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永恆天

    在諸葛亮之前,劉備還有一個重要的謀士,這個人叫徐庶。曹操南下討伐荊州,劉琮率眾投降,劉備猝不及防,匆匆南下。徐庶跟隨劉備南逃,曹操在追趕過程中虜獲了徐庶的母親。徐庶“方寸已亂”,於是離開劉備,投降了曹操。有句話叫做“忠孝不能兩全”,當忠孝面前需要抉擇的時候,大多數人的說法是應該先盡忠,但徐庶為什麼一定要選擇離開呢?劉備手下謀士本來不多,早期成名之人也就是這個徐庶,諸葛亮也是他推薦給劉備的,可劉備為什麼又要放他走呢?

    應該說,這是與三國時期的提倡孝道和徐庶身臨的情勢有關。

    徐庶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

    徐庶早先名字叫做徐福,是貧寒人家(單家)的孩子,年輕時喜歡擊劍行俠仗義。中平末年,徐庶為人報仇,然後用白粉塗在臉上,披散著頭髮逃走,結果被官吏抓住,問他叫什麼名字,徐庶閉口不說。官吏於是把徐庶綁在柱子上作出準備肢解的樣子,同時擊鼓下令周圍市場裡的人出來辨認,但沒有人敢說認識這個人。後來徐庶的黨羽一起來將他救走。徐庶非常感激,但從此不再舞槍弄棒,一改自己平時行事方式,換上儒生的衣巾外出求學。大概這就是徐庶改名的原因吧!

    剛開始的時候,同舍的學生們都嫌棄徐庶先前做過賊,沒有人願意和他在一起。徐庶就每天早早起床,一個人打掃衛生,不管什麼事都先問問別人的意見,認直學習儒學,漸漸的,徐庶對於儒家的經義學問都非常精通,而且還結識了同郡的石韜。初平三年(192年),因董卓作亂京師而導致中州四處兵起,徐庶為了避亂,與同郡石韜南下至荊州居住。到了荊州之後,徐庶成為劉備的謀士並結識了諸葛亮等人。在荊州,徐庶將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劉備在見過諸葛亮後,經過談話,知道徐庶所言不虛,就將諸葛亮收至麾下。曹操伐荊州,劉表死,劉琮投降,劉備南逃,徐母被擄,徐庶就和石韜一起歸附了曹操。

    就因為母親被曹操所擄,徐庶就一定要離開劉備嗎?

    在漢朝,一個人要想做官,一靠門第,二靠孝道。漢朝以孝治天下,皇帝的諡號當中都有一個“孝”字,官吏的選拔也有孝廉一科。也就是說,在漢代無論是做人還是做官,孝是最基本的條件和要求。反過來說,不孝是難以在社會上立足的,這就是徐庶母親被擄掠要離開的直接原因。

    此類事例,絕不僅僅是徐庶一人。

    張邈和陳宮叛離曹操,曹操的別駕畢諶母親被張邈、呂布扣為人質,曹操要畢諶到他母親那兒去。畢諶發誓,絕無二心,惹得曹操一頓流淚感動,但剛剛離開曹操的視線,畢諶還是跑了。後來叛亂平定,畢諶被捉,曹操不但沒有殺他,還以“孝於親”必“忠於君”原因任命他為魯相。至於把在外帶兵的將軍母親留在京城,則更是君主們的常規做法,這表面看起來是讓將軍的長輩們享福,實際上也有扣為人質的一面。

    還是這次叛亂,呂布被打敗後陳宮被曹操擒獲。陳宮認為自己不忠不義無臉活在世上,曹操愛他之才,想不殺他,也是拿他母親來逼他。曹操問陳宮,你還想讓你的母親活嗎?陳宮說:“我聽說以孝治天下的人不會殺害人家的親人”,還說,我的母親是死是活,你看著辦吧。面對著一個要處死自己的人,陳宮還要變相的拍馬屁,還不是為了自己的母親?曹操就是為了這個“以孝治天下”,還把陳宮的母親養了起來。

