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單從文學造詣的角度考慮,金庸能否達到魯迅的高度?
3
回覆列表
  • 1 # 鐘山俠客

    金庸小說更加貼近普通百姓、通俗易懂,故事引入入勝,所以受到很多普通讀者的喜愛!魯迅的作品晦澀難懂,普通讀者很少看!我中學時代語文教材中好像有過魯迅文章,當時不太懂,後來也就沒有興趣再看!

  • 2 # 手機使用者61823364176

    不是同一時代雖然都是文學界所禪述的意境不同一個是以江湖險惡加以虛構論述人間真情另一個是以筆為武器來抨擊現實生活都是文學巨匠

  • 3 # 飛火流雲

    金庸和魯迅,兩個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的文學巨匠,若論誰的文學造詣高一些,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

    先談一下魯迅。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和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典基人。

    魯迅先生早年學醫,當他看到清末,民國初期,政府腐敗,社會黑暗,國人愚昧無知,麻木不仁,深感醫者只能醫身而不能治心,毅然棄醫從文,想用他手中的筆喚醒民眾。

    魯迅先生在文學方面涉獵極廣,無論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基礎科學,美術理論等方面有著極高的建樹,影響深遠。

    1911年,他的第一篇文言小說《懷舊》聞世,1918年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發表於《新青年》雜誌,隨後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雜文集《墳》,《華蓋集》等,還有許多翻譯,學術,美術等方面著作相繼出版,好多文章被錄入中學語文教材。

    作為一名反封建,反覆闢的民主鬥士,魯迅的文筆辛辣凜烈,批評性強。把筆尖觸及到社會的最底層,透過社會百態的描寫,對當時社會的陰暗面進行了無情的批判。

    金庸老先生,浙江嘉興人,原名查良鏞,後來移居香港。金先生專注於武俠小說,是一位很勤奮的文學大師,一生著作頗豐,如《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笑傲江湖》等十五部鉅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儘管是武俠小說,金先生用極為浪漫的手法,為人們描述了一個非常奇特的江湖世界。他筆下的江湖,不單是快意恩仇,嗜血成性,而是濟世扶弱,匡扶正義。特別是他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為宗旨,幾乎所有的江湖事件和武俠命運,都和國家與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這是很正能量的,讓武俠精神空前的撥高,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認同。

    再一個就是他拋開了狹獈的民族主義梏桎,他筆下所涉及的異邦弄族,都能以平等的眼光,人性化的態度去看待,不像以往的文學作品,只要提到少數民族,不是北番,就是南蠻,都劃為異類,這大概是金庸作品人氣極佳的原因之一。

    在寫作方面,金先生在社會,人文,地理,民俗,詩詞,曲藝,風土人情等方面,觸及甚廣,表現了金大師深厚的文化底蘊。

    若拿魯迅和金庸相比較,在文化影響方面,魯迅先生當仁不讓。因為魯迅先生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毛主席說:“魯迅是中國文化的主將,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中國的最高文學獎就是魯迅文學獎。他不僅是文學家,還是思想家和革命家。被稱為民族脊樑。

    在作品的影響力方面,魯迅自然遜於金庸先生。這是因為魯迅先生作品處在新文化初期,文章中白話文夾雜著文言文,給人的感覺晦澀難懂,校園裡就有“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的說法。

    而金庸先生的作品,是用“最中國”的手法講中國故事,揉合了章回小說,評書,曲藝等藝術風格,講得又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江湖武俠故事,所以受眾很多,可以說,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金大俠。

  • 4 # 有關幸福的事

    十來年前我讀過金庸一部小說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接下來的日子又連續讀了好幾本,當時可以用入迷來形容了,雖然現在很多都忘了,但讀金庸小說的感覺還沒忘,所以簡單說一下我的看法:

    我是一個很喜歡讀書的人,在讀金庸小說之前我基本沒怎麼看過武俠小說,總以為這種通俗小說只是故事性很強,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也很容易透過語言、動作、情節等就表達出來了,用一句外行話說就是文學性不強,可自從讀過金庸的小說之後,我才發現,我的想法真是太短淺了,這些作品不僅思維縝密連貫,描寫細膩生動,往往會讓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儘管這類通俗小說不需要太多繁雜的修飾手段,但其中很多歷史典故、詩詞詠調,還是能讓我感覺到金庸老師的博學多才,以及文學造詣之深。

    至於魯迅的作品,其實不必多說,能入教材,自然是值得學習的。魯迅的作品,受到時社會時政的影響很重,作者想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就會使用很多文學手法,而魯迅在這方面可以說是爐火純青,文學造詣自不必多說……

    不說了,一不注意又寫這麼多,個人淺見,多謝閱讀!

