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不殆
-
2 # 杜家人
怎麼理解“人間正道是滄桑”這句話?答:毛主席所指的滄桑,是指蔣介石王朝時代,蔣介石所代表的大地主,大官撩,大資本家的利益。欺壓和剝削工農。使工農缺吃少穿,破衣爛衫,房屋漏天。滄桑不堪。因毛主席窮苦出身,知道窮人的飢苦。所以,他決心要㧜爛這個舊世界,徹底推翻蔣家王朝,救民於水火。
那麼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以後,為什麼毛主席用“人間正道是滄桑”這個詞意呢?一,就上面所說的,“民不燎生的滄桑。二,是硝煙瀰漫的戰火,遍地狼跡的滄桑。佔領了南京,就意味著徹底推翻了蔣家王朝。結束了勞苦大眾的滄桑生活。這就是“人間正道是滄桑的真正含義。
-
3 # 張冀
“人間正道是滄桑”。這是毛主席對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這一歷史事件以詩化的哲學概括,闡述了歷史發展的規律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寓示著人類社會就是在新舊更替中前進,是不可抗拒的宇宙法則。
-
4 # 東望長安1
我是個練習書法的人,我最近正在寫毛主席詩詞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臨寫之餘也在想人間正道是滄桑這句話的意思。要弄清這句話的意思,要結合著上文來理解。這首詩的後四句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當時蘇聯斯大林的意見是,讓共產黨停止進攻,同蔣介石劃江而治。毛主席堅決地頂回去了這個意見,英明決定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詩中的意思是,只宜用剩下的餘勇一鼓作氣,追擊窮寇,佔領江南,而不能象楚霸王那樣,給劉邦以喘息之機,最後使自己面臨滅頂之災。後面兩句意思,天若有情天亦老,是說老天要是有感情的話,天也會老去,人間正確的道理是就是不斷地變化,使社會向前發展。滄桑,意即滄海桑田式的鉅變。意思是看見蔣家王朝被推翻,連一向不動感情的老天也會為之感動的,蔣介石在中國二十二年的發動統治,搞的民不聊生,國家疲弱不堪,已經到了非改變不可的時候。打到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是歷史的必然,這也符合窮則思變,弱則生變的歷史發展規律。
-
5 # 信願唸佛決定往生
"人間正道是滄桑”,關鍵詞在"滄桑”二字上。滄桑,是滄海桑田的省略語,意為萬事萬物都在遷流變化,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也是佛教所謂的世事無常丶緣生緣滅的意思。但主席顯然是借題發揮,抒發自己的凌雲之志,領袖情懷!那就是:打碎一個腐朽的丶反動的丶落後的舊世界,建立一個沒有剝削丶沒有壓迫丶人民當家作主的平等幸福的新世界。在主席眼裡,"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可謂意氣盈天地,豪情冠古今!並鮮明的指出:"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自己”。體現的正是胸懷天下,放眼世界,為一切眾生謀福祉的菩薩情懷啊。
-
6 # 馮祥靖69475141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前句是唐代詩鬼李賀的詩句,毛主席引用他的原句後寫出了"人間正道是滄桑"不朽詩句,兩句巧成詩聯。天,應指自然界,就是天地日月的執行,李賀的詩句大意是說,倘若天地也有生命情感,那麼它也會老去死亡的。然而,天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百年千年,紀代演變,永不消亡。在自然天地間,卻有無數的生命存在,其中,最高等的生命就是人了!人間正道是滄桑,無數個人,不同民族種族的人組成了人類社會,在人類社會歷史程序中,人為了生存與利益,曾有過互相爭奪、殘殺,甚至有大規模的戰爭發生。毛主席在中國解放戰爭快要勝利結束,新中國將要誕生的時候寫下了這不朽詩句!滄桑,指滄海桑田,因是詩句,是跳躍簡潔的,詳細解析就是原夲茫茫滄海,透過人的艱苦勞動(例如圍海造田改良土埌),也可以變成種植桑樹的地田,養蠶紡絲織布,改變人的生活。這裡,用來指代了人類社會的一切生產活動,包括事農工商甚至科技登月等等了。人類社會的正道就應走這條和平光明之路,那些偷搶拐騙之行為,甚至以掠奪為目的的侵略戰爭,都是歪道!
