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翰林院修撰
-
2 # 迴歸閱讀
老四精明幹練,沉浮極深。太子倒臺,兄弟作亂,他都冷眼旁觀,對父皇恭敬有禮,辦事雷厲風行,手段狠辣。康熙是有為之君,當時官員貪腐,國庫空虛,有這麼個狠辣的繼承人,也是應該的。再有康熙非常喜歡弘曆哦!
-
3 # 毛劍傑
康熙朝晚年所謂的“九王奪嫡”,有份參與奪位的有:
1、大阿哥胤禔,雖然年齡最長,卻是庶出。雖然長相俊美而且頗具才幹,但在康熙內心,從來就沒有考慮大阿哥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偏偏胤禔不知進退,先是依附太子胤礽,胤礽短暫失勢期間,胤禔對大位仍不死心,對胤礽落井下石,他向康熙進言請誅殺胤礽,並向康熙提議八阿哥胤禩,引起康熙帝反感,對其嚴斥,明確告知其絕無可能繼承大位。康熙四十七年(1708),後來皇三子胤祉告發胤禔用魘術廢太子之事,康熙帝震怒,直斥其為“亂臣賊子”。下令奪郡王爵,嚴加看守,在府第高牆內幽禁起來,從此一直幽禁到雍正十三年(1735)去世,享年六十三。
2、二阿哥胤礽,康熙帝皇后赫舍里氏所生。赫舍裡生胤礽時難產去世。康熙帝與皇后感情甚篤,隆重治喪後,親自承擔起了撫養皇后遺孤胤礽的重任。康熙十四年,胤礽成為清朝第一位明立的太子。胤礽也確實很優秀,自幼聰慧好學,上馬能射虎,下馬能治國,文學詩詞無所不精。
不幸的是,他被康熙帝寵壞了。康熙帝是慈父,但對胤礽不分輕重的驕縱和溺愛,養成了胤礽不可一世、蠻橫無禮的脾氣。他任意揮霍、任意鞭撻諸王眾臣,搜刮民脂民膏無度、廣羅美女,但這些錯誤在康熙帝處總能被包容,直到有一天驀然發現太子已經完全不適合繼承大位了,但悔之已晚。
事情的起因,是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烏蘭布通之戰前夕,康熙在行軍路上生病了,讓胤礽與三子胤祉前來迎接,但是胤礽看到父皇生病卻沒有一點憂愁的樣子。這讓康熙帝覺得,這個兒子“絕無忠愛君父之念”,就讓他先回北京了。當時只有16歲的胤礽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但是後來康熙在廢太子時說已包容了20年,就是把這件事作為起點的,可見此事給康熙留下多麼深的印象。
之後,康熙帝訓斥其“不法祖德,不遵朕訓”,廢而復立、繼而再廢,使得晚年的康熙帝心力交瘁。胤礽最後被高牆圈禁至五十一歲時淒涼病死。
3、八阿哥胤禩,其母為良妃衛氏,打小由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那拉氏教養,因此他與惠妃那拉氏也感情很好。
史載,胤禩自幼聰慧,而且甚曉世故,待人親切隨和,處事體貼細緻,靈活溫潤,不拘泥於規制與名分,因此廣有善緣。
另外,胤禩也是文武兼資的賢才,他13歲時就能幫康熙驗收貢馬,這個如果沒有過硬精湛的騎術是做不到的。
所以,胤禩早年也是很受康熙帝喜愛。胤礽第一次被廢后,康熙令留京的胤禩代理內務府總管。這個位置對於穩定宮中形勢至關重要。
但這時,胤禩與交情非比尋常的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結成“八爺黨”。由於胤禩交際手腕圓熟、廣收人心,所以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
但是沒想到的是,佟國維、馬齊、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朝中重臣,竟然聯名保奏胤禩為儲君,令康熙大感意外。這讓精明的康熙帝意識到,胤禩早有染指大位之心,且早已在朝中串聯各大臣結黨。
第二天,康熙帝再次召見大臣們說,夢中好幾次見孝莊文皇后(康熙祖母大玉兒)及孝誠仁皇后(胤礽的生母)不高興,這讓他很不安。康熙帝還說,事實證明,
廢太子胤礽只是被人下了鎮魘,治療一段時間後病已經好了,這些大家還能說什麼呢,就這樣,胤礽復位了,胤禩發難失敗。
在這之前,發生過胤禩利用江湖術士張明德相面為自己立嗣的事,這讓康熙帝對之好感全無,指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黨羽相互勾結謀害胤礽,將其鎖拿治罪”
