你了,還賞賜寶物,加俸祿,但是朱高煦迴應的是“不行”。

    然而沒過幾個月,朱高煦心中恨極了的哥哥明仁宗朱高熾就病逝了,此時的朱高煦簡直如沐春風,爹你看到了嗎,這不怪我,老天就是這麼安排的,我要像你一樣奪取天下,你別怪我誰讓你也是這麼幹的,如果朱棣能復活一定會說,兩個字:“你能和你老子比嗎,你手裡沒有兵權,更沒有姚廣孝”。其實朱高煦也不傻他起兵之前還是試探了一下明宣宗他的小侄子,但他侄子和他爹一樣選擇寬容他這為多動的叔叔。然而這在朱高煦眼裡就是軟弱無能,朱允炆二代。於是起兵造反。很快就被大敗,此時明宣宗還是不想殺他,派人勸他,朱高煦還是不聽,於是被抓,明宣宗親自去看望他,勸他不要執迷不悟還是不聽,更有意思的是還用腳拌了明宣宗一下,這下好了不帶這麼欺負人的,於是命人用三百斤重銅鼎將其罩住,並命人點燃周圍火把,朱高煦活活被蒸死。

    二、朱高燧的結局

    朱高燧於永樂二年四月初四(1404年5月12日)被封為趙王,不久命居北京。

    最初,朱高燧恃寵,時常做出不法之事,又和漢王朱高煦合謀奪嫡,並誣陷太子朱高熾。於是太子宮寮多得罪。永樂七年(1409年),明成祖得知其不法之事,大怒,立刻誅殺他的長史顧晟,同時褫奪朱高燧的冠服,幸得太子朱高熾求情才得免。後來明成祖選擇國子司業趙亨道及董子莊為長史輔導他,他的行為才稍改善。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明成祖病重。護衛指揮孟賢等人勾結欽天監王射成及內侍楊慶的養子偽造遺詔,打算毒死明成祖,廢太子朱高熾,立朱高燧為帝。總旗王瑜姻親高以正為孟賢策畫陰謀後告訴王瑜,王瑜立刻上告明成祖。不久,孟賢就被逮捕,得偽詔,伏誅,而王瑜就升為遼海衛千戶。明成祖問朱高燧:"你做的嗎?"他十分害怕,嚇得說不出話。但太子極力為他辯解:"這是下人的所為,弟弟一定不知道的。"自此,朱高燧行為日益收斂。

    明仁宗即位,加朱高燧歲祿二萬石,並在洪熙元年四月十六(1425年5月3日)就藩彰德府,同時放棄常山左右二護衛。明宣宗即位,又賜田園八十頃。

    宣德元年(1426年),漢王朱高煦謀反被擒,至單橋,尚書陳山迎接明宣宗。陳山建議捉拿朱高燧,因為他和朱高煦共謀逆很久,若不捉拿朱高燧,他日趙王也可能謀反,勞煩明宣宗。此時明宣宗猶豫未決,唯有楊士奇認為不可。明宣宗說:"先帝和二位叔叔甚為友愛。漢王謀反,朕不敢赦免。但趙王沒有謀反跡象,朕不忍心辜負先帝。"後來朱高煦至北京,亦說嘗試遣人與朱高燧通謀。戶部主事李儀及尚書張本請求削趙王護衛,宣宗不聽。次年,朱高燧放棄常山中護衛及群牧所、儀衛司官校。宣宗命收回護衛,但無收回儀衛司。

    朱高燧在宣德六年(1431年)八月過世(終年五十),葬安陽縣壽安山,今屬安豐鄉李家坡村。諡號簡王,長子悼僖世子朱瞻坺早卒,一年後其子朱瞻塙就嗣位。

    總結:總得說,如果朱高煦能像朱高燧一樣不去折騰,他的結局也會是善終的,畢竟自永樂後,明朝仁宗、宣宗二帝皆為仁厚之主,朱高煦曾經都想殺他們,仁宣二帝繼位後都依舊善待於他,由此可知,如果朱高煦不那樣的作死,他必定能得到善終。

  • 10 # 靠譜的歷史

    明仁宗朱高熾登基前,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曾瘋狂地迫害他,二人最終的結局如何?

    在永樂朝和洪熙朝,朱高煦積極造反,基本上都已經亮明旗號,路人皆知了,朱高燧在朱棣在世時就開始造老爹的反,也沒閒著,但是朱高熾繼位以後,對朱高煦、朱高燧十分寬容,並沒有進行鎮壓,直到宣德元年,朱高煦起兵造反,才被侄子朱瞻基鎮壓之後殺死,朱高燧有所收斂,於宣德六年病逝,也算是壽終正寢。

    朱棣一生育有四子,仁宗朱高熾、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和幼子朱高爔(早夭)。

    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且寬厚仁愛,能力更是不俗,朱棣靖難起兵,他鎮守北平時,曾憑藉數萬兵馬抵擋住了建文軍五十萬之眾,而後朱棣北伐蒙古,他以太子身份監國時,也是朝無廢事。因此,文武雙全的朱高熾在當時是深受朝中上下文武百官的擁戴。