-
7 # 學文說話
毛主席“人間正道是滄桑”這句詩,出自其膾炙人口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這首詩詞寫於1949年4月,是為了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而寫的。
正確理解毛主席這句詩的意義,還要首先從主席寫作詩詞的時代背景入手,置身於解放戰爭末期,那場波瀾壯闊,潮起潮湧,翻天覆地的變革之中,才能充分理解其真實含義。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獅,一路向南,勢不可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已經飲馬長江,滾滾洪流直指國民黨首都南京。
在這樣大好形勢下,國民黨反動派玩起了兩面手法,一面暗中備戰,一面派出“求和”代表團,與共產黨人進行“和平談判”。這是一個情況。第二個情況,是美國政府頻頻發聲,希望國共兩黨能夠以長江為界,劃江而治,形成南北兩個政權。第三個情況是,蘇聯政府也派來代表米高揚,徵詢毛主席意見。
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1949年4月20日,國共兩黨談判因為國民黨代表拒絕在和平協議上簽字,致使和平談判破裂。當晚,毛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出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命令,號召中國人民解放軍,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南京是國民黨政權盤踞22年的首都,南京的解放,標誌著國民黨政權的進一步土崩瓦解。
毛主席在這首詩詞就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即興創作的。
這首詩的最後兩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人間正道是借用儒家思想,說明正確的道路,社會的發展規律,就是滄海桑田,不斷變化,不斷髮展,這是大勢所趨,勢不可擋。我們吸取歷史上的“西楚霸王”項羽教訓,決不能沽名釣譽,坐失良機,而要乘渡江勝利之勇,再接再厲,勇往直前,一鼓作氣,解放全中國。
-
8 # 使用者54454846256
人間正道是滄桑,你要想走正確的路何豈艱難,都是在抗爭和奮鬥中得來的,人類社會一步步走來是如此,人的一生也是如此,由其是在唯利是圖的社會里!你想把日子過的好一些有人惦記你,你想成為英雄有人打擊你,要想在人生中有所建樹除非你是很強的強人,否則想都別想。人間正道是滄桑你說哩!
-
9 # 素心流年
這是一句讀完意氣橫生的詩。
1 出自主席的詩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 毛澤東
鐘山風雨起蒼黃, 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
創作於1949年4月,內戰近於尾聲,陳毅野軍佔領南京後,主席歡欣而作。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是中心句。2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最早出自唐代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金銅仙人是漢武帝時所鑄,漢亡,魏明帝命魏官拆離漢宮,運洛陽,金銅仙人見證了漢的興與亡。銅人落淚,是李賀借它來寄寓自己的憂國之思,慨嘆世事滄桑。
宋代有文人對出下句“月如無恨月長圓”,被稱為絕對。
歐陽修《減字木蘭花》:“傷離懷抱,天若有情天亦老。”
元好問 《蝶戀花》:“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 ”
古人喜歡這句,皆因一“情”字,愛情,離情,宦情,家國情,總有一樣,無奈何空惆悵。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晏殊)
“多情卻似總無情 唯覺樽前笑不成。”(杜牧)
無情是假,多情太累,才會有愛恨情仇,譜寫了一首又一首。
3 人間正道是滄桑
古人沒出名的句子,到了主席手裡,卻精彩,只因“人間正道是滄桑”的霸氣!
不是兒女情長之小情,而是人類文明之真理。
反其意而用之,
天無情,好!
天道,正因其無情,才長久,這是自然之理,唯物之觀,《荀子》:“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滄桑:滄海桑田,世事鉅變,歲月飛轉。
人間之正道,歷史之程序,文明之進步,一定是滄海桑田,百年須臾,落後者被進步者所取代,這是規律。
這是革命必勝的自信與豪邁,是無產階級革命者經歷無數艱辛,取勝後的霸氣與激情!
“往事越千年...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毛主席《浪淘沙》)
-
10 # 莊嚴55
毛主席把“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兩句寫在解放軍佔領當時蔣家王朝首都南京和全國及將迎解放之時!”正道”是指無數共產黨人革命志土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所走的革命之道路。想到南京的解放是無數革命烈士用艱辛和鮮血換來的,想到犧牲的同志.戰友.親人和一路走來的艱難,壯舉感天動地而“天若有情天亦老”。展望及將建立的新中國,百廢待興,實現共產主義理想還有很長很艱辛路要走,共產黨人還須一如既往地艱苦奮鬥戰勝困。主席感慨:並告戒所有革命同志: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和實現共產主義是人間正道。共產黨人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選擇的這條正道是一條攻堅克難之路!革命成功了還須艱苦奮鬥而“人間正道是滄桑”!我想這就是毛主席當時寫這兩句詩的深意!
