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宸海之思
-
2 # 安徒生觀世界
兩江,指江南省(今江蘇、安徽和上海)和江西省,是清王朝的財賦重地,也是人文薈萃之區。公元1667年,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江蘇(今江蘇省和上海市)和安徽二省。兩江總督是地方最高長官,太平天國運動之前多由滿人擔任,之後漢人漸多。從康熙四年(1665)到宣統三年(1911),有影響的計80餘人,98任,歷247年。因此初時該總督管轄的是江南省和江西省的政務,因此號兩江總督。
-
3 # 右遊擊
簡單說吧總管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正式官銜為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操江、統轄南河事務。由於清初江蘇和安徽兩省轄地同屬江南省,因此初時該總督管轄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務,因此號兩江總督。
-
4 # 狐狸晨曦
清朝的兩江總督,通常被認為是僅次於直隸總督,坐穩疆臣第二把交椅的要員。其本官加兵部尚書銜,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是從一品的封疆大吏。
清朝的兩江,即江南和江西的合稱,康熙年間,原江南省被拆分為江蘇和安徽省,到了現代,江蘇省又分出了上海直轄市。所以兩江,就是今天的江蘇、江西、安徽和上海市這三省一市之地。
坐鎮江寧(南京)的兩江總督,理論上管轄江蘇、江西、安徽三個省的軍政大權, 但不同於其他總督,兩江官制經過一番別出心裁的設定,彼此互相牽制和制衡。要作為總督的官員個人有足夠能力和威望,才真正抓得住權。
如湖北巡撫和湖廣總督的駐地都在武昌,廣東巡撫和兩廣總督的駐地都在廣州,雲南巡撫和雲貴總督的駐地都在昆明,正所謂“督撫同城”,實際上這種和總督同城的巡撫,都是總督的直接下屬。
而江蘇巡撫駐地卻在蘇州,並不受駐江寧(南京)的兩江總督管轄,直接掌控蘇南各府軍政大權。 所以若是皇帝更寵信的蘇撫,完全可以不理會江寧的總督。而天高地遠的安徽巡撫、江西巡撫更不用說,兩江總督對他們的節制,也就是個名義。
甚至管理江蘇、安徽兩省綠營兵的江南提督,也並不駐節江寧,而在松江府,同樣與其他各省提督駐節省城,受督撫節制大不相同。
所以若是皇帝寵臣擔任的兩江總督,本身又有能力與威望,方可以名副其實壓制三省巡撫與江南提督,成為軍民兼管的三省之主,如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期的曾國藩,否則就僅僅是個政令只行於蘇北、蘇中各府與江寧一城的地方民政官罷了。
清代二百餘年,最有名的兩江總督,莫過於曾國藩。他剛剛鎮壓太平天國之後,封“兩江總督,並以欽差大臣奉旨督辦四省(蘇、皖、浙、贛)軍務,其巡撫、提鎮以下悉歸節制” ,有二十萬湘軍為輔翼,真正在蘇、皖、浙、贛四省說一不二的藩鎮,幾類於裂土封王了。 並獲得世襲罔替的一等侯爵位,並加首席大學士頭銜,被稱為元輔,雖然他的本官還是兩江總督,卻已是無可爭議的當朝第一大臣,遠非其他任何總督、朝官可比。
只是曾國藩年事已高,加上嫡系子孫也無帝王才,長子曾紀澤本是一介書生,即使起事成功,也不過是給自己的弟弟曾國荃,或者是李鴻章作嫁衣,才寧可自減羽翼,裁撤湘軍,效忠清朝到底,以全一時令名。豈料還是終究難得滿清皇室信任,被慈禧巧借天津教案,輕輕鬆鬆毀其一世英名,淪為舉國皆唾罵之“漢奸”。
-
5 # 時說新語
清朝兩江總督還是相當於今天的省委書記加中央委員,比省部級高一點,副國級差一點!不說實權在握!
