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黔人東子

    有一部電影,《從奴隸到將軍》,楊在葆主演,說的就是羅霄。

    能夠從一個彝族娃子成為一個馳騁疆場的將領,確實夠牛的。

    如果他不勞累過度而病死在作戰地圖前,建國後得到大將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 2 # 記憶的復甦

    從紅軍到建國後將軍,要看紅軍時的級別,抗戰時的級別,解放戰爭時的級別,從紅軍的師長到抗日戰時期的職位來看,羅宵將軍解放後應該可以評大將!

  • 3 # 歷史知事

    在經典電影《從奴隸到將軍》中,男主角羅霄,是一位傳奇將軍。在真實的歷史中,也有這樣一位將軍,他就是從滇軍走出的紅軍新四軍將領羅炳輝。不過分的說如果羅炳輝將軍能活到解放後,妥妥的大將軍銜。

    羅炳輝生在雲南彝良的漢族貧農家庭,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羅炳輝11歲就和土豪劣坤進行鬥爭,曾告狀到縣衙引起全縣震動。羅炳輝為了改變現狀,12天時間徒步數百公里去省城昆明參軍,但沒有成功,只好在昆明打工找機會。終於在1915年加入了唐繼堯的滇軍,5年後成了唐繼堯的隨軍副官。後來因為不滿唐繼堯兄弟吃民血喝兵血、奢侈糜爛的生活,離開滇軍。

    羅炳輝1922年加入了朱培德的軍隊,1926年北伐戰爭中,羅炳輝作為營長參戰,牛行車站戰鬥中,全營戰到只剩80人,打開了北伐軍進入南昌的門戶。後來,羅炳輝收到朱老總演講的影響,逐漸傾向革命。1929年,羅炳輝在江西吉安縣任大隊長,白色恐怖瀰漫的年月,他毅然加入了共產黨,組織和領導了贛西多個縣的武裝起義,被任命為紅軍江西獨立第五團團長,打下萬安,轉戰湘贛,對我國紅軍的建立工作立下大功。

    羅炳輝後來先後擔任了紅十二軍軍長,紅九軍團軍團長。長征期間,羅炳輝深入彝族聚居區,與彝族同胞交朋友,還吸收大量彝族同胞加入紅軍,最終帶著紅九軍團到達延安。

    抗日戰爭中,羅炳輝被任命為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與司令員陳老總並肩作戰,打擊日寇。皖南事變後,羅炳輝擔任江北副指揮和第五支隊司令員,以“梅花樁戰術”設伏,以劣勢裝備取得了殲滅敵人500多人的戰果。

    解放戰爭初期,羅炳輝作為新四軍第二縱隊司令員,殲滅國民黨軍隊2.8萬人,為主力部隊挺近東北創造了條件。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之際,羅炳輝因病去世。

    羅炳輝在紅軍中是軍團長,在新四軍中是第二副軍長,這樣的硬槓槓,足夠評上大將軍銜了。

    1989年,羅炳輝被評為中國著名的36位軍事家,2009年,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這是羅炳輝光輝的一生最貼切的總結。

    羅炳輝的兒子羅新安,編寫了《從奴隸到將軍》的劇本,後來被改編為電影,教育和鼓舞了一代人。

  • 4 # 親親大自然1

    他夠資格當大將,當如大將名額限制在10位的話,他就評不上了,別忘肖克同志,是紅二方面軍副總統指揮,也才評上將!

  • 5 # 沂藍書院趙月光

    電影《從奴隸到將軍》的羅霄,原型是羅炳輝。1946年6月羅炳輝病逝,時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

    如果羅炳輝不病逝,只要在解放戰爭中正常發揮水平,當大將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我爺爺曾經給羅炳輝當過衛隊長,他說過:只要羅炳輝不死,一定是大將。

    1,羅炳輝病逝時,當時的十大將的軍事職務對比。

    十大大將排名: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如果羅炳輝活到大將授銜時,應該緊排在張雲逸之後。

    羅炳輝病逝時,當時張雲逸擔任新四軍第一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王樹聲任中原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縱隊司令員。

    當時的山東軍區實力遠超中原(河南)軍區,新四軍的副軍長的職務也高於中原軍區第一縱隊司令(相當於師長。當時的縱隊人數差異很大)。

    所以羅炳輝排在張雲逸之後是一點問題沒有的。

    2,羅炳輝病逝前的最後一次大戰役

    1946年1月,羅炳輝指揮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相當於1個軍),在友軍配合下,進行棗莊反擊戰,殲滅國民黨軍2.8萬餘人。

    1945年10月-12月,華中軍區副司令員粟裕指揮高郵戰役和隴海線徐海段戰役,殲滅拒降日偽軍2萬餘人。

    1945年9月-10月,陳賡指揮太嶽縱隊參加上黨戰役,共殲敵1萬4千餘人。

    此時,羅炳輝和粟裕、陳賡的戰績相比,毫不遜色。

    3,羅炳輝在紅軍時期的職務是紅九軍團軍團長

    1930年6月,紅四軍在長汀整編,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不久改稱紅一軍團。紅一軍團總指揮朱德、政治委員毛澤東。紅一軍團下轄三個軍:

    紅四軍,軍長林彪;

    紅三軍,軍長黃公略;

    紅十二軍,代軍長羅炳輝。(這時的羅炳輝職務僅比林彪稍低一點。)

    1932年3月,林彪任紅1軍團總指揮(後稱軍團長)。

    1933年10月28日,羅炳輝任紅9軍團軍團長。

    當時十大將的軍事職務:

    1934年11月,粟裕任紅十軍團參謀長。

    1934年10月,張雲逸任紅8軍團參謀長。

    1935年9月,徐海東任紅二十五軍軍長。

    1935年12月,陳賡任紅軍第一師師長。

    因為羅炳輝的紅9軍團編入了張國燾的左路軍,所以有一段時間,羅炳輝的升遷速度慢了一點。

    4,抗日戰爭時期的羅炳輝

    1937年12月,羅炳輝任八路軍副參謀長。

    1938年9月,羅炳輝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第一支隊司令是陳毅)。

    1939年,羅炳輝任新四軍第五支隊司令(相當於旅長)。

    5,早年的羅炳輝

    羅炳輝於1897年12月22日,出生於雲南彝良縣大河鄉偏坡寨的一家漢族農民家庭。他祖上在清朝湖廣填四川時移民到四川,後搬遷到彝良。

    羅炳輝出生時,因為父母勤勞,從貧農變成了中農,有一點自己田地,還做小生意。羅炳輝小時候還讀過3年私塾。後來因為被土豪敲詐,羅家又家道中落。11歲的羅炳輝膽量過人,敢跟土豪們論理。

    辛亥革命後,羅炳輝去昆明當兵,正好參加了蔡鍔領導的護國軍。

    羅炳輝當兵期間,雲南彝良縣的惡霸欺壓他的家人,母親被毒打氣瘋慘死,父親被誣告入獄,家產被炒,兄弟們被通緝逃亡。

    後來,羅炳輝不滿唐繼堯的腐敗,參加了孫中山的北伐軍。

    1926年,羅炳輝成為北伐軍第三軍軍長朱培德的警衛營營長。

    1928年,羅炳輝被遣散回家,坐的船觸礁沉沒,300個滇軍遣散士兵全被淹死。所幸羅炳輝被友人相約耽誤了乘船而躲過一劫。

    1929年,羅炳輝到江西吉安但任靖衛剿匪隊長,後參加紅軍。

  • 6 # 洞庭一葦1188

    《從奴隸到將軍》中羅霄的原型人物是紅軍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

    紅軍長征前後的幾位軍團長的成就如下:

    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開國元帥

    紅二軍團軍團長賀龍:開國元帥

    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開國元帥

    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陣亡

    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開國上將

    紅七軍團軍團長尋淮洲:陣亡

    紅八軍團軍團長周昆:失蹤

    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病逝

    紅十軍團軍團長劉疇西:被俘遇害

    紅十五軍團軍團長徐海東:開國大將

    因此,羅炳輝如果不死,開國時的軍銜應該在上將和大將之間,極有可能是上將。

  • 7 # 西南交大高管研修中心

    新四軍的師長可評大將,比如黃克誠,作為曾擔任過紅軍軍團司令,八路軍副參謀長,新四軍副軍長,這樣的資歷在大將中可排第二位,第一位的粟裕解放戰爭太過顯赫,另一個參考就是三十六位軍事家中橫向比較,起點都是大將。

  • 8 # 味心齋

    眾所周知,《從奴隸到將軍》中羅霄的原型是我軍早期軍事家羅炳輝將軍。

    羅炳輝將軍早期加入滇軍,曾是唐繼堯的護衛,朱培德的警衛連長,北伐期間做為滇軍營長率部血戰攻克南昌牛行車站。

    自從在江西吉安率部起義加入紅軍以後,一直是中央紅軍中獨擋一面的重要將領。尤其成為紅九軍團軍團長後率部參加長征,並且成為全紅軍中唯一一支在長征時期先後歸屬紅一、四、二方面軍的軍級部隊。

    長征期間最耀眼的時刻是率領紅九軍團為掩護中央紅軍主力而單獨誘敵阻敵二個多月,在勝利完成任務後渡過金沙江,追上主力部隊。

    抗戰時期先後擔任八路軍副參謀長、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第五支隊司令員、第二師師長。

    解放戰爭時期擔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1946年6月21日因腦溢血病逝于山東前線。

    羅炳輝的軍事生涯是相當精彩,那麼我們假設其活到1955年我軍授軍銜時,他應當獲得的銜位。

    以羅的資歷和戰功,應該說授大將名副其實。但是以55年授銜大將僅有十名,新四軍只能佔兩個名額來推斷,粟裕的第一大將已經屬於屈尊了,另一個名額是張雲逸與羅炳輝二選一。張雲逸是老同盟會員,參加過黃花崗起義,在國民黨部隊中的地位比羅要高許多,入黨時間也比羅早。參加百色起義時直接擔任起義部隊成立的紅七軍軍長。進入中央蘇區後同期擔任的職務均比羅炳輝高(長征前為紅一方面軍副參謀長)。抗戰時期為新四軍參謀長、新四軍副軍長兼2師師長(此時羅為2師副師長)。解放戰爭初期為新四軍第一副軍長。可以看出來,這個大將名額應該屬於張雲逸將軍。

    因此我認為羅炳輝將軍最大的可能是被授予上將,而且和原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要爭一爭第一上將的位置。當然還有很大的可能是不參加授銜,中央會安排羅等同於大將級別地位的非軍方職務。

  • 9 # 博士206075108

    毋容置疑,百分之百評大將,長征輕奇兵,屢立奇功,毛主席多次用他布疑兵之計,專業軍事家。是在36位軍事家之前公佈的第一次確定的33位軍事家之一。要知道55年擬評為大將的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滕代遠等都不在36位軍事家之列。

  • 10 # 度度狼gg

    羅霄是老電影《從奴隸到將軍》的主人公,那個年代在文學作品裡直接使用老一輩革命家姓名是禁區,比如粟裕將軍在電影《黃橋決戰》裡就成了“谷盈”,而羅霄的原型當然是長征中的“神行太保”紅九軍團長、滇軍出身的名將羅炳輝。

    (羅炳輝將軍)

    抗日戰爭勝利前,羅炳輝已是新四軍副軍長,資歷和軍中職務猶在粟裕將軍(一師師長)之上,1955年授銜時,仍然有軍職的新四軍幾位師長粟裕、黃克誠、張雲逸全部是大將軍銜,因此需要討論的不是羅炳輝將軍的大將資格問題,而是他有沒有機會成為十大元帥之一。