-
11 # 使用者61512180465
阿蒙:毛澤東這首七律,不是很標準,對偶句不規範。"今勝昔"不能對"慨而慷","剩勇"不能對"沽名",前者是偏正結構,後者是動賓結構。結束兩句也很勉強。"天老"與"有情"沒有因果關係。他的意思是,如果老天有情感的話 老天也會蒼老,何況欺壓百姓的老蔣呢?人間經過無數滄桑,已經走上正道。這樣理解又與句式結構不合。按原句,滄桑是正道。但"滄桑"亦非"正道"。但又令人覺得寫得不錯,很有氣慨,屬於正可壓邪一類。
-
12 # 薄暮嘆息
這句話出自毛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全詩如下:
鐘山風雨起蒼黃, 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指革命的風暴席捲山海而來,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處於風雨飄搖中,時刻都有傾覆的風險,解放軍百萬雄師即將渡過長江天險,直搗南京;
虎踞龍盤今勝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南京臥虎藏龍,她即將回到人民手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美麗,這天翻地覆的變化實在讓人豪情萬丈;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我們應當乘勝追擊,不可放過殘敵,更不能學那沽名釣譽的楚霸王飲恨烏江;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說天如果有情感天也會老,指自然也會體察人間變化的真理,這是正確的規律,需要遵循的真理。
此時正是1949年4月,解放勝利的前夕,國民政府卻明裡提出談判,劃江而治;暗地卻調兵遣將,準備負隅頑抗,致使談判破裂。毛主席發出總攻的命令,號令全軍剪滅一切反動勢力,不給敵人喘息之機。4月23日,東線的陳毅元帥成功渡江佔領南京,毛主席懷著萬丈豪情寫下了這首詩。
毛主席之詩詞,多有恢宏氣魄。帶著對革命勝利的信心與熱情,揭示了無產階級必將勝利的真理。正所謂: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
13 # 有書知道
“人間正道是滄桑”,出自毛澤東主席的著名詩詞《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該詩寫於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渡江戰役取得勝利,佔領了南京城,為慶祝南京解放而作: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主席的這首七律,氣勢磅礴,霸氣恢弘,充分展示了一代偉人洞察古今、高瞻遠矚的寬廣胸懷和一身正氣,特別是最後一句,深刻揭示義了正義必勝這一亙古不變的真理。
鐘山,指南京,昔日的六朝古都,虎踞龍盤之地,回到人民的懷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美好,這天翻地覆的滄桑鉅變,怎能不讓人慷慨激昂。
我們不該坐失良機,而應乘勝追擊,取得最後勝利。
最後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是主席借用唐代詩人李賀的詩句《金銅仙人辭漢歌》中的句子。
面對安史之亂後,唐王朝一片混亂,民不聊生的局面及自己的處境,李賀在詩中表達出對於亡國之痛的悲涼無奈及痛心疾首的情緒,
哀嘆興亡盛衰的變化,天若有情,也會因傷感而衰老,整首詩篇充斥了一個“悲”字。
詩中的情景恰如當時的國民黨統治,然而主席的詩卻沒有一絲的悲涼之氣,而是充滿了豪放與霸氣。
主席最善於借古喻今,引用這句,既是對蔣介石政權倒行逆施的遣責和憤慨,也是對國共兩黨二十多年來紛繁鬥爭最終結局的高度概括。
從“五次反圍剿”,被迫長征、到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共產黨人一心為底層勞苦大眾謀利益,為民族解放、獨立自由不懈奮鬥,
走的正是一條“人間正道”,無論經歷了多少艱難險阻、滄桑鉅變,正義必將戰勝邪惡,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創作背景:
1949年初,解放戰爭已接近尾聲,隨著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相繼取得勝利,國民黨反動統治在東北和華北全面潰敗,我人民解放軍兵臨長江北岸,即將揮師南下,解放全中國。
為了做最後的掙扎,南京的蔣介石政府,提出了和談的要求,派出“求和”代表團,與中共進行“和平談判”。
1949年3月26日,中共中央通知南京政府,同意和談。談判以毛澤東主席的八項條件及《國內和平協定》修正案為基礎,時間定於1949年4月1日,在北平六國飯店舉行。
八項條件及《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承認南京政府違背停戰協議,發動了全國規模的內戰,是導致此次內戰的過錯方,具體、詳細地闡述了共產黨和平渡江之後,成立聯合政府,如何進行接收和整編的具體細節。
國民黨方面派出由張治中任團長的代表團,成員邵力子、黃紹竑、章士釗等,中共方面由周恩來任團長,成員包括林伯渠、林彪、葉劍英等。
4月1日,和談正式開始。
事實上,這場和談從一開始就是一場假和談、真備戰的陰謀。
一方面李宗仁在前臺進行和談,“下野”在溪口的蔣介石則加緊備戰,力爭在短時間內,完成大規模的擴軍,伺機反攻。
中共代表團依據主席的指示,堅持應該堅持的,忍讓可以忍讓的,但是“劃江分治”,絕無可能,人民解放軍必須渡江。
經過半個月的談判,4月15日,國共雙方共同草擬了《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共8條24款。
周恩來將定稿的《協定》交給張治中,並鄭重宣告:這是不可變動的定稿,南京政府是否同意,本月20日為最後期限,同意就簽字,否則我們馬上過江。
當南京方面的談判代表帶著《協定》去見將介石時,將閱罷,當場火起,拍案大怒:文白無能,喪權辱國!
