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喝西北風
-
2 # 視線2018
我認為,首批殲20與遼寧艦一樣,科研的意義大於實戰意義,從這點來說,它是無價的。
從目前殲20的作戰效能看,比較適合遂行隱蔽突防和隱蔽截擊任務,而不適合遂行格鬥空戰任務,這是因為其動力和機動能力受限所致。對於一款四代機來說,這是它的硬傷所在。
由此,殲20是否能達到四代機頂尖水平,則取決於我國航空工業發展水平,尤其是航空發動機新材料技術的創新突破。
殲20長度20.3米,翼展12.88米,高度4.45米,空重19391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7000千克,它需要強大的動力。
截至9月,殲20已生產了10來架,可以裝備一個大隊。從網上最新公佈的2021號機身顏色(黃色)來看,殲20改(升級版)還沒有定型,它還處在邊試、邊訓、邊改階段,但它對周邊敵對勢力的戰略威懾力是不言而喻的。
我相信,殲20改年內就可以完成定型,型號應為殲20B。只有殲20B定型後,才可以進入大批次生產。
殲20也只有改型成功並批次生產才能準確計算出它的實際造價。根據國外隱形戰機的造價和國產因素考量,殲20定型後的批次生產價格大約每架8億RMB。
-
3 # 小兔蘇
東方網3月22日訊息:據加拿大全球研究網站3月19日發表文章透露,中國殲-20隱形戰機的單價可能是1.1億美元,而美國一架F-35戰機的價格達1.31億美元。
殲-20是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研製的中國第四代(歐美標準,俄標準為第五代)雙發重型隱形戰機。該機於2010年10月14日完成組裝,2010年11月4日進行首次滑跑試驗。2011年1月11日12時50分,殲-20在成都實現首飛,歷時18分鐘。
今年以來,殲-20在成都頻繁試飛,引發外界關注。近期網路爆出的全新殲-20戰機照片顯示,相比殲-20之前的型號,新型殲-20最明顯的特徵是採用了與F-22類似的二元推力向量噴口技術。如果圖片未經過處理,則此技術改變一方面澄清了之前關於殲-20動力的傳聞,即殲-20將採用俄製117S或AL-41發動機。另一方面,此項改進預示中國已經解決第五代戰機的動力瓶頸,不僅能研發高效能動力裝置,同時也實現了將自身發動機與美式推力向量技術的整合。體現了中國在戰機動力方面取得的巨大進步。不過中國全國人大代表、空軍中將高守維表示,殲-20隱形技術好,作戰效能也比現在的戰機好得多。但他否認了殲-20今年服役的可能性,稱目前殲-20還處於試飛階段,達到擔負作戰任務需要一個很長的階段,要看試飛情況而定。
-
4 # ltzmy
國外媒體預估是1.1億美元左右。
但是國內媒體測算低一點。總研製經費約需371億元,包括製造試驗試飛飛機8架及預生產型飛機6架。其中飛機機體研製費約200億元,發動機研製費約60億元,機載電子裝置研製費約75億元,機載武器研製費約36億元。此費用與第三代戰鬥機殲-10和殲-11的發展和引進費用總和大致相當。單機價格4.5億—5億元,略高於引進蘇-27的3500萬美元。
-
5 # 喀秋莎61589681
在6月30朱日和訓練基地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沙場閱兵儀式上有3架殲-2O第五代隱形戰鬥機掠過上空,展示了我空軍先進作戰飛機雄姿。殲-20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五代雙發重型空優戰鬥機。主要特點是具備優良的隱形能力、空戰感知能力、超機動效能,在未來戰爭中是用於奪取戰場制空權的尖兵利器。第五代新型戰鬥機早已不再是單個意義飛機上,而早以是戰場資訊節點,有超強的實時戰場態勢偵、分享能力。
總體而言,殲-20單機造價昂貴。這屬於每個國家機密,一般不會隨便透露的。根據外媒體揣測分析給出了估價1.1億左右美元,摺合人民幣7,3億。也可能還高於這個數字。