    反面的例子也有。袁紹部將季雍背叛後投靠了公孫瓚,袁紹派遣大將朱靈前往攻擊。朱靈的家就在叛城之中,公孫瓚將朱靈的母親弟弟拉上城頭,以此來要挾朱靈。朱靈沒有顧忌,力戰攻城,結果城池攻陷了,全家也被公孫瓚殺害了。這件事對朱靈有多大影響不好說,但朱靈作為曹操早期就已成名的大將,卻始終不得曹操信任,不能不說這是其中原因之一。

    徐庶的家族背景和個人的社會地位不能和以上人員相比,如果再背上一個不孝的名聲,可以說,這個人仕途也就基本結束了。

    不是說盡忠重於盡孝,徐庶不可以以盡忠為理由留下來嗎?這就是三國這個特殊時期的另一種情況了。當時天下雖然是諸侯各自為政,為某一個諸侯效力,就是那個人的臣子,但天下還有一個名義上的皇帝,假如曹操以天子的名義任命某人為官,那這個人也就在形式上和諸侯一樣,成為了朝廷的臣子。這就像劉表手下的韓嵩所說的那樣:“天子給予韓嵩一個官職,我就是天子之臣子,而只是將軍(劉表)的古舊官吏罷了。”

    有一個故事很能說明這個時期的不同平常。曹丕有一回大宴賓客,他出了一道題,說:“君主和父親都得了重病,只有一粒藥丸可以救一個人,你們是先救君主呢還是先救父親?”眾人莫衷一是,只有長史邴原不參與討論。曹丕點名讓邴原表態,邴原大聲說:“救父親!”曹氏父子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們就是實際上的“君主”,曹丕問這話的用意,顯然是要大家表忠心,但邴原身為曹丕幕僚班子的首席官,卻說出了曹丕並不想得到的答案,而曹丕卻也並沒有為難他,可見這是一個時代的特殊。畢竟,內戰和抵禦外辱是有區別的。

    既然在劉備麾下和為曹操效力沒有根本性的區別,如果丟掉了孝道又會導致身敗名裂,從某種方面來說,徐庶還真的沒有更多選擇。

    那麼,劉備為什麼沒有強留徐庶呢?大致有三個原因。

    一是劉備沒有強留徐庶的理由。孝是當時最高的道德標準,徐庶過不去的坎,劉備同樣不能違背。整個封建社會,只有皇帝可以“奪情”(父母死後的守孝),其他人沒有這個權利,劉備這時候還不是皇帝,強留不符合情理。二是徐庶不是高才,在已經有了諸葛亮的情況下,強留實無必要。曹丕的黃初中期,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諸葛亮疑惑,這是魏華人才太多的緣故嗎?如果說,《魏略》的記載不足信,但實際情況是,徐庶的確只是一箇中才。徐庶將諸葛亮推薦給劉備,劉備見了諸葛亮,諸葛亮長篇大論了一番話,即所謂的“隆中對”,從此明確了劉備的戰略思想和發展方向。一個在家“種地讀書”的人能看清的天下大勢,為什麼一個“在職”的高參看不到呢?說到底就是才能的區別。當然,劉備集團這方面的人好有幾個,像孫乾、簡雍、糜竺等等,除非情不得已,劉備不會讓徐庶走,而徐庶能夠正常留下來,也一定會在劉備集團有一個不錯的發展。三是徐庶留在劉備身邊,也只能是思緒煩亂,很難再發揮重大作用。用徐庶自己的話說:“現今失去老母親,我已經方寸大亂,留下來對您的事業也不會有什麼幫助”,因此一個要走,一個難留。

    徐庶不能留在劉備陣營,從徐庶來說是限於情,而從劉備方面來說,則是迫於勢,都是不得已。所以說,在情勢方面,任何人都可能有邁不過去的坎。

  • 2 # 清風意飛揚

    關於徐庶為什麼離開劉備?《三國志·諸葛亮傳》是這麼記載的: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這一段文字說得很明白就是曹操打敗了劉備之後,徐庶告別時指著心窩對劉備說的一段話。“我本來是想和你一起共同打天下的,現在我的母親在曹操那邊。我的心很亂。我再這麼呆在這裡也無益於事”,這一段歷史記載的倒也是明白。不過徐庶如果真心要幫劉備的話,為什麼不在母親去世之後再到劉備這邊來了啦?