    因朱高熾生性喜靜厭動,如此致使其體態肥胖,每次去朝見朱棣的時候,都需要兩個太監攙扶才能行動,而且就算是有人扶著,他走路也是跌跌撞撞的,因此朱高熾這番體態,自然是讓一生都嗜武的朱棣極為不喜。

    朱高煦、朱高燧藉著朱棣對於朱高熾的這份不喜,對儲君之位是進行了數次的明爭暗奪。

    朱高煦在朱棣靖難起兵之時,他就數次拯救朱棣於生死攸關之時,可以這麼說,朱棣靖難之役能夠成功,朱高煦是功不可沒。因此朱棣就曾與朱高煦說道:“勉之!世子多疾”,這句話意思很明確就是朱高熾多病,他很有可能會早逝,他死後就是你經常我的位置了。朱棣繼位後,也本想立朱高煦為太子的,但是因朝中多數官員都支援仁厚的朱高熾,再加上朱高煦這人雖軍事能力不俗,但完完全全就是一個莽夫,如此實在是沒有擔當國之儲君的能力和資質。因此,朱高煦最終錯失太子之位。

    錯失太子之位的朱高煦並不甘心,他對這個位置還是虎視眈眈的,朱高熾登基後,朱高煦甚至都預謀舉兵造反,效仿他父親朱棣行靖難之事。不過未等朱高煦起兵,朱高熾就暴病而亡,而後太子朱瞻基繼位。就在朱瞻基從南京前往北京登基的途中,為了皇位已經變得是喪心病狂的朱高煦居然想半路截殺自己的這位侄子,不過因行動倉猝,這個計劃並未成功。

    在朱瞻基一朝,朱高煦雖然曾經想刺殺他,可朱瞻基並未因此而清算他,反而是繼續厚待於他,是賞賜不斷。可朱瞻基的仁厚卻並沒有讓朱高煦幡然悔悟,他依舊還是想坐上那個九五至尊之位,最終徹底走火入魔的朱高煦還是反了。當然,朱高煦可沒有他的父親朱棣那樣的幸運,他造反不足半月就宣告失敗。

    再是朱高燧,他同朱高煦一樣,對於儲君之位也是十分覬覦。但與朱高煦不一樣的是,他對於皇位的想法還沒有到那種喪心病狂的地步。朱棣在位時,朱高燧雖“與漢王高煦謀奪嫡,時時譖太子”,但是在被朱棣懲戒一番後,他就再也沒有奪嫡的心思了,是安安心心的做他的安樂藩王。

    因此,沒有奪嫡心思的朱高燧也得以安享晚年,其後雖然朝中有大臣請求朱瞻基對朱高燧動手,但朱瞻基多以“先帝友愛二叔甚。漢王自絕於天,朕不敢赦。趙王反形未著,朕不忍負先帝也”為由,拒絕去懲罰朱高燧。如此,就在朱瞻基的仁厚對待下,朱高燧得以善終,於宣德六年(1431年)因病而亡,死後得諡號“簡王”,其趙王位也由其子朱瞻塙繼承。

  • 11 # 歷史畫中人

    都說最是無情帝王家,誰能抵擋無上權力的誘惑?皇權之下,只有你死我活,沒有什麼父子情,更沒有兄弟情。朱棣這一大家子就是如此。

    明仁宗

    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明成祖朱棣之子,明朝第四位皇帝(1424年8月12日-1425年5月29日)。

    洪武十一年(1378年),生於鳳陽府,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但身形較胖,導致身體較弱。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為燕王世子。朱棣起兵靖難期間,以世子朱高熾守北平府,朱高熾善撫士卒,僅以萬人拒南軍李景隆五十萬之眾圍攻,城賴以全。永樂二年(1404年),立為皇太子。明成祖朱棣數次北征,朱高熾都以太子身份監國,朝無廢事。其弟朱高煦、朱高燧有寵於朱棣,串通宦寺,陰謀奪嫡;後因侍郎胡濙密疏,成祖才改變更換太子之意。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在位期間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許多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在軍事上,修整武備,停止了永樂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熾病重,不久去世,終年47歲。廟號仁宗,諡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葬於十三陵之獻陵,由嫡長子朱瞻基繼位。

    明仁宗朱高熾登基前,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曾瘋狂地迫害他,二人最終的結局如何?

    明仁宗朱高熾登基前,朱高煦朱高燧曾瘋狂地迫害他,他們二人最終結局如何呢?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他們的結局很明確,漢王朱高煦最後變成了“瓦罐燜雞”,男丁被斬,女子入宮為奴,而趙王朱高燧雖然也曾有不軌之意,但後來識時務,最後落得個善終。

    兩個圖謀不軌的王爺

    按道理來說,像朱高熾這種長子,有能力且有軍功,對於朱棣來說,應該是守江山的不二人選。但朱棣這個人個性鮮明,看著肥胖的朱高熾與另兩個一表人才的兒子一比,總覺得不是個事。於是總有事沒事的給二兒子一些暗示,比如“勉之,世子多疾”之類的話。直到靖難成功後,為了保證國本,穩定人心,不得不把朱高熾立為太子。