據美的國防報告中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殲-20第五代隱形戰鬥機將計劃在2018年開始正式服役並投入使用。
-
6 # 民航小知識
中國殲20造價最低1.75億美元 F-22空戰勝算不大原文配圖:中國殲20戰機。
兵工廠12月13日訊息,2016年珠海航展上的主要一個事件就是展示了中國最新的第五代戰機殲-20。儘管殲-20動態展示時間不足1分鐘,但是整個國際社會都在關注該型中國飛機。中國人不急於完全公開自己所有的秘密,兩架殲-20進行動態展示後就降落在一個軍用機場,不再進行更多的展示。
中國媒體給殲-20冠以“航母殺手”的稱號,一些媒體表示,中國新型戰機沒有給美國F-22和F-35留下機會。然而事實究竟是不是如此呢?不久後答案將會明朗,然而可以充分肯定一個事實,中國已經超過了俄羅斯,而且未來幾個月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有第五代戰機服役的國家。
俄羅斯T-50戰機、美國F-22戰機和中國殲-20戰機的詳細戰術技術特點至今仍然是保密的。大眾瞭解的只有這些國家國防部公佈的一些很少的資料。然而,還是可以得出一些結論的。
美國“猛禽”
美國第五代戰機的研發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贏得了研發和製造新一代戰機的競賽,波音和通用動力公司供應一些零部件。
F22“猛禽”原型機第一次升空是在1997年的秋天,4年後開始批次生產。2003年1月14日,F22猛禽戰機正式服役於美國空軍。第一批戰機被部署到內利斯和蘭利空軍基地,蘭利同時也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總部所在地。
儘管F22戰機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戰機之一,生產一架“猛禽”戰機將耗費政府3.5億美元,而同時加上研發,費用超過4.11億美元,F22戰機的使用又遇到大量的技術問題。特別是由於各種技術故障,美國空軍已經失去了3架戰機,犧牲了兩名飛行員。此後不久,一些飛行員公開發表宣告稱,在消除所有故障以前,美國官員拒絕再駕駛F22戰機飛行。
2012年,美國古方部長萊昂·帕內塔出臺了一系列針對F22戰機的限制飛行令,原因是戰機的機載製氧系統(OBOGS)不穩定。根據限飛令,所有F-22戰機將停止遠端飛行,所有飛行必須保持在有可降落地點的範圍內,以確保飛行員在飛行中遭遇無法預料的生理狀況時可以立即緊急降落。
一年以前,美國國防部禁止駕駛F22的飛行員爬升到超過7600米的高度。這項措施也是為了防止機載製氧系統出現故障而導致不幸事件的發生。2007年2月11日,由於軟體技術問題,12架美國第五代戰機沒有成功進駐日本。F22的計算機執行間斷,導致日期變更線被越過。
顯然,甚至是美國政府也知道F22是一架非常昂貴卻不可靠的“玩具”。軍事分析家曾多次指出F22戰機的燃料儲存有限的問題,猛禽戰機的油倉容量僅為8.2噸,這時的飛機幾乎不適合在實戰條件下使用。F22戰機過於依賴空中加油,不能遠離基地執行作戰任務。
大多數軍事專家一致認為,實戰中使用F22戰機將過於昂貴,除此之外,實際上機載製氧系統的問題也沒有給“猛禽”留下實戰機會。到目前為止,美國人的主力仍然是上世紀70年代初研發的F16戰機。
俄羅斯T50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蘇聯空軍司令部就對主要設計局提出研發新型戰機的要求,用於替換老舊的米格29和蘇27戰機。立刻就有兩個設計局開始研發新型戰鬥機,分別是米高揚設計局和蘇霍伊設計局。由於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俄羅斯第五代戰機的研發被遺棄,直到2002年蘇霍伊被選為新型戰機的主要研發者。
T50戰機是在米格1.44和蘇47的基礎上研發的,其樣機在2004年就曾經展出過,而知道2010年1月29日,第一架樣機才升空。經過一年40次的試飛,T50首次突破音障。2015年9月,T50的試驗機開始了完成階段,到這一刻為止,T50原型機進行了超過600次的飛行。俄空軍計劃於2018年接收第一批T50戰機。