  • 5 # 雲華7027

    金庸沒有什麼文學造詣,只是故事性強。金庸作品符合大眾口味,就像過去說書的一樣。但是要說文學很難登大雅之堂。

  • 6 # 阿不拉物語

    魯訊和金庸是兩個時代的文學代表人物,文學造詣都非常深,但非要比較個高低的話,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魯訊,生於1881年,卒於1936年,是個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他用筆桿作武器,用刻薄的文字,從獨特的視角批判當時病態的社會,麻木的知識分子,農民的精神上的苦痛。尤其是善長雜文,散文,用極富創造力的語言文字,一語雙關。在文學,政治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代表作有小說三部曲,《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金庸,生於1924年,卒於2018年,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武俠小說作家,企業家,評論家。最著名也是影響最深遠的是14部武俠鉅作。"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的武俠作品刻畫了各種各樣的小人物,透過一些機緣巧合的經歷,練就了絕世武功,最後成為民族英雄,再加上一些剪不斷理還亂的兒女情長,劇情吸引了各個年齡層次的人。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不光是血腥的江湖廝殺,往往是結局能振奮人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魯訊和金庸兩個都是文學巨匠,但基本處於不同年代,給當代的文學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個人認為,論文學造詣當屬金庸,畢竟年代是在進步,文學技能也在不斷的昇華,但是論政治影響,毫無疑問,魯訊更勝一籌,毛澤東曾評價:魯訊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7 # 天山打獵人

    在中國近代社會里,魯迅是不為三鬥米彎下腰的一位文人,當時也有與他水平和名聲一樣高的文人,不要說是為了利益和虛名彎腰了,還有的大文人,為了謀取一個官名官位,可以跁在桌子下面啃排骨。

  • 8 # 榻說

    文學造詣是一個比較寬泛而大的概念,用這一點來把金庸和魯迅對比不妥當。

    或許可以換一個說法,在小說寫作層面上,金庸作品和魯迅作品的文學性誰更強一些?這個答案我覺得是金庸!

    首先,金庸所做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依碧鴛這14部武俠小說,不僅開創了中國武小說的新篇章,而且由於其豐富的想象和優美的文筆,再加上縱貫古今的獨特寫作方式,使得他的任何一部作品都引人入勝,廣受全世界讀者的歡迎。而魯迅並不擅長寫小說。之前官方文學史上給予魯迅的定義是偉大的思想家、雜文家,但是同時,魯迅也是小說家,也是著名的評論家,版畫家等等!

    我們提到魯迅的小說不論是吶喊、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等,雖然在所處的五四那個歷史階段,作品是開了先河,但是當時的行文用字,寫作手法和我們現在習慣的小說的閱讀風格感受是截然不同的。而金庸所寫的各個小說,其採用的寫作手法和架構行文習慣適合我們現代人,所以金庸寫的每一篇小說都那麼的引人入勝,與讀者欣欣相通。而反過來,我們讀魯迅的小說某種意義上就會覺得生硬,不符合我們現在的閱讀習慣,會給我們一種不好的閱讀感受,閱讀感覺不舒服的小說,至少從它的藝術性上邊就已經大打折扣。

    一般說來,能夠成為一個成功的小說家,能夠被稱為一個偉大的作家,一定要有一部能夠傳世的長篇小說,魯迅先生目前遺存下來的小說,嚴格說不夠長篇小說的篇幅。而沒有一部傳世的長篇小說,是不能稱之為偉大的作家!

    反觀金庸武俠小說的寫法已經超越了此前武俠小說作者臥龍生、諸葛青雲等這些前輩作家的寫作手法和寫作層次,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寫作的典範,而且透過武俠小說這種手法,把中華文明,中國文字,中國文學向全世界各個階層做了大量普及性的傳播,單就這一點貢獻來說是魯迅沒有達到的,也不可能達到的!

    所以,就小說寫作的文學性和文學造詣而講,金庸比魯迅要強!

