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瘋癲小小強
-
2 # 使用者6363279603
這個問題是很現實、很無奈的事實,以農民現實接受的社會實際相關聯相對應,確切的答案應該在社會的上層專家、教授的撐控預測之中,但願不失公平一公道與民心。草民自認聽天由命別無它求、上有老下有小隻有堅強才能有生存有希望,農民兄弟們認命吧!你若生在北上廣也許就是另外的景象和宿命,天生賤命別丐求太多,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有祖先的窮骨頭,先輩們曾在難以置信的困苦中養育了我們那是何等的艱難困苦、兄弟姐妹們知足吧!靠誰不如靠自己、為家的責任和嚮往的美好、努力一奮鬥一加油吧!
-
3 # 粱山好漢7
大部分農民工都只能回家等老了,等兒女的孝順,然後慢慢的最終迴歸土地,當然也有相當多的農民工過著悲苦的生活,中國的農民工生活還是很艱苦的,尤其是當下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太多太多人失業!
-
4 # i坤坤噠
未來需要升級!
農民出身的工人,已經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了!
隨著社會不斷髮展,農民也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
讓自己學習更多實踐問題,未來的路會更好的!
-
5 # 璞成
農民工是我們國家發展到現在的一個特殊情況。我理解的農民工的定義是,有土地又不足以維持生活,有工作又沒有將來。我在內蒙古這地方,我身邊有很多這種情況。相對其它地方,我們這的人均土地要多一點。地或種或包都是一份穩定的收入,一個家庭有一份土地,一個人出來打工,或兩個人打工,日子過的還好。我爺爺就是工人了,到我還是工人。我覺的日子還不如農民工。我說的是我們本地的,不是外來的。我對以後的判斷,一定會專業化。農民有農業的技能,工人有工人技能。雖然現在教育很扯淡,但至少還要認真讀完高中。這無論你選擇做工人,還是農民都要學習技能的基礎。而你一定要選擇,這是兩種不同的生活,和思維方式。
-
6 # 70後老梁
謝謝邀答!我也在是農村出來的,對於我們農民工何去何從這是社會問題,一是涉及各行各業太複雜;二是我們農民工流動性大;三是我們的生活不穩定思想波動大。總之,我們農民工內心不安,在外想家,在家想著怎麼到外面去掙錢養家。這些問題儘管政府不斷透過對農村政策傾斜進行扶持,全力透過職能培訓讓我們走職業化道路穩定生活。但是現實殘酷,工廠效益下滑,環保嚴查,致使我們一些人今天在這裡,明天去哪裡,最終還是一場空。俗話說,船到橋頭自然直,除了效益好的工廠農民工就留住了,其餘的最終還是從那裡來回到那裡去!
-
7 # 鬍子哥說北京土話
個人認為:一、農民工會長期存在,基層服務業和建築業都靠他們的汗水在支撐著;二、農民工可能出現生活狀況的轉機:一個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把握機遇,另一個就是培養出出息的子女,頤養天年;三、隨著農村城鎮化的發展,農民工工作的地點可能會離家鄉越來越近,減少了每年外出打工的奔波之苦
-
8 # 敢言清風59422591
我是改革開放第一批農民工,我也有孩子是第二批農民工。他們因為我們巳年老不能替他們帶孩子今年巳辭去工作回家。在我們家鄉只要能吃苦事還是有做。雖然工資少點,但每天能與自已的孩子及親人在一起也是一種幸福。船到橋洞總會直,大家都能過你會掉隊嗎?不要想太多,開心每一天!
