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雁77
-
2 # 漫步史書
值得一提的是,我本人是比較喜歡五代史的。
當然並不是因為他的亂世,而是因為從五代這段歷史時期,能夠感受到很多不一樣的道理
其實真正熟悉歷史的話,你會發現,五代十國這些君主,並非都是暴君,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都有一定的作為,比如朱溫,一個典型的暴君,但是朱溫建立的後梁卻存續了17年,比後唐存在的時間還要長。
說回到問題之一,李存勖作為後唐皇帝,其前期創業時期的經歷堪稱傳奇,無愧於一個軍事家、政治家的稱號,但他在建立後唐短短四年的時間,一個龐大的帝國就灰飛煙滅,有人說這和他寵幸伶人有關,當然這確實也是其中一個方面,但如果具體的原因細細的討論的話,很明顯李存勖的墮落要分兩個方面來探討。
第一、性格原因我們一直以為,李存勖是繼承李克用的勢力崛起的,但事實上是,李克用給李存勖留下的不過是個爛攤子,李克用在位時期,對後梁用兵多次失敗,其管轄的疆域面積大大縮小,甚至其還在時,朱溫大軍就兩次兵臨太原城下,如果不是因為後梁軍發生瘟疫,以後就可能沒有李存勖什麼事兒了。
公元907年,李克用病逝,李存勖繼位時年不過22歲,除了外部的威脅外,內部也極其不穩,李克用的養子李存顥、李存實手握重兵,常稱病不朝,而叔叔李克寧擁有非常高的聲望,隨時可以取而代之,在這樣的情況下,依靠父親留下的張存義等一干親信大臣,一場鴻門宴,李克寧、李存顥等相繼被殺,穩固了內部政權。
然而在不斷南征北討的過程中,李存勖性格上的問題就凸顯出來,作為一名武將,馳騁沙場本身是理所當然,但作為一個政權的統領,就不能讓自己時常陷入死地,但李存勖無視符存審等一干老將的勸諫,執意親自率軍,甚至還說出“老子妨人戲爾”,這樣小孩子氣的話。
不僅如此,李存勖本人還時常言而無信,滅前蜀,曾答應捕殺王衍,但隨後又返回,導致王衍滿門被殺,寵幸小妾,不顧君臣大義,肆意顛倒嫡庶,就連其生身母親也都看不下去。
總而言之,李存勖剛愎自用,不聽人言,而其驕狂的內心也在取得天下以後,越來越變得無所顧忌,是最終取禍之道的根源所在。
第二、外部原因李存勖稱帝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初步的實現了天下一統,我們如今學習五代史的時候,通常認為李存勖的後唐建立的時候,南方尚有割據政權南吳、南漢等等。
但實際上後唐本身在五個朝代之中,疆域是最大的,直至北宋建立以後,北宋初期的疆域都趕不上南唐的大,加之在繼位初期就滅掉了前蜀,使得其他政權紛紛表示奉後唐為正朔。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講,除了少數一些勢力不服從以外,後唐已經實現了初步的天下一統,由於外部形勢的一切大好,也進一步滿足了李存勖志得意滿的情緒,因此他本人開始逐漸的耽於享樂,忽視內部的矛盾和壓力,最終導致了李存勖統治內部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
3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如果要列舉中國歷史上前半生與後半生形成強烈反差的君主,那麼後唐莊宗李存勖會和唐玄宗李隆基好有一比:李隆基一手開創了開元盛世這一唐朝乃至中國古代歷史的巔峰,然而也是在他統治時期爆發的安史之亂直接造成了唐朝的由盛轉衰。李存勖24歲繼承父親李克用的晉王爵位與河東節度使職位,之後在三垂崗、柏鄉連敗曾一直壓制李克用的世仇朱溫,以致於令後者發出“生子當如李亞子”的感慨。李存勖在成為晉王后的15年間南擊後梁、北卻契丹、東取河北、西並河中。
相傳李克用臨死時曾把三支箭交給李存勖。這三支箭分別代表李克用的三個仇敵:後梁朱溫、桀燕劉仁恭、契丹阿保機。李存勖把這三支箭收藏在宗廟裡,此後每次打仗時就派官員以少牢之禮祭祀於宗廟,然後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錦鍛織的袋子裡。李存勖作戰時就揹著這三支箭衝殺在前,等打了勝仗之後又把箭放回宗廟。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稱帝,由此建立了五代十國中的後唐政權。同年十二月他攻破後梁都城汴梁,盡取河南、山東等地。
早在公元914年燕王劉仁恭、劉守光父子就已成為李存勖的俘虜。李存勖用繩子捆著燕王父子在宗廟向李克用告捷,後來又將燕王父子押解至代州(今山西代縣)。在這裡燕王父子被以刀刺其心臟所流的血來奠祭李克用之墓後斬首。九年後李存勖終於滅掉了父親李克用生前最大的對手後梁,結束了已持續數十年之久的梁晉爭霸亂局。這時他用木匣裝著梁王君臣的頭顱在宗廟向李克用告捷。李存勖不僅報了父親李克用的大仇,甚至一度使人在他身上看到終結自殘唐以來亂世局面的希望。
同光三年(925年)李存勖滅前蜀,一時間南方諸國皆驚懼不已。後唐在五代之中是版圖面積最大的:不僅鞏固了在黃河流域的統治,還佔據著位於長江上游的四川盆地。如果李存勖一鼓作氣撲滅南方諸國,那麼也許終結五代十國亂世的歷史任務就不會是由趙匡胤來完成的。然而僅僅就在滅亡前蜀半年後43歲的李存勖就死於興教門之變。半年前還無比風光的李存勖為何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迅速走向敗亡呢?對此北宋文豪歐陽修在他的《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曾做出解釋。
歐陽修從李存勖的興衰沉浮中總結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和“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的結論。很顯然歐陽修是把李存勖視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反面典型了,然而歐陽修的結論是經不起仔細推敲的。歐陽修之所以認定李存勖放縱享樂無非不過是說他寵信宦官伶人,那麼後來愛玩蟋蟀的明宣宗朱瞻基卻開創了仁宣之治。還有後來的幾代明朝皇帝玩煉丹、玩木工,然而明王朝愣是在這種狀態下一直持續到了崇禎朝,況且明朝在寵信宦官這個問題上絲毫不亞於李存勖。
締造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在經歷近二十年的亂政後才誘發安史之亂,然而李存勖卻是在滅前蜀半年後就死於宮廷政變。李存勖這種敗亡的速度未免太過迅速了吧?就算他真如歐陽修所說的那樣放縱享樂,那麼在短短半年之內就由一個英明神武的聖君變成了一個荒唐糊塗的昏君?我們再假設如果李存勖早就腐化墮落了,那麼請問一個腐化墮落的人還會有伐滅敵國這種雄心壯志嗎?顯然李存勖寵信宦官伶人這種事可能有,但他絕沒完全沉浸於這種聲色享樂之中,他也並沒放棄自己的雄心抱負。
要說李存勖放縱享樂可能確實有一定道理,但我們沒任何證據足以證明他的放縱享樂會超過日後明代那些皇帝,而且他還比明代那些皇帝更多出了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那麼我們又怎麼能說李存勖是腐化墮落的呢?如果僅僅因為他有一些個人的興趣愛好就證明他腐化墮落,那麼明朝的正德帝朱厚照、天啟帝朱由校不比他更荒唐?李存勖快速敗亡的原因絕沒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歐陽修儘管是一代文豪,然而他所身處的時代限制了他的思維。
歐陽修所得出的“逸豫亡身”的結論實際上是用來勸諫當朝皇帝的,所以歐陽修的結論多少是有些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務的。事實上歐陽修並沒真正分析過李存勖當時所處的客觀環境,所以他所得出的“逸豫亡身”這個結論在政治上固然是正確的,然而卻並不足以解釋李存勖迅速敗亡的真正原因。李存勖敗亡的真正原因並非什麼腐化墮落,恰恰相反他的雄心壯志是相當強烈的,否則他只需要天天和宦官伶人廝混即可,犯不著去指揮滅蜀這樣的大戰役。
正因為李存勖懷抱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所以他從繼位之初就一直在著手對地方藩鎮進行限制和削弱。五代十國時期是一個各路藩鎮軍閥割據的時期: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這五代的集權化程度其實是相對偏低的,直到宋太祖趙匡胤時代才以杯酒釋兵權這種方式解除了地方藩鎮的權力。事實上李存勖所謂的寵信宦官伶人在相當程度上其實不過是讓依附於皇權的宦官伶人去給藩鎮節度使當監軍。這種辦法在唐代、宋代、明代均曾採取過。
這樣做的缺陷是讓不懂軍事的皇帝身邊人干預軍事行動,從而降低了軍事行動的效率。這麼做的好處是防止將領獨斷專行,進而最終威脅到皇權。這種做法在歷代史書中都是飽受抨擊的,然而歷朝歷代卻都一再出現這種狀況。導致這種狀況一再出現的最根本的原因恐怕還是皇帝們不足為外人道的小心思。明白了李存勖的真實意圖就會發現他其實並不像歐陽修所描繪的那麼昏庸,事實上李存勖對放縱宦官伶人的危害心知肚明,不過出於削弱地方藩鎮的考慮才會如此行事。
所謂寵信宦官伶人導致李存勖的敗亡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表明現象,真正導致李存勖敗亡的根本原因在於地方藩鎮力量的反噬。在李存勖死後上位的李嗣源給李存勖定的罪名除了寵信宦官伶人之外還有一條就是:猜忌排擠功臣。李嗣源給李存勖定的寵信宦官伶人、猜忌排擠功臣這兩大罪名使李存勖坐實了昏君的形象,從而為自己奪權上位提供了政治上的合法性。然而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事實上李嗣源口中所謂的忠臣指的就是包括他本人在內的手握大權的各路將領們。
疏遠功臣的確看起來是一條光冕堂皇的罪名,然而李存勖為什麼要疏遠他們這不明擺著的事嗎?寵信宦官伶人的確會在政治上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可李存勖之所以寵信宦官伶人恰恰是為打擊手握一方大權的地方藩鎮勢力。這也就不難解釋以李嗣源為代表的藩鎮勢力要發動政變除掉李存勖了。李存勖敗亡的真正原因就是他的削藩舉動操之過急引起了藩鎮勢力的反噬。至於所謂的寵信宦官伶人、猜忌排擠功臣這兩項罪名不過是作為勝利者的李嗣源在上位後給他安的而已。
-
4 # 玄坤文史
在五代十國的歷史中,出現了很多的亂世梟雄,唐莊宗李存勖在這群人裡面,可以算是十分傑出的一位了,李存勖具備非常優秀的軍事才能,他擅長謀略,又有政治手腕,但是就因此把他的稱為天之驕子這是不合適的,李世民那樣才算是天之驕子。
李存勖
李存勖年少有為,建國稱帝李存勖是李克用的兒子,在李克用和朱溫爭霸時,李存勖就開始隨軍征戰了,李克用非常的寵愛他,李存勖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文武雙全,李克用在和朱溫爭霸時,晉國一度處於劣勢,李存勖多次開導李克用,為李克用出謀劃策,逐漸形成了李克用和朱溫對峙的局面。
李克用病逝後,李存勖承襲晉王,接任河東節度使,這時李存勖才24歲,他當時的統治並不穩定,李存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剷除了李克用的幾個養子,抓穩了軍權,穩定住了局勢,接著就開始率軍討伐後梁,朱溫毫無防備,梁軍潰不成軍。
李存勖在對後梁的軍事行動取得一定進展後,開始對晉國進行內部治理,嚴懲貪腐,輕徭薄賦,整頓軍紀,在李存勖的治理下,晉國的綜合國力迅速提升,李存勖又接連吞併了河北,征討河南,滅了後梁,前蜀。
