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旭日東方98
-
2 # 一尺先生談家教
育兒教育的本質是家長的素質問題。從小如果家長不開啟孩子的善根,倡導與人為善的做人原則,那以後在學校裡、在社會上,都無法和別人友好相處。
人的成長,是委屈撐大的。所謂的在學校裡不願意受一點委屈,那麼以後在社會上就會受大委屈、栽大跟頭。家長可要想好了!
-
3 # 七分堅定
不好意思,我的暴脾氣不能夠容忍這樣的話語。
但是在教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家長,有些是真的寶貝自己的孩子,遇到過這樣過的家長,內心os:那讓你兒子回家繼承王位吧!但是想一想,我是一名老師呀。。。。。老師使我好脾氣。就我的經驗來看,我試著分析一下這樣的家長。
第一:孩子太寶貝。
第二:家長沒情商。
第三:心中有委屈。
第一:真的是寶貝兒。隨著經濟生活富裕,現在的家長很少捨得讓自己的孩子再走一遍自己辛苦的老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碎了,什麼好吃的、好穿的、喜歡的應有盡有。長期下來,就是伏兒魔,我自己都不捨得打不捨得罵,我能允許你一個外人讓我兒子受委屈?
第二:家長沒情商。但凡有點情商,就知道大多數(這裡我不說全部)老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對待學生公平同意。家長這樣子和老師說話,但凡有點想法的老師都不會太開心。家長不懂和老師站在一條戰線上教育孩子,在日後的教學工作當中也是非常被動的,良好的家校聯絡、家校溝通會讓班級學生的進步飛速,收穫家長的信任,也讓學生進步的更快!
第三:孩子可能真的受到了委屈,向老師傾訴,希望老師給予重視,我身在一個農村學校,學生家長有一半都是初中沒畢業,知識文化水平非常有限,根本不懂什麼是高情商,如何說話你能表達想法又讓傾聽的人舒服。沒辦法,對於這樣的學情,只能慢慢來,家長的思想根深蒂固,憑你幾句話不可能有多大改變。我們要合適溝通,以免日後的交流出現更大的麻煩。
最後,怎麼辦:溝通唄,父母過於溺愛自己的孩子,終究會折了孩子展翅的雙臂,社會從不會寵溺任何人,且以後的人生,沒有誰會一番風順,讓孩子順其自然長大吧,有時候一個跟頭,會讓他更加堅強!!!
-
4 # 老任同學哥
其實,每一個家長,特別是現在這個社會環境的家長,他們還真是看不得自己孩子受一點委屈,只是因為在老師面前,大家普遍忍住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有的還忍住滿心的痛告訴老師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當然,家長敢公開走到老師面前直接說出對孩子這種無原則袒護的真實想法的還是非常少。
不需要舉例太多,看看如今的社會現象:老師體罰學生的新聞哪一條不是上熱點?學生一出事,不管怎麼出的事,哪一次沒有找學校麻煩?甚至有個學生被家長帶回家反省期間自殺了法院都判決學校老師承擔賠償15%的責任,實在找不到責任你學校都必須換個方式用什麼人道主義賠償……太多了,太多了!說出來真是感覺老師們太不容易了,所以,現在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在管理學生的問題上天天小心翼翼,最怕學生之間鬧矛盾,生怕學生髮生意外。 我一個在教體局負責安全工作的哥哥有次聽說一個學校有3個學生髮生意外,當時臉都嚇白了,直到了解到這3個學生是因為星期天在自己家裡洗澡因為煤氣中毒發生意外才稍微鬆了一口氣,最後還是用人道主義賠償方式賠了一筆錢才解決了問題。這就是現實環境。
所以,一旦有家長走到老師面前說自己實在看不得自己孩子受一丁點委屈,老師就不要感到吃驚,也不要想不到怎麼回答,直接就告訴家長:放心,老師本質上是絕對不能也不敢讓你的孩子受一點委屈的,教育好你孩子是我們老師的責任和義務,萬一你發現你孩子受委屈了都絕對不是老師本意,希望家長千萬理解,相互配合,不然老師真不敢當你孩子的老師了。家長你實在不放心,就可以採取你認為孩子最不會受委屈的方式去做,我們老師一定理解並支援。這樣做既表明做老師的立場和本意,同時也委婉提醒家長不要太護犢子。
老師雖然難,但是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不要叫屈,不要怨天尤人,每個人每個職業都會有他的難處,所以,面對一切不如意,泰然處之,一切都會過去。你實在覺得不能面對,你也可以選擇離開這個職業吧。
-