-
9 # 吉恩瀚棠
這個問題真的不好回答。
農民工朋友在外打工,經常和愛人兩地分居,也不能經常陪伴在孩子身邊,確實挺令人糾結的。
今後將何去何從?確實值得好好想想。
如果個人能力允許,能夠融入到打工的城市,那是最好的。即便不能夠買房,但能夠租房子住,把老婆孩子都接到城裡來,然後讓孩子到城裡的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這是最好的方案。但這需要豐厚的資金支援,並不是那麼容易達到。
還有一個方案,就是在外面努力打工,大幹幾年然後回鄉創業——不管是發展種植、養殖、還是畜牧,還是農產品深加工,都是很好的創業途徑。不過,創業卻相伴著風險,尤其是養殖業,一有畜禽流行病或遭遇天災,往往血本無歸。所以,儘量還是不要以養殖業作為創業專案。
當今各地方經濟發展不均衡,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經濟狀況和和生活條件相差懸殊,為了更好的生存,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迫使人們不得不到經濟發達的地方去打工——這是民工潮衍生的根本原因。或許,在今後某一天,國家會對各地的地方經濟進行調控,扶持和促進相對貧困和落後地區的地方經濟的發展,在你的家鄉為農民工朋友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如果真要那樣,你就不用再去外面打工了。
俗話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現在你在外面打工,夫妻兩地分居,不能陪伴孩子。雖然有很多無奈,但也不必糾結。過好現在的生活就行了,包容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和不完美。在外打工照顧好自己,平時多給老婆孩子打打電話和報平安。
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不如意的地方,所以,你不必太過糾結。也不要總想著何去何從——我只跟你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安安全全快快樂樂的度過人生每一天,為了孩子努力賺錢,可以為了今後多打算,但不必為一些不如意太過糾結。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真誠祝福你。
-
10 # 土家面孔
這幾年,農民趕上了國家對於農業的大改革,大調整,土地確權、土地和宅基地可以有償退出,玉米臨儲取消,糧價齊頭下跌。這些讓咱農民突然覺得迷茫了,不知道未來我國的農業會是啥樣?那麼2017年,農民工將面臨什麼!下面一起來看看。
一、糧價持續保持低迷
這個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也是必須面對的,農民靠地吃飯,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我們的錢包癟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實,原來的糧價有國家託底,敞開了收,玩命的漲,但是現在自己撐不住了,國外衝擊還厲害,不得不一切歸於市場化。而之前造成的傷口,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去撫平
二、大量農民離開土地
現在越來越多的村子都變成了空心村,據資料顯示,2000年時中國有360萬個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減少到270萬個,十年裡有90萬個村子消失了,一天之內就有將近300個自然村落消失,原因是什麼?就是因為農民離開了土地,不在農村生活了。
糧價的下滑,農民收益減少,土地流轉的快速推進,更加速了農民離開土地。
