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karosAlpha
-
2 # 80後木子杜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做父母的自己首先做到,再就是孩子還小即使哭也不給看,讓他知道不給就是不給,了也沒用,試幾次就可以了
-
3 # 和氣滿堂
這習慣當然不好了,但好多人都這樣,我家寶寶也是這樣的,我是能不看就不看,但有時他不肯呀,那就只能看了,當然少看為好,一則一心不能二用,二則對消化不好。
這個也不用太擔心,只是一個短暫的過程,每次吃飯的時候用點他喜歡吃的東西誘惑,漸漸的轉移注意力。幾個月之後就不會看手機了。
-
4 # 服裝人四哥在鄉村
首先第一點小孩如果有這樣的問題多半是受父母的影響,父母如果在吃飯的時候有看手機的習慣一定要更改過來。另外,孩子無理的要求一定不能溺愛他。
-
5 # 搖頭肉丸子
看手機吃飯這只是個小意思,以後還會有更愁人的。所以,好好治他一次,給他板過來。記得揍完了要給塊糖吃再講講道理。
手機不是不能玩,而是,要明白不是自己的東西玩多久什麼時候玩就得聽手機主人的。同理,你自己的玩具也歸你自己管理,霍霍壞了也別哭,那是你沒照顧好它,我們家大人想玩,也會先問你可不可以。
這都是我和我兒子說過的話,說一次聽不懂我就再說一次,哭也不好使。下次他就乖乖的了。
還有一個關鍵問題,家長少在孩子面前摸手機,想玩等孩子睡覺了再玩,有什麼新聞比孩子更值得你關注啊!
-
6 # z王元
我們家的情況和樓主差不多,之前也是吃飯時看手機影片,就這樣也不能很乖的吃完。但是比不看手機稍微好點,後來家裡發現看影片這種行為對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傷害。孩子的眼睛有點問題。
我們家整體行動,當天電視直接收起來。不是不開是整個收起來的那種。手機也不給看。整個過程類似於斷奶。用婆婆的話講比斷奶的過程還要痛苦。但堅持過去的結果是很讚的。孩子不懂大人不能不懂。等她長大後造成的傷害無法挽回,她會責怪你沒有盡到責任。
-
7 # 騰哥吉祥
我開飯館的,舉個例子三個大人帶個孩子來吃飯,都是先緊著孩子先吃,那個孩子吃完了都會要玩或者嚷嚷著要出去,這會兒家長最簡單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掏出手機甩給孩子,孩子踏實了大人也能踏實吃飯喝酒。您說這事兒怎麼改?
-
8 # 糖妞妞成長記
首先,家長能認識到這個問題並尋求解決的方案,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一半了。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人帶孩子,他們不認為吃飯看電視或者看手機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認為孩子不哭不鬧鬨著把飯吃了才是最重要的,什麼習慣不好了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其實這個習慣對孩子非常不好,在這裡就不去介紹後果的嚴重了。
其次,要找到問題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根據你的描述,你老婆自己一個人看孩子,是不是又做飯又照顧孩子呢,如果做飯的時候沒人照管孩子,媽媽很可能為了孩子的安全,暫時把手機給孩子玩,自己才能做點家務,然後吃飯的時候,孩子的注意力還在被手機所吸引,為了讓孩子好好吃飯,家長就妥協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要的習慣。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媽媽在做家務的時候,儘量有第三個人照顧,如果沒有,那麼爸爸可以幫忙提前做好飯,中午媽媽只需要微波爐加熱一下就好了,不至於媽媽離開孩子太久,就不用拿手機讓孩子一個人獨處。減少孩子獨處時間,是避免這個問題的關鍵,或者在孩子獨處的時候,能找到更安全的足夠讓孩子長時間玩耍的玩具。
最後,既然這個壞已經養成,那麼家長就要下定決心去糾正了。堅持不讓玩,哭鬧幾次也就好了,現在小,習慣很容易改過來的。一頓飯不吃也餓不著,可以在他餓的時候及時補充上能量。另外可以在吃飯這件事情上費點心思,讓她參與到幫住媽媽這件事情上,當然是在安全的前提下,比如媽媽把雞蛋打進碗裡,讓孩子幫忙攪拌,如此這樣的小事。或者把米飯擺成好看的造型吸引寶寶,或者換個別緻的餐具,總之就是讓寶寶把注意力轉移到除手機之外的吃飯這件事情上。
-
9 # 蝸牛默默說育兒
