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蕭曉四姑娘

    如果要評選出古代最讓人們好奇的帝王陵墓,那麼秦始皇陵必定是高居榜首的,秦始皇作為中國封建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的功績以及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不言而喻。如此舉足輕重、甚至說影響了中國2000多年曆史的傳奇人物,身上自然有數不清的傳奇故事。他死後的安息之地自然也成了焦點,關於秦始皇陵的地下構造、機關設計以及無數的奇珍異寶都吸引著無數人為之瘋狂,但即便到了今天,我們也只能在外部進行勘探,無法真正進到地宮窺一窺地下宮殿的龐雜與壯闊。

    那麼用什麼來弄出地上存在的百川、江河、大海呢?這自然就用到了水銀,實際上水銀是俗稱,它的化學名稱是液態汞,即常溫狀態下液態的、銀色的金屬,這也是俗稱水銀的原因。它是唯一在常溫下呈現液態的金屬,又呈銀色,美麗而致命,正是秦始皇造河川的絕佳物質。

    實際上早在秦始皇之前,就有君王的陵墓中用了水銀,這並不是什麼祕密,但都沒有秦始皇用的多,根據現今的勘探,秦始皇陵中的確是有水銀的存在,秦始皇陵地宮深達35米,而水銀的存在很可能超過了一百噸。這個資料基本能和“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相吻合,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此重量的水銀是從哪裡來的呢?

    我們知道,秦始皇的後宮是很神祕的,所有的后妃都在史籍中沒有任何的記載,史籍中出現的和秦始皇有關係的女子實在是屈指可數,他的母親趙姬算一個,這個巴寡婦清算一個。當然巴寡婦清並不是和影視劇呈現的那樣和秦始皇談戀愛,哪有那麼多的愛情?

    巴寡婦清是一個比清末周瑩還厲害的存在,她能在戰國時期保有那麼大的財富,能夠帶領家族在巴郡富可敵國,實力相當強悍。而且,如果沒有預測錯的話,巴寡婦清在巴郡也是有自己的私人武裝力量的,那個年代光是有錢可不好立足,更不太可能被秦始皇高看一眼,甚至到最後將其遷到咸陽生活,這與愛情沒有半毛錢關係,純粹是政治需要。

    “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檯。”

    這裡的丹穴就是開採丹砂的地方,巴寡婦清的夫家靠著丹砂賺了不少的財富,讓家族成為巴郡的望族,為了保有這樣的財富,自然私人軍隊是必不可少的,而到了巴寡婦清這一代,她死了丈夫,然後自己撐起了這個大家族,經商能力不輸男兒,能被太史公列入《貨殖列傳》,成為僅有的幾個大富翁之一,也可以看出巴寡婦清到底有著怎樣的經商能力。

    這樣的女子自然也引起了秦始皇的注意,更不用說秦始皇還需要那麼多的水銀,可以想見,大部分的水銀都是從巴寡婦清這裡得到的。但是這樣的財富和實力,在巴郡一直待著自然是不讓秦始皇放心的,所以後來巴寡婦清也在被遷往咸陽的名單裡。

    正是因為巴寡婦清能夠提供大量的水銀,才讓秦始皇在地宮中造川河湖海的計劃成為可能,從這裡來說,巴寡婦清對於秦始皇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人,巴寡婦清還有沒有提供更多的對於秦始皇陵的財力支援,我們不得而知,即便是水銀的提供,我們也只是猜測。其實歷史並沒有真相,所有的結論都是我們根據目前所掌握的證據進行的推斷,但也正是因為它沒有定論,才能激勵我們不斷地去探索,這才是最重要的。

  • 2 # 狄飛驚

    秦始皇陵,即驪山陵墓,修築在驪山之中,隱藏在隱藏在驪山山體之下,是秦始皇生前為自己修建的巨大陵墓。驪山陵墓,耗費巨資,投入了無數的人財物力,但直到秦始皇去世,這座陵墓也沒有完全修好。