  • 9 # 靚眼人生

    這倆人能比嗎?一個是文人另一個是文人就可以比了?一個是近現代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一個是娛樂小說的代表人物,一個用性命和良心批評批判中國舊社會舊禮教的醜惡和黑暗,一個用前無古人的筆觸俠義傳奇喚起人們閱讀的興趣,他們根本就是不同的文學,單從思想的層面,魯迅會不斷被歷史在淡忘下又不斷的想起,金庸就不好說了,除非他的哪一部作品會被後世推崇到四大名著的高度,要不然被遺忘只是時間的問題,但現代武俠小說可能會推他為新祖。

  • 10 # 米君說史

    金庸先生是我崇拜的武俠小說作家。但論文學造詣,魯迅先生吊打金庸。歷史方面,魯迅的歷史研究在《中國小說史略》中非常突出,而金大俠有《袁崇煥評傳》,這個主觀性有點太重。而文學方面,魯迅的思想性深刻性是超越時空的存在,現在社會的各種現象,先生的文字中早就披露過,而金庸是政治評論家,和魯迅比還是差的遠。魯迅是文學的巔峰,而金庸是武俠的巔峰。

  • 11 # 眾志成城10

    魯迅的作品是一盞燈,揭露社會的黑暗,讓人們脫離愚昧。金庸的小說是為了給人們茶餘飯後取樂的,沒有什麼重大意義!

  • 12 # 純粹愛國不容反駁

    這樣比較真的是非常牽強,既然非要比,我個人也是糾結,娛樂小說與醒世文學的閱讀感覺是不同的。

    娛樂為主的寫作方式,能讓人閱讀以後身心愉悅,充滿期望幻想,並且容易沉迷,一般一本金庸小說很少有人重複去讀,看過一邊,自己腦海裡就可以演一次電影,層出不窮的武功秘籍,稀奇陸離的奇遇修行,情意綿綿也有,肝腸寸斷還行,快意恩仇之處不乏勾心鬥角兒女情長,小說路線比較明確,人物分工也是能瞬間調動讀者情緒,現在再重新讀,沒有了讀下去的慾望,娛樂過了就行了。但金庸的確是寫作巨匠,文筆運用登峰造極。他的小說是寫給大眾的。

    魯迅先生的作品,要讀懂,就得了解一下當時作品出現的時間,發生的時事。魯迅的小說,初讀平常,敘述的緩和綿長,很少有波瀾,看完以後就如聽一個市井小民在說一件他感覺到驚奇的故事。再讀一邊,就會讓你不由自主的去注意到,一些讓自己想去探究的系列,比如病人要吃帶血的饅頭,阿Q意淫的滿足……說實話,讀魯迅作品,大部分的感覺就是那種憋悶壓抑?,看明白了憋屈,看不明白也鬱悶,他的小說,不是寫給大眾看的,因為那時識字的人少,他是寫給文人,寫給有報復的政治家看的。魯迅作品裡你看到人性的自私就是真如你生活接觸的。

    話說回來,現在這樣的時代,魯迅的作品沒有市場,很多年輕人看不懂,尤其對那段屈辱歷史沒有印象。同樣,金庸作品在一個玄幻時代,也在慢慢縮小讀者範圍。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望各位嘴下留情,不喜勿噴!作揖!

  • 13 # 憂鬱的刀鋒

    這個文學造詣是怎麼定義的呢?如果是兩位大家本身的文化功底來說,我想我們這些看他們書長大的人應該一般不會有資格來評判。因為不管怎麼說第一他們都是我們的老師,第二所針對的領域不同。不過我想要是去衡量一下兩個人的影響力而言,我想在中國以及世界的文學領域來說,魯迅的影響在比較短的時代背景下是會大一些,因為他的文學多是批判那個時代的,這會帶來一些時間的侷限,而金庸先生的作品涵蓋了一些中國傳統文化之餘更多的傾向於對人性感情的描寫,而人性會是永恆的話題。魯迅先生的作品如酒濃烈的個性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金庸先生的作品如水終歸大海會更包容一些人性本質的東西。一些淺見,不對之處,請見諒。

  • 14 # 浪客希音

    魯迅跟金庸不是一個層面的比較。魯迅棄醫從文,志在警醒國人,喚醒民族精神。金庸主要是講述個人情懷,有些情節溶入了金庸的人事經歷,最初金庸寫小說更多的只是為了賺錢養家。

    時代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時勢造英雄!把金庸放在魯迅年代或者把魯迅放在金庸年代,他們都無法寫出對方的文字。但是從深層次的家國情懷來說,魯迅絕對完勝金庸許多。如果非要說誰厲害,我個人支援魯迅獲勝。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15 # 鄉村溪水

