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尊重歷史

    朱高熾是朱棣的長子,他天性沉穩,少言寡語。朱元璋尤其喜愛沉穩的朱高熾,因此欽定朱高熾為燕王世子。由於朱高熾的體型肥胖,因此他就喜靜,喜靜的朱高熾就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方面,學習了很多治國的方法,也磨練了自己的心性。朱高熾在位期間,大力推行儒家思想,不僅褒獎了那些報效國家的忠心之人,而且任人唯賢,尤其鼓勵百官進諫。這樣一來大臣們就能夠暢所欲言,從而把自己對於國家的建議大膽的提出來。

    朱高熾也會積極地聽取眾人的建設性的意見。除此之外,朱高熾還廢除了永樂年間的一些嚴苛政策。尤其值得說的是,朱高熾雖然忠厚老實,但是他卻勇敢的更改了自己父親當年的命令。大家都知道靖難之時,朱棣為了奪位殺人無數,罰奴無數,令人是敢怒不敢言。

    朱高熾即位之後就釋出詔令,赦免這些被處罰的人為老百姓,併發給土地,讓他們安居樂業。朱高熾還赦免了齊泰的兒子,甚至還當著很多大臣的面說建文時期的很多大臣都是忠臣,可見明仁宗無愧於自己諡號中的仁字。

    雖然明仁宗只在位了十個月但是這十個月來,他大力恢復生產勤於政務,維持了大明王朝的繁榮昌盛。還值得一提的就是,朱高熾對於那些曾經幫助自己的人是真心的感謝,對於歷史上的很多皇帝一旦即位就會把那些曾經和自己一起共生死的兄弟們,想方設法的處死。但是善良忠厚的朱高熾卻是用真情感謝他們

  • 2 # 小袁拉呱

    明仁宗朱高熾是明朝一位仁義而又開明的儒家之君。他針對當時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比較尖銳的現實,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赦免了一批建文帝的舊臣之罪,平反了很多冤假錯案。方孝孺,解縉的冤案都在洪熙朝得以平反,這些舉措極大緩和了統治集團內部矛盾。

    朱高熾處處以唐太宗作為自己的榜樣。他任用“三楊”輔政,減免賦稅,休養生息,恢復生產,明朝漸漸進入了一個穩定繁榮的歷史時期。他的“仁政”為“仁宣之治”的到來創造了良好的開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也足以證明朱高熾的遠見和謀略,他確實是古代一位難得的明君和儒君。

  • 3 # 文海墨韻

    明仁宗朱高熾雖從即位到病重去世不到一年,但他在歷史上的評價卻很高。從史書上的評價看,並非僅僅是從他即位開始,而是即位之前也是同樣值得稱道。

    朱高熾天性沉穩,喜學少言,喜靜厭動的他身體很胖,深受朱元璋喜愛,因此才被欽定為燕王世子,但朱棣不喜歡長子卻喜歡次子朱高煦。

    後來朱棣起兵靖難,英勇神武的次子朱高煦隨父上了疆場,而肥胖的朱高熾則由於行動不便,只能留守京城。期間,建文帝大將李景隆率領50萬大軍乘虛攻打京城的同時,建文帝還專門送了一封秘密文書給朱高熾,想以封王來引誘朱高熾投降。當時朱高熾手下只有一萬兵力,但他抵禦了誘降並直接將建文帝的文書呈送給了父親朱棣。更主要的是,朱高熾在堅守北平時,認真聽取城中老兵殘將的意見,以多種方式與李景隆鬥智鬥勇,最終迫使李景隆撤軍。朱高熾因此創造了守城的奇蹟,大獲世人稱讚。不少史學家認為,朱高熾此舉對於整個靖難之役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功不可沒。

    朱棣即位後,朝堂上下開始商議如何立儲,由於朱高熾堅守京城立下大功,朱棣也開始漸漸重視起了長子的才能。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朱棣最終將朱高熾立為皇太子。由此引起次子朱高煦的不滿與誣陷,但朱高熾卻沒有怨恨存心。即便以後朱高煦被查出不少違法亂紀之事,朱棣在準備將其貶為庶人時,朱高熾則不計前嫌,站出來為弟求情,使朱高煦終於逃過懲罰。

    朱高熾登基後,他不僅沒有大力報復幾個心懷不軌的兄弟,而且還主動給他們進爵封王。在手足相殘頻頻發生的古代皇室裡,朱高熾以德報怨的做法,也確實是仁義之至了。更重要的是,朱高熾在位期間,其一,大力推行儒家思想,不僅褒獎忠孝之人,而且任人唯賢,尤其鼓勵百官進諫,官場風氣為之一振;其二,朱高熾廢除了永樂年間的一些嚴苛政策。對建文帝的舊臣,朱高熾也進行了赦免和冤案平反;其三,大力發展生產,注重以農為本,停止了大規模的用兵,使得百姓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時間。為明朝首個盛世復興“仁宣之治”,開啟良端。

    綜上所述,儘管朱高熾在位的時間非常短,但他的遠見與謀咯卻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4 # 宅男看影視

    說到明仁宗朱高熾,我最近看了一部比較火的電視劇《大明風華》,其中由梁冠華老師飾演的明仁宗朱高熾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有時候總覺得是狄仁傑在當皇帝,可能這就是老戲骨的魅力吧,言歸正傳,歷史上朱高熾僅僅當了十個月的皇帝,為何評價卻如此之高呢?首先,來看下明史是如何評價明仁宗朱高熾的。

    《明史》贊曰:“當靖難師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濟師。其後成祖乘輿,歲出北征,東宮監國,朝無廢事。然中遘媒孽,瀕於危疑者屢矣,而終以誠敬獲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儘子職而已,不知有讒人也”,是可為萬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明史高度盛讚了明仁宗朱高熾是一個開明的儒家君主,他像古代聖人一樣,樸素、仁愛而且有著真摯的理想。他在位期間,改組內閣、削汰冗官、矯枉過正,使明朝的民生、經濟、文化都有了顯著提高,那麼有哪些因素促使朱高熾成為一代明君呢?

    深受其母,仁孝文皇后徐妙雲的仁愛薰陶

    古人云,有其母必有其子,朱高熾就是深受徐皇后的影響,在徐皇后的言傳身教下,朱高熾從小就很通愛民之道。

    徐皇后深諳因人施教,朱高熾身為長子,自幼體弱多病,性情溫和,沉靜好文,為人寬厚,徐皇后就培養他處事果斷,任人唯賢的能力,而且經常教育他要體恤百姓,待人寬厚,以便將來能擔負起治理國家的重任。

    在徐皇后的教導下,朱高熾愈發穩重、愛民,在明太祖朱元璋在世時,曾命他與秦王、晉王、周王等世子一起檢閱皇城衛兵,其他三人很快便檢閱回來了,唯獨不見朱高熾。待他回來後,朱元璋問他“為何回來的這麼晚?”,朱高熾答道:“早上天氣嚴寒,衛兵們正在吃飯,我等他們吃完飯才檢閱的”。朱元璋又問:“古時候如果發生水旱災害,百姓們靠什麼而活呢?”,朱高熾毫不猶豫的說:“靠的是恤民之政”,朱元璋不禁對他另眼相看。

    由此可見,徐皇后的言傳身教對朱高熾的成長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靖難之役,有勇有謀,穩固後方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政變,與侄子惠帝爭奪帝位,朱高熾遵循父命留守北京。當時惠帝見北方空虛,就派大將李景隆親率五十萬大軍進攻北京城。

    朱高熾雖然沒有親自上陣殺敵,但是,他謀略過人,團結部下,指揮將士們英勇抗敵,以不足萬人之師,生生擊退了李景隆五十萬大軍的連番進攻,保住了朱棣的大本營。

    北京保衛戰對整個靖難之役都有著重要意義,它為朱棣突襲寧王創造了機會,而朱棣也由此收編了寧王的軍隊,壯大了實力。

    仁政監國,為日後改革打下了堅實基礎

    朱棣善武,不喜文事,在封燕王期間,就將各類事物交由長子朱高熾處理,朱高熾就逐漸介入了地方政治,並且在必要時他也能當機立斷,採取措施。

    永樂二年,朱棣在大學士解縉、黃淮的極力要求下立朱高熾為皇太子。從此,朱高熾不管是住在南京,或是住在北京,在皇帝離開時就擔任監國。他在此職務上的表現贏得了朝中大臣的一致讚揚,並得到了寶貴的實際行政經驗。

    雖然在以後幾年中,他成了他幾個兄弟的眼中釘、肉中刺,屢遭陷害,但朱高熾對他們並不懷恨在心,在朱高煦與朱高燧反叛失敗後,朱高熾還向朱棣求情,留他們性命,而且在登基後不久還授予他們的幾個兒子爵位。

    仁宗是一個仁厚的兄長,也是一個寬仁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將查人民疾苦,行恤民之政,作為自己的方針。而且,仁宗十分注重選賢用能,他對那些有才能的大臣很是看重,他善於納諫,對於阿諛奉承的人很是痛恨,所以在他執政期間,朝臣敢於直言,政治風氣良好。

    仁宗在位時間雖短,卻促進了社會的發展,為明朝“仁宣之治”的興盛奠定了基礎。

  • 5 # 深宮傳

    提起明朝時期的皇帝,很多都會與“奇葩”有很大的關係,的確,明朝皇帝有些都是個頂個的奇人,但也並非全部都是如此,比如說明仁宗朱高熾。朱高熾在位時間還不到一年,僅僅只有九個月的時間,但是從他的廟號也能看得出來,他必定是個好皇帝。只是,朱高熾在位期間做過些什麼,為何會為他贏得如此高的評價?朱高熾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明仁宗在位不到一年,為何評價這麼高