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實行的是督撫制。當時全國劃分為23個省,每個省設一名巡撫,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長官。總督權力比巡撫大得多,但與巡撫之間沒有直接的隸屬關係,總督和巡撫都是對上直接聽命於皇帝。不同的是總督可以管數省,側重軍事,巡撫只管一省,側重民政。當時全國設八大總督,分別為直隸、兩江、閩浙、兩湖、陝甘、四川、兩廣、雲貴總督。這就不難看出浙江事實上是歸閩浙總督管的。李沛誠所著《中國曆代改革者》一書中專門介紹兩江總督管轄的是: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總督和巡撫合稱“督撫”,都是從明朝開始設定的。那時,政府派大臣處置地方軍政事務,有兩種頭銜,全稱分別是“總督某地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和“巡撫某地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前者就是總督,後者就是巡撫,都屬於臨時性質事罷還朝。
清朝時,正式以督撫為地方最高長官。總督管轄一省或二三省,冶理轄區內的軍民要政。巡撫是省級地方長官,總攬一省的軍事、吏治、刑獄等事。鴉片戰爭前,清朝全國有8總督16巡撫。8總督為:直隸、陝西、甘肅、浙江、湖南、湖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福建、江西。東北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的督撫一直到公元1906年才設定。直隸、四川兩省只設總督,不設巡撫。甘肅巡撫於1754年撤去,由陝甘總督兼任。公元1884年,建新疆省,開始設甘肅新疆巡撫,駐烏魯木齊。公元1885年,臺灣建省,改福建巡撫為臺灣巡撫,駐臺北,福建巡撫由閩浙總督兼任。其餘各省則督撫並置。總督的官品高於巡撫。
-
6 # 朋友的小屋
兩江總督,清朝九位最高階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江蘇(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官秩從一品。
清代同治前的總督署所在地具體在南京何處有待考證;清代同治三年(1864年)後總督署位於南京城正中(今南京總統府內),明漢王府舊址,太平天國天王府,民國時期闢為國民政府所在地,建國後先後作為江蘇統戰部、民革江蘇中央、江蘇省政協所在地,現為中國近代史博物館。
由於清初江蘇(含今上海市)和安徽兩省轄地同屬江南省,因此初時該總督管轄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務,因此號兩江總督。太平天國運動之前其職位多由滿人擔任,之後漢人漸多。從康熙四年(1665)到宣統三年(1911),有影響的計80餘人,98任,歷247年。歷代兩江總督如於成龍、張鵬翮、史貽直、尹繼善、陶澍、林則徐、裕謙、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劉坤一等皆為清代重臣。
-
7 # shhsu31677753
提到總督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官職-巡撫。巡撫是主管一省民政的主官,巡撫之下還有布政使(財賦和人事 )俗稱藩臺,按察使(刑名 )俗稱臬臺。巡撫相當於現今的省委書記,總管一省的所有民事,布政使基本相當於省長,負責具體幹活,按察使相當於省檢察院檢察長兼法院院長兼政法委書記兼公安廳長。巡撫是直接向皇帝彙報的。巡撫是從二品,相當於省部級副職。
而總督,在設定之初是主管一省或者幾省軍事的,協調各省鎮的關係,由中央直接任命而加強中央對軍事的集權。直接點就是文臣來牽制武將,避免各地方駐軍擁兵自重。總督的作用還真不太容易找到一個現今的職位與之對應,最像的應該是解放戰爭時期的幾大書記。
