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奧卡姆剃刀
-
2 # 走路都帶瘋i
我是贊成的。
想必這位父親這麼做也是無奈之舉。13歲小小年紀就經常偷雞摸狗,惹是生非。不聽勸,講再多也不用,必須來點血林林的教訓。說難聽點,這就是賤骨頭。連母親都打,這麼小就沒有了良心。長大了還得了?從小沒有良好的性格和有好的習慣,你還能指望他長大有什麼出息?趁他還小,還可以挽救,若是放任他繼續壞下去,但成年後肯定要進拘留所和監獄。這可是一輩子的汙點,一生就這麼毀了。而且還說不定,長大後進了監獄反過來怪罪自己父母從小沒有把他教育好。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可自己孩子連父母的教育都不聽,你還指望他能聽外人的教育嗎?身為父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走上犯罪的不歸路嗎?
我看有些網友的觀點說不得暴力要積極引導。我只想說呵呵,有些人啊,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從骨頭裡就是壞的,就是要比平常人要更可惡和惡劣些。這種人大家在生活中應該都見到過吧,你跟他講道理,他會聽嗎?雖然暴力不是最好的辦法,但往往是最有效的辦法。打了一頓才會收斂一點,才會好聽話一些。更何況這些事是不需要引導的,因為這就是鐵定不允許做的,一點情面都不用講的。你還指望他有下一次嗎?從小就要讓他明白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這一點是要讓他牢牢記住的。
如果小孩還真因為這事而留下了心理陰影。我覺得還是利大於弊的。最起碼你是挽救了他,讓他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想要幹壞事的時候,會讓他想起父親這頓毒打。父母不求孩子長大後能有非凡的成就,但最起碼能平平安安,有個安穩的日子。不然照這下去,用社會上的一句話來說,這種人出門是要被人砍死的。你不收拾,自然有外人來收拾。那說不定比這父親做的手段還要重一些,打斷腿腳輕而易舉的事。
-
3 # Aseam
其實啊,從新聞看,這孩子估計患有多動症。然而他這麼做無非就是想引起別人的關注罷了,就像我堂弟那樣,忽然大叫一聲又或者在你看電視玩電腦的氣候來破壞,其實都是想引起別人關注罷了
-
4 # 鳴37689412
我是80後的,我們那代人父母送去讀小學,都是帶著一條鞭子一起帶去給老師的,說只要不傷到骨頭內臟隨便你打!棒下出孝子這句話流傳幾千年絕對是有道理的!!
-
5 # 壯士你褲子掉了
適當的懲罰是必須的,打是一種懲罰的方式。案例男孩的做法過於極端,父親浸水也是一種懲罰方式。
我認為這樣的懲罰方式是有必要的。很多自以為從來不打孩子的人,以為要用口頭教育來解決的,實際上用的是冷戰。這兩種方式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透過打壓手段給予痛苦,從而給予孩子一定的懲戒。
有些方式給予孩子的是心理上的痛苦,常見的方式是透過言語的威脅來剝奪孩子的安全感,比如「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剝奪安全感的行為也有,比如孩子想買個什麼東西而父母不給買的時候,直接把孩子扔在一邊任其哭鬧而自己直接離開了(或者躲在一邊)。相對柔和的手段也有,比如透過給出一個虛擬假設來孩子帶來負罪感。
有些方式甚至都不是給予心理上的痛苦,比如很多人都贊同,不在規定時間吃飯,就不給孩子吃飯了,任其捱餓。然而,捱餓本身就是一種生理上的痛苦,從這點上講,跟透過打孩子來造成生理上的痛苦毫無區別。那這種方式好不好?依我看就很好,省時省力效果明顯——打還要額外花費力氣。
而這些,有時候往往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不能讓孩子有效地意識自己所犯錯誤的嚴重性。
所以也就導致像案例中的男孩之前做出如此令人厭惡的行為。
沒有證據表明偶爾的暫時的懲戒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和行為問題,但是長期的持續的劇烈打壓行為,不管是那種行為,都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所以,歸根結底,懲罰和不懲罰本質沒區別。不應當放棄用懲罰行為這種懲戒手段——但絕對不能作為唯一的手段。喜歡用這些方法的父母,不打也有的是辦法折磨孩子。而真正恰到好處點到為止的父母不會在懲罰還是不懲罰的問題上糾結——他們很清楚,該懲罰的時候就懲,不該懲罰的時候就不懲。