    1.朱高熾的廟號

    朱高熾廟號“仁”,而他並非是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仁”出名的皇帝,尤其是宋仁宗,他的作為可以說是最擔得起“仁”字的。不過在其他的皇帝當中,最能夠把仁體現得淋漓盡致的,當屬明仁宗了。“仁”是儒家道德規範的最高原則,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而在以儒家為統治思想的古代,能夠以仁作為自己的廟號,條件是相當高的。

    space

    明仁宗在位不到一年,為何評價這麼高

    朱高熾能夠在短短的九個月之內,做到所有“仁”字皇帝中排名第二的,可真是相當了不得,如果朱高熾沒有那麼早就過世的話,必然會對明朝產生更大的影響,明朝未來的走向會怎麼樣,也就更難說了。明仁宗某日觀星象,忽然察覺天命將盡,剛剛繼位十個月就猝死,死後根據他的功績,為他上廟號“仁宗”,一個字對他進行了極高的評價。

    明仁宗在位不到一年,為何評價這麼高

    2.朱高熾治理國家

    那麼朱高熾做過些什麼?朱高熾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朱棣長子,原本他穩重沉靜,儒雅仁愛,也受到朱元璋的喜愛,只是身形肥胖,身體很弱。原本朱棣在朱高熾與朱高煦之間猶豫不決,但最終自古以來的制度約束著朱棣,朱高熾成功成為太子。朱棣死後朱高熾繼位,但其實他的政策並不是這時候才開始實行的,早在朱棣還在時,因為經常出征,所以很多事務都是交給朱高熾來管理的,可以說那個時候開始,朱高熾就已經打下了日後推行自己政策的基礎。

    明仁宗在位不到一年,為何評價這麼高

    朱棣出征,不管輸贏國力必然受損,幸而朱高熾停止了這種做法,使得百姓得到休養生息。不僅如此,對於讀書人的待遇也遠比朱元璋朱棣要好,而且平反冤獄,赦免建文帝舊臣,改組內閣,除此之外,還在經濟、文化、外交等諸多方面都有不小的成就。還有他經常因為一些官員辦事不利,沒有真切的為百姓考慮而大發雷霆,可見,朱高熾的心裡,是真的裝著百姓的。

    明仁宗在位不到一年,為何評價這麼高

    3.早亡

    還有在科舉制度方面,因為當時的科舉制度有“南北差異”,南方人不僅更聰明也更刻苦,北方人在這方面雖然比不上,但是他們非常淳樸且忠貞,這種品格同樣是朝廷需要的,然而僅僅透過科舉是選不出來的,所以朱高熾制定了“南六十、北四十”的選取比例規定,後來這項規則一直被沿用到清朝時期,可見,這的確是經過檢驗,值得使用的規則。

    朱高熾的一生,最遺憾的莫過於早亡了,1424年九月登基,1425年五月便去世,這在位時間著實太短,或許他還有太多計劃,卻再也沒有機會實現了。

  • 6 # 福子說歷史

    說到明朝最胖的皇帝,要數明仁宗朱高熾。朱高熾是朱元璋的皇孫,也是朱棣的嫡長子。按宗法制度來說,朱高熾被封為太子,是名正言順的事,而他也理應得到兄弟的尊敬。但實際上,他的遭遇卻恰好相反。而導致這一切的,竟是因為他實在是太胖了!

    朱高熾是朱棣和徐皇后的長子。按遺傳來講,他父親英勇驍戰,他母親也是明朝開國第一大將徐達之女,那他多多少少也得繼承點習武的基因吧?然而現實卻是,朱高熾生來性格端重沉穩,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從小就不喜歡舞刀弄槍。常年下來,他的體態變得越來越肥胖,身體素質也愈發不好。平日裡出行的時候,都要兩個內侍攙扶著他才行,連走個路都經常是跌跌撞撞的。

    這些性格外貌上的缺陷,使得他那一生嗜武的父親朱棣對他很是不滿。而他另外兩個兄弟朱高煦和朱高燧,為了爭奪他的儲君之位,也經常想方設法的誣陷和排擠他。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朱高熾雖然表面上看起來老實好欺負,但實際上的他謀略和才能,卻不是常人所能及的。

    由於朱高熾從小不喜歡習武,所以朱棣經常帶著另外兩個好習武的兒子去征戰。朱高熾則在他父親親自挑選的老師門下,認真專研儒術,這使得他從小就培養起了一顆“仁義”之心。有一次,正直少年的朱高熾,在他皇祖父朱元璋的命令下,天還沒亮就被派去檢閱軍隊。然而朱高熾動身沒多久很快就回來了。朱元璋看他這個皇孫回來這麼快,感到很驚訝,便詢問其中的緣由。結果朱高熾卻回答說:早上太冷了,應該先讓那些士兵吃了早飯再檢閱。朱高熾體恤士兵的行為,讓朱元璋大為感動。

    後來有一次,朱元璋為了考驗朱高熾,又故意讓他審閱幾份官員的奏章。朱高熾拿到奏章後二話不說,首先就有條不絮的將奏章分成了文、武兩類。接著又迅速的作了相應的報告。朱元璋聽了朱高熾的報告頻頻點頭,不僅誇讚他的文才和行政才能,還說他有做聖人的潛質。

    當然,除了文才和行政能力出色。朱高熾這位胖皇帝,在作戰謀略上也頗有頭腦。建文元年,朱高熾的堂兄朱允炆,還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高熾的父親朱棣,則被封為燕王。當時建文帝擔心各地藩王勢力過強,一心想要除掉朱棣。朱棣便起兵反抗,發起了靖難之役。當時朱棣揮師南下,就派朱高熾留守在北京城監國理政。但沒過多久,建文帝的大將李景隆,就率50萬大軍前來圍攻北京城了。

    眼看兵臨城下,朱高熾立即組織人馬準備迎戰。當時他的手下雖然只有1萬兵力,但他卻巧妙的派兵佈陣、組織城防。最後他用城中1萬多的兵力,阻擋了50萬敵軍的圍攻,成功守住了京城。

    這件事過後,他憑著自己才能和表現,改變了很多人對他的看法,其中包括朱允炆。當時朱允炆私下寫信給朱高熾,以封王相誘,想讓朱高熾歸順朝廷。結果朱高熾接到信後看都沒看,就把信原封不動的交到了朱棣面前,讓敵人的反間計最終沒能得逞。

    朱棣坐上皇位後,他想到朱高熾身體不好,曾多次想要另立太子。但朱高熾因為仁愛、儒雅,早已深得大臣們的擁戴。最終在眾多大臣的極力要求下下,朱高熾還是繼承了皇位,成了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明仁宗

    朱高熾當上皇帝后,十分重用人才的他,首先就削汰冗官、選用賢臣。他不僅任命楊榮、楊士奇、楊溥三人輔政,還恢復了一些因反對朱棣遠征蒙古,而遭到囚禁的大臣的官職。此外,他還一改舊朝留下的酷刑,赦免了建文帝的舊臣,和永樂時遭連坐流放邊境的官員家屬,並平反了許多冤案。

    在他這位開明的儒家君主的統治下,明朝的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同時,也使明朝開啟了明初三大盛世之一“仁宣之治”的開端。

  • 7 # 歷史神秘人

    明仁宗朱高熾在父親朱棣陰影下當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到他自己做皇帝,卻只做了十個月皇帝就死了,實在有點憋屈,不過歷史上對他的評價卻是很高的,能得到“仁”字的評價那是非常高的,歷史上沒有幾個皇帝得到這樣的評價,足見朱高熾是個有能力的人!

    在朱棣靖難之役爆發後,朱棣出兵向南京進發,讓朱高熾留守老巢北京。朱允炆不是傻瓜,看準了這個時機,派李景隆率領五十萬大軍直接進攻北京城,如果把朱棣的老巢給端掉了,那朱棣就進退維谷,退不回去了,也許最後勝利的就是朱允炆了。五十萬大軍包圍北京城,那是日夜進攻,誓死攻破北京城。朱高熾這時充分爆發了自己的才華,他依靠堅牆,團結軍民,死死的頂住了大軍的進攻,保住了北京城不被攻破。北京城保衛戰的勝利無疑是巨大的,對朱棣的戰略幫助是巨大的,至少讓朱棣沒有了後顧之憂,同時保證了後方後勤的供給,為朱棣最後的勝利打下堅定的基礎。正是由於朱高熾領導的京城守衛戰,獲得了大家的認可,更多人欽佩朱高熾的為人,為朱高熾的太子之位的牢固增添了一份力量。

    朱棣勝利後,身為嫡長子的朱高熾順利成為太子,可是朱高熾依然面臨著弟弟對他太子之位的衝擊,加上父親對他的猜疑,更是讓他如履薄冰。朱棣不喜歡朱高熾這個大兒子,一個是性格上的不喜歡,朱棣是武人,英明神武,二兒子和三兒子性格和朱棣很相似,朱棣很喜歡老二和老三。而朱高熾確是個溫和的君子,善良仁德和朱棣的皇后徐皇后性格一樣,大兒子跟妻子像,不跟父親像,所以朱棣很不喜歡朱高熾。第二個就是朱高熾太胖了,是個大胖子,朱棣自己和其餘的兒子都不胖,朱棣是越看越不順眼,自己的兒子怎麼這麼胖呢,實在不舒服的很啊!老爸不喜歡老大,老二朱高煦看在眼裡,他聯合老三朱高燧搶奪朱高熾的太子地位。朱高熾很清楚弟弟的野心,也明白老爸對自己不喜歡,可是他很精明,知道就算老爸不喜歡自己制,沒關係,只要自己不出錯,太子之位就牢不可破。朱高熾很清楚朱棣不會廢了自己,很簡單的道理,朱棣是篡位當的皇帝,當了皇帝后,不遺餘力的篡改資料,連自己親生母親都不認,硬要說自己是馬皇后的兒子,處處標榜自己是正統地位。而朱高熾是嫡長子,宗法制度,決定了朱高熾是皇位的不二人選。朱棣確實很矛盾,自己一邊標榜自己正統地位,不可能一邊就廢了正統地位的太子朱高熾啊,不然就是自打嘴巴,以前的努力不就白費了嗎,所以矛盾的朱棣儘管不喜歡大兒子朱高熾,可是理智戰勝了情感,一直沒有廢掉朱高熾的太子之位。