5 # 宇宙最好老師
這件事情我們要分兩個方面來看
一是孩子受委屈,是因為他犯了錯誤,這個時候我們要理解老師,支援老師其實這是很多家長的真實想法,我也是一個家長,我也見不到老師讓孩子受半點委屈,但是我會理智的去面對這樣的問題,要知道孩子總是會犯錯誤的,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能夠無原則的去原諒他,這樣會助長他更多的不好的習慣。
有一個事例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魯迅先生曾於1927年在《無聲的中國》一文中說:“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臂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這種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著提出較小較少的要求,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拆屋效應"。
這個效應在教育中經常出現,例如有的學生犯了錯誤後以跳樓相威脅,班主任很著急,父母很擔心,回家休養幾天班主任和父母反倒不再過多地去追究學生的錯誤了。實際上在這裡,跳樓相當於"拆屋",犯了錯誤相當於"開天窗",用的就是拆屋效應。
這個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孩子過程中,作為父母和老師,千萬不要遷就孩子的不合理行為,決不能給孩子養成討價還價的脾氣。
如果我們做家長呢,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沒有原則不能夠及時的去糾正孩子,而且在老師糾正和教育批評孩子的過程中橫加阻撓,這將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甚至有可能釀成更大的錯誤。
第二個就是孩子沒有犯錯誤而受到的委屈,這個時候我們要找老師溝通,不要把矛盾激化。如果老師誤會或者是有意刁難我們的孩子,讓我們的孩子受到了委屈,這個時候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挺身而出,有理有利有節的去找老師理論,但是在這個時候大家一定要注意注意自己的態度以及處理問題的方式,千萬不要把這種矛盾激化,因為一旦激化矛盾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如果把矛盾激化了,我聽了說老師從此以後會更加不待見自己家的孩子,甚至會對孩子進行冷處理。當然如果這個老師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有問題,那麼我們必須要運用正確合理的手段,甚至是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絕對不能夠讓這樣的人找老師在教育隊伍中矇混過關。
-
6 # 一介草籽
家長受過委屈嗎?每個人都會受委屈,伊朗伊拉克這國家正在受委屈,這家長除非讓自己的孩子就生活在自己家裡不出來
-
7 # 老穆說語文
說句實話,有哪個家長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呢?
但是,在“錯誤面前”,家長必須要讓孩子受委屈,家長必須要讓孩子多摔跤幾次,否則,孩子怎能快速地成才、成人呢?
我們都知道,蝴蝶在蠶繭中,必須經歷“磨練”,翅膀才能硬實,飛得高遠。
如果人們直接在蠶繭上剪個洞,蝴蝶是很容易就出來了,但它卻“病怏怏”的,翅膀也是軟弱無力。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如同蝴蝶破繭而出的過程,不是嗎?
面對這樣無禮的家長,老師不妨這樣做:
【1】你不想讓孩子受委屈,可以,但是請你自己管好孩子,不要讓孩子在班級調皮,惹是生非。
【2】當孩子作業完成的一塌糊塗時,放心,我不會責怪孩子的。
【3】當孩子上課走神時,放心,我不會責怪孩子的。
【4】當孩子撒謊時,放心,我不會責怪孩子的。
【5】當孩子成績下降時,放心,我也不會責怪孩子的。
總之一句話,只要孩子不打擾其他孩子,我都不會為難孩子的,讓你的孩子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學習。
【結束語】
“養不教,父之過。”
“慈母多敗兒!”