    羅炳輝,雲南彝良人,18歲時從家鄉步行17天前往省城昆明,參加了唐繼堯的滇軍。1926年時已是滇軍營長,1929年秘密入黨,並在江西吉安率領麾下的準軍事部隊“靖衛大隊”起義參加紅軍,歷任紅軍團長、師長和軍長,1933年紅九軍團成立時擔任軍團長(紅一方面軍在長征開始時有一、三、五、八、九軍團,紅八軍團後來整編時取消)。

    (從奴隸到將軍劇照)

    紅九軍團在雲貴機動作戰期間,始終擔負著偽裝紅軍主力吸引和牽制敵人的重任,遊離於大部隊之外。偏師周旋於幾十萬敵軍之間,狀極危險,軍團長羅炳輝和政委何長工指揮部隊以機動靈活的戰術,既完成了迷惑敵人的任務,又突出重圍勝利歸隊,不但部隊沒有減員,還一路繳獲了90000塊大洋,堪稱奇蹟。

    在貴州的烏江邊上,羅炳輝指揮紅九軍團伏擊追擊而來的黔軍王家烈所部,一戰俘敵1800人,這些“雙槍兵”也沒辦法吸收進紅軍隊伍,只好每人發三塊大洋路費遣散;在雲南會澤,城裡的保安團和百姓聽說是“滇人羅炳輝”回來了,打死了試圖抵抗的縣長,大開城門迎接紅九軍團,在美國記者斯諾的《續西行漫記》中,將羅炳輝將軍譽為“傳奇式英雄”。

    (紅九軍團長羅炳輝)

    羅炳輝英勇善戰,他的槍法是軍中傳奇,百發百中,絕無失手,後來在抗日戰爭中曾再創奇蹟:他的一顆子彈穿透兩個鬼子的胸膛、擊穿第三個鬼子的腦袋、最後嵌進第四個鬼子的胳膊裡,並且身材魁梧,膽識過人,“站如一座山,坐似一尊塔”,是一員擅打硬仗的紅軍名將。他的夫人楊厚珍是長征隊伍中唯一的纏足女性,硬是跟隨羅將軍走完25000裡。

    抗戰爆發後被派往華中抗日前線,參與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組建新四軍的工作,並出任第一支隊副司令員(陳毅、羅炳輝),當時的新四軍還只有四個支隊。1939年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副總指揮、五支隊司令員,在蘇北和蘇中的抗日鬥爭中功勳卓著,“皖南事變”後出任新四軍副軍長,1946年新四軍軍部接掌山東軍區(羅帥率山東軍區機關進軍東北),羅炳輝再任山東軍區副司令員(陳毅、羅炳輝)。

    (新四軍副軍長羅炳輝)

    羅炳輝不僅高大威猛,實則有勇有謀,紅軍時期就曾經創造了“麻雀戰”、“跳梁陣”等山地游擊戰術,抗戰時期又創造了一整套誘敵、擾敵、奇襲和反擊等內容的游擊戰法,諸如“火燒野牛”、“四兩撥千斤”、“梅花戰術”等等,其中尤以梅花戰術最為出名,多次以少勝多打敗日寇,在淮南地區用此戰法一次就消滅日軍500餘人。

    遺憾的是,長期艱苦的戰爭生涯,使羅炳輝將軍患上了嚴重的高血壓,1946年6月21日,剛剛指揮完消滅頑軍28000餘人解放棗莊的戰役,便因腦溢血突然殉職,作為陳老總一直的副手,羅炳輝將軍本來應有更廣闊的戰場和更巨大的戰功。建國以後被確定為我軍著名的36位軍事家之一,也是唯一獲此殊榮的雲南籍將軍,若非過早犧牲,授大將銜順理成章,封帥亦有可能。

    (從奴隸到將軍劇照)

  • 11 # 古老百姓

    開國大將最初評了十多位,只評十大將虎將羅丙輝很可能是上將,排名最前幾位。張雲逸和其資歷相似,張的資歷更老,都是百色起義的元老,後張是新四軍第一副軍長,羅第二副軍長,張在十大將中排名靠後,均衡考慮,羅很可能評上將,排名在最前幾位。

  • 12 # 大將軍威武K

    先說一下十位大將,粟裕、陳賡、徐海東、許光達、譚政、肖勁光、王樹聲、張雲逸、黃克誠、羅瑞卿。

    評選大將包括其他軍銜,一般有三個標準,即資歷、戰功、軍兵種系統。按照資歷和戰功,大將級一般是在30年代前就加入人民軍隊,歷任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中高階軍事指揮員,立有赫赫功勳。十位大將大多能達到這兩個標準,相比之下,粟裕、陳賡、肖勁光在紅軍時期職務較低,屬於中基層,相比之下戰功也就略低於其他人。但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乃至抗美援朝戰爭中戰功顯著,彌補了紅軍時期的缺憾。還有就是特殊功勳,如徐海東,在紅軍時期因為保衛了陝甘蘇區,為三大主力紅軍結束長征創造了一個落腳點,這恐怕是十位大將中無人可比的。解放戰爭期間因病休養,建樹不多,但卻絲毫不能抹殺紅軍時期的大功。

    講完大將的評判標準,我們說說羅霄的原型——羅炳輝。這位出身雲南的將領生得虎背熊腰,尤其以槍法稱之為紅軍中的傳奇。不僅百發百中無從無失手,甚至還有一手聽著子彈呼嘯的聲音就能判斷出射擊距離遠近和方向的絕活!