孩子看著手機吃飯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
1、會影響孩子的消化。吃飯時看手機,孩子的注意力被手機吸引,會不知不覺吃下更多的東西,影響消化;
2、影響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孩子都兩歲了,應該學著獨立吃飯;
3、影響孩子的視力。兩歲的孩子正在眼睛發育的階段,眼睛非常脆弱。長時間看手機會導致孩子孩子眼睛疲勞,視力下降;
4、影響孩子專注力的發展。孩子一邊看手機一邊吃飯,實際上,孩子看得不小心,也吃得不專心。
對孩子的這種不好的習慣,家長要及時糾正:1、家長態度要堅決。孩子已經習慣了看著手機吃飯,突然被拒絕了,可能會哭鬧。
如果家長態度不堅決,讓孩子再看一次,或一小會,孩子就會看到哭鬧獲得成功的可能,下次會哭鬧得更厲害。
2、孩子的食物做得好吃好看。爸爸媽媽要多花心思,可以做一些卡通造型等,讓孩子的食物多一些花樣,提高孩子吃飯的主動性。
3、較少孩子吃零食。吃零食讓孩子產生飽腹感,不感到餓,對吃飯就沒有積極性。
4、家長要做好的示範。家長要避免吃飯看手機,這樣會給孩子做出錯誤的示範。
-
10 # 搖啊搖啊堯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對於寶寶的各種生活成長習慣,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父母的態度,你的態度直接影響到寶寶,如果你想讓寶寶擺脫吃飯時依賴看手機的習慣,那麼首先應該做的是你們,你們必須要拿出一個”狠心”堅定的態度。寶寶少吃一頓,不影響他什麼,即使第一次你拿掉手機,他哭個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不要緊,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寶寶的心理上會習慣知道透過哭鬧是沒有用的,他就會接受沒有手機也要吃飯的事實。父母在教育培養寶寶的問題上,態度我覺得要放在第一位!你想寶寶改變就必須自己先作出行動!
-
11 # 動情M
孩子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無疑是家長養育孩子的方式不當,太慣著孩子了。既然知道是自己慣的,那麼改變也得從自己開始。
一.孩子是如何被養成壞習慣的?孩子其實是很聰明的,她會用哭鬧的方式一次次的試探你的底線,知道你的底線在哪裡。
打個比方。平時你說吃飯的時候不許看動畫片,然後她哭了一次,之後你就給他看了。
到第二回,她哭一次,你也不給他看動畫片,那麼。她就試探你,使勁哭兩次,然後你又妥協給他看了。
到第三回,你想著,即便她要哭兩次,你也狠心不能給她在吃飯的時候看動畫片,但是孩子又加了把勁連續哭三次,這時候你又對孩子心軟,又給她看了。
到第四回,你想這次無論如何也不能再慣著他了,可是孩子還是使勁的哭,連續哭四次不行就哭五次,這時你又招架不住了,只好又一次滿足孩子,讓孩子邊看動畫片邊吃飯。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一次次的放低了自己的底線。而孩子的覺察能力很強,但解釋能力卻很差。她認為你不給她放動畫片,只要她就使勁哭鬧,你就會滿足她。
最後事情發展到了不可控的地步,也就是你在問題中提到的“孩子如果不給他放動畫片,看他就不吃飯,怎麼哄也哄不住了”,然後你才來這裡求助。
二.我們該如何正確管教孩子?曾經,家長、老師們對孩子嚴厲控制、動輒懲罰。後來,很多人又矯枉過正,走向嬌縱、溺愛。誠然,過度嚴厲或嬌縱都不可取,但除了在兩者之間來回搖擺,人們不知道還有什麼其他辦法。
現在我迫切的想推薦一本書,它能很好的回答這個問題。這本書的名字叫《正面管教》,作者簡尼爾森寫這本書的核心理念就是五個字“溫柔而堅定”。
溫柔就是對孩子的尊重,而堅定就是堅持原則,而不是訓斥、辱罵或者一味地嬌慣和縱容。
不同的教養方式
我們認識一下,不同教養方式的特徵。
1、嚴厲型——孩子不參與決策過程。過度控制,有規矩沒有自由,沒有選擇。
2、嬌縱型——沒有限制,有自由但沒規矩,無限制的選擇。
3、正面管教型——和善與堅定並行,有權威,有規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選擇。
在管教孩子時,父母一定要用正面管教的方式,對孩子不當行為,溫柔而堅定的糾正,讓孩子知道界線在哪裡,父母也應該牢牢地堅守自己的底線,絕不退讓和妥協。
三.改變孩子壞習慣的具體方法針對題主提出的問題,我們可以採取以下兩種方法。
1.運用3R方法矯正自己曾經在孩子身上犯下的錯誤。
①承認(Recognize)——“我犯了一個錯誤!”