之後,鑑於自己已經無望繼承大位,胤禩轉而支援同黨十四阿哥胤禵。九王奪嫡到最後攤牌的那一刻,胤禩滿心希望密詔指令胤禵,結果最終勝出的卻是四阿哥胤禛。
雍正帝上臺後,時時找機會打擊對皇位存在威脅的胤禩。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五,胤禩、胤禟及蘇努、吳爾佔等被革去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不久被囚禁於宗人府,圍築高牆,身邊留太監二人,還被迫改名“阿其那(滿語意思為狗)”,向全國公佈其罪狀四十款。九月初八,胤禩因嘔病卒於監所,疑似被毒死。
至於四爺上位的原因,眾所周知的,首先是四爺精明、務實能幹,做事兢兢業業,為國鞠躬盡瘁。當然,他的兄弟們也是個個能幹的。這就講到第二點原因,四爺早已定下“不爭是爭”的策略,雖然有心染指皇位,但決不上躥下跳直接去爭,而是繼續執行韜光養晦的策略。但實際上,雍正也有自己的死黨,比如外有川陝總督年羹堯,內有九門提督隆科多。康熙帝在最後時刻,放手讓這兩人成為雍正的心腹,可見其內心早有定見。至於雍正篡改詔書之說,史學界早有定論,不再贅述。另外一個流傳已久的謬說,就是在二月河裡見到的“立胤禛是為立弘曆”之說,也是稗官野史之語,並無證據。
-
4 # 以禮觀書
歷朝歷代為了那把金龍椅、那坨玉印把,都是搶得頭破血流、家破人亡,甚至斷子絕孫。而最驚險的莫過於康熙的九個兒子,拉幫結黨,明槍冷箭,即便是一奶同胞的親哥倆,也弄得你死我活,故而給歷史留下了一個精彩的典故——“九子奪嫡”。
康熙的這九個兒子,確實個個都超牛,雖然結成了大爺黨、太子黨、三爺黨、四爺黨和八爺黨,也是更顯身手,精彩紛呈。
康熙帝
史說皇長子胤禔長相極為俊美,在諸皇子中較聰明能幹的。由於他在皇子中年齡居長,替乃父作事最多。可惜,他的生母只是一個年紀較大的庶妃,遠不及皇二子胤礽的生母皇后受康熙寵愛,故而他有野心。康煕曾明確宣諭:“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護朕躬,並無欲立胤禔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
皇二子胤礽是赫舍里氏皇后給康熙生的嫡出長子(也是次子,但因胞兄幼殤而得福),剛滿週歲就被立為皇太子。胤礽自幼即聰慧好學,文武兼備,不僅精通儒家經典、歷代詩詞,而且熟練弓馬騎射;長成後代皇帝祭祀,並數次監國,治績不俗,在朝野內外頗具令名,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康熙的負擔。但因做久了儲君,操之過急,而被二度廢立,最終被棄。
皇三子胤祉無論是文學還是書法,或是騎射,在眾多的皇子裡面,表現都是極突出的,備受康熙喜愛。遺憾的是,其表面無心追逐儲位,但水下激流湧動,他的十六弟莊恪親王胤祿說:“胤祉乖張不孝,暱近陳夢雷、周昌言,祈禳鎮魘,與阿其那、塞思黑、允禵交相黨附。其子弘晟兇頑狂縱,助父為惡,僅予禁錮,而胤祉銜恨怨懟。怡親王忠孝性成,胤祉心懷嫉忌,並不懇請持服,王府齊集,遲至早散,背理蔑倫,當削爵。”
胤禩
皇八子胤禩自幼聰慧,且甚曉世故,從小養成了親切隨和的待人之風。胤禩為人非常親切隨和,待人處事體貼細緻,靈活溫潤,不拘泥於規制與名分,因此廣有善緣。其不僅親近同宗貴胄,在江南文人中亦有極好的口碑,在朝野有“八賢王”之譽。胤禩在康熙朝眾多王公大臣中的口碑,始終是諸皇子內最好的一位,稱讚他“樸實”、“極正氣”。裕親王福全曾向弟弟康熙舉薦:“心性好,不務矜誇,聰明能幹,品行端正,宜為儲君。”平心而論,雍正和胤禩都夠格當皇帝。他們都有理想、有抱負、有能力。雍正的能力,有他執政十三年的政績可以為證。胤禩的能力,則可以在雍正那裡得到證明。雍正即位以後,曾多次說過:‘胤禩較諸弟頗有辦事之材,朕甚愛惜之’;‘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
而最後康熙最後選擇了皇四子胤禛,使之成為了後來的雍正帝。胤禛善於治國、懂得韜光養晦。他尊釋教道學,自稱“天下第一閒人”,與諸兄弟維持和氣,與年羹堯和隆科多交往密切,同時向父親康熙帝表現誠孝,畫西藏於版圖,贏得康熙帝的信賴。其實,他一直以實際行動證明著自己,康熙後期吏治鬆弛、貪腐普遍、戰事不斷、國帑空虛的庸政格局,也唯有胤禛的制度治理方可改變。