如果你的孩子是寶貝,捨不得別人碰一下,那你就要想好這樣做的後果······
朋友們,你們覺得呢?
-
8 # 枯木齋
世上沒有一個人能一生不受委屈,也沒有任何一所學校能保證每個學生不受委屈。
明白對這家長說,“我保證不了”,讓他領孩子回家、轉學。
-
9 # 貝兒莎莉
我覺得這家長不明事理!是個說大話主!更不尊重人家老師!人家這麼多娃!你娃是娃!難道別人娃不是娃了嗎?你寶貝你娃厚非!但也要分重次吧!老師帶領班裡這麼多學生!要照顧任何家長情緒是不可能的!那人家工作怎麼搞呀!換位思考一下!就想明白你的胡攪蠻纏!!
-
10 # Willow權
我很能理解您作為父母的心情,誰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受到委屈。
孩子沒有任何錯而受到委屈,我們應該堅決維護。
但是,如果是孩子做錯了,作為父母,我們應該言傳身教,讓他明白這件事這樣做是不對的,是需要自己應當承擔怎樣的責任,讓他明白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不能怕孩子受委屈而不去加以引導,這樣他會在不明事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父母的縱容,可能會造就孩子的無法無天。
-
11 # 牛老師微講堂
當老師時間久了,形形色色的家長,真的是見過的什麼樣的人都有。
看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這樣的家長是年年有,班班有,“中毒”深淺不一。
我一個同事的事兒,她們班有個女生,學習一般,但也乖巧懂事,不招惹是非,有一次因為受數學老師批評,孩子覺得老師語氣不好,回家就哭了……其實遇到這種事,家長一般都是理智看待,等孩子平靜下來了,問問前因後果,安撫一下情緒,從孩子身上分析一下原因,不管對老師的批評滿意否,在孩子面前肯定是要維護老師形象,事後再和老師進一步溝通,只有老師在孩子心中有地位,她才可能去積極地學習這門課。
可這個女孩家長不是這樣處理了,只聽孩子一面之詞就把老師說的黑白顛倒,對錯不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姑姑全家總動員,興師問罪的就去了學校,鬧完了辦公室,不解氣,直接呼啦啦地奔到校長辦公室,投訴老師!
真不知道孩子在家寶貝到了什麼程度?作為學校領導,肯定是為息事寧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老師叫過來,當面批評教育以安慰家長……
家長是解氣了,從此以後,各個老師對這個孩子“不敢招惹”,順其自然吧,本來就不起眼的一個女生,從此更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了,此時肯定有“噴子”要說老師們不對,可老師也是凡體肉胎,說不氣是假的,惹不起我躲得起!
可想而知,家長表面看起來是威風了一把,最終受影響的是孩子,要說孩子自己感覺不到學校的變化,那是假的!估計她也後悔!
遇到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家長一定要冷靜,衝動是魔鬼!孩子不可能在你的“庇護”下從容一生,遇事理智地解決方為上策!
-
12 # 東北尚小胖
說得好像別人的父母就看的慣似的?!!孩子受欺負,得搞清楚為什麼受欺負?是孩子性格不合群?還是別人故意穿的小鞋?!
-
13 # 直面教育
透過這句問話,依稀可見該家長對孩子存在溺愛,長此以往對子女成長很不利。能受著必要的委屈,是孩子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幫助孩子認真分析、積極尋找對策,和孩子一起成長,也是當家長的必修課。
-
14 # 春雪冬松
這樣的家長是有的,而且還佔了一定的比例。總覺得自己的的孩子在家都受不得一點委屈,在外邊就更不行了。個人任為還是社會的影響吧!