    魯是革命者樹立的作家,其實真不是大家,他有一部長篇著作嗎,都是一些三三兩兩的東西,算個文學愛好者吧,不喜勿噴。

  • 16 # 清心-芳

    不能這麼比較。

    他們的寫作目的根本不一樣,魯迅的寫作目地是為挽救民族而啟迪靈魂,而不是書寫熱鬧人生。

    如果你非要比較,不妨把關漢卿和金庸放在一起比較。

  • 17 # 一文幾值

    任何作品的比較少不了幾個維度,金庸作品勝在雅俗共賞、喜聞樂見。在閱讀市場,故事性極強的作品易於流傳、滲透,這也是金庸作品能在華人世界影響深遠的原因。

    金庸長於故事,賦予武俠中的“俠”以新的意義,魯迅針砭時弊,以雜文見長。言歸正傳,回到問題本身。論文學造詣,金庸文學性最強的作品是《鹿鼎記》,但也就差一點便可捅破那層窗戶紙,遺憾的是此時金庸已封筆,不再往前走。魯迅的不同在於,他始終處於文學這個範疇。

    單論文學造詣,魯迅在金庸之上。多說一句,金庸作品除四部沒看過外,其餘都有粗略,魯迅之文,除進教科書必修外,所讀也有,只是不多罷了。有時評判作品的某一方面,不在於其流傳度或你我在上面投入的感情,如按此,倒會有失公允。

  • 18 # 河東白雲飛

    金庸老先生已經離我們而去,但他留下的爭論卻越來越多。金庸的文學地位如何?金庸和魯迅的文學造詣有可比性嗎?金庸的文學水平和莫言孰高孰低?這些爭論前段都很熱門,我就想憑著自己多年來的文學感悟說上幾句。

    金庸與魯迅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兩個世界的人,可是我卻認為在近現代文學界,金庸的地位僅僅次於魯迅。他們的文學造詣各有特色但魯迅也要要高於金庸。在任何一個範疇要想成為一代大師,首先你必須是開創者,然後你又是集大成者,其次就是你的社會影響力和時代影響力足夠大。滿足這三點你才有成為大師的可能。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所以說魯迅為一代大師完全沒有爭議。他的文學造詣更是後人無法望其項背。一部《狂人日記》開創了新小說時代,他的作品不多,但每篇作品幾乎都成為經典無人超越。一篇《祝福》寥寥幾千字把封建禮教吃人本質寫的入木三分。《故鄉》裡面的閏土的麻木,《孔乙》中的孔乙己的酸腐,讓人們感受藝術作品魅力時,無時無刻不讓人感受到封建社會對於人性的摧殘。《藥》只是一個短篇小說,但它卻向我們展示一個宏大的主題,我們華夏文明將的走向何方?什麼才是救治我們華夏民族傷痛的良方?魯迅只寫了《阿Q正傳》一部中篇小說,就成了世界名著。讓我們從阿Q身上都看到了自己。他開創了雜文,一生都在用它和舊社會在戰鬥,成了一個時代的脊樑。

    再說金庸,武俠小說雖不是他開創的,但他是武俠小說的成就的集大成者。許多人說武俠小說不入流,是低俗小說。那是你沒有讀懂金庸小說。金庸小說從文學造詣上來看決不是低俗小說,而是高雅藝術!

    他透過他構建的一個虛擬的江湖來寫盡了人間百態: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有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 ,有同生共死的兄弟情義,更有頂天立地,豪氣干雲的大英雄。同時有各種卑鄙無恥,虛情假意,兇狠殘忍的反面人物。他塑造的人物形象各個有特色,活靈活現。所涉及文化方面包羅永珍不盛列舉。

    一部《天龍八部》重新詮釋了英雄的定義。三部《神鵰姊妹篇》寫盡了俠意,友情,愛情。藝術成就最高的當屬《笑傲江湖》了。表面上是寫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實際上是批判人性的虛偽,自私,對權利的貪婪。是一部諷刺政治的小說。小說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令狐沖的出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是一個放大版的王熙鳳出場,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日月神教的內鬥,映射了政治生活中人性對權力的迷戀和貪婪。所以說《笑傲江湖》是一部很有深度的嚴肅的政治諷刺小說。絕不是一部通俗小說。一部《鹿鼎記》寫盡了官場百態,實實在在是一部現實版的官場現形記。