迄今為止,俄羅斯第五代戰機測試過程中只出現過兩次緊急情況。2011年8月,T50在飛行中突然起爆,之後自動啟動了制動降落傘。飛機和飛行員沒有受損。3年以後,T50在茹科夫斯基航空城降落時,右邊進氣口發生了局部著火,迅速被撲滅。試飛員沒有受傷,而飛機在經過半年的大修後才返回佇列。
俄羅斯工程師大約花費了近16年來研發第五代戰機,比海外同行少用了大約5年。但是,俄羅斯戰機是否能對抗美國軍工企業的研發成果呢,或者說俄羅斯努力追趕美國,卻仍舊錯過了一些關鍵時間點?由於實際上大部分的真實特性仍然是保密的,分析家只能假設性的推測T50和F22空戰的結果。很多國際專家都將俄美戰機看作是主要的競爭對手,然而在中國媒體第一次提到中國殲20戰機時,情況就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中國“黑鷹”
2000年初,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指定瀋陽飛機制造公司為下一代戰鬥機的主要開發者。第一個關於中國開始自主研發第五代戰機的報道出現在2002年。直到2009年,解放軍空軍副司令才在新聞釋出會上證實了中國確實正在建造最新型戰鬥機的訊息。2010年底,網際網路上出現了第一批原型機的照片,並首次提到了其官方代號——殲-20戰鬥機。
下一階段是2011年1月11日殲-20原型機的首次試飛,比俄羅斯T-50的首次試飛晚了1年零18天。而高潮就是2016年在珠海航展上的正式露面,兩架殲-20在觀眾的面前完成了幾個機動動作,然後降落在一個秘密的軍用機場。
如果說公眾對於T-50和F-22還了解一點點,那麼可以說,關於殲-20,除了中國人以外,其他人完全什麼也不知道。儘管軍方專家和解放軍空軍現役軍官沒有停止過對中國國防工業最新成果的讚美,但是其特點至今還是未知的。在網際網路上出現了很多零散的資料,無法驗證其真偽,來源也無法識別。
2016年9月,中國權威刊物《中國日報》刊登文章,將中國的殲-20同美國F-22和F-35戰機進行了對比,並稱在實戰條件下,美國戰機不會有任何機會。此前有報道稱,殲-20將裝備最新的空對水導彈,可以讓中國戰機對一切航母造成威脅。但至少在未來10-15年內,我們不會知道事實如何。中國人總是過度讚美其軍事裝備的特點,即使其根本無法同其他國家的裝備相提並論。殲-20主要的弱點在於,在動力裝置方面,中國航空技術仍然落後。儘管政府已經盡全力(成立專門生產發動機的合資公司、積極同俄羅斯在此領域合作),中國發動機仍然落後於美俄。
越貴越好?
這三架戰機的其他技術性能都很接近。還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專家和分析家不能證實、完全相信公開的研發資訊。從朝鮮戰爭以來,航空就在任何衝突中扮演了戰略意義的角色。但是除了技術的不斷更新、新型工藝的應用,裝備數量變得非常重要。在這種情況下,其中一個關鍵點是一架戰機的成本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毫無疑問最差的一個是美國戰機,其成本超過4.11億美元。據推測,俄羅斯T-50的的成本近1億美元。中國甚至沒有公開一個大概的資料,但根據西方專家推測,殲-20的成本約在1.75-2.02億美元之間。考慮到中美俄的軍事預算問題,可以推測,再過10-20年,這三個大國將擁有大致相同數量的第五代戰機。
-
7 # 深藍艦聞
毫無疑問殲20會是人民空軍裝備的最貴的戰鬥機, 參考參考其他國家的隱身飛機研製,殲20成本大致在一億美元左右,而隨著殲二零的定型批次生產,其價格可能會降低到8/9千萬美元左右,換算成人民幣也是在6億多一架。其實這也不算什麼,未來隱身的轟20價格輕鬆到十幾億一架
-
8 # 布衣觀天下
沒法進行專業的成本核算,但是根據歷來中國高新技術產品與國際同類產品的售價來看,殲-20售價起碼比F-22低一半,這就意味著我們裝備同樣數量的殲20,費用只需一半即可,反過來,我們用同樣的資金可以多裝備一倍的數量,這就是巨大的優勢!!