雍正上位,完全是以制度取勝。可以說,沒有他的“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深度改革,我們今天也未必能知道史上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實則康雍乾盛世。雍正在位時間不長,但“雍正一朝,無人敢貪”,雖然有各種傳說,稱其死於呂四孃的劍下,或死在春藥作用,而實質是累死在勤於政事上。康熙帝傳位於胤禛,應該是早有準備,他認為:“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
-
5 # 小飯碗9527
當然是雍正有能力了。
我們現在無法去體會古人的思想,所以我們不可能知道當時康熙皇帝是怎麼想的。但是,從康熙的一生行為中,還是能略窺一二。
康熙皇帝算的上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的思想和眼光在當時的時代下還是比較開明的。對順位繼承人的考量不可謂不慎重。
老話說,太子乃國本。一國之本自然要穩重。所以,選擇雍正是是其本身有獨到之處,後世證明,康熙的眼光確實毒辣,並沒有看錯。
-
6 # 喬巴的氣球
野史裡有一種說法是,康熙喜歡愛新覺羅-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隔輩親,然後把皇位就給了雍正了,這樣好名正言順的讓最喜歡的大孫子接班。
也有一種說法是,康熙死前在詔書上寫的是傳位十四阿哥,被權臣加了一筆,成了傳位於四阿哥。這個說法純屬開玩笑,開什麼國際玩笑啊。
不過由於康熙在位時間太長,就是沒處理好繼承人問題,太子廢了立,立了又廢。有名的九子奪嫡,當時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後四阿哥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
-
7 # 時說新語
康熙大帝,古往今來, 8歲登基, 作了61年的皇帝,生了50多個孩子,其中兒子35個,活 下來的24個,
那麼這24人中,根據個人能力出現了九子奪嫡,也出現了二阿哥太子胤礽當了37年的太子,結果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也出現了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生不逢時陪太子讀書40餘年,其他的還有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太子被廢,諸王子蠢蠢欲動的時候,內閣首輔康熙帝的舅舅佟國維曾經說過:誰死太子一半是天意,一半是民意。
最終是冷麵王四阿哥胤禛繼承大同。
我個人分析有幾個原因:
其一:現實需要,康熙在位61年,有功也有過,國庫虧空,吏治渙散,需要一位治世能人力挽狂瀾,
其二:雍正本人的運籌帷幄,其實太子當了30多年的炮灰,八阿哥胤禩結黨營私太過於明目張膽,招人嫉妒,這給雍正的小心經驗的機會。
其他還有很多,雍正用人的得當,等等,不過歷史大多都是勝者寫的,這其中有很多稗官野史可以考證。
-
8 # 王俊傑猛
康乾盛世,其實是康雍乾盛世。雍正是個好皇帝,但是雍正得罪了士紳,士紳把雍正形容成了暴君。
康熙是千古一帝,但是康熙在位期間管理寬鬆,造成貪/官遍地走,國庫空虛,士紳不納糧,農民負擔很重。這些,康熙心知肚明,但是,康熙一直沒有處理。
從康熙的各個皇子來看,雍正不是最優秀的,甚至很平庸。
但是雍正辦事認真,有毅力,有堅韌的心臟,定下了目標,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雍正的特點,其實適合主政一方,而不是君臨天下。
但是康熙明白自己在位期間留下的隱憂,決意讓雍正繼位撥亂反正。
所以,最不被看好的雍正登基了。
雍正在位,做了幾件大事,糾正康熙年間的弊政:
一,充實國庫。
所有官員不得在國庫借錢,借的錢必須無條件返還。
曹雪芹的爺爺曹寅,就是因為借錢被雍正抄家了。
其實,曹寅借錢是因為康熙南巡,康熙花的錢,但是錢是曹寅的名義借的。曹寅找誰說理啊?