②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在吃飯的時候給你放動畫片,是我的不對(而不是孩子的錯)”
“寶寶,媽媽向你道歉”
“現在媽媽要你幫助我一起改正這個壞習慣。”
然後,接受孩子的牴觸的壞情緒,任憑孩子怎麼哭鬧,媽媽絕對不給孩子放動畫片,孩子不吃飯就讓她餓著,要在地上打滾就讓她滾去,媽媽只管陪在一旁看著她就行。堅持幾個回合之後,孩子自然會感知媽媽的強硬態度,知道底線在那裡,自己就會慢慢改變。
2.共情法。
如果你實在招架不住孩子哭鬧,不妨先試一試共情法,多花點心思,兩歲的孩子其實還是很容易用這招哄住的。
你可以把飯菜做成孩子喜歡的卡通形象,或直接把它們想像成動畫片裡面人物的化身,依孩子的喜好,叫出它們名字,比如可以這樣跟孩子說:“寶寶,媽媽今天做了一桌子你喜歡的飯菜,你看x想從你的嘴裡坐滑滑梯下到你的肚子裡去,你能幫助它們嗎?”或者“你再這樣子看動畫片,不理它們,它們可是會傷心的,你聽它們都哭了。”
以此,慢慢讓孩子擺脫吃飯時非要看動畫片的習慣。
另外,你提及自己在外地上班,不經常在家,是妻子一直在家帶孩子,可見你妻子成了照顧孩子和打理家務的主力。我希望你平時能夠多體諒一下你妻子,對她多一些肯定,少一些指責,沒事多對她噓寒問暖,讓她感覺到你對她的關心,對這個家的在乎,這樣她一定肯花更多心思和精力在你們的孩子身上,把孩子養育成你們期望的樣子。
祝,安好!
-
12 # 麗love娜and布
我也深有體會,這個過年,姑姑回來,孩子就迷戀上了手機,知道讓開密碼,知道看抖音!好容易回來一次,當家長也沒好意思說什麼!但疫情開了,孩子出不去,在家玩具再多也有無聊的時候,看到手機就想要,還不會說話,pai會說了,有時不給就哭,歇斯底里!但真的很影響孩子的眼睛!我有時也會主動給他,因為給他,他會老老實實的坐那。我可以乾點家務或者其他,應該自我反省,如果可以陪孩子互動,多站在同等的角色和角度和他玩,還是可以轉移注意力的!所以大人就辛苦點,也別當孩子面看手機!他會想,你怎麼可以看可以玩[捂臉]
-
13 # 村娃六五
孩子才兩歲,吃飯的時候就要看手機才能吃飯。作者提出的這個問題我大概總結做出3點自己的看法:
1.這俗話說的好,不要讓手機成為孩子的保姆,小的時候我們沒有手機也是一樣照樣玩耍的,但是現在的小孩兒不能打也不能罵,只能說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反而對現在的小孩兒影響不好了。2.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出生本身就是一張白紙,去化什麼樣的顏色都是由家長來決定的,小孩子的模仿力是非常強的,如果說家長自己本身就沒有做到每天不抱著手機,吃飯不拿著手機不去發信息,不去打電話,那小孩兒也根本不會每天想著去玩手機。我覺得家長也應該放下手機,多多陪陪孩子。3.看了上面許多評論,都說打一巴掌給顆棗吃,餓幾天就可以了,這種辦法可以說是治標不治本,都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更何況小孩腸胃那麼脆弱怎麼能受得了?家長應該從自身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源頭本身出在於哪裡?是兩歲的孩子本身就有問題呢,還是家長的問題?所以說家長也不要每天抱著手機。這樣對孩子反而也是不好的影響。
-
14 # 楷媽談育兒
我覺得你這個跟我家孩子吃飯看電視有異曲同工之處,我家孩子也是在老家待的時候養成的習慣,孩子奶奶也慣著他,但跟我們在一起住一段時間後,已經改了!