-
9 # 裝甲解析
作為中國航空界的驕傲,殲-20備受各方關注,在建軍大閱兵時首次以戰鬥編隊狀態正式公開,飛行員的一句‘進入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了’,足以說明飛機強悍的戰鬥力。那質量有了,數量就是關鍵。畢竟軍費有限,合理利用是關鍵。那到底殲-20的造價到底有多少?肯定在九位數到十位數之間,具體數字聽我來給你分析。(殲-20)
殲-20的發動機曾飽受詬病,但後來根據央視的報道,殲-20已經換裝WS-15發動機,短板補齊,殲-20的威力將徹底被髮揮出來。殲-20採用“鴨翼+邊條+前後襟翼+全動尾翼”的綜合氣動佈局,機動性極強,可以說當初設計如此優秀的氣動佈局,一方面是在鴨翼上的技術儲備,另一方面就是為了彌補發動機的缺陷。都知道隱身戰機造價不菲,那到底多少錢呢?(閱兵公開)
-
10 # 公子小莊
同時近日美國國防部報告稱,中國空軍的殲-20隱身戰鬥機將在2018年服役,在2019-2020年間形成戰鬥力。據稱每架殲-20的成本約為1.1億美元。相比美軍在F-35A在研發最近十年的成本接近1.3-1.5億美元,F-22大概是2.9億美元一架。
而與此同時7月26日,在美國夏威夷環太軍演中,美國空軍派出了F-22“猛禽”參演,在演習中接受465加油中隊的KC-135R的空中加油。而從美軍F-22戰機加油、巡航的方式看,美軍疑似在演練“快速猛禽”戰術。那麼這兩件事看似不連結不上,那麼又有關係呢?
目前按照美軍目前的主流看法,西太平洋地區可能爆發的衝突時間短、烈度高,而如果中美爆發衝突,第一線上的美國空軍基地將基本無法倖存。而隨著中國8架殲-20隱身戰鬥機的服役,殲-20隱身戰鬥機目前據稱有2條生產線預備生產。估計在未來10年,中國將會生產至少200多架殲-20隱身戰鬥。
因此,美軍需要在第一時間向該地區投送可以改變戰局的威懾空中力量。這就是美軍目前在亞太部署F-22時常用的“快速猛禽”戰術。
快速猛禽戰術幾乎是針對中國使用彈道導彈打擊第一島鏈的“反介入”戰術而量身定做的。根據“快速猛禽”戰術的計劃,該戰術能夠向任何前方作戰地點派遣F-22戰機,以及量身定製的後勤支援組合,並能夠在24小時內為執行作戰飛行任務做好準備。具體實行時,美軍將使用1架或幾架C-17運輸機將F-22戰機所需的全部油料、彈藥、維護裝置以及36名負責維護、彈藥、武器和燃料服務的支援人員一併運送往前方基地。
快速猛禽戰術意味著美國空軍將具備強大的閃擊能力和生存能力。而如果平時美軍不在第一島鏈的基地裡部署太多的戰機,那麼中國彈道導彈部隊和航空兵部隊在戰時針對這些基地實施的打擊將意義大減。最為重要的是同時美軍還得考慮中國大批次在生產的殲-20隱身戰鬥機!
目前美軍大幅度減少F-35的年度採購量,以及人力、材料成本增長和生產時間延長的,導致F-35的單價採購價格猛漲:1.429億美元。而F-35和F-22 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東西。F-22的造價是單機2.9億美元,如果算上研發費用,重開生產線需要的資金,單價很可能漲到3.5億美元。
殲20量產的話估計價格會再次下跌達到1億美元一架,這個價格相當於造2架殲-20的價錢相當於F-22戰鬥的基一架。
-
11 # 阿爾法軍事
殲-20未來將擔負中國對空、對海的主權維護任務。目前已經正式列裝部隊,預計將於2020年左右逐步形成完整的戰鬥力。
殲-20採用了單座、雙發、全動雙垂尾、DSI鼓包式進氣道、上反鴨翼帶尖拱邊條的鴨式氣動佈局。機頭、機身呈菱形,垂直尾翼向外傾斜,起落架艙門為鋸齒邊設計,機身以高亮銀灰色塗裝(原型機為深墨色)。側彈艙採用創新結構,可將導彈發射掛架預先封閉於外側,同時配備中國國內最先進的新型空對空導彈。
最新圖片顯示,當年中國在計劃研發殲20戰機的時候,曾對這一四代機專案(現已劃分為五代機)的研發費用進行了估算,認為研發殲20戰機總研製費用371億元,包括研製的8架用來試飛的殲20的試飛型號以及6架預生產型。機體研製費用預算為200億元,發動機研製費60億元,機載電子裝置研發費用75億元,摺合下來單機造價為4.5-5億元,這與中國研發殲10戰機的成本差不多,比當初中國引進蘇27戰機的成本3500萬美元稍微貴一些,不過考慮到三代機和四代機的差距,這一差價完全值得。考慮到當時的匯率以及貨幣價值方面的因素,可以摺合算出殲20戰機的大概造價在1.1億美元左右,這比美國的四代機F35(1.3-1.5億美元)和F22(2.9億美元)的成本更加低廉。
