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貧僧假裝有文化
-
2 # 麓風軒
書法的書卷氣是與江湖氣、狂怪氣、俗氣相對的,是對書法作品的一種肯定評價。是一種高雅的氣質和儒雅的風度在書法中的自然流露。“富有詩書氣自華”,書卷氣自然採自於書卷,得益於孜孜不倦地讀書,而不是刻意做作出來的。
以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為例,他的書法書卷氣最為後人稱道。這種氣質不光在於書法筆頭功夫,主要蘇軾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的修養、造詣和成就。他的詩文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他的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他的散文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書法藝術位列“宋四家”之首,他還善於繪畫、美食等等。正是這種種文化修養和造詣,造就了蘇東坡特有的文人氣質,形成了他以書卷氣著稱的“尚意”書風。
現在一些江湖書法、醜書為什麼難看?主要就是缺少法度,缺少書卷氣。江湖氣、狂怪氣、俗氣充斥在作品裡,古人說,最難治的病就是俗!
(附圖均為蘇軾手札)
-
3 # 窗邊的小豆豆988
書卷氣應該是指書者的文化文學修養吧。
真正的書法家,腹有詩書,或者本身就是詩人或作家,或史家或畫家。本身的文學文化修養到家了,厚積薄發,是可以透過書畫顯露出來的。如蘇軾黃庭堅米芾唐寅文徵明等,本身就是詩人文學家,文化修養不一般。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對文字的理解有相當功力,又怎能寫出功力相當的書法呢?
以現代啟功與範曾為例:
啟功是當代詩人、國學大師,書法當中自有傳承,取法柳公權董其昌等名家,有一種洵洵儒雅的書卷氣和恬淡從容的古典氣息,字型勻稱雋秀,有學者韻味。他的書法可用“雅、清、簡、靜”四個字概括。
範曾是當代書畫家,書法是“蜣螂體”,這個比喻有揶揄之意,但也挺形象,是範曾早期的書法特點。字裡行間很難看出師法出處,只覺淺薄無蘊。當然,後經田蘊章先生的建議,範書有所改變,去除了那些“疙疙瘩瘩”的累贅。
以上是個人陋見,不喜勿噴!
下面看圖,大家評一評。
-
4 # 大悔憶智周
書卷氣,是書法作品中表現出來的讀書人的氣質,是一種高雅的氣質和風度,是高素質的外在表現。
書卷氣來自於書卷,來自讀書。
書法界的智者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書法)拼完了技巧,拼到最後就是拼文化修養。
當然這和一心發財的人無關,他們追求的是不擇手段,鬧出動靜,吸引眼球。
讀書人(不是有文憑的人)在處理點畫、結體、章法及整個書法的審美時,由於見多識廣,不會自以為是,他們總是遵從著深厚的書學文化積澱,有所敬畏,他們高雅厚重,不會無知無畏地撒野破格不著邊際,不會輕薄褻瀆;由於腹有詩書,由於認識和探究的深入,他們不會簡單膚淺,他們的作品耐看耐讀,不是斤斤於外在的美豔而是注重內涵;由於有著對於人類人生的思考和追問,他們往往不會斤斤於實惠、實際、功利的得失,而是空靈大氣,以致常常被目為書呆子;由於有著深厚的文化根基,他們的個性創造有根有據,不是強作解人的譁眾取寵。
書卷氣,在用筆、結體、行氣、章法間表現出來的文雅高深,而不是粗野淺薄;一種對高貴、高尚的追求而不是斤斤計較的形而下的算計。
總之,是在書法作品中透露出來的有別於市井氣的一種書生氣息。
讀書越多越害羞,蕭伯納說:“知道應該害羞的事越多的人越高尚。”
也許有人會說,書品不等於人品,那是因為那些人品不好的人(如蔡京)雖然知書識禮,卻在行動中做不到。
-
5 # 老路書法
書卷氣就是文人的氣質,這個說法好像是宋朝的理論家們提出來的。凡是讀書人,他的書法就帶有書卷氣。蘇軾的書法是書卷氣書法的代表。
象弘一法師,他的書法注入的是禪宗氣,因為他是禪宗大師。軍閥張作霖也寫書法,他的書法肯定有匪氣。
你怎麼看?