最難得的是在李存勖的領導下,天佑十四年,晉軍大敗契丹,和其他五代十國的割據政權,遇到外敵就腳軟形成了鮮明對比。按照李存勖的勢頭來看,他有很大機率可以結束五代十國的亂世,重新建立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李存勖也在天佑二十年,於梁州稱帝了。
“戲子”皇帝寵信奸邪,李存勖的迅速隕落後唐在李存勖統治時期,轄十三節鎮五十州,天下四分,後唐已得三分,但是在李存勖策劃滅後梁,滅前蜀的過程中,雖然李存勖獲得了最後的勝利,但是後唐的損失也很大,政權內部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最主要的還是李存勖自己,他從小就喜歡唱戲,之前他在李克用麾下是將,和一群伶人混在一起,影響並不大,但是在他繼任晉王,甚至稱帝之後,還經常和伶人搞在一起,甚至寵信,重用伶人這就要出問題了。
李存勖和伶人
之前我們說過,李存勖上臺後,他的統治並不穩定,內部有人質疑他的威信,在外還有其他割據勢力,外族虎視眈眈,李存勖在穩定了自己的統治後,不只是重用伶人,他還重用宦官,縱容自己的皇后劉氏干政,這導致了不少大臣對李存勖十分不滿。
在滅了後梁,前蜀後,李存勖本身也有些倦怠了,他任用的不少大臣,在民間橫徵暴斂,加上饑荒,百姓流離失所,國庫空虛,不少軍士的軍餉都發不出來,這也就給李存勖的統治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李存勖對有功勞的將領們一直都不放心,對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也是多有猜忌,同光四年,皇甫暉起兵謀反,李存勖派李嗣源前去平叛,結果李嗣源的部隊突然譁變,李嗣源在石敬瑭等人勸導下,起兵造反,李存勖在洛陽混戰中被殺死。
李嗣源
李存勖從稱帝到走向滅亡的變化我們看李存勖的變化,他說不上是墮落了,就比如唱戲這事,這是他自幼就有的愛好,在他還在李克用手下混的時候,他就喜歡和伶人混在一起,當上晉王,稱帝之後,這個小問題就突然被放大了,從古至今君主任人唯賢的不多,任人唯親的卻常見,我們很難說這就是昏君,這就是墮落。
李存勖真有問題的是在滅了後梁,滅了前蜀後,後唐的國力已經嚴重下滑了,但是李存勖卻沒有推出任何行之有效的方針,反而只是讓官員給朝廷搞錢,似乎國庫有錢了,政權就穩定了。百姓,下層的軍士們過得怎麼樣無關緊要,但在最後,卻正是這群人推翻了李存勖的統治。
李存勖
李存勖早期還是能知人善任的,但是在後唐不斷擴張的過程中,他開始對功臣猜忌,又擔心義兄弟們會奪自己的權,開始以消極的態度處理政務,也就是在這樣的心態下,李存勖統治下的後唐走進了惡性迴圈,內部的矛盾越發嚴重,直到以兵變的形式爆發,李存勖也最終死在了兵變之中。
-
5 # 史論縱橫
在瞭解李存勖之前,必須跟大家簡單科普一下五代十國的歷史。
五代十國是中國很冷門的一段歷史,由於時間段、朝代更迭頻繁,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五代十國的人物,跟大家簡單來說,五代就是中原的五個比較大的政權,十國是周邊相繼割據過的政權。
如果你比較懶,只要搞明白中原的五個朝代就差不多了,也就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
從黃巢起義中崛起的藩鎮朱溫在公元907年推翻唐朝,建立後梁,開啟了五代十國的歷史,後梁也並非大一統的政權,只不過是唐末較強的藩鎮,主要佔據的也是華北地區,並沒有徹底解決唐末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
朱溫一生最大的敵人是佔據關中的李克用,後梁建國後,朱溫就率軍北伐攻打李克用,雙方在潞州僵持不下,等到李克用去世的時候,朱溫本以為可以大獲全勝,結果卻被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擊敗,在此後的戰役中,李存勖率軍多次擊敗朱溫,對後梁形成軍事壓迫。
如果說誰對李存勖的評價最靠譜,一定是朱溫,朱溫在與李存勖屢戰屢敗的人生最後關頭嘆息:“生子當如李亞子,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我經營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餘孽更昌熾如此!吾觀其志不小,天覆奪我年,我死,諸兒非彼敵也,吾無葬地矣!”
意思就是說,自己的兒子不如李克用的兒子,相比之下跟豬狗一樣,自己經營天下三十年,想不到太原餘孽竟能死灰復燃如此猖狂,我看這個李存勖志向不小,我的兒子都不是他的對手,看來我將死無葬身之地了。
朱溫作為能夠結束一個朝代,並且創立一個大型藩鎮式政權的人物,那也是人中龍鳳了,就連他都十分佩服,可見李存勖有多猛。
事實也是按照朱溫的劇本發展,他被自己的兒子殺死,後梁也被李存勖擊敗,李存勖隨即建立後梁。
此後五代君主均出自後唐這一脈,後漢、後晉、後周的君主不是李克用的子孫就是部下,也能看出李存勖在擊敗朱溫後,給後唐政權帶來的輝煌。
有人說李存勖要是再努力一點,或許可以早趙匡胤幾十年結束動亂,完成統一,有人稱其為“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
李存勖究竟有多厲害,創造了後唐巔峰又為何突然隕落?
李存勖自幼因為善於騎射,膽識過人深受李克用的寵愛,早在唐朝被推翻之前,李克用與朱溫的對峙中,年紀輕輕的李存勖就已經嶄露頭角。
但是李克用的突然去世,還是沒有給李存勖足夠的時間來應對複雜的局面,唐朝中後期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很多人都喜歡收養子,以鞏固自己的政權,李克用尤其喜歡養子,坊間人稱“十三太保”。
李克用活著的時候依賴這些養子打天下,他們也手握重權,對於李存勖的即位非常不滿,有人甚至想要搞死李存勖以取而代之。
李存勖透過擒殺李克寧、李存顥等反對派控制了國內政權,隨後親自率領大軍去攻打梁軍,本來朱溫一方認為李存勖不過是一個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因此存在天然的懈怠,結局也是十分悲慘的。
從公元908年,李存勖即位後,面對後梁的軍事鬥爭,幾乎都以勝利為主,先後兼併河北,滅掉後梁,平定前蜀等,在軍事上取得了巨大勝利。
能夠在亂世中取得這樣的勝利是十分不易的,不過最後卻失敗了,在以結果為導向的治史觀中,人們不會在意你曾經取得多少輝煌,只會在意你最後死得有多慘。
李存勖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政治上依然沒有什麼作為,在軍閥割據的時代,不是誰的拳頭硬誰就永遠最強,而是能夠透過制度性的東西將拳頭變得永遠硬下去。
很顯然,李存勖並沒有做到這一點,由於李克用去世的時候,留下的攤子本身就有裂痕性,李克用的很多義子依然掌握軍政大權,比如李嗣源就是李克用的首個義子,也是後唐滅後梁的第一功臣,這樣的人會對李存勖的權力造成巨大威脅。
在取得了一定成績後,李存勖似乎也陷入貪圖享樂,不思進取的沼澤。
為了加強自己的權威,李存勖大力扶持宦官、外戚、門閥的勢力,結果導致政治建設落後,人們對李存勖也很失望,最後引發大規模兵變。
公元926年,河北發生動亂,李存勖派兵鎮壓接連失利,不得不重新啟用之前被打壓的李嗣源為主帥前去平叛,但是等到李嗣源的軍隊到達河北後,卻被叛軍擁戴,一塊反叛,李存勖在親自率軍東征時,遭遇部隊譁變,被叛軍流矢射中,享年四十三歲,正值壯年的將星隕落。
其實,我還是很佩服李存勖的,硬要挑點毛病也不是沒有,但是我感覺意義都不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巔峰,能夠開疆拓土十年二十年已經不錯了。
人到中年誰還會那麼努力,在取得了一點成績後,沾沾自喜也是很正常的,我時常也在想,如果不是窮我會一直在這碼字,保持日更?如果我哪一天成名了,像唐家三少那樣一年賺個幾千萬上億,我早就買個豪華遊艇,招一群乘風破浪的小姐姐啦。
李存勖最後的隕落,很大程度上還是自己的原因,尤其是喜歡聽曲唱戲,跟張朝陽和馬雲有錢後拍電影、開個演唱會有多像?
-
6 # 鄜延路節度使李
李存勗,說實在的就是作死。李存勗滅了後梁建立後唐之後,開始驕奢淫逸起來。作死的事情有很多,我就挑一件出來說說。李存勗滅了後梁,原來梁朝屬下的藩鎮節度使和大臣都要向新朝表示臣服,聽候處理。第一個來京朝見的是宋州節度使袁象先,他帶了數十萬金銀珍寶,先送後宮最得寵的劉夫人,又對滿朝權貴,尤其是李存勖寵幸的伶人、宦官一個個行賄。
於是,宮裡宮外都說袁象先的好話,李存勗聽了,便對他優寵有加。見此光景,別人都競相仿效。劉夫人及伶人、宦官們貪財的胃口越來越大。有時不等別人上門,他們就去敲詐索賄。李存勗陶醉在稱帝滅梁的成功之中,也不去管他們。
荊南節度使高季興也親自前去朝見。高季興原名高季昌,因李存勖祖父名李國昌,為了避諱,特將“昌”字改為“興字。他進京前,謀士梁震堅決反對說:“梁、唐是世仇,爭戰了近二十年。你是梁的舊臣,又握重兵據要地,焉知他不會把你當作仇敵!何況唐有統一全國的野心,我們就是立刻動員軍隊堅守險要,尚難以自保,如今大王單槍匹馬進京,豈不危險!”
高季興心想,後唐氣勢正盛,荊南卻地小勢弱,若不親自進京表示誠意,一旦後唐出兵討伐,後果便不堪設想。所以他還是留下兒子守衛,自己帶著三百衛士進京了。到京之後,李存勖待他倒是十分優厚,盛宴款待。賓主談得很投機。高季興這次進京,也帶了些金銀財貨作送禮之用,但他沒有料到李存勗周圍的伶人.宦官如此貪得無厭,稍不滿足,就勃然變臉,拂袖而去。他們到李存勗面前去說了壞話,李存勗惱怒之下,打算扣下高季興。
高季興不禁又氣又急,後悔當初未聽梁震的勸告。幸虧大臣郭崇韜勸李存勗道:“陛下新得天下,各路諸侯最多派子弟、將領前來朝見進貢,唯有高季興親自晉見,陛下應獎勵才是。如不放他回去,定會使天下人失望,此非做君王的長久之計。”李存勖聽他說得有理,才同意放高季興回去。高季興哪裡還敢停留,得知訊息立刻動身。到許州時,他對左右說:“這次行動有兩大錯誤:一是我來朝見,二是他放我走。”路過襄州時,節度使孔就設宴招待,宴罷住下。
高季興忽覺不妥,悄悄地對親信說:“我們必須馬上走,不然夜長夢多,只怕有變。”於是他們連輜重行李都不要了,連夜逃出城去。據說李存勗後來確實後悔,下急詔來追。但詔書到達邊關時,高季興早已逃之天天了。回到荊南首府江陵(今湖北江陵縣),高季興握住梁震的手說:“不聽你的話,幾乎逃不出虎口。”
不過他親入虎穴還是有收穫的,看到了後唐的真實情況。他對手下說:“新朝廷經過百戰才取得河南,可李存勖卻沾沾自喜地舉起雙手說:‘是我用 十個指頭取得天下的!’這豈能不令作戰的有功之臣心寒!如此之君,又怎能使人與之同心同德!況且他如今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國家大事幾盡荒廢。這樣下去勢難長久,我也不用擔心了。”
話雖如此說,高季興仍然下令加強城防,嚴守邊界。果然,不出高季興所料,李存勖的帝運並不長久,自然更顧不上進攻荊南了。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李存勗並非是一個胸有大志的人,也不是一個目光長遠之輩,最後被其義兄李嗣源殺害也無可厚非。
-
7 # 常棣tandy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中學時學過的歐陽修的一片文章《伶官傳序》,裡面就是說的後唐莊宗李存勖的興亡原因。我想歐陽公已然說的很明白:“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和“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這就是李存勖墮落的原因吧!