專家指出,很多人覺得當年中國購買蘇27戰機是一個非常划算的專案,畢竟中國購買蘇27戰機以後,成功的對這款戰機進行了逆研發,成功研製出了中國國產戰機殲11B,但是卻不知道中國需要在這裡面投入多少精力、人力和財力。透過本次曝光的圖片,參考中國本次研發殲20戰機的成本,完全可以理解中國為何堅持研發殲20戰機。一方面是殲20戰機是四代機,四代機的機載武器裝置戰術效能等方面完勝目前在役的三代機。第二,中國在多年亦步亦趨的跟在美蘇(俄)腳後面進行戰機發展,軍方迫切的需要能夠研發一兩款自己獨立研發的先進武器,擺脫這種跟風的趨勢。
關於殲20戰機的產量,根據美國月刊雜誌《大眾科學》報道,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在過去7月一個月製造出2架殲-20,使準備服役的新型隱形戰鬥機數量增加到4架。加上正在接受試飛測試的8架原型機,在2017年到2018年間,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可能向解放軍空軍交付12架殲-20。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在殲20戰機產能方面的恐怖實力,按照目前一個月生產兩架殲20的進度,相當於一年建造一個飛行團,如果開足馬力,等到2018中國至少可以裝備36架,而這個時候,印度購買的陣風戰機才剛剛開始交付。
-
12 # 杏枝勃勃
畢竟F22S是80年代的產物,那是還不知道前鴨翼的厲害,現在殲20前鴨翼完全可壓制F22,而且造價比老美的便宜,且實戰和隱身都比F22強,估計戰損比是一架殲20可以對付10—12架F22,這是真的,很快我們的轟20就有吊打老美的B—2,遼寧號秒殺福特號,北斗撞掉GPS,聯想收購蘋果,中國銀行控股華爾街,長春一汽幹掉通用、豐田,大眾……
-
13 # 航空之家
援引:thediplomat文章,名為安德魯·埃裡克森(Andrew Erickson )的分析師估計每架飛機有 1.1億美元(2009年資料),約7.3億人民幣。
根據埃裡克森估算,殲-20的造價和F-22(約1.3億美元)、F-35(約1億美元)差不多。相對於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而言,足以消化殲-20龐大的研發成本。
當前有十餘個國家都在尋求製造高效能戰機的路徑,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德國、瑞典、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甚至塞爾維亞這樣的小國都在生產自己的戰鬥機。雖然有超過兩位數的國家都在製造戰鬥機,但是能製造隱形戰鬥機的國家屈指可數。美國是最捨得投入的金主,根據2009年的資料,五角大樓在20年裡投入了超過640億美元,用以F-22戰鬥機計劃。
而2017年9月27日,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在記者招待會上,正式向外界宣佈了殲-20正式列裝部隊,這是一個具備里程碑意義的資訊。據不完全公開的資訊透露,殲-20是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生產的單座、雙發、鴨式氣動佈局第五代重型隱形戰機。殲-20長20.4米、翼展13.4米、高4.45米,機翼面積78平方米,空重19391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6288千克,最高時速可達2100千米。可以搭載的武器有PL-8短距離AAM、PL-10 SRAAM、PL-12中等範圍AAM、PL-21長距離AAM、LS-6精確制導炸彈。
然而我們還是要看清自己的短板,尤其是動力系統,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階研究員、中國軍事問題專家瓦西里·卡申曾指出,雖然殲-20具備隱身效能,並裝配了有源相控雷達等先進的資訊化系統。但是發動機仍是最大短板,目前來看使用的仍是俄製AL-31型發動機,未來還會升級為AL-41型發動機。相信解決了發動機的殲-20,距離真正制霸東亞天空的日子不會太遙遠了。