總督和巡撫並不是上下級關係,都是由皇帝直接認命並彙報給皇帝的。總督並不會干涉地方政務,但是古代有軍權就代表最大權利,所以一般巡撫會聽總督的,當然也有不少耿直的巡撫會和總督對著幹,總督除了向皇上告狀或者下黑手,也並不能把巡撫怎麼樣。但是到了乾隆之後,很多省份的總督會直接兼任巡撫。這也就表明了不管初衷如何,總督其實是一方軍政民政的最大主官。
總督的級別應該是正二品,相當於省部級正職。但是九大總督中的直隸總督和兩江總督由於太過重要,雍正之後慣例會加上兵部尚書銜和都察院右都御史,這就變成了從一品,副國級。而其他總督一般都是兼兵部右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還是正二品。
兩江總督管了三個省-江南省(今江蘇安徽和上海)和江西省。九大封疆排第二,僅次於直隸總督。而實際上,兩江總督的分量是超過直隸總督的,清代特別是中後期幾乎所有有名的大臣都當過兩江總督。
從級別來看,兩江總督不算位極人臣的官,比起王公差太遠,也不如軍機大臣,大學士位高權重。
-
8 # 不許鄙視吃貨
清朝時,兩江總督是正一品官,兩江指的是什麼江蘇和江西。
兩江總督簡介: 由於清初江蘇(含今上海市)和安徽兩省轄地同屬江南省,因此初時該總督管轄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務,因此號兩江總督。太平天國運動之前其職位多由滿人擔任,之後漢人漸多。從康熙四年(1665)到宣統三年(1911),有影響的計80餘人,98任,歷247年。歷代兩江總督如於成龍、張鵬翮、史貽直、尹繼善、陶澍、林則徐、裕謙、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劉坤一等皆為清代重臣。
官職沿革: 兩江總督前身為順治四年所設定的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總督府駐江寧(今南京)。 順治九年,總督府一度遷往南昌,改名江西總督,不過很快恢復舊制。康熙元年,操江事務劃歸江南總督管理。康熙二十一年仍合,正式定名為兩江總督。雍正元年,授與歷任兩江總督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之官銜。道光十一年起,兩江總督兼管兩淮鹽政。自同治五年起,兩江總督兼管五口通商事務,授為南洋通商大臣。
-
9 # 白176881508
兩江總督在清朝無疑是一品大員,一般情況下在領兵部尚書銜,加太子太保或都御史,甚至領大學士。看起來排名在直隸總督之後(直隸總督號稱天下第一總督)。但由於兩江是天下賦稅之根本,有兩江(一說湖廣,一說兩廣)熟天下足之說,可見其財力之雄厚,所以兩江總督又是天下最肥的總督。歷來都有天下第一美差之說,雖然兩江總督位高權重,但一般巡撫不受其節制,督撫不和才是朝庭之福。兩江包括,江蘇,安徽,上海,浙江三省一市。
-
10 # 覺悟者九色鹿
我說些其他的吧!
那些動不動就說老曾可以挾滅洪楊之亂餘威問鼎帝業的人好好研究一下湘軍的構成,以及當時的清廷的軍事部署再說話。
左宗棠的楚軍有四萬人,左宗棠和老曾矛盾重重,左季高眼高於頂,會甘心奉老曾為帝?
李鴻章的淮軍有七萬人,而且有當時中國最先進的西洋火器。李二雖是老曾學生,但是個有名的滑頭,老曾自己就說過,我若異動,李二會第一個跳出來反對我。
湘軍內部的彭玉麟數度上書朝廷、也私下數度給老曾寫信反映曾國荃的貪瀆濫殺搶劫問題。沈葆楨是林則徐外甥兼女婿,雖是老曾提拔,但後於之交惡,並在錢糧上掣肘。
湘軍是個內部很鬆散的地方武裝組織,雖有三十萬之眾,但曾國藩直接指揮的只有十二萬人,其中真正嫡系只有曾國荃的五萬人。
官文二十萬大軍駐守武昌,控制長江上游。富明阿、馮子材分別駐守揚州、鎮江,控制長江下游。北面僧格林沁率“最後一支蒙古鐵騎”屯兵皖北,虎視眈眈。
也就是王闓運、趙烈文幾個書生的異想天開,都還真當回事兒啦?