孩子也會因此認識自己犯錯誤。
-
6 # 我S你永遠得不到的人
這樣做,孩子並不會悔改,而是更加的憎恨父母討厭父母,感覺世界都會瞧不起他,你們多教導多溝通,別一言不合就吵架,還打孩子,久了久了反打父母,你再說孩子不懂事,更何況你居然讓他這麼丟人得泡在池塘還是這種方式,孩子現在成熟早,我小時候自殺過三次,第一次父母逼我學習讓我走投無路,第二次我交朋友他們讓我交學習好的,不好的不行,一直嘟囔尤其我考試回來他們不滿意,恕我不孝,我受夠了,你們只會想到自己,你們總說天下父母心要理解你們,報答你們養育之恩,我們難道不能被理解嗎,第三次怎麼說,差點打起來沒辦法我怎麼可能打得過大人
-
7 # 曉風向暖
首先,我們應該注意到的是,該事件中的父親將孩子綁起來浸在水裡這一做法本身就是違法行為,且先不說孩子有什麼過錯,單就孩子父親的行為來說,就是不可饒恕的。家長對未成年人的成長負有重要的責任和義務,尤其是父母,在法律上是第一監護人,父母在管教孩子時,不能僅僅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因為每個人在法律面前一律是平等的,不能僅僅因為是監護人就覺得高出孩子一等,在孩子身上找尋存在感。
對於孩子的教育,應該使用開明的做法,以朋友的姿態去與之相處,在寬鬆是的環境下教育出來的孩子其實更具有親和力和表現力。
13歲的男孩偷錢砸人、毆打母親,在本該充滿陽光的年紀卻如此衝動易怒,足以看出該孩子處於一種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中,雖然個人的品性具有先天性,但大部分的原因還在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好壞足以看出父母的教育理念,什麼樣的環境下成長出什麼樣的人,要不然孟母也不會三遷家舍。在面對這樣的問題少年時,父母應該使用疏導,勸誡的方法,而不是用體罰這樣的傳統且違法的方法,體罰不僅不會減緩問題少年的心理問題,可能還會使問題擴大化,因為物極必反。
-
8 # 蘇寧易購快遞小哥
我是農村的 我小時候 有兩個跟我差不多大的孩子 也是從小有偷摸的惡習 其中一個是獨生子 後來他父母知道後多次嚴格教育(說白了就是揍)現在 惡習改了 雖然沒有什麼學歷 但初中畢業就去打工 後來結婚生子 現在生活不錯 另外一個 父母不但不管教 還護犢子 說是別人敗壞他孩子的名聲 死不承認 說有這名聲長大了不好結婚 後來長大了 去偷變壓器 電纜 電死了 其實 孩子有惡習 做父母的應該嚴格教育的 一味地維護 只會讓孩子越走越遠 要知道 不是誰都慣著你的孩子 長大了 出大事了 後悔一輩子
-
9 # 勿忘心安81056656
自己的孩子自己不管就別怪別人替你管,我堂哥家的兒子,也是偷盜,逃學,每天就是打遊戲上網,他爸去抓他,用魚線栓兩個大拇指掉在窗框上,一天一夜,用皮帶抽,現在特別懂事了
-
10 # 胡說九道666
個人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不當的,沒有誰一開始就壞到無可救藥的地步,所以這個孩子的行為肯定也不是突然間就有的,一定是長期的影響、積累的。
究竟什麼對孩子的性格,行事會造成影響呢?一、家庭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兒童最早接觸的社會環境,也是兒童個性社會化的主要場所,對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十分重要。家庭結構和功能、家長的教育能力以及對孩子的期望水平、教育方法和教養態度、父母的職業及社會經濟地位、家庭的物質條件和氛圍、生活習慣和志趣愛好等等,都與兒童的心理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最終影響他們的行為和人格。