-
6 # 慄人劉英輝
書法的書卷氣就是指書法作品有古代文人氣質。
古代書法作品內容大多作者自己撰寫,如王羲之《蘭亭集序》,顏真卿《祭侄文稿》,蘇軾《寒食帖》。
當代書壇良莠不齊,多有跟風,無自己的特點,附庸風雅。主要還是因為社會應酬多,讀的書少而已,書法作品極度缺乏文人書卷之氣,胸無點墨還硬矯揉造作、虛張聲勢,甚至大呼小叫,令人作嘔至極!
莫若靜下心來,讀幾本經典詩詞,以後創作多有書卷之氣的好作品!
閱讀量0
-
7 # 聞是文化
書法作品要有書卷氣。
書法作品最難得的是韻味,即書卷氣,最忌諱的是俗氣。
唐代書法家蘇靈芝,在當時,與李邕、顏真卿齊名,與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並稱,號為四家。但後人卻覺得他的書法俗。因此,被隱沒在歷史之中了。
蘇靈芝《夢真容碑》
儘管,在今人的眼光看來,蘇靈芝的字高不可攀的。但以當時的觀念,他被時人稱為寫碑手。可見,對他的不屑。
從明清的臺閣體,到現金流行的田體,都是缺乏靈魂,俗不可耐的字。如果沒有一定的內涵和審美,是容易被表象所迷惑的。
清劉熙載《論書》曰:凡論書氣,以士氣為上,若婦氣、兵氣、村氣、市氣、匠氣、腐氣、傖氣、俳氣、江湖氣、門客氣、酒肉氣、蔬筍氣、皆士之所棄也。
劉熙載所謂的士氣,就是書卷氣,或者稱之為金石氣。
那麼這個書卷氣如何培養?
則必須飽讀詩書,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個氣就是書卷氣,有書卷氣的人,寫出來的字,自然就帶有書卷氣了。
從這個意義上講,書家不單單是一個藝術家,更是一個精通文史的文化學者。
-
8 # 抱雲堂言恭達
古人說:“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學書先得免俗,最要緊的是求高境界、高格調、高氣息。“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書(包括讀通碑帖)明道,換氣質,積學理,開眼界,自然有電光火石般的省悟,而不將其訴諸文字,便會稍縱即逝。故我十分重視做散葉筆記(每將讀書或交友談藝中有裨益之語記錄下來)。讀黃賓虹、李可染、潘天濤、朱屺瞻等談藝錄都是如此。鄧逸梅老人的《藝林散葉》值得借鑑。讀書、寫作、硯邊點滴,思維由朦朧到清晰,長期積累,逐步“胸有成竹”,才能在濡毫落筆中漸入“得意忘形”之境界。學貴勤,尤貴專,一藝之成,良工苦心。我以為五分讀書、三分習書、二分寫作是從事書藝創作的合理結構。
清逸、蘊藉、渾樸、平和、簡靜是我五十多年來硯邊探索的藝術風格。我尤重“清逸”,它是我審美基本傾向。“清逸”,一為清,二為逸。諸如清新、清暢、清蔚;閒逸、淡逸、曠逸,贏得自然、平和、虛靜、簡約、古雅、高踔等氣息。平中求奇,風韻自然。書畫歷來有清濁之分,濁則俗矣。我們追求的書卷氣即清逸氣,不要濁氣、村氣、火氣、霸氣。晉人清簡相尚,虛曠為懷,自生風流蘊藉之氣,且恪守法度,筆墨不失榘度,書學晉唐,其理如此。
-
9 # 1198218155
書法的書卷氣是指書法風格的一種。從氣韻方面講,一幅書法作品有書卷氣、霸氣、陽剛之氣、陰柔氣、秀氣、俗氣、江湖氣、媚氣等等……
“書卷氣”通常指書法作品看上去既雅緻雋秀但不嬌媚,或者既霸氣陽剛又不野道的那種。
辯識這些氣息是需要長期積累、具有一定修養的……
-
10 # 不二齋
問題什麼是書卷氣?
