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oO小豬拌飯Oo正面管教
-
2 # 大英PD講師
古人云:“吃一塹,長一智。”我是接受孩子犯錯的,同時我還會鼓勵孩子說:“你覺得媽媽是允許你犯錯的嗎?”孩子就會說:“是的。媽媽是允許我犯錯的。”正面管教裡說的好: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孩子願意去探索嘗試,是培養孩子我能行的個人感知能力非常重要的過程。比如孩子這道題做錯了,那麼他知道了這樣解不正確,沒有解對也很正常,那麼我要如何解?如果我們用指責:你怎麼能這樣解呢?孩子收到的就是害怕,害怕嘗試出來的東西不對,那麼就乾脆不動了。
-
3 # 東琳的和諧一家人
在我從小所受的教育中,錯誤是不被允許的,被懲罰的,一旦犯了錯誤,是需要去被動地承擔某些後果。所以當我小的時候一旦知道自己是犯了某個錯誤,就會特別的緊張,特別的害怕,有時會想要去掩飾所犯的錯誤,或者選擇去逃避,作為一個孩子來說,所選擇的掩飾和逃避就是撒謊, 這樣就能避免自己遭到懲罰。
在沒有學習過正面管教之前,我對孩子犯錯誤一事在意識裡面是不能接受的,是不可以接受的, 因為孩子犯了錯誤會給我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我也會在情緒上表現得特別的煩躁。當然,我的表現也會讓孩子感覺到非常的緊張和無助。
正面管教中所提倡的“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無疑是給我植入了一個新的信念體系,讓我重新看待犯錯所帶給我的新的價值。曾經聽尼克.胡哲的一個演講,他說如果我們不允許犯錯誤的話,就好像我們去上課, 而教室裡卻沒有老師。可見錯誤真的是幫助我們來有所新的發現、領悟和成長。
有一次孩子游完泳回來之後沒有及時清洗游泳褲和游泳帽,等到第二天他要去游泳的時候才發現原來他的游泳褲和游泳帽還溼漉漉的放在袋子裡面。 他很著急,我也很憤怒,就對他大吼起來。 沒有辦法,孩子只能帶著溼乎乎的泳褲和泳帽去游泳館。 事後我發現其實我對他吼叫是沒有用的,沒有辦法去幫助他養成好的生活習慣。等他游泳回來之後我就對兒子很真誠的道歉,我說“對不起,媽媽今天對你很兇,讓你覺得很生氣,讓我們來想一下,有什麼辦法可以提醒到你游完泳回來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游泳褲和泳帽趕緊洗了?”兒子說我需要你來提醒我。 我說:“好的!”那以後孩子游完泳回來,我就會問他:“游泳回來之後,你需要做一些什麼呢?” 通常這時他就回去把的游泳褲和游泳帽洗了,晾出來。透過這一次錯誤的學習,既幫助到我更好的去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也幫助了孩子及時做好自己的事情。
-
4 # PD導師叮叮媽陪你成長
當我第一接觸正面管教的理念“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時,對我自己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震撼。
因為在我自己小時候處在一個嚴厲和強權的家庭氛圍,所以每次犯錯我都會受到懲罰,我從錯誤中學習到,錯誤是不允許有的,我必須要努力更優秀, 有把握時候才可以嘗試。
當如今,我成為家長的時候,我也會用這樣的思路對待我的孩子, 她兩歲的時候學畫畫, 畫很難看,我一度批評她後導致她再也不上畫畫課。
好在當時我學習了正面管教的課程,我知道了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 她犯了錯誤, 是一個求助的訊號, 她需要幫助, 也是我學習的機會,我可以在這個錯誤中,去學會看到孩子背後的信念, 而不是揪著她的錯誤一直批評。 經過我的改變, 現在孩子一直堅持畫畫,畫畫成為她表達自己情緒的一種方式。
所以,犯錯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們沒有從錯誤中學會新東西。
-
5 # 萌芽正面管教-戴萌
我非常喜歡一句話,這句話也成長了我的座右銘“錯誤是成長的契機”
我們和孩子都不是完美的人,父母的目標也不是將孩子培養成“完美小孩”,那在生活中出現錯誤也必不可少。
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看待它?
