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沐依蘿
-
22 # 產科俞醫生
在很多人的眼裡,高齡產婦指的是年齡在35歲及以上的妊娠期婦女。可是事實卻不是如此,高齡孕產婦的概念是指預產期年齡在35歲及35歲以上的妊娠期婦女,也即是當預產期時,孕婦年齡35歲及以上,而不是懷孕時的年齡。
35歲以上女性每月懷孕機率顯著下降,大約只有10%左右。即使懷孕後,流產的機率也是挺高的,據不完全統計流產率為25%。
看到這裡,很多寶媽會問,那麼高齡孕婦懷孕以後會有其他不適嗎?作為一個產科醫生可以明確的告訴你,不僅寶寶發生染色體異常,胎兒結構畸形的機率增加,而且妊娠期會出現一些比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等併發症。即使一切安好,產檢的專案及頻率也較普通產婦多。
總結,高齡產婦的懷孕機率不高,大概在10%左右,這個頂峰時期的25%還是存在差異性的。祝好孕。
知識創造價值,專業產科醫生為你的孕期保駕護航,每日更新孕期科普,不定期孕期疑惑解答。專業推算孕周,評估胎兒體重,規化產檢。帶給你們一個愉快的孕期體驗。 -
23 # 紫槐之桃
最近古巨基的老婆52歲生孩子上熱搜,去年60多歲的老年人懷孕生育話題居高不下,可見高齡懷孕是個特別熱點的話題。之所以大眾對這些話題比較感興趣,就是因為比較少見。什麼時稀缺的新聞,這些就是。
高齡懷孕不是不可以,關鍵是看卵巢的情況,是否絕經,是否有成熟的卵子排出。但隨著機體各個器官的老化,卵巢逐漸衰老,卵子的質量必定有所下降。
高齡懷孕的機率有多高,要看著些身體的因素:
01.卵巢一個女人最先衰老的就是卵巢,保養卵巢能延緩衰老還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必定卵巢年輕,可以保證身體對各項激素的需求,只有身體卵巢老化,身體激素下降,隨之而來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02.成熟的卵子卵子相當於地裡的種子,地再好,沒有種子一定長不出莊稼,能排出成熟的卵子是懷孕的基礎。所以要保證身上規律的月事,這樣才能保證排卵的條件。都說女人一生中有400左右的卵子成熟,實際上女性體內有很多幼年卵子,如果用促排藥的話會排出更多的卵子,只是能不能成熟,就看身體的情況。
03.孕育場所子宮內膜的厚度要達到種植胚胎的水平,保證輸卵管場所的暢通,只有滿足這些條件才有孕育健康寶寶的可能。
現在醫療水平很先進,高齡想要生寶寶也不是沒有可能。就像徐靜蕾冷凍了卵子,說想什麼時間生就什麼時間生,但說實話,對於普通的家庭而言,這花費難以承受,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素質越來越差,也不能保證完全能成功。誰也不能保證人到高齡生育機率有多大,建議合適的時機,不太高齡的年齡生育孩子才是明智之舉。
雖然古巨基的老婆52歲生下孩子,我們只看到了她的結果,到底受了多大罪,努力了多少次,這些都是我們不知道的。
-
24 # 易夢成真
對於女性來說,她們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也就那麼幾年,所以很多人並不想早早的就把自己埋在一堆生活瑣事當中,埋沒於家庭和廚房。她們有的會進修學業,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去看見更廣闊的世界,她們有的會在事業上拼一把,給自己和家人更好的生活,還有的女性已經生過一個寶寶了,還不想太快的再經歷一次,等到準備備孕二胎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在高齡產婦的門檻邊上了。
-
25 # 阿布提說育兒
高齡產婦的懷胎機率高不高,這是一個機率問題。
但是我的答案是: 高齡女性的懷胎機率還是挺高的,因為現在醫學先進,靠儀器可以查探出高齡女性在優生優育上存在的異常,然後再進行調理糾正,讓其順利懷上寶寶。正因為這樣,越來越多的高齡女性加入了高齡媽媽的隊伍當中。
比如說:
1.前陣子一個60多歲的奶奶級別的媽媽就誕生了,雖然年齡有這麼大,但人家平時注重鍛鍊身體,身體的機能適合孕育,再加上醫學上的輔助,人家最終超高齡順產下一個女寶寶。
2.像我們奶奶、外婆那個年代,每家每戶基本是3-7個孩子,可以說大半輩子都是在生孩子,那40歲以上就顯得非常正常,並沒有什麼高齡之分了。
3.我公司有個同事,她現在是32歲,是家裡的老麼,但是她哥哥竟然60多歲了,大侄子的年齡都比她大,據說她媽媽生了8個孩子,她是她媽媽50多歲生的。
4.前幾天古巨基52歲的老婆生下一個寶寶,她就是高齡媽媽。至於說備孕的道路是否順利,我們就不知道了,但人家最終也是生下來寶寶。
那麼,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是什麼時候呢?想要一個健康、聰明的可愛寶寶,就要選擇最佳生育年齡進行生育。因為,遺傳學研究表明:父親或者母親年級過大、過小,都會給孩子發育帶來不良影響。
女性的生育年齡在25-30歲之間為最佳時期
男性的生育年齡在30-35歲之間為最佳時期
為什麼呢?