幾個窮酸腐儒的異想天開,後人還當了真了。也不睜眼看看世界已經是什麼樣貌?有點實力就想著當皇帝,就鼓動著自己的主子謀奪天下,這些人也就這點眼界,這點出息!這些只會掉書袋子的酸文假醋是最可恨的,百姓的流離失所世間的滿目瘡痍國家的山河破碎,都不及他們的功名利祿封妻廕子廣大門楣來得重要,這就是一言興邦,一言喪邦!
這些狗屎一樣的垃圾和他們所侍奉的主子,心裡只有權利而不會想到責任。中國傳統上的權利者,尤其是最高的皇權,都是像上帝一樣的無限存在,他們只會單方面要求下級和百姓對自己付出,不會去想自己也需要對下級和百姓需要承擔責任,所謂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這是典型的權責不對應。
-
11 # 姜令怡
總督是管理一省或兩三個省的政務軍事,偏重於軍務。是級別權力最高最大的地方官員,嚴格來說等於當今的空降官員戴著中央部委正職或副職的虛銜監管地方軍政。巡撫和總督類似。真正省一級地行政主官是佈政史,軍事主官是提督。兩江總督管理江西安徽江蘇和上海地區的政務軍事,清末還兼任南洋通商大臣。兩江總督和建國初期大區如華東局第一書記類似和江蘇省委書記(省軍區黨委第一書記)職權類似。更像文革期間的南京軍區司令員兼江蘇省委第一書記。
-
12 # 澤安君
清朝時對統轄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及軍事的長官稱為“總督”,官階為正二品,但可透過兼兵部尚書銜高配至從一品。與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務的巡撫不同,總督兼管數省,同時在政務之外也兼掌軍務,相當於與現在的大軍區司令員,由中央直接委任。
清朝在地方上常設八個總督,計有:直隸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陝甘總督、湖南湖北總督、兩江總督和兩廣總督。其中直隸總督主要管著河南、河北,閩浙總督管著福建、浙江和臺灣,雲貴總督管著雲南、貴州,陝甘總督管著陝西、甘肅和新疆,兩江總督管著江蘇(當時的江蘇包含上海)、江西和安徽,兩廣總督管著廣東、廣西和南海諸島。這些總督,個個可謂手握一方重權的封疆大吏。
其中兩江總督,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後更是兼南洋通商大臣,僅次於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另,清初兩江總督就兼轄南河事務,協助總河,後逐步負責加重河道事務,最終全面統轄南河事務。
擔任過兩江總督的包括林則徐、裕謙、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這些牛逼哄哄的大人物。
-
13 # 公子小莊
封建社會兩江總督,相當於清朝九位最高階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官居一品。由於清初江蘇和安徽兩省轄地同屬江南省,因此初時該總督管轄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務,因此號兩江總督。相當於現在的,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省委書記,南京軍區司令員。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司令員。知縣似乎是正七品,也就是縣令.知府似乎是正六品,也就是府臺,當時的府,相當於現在的市.巡撫,不是“巡府”,原意是“中央指派巡視安撫地方”的,有點這個意思,地位和現在的省委書記差不多.事實上應該算是比書記更高一些,他們同時也兼理軍事,但這方面的職權大多是由總督佔據.總督,是管轄某些省的軍事的文官,也兼管政治,但主要是軍事.巡撫和總督,都是“御史”,這個起源於明朝.明朝時期,因為有明成祖控制軍隊造反,後來的皇帝希望限制軍隊,避免諸王謀反,設定了文官轄制軍隊.為了這些文官不受諸王的轄制,就有了御史頭銜.這樣,他們是皇帝的直屬使者,有理由不聽從諸王的命令.後來,這一設定有利於地方官員快速處理突發事故,而且就像現在的公務員只會擴大,不會縮小一樣,無法撤銷.清朝沿用,目的是集中力量,強力壓制“漢民”的“造反”.樓主提到的四個名詞,都是職務,不完全是級別.知縣知府,倒是都有明確的級別.清代,地方大員的品級為:總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正二品,加兵部尚書銜,從一品;巡撫,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從二品,加兵部侍郎銜,正二品.總督官銜略高於巡撫,前期督權遠過於撫,兩江總督按例兼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而末期安徽、江西兩撫即不再聽命於總督.清代的吏部尚書也才是從一品,所以總督上邊直接就是皇帝,直接向皇帝負責.明朝,總督往往是兼兵部尚書或侍郎銜的,大多數時候,他的上級只是皇帝.但明朝最高位置,除了皇帝,還有內閣大學士,他們組成了相當於現在的政治局.所以,實際地位上,總督上邊是內閣大學士,見了內閣大學士,必須行禮的,不然等著被穿小鞋.內閣大學士,是以皇宮重要的議政大殿名字命名,文淵閣大學士不是哈.具體有:華蓋殿(後名中極殿)大學士,謹身殿(建極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前三個地位最高,武英殿似乎是帶過軍隊才會有,文淵閣的似乎是秘書式的,東閣是指太子,東閣大學士往往是太子的老師,屬於潛力股.五個稱號(東閣除外),地位似乎是依次下降,東閣地位特殊,看人了.