    朱高熾很清楚老爸的心思,所以他為人低調寬厚,弟弟的攻擊,他常常是忍讓和維護,表現出一副哥哥維護弟弟的君子形象,這讓朱棣無話可說,朱高熾對待弟弟都這麼有愛心,你朱棣哪有什麼藉口廢掉他啊!同時朱高熾的業務能力很強,朱棣多次北方出征,都是朱高熾這個太子留守監國,在監國期間,選賢用能,善於納諫,體諒民間疾苦,政務處理的整整有條,獲得了文官們的讚賞,太子之位更加穩固。朱棣想從政務上挑骨頭也沒有任何辦法,朱高熾做的這麼出色,哪有什麼藉口發難啊!所以任憑弟弟朱高煦怎麼折騰,怎麼攻擊,怎麼詆譭,朱高熾都從容應對,一一化解,這就是技高一籌了,大家看不起的認為軟弱可欺的朱高熾,卻是棉裡藏針,不可擊破,朱高熾在最後的鬥爭中獲得了勝利。

    朱棣死後,朱高熾繼位,在當政期間實行仁政,為以後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礎,雖說朱高熾當皇帝短命,只當了10個月,可做的事卻獲得了大家的高度認可,死後獲得“仁”的評價,足見他是一位好皇帝和一位有能力的皇帝!

  • 8 # 瀾石記

    在朱棣的三個兒子中,朱高熾是有治世之才的,這一點他那兩個弟弟比不上,朱高煦是以勇武著稱,朱高燧更像一個特務頭子。早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李景隆帶領50萬大軍攻打北京城,朱高熾率領1萬兵馬守住了城池。朱棣每次遠征,都由朱高熾監國,處理政務,凡事打理得井井有條,讓朱棣挑不出毛病。而且,朱高熾善於凝聚人才,深孚眾望,在他周圍聚集了解縉、楊士奇、楊榮、楊浦等能臣,這也是他優於兩個弟弟的地方。

    說到朱高熾的遠見和謀略,是體現在多個方面的。一是忍辱負重、以退為進,贏得太子保衛戰。朱高熾很早就被明太祖朱元璋立為燕王朱棣的世子,在朱棣當皇帝后又被立為太子。但他的地位並不穩固,明成祖朱棣不太欣賞他,有立二兒子朱高煦的打算。他的兩個弟弟朱高煦、朱高燧對他施以明槍暗箭,陰謀把他拉下馬。在這場奪位戰中,朱高熾隱忍不發,寬宏大量,有時還為兩個弟弟說話。關鍵時候,是朱高熾的鐵桿、大學生解縉用朱棣有個”好聖孫“朱瞻基,幫助朱高熾穩住了太子位。

    二是朱高熾當皇帝后實施仁政,以百姓為本。在朱棣時代,征戰不休,百姓負擔較重,急需休養生息。因此朱高熾停止了耗費甚多的下西洋,極力減輕百姓的負擔,遇有災荒就及時賑濟百姓。他還制止對百姓施以嚴酷的刑法,要求依法定罪,避免冤假錯案。他赦免了”靖難之役“中被懲處的建文帝臣子家屬,讓被流放的官吏回家,很好地消弭了仇恨。

    三是朱高熾任用賢臣,整頓吏治。朱高熾改變了過去皇帝一人高高在上,臣子附和,決策失當的局面。他建立內閣制度,讓名臣”三楊“等擔任大學生,兼任六部職務,共同參與政務,形成集體智慧和集體決策。”三楊“從明仁宗時代輔政到明宣宗、明英宗時代,為”仁宣之治“做出了重要貢獻。此外,朱高熾讓年屆70的官員退休,裁剪冗員,派御史到各地監察官吏。同時,朱高熾任用有才幹的人到地方任職,形成了文官晉升通道。他還改革科舉制度,保證了北方人被錄取進士的比例。透過一系列的措施,為”仁宣之治“做好了人才準備。

  • 9 # 青鑑

    仁宗朱高熾在位時間很短,不足10個月,但是他在位期間積極調整與北方周邊各族的關係,亦積極調整北邊軍鎮的設定,改革內政,緩和了內部矛盾等等,為以後明朝的穩定發展打下了基礎。

    一、朱高熾在天命之年才登上帝位,他和朱棣的作風相反。

    朱高熾性情仁厚,好讀書。朱棣數次親征,均是朱高熾監國,他逐漸得蹇義、金忠、楊士奇等文臣的認可與尊敬,並積累了豐富的政治經驗。朱高熾做了20年的太子,熬到47歲才當皇帝,在位不足10個多月。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初二,皇太子朱高熾得知了朱棣的死訊後,做了2件事:

    1.派皇太孫朱瞻基前往榆木川,迎朱棣遺體回京;

    2.探視獄中的原戶部尚書夏原吉。

    夏原吉,因為反對朱棣出征蒙古被下獄。朱高熾的探視行為意味著,他的行事風格要與新皇帝相反。

    事實也確實如此。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十五日,朱高熾改年號為“洪熙”。他的登基,對於剛剛經歷過朱元璋和朱棣父子嚴苛統治的大明王朝是一個幸運。仁宗朱高熾,寬刑薄賦,與朱棣的好大喜功相反。

    二、他做了哪些有遠見和謀略的事情呢?

    ①緩和與蒙古各部的關係,改主動出擊為戰、防結合。

    例如恢復了與兀良哈三衛之間的朝貢貿易。

    他這麼做是,因為雙方的實力決定的,蒙古各部在朱棣的打擊下實力大減;明朝因為多次出兵,經濟負擔重,無力再進行大規模的征伐。隨著明朝和蒙古各部交流的展開,極大地緩解北邊的壓力。

    當然,他也不忘北防的建設。他多次下旨給邊關將領,要他們加強巡邏。

    ②整北部邊防,奠定了明朝軍鎮的發展模式。

    朱高熾即位後,便開始調整北部邊防的明軍將領。朱高熾首先調整了五軍都督府。8月16日,命張輔、薛祿、柳升、陳懋、王通分別掌中、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他還安排了六個總兵官。加上之前的甘肅總兵官,北方邊境設定了7個總兵官,朱高熾頒發給鎮守總兵官將印。朱高熾還任命一批文人分赴各軍鎮。自此明廷北邊軍鎮便設定了文職機要人員,此舉無疑有利於保障資訊的通暢。

    朱高熾在頒發將印後,又加強了對邊軍的督察。洪熙元年四月,遼東總兵官朱榮上奏,廣寧前屯衛刺梨山百戶鮑麟,私自派士兵回家,導致被外族擄走。朱高熾派巡按御史查實後,將其繩之以法。以此為契機,朱高熾開始對邊軍進行整頓。

    朱高熾的這些措施奠定了明代以後軍鎮的發展模式

    ④完善了內閣制度。

    他提高了內閣大臣的權力和地位,如黃淮、楊士奇、楊榮等人作為內閣大學士,都兼授一品的尚書之職。他一再鼓勵臣下有啥說啥,不要藏著掖著,有的官員說話偏激,惹怒了他,受到懲治,但事後他能承認錯誤。明仁宗在位期間,朝堂的風氣較正,很少有大臣因為進諫受到懲罰,許多朝臣的才幹得到了施展。

    ⑤明仁宗為了穩定和恢復農業經濟,穩定百姓的生活,不僅豁免受災地區百姓的田賦,而且還為鬧饑荒的地方提供無償的救濟。當時江南地區的賦稅過重,他派人瞭解情況是否屬實,為此後減稅做好了準備。永樂時期營建北京時,朝廷經常無償徵用民間物資,損害了百姓的利益。朱高熾即位後,下令按市價收購,這種較為公平合理的採買制度保護了百姓的權益。

    此外,明仁宗釋出政令,要求司法部門依《大明律》斷案,禁止濫用私刑。為了減少冤案,廢除了誹謗罪,杜絕了永樂時期誣告的不良風氣。還廢除了一些嚴刑苛法,不再隨意株連無辜。

    三、仁宗朱高熾在歷史上口碑比較好。然而作為皇帝,他還是有自己的脾氣的。

    在朱高熾去世前,翰林侍講李時勉進諫,勸他不要嗜慾,朱高熾大怒,命武士用金瓜毆打他,李時勉被打斷了數根肋骨,這還不算完,朱高熾還將他關入了大牢。

    朱高熾授意內閣大學士“密疏言事”,有怠政的傾向。

    以此看來,朱高熾仁義之君形象的形成,也有他統治的時間太短的緣故,殘忍的一面還沒有暴露罷了。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十一日,朱高熾感到身體不適。十三日,就逝去了。