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指的是土地使用權流轉,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含義,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經濟組織,即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
其要點是:在不改變家庭承包經營基本制度的基礎上,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設,建立以土地為主要內容的農村股份合作制,把農民承包的土地從實物形態變為價值形態,讓一部分農民獲得股權後安心從事二、三產業;另一部分農民可以擴大土地經營規模,實現市郊農業由傳統向現代轉型。
三、農民要開始學會新的生存技能
大量的農民離開土地,可是還得生活,唯一的出路就是去城市打工,現在經濟低迷,原來依靠出力氣就可以賺到很多錢的工作也不好找了,而且工資還經常拖欠,並且離開土地的農民越來越多,哪有那麼多底層的崗位呢?就逼迫農民必須學會另外的工作技能,只有這樣才能在離開土地後生存下去。
四、農民當不成農民,也成不了城裡人。
現在已經有29個省市取消非農戶口了,也就表示著有很大一部分農民身份將消失,而且農民都離開土地了,一年當中在農村老家呆的時間不過短短几天,根本已經算不上農村人了。
但是,雖然沒有了農村戶口,國家也陸續釋出了各種社會福利待遇和城鎮對接,包括養老、醫療、教學等等方面,出發點絕對是好的,可是唯一擔心的就是財政是否能負擔的起,所以農民既不是農民了,也無法完全成為城裡人,遊走在邊緣地帶。
現代農業發展的未來走向:市場化、智慧化、全球化、產業化、區域化、生態迴圈、融合化。
未來農業的特點:可持續農業發展、多功能與產業融合、優質安全食品與生態友好、高效、現代科技武裝、競爭力。
-
11 # 老徐開箱
八十年代初,中央文獻第一次出現了農民工這個詞語,隨後這個詞走向了社會,也走進了廣大社會群體。農民工從字面上我們就能知道是泛指從農村裡出來的勞動人民,而如今也更加詳細充實,具體簡單來說就是那些農村戶口文化程度不高的國民群眾。而這群人支撐了這個國家這個社會的執行的所有基礎,我們很少關注到他們畢竟他們太卑微渺小了,也太沉默了。在新世紀的今天我們開始關注這群卑微沉默的群體,向這些辛苦勞作的群體致以稱讚讚美。當我們高喊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倡導給予讚美時他們或許注意到了來自同樣在努力生活人們的關注,但他們大多數人對於這些沒有更多的放映,更多的是一笑而過繼續忙他們手上的事情。其實他們需要的不多,也許根本不需要那些吧,他們可能會更加在乎他們辛苦勞作後的收入吧。來自低層的他們繼續走著父輩們走過的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繼續著。讀書讀的好的,考個好大學跳出‘農’門,有個好的出路。更多的是讀幾年書然後接過鋤頭走向農田,然後幾年後結婚生子,最後帶孩子讓他們接受教育繼續他們以前走過的路。而改革開放後三四十年後的今天,他們放下鋤頭拿起行囊走進城市幹起了各式各樣的工作,更多的是從事起大多數人都不想做的髒活累活,特別是那些建築工地各種各樣的工廠。尤其是改革開放後一輩年輕人,比父輩更年輕更聰明更有闖勁。他們放棄了從事農活走向城市更加輕鬆更加豐厚的工作 ,但走進後才發現能給他們的只有那些又髒又累的活。他們想要的不多,只想憑自己勤勞獲得自己的收入,而尷尬的往往事與願違。辛苦而來的收入往往得不到,要不大打折扣,更有甚者得到是有名有數的是具有中國特色欠條,欠錢承認就是不給錢,要麼一年給一點就像擠牙膏一樣,更有甚者寫個欠條攜帶錢財逃之夭夭。碰到這些種種困境有少數人知道求助記者,透過他們的幫助拿回自己辛苦的所得。可往往大多數遇到這些麻煩的要麼不了了之,不了了之是多麼無奈的辦法,更多的像是安慰自己般,一年又一年的去那些老賴家裡。而可笑的是,要麼大門緊鎖要麼只有他們年邁的父母,而那些老賴要麼在大城市裡買房過上好日子,要麼遠走他鄉從新開始。沒有福利沒有養老金也沒有假期,做事就有錢賺不做事就沒錢賺,他們大多數就是所謂的零時工,沒有任何安全保證。即使是有保證的工作,可是尷尬的是五險一金有,固定假期有,可是工資就那麼點點。去年看到一個公路保潔員,辛苦八小時"風雨無阻加上補助金加上各種福利總共才一千三百多,多麼尷尬的結果。在這我不想抱怨什麼,也不想諷刺什麼,只是希望在高度文明高度昌盛的今天,能稍微關心保證下他們最基本的訴求,既勞有得。