雍正追債充實國庫,國庫豐盈起來。但是因為追債,雍正抄了許多人的家。
所以,雍正被人稱為抄家皇帝。
二,官紳一體納糧
古代,秀才舉人,凡是有功名的,都可以免稅。
但這帶來了極大的弊端,土地集中在士紳手裡,但是士紳又不繳稅,這些稅都攤到了老百姓的頭上,老百姓苦不堪言。
雍正改/革這個弊端:按土地徵稅,不管是誰的土地,一律繳稅, 交不起稅的,土地充公,然後分發給沒有土地的老百姓。
雍正的這個改革觸動了士紳的利益,士紳拿起筆桿子,把雍正形容成了暴君。
三,平定青海
年羹堯大家都很熟悉。
雍正年間青海發生叛亂,年羹堯奉雍正之命西征。年羹堯用一年的時間平定了青海的叛亂,穩定了西疆的局勢,保證了祖國的統一。
其實,雍正一生的作為,不愧是一個明君。康熙傳位雍正,是深思熟慮的結果,而不是野史說的是篡位。
-
9 # 陳晨孕育育兒專欄
謝謝邀請。康熙末年,朝綱敗壞,官吏貪汙成風。平三藩收臺灣敗準噶爾等戰爭造成東南沿海很多地方赤地千里,再有天災的影響,康熙已經到了心神俱疲無力回挽的境地。從二廢太子後,康熙就定下不再立儲的決心,打算直至死前才公佈誰是繼位人。他已經被皇子之間爭奪帝位傷透了心。
在爭奪帝位的諸皇子中最後只剩下四皇子,八皇子和十四皇子讓康熙最終選擇。八王胤禩出身低,處處模仿康熙卻形似神不似。康熙說自己對官吏寬容,八王比他還寬容。而且為了奪位他拉攏這麼多朝臣,一旦繼位該如何安排這些支持者呢?朝廷不是就完全亂套了嗎?!康熙是堅決否定了他的。十四皇子胤禵和四皇子胤禛是一母同胞,十四皇子還是康熙親點的大將軍王,西征有功,平時也頗得康熙喜歡。但作為繼位人康熙卻覺得胤禵有很多不足,性子簡單粗暴,長期依附八王黨,在朝堂上除了西征的軍功外沒有其它建樹。最主要的是胤禵缺乏主見,一直以八王為主心骨,繼位后帝權很可能旁落,這是康熙無法容忍的。四皇子胤禛辦事認真塌實,不管是河堤坍塌賑災還是追繳國庫欠銀,都讓康熙看到了他為了朝廷百姓不惜採取的鐵血手腕。康熙深知自己老年後的倦政已經使朝政處於潰敗的邊緣了,繼續下去大清很快會完蛋的。這個時候他必須立一個一心為大清為朝廷為天下百姓堅剛不可奪志地進行整改的繼位人才能挽回大清的命運。正是胤禛堅強剛硬,做事越挫越勇的性格促使康熙選定了他。事實證明康熙沒有選錯人,雍正在位十三年,起到了承上啟下的好作用,為康乾盛世打下了艱實的基礎。康熙傳位雍正時國庫存銀不足七百萬兩,到乾隆繼位時國庫存銀高達五千多萬兩就是最好的證明。
-
10 # 小郭襄
康熙年間“九子奪嫡”雍正勝出,榮登大寶,但是,幾百年來質疑聲音不斷,雍正皇位來路不正,改遺詔,弒君父。
雖說康熙晚年有點英雄遲暮,但也不至於昏庸到連兒子要殺他都不知道吧,這有悖於“千古一帝”稱號啊。康熙選雍正作為接班人,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看到了雍正在對待皇權集中的態度是非常堅決,換句話說就是,雍正不結黨營私,對滿漢官員一視同仁,對貪贓枉法絕不手軟。
我們知道在康熙前期,朝中一個最大的政治事件就是康熙除掉鰲拜,這事的背後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鰲拜飛揚跋扈的政治基礎就是滿族的八旗制度。滿族的八旗制度很重要的特色就是,皇家自己也是八旗中的一員,比如,皇家愛新覺羅氏就屬於正黃旗。因此皇帝受制於八旗。或者說,可以透過八旗制約皇帝,而鰲拜又功高蓋主,因此而飛揚跋扈。鰲拜作為鑲黃旗人,他是和正黃旗、正白旗同屬勢力最為強大、人口數量最多的上三旗。因此,鰲拜才根本不屑於正黃旗的皇家。
康熙從中看到了滿族皇權不集中所帶來的對自家傳承皇權的威脅,並且有了皇權很可能旁落的危機感。正是這種危機感讓康熙下定決心除掉鰲拜。並因此而下定決心,要像漢族皇家那樣將皇權集中到自己家的手中,而不像過去那樣因為受八旗制約而可能旁落。康熙之所以立了太子又廢,廢了再立,立了再廢,根本原因在於,太子胤礽確立之後,八旗人爭相結納,鬥爭的結果是,太子黨突出。而這些太子黨有著深深的八旗印記。
而被稱為“八賢王”的八阿哥呢,為人隨和,最有“民主思想”,但是隻要看和他交往的人,基本上都是滿八旗中的旗人。也就是說,八阿哥在各旗中人來看是最有“民主思想”的人,不像雍正,根本不管是否為八旗人,不管歷史上為清朝做過什麼貢獻,只要是對皇家利益有損害,必定堅決打擊之。這一點非常符合康熙選拔繼任者的要求,而八阿哥呢,一直和各旗中人往來頻繁,很明顯地顯示出和康熙要保持和八旗中人的距離,以便突出皇權的思想相違背的傾向。因此,八阿哥失去繼承權就成為必然。