以我個人經驗,總結幾點:
1、父母必須勤快、有耐心孩子為啥吃飯必須看手機?那是照顧的人給看的,怪不得孩子,他一出生可不具備這樣的技能!為什麼吃飯給孩子看手機?自然是為了餵養方便,孩子的注意力在手機上,好餵養唄!
歸咎原因,照顧孩子的人懶惰是構成孩子喜歡吃飯看手機的主要因素,想改變這樣的現狀,本質上需要照顧孩子的人變勤快點、有耐心一點,多想幾個法子逗孩子開心、吸引孩子注意力,問題就變簡單多了!
2、父母必須做好表率,別出現雙重標準所謂的雙重標準即父母自己可以看,小孩子不可以看。現代人別說小孩子,大人都有這種習慣,標看手機邊吃飯,孩子自然有樣學樣!
就如我家孩子,早期出來時,他爸爸也習慣吃飯端著碗到客廳吃飯,孩子亦步亦趨,也喜歡端著碗過去吃!但我家從小被教育不可以邊吃飯邊看電視,於是我會叫孩子回餐桌吃,可是孩子是這麼回我,“爸爸也要回去,爸爸也不能看電視”,他爸爸立馬回他“我是大人,你是小孩”。我立馬意識他爸的做法是不對的,立馬要求孩子他爸也必須回餐桌吃飯,電視關機!並告知孩子他爸,古人云:“上樑不正下樑歪”,他爸只得關了電視機、回餐桌吃飯!從此以後只要我說吃飯,他們就自覺關電視,還會相互監督!孩子很聰明的,他會鬧會吵,是因為他覺得他鬧的有用,別人奈何不了他。你家的孩子我相信也是如此,她媽媽估計好幾次被她一哭,就立馬給她手機了,而你自己由於長期在外的緣故,估計也是捨不得她哭鬧!按理說,你是最適合執行命令的人,因為孩子對你的熟悉程度比不上媽媽,她也不確定是否哭鬧對你是否有效,這時立威最合適不過。
比如她媽媽給她看手機,你可以命令媽媽不許給她看,孩子哭鬧你也要堅定立場,但同時你可以接過餵飯的工作,告訴孩子,你可以給他更好玩的玩具。兩歲多的孩子基本能理解意思的,面對這樣的情況,多數孩子是能接受的,而且很快就會轉移注意力。
3、換個吃飯的環境大多長期帶孩子的家庭主婦會有個共性,就是吃飯的環境基本一層不變,比如開電視給孩子看的,一定是開飯前就準備妥當的;給孩子看手機,為了方便也會在固定的場所進行;
不知道你家的情況如何?假如有類似的情景,建議換個用餐環境,可以把孩子置身在他喜歡的玩具堆裡,開始喂她吃飯,而不是繼續在之前的環境下進行。孩子的習慣是靠父母養成的,就像睡覺前一定要換睡衣、起床了就要刷牙洗臉一樣,身體的肌肉有了記憶,想要改變就得費點功夫改變原來的模式!