-
14 # 知史
兩江總督其實是很大的官了,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上海市委書記,廣東省委書記這樣的。
級別最少都是副國級,政治局的人物。你說兩江總督是多大的。
在那個時候,兩江總督的地位僅次於直隸總督。雖然那個時候清朝總督還有兩廣總督,陝甘總督等等。都是很重要的
-
15 # 小約翰
單純談兩江總督沒意思,談談中國地方官制吧。
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兩江總督大概相當於江西江蘇安徽三個省的省委書記+上海市委書記+南京軍區政委(雖然南京軍區已經撤編),你說這個官得多大?
所以樓上說略大於省部級完全是胡扯,兩江總督是總督裡排第二的地位,僅次於直隸總督,領尚書銜,一般還兼著東閣/文華殿/武英殿大學士或者領三公三孤,地位應該介於政治局常委到政治局委員之間。
關鍵是,權力大。
總督這個官,是從明朝開始設立的,從它開始設立的時候,目的就很明確——彈壓地方。
明朝正統六年,朝廷在雲南用兵,兵部尚書王驥第一次以總督的名義出鎮地方。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交通落後。普通地方八百里急遞尚且來不及,雲南這個地方山高水長,軍情如火,等到層層上報完畢怕是黃花菜都涼了。所以需要就近設立一個專員來指揮軍事,一開始並不是固定的職位,仗打完了,也就回來了。
可是後來局勢越來越亂,地方上各種民變入侵等事務增多,漸漸地總督一職不再是因事而設,而是成為定製。總督相比於巡撫的優勢是,權力大,管轄區域大,可以協調統一作戰,這個思路頗有點像現在的戰區制。
到了明末,局勢越來越亂,連普通的總督都鎮不住了,什麼湖廣總督四川總督,根本對付不了農民軍。因為農民軍的流竄地域太廣,兩三個省的總督也管不全,所以朝廷設立的超級總督——五省總督。明末的重臣洪承疇,盧象升都擔任過這個職位。
清朝的總督也一樣,本來清朝的總督權力並沒有那麼大,朝廷換起來也是隨心所欲。可是太平天國鬧起來以後,政府的正規軍不管用,只能允許各地的總督巡撫們私募武裝,沒有錢,就允許總督們在各自的轄區收取厘金,這樣地方上一下子財權軍權都獨立了。晚清的總督們才開始走向了政治的第一線。
在清朝末年,直隸總督兼任北洋大臣,兩江/湖廣總督兼任南洋大臣,已經成了定例。這時候電報鐵路技術已經成熟,總督雖然在地方,卻時時參與到中央政壇的第一線。這是晚清後期皇權弱化地方做大的局面的明證。
-
16 # 西安—豐鎬遺子
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實行的是督撫制。當時全國劃分為23個省,每個省設一名巡撫,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長官。總督權力比巡撫大得多,但與巡撫之間沒有直接的隸屬關係,總督和巡撫都是對上直接聽命於皇帝。不同的是總督可以管數省,側重軍事,巡撫只管一省,側重民政。當時全國設八大總督,分別為直隸、兩江、閩浙、兩湖、陝甘、四川、兩廣、雲貴總督。
清朝的兩江總督,通常被認為是僅次於直隸總督,坐穩疆臣第二把交椅的要員。其本官加兵部尚書銜,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是從一品的封疆大吏。坐鎮江寧(南京)的兩江總督,理論上管轄江蘇、江西、安徽三個省的軍政大權。名副其實壓制三省巡撫與江南提督,成為軍民兼管的三省之主。