一般人犯了錯誤,如果不是影響特別大的話,可能過去就過去了,即便特別大,也只會覺得我下次多注意就行。
聰明的人犯了錯誤後會特別自責內疚,會盡力去想辦法修復或者彌補。
智慧的人面對錯誤時,可能會心存愧疚,但不會持續低沉,同時也會心懷敬畏“哇,我犯了一個錯誤”。在尋找解決方案的同時,也會對錯誤的產生抱有較高的好奇,然後有更多的解決問題思路,並且將這一經驗整合。
我認為,避免犯錯從來都不是“從錯誤中學習”的目的,更多是對自己,對環境,對未知東西的探索動力。
-
6 # 小小羽媽
不怕,犯錯是學習的好機會。
陪孩子在錯誤裡呆一會,當我們看輕錯誤和困難,孩子也會覺得錯誤和困難變小了。相應地他克服困難的勇氣就會增強。
在錯誤中學習
3歲的男孩B在客廳裡踢球,嘭一下把媽媽喜歡的花瓶打碎,媽媽走過來:“奧,這花瓶打碎了,媽媽很心疼、很遺憾,但也不能復原了,以後如果不再出現這樣的事情,你選擇怎樣做呢?”小男孩說:“不在屋子裡踢球了,去小區空地踢或去公園踢。”媽媽:“那好啊,咱們把地上的碎片清理一下吧,小心些。媽媽小時候也打碎過姥姥的東西。”
這位媽媽就是這樣將一場孩子以為媽媽會暴跳如雷的錯誤轉變成了學習的機會。她沒有批評孩子,而是引導他從錯誤中尋找避免發生類似事情的方法。有時候,孩子是因為缺少經驗或者判斷失誤,所以犯錯。其實,孩子已經為發生的結果懊惱後悔,如果父母再去斥責或批評孩子,就容易對孩子造成情感傷害。案例中的媽媽共情地給孩子說她也犯過類似的錯誤,獲得媽媽的理解和同理心,小男孩的自責也就煙消雲散。
著眼於優點,不過多關注錯誤
6歲的孩子C在父親節那天給爸爸寫感恩賀卡,媽媽說要看一下。孩子不情願地遞給媽媽。“你看看,字怎麼寫得歪扭七八的,就不能寫得整齊一點嗎?還寫錯三個詞。能不能認真點,重寫!”小女孩又換了張賀卡重新寫,可是錯了更多的字,家長不停地挑問題,小女孩氣得淚流滿面,把筆扔掉,大叫到“我不寫了”。媽媽又給出建議:“你寫的時間太長了,不如干點別的吧,半個小時以後再寫。”
小女孩懷著對爸爸的感激,很用心、很享受寫賀卡的過程,也很期待爸爸看到賀卡的驚喜,而且不管她的賀卡有多少錯別字,爸爸都會開心、甘之如飴。而媽媽過度地強調錯誤,她的關注點在錯字上,她把孩子的關注點從正面的“享受寫賀卡、期待看到爸爸開心”轉移到負面的“出現的錯字”上。這讓小女孩害怕出現錯誤,壓力增加,結果造成更多的錯誤。不停地指出孩子的錯誤,不停地告誡他們......這樣的方式事實上是在表現對孩子沒有信心,這會令孩子沮喪和氣餒,喪失再嘗試的勇氣。他可能會形成這樣的信念“除非我做得很完美,否則就沒有用”。
如果父母的關注點都在負面的事情上,我們怎麼可能期望孩子找到通向正面和成功的方向和力量源泉?!