4、給她找個小夥伴同食小朋友跟大人一樣喜歡跟自己的同伴玩耍,吃飯也可以如此。就說我家這個,平時要是有同年齡的小朋友一起吃飯,吃的可歡了,偶爾起鬨下,怕別人吃了他的飯菜,吃的比誰都快。
同理,我覺得要是你家鄰居有年齡相仿的小朋友,就可以坐一起吃飯,當然要乖一點的,給你家孩子做個吃飯榜樣!
-
15 # 熊媽碎碎念
對於孩子吃飯問題,我這個二胎媽是深有體會,每天早上催促孩子吃飯足以打破一家人的寧靜。但不管怎麼難,我都堅持不讓孩子邊吃飯邊看電視或手機,因為一旦養成這個習慣,以後要改就難了。
而孩子有這種習慣大多都是父母給慣的,第一心疼孩子,怕孩子吃不飽,營養攝入量不夠;第二懶,孩子看了動畫片省事,飯來就張口,一頓飯下來,兩三下就搞定了。但父母從來都不去考慮這樣的習慣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總是認為孩子大了就沒事了,其實習慣一旦沒養好,後面再來調整反而更累了。
吃飯看手機是很不好的習慣,首先影響消化,其次影響視力,最後影響專注力,這個問題不容小覷,現在孩子才兩歲,家長得抓緊調整過,否則對孩子今後影響很大。而如何戒掉這個習慣,媽媽不妨這樣做:
1、媽媽得先調整好自己的教育方式;2、吃飯前跟孩子進行一次溝通;3、對於孩子的哭鬧要沉得住氣。一、想讓孩子好好吃飯,首先要處理的是媽媽的教育方式孩子從一出生時其實就像一張白紙,父母在上面畫什麼他就是什麼,所以一些習慣問題更多是父母造成的,你想讓孩子改變,首先得先改變自己,如果你不能做到,那孩子就更做不到了。也就是說,媽媽要做到“狠心加決心”,只有自己準備好了,才能更好地執行這次“改造”。
我一個朋友每天都在向我抱怨孩子吃飯問題,但抱怨過後沒有任何行動,還是該喂照喂,該看手機照看手機,你一天沒做出行動,每天像趕蒼蠅一樣,在孩子面前叨叨唸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不僅孩子習慣無法戒掉,反而會越陷越深。所以父母要先規劃好,搞定好自己才有辦法進行下一步。
【建議】媽媽要先下定決心,為這個問題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改造過程會碰到很多問題,比如,孩子大哭大鬧,不好好吃飯,體重下降與心力交瘁等問題,自己能否處理好與堅持住是取得成效的關鍵。所以,建議媽媽狠下心咬緊牙關堅持住,相信過了這一階段你就會迎來美好的開始。二、孩子已經兩歲,具備溝通能力,所以吃飯前先跟他來一場對話當時我在訓練二寶自己吃飯時,吃飯前會跟他做個溝通。比如,我們家小夥子已經長大了,今天不要喂,要自己動手吃飯啦,媽媽相信你一定吃得很好,然後他受到鼓舞,很愉快的就開始嘗試。
大多數孩子都渴望都肯定,所以吃飯前,你可以很認真地跟孩子說,媽媽發生寶貝最近長大了、懂事了,吃飯可以不用看動畫片了,而且有個醫生阿姨跟媽媽說,吃飯看動畫片會影響眼睛健康,所以,我們今天吃飯不看動畫片了,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首先先鼓勵孩子,讓他有成就感;其次講出吃飯看動畫片的害處;最後給他心理暗示,直接輸入“吃飯不看動畫片”這個資訊。
【建議】在改造過程中,可能沒那麼順利,但不管孩子是否聽進去,你每次吃飯時間都要不斷地向他傳遞這樣的資訊,讓他接受並開始慢慢轉變觀念,這需要時間,也需要媽媽的堅持。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剛開始孩子不同意也沒關係,可以先減少他看動畫片的時間,比如,先吃幾口後再看,然後還沒吃完就關,慢慢縮短時間,直至完全戒掉。三、對於孩子的哭鬧,媽媽一定要沉得住氣並做到溫柔而堅定上面曾提到我那個朋友,剛開始也是信心滿滿,但當孩子哭得不依不饒時,她就放棄了,理由是:太煩了,我還有一堆事需要幹,實在沒時間陪他耗。最終選擇妥協,之前的努力全白費了。
很多媽媽都過不了這個檻,所以大多以失敗告終,其實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勝利了,也就是說,當你拒絕孩子吃飯看動畫片他開始大哭時,你可以選擇視而不見,告訴他,等你哭完了再吃。也不要心疼孩子餓著,他餓了自然會吃,更何況餓一兩餐也沒事。
通常孩子看到你的堅定時會慌了神哭得越發傷心,但你一定不要心疼,哭有助於孩子肺活量的發育,如果碰到實在難纏的孩子,你可以選擇過去抱抱他,讓他哭個夠,但,一定不要妥協。