“九子奪嫡”實際上就是以不同皇子為中心的大規模黨爭,涉及範圍超過了文官,波及宗室、八旗軍事貴族等清國的整個統治階級上層。康熙採用了鐵腕手段,除鰲拜,削三蕃,為的就是皇權高度集中在自己手裡,費了這麼大力氣得到的局面,康熙有可能傳給太子或者老八嗎?那不是前功盡棄,所以雍正在黨爭中獲勝繼位,利用皇帝手中專制君主的權力,才剷除了反對派。
有人可能又會說老二老八沒可能,但是老十四就很有可能繼位了。對於有這種想法的人,我只能說一句《步步驚心》看多了吧!我們反面論證一下:康熙為什麼明知自己生命快要到頭了,還把一個將來的接班人派到邊疆打仗去?可別說是為了歷練。從康熙前期培養太子胤礽來看,康熙沒有這種習慣,他倒是自己經常出去打仗巡遊,把太子放家裡監國曆練。而且退一步來講,作為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學習如何治理國家遠比學習如何打仗更重要!
-
11 # 一元復始
康熙自8歲登基,終年69歲,共在位61年,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差點就後無來者了,中間經歷了擒鰲拜,除三番,收臺灣,對決沙俄勢力,在文治武功上超越了歷代清朝皇帝。
要說康熙的遺憾就是在接班人的問題上,作為一個優秀的皇帝必須有一個合格的接班人,但是作為皇帝的接班人必須能力出眾且勢力又不能太大,可惜太子胤礽做太子時間太長,最後更是昏招跌出,導致出現了九龍奪嫡的慘劇。
四子胤禛康熙曾派遣他查江南貪腐一案,鐵面無私,雷厲風行,給朝堂文武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時康熙很是認可他的能力,並且素有冷麵王之稱;
做為一個老人,晚年,哪怕他是皇帝,他也需要親情,在所有的皇子極力表現自己的能力時,四子胤禛卻放棄手裡的權力,全心全意回家吃齋唸佛去了,轉明為暗;
最後胤禛帶了他的兒子弘曆見了康熙皇帝,康熙對弘曆這個孫子十分看重,居然留在身邊親自教導了好長一段時間;
綜合來看,四子胤禛要能力有能力,且拿的起放得下,最主要的是在胤禛之後更有康熙看好的孫兒弘曆(乾隆皇帝)作為接班人,所以沒有人比當時的胤禛(雍正皇帝)更合適的成為接班了人!
-
12 # 朱言文史history
說到康熙晚年的儲位爭奪戰,先是有早些年二月河的《雍正王朝》,再有後來各種通俗說史,一直都是坊間熱點話題。
至於說康熙為什麼最後選擇了雍正作為接班人,這不能單純從康熙角度來看,立儲是個雙向的過程。如果沒有雍正的積極而有分寸的爭取,也不會有康熙的抉擇。打個比方,你在單位能不能獲得提拔,主動權在上司,但是你如果不去爭取,也不會輪到你。
在康熙諸子中,四阿哥胤禛一開始並不顯山露水,相反予人一副修仙求佛的超然模樣。為什麼呢?因為按照常理,這帝位原本就與他無緣。最有可能的是赫舍裡皇后所生的胤礽,他老早就被立為太子。
儲君與皇帝之間的關係很微妙,一方面儲君是皇帝心儀的繼承人,另一方面儲君又是皇帝的威脅。胤礽沒有處理好二者之間的平衡,捲入了朝廷的黨爭,結果落得個兩次被廢的下場。
胤礽出局之後,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的呼聲漸高。胤禩在朝廷內外有不錯的群眾基礎,但就是太有人望,分寸又過了,也引起他那多疑父親的警惕。結果也是出局,當然胤禩那個“辛者庫賤婦”的母親,也為他減分了。
胤禩出局了,十四阿哥胤禵成奪冠大熱門。孟森先生也說過:“聖祖末年,諸王大臣所默喻上意,知為將來神器之所歸者,乃十四阿哥胤禵。”
這恰恰是最危險的!諸王大臣自作聰明,以為康熙要傳位十四阿哥了。老皇帝在世,能讓大臣猜出這種心思嗎?人望越高,胤禵離皇位也就越來越遠。
下面談談為什麼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能勝出,成為最大贏家。雍正能夠成功,關鍵就在於他能裝,這不是裝逼的裝,而是要裝淡泊,裝孝順,也就是兵法上的示弱。另一方面,暗地裡又要悄悄積累自己的勢力。
胤禛手下有個謀臣叫戴鐸曾經給他設計過一個精妙的奪嫡方案,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讓他要裝!