不強化錯誤
有些孩子在小時候會出現口吃,如果不強化它而是忽略,這個現象就會自然消失,可是家長想法設法預防和糾正孩子的口吃現象,事實是這樣做很少能夠糾正孩子孩子行為。有些孩子發現因為口吃這個行為可以得到家長的特別關注,或者藉此行為對家長進行反抗。
以不尊重的方式,只能刺激孩子們繼續甚至強化他們的不當行為。
我們看出,即使對孩子錯誤行為的不同迴應方式都會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了有效引導孩子,我們需要對孩子的行為保持覺察,孩子是因為缺乏相關知識和缺乏經驗出現的錯誤?還是孩子有挫敗感?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後有沒有隱藏著什麼目的?上面孩子A、B出現的錯誤是因為缺乏知識和經驗,孩子C和口吃的小孩出現的錯誤,則是因為有挫敗感。而缺乏知識和經驗的孩子需要指導,有挫敗感的孩子需要鼓勵。
陪孩子在錯誤裡呆一會,當我們看輕錯誤和困難,孩子也會覺得錯誤和困難變小了。相應地他克服困難的勇氣就會增強。
犯錯,不怕,它是學習的好機會。
-
7 # 小搗蛋CICO
孩子犯錯誤這事,首先是父母要學習區分哪些是“錯誤”,哪些不是。
孩子很小的時候,喜歡咬人,我覺得不可以,但是我觀察到,當他咬爺爺的時候,爺爺奶奶不僅不禁止,反而被他逗樂了……那一刻我才知道,他是被鼓勵這樣做的,他並不知道不應該咬人。
後來孩子慢慢長大,每天都會犯各種“錯誤”,比如把飯灑的滿地都是,比如把東西掉在地上,比如不想洗手,比如弄髒了爸爸的手機……
當孩子還小,我想,犯錯都是父母學習的機會。因為每次都把東西掉在地上的時候,我們用什麼態度來處理?吼他?幫他撿起來?讓他自己撿起來?打手?我們的選擇,給孩子帶來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體驗。
當孩子漸漸長大,我同意,錯誤是孩子學習的機會,或者說,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的機會。家長作為引導者,要能看見這個機會,而不是一味責備。
-
8 # 陽光婷媽
人學會走路,先學會摔跤,而且只能先學會摔跤,才能學會走路——記不清是誰說的這句話了,但非常醒腦,整個人類史又何嘗不是在不斷的試錯中前行呢。所以,面對孩子犯錯誤一事,我覺得如學走路摔跤一樣,犯過錯,才能有所成長!
“錯誤是學習的機會”,就像孩子平時的考試,沒有考好,很沮喪,我會安慰她:現在沒考好,還來得及,看看是哪裡錯了,仔細再研究下,好好理解透徹,下次爭取不要再犯同類錯誤!可如果孩子多次犯下簡單錯誤,我便又無法淡定…真是矛盾心情
-
9 # 大李的媽媽團
活生生的我們平時和孩子交流的方式,但是呢,當孩子有問題需要解決時,可能爸爸媽媽沒有憋著自己心中的想法,給孩子思考解決這個問題的機會,更是沒有給孩子試錯的可能,而是直接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告訴孩子了。
這是個細節,很小的一件事,我們試想一下:憋憋心中的想法,讓孩子先思考思考唄,說不定有什麼好主意呢。即使孩子沒想到好辦法,有一個辦法不夠完美,在安全風險等可控範圍內,給孩子一個試錯的機會,他會不會主動發現問題完善自己的方案呢。如果直接給孩子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的思考能力、創造能力、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從哪裡來呢?
-
10 # 超級陽媽
有一句俗語:"人最大的錯誤,就是從不犯錯!"允許人之為人,就是要允許錯誤的存在。
孩子的成長,不是在於你告訴了他什麼樣的道理,而是他要透過自身在生活中不斷試探,與現實不斷地碰撞,才能找到一條與他血肉融合的道路,那是他的人生之路。
要讓孩子培養能力,而非改正錯誤。指出錯誤,會認定並放大錯誤。
-
11 # 劉曉燕166795283
孩子犯錯誤再正常不過了,也非常認同犯錯誤是學習的機會!首先,孩子本身並不是故意犯錯誤,有時候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犯錯?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還有處理錯誤的方法。這個時候家長的態度尤為重要,這將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犯其它錯誤的處理態度。孩子犯錯誤時,家長需要問問孩子緣由,再問孩子這樣做對不對?再告訴孩子該如何做?我想這樣,至少孩子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如果孩子一犯錯誤,家長一頓臭罵,那麼就糟糕了,問題不光得不到解決,反而越嚴重,會使孩子逃避問題。這應該是家長們不願看到的。以冷靜的狀態,平和的語氣,幫助孩子,與孩子一起糾正錯誤。才會讓孩子受益!