1.家庭結構: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結構。健全完整的家庭結構對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有著良好的作用,不健全的家庭結構對兒童的心理有著消極的影響。近年來一些關於父母離異與兒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普遍證實,由於父母的離異,導致兒童出現孤僻、自卑、膽怯、冷漠等心理,甚至導致心理變態及問題行為如:撒謊、多動、講髒話、自虐。孩子生活在破裂的家庭中,得不到應有的關懷和照顧,缺少歡樂和睦的家庭氣氛,接觸的語言簡單貧乏,好奇心及探索行為受到阻礙。當然並不排除單親家庭的孩子成長很好的情況。總的來說,穩定的家庭結構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2.家庭氛圍:家庭氛圍對兒童的心理健康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良好的家庭氛圍可形成兒童活潑、開朗、大方、好學、誠實、謙虛、合群、求知、好奇等健康心理;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圍(吵架、撕打、氣氛冷漠、關係不和睦),往往給孩子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處於不不愉快的情緒之中,驚恐焦慮,沒有安全感,會使孩子膽怯、自私、嫉妒、孤獨、懶惰、任性、不講禮貌等。另外,生活在吵鬧家庭中的孩子還容易產生行為紊亂,夜驚、夢魘和遺尿症等心理疾病。因而,家庭氛圍的好壞也是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3.家長的文化和心理素質: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相處時間最長、最親密的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個性塑造、人格形成、智力發展、價值觀念的取向等都有潛移默化地影響。尤其是父母的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兒童的心理成熟和生長髮育。就文化素質而言,一般說來,若父母的文化素質高,常對子女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他們用自己的知識和強烈的求知慾去影響和教育子女,培養他們頑強的進取精神,同時在孩子的學習上也能給予較好的指導。相反,文化素質較低的家長本身不思進取,往往對子女的要求不高,他們不僅自己不學習,也不關心子女的學習,甚至只顧自己的娛樂而影響孩子的學習。很多研究成果都表明父母的文化素質與子女的心理健康有較高相關。
4.夫妻關係:和諧家庭對於女的心理正常發育起良好作用,它可以給子女帶來安全感,有利於各種心理活動的正常發展。和諧家庭的子女往往溫順、大方、公平、是非分明、富有正義感。不和諧家庭對子女正常心理發育往往起著不良的作用,夫妻的互相爭執、爭吵、抱怨、打架,不能給子女帶來安全感。夫妻的打罵、爭鬥行為往往給子女以效仿作用,在這種環境長大的子女容易出現說謊、打架、反社會行為。這類家庭的不安全感則影響子女性格的正常發展,容易出現孤僻、退縮、膽小、敏感等不良性格特徵。
二、環境
所謂的環境,廣義地講即一切可以影響孩子生長和學習的各種環境。即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 。凡是對孩子在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響作用的人,都可稱為教育者。家庭是一個人受教育的重要場所,父母是子女最初和經常的教育者。俗話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可見,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心靈最能產生大的影響,是最直接的主要環境。社會教育中的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也同樣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起到或大或小的影響,我們同樣要加以重視。所以說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我們所指的各類環境,都應當擔起各自的職責,採取正確的教育措施,以使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那麼再回歸到這一事件來說,這個父親的教育方式實在是不可取,孩子一時的屈服並不一定是真正的、真心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疼痛、難受而嘴上鬆口而已,如果父母不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這樣的行為是錯誤的,會給他人帶去很多困難,他以後還有可能再去做。