-
12 # 思並快樂著
關於農民工兩地分割槽、農村空殼化、留守兒童、異地教育等問題探討的不少。我也是一個農村人,是透過教育改變的命運。但我身邊還有不少農民朋友,我想結合我自己對身邊人的一個經驗觀察來比較切實地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立足於農民工自身的解決辦法:比如,我曾經遇到過幾例。其中一個案例為:兩口子都是山東人,在我們小區附近租了一個小門面賣菜,已經有好幾年了,有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都在小區附近的一所小學就讀(不知道其他城市如何,現在天津有很多小學都招生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兩口子在天津郊區買了兩套房。這個案例算是比較成功地融入了打工城市的一個案例。還有一例是:在天津做電工的一位農民工兄弟,裝修的時候請他來安裝電燈,順便聊了一下他的情況:在天津做電工好幾年,由於技術精湛,所以客戶資源越來越多,一年可以收入十幾萬。開始的時候本來是夫妻分居,兩地生活,後來由於男方事業越做越好,就把老婆孩子都接了過來,老婆後來進入天津的一個外企加工廠,孩子也順利入學。結合這兩個案例,再加上對中國職業結構的一個整體觀察,如加工製造業和服務行業的並向發展,我個人覺得形勢對於農民工而言是整體向好的:收入逐漸提高,尤其是對於熟練的技術工人而言。所以,如果農民工兄弟姐妹能立足於自身,透過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來謀求城市的立足之地,我覺得前景還是比較看好的。比如在北京做月嫂的“範雨素”。
第二,農民工的心態需要變化。我在跟身邊的農民工兄弟交流的時候,發現兩地分居,除了外界因素的制約,其實還有農民工兄弟自身心理所製造出來的“人為隔閡”:比如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工兄弟其實在打工城市收入也不低,很多時候可以抵得上一個中產,但是農民工兄弟總習慣於視自己為一個城市的“過客”,一般很少有在城市紮根生活的想法,很多農民工兄弟掙得錢基本都回流鄉村蓋房子、娶媳婦。還有很多農民工想法很保守,總覺得女主內,男主外,滿足於讓媳婦做家庭主婦,我覺得這種傳統觀念也是導致兩地分居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句話:工種無高低,但工種內部有高低。儘量讓自己成為自己工作領域中最熟練的“那一個”是保證在城市立足的根本。還有就是心態的變化。我覺得就想改變現狀而言,我覺得以上兩點是尤其需要注意的。
基於對一些評論的回答補充:當然,在目前的社會現狀下,農民工在城市的融入的確面臨著很嚴重的問題。但是我想說的是,其實不僅農民工,其他很多職業群體其實都面臨這個問題,比如“蟻族”大學生、北漂群體等。只不過農民工群體問題可能更嚴重一些。但是,我經常對我身邊的朋友說的話是:即便這個社會如何不盡如人意,它還是為足夠努力的人留下了足夠的空間。所以,就個體而言,最有效的途徑是與其去抱怨,不如奮起,做階層固化中的漏網之魚。
-
13 # 手機使用者5506116606
在當今社會來看,農民工將永遠被動,城市裡大搞建設他們來了,到城裡不需要他們時可能沒地方去了。因為年齡大了,回農村也沒用了,沒土地了,雖說是流轉,我們家流轉的工地十年沒收過一分錢,沒錢,沒地又老了,身體在城裡也累垮了,回去的下一個結果大家去想…………。也就是農民工一輩子的歸宿,可憐啊!親愛的同夥們《我也是農民,工》。
-
14 # 9966887
謝謝邀請。我覺得農民工只是如今特殊時期的特殊群體,是中國改革中很多方面欠妥,很多方面不完善的臨時產物和體現。他們的出現雖然對城市建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和貢獻。但在這背後的負面影響和作用是不應該被忽視的。人員的流動,社會的不穩定,大量土地的荒廢及沙漠化等都應是官府職員們深思考慮的問題。
-
15 # 農村小販