20日,南京政府最終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國共和談徹底破裂。
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釋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主席豪邁鏗鏘的聲音響起: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凌晨,我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只用了4個小時,就攻破了國民黨苦心經營了幾個月的千里江防,渡江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4月23日,一舉佔領了國民黨政府盤踞地南京。
訊息傳來,主席激情澎湃,感慨萬千,奮筆寫下了這首輝煌壯麗的七律。
詩如其人,人如其詩,從少年時代的“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吱聲”,到青年時代“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再到抗戰時期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主席的詩詞無不充滿了正氣與豪氣,無愧於人類迄今為止最偉大的政治家,史學家,思想家,一個來自於人民之中的天才領袖和詩人。
如今,戰火的硝煙已經散去,隆隆炮聲離我們越來越遠。
但是,有書君認為,歷史是不能被忘記的,不懂歷史的人永遠是個孩子,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應常讀主席的詩詞,用心感受一代偉人的胸襟與情懷,體會王者的萬丈豪情,從中吸取力量,緬懷歷史。
讀主席的詩,感覺豪氣頓生、心曠神怡,心變大了,世界也變小了。
用心體會主席的詩詞,會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無論遇到怎樣的艱難困苦,都會心中有力量,前進有方向。
-
14 # 天下之尊
不經百鍊豈能鋼,
氣衝宵漢可為王。
而今邁步從頭越,
人間正道是滄桑。
-
15 # 山若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主席這句詩可以多個角度理解。
如果從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講,我們可以理解為,世事變遷、社會發展是亙古不變的,無論你是老天還是人間,都是有代謝和更迭的,他不會因為你是統治者或者是皇天老子,都會有變化、有流轉的。人間泛指人類社會,正道是指正確道路,滄桑泛指滄海桑田、世事變遷。
如果從以人為本和群眾路線角度看,主席這句詩是指社會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社會變遷取決於勞苦大眾,取決於百姓,取決於廣大農民,他們代表著人間正道,他們本身就是人間正道,是群眾創造了歷史、創造了社會,經歷並創造著人間正道,在此基礎上,他們將以一種更加自信、更加包容、更加自我的狀態投入歷史長河中。
如果從主席的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和雄才大略偉人角度看,這句詩又是何等的氣勢恢宏、氣貫長虹。天若有情,如果老天有感情他也會變老,但左右人間正道的我們,也正左右著滄桑鉅變,左右著人類程序,我們(毛澤東)的豐功偉績,堪比老天、堪比滄桑,與“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異曲同工之妙。
-
16 # 有僧吃粥
人間正道是滄桑,出自毛澤東主席之筆,上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是毛主席採用的唐朝詩人李賀的詩句。合起來“天若有情天亦老,人家正道是滄桑”,讀過之後,胸膛熱血沸騰,一股霸道蓬勃之氣盡顯!可以說僅僅從這兩句詩就可以看出毛主席胸中的那股豪邁之氣。
要說毛主席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其實不難理解。
毛主席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也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貢獻者。而無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還是毛澤東思想,其奉行的都是堅定的唯物論,都強調尊重規律。
這句詩就是在唯物論指導下的經典,也揭示了規律的內在作用。再看寫作背景,這首詩寫作時正直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渡過長江解放南京之際。
毛主席飽讀史書,深諳馬列主義,深知建立一個新的更適合國情的政權是十分具有必要性的。人間正道是滄桑說的就是此時一舉摧毀國民黨政權建立一個新的社會主義政權,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而此時萬里河山,盡是紅色一片,舊的政權已經被打破,新的國家百廢待興。再一次說明了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勝利這是符合歷史規律,符合歷史大勢發展的。
百年滄桑變革,百年風雲湧動。這個國家和她的人民已經遭受了太多的苦難,如今斗轉星移,一個全新的時代即將來臨,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劃時代的一刻也即將來臨。在此之際,可以說這兩句詩就是最好的見證!