1.女性在25-30歲這個年齡段受孕:身體發育成熟;生育器官、骨骼、神經系統發育成熟;卵巢功能最活躍,排出的卵子質量高,生育能力處於旺盛時期。
2.這個時間段受孕的胚胎質量最好,軟產道和子宮伸展性、收縮性強,有利於胎兒成長和胎兒娩出。
3.這時候女性的工作和收入都比較穩定,思想和智慧也趨於成熟,可以說生活已經步入正軌。
所以,有打算生寶寶的女性朋友,還是在最佳生育年齡當媽媽吧,雖然大齡懷孕機率高,但是大齡媽媽懷畸形兒的機率也大。
-
26 # 楊莉萍大夫
35歲憑什麼比不上25歲的生育力?
對女性而言,35歲的確是個分水嶺。最明顯的是,隨著年齡增加,卵子數量和質量下降,懷孕難且妊娠期併發症的發生率也在增加。
卵子質量、懷孕成功率與年齡成反相關,即年齡越大、胚胎畸形率越大、卵子質量越差、妊娠率越低、流產率越高,而且35歲以上的高齡女性因卵子質量、卵巢功能等開始下降,體內的基因也會隨年齡增長髮生退化及不良畸變。
生育力真的在下降
正常的夫婦每個排卵週期受孕機會為20-25%,不避孕1年的受孕機會為58%,2年為93%。據英華人類生殖與胚胎管理局公佈的《不孕症指南》指出,35歲女性生育能力僅為25歲時的50%,到40歲下降到35歲的50%。
AMH是由早期卵泡的顆粒細胞分泌,能較準確地反映卵泡儲備,愛嗣提醒您卵巢功能減退時,卵泡逐漸減少,AMH逐漸減少,≤1.1ng/ml提示卵巢儲備功能下降。當你的卵巢中幾乎沒有了卵泡儲備,那你測出的AMH幾近於0。
高齡產婦面臨哪些風險?
01 後代遺傳病風險
唐氏綜合徵和其它遺傳缺陷風險增加,以唐氏綜合徵(21-三體綜合徵)來說,母親年齡在20~29歲的,懷上唐氏兒的機率大約為1/1667,30~39歲上升到1/952,40~49歲顯著上升到1/106,到了49歲以上,風險高達1/11,每11人就有一個!