戴鐸先是分析了康熙的性格,“皇上有天縱之資,誠為不世出之主”。康熙不是一般帝王,所以“處英明之父子難”,當他兒子很難,既不能太出色,又不能太蠢。不能讓他懷疑你不軌,又不能讓他覺得你不上進而放棄你。
戴鐸給胤禛獻上了一個方案:“孝以事之,誠以格之,和以結之,忍以容之”。讓老爹覺得你是個孝順又有大局觀的皇子!不管是奪嫡,還是做生意,資訊極為重要,尤其是要掌握皇帝的資訊。所以戴鐸建議,“至於左右近御之人,俱求主子破格優禮也。一言之譽,未必得福之速,一言之讒,即可伏禍之根。這一招當年唐朝隱太子李建成用過,只不過他遇到了敢於鋌而走險的李世民,所以才輸得那麼慘。
除了裝和收訊息,戴鐸還建議胤禛千萬別貪財,“不貪子女玉帛,天下可反掌而定|”。
在實踐中,胤禛做的其實比戴鐸建議的還要好。在父親、朝臣和一眾兄弟的視野裡,胤禛是個老實人,而且很有情誼,對於朝廷的政治鬥爭似乎毫不在意,完全超然其外。
昭槤的《嘯亭雜錄》中記載:“理密親王(即胤礽)時為儲位,上(胤禛)事之最敬,而王先受宵小言,待上甚薄。及王被罪,聖祖將王縛置空廬,不許人渴見。上親持湯羹以進,守者遏之,上日:"吾惟知盡昆弟之情,不知顧己之利害也。"聖祖聞而善之。”
胤禛最終能勝出,最大的原因就在於他能以一副仁孝面目出現,而把政治鬥爭的那些陰謀全放在桌面下面做。胤禛登基成為雍正皇帝之後,他自己也不無得意的說:
朕蒙皇考慈愛教育,四十餘年來,朕養志承歡,至誠至敬,屢蒙皇考恩諭,諸昆弟中獨謂朕誠孝。 -
13 # 書華36
一、雍正適合做帝王,雍正雄才大略,是個鐵腕人物,敢說敢幹,又能兼顧左右,大清沒有立嫡立長之說,在大清創業和入主中原前期,基本上誰優秀讓誰繼位!
二、比雍正大的幾個阿哥都不著調,有的急於掌權,有的碌碌無為。康熙很失望,把阿哥關進宗人府不商量。
三、比雍正小的老八、老十四也是人選,但不是最佳人選。老八舞文弄墨,沽名釣譽,收買人心,在大臣中有八賢王之稱,引起康熙警惕。老十四能打仗,但太年輕,缺乏歷練。
四、雍正有個好兒子,叫弘曆,即後來的乾隆,康熙很喜歡,相當於康熙有了一個“好聖孫"。雍正即位,他有個好兒子,因此雍正當皇帝順理成章。當然雍正心機重,又有貴人指點,繼位為必然。
那些雍正篡改遺詔,什麼傳位於什麼的不可信,那時遺詔有漢文滿文兩種文字,改得了漢文改不了滿文,那時沒簡化漢字,要不你改改試試。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雍正是個合格的皇帝,至少為康乾盛世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
14 # 雪域魂
因為康熙後期,全國吏治腐敗相當嚴重,國庫空虛,他已經眼看著無能為力。所以要從那麼多兒子中找一個能夠完成自己想法的人去完成大業,此時,只有雍正能夠完成任務,而且手段雷厲風行,英明果斷,傳位給雍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電視劇千萬不要信以為真,要多看看書,才能瞭解真實的歷史。
-
15 # 歷史小姐姐
一、善於治國,德才兼備,懂得韜光養晦
二、與年羹堯、隆科多等重臣聯絡密切,恩威並施,善於用人,得到支援。
三、好謀略,兩面派騙過了康熙和對手
除了他自身所有的優點和謀略外,有的學者認為他的兒子弘曆也出力不少,據說當時康熙第一次見到乾隆,就對他讚賞有加。康熙有97個孫子,帶到宮中親自教養的不多,弘曆是其中之一,所以才認為,康熙傳位給雍正,是因為看好弘曆。
-
16 # 夢路22
1..雍正符合康熙對於自己晚年腐敗進而整頓的合適人選! ...2...因為弘曆,,,,3....當時只有胤禛在京,為恐生變故!我簡單概述,
-
17 # 今學古玩
康熙選擇傳位給雍正有三個原因:第一雍正做事大膽、果斷,讓康熙非常的喜歡;第二雍正在沒繼位前,做了許多的好事,這讓康熙非常滿意;第三康熙很喜歡雍正的兒子弘曆,為了長久的考慮,最後選擇將皇位傳給雍正。
-
18 # 80後央企職場人
1.放眼看去,能集人品和能力於一身,保大清永續的兒子裡,雍正相對符合要求。