-
17 # 姜宗維
淺見回答,以求高友斧正,不要見笑。
此句理解:“人間正道是滄桑”出自毛澤東,題為《七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一詩。雖時過境遷,但毛澤東思想永垂不朽,永遠勵志人們。與“倫常歸舛,立見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一說相吻合。“人間正道”與“倫常歸舛”相匹配。意在只有走符合常理的自然規律,人生才有滄海桑田的變化過程。
道法自然,世事變化很大,但萬變不離其宗。做人做事要符合常理,否則即可消亡。做人做事要遵守道德規範,不越紅線一點,不越雷池半步。否則大難臨頭,難逃其咎。
-
18 # 五峰道人796
“人間正道是滄桑”,這是毛澤東主席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一詩裡的最後一句。要想全面理解這句詩的含義,就要對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及當時毛澤東主席聞聽這樣好的訊息後,喜悅的心情和那種主宰天下的豪邁要做具體分析: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在毛澤東主席正確的指揮下把國民黨盤踞22年的南京,打下來,這意味著國民黨已大勢所去,一個新中國即將誕生。在偉人的眼裡似乎看到了希望,在興奮之餘,毛澤東主席揮毫寫下這首詩: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獅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在人民解放軍百萬雄獅跨過長江,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南京古城從此由人民當家做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捷報頻傳。在這樣大好形勢下,要乘勝追擊,千萬不要學西楚霸王,放虎歸山,沽名釣譽。蒼天如果有感情,天也會老去,人間正道雖然如滄海變成桑田般艱難,但是,不是也已經發生了變化了嗎!人間的正義不管有多艱難,最後一定會是“正義”戰勝邪惡,正義必勝!
有許多解釋,我不敢苟同。其實,毛澤東主席的詩必須要全篇去理解分析,不能孤零零光分析“人間正道是滄桑”,把前幾句詩組合起來分析,我們就不難理解了。
這樣的解釋,不知道您滿意嗎?
-
19 # 看透古今
“人間正道是滄桑”,是對該詩首句“鐘山風雨起蒼黃”的迴應。蒼,是統治階級的上蒼。包括獨裁的政治上蒼,和侮民的文化上蒼。黃,是被壓迫人民,一直想用以替代統治階級上蒼的黃天。漢末農民起義軍就明確提出了,要以黃天取代蒼天。但是,由於歷史的侷限,人民沒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毛主席,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給人民找到了實現理想的正確途徑。一九四九年四月,中國人民為之奮鬥了兩千年的理想一一蒼黃之變,在鐘山腳下實現了。人民領袖為這偉大的歷史事變賦詩紀念。詩尾感嘆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是啊。人民之苦,天所不忍呀!蒼天既老,黃天代立,人間正道,滄海桑田,最後勝利,必屬人民!
-
20 # 劉旭雲3
人間正道是滄桑,對應的是天翻地覆慨而慷。毛主席表明了他和他的戰友們所領導的這場革命將不同於歷史上任何一場社會變革。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和一百年來的帝國主義統治將被結束。用他老人家的話說,就是中國的命運一但掌握在中國人民自己手中,就會像太陽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盪滌舊世界遺留下來的一切汙泥濁水。
回覆列表
七律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毛澤東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句話應該這樣解釋:人間正是所說的滄桑鉅變的時侯。正道是兩個詞。
全詩說的是攻佔民國政府首都南京,解放戰爭基本奠定勝局,國家正經歷鉅變。
而很多解釋說是人間的正道是滄桑。毫無道理。天若有情天亦老,跟人間的正道沒關係,人間正道跟滄桑也沒關係,純屬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