-
14 # 軍事觀察員東旭
【殲-20造價接近1億美元?批次服役後可優惠打折!】
殲-20是中國獨立研發、製造的第一種隱形戰機,初步猜測造價應該在8000萬到1億美元左右。這一猜測的參考是美國空軍F-22和F-35隱形戰機。
美國空軍提交的報告顯示,如果重開F-22隱形戰機生產線,造出戰機的單價高達2.06億美元到2.16億美元。根據F-35專案官方網站公佈的資料,今年2月美軍與洛·馬公司達成的最新批次(第10批次)F-35戰機的採購價格分別為:A型9460萬美元、B型1.228億美元、C型1.218億美元(均包括髮動機在內)。
殲-20隱形戰機專案,是龐大的系統工程,戰鬥機的整體設計、複合材料和隱身塗料的研發、各種新式核心子系統製造都需要鉅額投入。目前,殲-20隱形戰機應該是小批次的生產狀態,單機價格一定是十分驚人的,後續大批次生產、服役後,單價會降下來。
當然了,如果誰知道殲-20的真正造價,又在網上公佈出來,請大家一定舉報他,因為肯定是洩密。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統一舉報受理電話:12339 已在全國範圍內開通。
-
15 # 真兄弟模型
首先國家沒有公佈一款武器裝備的造價,特別是像這種最新一代戰機,屬於機密,不可能會解密。任何一家民營企業的民用產品都不太可能公佈真實的產品造價。何況是屬於軍事機密的殲20戰鬥機。網路上流傳的各種造價,臆測成份很大,看看就好了!根據美國媒體推測中國殲20造價在1.1億美元左右。
僅供參考,且看且信吧!
-
16 # 列昂尼德圖波列夫
之前看過不知道是不是正確的訊息,殲-20隱形戰鬥機的造價約1億美元一架。
有些事情還是知道個大概就行了,知道的太詳細容易出事情哦。
-
17 # 飛龍觀察
其實到目前為止官方根本沒有公佈殲20的造價,各路專家的推斷也不一定完全準確。畢竟,國家綜合實力擺在那,誰都看得見,造價完完全全公佈出來,識貨的就能把殲20的效能大概摸個底。
即便是美帝,也從未用官方渠道透露過F-22的具體造價。如果你要說B-2的21億美金,那這個就是戰略威懾,即便是讓人知道了,有實力的暫時沒辦法超越,那些沒實力的就只剩下跟風跪舔了!
根據目前網路上出現的各種訊息推斷,殲20目前造價應該不會超過F22,有專家曾推論殲20造價大約是1.75億到2.02億美金之間,這個還是有些依據的。
但這並不代表中國軍工水平比美國低很多,實際上壓縮成本也是一個國家工業能力的體現。其實咱很多軍事裝備,尤其是陸軍裝備,在技術水平上已經進入了第一梯隊,但是價格就是比歐美國家便宜。
嗯……當然,也只是比歐美國家便宜一些罷了,畢竟工人們也要吃飯的啊。
已知F22的造價大約為2.9億美金,殲20應該不會超過這個造價。
-
18 # 禮部蕭大人
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要知道西方的戰鬥機都是政府發出需求,軍工企業根據需求自費研發出原型機,然後參與政府的競標,中標者獲得政府訂單。這個過程是一個交易的過程,具有強烈的商業性質。而中國的戰鬥機是提出專案獲得相關部門批准獲得經費後開始研發,經過一系列的設計、研究、討論後建造一架原型機試飛,在試飛中不斷完善直到定型交付部隊,之後開始量產。這裡要注意的是前者是賺政府的錢,後者是為政府服務,兩者截然不同。
回到正題,殲-20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四代戰鬥機,它的技術代表著中國整個航空工業發展的頂峰,也讓中國空軍從“大國空軍”變為“強國空軍”,其意義不言而喻。說到它的造價,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去分析。
一、研發週期,從1997年正式立項到2011年實現首飛,2017年正式入役空軍。經歷了20年的研發歷程,這20年中國的經濟怎麼樣,有目共睹吧
二、使用技術,做為第五代戰機,其使用的技術必然是最先進的。從隱身材料到發動機技術,再到航電系統,雖然是自主生產,但需要成本吧
三、服役數量,未來的主力戰機,肯定會大批次服役,保守估計100架。
-
19 # 墨墨觀察
圖為中國的殲-20戰機
殲-20戰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一款重型雙發隱身戰鬥機,是集合諸多高科技於一身的高水準主力戰機。