    然而,就算被封藩,朱高熾這兩個活寶弟弟並沒有放棄對大位的覬覦,經常上躥下跳,越禮不軌。解縉實在看不下去,就上了一封駁斥朱高煦的奏書,就被其記恨,沒多久就以“無人臣禮”被下獄,後來被“醉殺”。作為太子,他則只能眼巴巴看著解縉遇害,而自己沒有任何辦法。

    漢王朱高煦

    永樂十四年(1416年),按捺不住慾望的朱高煦“私造兵器,陰養死士,招納亡命”,篡位奪權的野心已昭然若揭。不過他的行為很快被朱棣發現,憤怒的朱棣將他的封地改為樂安州,勒令他立即就藩,方便朝廷就近監視。

    雖然遠離了京城,朱高煦並不甘心失敗,仁宗駕崩後他第一時間派出殺手,企圖半路截殺回京即位的朱瞻基,幸而謀劃不周,以失敗告終。既然沒殺了繼承人,那就直接學他老子,起兵造反唄!

    於是宣德元年(1426年)七月,朱高煦聽說京師地震,以“天人感應”之說判斷出國家要有重大變化,覺得正是起兵好時候,於是派出親信枚青入京聯絡張輔企圖謀反。朱瞻基得知後,為了避免重蹈建文朝李景隆的覆轍,決定御駕親征。

    令人尷尬的是,當朱高煦的部下嚷嚷的要與漢王共存亡的時候,漢王殿下已經從小路出去投降了宣宗皇帝,真是啼笑皆非!

    鑑於沒有發生大的人員傷亡,沒有引起社會動盪,朱瞻基還是選擇原諒了他這個二叔,僅僅把他關起來而已。不過很顯然朱高煦並沒有領情,後來還狠狠地演了一出大戲。

    趙王朱高燧

    與漢王一樣,儘管他奪嫡是沒什麼機會,但他也擁有著一個帝王夢。他在朱棣面前不僅抹黑朱高熾,更是打壓朱高煦,並開始與內官黃儼開始內外勾結。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朱高燧王府護衛勾結欽天監官員等,密謀毒死朱棣,並偽造詔書,企圖廢除朱高熾儲君之位。結果被朱棣得知,很快被一網打盡。事發後,由於朱高熾的極力說情,朱高燧總算死裡逃生,在此後老實了不少,再不敢覬覦皇位。

    漢王、趙王最後結局

    朱高煦結局

    接下來就要談到漢王朱高煦的結局了,本來朱瞻基念在叔侄情深,也沒有追究朱高煦的造反之罪,只把他關在逍遙城內好吃好喝的供著。

    有一天朱瞻基想起這個被關了好久的二叔,遂去逍遙城看望朱高煦。談了沒多久,也不知道朱高煦什麼心理,突然伸腳將皇帝絆倒。朱瞻基終於出離憤怒了,他讓人用一口三百斤的銅缸將朱高煦扣在裡面,想教訓他一番。

    哪知這廝臂力大的驚人,頂著這口三百斤的銅缸到處跑,宣宗皇帝一氣之下,讓人將其按在其中,四周點上柴火,不久之後銅融骨消,銅缸與朱高煦再也難分彼此。

    朱高煦死後,幾個兒子也分別被斬,女人充入宮內為奴,傳說朱祁鈺的母親就是原來朱高煦的小妾。

    朱高燧結局

    經過謀反事件後,朱高燧收斂了許多,雖然在朱高煦謀反時曾有所牽連,但宣宗皇帝還是放了他一馬,朱高燧也主動獻出了兩衛護衛。

    先帝尤愛二叔甚。漢王自絕於天,朕不敢赦。趙王反形未著,朕不忍負先帝也。

    就這樣,趙王朱高燧到宣德六年善終,死後被賜為“簡王”,其後代襲爵至南明小朝廷,絕對算得上善終了。

    總結:正因為朱高煦、朱高燧在此之前曾瘋狂地迫害明仁宗,就算他們是皇帝的親弟弟,也理應遭受重罰,即使僥倖不被殺頭,也要落得被廢黜、幽禁的結局。可讓世人沒想到的是,明仁宗非但沒有懲罰兩位弟弟,反而對他們以禮相待,甚至在發現朱高煦、朱高燧依然有謀逆的舉動後,也都是採取籠絡的態度。

  • 12 # 玄坤文史

    明成祖朱棣是透過起兵謀反奪取的皇位,有什麼樣的爹就有什麼樣的兒子,在成祖領兵作戰時,朱高煦,朱高燧兩人都一直跟隨成祖征戰,建功立業,成祖也更喜歡朱高煦一些,在奪取皇位後,成祖卻因為嫡長子繼承製的影響,立了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煦,朱高燧兩人也覬覦皇位,矛盾也就由此而產生了。

    明仁宗朱高熾

    說朱高煦和朱高燧瘋狂迫害朱高熾,這有些誇大了實情,好歹朱高熾還是太子,朱高煦和朱高燧即便在覬覦皇位,又怎麼敢直接迫害太子呢,頂多也就是放放冷箭,潑潑髒水罷了,這哥倆經常去成祖身邊說朱高熾的壞話,但是這對朱高熾的影響並不大,反而是把輔佐太子的人都得罪了個遍。