下面我們就聊聊這個所謂的天之驕子——李存勖:
一、後唐先世起源
後唐的祖先,西突厥別部處月部落之後,駐帳沙陀磧(今新疆吉爾班通古特沙漠),因此當時人們稱之為沙陀突厥。其部落酋長姓朱邪氏。
唐德宗時,有朱邪盡忠,居北庭之金滿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貞元(公元785至804年)中,吐蕃贊普攻陷北庭,沙陀向東遷移,居鹽州(治五原,今陝西定邊),隸河西節度使範希朝。
範希朝移鎮太原,朱邪盡忠子朱邪執宜徙居太原之北定襄(今山西定襄)神武川之新城。部落萬騎,皆驍勇善騎射,號沙陀軍。執宜子朱邪赤心,唐賜姓名曰李國昌,累官大同軍(駐馬邑,今山西朔州西北)防禦使。
唐懿宗鹹通十年(公元869年),李國昌率沙陀軍隨康承訓鎮壓龐勳起義軍,以力戰有功。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遷振武節度使(鎮單于都護府,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李國昌子克用為沙陀副兵馬使,戌蔚州(治靈丘,今山西靈丘)。
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雲州(治雲中,今山西大同)沙陀將士迎克用,殺防禦使段文楚。唐政府調李國昌為大同節度使(駐雲州雲中),國昌、克用欲父子並據兩鎮,拒不受命。唐政府調動大軍進攻沙陀兵,國昌父子退保蔚州。
廣明六年(公元880年),國昌、克用兵敗,北入達靼部落。達靼的部落酋長害怕李國昌併兼其部落,懷有戒心。李克用知道達靼部落這種心理,“時與豪帥遊獵,置馬鞭、木葉或懸針,射之無不中,豪帥心服。又置酒與飲,酒酣,克用言曰:‘吾得罪天子,願效忠而不得。今聞黃巢北來,必為中原患,一旦天子若赦吾罪,得與公輩南向共立大功,不亦快乎!人生幾何,誰能老死沙磧邪!’達靼知無留意”(《資治通鑑》唐廣明元年),不擔心李國昌父子會兼併他們了。
黃巢入長安,李克用率眾南據忻(州治秀容,今山西忻州)、代(州治雁門,今山西代縣),以勤王為號召,唐以李克用為雁門節度使,令其率兵四萬,配合唐軍,圍攻黃巢。“克用軍皆衣黑故謂之鴉軍”(《資治通鑑》中和二年)。
唐軍收復長安,黃巢起義軍戰敗,李克用的沙陀軍戰功最多。唐政府以李克用為河東節度使(鎮太原),以李國昌為代北節度使,鎮代州(治雁門,今山西代縣),父子並據兩鎮。唐僖宗光啟三年(公元887年),李國昌病死,代州一帶還是處於李克用的控制之下。
唐昭宗大順元(公元890年),唐宰相張濬率眾五萬,討伐李克用,結果張濬戰敗,師徒失亡殆盡。李克用乘勝北收雲州。從此沙陀的勢力遍佈于山西的中部和北部一帶,開始南面爭奪潞(州治上黨,今山西長治)、澤(州治晉城,今山西晉城)邢(州治龍岡,今河北邢臺)、洺(州治永年,今河北永年東南),東北面進迫幽(州治薊縣,今北京)、鎮(州治真定,今河北正定)了。唐昭宗乾寧二年(公元895年),李克用進爵晉王。
朱溫自立為梁皇帝,李克用與朱溫有深仇,仍用唐天祐年號。梁開平二年(公元908年),李克用病死,年五十三。
二、李存勖的開國勵志史
克用子李存勖嗣晉王位,存勖小名亞子,即後來的後唐莊宗。他嗣位之初大將李嗣昭被梁軍圍困在潞州,將近一年,李存勖親率大將周德威等救援潞州,夾寨交戰的結果,梁兵大潰,潞州圍解。李存勖回晉陽,厲行改革,“命州縣舉賢才,刪貪殘,寬租賦,撫孤寡,伸冤濫,禁奸盜”。又加強訓練士卒,於是“境內大治”,“士卒精整”(《資治通鑑》梁開平二年)。
成德節度使(鎮恆州真定,今河北正定)王鎔、義武節度使(鎮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王處直,反覆於梁、晉二大之間。梁開平四年(公元910年),朱溫命大將王景仁、韓勍等統兵屯魏州,謀攻鎮、定。
李存勖遣周德威往援,駐兵趙州(治平棘,今河北趙縣)。王景仁等進軍相(河北柏鄉縣)李存勖乃親赴趙州。次年正月,晉兵大破梁軍,斬首二萬級,繳獲糧食、資財、器仗不可計數。
唐昭宗乾寧元年(公元894年),李克用曾攻取幽州(治薊,今北京),以降將劉仁恭為盧龍留後,旋為本鎮節度使。仁恭逐步擴充實力,擺脫李克用的控制。唐乾寧四年,李克用率兵征討劉仁恭,在木瓜潤(今河北淶源東南)中伏大敗。
從此,劉仁恭利用晉、汴兩大勢力的矛盾,乘隙擴張地盤。唐光化元年(公元898年),劉仁恭攻並義昌軍(鎮滄州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兼有幽、滄兩鎮。遂欲併吞河朔,次年發兵進攻魏州(治貴鄉,今河北大名東北),為汴軍所敗。
至唐天祐三年(公元906年),朱溫以幽、滄首尾相倚為患,親率大軍圍攻滄州,劉仁恭屢戰屢敗,令境內能執兵器者悉數從軍,刺其面稱“定霸都”;士人在腕、臂上刺“一心事主”,得兵十萬。復遣使求救於河東,前後百餘人。
李克用乃釋嫌與仁恭言和,聯兵攻取朱溫控制下的河東屏藩潞州(治上黨,今山西長治)。朱溫聞潞州失守,方才解滄州圍而去。
劉仁恭驕奢貪暴,其子守光淫虐更甚。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仁恭為守光所囚,守光自為盧龍節度使。守光兄守文為義昌節度使,鎮滄州兄弟交惡,互相攻擊。開平三年,守文戰敗為守光所囚,不久被殺。守光自稱燕王。守光殘虐成性,“每刑人,必置諸鐵籠,以火逼之;又為鐵刷刷人面”(《資治通鑑》梁乾化元年)。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守光自稱皇帝,國號大燕。
同年十一月,守光將兵二萬,攻易(州治易縣,今河北易縣)定(州治安喜,今河北定州),義武節度使王處直告急於晉,晉王李存勖命大將周德威率兵攻燕,以救易、定。乾化三年,晉軍破幽州城,擒劉仁恭;劉守光逃亡,途中被擒。李存勖殺仁恭、守光父子。幽州為晉所有。
梁貞明元年(公元915年),分魏博六州(魏、博、貝、衛、澶、相)為兩鎮,從而引起魏博的兵變,變兵請降於晉,李存勖乘機舉兵東進。貞明二年,李存勖大敗梁援軍,消滅梁軍精銳七萬,河北除黎陽一地外,盡為晉有。
梁貞明三年,李存勖攻下楊劉城(今山東東阿北楊柳村)。貞明四年,晉於澶州之南筑德勝北城(即今河南濮陽縣城),於黃河之南筑德勝南城。李存勖知鄆州(治須昌,今山東東平西北)守備單薄,命大將李嗣源率精兵五千,襲取鄆州。
後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十月,李存勖親率大軍自楊劉渡河,至鄆州和李嗣源合軍,費了八天的時間,徑取大梁。大梁降,梁末帝朱友貞自殺,梁就此滅亡了。
李存勖在攻下大梁之前,於魏州(治元城,今河北大名北)即皇帝位,國號大唐,史稱後唐,改元同光(公元923年)。李存勖即後唐莊宗。既滅後梁,取大梁,從張全義請,遷都洛陽。改梁東京開封府為宣武軍汴州。遣使宣渝諸道,梁所除授節度使五十餘人皆上表入賀。
三、李存勖的享樂覆亡史
1.寵幸伶人宦官
莊宗以沙陀部落精兵於馬上取天下,但是不懂政治,不知與民休息。莊宗幼善音律,故寵信伶人。每自傅粉墨,與優人共戲於庭,優名“李天下”。
諸伶恃寵怙勢,出入宮掖,侮弄朝官。四方藩鎮爭以貨賂結好伶官。最為政害人的伶官名叫景進,被莊宗委以耳目,專替莊宗探聽宮外的事情。
景進經常單獨奏事,由是得以干預政事,將相大臣都忌憚他。“軍機國政,皆與參決。三司使孔謙兄事之,呼為八哥。”(《新五代史·伶官傳》)
莊宗還用宦官作心腹。唐末誅宦官,宮內各執事都用士人代替。後梁也用士人。莊宗遷都洛陽後,恢復唐舊制,宮內各執事和諸道監軍都用宦官。他聽從宦官的建議,“分天下財賦為內外府,州縣上供者入外府,充經費;方鎮貢獻者人內府,充宴遊及給賜左右。於是外府常虛竭無餘而內府山積”《資治通鑑》後唐同光二年)。
洛陽宮殿宏邃,宦官想大增宮女,詐稱宮中空屋太多,所以夜裡有鬼怪遊蕩。莊宗便命宦官王允平、伶官景進採擇民間女子,遠至太原、幽、鎮,不下三千人。同光三年(公元925年),他從魏州回到洛陽,搶掠魏州諸營婦女千餘人,“載以牛車,累累盈路”。(《資治通鑑》後唐同光三年)
後梁大將段凝,統兵五萬,在黃河上抵禦後唐軍隊,後梁亡,段凝全軍降唐。他透過伶官景進納賂於劉夫人(後為莊宗皇后),因此受到優寵,莊宗任命他為泰寧軍節度使(鎮兗州瑕丘今山東兗州)。
後梁宋州節度使(鎮宋城,今河南商丘)袁象先,是朱溫的外甥,後唐滅梁,象先運珍貨數十萬,偏賂劉夫人及權貴、伶官、宦官,不久,中外爭譽。名義上黃河南北是統一了,實際政權並沒有鞏固下來。
荊南節度使高季昌聞唐莊宗滅梁,改名季興(避李國昌諱)入朝洛陽。他為了轉移後唐的兵鋒,以蜀道艱險勸莊宗伐蜀,謂“蜀土富饒,又主荒民怨,伐之必克。克蜀之後,順流而下,取吳如反掌耳”(《資治通鑑》後唐同光元年)。
莊宗接受他的意見,決意伐蜀。同光三年(公元925年),莊宗以魏王繼岌(莊宗子)充西川四面行營都統,大臣郭崇韜充東北面行營都招討制置等使,驍將康延孝為先鋒排陣斬斫使。魏王繼岌都統下置中軍,由工部尚書任圜、翰林學士李愚參預都統軍機。
另派供奉官李從襲充中軍馬步都指揮監押,高品李廷安、呂知柔充魏王府通謁。李從襲、李廷安、呂知柔三人都是宦官。郭崇韜將出兵,先向莊宗保薦有薦引舊恩的北都(即太原府)留守孟知祥為未來的西川節度使。
2.伐蜀亂局與內部火併導致精銳盡失
唐軍六萬,同光三年九月十八日從洛陽出發,長驅入蜀,到十一月二十八日克成都,蜀主王衍出降。唐軍從出兵到滅蜀,歷時僅七十天,這說明前蜀政權腐朽已極,不堪一擊;然而後唐統治也面臨深重的危機。
唐伐蜀之役,魏王李繼岌雖為都統,軍中制置部署,一概出於郭崇韜,崇韜終日決事,將吏賓客趨走盈庭,蜀之降官爭以寶貨、妓樂賂遺崇韜及其子廷誨。都統府牙門索然,魏王所得不過匹馬、束帛、唾壺、麈柄而已。李從襲等隨繼岌人蜀宦官,內心嫉恨不平。