    關於他的死因正史當中沒有記載,野史傳聞到有多種說法,有死於“雷擊”、“縱慾”、“中毒”、“心臟病”等說法。

    然而,人們對他死因的猜測無損於他仁君的形象。在他死後,宣宗朱瞻基尊諡他為昭皇帝,廟號仁宗。朱高熾的獻陵,莊嚴而簡樸,倒與他的執政作風相像。

  • 10 # 你dayed

    任何一個王朝在政權平穩之後。原先的以軍事為先就要改變為以政治為先,政治講究一種秩序,在古代的封建社會。嫡長子繼承製是維持穩定的基礎。明仁宗朱高熾,生來就被朱元璋定為王世子,就是這種原因。朱高熾的遠見與謀略在靖難之役中迅速成長成熟,並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班子,擁有了自己作為儲君的政治資源。在朱棣登上帝位之後,為了制衡朱高熾,著力培養其二弟三弟,掌控軍隊與特務機關。作為太子的朱高熾,既要完美的履行儲君的職責,而不讓父皇感到威脅,又要面對虎視眈眈的弟弟。其心性之堅韌,心思之縝密,不得不令人佩服。

  • 11 # 欣潮彭湃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如果不算朱允炆的話,朱高熾就是繼其祖朱元璋,以及其父朱棣之後的大明第三位帝王。這祖孫仨,在性格上可謂有著天壤之別。朱元璋以及朱棣二人,都堪稱狠毒,前者在位之時大殺功臣,據說牽連者多達十幾萬,後者更是狠心到把自己的侄子都幹掉,而且還曾誅滅名臣方孝孺十族。

    然而詭異的是,這種狠毒基因並沒有遺傳到朱高熾的身上,這一點,從他的廟號就可以看出,朱高熾死後被追封為“仁宗”,能夠被稱之為仁,就說明朱高熾斷然不會像他的父祖那般狠毒。

    不僅如此,“仁宗”也是對一個帝王的極高評價,比如宋仁宗,就是後世眼中的有德之君,能夠與宋仁宗享受同樣的廟號,就足以說明後世對朱高熾的評價是極高的了。可實際上,朱高熾在位,都不足一年,如此短的時間,就算再能幹,恐怕也很難有多大作為吧,更不要說死後還被追封“仁宗”這麼好的廟號了。然而朱高熾竟然做到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朱高熾在位年限雖短,掌權時間卻長

    雖然這位仁宗皇帝只在位了不足一年的時間,可是他真正掌權,卻遠不止於此。登基之前,他已經當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在這期間,甚至有過多次監國的經歷。因為他的父親朱棣,生平最好南征北戰,而且還喜歡御駕親征。

    天子出征,就必須讓太子來監國,否則大後方就容易生亂。正因如此,儘管還沒有接替皇位,朱高熾卻已經享有過皇帝實權,他的父親在外出徵之時,朝中的大小事務,就都是由他來處理的。

    朱高熾的好名聲,大多是在當太子時積累下來的

    正因他經常有機會直接處理朝廷事務,才會給大臣們留下很好的印象,尤其是“仁”的印象。不過諷刺的是,他的“仁”,正好就是朱棣最討厭的,甚至還差一點因此廢掉其太子之位。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朱棣非但不仁,而且還是個狠毒之人,他當然不會喜歡站在自己對立面的兒子。但是朱高熾的仁,卻很討大臣們的歡心,所以即便後來他只當了一年的皇帝,卻仍然因為儲君時期積累下來的好名聲,而榮獲“仁宗”這麼好的廟號。

    登基之後,朱高熾仍然以“仁”著稱

    朱高熾的“仁”,是貫穿始終的,並不是故意做給別人看以拉攏人心的。比如他登基之後,就曾主動關注過方孝孺一案,而且對這個人的遭遇十分同情,甚至下令去尋找他的後人。

    然而方孝孺被夷了十族,怎麼可能還有後人在世?不過在大家的費心尋找之下,還真的找到了一個叫方孝復的人,此人是方孝孺的堂兄,當時正因受罰而戍守邊關。找到他之後,朱高熾就免去了他的罪名,讓他回家。不僅如此,他還當著大臣們的面說方孝孺是忠臣,這簡直就是公開地打他父親朱棣的臉。

    由此就可看出,朱高熾和他的父親朱棣,在性格方面簡直判若兩人,單從他處理方孝孺事件的表現來看,就足以稱得上一個“仁”字。更何況,他在擔任太子的時候,又親自處理過很多事務,而且始終秉持仁政,並給大臣們留下了極好的印象。所以說,朱高熾得到後世很高的評價,並不奇怪,他雖然在位時間很短,可對大明的貢獻,卻是又極大的。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2 # 裡裡楊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六十五歲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國公張輔、閣臣楊榮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機作亂,因此秘不發喪,同時,派楊榮與太監海壽進京密報,朱高熾得知後立即派兒子朱瞻基出京迎喪。朱高熾九月登基為帝,朱棣王朝的政權得以平穩過渡到朱高熾手中。朱高熾上臺後,做了一系列的安排。一、給永樂年間許多冤案平反。釋放了前戶部尚書夏原吉;夏原吉因反對第三次遠征蒙古而在當年四月被朱棣囚禁。另外,赦免了建文帝舊臣和永樂時遭連坐流放邊境的官員家屬,並允許他們返回原處,又平反冤獄,使得許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忠臣方孝孺的“誅十族”慘案,永樂朝解縉的冤案都在這一時期得到平反,並恢復一些大臣的官爵,還將發放至教坊的人寬恕從良,還給田產。二、採納夏原吉的建議,取消了鄭和預定的海上遠航,取消了邊境的茶、馬貿易,並停派去雲南和交趾(安南)的採辦黃金和珍珠的使團。他頒佈了幾道詔令,取消皇帝徵用木材和金銀等商品的做法,代之以一種公平購買的制度。

    三、改組內閣。透過改組內閣,授予他的某些心腹顧問顯貴的品位,以著名的翰林學士和幹練的官員充實行政官署,來開始他組織新政府的工作。在永樂十二年(1414年)事件中被撤職的黃淮和在同一時期被監禁的楊溥被任命為翰林學士兼大學士。楊士奇成了首輔大學士和少傅;楊榮和金幼孜也留任大學士。 每個人被封為一品的文淵閣高官,並有兼職。例如楊士奇兼任兵部尚書,楊榮兼工部尚書,黃淮兼戶部尚書。這樣,他們就能直接過問在職大臣們的行政事務和施加政治影響。

    四、完善科舉制度。為了使官府機構執行的更有效率,朱高熾對文官科舉制度作了一些改變。朱高熾認為這個制度偏袒南方人,於是朱高熾規定了份額,規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十、北四十”,以保證北方人佔全部進士的40%;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五、完善司法條例。朱高熾曾頒佈一份詔令,告誡司法當局要根據法律判決,並在宣判前,特別在宣判死刑前要複查對犯人的指控。此外,他禁止對犯人濫用肉刑,和在懲處時株連犯人的親屬(重大的叛逆罪除外)。他斷言這些做法嚴重地違背了儒家的仁愛原則和孝道倫理。六、簡精官員。他下令將可有可無的官員解職,其他的官員在70歲就奉命退隱;失職的官員降職,有突出才能的官員升任更重要的職務。七、受災的人民可除免稅賦。朱高熾還下令免除受到自然災害的人的田賦,並供給他們免費糧食和其他救濟物品。永樂時期,因農民無力付稅和應付各種徵用,百姓逃亡的很多,為了讓這些百姓能安定下來,朱高熾專門頒佈一份詔令,要逃亡者重返故里,答應免除他們所欠的稅,在他們所在地登記後另外還免除兩年同樣的稅和勞役。此外,朱高熾還派了一個以廣西布政使周幹為首的專門小組去調查某幾個府的納稅負擔。它們包括應天、蘇州、松江、嘉興和南直隸及浙江的另外四個府。朱高熾生前未看到調查報告,但它成了宣德帝朱瞻基實施的減稅計劃的基礎。八、和平外交。在朱高熾在位期間,他滿足於讓精幹的軍事將領守衛北方諸前哨以防東蒙古人的入侵,和繼續保持與中亞和南洋各國的納貢關係。但他主要關心的是安南,雖然安南已被合併了幾年,但仍沒有平定。他渴望和平,提出一有可能就承認黎利的政權;但因為這樣做時機不成熟,他就繼續執行其父朱棣誘降黎利的政策。他斷定黃福為人過於謹慎,不能繼續在安南任市政按察使,於是以榮昌伯陳智接替他。雖然朱高熾在位的時間不到一年,但是他的政治遠見和謀略一直為世人所稱道,比如對司法方面的複核,對科舉制度的改革,以及簡兵簡政這一系列的政策後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唯一的不好就是因朱高熾太胖,又過於仁善,主要是他尊崇儒家思想,而朱棣是一個殺伐果斷的人,因此為朱棣不喜。當初朱棣曾一度想更換太子,後因大臣解縉等提議,又因朱瞻基這個好太孫,所以才一直保留其太子之位。但事實上,朱高熾在處理政事上比朱高煦高明得多,並且因朱棣經常外出征戰,都是太子監國,在處理日常政事以及突發事件上極有經驗,而朱高煦只是一介武夫,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 13 # 涼城浪子看歷史