2.奪嫡失敗的幾位兒子,康熙都失去信心,反而不爭的卻留下好印象。
-
19 # 小聰歷史客棧
康熙皇帝在位61年,一生有35個兒子,可是真正活到成人有資格競爭儲君的是12個,公元1722年,康熙駕崩,享年69歲,康熙去世後,雍正登上了皇位,於是很多人好奇康熙皇帝兒子眾多,為什麼傳位給雍正呢?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雍正本身德才兼備,行事低調
康熙的兒子們都很優秀,可是雍正的才能更出類拔萃些,做事情果斷,為人低調,在其他皇子們爭奪皇位的時候,為皇位打破頭的時候,雍正坐在書房裡精研佛法,一派閒雲野鶴的風範,表現的很沉穩,不爭不搶,韜光養晦,一個勁的做實事,這是身為一個君王最基本的條件。
況且當時的清朝國庫還是有點虧空的,縱觀皇子之中,真正倡導節儉和有幾把刷子的只有雍正,雍正在戶部那幾年一直是兢兢業業,政績卓著,康熙有時候臨時交給他差事的時候,44歲的雍正都完成的迅速周到,康熙也看在眼裡,雍正從不玩虛的,從來不結黨營私,對滿漢官員一視同仁,對貪贓枉法絕不手軟,當時清王朝初期的爛攤子需要一個實幹家來擔當。
第二:康熙特別喜歡雍正的兒子弘曆
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必須多算幾步,而不是僅僅看眼前,康熙喜歡弘曆無疑給雍正登基增加了砝碼,當時康熙第一次見弘曆的時候,就驚的放下了自己手中的酒杯,弘曆敏捷得體、沉著冷靜、靈氣逼人,憑著閱人無數的經驗,康熙確定這位弘曆不是等閒之輩,接著考了下弘曆的學問,康熙就認定這是所有孫子中最出色的一位。
於是康熙下令把弘曆的八字拿到宮裡親閱,後來看到弘曆的命格也是福澤深厚、貴不可言、壽元高厚,弘曆也就是未來的乾隆皇帝,他的八字顯示他是個長壽的人,在康熙眼裡,認為他的八字一定可以當個皇帝,因此再次下令把弘曆帶回宮中養育,這是極大的恩寵了,因為康熙眾多孫子中,只有弘曆養育宮中,康熙還經常教授弘曆讀書,因為喜歡自己的孫子而傳位於雍正,這的確合情合理,因為當時的雍正已經44歲了,古代人壽命很短,如果雍正駕崩,皇位理所應當是弘曆繼承,確實是康熙傳位給弘曆的理由。
第三:其他皇子並不適合做皇帝
雖然和雍正競爭的皇子很多,可是最強力的對手就是老八胤禩了,不過胤禩有個硬傷,就是和大臣們走的太近,和滿朝文武關係不錯,依靠別人做事,如果當了皇帝,想改革或者觸動文武大臣的利益是做不到的,如果動不了這些利益集團,那改革就是一句空話,而雍正可以,雍正是冷面冷心,很多人都被他得罪光了,即使很多人私心罵他,他還是一心勵精圖治,這點也是康熙看重的地方。
綜上所述,雍正可以當皇帝,確實是康熙深思熟慮的結果,事實證明,康熙沒有選錯人,在康熙皇帝去世時,清朝的國庫裡只有700萬兩銀子。但是到了雍正皇帝去世時,國庫儲銀超過5000萬兩,可見雍正確實是位實幹家,不負眾望!
-
20 # aTalks
說起康熙,大家都能想到很多標籤,什麼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康熙,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什麼年少有為,滅鰲拜,平三藩,收臺灣,三徵葛爾丹等等
這麼一位以仁政治理天下的人,最終選擇了四阿哥胤禛作為接班人,大跌所有人的眼鏡,這甚至在後世,都是一個懸而未解的謎團。
說起雍正,大家都很熟悉,當然,這少不了熒幕的功勞。
很多人都知道,雍正是一位勤勉做事的好皇帝。在位十三年,留存下來數萬件奏摺,甚至,有的奏摺批示高達上千字。
試想一下,現代人一天寫4000字的小說,堅持日更都是一件很有毅力的事情,更何況雍正數十年如一日。
雍正在很多事情上都親力親為,每天睡眠時間只有兩個時辰,在世的時候又累又忙的,如今,300多年過去了,雍正在螢幕上忙的也是一塌糊塗。
當然了,之前他是忙前朝的事兒,現在呢,主要忙後宮的事兒,家事兒,私事兒......言而總之,總而言之,就是各種事兒,各種忙。
如果大忙人雍正黃泉下有知的話,也真不知道,是哭還是笑?是歡喜還是悲傷?