-
15 # 務實求真明理
自己的孩子自己負責,對待這種家長的孩子,學校和老師應當認識到,這種情況已不是某個學生的教育問題了,而是這種家長本人缺乏教育的問題,因此,建議學校和老師對這類學生儘量只提合理的要求,不論是學習上、生活上,還是為人處事上,對待這種學生儘量以講道理明規矩為主,如果這類學生違反校規校紀,學校和家長第一時間通知其家長來校處理。當然,在這類家長提出這種要求後,學校應立即要求這類家長與學校簽訂該學生遵規守紀的協議,否則請這種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領走,讓他(她)找願意接收這類孩子的學校去吧。
-
16 # 愛讀故事的小小隻
不帶任何態度,客觀來說,這個家長真的很敗孩子在老師心裡的形象。[石化]
基本上,從事教育的老師看待孩子都是一樣的,都是想每個人孩子都能學到知識,得到成長。孩子不是完美小孩,老師看待孩子不單單隻有一個標準,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會發現孩子各種閃光點。[笑][笑]
基於家長這種態度,孩子就算再完美,老師心裡也會有個小疙瘩,很多鍛鍊人的事可能就不考慮這個孩子,與家長的關係是很難說的清的。
有人說,家長其實很多時候對老師有話說,但是礙於孩子不好說。這真的是一個很錯誤的做法。想法堆積越多,疑慮就會變多,大大方方說出來,很多時候老師是想聽真實的想法的。老師和家長的角度是基本無差的,溝通交流後,你會有所收益。[比心][比心]
說一句個人感受,老師不是神,也會犯一些小錯誤,會經常反思,優秀教師不是一蹴而就,請所有人給老師一個成長的機會。最後一段僅代表我個人意見。[不看]
-
17 # 快樂在不在
有的人覺得是委屈,有的人覺得是對孩子的一次磨礪。覺得不能受委屈的家長,你能在孩子的人生路上,一輩子為他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麼?我不能,我只能選擇讓孩子在未來自己去翻山越嶺,勇闖江河。
-
18 # 溢彩晨雲
實話說誰都見不得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但人一生那麼長,無論站在哪個位置上,都有受委屈的時候。孩子適當的受委屈其實在成長過程中是必須要去經歷承受的,這樣孩子心性才會堅韌,抗壓力才會越來越強,在人情世故中也更能體會到誰都不可能事事圍著你轉,事事禮讓於你。再說了難道作為家長就沒有讓孩子受委屈的時候了?
-
19 # 王眼球語文2077
真有這樣的家長嗎?如果我是您的話,我就會問她:“您長到你孩子那麼大的時候,從來沒受過委屈嗎?再說了,我們生活中,承受委屈未必是壞事吧!很多時候,我們出於呵護別人,理解別人而沉默。這時候的沉默呢,是一種涵養,是一種大度。若是承受了這樣的委屈,好像不是什麼壞事吧!”
假如我們養了一株很嬌貴很名貴的花,可能我們用盡所有的辦法來呵護它。但是,事實上呢,我們所做的一切未必是對的。比如說,每天澆水,可能會讓花爛根;每天讓花曬太陽,可能會被太陽灼傷葉片。所以呢,我們自以為是的做的最好的努力,未必有益於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成長自有規律,家長不要給孩子製造真空氛圍。不然的話,孩子怎麼樣能夠面對生活呢?就如溫室的花朵,經不起自然的考驗。
老師還要問家長:“為什麼要認為孩子受了委屈呢?是受了同學的委屈,還是受了老師的委屈?同學之間的相處自有規則,老師對學生皆平等相待。”
還有,這位家長到您的辦公室,說出這樣的話,可能還有其他的原因。如果這位家長氣勢很涵,那就讓她盡情地闡述,讓她說個夠。然後,再幫著她慢慢分析原因。
-
20 # 伊人香舍
這是標準的沒素質的家長。不會教育孩子的家長。這個想法偏偏反而害了他的孩子。受不了委屈的孩子。長大了來到社會上怎麼辦?你可以順著他慣著他。那別人呢?會慣著他嘛,順著他嗎?你不能保護她一輩子吧?到時候他會受不了打擊。會抑鬱甚至會自殺。
回覆列表
寵愛孩子,待孩子長大沒有一個成氣候的,你見不得孩子受罪,那你和孩子都受罪,終將一事無成!我鄰居家小孩剛從澳大利亞留學回來,可就是找不到工作,為什麼?怕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