    1929年加入加入人民軍隊,稱得上軍中的老資格。長征時期擔任紅一方面軍第9軍團軍團長,成為一名中層軍事指揮員。在長征途中,特別是在毛澤東重新開始指揮紅軍後,紅9軍團一直作為方面軍4個軍團中的一支戰略機動力量(1、3軍團擔負攻堅、開路任務,5軍團殿後)。

    在四渡赤水戰役中,羅炳輝指揮紅九軍團擔負吸引和牽制敵人主力任務,一直遊離於主力部隊之外。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南渡烏江、取道雲南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圈,正是紅九軍團在貴州以北佯動、死死吸引住敵軍創下的良機。當紅軍主力全部南渡烏江後,因為敵軍重兵殺到,紅九軍團與主力被隔開,只好單獨在烏江以北與敵軍繼續周旋。在羅炳輝的指揮下,紅九軍團打垮了跟的最緊的黔軍,硬生生從敵軍包圍圈中撕開一個口子,滿載著繳獲的90000大洋順著主力轉移的方向徑直向西追趕。幾乎和其他三個軍團同時搶渡金沙江,一個在皎平渡,一個在鹽井坪,最後在川西南莽莽蒼蒼的大涼山中會合。值得一提的是,紅九軍團帶來的90000大洋在幾個月後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採購物資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全面抗戰爆發後,羅炳輝趕赴華東,和陳毅、項英一道參與新四軍的組建工作。先後擔任支隊副司令員、司令員,皖南事變後一度出任副軍長。在抗戰出,羅炳輝靠著在紅軍時期就摸索出來的一整套游擊戰術在華東、華中戰場機動靈活的打擊日軍,時常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令鬼子和頑軍膽寒。

    就是這樣一位虎虎有生氣的人民軍隊驍將,只可惜天不假年,於1946年6月21日在棗莊戰役中因為突發腦溢血不幸逝世。他逝世後,孫留職務由粟裕接替。

    所以,從羅炳輝將軍傳奇一生的角度來看,完全具備晉升大將軍銜的資格。建國後,黨中央和中央軍委也對這位戰功赫赫的雲南籍戰將給予了高度的肯定,位列36位著名的軍事家之一!

  • 13 # 蒼茫大地顧煒斌

    蒼茫大地認為:如果羅炳輝將軍活到五五年授銜,由於名額限制,一般不會出現在十大將之列,下面我分幾方面來詳細分析。

    一、羅炳輝將軍生平簡介。

    羅炳輝早年入滇軍當兵,參加了討袁護法戰爭及北伐戰爭,他是有名的神槍手,因對舊軍隊不滿,1929年7月秘密入黨,11月領導吉安縣靖衛大隊起義,參加紅軍,歷任團長、縱隊長、12軍軍長等職,指揮所部參加龍岡、廣昌、蓮塘、黃陂等重要戰役戰鬥,被中革軍委授二等紅星獎章,長征前任紅九軍團軍團長,掩護中央機關及主力紅軍北上,所部被軍委譽為“戰略輕騎",抗戰時以八路軍副參謀長名義在武漢辦事處從事統戰工作。1939年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司令員陳毅)、第五支隊司令員,率部開闢皖東根據地,第二年任江北指揮部副總指揮兼第五支隊司令員,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2師副師長(師長由副軍長張雲逸兼)、師長兼淮南軍區司令員,鞏固擴大了淮南根據地,解放戰軍時期,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1946年6月21日在蘭陵病逝。

    二、羅炳輝將軍的軍事才能。

    紅軍時代,羅將軍以善用奇兵、疑兵和行軍神速揚名中外,他創造了敵人都公認的麻雀戰、跳梁戰、西瓜陣、迷魂陣、火車陣等山地游擊戰術。一次反圍剿就佯敗牽張輝瓚的牛鼻子入龍岡,張被活捉;二次反圍剿,羅部激戰九寸嶺、協攻廣昌城、飛越武夷山、直搗劉和鼎師部,人送外號“羅炳飛";三次反圍剿,羅部牽著老蔣鼻子武裝大遊行,被稱為“神行太保";長征時,他在老蔣處的賞格是“生擒類八萬元,獻首級五萬元",僅次於毛、朱、徐帥。

    抗戰中,他依據多年游擊戰的經驗,制定了伏擊與運動遊擊為特色的包括伏擊、糾纏、阻止、擾亂、殲滅等內容的“梅花樁戰術”。解放戰爭中率部解放棗莊,殲國軍2.8萬,受降日軍4000多人,挫敗國軍打通津浦路的企圖。

    (三)、羅炳輝若活到五五年該授什麼銜?

    A、根據1989年編成的《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羅炳輝名列三十三個軍事家第三十二位,最後一位是林彪,這《軍事卷》如提早到五五年編寫,他肯定是位居末位。在1994年8月經中央軍委重新審定後,增加了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三位烈士,這就是赫赫有名的三十六位軍事家。且看評審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大革命時期帶兵打仗,或領導武裝起義或領導建立紅軍或率國軍起義有重大貢獻者;第二個條件是在革命戰爭時期組織指揮過重大戰役,有顯著戰績,並長期擔任軍隊高階領導職務,具體是擔任紅軍時師級以上、抗戰八路軍旅級、新四軍師(支隊)級以上、解放軍縱隊以上領導職務;第三個條件不在討論範圍,略。

    這三十六個軍事家除了五五年的十大帥、十大將,還有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楊尚昆、李先念,還有犧牲的先烈葉挺、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權、彭雪楓、羅炳輝及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等十六人,簡言之是大將以上的資歷。從這個角度分析,羅將軍如活到大授銜,有機會。

    B、但恕我直言:如五五年只授十名大將,羅將軍的名字一般不會出現在大將之列,原因如下:

    先看實授大將序列: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評軍銜用主席的話說,要考慮軍功,還要考慮山頭(各個時期的根據地)平衡的。