    最後朱高熾身邊的人找成祖舉報了這哥倆想要奪嫡,圖謀不軌,成祖下令把給朱高燧,朱高煦出謀劃策的大臣給殺了,還剝奪了象徵藩王的官服,朱高熾給他們求情,成祖才放過他兩。

    後來成祖駕崩,朱高熾即位,為明仁宗,增加了給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封賞,可惜仁宗在位才一年就駕崩了,太子朱瞻基即位,為明宣宗,宣宗登基之初對自己的兩個叔叔也是照顧有加,但朱高煦卻認為宣宗對自己的加封是宣宗懦弱的表現,乘著宣宗登基不久,在宣德元年八月起兵謀反。

    影視劇中的朱高熙

    宣宗御駕親征前往樂安平叛,朱高煦給宣宗下了戰書後,城內叛軍軍心動搖,朱高煦主動出城投降,朱高煦被廢為庶人囚禁於北京,宣宗饒他不死,但後來,宣宗心血來潮到監獄探望朱高煦,卻在監獄中被朱高煦故意絆倒,宣宗勃然大怒,命人將朱高煦扣於一口大缸之下,朱高煦還不消停,繼續掙扎,激怒了宣宗,宣宗命人在大缸旁邊燒起炭火,將朱高煦活活烤死,其子嗣均被誅殺。

    朱高煦是自己把自己作死了,在朱高煦被俘獲後,尚書陳山就進諫宣宗,說朱高煦和朱高燧向來交好,兩人私下商議謀反作亂已久,應該乘著現在把朱高燧也一起給抓了,不然以後朱高燧肯定還會造反的。

    宣宗也很猶豫,楊士奇並不贊同將朱高燧也抓起來,宣宗說道,先帝一向痛愛我的這兩個叔叔,趙王(朱高燧)雖有反叛的心思,卻沒有反叛的實際行為,朕是在不忍心有負於先帝啊!

    朱高燧

    後來在朝廷審問朱高煦時,朱高煦承認自己曾經派人和朱高燧聯絡,商議起兵謀反的事情,大臣們上奏宣宗,要求處死朱高燧,宣宗不準,在朱高煦死後,宣宗命人將朱高熙認罪的口供給朱高燧看,朱高燧惶恐不安,向朝廷上奏請求除去常山中護衛及群牧所、儀衛司官校,宣宗知道朱高燧老實了,便只給他留下了象徵皇室禮儀等級的儀衛司。

    宣德六年,朱高燧薨,其子朱瞻塙承襲了趙王的封號。

  • 13 # 一本夏聊歷史

    不少人說明朝皇帝個個都是奇葩,每個人都有讓後人津津樂道的故事,明太祖朱元璋的自不必說,從乞丐勵志成了明朝的開基者。明成祖朱棣硬是借‘’清君側‘’之名,奪取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不過實話實說,雖說朱棣得位有點不厚道,但他確實是個有作為的皇帝。

    朱棣有三個嫡子,長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如果朱棣不是皇帝,也許三兄弟之間就不會有太多的故事。按照立長不立幼的傳統,嫡長子朱高熾自然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可朱棣本人就是不按套路出牌的人,長子朱高熾長得肥頭大耳,朱棣怎麼看都不舒服,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英俊瀟灑,能征善戰,三兄弟和眾大臣都能從朱棣的眼神裡讀出點什麼。

    於是朱高煦和朱高燧兩人心裡就有了小九九,朱高熾不受父皇的待見,他們也就肆無忌憚,有時沒事的坑大哥一把,為自己讓位創造機會。宅心仁厚的朱高熾並沒有針尖對麥芒,相互怒懟,朱高熾根本不與兩位弟弟正面衝突,他隱忍再隱忍。他的寬容自然讓許多大臣看在眼裡。才子解縉利用朱棣喜歡朱高熾兒子朱瞻基的有利條件,把朱瞻基大誇了一番,讓朱棣完全確立了朱高熾的繼承地位。

    公元1424年8月12日明成祖朱棣去世,朱高熾繼位,即明仁宗。朱高熾做了皇帝后,朱高煦和朱高燧還是不安分,仁宗也沒有為難他們,畢竟手足兄弟。按說大哥都做了皇帝,也沒計前嫌,朱高煦和朱高燧就應該在自己的封地裡老實待著,好好享福,可他們並不這樣想,而是積極謀劃,伺機而動。

    公元1425年5月29日,在位還不到十個月的明仁宗朱高熾去世了,在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還沒反應過來,明宣宗朱瞻基登基了。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緩過神了後,把一直對付大哥朱瞻基的矛頭調轉過來,開始對付侄子朱瞻基,總感覺這個小輩好捏拿一些。於是朱高煦起兵造反,想借此來嚇唬嚇唬朱瞻基,迫使朱瞻基退位,讓自己幹。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年輕氣盛的明宣宗朱瞻基竟然御駕親征,討伐叔叔朱高煦,朱高煦嚇一大跳,毫無反抗,就被朱瞻基擒獲,投進大牢。