    相比世界上其他的巨大陵墓,秦始皇陵最大的特點不是龐大華麗,而是十分神祕。

    秦始皇陵內的水銀

    記載秦始皇陵最全面、最詳細的文字資料是著名的大歷史學家司馬遷所著《史記》,“ 以水銀為江河大海 , 機相灌輸 , 上具天文 , 下具地 理 ”,說的就是秦始皇陵內都是水銀。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秦始皇陵墓內確實有汞也就是水銀存在,而且含量很高,有的專家推測秦始皇陵的地宮內有將近35米深的水,水裡很可能充滿了水銀,所以便傳出了“秦始皇陵內的水銀有35米深”這種謠言。

    可以肯定,秦始皇陵的地宮內含有大量水銀,而水銀在常溫下是會蒸發的,蒸發的水銀會使得秦始皇陵內空氣中的汞含量大幅提高。

    長期以往,汞蒸汽會滲透到土壤中,使得地宮外土壤中的汞含量增加,從而被檢測出來,但這種情況下,秦始皇陵內準確的汞含量是無法被測定出來的,只能是主觀臆斷。

    這些水銀都跟一個女富豪有關。

    《史記》又記載“巴蜀寡婦清,其先得丹穴,擅其利數世,家頗不貲。清寡婦,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

    這段話是說巴蜀之地有一個寡婦叫某某清,她的祖上發掘了一處丹砂礦,靠著開掘丹砂礦,成為富甲一方,家產萬貫的土豪,並且一連好幾代都是土豪,這個寡婦雖是女流,卻擅長經營,把家業乾的紅紅火火。

    也就是說在秦始皇的時代,秦國既不缺乏丹砂礦資源,也不缺少提煉水銀技術,因此秦始皇內使用的大量水銀很可能跟這個“寡婦清”有著密切關係。

    另外,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當初聽說這個“寡婦清”的事蹟後,認為她是一個值得尊敬的貞婦,對其特別優容,甚至允許她養著一支武裝保護自己的產業,足見對“寡婦清”的特殊優待,我們可以大膽推斷,“寡婦清”很可能是秦始皇陵用水銀的最大供應商。

  • 3 # 澳古說歷史

    有水銀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雄才大略的始皇帝想在安眠之所繼續統治著這偌大的大秦帝國。於是乎以“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就是用水銀來模擬現實中的江河湖泊。

    而事實上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中國已經有了在不用開啟始皇陵的前提下,就能探測出陵墓中是否有水銀的實力。於是,在八十年代,在中國地質調查院的協助下,考古學者終於證實了始皇陵的確有水銀的存在,且儲存量非常大。

    中國地質調查院通過物探得出,始皇陵存在著明顯的汞異常,且汞分佈為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而這種分佈恰好就與中國渤海、黃海的分佈位置相符,這就足以證明《史記》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的說法並非是空穴來風,而是的確存在。

    至於題主所說的水銀河的深度達35米,目前尚無實據可以佐證,所以尚不可知其深度到底是幾米。

    但目前有考古工作者大概算出始皇陵水銀的儲存量是多少。《秦始皇陵研究》一書中作者對始皇陵水銀的儲存量做出了如下的推算:

    在測知的12,000平方米的強汞區內,假如水銀的厚度暫以10釐米計算,則墓穴內水銀藏量的體積為12億立方厘米。我們知道,汞在20℃時的密度是13.546克/立方厘米。那麼,根據計算,始皇陵內藏有水銀的理論數字應為16,255.2噸。但因為墓內是“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的,需具有流動感就不應是平鋪地傾入墓底的,所以藏量就不會過於懸殊。而且“強汞區”也因“汞暈”的關係,自然就形成了測知的那個面積。如果按照已掌握的汞藏量和現代汞的生產能力,估計陵墓內儲有水銀百噸左右,如果此數字能夠成立的話。由丹砂鍊汞的比率(86.26%)推算,始皇陵內的巨量水銀需由約115.928噸丹砂提煉。

    所以據此預測,始皇陵的水銀儲存量大概是數百噸之巨,那這些數量龐大的水銀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目前史學界認可的說法,始皇陵的水銀主要是來自兩個地方,一是巴蜀,二是關中。