  • 3 # 文笑如歌樂逍遙

    徐庶是至孝之人,俗話說得好。

    百善孝為先,

    在古代一個人如果不孝順的話,

    在社會上是無法立足的。

    就像曹操一樣,他老爹被陶謙手下劫財害命。

    老曹傾盡所有兵力,攻打陶謙的徐州。

    要血洗徐州城,為父報仇。

    更何況,徐庶父親早亡,老母含辛茹苦把他養大。年輕時因為衝動殺人,而亡命江湖。與老母親多年不見,心裡特別掛念和愧疚。

    別說劉備給他個軍師幹,就算讓徐庶當一國宰相,他也同樣會義無反顧的奔向母親的

  • 4 # 好料故事

    忠孝兩難全,徐庶上當為了救母親只好寄人籬下,實屬不忠,若再投劉備實屬對曹操又不忠,既然如此倒不如就在曹操賬下,但未曾獻上一計

  • 5 # 風起雲湧5186

    徐庶是被曹操設計了。假借徐庶之母名義,謊稱已囚禁徐母。在忠孝不能兩全的時候,徐庶選擇了孝,作為人子,徐庶無可厚非是個孝子。作為人臣,徐庶做出“終身不為曹操獻一計”承諾,其後在赤壁之戰時獻出一計,也算是報了母親之仇,並且間接幫助劉備、諸葛亮成就三分天下的偉業。

  • 6 # 歷史天平

    徐庶: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三國時期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病死於曹魏。後世有修徐庶廟紀念,徐庶廟又稱徐祠,現存於湖北南漳縣。

    徐庶:本名徐福。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拜師求道。後與石廣元避難於荊州,於司馬微,諸葛亮,崔州平等為密友‘。劉備屯新野吋,前往投奔。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軍南下,徐庶隨劉備逃亡過程中,徐母被曹操逮住,代人偽造劉母書信,以其挾持,隨即徐庶離開劉備於曹營。

    其實依徐庶的聰明才智,識破曹操偽造書信並不難,再加上對母親個性的瞭解,識破偽書更不是難事,但徐庶是孝孑對母親感情深厚,一聽母親有難,就亂了方寸,感情勝過理智,就離開劉備並推薦諸葛亮,實屬無奈之舉。不過徐庶的離開,諸葛亮才有機會助劉備平江山,建偉業。間接的顯示了徐庶的心胸寬光,大氣。

  • 7 # 柳毅

    徐庶離開劉備,在演義中是因為母親被曹操挾持不得已而離開,其實歷史上是徐庶和諸葛亮都在劉備帳下,徐庶後來得不到重用而離開劉備投奔曹操。

  • 8 # haonanrenjiushiwo

    曹操攻打荊州,劉琮投降,劉備帶徐庶倉皇出逃,曹操追趕,途中俘虜了徐庶的母親。曹操聽說徐庶這個人足智多謀,想讓徐庶輔佐他。但是徐庶現在輔佐的是劉備,不肯過來怎麼辦,,有人建議給徐庶寫信,如果徐庶不來曹營就殺了他的母親,徐庶看完信對劉備說自己不能輔佐他了,要救他母親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劉備也答應了,走時徐庶向劉備推薦了孔明。

  • 9 # 新奇角度看歷史

    很簡單的道理,跳槽唄。只是三國演義美化了這段故事。

    徐庶和諸葛亮在出山前就是好朋友,他們共同進入了一家小型創業公司(劉備集團)打拼。後來,在大型壟斷企業(曹操集團)的壓迫下,公司瀕臨破產。

    這個時候,諸葛亮心想:沒事,只要撐過這個坎,就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這個時候,徐庶心想:這公司都快倒閉了,我還是跳槽到大企業去吧。

    於是乎,諸葛亮留了下來,最後做到了一國總理。徐庶跳槽了,就此默默無聞。

    這件事放到現在來看,兩個人的選擇都沒毛病,不能說誰對誰錯,換做你是這場戰爭裡的一個打工仔,你會怎麼選呢?