郭崇韜素來厭惡宦官,曾告誡繼岌說:“大王他日得天下,驟馬(騙馬,即閹馬)亦不可乘,況任宦官,宜盡去之,專用士人。”(《資治通鑑》後唐同光三年)這話被呂知柔竊聽到,由是宦官都切齒痛恨。
蜀人見郭崇韜權大,聯名請求李繼岌留崇韜鎮蜀。宦官乘機進讒,繼岌遂與崇韜相互猜疑。這時成都雖下,而蜀中盜賊群起,佈滿山林,崇韜命任圜、張筠分道招討,大軍因之淹留未還,莊宗遣宦官向延嗣促令班師。
向延嗣到了成都,嫌郭崇韜態度傲慢,與李從襲串通一氣,回洛陽誣告郭崇韜父子有異心。適逢莊宗査閱蜀中府庫簿籍,怪所藏珍寶不多,延嗣又說珍寶盡入郭家。莊宗慍怒,欲除郭崇韜而猶豫未決。劉皇后竟出手詔,密令李繼岌殺郭崇韜父子。西川節度使孟知祥隨後趕到成都接管蜀中軍政事務,李繼岌乃部署諸軍北返。
河中節度使朱友謙本來是朱溫養子,朱友珪殺朱溫篡位,也要殺朱友謙,朱友謙降附李存勖,賜姓名為李繼麟。後唐統一黃河南北,因友謙以河中歸附而無後顧之憂,友謙亦自恃有功,苦於伶官、宦者“求句無厭”,遂拒而不與,結果得罪了伶官、宦者。
郭崇韜被冤殺,伶官景進誣告朱友謙和郭崇韜合謀造反,唐莊宗又殺朱友謙全家一百餘口。
李繼岌大軍從成都出發,康延孝率一萬二千人為後軍。延孝所部多河中兵,聞朱友謙無罪族誅被殺,河中將士大譁。軍至劍州(治普安,今四川劍閣),延孝擁兵西還成都,自稱西川節度使,李繼發在利州(治綿谷,今四川廣元)聞訊,署任圜為副招討使,將兵追討,孟知祥遣西川兵,董璋率東川兵,會攻叛軍,很快就把康延孝的叛亂鎮壓下去了。李繼岌才引兵倍道而東。
後唐莊宗的失敗,同殺害郭崇韜關係很大。後唐的精銳部隊六萬人,均隨郭崇韜入蜀。魏王李繼岌輕信讒言殺害了郭崇韜,他又控制不住這支大軍,危亡的形勢,立刻顯現了。
同時當時朝廷經濟拮据,如果西川掌握在朝廷手中,經濟情況尚可改善,李繼岌一離開成都,東西川的統治權力落入董璋、孟知樣手中,中原的經濟危機,也就更為嚴重了。
3.愛財如命導致人心渙散
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大飢,民多流亡,老弱往往餒死;租賦不充東都倉廩空竭;軍上乏食,有僱妻鬻子者。翌年三月,以軍食不足,河南府豫徵夏秋稅,民不聊生。租庸使又以倉儲不足,朘刻軍糧,軍心動搖。宰相請發內庫贍給諸軍。劉皇后出妝具及三銀盆,並皇幼子三人於外廷,說宮中別無蓄積,請鬻以贍軍。宰相惶懼而退。
到了四方兵起,莊宗不得不出金帛給賜諸軍,樞密宣徽使及供奉內使景進等皆獻金帛以助給賜,軍士詬詈道:“我等妻子已餓死,要金帛何用!”人心渙散,無法挽救危亡的局面了。
4.猜疑親軍導致兵禍
魏博軍隊是梁唐之際的勁旅,莊宗以魏博銀槍效節都為親軍,攻取汴、洛,銀槍都屢立戰功,滅梁之後,莊宗不念舊勞,反而加以猜忌。天成元年(公元926年)二月,戍守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西南)的魏博土兵,期滿回鎮,到達貝州(治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
莊宗以鄴都(治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空虛,恐兵至為變,命令他們留屯貝州。魏博兵士皇甫暉因人心浮動,率眾譁變,殺魏博指揮使楊仁晸,奉銀槍效節指揮使趙在禮為帥,焚掠貝州,兼程南下,攻破鄴都。
莊宗得到訊息,派驍將元行欽率騎兵三千前往招撫,亂軍守陴拒戰,行欽攻城失利。莊宗不得已起用宿將李嗣源,率領一支親軍進討鄴都。親軍號稱“從馬直”,是莊宗挑選軍中驍勇士卒組成的。指揮使郭從謙,認郭崇韜為叔父。
郭崇韜遭冤殺後,郭從謙涕泣不平,用私財交結從馬直軍校,鼓動親軍作亂。天成元年三月初六日,李嗣源率親軍至鄴都城下,次日下令軍中,明晨攻城。當夜從馬直軍士譁變,擁李嗣源入城。
城中不接受外兵,皇甫暉擊散亂軍,趙在禮親率諸校迎李嗣源入城。李嗣源藉口收撫外兵,出城至魏縣,收鎮州(治真定,今河北正定)兵五千;南趣相州(治安陽,今河南安陽),得馬數千匹,始能成軍。
5.李存勖的身死
元行欽從鄴都退保衛州(治汲縣,今河南衛輝),上奏莊宗,說李嗣源和鄴都叛兵通謀,以後嗣源屢次上表申訴,都被元行欽扣留。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向李嗣源建議:“夫事成於果決而敗於猶豫,安有上將(指嗣源)與叛卒入賊城(鄴都),而他日得保無恙乎!大梁,天下之要會也,願假三百騎先往取之;若幸而得之,公宜引大軍亟進,如此始可自全。”(《資治通鑑》後唐明宗天成元年)石敬瑭揮兵渡河,突入大梁。三月二十六日,李嗣源也率領大軍進入大梁。
莊宗率扈從兵二萬五千,也從洛陽東往大梁,至萬勝鎮(在中牟縣),聞李嗣源已經佔領大梁,神色沮喪,登高嘆息道:“吾不濟矣!”即命旋師。士卒逃散,只剩一萬多人。莊宗路過罌子谷(在當時汜水縣西),山路狹窄,每遇衛士,便用善言安撫,許以厚賞。回答說:“陛下賞賜太晚,誰也不會感恩。”莊宗剛回到洛陽,四月初一日,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發動兵變,帥所部兵攻入興教門(皇宮南面三門,左曰興教門)。
莊宗率宿衛軍校十餘人力戰,被流矢射中身死,年四十二。身經百戰統一黃河南北的後唐莊宗就這樣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結束了他的生命。
洛陽兵變,莊宗中流矢而死。劉皇后攜帶金寶,逃往晉陽。諸軍大掠都城。李嗣源引軍入洛陽,稱監國。魏王繼岌率徵蜀大軍至興平,進退失據,行至渭南,被宦官李從襲殺害。任圜代領全軍二萬六千人,歸降李嗣源。宗室諸王多被李嗣源部下所殺,莊宗諸幼子下落不明,李克用家族幾乎滅絕。劉皇后在晉陽為尼,也被李嗣源派人殺死。
(正文完)
-
8 # 洛克笑笑
《全唐詩》中的:
【如夢令】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鳳。
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
如夢,如夢,
殘月落花煙重。
【陽臺夢】
薄羅衫子金泥縫,困纖腰怯銖衣重。
笑迎移步小蘭叢,嚲金翹玉鳳。(嚲duo 下垂)
嬌多情脈脈,羞把同心拈弄。
楚天雲雨卻相和,又入陽臺夢。
很難想象這是帶兵征戰的沙陀將軍所作,此人名叫李存勖,後唐的開國皇帝。李存勖的先祖出於西突厥,自號曰“沙陀”,以朱邪為姓。唐德宗貞元年間(785~804),“驍勇善騎射”的沙陀軍歸入唐王朝。
懿宗鹹通十年(869),部落首領朱邪赤心協助討伐龐勳有功,封為單于大都護、振武軍節度使,賜姓名曰李國昌。李國昌有個兒子名李克用,“尤善騎射,能仰中雙鳧”。
黃巢攻陷長安後,883年,李克用會同各路鎮兵會攻黃巢,立有首功。後來,昭宗封之為晉王。李克用死後,長子李存勖繼承晉王之位。
923年,李存勖即皇帝位,史稱後唐莊宗。同年底,後唐攻進開封,宣告後梁滅亡。
李存勖的成功,源於李克用的三支箭。李克用臨死之前,交給李存勖三支箭:“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你一定不要忘記。“其”,強調)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於廟。以後每次用兵,就請出一支,背在錦囊中,身先士卒,凱旋將箭交回。
當李存勖滅掉後梁,就進入家廟,將三支箭交還先王。認為天下已定,功成名就,該享受享受了。
李存勖的敗亡,主要以下幾個原因:
重新啟用宦官
當初,朱溫將唐室的宦官七百多人全部殺光,分散在外的,命令各地捕殺。李存勖即皇帝位不久,就下令尋找前唐的宦官,有數百人,召入宮中侍候。這樣,宦官重新得到啟用。
重用伶人
李存勖喜歡俳優(pái yōu,古代以樂舞諧戲為業的藝人),知曉音律,能編寫曲子,曾流入民間廣為傳唱。雖然貴為天子,卻經常與俳優伶人同臺演唱。李存勖喜歡的伶人,不僅賜予金錢,還封為刺史。
大臣郭崇韜諫勸:“陛下所與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賞未及於一人,而先以伶人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不聽。
李存勖喜歡打獵,有次在中牟縣,踐踏民田。中牟縣令替百姓懇切諫勸,李存勖勃然大怒,要殺死縣令。身邊有個叫敬新磨的伶人,伶牙俐齒,經常逗得李存勖捧腹大笑。
這時為了搭救縣令,敬新磨正話反說:“你作為縣令,豈不知天子喜好打獵嗎?你為什麼放縱百姓種莊稼以提供賦稅呢?為什麼不讓百姓捱餓而空著這塊地,以備天子馳騁呢?你有罪,罪當殺頭!”請求趕快執行,其他伶人也一起唱和。
李存勖哈哈大笑,免縣令一死。敬新磨就是莊宗李存勖跟前的一個快樂小丑,得到不少的封賞,但沒有什麼其他過錯。
買宮女進宮
那時,伶人進出皇宮,侮弄官員,群臣又氣又怕,不敢吭聲,有的反而巴結投靠,連各地藩鎮也賄賂伶人。而敗壞政令、攪亂國家的,尤其以郭從謙等三個伶人最為可惡。李存勖只相信這幾個伶人,派他們出訪民情,事無大小皆聽他們的,“每進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軍機國政皆與參決”。
李存勖當初進入洛陽,住在前唐宮室,沒有宮女侍候。宦官迎合旨意,多說宮中鬧鬼,因為以前後宮多達上萬人,如今空洞洞的,應當充實後宮,增加人氣。李存勖就派他們去買一千名美女以充實後宮。
聽信宦官讒言,濫殺大臣
一年夏天,連綿大雨不停,百姓很多死於水患。李存勖在皇宮內溼熱難耐,想到高樓避暑,就派人建造。
郭崇韜勸道:“願陛下無忘創業之難,常如河上,則可使繁暑坐變清涼。”李存勖很不高興,宦官乘機進讒言,說郭崇韜的府第無異於皇宮,他哪體會到陛下的煩熱呢!