    首先是巴蜀。巴蜀地區的河床丹砂與汞礦儲存量是秦時最為豐富的地區,直至今日亦是如此,比現在銅仁市南25公里處的“萬山特區”,它的汞礦儲存量、產量都居國內之首、亞洲之冠,在世界汞產量中也能進入前幾名。所以可想而知秦時,這一地區的丹砂、汞礦儲存量有多麼的驚人。

    因此,當年始皇帝陵所使用的水銀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巴蜀地區。而始皇帝能從巴蜀獲得如此數量的水銀主要是依靠一個女人,那就是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女企業家“巴寡婦清”。

    當時巴寡婦清因家族手握開採丹砂(提煉水銀的原料)的獨特技術,因此當時巴蜀之地的丹砂開採生意幾乎全被她所壟斷,她擁有著今重慶市南至貴州省東北部的所有丹砂礦藏。所以當時始皇帝就是在她的幫助,才得以從巴蜀獲得了大量的水銀。

    當然,眾所周知由巴蜀入關中的蜀道,向來就是被譽為難如上青天的道路。要想從巴蜀將提煉水銀的原料運往關中,必須先翻越大巴山,然後再穿越秦嶺,才能到達。而在此過程中不僅道路崎嶇狹窄,凹凸不平,且還要過長江、漢江、溯嘉陵江,行“千里棧道”,可謂是困難異常,所以始皇帝絕對不可能完全依靠巴蜀來獲得百噸的水銀。

    所以這個時候,剩下的水銀就需要靠關中地區的丹砂和汞礦儲存量來滿足所需了。

    若問在秦時能稍微與巴蜀的丹砂和汞礦儲存量相比的,那必定是關中的陝西無疑。

    熟悉陝西礦藏分佈的應該都知道汞礦是陝西儲存量最為豐富的礦種之一,據今地質資料顯示陝西已探明的礦產地各有7處,其中汞的儲量達到1.6萬噸,可想而知陝西汞礦的儲備量是很豐富的。而對於陝西的汞礦,自古早有開採的記載。如《宋史·食貨志》載:“水銀產秦、階、商、鳳四州,有四場”,而在宋朝陝西就屬於商州。

    同時據目前地質部門的勘探,在今陝西旬陽公館和竹筒兩鄉相接的大小青銅溝一帶就有一處長達百餘里的特大汞銻礦床,這就是“公館汞礦”,其藏量居西北地區之首,名列全國第三位,而在這個汞礦種就存在著一個漢之前的古礦洞,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秦時這個目前還擁有著巨大儲存量的汞礦就已經開始被開採。

    而當時秦朝從這裡運輸汞礦到咸陽可謂是十分方便,如從公館到兩河關(乾祜河同旬河交匯處),可溯旬河水運到寧陝,後沿子午道抵達長安,再轉秦陵,全程不足300公里。再如由山陽到商州,之後可直走武關道直達秦陵,全程更是不過230餘公里。

    所以秦時,始皇陵還有部分的水銀就是直接從陝西而來的,畢竟始皇帝不可能會眼睜睜的放著眼皮底下的汞礦不用,而過度的去依賴巴蜀的汞礦和丹砂。

    當然始皇陵的水銀肯定還有少許是從全國其他地方運來的,畢竟完全依靠巴蜀、關中地區去聚集數百噸的水銀,以當時的技術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而如果依靠全國的力量去完成的話,則是完全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的。

  • 4 # 小小嬴政

    近代的探礦技術非常先進,就是很深的地底,都能探明一些礦物的儲量。我們國家的工作者使用這類技術,對地宮內進行了探測,得出的結論是:地宮內部汞的含量明顯高於外圍,並且含量高低各不同,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在地圖上暗合中國的黃海、渤海海域分佈。

    所以,司馬遷的記載屬實,地宮之內確實有水銀,而且確實如史書中所載,澆灌成了海域分佈圖。

    那麼,究竟這些水銀是從何處所得?如何得到的?說到這個問題,我們就繞不開當時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婦女——巴寡婦清。