    只是說,徐庶的離開,是在劉備萬分危難(長坂坡被打得妻離子散,兵敗如山倒)之際,患難見真情,所以說來多少有些不光彩。於是乎,《三國演義》特意美化了這段故事,甚至篡改史實,把徐庶離開的具體時間往前推了推。這樣,既能體現劉備的寬容大度,又體現了徐庶忠孝不能兩全的無奈,好一段明主賢臣佳話。

    可能有人會反駁,徐庶的母親被抓了,是真的無奈之下離開劉備的。

    但我們不如設想一下:

    曹操抓徐庶母親,圖什麼呢?

    圖徐庶的智謀?

    圖徐庶掌握的劉備的秘密?

    圖徐庶的身子?

    劉備此時已經是喪家之犬,動向全部被曹操掌握,還能有什麼秘密?徐庶在《三國志》連傳都沒資格立,他有什麼過人的智謀?難道人才濟濟的的曹魏陣營缺他徐庶,缺到需要靠抓別人的老母來威脅他就範?

    所以說,母親被抓不是徐庶離開的根本原因。徐庶就是想跳槽了。

    而進入曹營後,徐庶也並非演義裡所說的“身在曹營心在漢”,他也想好好表現,無奈競爭對手太強,根本混不到曹操面前。從另一角度來講,徐庶確實從沒給曹操獻過任何計謀(笑)。

    蜀漢建興六年,諸葛亮獲悉了多年不見的老友徐庶的訊息,不禁發出了感嘆,如果徐庶當年肯跟著劉備,也不至於混到這種地步了(徐庶最終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這類官職在魏國多如牛毛)

    逮大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財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順便一說,諸葛亮話裡的“二人”,除了徐庶外,另一人指的是石韜。

    總結一句話就是,歷史人物也是人,他們不是神,他們也需要恰飯。

  • 10 # 偉大卑微

    徐庶之所以離開劉備是因為徐庶在小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是母親把他撫養長大的,所以徐庶是個非常孝順的人。在曹操得知曹仁李典被打敗是因為劉備得到了謀士徐庶的幫助,所以在程昱的建議下派人抓了徐庶的母親,並模仿徐母的字跡給徐庶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到,如果徐庶不來,母親就會被殺害。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自然不會丟下母親不管,於是離開劉備,無奈投靠了曹操

  • 11 # 斯巴達克斯3153176

    有個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這個歇後語講的是三國時期的徐庶雖然投降了曹操,但下定決心,不為曹魏進獻一計一謀的故事。不過這也僅僅是個故事罷了,這是《三國演義》對徐庶的美化。歷史上的徐庶卻是主動投靠曹操的。

      《三國演義》中,徐庶化身單福主動投靠劉備,成為了劉備的謀主。但是徐庶的真實身份被曹操知道了。在曹操攻破新野後,便抓了徐庶的母親,以此來逼迫徐庶離開劉備。

      徐庶沒法只得投降曹操,不過他在北上之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這就是我們熟悉的徐庶走馬薦諸葛的故事。

  • 12 # 奈何緣淺卻是情深

    徐庶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剛開始的時候,同舍的學生們都嫌棄徐庶先前做過賊,沒有人願意和他在一起。徐庶就每天早早起床,一個人打掃衛生,不管什麼事都先問問別人的意見,認直學習儒學,漸漸的,徐庶對於儒家的經義學問都非常精通,而且還結識了同郡的石韜。初平三年(192年),因董卓作亂京師而導致中州四處兵起,徐庶為了避亂,與同郡石韜南下至荊州居住。到了荊州

    之後,徐庶成為劉備的謀士並結識了諸葛亮等人。在荊州,徐庶將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劉備在見過諸葛亮後,經過談話,知道徐庶所言不虛,就將諸葛亮收至麾下。曹操伐荊州,劉表死,劉琮投降,劉備南逃,徐母被擄,做“忠孝不能兩全”徐庶就和石韜一起歸附了曹操。

      就因為母親被曹操所擄,徐庶就一定要離開劉備嗎?