書卷氣,顧名思義是來自於書卷的一種氣質,是長期讀書養成的一種文人氣質。這種氣質來自於潛移默化的培養,是裝不出來的。
在書法裡,我們常說這幅字有書卷氣,就是說的這幅字寫的很文雅。書卷氣是文人書法所具有的一種書體。
古代書法作品大部分都是文人所做,文人書法是書法的領軍者和先行者。在書法剛剛產生的時候,就是文人將書法藝術化,產生了書法理論和書法的美學。
在書法的發展上,文人也做了很多的貢獻,包括鍾繇、王羲之在內,把行書、草書、楷書推向完全的成熟。事實上當時在民間這些書體已經在流行了。只是在他們手裡進行了加工和處理。
當今的書法,文人書法越來越少,大部分是職業的書法家或者學院派,他們更多的是在演繹技法,而不是展示文化。
過渡炫技的作品,並不是真正高明的書法,好的書法家必須要有一定的技法基礎和良好的文學修養,我們叫它字外功。
技法的東西好掌握,關鍵是要看你的字外功夫,當代文人書法,我覺得啟功算一個吧。
你覺得呢?
-
11 # 布穀公社
書法的書卷氣,體現的是書寫者的學識和修養,品格和風度。
書卷氣的集大成者就是王羲之。王羲之身上具有典型的文人特質,在看透了仕途的無趣之後,辭官舉家由無錫徙居金庭,專心於琴棋書畫和熱衷於各類雅集。蘭亭集序就是一次文人雅集的即興之作。王羲之也遇上了一個好的時代,魏晉。這是動亂的年代,也是一個思想活躍的時代。一批人格思想獨立的文人雅士,避開官場仕途的動亂,熱衷於獨立特行的生活,風流瀟灑、不滯於物、不拘禮節,聚于山林,喝酒縱歌,搞的那個派對就叫做雅集。
這批人的存在創造了一個時代新的生活方式:魏晉風度。正是在這個時代,士人們還創造了影響後世的文人書法標杆,這一時期的書法,將書法的書卷氣推向了一個高潮,更誕生了如王羲之這樣級別的書聖。
可以這麼說,沒有文人士大夫成為書法的主體,沒有文人士大夫精神氣格、情志修養在書中的充分展露,便沒有書卷氣。
也可以這麼說,個人的氣質就是書法的氣質,個人身上的書卷味,加上書法技法的演繹,才會有書卷氣在書法中的流露。
書卷氣,自魏晉發展到初唐,孫過庭在他的《書譜》中也對書卷氣有過很好的總結論述:文質彬彬,而後書法才能盡善盡美。
在他看來,王羲之書法中的大美,就是書卷氣,是王羲之技法與他個人修養內涵的完美結合體。
書法的書卷氣,在後來的書家作品中得以不斷的延續傳承,比如明代的文徵明,祝枝山,他們的作品中也可以體會到濃濃的書卷氣。
-
12 # 五甲村人
書卷氣,他的反義詞應該叫俗氣。我們理解了俗氣之後才更好的理解什麼是書卷氣?
一般我們說江湖上好多字寫的不錯的老先生,他們的字一般都是沒有書卷氣的,他們的字看起來是非常漂亮的,但是我們看的總是少那麼一點味道。也可以說是沒有藝術氣息吧,這就是沒有書卷氣。我們說的這字太俗了。
還有清朝那些館閣體,誰也不能否認他們的字寫的不好,他們一個個字寫的都非常好,甚至跟影印機一樣。而正是他們寫的跟影印機一樣,才顯得沒有書卷氣了。
那怎麼樣的字才算有書卷氣呢?首先,他一定要具備以下素質。
1,學問非常高。2,非常有自己獨到的見解。3,有非常高的書法詔詣。
-
13 # 桔鄉小農女
什麼是書法的書卷氣?