    我最佩服的就是金庸說的一段話,大意就是有人問《笑傲江湖》寫的是什麼時期的事,金庸說,他寫的是人性,人性沒有時期,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性。所以我們發現,金庸小說裡面的形象,我們生活中總能找見原型:有虛偽的君子劍,有獨裁的任我行,有愛讓下屬拍馬的丁春秋,有狐媚愛生事且毒辣的馬伕人…為政治服務的藝術 ,那個政治時代結束了,它就失傳了,只有為人性服務的藝術才能永遠流傳。這就是金庸小說能在不分年齡段,不分國家的人群中都能長盛不衰的原因。

    金庸不僅是一個小說家,還是一個偉大的媒體人。他辦的明報是當時香港最著名的報紙,他是當時最著名的時評人,為此鄧小平接見金庸時還和他探討過。

    金庸不僅是一個小說家,媒體人,還是一個歷史學家 ,這是金庸最津津樂道。他的小說涉及到的歷史人物都有出處。而且金庸還寫過一些歷史作品。

    當然金庸最大的成就就是小說,這也是他最被人稱道的成就。寫武俠的並不是只有金庸是一面旗幟,但只有金庸把武俠寫成了文學藝術!

    從前面說的要成為一代大師的三個條件來看,金庸雖然比魯迅稍有差距,但從他的文學造詣和社會影響力和時代影響力來看,近代卻無一人能在和他相提並論。

  • 19 # 漁丈人2

    作為兩個截然不同時代的文化現象,本無什麼可比性,何況中國社會文人之間向來崇尚“文無第一”的說法!但如果把兩位大師級人物放在其特定環境中比較,則孰輕孰重一目瞭然。魯迅先生是“五四運動”以後,中國白話文領域執牛耳者,其對文學創作的引領是勿容置疑的。同時出於一箇中國知識分子的特有的責任感,對當時的社會亂象予以了無情辛辣的鞭撻,當然,他也有過困惑,以至於“不管春夏與秋冬,躲進小樓成一統”。但這一切並不影響他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旗手,正是因為他的推波助瀾,很多有志青年立志“吾予上下而求索”,從而對中國社會起到了促進作用。時過境遷,當社會發展進入相對富裕穩定的階段時,一種浪漫且富有激情的成人童話,則悄然融入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工業化社會機械式的工作環境,使人們對這種文化的需求,猶如在無味的白米飯中,努力尋求鹹菜的滋味,以獲得感覺上的平衡與愉悅。而給予大眾這種生活調味劑的人,恰恰是“武俠大師”金庸先生。更有甚者還有一批年輕人成為這種“天馬行空”“消遙遊”的踐行者,他們遁入深山古剎,去祈盼一種遊離於現實之外的“神往”。話說至此,兩位文化名人的紛擾之事,我等旁觀者就不必妄言了,年輪旋轉,二位大師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自會有後人評說……

  • 20 # 冰洺墨搖

    很難想象,會拿魯迅和金庸比?不可否認,金庸武俠小說的成就,但是跟魯迅絕不是一個檔次的,所以沒有可比性。

    縱觀中國五千年,自文學誕生的文學史,魯迅先生的文學地位是可以躋身前列的,而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魯迅是奠基人,而且他還是發表第一部白話文小說的第一人。排第一都不為過。而金庸所代表的武俠,在以前,武俠小說是不入流的,直至隨著電視的普及,武俠小說被越來越多的搬上銀屏,知名度也越來越大,但並不意味著就可以和是現代文學奠基人的魯迅相比。就好比一個是足球運動員,一個是籃球運動員,沒有可比性,因為代表的不同。

    金庸先生的逝世,是武俠小說的損失,我們可以看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公開給予了金庸極高的評價,再往前領導人鄧小平親切接見並給予讚揚,這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如今的文學領域是極其罕見的。但同時,主流文學的大家卻很少出來發聲。這很能說明問題,說明什麼?說明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得到領導人,視迷和武俠迷的認可,但不被主流文學所認可。還有一點就是,他們文學的層次不同,魯迅先生的文章是憂國憂民,上升到的是國家層次。而金庸先生的文章代表的江湖的恩怨和江湖的俠義。

    就好比你在qq閱讀或其它的閱讀軟體,一般分為文學和小說,而魯迅的文章都是在文學範疇內,而金庸的文章多是在小說的範疇。拿他們作對比不合適,我倒覺得可以說魯迅和莫言,金庸和古龍,這樣更恰當。畢竟文學和武俠不能同等而論!在百度上對於魯迅是說文學家,思想家,而金庸的則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稱謂不同,而地位早已顯而易見。

    所以我認為,兩者代表的不同,所以並沒有可比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舉重,無氧運動可以逆轉衰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