    朱高煦本來在牢裡可以好好的反思,分析一下自己錯在哪裡,然後痛哭流涕向侄子懺悔一番,明宣宗龍顏大悅,叔侄和好,落個皆大歡喜。其實朱瞻基也沒想為難叔叔,也想給他改過的機會,想到這些,朱瞻基在閒暇之餘,特意去牢裡看看叔叔,想談談心,敘敘情感。於是朱瞻基帶領一眾人,度著方步走向二叔朱高煦,突然‘’噗通‘’一聲,明宣宗朱瞻基摔倒在地,摔了個狗啃泥。眾人嚇一大跳,趕緊把明宣宗攙扶起來。原來是朱高煦給他來了個掃蕩腿,這下可徹底激怒了明宣宗朱瞻基,於是讓人用大鐵鐘把朱高煦罩住,旁邊圍讓乾柴,點上火,朱高煦就這樣被活活烤死。

    朱高煦死後,有不少大臣開始揭露朱高燧的罪行,請求明宣宗治朱高燧的死罪。但朱瞻基並沒有這樣做,而是把眾人揭露的罪狀,全部送到了朱高燧的手裡。對於明宣宗的大度和包容,朱高燧終於醒悟,嚮明宣宗請罪。叔侄解開了心結,朱瞻基沒有為難三叔朱高燧,直到1431年朱高燧去世。

  • 14 # 逆流的魚L

    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朱高燧是朱棣的三子,他們和朱高熾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不過,這三兄弟。俗話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但是這三兄弟從一開始就沒有同過心,為了爭奪太子之位互相攻擊,互相陷害,不過朱高熾比較仁慈,他只想保住皇位不想傷害因此多次放過弟弟。但是到了朱瞻基繼位後,這兄弟兄弟兩個命運就不同了最終一個被殺這個善終。

    永樂二年,朱棣立朱高熾為皇太子,封朱高煦為漢王,藩國雲南,朱高燧封為趙王,封地彰德。朱高煦很生氣,太子當不上居然封地跑到了萬里之遙的雲南,這不是等同於發配流放嗎?不光比不上大哥,連老三都比不上,老三封地在彰德而且還被調到北京工作,因此十分不滿堅決不去雲南。朱棣也沒有辦法,只得同意他暫時留在南京。

    朱高煦沒有放棄當太子的念頭因此一再胡作非為搞動作,但是都失敗了,甚至引起朱棣大怒險些小命不保,最後被朱高熾救下,改封青州不去,最後強行改封到樂安。

    朱高熾登基後,依然不死心,陰謀造反,朱高熾不想明朝再次上演骨肉相殘的鬧劇,因此一再給他增加俸祿,饒過他一切過錯並勸告他踏踏實實作藩王。

    朱高熾死後,朱高煦曾經試圖劫殺朱瞻基,但是被朱瞻基躲了過去。後來朱高煦無法再忍耐起兵造反。

    但是面對侄子御駕親征大兵壓境,朱高煦選擇了投降,隨後押解回京,廢為庶人,囚禁在皇城西安門內。

    後來,朱瞻基去探望朱高煦,不知朱高煦怎麼想的居然把朱瞻基絆倒。這次朱瞻基憤怒了,他派人將一口三百斤的銅缸扣住朱高煦,沒想到朱高煦居然頂起大缸行走,於是朱瞻基讓人在缸周圍堆滿木炭點燃直接烤死了朱高煦,隨後朱瞻基又將朱高煦的兒子們全部殺死,至此朱高煦這一支沒人了。

    至於朱高燧沒有朱高煦這麼大膽,他行事很低調,但是也在暗中爭奪皇位,永樂二十一年爆發了宮廷要毒死朱棣迎立朱高燧的事件。經過朱高熾的求情,朱高燧逃過一劫,後來一直在封地居住,但是他沒有放棄奪位。

    朱瞻基平定漢王后,有人建議趁這個機會平定一直和漢王聯手的朱高燧。

    不過朱瞻基放棄了,而朱高燧也識相的交出自己的護衛,之後朱高燧在彰德安心當王爺,最後得以善終。趙王爵位也在他的後代中傳承一直到明朝末年。

  • 15 # 2許雲輝

    朱老二高煦從父起兵靖難,朱棣即位後封其漢王,藩國雲南。朱老二視為被髮配“不肯行”,賴在南京胡作非為,又與朱老三高燧狼狽為奸合謀奪嫡,多次陷害朱老大高熾。被改封青州,“又不欲行”,且“僭用乘輿器物”。朱棣至南京“盡得其不法數十事”,痛斥並剝奪冠服關押,“將廢為庶人。”幸得朱老大“涕泣力救”方得活命,被徙封樂安州。他依然賊心不死,“異謀益急。”

    朱棣崩,朱老大變身明仁宗。朱老二與在京城的兒子串通一氣,企圖伺機叛亂。明仁宗知道他的企圖後,決定以德為先,將其召至京城,“增歲祿,賜賚萬計”,並特意“封其長子為世子”,可謂以德報怨,仁至義盡。

    朱老三被封趙王,居北京,與朱老二遙相呼應謀害朱老大。事洩,被朱棣剝奪冠服,幸得朱老大求情才免罪。朱棣病篤,護衛指揮孟賢等人狼狽為奸,欲偽造遺詔後毒死朱棣、廢太子朱老大,立朱老三為帝。事洩,孟賢等伏誅。因此事並非朱老三支使,加之朱老大再次替其開脫,朱棣才饒了他。

    明仁宗即位後,加其歲祿二石,並就藩彰德府。

    綜上所述,明仁宗即位後,對兩個無法無天的弟弟以德報怨,稱得起“仁”。所以,他雖僅“在位一載”,但“用人行政,善不勝書”,堪比漢文景二帝。

  • 16 # 榆林文博

    朱高煦是被烤死的,造反失敗被抓後,宣宗去探視朱高煦,卻被朱高煦故意絆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將大缸頂起。宣宗又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

    朱高隧是正常死亡!