    就 仁宗朱高熾的遠見和謀略 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明仁宗朱高熾只做了十個月皇帝就死了,實在有點憋屈.但是在朱高熾死後被追封為“仁宗”,能夠被稱之為“仁”,能得到“仁”字的評價那是非常高的,歷史上沒有幾個皇帝得到這樣的評價,足見朱高熾是個有能力的人。不僅如此,“仁宗”也是對一個帝王的極高評價!雖然這位仁宗皇帝只在位了不足一年的時間,可是他真正掌權,卻遠不止於此。登基之前,他已經當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在這期間,甚至有過多次監國的經歷。他的父親在外出徵之時,朝中的大小事務,就都是由他來處理的。正因他經常有機會直接處理朝廷事務,才會給大臣們留下很好的印象,尤其是“仁”的印象。不過諷刺的是,他的“仁”,正好就是朱棣最討厭的,甚至還差一點因此廢掉其太子之位。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朱棣非但不仁,而且還是個狠毒之人,他當然不會喜歡站在自己對立面的兒子。但是朱高熾的仁,卻很討大臣們的歡心,所以即便後來他只當了一年的皇帝,卻仍然因為儲君時期積累下來的好名聲,而榮獲“仁宗”這麼好的廟號。在朱棣的三個兒子中,朱高熾是有治世之才的,這一點他那兩個弟弟比不上,朱高煦是以勇武著稱,朱高燧更像一個特務頭子。早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李景隆帶領50萬大軍攻打北京城,朱高熾率領1萬兵馬守住了城池。朱棣每次遠征,都由朱高熾監國,處理政務,凡事打理得井井有條,讓朱棣挑不出毛病。而且,朱高熾善於凝聚人才,深孚眾望,在他周圍聚集了解縉、楊士奇、楊榮、楊浦等能臣,這也是他優於兩個弟弟的地方。朱高熾的遠見和謀略,是體現在多個方面的。一是忍辱負重、以退為進,贏得太子保衛戰。朱高熾很早就被明太祖朱元璋立為燕王朱棣的世子,在朱棣當皇帝后又被立為太子。但他的地位並不穩固,明成祖朱棣不太欣賞他,有立二兒子朱高煦的打算。關鍵時候,是朱高熾的鐵桿、大學生解縉用朱棣有個”好聖孫“朱瞻基,幫助朱高熾穩住了太子位。他的兩個弟弟朱高煦、朱高燧對他施以明槍暗箭,陰謀把他拉下馬。在這場奪位戰中,朱高熾隱忍不發,寬宏大量,有時還為兩個弟弟說話。明史高度盛讚了明仁宗朱高熾是一個開明的儒家君主,他像古代聖人一樣,樸素、仁愛而且有著真摯的理想。他在位期間,改組內閣、削汰冗官、矯枉過正,使明朝的民生、經濟、文化都有了顯著提高,所以,有了這麼多因素,而促使朱高熾成為一代明君!

  • 14 # 梁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朱高熾?就這大胖子,不僅人胖腿還瘸,走起路來晃晃悠悠的,這要沒人扶著,自己都能把自己給絆一跟頭,他這一生下來就病懨懨的,隔三差五的就生病,也不見個好。

    就這架勢,他老爹朱棣打心底裡瞧不上他這兒子,就三個字——不喜歡。

    可在大臣們的眼裡,朱高熾卻得到了讚賞。

    當然這讚賞不是因為他身體弱,而是被他的文才和行政能力所折服。

    當年做為爺爺的朱元璋也不咋喜歡朱高熾,但每次派他乾點啥活,這都相當的利索,比他那幾個兒子都強。

    這不後來朱棣做了燕王,朱元璋親自指定朱高熾做為他的世子,其實老朱也看出來朱棣壓根就不喜歡這孩子,但架不住老朱喜歡。

    這老朱定下世子的身份,這也成為了朱棣指定皇位繼承人的時候,一個有力的依靠。

    他的能力有多強呢?咱上邊說的比較空洞,咱就覺個例子說說。

    例子

    後來朱棣不是搞了個靖難之役,這不朱允炆就讓那廢材先生李景隆帶著五十萬大兵來揍朱棣,找他打架。

    那麼朱棣搓吧搓吧捏吧捏吧也就幾萬來人,這要是死守這就是找死。所以朱棣就把老窩北京留給了朱高熾,自己打野去了。

    這好朱高熾瞅了手頭倆兵,攏共才一萬來人,但就算是這樣,他都用這一萬人把李景隆的五十萬大兵給擋了下來,保住了北京城。

    一萬對五十萬,這可了不得,一般人可做不來。

    後來建文帝朱允炆又玩了一出離間計,給朱高熾寫了封信,只要他歸順許他一個王,結果朱高熾壓根就沒有瞅直接送給了朱棣。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說了:“這朱高熾的遠見就是高,一下子就拆穿了朱允炆的陰謀詭計?”

    這您可想多了,朱高熾其實這一輩子就體現了一個仁字。自己老爹都反了,做兒子的,你還反自己的老爹,沒這道理。

    所以朱高熾的遠見和謀略都是建立在仁字上的。

    好咱接著說

    您別說俺說的不靠譜,其實朱棣對他這兒子朱高熾也是不放心,當年把他擱到後方監國,還派了禮部侍郎胡濙去監視朱高熾。

    那麼胡濙可是深深的被朱高熾的仁義所折服,歷史記載這事是這麼說的:

    以皇太子誠敬曉謹七事密奏之,自是上疑始釋

    至此就打消了朱棣對朱高熾的懷疑。那麼胡濙咋就有這麼大能量,朱棣就這麼相信他?

    這您就不知道了吧!這胡濙可是幫著朱棣在民間秘密查訪朱允炆的人,這一查可就是十四年,所以他說的話朱棣絕對相信,畢竟不是貼心人能幹這事?

    這不後來朱棣做了皇帝,就一直考慮要換掉朱高熾讓老二朱高煦來當這皇太子。

    畢竟他瞅著這朱高煦很像他,而且他也喜歡這孩子。

    結果一大幫子大臣都反對,再加上自古以來長幼有序的制度就擺在哪裡,而且作為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十分推崇長幼有序的。

    所以朱棣有這心,但遲遲未動。

    後來在著名文臣解縉一句:“好聖孫!”直接就打消了朱棣換皇太子的打算。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啥意思?一個好聖孫這就解決了?”

    這您就不知道了吧,這好聖孫指的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朱瞻基這人聰明,朱棣自己也喜歡,還專門把這孩子接到皇宮裡邊自己調教過。

    兒子沒瞅上眼,但孫子卻是個好孫子。所以朱棣就把功夫放到了朱瞻基的身上了。

    就因為這事解縉可就得罪了朱高煦,這朱高煦想方設法的給解縉在朱棣眼跟前上眼藥水,最後這解縉就被朱棣給活活的凍死了。

    說道這裡大傢伙也能感覺到這,皇位爭奪戰的殘酷性,僅僅一個諫言短短的三個字,這就被朱高煦給惦記上弄死了。

    那麼朱高熾採取咋樣的方式呢?

    就一個字仁。你對俺越不好,俺就對你越好。

    這也是朱高熾能夠牢牢抓到文官集團心的一個原因,願意為他撲死的人比比皆是。

    前後解縉的前車之鑑,但後來者居上也當仁不讓,你比方說楊士奇,這老謀深算啊!

    一開頭朱棣和朱高煦都認為這人不是朱高熾的人,到後來屢屢為朱高熾說話。

    這不被朱高煦也給盯上了,後來還被下到了大牢裡吃了好幾天的牢房。

    出來之後,還是一如既往的為朱高熾服務。

    所以能讓這麼多人死心塌地為朱高熾服務,除了朱高熾的才華之外,最為核心的理念就是朱高熾這人佔了個仁字。

    後來朱高煦都反叛了,朱高熾都沒拿這弟弟咋樣,攆回封地待著,還給他兒子弄了一堆郡王。

    最後這朱高煦落到了朱高熾兒子朱瞻基的手裡邊,那就沒好果子了,用三百斤的銅缸給烤了。

  • 15 # 人者仁義也

    看待朱高熾就要觀察朱高熾監國時期的事情。因為朱高熾擔任監國的時間是遠遠長於他當皇帝的時間。永樂二年(1404年)朱高熾被封為皇太子,在永樂七年(1409年)朱棣安排朱高熾監國,這監國的日子一直要延續到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減去中間朱棣管理國政的兩年,朱高熾監國的時間長達13年之久,到了晚年朱棣病重,大明帝國的大部分事情都由朱高熾負責,可以說朱高熾已經成為帝國的總負責人。而朱高熾登基稱帝是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十五日登基,並且改元洪熙,在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十三日去世。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朱高熾登基有47歲,年近五十,已經是白首老翁了。

    青少年時期的朱高熾

    朱高熾出生於1378年七月二十日。在朱元璋的故鄉鳳陽出生,母親徐氏是中山王徐達的女兒。由於是嫡長子,所以朱高熾是被朱元璋冊封的正牌燕王世子。但是朱高熾很肥胖,並且腿腳有病,走路由宦官扶著都會摔倒。這對於朱棣來說當然很不能接受,朱棣此人“貌奇偉,美髭髯”,對於這個不像自己的兒子當然不喜歡。但是朱高熾的弟弟朱高煦為人勇武非凡,而且擅長騎射,這使得朱棣對於朱高煦十分欣賞。最為重要的是朱高煦此人有野心。這就使得朱高熾和朱棣,朱高煦有了矛盾。

    其實朱高熾在早年就和其他的皇子皇孫不一樣,在四五歲的時候,朱高熾就能夠聽儒臣講經,而且喜歡讀書,相反朱高煦就不肯學。長大之後朱高熾學習射箭,射的十分精準。《仁宗昭皇帝實錄》記載如下:

    四五歲,宮中聞讀書輒喜,自是書冊翰墨不去手,稍長,習射數日,輒造精藝,發無不中。

    此後又受到了朱元璋的欣賞,有兩件事。

    第一件事:朱元璋曾經考察自己的孫子,他讓秦王世子,晉王世子,燕王世子,周王世子等人檢閱皇城四門的衛士,但是朱高熾最後一個來,朱元璋覺得奇怪,就問他為什麼?朱高熾說早上太冷了,衛士都沒有吃飯,我想等他們吃完飯再檢閱他們。作為王公貴族朱高熾能夠這樣體會下層士兵的心酸,確實不凡。

    第二件事就是朱元璋安排世子們閱讀奏章。當時朱高熾只看那些有關軍政民生的奏章,朱元璋看到後很欣喜,但是朱元璋發現奏章裡面有語病或者錯字的地方,朱高熾都沒有理會,朱元璋就問朱高熾是你疏忽了嗎?朱高熾說這些小錯誤並沒有耽誤做大事情。朱元璋聽了之後很滿意。

    其實這些事情難免有修史的人的誇大其詞的說法,但是從實際上講,朱元璋應該是對朱高熾十分欣賞的。

    在靖難之役的過程中,朱棣曾經前去大寧想要拉攏寧王朱權並且吞併朱權的部隊,北平由兒子朱高熾留守,李景隆聽聞訊息立刻前去進攻北平,在當時李景隆率領的軍隊號稱五十萬,而北平的精銳將士跟著朱棣走了,朱高熾靠著不到一萬人老弱殘兵守住了北平,而朱棣此後挾持朱權帶著大寧的部隊返回北平,擊敗了李景隆的軍隊。而且在這期間,朱高熾鼓舞將士,在此之前朱高熾禮賢下士,他經常和那些老於戰事的文吏諮詢問題。可以說朱高熾在這一時期有勇有謀,指揮得當,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

    太子爭奪戰

    朱高熾的一生最為重要的就是太子爭奪戰。其實在靖難之役的時候,朱高熾的弟弟朱高煦就已經開始針對朱高熾進行鬥爭,試圖搞垮朱高熾。朱高煦當時聯合的是朱棣身邊的重要宦官黃儼,黃儼向朱棣進讒言說朱高熾親近朝廷,想要固守北平抵禦朱棣,朱棣當時有些懷疑說朱高熾不是這樣的人,朱高煦趁機說朱高熾在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就和當時的朱允炆交好,而南方的方孝孺察覺到了這件事之後,故意派人送信給駐守北平的朱高熾,而且大肆張揚這件事情,但是朱高熾把信使和信綁了送到了朱棣的軍營,以此打消了朱棣的顧慮。

    朱高煦在靖難之役裡面跟隨朱棣出征,立功很多,這使得朱棣很欣賞朱高煦,甚至在朱高煦帶兵解救朱棣的時候,朱棣說出了“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這句話。由於領兵作戰多年,朱高煦和軍功勳貴們的關係很好,在永樂二年,朱棣拖了一年之後開始決定立太子,丘福和王寧要求立朱高煦為太子,但是文臣們反對,尤其是朱棣的謀臣,現任兵部尚書金忠不認同,他歷數廢長立幼對於國家的危害。建議立朱高熾。此後謝縉,黃淮,尹昌隆都勸朱棣立朱高熾為太子,尤其是謝縉,謝縉勸朱棣時說“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同時他又強調“好聖孫”,以朱棣寵愛的孫子朱瞻基為理由勸說朱棣。後來在群臣應詔制提《虎顧眾彪圖》時,謝縉作詩“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朱棣看完之後,最終決定立朱高熾為太子。他對丘福等人說了一番政治宣言:

    居守功高於扈從,儲貳分定於嫡長。且元子仁賢,又太祖所立,真社稷主,汝等勿復言。

    最後朱高熾在永樂二年(1404年)二月被召回南京,被冊立為皇太子,至此大位已定。

    朱高煦被封為漢王,藩國在雲南。朱高燧發封為趙王。但是朱高煦不願意,最後明成祖也沒有強制就藩,最後兩人朱高煦和朱高燧就留在南京。

    如履薄冰的太子生涯

    朱高煦在永樂年間開始一心打擊皇太子朱高熾,引發多起血案。謝縉由於支援朱高熾受到了朱高煦的報復。此後謝縉由於反對朱棣給予朱高煦的超越規格的待遇,遭到了朱棣的憤恨,謝縉由此受到打擊。永樂四年(1406年),丘福把朝廷立儲位的訊息傳到民間,朱高煦誣陷謝縉是為了邀功賣好,故意洩露訊息,謝縉被貶交趾右參議。永樂八年(1410年)謝縉從交趾入京奏事,當時的朱棣北征,謝縉於是前去拜見太子朱高熾最後回去,朱高煦以此誣陷謝縉無人臣禮,謝縉被朱棣下獄,在永樂十三年(1415年),錦衣衛指揮使紀綱給朱棣詔獄的囚犯名單,朱棣說謝縉還在?紀綱於是把謝縉灌醉拖到雪地裡凍死。

    永樂十年(1412年),朱高煦派人誣陷在朱棣面前表揚太子的大理寺右丞耿通,說他受太子之託,免除了很多人的罪行。朱棣大怒,於是最後處死耿通。

    永樂十二年(1414年),朱棣北征,命令黃淮,金問,楊士奇,楊溥輔助太子監國。朱高煦再次找準機會中傷黃淮等人,此後朱高熾迎駕遲緩,朱棣下黃淮,楊溥等人獄,同時楊士奇外出公幹回來之後也被逮捕下獄。但是也只有楊士奇此後得到機會出獄,其餘一直被關押,直到朱高熾登基,才把這些人釋放。

    其實這些行動從本質上是朱棣擔憂朱高熾監國權利太大,會威脅自己的皇權,於是縱容朱高煦攻擊朱高熾。朱高熾知道反抗沒有用處於是暗中忍受。面對朱棣,朱高熾越是有動作反而對自己身邊的大臣不利。但是朱高煦不這麼想,永樂十三年(1415年),朱棣改封朱高煦青州,朱高煦還是不肯就藩,惹得朱棣大怒,把漢王府的官員貶到交趾。永樂十四年(1416年),朱高煦私養軍隊,殺人投江,殺死兵馬指揮徐野驢等事情爆發。朱棣想把朱高煦廢為庶人,最後是朱高熾求情,於是朱高煦被驅逐回到封國。從此朱高煦失勢。

    朱高煦走後,朱高燧站到臺前針對朱高熾。永樂十六年(1418年),當時一名軍官陳千戶因為擅用民財被髮配交趾,朱高熾考慮軍功免除該軍官的罪,但是朱高燧指使宦官黃儼密告朱棣這件事,朱棣大怒,太子的大臣梁潛和周冕被殺。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再度爆發大案,當時朱棣病重,國政由太子處理,趙王朱高燧意圖發動政變,趙王護衛之一常山護衛指揮孟賢活同孟三,馬恕,高正等人連同宦官楊慶養子想要進毒給朱棣,在毒殺朱棣後,由楊慶養子偽造命令,廢皇太子朱高熾立趙王朱高燧為帝。但是高正把事情告訴了自己的外甥常山中護衛總旗王瑜,王瑜害怕之下告密,最後孟賢等人被殺,朱高燧差點被廢,最後是太子求情,朱高燧才得以倖存,之後朱高燧收斂很多,再也不敢搞事情。下一年朱棣北征病逝,朱高熾登基稱帝。

    其實朱高熾在監國期間雖然屢次受到攻擊,但是他始終頂住了政治壓力。最終獲得了勝利。

    要知道朱高熾在大明王朝永樂年間屬於第二號人物,他的身邊有眾多的大臣支援,這使得朱高熾的權勢極大,這必然會使得朱棣產生皇權的失落感,於是朱棣會針對的對於朱高熾進行打擊。縱容朱高煦打擊朱高熾的東宮屬官,朱棣本人也不斷尋釁滋事的殺害和關押朱高熾的親信,朱高熾在這種情況下只好裝聾作啞,偽裝忍耐,把自己的不滿和痛苦埋藏起來,而且他表現出對於權勢的不向往,他和文人楊士奇等人聚集,談論文學表現出一副熱心文學的樣子。朱高熾的努力的維持朱棣窮兵黷武和大規模土木工程下的朝政穩定,並且頂住朱棣,朱高煦,朱高燧給予的政治壓力。在監國之時和登基之後對於朱棣的某些不合理政策,朱高熾都給撥亂反正,尤其是朱棣去世後,朱高熾給建文帝一朝的臣子翻案,恢復殘餘倖存者的身份。可以說朱高熾一名合格的政治家。

  • 16 # 聖恆標

    《象棋史傳》

    自古楚漢帥將鬥,

    損卒兵馬相仕車。

    飢餓爭物為一方,

    仁宗高熾各千秋。

  • 17 # 歷史哨聲

    明仁宗談不上有什麼遠見和謀略——他所做的不過是為明朝這輛高速行駛的車踩剎車

    踩剎車降低速度,讓人民得以修養生息,緩和內部矛盾,這就是明仁宗所起到的作用。明朝經歷朱元璋、建文帝、明成祖三代的高速運轉,是需要降低速度進行維護保養了。

    讓明朝進入維護保養期——即仁宣之治,就是明仁宗對明朝的最大貢獻。什麼打蒙古、徵東北、戰安南、下西洋等高耗能、低收益的戰爭和活動,都被明仁宗叫停。

    但明仁宗並沒有為明朝提供規劃和圖景,因此也就沒有體現出明仁宗的遠見和謀略。

    明仁宗獻陵

    明仁宗即位後的作為

    1、經濟上,停止鄭和下西洋這種表面風光但成本高收益低的國家形象工程,停止明朝官方在雲南、交趾的採辦獲得;