      從社會環境來說,在漢朝,一個人要想做官,一靠門第,二靠孝道。漢朝是以孝資天下。當時張邈和陳宮叛離曹操,也是因為母親被抓。這樣的例子在漢朝很多,徐庶本來家庭背景就不高,如果再背上一個不孝的名聲,可以說,這個人仕途也就基本結束了。

      那麼,劉備為什麼沒有強留徐庶呢?

      劉備當時也沒有留徐庶的理由,因為盡孝在當時是最高的品德。其實劉備當時也有了諸葛亮等一批新的謀士,在謀士隊伍中徐庶的地位漸漸降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徐庶當時得知母親被抓,自己方寸大亂,已經沒有心事當劉備做事情,反而留在身邊還添亂。

      就當時的情景來看,徐庶的離開,不是發自徐庶內心,劉備放他走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要知道任何人都有邁不過去的坎。

  • 13 # 小知道小哥

    首先三國中,徐,本來以為自己遇到了一個民君,想透過劉備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可是自己的本事太大了,名氣也比較大,曹操想收買徐,可是徐不被收買,曹操愛才不假,當發現徐壽為劉備出謀劃策連連取勝後便設計騙徐來,徐去了一看自己母親沒事了,知道自己上當了,比較羞愧難當,回去以後,老母親把他罵了一頓,老人家說明深明大義,在培養孩子孝要有度,大是大非面前要以過為重,以意為先,你才能鼎力人世間,因為家庭瑣事的小事,就棄國,以贍養父母就舍意,你怎麼做為人臣。遇見這位深明大義的母親怎會不感動的留下淚來,自己當初沒預料到徐母會自殺,徐後悔一結果曹也後悔,因愧對徐壽便不再逼他而閒養徐到老,若徐再投奔劉則曹會追殺之。從這看岀一徐是有才之人,要不曹也不會去騙,二徐也是孝子,證明當局者迷 旁觀者清的事,出主意行,到自己身上就慌了,三徐推孔明出山,我感覺有點被動,如果自己幫助劉備就不推孔明瞭,自己走才推薦孔明,可見心思!不過徐是真君子人才也!徐庶之文韜武略的才能高於臥龍,鳳雛,他能算出臥龍,鳳雛的人生結局,但是他不願意再去回頭輔佐劉備,是因為他知道漢家氣數已盡,天意如此,又豈是幾個人可以為之扭轉乾坤的?

  • 14 # 橋喜說

    徐庶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

    徐庶早先名字叫做徐福,是貧寒人家(單家)的孩子,年輕時喜歡擊劍行俠仗義。中平末年,徐庶為人報仇,然後用白粉塗在臉上,披散著頭髮逃走,結果被官吏抓住,問他叫什麼名字,徐庶閉口不說。官吏於是把徐庶綁在柱子上作出準備肢解的樣子,同時擊鼓下令周圍市場裡的人出來辨認,但沒有人敢說認識這個人。後來徐庶的黨羽一起來將他救走。徐庶非常感激,但從此不再舞槍弄棒,一改自己平時行事方式,換上儒生的衣巾外出求學。大概這就是徐庶改名的原因吧!

    剛開始的時候,同舍的學生們都嫌棄徐庶先前做過賊,沒有人願意和他在一起。徐庶就每天早早起床,一個人打掃衛生,不管什麼事都先問問別人的意見,認直學習儒學,漸漸的,徐庶對於儒家的經義學問都非常精通,而且還結識了同郡的石韜。初平三年(192年),因董卓作亂京師而導致中州四處兵起,徐庶為了避亂,與同郡石韜南下至荊州居住。到了荊州之後,徐庶成為劉備的謀士並結識了諸葛亮等人。在荊州,徐庶將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劉備在見過諸葛亮後,經過談話,知道徐庶所言不虛,就將諸葛亮收至麾下。曹操伐荊州,劉表死,劉琮投降,劉備南逃,徐母被擄,徐庶就和石韜一起歸附了曹操。

    就因為母親被曹操所擄,徐庶就一定要離開劉備嗎?