說了這麼些調侃的話,言歸正傳。
康熙很多兒子都很優秀,這可讓他犯了難,可以說,他晚年一直為繼承人問題操碎了心。
繼承人問題關係到國家命運,社稷安危。龍椅只有一把,到底給誰好呢?
康熙可能心裡想說,優秀的兒子太多,朕也很煩惱啊!
至於他最後為什麼選擇了雍正作為接班人呢?我們不妨來試著分析一下。
自從太子胤礽二次被廢以後,眾皇子中有希望繼承大統莫過於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
這裡說明一下哈,康熙的廢太子胤礽可不是現在電視螢幕上的無德無才無腦的紈絝子弟,相反,他德才兼備,這在康熙親征,南巡,留下太子監國,處理政務井井有條,經常得到康熙讚賞就可以看出端倪。當然這裡不做延伸,以後有機會再專門講一講。
十四阿哥在軍事上很有天賦,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他性格乖張,電視劇《雍正王朝 》裡康熙對他的評價很中肯,治軍尚且謹慎,治國必然壞事,這裡不再詳細贅述,只著重來說一說康熙將八阿哥排除在皇位之外了。
康熙後期,官員貪汙腐敗,地方嚴重虧空,國庫日益空虛康熙前半生,打仗頻繁,耗費國力眾所周知,打仗打的是錢糧,康熙年間一直都在打仗,像我們熟悉的平三藩,收tw,滅葛爾丹,戰沙俄,當然了,可能還有一些鎮壓反清復明的開銷,怎能不耗費巨資呢?
康熙後半生,貪腐橫行,國庫空虛康熙素有以仁政治天下之稱,對官員難免有些放縱,再加之繼承人問題導致的九龍奪嫡,耗費了康熙很多精力,無暇他顧,導致國庫空虛,看過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水患,朝廷卻都拿不出錢來治河。
老八的執政策略不符合當時的國情老八和康熙一樣,也是一個寬厚之人,至少表面上是為了組建利益團體,老八集合了很多官員。可是,這些官員為什麼要跟著老八呢,無外乎封官許願嘛,既然許願,除了少不了錢、權,還要的就是要寬仁待人。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清朝國庫虧空、政治腐敗,邊境又戰事不斷。康熙老了,沒有精力去除弊病,只能得過且過,以俟後賢了。 這種情況下,他必須在眾多兒子裡面,選擇一個可以託付重任之人。
老八胤禩雖然賢明,也很有實力,可是他執政太寬,如果選擇他為繼承人,那他繼位以後,清朝的政治可想而知,好一點呢,可能會維持目前腐敗的狀況,萬一一不留神,可不得葬送清朝基業嘛。
所以說嘛,國家需要仁君,但是也要看是什麼時候。想學習宋仁宗,也要看看有沒有那樣的政治環境呀。 康熙選擇接班人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有魄力,能夠扭轉局勢。由此可以看出,用排除法來選,老八就出局啦。
老四胤禛踏實做事,懂得不爭是爭的道理與胤禩相比,老四胤禛的優勢很明顯老八一直忙著籠絡人心,老四卻一直都在踏踏實實、勤勤懇懇肯地為康熙辦實事,這種 做人低調、做事高調的策略,從表面上看,完全沒有想當皇帝的蛛絲馬跡。 對康熙這樣一個精明的帝王來說,像老四這樣一個實幹家,康熙作為一個精明的皇帝,當然知道選擇這樣一個人來繼位,更利於國家的發展。
事實證明康熙選對人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抄家皇帝老四,也就是雍正上臺以後,當機立斷、雷厲風行,不怕得罪士紳,不怕得罪清流,更不惜承受生前身後罵名,最終把大清墮落的局勢給拉了回來。
如果沒有雍正留下的厚實家底,蓋章狂魔乾隆哪裡能夠心安理得、揮金如土滴敗家呢~
回覆列表
帝王傳位,一般不會選母族強大的!
老八老九母族太強大了,怕愛新覺羅的權力旁落。同時,老八性子太軟,牽扯太多!
老四就不一樣了,母親地位低微,同時朝政上樹敵很多,是一個孤臣,能狠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