清代二百餘年,最有名的兩江總督,莫過於曾國藩。他剛剛鎮壓太平天國之後,封“兩江總督,並以欽差大臣奉旨督辦四省(蘇、皖、浙、贛)軍務,其巡撫、提鎮以下悉歸節制” ,有二十萬湘軍為輔翼,真正在蘇、皖、浙、贛四省說一不二的藩鎮,幾類於裂土封王了。 並獲得世襲罔替的一等侯爵位,並加首席大學士頭銜,被稱為元輔,雖然他的本官還是兩江總督,卻已是無可爭議的當朝第一大臣,遠非其他任何總督、朝官可比。
-
17 # 超越45322277
兩江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操江、統轄南河事務。轄境包括江蘇、安徽、江西、及上海等地,幅源遼闊,事務殷繁,是清朝最高等級的封疆大臣之一。其官階為正二品,但由於兩江總督例兼兵部尚書,及都察院右都御史,官秩為從一品,可謂官高權重。兩江總督統領三省,三省各設巡撫,與總督大事會商,仍屬平行,並稱督撫。至於布政使、按察使,則為督撫屬官,受督撫管轄。自同治五年起,兩江總督兼管五口通商事務,授為南洋通商大臣。至此,北有直隸,南有兩江,是清朝最為重要的兩個總督。兩江名督有:于成龍、張鵬翮、尹繼善、陶澍、林則徐、裕謙、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都是清代名臣,威望素著,冠於一時。
-
18 # 艾米麗艾拉
兩江總督是清朝的封疆大吏中最大的官(晚清時因北洋水師之故變成了直隸總督),號稱疆臣領袖。總管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的民政和軍務,約略相當於文革時期的南京軍區司令。
清朝的督撫沒有明確的統屬關係,都直接向皇帝負責。但總督能不能管得了巡撫因人而異。因為清代官制,總督兼署兵部尚書(正部)銜,同時兼左都御史銜;巡撫兼署兵部侍郎(副部)銜,同時兼右都御史銜。說是兼署,只是掛個名頭,方便有事時統兵和監察,並不是要到衙視事。所以,雖然論起來巡撫是總督的屬下,但大多數情況下都不當真。
清朝的官制,封疆大吏都是軍事民政一把抓,上馬管軍下馬管民。即承平時期管民政,戰亂來時統兵。這也是與明朝最大的不同之處。晚清統兵大員,掌管方面的,幾乎清一色的兩榜進士出身,而那些專職的武將,則多是受這些人節制的。
其中總督最大,相當於大軍區司令但兼管民政。從一品,一般管一個或幾個省。省裡設巡撫,正二品,相當於現在在省委書記。巡撫下面設布政使(藩司,從二品)和按察使(臬司,正三品)。布政使就是現在的省長,主管民政和稅收,因此藩司衙門就是現在的省政府。按察使是副省級,負責刑名,相當於現在的省政法委書記。臬司衙門不好與現在比,大致相當於省高檢和高法,再加上一點點公安廳(感覺現在的公安廳太厲害,清朝沒有相對應的部門)。布政使和按察使都向巡撫負責,是巡撫的下屬。以上這四個職務,統稱為封疆大吏。
清朝的督撫制度不太規範。有的地方總督管幾個省,如兩江總督、湖廣總督、雲貴總督等。有的地方只管一個省,如四川總督。有的省只有巡撫沒有總督(河南和山西)。有的省只有總督沒有巡撫(四川)。還有兩個特殊的總督:漕運總督與河道總督,這兩個總督雖然與其它督撫級別差不多,但不算封疆。