    在漢朝,一個人要想做官,一靠門第,二靠孝道。漢朝以孝治天下,皇帝的諡號當中都有一個“孝”字,官吏的選拔也有孝廉一科。也就是說,在漢代無論是做人還是做官,孝是最基本的條件和要求。反過來說,不孝是難以在社會上立足的,這就是徐庶母親被擄掠要離開的直接原因。

    徐庶的家族背景和個人的社會地位不能和以上人員相比,如果再背上一個不孝的名聲,可以說,這個人仕途也就基本結束了。

    不是說盡忠重於盡孝,徐庶不可以以盡忠為理由留下來嗎?這就是三國這個特殊時期的另一種情況了。當時天下雖然是諸侯各自為政,為某一個諸侯效力,就是那個人的臣子,但天下還有一個名義上的皇帝,假如曹操以天子的名義任命某人為官,那這個人也就在形式上和諸侯一樣,成為了朝廷的臣子。這就像劉表手下的韓嵩所說的那樣:“天子給予韓嵩一個官職,我就是天子之臣子,而只是將軍(劉表)的古舊官吏罷了。”

    有一個故事很能說明這個時期的不同平常。曹丕有一回大宴賓客,他出了一道題,說:“君主和父親都得了重病,只有一粒藥丸可以救一個人,你們是先救君主呢還是先救父親?”眾人莫衷一是,只有長史邴原不參與討論。曹丕點名讓邴原表態,邴原大聲說:“救父親!”曹氏父子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們就是實際上的“君主”,曹丕問這話的用意,顯然是要大家表忠心,但邴原身為曹丕幕僚班子的首席官,卻說出了曹丕並不想得到的答案,而曹丕卻也並沒有為難他,可見這是一個時代的特殊。畢竟,內戰和抵禦外辱是有區別的。

    既然在劉備麾下和為曹操效力沒有根本性的區別,如果丟掉了孝道又會導致身敗名裂,從某種方面來說,徐庶還真的沒有更多選擇。

  • 15 # 影視迷資源共享

    對於徐庶,大家應該不會陌生,演義中是劉備到荊州後的第一位重要謀士。此人博學多才,和諸葛亮、崔州平、石廣元等人非常交好,在荊州一帶頗有名氣。投靠劉備後,也立刻有所建樹。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說的就是他。

    那麼,我們就要問了。歷史上的徐庶是個什麼樣的人物?他又是什麼時候離開劉備的呢?他為什麼要離開劉備,真的是因為他母親嗎?他投靠曹操後,真的沒有獻一策?

    歷史上的徐庶確實和諸葛亮等人十分交好,也確實很有學問,但是徐庶破八門金鎖陣,手把手教劉備怎麼打仗的事是肯定不存在的。劉備一個主帥,軍事戰鬥需要別人來指揮?就算是後期的火燒博望坡什麼也都是他親自領導的,可能聽聽徐庶的建議啥的。

    演義中編了一段故事,說是曹操把徐庶的母親捉了起來,然後徐庶就不得不離開劉備,然後離開之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其實不然,徐庶並不是這個時候離開劉備的,翻開《三國志諸葛亮傳》就可以知道徐庶是在劉備一行人逃亡江夏的途中,因為徐庶的家眷(母親)在逃跑途中被曹軍捉了,徐庶才決定離開劉備的。雖然都是離開劉備,但是歷史和演義有個時間差的。

    歷史上徐庶是因為母親才離開劉備的?三國志的交代是因為母親被抓走,徐庶心如死灰,方寸大亂,只好辭別了劉備,投奔曹操。自古忠孝不能兩雙,徐庶選擇了孝。會不會有其他原因呢?筆者猜測還可能是吃不了這顛沛流離的生活的苦~

    徐庶進曹營真的沒有獻一策?這多半是不可能的!

    據《魏略》記載: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就是說公元223年,徐庶在魏國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多多少少是個官職吧?一策都不獻就拿了個官做,可能嗎,科學嗎?