不太清楚這個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有的孩子是為了引起父母注意,因而採用搗亂的方式,有的孩子是出於好奇心作祟,有的孩子是因為模仿他人行為……有許多原因,這個的確要和孩子深入交流才能觸控到一些。
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則,如果父母能夠將自己行事去影響孩子,從小就教育他,恐怕也不至於出現如今這樣的狀況,孩子的行為一定是在家長的不斷縱容下逐漸升級的,希望大家都能夠將孩子教育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為社會做貢獻之人。
-
11 # 升值君
我覺得這首先是一個人權問題,認為父母可以對孩子展開棍棒教育,實際上默認了一個事實:父母對子女有完全處置權。但實際上,這是完全錯誤的。任何人都是一個獨立個體,父母並沒有對子女身體的傷害權。
古語講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確,有一些在打罵中長大的孩子確實很孝敬父母。但是懂得真愛的人就會發現這樣的父母是自私的。棍棒教育是父母無能的藉口。如問題中出現的孩子,本身教育已經出現了問題,正是父母長期的放任才出現了偷錢,砸人這樣的頑劣行為,並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選擇棍棒教育實際上是很多父母向別人展示,“我打都打了,還能怎麼辦?”這是一種推卸責任的做法,真正的教育應該是長期的陪伴和溝通,而不是削足適履的暴力糾正。
暴力只能得到暴力。在我中學時代認識一個同學,因為上課搗亂被老師叫了家長,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天,我正好作為課代表去交班裡的作業,那位同學做礦工的父親進到老師辦公室,沒等老師說完,上去一腳就踹在他的心窩上,就跟一個皮球一樣,他被砸在牆上又反彈回來,還沒等他爬起來,他魁梧的父親,又用強壯的手臂劈頭蓋臉地打過去。
老師們當時嚇傻了,好不容易才攔住。結果這位父親滿不在乎地說:“老師你們別管,小樹不修不成材。”而更讓我驚訝地是,這個同學自始至終臉上都是嬉皮笑臉,絲毫看不出來教育的痕跡。
後來,這位同學很快成為一個很有名的混混,他打架時候,也經常掛著他父親那樣的滿不在乎,下手非常狠,直到後來進了監獄。
這位同學並沒有成材,暴力沒有讓他變得溫順,相反,父親的行徑使他行成了一種路徑依賴,暴力是可以解決問題的,只要你有更大的暴力。而這種經驗,最終害了他。
很多網友分享自己棍棒出孝子的經歷,實際上是一種倖存者偏差,更多的孩子是已經被棍棒教育毀掉了,或者本來可以更好的人生,因為棍棒教育改變了。
至今,我為父母驕傲地一點是從未捱過打,這使我最大程度保留了個性,棍棒教育最大的害處莫過於,抹殺了孩子的個性,強行扼殺了他的成長可能,在棍棒教育長大的孩子,要麼平庸懦弱,要麼暴戾張狂。
如今,我能夠體諒新晉父母在焦慮和為難的情境下,借鑑過往經驗懲戒孩子。
但正如前文提到的,教育還是應該建立在平等溝通的基礎上。如果缺了愛和溝通,無奈舉起的棍棒除了在孩子心裡種下暴力的種子什麼也得不到。
-
12 # 燃燒經典
首先,家長在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有直接責任的,孩子的出生又不是直接帶來的壞習氣和毛病。13歲一個不小的數字了,要是出現這些一系列的問題,家長以及整個家庭環境都有很大的影響。教育孩子在家靠父母,在校考老師,在外靠朋友。所以造成這樣的結果,得運用正確的方法才可以,瞭解孩子的叛逆的心理,或找心理醫生,不能意味的簡單粗暴,科學的引導。現在還不晚,趕緊想辦法了,不能在拖延,不然後果可想而知。
-
13 # 有緣140979666
本人有信仰,不知論語合不合好友們的口味。故事中的父母的教育完全錯了,適得其反,用柔軟語指導勾通,好言相勸,引導孩子建康遊戲,多關愛孩子,學習建康向上的事,畫畫,武術,健身,寫生等等。