督撫一般都不在一個城市。如兩江總督駐江寧,江蘇巡撫駐蘇州。但也有督撫同城的,如廣州(兩廣總督和廣東巡撫)、福州(閩浙總督和福建巡撫)、武昌(湖廣總督和湖北巡撫)等。督撫同城一般被許多督撫詬病,因為一個城市有兩個最高長官往往矛盾重重。所以河南巡撫和山西巡撫最受追捧,因為這兩個省上面沒有總督,巡撫唯我獨尊。
同治中興前,兩江總督是疆臣領袖。因為那時兩江地面是東南財賦之區,每年賦稅錢糧佔全國財政收入的80%。同治中興以後,朝廷設南北洋大臣,分別由兩江總督沈葆楨和直隸總督李鴻章兼任。沈葆楨是個講理學的人,不如李鴻章務實,所以北洋水師發展起來了,而南洋水師不溫不火。北洋崛起以後,直督的地位超越江督,疆臣領袖的地位也就由直督取代。不過江督的地位並沒有下降,一直與直督並駕齊驅。
江督出名臣,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大人物都當過江督,如於成龍、尹繼善、陶澍、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劉坤一等。
-
19 # 原上牧馬
清朝的兩江總督是最有實權的總督之一,管轄江蘇.江西、安徽三省,物產豐富也是清王朝的財源之地。兩江總督相當於剛解放時的華東局書記,尤其是曾國藩兼兩江總督時坐斷東南,兼管四省軍政要務,巡撫以下百官均受其節制,權力遠大於其它督撫。自曾國藩後,兩江總督基本上被湘淮系控制,如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荃、劉坤一等,中間只有一個非湘淮系的馬新貽在兩江總督任上卻被刺殺。
-
20 # 鬼雨齋主人
清朝的官僚體制要分階段來看,主要以太平天國運動作為分界。太平天國以前中央權力很大,各地總督作為一品大員(正國級),其權力依舊受限於中央,那時候的兩江總督相當於江蘇(包括:上海)、江西、安徽三省總長官,其地位排在直隸總督和兩廣總督之後。由於鴉片戰爭後,香港開埠,兩廣作為財稅大省的地位,被後起的江浙財團給替換。兩江不僅是天下糧倉而且也是錢倉,中央對於兩江更加依賴和重視,所派官員均為滿、漢嫡系。
但太平天國運動造成中央失去財權、兵權,採取地方自行承擔。於是以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為代表的地方勢力開始發展。曾、李、左均先後出任過兩江總督一職,由於其不僅掌握財權、兵權,逐步脫離中央控制,類似國中國、土皇帝;特別是在太平天國運動中國,兩江大部分地區由於處於戰爭一線,從當地聚集資金和兵員相對較難,所以兩江總督節制湖廣、閩浙,權力空前巨大。
隨著太平天國戰爭的結束,以曾、左、李為首的湘、淮派系幾乎佔據當時中國70%的省份控制權,而兩江往往是其實力集團的核心所在。直到天津教案,曾國藩勢衰,左、李對峙,中央才又逐步收回兩江控制權。
所以清朝的兩江總督按照現在的觀之來看,首先是實權正國級官員。在清末更是類似國家副元首的存在。
回覆列表
兩江總督總管江蘇(含上海),安徽,江西三省軍民政務,官居從一品,是清朝九位最高級別的封疆大吏之一。換到現在沒有對應的職位,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省委書記兼上海市市委書記,應該還是中央政治局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