據央視曝光,當前殲-20戰機已經換裝了WS-15型航空發動機,徹底解決了動力問題,也就是說殲-20已經是真正具備4S(Super ManeuverabilitySuper Sonic CruiseStealth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的空優戰機,具備了對抗F-22和秒殺F-35的能力,主要任務是擔負中國國土防衛。
圖為F-35C起飛圖
眾所周知,五代隱身機並非一般國家能夠“玩得起”的,這不僅需要強大而完善的工業和雄厚的經濟基礎,科技儲備也要十分充足,即使全部達到這些前提條件,也只能說才具備“入門級”的水平。
據訊息人士稱,殲-20換裝了WS-15航空發動機之後,單價應該不會低於2億美元。
殲-20戰機先期驗證機型曾經採用過俄製航發AL-31系列,在2013年據俄官媒報道稱,殲-20戰機也曾試裝過AL-41F型發動機(117S渦扇發動機),在最終定型之後,裝配的是WS-10系列航發,WS-15型發動機是殲-20的官方指配航發,其造價成本應該高於AL-41F型發動機。
圖為AL-41F發動機
俄羅斯AL-41F型發動機,是俄羅斯研製生產的第四代小涵道比加力式渦扇發動機,最大推力接近14噸,使用壽命也超過了4000小時,基本相當於西方第三代改進型渦扇發動機的水準。但是,和美國的第四代渦扇發動機F-119和F-135相比,在推重比、使用壽命、可維護性等方面尚有不小的差距。
圖為WS-15“峨眉”發動機
WS-15型發動機整體效能肯定是優於AL-41F型發動機,按照每臺造價3000-4000萬美元計算,WS-15型航發的先期造價應該會略高些。加上先前業內專家推測的每架殲-20的造價在1.1-1.2億美元左右,那麼,換裝WS-15型發動機的殲-20戰機造價很可能會接近或超過2億美元,縱然如此,其價效比也要比F-22戰機要合適很多。
圖為中國的殲-20戰機
-
20 # 手機使用者崔永方
這個問題我好像見過類似的。上次我從一個方面說了一些情況。今天還可以再談談。
國家的軍工採購,我們與國外有所不同,就拿美國來說,首先五角大樓向國會參議院國防軍事委員會提出報告,待其審查後,由委員會提交詳盡的報告交參議院舉行聽證會審批。如果獲得多數透過,再由五角大樓列出專案具體要求,由幾個大軍火商設計具體方案。無非就是波音,洛馬,諾斯羅普公司等等。拿出方案和研發費用額度來投標。最後中標公司負責研發。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幾年甚至十幾年以後,新戰機試飛成功了。在改進的過程中,由國會最後決定採購數和總金額。當然這背後的交易是外人不知道的。生產商最後才會報出根據採購量決定的單架價格。
我們國家則根據國防建設的實際,決策層會決定研發哪些新戰機。以滿足保衛祖國的需要。我們在這些高精尖的國防領域,私人企業還沒有能力獨自完成它。而國家的國防工業則遊刃有餘。尤其是這十幾年以來,國家經濟實力增強了。至於價格,這不是能用市場營銷以盈利為目的來衡量的。
有一件現在解密的事就很說明問題。幾十年前,沙特面對錯綜複雜的中東亂局,想添置一樣鎮國神器~中遠端彈道導彈。而美國卻不願意。最後他們來到中國。想不到中國同意了!中國同意出售常規彈頭的東風三號。有關部門最後報價是總價一億美元,他們也許不知道,在七八十年代,對於一個地區中等規模的國家,射程三千公里以上的彈道導彈意味著什麼。大喜過望的沙特一口答應了,注意,他們以為是每枚導彈一億美元!這真叫做雪中送炭不問價阿。
所以說,國家自己採購自己生產的產品,價格其實真的很難說。我看以現在的殲20戰機,它的價格對國家來說,大概不會超過三億人民幣吧。如果再過一二十年,我們有了更新更先進的戰機了。殲20能出口,價格還真不好說了。
回覆列表
眾所周知的J-20,如今在世界上是風生水起,吸引了不少國家軍迷的目光。那麼一架J-20到底要花費多少呢?
中國在研發四代機時,曾對研發費用進行估算,認為J-20的總研製費用為371億元,包括八架用於試飛的試飛型號和六架預生產型。機體研製費用為200億元。發動機研製費用和機載電子裝置研發約130億元。摺合一下單機造價在1.1億美元左右。這比美國F-22(2.9億美元)、F-35(1.3-1.5億美元)的成本更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