    第一大將粟裕作為三野的實際軍事指揮者,有授帥的資格;第二大將徐海東作為紅十五軍團的軍團長,為中國革命作出特殊貢獻;第三大將黃克誠是作為四野代表,第四大將陳賡出身黃埔一期,作為二野代表;第五大將譚政(主席首任秘書)和羅帥一樣,作為政工代表入選的;第六大將肖勁光是四野代表,1922年入黨,曾任紅五軍團政委,1937年任軍委參謀長,抗戰時任八路軍後方留守兵團司令員,解放戰爭時任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後任十二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第七大將張雲逸1909年就加入同盟會,1926年就在北伐軍中任第四軍25師參謀長,後和鄧小平領導廣西百色起義,建立紅七軍、紅八軍,後率部到蘇區任中革軍委副參謀長、紅軍副參謀長,新四軍成立初就是參謀長兼第三支隊司令,後兼江北指揮部司令員,徐海東、羅炳輝是他副手,皖南事變後,張是新四軍副軍長兼二師師長,羅是副師長、羅任第二副軍長時,張是第一副軍長,後是華東軍區副司令、山東軍區司令員。他是唯一的拿元帥工資的大將!第八大將羅瑞卿作為華北野戰軍的唯一代表入選,他曾任十八集團軍野戰政治部主任、華北軍區政治部主任;第九將王樹聲是作為紅四方面軍的唯一代表入選的,他曾任四方面軍副總指揮,是徐帥的得力助手;第十將許光達是作為紅二方面軍及一野的唯一代表入選的,許光達高風亮節,說自己1932年重傷去蘇聯養病到1938年才回國,資歷不夠,多次向主席請求降銜,但主席考慮到方方面面,未允……

    C、解放戰爭時,三野來自華中、山東軍區兩部合併,羅炳輝如不過早離世,他代表三野入選大將的可能性幾乎是零。

    五大野戰軍中,大將銜四野佔二席,黃克誠;三野超過二席,就會打破平衡,所以考慮到三野和四野對解放戰爭的貢獻,給二席是合適的。

    粟裕他是華中野戰軍司令員,如不是出於謙虛的原因,他是當然的華中軍區司令員(後來中央接受粟裕的請求收回陳命,任命老資格的張鼎丞為正司令員,粟為副),解放戰爭初,華中是和山東並列的戰略區,粟裕照樣發動蘇中七戰七捷,最終成為三野的代司令員、代政委;張雲逸的資格要比羅炳輝將軍老、地位要高。三野如實授兩員大將,只能是粟裕、張雲逸。

    綜合上述:羅炳輝將軍論資格、論指揮才能是有機會評大將的;但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平衡和名額的限制,他很有可能和蕭克將軍一樣實授上將,名次肯定在前三名。

  • 14 # 狄飛驚

    電影《從奴隸到將軍》塑造了一位傳奇將軍羅霄,他的原型就是著名軍事家羅炳輝。作者認為如果羅炳輝將軍健在,應該具備評為大將的資格和實力。

    羅炳輝將軍的人生經歷就如同電影一般傳奇,短暫而輝煌,他於1897年出生在雲南彝良一個貧苦家庭,由於家庭貧苦,羅炳輝在18歲那年加入滇軍當兵,先後參加了護國戰爭、東征和北伐,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革命。

    羅炳輝1929年7月入黨,同年加入紅軍,先後參加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不幸於1946年6月21日病逝,終年49歲。

    羅炳輝將軍是新中國官方評定的36名當代軍事家之一,其他35名軍事家既包括黨和國家領導人如毛主席、周總理、鄧小平、李先念、楊尚昆等,也包括開國十大元帥、十大大將,以及我黨我軍早期犧牲的高階將領,羅炳輝就屬於最後一類。

    1955年授銜時的十位開國大將分別是:粟裕、黃克誠、譚政、肖勁光、王樹聲、陳賡、羅瑞卿、許光達、徐海東、張雲逸。

    開國將帥授銜時綜合考慮三大因素:資歷、戰功和代表性。正因為如此,後來很多人認為十大大將中有些人其實是不具備資格的,其中有些特殊因素的影響。

    如果羅炳輝能活在建國以後,他會被授予什麼軍銜?

    1,資歷

    資歷主要體現在年齡、入黨時間、職務等方面。十大大將中,只有張雲逸1人比羅炳輝年齡大,而入黨時間,羅炳輝比十大大將基本都晚,不過大多隻有2、3年差距而已。

    職務方面,長征開始前,羅炳輝任紅九軍團軍團長,同時期其他幾個軍團的軍團長分別是林彪、彭德懷、賀龍、蕭克、董振堂、周昆等,除董振堂英年早逝,周昆出逃外,林彪、彭德懷、賀龍日後都是元帥,蕭克則是上將。

    羅炳輝犧牲前的職務是“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同時期的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是陳毅,第一副司令員是張雲逸,同時期的粟裕職務則是“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職務基本相當。

    2,戰功

    羅炳輝出身貧苦,卻無師自通,作戰英勇,精通軍事指揮,紅軍“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每一個重大階段無一缺席,可謂戰功累累。

    羅炳輝還擅長學習,他總結了新四軍游擊戰經驗,制定了“梅花樁戰術”,開展伏擊與運動遊擊相結合的特色游擊戰,深通游擊戰精髓,他還在武漢從事過統一戰線工作,參與領導開闢皖東抗日根據地(淮南抗日根據地的前身)。

    3,代表性

    評銜代表性,主要是指綜合考慮紅軍三大主力(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各大革命根據地、各條戰線(軍事政工)的將帥應儘可能保持合適比例,在這一方面,羅炳輝不佔優勢。

    綜合上述分析,作者認為:羅炳輝將軍若是健在,他在資歷、戰功上相比開國大將中的部分大將具備優勢,但在代表性上沒有優勢。羅炳輝具備開國大將的資格和實力,但能否評上大將還受到其他因素影響,很難斷定。