02 孕期併發症風險
高齡產婦中有不少人都可能有輕微的糖尿病或者高血壓,平時身體機能正常,並未覺察。一旦懷孕,身體各項機能和激素水平的變化都會將這些隱性的疾病誘發出來,不僅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更會給孕婦帶來生命危險。流產風險也從30-34歲時的12%,上升到35-39歲時的18%。
35歲以上的初產婦有40%流產的風險,孕期妊娠高血壓綜合徵、貧血、妊娠糖尿病、宮縮乏力、產後出血及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早產等風險增加。
40歲以上的女性懷孕機率僅5%左右,愛嗣提醒您做試管前除了卵巢功能退化外,還包括輸卵管堵塞,子宮內膜過薄等,所以高齡備孕面臨的困難要比一般備孕更多。
03 單基因遺傳病風險
高齡帶來的風險,主要是懷上非整倍染色體胎兒的風險,大部分在懷孕早期即自然淘汰,只有21三體、18三體等個別異常胎兒可以存活。而新的研究證明,如果父親是高齡(46歲以上),孩子患上單基因遺傳病的風險是增加的。大部分單基因遺傳病是罕見病,部分罕見病還面臨“缺醫少藥”的困境。
-
27 # 大崴
以我的經歷說吧
不要被高齡產婦這四個字嚇到。
我是40歲生的頭胎,而且之前做過子宮肌瘤的開腹手術,時間距離我懷孕不到一年的時間。當時醫生就建議我1到2年後再要孩子。可我不到一年就懷孕,我想要這個孩子,於是我查閱了各種關於子宮肌瘤方面的資料,也諮詢了不同的專家,最後結合我自己的身體狀態得出的結論是可以懷孕生孩子的。
由於是意外懷孕,所以懷孕也沒有備孕什麼的,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懷孕剛過3個月的時候,還因為工作需要去過日本,海陸空,全部都嘗試過來。在日本又天天喝冰水,吃刺身什麼的。回國後才停掉一切工作,在家也沒什麼特別的保養,就是休息比較好,多運動。懷孕8個月的時候還開車,後期經常吃火鍋,冰淇淋。
最後生了個6.8斤的男孩,目前孩子2歲半了,一切都好。這裡需要說一下,我的產檢一直按時做,羊水穿刺也做過。
所以高齡產婦是指一個大概念,然而每個人的體質是不同的,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醫生的指導去判斷,不要盲目的被高齡產婦嚇到,心態要放好
-
28 # 瑞庚臺醫健康管理
最新資料顯示,臺灣 2020 年首度出現人口負成長,出生人數僅 16 萬 5249 人,較 2019 年再少近 1 萬名嬰兒;更嚴重的是,不僅出生率急速下降,同時,高齡懷孕有持續上升趨勢,以 2019 年為例,30-39 歲的母親人數就超過 10 萬名,40-44 歲區間生子的母親更近萬人,是 15 年前的 3.5 倍;而高齡導致自然懷孕更加困難,經由人工生殖出生的試管嬰兒數也已破萬,且不斷快速增長中。
35 歲以上生產,胎兒罹患唐氏症比例就已上升,更何況現今社會更高齡懷孕的婦女比比皆是,因「染色體套數異常」不利著床、初期容易流產,困難度大提升;若胎兒有「遺傳基因缺陷」,恐至懷孕中期羊膜穿刺才確診為重症,得被迫終止妊娠,流失好不容易的受孕機會,且高齡要重新受孕的機率愈來愈低,遑論準父母還需時間調適失去寶寶的身心打擊。這些挫折對於年輕夫妻影響較小,懷二胎也相對容易,但對生育力急速下滑的高齡求孕者來說,若還夾雜其他不孕因素,幾乎是沒時間重來!
由於「高齡趨勢持續上升」、「懷孕就像在搶時間」,備孕夫妻不只應有全面的孕前健康檢查,更該積極瞭解自身基因。一般人對於「基因缺陷」較無預防的觀念,他補充,像遺傳性疾病-地中海型貧血在臺灣有高達 6-7% 的盛行率,卻往往到懷孕之後產檢抽血時,才發現自己及另一半都有遺傳基因、甚至同為甲型或同為乙型;導致胎兒有 1/4 的機會遺傳重度地中海型貧血,因必須終身輸血,並有骨頭畸形、成長遲緩,甚至是心臟衰竭、肝硬化、糖尿病、脾臟腫大等併發症。臨床上有太多案例,由於夫妻並不清楚雙方都有隱性遺傳性疾病基因,直到懷第一胎透過檢查才發現胎兒有嚴重基因缺陷,被迫終止妊娠,第二胎才來尋求生殖醫學專業醫師協助,這時年齡或身體狀況已經失去不少「黃金月」,面臨更加困難的求子路。
高齡趨勢之下,懷孕生產要儘量一次成功,求孕夫妻應重視遺傳性。
建議,高齡求孕族群在第二胎才開始防範基因缺陷太慢,應在第一胎就做好萬全準備,在試管嬰兒療程中多一步胚胎著床前診斷,產檢的羊膜穿刺則是最後一道防線。過去他曾協助一對不孕七年、患有甲型地中海型貧血的夫婦患者;這對夫妻曾經在第一胎自然懷孕時,雙方在產檢時才發現都有地中海貧血帶因,胎兒經羊膜穿刺確診為重度地中海型貧血,而後雖開始嘗試試管嬰兒,但七年的努力皆未成功,終在何醫師首次治療下,加上胚胎著床前診斷 (PGD) 排除單基因隱性遺傳、胚胎染色體檢測 (PGS) 排除套數異常,植入健康胚胎後,成功生下一子,但因為年紀因素,夫妻十分感慨沒有機會拚二胎。