首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書卷氣——指在儀態、說話、作文、寫字、畫畫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讀書人的氣度、風格。清 ·陳其元《庸閒齋筆記·蔣振生書法論》:“學者苟能立品以端其本,復濟以經史,則字裡行間,縱橫跌宕,盎然有書卷氣。”
知道了書卷氣我們再它前面加上定語——書法,那就有一個清晰輪廓了,書法的書卷氣,也就是書寫者本人透過作品顯現出來的風格氣韻。
通常來說,我們每一個人只要下筆寫字,就是日常的手寫體,就能體現一個人的氣質來,彪炳大漢寫不出小姑娘們的清秀細弱,小姑娘們也寫不出八十老者的平淡歸真。要不怎麼說,字如其人呢?但是我們普通人的寫字,沒有上升到專業書法的層次,也就談不上書法的書卷氣了。
看兩幅作品說話啊,古人就在這不提了,說兩位大家都知道的人物,直接上圖
毛主席的書法汪洋恣肆,任意揮灑,線條奔放呈左斜勢,動感強烈,豪邁、蒼涼、委婉、激越,風雨雷電、水流花開、天地肝膽、大澤龍蛇,博大的心胸讓人高山仰止!
第二位是啟功先生了,他的字型修美、勻整,注重結構的黃金分割率,用筆乾淨,不尚變化。趣味雅潔,富有書卷氣,屬於學者字。這點當然還有點爭議,不喜愛者覺的媚俗、少骨、單調。
但不管怎樣,各人書法所顯現的特徵氣韻絕對會不一樣,觀者也絕對不會弄混了。
願大家精進自己的書法藝術,博學多識,吸收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書法氣韻,進入人書俱老的美妙境界!
-
14 # 書法日課
書卷氣指的是書法作品流露出的氣息。
一般來講,書卷氣與匠氣相對,二者是對抗性的,有書卷氣則無匠氣,有匠氣則無書卷氣。
古人說,古來學問家雖不工書,其書自有書卷氣。故書法以氣味為重,不然但成手技,不足貴也。
也就是說,書法不全然是寫字。技術到了一定程度,字外功夫將起到決定性作用。書寫者是滿腹才華,還是不學無術,在書法作品上均有體現。
所以氣息好的作品書卷氣十足,也許一上來沒那麼醒目,但越看越耐看,韻味持久。而缺乏書卷氣的作品乍看驚豔,但不過是皮毛而已,味道越看越寡淡。
這也是老一輩書家每每向晚輩強調多讀書的原因。
以下是當代書家崔寒柏先生書法小品,請欣賞
-
15 # 乾得堂
書法有書卷氣,畫中有書卷氣,文中有書卷氣。都認為書卷氣從讀書修養與學識中來。其實許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基本的事實,就是一一功力。講一千,道一萬,最後所有的修養也好,學識也罷,只有落實在功力之中,這書卷之氣才能產生。尤其是在當下,功力的獲得更是艱難。再好的學問,沒有深厚的功力,都只能是表面文章,嘴上功夫,與書卷之氣毫無關係。
什麼是書卷氣?書卷氣,就是由功力所產生的文質養成而體現於作品。這種精神境界的端莊崇高,給人以美學品格的欣賞。使人能從中體驗到作者透過深厚的功力所產生出的人文境界。更是由於這種境界而觸動欣賞者的心靈。它的本質崇尚一種高雅的靜謐與古樸的文意。任何一種所謂的書卷氣,如果缺乏這一氣質,那就與書卷氣無關。所以講"書卷氣"是中國文化精神中基本的優越性認識。任何境界風格都不可缺的內涵。。。書卷氣之所以重要,才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表達所重視,所追求。
-
16 # 清涵書法
1縱觀歷史上大書法家所留下來的經典法帖,無一不是帶有書卷氣。一副好的書法作品,必然富有書卷氣!!!