    不過這個假設實際上沒有意義,既然羅炳輝將軍可以假設健在,那葉挺、左權、彭雪楓呢?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呢?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呢?如果這些人全部健在,恐怕十大元帥、十大大將乃至開國上將名單都要發生巨大變化了。

  • 15 # 民國年間那些事

    題目中所說的羅霄,是老電影《從奴隸到將軍》中的主角,其原型就是曾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的羅炳輝將軍。1946年6月21日,正在魯南指揮作戰的羅炳輝從嶧縣(今棗莊嶧城一帶)返回新四軍軍部駐地臨沂,在蘭陵突發腦溢血不幸辭世,年僅49歲。

    華東烈士陵園內儲存羅炳輝銅像的亭子

    《從奴隸到將軍》這部電影小時候曾經看過,對羅炳輝的歷史有一定了解。1949年後,羅炳輝將軍遺體被遷入臨沂革命烈士陵園(今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安葬,我的父親當時在烈士陵園建設委員會工作,曾參與過羅炳輝的安葬工作。據父親回憶,羅炳輝身材魁梧高大,當時完全按照真人比例為將軍鑄造了銅像,羅炳輝夫人及其子女都非常滿意。銅像至今猶存,栩栩如生,不久前我還去看過。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臨沂)

    羅炳輝資歷很深,曾參加過護國、東征和北伐,1927年7月入黨,10月領導了江西吉安起義;紅軍時期曾擔任過第九軍團總指揮;抗戰期間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副指揮兼第五支隊司令員、新四軍第二師師長;抗戰勝利後隨陳毅北上臨沂,擔任新四軍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

    作者在華東革命烈士陵園留影

    如果羅炳輝沒有去世,解放戰爭期間他的職務應該是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或者華東軍區副司令員,屬於正兵團以上的方面軍副職,當時擔任過這兩個職務的有粟裕和張雲逸,建國後都是大將軍銜。按照中央和軍委檔案精神,1955年授銜時兵團司令員授予上將軍銜,大區司令員這個層次是元帥,按照羅炳輝的資歷和職務(特別是領導江西吉安起義這段經歷),他授大將軍銜應該沒有問題,最低也是排名靠前的上將。

  • 16 # 覃仕勇說史

    答:羅霄是誰?誰是羅霄?

    這個問題,問得有點無厘頭哈。

    老實說,沒看過老電影《從奴隸到將軍》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羅霄是何許人也。

    羅霄是《從奴隸到將軍》的主角,原型人物是曾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的羅炳輝。

    1955年評銜是新中國開國第一次評銜,頗有開國功臣論功行賞的意味,所以,歷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而在該次評銜中得授銜者,無論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都是身經百戰、戰功卓著、萬中挑一的鳳毛麟角式的帥才、將才。

    羅炳輝病逝於1946年,沒有等到這一天,可惜了。

    如果不病逝,要我說,以羅炳輝的資歷和戰績論,絕對可以當上大將。

    為什麼說得這麼絕對呢?

    一條理由就足夠了:羅炳輝是“中國當代三十三軍事家”之一(後來又增補了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三人,又稱“中國當代三十六軍事家”)。

    當時,主持評定活動的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明確表示,評定“當代軍事家”就是以“大將資格”為基線的。

    如果不相信,不妨來細數這三十六人。

    這三十六人是以十大元帥和十大大將為主體的,剩下的十六人中,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三位,是具有元帥資格的;李先念、楊尚昆兩位,是具有大將資格的;其他的葉挺、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權、彭雪楓、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和這裡要談的主角羅炳輝這十一人,都是英年早逝的。

    1955年評銜時,毛澤東是全國人民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他本人又在革命戰爭中居功至偉,是大元帥銜的唯一人選,但根據他本人的意見,最終沒有授大元帥銜。

    周恩來在戰爭時期曾任南昌起義前委書記、紅軍總政委兼第一方面軍總政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鄧小平是百色起義領導人,曾任劉鄧大軍政委、淮海戰役總前委書記。他們在對敵作戰、參與戰略決策等方面功勳彪炳,授予元帥軍銜當之無愧。但毛澤東提出已到地方工作的就不評銜了,周恩來、鄧小平既已在政府工作,就退出了元帥評銜。

    同樣,李先念原本是1955年評銜時的大將人選,但他也已在政府工作,也退出了評銜。

    楊尚昆在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三軍團政委、總政治部副主任、中央軍委秘書長,這樣的資歷,授大將銜也是沒有問題的,但他解放後他已不擔任軍職,也沒有參加評銜。

    所以,評定“當代軍事家”就是以“大將資格”為基線的,其中上將、中將、少將提都不用提。

    羅炳輝能入選三十六軍事家,如果不病逝,那麼,到1955年評銜,當然可以當上大將。

    羅炳輝一生的傳奇經歷很多,特別要值得一提的是,他是讓日寇膽戰心驚的抗日名將,曾制訂有一套足以媲美戚繼光“鴛鴦陣”的戰法的“梅花樁戰術”,常常打得日寇暈頭轉向、找不著北。

    毛澤東一個勁地稱讚他“戰爭經驗豐富,有軍事才能,很會打仗”。

    1946年6月21 日,羅炳輝因腦溢血猝然去世,被認定為“立功尤著”的紅軍高階將領和抗日名將。

    再說一句題外話:羅炳輝葬於臨沂。1947年3月底,蔣軍發動了對山東的重點進攻,我軍放棄魯南作戰略轉移。蔣軍佔領魯南後,為了洩憤解氣,竟然發掘羅墓,對羅炳輝的遺體進行肆意凌辱,最後丟到沂河沙灘上。

    不用說,蔣軍這種做法,實在是喪盡天良,人神共憤。

  • 17 # 搬不動的小強

    2.我們現在來推論羅炳輝如果參加55授銜時往往會拿後來評定的36個軍事家來推匯出羅炳輝如授銜必授大將的結論,但這個結論相當牽強的。因為評選36位軍事家已經是上世紀80年代的事兒,其中不光包括十大元帥+十大將,也有鄧小平、楊尚昆、李先念等未參與授銜,還包括了葉挺、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權、彭雪楓、羅炳輝等。就以這個名單來推導必授大將實屬勉強。