【建議】孩子哭鬧是需要觀眾的,當你忽略他了他也就覺得沒意思了,只有個別孩子會不依不饒,抗戰到底,碰到這種孩子你不要朝他發火,也不要跟他講太多的道理,因為孩子在情緒激動時是聽不進去的。你可以選擇在旁邊陪著他或過去抱抱他,等他情緒穩定了再來跟他溝通,一般孩子肚子餓了就會乖乖吃飯。當有了第一次,下一次就沒那麼難了。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堅持!如果你朝令夕改,孩子就會抓住你這弱點,從而跟你抗戰到底。總之,想改掉孩子吃飯看動畫的習慣雖然有點難,但只要你堅定地執行,慢慢的,孩子就會把壞毛病改掉,這裡需要媽媽的堅持與孩子的配合。
而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媽媽還是用點心才是,因為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好習慣的養成是關鍵,加油!
-
16 # 國際莊老曹
六歲之前必須給孩子立規矩。說孩子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這個年齡段孩子比較依賴家長,家長態度明確一些,就可以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
17 # 習思閱讀
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對家長要求比較高。
1、多花些時間陪伴孩子,多花些心思研究怎麼高質量陪伴,讓寶寶知道這個世界除了手機,還有更多更有意思的事情呢~比如看繪本、玩桌遊、運動,週末還可以帶寶寶去遊樂場、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郊遊....現在的親子活動非常豐富,因為寶寶已經沉溺於手機了,所以得多花些心思啦。
2、家長帶頭不看手機。回到家把手機放一邊,多看書,多陪玩。看動畫片最好在電視上看,手機螢幕太小了,2歲寶寶每天最好不要超過10分鐘。可以事先約定,溫柔堅持,多轉移注意力。
3、最後是個小提醒。寶寶小時候有遠視儲備,看多了電子屏會耗損遠視儲備,慢慢近視。如果學前近視非常麻煩,容易發展成深度近視。所以一定得注意啦,特別是家長本身就視力不好的~
-
18 # 隨時隨地父母學堂
因為你在外地上班,經常不在家,帶孩子和照顧家務基本上都是妻子一個人做,可能剛開始的時候,妻子只是為了哄孩子,讓孩子能夠安靜一會兒,才給孩子看一會兒手機。沒想到後來孩子就養成不看手機不吃飯的習慣了。
一個人帶孩子非常辛苦,首先要想解決育兒中的問題,夫妻兩人要進行多溝通,多體諒妻子,不要埋怨妻子慣著孩子。多給她一些肯定。然後兩個人在好好的想想辦法幫助孩子糾正習慣。
1. 在吃飯的時候跟孩子玩點遊戲
可以利用孩子好動好玩,在吃飯的時候,給孩子一張紙,讓孩子幫助媽媽用紙巾擦一下桌子,筷子等,也可以在吃飯的時候,母子兩人互相比賽,看看誰吃的最快,誰的口張的最大,讓孩子覺得吃飯幫助媽媽做事,和媽媽比賽會比看電視更有意思,慢慢的孩子就就不在迷戀手機了。
2. 多和孩子強調,吃飯看手機的壞處
媽媽可以在吃飯看手機的時候,假裝眼睛疼,沒有辦法給寶寶餵飯等,讓寶寶慢慢意識到看電視的壞處,如果不看電視會有個更加有趣的媽媽。
3. 飯前給孩子立規矩
在吃飯前告訴孩子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即使哭鬧也沒有用,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堅持自己的底線,不能因為孩子哭就給手機,因為一旦他哭就得到滿足,下次你不給的時候,他還會哭,而且一次會比一次哭的厲害。
在孩子哭幾次之後,發現哭鬧也沒有辦法得到滿足,過幾天就不會再哭鬧了。
總之,想改掉孩子吃飯看動畫的習慣雖然有點難,但只要你堅定地執行,慢慢的,孩子就會把壞毛病改掉,
-
19 # 曉曉在義烏
孩子認為眼淚是他們最好的武器,這種現象不能縱容,哭,就讓他哭個夠(在身體沒有任何不適的情況下),有些時候孩子是假哭,我們大人要懂得如何分辨,一次給他改過來它不吃東西,就讓他餓著,餓一頓沒事的,看手機也是大人這方面的問題,在他面前儘量的少看手機,個人育兒觀點,不喜勿噴!祝寶貝健康成長
-
20 # 蝌蚪媽媽育兒記
孩子才2歲,吃飯時侯必須拿手機看動畫片,不給看就哭的哄不住怎麼辦?