  • 17 # 錢多多讀文史

    朱高熾諡號“仁”,是較為貼切的,他的確是一個很寬仁的人。

    朱高熾喜愛儒學,身形很胖。而他的兩個同胞弟弟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英勇善戰,心中很是瞧不起這個胖乎乎,又不上戰場,成天跟文人廝混的太子哥哥。加之朱棣無意中對在戰場上表現勇猛的朱高熙說過,勉之,太子身體不好。

    有朱棣篡位在前,兒子們對皇位躍躍欲試:都是一個爹生的,都是皇后所出。憑什麼讓那個胖子上位?

    其實朱高熾並不是懦弱無為的人,他留守北京之時,就擊退了明軍李景隆部隊。且與能幹的文臣楊榮、楊士奇甚為相得,是朱棣觀察日久後比較放心的接班人。

    朱高熙數次謀取太子之位未果,被朱棣催去就藩。然而他仍死心不改,私自挑選衛士,招募精兵三千人,擊殺兵馬指揮使徐野驢,僭用御用車馬器物,形同造反。朱棣見狀大怒,要貶他為庶人。朱高熾極力為他求情,朱棣把朱高熙貶到山東。

    朱高熾繼位後,朱高熙伺機叛亂,仁宗將他召回京城,增其俸祿,賞其寶物,仍命他回山東。仁宗逝後,朱高熙打算半路伏擊奔喪的太子朱瞻基,未遂。朱瞻基繼位後,對漢王多有厚撫,但朱高熙還是要造反。朱瞻基派兵鎮壓,並將朱高熙帶回京城看押。但朱高熙作死,絆倒了前來探視朱瞻基,宣宗大怒,將其用大銅缸扣住,並在周圍點燃木炭,將朱高熙炙死。

    朱高燧也想造反,他曾想毒殺乃父,被識破後又是朱高熾救了他一命。自此後,他變得謹言慎行,與朱高熾的關係也不錯。雖後來漢王造反,有人告他參與其中,但一沒有實證,二因為朱瞻基也比較寬仁,沒有處罰他,他安然壽終。

  • 18 # 喬江寶

    謝謝邀請!朱高熾(1378年一1425年),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僅一年時間,年號洪熙。為朱棣和徐皇后的長子,生性端莊穩重,喜好讀書,但由於長期重文輕武,缺少必要的健身運動而導致他身體肥胖,行動不便,需要人攙扶才能行走。這種情形對於嗜武暴戾的朱棣來講就像是一個無用的累贅一般不受重視和喜愛。

    朱棣常把朱高燧和朱高煦帶在身邊,因為這兩個幼子好武,同朱棣一樣喜歡征戰殺伐。因此,朱高隧和朱高煦都立有不少戰功,對皇太子之位都寄予厚望,也將朱高熾視為絆腳石,欲除之而後快。很簡單,想謀太子之位除了造反,另外就是陷害,造反他們不敢,因為老子朱棣還在,那實力分分鐘都會叫他們灰飛煙滅,剩下的只有羅織罪名陷害太子。

    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在大臣們的建議下,考慮到長子朱高熾仁賢,又是太祖所立世子,而朱高煦為人輕浮,行為不檢,最終還是決定立朱高熾為太子。封朱高煦為漢王,鎮守雲南。朱高煦大失所望憤怒地說:我有何罪,要被趕到萬里之外"。永樂十五年(1417年),朱棣將朱高煦封到樂安州,並命他立刻動身,不能在北京逗留。朱高煦到達封地後,心懷不滿和怨恨,私下裡加緊了謀反的準備。

    仁宗去世後,太子朱瞻基繼位成明宣宗。朱高煦認為宣宗軟弱可欺,起兵反叛的時機成熟了,於宣德元年(1426年)聯合山東都指揮使靳榮起兵反叛。宣宗親率大軍圍困樂安城,城內叛軍接到宣宗的勸降信後都想抓住朱高煦請賞,無人聽其號令。朱高煦只得向宣宗投降。

    宣宗皇帝將朱高煦父子廢為庶人,關押莊西安門內,並沒有打算誅殺他們。而是將他們的親信或殺或流放,對於謀反大罪,自古都是滅族,宣宗沒有聽從大臣的建議,算是法外開恩了。沒想到朱高煦並不領情,他一直隊為這個皇位應該是他的,對侄兒宣宗更不放在眼裡。當宣宗前去探望他們父子時,朱高煦故意伸出一隻腳將宣宗絆倒,這是對皇權的極度蔑視,宣宗暴跳如雷,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朱高煦不服,競將大缸頂起,宣宗命人在四周架起柴草,點燃大火將朱高煦烤死在缸裡,並將其幾個兒子全部處死。朱高燧於永樂二年被朱棣封為趙王,同朱高煦一樣他也想著太子之位,所以經常構陷太子,太子宮裡的大小官員都非常討厭他。