    巴,是秦國地名,一般是說現在的四川。寡婦,是說這婦人沒了丈夫,寡居在家。清,才是這個婦女的名字。

    那麼這位叫“清”的寡婦有什麼神奇的能力呢?在《史記》中記載著秦國的兩個超級富翁,富到什麼地步呢?書中是這樣寫的:禮抗萬乘,名顯天下。

    就是說,這兩個富豪,連秦始皇都對他他們以禮相待。我們知道,這位脾氣不大好的君主,可是消滅其他六國的人物,是真正的殺人不眨眼,可是這兩個商人的財富,多到了讓他都要禮讓的程度。

    另外的一個富豪就是這位巴寡婦清。說她的先祖得到了一個丹礦,由此發財,富可敵國。丹礦是什麼東西?為何這麼能賺錢?其實,丹礦就是硃砂礦。中國古代很多貴族、道家都喜歡冶丹,以求長生,這丹藥裡最重要的就是硃砂,所以這家人越來越富有。

    而據說硃砂經過提煉後,就能得到水銀,而且“清”既有錢財又有人手,所以為建始皇陵大規模冶煉水銀的重任,非她莫屬。

    所以,這地宮裡面的水銀,應該是寡婦清和其他地區一起進獻而來的。

  • 5 # 妙摘

    秦始皇陵裡面有水銀是天下皆知的事情,而且量還很大,通過理論推算,若真如記載秦皇陵中以山水為百川,則其用量為 300~ 2500噸,而且分佈不均,有些地方數值爆表。學過物理的都知道,水銀是會蒸發的,經過2000年時間的蒸發,這些水銀已經開始慢慢往地表蔓延,對周圍的土壤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水銀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又是怎樣弄過來的呢?這裡就不得不要提一位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大秦女土豪——清。

    《史記》專門記錄經濟事件的篇章《貨殖列傳》裡,特別提到了清這個女人,有如下記載:

    巴蜀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檯...”。

    清是一名生活在四川的寡婦,因為她的家族掌握了丹砂礦的開採,世代靠著它賺了很多錢。秦始皇也對她禮讓三分,為他建造懷清檯歌功頌德。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清時用了8個字“禮抗萬乘,名顯天下”。意思是她可以與皇帝分庭抗禮,名揚天下。

    連秦始皇都敬讓的女人,恐怕天下就她一個吧。這不禁讓人想起了那句話:“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那麼秦始皇為什麼會這麼敬她三分呢?

    丹砂在古代除了用作書寫、繪畫、化妝的顏料和屍體的防腐,另一個最主要的用途就是提煉水銀。《漢書》中的《食貨志》中更為明確地說到:“巴寡婦清,其家族數代壟斷丹砂經營”,成為鉅富。由於巴寡婦清壟斷了丹砂經營,秦皇陵中大量水銀自然主要靠她的企業供給。

    《史記》中還記載,“用財自衛,不見侵犯”,就是說清用自己的財富養了私人武裝力量,來保護她的丹砂經營。《長壽縣誌》裡詳細記載了清家族的僕人上千、私人保鏢 上萬。 由此可見,秦皇陵中的大量水銀主要是富可敵國的巴寡婦清壟斷開採的丹砂礦供應的。

  • 6 # 夏目歷史君

    據專家勘測這座陵墓其實是一座地下宮殿,面積很大。 而在這些訊息傳出之時,也隨之出現了一些虛假、誇張的訊息並逐漸流傳開來,其中之一就是:秦始皇陵裡的水銀深度達到了35米。其實這是根據民間傳說和野史記載得來的,但卻是經過誇張手法修飾過的。

    經過專家的物探之後,證明了地宮中的汞成分確實存在異常,而且汞金屬的分佈為東南、西南比較強,而東北、西北比較弱,符合司馬遷的在《史記·秦始皇本紀》裡記載的地宮裡面“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的地理位置分佈。