    對於徐庶,應該是個有學問,有謀略的人才,諸葛亮也是挺欣賞他的。如果跟著劉備一直混,在蜀國估計會成為主要支柱。

  • 16 # 大馬哈魚12

    答,徐庶離開劉備,是必須的,因為他的理想與劉備的事業之間沒有交集。要說他幫劉備引薦諸葛亮當軍師不過就是做了一個順水人情的事情,劉備是皇親國戚,幫助劉備就是替皇家賣命,這是利益博弈的資本,也可以透過著一些活動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待價而沽。但是骨子裡他和關羽都有一個正統的思想就是皇帝封的官才算貴,其它地方諸侯的官都不值錢。你看關羽總喜歡把漢壽亭侯放在他所有的封號之前,其實漢壽亭侯就是一個比村長大不了的小官,曹操一輩子都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天下有識之士都匯聚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使自己強大,劉備就是一個過了氣的皇親國戚,他也清楚這種狀態,自己不是有了玉帶昭興奮的不知道怎麼好嗎?他知道徐庶離開,不會回來!不過他遲疑了,因為徐庶進曹營對自己的事業的損害要多大,他清楚。徐庶為了讓劉備放心,於是就做出保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透過這裡可以看出,劉備與徐庶之間的關係,已經到了直截了當的談論問題,但是必要的隔閡和猜忌還是有的。沒有達到推心置腹的地步,為什麼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彼此之間都為分離保持好聚好散的薄面。

  • 17 # 塵封瞬間

    對於徐庶,大家應該不會陌生,演義中是劉備到荊州後的第一位重要謀士。此人博學多才,和諸葛亮、崔州平、石廣元等人非常交好,在荊州一帶頗有名氣。投靠劉備後,也立刻有所建樹。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說的就是他。

    那麼,我們就要問了。歷史上的徐庶是個什麼樣的人物?他又是什麼時候離開劉備的呢?他為什麼要離開劉備,真的是因為他母親嗎?他投靠曹操後,真的沒有獻一策?

    歷史上的徐庶確實和諸葛亮等人十分交好,也確實很有學問,但是徐庶破八門金鎖陣,手把手教劉備怎麼打仗的事是肯定不存在的。劉備一個主帥,軍事戰鬥需要別人來指揮?就算是後期的火燒博望坡什麼也都是他親自領導的,可能聽聽徐庶的建議啥的。

    演義中編了一段故事,說是曹操把徐庶的母親捉了起來,然後徐庶就不得不離開劉備,然後離開之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其實不然,徐庶並不是這個時候離開劉備的,翻開《三國志諸葛亮傳》就可以知道徐庶是在劉備一行人逃亡江夏的途中,因為徐庶的家眷(母親)在逃跑途中被曹軍捉了,徐庶才決定離開劉備的。雖然都是離開劉備,但是歷史和演義有個時間差的。

    歷史上徐庶是因為母親才離開劉備的?三國志的交代是因為母親被抓走,徐庶心如死灰,方寸大亂,只好辭別了劉備,投奔曹操。自古忠孝不能兩雙,徐庶選擇了孝。

    據《魏略》記載: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 18 # 世文先生說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寫的就是徐庶。徐庶,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 早年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等道友來往密切。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劉表病死,次子劉琮接領荊州,派遣使者請求投降曹操。時徐庶與劉備屯於樊城,聽聞此事後,劉備率眾南行,徐庶帶家眷與諸葛亮一起隨劉備逃亡,在當陽長坂坡被曹操大軍追上,徐庶的母親被曹操軍所擄,徐庶為了保全母親,只得辭別劉備,隻身前往曹營。

  • 19 # 海洋情感小屋

    對於徐庶,大家應該不會陌生,演義中是劉備到荊州後的第一位重要謀士。此人博學多才,和諸葛亮、崔州平、石廣元等人非常交好,在荊州一帶頗有名氣。投靠劉備後,也立刻有所建樹。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說的就是他。

    那麼,我們就要問了。歷史上的徐庶是個什麼樣的人物?他又是什麼時候離開劉備的呢?他為什麼要離開劉備,真的是因為他母親嗎?他投靠曹操後,真的沒有獻一策?