    2、政治上,有意遷都回南京——因為其死亡而被廢止,恢復三公、三孤等榮譽性大臣稱號,提升內閣地位;

    3、軍事上,調整大同、山海關、遼東等邊疆總兵許可權,從進攻轉入防禦,宣佈放棄交趾達成和平,建立南京守備制度;加強戶部管理,加強修復城池提高防禦;

    4、赦免靖難之役和永樂朝時期被流放的官員家屬,免除災害地區的糧稅;

    5、調整朱元璋時期法外用刑制度,減少刑罰,實行寬政。

    明仁宗即位時間太短,沒有時間去發揮他的作用。如若明仁宗出於經濟原因成功遷都,歷史走向將完全改變:

    明朝政治重心在南方,土木堡之役的親征是不會有的;北京城作為副都,是否會被蒙古收復,重新成為蒙古都城?
  • 18 # 七七的生活筆記

    我覺得朱高熾是一個有慈悲心,有大智慧的皇帝。

    他不支援戰爭,不喜歡用戰爭的方式解決衝突。戰爭的傷害,戰爭的消耗,不僅僅是對本國百姓的,也是對其他國百姓的。他懂戰爭,也懂經濟,可以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去佈局,去運籌,利用人心、人性去解決問題。

  • 19 # 海浮人

    朱高熾作為明朝第四位皇帝 ,在青年時代為燕王世子時,已經在 “靖難之役”中防守北平,穩定後方,輔佐其父朱棣最終奪取天下立下了汗馬勞。為太子時期,朱高熾 “六次監國”,保障朱棣遠征蒙古後,明廷內部的穩定,在朱棣的政治平衡大局中盡顯政治才能 。即位為明帝時期,朱高熾實施仁政,開創了仁宣之治的大好開端,對此後明廷的政治、經濟的發展有影響極大。雖然,在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朱高熾是一個憨厚老實之人,肥胖的身軀,讓人覺得很是無能,但他有著深厚的遠見和處事的謀略。在歷史紅塵中,他往往被忽略的但又是對明王朝發展影響較為深刻的一代帝王。他的足智與遠見讓大明走上了繁榮盛世。

    一、少年時期顯鋒芒

    性格文靜,愛好讀書

    人們對明仁宗朱高熾及其子明宣宗朱瞻基歷來不吝讚美之詞,譽之 “仁宣之治”。《明史紀事本末》載:“ 明有仁、宣,猶周有成、康,漢有文、景 。” 將“ 仁宣”與周的 “ 成康”、 漢的 “ 文景” 相比,評價之高可見一斑 。

    洪武十一年(1378年)7月20日 ,朱高熾於其祖父朱元璋興盛之地鳳陽出生,為朱元璋的第四個孫子。燕王朱棣的長子。關於其出生,史料有這樣一段記載,“仁後,夢冠冕執圭者上謁,寤而生。”史料中關於古代帝王出生往往有記載吉兆的習慣,以此昭不平之命。然相較於玄鳥蛋、巨人腳話傳說,朱高熾這樣的出生記錄倒不算十分離奇。童年時期朱高熾表現頗為出眾,《明史》載之“幼端重沉靜,言動有經。”具體而言,朱高熾幼時便對讀書情有獨鍾,四五歲讀書輒喜,自是書冊不離手。而且好學問,跟從儒臣講文論理。除了喜愛讀書,朱高熾也愛射箭,驚人的是數日練習,發無不中,史載,左右人問朱高熾射箭為何能如此精準,對曰“心志既正,無難者。然絕口不自矜。”由此可見,朱高熾從小便較為文靜、謙遜,不像其他孩童頑皮,能夠長期聽儒臣教導。

    略顯恤民之心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高熾年滿18歲,被冊封為了燕世子。史載,朱元璋考慮到宗藩的重要性,便特召秦世子朱尚炳、晉世子朱濟嬉、燕世子朱高熾、周世子朱有墩等世子以及其他王的次子到他身邊朝夕訓練他們,更常常考察這幾位世子,朱元璋派這幾位世子分別檢閱皇城四門衛士,朱高熾常常是最後一位回來,朱元璋好奇問之,對曰:“旦寒甚,衛士方食,俟其既食,乃閱之,故後。”朱元璋喜曰:“能體飽下人,是吾心也。”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朱高熾作為高高在上的王公貴胄,年紀輕輕便能體察士兵的疾苦,體現出了其不平凡的一面,有著自身的獨特之處。

    二、太子時期有極強政治謀之能

    得太子之位,競爭者有二

    明永樂時期,太子朱高熾長期監國,前後長達13年之久。為了有效地完成朱棣交給他的紛繁複雜的監國任務,處理好來自漢、趙二王的太子權位之爭,不使自己的太子地位旁落,朱高熾採取了謹慎小心、剋制忍耐、以退為進的鬥爭策略,保住了自己的太子之位,出色地完成了監國任務。

    明建文四年(1403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取得成功,成為明代第位統治者,是為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後,朝中軍國重臣數次奏請應早冊立太子,朱棣本人也認識到擁立太子之事刻不容緩,因為在封建社會這是關係到朱氏王朝統治能否平穩過渡的頭等大事。按專制社會“立嫡以長”的禮法傳統,朱高熾被冊立為太子理所當然。然而,在永樂皇帝的三個兒子中,朱棣最為賞識的卻是次子朱高煦,最為寵愛的是三子朱高燧,而最不喜歡的恰恰是長子朱高熾。

    尤其是偏愛在“靖難之役”中戰功卓著的朱高煦,朱棣曾親口許諾於他,立他為太子,《明史》載:“初,帝起兵時,漢王數力戰有功。帝許以事成立為太子。”但朱高熾除是長子外,還具備了其他二人無法具備的條件:一是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親自冊封他為燕世子,即是燕王藩位的合法繼承人,如今朱棣登基皇位,自然他也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二是朱高熾寬厚,做事沉穩。這一點深得高祖朱元璋的喜愛。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熾曾率萬餘守軍成功地抵禦了李景隆50萬南軍的進攻,保住了“老根據地”北京。朱棣登基之後,朱棣本人也對此賞識有加。另外,朱棣極為鍾愛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明宣宗),這也是朱棣最後決定立朱高熾為太子的原因之一。

    冊立太子後的清醒認知,明哲保身的鬥爭策略

    朱高熾被冊立為太子後,朱高煦不免失落沮喪,並欲伺機奪取太子之位。朱棣也因許諾未能兌現而有意偏向朱高煦,大有補償安慰之意,他對朱高煦厚待有加,朱高煦受到的禮遇甚至超過太子。與此相反。朱棣對太子則採取了諸多的限制與防範。這無疑助長了朱高煦囂張氣焰,使二人的關係更趨複雜,朱高煦也因此加緊了伺機奪位的準備。

    面對這種局面,朱高熾既不能稟明聖上聖裁,也不能給予有力的回擊,因為朱棣是偏向朱高煦的,他處在不利的一面,這樣做會使矛盾明顯化,極有可能引發一系列變局,對於已擁有太子之位的朱高熾來講,這樣的結果是他不願看到的。因此,朱高熾一方面專心於監國事業,似乎並不曾知曉來自其弟的挑戰與壓力,有人問他是否知道別人在皇帝面前說他壞話,他說:“不知道,我只知道盡力做好兒子的職責而已。”

    另一方面經常與文人學士談論詩文,表露出對權利和政治的漠視,刻意迴避與朱高煦的衝突表面化。他清醒地認識到,只要自己沒有重大的過失,沒有去超越朱棣為他劃定的監國權利範圍,不致對朱棣的專制統治產生威脅,他的太子之位就是穩固的。另外,雄才大略的朱棣對他們兄弟之間的爭鬥有著比較清晰的認識,他只是借朱高煦、朱高燧之眼監視太子,借朱高煦、朱高燧之力打擊太子,藉此搞政治平衡術,以防太子權力坐大、權欲膨脹以至危及其統治地位。一旦朱棣苦心經營的原有平衡被打破,他就會採取措施予以重新平衡。

    在皇帝政治平衡中體現極強的政治謀略能力

    永樂十五年(1417),朱高煦武裝奪位的活動引起朱棣的警覺與震怒,朱棣採取了堅決果斷的行動,囚禁了朱高煦,並準備將其廢為庶人,然而正是在太子的“涕泣力救”下朱高煦才保住了親王爵位。可以看出,朱棣雖對朱高煦恩寵深厚,但也決不允許他出現越軌舉動,不許觸碰他為諸位皇子設定的政治紅線,不允許打破他苦心經營的平衡。至此,朱高煦完全喪失了朱棣的寵愛與支援,太子朱高熾少了一個有力的皇位競爭者。

    朱高煦被遣送樂安之後,朱高熾的政治環境並未有所改觀。朱棣進一步加強了對朱高熾的監視、限制和打擊。朱棣對太子監國一直不放心,在他北征時曾傳令六科將太子裁決庶務的情況詳加記錄向他上報。有時甚至對太子處理過的政事蠻橫地加以更改,可見太子的一舉一動都在朱棣的嚴密監視之下。現在。朱高熾少了一個重要的競爭對手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要填補這一空缺,除朱棣本人之外別無他選,而他所能做的。就是利用一切手段監視、限制和打擊太子及其周圍文臣。