    當然這些有很大可能存在的水銀並不只是作為江河大海存在的,它還有保障屍體和陪葬品長久不腐的效果,可以算是一物兩用了,這裡表現出的是古人的智慧。

    根據史記記載以及現代專家用技術勘測到的情況可以得知,在封土層中確實是有大量的水銀存在的,但是卻不是我們以為的這三十五米深的所有地方全都是水銀,畢竟在秦朝的時候,製造水銀的技術並不高明,技術限制和條件限制是不可能造出數十噸的水銀的。

    至於這樣多的水銀從何而來這個問題,就要從始皇帝煉丹求長生說起了,當時煉丹用的丹砂是汞物質的硫化物,汞含量達到了80%多。

    根據記載在始皇帝之前就已經有用水銀灌墓葬的了,所以這種提煉方法早就被發現。而秦始皇陵中的大量水銀就是從丹砂之中提煉出的,當時的始皇帝可是統一六國的領導者,動用全國境內的資源提煉水銀還是可以達到這樣的量的。

    所以秦始皇陵裡的水銀應該是,始皇帝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準備的了,畢竟古時候的君主都是在繼位的時候開始準備自己的身後一切事情的,當然也正是這樣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物力才造就了現代這令人驚歎的陵墓奇景,雖然始皇陵現在依舊沒被挖掘,但是經過勘測之後,地宮的模型已經可以讓我們一飽眼福了。

  • 7 # 軍武資料庫

    深度35米的水銀?

    不可能的!

    千萬別小看水銀!

    水銀(汞)的密度是13.5克每立方厘米!是水的13.5倍,35米深的水銀底部的壓力相當於476米深的海水。如果說計量單位的話大約會有4.8兆帕左右。

    再說下秦始皇陵。

    但從戰國古墓的形制來看主要會用到砂岩或者頁岩製作墓室。單要知道砂岩和頁岩屬於沉積岩。

    這些岩石製成的石板抗壓強度都很低。剛剛說了35米深的水銀有大約4.8兆帕的壓力,這個壓力很大了(高壓鍋爐通常才3.8兆帕的壓力)4.8兆帕已經相當於48倍大氣壓。這樣的壓力會直接導致石板破裂,或板接處縫隙急劇加大。

    有句老話叫做“水銀瀉地,無孔不入”在這種巨大的壓力下水銀可以很快的壓破石板滲入地下消失得無影無蹤。

    而從西安周圍的地質構成來說,西安及其周邊是一個典型的沖積平原

    渭河帶來了大量泥沙在關中平原沉積。其實泥沙向下幾百米後才有花崗岩。

    所以這些水銀實際上是可以一路滲透到幾百米的深度的。

    還有一個說法是秦皇陵在修建過程中用銅水澆灌。很多人認為這樣就可以阻止水銀的流失。

    但要注意的是水銀是可以和銅反應的。

    痛遇到水銀可以生成銅汞齊,這是一種十分疏鬆的物質。不僅僅不能阻止水銀外溢,而且可以加速外溢的速度。

    所以說秦皇陵內如果有水銀,那麼應該是僅僅存有少量。但說至今還有深達35米的水銀就有點難以讓人相信了。不論從地質還是水銀的特性都不符合理論的認知。

  • 8 # HuiNanHistory

    秦始皇陵內,確實是有劇毒無比的水銀。

    但是,這水銀的深度到底有多深,目前沒有任何人知道。

    秦始皇是一個很貪婪的居住。

    他不僅想要長生不老,還為死後修建了規模浩大的陵寢,以作為萬年安枕之地。

    秦始皇的陵寢在驪山。

    他剛剛兼併天下,就徵召了70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修建陵寢。根據相關的史料記載,秦始皇陵的工程規模是這樣的:

    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做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這句話講得很清楚,“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可想而知是深不可測的。

    目前的考古,對於秦始皇陵還是知之甚少。

    已經發現的兵馬俑,只不過是秦始皇陵的外圍部分,屬於戍衛陵寢的意義。

    但是,對於驪山的地宮,也就是秦始皇陵的核心部分,即放置皇帝梓宮、陪葬器物的地方,根本沒有發掘。

    因此,沒有人知道水銀是有多深。

    灌注水銀的目的也很簡單——無非就是防止盜墓唄,誰進去誰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省油有什麼方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