    3.再看十大將的名單,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這個排名也是有講究的:粟1不用說了;徐2也沒爭議,就憑中央紅軍剛到陝北時徐海東送去的幾千大洋,這個大將就肯定沒跑;黃3一方面是打造新四軍三師有空,另一方面也是他率先致電中央搶佔東北,也算是天功;陳賡資格太老,各個山頭關係複雜;譚政是政工代表;肖勁光和張雲逸資格極深,尤其是張雲逸,新四軍第一副軍長,一直壓過羅炳輝一頭;羅長子不用說了;王樹聲是紅四的代表,方面軍副總指揮,排到第9已經很委屈了;許光達略有爭議,但卻是紅二方面軍的山頭代表,加上又有個跟蘇聯裝甲兵司令對等的需要,這個大將也是情理之中。

    4.那來看羅炳輝將軍的資歷:紅軍時的九軍團軍團長;抗戰時的八路軍副參座,後赴新四軍從只對副司令開始做起,後來成為新四軍副軍長;解放戰爭初期因病犧牲……

    5.紅軍時的軍團長是絕對的方面大員,像一軍團林彪、二軍團賀龍、三軍團彭德懷都是元帥;15軍團徐海東是開國大將……但是呢,首先革命時期,部隊編制相當混亂,同是一二三軍團這都是主力中的主力,而紅九軍團談不上絕對主力;其次,軍團長中除了尋淮洲、董振堂、劉疇西等犧牲者之外,還有個肖克,55授銜也只是上將第一而已……

    5.來對比下肖克跟羅炳輝,肖克不光是軍團長,還是後來的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120師副師長……單就這兩個職務,就至少大將起步了,八路軍三個師的正副師長:林彪聶榮臻、賀龍肖克、劉伯承徐向前,除了肖克,一水的元帥……當然肖克將軍的問題更加複雜一點,還牽扯到站隊的問題……但是這也足以說明,當時授銜的複雜……並不是絕對的1+1=2那麼簡單……

    6.還是從十大將中說,以羅將軍的資歷和戰功,前8基本上那都是沒法PK的,比如說張雲逸,整個新四軍期間他的職務都是在羅將軍之上;再比如王樹聲,儘管整個抗戰和解放期間他都屬於投閒散置狀態,但方面軍副總指揮的資歷在那裡,就肯定比羅要靠前。

    7.唯一可能比一比的可能就是許光達,但是呢,真要說能頂掉許進入十大將的,羅炳輝的順位也並不靠前……比如說肖克,再比如擬授大將的李先念、譚震林,甚至就連後來因故未參與授銜的程子華,紅軍時雖然只是軍長,但在抗戰和解放時期,程子華地位相當的高,也是東北野戰軍第一波的兵團司令……妥妥的大將資歷……

    8.更何況還有個爭議人物陳光,後來的115師代師長,這可是準元帥的資歷了……

    9.原因還在於,授銜不光要考量個人的資歷、戰功,更要考慮山頭因素……十大將中,來自新四軍的已經有粟、張(這兩人是必然入圍),如果再加上羅,那麼十佔其三,這個比例八路軍三個主力師就完全沒法平衡了……

    10.所以除非是十大將名額擴編,否則羅將軍要進入大將的行列還真有點難。

  • 18 # 天香雲外飄

    (一)大家都比較公認的是,電影《從奴隸到將軍》當中的“羅霄將軍”的原型就是“羅炳輝將軍”了。

    (二)按筆者的個人觀點,羅炳輝將軍若不英年早逝的話,應該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的“上將”人選之一,不是“大將”的人選!

    (三)筆者還認為:

    一,下列的人物(將軍),如果不英年早逝的話,新中國成立之後(1955年)或許是“元帥”的人選的!(排名不分先後)

    (1)葉挺。葉挺將軍是北伐戰爭時期“鐵軍”第四軍獨立團的團長,也是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的主要領導者之一,還是人民軍隊的主要創造者之一。1937年之後,葉挺擔任新四軍的軍長,1946年犧牲。

    (2)方誌敏。約1928年,方誌敏將軍領導了江西弋陽恆峰起義,是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建立者之一。大約1935年,方誌敏將軍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方誌敏將軍著有《清貧》《可愛的中華》等書。

    (3)劉志丹。劉志丹將軍畢業於黃埔軍校,是陝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開創者之一。1935年,劉志丹犧牲於東征的前線。

    二,“大將”的人選。這個就相對比較多了,就選幾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吧!(排名不分先後)

    (1)盧德銘。盧德銘是秋收起義的總指揮,1927年,盧德銘在戰鬥中壯烈犧牲!

    (2)王爾琢。1928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的時候,王爾琢擔任紅四軍的參謀長。後來,王爾琢被叛軍殺害了!