中國是傳統文化的文明古老的國家,歷代對兒女有獨到的教育方式,其最主要方式之一是胎教,胎教優如農夫選優良種子一樣,希望兒女在什麼地方發展,就胎教什麼,曾經就有成功的先例,比人們勝算的高出無數倍,甚至生下的孩子幾乎能達到聖人的境地。懷孕其間的父母端正身心,夫妻相敬如賓,上禮敬祖宗下行孝道,和睦左鄰右舍,一旦寶寶生下,從嬰兒成長幼兒,在幼兒其間,大人小孩共同學習傳統文化,〞弟子規〞。大人身體力行,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其種種行為影響孩子的一生,從幼兒到兒童期,大人做到,諸惡末作,眾善奉行。上敬下孝。夫妻相敬如賓,兒女在這種家庭氛圍中上大的孩子,一定是國家的棟樑,人民的希望,優良的下一代,要在優良的傳統文化氛圍當中茁壯成長。
-
14 # 枕書入夢18
這個13歲男孩的劣跡可謂是"斑斑",網友們眾口一詞,我卻不這麼認為。從這個少年這麼多劣跡來看,遭體罰的次數決不在少數,包括這次綁梯沉水,體罰真能讓他改正嗎?我看未必。13歲,正是無知無畏惹雞狗煩的年齡,做出一些離格的事,惹出一些眾怒的禍端,雖然已超出平常少年頑劣的上限,但作為家長、作為成年人,我們一味地喊打,卻未必能使他走上正路,很有可能相反。我認為,這個問題少年之所以如此驚人的頑劣,與家長平時忙於生計、無瑕顧及,放鬆放任有關。家長作為監護人,應該找出問題的癥結,對症下藥,必竟才13歲,還有挽回的可能。我的做法是:1.父母中有一人全時全程陪同、監督、引導、看管,實施“單兵教練”,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能做,什麼能說,時時處處監管好什麼堅決不能做,什麼堅決不能說,讓他生活在一個正確的框子裡。2.親自引導幫助孩子培養出健康的興趣愛好,分散其頑劣的空間和精力。3.網友們施以援手,加以鼓勵。這樣做,雖然成本有點高,長此以往會有改觀的,因為頑劣不是先天性的,目前還沒有醫學、理論證明有頑劣基因、頑劣細胞存在,只要我們不拋棄、不放棄,說不定小傢伙還能成才呢!
-
15 # 冰雹藍天
要幹什麼去了,從小看老,小不教,大成禍,。現在很多的父母為了賺錢,遠離孩子,甚至一年都顧不上見一次,以為有錢了就什麼都有了,。直到有一天發現原來聽話的孩子已經脫胎換骨的成為無法改變的壞孩子,其漸漸學來養成的壞習慣已根深蒂固,後悔嗎?用錢去換回時光吧,只是現在不行。無奈吧、傷心哭泣吧。
-
16 # 臨沂鼓舞架子鼓學校
人就是神經病,小的時候不好好管等毛病多了再打回來!早開始教育下的話現在至於這樣嗎!到了這種程度了也不好管了!大家都引以為戒吧!現在很多家長都沒有責任心,小時使勁給吃零食,等吃出毛病了再去醫院給治回來!小的時候不管理,大了以後再打回來!
-
17 # 文刀143010610
所有孩子的問題都有父母的原因,打只會讓孩子內心更加受傷,這麼打對他一輩子都有心理影響。最好的方式就是耐心交流,好好了解孩子內心深處的想法,再認真解決。孩子偷東西可能跟父母過度控制或者願望沒有途徑滿足有關,內心深處有攻擊性。如果強行壓制這份攻擊性可能會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或者各種成癮行為或放縱行為。
-
18 # 月色清涼
這種懲罰方式不可取,只會以惡懲惡,讓孩子更加仇視家人,應該慢慢給於溫暖關懷,讓他懂得是非才是根本,有的孩子倔,有心理問題,更需要找專家指導
-
19 # 莉莉笑看曾經
子不教,父之過,孩子的成長中需要父母的引導,所謂家風不嚴,古代叫“帷薄不修”,其中也包括對兒子的管教不嚴。這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在古代不會覺得不妥,但在今日的社會就會被批評虐待兒童。我想說說小偷針大偷的故事:在民間盛為流傳,講的是一位母親,見孩子拿人家的小東小西,不但不制止和教育,反而讚揚孩子“能幹”。結果這個孩子長大後偷金盜銀,犯了死罪。臨刑前,藉口想吃母親的一口奶,卻將母親的乳頭咬掉,以此責怪母親縱容他走上犯罪的道路。小孩13歲就偷盜還打生他的母親,可見孩子用一般說服式教育已經行不通了才改用這種懲罰式教育。父母及時教育,完全可以讓小孩走上“正路”。如果像一些家長一樣孩子犯錯以補償鄰居的損失就萬事大吉了,這個想法太幼稚了。今天,小孩偷個針頭線腦的東西,家長尚可以拿錢來“擺平”。明天,假如孩子捅了“天大的窟窿”,家長就只能“望天興嘆”了。但願每一位父母都能牢記“小時偷針 長大偷金 ”的故事,做稱職的父母。我的觀點很簡單弄不死弄不殘的情況下狠狠教育,直到認錯為止!留下啥心理陰影不怕,總比以後被人卸胳膊卸腿的或者犯法坐牢吃槍子兒好吧!