郭崇韜一向厭惡宦官,曾說過要除掉所有宦官,連騸過的馬也不騎用。後來,遭誣陷致死。
926年,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在石敬瑭的慫恿下,率領譁變軍卒佔據汴州。伶人郭從謙鼓動興教門之變,亂兵縱火焚門,李存勖為亂箭射傷,傷重而死。
另一伶人收集樂器將李存勖的屍體火化。李嗣源進入洛陽殺盡叛臣,葬李存勖屍骨於雍陵,在大梁稱帝,史稱後唐明宗。
史書說李嗣源本夷狄之人,無姓氏,為人質厚寡言,執事恭謹,李克用收為養子,並賜予姓名。即位後,裁剪宮女、伶官,廢除皇帝私庫,財物歸入國庫。經常詢問民間疾苦,當聽說糧食布帛便宜,百姓沒有病痛,他非常高興。
官吏有貪贓枉法的,就處以死刑,說:“此民之蠹也!”還用詔書褒獎廉吏,以風化天下。“在位七年,於五代之君,最為長世,兵革粗息,年屢豐登,生民實賴以休息。”但他不能明辨是非,屢次誅殺無辜大臣。
李存勖錯在明明知道兒子李重榮行為不端,而不採取防範或制裁措施,最終發生父子猜忌、兒子孫子死於兵變、幾天之後自己也悲憤而亡的慘禍。
934年,李嗣源第五子李從厚即皇帝位於柩前,史稱愍帝。這時,鳳翔節度使潞王李從珂起兵反叛。
李從珂本姓王,十幾歲時,與寡母一起被李嗣源所擄掠,收為養子,取名從柯。李從珂殺死愍帝,登上皇帝寶座,史稱廢帝。
936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向契丹借兵,攻克京師,建立後晉政權,李從珂自焚,後唐遂告滅亡。
後唐歷經四個皇帝,實則三家人。莊宗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長子,明宗李嗣源是李克用的養子,廢帝李從珂是李嗣源的養子。雖說都姓李,其實都不姓李。
“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安逸享受)可以亡身”,“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多困於所溺”,不僅是李存勖的教訓,也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可貴遺產。
-
9 # 讀史問路
天下可馬上而得之,不可馬上而治之。李存勖在創業時期敢於拼搏,勇於進取,在國家大事上毫不含糊,可謂一代英主。其實仔細分析,那是因為內有其父親李克用的遺言在激勵他,外有後梁的軍事壓力在威脅他,使他不得不奮鬥,因為一旦他稍有鬆懈,身死國滅便是頃刻之間。
待到後梁被消滅,李存勖既能對九泉之下的父親有個交代,也不用再天天擔心仇人找上門。更何況北邊的契丹多次入寇都被後唐軍隊擊退,西南方向的前蜀也在大唐天兵的攻勢下成為後唐的領土。從內外環境來說,這時的後唐已經有氣吞山河的歷史契機。
因此,李存勖開始學他那譭譽參半的“老祖宗”李隆基,陶醉於所謂的“太平盛世”中,開始了墮落。這人啊,前半輩子創業太辛苦,後半輩子壓力小了就無所顧忌的開始享福,李存勖自然也不能例外。可惜了李存勖這麼好的天賦,最後還是逃不過被殺的命運。
-
10 # 我是趙帥鍋
李存勖24歲襲封晉王,正式閃亮登場。他一出場,就把自己父親的宿命對手朱溫給打得沒有脾氣,只能無奈的感慨道:“生子當如李亞子!”隨後,李存勖拳打契丹阿保機,肘撞幽州劉仁恭,腳踢後梁帝國,建立了後唐帝國。
接著,李存勖派軍討伐蜀國,再次創造奇蹟,從出兵到滅亡蜀國,歷時70多天。更主要的是,湖北軍閥早在此前,就已經向李存勖臣服,高季興甚至親自入朝拜見李存勖。此時此刻,如果不知道後來的歷史,人們難免會感覺,李存勖統一天下,已經近在咫尺。
但是,歷史就在此時突然出現了意外。因為誰也沒有想到,英雄不可一世的李存勖,竟然墮落得越來越像白痴,最終親手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和江山。
對於李存勖的墮落,按照傳統史書上的說法,主要是因為他被勝利衝昏頭腦,變得貪圖享樂,整日聲色犬馬,還寵信並重用伶人。
比如,李存勖他的劉皇后一起橫徵暴斂,剋扣兵士軍餉,把國庫錢佔為己有,即便國家災荒時,他們也不肯拿錢出來救濟;再比如,李存勖授以許多伶人刺史之類的重要官職,還讓他們肆意干預軍政,而那些浴血奮戰的將士們,則什麼封賞也沒有得到......
李存勖的這一系列行為,最終導致民怨沸騰,於是軍人們只好集體造反。從這層意義上說,李存勖的墮落,完全就是因為他在志得意滿中變成了一個昏君。
那麼,事實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當時,李存勖在統一北方後,他身邊大約有這樣五大勢力集團:
第一個是藩鎮大佬。這股勢力以陝西鳳翔的軍閥李茂貞、山西河中的軍閥朱友謙、河北定州的軍閥王都為代表。
這三股力量雖然臣服了李存勖,但是誰也得承認,他們還是軍閥。因為這三個軍政集團,從來就沒有被人強有力的改編過,始終都保持著相對獨立的地位。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三個軍閥對於李存勖來說,就類似於韓信、英布和彭越對於劉邦。
第二大勢力,是後梁降將。由於後梁帝國是被斬首滅亡的,而且隨後李存勖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席捲整個黃河以南地區,這也就意味著那些後梁高階將領,都是率領完整的集團軍投降了李存勖。
對於李存勖來說,他想要快速平定北方,自然不可能全面削奪這些人的權力,所以他只能尊重這些後梁將領的從前既得利益,而甚至還給他們都賜了李姓。比如段凝後來成了李紹欽,霍彥威後來成了李紹真,袁象先後來成了李紹安,杜晏球后來成了李紹虔,康延孝後來成了李紹琛,溫韜後來成了李紹衝。
這些後梁降將,從本質上來說,也都是一個個小而化的軍閥,擁有一定的獨立性。並且他們的軍隊,也都是自成體系的,都是原先自己的後梁軍隊,雖然李存勖可以某種程度上指揮他們,但卻無法直接兼併或收編他們,至少暫時無法實現。
第三大勢力,是元老重臣,以李嗣源為代表。所謂元老重臣,就是在李克用時代,他們就開始跟著李克用打天下;後來李克用死後,他們又跟著李存勖打天下。從資歷上來說,這些人大都在李存勖之上,從實力和能力上來說,他們也不一定比李存勖差。
從某種意義上說,元老重臣通常是皇帝最想清除的一股勢力,因為這股勢力實在不好控制。同樣對於李存勖來說,這股元老重臣勢力,也不是他能夠強有力的控制的。
第四大勢力,就是李存勖一手提拔起來的新貴。這種勢力以郭崇韜、馮道、孔謙為代表。按理說,這股勢力應該是李存勖的堅定支持者,但結果卻並非這樣,至少郭崇韜就一點也不可靠。
因為,當這些新貴擁有一定的軍政大權後,他們很容易和前面三股勢力走到一起,因為基於他們共同的利益,都希望皇帝所擁有的軍政大權越小越好,這樣他們的權力自然就越來越大,所以他們從內心裡,並不希望李存勖大權獨攬。
第五大勢力,就是宮廷力量,他們主要是李存勖的生母、嫡母、皇后和太監集團。
從某種意義上說,李存勖最初的成功,就是在宮廷力量的支援實現的。想當年,李存勖剛當晉王時,正是因為他們的全力支援,李存勖才能夠幹掉不服自己的叔父李克寧和李存顥等人,從而穩固自己的統治。
後來,李存勖可以統一天下,也是因為他一直重用一個叫張承業的太監。再後來,等到李存勖統一天下後,這些人大也都坐在了權力核心的位置,成為了一股非常強大的勢力。
對於李存勖來說,他能夠真正信任的,其實只有第五個勢力,至於前面四個勢力,非但不能完全信任,而且還需要想方設法的削弱。因為,如果不把這些傭兵大佬的兵權給解除,李存勖的皇權就不可能穩固,他的後唐帝國,也會永遠處在軍閥顛覆的陰影之下。
在這種背景下,基於李存勖的利益,他自然要想盡辦法擴大宮廷力量,也就是擴大自己生母、嫡母、皇后和太監集團的力量,從而讓他們與前面四股勢力相互制約。
問題是,當時李存勖的宮廷力量,已經在中央佔據主導地位,換句話說,宮廷力量在中央已經沒有擴大權力的空間了,他們想要繼續擴張權力,就只能去地方上奪權。問題是,李存勖的生母、嫡母、皇后和太監,怎麼可能跑到地方上去任職呢?
在這種背景下,李存勖便想到了伶人政治,也就是透過重用伶人來分割地方軍政大佬的權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李存勖的伶人政治,其實與之前歷代皇帝們所採用的宦官政治並沒有本質的差別,都是企圖透過重用那些沒有任何背景的底層人士,以此來加強中央集權。
事實上,正是基於類似的目的,李存勖才一心從伶人中選拔官員,讓他們到地方上擔任刺史、郡官等,並監督地方各軍政大佬。當然,這種做法顯然損害了軍人集團的整體利益,尤其是前面說到的那四大勢力集團。
因為,一個軍人把腦袋撇在褲腰帶上出生入死,才混成高階將領,而那些唱戲出身的人,一下子就成為你的監軍,擁有節制你的權力,你是什麼感覺?關鍵是,這些人還要把你擁有的人事、經濟、行政、司法權都給剝奪,你是什麼感覺?肯定會覺得,這就是卸磨殺驢。
在這種背景下,各地方軍政大佬自然會聯合起來反對,於是幾個賭錢賭輸的軍人,一時想不開而發表了一番反動言論,於是魏博軍區直接失控;關鍵是,當李嗣源討伐魏博時,魏博軍人一番煽動性的言論,把李嗣源為代表的力量也瓦解了。
於是,大家喊著向皇帝討個說法的口號,有條不紊的向洛陽前進,在此過程中,各地軍區大佬那是紛紛響應。總而言之,老子早就忍夠了!於是李存勖派到各地的監軍,都被大家自發的、不約而同的砍掉了,於是李存勖只能兵敗身亡。
-
11 # 厲害bin
李存勖稱不上天之驕子吧,雖然憑藉弱小的晉國之地打敗了梁國,但中國歷史上做到這一點的何其之多,南北朝的後漢、前趙、前秦,都是統一過中原地區的梟雄,史書上也沒見人給他們天之驕子的封號。
李存勖前半生是在其父李克用的基礎上崛起的,當時李克用留下的班底還是非常強大的,文臣有張承業,武將有李存審、李嗣源,老將周德威更是文武兼備。但總體來說李克用的班底裡,武強文弱。李存勖憑藉著老父親的班底,力挫梁國,並一步步的由防守變為進攻。但是胡柳坡之戰,李存勖的性格缺點就顯現出來了。啥缺點了,急切的想證明自己。
李存勖很喜歡身先士卒,前期盤子不大的情況還可以這樣,現如今貴為君王都這麼冒險,心態完全沒有轉變過來啊,還是小兵心態;本來胡柳坡之戰應該是碾壓局的,結果李存勖就是想發揮自己的主角光環,輕率冒進,不僅老將周德戰死了,晉國的精銳也損失慘重;另外張承業在守軍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成功守住太原,李存勖竟然覺得這場守城之戰沒有自己參與不願意封賞,心胸不夠寬廣啊。
等張承業死後,後唐朝堂之上更是缺乏能治國的文臣,以至於戲子第一次上了帝國的政治舞臺。
也許是朱溫死了,梁國滅了,李克用的遺命完成了,李存勖覺得沒什麼可以做的了,所以開始享受人生,不在追求千古霸業,後唐也就止步於此了。
所以說李存勖的墮落應該是從朱溫死了之後開始的,他本人自始至終也沒有進化出一顆雄主的心,還是一個作為將軍的心態,不能稱之為天之驕子。
-
12 # 嗔痴歷史觀
在歷史上有這麼一個特殊的時期,那就是五代十國時期,這個時期十分混亂,而且皇帝更換速度特別快,可能一不小心就被手下大臣殺掉,或者直接被自己兒子殺掉,因此在這個時期的皇帝,實際上都是提心吊膽,沒有一天是安生的。
就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中,出現了一個能夠力挽狂瀾的皇帝,那就是後唐的李存勖,可以說這個皇帝是五代十國時期少有的傑出人才,可是為何他僅僅當了三年皇帝之後,就被人一箭射死,落得一個悽慘下場呢?