    永樂十五年(1417),朱棣對監國的“留守事宜”在法律條文上做了更改和補充,這次調整使太子在用人、司法、祭祀等方面的許可權大為縮小。同時,朱棣繼續打擊太子朱高熾及其東宮官屬。使得侍從監國之臣皆朝夕惴惴,人不自保。侍從監國之臣稍有不慎抑或以莫須有的罪名關押下獄之事屢見不鮮。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身為太子的朱高熾做何反應。他表現出少有的剋制忍耐,雖然他對其中的緣由瞭然於胸,卻在公開場面從不表露聲色,也沒有去設法營救這些官員。這種做法與永樂十四年(1416)朱棣要將朱高煦廢為庶人時高熾“涕泣力救”,永樂二十二年(1424)朱高燧謀反之事敗露之後太子求情形成鮮明的對比。

    朱高熾高明的政治謀略能力在這些事件的對比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朱高熾之所以不去營救東宮官屬和侍從監國之臣,固然是因為朱棣不會買他的賬,更重要的是:一方面他認識到,這仍是朱棣時時提醒他以及他身邊的人,朱棣他才是惟一的大權在握的統治者,才是惟一的天下人主他們的權利是朱棣賦予的。不可有非分之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與朱棣的矛盾表面化以至發生衝突,不讓人抓住把柄作文章。相比之下,替兩位使他頗為頭疼的弟弟求情可以得到實實在在的政治回饋:有利於明成祖對三兄弟之間的爭鬥有更為準確的認識,改變明成祖對他的既有成見。

    朱高熾在當太子期間始終沒有去觸碰朱棣為他設定的職權邊緣線,他嚴格把自己的政治活動限定在一定範圍之內,既調整了與朱棣的關係,使監國事業有條不紊的進行。也日益贏得了朝野的支援 自己的地位得到鞏固,權勢得到提高。隨著漢、趙二王奪位活動的相繼敗績,加之永樂後期朱棣長期重病纏身,常常不能臨朝視政,在長期與太子分工合作之後,朱棣慢慢地解除了對太子的戒備,將許多軍國大事交於太子朱高熾處理。加上朝中重臣與太子朱高熾長期形成的特殊關係,朱高熾的地位和勢力日益鞏固。

    可以說,朱高熾看似被動應付、實則以退為進的鬥爭策略非常成功。足以顯示出他卓越的政治謀略才能。

    三、登上帝位時期有仁政治國之遠見

    撥亂反正,平反冤獄

    朱高熾在位雖只有10個月,但做太子卻有整整20年的時間。由於明成祖在位期間大部分時間都在北征,朝中政務都是交他這個太子在京城南京監國,處理國家日常政務的。所以,他在當太子時就已開始部分推行他仁政治國的政策了。

    朱高熾赦免了建文帝時的舊臣和成祖時遭連累流放邊境的官員家屬,允許他們返回原籍。他平反冤獄,使得許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朝忠臣方孝孺的冤案,永樂朝解縉的冤案,都得以平反。當初因反對成祖北征而被捕入獄的夏原吉官復原職;繫獄多年的黃淮、楊溥被釋放出獄,分別被授予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學士和翰林學士,從而緩和了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崇尚儒學,褒獎忠孝。朱高熾考慮到當時南方讀書人比北方讀書人勤奮,所以他對科舉制度進行了改革,規定取中比例為“南六北四”。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滿清。

    重用賢臣,君臣共治

    朱高熾在作為太子監國期間,因弟弟朱高煦與他開展奪嫡之爭,曾多次被讒陷,朝廷文臣對他多方迴護甚至做出犧牲,其地位才得以保全。這種不平常的經歷,培養了他與文臣之間不平常的關係和感情。所以,他即位之後,不僅迅速任命了一批賢臣,為他和他兒子朱瞻基搭起了文官治國的穩定領導集團,而且還一改君王獨裁為君臣共治。

    父子二人不僅十分重視賢能,而且還能放手重用,對於大臣們提出的建議總是虛心接納,君臣間的關係相當融洽。所以,在仁、宣兩帝周圍,聚集了一批被後世史家稱頌的著名大臣,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像于謙、周忱這樣的巡撫,真是人才濟濟。重臣都能識大體,顧大局,以國家大事為重,且相互包容,不計較個人恩怨。

    懲貪納諫,廣開言路

    從做太子起,朱高熾就對貪官汙吏深惡痛絕。一旦發現官吏貪贓害民,他都嚴厲懲辦。在他即位的第4個月他便派遣御史14人分巡各地,考察官吏。並要求出巡人不要被小人所迷惑,不要屈服於權勢。也不要徇私於親朋故友,而要查明事實 秉公辦理。朱高熾還善於納諫,他曾對楊士奇、楊榮、金幼孜等人說:“歷史上很多皇帝都不願聽真話。即使是自己親信的大臣。也往往由於畏懼皇威而不敢直言諫勸。因此。朕與諸位都要以此為戒。”隨後還賜予他們每人一枚銀章,上面刻著“繩愆糾繆"四個字。為了廣開言路。朱高熾在即位後不久,再次下令徵召直言。

    體恤百姓 與民休息

    朱高熾當上皇帝之後,就實行了一系列恤民政策。他處處以唐太宗為楷模,愛民如子。他廢除了古代的宮刑;對於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罰,而是妥善加以安置。他下令減免賦稅,對於受災的地區無償給以賑濟;並開放一些山澤,供農民漁獵。他停止了寶船下西洋,和皇家的珠寶採辦,並要求朝廷大臣,超過百姓負擔能力的專案,不急之務,一切停罷,讓人民充分休養生息。

    也就在朱高熾仁政治國之下,大明開創了繁榮的局面,其子朱瞻基亦從父治國之法,開創了“仁宣之治”的盛景。

    浮人語

    朱高熾算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物,雖憨厚寬仁,卻有著常人所能擁有的遠見與謀略。從小師從儒家習愛民之道,與父征戰從政有著極強的政治謀略能力,為帝有著以國以民為本的仁政思想。於歷史,他開創了“仁宣之治”,為中華歷史寫下不朽的一筆;於皇帝,他是一個有遠見、有能力、有寬仁的好皇帝。

    參考文獻:

    《明史》

    《明太祖實錄》

    《明仁宗實錄》

    《明史紀事本末》

    《鴻猷錄》

  • 20 # 鳶飛九天2018

    隨著《大明風華》的熱播,明朝皇帝中存在感薄弱的明仁宗朱高熾名聲開始迅速增長。《大明風華》中的朱高熾,更被塑造成一個極富有遠見和謀略的明君。那麼,歷史上的朱高熾真的如電視劇中演的那麼英明神武嗎?

    明朝一共誕生了16位帝王,作為明朝歷史上的第四位封建皇帝明仁宗朱高熾,他在位時間僅有九個月,年僅48歲便病逝於欽安殿。由於朱高熾在位時間極短,當代學者對於這位皇帝的研究及評價並不高。人們對於明朝歷史的認知,也基本上是圍繞著朱元璋、朱棣等人展開。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朱高熾就毫無貢獻,相反,他對明朝的貢獻比之其他皇帝絲毫不弱,《大明風華》中對於朱高熾的演繹,並不誇張。

    朱高熾畫像

    朱高熾乃燕王朱棣長子,作為明朝第四位皇帝,他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永樂時期所度過的,這個時候正是大明帝國進入全盛的重要時期。朱棣在永樂二十二年病死於北征途中後,同年八月朱高熾登基,他繼位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迅速改變調整永樂時期的國策。

    朱棣在位時期,為了將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給整個朝廷和百姓造成了嚴重的財政負擔;原因也很簡單:自唐宋以後,中國的經濟重心已經發生南移,朝廷的物資生產、官僚機構的開銷和宮廷的用度吃穿,仍然仰仗南方生產基地,京城北遷,自然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負擔。所以,初一繼位,朱高熾就做出了還都南京的決定。

    朱高熾劇照

    不僅如此,朱高熾對於明朝的前兩位皇帝,大肆鎮壓和迫害建文大臣的野蠻做法深感不滿,他在登基沒多久以後,就釋出詔令恢復了開國忠臣的名譽,那些建文大臣的家屬,也從奴婢賤役、戍邊罪囚身份中解放出來,恢復了平民百姓的自由人身份。朱高熾更否定了他的父皇朱棣先前革除建文年號的做法,這才讓明朝的歷史沒有被大幅度篡改。他敢於正視歷史,還原歷史本來面目的可貴態度,得到了文武百官和千萬百姓的認可。

    朱高熾劇照

    在永樂時期,由於《大明律》的頒佈,導致子虛烏有的罪行氾濫,民間誣告成成風、冤案四起。為了整頓司法,減少這一時期的嚴苛刑法,朱高熾下令,在處理法外用刑的案例時,絕不允許官員因個人好惡而法外用刑,同時讓幾個部門的人共同審查囚犯,以此來減少罪責失誤。這種大刀闊斧的改革,扭轉了永樂時期許多人因隨意的政治冤案,所致株連九族、身家破滅的慘痛教訓。正因如此,君民關係在這一時期也更為融洽密切,政治刑法也更為開明。

    朱高熾登基

    與此同時,為了緩解永樂時期因大規模遠征所造成的國窮民困的局面,朱高熾制定了許多政治措施來恢復農業發展、穩定社會經濟、提高百姓生活。比如免除受災地區的田賦,為饑荒災區百姓無償提供糧食救濟,減少因行政手續而造成的救濟災區緩慢。朱高熾在這不足一年的時間裡,快速穩定了明朝政治局勢,完善了明朝初年以來國家政治法律政策的不完善,使社會經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明朝百姓的負擔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減輕。為明朝接下來的仁宣之治拉開了序幕。朱高熾的見於謀略,對於明朝未來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健身就是減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