    歷史上的徐庶確實和諸葛亮等人十分交好,也確實很有學問,但是徐庶破八門金鎖陣,手把手教劉備怎麼打仗的事是肯定不存在的。劉備一個主帥,軍事戰鬥需要別人來指揮?就算是後期的火燒博望坡什麼也都是他親自領導的,可能聽聽徐庶的建議啥的。

    演義中編了一段故事,說是曹操把徐庶的母親捉了起來,然後徐庶就不得不離開劉備,然後離開之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其實不然,徐庶並不是這個時候離開劉備的,翻開《三國志諸葛亮傳》就可以知道徐庶是在劉備一行人逃亡江夏的途中,因為徐庶的家眷(母親)在逃跑途中被曹軍捉了,徐庶才決定離開劉備的。雖然都是離開劉備,但是歷史和演義有個時間差的。

    歷史上徐庶是因為母親才離開劉備的?三國志的交代是因為母親被抓走,徐庶心如死灰,方寸大亂,只好辭別了劉備,投奔曹操。自古忠孝不能兩雙,徐庶選擇了孝。會不會有其他原因呢?筆者猜測還可能是吃不了這顛沛流離的生活的苦~

    徐庶進曹營真的沒有獻一策?這多半是不可能的!

    據《魏略》記載: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就是說公元223年,徐庶在魏國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多多少少是個官職吧?一策都不獻就拿了個官做,可能嗎,科學嗎?

    對於徐庶,應該是個有學問,有謀略的人才,諸葛亮也是挺欣賞他的。如果跟著劉備一直混,在蜀國估計會成為主要支柱。

  • 20 # 始終先生

    徐庶離開劉備,確實是出於自己的母親被曹操挾持,不離開有違情理。

    曹操親率大軍南下徵荊州,當時徐庶隨劉備率十萬民眾逃亡。在這過程中,曹操俘獲了徐庶的母親,並命人以其母親的口吻給徐庶寫信,脅迫徐庶離開劉備投入曹營。徐庶方寸大亂,最後離開劉備。

    自古忠孝難兩全,徐庶必須要離開劉備嗎?

    首先,在漢朝時期,“孝”重於“忠”,這主要和漢朝提倡孝道有很大的關係。

    漢朝時期,選拔官員用的是察舉制,即由其他官員推薦,中央進行考察的一種制度。而察舉制中,最重要的一項科目,就是孝廉。孝廉在察舉制中佔有極為重要的比利,換成現在的說法,可以把孝廉看成面試分,筆試考得不好沒關係,其他官員說你是孝子廉官,那你的總分就升上去了。

    且漢朝以孝治天下,皇帝的諡號當中都有一個“孝”字,在漢代無論是做人還是做官,孝是最基本的條件和要求。反過來說,不孝是難以在社會上立足的,這就是徐庶母親被擄掠,徐庶要離開的直接原因。

    其次,劉備一直以來對外宣稱的就是“仁”,在得知徐庶被要挾後,如果劉備強行留徐庶而不放,反而成了不近人情的“不仁”之主,這與劉備的人設是相斥的,曹操極有可能以這一點對劉備進行輿論上的攻擊,對劉備造成不良影響,導致劉備日後難以服眾。這也是劉備沒有留徐庶的原因。

    第三,雖然當時群雄割據,戰亂紛爭,但天下在名義上依然是漢天子的天下,徐庶在劉備處為官,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朝廷的正式官吏。但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如果此時他以朝廷的名義任命徐庶一官職,那徐庶就成為朝廷的正式官吏,如果此時你不回到朝廷(曹操處),那徐庶即丟掉了孝道,又不忠與朝廷,勢必會身敗名裂,到時候劉備如果依然重用徐庶,勢必也會受到輿論上的牽連,所以徐庶除了投入曹營,還真沒有其他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曹操唯才是舉很少處決自己的謀士,為何要殺掉“足智多謀”的許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