2所謂的書卷氣是對於章法而言的,書卷氣所表現出來的是書家的學識修養,內在美。古代的書法家,都是精通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的,他們一般都是文人墨客,滿腹經綸。跟現在的書法家有明顯的區別!書卷氣給人的感覺溫文爾雅,不急不躁。而不是一種匠氣,匪氣,噪氣,俗氣。
3要想使自己的作品富有書卷氣,就要多讀書,讀古代經典的詩詞歌賦,文言文等。古人講“惟俗不可醫,善讀可以醫愚”。也就是說透過多讀書可以治療書中的傻氣,俗氣。範曾曾講作畫要“以詩為魂,以書為骨”。作畫要畫文人畫,用到書法上而言,就是寫字要寫文人書法。只有自己腹有詩書,才能做到氣自華。
-
17 # 東家APP
嘛,讀書的說“書卷氣”,練書法的也說“書卷氣”。好像“書卷氣”是一個萬能的詞,處處可見。
但你要說一個準確來形容書卷氣的形容詞吧,還真是有點困難。
比如說,一個人有書卷氣,那麼可以想像這個人應該很儒雅,看起來有一股淡定的氣場,清高孤傲,有著不折的脊樑。
但這種認知太過大範圍,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你不知道儒雅準確定義,就比如說,有的人認為徐悲鴻郭沫若很有書卷氣,那也有的人覺得高曉松也有儒雅氣。
個人認知範圍不同,難以分個究竟。
對於書法作品的“書卷氣”,說法也是如此,各有不同,如果非要說明白,可大致用“小清新的語言”可解讀為:某人或某幅作品的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絲絲知識/學識的味道”。
說白了就是這個書法很有涵養,一看就是歷經風霜,飽含著閱歷和時間的沉澱。
但具體去體會其中意味,一個人,一千種感受。審美也是不同的,所以如果真的要說書卷氣,只能說,讀“詩書萬卷”,增加知識的積累,勤練習,讓自己的學識融入到書法裡。
晚年的趙孟頫,你從他的作品中,是否能看出來“書卷氣”呢?
-
18 # 書法俱樂部
書法作品中的“書卷氣”到底指什麼?我回答如下:
但是,透過看好文章,對“書卷氣”的說法不一。還有把“書卷氣”這個詞運用的場合也不一樣,有點變味。
我記得蘇東坡說過一句話,“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這句話應該說的就是書法作品的“書卷氣”。
要想書法作品出現“書卷氣”,唯一的途徑就是你必須知識淵博,詩詞歌賦,閱歷豐富,加之勤學苦練書法基本功,涉獵多家書法,在你創作書法作品中的內容與你的精神境界、品行、見解、技法、才分、性格等等於一體自然流露出來的文雅,超脫於俗氣和匠氣。
-
19 # 松風閣書法日講
中國書法的書寫的確是講究書卷氣的,但是書卷氣不是說賣弄自己的學問,以顯擺掉書袋般的腐儒情懷為能事,而是真正地在書法的行文書寫過程中,將學問氣度與書法作品做到有機融合。
我認為這才是書卷氣最為恰當的定義。
一、書卷氣的本質——書畫文化的深層次邏輯
從本質上將,講求書卷氣不是我們在書寫書法過程中一個簡單的、非常偶然的訴求,在這樣一個現象背後,實際上暗含了我們的書法藝術家長久以來進行藝術創作的背後所蘊含的深層次邏輯,即做到書品和人品的融合。
二、人品等於道德品質?
關於人品和書品的爭論,實際上我們通常著眼的,只是人品到底能不能決定書品,它們之間的關係到底是怎麼樣的。但是實際上我們並沒有搞清這裡面強調的人品到底是屬於哪種意義、包含哪些範疇的東西。
比如一般意義上,如果我們把人品單純的理解為人的道德品質,這實際上並不能算錯誤,但是它算不得全面,只能說有偏頗。
的確,我們看到,像顏真卿這樣忠孝仁義雙全的書法家,寫出來的書法是大氣的,磅礴的,以至於人們說顏真卿的字猶如關羽一樣忠毅勇武。
但是其他的像顏真卿這樣的、道德上完全可以算的上古代傳統士大夫典範的人,他們的書法卻沒有像顏真卿這樣達到這種藝術高度,這是為什麼呢?