    (3)黃公略。“飛將軍”黃公略是紅軍著名的驍將。1933年犧牲。

    (4)段德昌。段德昌人稱“火燒將軍”,段德昌死於“肅反”運動當中了。

    (5)楊靖宇和左權。楊靖宇將軍和左權將軍都是犧牲在抗日戰爭戰場上英雄。其中楊靖宇是1940年犧牲;而左權則是1942年犧牲的。(因為左權的身份是八路軍的副總參謀長,所以不少人認為應該是元帥的人選。)

    三,“上將”的人選。人數也很多的,同樣也只是遴選一些作為代表吧(不做排名也不作介紹了。):伍中豪,宛希先,張子清,羅炳輝,劉疇西,尋淮洲,彭雪楓等等

  • 19 # 書香天津

    其實,新中國授勳,在元帥 大將上,有點拘泥於必須雙十大了!想想,若是左權 葉挺 方誌敏等不死,元帥 大將都應該增加。

  • 20 # 史不知味

    羅霄雖是電影《從奴隸到將軍》中的影視人物,不是歷史人物,可是卻有歷史人物原型——羅炳輝。

    羅炳輝將軍生於1897年,1946年于山東臨沂病逝,如果1955年羅將軍仍在的話,確有可能得授大將軍銜。

    他生於雲南省彝良縣的偏坡寨,偏坡寨確實偏,所以,他後來去昆明投軍時走了十幾天。

    羅炳輝的爺爺在世時,羅家的生活倒也算富裕,不過,他爺爺去世後,羅家便一蹶不振了,他也只讀了3年私塾便輟學了,到也能夠識得幾個字了。

    他的少年時代,羅家常受地主惡霸的欺壓,他的母親因此多有落淚,竟希望兒子將來能夠剷除這些地主惡霸,如此,她死了才閉眼。羅炳輝的性格,多多少少受到了他母親的影響。

    所以,他11歲這一年,因為看到幾個劣紳欺壓別人,竟忍不住和他們爭論,被劣紳一頓羞辱和斥罵:“你這個幹娃娃,長大不得了,現在就這樣膽大,敢在太歲頭上動土,他老子都不敢作聲,這孩子真有吃雷的膽子,非弄死他不可!”

    他母親一聽這話,心裡反倒挺高興,篤定自己的兒子將來定有出息,不過,他爹卻慌了,將他綁起來打了一頓。

    12歲的羅炳輝曾對欺壓羅家的地主說了一句:“老子長大要飛起來,把你們這些混蛋殺掉!”

    誰能想到,如此血性之態,竟出自一個不過12歲的“胎毛未乾的幹娃娃”?

    後來,他目睹曾在彝良縣威風凌凌的土霸謝介臣竟被陸軍一個軍官打得跪地求饒,在心中生出了一個念頭——我覺得要復仇,能對土霸出點氣只能當陸軍!

    於是,他在17歲這一年離家出走,去了昆明,在昆明輾轉幾個月,終於當上了一個小兵。

    1920年,羅炳輝原有到講武堂學習的機會,不過,他的營長卻認為講武堂教授的東西反倒沒有羅炳輝掌握的這麼深,於是這個營長將他推薦給了唐繼虞,在唐繼虞處當了隨行軍士。

    1921年,羅炳輝作為隨從副官,和唐繼堯、唐繼虞兄弟倆逃去了香港,在港期間,他看透了唐繼堯、唐繼虞軍閥的本質,於是,他獨自一人離開了香港。

    羅炳輝曾投過桂軍,後受朱總啟發,於1929年成為我黨的一員,1930年後被任命為紅20軍軍長,後又被任命為紅九軍團軍團長。

    紅九軍團當年可是“圍剿”時期的主力軍之一,名聲自不用說。

    對於羅炳輝將軍,周總理曾說過:“羅炳輝同志不錯呀,對游擊戰術有研究,運用得很好。他指揮打仗很有辦法,是一個優秀的軍事指揮員。”

    羅炳輝也被評為解放軍36個軍事家之一。

    1932年,我軍處於蔣軍的二次“圍剿”中,毛、朱二人試圖在富田消滅蔣軍第五路軍的王金鈺第47師和公秉藩第28師。當時,羅炳輝和紅20軍離蔣軍郭宗華部和蔡廷鍇部不過三四十里,可是,他卻想著從郭、蔡之間穿過去打富田的王金鈺,稍有不慎,便會被郭、蔡、王三人包了餃子。

    可是,羅炳輝卻硬生生地在郭、蔡之間穿來穿去,一邊穿,一邊吹號角,弄得敵軍不知所謂,迷得暈頭轉向。他又施了一計,讓敵軍誤以為他已將主力聚集在了一個山頭,讓敵軍去打這個山頭,然後來了一個反包圍,打得敵軍嗚嗚咽咽。

    後來,他又率部伏擊逃竄的王金鈺、公秉藩部,更是活捉了化妝成營部書記的公秉藩,只可惜當時沒有認出公秉藩,將公秉藩給放走了。

    不過,也能看到羅炳輝的軍事指揮水平之一斑了。

    從長征到抗戰,羅炳輝立功頗豐,又將游擊戰術運用的爐火純青,1946年之際,他仍率領所部在棗莊戰役中殲蔣軍數萬,如果不是這一年突然病逝,此後兩年,絕對能讓他大放異彩。

    1955年,為開國將帥授銜時,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和許光達這10個人被授予了大將軍銜。

    粟裕是1927年入黨,曾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兼政委、華東野戰軍總指揮、第三野戰軍副司令等職,參與指揮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戰役。

    徐海東於1925年入黨,曾任紅25軍軍長、紅15軍團軍團長等職,後處於修養狀態。

    黃克誠也是1925年入黨,曾任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政委等職。

    陳賡是1922年入黨,曾救過蔣的命,在兩黨合作破裂時,站到了我黨這邊,曾和蔣先雲、賀忠寒並稱“黃埔三傑”,軍事才華確實不低。

    譚政1927年入黨,曾任紅20軍政治部主任、東北民主聯軍及東北野戰軍政治部主任、國防部副部長等職。

    ......

    羅炳輝和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的10位大將相比,在資歷上實際上是沒有什麼差距的,甚至羅瑞卿、許光達他們可能還略遜於羅炳輝。

    羅炳輝也不缺戰績,從“圍剿”時期一路打過來,他最不缺的便是戰績。

    此外,羅炳輝可是被評為軍事家的人,既能走理論,又能走實戰,軍事水平著實不低,連毛主席也忍不住稱讚他:“戰爭經驗豐富,有軍事才能,很會打仗。”

    如果羅將軍沒死的話,拿一個大將軍銜,絕不是沒有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去田螺的泥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