-
12 # 麥安米
在接觸正面管教之前,我經常因為孩子多次犯同樣的錯誤而生氣,因為她無端的胡鬧而心煩,因為姐姐故意和妹妹的爭執而苦惱。我經常就在心裡嘀咕:姐姐怎麼就這麼難纏呢?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讓我開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我在家庭教育中,充滿了“不語言”,孩子之所以缺乏責任感,是因為我的家庭替她做了很多,從而就剝奪了她透過自己的體驗來發展出對自己能力的機會。她反而會認為自己天生就可以有保姆,爺爺奶奶的照顧,或者她“理應”享受特別的服侍。由於怕妹妹的出生對她的心理造成影響,我包括家人都把她的要求駕馭在妹妹的要求上,只要她和妹妹搶東西,我們都會馬上讓妹妹讓給姐姐,讓她更是恃寵而驕。我經常生氣因為她犯同樣的錯誤還故意逃避責任,看了《正面管教》後,知道是因為我總是在孩子犯了錯誤時給予她的更多是說教、叱責,讓她去承擔一些邏輯後果,而不是讓她從自己的錯誤中本能地去體驗自然後果,所以在我的懲罰中,孩子充滿了怨恨甚至是屈辱,所以根本不會自我反思。我越忙她約過來煩我,讓我陪她,以前我一直認為她在無理取鬧,不懂事,不理解媽媽,但是簡·尼爾森卻告訴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孩子這樣做只是在尋求我對她的關注。而她只不過是選擇了一個不恰當的時間來獲得家長對她的關注。
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不只是針對孩子犯錯,也同樣對家長們的奏效。在看待孩子犯錯一事上,我們也在錯誤中學習,錯誤中領悟。
-
13 # MandyBi
我本就是“犯錯是學習的機會”這一觀點的堅決擁護者,身為父母,對待孩子更需要包容理解。
不勇於嘗試就不會有犯錯的可能,我們鼓勵孩子成長,他們就會需要面對新的狀況。我們欣喜他們的每一個進步,但也可能嘗試的方式或造成的結果不是預期效果,就會產生錯誤。
孩子犯錯時,父母更是需要保護本身就手足無措的孩子,讓他們理解錯誤發生是正常的,不要因此就停滯他們探索的腳步,當然是在儘可能安全的領域裡。
在具體操作上,首先需要安撫孩子緊張情緒,確保孩子身處安全環境,移除危險物品(例如打碎的玻璃瓶)或離開危險場地(例如跑到馬路中間);等孩子和家長都情緒穩定後再聊聊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孩子想要這樣做;最後再和孩子討論一下如何能避免再發生這樣的錯誤,還有這樣的錯誤會不會帶來其他的後果。
作為家長,我們發現孩子們的錯誤,就表示我們有了一次親自幫助孩子們的機會,要好好把握,為孩子引導正確方向,不要因為一時著急,生氣上火,反而貽誤戰機,事倍功半
-
14 # 娟子166788053
寶貝把水杯打碎、地板弄髒、玩具弄壞。這些看上去讓家長怒從中來的所謂錯誤,真的很嚴重嗎?當然不是,事情發生的同時他們會羞愧會惋惜甚至害怕,對幼小心靈的他們來說已經是懲罰了不是嗎。
允許孩子犯錯,何嘗不是一次學習的好機會,但不是說教的時機,要去處理的是事而非人。讓孩子看到發生錯誤的後果或處理方式,給予他們自我反省和總結的機會,今後從容的應對突發事件才不會焦慮不會惶恐不會不安。這才是一個錯誤發生後能讓孩子有所收穫的正面結果。
-
15 # 真心爸媽
那要看是什麼樣的錯誤。父母常說的錯誤,通常有三種類型,咱們分別來看:
1、生活中的小失誤。比如失手打碎東西、不小心把什麼東西弄亂、弄一地等等。這不是錯誤,父母沒有必要為這樣的小事批評孩子,更不能打罵懲罰。比方孩子打碎了東西,我們家的做法是,趕緊告訴孩子:“沒關係,沒關係,爸爸媽媽來收拾,你沒有扎到腳吧?”