晚婚晚育是社會的新常態,育齡族群務必思考如何在短時間內,一次懷孕就成功生產;萬一生下罕病重症兒女,將會造成家庭莫大的重擔,對孩子與父母都是一生苦痛與折磨;在人工生殖族群持續成長之下,生殖醫學提供管道讓夫妻有權利初步排除部分的遺傳性健康問題,已成為產檢之前的重要防線。
回覆列表
“趁著年輕,趕緊要個孩子”、“年齡大了就難懷孕了”,有多少人被這兩句話催婚、催孕過,在正常情況下,女人一生當中懷孕的機會是非常有限的,因為對於她們來說,終其一生,她們也只會排出400-500個的成熟卵子,每次排卵的時候,都會在20-30顆卵子裡面挑出最優質的一顆,作為胚胎的候選人之一。在女性年輕的時候,可供挑選的卵子是很多的,但等35歲以後,由於身體狀況的逐漸下滑,卵巢開始衰老,卵子的質量也會變差,可供挑選的卵子也越來越少,自然也就難以懷孕,即使懷孕了,胚胎由於質量不好,也容易發生畸形、染色體異常等問題。
高齡產婦的懷胎機率高嗎?對於女性來說,她們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也就那麼幾年,所以很多人並不想早早的就把自己埋在一堆生活瑣事當中,埋沒於家庭和廚房。她們有的會進修學業,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去看見更廣闊的世界,她們有的會在事業上拼一把,給自己和家人更好的生活,還有的女性已經生過一個寶寶了,還不想太快的再經歷一次,等到準備備孕二胎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在高齡產婦的門檻邊上了。
有研究表明,健康的30歲以下的女性懷孕機率在80%左右,而到了35歲以上,這個機率變成了52%,到了40歲,懷孕機率又會進一步降低,變成了36%。但這並不是說,高齡媽媽就等於不孕,只要準爸爸和準媽媽的身體狀況都很不錯,順利生育一個聰明健康的寶寶還是很有可能的。一般來說,符合以下幾種條件的女性,即使是年齡超過了35歲,也很容易懷孕的。
1、子宮和卵巢都沒有損傷。女性要想懷孕,那就必須有正常的排卵,而卵巢的作用就是每個月排出卵子和分泌出利於生殖功能的激素,所以要想懷孕,女性的卵巢功能必須正常。卵子在受精以後就會在子宮內膜上著床,子宮內膜就相當於培育種子的土壤,這層土壤太厚、太薄都是不利於受精卵正常發育的,還有的疾病比如宮腔粘連、宮頸粘連等,也一定程度上的阻擋了精子的正常進入,讓女性不容易懷孕。
2、激素水平正常。激素水平正常了,人體才能正常的運作,女性才會具有生殖能力,有的女性雌激素水平偏低,卵巢功能、月經還有排卵都會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造成閉經,讓女性難以懷孕。
3、沒有炎症。由於女性的生殖器官構造的特殊性,很多成年女性都有婦科炎症的問題,可不要小看了婦科炎症,受精的時候,炎症會削弱精子的活動能力,炎症還會引起輸卵管堵塞等疾病,直接或者間接的導致不孕。患有婦科炎症的女性如果不治好再懷孕,還容易引起宮內感染或者胎膜早破,對baby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高齡媽媽要成功的懷孕,在日常生活中,這幾點一定要做好:
1、保持好的身體狀態。不熬夜、不隨便吃避孕藥、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不要讓自己經常處於壓力大和精神緊張的狀態裡。平時要注意私處的衛生,有婦科炎症要及時治療,在不想要孩子的時候一定做好避孕措施。
2、掌握好自己的排卵期。在排卵日的前5天和後4天才是最容易懷孕的,女性排卵的時候會有一些症狀,比如出現蛋清一樣的分泌物、小腹痙攣、體溫升高等症狀,媽媽們還可以透過排卵試紙正確得知自己的排卵日期。
3、不接觸有害的化學物質。在備孕期接觸有害的化學物質容易導致生殖功能異常和生殖細胞異常,像常見的農藥、殺蟲劑、甲醛、苯、放射性物質等,在備孕期都要避免接觸。
總之,雖然高齡產婦懷孕的機率比年輕媽媽們要低一些,但並不意味著高齡媽媽懷孕就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很多高齡媽媽和年輕媽媽一樣也能夠成功懷孕的。採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或減少高齡帶來的風險因素的影響,這一點才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