-
20 # zhuyuan平安
我覺得還是要打!我小時候也偷過家裡錢!父親不打人講道理但是我們根本不聽!後來次數多了媽媽就打的狠了!我們現在長大了說實話!我樂於助人!不會偷搶拿摸這些!因為大了覺得拿東西不對!感謝父母把我養大!對我正確的教育!小時候恨過父母打我們!大了懂事了!覺得打是對的!所以我現在也孝順父母!儘量做好人好事!
回覆列表
我是大學教師,我妻子是初中老師,我們是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共同認為,教育絕對不是萬能的,支援這個父親淹他!
常年的教育工作讓我們認識了很多孩子,有的孩子父母是各種混蛋,但孩子本身卻三觀很正,努力上進成績優秀。而有的父母很正常,孩子卻各種不學好,家長老師毫無辦法。
國外早有研究。有一些人天生缺乏人類的正常情感,其反社會型人格是基因裡帶出來的,這種人的犯罪率極高。
一個孩子的性情有很大的天生因素,有的孩子註定就是小惡魔,長大後很可能不是捅死別人進監獄,就是被別人捅死。
以前有句話,叫做“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覺得這是教育界最混賬的話,沒有之一。
一個天生反社會人格的,沒有同情心,從來不懂得換位思考的小惡魔,你怎麼樣教好他?十個老師整天圍著一個小惡霸去感化?
對這種天生的反社會人格,沒有同理心,不懂得換位思考的孩子,正統的教育和說理是基本無效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暴力,因為他們知道疼。
這個話由一位資深的老師說出來,顯得有些違和,但這就是事實,這就是殘酷的真相。
現在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存在很大的問題,沒有保護到未成年人,保護的卻是未成年人犯罪。
13到17歲的小惡魔非常可怕,比成年流氓更可怕,因為他們更不懂得輕重,更加不計後果。
比如某校的初中生把同學的眼睛打瞎,因為是未成年人,派出所也不能處理,讓其父母領回家教育。父母也是無賴,拖著不賠錢,這個初中生跟沒事人似的接著上課。你說氣人不氣人?
另外一個案例,是一個小惡魔欺負一個乖巧的女生,把女生的胳膊掐紫了很多處。
女生家長髮現後詢問,孩子開頭還不敢說,搞清楚真相後,視女兒為生命的父親瘋了,他知道報警沒有用,於是獨自潛入學校,在操場上找到那個小子,追著他滿操場地揍。
知道內情的老師大聲呵斥,但也沒有真的撲上去攔截。這個父親下手很重,把這個小子打怕了,從此以後再也不敢染指這個那個女孩一下。
社會很複雜人性也很多樣,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可教之才,確實有天生的流氓胚子。應該把他們送工讀學校,但很遺憾的是工讀學校已經被公知們唱衰沒了。
因為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原因,不允許初中學校開除學生,這就是初中學校的一個重大安全隱患。
我愛人曾經勸阻過一個帶著七把刀來學校的小惡霸,因為他要在同學中發展團伙打群架。
我說的可能會令你震驚,但這種事並不罕見,只是您不在教育部門,對此不瞭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