李存勖的政治才能李存勖屬於沙陀人,在之前我寫過一篇關於沙陀人的文章,這是一個十分驍勇善戰的族群,在唐朝時期,沙陀人就已經幫助李唐取得很多戰績,因此李克用也是在唐朝時期成為晉王,封地太原,這就是後來後唐的基礎。
李克用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將朱溫這個推翻唐朝的傢伙進行處置,畢竟李克用對唐朝的那種忠心,一直都沒有改變過,所以李克用的一生,幾乎都在與後梁朱溫戰爭,只是可惜當時的李克用實力懸殊太大,有心殺敵無力迴天。
不僅沒法除掉朱溫,李克用反而還經常被後梁圍攻,還有契丹的背叛以及自己曾經下屬劉仁恭的背叛,受到這麼多的打擊,李克用一病不起,最後將自己沒有完成的心願交給兒子李存勖去完成。
李存勖剛剛繼位的時候,完全就是一個爛攤子,內憂外患,還有自己的叔叔李克寧對王位虎視眈眈,所以最開始的時候,李存勖也不想接過這個燙手的山芋,但是迫於壓力,最後還是勉為其難接受了。
有曹太后的輔佐,再加上李存勖的卓越智慧,他先與契丹人聯合抵抗後梁,再去支援潞州,避免被後梁吞併。就在戰爭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時,後梁內部出現了問題,朱溫被自己的兒子給殺了。
朱溫去世之後,後梁內部逐漸出現分歧,情況惡化,剛好給李存勖提供了最佳機會,李存勖一鼓作氣攻打後梁,後梁已經無力回擊,最後終於被李存勖徹底取代。至此,李存勖已經完成了父親的心願,建立後唐,成為皇帝。
原本的一個爛攤子,在李存勖的帶領下,最後出現逆轉,變成一個新的時代,我們必須肯定的就是,李存勖的智慧絕對是不一般的,可是為何打江山這件困難的事情都能做好,李存勖卻坐不穩皇位呢?
李存勖的墮落有的人也許就是比較適合打江山,而不適合守江山,因為打江山與守江山原本就有很多不同之處,尤其對亂世之中的皇帝而言,這一點就更加明顯了。在李存勖當皇帝的時候,他總結了很多後梁滅亡的經驗教訓,對自己身邊的大臣和自己的子孫都有所忌憚,擔心他們會奪權。
為了能夠維護住自己的權力,李存勖做了一件十分荒唐的事情,一開始也許他以為自己這樣做是正確的,但是從後來的結局來看,他似乎完全錯了。這件事情就是李存勖將自己的愛好和政治結合在一起。
很多人都知道,李存勖有一個最大的愛好就是喜歡戲曲,因為喜歡,他幾乎把整個皇宮都弄成了戲院,原本這樣也無可厚非,畢竟一個皇帝有點愛好是正常的,但是李存勖最糟糕的地方就在於,他覺得伶人對自己的皇權沒有影響,不像那些曾經帶兵與自己出生入死的武將威脅大。
出於這樣的考慮,李存勖就開始大力賞賜那些伶人,將軍中的重要職位都賜給伶人,比如節度使或者刺史之類的官職,這樣做的後果很明顯,就是原本帶兵打仗的人,逐漸對李存勖失去信任與信心,而那些什麼也不懂的伶人,在重要職位上卻不能體現出價值。
也許李存勖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覺得後唐已經穩定了,不需要武將打仗,只需要一些伶人來監視著武將,防止他們造反就可以。但是很明顯李存勖錯誤估計了局勢,當時的後唐並非已經穩定,而是危機重重,內部都有人虎視眈眈,外部就更不用說了。
李嗣源已經對李存勖徹底絕望,離他而去,李存勖這個時候意識到自己的一些問題,打算帶兵去平叛李嗣源,可惜這個時候的將士,都已經不願意為李存勖賣命,李存勖想要這些將士出征,唯一的辦法居然是用金錢收買他們,明碼標價,他們才願意出征。
可是這麼多的錢去哪裡弄呢?李存勖原本的國庫都是交給張承業在管理的,這個管家很是靠譜,對李存勖多有節制,尤其是李存勖肆意賞賜伶人的時候,張承業就直接斷了李存勖的錢,讓李存勖知道節制。
可惜後來張承業去世了,李存勖失去了得力助手,反而被李存勖的老婆劉氏掌握了財政大權,這個劉氏完全就是一個喂不飽且不知足的主兒,她管理財政大權就是不斷收別人的錢財,很多重要職位都被她賣出去了,而所得到的錢都是有進無出。
這些舉動很明顯早就得罪了李存勖手下的很多大將,並且把整個後唐的風氣帶壞了,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後唐,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是已經集全了所有即將滅亡的國家的壞毛病,縱使李存勖想要改變,也是無力迴天了。
當李存勖向自己老婆索要軍餉的時候,劉氏堅決不願意拿出來,李存勖沒有辦法只能開空頭支票,跟自己的將士承諾,只要戰爭勝利回來,就把曾經滅蜀國所得的40萬軍餉全部分給大家,這是一個承諾,但大家已經不願意相信李存勖了。
很明顯,李存勖去攻打李嗣源的戰爭是註定失敗的,跟隨他前往的將士,眼睜睜看著李存勖被打得落花流水,也不願意支援他,李存勖落魄跑回家,大喊口渴,結果皇后劉氏給了他半碗乳酪,多麼可悲。
更加讓人無語的是,李存勖回到皇宮,發現伶人郭從謙已經造反控制了皇宮,自己這個皇帝算是徹底走到盡頭了,郭從謙一箭結束了李存勖的性命,後唐徹底結束,李存勖輝煌的一生就這樣落魄收場。
要說李存勖為何會得到這樣的下場,實際上很簡單,一方面是錯用伶人,一方面是錯信老婆,伶人掌握了大權,老婆掌握了財政,試問他這個皇帝,除了唱戲之外還擁有什麼呢?所謂玩物喪志,也許就是這樣的情況吧!
結語人生一世,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有可能也就是一兩年時間就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可能是變好,也可能是變壞,在好與壞之間,真正的決定者往往就是自己,只有自己走好每一步路,才能掌握住未來變化的方向,要是路走錯了,結局其實已經在冥冥之中註定,試問蒼天饒過誰?
-
13 # 磨史作鏡
李存勖算不算一代天驕呢,還是差點火候,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李存勖是他那個時代比較傑出的軍事家,也曾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李存勖,小名亞子,漢化沙陀人,其父為唐朝的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李克用因為幫助唐王朝剿滅黃巢農民軍有功,被委以重任。他和另一個在鎮壓黃巢起義中成長起來的割據力量——宣武節度使梁王朱溫,既有仇恨又有利益衝突。因此,當907年朱溫代唐而立成立梁朝(史稱後梁)時,北方的許多藩鎮都表示了承認與歸順,唯有李克用的河東地區繼續使用唐朝年號,拒絕承認梁朝。
實際上,梁晉兩家在唐朝正式滅亡前已經多次交手,畢竟朱溫實力強大,李克用在爭鬥中佔下風,有一次太原城都岌岌可危,但是終歸後梁沒能奈何李克用。
908年,李克用去世。李存勖繼任晉王。據說,李克用死前給了李存勖三支箭,一支箭代表一個勁敵:一個是據守幽州、自稱大燕國皇帝的劉守光和他老爸劉仁恭父子。一個是契丹。還有一個當然就是後梁。
李存勖真的是不白給,他不但完成了老爸李克用交給的任務,還超額了。擊敗了經常南下騷擾的契丹,活捉了背信棄義的劉守光父子並在李克用陵前殺了祭奠。公元923年,李存勖稱帝,建立了後唐,他就是後唐莊宗。同年,滅亡了後梁,朱溫那時候已經被兒子朱友珪殺死了,末帝朱友貞殺了朱友珪,不過此時也城破自殺而亡。
說李存勖超額完成任務,是因為後唐一度滅了西南割據政權前蜀,俘虜了後主王衍。
但是,風光無限背後,卻已經埋下了深深的危機!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是因為李存勖一個特殊愛好。這個愛好許多人都知道,愛唱戲,不僅僅是戲迷級別,而且是票友甚至專業級別,自己經常粉墨登場,還給自己取了個藝名“李天下”。
因為這個特殊愛好,也造就了他身邊有一群特殊的人——伶人,古時候對戲曲從業者的稱呼。伶人跟皇帝天天一起唱戲,自然關係很好。有幾個比如像景進這樣的伶人,已經開始參與朝政,一句話能夠決定別人沉浮榮辱,勢力很大。而且李存勖居然以國家的名器賞賜伶人,曾經一次就給兩個伶人封為刺史,成為一方大員。許多身經百戰的將領也不容易做到刺史的官位,因此此舉大大傷害了將士們的心。
就這樣,在伶人宦官的逢迎伺候下,李存勖日子越來越驕奢淫逸,感覺天下無敵,處理朝政的進取心大不如前。
二是因為李存勖寵信一個女人。他寵信的這個女人就是他的皇后劉氏。這個劉皇后,幼年因為戰亂與親生父親劉老漢走散,流落到當時李克用的晉王府,因為乖巧,被李存勖而母親看中做了貼身丫頭。一次李存勖但母親那裡問安,和這個劉氏對上了眼,兩人眉來眼去被老夫人看到,就把劉氏給了李存勖,成為李存勖的三夫人。
後來由於得寵,劉氏地位越來越高,後來還生了兒子,幾個夫人較勁,誰能成為王后,因為那個時代講究出身,所以劉氏就從不提自己是劉老漢之女。可巧有一天劉老漢聽說女兒已經在晉王府享福,找上了門來認女兒。劉氏哪裡肯認,不但不認,還令人把老頭打了一頓趕出了王府,可是有知情者說那個老漢就是她爸爸!
就是這樣一個連親爹都不認的女人,最後如願後來居上成為皇后。她秉性吝嗇,風流,愛干預朝政,當然也是在李存勖縱容之下。在前方將士流血打仗之時,本來說好的賞賜,劉皇后不但不給了,還哭窮說自己已經窮的就差賣孩子了!將士背後無不怨恨,這也埋下了後來的禍根!
三是因為李存勖猜忌一位功臣。李存勖猜忌的這位功臣,就是為後唐立下大功的宰相郭崇韜,這個人在五代十國時期是比較厲害的軍事家和謀略家,在滅後梁前蜀等大事中都發揮了重要甚至是關鍵作用,可謂功高震主。特別是他作為征討前蜀的付帥,輔佐主帥魏王李繼岌(李存勖長子,劉皇后所生),明眼人一看就明白,這是李存勖讓自己的兒子積累軍功和威望,為日後接班打基礎。
但是一個長於深宮的王子哪裡懂得行軍打仗,實際西征大軍都是按照郭崇韜而號令行事,對李繼岌只是季節性拜訪罷了。這種情況到了滅亡前蜀狗達到頂峰,對前蜀君臣和財產的處置,基本都要問郭崇韜,李繼岌形同虛設。這自然是犯了大忌,也為郭崇韜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果然,由於得不到郭崇韜的巴結和金錢賄賂(郭崇韜一向反感宦官,曾經說回到都城殺光宦官的話),回來後添油加醋說郭崇韜有謀反之心,不把魏王放在眼裡,而且王爺危在旦夕!
得知此信的那位劉皇后愛子心切,不分青紅皂白,摸準了李存勖猜忌的心思,以皇后的“教令”指示魏王誘殺了郭崇韜!李存勖之後又下旨頒佈了其“罪狀”!許多將士都十分驚駭,沒有想到對後唐有如此大功的人死的這麼不明不白!
後來,就是曾經與郭崇韜有點交情的郭從謙自感早晚要被清算,鋌而走險發起士兵譁變,而李存勖眾叛親離,居然沒有軍隊為其賣命,被譁變士兵射死。用歐陽修新五代史中的話: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不僅李存勖死了,那位劉皇后在一番可恥表演後也死了,她先是根本不管李存勖死活,自顧自和一個將軍逃跑了,在逃跑路上還和這個將軍私通。後來劉皇后被後唐明宗李嗣源找到正法了。而魏王李繼岌,再從前蜀班師回朝途中,聽說了父親已死,新皇帝李嗣源已經登基的訊息,自知已經沒有自己的立身之地,自殺而亡!