我也只農民,也種過十多年的地,上交過大量的公購糧,也在城市打工,年老了,累了一身病,每月靠一百多元的農村老人金,艱難過晚年,天天想,我們農民就沒有貢獻過嗎!糧食是我們種的,城市是我們建的,為何享受極少?也許你城裡的老人會說,我們辛苦工作一輩,所以就有退休,那我納悶了,農民就不能退休嗎?如今種地的都是六七十歲的老農民,真的想不通,我也問工蜂,工蜂它說,不用去想,奉獻完了,留下的是蜜。
-
16 # 威海梁氏fans1
我是農民,我認為所謂的農民工是指哪些家中有三五畝或十畝八畝土地不足以維持生計,退而以務農為副業到工廠企業上班的人。少量的土地對他們來說就是雞肋,食之無味丟掉可惜,這些人中的大多數的出路在於放棄土地,另謀它業。
-
17 # 柿園風情
伴隨著時代的變遷,第一代農民工漸漸退出歷史舞臺,第二代、第三代所謂的農民工正進入社會方方面面,他的標籤沒有變,變的是生活方式和生存技能。在城市尋找落腳點他們正在努力著。也在努力改變身上揹負的標籤;農民工想回去也是懷著夢想而去的,農村的貧窮不是永遠恆定不變的,也許國家鼓勵資本下鄉、美麗鄉村正改變人們嚮往大城市的決心。農民工或許返鄉可能是技朮、知識,資本聚集農村。農村也有質的改變,工業強大必然帶動農業轉型。農民工再回家鄉可能發現農村也是打工的場所!適者生存,農民工和城裡人一樣遷徙為了更好的生存,農民工何去何從只是一種生活方式。
-
18 # 農村土秀才
農民工就是農民,不管跑到哪裡,不管到任何時候他仍還是農民,因為他們的老祖老宗都在黃土下埋著,他的血緣關係永遠都不會蛻化變質。有人說,他們在大城市工作時間長了,再買套房子就轉為城市人了,我看那也不可能,因為土地是農村人賴依生存的法寶,樹葉早晚要落樹根下。即便他們被轉為市民,但他不可能加入城市戶口編制,不可能享受正常市民的各種待遇和津帖。總體說來,他們外出打工的主要目的,也就是為了緩解家庭經濟結局。說自了,也就是掙夠蓋房錢。養家餬口錢和娶媳婦錢,接下來也就該返鄉為民了。這就是他們的最終歸宿。也談不上什麼何去何從。農民嘛,除了耕種收打以外,一年四季淨閒著,一冬一春,年輕人都走光了。街道淨無一人。閒來無事,終天也就是打打牌、下下棋、看看電視、到田地轉轉、最後再坐街口議議國家大事。其他的事再也沒啥可幹了。
-
19 # 想撿個男朋友
找對應自己長處的工作,不要攀比,公共場合多注意形象,穿什麼說什麼別人是管不上,乾淨,不爆粗,改善城市人對農民工的看法,我想會有更多老闆提供比較優待的崗位。誰願意和邋遢的要死的人呆一起呢,是吧?
-
20 # 海匪黑風1
目前沒有特別好的辦法解決農民工的問題,由於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不斷的湧入城鎮務工,農村剩下的全是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而如今城市和城鎮又沒有太多的工作崗位,使大量的農民工養家餬口的難度增大,雖然國家不斷出臺傾向農村的政策,可杯水車薪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故學習和掌握一門必須的技能,或利用土地的優越性找到發家致富的門路也不失為一種生活的途徑。
回覆列表
我是一個從農村出來的孩子,父母是農民工,我有切身體會,所以我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從小父母受過的罪,吃過的苦我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小時候不明白為什麼他們拼了命的賺錢,然而只是為了讓我上學。我也不敢辜負父母的期望,在西安讀了一所一本院校。如今畢業了,眼界也開闊了,好多事情也漸漸的明白了,只要我們爭氣,讓父母有吹噓的資本,那麼就是最好的回報。
回到正題,我們應該樹立職業平等觀念,每個人從事的職業不一樣,但是都對社會有所貢獻,那麼這就是一份值得尊敬的職業,那些從農村出來但沒有文化的勞動者們永遠不會失業,如果能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並且每天能夠保持學習,那我相信努力的人運氣不會差。
最後一點,只要心中有夢,不斷的去學習,不斷的去靠近,那麼出路永遠在腳下。不要抱怨社會,不要抱怨他人,所有的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