大人對此類小事抱這樣的態度,孩子在家裡會生活得非常輕鬆,也不會出現失手打碎東西,然後跟爸爸媽媽撒謊隱瞞的狀況。
2、學習上的小曲折。比如作業有錯題,考試沒考好等等。這也不是錯誤,而且我們確實可以把這些小狀況看成是“學習的機會”,有錯題,才知道哪裡掌握得不好,考得不夠好,才知道學得不夠好,還需要繼續努力。
遇到這樣的小狀況,大人也沒有必要批評孩子,而且單純的批評也不起作用。爸爸媽媽需要觀察孩子是否有困難,然後幫孩子解決問題。
3、故意破壞東西,或者故意傷害別人。比如爸爸媽媽說“別動大人的抽屜”,孩子卻故意把大人的抽屜翻個底朝天,比如在外面玩,一言不合就對小朋友大打出手,比如在公共場合大聲吵鬧、毀壞東西,這些問題,就絕對不能看作“錯誤是學習的機會”,而必須加以批評糾正了。
孩子出現此類的事情,我們都不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簡單地歸為孩子調皮、淘氣,我們會認真地告訴孩子:這樣不可以,以及為什麼不可以。通常,跟孩子講清楚道理,孩子都不會再犯。
有些不太明智的爸爸媽媽剛好相反,會揪著孩子的一個小錯題暴跳如雷、非逼著孩子承諾“下次不再犯”,卻對孩子明顯得“熊孩子”行為放任自流,而且還特別積極主動地為孩子辯解“淘氣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您是這樣的爸爸媽媽,那麼恭喜,您已經成功地把孩子的對錯觀念完全弄顛倒了。
-
16 # 孫慧Monica
在學習“正面管教”之前,孩子犯錯後我通常的做法就是直接指出並糾正孩子的行為。而在學習學習正面管教的過程中,我發現無論是書本上還是實際課堂中,都會反覆強調一個概念“把錯誤看作學習的機會”。這個信念讓我在面對孩子犯錯時,逐漸放下自己的焦慮。以同情與和善迴應錯誤,而不是羞辱、抱怨、或說教。在雙方情緒都穩定並且有聯結的適合,可以嘗試使用“啟發性問題”幫助孩子“探索”錯誤的後果。學會分享錯誤以及從自己的錯誤中學到了什麼。
-
17 # Zoe正能量
當你開始挑戰我時
你說,我就不…我就要…
我開心觀察
你長大了
用試探、嘗試和打破規則
來感受自己的存在
你一挑戰
我就管理情緒、修煉成長
渡劫飛昇上神的必經之路
我會和善與堅定並行
當你把事情搞砸時
你說,本來…怎麼…因為
我欣然接納
我很好奇
你感知、探索世界的方式
你不搞砸
就不會在試錯中收穫
堅毅和主見
你會更善於思考
我會讓不可接受更加彈性
當你在外遭遇挫折時
你失望、妒忌、傷心……
我傾聽陪伴
感謝經歷
沒有挫折
就體會不到更豐富的人生
失敗讓你謙虛
考驗讓你強大
我會一直一直鼓勵
做你溫暖的港灣
孩子
趁你還小
多多“犯錯”
犯各種新的錯
我從未見過“錯的”孩子
我見過有的孩子可能缺乏
意識或技能
有的不按我想的那樣做事
有的行為讓我不理解
有的情緒需要接納
但,他不是“錯的”孩子
他只是需要鼓勵和指導
我只見過“錯的”家長
在該擁抱時指責
在該放手時卻抱著不放
-
18 # 種帥1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先問問自己,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犯的錯誤的,在我們犯錯誤的時候我們希望別人如何對待我們。
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犯一個錯誤並不能說明我整個人是不好的,它只是代表了在某一方面我們有差距,或在某一個時間我們沒用心。
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錯誤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提醒,只要我們把自己的不足給彌補了,我們就會得到能力的提高。
當然,在我們自己犯錯誤時,我們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寬容和諒解,給自己機會糾正的。
將心比心,我們同樣可以把自己的感覺用在對待孩子上。
作為父母,我首先會幫助孩子樹立“犯錯是最好的學習機會”這個觀念。每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都會幫助孩子認識到問題出在哪裡,然後以一種積極地心態去考慮解決的辦法。而不是因一點小事而徹底否定孩子。
我個人認為,當你總是拿一點小事否定孩子的時候,孩子未來一旦遇到問題,他的關注點就會放在如何替自己開脫上,而不是抱著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問題。