-
14 # 水墨鄂州
李存勖是幾個國家,幾個朝代的超級勇猛之人,他的父親是大名鼎盛的晉王李.克用。李克用是唐朝末期是代表實力軍閥的之一。但是卻跟當時同樣的軍閥關係後來又來滅唐的朱溫是有著不死即不休的敵人的對立關係。因為朱溫篡唐,建立了後梁。李.克的晉.國成為了北方具有最大的割據勢力。李打著復興唐朝的虛假名義,又堅持使用唐朝的年號,所以朱溫一定要消滅這個虛偽的朝。兩方大戰過後,朱這邊佔據了強大的優勢,但就是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李克用竟.然病.死了,我們前面講到的李存勖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他繼承父親位子的時候年僅二十四歲,後梁的大軍臣民們軍心不穩,因為新的主帥登基,又是如此年輕,他們咄咄逼.人,不光是這樣,家族內的長輩和兄弟們也是很不服氣,做出反抗而發動了叛亂。按理說,他這一個.小.子面對這麼大的反.對,應該被暗殺被處理掉才對,可是事情總是出奇的令人驚訝。
李存勖沒有那麼簡單的任由處置,他先是找到了作為監軍的張承.業和父親的養子:李存章等很多人的支援、。後來又下手為強的殺死了想要叛亂但還未出手的叔父李克.寧和父親的養子李存顥等人。這樣下來,首先內部的矛盾就解決了。
在與外界的戰鬥中,他親自率領軍團作戰,每每都是勝利,一下就壓制住了後梁的軍隊骨幹,化解了晉國的危機。再後來還一同兼併的、了河北,生生擒拿了劉仁恭父子兩人。因為劉仁恭曾經是李克用的部下,對他們有知遇之恩,但是最後他們還是背叛了他,就算是李克用臨死前,還忘不了他這個叛變的奸臣。
隨後,李存勖以少勝多,敗給了契丹,同時也穩固了北方的邊疆土地。再後來,他在魏州稱了帝王,繼續用著“唐”的國號,也就是後.唐期,就在同一年,他父親的仇人後.梁被他滅掉了。當時的梁b晉b吳b蜀四分天下,後.唐期一個打兩個而且都滅.掉了,天啊下啊就四分然而他已經得到了三分,很有統一天下的勢氣。
這時候重點來了,李存.勖認為可以坐享其樂,高枕無.憂了,他就喜歡看戲,所以整日與戲子為伴,這就開始不管理朝廷政事了,整個都要荒廢掉了。
最後李糊塗到什麼地步呢,他竟然不去考慮為他一同打下江山的將士軍團們的辛勤功勞,反而還更加變本加厲的欣賞戲子們的表演。郭從謙本身是一名戲子,因為唱歌極其優秀,所以熱愛戲劇的李啊存勖就收留了他。李存啊勖後來知了道他不僅能唱,而且也擅長打鬥,就讓他留了下來做了親軍的領導人。
郭從謙造反是沒有任何目的性的,就是太任性了。李存勖數落了戲子一通,一馬當先,帶領著侍衛衝殺了過去,在亂戰中,擁有多年征戰經驗的李存勖卻在這個時候被射傷了,正中他的面門。侍衛急忙跑進了宮裡跟作為他妻子的劉皇后說了這件緊急的事情,但是這位劉皇后正在收拾金銀.財寶,準備伺機逃跑,她聽說丈夫中了箭,不但不去探望,反而只是端了一碗乳.汁水,讓侍衛拿給丈夫喝下。結果,李啊存勖喝完這碗乳.汁後,就命歸西天了。也是很悲慘的,被自己提拔上來的戲子造反殺害,反而自己的皇后也想要離他而去,拋下他。也是很悲催了。
想當年年紀輕輕的李啊存勖在人們的質疑中脫穎而出,十幾年的征戰奮鬥,贏得了人心和勝利,也是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和犧牲。但是就在他勝利之際,他偏偏就不按.路子出牌,足足消耗掉了人們對他的敬佩和信任。最後悽慘地死去。這也都是他自己作妖出來的事情,不能怪罪別人,也是讓後人們哭笑不得。
-
15 # 方城闕
李存勖,晚唐晉王李克用長子,屬西突厥沙佗部人,五代十國後唐建立者。
俗話說:“出名要趁早”,李存勖11歲時,便跟隨其父李克用南征北戰。在一次平定三鎮叛亂的戰鬥中立下功勳,隨其父入朝受賞。
唐昭宗看著少年英雄李存勖,高興的拍著他的背說:“吾兒將來必是我朝的棟樑之才,今後可要為我朝盡忠盡孝啊!”後來李存勖再次立功,唐昭宗得知後對身邊人說:“存勖今後功績不亞於其父李克用。”此說一出,少年英雄“李亞子”的英名傳遍五州。
902年,晉王李克用與梁王朱溫作戰連連失利,心中憂鬱不已,時年18歲的李存勖勸解道:“朱溫雖然現在兵勢強大,但其篡唐野心路人皆知;我家三代忠良,只要咱們堅持,勝利必將屬於我們。”李克用聽後精神振作,靜待時機,最終打敗了包圍太原的梁軍。
908年,李克用病逝,24歲的李存勖繼位晉王。此時梁王朱溫篡唐,建立梁朝,史稱後梁。佔有今河南、山東、陝西數省及山西、河北南部一帶,聲勢浩大。
於是趁李克用新亡,李存勖繼位不久,大舉進攻晉王所據山西之地。兩軍激戰於潞州一帶,晉軍節節敗退。後梁皇帝朱溫親臨潞州前線視察,看到晉軍勢弱,便更加輕視年輕的李存勖。轉悠了一番,擺了擺新皇帝的威儀,號令三軍用命,徑直回汴京去了。
敵眾我寡,李存勖親冒矢石,集中優勢兵力先打敗澤州一路梁軍;隨後轉攻潞州之敵,一舉打敗了梁軍,取得了潞州大捷。此役奠定了晉國的基礎,聲威震動天下。
朱溫得知潞州兵敗的訊息後,捶胸頓足,感憤的說道:“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克用雖死猶生啊!我的兒子們更他一比,簡直如同豬一般。”
至此後梁對晉國用兵的絕對優勢被打破,李存勖鋒芒畢露,南擊後梁、北都突厥、東取河北、西並河中,晉國走上了復興之路。
923年,李存勖在眾多軍頭的擁戴下,在鄴都稱帝,自詡是唐朝李氏的繼承者,重建唐朝,史稱後唐。
此時後唐雖然名頭很響,但也僅佔據著山西、河北、以及山東北部地區,與李家父子多年的老對手後梁相比,也就落得個平手。
但虎子對犬子,李存勖對朱友貞(朱溫四子),勝負的天平開始向李存勖這邊傾斜。923年,朱友貞聽聞李存勖稱帝,怒火中燒,起全國之兵,分多路進攻後唐,國都汴京兵力空虛。
李存勖獲知後,兵出險招,命李嗣源率精騎長途奔襲,朱友貞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城破自殺,後梁滅亡。此時李存勖乘勝兼併了岐國,剿滅前蜀,佔據鳳翔、漢中及西川之地,後唐成為五代十國中疆域最廣的一朝,李存勖水漲船高,威震南方諸國,成為一代霸主。
誰知好景不長,原本英姿勃發的李存勖,雄心驟減。重拾少時的愛好,整天和一幫伶人廝混在一起,成為了一名文藝大叔。令天聽曲,明日裡與伶人們聯訣登臺演戲,樂此不疲。甚至給自己取了個藝名叫“李天下”。
更要命的是李存勖愛屋及烏,給受寵的伶人胡亂派發官帽,讓跟隨他浴血奮戰的將士們氣憤不已。這還不算,李霸主又玩起了新花樣,寵幸閹宦,猜忌功臣。並聽從宦官們的建議將國庫裡的錢分為內庫、外庫;內庫用做皇家用度,外庫為朝庭、軍隊開支。
可是李存勖與楊皇后存錢上癮,緊著將外庫裡的錢往內庫裡撥拉。最後發展到朝庭裡的官員連俸祿都發不出,當兵的連軍響都拿不上,而內庫裡的錢堆積如山,真是玩過了頭。
926年,建立後唐三年多的李存勖,終於玩過了頭,作死了自己;被兵變亂軍射殺,時年42歲。
李存勖,藝名李天下,最終成為了“天下笑”。
-
16 # 小怪軟體管家
唐末之後的五代時期,這是一個亂世,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期。如果要數里面最傑出的人才的話,那無疑是建立後唐的李存勖了!
在李存勖領導晉國的時期,使得晉國不斷強大,吞併岐國,消滅前蜀,擊敗強大的後梁,盡得鳳翔、漢中及兩川之地,震動南方割據諸國,“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後唐疆域最大的時候,約有今河南、陝西、山西、寧夏、北京、天津、山東、湖南、湖北等省市,河北省張家口以南地區,四川省岷江、大渡河以東地區,甘肅省東部,貴州北部,江蘇省徐州地區,安徽省西北部、廣東省北部以及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西南部,將近大半個中國了,可見勢力之強大!
但好景不長啊,後唐在他的手中走向強盛,也是在他的手中走向衰敗!這就與他個人的性格與政治能力有關了!雖然李存勖前期勵精圖治,任用賢臣,還體恤百姓,但後面卻抵不住聲色犬馬的誘惑,慢慢地就放縱了自己,而他的缺點也就逐漸暴露了出來!
李存勖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但並不是一個好的政治家,更不是一個優秀的皇帝!一個好的皇帝不會憑藉自己的喜好,任人唯親,但李存勖卻因為他自己喜歡伶人,也就是戲人,經常將伶人提拔為重臣,甚至讓他們領導軍隊!
一個好的皇帝不會讓後宮干政,但他的皇后的話卻和皇帝的命令一般管用,而且她還及其愛財,經常受賄於官員,還破例提拔給她送錢的人!
一個好的皇帝不會過於疏遠忌憚功臣,但李存勖卻過於忌憚李嗣源,不僅數次駁回李嗣源的正常請求,還在他返朝之後,派人監視他,最後逼得李嗣源造反!
一個好的皇帝會提拔平民才子來平衡朝堂,穩固朝廷,但李存勖卻只以門第高地作為選官標準,如樞密使郭崇韜,不僅本人冒認唐代名將郭子儀為祖先,以抬高自己的門第,而且任官不講才能功勞,只看門第高低。
就這樣的一個皇帝,可能讓他領導軍隊去打天下還可以,但是讓他治理國家,穩固朝廷,他可能就有一些手足無措了!
-
17 # 喬江寶
謝謝邀請!李存勖(885年一926年),小名亞子,代北沙陀人,生於山西太原,古時稱為晉陽,唐末軍事家,後唐開國皇帝,史稱後唐莊宗皇帝,晉王李克用之子。對於李存勖的墮落身死,《莊宗紀史論》已有了總結和答案:“……豈不以驕於驟勝,逸於居安,忘櫛沐之艱難,徇色禽之荒樂。外則伶人亂政,內則牝雞司晨。靳各貨財,激六師之憤怨,徵搜輿賦,竭萬姓之脂膏。大臣無罪以獲誅,眾口吞聲而避禍。夫有一於此,未或不亡,矧鹹有之,不亡何待"!