比如、清官海瑞、包拯之流,應該算是古代士大夫典範,但是他們的書法現在有幾個在學習、傳頌的呢?幾乎沒有。
可見藝術水平的高低有時候不僅僅是由人的道德高低就可以決定的。
三、“養吾浩然之氣”與藝術修養的提升
說到這裡,我想到孟子在《孟子》中和公孫丑進行的一段非常有趣的對話,實際上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很多人認為“人品就是道德修養”這一判斷了。
(公孫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這段對話記載於公孫丑一章,大意是公孫丑問孟子擅長什麼,孟子說自己擅長言辭,擅長養浩然之氣。然後孟子進一步解釋了什麼是君子的道德修養,並且對道德修養的修習方式進行了一番評價和解釋,為了說的清楚,孟子說了那個著名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長。
很多人知道這個故事,卻不知道這個故事是談道德修養的修習方式的,而且是錯誤的修習方式。
很多人據此認為人品就是道德修養,就是道德方面的要求,實際上這恰恰孟子所反對的。孟子認為浩然正氣不是什麼存在於人之外的事物,而是一種內化於人心、融進血液的事物(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
所以說到底,人品,實際上是一種人的理想境界,這一境界實際上是人可以掌握自己的狀態,順應人情世故的變化,從而相應的調整以適應社會發展。當然,如果按照孟子生活的那個年代,這種理想境界當然就是講求仁義。
面對不同的人群,自然也會有不同的要求,對於君王來說,這種理想境界就是處理好君臣、君民關係,施行仁政。
因此,我們可以大膽的假設,如果孟子生活的年代已經有“藝術家”這一概念,那麼我想他對藝術家工作的本質有了瞭解之後,就會認為,對於藝術家來說,這種理想境界應該是一種為藝術而生,為藝術而藝術的生活方式。
在一個藝術的王國之中,每一個藝術家都是自己藝術王國的國王,他們面臨的問題當然就是處理自己與世間萬物之間的關係,即如何表現以及揭露他們的本質。
四、書法家和書卷氣
對於書法家來說,這種理想境界就是能夠在黑白線條構成的藝術世界中處理好各種技術問題和訴求問題。
不是所有的藝術作品都可以被稱作是藝術的,只有那些真正表達了人類普遍理想、價值、信仰、情感等訴求問題的藝術作品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作品。大部分作品只能算是一種技術手段的堆砌。
而一旦藝術家們在面臨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再去靠純粹的技術手段來表現就完全達不到想要的效果了。
一切書法中獲得技巧手段就像實現塗寫在畫板顏色盤裡面的顏料,當我們處理上述問題的時候,我們苦惱的不是作為技術手段的“顏料”不夠,而是苦惱我們應該用那種技術手段來表現它最為貼切。
這也是很多藝術家在藝術創作時候需要靈感的原因。當他缺乏這樣靈感的時候,當然不是因為它的藝術技巧不熟練,相反,他太熟悉了,但是他不知道該用哪一個。
但是中國古代的書法家給很少談到關於藝術術靈感的問題。即便有談到,也只是在文學領域略有談及,比如清代王世禎提倡的“神韻說”,並形成了一種派別——神韻派,他們從唐代司空圖和宋代嚴羽的“妙悟說”以及“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中獲得啟發從而創立。
中國古代的藝術家們,尤其是書法家們認為,我們現在所說的“藝術靈感”,實際上就是孟子所提倡的理想境界。在這一理想境界下,藝術家們可以盡情揮灑,隨意表現,卻可以取得很好的藝術效果。
而要想修習這樣的理想境界,就要從內心深處提升自己的修養,利用一些外在手段進行修習鍛鍊,一般來說,對於古人而言,比較好的手段就是儘可能的讀更多的書、獲得廣博的知識。
-
20 # 聊以自娛2
簡言之,就是書家將個人的文化修養、學識氣質和知識底蘊等,透過書寫時不自覺的自然流露出來。讓人有明顯的察覺。
比如大家閨秀、小家碧玉與山野村姑,儘管她們衣著打扮一樣,但個人氣質是不同的。人們還是分辨出來的。
所以,書卷氣是書家綜合氣質的自然流露,絕不是刻意表現。
回覆列表
書卷氣,是宋明以來書法鑑賞和品評的一個重要內容和標準。書卷氣與宋明時期人格主義思想是影響有關。
書卷氣體現的是一種優美之氣。古人強調學習書法,先要讀書,要學富,而讀書的物件主要是經書和詩文,強調以學養領字,字乃有味。詩文,被看作是書法藝術的靈魂,因為詩文會影響到人的氣格。氣有清濁厚薄,格有高低雅俗,書法與氣格有關。
“書卷氣”強調讀書、學養和書法的關係,去俗脫俗,唯有讀書;書以寫氣,寄託懷抱,表達思想感情;“書卷氣”還可以表達一種獨立人格的精神,這是一種大美的藝術境界。
“書卷氣”是與一定時代、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書家精神修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傳統文化背景,哲學、美學思想等基本內容。書卷氣是藝術的境界也是人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