    永樂二十一年五月,朱棣得了重病,朱高燧的親信皇宮護衛指揮使孟賢勾結王射成及內侍楊慶的養子私制偽詔,打算在朱棣的藥裡下毒,毒死朱棣後在廢掉朱高熾的太子位,另立朱高燧為太子。結果事情洩漏,朱棣殺掉了參與此事的所有人員,並責問朱高燧是否參與此事,朱高燧嚇的渾身發抖不敢吭聲。還是太子替他打了圓場,救下他一命,此後他的行為也收斂了許多。

    1462年,仁宗皇帝駕崩,宣宗即位,年號宣德。平定了朱高煦的反叛後,朱高煦供認曾與趙王聯絡共同起義斤了事情,群臣都要求宣宗治趙王的謀反之罪,宣宗沒有同意。次年,宣宗派駙馬袁容拿著朱高煦的供詞和百官要求懲治朱高燧的奏章給朱高燧看,朱高燧著後非常害怕,主動要求歸還自已的親兵衛隊,並向宣宗坦白自己的罪過,宣宗赦免其罪,並保留其王位,子孫承襲。宣德六年(1431年),朱高燧去世,享年五十歲。

    仁宗和宣宗的仁政對因皇位之爭的叛亂處置的非常得體,沒有引起大的社會波動,對社會的發展和政權的穩固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也將明王朝推到鼎盛時期。

  • 19 # 文史磚家

    明仁宗朱高熾雖然是成祖朱棣的嫡長子,並且很早便被冊立為儲君,但由於他體型肥胖、身患殘疾,個人形象比較差,所以朱棣對其很是不滿意,屢有改易儲君的念頭。在這種情況下,朱高熾的兩位親弟弟朱高煦(漢王)、朱高燧(趙王)便站出來,透過各種方式來誣陷、排擠兄長,意圖奪取他的儲君之位。

    朱高煦、朱高燧為了扳倒兄長,除了不斷地在其父面前大進讒言外,還將他的心腹僚屬解縉、楊溥、黃淮等人或迫害致死,或誣陷入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朱高熾雖然處境危險,但苦於其父對他猜忌很深,所以不便、不敢公開辯白,只能採取隱忍的態度。

    朱棣雖然不喜歡朱高熾,但對他的兒子朱瞻基卻是極為溺愛,正因如此,解縉在皇帝面前大誇特誇太孫聰慧,認為他將來必能成為一代明君。朱棣聞言深有感悟,便就此打消改易儲君的念頭。再加上朱高煦、朱高燧行事過於囂張,從而引起朱棣的警覺、申斥,才使得朱高熾僥倖的躲過一場場危機。

    然而,朱高煦、朱高燧並未就此罷手,為了扭轉敗局,不惜上演“最後的瘋狂”。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明成祖臥病在床期間,朱高燧為了篡奪皇位,一方面指使親信散佈皇帝不喜歡太子、有意傳位給他的謠言,一方面則又授意太監毒死皇帝,以便讓自己儘快上位(詳情見《明史·卷一百十八》)。

    然而,朱高燧的陰謀尚未實施便被告發,明成祖聞訊大怒,在嚴厲申斥逆子的同時,還將同謀者全部處死。此事過後,朱高燧被其父徹底拋棄,再沒有任何翻盤的機會(而在此之前,朱高煦因為多行不法遭到彈劾,被明成祖驅趕到封地樂安)。次年,明成祖駕崩,太子朱高熾在歷經磨難後即位,是為明仁宗。

    在常人看來,正因為朱高煦、朱高燧在此之前曾瘋狂地迫害明仁宗,就算他們是皇帝的親弟弟,也理應遭受重罰,即使僥倖不被殺頭,也要落得被廢黜、幽禁的結局。可讓世人沒想到的是,明仁宗非但沒有懲罰兩位弟弟,反而對他們以禮相待,甚至在發現朱高煦、朱高燧依然有謀逆的舉動後,也都是採取籠絡的態度。

    據史書記載,明仁宗登基後,賊心不死的朱高煦依然對皇位懷有覬覦之心,為此命長子朱瞻圻在京窺視朝廷舉動,並派遣心腹入京伺機叛亂。然而還沒等朱高煦採取行動,朝廷便得到奏報,對此明仁宗並未採取懲罰手段,而是下旨將朱高煦召至京城,不僅對他溫言勸慰一番,還增加其俸祿,賞賜寶物數以萬計。

    事後,明仁宗命朱高煦返回樂安,並將朱瞻圻冊封為漢王世子,其餘兒子均封為郡王。朱高煦猖狂、悖逆到如此程度,明仁宗卻依然對他採取籠絡的態度,度量不是一般的寬宏(“高煦子瞻圻在北京,覘朝廷事馳報,一晝夜六七行。高煦亦日遣人潛伺京師,幸有變。仁宗知之,顧益厚遇。遺書召至,增歲祿,賜賚萬計,仍命歸藩。封其長子為世子,餘皆郡王。”見《明史·卷一百十八》)。