導致李存勖墜落和滅亡的原因有三個方面:一、縱容自己的皇后劉氏胡作非為;二,重用太監集團及戲子藝人;三、輕視軍隊的作用。李存勖的皇后劉氏,歷史上未見其詳細記載,只知道她是魏州成安人。李存勖之所以看上出身卑微的劉氏,主要是因為劉氏不但貌美還有藝術天分,不但會歌舞還擅長各類樂器的演奏。但劉氏的品行卻很差,劉氏的生父在李存勖即位後找上門來,希望父女相認,可劉氏怎麼能容忍這個窮爹的存在,命人亂棍將老頭打跑,劉父號哭而去。試想,一個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不認的人,還能指望她能愛別人嗎?另外就是劉氏貪財,她的貪是毫無底線和節制的貪婪。公元925年,中原發生大水災,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可李存勖依然橫徵暴斂,劉氏也不斷地慫恿李存勖四存遊玩,享受人生,加重百姓負擔。百姓皆“號泣於路”,愁苦不堪。
唐朝晚期,宦官的勢力非常龐大,不但把持朝政,連皇帝都想立就立,想殺就殺,唐朝實際上就亡於宦官之禍。李存勖不但不接受前朝教訓,反而依然像前朝那樣重用太監,不但讓他們參政,還干涉軍事事務。為了監控藩鎮們的一舉一動,李存勖設立了藩鎮監軍制度,而充當監軍者,就是那些太監們。這種行為引起了地方大員的極度憤怒。
另外,李存勖昏庸到何種地步,競然重用戲子擔任地方刺史一職,要知道,一州刺史下轄數縣,地位僅次於節度使,沒有立大功者是不能當刺史的,而李存勖竟將陳俊和儲德源這兩個戲子封為刺史,這是對那些跟隨李存勖身經百戰,浴血沙場的將士們的一種極大的汙辱。訊息一出,全軍譁然,將士們對李存勖的忠誠度降至谷底。
李存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雖然歷史學家給了很多答案,但歸根結底,他的失敗無非就兩點:一是其自身存在著嚴重的性格缺陷,又沒有自我修復能力,或是根本就是有意為之。二是缺乏有效的監管,原本有張承業和周德威一文一武地輔佐李存勖,起到監護人的作用,這兩人離世後,李存勖便無所顧忌地放任自我,最終不但使自己喪命,還將辛苦打下的江山拱送讓人。
-
18 # 我來讀歷史
天之驕子李存勖,他因立下豐。功偉績,使其起死回.生,便一番墮落。他把一盤即將失敗的死棋,下活了的的一個人,也是又將這盤活漆再次下死的風.雲人物。
李存勖是幾個國家,幾個朝代的超級勇猛之人,他的父親是大名鼎盛的晉王李.克用。李克用是唐朝末期是代表實力軍閥的之一。但是卻跟當時同樣的軍閥關係後來又來滅唐的朱溫是有著不死即不休的敵人的對立關係。因為朱溫篡唐,建立了後梁。李.克的晉.國成為了北方具有最大的割據勢力。李打著復興唐朝的虛假名義,又堅持使用唐朝的年號,所以朱溫一定要消滅這個虛偽的朝。兩方大戰過後,朱這邊佔據了強大的優勢,但就是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李克用竟.然病.死了,我們前面講到的李存勖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他繼承父親位子的時候年僅二十四歲,後梁的大軍臣民們軍心不穩,因為新的主帥登基,又是如此年輕,他們咄咄逼.人,不光是這樣,家族內的長輩和兄弟們也是很不服氣,做出反抗而發動了叛亂。按理說,他這一個.小.子面對這麼大的反.對,應該被暗殺被處理掉才對,可是事情總是出奇的令人驚訝。
李存勖沒有那麼簡單的任由處置,他先是找到了作為監軍的張承.業和父親的養子:李存章等很多人的支援、。後來又下手為強的殺死了想要叛亂但還未出手的叔父李克.寧和父親的養子李存顥等人。這樣下來,首先內部的矛盾就解決了。
在與外界的戰鬥中,他親自率領軍團作戰,每每都是勝利,一下就壓制住了後梁的軍隊骨幹,化解了晉國的危機。再後來還一同兼併的、了河北,生生擒拿了劉仁恭父子兩人。因為劉仁恭曾經是李克用的部下,對他們有知遇之恩,但是最後他們還是背叛了他,就算是李克用臨死前,還忘不了他這個叛變的奸臣。
隨後,李存勖以少勝多,敗給了契丹,同時也穩固了北方的邊疆土地。再後來,他在魏州稱了帝王,繼續用著“唐”的國號,也就是後.唐期,就在同一年,他父親的仇人後.梁被他滅掉了。當時的梁b晉b吳b蜀四分天下,後.唐期一個打兩個而且都滅.掉了,天啊下啊就四分然而他已經得到了三分,很有統一天下的勢氣。
這時候重點來了,李存.勖認為可以坐享其樂,高枕無.憂了,他就喜歡看戲,所以整日與戲子為伴,這就開始不管理朝廷政事了,整個都要荒廢掉了。
最後李糊塗到什麼地步呢,他竟然不去考慮為他一同打下江山的將士軍團們的辛勤功勞,反而還更加變本加厲的欣賞戲子們的表演。郭從謙本身是一名戲子,因為唱歌極其優秀,所以熱愛戲劇的李啊存勖就收留了他。李存啊勖後來知了道他不僅能唱,而且也擅長打鬥,就讓他留了下來做了親軍的領導人。
郭從謙造反是沒有任何目的性的,就是太任性了。李存勖數落了戲子一通,一馬當先,帶領著侍衛衝殺了過去,在亂戰中,擁有多年征戰經驗的李存勖卻在這個時候被射傷了,正中他的面門。侍衛急忙跑進了宮裡跟作為他妻子的劉皇后說了這件緊急的事情,但是這位劉皇后正在收拾金銀.財寶,準備伺機逃跑,她聽說丈夫中了箭,不但不去探望,反而只是端了一碗乳.汁水,讓侍衛拿給丈夫喝下。結果,李啊存勖喝完這碗乳.汁後,就命歸西天了。也是很悲慘的,被自己提拔上來的戲子造反殺害,反而自己的皇后也想要離他而去,拋下他。也是很悲催了。
想當年年紀輕輕的李存勖在人們的質疑中脫穎而出,十幾年的征戰奮鬥,贏得了人心和勝利,也是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和犧牲。但是就在他勝利之際,他偏偏就不按.路子出牌,足足消耗掉了人們對他的敬佩和信任。最後悽慘地死去。這也都是他自己作妖出來的事情,不能怪罪別人,也是讓後人們哭笑不得。
-
19 # 媚之夭夭
是什麼原因導致天之驕子李存勖的墮落?
李存勖,作為五代後唐的開國皇帝,其偉略決斷,驍勇善戰,南擊後梁,北取契丹,東奪河北,西霸河中,無不說明他是一代梟雄!
南北縱橫,左衝右宊,遠交近攻,伺機而動,彰顯了李存勖卓越的軍事才能!以及雄偉的政治抱負!那麼,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他的墮落?
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沉緬於聲色荒蕪朝政!沒有讀多少書的李存勖,卻甚懂音律!
於是,李存勖稱帝后沉緬於聲色,更是重視伶人!重用伶人!甚至荒唐到把一個叫楊婆兒的伶人封為剌史!
更離譜的是伶人可以隨意出入宮禁!欺凌大臣!
沉緬於聲色的李存勖跟寵愛梨園弟子的李隆基是有得一拼的!
由於對聲色的痴迷,以為自己的江山穩固千秋的李存勖全無當初的雄心壯志豪氣干雲,更無昔日馳騁疆場的鼎盛霸氣,甚至於朝政也漸漸地荒蕪!
這樣的朝庭,又讓那些對李存勖心存不滿的人提供了良機!蓄勢待發的良機!
終於來了!李存勖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僅僅是在位三年,就是公元926年四月,在興教門之變中被人殺死!年僅42歲!
二,縱容皇后干政!皇后劉氏,權力大得驚人!
劉氏下的條令幾乎跟李存勖的詔令一樣讓全國大臣執行!
更荒謬的是,這個劉氏特別的貪婪!變著法子從臣子老百姓的身上搜刮民脂民膏!擁有大量財富的劉氏不用,十足的守財奴!
926年,國內饑荒!民不聊生!很多大臣奏請李存勖下旨賑災!
李存勖同意了!但是劉氏不同意!堅決阻止賑災!
這樣,餓死了很多百姓!也讓老百姓死心了!
對於朝庭的腐朽和墮落,很多百姓失望了!於是,興教門之變,終於讓李存勖的時代煙滅灰飛!
三,親小人,誅重臣加快了李存勖的死期!多年前尚父諸葛亮,就特意寫了千百來被世人稱讚的《出師表》!
在文中,諸葛亮重點跟劉禪講了:親小人,遠賢臣和親賢臣,遠小人的本質區別和迵然各異的結果!
究竟是是李存勖讀書少,幾乎沒有接觸過諸葛亮的《出師表》,還是坐上了龍椅的李存勖把歷史先賢的經典拋之腦後就不得而知了!
當上了皇帝的李存勖,諸殺功臣,重用宦官!讓那些有有功之臣特別的寒心,甚至被誅殺!
宦官不會管理朝政,但會搞亂朝政!於是,橫徵暴斂,加租加賦,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苦!
君臣的離心離德,老百姓的怨聲載道,再加上反對聲起,李存勖終於在興教門之變中,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
20 # 夢嘗君
公元755年至公元763年,強盛的唐王朝爆發了“安史之亂”,持續時間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不單單嚴重破壞了唐王朝的經濟發展,而且大大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權威,導致“安史之亂”之後,大唐王朝四分五裂,藩鎮割據,截止到唐朝末年,出現了兩支較為強大的割據勢力——盤踞在河東地區的李克用軍事集團和盤踞中原地區的朱溫軍事集團,兩大軍事集團互不相讓,互相攻伐,左右著中國的歷史發展,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們之間的故事。
李克用因病暴斃,在逝世之前留給李存勖三支箭,用於激勵李存勖,後唐莊宗——“戰神”李存勖繼位之後,勵精圖治,整頓軍紀,終於消滅了世仇——朱溫。公元908年,在沙場上征戰一生的李克用暴斃而亡,其子李存勖繼承了李克用的晉王之位,李克用在彌留之際將三支箭留給李存勖,他叮囑李存勖一定要完成自己的遺憾——打服處於後方契丹、誅殺劉仁恭父子、滅掉逆賊朱溫,李存勖繼位之後建立後唐政權,同時將李克用留下的三支箭供奉於祖廟,時刻激勵自己不要忘記父親的囑託。李存勖登基之後,在政治上,嚴懲貪汙腐敗,撤銷冗官、昏官,選賢任能;在軍事上,他大力整頓軍紀,提拔勇猛善戰之人,使得後唐軍事力量大增;在經濟發展上,提倡與民休養生息,省刑薄稅,使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經過一系列措施,後唐社會安定,國力大增,反觀後唐的政治對手——後梁,朱溫繼位之後,沉迷於酒色,採用殘暴、恐怖的手段統治後梁,後梁國力日漸衰落。公元914年,李克用親率大軍擊敗劉守光、劉仁恭父子,隨後用劉仁恭父子二人頭顱祭奠李克用,公元917年,李存勖又指揮大軍大敗契丹,消滅了後唐北部的邊患,至此李存勖具備了討伐後梁的全部條件,公元923年,李存勖指揮大軍討伐後梁,並於同年十月消滅後梁,至此李克用留給李存勖的“三支箭”,李存勖全部造成,如果李存勖能夠將這種勇猛勢頭持續下去,或許中國“五代十國”的時代早就結束了,可是歷史卻和我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一代梟雄李存勖既然被殺了,這是為何呢?“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李存勖雖然在軍事上頗有天賦,但是在治國理政上卻有著巨大的缺陷,李存勖在消滅後梁之後,志得意滿,寵信伶官,朝政日益腐敗,李存勖也死於兵變。李存勖和唐玄宗李隆基有許多的相似之處,李存勖自幼精於騎射,善於謀略,驍勇善戰,但是李存勖又精於音律,喜好戲劇,他在繼位之初,雖然建立了後唐政權,但是彼時的後唐生存環境十分惡劣,契丹、劉仁恭、朱溫三大軍事集團始終威脅著後唐政權,宛如芒刺在背,內憂外困,李存勖還能夠時刻警惕自己,不忘報仇雪恨,一雪前恥,在政治、軍事上頗有作為。李存勖在陸續消滅了劉仁恭、契丹、後梁之後,彷彿就失去了目標,逐漸開始放縱自己,李存勖在消滅了後梁政權以後沉溺於戲曲,不能自拔,逐漸荒於政事,寵信伶官,聽信讒言,殺害功臣,後唐政權日益腐敗,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使得李存勖離心離德,臣子心生怨恨,公元926年,李存勖死於兵變,一代梟雄就此隕落。
回覆列表
軍事上的高帥富,政治上的傻白甜,就這個原因。身處險境之際,成於軍事;天下稍安後,敗於政治。竟然讓伶人亂政,千古僅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