你是一個找罵型無知的家長!哄不住,直接強制啊,糾正孩子的壞習慣還有時間磨嘰嗎?
親戚的兒子一週歲後由婆婆帶回老家一年,這一年,婆婆總喜歡拿著碗或者開著電視給孩子餵飯,2週歲後回到媽媽身邊,這個媽媽發現孩子一堆壞毛病,在一個個壞習慣糾正的過程中,得出有效經驗 4步走。也許能給你幫助。1:從此刻起,建立飯前儀式感:跪下來看著孩子眼睛,嚴肅地告訴孩子:我們要開始吃飯了,吃飯的時侯需要我們:食不言,更不能看手機。有意無意的在飯前要灌輸吃飯時不能說話這個傳統美德。
2:吃飯的時侯,給孩子安排孩子的坐席,孩子的餐具。坐定後再強調一遍吃飯的規矩:食不言,不能講話,更不能看手機。由年齡最長的長輩宣佈:開飯了。大家統一動筷子。若是家中只有媽媽,看孩子坐定後,媽媽看著孩子的眼睛強調吃飯的規矩,再宣佈開吃了,媽媽先夾一筷子到寶寶碗裡,再示意孩子自己動手去吃,媽媽也要安靜的自己吃自己的。
3:若是你的孩子已經鬧到不能感受這種儀式感,吵著要看手機。那麼需要你跪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嚴肅的告訴孩子:寶寶,吃飯最大。吃飯的時侯要做到食不言,飯桌上保持安靜,更不能看手機,懂嗎。如果大家都吃完了,你還沒吃完,那你就餓著,你只有等到下一次吃飯的時侯你才有飯吃。說完了自己吃自己的。
4:若是孩子沒有吃飯,一直哭鬧,那麼你可以把孩子抱進房間,自己坐在一邊,陪著他哭,直到他哭累了,不哭了。你問他,哭夠了嗎?孩子會點點頭,你帶他用熱毛巾去洗臉。然後問他,餓嗎?想吃飯嗎?孩子若是點點頭,那麼這次就成功了。
5:等到孩子堅持自己吃完飯,沒看手機了,那麼飯後首先給予孩子表揚,鼓勵,一定要有獎勵機制,給孩子以進步的動力。
還是那句批評的話:一個2歲的孩子沒有任何錯,一切惡習都是家長的不良習慣造成的,孩子有樣學樣。2歲的孩子要合理安排孩子的認知時間。儘量不要看手機,對孩子的眼睛傷害太大了。
我平時在外地上班不經常在家,老婆一直在家照顧孩子,孩子才兩歲,每次吃飯必看手機,要不然飯也不吃哭個不停,主要開始太慣著他了。
回覆列表
這個真的得狠心下來,讓他哭幾次,讓他習慣沒有手機才行,不然無論是眼睛還是大腦,影響都不會小的。你可以讓他看電視啊,電視都比手機強,但是也得離得遠一點