這樣,孩子就被培養成了一名永遠在尋找藉口的loser了。
-
19 # 小白運營筆記
首先,犯錯誤並不是一件壞事。
我們經常會不自覺的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來指責孩子犯下了某個錯誤,並嚴厲的警告ta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讓孩子生生的以為自己愚蠢、無能、是爸爸媽媽眼裡的壞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陷入“如果我犯錯誤了,爸爸媽媽就會不愛我”這樣的思維怪圈裡。
說得再嚴重些就是:孩子會因為父母的過度訓斥,逐漸喪失善良和愛的能力。
其次,犯錯本身就是學習的機會。(孩子在錯誤的行為中學習)
這話與“失敗乃成功之母”有異曲同工之意。一個事情的成功往往是建立在多次失敗的經歷之上。犯錯也一樣,不經歷幾次錯誤,怎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當然,這裡說的犯錯是指經驗不足或能力不夠而造成的錯誤,孩子完全可以在友善的環境下對自己犯下的錯誤進行學習和提升。
第三,警惕因道德缺陷犯的錯誤。(家長在錯誤的教育中學習)
家長的過度嬌縱,錯誤的教育方式,會激起孩子反叛心理,使孩子變成人見人躲的“熊孩子”,他們把犯錯當樂趣,比如大聲吵鬧、跟其他孩子打架、故意破壞東西等……這時家長就該好好想想自己犯了什麼樣的錯誤,該如何學習?
-
20 # 鄭露宏Meg
“錯誤”在成人的世界裡有著寬廣的定義,有可原諒的有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父母往往將成人世界的概念直接轉移至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大多家長對待孩子犯錯誤一事傳遞著:“錯誤是不被原諒的;犯錯誤是不被允許的;犯錯誤是大逆不道的;犯錯誤是讓人膽戰心驚的等等“。因為我們也是被如此教育長大的,所以對錯誤的恐懼根深蒂固。
我透過日常和孩子的互動慢慢體會到:“錯誤是學習的一個好機會”。這樣的角度傳遞的信念能減少焦慮並鼓勵因犯錯誤失去信心的孩子。比如這周發生的“錯誤”的案例。
週日出門前我和孩子約定好,水壺外出由他自己保管,他很樂意的接受了。但是在逛街的過程中他把水壺弄丟了!這算一個錯誤麼?在500塊的水壺面前應該可以被我們家理解為一個犯錯誤了吧!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是如何處理的呢?首先,我沒有指責他。我只用啟發提問他:“現在該如何處理?”他回答:“那就去找找吧。”並主動提供了路線我們一起去尋找!最終的結果是找到了水壺。
這個看似錯誤的行為,面對和處理它的過程是學習麼?我相信是的,他學習瞭如何面對自己的錯誤,如何把問題聚焦在解決問題上。結果對他來說是相對圓滿的,更增加了他自己的能力感,他覺得自己有能力處理好問題,即便是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他也會開動腦筋去面對。
相反,如果我因他的錯誤指責開罵當眾教訓,甚至拿其他的條件去要求他作為懲罰。那即便是他因此付出了代價,這個後果將會影響他面對今後的錯誤的心態,甚至可能出現為了逃避責罵而不願意承擔責任。
所以,當我每每看到孩子的“錯誤”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幫助他學習,幫助他從其中獲得成長,而替代給他製造不必要的恐懼!誰說人的一生不是在犯錯誤中學習和前進呢?成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在學習中的孩子!
回覆列表
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這句話。作為父母,要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同時把犯錯誤的過程看成是成長中的重要過程。有的父母不允許孩子犯錯,甚至看到出錯的孩子還會責罰,這隻會讓孩子退縮,逃避,為下次犯錯留下伏筆,成為惡性迴圈。所以,家長們不是孩子的監督者,而是孩子的小夥伴,手拉手,當你摔倒時,第一個幫助你的人,第一個給你擁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