    至於朱高燧,因為在其父駕崩前鬧出那般大的動靜,所以在兄長即位後一直比較低調,由是深得明仁宗的嘉許。然而在背地裡,朱高燧並沒有放棄“東山再起”的野心,為此不止一次地跟朱高煦密謀反叛。明仁宗對此雖有耳聞,但卻裝作不知道,並且還大幅增加朱高燧的俸祿以示恩寵(詳情見《明史·卷一百十八》)。

    明仁宗在位8個月間,利用各種手段來安撫兩位弟弟,然而從實際效果來看,根本沒有感化他們。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駕崩,太子朱瞻基即位,是為明宣宗。次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便在樂安舉兵造反,而朱高燧則在彰德準備呼應。明宣宗聞訊後御駕親征,很輕易地便平息叛亂,訊息傳至彰德後,朱高燧甚至還沒做好反叛的準備。

    叛亂平息後,明宣宗不忍心處死自己的叔父,便將朱高煦父子廢為庶人,並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然而朱高煦是個死不悔改的主兒,在某日接受明宣宗的視察時,竟然趁皇帝不注意,伸出一腳將他絆倒。明宣宗對叔父的舉動惱羞成怒,下令將他鎖在銅缸中,然後在周圍點燃木炭,最終將他活活烤死。

    至於朱高燧,大臣們的建議是將他廢黜或處死,但宣宗卻並沒有這樣做,而只是命人把群臣的奏議送給他看,讓其好自為之而已。朱高燧見到這些奏議後大驚,於是連忙上表向侄兒謝罪,明宣宗見三叔很識趣,便就此打消懲罰他的念頭。此後,朱高燧又在趙王的位子上坐了6年時間,直到宣德六年(1430年)才病死。

  • 20 # 漫步史書

    明成祖朱棣一生有四子五女,除了第四子早夭以外,剩下三子都是皇后所生。這三個兒子分別是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朱棣生前很不喜歡長子朱高熾,肥頭大耳不說,小時候因為小兒麻痺導致殘疾,走路都走不穩,需要人攙扶。雖然小時候朱棣也進行了弓馬騎射的教育,但朱高熾顯然不喜歡這些,加上後來作為燕王世子,所以他大部分接受的都是儒家教育。朱棣本身是打仗起家,對於文弱的兒子不是很喜歡,相反他喜歡從小就跟隨在他身邊打仗的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煦就不用多說了,靖難之役的時候他爸爸忽悠他:“世子多疾,汝應勉勵之。”受到這句話的鼓勵,朱高煦幾乎以為自己這太子是板上釘釘了。朱高燧由於是老么,皇位就算是沒了大哥,也不太可能輪到他,不過朱棣對他的寵愛也比較多,這兩人在朱棣時代幾乎一直都很放肆。由於仰仗重新,朱高煦幹了不少違法的事情,據說朱元璋就不喜歡這個孫子,朱棣繼位以後,更是幹了不少過分的事情,比如為王府增加護衛、不肯就藩、打擊和迫害太子、挑撥是非,陷害太子,致使解縉冤死、黃淮入獄。朱高燧更是一個二桿子,他小時候幾乎和他二哥一樣,仰仗寵幸,多行不法,而且他比他二哥更大膽的就是,朱棣還在世的時候,就公然內侍和護衛準備毒死朱棣造反,好在後來有人告密,朱高燧的不法舉動被朱棣察覺。經過這次“謀反事件”以後,朱高燧基本上被他父親給按住了,從此以後老實了不少。不過朱高煦不一樣,從永樂十五年就藩樂安州以後,還是一切如故,甚至積極造反,基本上都已經亮明旗號,路人皆知,朱高熾幾次寫信勸告,朱高煦都沒收斂。朱棣病逝以後,由於訊息是秘密送到京城,所以朱高熾搶先一步登基,只是朱高煦沒來得及動作。朱高熾繼位以後,對朱高煦、朱高燧十分寬容,即便是明知道朱高煦有諸多叛逆的行為,但仍然還是下令照拂,不但增加朱高煦的俸祿,還賞賜了數以萬計的寶物,對朱高燧也一樣,對他們的賞賜比對其他的藩王賞賜要優厚的多。

    朱高燧不敢亂動,朱高煦就不一樣了,朱高熾繼位僅僅10個月就病逝,、。

    朱瞻基繼位以後,對這兩位叔叔也很優容,使得朱高煦認為這個侄子是個軟弱無能的人。

    宣德八年八月,朱高煦起兵造反,結果折騰沒多長時間,就被朝廷平叛大軍擋住了,朱高煦一聽自己侄子來了,嚇得當即從後門出去投降了,所有跟隨他造反的人都被殺。同樣也是這一年,朱瞻基去看望自己這位叔叔,結果被叔叔伸腳扳倒,一怒之下將300斤的銅缸扣在叔叔腦袋上,放火燒死了。朱高煦被送到了京城囚禁,朱瞻基半路上路過朱高燧的屬地,將趙王所屬的護衛收回,趙王朱高燧從此偃旗息鼓,宣德六年病逝,也算是壽終正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朋友沉迷遊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